披露兩種運營數據的平臺最多,占比達到31.4%,披露較多的信息是成交量和註冊用戶數;其次是披露四種及以上數據的平臺,占比達到30.1%;也有部分平臺“裝聾作啞”,從未披露信息,也沒有定期報告,這樣的平臺占比達到17.3%。

原標題:超17%的P2P平臺“裝聾作啞”
2015年12月28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目前P2P網貸行業中有多少平臺是符合了征求意見稿的要求,又有多少平臺將面臨整改壓力呢?從網貸之家披露的這份調查中可見,目前達標平臺尚屬少數派,不過監管層預留了18個月的整改期,投資者可密切關註平臺是否有改進。
信披絕大多數不達標
意見稿規定,P2P網貸平臺應當披露撮合借貸項目交易金額、交易筆數、借貸余額、最大單戶借款余額占比、最大10戶借款余額占比、借款逾期金額、代償金額、借貸逾期率、借貸壞賬率、出借人數量、借款人數量、客戶投訴情況等信息。
據調查,較多的平臺披露的信息僅限於累計成交量、累計收益、近一周/單日成交量、註冊用戶數、待收余額和風險準備金信息,信息披露項有較大缺口。數據顯示,披露兩種運營數據的平臺最多,占比達到31.4%,披露較多的信息是成交量和註冊用戶數;其次是披露四種及以上數據的平臺,占比達到30.1%;也有部分平臺“裝聾作啞”,從未披露信息,也沒有定期報告,這樣的平臺占比達到17.3%。可見,在信息披露上,絕大多數平臺面臨較大的壓力。
“一站式理財”模式行不通了
意見稿明文禁止“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從事股權眾籌、實物眾籌等業務”。
據不完全統計,P2P網貸行業發展至今已有不少平臺轉戰或打算向“一站式理財”轉型;並且,目前至少有19家網貸平臺兼做眾籌業務。其中,開展股權眾籌業務的平臺有11家,開展實物眾籌業務的平臺有13家,同時開展股權眾籌和實物眾籌業務的平臺有5家。這部分平臺在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後,不得不調整業務模式。
編輯:姚祥雲 審核:趙慶 終審:塗勁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