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的血淚教訓:創業者首先必須爭取的是權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66.html
i黑馬: VC的錢是把雙刃劍,能提升公司發展速度同時,亦可能直接葬送公司的控制權,這點對陳戈而言感受尤為深刻,巨鯨音樂網便是其創業過程中的刻骨銘心教訓。在騰訊科技編著新書《教訓》發布會上, 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鑒於巨鯨音樂網失敗經驗,提醒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權力,擁有公司控制權。
以下是陳戈現場發言實錄摘要:
創業者的權力至高無上
作為一個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的是power是權力。巨鯨是我第一個創業的公司,實際上我在巨鯨成立的時候持有大概40%的股份。
首先,作為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有能夠融資的權力,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作為創始人,有一個東西是不能放棄的,那就是作為創始人和CEO的權力。也就是說,當所有人吵的一塌糊塗的時候,你有完全的權威來做決定。
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是一個創業者、CEO至高無上的,一定要爭取。
比如說我今天對天使股東、A輪股東或者AC股東說,只有兩個位置我可以留在團隊中,一個是CEO,一個是CFO,我絕不會允許投資人和股東來幹涉我組建團隊的權力。因為那個COO、AP之類的是我的工作,是一個創業者和CEO、創始人應該做的事情,所以這個權力特別、特別重要。
所以創始人的權力要放在第一位,在股東會、董事會的決策上,創始人一定要控制,控制就是最後一個人可以說了算。我的這個經驗和教訓基本上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中國的文化,在95%的情況之下符合的。
巨鯨七年的時間中我們錯過了多次投資機會和獨立發展的機會。我們建立一個強大團隊,因為沒有股份、沒有彈藥,沒有權力,然後在真正危難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出決策。
“傍大款”要慎重
創業者需要註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傍大款”,我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當時傍上谷歌。谷歌音樂項目當時是22個工程師,是谷歌內部全球最大的業務,團隊寄予重望,包括開複、郭去疾(微博)、林斌等,大家都很關註這個項目。
但是谷歌撤出中國的事情出了之後,他們有的陸陸續續撤了,把我擱這了。因為我最後一個撤的,當時在路燈底下林斌跟我說“現在要撤了,要組建一個新的公司,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就是說小米,我說我對其他的沒興趣,我只對音樂有興趣,當時我來努力地挽救谷歌音樂搜索,實際上有可能挽救一部分。
我們當時傍大款就跟女生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傍大款一樣,特別高興,谷歌多大的大款。最後我們跟谷歌簽了幾個合同,谷歌是優先股持有人,占30%。但是我後來想,其實當時應該把巨鯨整個賣出才對。
谷歌有廣告的售賣權、商業的運營權,巨鯨拿著谷歌的投資付版權費,還負責日常的運維、帶寬及服務器。但是巨鯨沒有廣告售賣權,等於說當時谷歌是用一筆投資幹了5件事。在商業上來講,當時我應該再狠一點,也就是說從投資以外,谷歌每一年還要在廣告上跟我分收益。
可是當時沒見過世面,一下子被忽悠暈了,以至於後來開複、整個谷歌音樂團隊,還有這些人都走了。郭去疾創造蘭亭集勢上市了,洪峰和林斌去了小米,彭誌堅去騰訊做投資,開複創辦了創新工廠。後來我就突然找不著人了,只能直接對谷歌投資的陌生人。
尤其跟國際公司合作上面,先安靜一些,合作是要合作的,但是在傍大款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堅持將來要獨立發展。需要非常認真的看合約、商業合同、投資合同,否則的話,跟你合作對口一幫人沒有了,拿不到合同就把你能拖死。
還有,永遠要知道大款跟你想的不一樣,所以在簽合約的時候,你看成了的東西,對方大款如果要承包你,就趕緊賣給他,千萬不要在中間,如果今天說只是一個情人關系,那你還是有獨立的空間。簽所有東西的時候要冷靜、冷靜再冷靜,說將來我要找別人嫁。這個東西你一定把這兩個分清楚,千萬別在中間。
合理分配股權
第三個就是股權,根據切身實際經歷,我肯定不同意60%、30%這樣的分配方法。因為第一批找的團隊成員不一定合適,公司的founder和CEO有完全的、100%的義務和責任。
假如計劃當中需要六個合夥人,我是絕對的老大,現在手上拿78%的股份,這六個人每個人給3%,最多20%,期權池單獨算,大家一塊幹,能不能保證將來上市之前這幫兄弟們每個人還有3%。如果今天成立公司,你有3000萬美金,倒推回來股權應該怎麽算?
至於我持有的股份,說實在的只要把音樂這個事弄起來,我自己有1%都無所謂,但是權利特別重要,我不管你拿多少股份,對不起投票權還有決定權絕對在我這。
當時做巨鯨的時候,我手里有40%的股權,等谷歌進來之後我差不多已經到20%多,當時我會為了給我們的一個工程師發5500的期權跟合夥人在電話里吵4個小時,後來巨鯨很多優秀人才都離開了,因為我無法給他們任何東西。
記住,你如果無法給你的團隊承諾,這個公司幹不成的。也就是說曾經老大嘴里面說我要給你漲工資,功名成就以後怎樣怎樣,最後你發現沒有權利去兌現,很快所有人都撤了,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彈藥在我手里頭。
速度:唯快不破
速度是什麽?有沒有任何的創業者願意回答自己的公司幾年到什麽程度、什麽時候上市?
我們一般的規劃是這樣的,學習小米、聚美優品,因為媒體看到的都是這些。當然也有八年、十年,阿里這都不用說了,包括華誼兄弟,也是從1993年回國開始了,你看了人家今天的輝煌,你沒有看到人家過去幾十年的努力。但是此時此刻真的要快,速度特別特別重要的,為什麽?2009年3月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巨鯨慢慢來吧,漲勢喜人,但我覺得還不夠,因為你還在一個屋里實踐。
速度不是跑得多快,而是開的車夠不夠快。我現在每天都在想,為了達到目標,我能不能開更快的車,能不能盡早上市,甚至能不能今天就上市?對速度的理解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每天都在想能再快一些,怎麽能快一些。
巨鯨的意義:開啟正版之門
谷歌音樂搜索對我個人來講,成就感真的是太大了,雖然我們沒有一個成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是谷歌音樂開啟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這也是我成立巨鯨做谷歌音樂搜索,唯一較勁的地方。
我從來沒有認為巨鯨是失敗的,我現在所到之處大家都特別歡迎,因為我們開了全球互聯網音樂的門,之後大家才跟上。
在2009年3月30日之前,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沒有意義。當時我憋了這股勁,就是要解決在線音樂正版的問題。去年中國前10大的在線音樂平臺都在給唱片公司交錢,去年差不多5個億人民幣,那是我一生最驕傲的一件事情。作為創業來講,沒有什麽遺憾,對我個人,我可以跟我的孩子說,中國正版在線音樂是從我開始的。
我現在創立這個公司是一樣的,因為音樂產業的正版和盜版已經翻篇了,下一步是什麽?音樂產業回歸它的本質 怎麽賺錢,我要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音樂人怎麽賺錢。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懇請你真的要聽進去,因為這個學費太沈重了。不要把你的人生花在吵架上,一定要有完全的權力。我不想再重複巨鯨的時候犯的那些錯誤,未來創業一定會碰上艱難險阻,遇到困難你必須帶著團隊沖出去,但是如果你帶不了隊伍,那你就沖不出去,就這麽簡單。
敲敲科技創始人林浩:誓把耳機價格拉下神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4/148363.html
i黑馬:近日,耳機成為了智能市場的新寵。樂視、一加、小米、多米等先後推出各類耳機產品,耳機市場儼然成為新的大熱門。那麽,耳機為什麽會成為數碼市場的新寵?市場空間龐大、利潤足夠充裕,這樣的市場國產產商怎願拱手讓人。一款名為“擊音(iGene)“的智能耳機就將橫空出世。
其團隊是由一群源自草根樂手、音樂發燒友和來自聯想、新浪等軟硬件精英組成,年齡橫跨70後80後90後。公司名字也很有趣,叫做“敲敲科技”。記者采訪到這位擊音耳機的核心開發成員林浩——一個前重金屬樂隊吉他手和前聯想高級經理擁有雙重個性的老男孩兒,目前是敲敲科技團隊創始人兼產品經理。音質至上 把無線音樂變成黑膠唱片 智能耳機層出不窮,有的把耳機當成照相機,有的當聽診器,讓人不由想起《大內密探零零七》里周星馳拿鞋子當吹風機。事實上,買耳機的用戶沒想太多,我就是想聽音樂放松一下,結果被技術控們在投資泡沫的慫恿下,被搞得四不像。至今,沒有一款智能耳機,真正贏得市場的青睞,典型的有概念沒市場。
擊音耳機的音質中灌註了敲敲科技團隊對音樂的執著,根據音樂圈朋友對音質的意見,對音質全面進行DIY設計與調音。比如:為了讓膜片達到最佳的振動效率,擊音最終采用的英國原裝進口的膜片材料,曾被用於航空領域,具有極強的韌性;還對腔體結構、磁體驅動、音圈電流等十余個細節進行了調制;為了實現無線的充分穩定性,采用了國外高端音響的智能五通道芯片,還將傳統的ROM替換為最佳性能的Flash……
敲敲科技的用戶測試很簡單,拿出至少比擊音貴一倍的耳機來試聽同一首歌。“試聽過的用戶,100%要預訂我們的產品”,林浩很欣慰地說。
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在京東或者淘寶上搜索”觸摸、耳機“,基本都是2000元以上。三星前不久出的一款Level Over價格高達349.99美元。林浩感言:“耳機因其專業性,成為目前僅剩不多的暴利行業。”這也使得耳機市場品牌呈現杠鈴形狀,低端山寨雲集,高端大牌暴斂。
擊音耳機正在謀劃改變這個布局,據悉其耳機不僅通過手勢及動力感應,徹底擺脫了傳統耳機的交互模式——線控。而且在音質方面,通過DIY的定制設計,大幅超越傳統品牌耳機。敲敲科技的辦公間里擺滿了各種品牌耳機,不泛S和B字母開頭兒的大牌。但林浩坦言,目前手機都是通過移動互聯收聽無線音樂,無論在格式上還是在無線傳輸上都有很大損傷。這也是林浩及其團隊專為無線音樂研制發燒耳機的原因。“如果體驗了擊音,就知道原來無線音樂,也可以這麽震!已經有許多音樂人在試聽擊音後感言上千的耳機跟擊音相比根本毫無優勢,催促我們盡快上市。
雖然價格尚未透露,但林浩承諾會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之所以能在提高音質的同時,有效控制並優化成本。主要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於敲敲科技的合作工廠以及雙方對耳機未來的高度共識,也有非常強的實力。“選擇工廠方面,我們可能比小米和錘子更幸運一些”林浩很自豪地說。因為保密協議,林浩並未透露工廠信息,但擊音耳機的合作工廠基本涵蓋了全球各大頂尖耳機品牌的生產,無論在制造品質還是在產能等各方面,都非傳統耳機品牌所能媲美;“另一個確保價格破冰的原因,就是我們不會追逐暴利,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小米學習。但在耳機領域,我們有信心比小米做得更好!“
一年賣出一個億! 擊音的銷售額目標是一個億,這份自信不僅源於產品的硬實力。而且包括擊音所特有的互聯網基因。為無線音樂而生的擊音。除了音質之外,還率先推出了智能音樂和社交功能。即便是被投資人熱衷的MUZIK耳機,其產品功能比擊音耳機,要至少滯後一代。
林浩有信心將擊音耳機,推廣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耳機標配。面對國內至少7億無線音樂用戶來說,賣出一個億人民幣,已經算是保守數字。
擊音創新出全新的耳機交互方式——“敲敲”,這也是敲敲科技名字的由來。從今天起,你只需要敲敲耳機,就可以快速收藏歌曲,也能通過敲敲耳機,獲得你從未聽過的偏好歌曲。這解決了無線音樂用戶的兩大痛點:一個是收藏歌曲時步驟的繁瑣;另一個是歌荒時除了可看排行榜不知聽什麽。而且擊音有智能學習引擎,你敲擊次數越多,耳機對你的偏好就更了解,越精準地向你推送歌曲。擊音是越敲越懂用戶,用戶是越敲越體驗升級。
更有意思的是,用戶還可以通過擊音耳機,把收藏的歌曲,瞬間變身為音樂日記,只要開通歌友可見,就如同微信的漂流瓶,可以被周圍的歌友發現!用戶也能通過耳機,在線發現其他人收藏的歌曲和公開的心情日記——而且這一切,只需要……敲敲(敲擊耳機兩次或者三次)!
張小龍曾說,沒人能再超越微信,因為搖一搖已經簡單到極致。
那麽擊音的敲敲耳機,是否也是一個硬件版的微信或者陌陌呢?
目前敲敲科技已經申請了大量專利,看來一個億的目標,敲敲科技還是很有底氣的。
“敲敲vs小米“:雷總不可能去賣唱”或許是音樂人自帶的情懷,林浩和他的團隊給首款智能耳機的名字叫“擊音”: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音樂擊(基)音(因)。林浩認為耳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暴利行業,作為對音樂有狂熱喜愛的普通人,林浩希望能發揮自己及其小夥伴們的專長,打造耳機界的小米。
敲敲科技技術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來自聯想、新浪等互聯網及軟硬件科技公司,在多媒體處理、移動社交、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物理聲學、人機交互等軟硬件相關領域擁有雄厚的技術沈澱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橫跨70後、80後和90後的成員結構,使團隊對音樂的理解既能讀懂經典又能貼合潮流。
即便如此,林浩被投資人問到最多的,還是“如果小米仿效,你該怎麽辦?”
林浩一直認為敲敲科技出品的擊音耳機,屬於非高科技的智能產品,他更希望讓用戶感覺到這是為草根音樂圈做的一次大膽革命,如同搖滾音樂所倡導的顛覆精神一樣,敲敲科技自誕生,就要與小米等企業形成差異化的定位。“即便小米仿效擊音耳機,那時候敲敲科技的下一階段產品已經出來了,我們已經規劃好了三年的產品線!”
實在被一些投資人問急了,林浩也又回到音樂人對世俗的不屑:雷總不可能去賣唱吧?小米不可能拿手機彈吉他吧?
敲敲科技團隊成員都有一個和音樂相關的花名,林浩因為喜歡金屬樂,被叫做金屬蟲兒,敲敲科技團隊讓人感到一種音樂人特有的自我與叛逆。他們討厭高大上的自我陶醉,厭倦“有錢就任性”的廢話,有時間就混跡在南鑼鼓巷,跟圈子里的朋友嘮嘮音樂人的苦逼生活。
其實,敲敲科技要的很簡單——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
采訪結束前,林浩說了頗有含義的話:向大牌致敬,歡迎來搞!
王赫/文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被郭董開除、受雷軍指點 謝冠宏創七百天傳奇 他找最強對手 做出「最神」耳機
2014-12-22 TWM
|
|
一家成立不滿兩年的公司,一個售價僅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卻在中國打敗Beats等國際大廠,成了最熱門的聽歌神器,這是加一聯創的故事,也是前鴻海最年輕事業群總經理謝冠宏的奇幻創業之旅。 撰文‧何佩珊 他曾是鴻海最年輕的事業群級總經理,蘋果iPod、亞馬遜電子書Kindle的代工都出自他的團隊;他也曾經收到雷軍邀請,差點成為小米科技的第九位合夥人。謝冠宏是台灣科技界一號人物,而他最新的身分是:「中國Beats」加一聯創(1 more)創辦人暨總裁。 一場請假烏龍丟了工作 即使離開鴻海已經有兩年餘,說起那段在鴻海的日子,謝冠宏的臉上滿是驕傲。原本他在鴻海做的是顯示器產品,因為看好iPod發展潛力,主動向郭台銘請纓轉調。憑著一股憨膽,他爭取到與時任蘋果iPod部門資深副總裁Tony Fadell的面談機會,「我在蘋果公司門口等了十幾天,才求到十五分鐘見面機會,後來兩人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用毅力、耐力換來一次機會,他卻向蘋果提交了一份十頁報告,洋洋灑灑都是iPod的問題。 「每個人都跟我說:『你完了。』」但神奇的事卻發生,「Tony Fadell居然給了我們一個A+。」因為這場關鍵會面,開啟了鴻海打入蘋果供應鏈的契機,也讓謝冠宏成了鴻海的傳奇人物。 謝冠宏過去在鴻海,負責的客戶不是蘋果、就是亞馬遜。他敢言、有創意,據傳郭台銘還特別創立一個新事業部,叫作「天馬行步事業部」,就為了讓謝冠宏大肆揮灑。 然而,前程似錦的他,卻因為一場請假烏龍遭到郭台銘開除,頓時從天堂跌到地獄。 二○一二年底,年屆五十歲的謝冠宏,為了安排女兒的就學住宿問題,準備請假赴日,怎知祕書填錯假單日期,人才剛上飛機,卻接到郭台銘要他回公司開會的電話,告誡他:「如果不回去開會,就開除!」然而當時飛機艙門已經關閉,謝冠宏怎麼也下不了飛機。鴻海軍令如山,謝冠宏就這樣在電話中丟了工作。 「那時不知道怎麼辦,是很大的衝擊。」落寞,全寫在謝冠宏的臉上。「在富士康拚了十年,只請過兩次假,沒想到這樣就被Fire。」人生轉折,來得突然。過去在鴻海時,謝冠宏每天就像個陀螺不停地轉,「就算好不容易回台灣幾天,也整天都在開會,有回台灣就好像沒回台灣一樣。」然而失去工作,他也像失去了人生重心。期間,曾有代工廠上門要給他工作機會,謝冠宏也婉拒,因為他不願和老東家打對台。 直到遇見了雷軍,他才像是千里馬遇上伯樂,又重拾人生方向。 挑戰人民幣49元耳機 其實,謝冠宏與雷軍早在鴻海時期就認識,當謝冠宏去職的消息傳出後,兩人相約在一場雷軍投資的網路公司YY上市說明會上碰面。雷軍有意邀請他成為小米第九位合夥人,但謝冠宏卻覺得自己還不夠格。 邀約不成,雷軍還是鼓勵謝冠宏去創業,而這些話,謝冠宏也一直放在心上,反覆思考了快兩個月,終於下定決心選擇耳機創業,而給他這個點子的人,正是雷軍。 雷軍認為,耳機是手機很重要的配件,市面上卻一直沒有理想的產品,是很大的市場空缺,特別是國際耳機品牌價位偏高,又不見華人品牌,絕對是新創公司切入的好機會。 要做耳機本身已經有難度,但更難的是,雷軍認為要做,就要做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 「一個以前都做這麼牛的產品團隊,竟然要去做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連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都覺得不可思議。當時,謝冠宏的心情很複雜,他離開鴻海後,陸續有些團隊成員也跟著離開,寧願好幾個月不領薪水,就是要跟他闖一番事業,「回來都不敢跟團隊講,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四十九元的耳機。」加一聯創副總裁于世璿不諱言,「一開始別人也不相信我們要做耳機,去找零組件廠時,他第一句就問你是誰啊?一個月要多少量?」「那時候我們不太懂,告訴對方差不多要五萬條,卻被對方嫌(規模)太小,叫我去找別人,臨走前還不忘補一句:『你才剛開始做,怎麼可能做到五萬?』」曾幾何時,他們在鴻海集團做生意是呼風喚雨,如今卻得看供應商臉色說話,轉折之大,于世璿點滴在心頭。 但謝冠宏堅信,「做耳機,是有難度的,沒有外界想的那麼簡單。」謝冠宏說,不只技術專業,品味、外觀、音質等,都是眉角,「只要做得好,利潤肯定不會差。」市場方向有了,但明擺在眼前的挑戰是,誰願意跟一個辦公室約莫五坪大小、資本額才一百萬元人民幣的三人新創團隊合作? 聯創模式打動供應商 打破傳統供應鏈運作,提出互惠共享的「聯創模式」是其中關鍵。 對比傳統供應鏈模式,每每都是終端通路反映銷售情形給品牌廠、品牌廠傳給代工廠、代工廠再報給供應商,疊床架屋的供應鏈系統,等到源頭發現終端銷售不佳時,已經三、四個月過去,滿手都是庫存。「但聯創模式,是讓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距離消費者都是最短距離。大家目標一致、共同努力,而風險利潤也共同承擔。」他拿出手機,直接秀出微信,畫面上就是聯創的供應商、通路商等夥伴的群組,他們即時回報用戶評價、檢討不良率等等,「如果有負評,我們一個小時就可以解決。」把獲利攤在陽光下,品牌廠和供應商不用再為誰賺多、賺少浪費時間爭執、拉鋸,他們只討論怎麼把產品做得更好。 前富士康行政總裁程天縱指出,這樣的模式,信任是最重要的。謝冠宏話也說得直接,「如果沒有互信,這個模式(聯創模式)就是個屁;但有互信以後,這個模式就是神器。」新商業模式讓加一聯創成功打動供應商,無悔地配合他們改規格、調材料,像是耳機繞線的橡膠,模具就改了五十次,因為謝冠宏的信念是:「即使只賣四十九元,還是要想辦法超越客戶期待。」以耳機的材質為例,「我不噴漆、不電鍍,絕不用含重金屬的東西。」謝冠宏還特別在耳塞的部分選用奶嘴材質,並找SGS做檢驗,就為了確保加一聯創做出的耳機,是安全、無毒、又好用。 為了解客戶意見,謝冠宏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就上網看客戶評價,「我們公司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很簡單,就是終端用戶的好評和推薦。」不同於多數公司各部門有各自的KPI,加一聯創各個部門的KPI都一樣,就是消費者滿意度。而這套管理模式是雷軍打造的小米傳奇教給他的。 高規低價抓住消費者 加一聯創在雷軍背書,以及小米手機的合作下,成功打出小米活塞耳機的名號。由於高規低價,小米活塞耳機開賣不久,銷量就衝到四十萬條,頓時成為中國最熱門的聽歌神器。 攻下第一個灘頭堡後,謝冠宏腳步未曾停歇,「我要產品改版再升級,讓客人覺得超值再超值,以後要買耳機就是1 more,沒有懸念!」小米活塞耳機的成功,在程天縱看來,「加一聯創本來就是很有經驗的團隊,前面有什麼坑他們都知道,謝冠宏一直都是做事很拚,又有創意的人,也難怪小米活塞耳機,他敢大膽採用新材料、新商業模式,都是成功要素。」加一聯創去年六月開賣首款耳機,只花半年時間就達到銷售百萬組的里程碑,今年衝刺的速度更快,謝冠宏說,「銷量已經將近一千萬組。」這家只有六十人團隊的小公司,估計今年獲利可以突破人民幣一億元,同時經過新一輪募資,引進紀源資本、IDG等夥伴,加一聯創的市場估值已經達到一.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六億元)。 于世璿說:「第一年我們全力支持小米;第二年我們放大產能,接下來則是要跨出海外,耕耘自己的1 more品牌。」走出小米的舒適圈,加一聯創要往全球市場闖,謝冠宏相信:「華人也可以做很好的耳機,而且不要那麼貴,我要用Beats最強的地方打敗它,把耳機做到世界第一。」 謝冠宏 出生:1962年 現職:加一聯創創辦人暨總裁經歷:鴻海事業群級總經理、 美格科技共同創辦人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加一聯創 成立時間:2013年 負責人:謝冠宏 主要業務:耳機 市場估值:1.5億美元 主要股東:小米、順為、紀源資本、IDG 出貨量:累計將近一千萬組 員工數:60人 謝冠宏用售價人民幣49元的耳機,打造聽歌神器Beats、加一聯創比一比公司 加一聯創 Beats 主要合作夥伴 小米 蘋果市場表現 一年半累積出貨量近千萬組 美國高階(100美元以上)耳機市場近六成市占率市場表現 約新台幣245元~595元 約新台幣3000元~16000元特色 高規低價 潮流、時尚、串流音樂服務 |
|
這就是汪峰剛剛發布的耳機,它夠格上科技頭條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20/152443.shtml
導讀 : 搖滾歌手汪峰今日在京舉辦發布會,由他創立的品牌FIIL耳機正式發布新品。共推出3款耳機,1099元的FIIL、1599元的FIIL wireless、以及售價599元的FIIL Bestie三款新品。
i黑馬訊(蒲鴿)10月20日消息,搖滾歌手汪峰今日在京舉辦發布會,由他創立的品牌FIIL耳機正式發布新品。
在酷炫至極的燈光,震撼至極的聲響中,汪峰抱著吉他,帶著他的樂隊緩緩走上臺,為全場深情演唱《謝謝》。而今天,他的角色不是歌手,而是一款耳機的產品經理。
“夢想分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汪峰引用馬雲的話來談自己的夢。

在發布會上,汪峰共推出3款耳機,1099元的FIIL(頭戴罩耳式降噪HIFI耳機)、售價1599元的FIIL wireless(無線頭戴罩耳式降噪HIFI耳機)、以及售價599元的FIIL Bestie(圈鐵結合HIFI耳機)三款新品。
基本參數上,fiil采用了阻抗小於0.5Ω的線材,40mm鍍鈦複合振膜,32Ω阻抗,頻響範圍15Hz~22kHz,靈敏度110dBSPL/V(1kHz)、3.5毫米音頻接口、內建570mAh大電池(支持USB充電)、重量約280克。
fiil Bestie則是一款圈鐵入耳耳塞,動鐵采用了樓氏動鐵單元,在中低頻時使用動圈,高頻段使用動鐵。依然是3.5毫米音頻接口、頻響範圍15Hz~22kHz、阻抗9Ω、靈敏度116dBSPL/V(1kHz)、線長1.2m,並帶有耳麥。
作為一款無線藍牙耳機,FIIL wireless支持藍牙4.1,無線距離可達100米,能同時連接2個藍牙設備;可通過長按多功能鍵配對,並支持NFC輕觸配對。FIIL wireless可超長待機28天,藍牙無線音樂播放33小時;充電10分鐘,藍牙音樂便可播放3.6小時之久。
此次,FIIL還特別推出了FIIL耳機智能伴侶,一款名為“FIIL+”的 APP,它讓FIIL 家族的耳機具有更多的可玩性。早前,i黑馬曾采訪過汪峰關於硬件如何與流媒體相結合。他表示,這是最大的秘密,還不能透露。在此次的發布會上,他仍然是一語帶過。
FIIL機會何在?
放眼全球,能數得上號的耳機找不到“中國造”。耳機發燒友公認的四大品牌包括森海塞爾、AKG、拜亞動力、歌德。而新近起來的Beats,靠著創始人Dr.Dre的明星號召力和前蘋果設計師Robert Brunner打造的時尚外觀,異軍突起,橫掃當前的高端耳機市場。
再回望中國的耳機市場,掘金的幾乎都是洋品牌。利潤比較豐厚的高端耳機市場幾乎被森海塞爾、AKG、拜亞動力、歌德等國外品牌包攬,國產品牌僅靠低端化存活。
與國際品牌同臺競爭,FIIL機會何在?
此前,汪峰團隊的二號人物、前華為榮耀副總裁彭錦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曾用“三角區”形容FIIL所面臨的三個機遇:音質、外觀和價格。在彭看來,Beats外觀吸引人但音質有些爭議,森海塞爾專業但價格不菲,外觀不夠鮮活。FIIL的打法是,像森海塞爾、繽特力一樣做產品,像Beats一樣做設計,同時用互聯網模式來運營。
“玩互聯網我在行啊。”汪峰對i黑馬信心十足的表示。的確,汪峰可能是娛樂圈里最會玩互聯網的人。從試水演唱會在線直播,到采用大疆無人機送鉆戒,汪峰團隊在運用社會化傳播上得心應手。
而在采訪的只言片語中,汪峰流露出想在音樂圈幹一件大事,一件可能顛覆音樂產業盈利模式的大事。
“中國音樂行業的產值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幾乎沒有產值。音樂家幾乎就是零收入,因為音樂知識產權的保護為零。”提及中國音樂現狀, 汪峰有些失落。
而未來,汪峰或將通過FIIL耳機去改變這種現狀。隨著中國的音樂版權越收越緊,越來越正規化,音樂硬件和流媒體服務的結合,也許能加快音樂付費時代的到來。
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汪峰暢想道,“音樂人未來將得到自己應得的全部,而人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更容易聽到最新歌曲。”
談到這個商業模式時,汪峰顯得很為激動,但他強忍著打住了,“這是最大的商業機密,暫不透露。”
不難想到的是,通過耳機硬件,汪峰將具有比流媒體更靠前的入口優勢,結合用戶基數及質量,他將在整合版權IP資源上具有更大話語權。

離爆款產品還有幾條街?
“我看好FIIL這個產品,但要做成爆款很難。”這是戈壁創投合夥人徐晨給出的答案,徐晨投資過Picooc、Sleepace等多個硬件產品。
的確,相較於爆款產品頗多的手機市場,想在耳機市場打造爆品,難度確實不小。
耳機不是高頻產品。一般而言,現代人換手機的周期是一年到兩年之間,並且很大一部分人同時擁有兩部手機。“而耳機卻不是高頻產品,買一次可能會用好幾年。”徐晨分析稱。
此外,做耳機的廠家太多,並且每一個都在某一個維度上有很強的特色。譬如AKG側重低音;森海塞爾主打高保真,音質透明、細膩,適合播放古典音樂;歌德速度快、力度足,側重搖滾、爵士、舞曲等音樂。FIIL想打造爆品,進行全線替代,幾乎不可能。
目前為止,耳機產品還沒有公認的系統評測標準。不像手機,可以跑個分。另外,用戶長時間泡在手機上,天然對手機使用體驗頗多感觸。而耳機就不同了,一般用戶對於耳機音質、穩定性等不會有太多明顯的感受。“性價比”這個詞,汪峰一定不喜歡,但它確實爆款必備。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中國的輕奢及高端耳機市場幾乎被國外品牌占據,而耳機用戶的忠誠度和黏性又較一般產品高,汪峰借用“本土產品”來建立壁壘的想法是否成立?FIIL從一開始,就做好了兩手抓的準備,一邊搶占國內市場,一邊沖擊國際市場,國內市場的反應且有待觀察,品牌林立的國際市場就更風雨難測了,他們對“中國造”將更加挑剔。
無論如何,FIIL在音質、外觀及模式上的想象力結合著音樂人汪峰的強背書還是給耳機發燒友們帶來了新期待。
聽力障礙提早報到 元凶是耳機! 青壯年聽覺損傷 十年增兩成
2016-05-02 TWM
|
|
如果你常戴耳機大聲聽音樂,可要小心了,因為這樣的行為,會損害聽力。 近來耳鼻喉科門診也發現,年輕病患比十幾年前約增加一、二成,主要元凶就是耳機。 別以為戴耳機聽音樂很紓壓,在捷運上聽上課錄音很省時,其實,你的聽力都正因這些行為而被蠶食! 根據以往研究,「年紀」是造成聽力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大於四十五歲,女性大於五十五歲(由於荷爾蒙保護關係),聽力往往就開始衰退。但現在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卻發現,三、四十歲聽力損傷患者已有增加的趨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就說,比起十幾年前,大約增加一、二成。這樣的結果是由很多原因所造成,但主要元凶就是耳機。 耳朵一般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其中對聽覺最重要的是內耳毛細胞,當超過人體所能負荷的音量,持續刺激內耳毛細胞,導致內耳細胞被破壞或死亡時,聽力就會受損。 耳罩型耳機 傷害較小 一名四十多歲客服人員Amy,上班時間都在戴著耳機講電話,有一天發現右耳聽不清楚,就醫發現,聽力已損失三十分貝;相較於女性五十五歲開始聽力退化,且聽力損失應小於二十五分貝的經驗值,Amy的聽覺障礙不但提早報到,而且程度更加嚴重。 不過Amy不是特例,醫師指出,他還遇過一位高中生,每天在捷運上聽上課錄音,萬萬沒想到,當聽不見就醫時,聽力損傷已達四十分貝。 力博宏解釋,捷運本身的噪音約六十分貝,若要聽得見錄音,耳機音量至少要多十幾、二十分貝,也就是該學生長期暴露在七、八十分貝的音量下,聽力勢必受影響,這種情況,由於已經拖很久沒就醫,服用藥物不見得會有效。 如果非得用耳機,根據振興醫院和國外的研究顯示,耳罩型耳機對聽力傷害會比耳塞型耳機小。 力博宏解釋,耳塞型耳機等於把音量都塞在耳道裡;耳罩型耳機則和耳道有些許距離,聲音能量能適度發散出去。 但如果非得使用耳塞型耳機,力博宏建議,可以做咀嚼的動作,因為外耳道三分之一是軟骨,咀嚼動作會讓外耳軟骨變形,耳道跟耳機間緊密程度減少,聲音會漏出去,就會減少聽力傷害。 坊間許多推銷員會說,使用某品牌耳機,聽力不會受傷害。力博宏強調,聽到這樣的說法,民眾一定要抱持存疑的態度,聽力是否損傷是多因的,時間與強度也是重要因子。 聽不清高頻 就是警訊 一般民眾如何知道聽力可能已經開始受損?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葉瑞銘解釋,聽力損傷不會一下就發生,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這不好辨識,聽不清楚高頻的聲音就是警訊。 葉瑞銘建議,民眾也可以將音量調小,使用一邊耳朵聽,看能聽到什麼程度,一段時間做比較,就可以簡單知道聽力有無變化。 除了耳機,現在流行的演場會與夜店跑趴,也是年輕人的聽力殺手。有兩名表兄弟都是大學生,參加韓國樂團演唱會後,一個單純耳鳴,休息幾天後恢復;但另一個卻沒那麼幸運,右耳聽力下降,聽力損傷達六十分貝,儘管服藥治療後,聽力仍跟正常標準相差五分貝。 葉瑞銘呼籲,除了跑趴、聽演唱會外,參加廟會的民眾,「過程中記得出來上個廁所,讓耳朵休息一下,以免聽力受到傷害。」必須注意的是,聽力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來,失去時大多數人都很無感,醫師建議,有耳鳴、耳悶和耳塞(進水感覺)等不尋常狀況,就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而工作環境吵雜者,可每年做聽力檢查,以免聽力受損而不自知。 撰文 / 林思宇 |
|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9/155919.shtml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馬本州
Beats耳機是年輕人心目中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但產品成功的背後卻有一個傷感的事實,做音響的魔聲公司為兩位音樂大亨做了嫁衣。
如今走在大街上,你總能在一群打扮時尚的年輕人的身上見到一款印有“b”字Logo的耳機,它就是Beats。這款耳機在年輕人心中儼然是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許多人哪怕不聽音樂,也要把Beats掛在脖子上。

Beats耳機的成功無需多言,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Beats的成功背後,是4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一段科技行業歷史上最糟糕的交易。
雖說是4個人,實際上是分屬於2大陣營:一邊是一對父子,專業做音響設備的;一邊是唱片公司的老板和歌手,名副其實的音樂大亨。
故事的開始還是得從這對做音響設備的父子說起,父親叫諾爾•李(Noel Lee),兒子叫凱文•李(Kevin Lee),他們的公司就做魔聲(monster)。
用偏執再造商業帝國
諾爾•李一手創建了魔聲公司,這位中文名叫李美聖的67歲老人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曾是民謠搖滾樂團“亞洲木頭”里的鼓手,也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擔任過技術員。後來由於輻射損傷了神經,至今仍需要依靠著一輛鍍鉻電動車來行走,但他身上可有著300多項美國及世界專利。

諾爾•李(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的創業經歷也很傳奇。1979年,他依然辭去政府的工作,一心要搞高保真音響線,因為他覺得“沒有好的音箱線 音樂無法達到它最好的效果”,他堅信真正的樂迷一定願意花更多錢購買可以傳送“更有活力的聲音”的銅質音響線。
於是他在自家的地下室中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他親自嘗試了不同類型的銅線,最終讓他找到了滿意的銅線。

(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曾自嘲自己是在做“什麽病也不治的藥”,因為當時音頻線就是一種”無用”的奢侈品,世界上只有數百人需要這種最好的產品,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他們根本辨別不出來好產品與壞產品之間的區別。
然而那又怎樣?!
魔聲公司就是成功的吸引了一群音樂愛好者來為昂貴的“優質音質”買單。像槍炮與玫瑰樂隊(Guns N'Roses)的吉他手斯拉施(Slash)到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的基斯·理查茲(Keith Richards),最終都成了魔聲音響線的忠實用戶,諾爾•李成功就這樣,一點一點打造著屬於他的商業王國。
落後就會挨打,跨界就是轉機
除了做音頻線,諾爾•李後來又把同樣的戰略運用到了其他的音響裝備上。他把消費者的胃口從10美元一個的插線板吊到了150美元一個的魔聲電源裝置,把2美元一瓶的清潔噴霧賣到了20美元一瓶,音頻線+各種配件的組合模式讓魔聲公司一度取得了成功。
但成功的產品始終要跟上時代的節奏,在高保真音響時代結束之後,電視音響設備開始火熱之時,面對出現的新機遇,這次魔聲明顯反應太慢了,等到魔聲決定進入音響設備市場的時候,市場早已飽和,魔聲損失慘重。
嚴重失利並沒有打倒諾爾•李,他立刻轉變思路,“既然電視機音響設備走不通,那就轉攻擊頭戴式耳機。”策略既定,諾爾•李開始設計耳機的原型,並派自己的兒子凱文•李(第二位男主)前往洛杉磯,尋求擁有專利的高質量音頻格式合作。盡管這種音頻格式還從未正式出現過,但這次策略的轉變確實讓魔聲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時候,事情會以某種特定方式出現,這就是意外新發現的價值。” 凱文•李感有感而發,由於父親的指派,他免不了要跟各類藝人打交道,也意外的結識了吉米•艾歐文(Jimmy Iovine)和Dr. Dre(剩余兩位主角)。

Dr. Dre和艾歐文(圖片來源:資料圖)
Dr. Dre和艾歐文兩人都是音樂大咖。♫Dr. Dre是著名的饒舌歌手、頂級音樂制作人,像說唱新貴Eminem,都是由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艾歐文是極具商業頭腦的音樂人,他曾協助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和50 Cent,8 Mile策劃唱片,後來還當上了唱片公司Interscope的董事長。
這兩人除了做唱片之外,其實很早就希望搞一些其他賺錢的東西,而與凱文•李相遇給了兩人一個新思路——做音響設備賺錢。
雖然雙方都有了合作意向,但跨界合作就像一場婚姻,雙方需不斷的磨合,特別是行業所限認知上的差異。
在Beats的這次合作中,雙方起先最大的分歧點在於魔聲希望做的是高端耳機,而Dr. Dre和艾歐文則由於不了解行情,還糾結於為何不做音響的問題,當然更不要說搞懂為什麽魔音要用耳機來取代音響。
每一個對商業有興趣的人都明白利益是最大的原動力,即便有分歧在利益面前也很容易克服。
對於魔聲公司來說,雙方達成合作,就可以利用Dr. Dre和艾歐文兩人在娛樂和體育界積攢的人脈和影響力,讓產品快速打開知名度,將魔聲打造成為一家主流公司。
而Dr. Dre和艾歐文一方,其實不用付出什麽成本,就可以輕松的將影響力變現。所以追求利益的一致性讓雙方最終克服了很多分歧,最終走到了一起。
急功近利是商業的大忌
商業是很殘酷的事情,任何得意忘形都是最危險的信號。事實上,在雙方達成合作前,凱文•李就把這個道理忘得幹凈。其實凱文•李早早就他還背著父親,動用數百萬美元的資金,秘密開始研發魔聲Beats耳機,在沒有簽署任何合作協議之前,還在工程和營銷方面花了150多萬美元。
凱文•李玩完全玩過了頭,他的任性造成公司積攢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庫存,他坦誠“那時,我們並不知道要生產什麽,產品價格的是多少,成本是多少。”由於前面的急功近利,凱文•李把自己被逼到了無法回還的死角,假若雙方無法成合作協議,他所要面對的將是財務和家庭關系兩方面的自我毀滅。
因此,他想盡一切辦法來嘗試達成促成合作,甚至妥協到:魔音所開發的所有東西,他們的所有權都屬於艾歐文和Dr. Dre,這其中包括耳機、頭帶、驅動器,還有遙控器。Monster負責整個產品的制造和分銷。最終魔聲公司與Interscope達成交易,成立Beats Electronics公司,並開始生產Beats品牌耳機。
Beats耳機避開了傳統主打“優質音質”的營銷模式,利用跨界優勢,通過與大批音樂人、明星合作,讓他們來為魔Beats耳機做宣傳,把Beats搞成時尚的代名詞。大膽的跨界合作果然發揮了作用,Beats一下子獲得了數億美元收入,嘗到甜頭的魔聲公司也開始改變自己的定位,從音響設備制造商轉型到一家時尚公司。魔聲耳機成為了美國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品牌。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Beats耳機在推出的前半年,由於很多原因,也是失利的,但雙方都能繼續合作下去,但Beats耳機火爆後,之前隱藏的禍根才真正爆發出來,雙方的嫌隙越發不可彌合。
以Dr. Dre和艾歐文為代表的Beats Electronics開始否認魔聲公司在Beats耳機設計和音頻設計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表示:“我們有自己的工廠,我們控制著一切。耳機音質是由我們來負責,因為我們擁有音頻專利,這絕對是屬於我們的!”甚至認為魔聲公司的貢獻還不如聯邦快遞和富士康。
與之對應,魔聲公司也不甘示弱,諾爾•李公開回應:“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名工程師。毫無疑問,是魔聲設計出他們所需的音質。”並且提供了一些機密設計文件,上面顯示了他們在工業設計和音頻設計方面所做的工作。
魔聲最終還是幫了Dr. Dre和艾歐文做嫁衣,他們在耳機音質方面的所有努力、專利、商標設計以及品牌名都被拿走,Beats Electronics只拿出一小筆分手費就把魔聲打發了。
再後來的事大家應該也都比較熟悉了:蘋果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Beats Music 以及 Beats Electronics ,Beats 品牌仍將保持獨立,兩名創始人 Jimmy Iovine 和 Dr. Dre 也一同加入蘋果公司。

蘋果32億收購Beast(圖片來源:kankannews)
這里容黑馬哥再扯個閑篇,近期相信大家都關註到蘋果投了滴滴10億美金這件事吧,人家庫克在投資方面確實是老司機,當年蘋果收購Beats是庫克的代表作呢。
其實,這場成功的跨界合作原本是有雙贏的可能,但魔聲在風險控制上顯然失準,核心還是急功近利害了它,Beats耳機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提醒每一個創業者認識到商業的殘酷性,即使面對機遇也應保持足夠的克制和謹慎。
[本文作者馬本州,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
Beats耳機
外行
贊(...)
分享到:
傳iPhone 7於9月16日發布 耳機接口將消失?
據外媒報道稱,iPhone 7及同一代產品將於9月12日這周發布,由於蘋果有星期五發布新品習慣,因此有推測具體日期可能是9月16日。而蘋果很可能會8月底發出邀請函。
該消息來源於美國科技博客VentureBeat的知名爆料大神埃文·布拉斯在Twitter上的爆料。
報道稱,在今年秋季的發布會上,蘋果有可能發布2到3款新的iPhone。其中,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已可以確定,而搭載Smart Connector的iPhone 7 Pro很可能也將出現。
此前,據外媒報道稱,蘋果代工廠商和碩聯合(Pegatron)已開始量產下一代智能手機iPhone 7。同時,有爆料稱,量產的iPhone 7為4.7英寸,而不包括5.5英寸的iPhone 7 Plus。蘋果預計將於今年9月發布iPhone 7和iPhone 7 Plus。這個報道與布拉斯爆料消息基本吻合。
另有爆料稱,iPhone 7 Plus將由蘋果另一家代工廠商富士康負責生產。iPhone 7將采用2K屏幕,分為4.7寸和5.5寸兩個版本。其中後者獨享雙攝像頭,內存都是2GB,而基礎存儲空間將從原來16GB提高到32GB。此外,iPhone 7將搭載A10處理器,運行iOS 10系統。之前還有消息稱,iPhone 7將放棄3.5毫米耳機接口。但隨後又有傳聞稱,iPhone 7將保留3.5毫米標準耳機接口,且支持雙SIM卡。
另據IT之家報道,有網友提供了來自深圳某外設廠家的制造的iPhone7外殼,從近日頻繁曝光的iPhone7諜照來看,iPhone7在外觀上得到確定應該不成問題。
根據之前的消息,從攝像頭形狀上來看本次曝光的iPhone外殼應該是iPhone7專屬,並且采用了超薄設計,值得關註的是該手機外殼清晰完整展示了下方 iPhone接口的數量,3.5mm耳機接口確定取消,兩側采用了對稱式設計的開孔(不確定是否是雙揚聲器)。除此之外,雖然外界傳言iPhone7的厚度將會比iPhone6s降低,但是在靜音旋轉按鍵上蘋果並未采用iPad上的方案而是依然保留。



目前越來越多的曝光消息將iPhone7系列手機在形狀上從多角度確定,目前的消息顯示全新的iPhone7將會在9月12日當周發布,具體有望是9月16日,除此之外蘋果有望在本次發布會當中更新MacBook產品線轉而采用全新的設計。
(綜合來源:搜狐科技、IT之家)
從智能耳機到音樂節 放羊娛樂如何打造線上娛樂價值出口?
在北京鳥巢南廣場上,一個全新面貌的業態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一周之後,這里將上演一場北京城里交通最為方便的音樂節。各色各樣的北京特色小吃、西式的甜品咖啡,迪士尼售賣點、兒童戲水樂園,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音樂會和音樂盛典。
和一般意義上的音樂節相比,這里更像一個園遊會,而這正是放羊娛樂總裁柳雨佳想要營造的氛圍,即創辦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娛樂綜合體,打通全民娛樂、家庭娛樂的線下通道,通過篩選整理包裝,將優質內容集中引流到線下。

補齊娛樂“O2O”閉環
讓音樂回歸現場,做線上娛樂的價值出口。在線上娛樂大熱的今天,放羊娛樂的定位頗顯“另類”。“電視臺、互聯網這麽多年下來都是虛擬的社會,虛擬終究要走入現實生活,才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形成文化品牌的忠誠度。”柳雨佳表示。
反觀當下的娛樂市場,僅僅一年時間,國內的直播平臺數量逼近200家,在線音樂平臺也進入高價購買版權階段,IP、明星、渠道整合是其核心運營資源,但該模式周期漫長且長線燒錢。
優質內容無疑成為稀缺資源,而從IP變現途徑而言,線下終究是繞不開的重要出口。普華永道《全球娛樂和媒體產業年度報告》曾指出,盡管音樂流媒體的發展十分迅猛,但並沒有給整個產業帶來更多的收入。同時,目前依然還有不少免費流媒體服務存在於市場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從長遠來看,現場音樂才是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數據統計,2015年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其中大型場館演唱會的票房收入相比去年基本持平,而中小型場館演唱會票房收入整體上漲37.34%;在演出數量上面,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0.19萬場,比2014年上升35.71%。

2014年、2015年演唱會、音樂節場次收入對比
“你要先要知道你的有形資產在哪里運轉,再去談無形資產如何在有形資產量化上去做增倍。”在向資本講述故事之前,柳雨佳更願先做出放羊娛樂的“有形資產”。
如同美國PBS通過電視載體擴大傳播效果,使得《大河之舞》這樣一個愛爾蘭藝術作品在8年時間內,創造了5.5億美元票房收入走向全球。在做線下演出之前,線上的全周期播出內容、廣告營銷方式已經全部排好。
“線上內容呈現,線下做產品的出口,線上完全是營銷,做口碑,線下是所有商業的匯集。”柳雨佳希望以線下娛樂項目運營為故事線,串聯並整合所有線上及周邊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線上IP、明星資源、直播點播產品、品牌渠道等。
此前,放羊工社舉辦了最強校園樂隊PK賽,在響巢看看明星空間直播平臺獲得了在線40萬人次觀看直播的數據,此數據刷新了同類音樂直播觀看的觀眾數量,這讓柳雨佳意識到“這條路走對了!”
網紅經濟下的“質素紅”
打開直播平臺,滿屏幕的大眼睛、高鼻梁、錐子臉,在市場與資本的熱捧下,甚至有資本方喊出“無聊也是一種生產力”,在大眾娛樂的狂歡下造就了“網紅”這一網絡時代喧囂的泡沫。
只有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是否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成為網紅經濟面臨的最大的現實難題。如今的大眾文化圈,一波接一波的人氣網紅誕生,粉絲經濟已經進入理性狀態,僅靠“顏值”的網紅想要實現變現越來越難。
“素人直播如果不能持續做出內容也肯定會審美疲勞,有價值的主播能夠成為意見領袖,產生高質量的內容,並對人產生影響。”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向第一財經表示,在整個行業過熱的情況下,其投資網紅經濟更看重內容和用戶粘度兩個指標。
“因為不缺受眾,不缺市場,不缺屏幕,熱錢湧入,很多內容傳播會不顧及文化最為關鍵的一點——引導。”柳雨佳直言,而引導並非說教,“引導是根據產品所精準定位的人群去做你的內容,而非什麽內容都是全面人群、全面滲透。”

自美國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誕生之日起,音樂節的塑造就帶有自己鮮明的審美風格,並最終去影響受眾的審美風格。音樂節不是趕時髦的文化怪圈,調性選擇是音樂節與受眾之間微妙且牢固的互動關系。
“當技術到位,寬帶成本下降,直播平臺拼的是用戶在上面的停留時長,屆時呈現什麽內容會變得更為重要。”柳雨佳表示,出於這樣的考慮,放羊娛樂推出“質素紅”培養平臺,與一般意義上的網紅不同,所謂“質素紅”是要發掘培養高質量、高素養的音樂和音樂人。
高校市場是放羊娛樂拓展“質素紅”的重點領域,放羊娛樂將目標鎖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幾大高校,通過校園音樂會及創星計劃來挖掘校園樂隊,優秀的樂隊通過簽約或其他形式,成為線下演出或線上內容的供應者。
相較於素人網紅而言,質素紅的打磨成本和培養周期顯然要高很多,但柳雨佳認為,當你考慮到線下粘合度以及全國量的達到比的時候,質素紅的成本並不會比網紅貴。
智能耳機背後的商業構想
“讓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回歸到金融,因為沒有金融回收、金融效率的產品,不能稱之為一個成功的商業產品。”在創辦放羊娛樂之初,柳雨佳就明確提出了娛樂+金融+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構想。
在有形資產方面,除了放羊工社、全民音樂總動員現場演出之外,放羊娛樂還計劃在9月份推出智能社交耳機,耳機可以識別不同的曲風,並呈現不同的顏色,聽音樂者可以借此找到誌同道合者。社交之外耳機還可以推送相關的線下演出票務信息等。

至此放羊娛樂的商業變現路徑隱約顯現,首先,以智能社交耳機為代表的3C類硬件產品本身可以帶來一定的現金流。一如在萬達影院,爆米花意外成為最賺錢的項目,此前在草莓音樂節上,購買門票附搭的19.9的VR眼鏡銷售量喜人,據摩登天空CEO沈黎暉介紹,每10個賣票的人當中,就有2.5個人購買一副VR眼鏡。
從內容到3C承載產品再到社區,在此基礎之上的賣票、周邊衍生品、電商以及更多類型的消費,一個完整且充滿想象力的鏈條正在搭建起來。“雖然最先呈現線下內容,但實際上最起初是先考慮耳機,再考慮到內容以及互聯網的配合。”柳雨佳透露。
以音樂為核心元素,+金融+互聯網+潮牌+現場演出+衍生品,在縱向上延生拓展音樂業態上下遊產業鏈,創新產品內容形式,實現音樂全產業鏈運營的格局。
在橫向上,開展與其他業態的交叉創新,諸如影視、演藝、綜藝等業態,形成多業態、多鏈條的產業運營投放格局。目前放羊娛樂獲得了榮程集團、中南傳媒、瀟湘資本在內的國內資本市場億元級投資。
“適合音樂的不一定適合演藝,但文化的內容盤來盤去就這些,很難再產生新的內容形態,因此更為重要的是找到每一個文化產業下單支內容的精準洗牌模式。”
柳雨佳曾擔任美國百老匯倪德倫公司中國區執行負責人,也曾負責美國夢工廠中國live娛樂項目運營,在互聯網市場環境下,一切的設想能否如預期發展,也是放羊娛樂挑戰所在,“看似很多內容都有以前做過的痕跡,但將其組合起來,究竟會變成大黃蜂還是擎天柱,有很多未知。”
真的沒有耳機口!iPhone 7耳機轉接線曝光
7月29日消息,據越南網站 Tinhte.vn曝光的一組聲稱是 iPhone 7 Lightning 至 3.5mm 耳機接口的轉接線照片顯示,iPhone 7取消了耳機接口,取而代之是的是送給用戶一根Lightning轉3.5mm接口的轉接線。
從設計風格來看,這根轉接線和蘋果官方推出的 USB-C 至 USB、Thunderbolt 至以太網的轉接線類似。由於該網站曾經多次提前曝光iPhone真機,所以可信度比較高。
移除傳統的耳機接口之後,iPhone 7 的底部將會采用對稱性的揚聲器設計風格,通俗來說就是 Lightning 接口的兩邊都會布滿小洞。




從他們實際演示的視頻看,這根 Lightning 至 3.5mm 接口轉接線在接入運行 iOS 9 或更低版本系統的設備時,用戶會看到系統彈出的不兼容信息。但當轉接線接入運行 iOS 10 Beta 的設備時,不兼容的信息就消失不見了,一切運行正常。業內猜測,或許只有在iOS 10系統下,這個接口才能運轉正常。

比手機還貴!蘋果中國官網開賣iPhone 7耳機
據悉,蘋果中國官網已經率先開賣了兩款適配iPhone 7耳機接口的耳機,均來自第三方品牌Audeze,售價分別為人民幣6498元、5698元,下單後4-6周發貨,正好趕上和iPhone 7搭配使用。
按照之前的報道,iPhone 7基本確定取消了常規3.5mm耳機,同時也有消息曝光稱新的lightning耳機將不會隨著iPhone 7一起附贈,而需要消費者自行購買。而現在蘋果中國官網就已經率先開賣了兩款適配iPhone 7耳機接口的耳機,但是售價實在是高,分別為人民幣6498元、5698元,均來自第三方品牌Audeze,型號分別為“EL-8 Titanium Closed-Back”、“EL-8 Open-Back”。


根據蘋果官網的介紹,這兩款耳機率先為iPhone提供完全集成的Lightning接頭,並且配置了Lightning 連接線中內置的耳機放大器和 24-bit DAC。
兩款耳機均采用了堅實耐用鋁金屬結構,並擁有 Audeze 頂級耳機系列特別平面磁驅動器,頻率響應寬廣。值得一提的是Open-Back采用開放式設計,耳罩上有網罩,音場寬廣,但會出現些許漏音現象;Closed-Back是密閉設計,能更好地隔絕外界噪聲,還會稍微增加低音效果,但音場稍微收窄,滿足了消費者兩種不同的需求。
目前這兩款耳機已經在蘋果中國官網上開賣,價格幾乎與蘋果最新款的iPhone6S差不多,但是也並不是虛有其表。這些耳機的工業設計來自於大名鼎鼎的BMW DesignWorks。作為一家創意咨詢公司Designworks 40多年來一直在驅動創新。1995年被寶馬集團收購之後,Designworks為寶馬集團和非汽車行業的國際知名客戶提供一系列創意咨詢服務,幫助其實現業務增長。Designworks的客戶包括可口可樂、達索航空、巴西航空、約翰迪爾、海德、惠普、微軟、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西門子、英特馬林以及美國瓦里安醫療系統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