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批準為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222
2014年3月5日8點55分 原文【美國考慮類伊朗式制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10億美元】3月7日8點10分 更新 美國國會批準10億美元貸款擔保
當地時間本周二,美國國會助理及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如俄羅斯政府向烏克蘭東部派兵,美國政府考慮將對俄施加類似伊朗的制裁,拿俄羅斯金融機構開刀。同日,白宮宣布,美國政府將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3月6日,美國眾議院以385票對23票的大比數支持結果通過對烏10億美元貸款擔保。
《金融時報》獲悉,銀行制裁屬美國政府商討的諸多對策之一,這些措施旨在從外交和經濟兩方面孤立俄羅斯。
依仗在國際金融系統中的核心地位,美國將銀行業制裁作為施壓利器。過去兩年,美國對伊朗的金融制裁給伊經濟造成了巨大壓力。
不僅如此,俄羅斯的銀行一旦成為美國制裁的目標,全球其他地區的銀行也可能隨之終止與俄羅斯的業務,唯恐被切斷與美國金融系統的聯系。
3月4日,中新網援引外媒消息報道,與美國國務卿克里一同訪問烏克蘭的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很有可能在“本星期晚些時候”做出制裁俄羅斯的舉動,且制裁是全方位的。
3月2日本周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警告,美國將聯合盟友對俄羅斯采取禁發簽證、凍結資產和經貿制裁等措施,甚至威脅要將俄羅斯逐出八國集團。
次日,有美國政府官員匿名透露,如俄羅斯依然進軍克里米亞,美國將拒絕對一些俄羅斯軍方指揮系統及一些國營金融機構的官員發放簽證,並凍結其資產。
新華社報道,3月4日本周二,美國白宮宣布,在與國際社會構建針對烏克蘭一攬子援助計劃的同時,美國政府將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
該貸款擔保意在幫助烏克蘭抵禦能源補貼削減的影響,但尚待美國會批準。此外,美國還將向烏克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烏克蘭國家銀行和財政部應對當前最為緊迫的挑戰。
白宮聲明稱,烏克蘭經濟缺乏競爭力,財政薄弱。在烏克蘭政府推進改革的同時,美國將與雙邊和多邊合作夥伴一道確保烏克蘭擁有足夠的財力來恢複財政穩定並重拾經濟增長。
中新網報稱,俄羅斯總統普京4日說,對俄羅斯的制裁將讓西方事與願違,那些發動制裁的國家將傷害自己。
據華爾街見聞援引俄新社報道,普京顧問Glazyev同日稱,如果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俄將放棄使用美元;如實施制裁,俄將創建自己的支付體系;俄銀行業和企業將不償還美國貸款。
俄羅斯非官方媒體Interfax報稱,俄外長拉夫羅夫當天還說,俄將不得不對美國可能制裁做出回應,“而且不一定是對等的”,暗示可能比美方的力度更大。
“紙牌屋”里很郁悶 美國會人才紛紛跳槽遊說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0523.html

“薪水基本沒有漲,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政治僵局越來越嚴重,還有很多人連醫療保險都沒有。山下的工作薪酬高,時間固定,而且各種福利齊全。”
該說美國國會山通往山下的大門在2014年上半年有點擁擠。
這並不是指那些拼命想擠進國會山工作的人多,而是說有大量的國會山工作人員選擇離開國會山,轉而投奔位於山下的K街,即美國著名的“遊說一條街”,成為專職的遊說人員。
根據專門分析和公布國會數據的組織Legistrom的最新調查報告,在2014年上半年,有220名國會工作人員辭職,成為專業遊說隊伍的一員。
Legistrom報告指出,這個數字正在趕超2012年的水平,當時有329名國會工作人員離開國會前往K街。
分析人士指出,大量工作人員“出走”國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一批非常成功的國會工作人員在上山的時候充滿野心,但慢慢發現,理想和現實相差太遠,他們根本無法改變國會一事無成的事實。而且,國會山的工作一直因時間長、薪酬比華盛頓其他行業低而飽受工作人員的抱怨。
K街的一位獵頭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K街已經準備好應對11月中期選舉之後山上山下可能會發生的變化。而國會山上發生的人員變動也正是這些工作人員對中期選舉的結果進行預測的依據。
根據目前國會山上的人員流動,大部分的政治分析師認為,共和黨可能會在中期選舉之後重新奪取參議院的控制權。
“當然,很多工作人員離開也是因為國會山的工作讓他們感到‘不幸福’。”這位獵頭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薪水基本沒有漲,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政治僵局越來越嚴重,還有很多人連醫療保險都沒有。山下的工作薪酬高,時間固定,而且各種福利齊全。”
這位獵頭表示:“同國會聯系最密切的K街往往是這些前國會工作人員的首選,一是因為業務熟練,另外就是很多K街的工作都會很快給予那些高素質、有經驗的前國會工作人員一個非常不錯的位置和待遇。”
美國國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員工出走發生在2007年,也就是民主黨表現搶眼之際。當時,消息靈通的K街遊說人士就已經開始準備迎接民主黨接管華盛頓的歷史時刻,有758名國會山工作人員離開國會投奔K街。
(編輯:李燕華)
美國會預算辦公室上調2014預算赤字預期至5060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036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8月27日上調了2014會計年度的聯邦政府預算赤字至5060億美元,占GDP的2.9%,比今年4月的上一次預估增加了140億美元。美國聯邦政府的財年始於每年10月份,終於次年9月份。
5060億美元是多還是少?與2009年的赤字高峰相比,這僅僅占了三分之一。但與過去四十年的平均水平相仿,僅略低於平均值。美國政府的赤字降低主要受到一系列因素影響,包括稅收增加、經濟複蘇、預算削減、政府支出受限等。
此次CBO上調赤字預估主要是由於這一財年的政府收入低於預期,尤其是企業稅收。CBO預測,稅收總額將比4月預估的低0.9%。2014年企業稅收預計為3150億美元,比4月預估的3510億美元大幅降低。同時,政府支出則比4月預估僅低0.3%。
CBO在更新後的10年預算和經濟前景報告中將2014年美國GDP增長速度預期從3.1%下調至1.5%,並稱其“反映了上半年中令人意外的經濟疲弱狀況”。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奧巴馬評歐洲加大對俄制裁:幹得好,美國會跟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04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四在一份聲明中宣布,美國將與歐盟一起“深化和擴大”對俄羅斯金融、能源和國防工業的制裁。新制裁措施的更多細節將在周五公布,並於當天生效。
作為對俄羅斯向烏克蘭東部派遣部隊的懲罰,歐盟在周四早些時候表示,將在周五對俄羅斯實施最新一輪經濟制裁措施。不過,如果俄羅斯願努力化解在烏爭端,歐盟可撤銷部分或全部制裁。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稱,歐盟的做法與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相違背。
奧巴馬當天在聲明中還指出,新一輪的制裁行動將使俄羅斯在國際社會被進一步孤立,並使該國在經濟方面承受更大的代價,這將使該國總統普京及其幕僚在一些關鍵的領域遭受切膚之痛,並因此放棄針對烏克蘭的進一步圖謀。
今年3月以來,美國和歐盟因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上一輪對俄制裁於7月底宣布,涉及金融、軍事、石油等領域。不過,俄羅斯對上一輪制裁采取了反制裁措施,對從歐盟、美國和其他制裁俄羅斯的西方國家的大多數食品進口實施“全面禁運”。
本周五的新一輪制裁顯示雙方的沖突繼續僵化。彭博社稱,盡管西方對俄羅斯采取了自柏林墻推倒以來最嚴厲的舉措,然而普京堅持否認與這些自3月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以來在烏克蘭東部發生的戰事有牽連。他還表示,與俄羅斯冷戰的對手才是造成僵局的罪魁禍首。
歐盟主席範龍佩周四在布魯塞爾的一份聲明中稱,“我們一直在強調我們所采取制裁措施的可撤回性和可升級性。”9月底對烏克蘭東部停火執行狀況的評估可能會讓歐盟“對已執行制裁措施進行修改,暫停或撤回部分乃至全部制裁措施。”
歐盟對俄新一輪制裁將包括:
加強俄羅斯進入歐盟資本市場的限制。
禁止對5家俄羅斯國有銀行和3家俄羅斯能源公司貸款。
擴大對俄出口軍民兩用物資的限制。
增加對24名俄公民包括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的制裁。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介紹過,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安組織、俄羅斯)與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5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署停火協議,決定從當地時間5日18時起在烏東部地區實現停火。停火協議內容包括停火、監督停火、交換俘虜等內容。
石油業“大調整”將至 美國會否扮演“救世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17

準確預測了今年國際油價大跌的丹麥盛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teen Jakobsen日前警告,礦業股會因油價暴跌迎來“大調整”,石油企業將出現類似調整,油價下跌將很快成為美國經濟的負面因素。他預計,美國政府明年會救助國內能源業。而另一位評論人士、知名金融博客The Automatic Earth的主編Raul Ilargi Meijer認為,即便石油企業面臨威脅,美國政府也不可能伸出援手。
今年以來,標普500股指上漲約11%,該股指成分股中的能源類股跌幅接近12%。接受CNBC采訪時,Jakobsen預計,美國石油企業也將和礦業股一樣走下坡,因為這類企業開采成本相當高,幾乎沒有多少自由支配的現金。
Jakobsen還預計,明年美國政府可能就會救助國內能源企業。他表示:“美國能源業顯然重要。對美國石油獨立這一長期戰略問題而言,它們是至高無上的。”雖然汽油價格下跌對消費者有利,但美國能源業利潤下滑將很快產生負面影響,“至少會導致美國GDP增長下滑0.5%”。

而Raul Ilargi Meijer認為,除了能源業的系統重要性還沒那麽大以外,美國政府不會施救石油業的主要原因是:
1、救助一個行業是大動作,應慎重考慮得失,金融危機期間挽救房產業已經付出很大代價,救華爾街銀行的代價甚至可能更高;
2、石油業與房產和金融業不同,扶持本國企業、助推國際油價也等於在幫助因油價暴跌備受打擊的俄羅斯、利比亞和委內瑞拉,以今時今日美國的政治氛圍,很難想象政府會願意這樣幫助俄羅斯和委內瑞拉;
3、當然,有人會說幫助敵人有時也是在幫自己,可到目前為止美國頁巖油並未形成有商業可行性的產業,更像是投機的龐氏騙局,美國政府怎麽會願意拯救這樣的騙局?與其救這類企業,不如避免整個金融界受油價大跌影響來得實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快播涉黃和百度賣貼吧這種事兒在美國會發生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4/153777.shtml
導讀 : 技術無罪,但是使用它,有正義和缺德之分。
最近快播王欣庭審和百度賣貼吧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我也算個技術老兵了,互聯網視頻和互聯網醫療兩個領域我又都從事過,所以雖然從來不寫熱點,這次也按捺不住,想要一吐為快。
前兩天看快播庭審直播時,王欣一直在強調“技術無罪”。這個論斷確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問題的是,技術要用來做正確的事。用谷歌的話來說,就是“不作惡”。
我在美國公司工作過,也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所以這兩件事兒出來,也有人問我:像這種事,在美國會發生嗎?
我自己的一個深刻感覺是,美國是一個信用驅動的社會。比方說,如果你沒有信用卡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很多事情不能做,我記憶尤其深刻的是不能享受很多優惠商品的購買。所以,據我的觀察和判斷,大多美國人和美國公司應該不會拿自己寶貴的信用去幹這兩檔子事。
快播被查不是因為播放器,而是色/情與盜/版。快播本身是播放軟件,是和內容無關的。但哪個播放軟件又能和內容脫離利益關系。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雲帆搜索”。快播內置了雲帆搜索,雖然和快播不是同一個事業部,但是其法人代表是快播的在職人員,雲帆搜索的內容鏈接指向了各盜/版視頻網站。
我在美國公司從事視頻軟件行業的時候,腦子里也是整天想盡辦法提高營收,有段時間,逼急了也曾打起了日本分公司視頻內容的主意,雖然不是成人內容,也無非是比基尼之類的路子。後來,自己把這個想法給遏制住了,覺得不是正道。我不是鄙視蒼老師的職業,但在沒有內容分級制度的前提下,怎麽引導用戶,也是值得做產品的人去思考的。
但是,快播早年為了安裝量,和國內最大的建站系統MaxCMS結盟。廣大盜/版影視中小站長們,只要使用MaxCMS,快播就可以作為播放解決方案。快播不收費,也不參與廣告分成,但以每個下載安裝5-10元的成本向這些站長推廣快播播放器,快播也利用自己的用戶量為這些網站導流。
盜/版影視網站一般內容都是什麽,大家也都清楚吧……
說王欣不知道快播上都有什麽,用戶在看什麽,我反正是不信的。
王欣說的“無罪”的技術,主要指的是P2P(此處指如BitTorrent的P2P協議,不是今年屢屢跑路的P2P網貸)。我了解,很多人覺得王欣有點兒冤是他被控“傳播”黃色內容這一罪名。可P2P會怎樣呢?當年我在美國公司做過P2P的研究,因為在思考商業模式,也研究了當時美國政府對P2P處理的案例。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創業環境好,其實這和美國依靠1790年就有的專利法保護IP有密切關系。P2P在美國的發展可以說也是一波三折,受到密切監控,因為這項技術對IP的破壞當時來說還是不可控的。
我不做視頻軟件有一段時間了,不知道現在的技術進展怎麽樣了。但早期的P2P MP3文件共享平臺Napster,確確實實是在美國被活活告死的。
P2P技術確實是無罪的,但我寧願它是在非商業用途下的使用,因為盡管未來時代可能發生變化,但在當下,它對IP造成的損失難以預計。而我們建立在IP上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內容盈利模式,都還沒有到位,這樣的傷害,是它們的生產者無法承受的。
當年,和快播一塊兒被投訴的,還有百度影音等。百度(怎麽又是你)被迫關閉百度影音,又在2013年12月宣布百度影音轉型做原創內容。
到今天,優酷、搜狐、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會員制開始逐漸立住了腳。現在影視都流行買IP,IP也越來越貴。《大聖歸來》吸引了自來水去影院刷票房,你要在B站發彈幕,也得等它買到《大聖》的授權;《盜墓筆記》、《鬼吹燈》的電影和網絡劇開花,雖然我不喜歡“上交給國家”,但是盜墓粉兒們,為了看劇寧可買會員,內容付費模式開始看到落地的曙光。
百度以前被噴的事兒不少,這次變本加厲,搞出了賣貼吧,尤其是賣掉病種類貼吧的缺德事兒。我看了看報道,發現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些類別貼吧被賣掉了。而這次事情鬧大了,百度成了眾矢之的,因為這次它賣的是病種類的貼吧。這是治病,血友病更是關系人的性命的。
醫療在全世界都是個難題,包括美國。因為社會制度不同,有時候中國的老百姓在醫療的便利性上甚至更好,但是質量就不好說了。
從2014年互聯網醫療的風口開始吹,中國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創業公司,大家都想在這個3萬億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愛財之心人人都有,也沒有錯,恰恰是它推動了經濟發展,但是在醫療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有底線。底線就是至少要把病人的痛苦和生命當做一回事。
這個底線,可以體現在,你做的APP或網站上,不放莆田系醫院(如果也可以叫醫院的話)的廣告;也可以體現在,你能堅持,你雖然在賺錢,但你提供的服務至少是有品質的、有價值的。
都說醫者天性是治病救人,中國的患者們反對過度醫療,反對濫收費,但是我們也認為,如果真能為患者提供便利、質量有保障的服務,為此付費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醫生創業也得到了支持,私立醫院開始發展,各種在線問診、醫療健康類的網站和APP在崛起,基因檢測、遠程醫療等各種民營機構和技術企業獲得融資。
所有得到支持的醫療健康類創業,是因為它們的主旨是服務患者:比如,中國有200萬持有執照的正規醫生,努力把廣大患者和這些醫生匹配起來,讓病有所醫,也是個巨大的商業機會;比如,讓患者能夠自我監控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比如,改善醫療流程和環節;比如,新藥和新醫療技術的發明等等。
在美國,AthenaHealth是最具價值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過50億美元。它在借助技術的力量生產大數據,為醫生提供臨床信息參考,改善提高醫療質量,並提供多種移動服務。比如一位心臟病科室醫生可以根據該公司出具的分析報告,看到幾千位心臟病患者,動了某種手術、或者服用某種藥物之後的隨訪效果。
但是,其中沒有一種,是私自出賣平臺上的患者的。
技術無罪。這一條,適用於P2P播放器,適用於搜索引擎和互動社區。但是使用它,有正義和缺德之分。
很多事,不在法律的範圍內。但我們不能忘記谷歌的那句話:不作惡。
每一位產品開發者,和技術管理者,都應該引以為戒。
本文作者:技術管理那些事(微信號:jsglnxs),這是一群技術管理者、互聯網公司VP組成的公眾號,分享自己的管理認知。
兒童坐汽車後排真的安全嗎?美國會要求車企給答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008.html
對於兒童應該坐在家用轎車什麽位置這個問題,不能坐前排,這是肯定的,但後排的哪些位置對兒童來說才是最安全的?不僅專家有著不同的解釋,汽車制造商也一直沒有給出確切答案。多年來,美國家庭一直遵循的原則是將兒童放在安全座椅里,然後放到汽車的後座。但如果說這樣做反而會讓兒童存在生命危險呢?
根據美國CBS電視臺的調查報道,在兩輛汽車發生相撞的情況下,前排座椅通常會向後傾倒,對後排乘客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特別是當後排乘客是兒童的時候。
美國國會多位議員認為,目前最嚴重的問題不僅在於汽車制造商遲遲沒有給出汽車後座是否安全的答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一直沒能敦促汽車制造商就該問題給出答案和解決辦法,正是因為他們的“不作為”,近些年導致了在車禍中很多後排乘客,特別是兒童致死。

美國參議員施壓
5月25號,美國國會參議員布魯門托(Richard Blumenthal)和參議員馬基(Ed Markey)寫信給包括本田、福特,寶馬等總共18家汽車制造商,要求他們立即回答有關汽車後排乘客的安全性問題,並要求這些制造商提供有關其公司所生產的汽車是否發生後排乘客死亡的相關事故記錄和人數。
“美國國會對汽車安全氣囊的問題警告過很多年,但NHTSA一直無動於衷。”馬基參議員表示,“我們對汽車前座椅成為兒童殺手的問題也警告過很多年,但NHTSA仍然無動於衷。這種悲劇歷史重演的事情真該結束了。”
根據美國CBS電視臺報道,幾十年前NHTSA和汽車制造商就知道相關問題。一位供職於汽車制造商的工程師曾在美國國會作證稱,解決汽車座椅安全問題非常簡單,並且只需要增加1美元的額外成本。但是,之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修正是因為當前的汽車座椅安全標準已經達到或者超過聯邦政府的安全力量強度標準。
針對國會的一再追問,NHTSA給出的答案是,還沒有足夠多的數據顯示需要就此進行修改。對此,美國國會眾議員格季特(Dinane Degette)指出,等出現更多的事故悲劇再修改相關立法就晚了。“當然或許你會認為20年來只有100多人受傷或者死亡。但確實已經有這樣規模的人因此受傷或者死亡了,如果不需要太高的成本的話,為什麽不去改善這個問題呢?” 格季特說,“因為汽車產業拒絕修改這些汽車後座方面的安全隱患問題,美國全國每個月都有類似的悲劇發生。”
一則悲劇引發的安全討論
2010年,16個月大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孩泰勒·華納(Taylor Warner) 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轉變。她坐在汽車後排的安全座椅里和父母一起出行,華納一家的車在行駛中遭到後面車輛的嚴重追尾,駕駛座遭到強烈撞擊後迅速彈起並後傾,隨後撞到後座的泰勒。小女孩臉部和頭部遭到劇烈撞擊後造成內顱出血,不治身亡。
泰勒的父母後來得知,這不是他們所駕駛的車輛不夠安全。而且,發生在泰勒身上的類似悲劇在美國不止一起。
根據丹佛當地FOX31臺的報道,自1989年來,已經有100多例兒童因為汽車後座受到撞擊致死,也有20多家汽車制造公司因此卷入法律訴訟。
汽車後座撞擊安全法律訴訟專家基爾伯特(Jim Gilbert)指出,在同車座有關的事故中,NHTSA有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所設定的車座安全監測標準早已過時,並且低到連一個餐桌的座椅都能通過該測試。
格季特在寫給汽車制造商的信中說:“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1974年曾發表了一個對座椅系統安全法規作出修改的意見書,但在那以後盡管發生過數百起座椅安全有關的死亡事故,並且國會也多次要求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相關法規,這項意見書卻從未真正落實。”
美國會預算辦公室:30年後債務和赤字或“爆炸”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如果當前模式延續,那麽未來30年,美國政府債務和預算赤字將會“爆炸”。

30日據CNBC報道,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47年,聯邦債務將占到GDP的150%,大部分原因是醫保和社保成本的增加。
當前美國政府公共債務為14.3萬億美元,占GDP的77%;當前總債務為18.8萬億,占GDP的101%。
除不斷膨脹的債務之外,預算赤字也將增長三倍以上,從2017年的占GDP 2.9%到2014年的占GDP 9.8%。2016財年的赤字為5870億美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債務負擔不斷加重的一個原因是不斷上漲的利率。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一直都將利率維持在低位,但未來一年預計將逐步加息。
為保護特朗普一家 美國會將額外撥款1.2億美元
本周,美國國會將通過一項聯邦開支法案,額外撥款1.2億美元用於特朗普一家的安保工作。
特勤部門年經費18億美元
據稱,這筆1.2億美元的撥款中,有大約一半將用於特勤經費,主要是為總統差旅期間提供保護以及整棟特朗普大廈的安保。另一半則是為特朗普生活出入地增加安保經費的額外補償,包括紐約市和佛羅里達的棕櫚灘。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為了向國會爭取這項撥款,相關部門進行了數周的遊說,原因是,為了保障特朗普一大家子人的安全——除了特朗普本人外,還有第一夫人,特朗普的成年及未成年子女。因面臨巨大額外開支而變得捉襟見肘,特勤部門從年初就開始申請增加撥款。
安保經費都用在哪里
總的來說,特勤部門每年18億美元的總經費中有7.5億美元用於安保行動,除了保護白宮設施,特朗普一家安全以及政府現任和前任高官外,還包括每年外國元首到訪和聯合國大會期間的安保費用。
目前距離財年結束(10月1日)還有5個月時間,國會增加了3400萬美元撥款直接用於保護特朗普的人身安全。實際上,這部分經費除了特朗普本人,也可以用於第一家庭在紐約或出差外地時的安保。
另外,還有2300萬美元的撥款專門用於增加特朗普大廈的安保設備和人員,還包括特勤部門為租用大廈其中一層用於現場辦公而付的租金。目前,雖然特朗普本人從就職日起就未曾在特朗普大廈居住,但妻子梅拉尼婭、兒子巴倫一直住在里面。

除了上述兩部分經費外,還有一些不直接用在特朗普一家身上的費用,比如有5000萬美元用於修葺白宮的防護網,另外還有1300萬美元用於支付大選期間工作人員的加班費。
在白宮,每年幾乎都會發生一兩起無關人等翻墻而入的事件。今年3月,就有一人越過白宮前緩沖區自行車停車架,但在試圖翻越圍欄進入白宮前即遭抓捕。
地方補貼
此外,紐約和棕櫚灘等特朗普居住和出入的地點也將通過申請得到這筆安保經費的補貼。
2月份,紐約市警察局局長(James P. O’Neill)就曾向紐約州國會代表寫信稱,從大選日到就職日這段期間,紐約警方為保障特朗普大廈安全每天要花費30萬美元,而從就職日之後,每天的花費也在12.7萬~14.5萬美元之間,居各項經費之首。
而在佛羅里達的海湖莊園,棕櫚灘當地警長稱,如果特朗普去了那里,每天光加班費就要多花6萬美元,而特朗普自就任以來已經有25天住在海湖莊園。
紮克伯格將赴美國會作證 立法監管臉書呼聲漸增
據“中央社”報道,在社交媒體臉書網(Facebook)爆發數據外泄的醜聞之際,臉書CEO紮克伯格預計本周前往美國國會作證,他將面臨國會議員呼籲制定新法監管社交媒體平臺的壓力。
報道稱,紮克伯格預計10日出席聯邦參議院商務委員會和司法委員會舉行的聯席聽證會,回答關於臉書公司如何處理用戶個人資料的問題,並在11日出席聯邦眾議院的聽證會。

紮克伯格表示,Facebook接下來將調查所有有權限獲取數據的應用,並將禁止開發人員濫用用戶信息。
部分國會議員已經表示,他們打算在隱私保護議題上,針對臉書和其他網絡服務采取強硬立場。
民主黨參議員馬基(Ed Markey)6日在推特貼文寫道:“我們需要一個所有美國人都可以信賴的隱私權法案。”
加州民主黨眾議員肯納(Ro khanna)也認為,需要立法“保護美國人的尊嚴和隱私以防止惡意行為者侵害,例如使用社群媒體個資去操控群眾的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
數名國會議員和維權人士則認為,美國應效仿“歐盟通用數據保護規則”(GDPR)。這項法規預計5月實施,對網絡個資的通知及分享有嚴格的規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