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去年支付系統處理金額達GDP總量64.77 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518.html

報告稱我國支付系統需提高普惠和國際化程度

記者 章軻 發自北京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認為,我國需進一步推動支付服務的普惠程度,同時加強支付清算體系的國際化。

上述兩家單位13日聯合在京發布《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6)》。報告稱,當前我國支付系統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不斷提升,但需進一步推動支付服務的普惠程度,支付清算體系的國際化也有待繼續加強。

支付系統是用於經濟活動過程中對債務清償和資金轉移的載體和機制。報告介紹,當前,我國支付系統共包括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等11個子系統構成。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支付系統繼續保持高效穩健運行,共處理支付業務469.48億筆,金額4383.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74%和29.34%。與同期GDP相比,2015年支付系統共處理支付業務金額是全國GDP總量的64.77倍。

從支付系統層級來看,2015年,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共處理支付業務59.96億筆,金額3135.2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31%和27.67%,分別占支付系統業務筆數和金額的12.77%和71.53%,具有筆數較小、金額巨大的特點。

報告說,從支付系統資金往來情況看,全國共22個省(市、自治區)的轄內資金流動量占本省(市、自治區)資金流動總量的比例超過50%,反映了支付系統在社會資金流動中的核心地位。2015年,處理資金總量居前三位的地區為北京、上海、廣東,其資金流動總量分別占全國資金流動總量的29.76%、16.26%和12.62%,體現了上述三地在全國資金配置中的樞紐地位。

但報告同時表示,長期以來,農村等偏遠地區的銀行機構網點設置基本處於空白狀態,當地金融支付結算需求受到抑制。構建滿足村域支付清算服務需求,適合三農發展的支付服務體系,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十三五”期間扶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工作。

報告認為,應繼續深入研究支付系統在推進城鎮化、扶貧攻堅等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支付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村域支付服務環境改善,堅持市場主導與行政政策扶持相結合、尋求創新與防範風險之間的平衡,鞏固深化現有支付服務產品和服務體系,探索研究新型適合農村的支付服務模式,不斷完善村域支付服務體系。

同時積極運用好中央財政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等政策,引導地方財政實行進一步的營業稅、所得稅減免優惠政策,擴大定向補貼、政策優惠的受益面,引導金融支付服務向空白地區、薄弱領域延伸發展;與金融監管機構加強溝通協作。充分發揮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差異化監管等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促進金融要素向欠發達區域流動;通過加強社區金融服務等多種手段,提升金融對小微企業的支付服務能力。

作為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2015年10月,人民銀行推出了人民幣跨境支付(CIPS)。首批直接參與者包括境內的中外資銀行機構19家,間接參與者一共176家,覆蓋了47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6年3月,間接參與者發展到253家。

CIPS一期系統主要功能是用於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支持跨境貿易和貨物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結算、跨境投融資、跨境個人匯款等業務,CIPS對於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和加入SDR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然而,坦率而言,CIPS目前僅用於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並不包括資本相關交易;同時,目前200多家的間接參與者覆蓋範圍較為狹窄,業務種類也較為單一,尚未起到支付清算主渠道的作用,而代理行和清算行的模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還會與CIPS並行。”報告說,推動支付清算系統國際化,未來仍然任重道遠。

從參與全球治理來看,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也在積極作為,參與了一系列國際組織和多邊合作機制平臺,如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監督論壇、亞洲中央結算系統聯盟(亞洲債券共同平臺)、東盟(ASEAN)+3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跨境結算基礎設施論壇、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組織(EMEAP)等。

報告認為,截至目前,我國在全球金融治理規則的制定與調整中所發揮的作用與經濟金融規模仍有差距。人民銀行應積極嘗試在國際支付清算一些重大規則制定過程中,應提前謀劃,在參與金融體系治理中尋求最大公約數,在全球支付話語中多發出中國聲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81

深交所降上交所升 融資余額總量四連漲

截至7月21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874.9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2.22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54.69億元,減少4.56億元;兩市合計8829.62億元,增加7.6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10

中國債務總量整體可控 有序去杠桿要分類施策

今年3月,美國兩大評級機構穆迪和標普先後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此舉曾經引發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關註。

中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的負債率到底是多少?這些債務的風險有多高,會不會對中國經濟增長構成系統性風險或者區域性風險,應對這些債務和風險有哪些應對舉措?基於此,日前,國務院信息公開辦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共同舉辦第25次文津圓桌閉門研討會進行研討。

債務總量持續增長但整體可控

數據顯示,以廣義信貸總量的指標,到2016年一季度末,廣義信貸為134萬億,廣義信貸和GDP之比是193%,比2008年末上升79個百分點。以各項貸款比GDP的指標,到2015年底這個指標差不多是150%左右,比2008年末上升47.5個百分點。這說明這些年我國債務總量在持續增長。

不過,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主任何國鋒稱,相對債務總量增長,債務結構的問題更加需要引起關註。

何國鋒強調,值得關註的是,社會整個融資體系結構不合理,長期依賴銀行體系。他說,近年來,直接融資尤其債券融資這塊發展比較快,但股票融資占比比較低。2015年末債券和股票融資總量在社會融資規模占比14%左右,這導致實體經濟融資壓力和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體系,銀行業承擔了大量本來應該由資本市場解決的一些金融服務,像科技創新、大眾創業、兼並重組這些應該由股權融資來做更好一些。

就整個銀行體系來看,中國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率仍較低。何國鋒提到,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5%,同時整個貸款損失準備也比較充足,目前商業銀行貸款撥備有2.4萬億,今年以來還在增長,撥備覆蓋率175%,貸款撥備率3.06%,對於不良貸款仍有充足的撥備。

此外,企業債市場信用風險總體可控。

截至2016年3月底,企業債券存量規模4.17萬億元,占整個公司信用類債券余額的四分之一左右。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財政處處長關鵬表示,發改委管理的企業債券最大的特色是與投資項目直接掛鉤,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重大規劃和重大政策,資金的投入大都形成了一些比較優質的資產,能夠產生穩定的經營收入,是債券還本付息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債券在整個公司信用類債券的各品種中違約數量最少,信用風險總體可控。

另外,財政部預算司債務處處長尹李峰也提到,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當前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尹李峰說,截至2015年末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10.6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16萬億,兩項合計全國政府債務26.66萬億,占GDP的比重為39.4%,低於歐盟60%的預警線,也低於當前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

尹李峰表示,從地方政府債務來看,目前債務風險也總體可控,以國際通用債務率(債務余額/綜合財力)指標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9.2%,低於國際通行警戒線。與一些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不同,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形成了大量與債務相對應的優質資產作為償債保障,加上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也為債務償還提供了根本保障。

不過,針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目前存在的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總體有所下降、局部地區的債務風險有所上升、地方政府違法或變相舉債擔保情況仍有發生、一些地方還有一些不規範的PPP模式等新情況和問題,尹李峰稱,有關部門正在督促地方和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從居民負債來講,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提到,2013年中國達到55.5%,美國為113%(2007年為143%),日本是130%。相對來講,中國的居民部門負債率還是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曹紅輝說,消費的貸款在中國是兩倍於經營性負債的,占到整個居民負債的32%,其中居民負債中,80%是用於購買房產,其次就是汽車和信用卡的貸款。另外,中國的居民人口結構中,40歲以下占53.71%,這說明中國人口年齡結構並非是造成中國居民負債增長的一個顯著制約因素,今後還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人口結構沒有成為一個約束。按照美國15%的居民負債的邊界來看,大概我們可以新增40.69萬億的居民負債空間。

綜合舉措解決結構性債務問題

在論壇上,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表示,全球債務同樣在增長不能光拿中國說事。他說,從全球來看,2000年開始全球債務87萬億,2007年是142萬億,2014年是200多萬億。在2007年到2014年債務危機債務救助中全球性增加了57萬億美元。債務對GDP比例,全球上升了17%,絕對值和相對值都在上升。到現在為止這種持續上升的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但各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

雖然總體負債水平上升,但相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GDP負債水平還是處於一個比較低位的水平。

曹紅輝說,2001年到2014年,發達國家的債務規模達到49.7萬億美元,新興市場為14.2萬億美元。從全球來看,數量眾多的邊緣化國家的負債率在下降,少數重要的經濟體的負債率卻在快速上升,這其中存在結構性差異。比如,美國2001到2014年負債率從53%上升到100%,日本從153%上升到200%。在去杠桿的過程中,美英兩國效果最為顯著,但其他發達國家的居民債務水平不減反增,比如加拿大、韓國和澳大利亞的債務持續膨脹,荷蘭、丹麥、挪威的杠桿率大大超過了美國的峰值。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說,中國的債務狀況總的來看有三點,一是赤字總體比較小,二是經濟增速仍然全球領先,三是中國政府掌握了很多生產性資源,不大會出現資不抵債的狀況。整體來說,債務水平和狀況應該是可控的。但問題是,既然債務實際可控,為什麽坊間、尤其外圍對中國的債務問題會有這麽大的恐慌呢?

她說,這其中有一些問題值得關註,比如債務總體不透明,除了過去不願意主動公開債務情況外,就是目前提到的大部分債務都是直接顯性的債務,有一些直接隱性和間接的債務沒有談到,隱性債務如何清算出來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另外,政策的不連續,在某些政策上有一些突然性,轉向特別陡,或者一些政策到基層後出現異化,再有可能一些可執行的程度不是那麽高,這容易招致質疑。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前副所長何帆也認為,中國的債務問題是結構性的。總體來看,中央政府的債務水平並不高,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增長速度比較快,企業負債水平較高。這反映出:第一,中央政府不願意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還是希望地方多花錢,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並沒有明確劃分清楚。第二,企業負債很高,跟依靠貸款的粗放增長方式,跟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都有關系。比如,大的央企融資超過了自己的需求,錢到手之後轉手倒給中小企業,自己還能賺一筆錢,導致負債率越來越高。如果看這些指標,只能說中國經濟處於亞健康狀態,但並沒有到了馬上就要出現危機的地步。

何帆預測,如果真的出現危機,肯定反映在流動性方面。政府債務的騰挪空間更大,很有可能出事情的是企業的負債,企業到最後還不上錢了。只是目前來看,企業的盈利狀況大體來講還比較穩定,沒有出現明顯的惡化,另外,企業的資金仍然主要用於日常經營,尚未出現企業資金大量被占用還舊債的情況,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還債擠占了投資的情況。

何帆認為,債務問題是必須盡快解決的。不過,中國還遠遠沒有到了馬上就要爆發債務危機的時候,不必過分擔心。有時候,債務危機是自己嚇出來的。

何帆建議,應該密切關註債務指標,同時盡快做好預案準備。各種解決債務問題的政策措施很可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解決債務問題,需要“雞尾酒療法”,各種藥效需要配合,劑量需要斟酌,對潛在的副作用要有充分考慮。

何國鋒也表示,要實現經濟有序去杠桿,把債務盡可能的降下來,還是應區別對待,分類施策。從銀行信貸角度,總的思路還是應該通過信貸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對不同行業或不同產業采取不同的措施。從銀行監管角度來看,企業負債整體較高,同時企業債務風險已經有所暴露。當前,主要以央企作為突破口來研究怎樣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和企業債務鏈,緩解企業相互拖欠資金的問題,同時穩妥處置僵屍企業的信貸風險。對僵屍企業,現在主要還是盡量推動其進行兼並重組、債務重組,盡量少實施破產清算,對於必須要破產清算的也是在多方研究信貸怎麽退出來,包括信貸退出的方式、節奏,包括影響,盡量不搞大規模一刀切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38

主要城市半年報:杭州增速超重慶 廣深爭總量第三

省域經濟之外,城市經濟的變化也體現地方實力升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26個主要一二線城市半年報發現,杭州經濟增速首次超越重慶,在主要城市中領跑;總量方面,廣州和深圳爭當第三名。需要說明的是,成都、武漢等部分重點城市由於數據尚未發布或者不詳,未納入統計。

杭州增速領跑

上半年,杭州經濟增速位居主要城市第一位,重慶則緊隨其後。

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上半年該市GDP為5021.18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分別高於全國、全省4.1和3.1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提高0.5個百分點,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已持續5個季度運行在兩位數區間。

這其中,杭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居副省級城市第二,增長17.4%,增速高於全省5.5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稅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94.1%,占比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杭州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來自於高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尤其是信息經濟。上半年,杭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040.55億元,增長14%,比第二產業高了7.1個百分點。

這其中,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1193.76億元,增長26.2%,占GDP的23.8%,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5和1.1個百分點。其中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產業分別增長48.7%、48.3%和41.9%,雲計算與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分別增長35.4%和31.4%。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這幾年主要是抓住電商等新的經濟形態,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85%的網絡零售額、70%的跨境電商貿易額和60%的B2B交易額是在杭州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完成,全國三分之一的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網站落戶杭州。杭州儼然已成為我國的“電商之都”。

在信息經濟快速拉動的同時,今年以來杭州房地產市場的火熱也貢獻不少。數據顯示,上半年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092.06萬平方米,增長67.8%。

在杭州的帶動下,浙江全省也“跑得快”。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35.8%,比一季度提高6.2個百分點,阿里巴巴、網新等企業繼續發揮龍頭作用。信息經濟對浙江經濟發展作用不斷凸顯。

杭州之外,另一個增速超過10%的大城市是西部的直轄市重慶。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GDP為80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較全國高3.9個百分點。

與杭州不同的是,作為中西部城市,重慶經濟快速增長仍主要是來自於第二產業。上半年,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

廣深爭總量第三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上海和北京兩個強一線城市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在總量上仍遙遙領先,和後面的城市拉開明顯的距離。

在各大城市中,競爭激烈的是從第三的廣州到第七的蘇州五個城市。天津和蘇州多年來一度緊追廣深。尤其是天津,往年的上半年GDP曾數度超過深圳,但近年來隨著天津和蘇州的放緩,以及深圳經濟增速的加快,目前對廣州的第三城位置追得最緊的已經變成了深圳。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全市GDP達8608.88億元,與排名第3的廣州相比,今年上半年深圳僅相差235億元,高出第5名的天津108億元,這也是四年來天津上半年GDP首次被深圳超過。

由於深圳經濟發展歷年來都有“前松後快”的特點,即下半年經濟占全年比重要比上半年大不少,因此過去幾年雖然深圳上半年GDP被天津超過,但到年尾都會反超天津。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全年下來,深圳領先天津的數量會進一步拉大。

價格變動影響名義增速

另一方面,目前統計部分發布的統計數據中的增速均為實際增速,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比較城市之間經濟總量的大小,用名義增速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在名義增速方面,上半年深圳的名義增速高達14%,遠高於廣州、天津和蘇州。名義增幅大漲,與該市的產業結構有關,由於信息經濟、金融和房地產等產業的帶動,深圳第三產業增長十分迅速,對經濟的貢獻率很高。而包括金融、房地產等產業的價格漲幅比較大,因此名義增速也大幅領先於實際增速。上半年深圳二三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41.1:58.9優化為38.9:61.1,三產比重首次超過六成。

與深圳相反,由於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下行,處在產業上遊的省份和城市受到的影響更大,這些地方的名義增速大多低於實際增速。例如,在重化產業占比較大的天津,這兩年GDP名義增速已明顯走低,上半年天津名義增速為7.82%,比實際增速低了1.38個百分點。

外貿明星城市蘇州的名義增速也只有6.62%,上半年該市出口下降9%,實際利用外資下降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2.2%;工業總產值負增長0.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5%的電子行業產值增長1.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增速回落。

由於近年來外貿出口受阻,以外貿出口為主的城市普遍增速較低。例如,無錫上半年的名義增速也只有6.87%,佛山、東莞和寧波的增速也不太高。
 

表1:26個主要一二線城市“半年報”

城市

上半年GDP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杭州

5021.18

10.80%

11.60%

重慶

8000.82

10.60%

10.54%

合肥

2575.5

9.40%

8.77%

天津

8500.91

9.20%

7.82%

長沙

4280

9.20%

10.41%

廈門

1641.65

9.20%

15.20%

南昌

1809.88

9%

8.04%

深圳

8608.88

8.60%

14%

南京

4876

8.40%

7.79%

太原

1349

8.30%

6.20%

溫州

2142

8.20%

9.15%

佛山

3766.91

8.10%

6.96%

廣州

8844.31

8.00%

6.75%

蘇州

7557.36

8%

6.62%

西安

2684.93

8%

6.48%

東莞

3153.92

7.80%

7.45%

福州

2499.49

7.80%

13.60%

無錫

4412.18

7.50%

6.87%

青島

4520.3

7.40%

7.94%

鄭州

3537

7.40%

5.22%

哈爾濱

2412.2

7.10%

7.80%

長春

2400

7%

6.56%

寧波

3915.1

6.80%

7.40%

北京

11413.8

6.70%

7.90%

上海

12956.99

6.70%

9%

大連

3633.8

5%

3.78%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表2:經濟總量前7城市比較

城市

上半年GDP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上海

12956.99

6.70%

9%

北京

11413.8

6.70%

7.90%

廣州

8844.31

8.00%

6.75%

深圳

8608.88

8.60%

14%

天津

8500.91

9.20%

7.82%

重慶

8000.82

10.60%

10.54%

蘇州

7557.36

8%

6.62%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92

北京上半年常住人口同比減少18萬 總量仍超出調控目標

北京市今年以來加大人口調控力度,上半年全市常住人口同比減少了18萬,城六區常住人口出現由增到減的拐點,但人口總量依然達到2182.1萬人,超出年終2177萬人的調控目標。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25日舉行的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培訓會上透露了上述數字。他同時表示,下半年要繼續加大力度,做好減法,以重點區域集中連片疏解帶動人口調控。

按照北京市設定的“瘦身強體”目標,今年北京至少要疏解30萬以上人口。遠期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要小於2300萬,其中城六區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礎上每年降低2至3個百分點,爭取到2020年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

這一調控目標可謂嚴格。根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北京人口年均增長41.7萬。按照未來五年人口規模2300萬的紅線推算,今後五年北京人口年均增長至多25.9萬。

李士祥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首都“瘦身健體”的必由之路。“北京城市運行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包括功能過多、人口過度聚集等,主要是我們習慣於做加法、不習慣做減法,長期積累的結果。”

他要求,要做好減法,加快重點區域疏解,以重點區域集中連片疏解帶動人口調控,同時加強重點區域精細化管理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減人增效。

總體來看,各區實現人口調控目標任務艱巨。一方面,北京市作為特大城市,對人口的吸聚力很大,外來人口持續進入;另一方面,由於市內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總部較多,全面二孩政策對北京市出生人口影響較大,出生二孩數量將明顯增加,給人口調控帶來新的壓力。

據了解,在今年的人口疏解計劃中,各類批發市場、職業學校將是目標重點。除了動物園批發市場之外,今年北京朝陽區的雅寶路和潘家園地區市場集群都被列為人口疏解重點。為了鼓勵人口疏解,北京市不久前實施的積分落戶辦法中,疏解人口加分力度超過上海,從城六區搬到郊區就業僅三年就可以積12分,分值相當於納稅投資的兩倍。

對於北京市設定的人口控制目標,有人口學者表示質疑。人口學者黃文政表示,城市的興盛往往表現為人口增長。北京疏解人口的做法與其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不如說是在制造更多問題。

“人為地設定一個城市的人口增長天花板不是一件科學的事,這個天花板一定會像之前一樣,被經濟規律的現實沖破。”黃文政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34

科技金融年報:風投資本總量超美 1/3投到種子和起步期

9月24日,2016年浦江創新論壇之“共建科技金融生態環境——眾創、眾包、眾籌”科技金融專題論壇於上海東郊賓館舉行。在此次科技金融論壇上,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理事長王元發布了《中國科技金融生態年度觀察(2016)》(下稱“報告”),對我國目前的科技金融生態做了整體性的描述。

王元在現場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風險投資大國,不管是風投資本的總量還是風投企業數量都已經超過了美國。

種子期投資額上升明顯

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中國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已達1775家,其中,風險投資企業(基金)1311家,管理資本總量達6653.3億元。風投機構數量較2014年增加了224家,增幅達14.4%。

相較而言,同期美國的風險投資機構共2022家,其中風險投資基金達1224家,而歐洲的風險投資機構只有大約500家。

從投資來看,2015年中國風險投資機構披露當年投資企業3423家,投資金額為465.6億元,占全國GDP總量的0.063%。

相比而言,美國2015年的投資企業共4497家,投資金額為591億美元,占GDP總量的0.34%;歐洲共有2836家企業獲得了風險投資資助,投資金額達38億歐元,占GDP的比重為0.025%。在歐洲,丹麥的風險投資占GDP的比重排名第一,達到了0.109%。從這個層面來看,雖已成為風投大國,中國的風險投資與歐美發達國家仍存不小差距。

另外,除了數量和規模,中國風險投資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王元說,2015年流入種子期項目的金額明顯上升,達到8.1%,高於2014年的5.6%。種子期和起步期的投資金額占到總投資的三分之一。

“還有一個特點,銀行業以及金融機構對於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在不斷增加,而且貸款的方式和貸款的產品越來越多。”王元在上述論壇上表示,整個銀行業對戰略型新興產業的投資也出現了顯著增長。

報告的數據稱,截止2015年底,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3.5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3.9%,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出0.4%;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戶數是1322.6萬戶,同比增加178萬戶;小微企業申請貸款獲得率92.8%,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加大對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信貸投放。截止2015年底,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達2.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865億元,增幅達8.4%。

滿足企業直接融資需求

2015年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最快的年份之一。雖然監管部門再次階段性地停止新股發行,但整個市場容量得到了空前發展。

截止2015年底,上市公司數達到了2827家,其中創業板上市公司492家。而這492家中,有80%以上涉及電子電器制造、計算機、通信、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王元表示,得益於“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開通,更多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得到了滿足,也有了多種退出機制的選擇。目前,在“新三板”的掛牌企業超過5129家,各地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超過1萬家。

然而,報告稱,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場外市場、創業板市場的規模仍然相對過小,對創新創業的支持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當天的論壇上,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錢軍在做主旨演講時直接地指出,要鼓勵新興行業公司上市就必須要降低上市的業績門檻,盡快推進註冊制。他認為,在總體負債水平高企的當下,股市的作用尤其重要。除了降低上市業績方面的門檻,還應該鼓勵民企和新興行業的公司上市,將上市的行政過程轉變成市場化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93

京東方:與國開行簽署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 合作融資總量達450億元

京東方A 9月28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簽署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自2016年至2018年期間,甲乙雙方在各類金融產品上的合作融資總量為450億元人民幣。

公告顯示,具體合作內容包括:

1、本公司及下屬公司在顯示器件、智慧系統、健康服務等領域的重大產業類項目。

2、本公司及下屬公司的流動資金貸款及貿易融資。

3、境內外先進技術、優質資產等並購項目。

4、債券及證券業務。 融資額度項下各具體項目的實施條件及額度以雙方簽訂的合同或批準文件為準。乙方除本部及分支機構外還擁有國開金融公司、國開證券公司、中非發展基金、國銀金融租賃公司等其他子公司,可為甲方提供投、貸、債、租、證等金融服務。

公司表示,此次合作有助於發揮雙方在發展半導體顯示產業方面的共同合作優勢,有助於本公司獲得長期、穩定、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69

總量三年翻兩倍 進口牛奶低價搶灘中國市場

當行業內還在討論進口工業奶粉(大包粉)和嬰幼兒成品奶粉沖擊國內市場之時,300多個品牌的進口牛奶正成為一支獨立軍團已經悄然“入侵”中國市場。

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進口液奶總量42萬噸,已接近去年全年的進口量。而以往標榜高端的進口牛奶此輪“自降身價”,低價與國產常溫奶爭奪市場空間。

進口牛奶低價入侵

原本非主流的進口牛奶如今正在大量湧入。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國內累計進口鮮奶42.3萬噸,同比增長63.4%,這也已經幾乎追平了去年的進口總量。行業內預計,今年進口鮮奶總量或將超過70萬噸,而這一數字是2014年進口總量的的2倍還要多。

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進口牛奶總量由2008年的幾千噸到去年的46萬噸,而今年前8個月便追平上年,按此速度,進口牛奶的增速快得驚人。而這也意味著,進口乳制品已不滿足光大包粉和嬰幼兒奶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液態奶也作為一支獨立軍團一並進攻中國市場。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次進口牛奶嘗試搶占國內市場。在十幾年前,以帕瑪拉特、卡夫等國際乳業巨頭為代表的進口牛奶品牌,曾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但由於產品定位和價格水土不服,連續虧損,最終帕瑪拉特等紛紛退出。

但國內巨大的市場空間依然讓進口牛奶眼紅,從2012年開始,進口牛奶開始了新一輪嘗試,此輪進口牛奶來勢洶洶,利用低價戰略在國內攻城略地,迅速搶占了電商市場的主要份額,還逐步在商超和國內牛奶分庭抗禮。

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進口牛奶平均價格為1300美元/噸,較2010年的1800美元/噸下降了近3成,2016年8月份進口牛奶的平均價格為968美元/噸,相比2014年又下降了25%。

2014年開始,國內牧場倒奶殺牛,乳品企業經營放緩,但也沒有影響到進口牛奶的高速增長,奶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進口鮮奶總量已達30萬噸,而2015年這一數字又增長到46萬噸。

而在終端市場,部分進口牛奶則和國產牛奶展開低價競爭。

在主要的電商平臺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部分德國和法國產的1升裝全脂牛奶的價格僅有6.9元,大部分1升裝進口牛奶的價格也多在8-10元,而伊利等國產1升裝牛奶價格則在11元左右。而在小包裝牛奶上,除了部分知名品牌,進口牛奶的價格已經和國產牛奶整體接近,丹麥某知名品牌的一款牛奶折算下來只有2元一盒。而國內主要品牌常溫奶就算以促銷價格計算,也在3元/盒以上。

如此低的價格,並不代表進口牛奶虧本賣。

王丁棉告訴記者,進口牛奶如果走電商渠道,就算2元多一盒,應該還有一定的利潤。

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由於國際奶價較低,國外主要乳制品出口國的奶價多在2元/斤左右,因此進口牛奶的生產成本並不高,加上進口關稅為15%,增值稅為17%,以及運費和報關費等費用,1升裝進口牛奶到中國的成本約在6-7元,成本再低一些可能只有4-5元。由於目前大部分進口牛奶依靠線上渠道銷售,線上的流通成本也較傳統渠道更低,這也讓進口牛奶的價格空間更大。

相比之下,國產牛奶成本更高,一方面國內原奶收購價格多在4元/斤左右,較進口奶的價格高出近一倍。而且國內乳制品競爭激烈,營銷費用居高不下,以國內兩大乳業巨頭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為例,今年上半年,伊利的廣告宣傳費為40.7億元,而蒙牛的廣告宣傳費為26.5億元,占到其公司總收入的10%到14%;而消費者的盲目追求,讓進口牛奶在這一方面投入很少。

宋亮認為,就算加上各種費用,目前國內牛奶的綜合成本還要比進口牛奶高出30%到50%,正常銷售的情況下,別看進口牛奶價格賣的更低,利潤反而還比國產牛奶高。

進口牛奶品牌亂象初現

近期包括德國、澳大利亞產進口牛奶先後爆出食品安全問題,也讓進口牛奶成為公眾關註的焦點,但記者發現,除了德國知名品牌“好沃德”之外,其他出問題的“諾科”、“喬尼牧場”等品牌卻聞所未聞。

事實上,隨著進口牛奶的熱賣,以及嬰兒配方奶粉領域監管的收緊,越來越多的貿易商看好進口牛奶,進口牛奶品牌數量增長迅速,大有成為下一個嬰兒配方奶粉的趨勢。

“目前進口牛奶品牌數也有明顯的增長,在國內銷售的進口牛奶品牌已有200-300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而行業內另有一種未經證實的說法稱,目前我國進口牛奶來自30多個國家,大小品牌已有的700-800個品牌之多。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內多家電商網站上看到,進口牛奶的品牌繁多,1號店、京東進口牛奶品牌均超過90個。而部分進口牛奶價格雖然便宜,蛋白質等指標低於國內牛奶水平,而部分保質期1年的常溫牛奶甚至違反應該避光儲存的常規采用透光玻璃瓶包裝。

而這樣的局面或與牛奶進口難度較低有關。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國內對於進口牛奶沒有特殊的監管,以包裝食品的形式進口,備案完整、手續齊全的話,只要3-5個工作日就可清關,檢驗檢疫方面則需要15到30個工作日,通過即可上架銷售。

大量的進口品牌湧現,讓行業人士表示擔憂。

王丁棉告訴記者,本來牛奶是我國乳制品企業固守和占優勢的市場,現在也開始守不住了,進口牛奶正在瓜分我們的市場。我國的常溫奶(純奶)、巴氏奶總量不到2000萬噸,現在目前進口雖不到百萬噸,嚴重沖擊還談不上,但這樣高的增長率再過幾年便開始逐步形成一定的市場壓力。

值得註意的是,國內主要的乳品企業中,液奶的收入往往也占到比較高的份額,上半年伊利和蒙牛液態奶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例高達78%和87%。

在宋亮看來,由於成本更低,而且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有偏好,進口牛奶大量湧入的趨勢已成定局。從長期來說,未來國內牧業滿足國內牛奶需求有一定的難度,進口牛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國內發展牧業在環境、環保方面的影響,進口牛奶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但目前進口牛奶對國產牛奶產生了沖擊和替代應引起重視。

對此,宋亮建議進口牛奶的中國市場話語權應該由本國企業掌握,同時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修改並提高牛奶的進口標準,讓進口牛奶優質優價,從而和國產牛奶在市場上錯位競爭,避免未來對國內牛奶產業產生沖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92

全球航天經濟總量約3300億美元 商業航天占比近八成

今年恰逢中國航天事業發展60年,也是中國航天商業化發展30年。隨著天宮二號宇宙空間站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相繼發射成功,遨遊太空成為大眾期待的新夢想。

據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2015年航天報告》統計,目前全球航天經濟總量約33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產業占比高達76%。原本由政府主導的航天產業正逐漸走向大眾消費時代,並最終走向尋常百姓家。

當前,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和組織都在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其業務範圍正在從傳統的商業衛星發射、商業衛星應用,擴展到發展商業載人航天飛行等領域。世界上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進軍航天領域,也將為商業航天領域帶來新思維、新理念與新模式。

促進衛星及應用商業化發展、探索航天發射服務商業化運營、鼓勵企業自主開發太空旅遊飛行器、探索亞軌道和近地軌道等商業化太空旅遊項目,商業航天漸成主流。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指出,商業航天在我國雖然發展態勢很猛,但中國商業航天力量正在崛起,“散、弱、小”的發展態勢開始改變。

隨著軍民融合的推進,中國高端航天技術、產品和服務將加快推向國際市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表示,當前中國航天已步入“商用時代”,包括商業火箭發射、微小衛星、商業遙感等都將成為航天技術商用的熱點。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華騰工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孟波介紹,在全球商業航天發射市場,歐美公司目前仍占主流。尤其在美國,除波音這樣的傳統巨頭,私營企業近年來也在崛起,比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不僅開展衛星發射服務,還進行多次火箭回收試驗,未來有望研制出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從而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

商業發射最讓人擔心的還是火箭質量。2014年,一家美國企業軌道ATK公司的火箭在為空間站送貨時發生爆炸;去年6月,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也是在為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時爆炸……意外的出現,難免讓人對商業航天產生疑慮。

李洪認為,商業航天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這一本質特性不會因為一兩家企業的某項技術突破、某一商業模式創新而改變。

薛惠鋒說,中國已具備發展商業航天的基本條件和能力,2015年中國航天實施2次國際商業發射和4次國內商業發射,目前已有的技術優勢使中國在發展商業航天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02

中國快遞日處理量紀錄已刷新!雙11期間業務總量超11億件

國家郵政局18日發布監測數據,今年“雙11”期間,在11月11日至16日的6天時間里,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快件11.2億件,派送7.9億件,全網運行平穩順暢。

據新華社報道,從統計數據看,快遞業務量峰值出現在11月11日,當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2.51億件,同比增長52%,也刷新了我國快遞最高日處理量的紀錄。13日起逐漸進入派件高峰,當日派件總量達到1.3億件,14日更是攀升至1.6億件並一直延續至16日。從網購訂單轉化的快件流時空分布看,“雙11”電商平臺集中促銷活動產生的快件包裹已全部發運,各地投遞高峰仍將持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