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鎖定一%商品小奢華超市擊敗通縮 縮減全店品項,讓店員變紅酒、零食專家

2015-12-14  TCW

成城石井網羅各地獨門商品,找不到的就自製推出,連挑剔的日本人都認為「只有這裡,才買得到想要的東西。」

十一月十二日,味全食品旗下的松青超市,不堪連年虧損,加上「滅頂」行動雪上加霜,六十五家分店的年營收只剩新台幣三十多億元,最終只有告別近三十年歷史、以改掛全聯招牌落幕。

另一方面,在常年通貨緊縮之下,日本超市成城石井,卻反以高價訴求,二0一四年創下營業額六百三十一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億元)的佳績,營業利益率七.三%,是日本一般超市兩倍以上。今年估計將可創下連續七年營業額、獲利雙成長紀錄。

成城石并不但被《日本經濟新聞》讚譽為「擺脫通縮的模範生」,去年由日本超商二哥羅森《Lawson》納入旗下,「毛利約四。%的高獲利,加上滿足都市生活的商業模武,將成為M型化社會下的最強武器,」羅森社長玉塚元一說。

做為食口叩超市,成城石井抗拒低價浪潮第一招,就是靠獨一無二的「獨門商品」。「只有這裡,才買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一位客人拿著表面布滿白黴的西班牙香腸說。

走進一百九十坪的東京巨蛋門市,除了從全球蒐集的二百一十種乳酪、七百款酒類外,為了提高對手模仿門檻,市面上找不到的商品,就由成城石井自製推出。例如 連德國人都豎起大拇指的得獎香腸,或與農家共同開發的一00%桃子原汁。像這樣以天然、美味為訴求的自有商品約有兩千種,貢獻近三成的營業額。

奇招!自有商品賣更貴靠貴得有理攻破節約心防

同樣追求性價比,一般通路的自有商口叩,是由C P值的C(成本》下手,以「最低價格」為賣點:但成城石井卻是反其

道而行,以CP值的P(性能》為優先,以「最佳品質」掛帥,甚至比一般貴上兩、三倍價格的產品也不在少數。

以配菜馬鈐薯沙拉來說,每天消耗馬鈴薯超過五百公斤,薯皮不用機器,卻是煮熟後用手工一一剝除,只因為「馬鈐薯靠近皮的部分最好吃。」

因為「貴得有理由」,才能讓口袋其實寬裕、卻處處縮緊荷包的日本消費者打開心防。「做到這樣的話,其實很划算,」《東洋經濟》道出了消費者願意掏錢的關鍵。

事實上,成城石井也曾經因為「不懂得賣」,一度讓獲利陷入谷底。二00六年,連續兩年下滑的營業利益率只剩下一.四%,好東西卻無人問津,完全反映了百貨公司與其他高級超市面臨的窘境。

抗低價第二招,就是只鎖定主力商品促銷。當時前任社長大久保恆夫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鎖定「一%的戰略商品」,奠定了逆轉勝的關鍵。

「將全店品項縮減到一%,每個店員都能變成專家,」先從雜貨、零食、配菜等八大商品部門,選出八十項熱賣、而且毛利高於平均的「熱門商品」,加上四十八項現在尚未熱賣,但能凸顯該店特色的「特選商品」,共計一百二十八項。

另類!考績重點非營收專看門市環境、店員態度

在門市除了優先增加陳列,大量進貨外,必定在戰略商品的掛牌上加註文字說明。店員每個月集中到總部試吃戰略商品,還要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例如經過三十二 小時的紅酒特訓後,學員便能大致分辨出產地、葡萄種類、熟成年份等差異。戰略商品的營業額比率,也從一開始的六.五%,上升到現在約四分之一。

抗低價最困難,卻也是最關鍵的第三招,則是粉絲經營。早稻田

大學商學院教授守口剛調查發現,成城石井考核門市業績,營業額等數字只占一成,其餘九成都是由神秘客暗中查訪的待客態度、門市環境、以及商品新鮮度來決定。

只要店員態度親切,不但客訴量大減,更能培養出一批忠誠粉絲。「就算一個月只賣出三罐,就是有客人專程來採冒,」區域經理手上正拿著一罐鱉肉湯罐頭。貨架上保留著少數的利基商品,不只為了不讓顧客失望,也是為了因應多元化的需求,為顧客保留尋寶般的樂趣。

原本高階市場,訴求的是「物以稀為貴」,但在成城石井積極展店、一路從中小型規模逐步邁向大型連鎖之下,名牌效應卻也跟著稀釋.目前一百三十多家分店,約 有六成都是超商大小,位在車站共構的小型店。以往必須大老遠專程來採購,現在回家路上就買得到,神秘的「高級」形象,也逐漸變得淡薄。

對於此番轉變,「我們不追求高級,而是致力提供顧客好產品,」社長原昭彥重新定義自己。在北海道等二線城市,不考慮展店,而是以批發商的形武與當地超市合作,以特設專區的方武開拓市場,成功吸引四成來客重複購買。

「削價競爭就像虛耗體力的拉鋸戰,要贏只有靠更激烈的削價,」大久保恆夫說。不仰賴他人批發、製造,而是自負盈虧,在自己的賣場決定自己要販售的商品,成城石井用行動證明:「因為高價才賣不好,不過是零售業迷思。」

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89

投行縮減亞洲股票業務 東亞銀行宣布裁員180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724.html

近年來,傭金戰已經成為令香港券商經紀業務難以解決的困境。隨著證券行業交易量和客戶群提升空間的收緊,傭金水平一度降至可承受範圍的最低點,券商紛紛叫苦不叠。與此同時,港交所遠高於地區同行的手續費引發券商意見,認為相關收費規則使他們幾乎無利可圖。

因經營業績不佳,東亞銀行(00023.HK)宣布,經過詳細審視效果的業務及營運流程後,決定推行重整措施以提高整體營運效率,其中包括裁減180名員工。

東亞銀行表示,此次裁減的員工占該行在香港總員工人數的3.8%,受影響的員工一般可獲得優於香港雇傭調理規定的遣散費。為了更有效率地運用資源,東亞銀行全資附屬東亞證券有限公司將於7月8日前,關閉其全部22個在香港的零售網點,東亞證券將繼續透過電話及其他電子渠道,包括互聯網、手機應用程序及自動化電子服務為客戶提供服務。

東亞銀行稱,東亞證券目前超過90%以上的交易是透過電子及電話渠道進行,令其以零售網點提供櫃臺交易服務成本變得高昂,同時,東亞證券與東亞銀行在證券業務上也有資源重疊。目前,如果東亞銀行客戶持有其綜合戶口,也可以提供證券服務,有關服務不會因東亞證券的變化而受到影響。

東亞銀行認為,關閉東亞證券的零售網點及重整證券服務的後勤部門,將有助東亞銀行提高成本效益,有效地運用資源為客戶提供更佳的服務。

同時,在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下,為了控制營運成本,該行也審視了其他業務的營運,旨在透過各種方式精簡流程,包括重整工序及將工作流程自動化。

根據東亞銀行2015年年報,該行服務費及傭金收入凈額出現下跌,由2014年的41.46億港元降至40.99億港元,東亞中國的服務費及傭金收入凈額同比減少19.9%,而東亞銀行在年報中也明確透露,今年對未來的券商業務前景看法非常不明朗,將繼續整合經紀業務,以提高盈利能力及提升旗下的流動交易服務,透過安全嚴密的平臺為客戶提供更佳的交易服務。

實際上,東亞銀行過往的交易記錄顯示,該行在今年年初已經出售了旗下一部分券商業務。2016年3月28日,東亞銀行透過將東亞證券(臺灣)並入永豐金證券,正式出售東亞證券(臺灣)的全部已發行股份;4月6日,東亞銀行把旗下全資附屬的券商東盛證券全部出售予永豐金證券。東盛證券是一家在香港擁有證券、期貨、期權、外匯及金銀合約買賣服務的券商,而這家券商在2010年1月28日才成為該行的全資附屬公司。

據了解,東亞銀行上一次較大規模裁員可追溯到2002年,因東亞銀行和第一太平銀行合並後,部分業務出現重複,一些分行需要關閉,因此決定裁員200人。而2008年東亞銀行凈利縮水99%,僅剩3900萬港元,時任主席李國寶致歉時仍承諾不會通過裁員解決困境。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最近,投行界掀起裁員潮,幾乎每天都有人被裁。首當其沖的是年紀較大的後臺或中後臺人員,也有表現欠佳的前臺人員,主要涉及成本及績效問題。事實上,由於亞洲市場交投平淡,包括港資、日資、歐資及美資在內的投行今年都陸續開始縮減在亞洲的股票業務。

裁員潮已經正式拉開帷幕,外媒引述消息稱,某英資跨國銀行已開始在全球投資銀行部門裁走數十名高層,作為集團去年提出削減成本、在2017年前逐步裁減最多2.5萬人計劃中的一部份。該英資企業上周開始通知位於倫敦的全球銀行和市場部門員工,本周還有新一輪裁員,預計涉及約10位高層。據稱,此次新一波裁員,是由2月從某美資過檔該行的高層主管負責,該行當時宣布會將資本融資業務並入投行部門,主要因崗位重疊,所以需要裁減人手。

此外,某澳大利亞投行亦將裁走亞洲股票部30人,並於上周五開始通知員工。被裁員工來自中國香港、日本及印度,人數占該部門約8%,常駐香港的亞洲現金股票銷售部門高層亦在離職之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41

要學里約走省錢路線?日本擬縮減東京奧運會成本

繼“花小錢辦大事”的里約奧運會後,下一屆奧運主辦城市日本東京也要走“節儉風”了。

據共同社9日報道,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與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組委會主席森喜朗在都內舉行上任後的首次會談,雙方就削減奧運會運營成本達成了一致。

森喜朗在會談後表示:“削減成本是好事。我們一直都在考慮盡可能少花錢、進行精簡。”

據悉,日本奧運相丸川珠代也將調整日程與小池會面。東京都、奧組委、中央政府三方就重審會場建設等費用分攤的框架達成了一致,小池表示,要盡快並謹慎地推進。

東京不願意“燒錢”,相比之下,里約則是沒錢可燒。2012年,巴西經濟陷入蕭條。GDP增速從10年巔峰時期的7.5%,驟降至0.9%,2015年甚至進入負增長。2009年申奧時開出的139.2億美元支票,巴西再無力兌現。

此次里約奧運會成本大幅削減,開幕式從最初的1.139億美元預算,被削減至5590萬美元,不足倫敦奧運會的十二分之一。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的研究顯示:相比於倫敦和索契奧運會,里約奧運會的預算回落到歷屆奧運會的平均水平。

縱觀歷屆奧運會,運營成本的最高紀錄是俄羅斯索契冬運會,高達218.9億美元,其次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成本為149.6億美元。而早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成本也高達96.9億美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本為68.1億美元。

以上數字資料源自2016牛津奧運研究,不計機場、鐵路和公路的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38

融資案例大幅縮減,在線短租的冷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3/158341.shtml

融資案例大幅縮減,在線短租的冷思考
武玥 武玥

融資案例大幅縮減,在線短租的冷思考

2015年是在線短租融資次數最多的年份,而2016年上半年來融資次數大大減少僅融資4次,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在線短租的“資本寒冬”。

關於資本寒冬的傳聞由來已久,不論是處於紅海的電商、移動租車行業,還是藍海試水的生鮮、在線短租行業,融資數量減少都預示著資本寒冬的來臨。美國科技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和會計師事務所KPMG國際7月底發布的一份《全球創業投資情況報告》印證了這一現實。

數據顯示自2016年1月以來,全球創業投資的金額在不斷減少,由2015年4月的2030萬美元下滑至2016年2月的1886萬美元。全球投資金額的減少產生在各個行業中,即使是春天的在線短租融資額度也有減少。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第三季度,在線短租行業的融資額度在高速增長,2015年一年,在線短租企業的累計融資額就近5億美元,較13年全年高出5.8倍。2016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各行各業迎來“資本寒冬”,初創企業的融資金額大大減少。騰訊研究院數據分析顯示,2015年是在線短租融資次數最多的年份,而2016年上半年來融資次數大大減少僅融資4次,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在線短租的“資本寒冬”。

在資本寒冬時期,運營及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的企業就會被淘汰,短租行業出現兼並合並趨勢。2016年7月,途家網宣布並購螞蟻短租,成為在線短租行業內第一大並購案例,不少人猜測這可能僅僅是行業兼並整合的開始。

在這種趨勢下,短租行業的發展不得不讓人深思。一邊是國家鼓勵民宿短租行業發展,而另一邊是越來越越謹慎的投資人,在市場發展還沒有步入成熟階段,整個行業還處於虧損階段時,在線短租企業更應該冷靜下來思考,整個“寒冬”該怎麽過。

思考一:平臺模式真的適合自己嗎?

平臺運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還是模式,現行模式都是O2O平臺模式基礎上的B2C、C2C模式。縱觀各家,單一模式的很少,混合模式的居多,這也側面說明,各家對自身模式的探索還不足,還處於跑馬圈地的階段。

混合模式的優勢在於,易於複制,擴張快速,可以滿足多類受眾人群的需求。例如,木鳥短租就是典型的混合模式平臺,在B端木鳥短租吸納了不少旅館、公寓的房源,同時在C端接收了大量的個人房源。B端房源在管理、服務上較C端房源更勝一籌,也更容易獲得用戶的滿意,為平臺高滿意度、高服務水平打下基礎。而C端房源服務質量不一,房源也不盡相同,個性化程度更高,更有人情味,易於吸引更多用戶體驗。因此,木鳥短租能夠在四年時間內獲得大量用戶的認可,也獲得業界的認可。

但同時,混合模式也有自身的弊端,對B2C模式來說,缺點是複制的慢,投入高,回本周期過長。C2C模式平臺僅有交易平臺的作用,對房源線下管理力度小,不利於保證服務質量。

現在市場中無論是第一梯隊的途家網、小豬、木鳥短租還是第二梯隊的住我那、住哪兒等等,各家的專註方向並不相同,途家網更高端對B端商戶的吸收更多,小豬短租更精細化,致力於打造優質住宿環境,提倡合租,對C端房源布局更多。木鳥短租面向家庭用戶,一方面吸納高質量的B端房源另一方面也在C端布局了大量實用性的房源,更有利於滿足家庭用戶需求。這三者都在挖掘不同的市場,每個受眾層次都有自身不同的特點,因此,想要由廣入深,還是要平臺首先確定好自身的發展目標,在大旅遊時代抓住時代機遇,將模式與受眾充分結合,才能讓模式發揮最大優勢。

思考二:燒錢大戰燒的起嗎?

在線下O2O行業瘋狂的燒錢大戰面前,短租還是“燒不起”。比較起移動租車的燒錢大戰,在線短租的補貼顯的不足為道。租車的起步價在8元左右而短租的起步價是至少5倍。補貼對於租車來說,幾塊錢會讓用戶獲得滿足感,但同樣的滿足感情況下,在線短租要付出更多,因此,大量長期的燒錢,在線短租不可能負擔的起。

在這種現狀面前,平臺更應該思考的是運營效率與投入產出比,在少花錢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知名度。全球知名度最高的airbnb很少能夠看在在街頭巷尾等地方發布廣告,他們已經可以依靠口碑傳播來發展。而在國內,短租平臺還需要打廣告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小豬短租與途家網均在不同的地方做過廣告,小豬在北京公交站投放的廣告與途家網高鐵內刊雜誌的廣告,木鳥短租也選擇在北京西站做廣告投放等等。

除了大量的廣告投放之外,每個平臺現在也有自身的營銷,木鳥短租的188元劵,小豬短租下載註冊送的200元劵,途家的200元新人禮包,這些不能說是燒錢,但也是不菲的投入。在這些投入面前,平臺更要思考自身的運營效率,大量的廣告費給平臺帶來了知名度是多少,或者說獲得一個客戶的價格是多少。在共享經濟的普及度不高的現在,平臺獲得每個用戶的價格居高不下,因此,更需要平臺來深入的劃分目標人群,有針對性的去做營銷,減少成本。

思考三:發展前景真的美好嗎?

不少人時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短租是藍海,有無限的發展前景,但更應該註意的是在線短租不會像移動租車那樣快速爆發,它還需要更多的積蓄、市場教育、行業標準規範等等內容的充實。作為非標準化的產品,它實現類標準化更需要時間。並且,目前短租的準入標準非常低,平臺對房源的審核機制雖然在不斷的提升,但入市的房源質量參差不齊。長期以往對行業並不是好處,反而會拉低整個行業給用戶的印象。現在國家對短租的定位是酒店的補充資源,趁旅遊業的紅利發展,但當地區資源趨於飽和時候,民宿與平臺發展都要另尋出路。例如,杭州西湖千篇一律、麗江一模一樣的民宿,杭州西湖風景區的民宿已經超過飽和線,大量民宿被空置下來。因此市場發展需要差異化,平臺發展更需要差異化。根據自己平臺的受眾人群與目標人群,來制定平臺發展的方向,有針對性的發展,更多的思考受眾與產品之間的聯系,模式與受眾等相對應匹配等等。

在資本寒冬時期,平臺與企業的冷靜思考也是給市場降溫,讓更多從業者冷靜思考市場發展的真正出路在哪,一哄而上,一窩蜂的進入,只會讓這個市場很快的失去活力,將活水做成死水。因此,思考前景,思考運營模式,思考自身發展出路,才能“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線短租 寒冬 冷思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636

前三季度保險業原保費突破三萬億 萬能險占比縮減一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0/1160239.html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祥雲

今年前三季度,保險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457.32億元,同比增長21.01%。其中,產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分別增長14.54%和23.43%。

值得註意的是,在保費維持增長的同時,保險業的資金運用收益也在穩步上升。截至今年9月末,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5814.31億元,同比增長20.41%,而導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

在保費和投資收益的雙重推動下,前三季度,保險公司預計利潤1857.02億元,同比增長18.31%。

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增速放緩

保監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保險業保持較快發展,全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457.32億元,同比增長21.01%,但增速放緩,減緩11.17個百分點。

具體分險種來看,財產保險業務積極向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230.28億元,同比增長13.49%,增速上升5.72個百分點。人身保險業務方面穩中趨緩,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227.03億元,同比增長23.56%,增速下降19.61個百分點。其中,壽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940.92億元,同比增長28.12%;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05億元,增長4.45%。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費增速放緩的同時,保險業的業務結構也在進一步調整。從產險業務結構看,前三季度非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99.46億元,同比增長24.90%,占比30.70%;車險業務5417.41億元,同比增長10.48%。從人身險業務結構看,普通壽險業務規模保費占比49.38%,較去年底上升13.18個百分點;萬能險業務占比18.37%,下降18.48個百分點;分紅險月占比30.64%,上升6.88個百分點。

與壽險業務結構調整相對應的是渠道的調整。保障功能產品占比較高的個人代理業務成為第一大渠道,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005.72億元,同比增長33.73%,占人身險公司業務總量的48.61%,同比上升3.75個百分點;銀郵代理業務9684.23億元,同比增長15.69%,占比42.77%,同比下降2.86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保險公司業務結構調整跟監管大方向要求相關,在保監會“保險姓保”的號召下,各大險企、尤其是壽險企業都在推動業務轉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保險業務的結構轉型仍在推動中。

預計利潤同比增18.31%

在保費收入實現增長的情況下,保險行業在資金運用方面的投資收益也在穩步增長。

保監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146471.73億元,較年初增長9.38%。其中,銀行存款與債券合計余額71382.78億元,占比48.73%,較年初下降1.97個百分點;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8831.91億元,占比12.86%;長期股權投資13772.72億元,占比9.40%;保戶質押貸款及債權計劃14989.66億元,占比10.23%。資金運用收益5814.31億元,同比增長20.41%。其中,債券收益1539.76億元,增長7.30%。此外,保險公司實現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投資收益2593.62億元,增長19.44%。

在多元化的資金配置下,保險業的資金運用收益也實現了同步增長。截至今年9月末,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5814.31億元,同比增長20.41%。在股票投資收益增加的影響下,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率4.05%,較去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收益率上升主要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前三季度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收益超500億元,是保險資金運用收益取得較好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保監會統計信息部統計管理處調研員、副處長段海洲指出。

在保費和投資收益的雙重推動下,保險業的利潤也實現了高增長。前三季度保險公司預計利潤1857.02億元,同比增長18.31%。其中,產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512.06億元(承保利潤84.51億元,同比下降2.51%);壽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1117.62億元,同比增長36.38%。

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從不同公司的投資收益和利潤來看,大公司的收益率和利潤還是高於中小型保險公司,畢竟大公司在投資和業務方面有更完善的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36

機構:北京住宅市場成交縮減明顯,調控政策將延續

國際地產服務機構——第一太平戴維斯10日下午發布研究報告認為,自2017年北京最嚴調控實施已一年有余,受此影響,北京市一手住宅市場繼續維持低迷態勢,整體成交規模明顯縮減。預計在2018年政府仍將延續目前的調控政策,保持市場的穩定性。同時,通過共有產權房以及長租公寓等項目來滿足民眾基本住房需求。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及顧問咨詢部高級經理李想表示,今年一季度,受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北京市住宅新開工及竣工面積維持在低位,導致市場供應量繼續下滑。其中,一手住宅市場新增供應為49.3萬平方米,環比下滑32.2%。

銷售方面,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8.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39.1萬平方米,下降55.1%;辦公樓為5.6萬平方米,下降67.1%;商業營業用房為4.2萬平方米,下降79.6%。

李想認為,2018年北京政府對高端項目的監管仍將較為嚴格,部分高端項目將會難以在近期獲取預售許可證,因此導致市場上高端住宅的供應量相應減少,改善型需求受到抑制,成交也表現低迷。“預計在調控政策及嚴格監管的雙重影響下,年內高端住宅市場的成交較往年會出現下滑,而市場供應量有限的前提下高端項目的平均成交價格將穩步上漲。”

他表示,第一季度,北京土地市場共計成交24宗土地,總成交金額達人民幣573億元,環比下降39.6%,其中住宅類及混合類用地成交18宗,其中共有產權住房用地7宗,“控地價、限房價”用地11宗。預計北京土地市場在2018年仍將有序供應,供應地塊將以共有產權住房及“限地價”類住宅用地為主,通過土地市場供給端來調節房價。

在甲級寫字樓方面,研究發現,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去中心化趨勢愈發明顯。

李想介紹,2018年第一季度,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迎來兩個新增項目,合計為市場帶來約14.5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目前,北京全市甲級寫字樓存量達到1065萬平方米(含自用面積)。租賃需求保持活躍,北京全市空置率環比下降0.8個百分點至6.8%,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

由於市場需求較為活躍,北京市甲級辦公樓平均租金指數繼續回升,環比和同比分別上漲2.4%和4.0%,平均租金達到人民幣每平方米每月345.3元。

2018年第二季度,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將迎來四個新增項目,合計帶來約22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新增項目均位於非核心商務區,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去中心化趨勢愈發明顯。

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區高級董事溫書閱表示,傳統核心商務區存量增長放緩,已難以滿足不斷增長且日益多元化的企業辦公空間需求。非核心商務區的項目可以滿足租戶在租金預算有限的前提下進行升級、擴張或整合辦公空間的需求 。交通通達性的不斷提升,使得通勤成本不斷降低,有助於非核心商務區吸引更多企業落戶。

李想表示,從2018年全國兩會上釋放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到,未來國內經濟發展的重點將放在振興實體經濟上,發展科技創新的新動能,通過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此,2018年寫字樓租賃市場的需求主力將聚焦在科技行業以及實體行業的升級需求,金融行業則保持平穩。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預計將帶動以上行業的擴張,而來自上述領域的企業對辦公面積的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李想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51

滬、深交易所:大額持股變動的信息披露間隔從每5%縮減至1%

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業務指引》,將大額持股變動的信息披露間隔從每5%縮減至1%;將持股比例未達到5%的第一大股東納入信息披露義務人範圍;增加了控制權爭奪時,涉及雙方的持股變動信披義務;增加穿透披露要求。持股變動主體的權益結構和資金來源,關系到持股的合規性和穩定性,也會影響其他股東的投資決策,需要詳盡準確披露等。

上交所表示,上市公司收購和5%以上的大額股份權益變動活動日趨活躍,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日益普遍和常見的證券交易行為。針對目前收購和大額權益變動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指引》將從6方面進行了規範。

深交所表示,有些二級市場舉牌行為,存在違規交易、信息披露不規範等情形,也出現因各方利益博弈升級而誘發股權之爭、出現上市公司治理僵局等情形。面臨新形勢,上市公司收購及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指引》完善被動權益變動的披露要求,進一步明確合並計算原則,大股東需穿透式信息披露產權結構和資金來源。

上交所就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業務指引》 答記者問

近日,上交所起草完成《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並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就該指引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上交所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題一:上市公司收購及權益變動應當如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中已有相應規定。上交所此次出臺專門的業務指引,進一步規範和細化該類事項的信息披露要求,主要有哪些背景和考慮?

答:近年來,上市公司收購和5%以上的大額股份權益變動活動日趨活躍。以滬市為例,2013年和2014年,上市公司收購均不足40單,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連續三年接近60單;大額權益變動的增加更為顯著,2013年僅230余單,2014年增加至370余單,2015年躍升至560余單,2016年、2017年繼續保持在高位,均超過500單,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日益普遍和常見的證券交易行為。

上市公司收購和大額股份權益變動,對投資者影響重大,既會導致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和重要股東變動,並進而可能引起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生產經營發生較大變化;也直接涉及上市公司二級市場股票交易,關系到投資者能否在公平透明的交易環境下進行投資決策。因此,相關信息披露是否及時、準確,始終是上交所信息披露一線監管中重點關註的一類問題。之所以要在現有《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收購辦法》)的基礎上,出臺專門的信息披露指引,主要有如下四方面的考慮。

第一,及時回應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實踐看,收購和大額股份權益變動,有利於發揮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有助於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投資者反應強烈、需要高度重視的突出問題。例如,有的市場主體,利用資金和信息優勢“買而不舉”“快進快出”,引起股票交易異常波動,被市場質疑為“割韭菜”,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有的收購行為,杠桿過高,資金運用期限錯配,造成上市公司後續發展重大隱患,危及市場穩定運行;還有的上市公司股東,隱瞞一致行動人身份,濫用表決權委托,規避信息披露義務,並以此獲取不當利益。這些問題的產生,與收購及權益變動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備、不適應存在一定關聯。因此,有必要結合新的市場情況,調整和完善現有制度規範,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投資者在收購及權益變動過程中的主體責任和信息披露要求。

第二,切實防範收購和大額權益變動可能引發的市場風險。收購和大額股份權益變動,涉及大額資金融通,資金來源往往帶有杠桿性。有些收購資金,還涉及合夥型、契約型的融資安排,利用結構化產品放大杠桿。杠桿的使用,在便利融資的同時,也容易誘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在市場出現反轉時,配套使用的強制平倉機制可能加速股價下跌,加劇市場波動。一些收購和大額持股市場主體,通過杠桿資金,同時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如果財務狀況出現惡化,還可能導致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大幅波動,引發局部性市場風險。因此,有必要通過“穿透披露”,更為清晰完整地揭示收購資金的杠桿和還款安排,充分提示可能存在的交易風險,強化收購資金合規性的市場約束。

第三、適應“滬港通”交易機制的需要。“滬港通”實施以來,資本市場國際化步伐加快,滬市國際化程度提升,滬港兩地同時上市公司數量已近百家,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開始投資A股市場。在此背景下,收購和大額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制度,也需要在兼顧兩地市場投資者結構差異的基礎上,逐步有序銜接。目前,香港市場規定,持股5%以上的股東,其持有權益股份的百分比發生整數位變動,即每過一個1%的比例時需要披露,與A股市場現有規定存在差異,導致同一權益變動事項兩地披露不一致。此次規則完善後,兩地市場權益變動披露規則實現了基本統一。

第四、強化交易所對於收購和大額權益變動信息披露的一線監管。上市公司收購和股份權益變動,是一類特殊的信息披露事項,原有制度目標主要偏重收購預警。但在我國特有的市場環境下,大額持股變動已經成為一類股價敏感事項。一方面,大比例的股份變動,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股票的供求關系,容易引起股價異常的、非理性的波動。另一方面,持股變動主體,往往具備一定的市場影響力,投資決策被視為“風向標”,可能引發中小投資者盲目跟風。因此,交易所應當根據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實際需要,做出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安排,切實強化收購和大額權益變動的一線監管。

問題二:增加收購及權益變動行為的信息披露義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增加收購和大額持股變動的成本。請問,此次出臺的信息披露指引,如何平衡好收購的市場效率和中小投資者的有效保護?

答:權益變動和收購規則,需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其中的關鍵,是綜合考慮市場環境和投資者成熟度,適應市場發展的階段性需要。以此為目標,指引制定中,主要遵循以下五項原則。

一是公平優先。目前市場環境下,收購及大額持股變動的市場主體,較之於中小投資者,通常具有很大的信息優勢、專業優勢和資金優勢,市場博弈不對等。因此,更為嚴格規範收購及大額持股變動主體的信息披露義務,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購人的成本,卻可以從整體上維護收購行為的公平性,防範因收購和大額持股變動行為引發的市場風險,符合市場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規範化需要。

二是遞進規範。現行《收購辦法》,對於5%以上大額持股變動,已有相應的規範,主要是按照持股數量的增加,履行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收購報告書等信披義務,逐層遞進。本次完善中,仍然遵循了這一原則。對於5%以下第一大股東的持股變動、5%以上股東每1%的持股變動、潛在控制權爭奪或其他對控制權結構發生較大影響的事項,主要通過“權益變動提示公告”予以規範,並同步明確“權益變動提示公告”的披露內容。對於成為5%以下第一大股東及對公司控制權有重大影響的權益變動情形,還要求明確後續計劃,解決“朦朧預期”的問題。

三是信披為主。目前的權益變動披露,采用的是信披結合慢走原則,履行信披義務的同時,限制一定時間內的買入或賣出。考慮到大額持股變動,多數情況下不涉及收購行為,為發揮市場功能、兼顧市場效率,新增加的信息披露義務,不再結合使用慢走原則。同時,進一步強化信披及時性和公平性,要求相關主體在部分股價特別敏感持股變動發生的次一交易日即對外披露。

四是回應急所。權益變動和收購規則,是證券市場的基礎性規則之一,也是爭議討論比較多的一項規則。自律監管規則應當更多立足於信息披露,回應和解決目前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因此,此次修訂,規則目標上集中於投資者保護和市場風險防範兩條政策主線,條款修訂上抓住大額持股變動和持股主體穿透披露兩個主要方面,力爭解決好投資者反響強烈的突出問題。

五是分類施策。大額持股變動涉及投資主體眾多、產品結構複雜、創新發展較快,特點和已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差別加大,相應的監管也應當有所區別。由於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註冊和募集均受到嚴格監管,信息披露比較規範,因此在穿透披露方面,進行了差別化安排,未要求披露至最終出資人。對於其他經金融監管機構批準設立且持續監管的資管產品,符合有關金融監管機構對於公募產品定義的也可以不穿透披露至最終出資人。

問題三:與現有規定相比,本次新頒布的指引主要回應了哪些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有哪些細化、調整和完善?

答:《指引》共6章【32】條,針對目前收購和大額權益變動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從以下6方面進行了規範。

一是將大額持股變動的信息披露間隔從每5%縮減至1%。現行規定下,持股變動披露間隔是5%,《指引》對此進行了完善。要求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超過已發行股份的5%後,每增加或減少1%的,投資者應當立即通知上市公司,並於次一交易日披露提示性公告,但披露前後無需暫停交易。

二是將持股比例未達到5%的第一大股東納入信息披露義務人範圍。現行規則中,投資者在持股比例達到5%及以上時,才負有信息披露義務,《指引》對此進行了補充。規定擁有權益的股份雖未達到已發行股份5%,但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應當立即通知上市公司,並於次一交易日披露提示性公告。此外,考慮到現階段第一大股東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的影響均較為重大,《指引》還要求投資者說明權益變動的目的、資金來源,並對未來6個月內的增持計劃作出說明。

三是增加了控制權爭奪時,涉及雙方的持股變動信披義務。《指引》規定投資者擁有權益的股份,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擁有權益的股份比例相差小於或等於5%,且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擁有權益的股份均達到或超過10%的,應當及時披露。

四是增加穿透披露要求。持股變動主體的權益結構和資金來源,關系到持股的合規性和穩定性,也會影響其他股東的投資決策,需要詳盡準確披露。《指引》明確規定了穿透披露的適用情形:(1)在投資者因其成為5%以下第一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披露權益變動提示公告;(2)因爭奪控制權披露權益變動提示公告;(3)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指引》還明確了穿透主體和穿透標準,即在上述適用情形下,投資者為合夥企業或者除公募產品以外的資管產品時,投資者應當層層穿透披露權益結構,直至最終出資人,及最終出資人的資金來源。此外,《指引》還細化了穿透披露的內容,要求投資者披露其內部關於利潤分配、虧損承擔、投資決策、權益歸屬等事項的約定,以便判斷投資者的控制權。

五是明確資管產品的權益歸屬認定標準和合並原則。目前A股市場中資管產品大額持股的情形越來越多,對於前期市場實踐中屢次出現的投資者利用各類通道實際控制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指引》按照《收購辦法》對“權益”的界定邏輯,明確了資管產品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權益歸屬判斷標準,即實際支配表決權的一方被視為權益歸屬方。通常情況下,由於管理人對資管產品負有管理義務,能夠支配所持股份的表決權,因此原則上視為管理人擁有資管產品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權益,管理人管理的資管產品所持同一上市公司股份應當合並計算。但是如果根據約定或者其他原因,管理人不能實際支配表決權的,管理人應當披露表決權的實際支配方。表決權的實際支配方為資管產品所持股份的權益歸屬方。投資者應當對其所能夠實際支配表決權的全部股份進行合並計算,以履行相應信息披露義務。此外,《指引》還明確了社保基金、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公募基金持有同一上市公司的股份數量不合並計算。

六是明確了增持計劃和重組計劃的承諾與履行。現有披露中,一些投資者在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披露的未來增減持計劃和重組計劃較為含糊,後續執行也出現比較大的偏差,個別甚至借以實施股價炒作。為此,《指引》要求投資者在權益變動等文件中披露的增減持計劃與重組計劃應當明確具體,披露不存在增減持計劃和重組計劃的,應當明確不實施上述計劃的期限。

七是進一步規範一致行動人及表決權委托協議的簽署和履行。利用一致行動人或表決權委托協議,規避信息披露和其他股東義務,是收購和權益變動信息披露中的常見問題。為規範此類問題,《指引》要求一致行動人或表決權委托協議必須有明確期限。提前終止協議的,投資者仍應當在原有期限內遵守約定義務。終止協議的,投資者仍應履行承諾義務。此外,對於委托表決權的,委托人和受托人視為一致行動人。

問題四:收購及權益變動的信息披露義務人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潛在收購人、第一大股東和其他主要股東,上市公司及其董事會在相關信息披露中,需要承擔哪些義務?關註哪些問題?

答:就收購及權益變動信息披露而言,上市公司並非直接的信息披露義務人。但主要股東的持股變動,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生產經營、業務調整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發生收購時,甚至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在此過程中,上市公司及其董事會應當本著對全體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忠實勤勉,客觀公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具體而言,需要履行好如下4方面義務。

一是提醒義務。上市公司及其董事會應當定期跟蹤主要股東的持股變動情況,及時提醒相關股東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義務。公司股價出現大幅波動時,除核查公司生產經營和投融資活動外,還應當關註主要股東的持股變動情況,確保不出現重大信息披露遺漏。

二是核實義務。上市公司董事會在收到主要股東持股變動信息後,應當及時核對,並對照《收購辦法》及本指引的相關要求,核實投資者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確保所披露的持股變動信息不存在重大誤導。

三是協助義務。上市公司董事會應當平等對待各類股東,積極協助其利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通道,及時披露持股變動信息。在發生控制權爭奪時,應當保證雙方股東合法合規的信息披露權利,確保權益變動信息的及時披露。

四是糾偏義務。上市公司董事會對於相關股東在披露權益變動信息時,同步提出的未來資產註入計劃、調整董事會成員、修改公司章程等重大事項,應當給予以必要的關註。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明顯不適當、超出公司法規定的相關提案,應當要求相關股東予以調整。

問題五:我們觀察到,近年來,上交所持續加大了對於“蒙面舉牌”、“隱匿式易主”以及要約收購和控制權爭奪中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力度。下一步,上交所將如何持續強化收購及權益變動的一線監管?

答:收購及權益變動信息披露監管,直接涉及二級市場股票交易,關系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是上交所履行信息披露一線監管職責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收購及權益變動信息披露違規數量有所上升,違規情形日趨複雜,需要精準施策、從嚴監管。為此,上交所將繼續認真貫徹“三個監管”要求,從以下3個方面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

一是強化綜合監管,實施事中監管、刨根問底、分類監管的“三位一體”監管模式。繼續堅持收購及權益變動類公告的即披即審,重點關註存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較高、存在控制權爭奪隱患、主營業務空殼化等情形的上市公司,集中問詢收購資金來源、資產註入計劃、是否有意於爭奪控制權、一致行動人關系、增減持意向等投資者高度關註事項。同時,發揮媒體和市場監督作用。對於權益變動過程中,涉及重大媒體質疑的情形,要求上市公司召開媒體說明會。2016年以來,針對收購和權益變動類公告,共計發出事後問詢函50余份,要求公司補充披露160余次。經過問詢,部分公司調整或終止了杠桿過高、明顯失當的收購行為。

二是實施聯動監管,將信息披露監管、市場交易監察和派出機構現場檢查緊密地結合起來。股票交易,是收購和權益變動信息披露的直接動因,做好相應的監管,更加需要統籌實施信息披露監管與二級市場監察,前後聯動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為此,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建立了與市場監察部門以及證監會派出機構的常態化聯動監管工作機制。針對收購和權益變動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蒙面舉牌”、股價操縱、大資金“快進快出”等多發、頻發問題,通過信披監管“問”,市場監察“盯”,現場監察“核”,快速響應,聯合行動。全鏈條監管下,一些違規增減持行為被及時發現,個別隱瞞一致行動人行為被及時糾正。2016年以來,已核查收購和權益變動相關股票交易110余單,上報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線索30余條。

三是及時懲戒違規行為。2017年全年,上交所已就收購和權益變動中存在的各類違規行為,采取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措施近30次,涉及股東50余人次。違規類型主要包括:隱瞞一致行動關系、超比例增持、短線交易、違反減持預披露規定、違反增減持承諾、隱瞞控制權轉讓信息、收購人信息披露不實等。後續,將繼續從嚴監管此類信息披露違規行為,保證市場正常的收購和交易秩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82

企業開辦耗時再縮減!上海立法規範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

為了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上海針對行政審批中的告知承諾制度,推出了全國首個創制性地方法規。

4月26日,上海市發布了即將於5月1日施行的《上海市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這是在總結上海實施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告知承諾制度進行規範的首個創制性地方法規。

近年來,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我國陸續推出了“先證後照”、“先照後證”,到“證照分離”以及“照後減證”等簡政放權的舉措。告知承諾制度正是加大“證照分離”的舉措之一。實施告知承諾,意味著企業承諾符合審批條件並提交有關材料後,就可以當場辦理相關行政許可事項。

上海市編辦副主任金躍明表示,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在國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管理方式,廣泛適用於商業許可、建設項目審批和市場監管等領域。上海作為國內最早實行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的城市,早在1999年,就在對美國、香港、新加坡等部分發達國家(地區)的審批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和經驗借鑒的基礎上,率先開展了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度的改革試點,在部分行政審批事項中實施了告知承諾的審批方式。

為規範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度,上海在試點的基礎上,於2004年、2009年、2012年、2017年先後出臺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

借助於在上海率先試點的“證照分離”改革,近三年來,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度更是加大了推進力度,共有42項行政審批事項開展告知承諾改革試點。

為著力緩解辦證難,激發“雙創”活力,國務院決定在浦東新區開展“證照分離”試點。自2016年4月起,這項改革試點選擇了116項行政許可事項先行開展試驗。其中道路普通貨運經營許可(貨運出租、搬場運輸除外)、公共場所衛生許可、中外合作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設立審批等26項行政審批事項開展告知承諾改革試點。

而在2018年1月,《國務院關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批複》又明確,對乙級、丙級建設工程監理單位資質審批、人民防空工程設計乙級及以下資質審批、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等16項行政審批事項開展告知承諾改革試點。

“全市已先後對165項行政審批事項實施了告知承諾,近三年每年通過告知承諾實現當場發證40萬~50萬件。”金躍明說。

上海紅地毯電影院有限公司就是這次改革試點的直接受益者。2016年5月,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平在浦東新區市民中心提交材料並填寫告知承諾書後,當天就拿到了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而按照原來的流程,拿到這張許可證需要20個工作日。

不過,上海市政府法制辦主任茆榮華表示,在此前的立法調研中也反映了一些具體問題,包括:告知承諾在重點改革領域的推進力度還有待加強,告知承諾的適用領域和事項範圍還需要進一步擴展,對違反承諾的被審批人缺乏明確有效的懲戒手段,事中事後監管缺乏依據和抓手等。

為此,《辦法》明確了告知承諾的事項範圍: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和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行政審批事項以及依法應當當場作出行政審批決定的行政審批事項外,對審批條件難以事先核實、能夠通過事中事後監管糾正且風險可控的行政審批事項,審批機關可以實行告知承諾。

同時,茆榮華說,《辦法》對告知承諾事項的事中事後監管作了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確保放開準入與嚴格監管相結合,真正實現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的改革精神。

比如,作出準予行政審批決定後,被審批人在約定期限內未提交材料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以及行政審批機關在後續檢查中發現被審批人實際情況與承諾內容不符,要求其整改但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後仍不符合條件的,行政審批機關應當依法撤銷行政審批決定。

行政審批機關按照辦法規定實施後續監管時,對違反承諾的被審批人可以給予警告;對違反承諾且造成危害後果的,可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違反承諾且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可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放管服的改革還在繼續深入。

為進一步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國務院關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批複提出,通過加大制度創新和政府職能轉變力度,有效區分“證”與“照”的各自功能,大力推進“照後減證”,盡可能減少審批發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事項探索形成可複制經驗,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此前在浦東新區形成的“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經驗,已於2017年9月6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其他10個自貿試驗區和具備條件的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等近400個地區,複制推廣。

不斷降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也在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助力新動能成長。

在2017年12月舉行的發布會上,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編辦(審改辦)副主任金莎曾表示,“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實施一年多來,企業“辦證難”問題得到緩解。

根據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的企業滿意度調查,認為“證照分離”改革後企業辦證便利化程度高、較高的,分別占到87%、85%。與此同時,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

金躍明說,實施告知承諾審批方式,改變了“重審批、輕監管”和“重管理、輕服務”的情況。而且使申請人更加清晰了解審批程序和審批條件要求,使審批更具有可操作性、可預見性,使得行政審批更加公開透明,有利於推進廉政建設。

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全國實有企業總量2907.23萬戶,註冊資本(金)總額274.31萬億元,相比2012年9月底的1342.80萬戶和80.15萬億元,分別增長116.5%和242.3%。十八大以來,全國實有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金)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6.7%和27.9%,尤其是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同比增速邁上新臺階,企業數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18

為大眾創業松綁,我國企業開辦時間將縮減為8.5天

中國開辦企業時限正在與國際接軌,從目前的22.9天,縮減為最短8.5天。

5月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表示,企業開辦涉及的環節多、部門多、時間長,我國將進一步簡化企業從設立到具備一般性經營條件所必須辦理的環節,壓縮辦理時間。2018年年底前,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要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天減至8.5天以內, 2019年上半年,在全國實現8.5天目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明確要求“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統計局等多部門聯合起草了《關於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5月2日,《意見》經國務院第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22.9天到8.5天的嬗變

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經濟活躍度,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亦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

2003年以來,世界銀行每年都會通過“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等10個領域指標,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評分排名,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下稱“世行報告”)。其中,“開辦企業”指標,主要測評企業從註冊到正式運營所需完成的步驟、花費的時間和費用。世行報告顯示,5年來,我國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上升了65位,企業開辦時間從33天壓縮至22.9天。

“這說明我國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馬正其說。

據悉,世界銀行評價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的企業開辦時間平均水平為8.5天。排名第1的新西蘭,企業開辦僅需1個環節,耗時0.5天。

馬正其介紹,中國目前開辦企業所需的22.9天主要消耗在以下環節:企業名稱預先核準耗時約1天、申請辦理營業執照耗時約7天、申請制作企業公章許可耗時約1-2天、制作企業公章耗時約1-2天、申請購買發票耗時約10天、登記招聘文件耗時約1天、社保登記耗時約1天。

經過過去5年的改革,我國企業開辦環節已經從13個減少到7個。我國實行的“三證合一”“五證合一”以及“多證合一”等舉措得到了世界銀行的充分肯定。下一步,通過對企業開辦流程的再造,特別是通過“一窗受理、並行辦理”模式的不斷推廣、完善和深化,企業開辦環節將進一步簡化。

六項措施為辦企業松綁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16日,我國市場主體突破1億戶,日均新增市場主體4.44萬戶,其中:日均新增企業1.38萬戶,較改革前日均6900戶增長了一倍;每千人企業數達到了22.23戶,較改革前增長了10.87戶。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全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持續高漲。馬正其說,《意見》將通過流程再造、優化企業登記程序、公章刻制備案納入“多證合一”、優化新辦企業申領發票程序、完善企業社會保險登記業務流程、強化責任落實統籌推進等六項措施,進一步縮短企業開辦時間。

不過,也有企業主反映,改革後開辦企業變得容易且快捷,但想註銷企業卻不那麽容易。

對於企業註銷難的問題,馬正其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有企業開辦,就會有企業消亡,這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現在對於沒有債權債務的、沒有欠稅的企業實施“簡易註銷”,程序並不複雜,只要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網,沒有異議就可以完成註消手續。但是有債權債務的企業,同時要防止個別企業想逃債而註銷,要把這類企業管住。

企業開辦是世界銀行評價一個經濟體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開展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作,將帶來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馬正其說,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解決了一般性的經營主體問題,對於企業開辦前後需要行政審批的,下一步將通過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重點是照後減證,各類證能減盡減、能合則合,著力解決市場主體“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目前,我們正在著手推動這項工作,適當時間將會推出去。”馬正其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37

寧德時代獲IPO批文,募集資金大幅縮減

5月18日,證監會核準了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籌資總額不超過60億元。據悉,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其中,“獨角獸”寧德時代備受關註,業界預計寧德時代的上市將刷新創業板的市值最高紀錄,成為創業板市值第一股。

值得註意的是,寧德時代此次募資金額較此前預披露招股書大幅縮水。根據預披露招股書,寧德時代計劃募集資金人民幣131.2 億元,其中68%的資金將用於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32% 的資金用於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

目前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的主要乘用車客戶包含吉利、 上汽、北汽、福汽、東風、長安、寶馬、蔚來等,主要客車用戶包含宇通、福汽、 湖南中車等,並且已經進入寶馬、大眾等國際一流整車企業的供應體系。

業績方面,2015年-2017 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 57.03億元、148.79億元及 199.9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人民幣9.51億元、30.89億元及42.88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皆呈大幅度增場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