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2/2025878.shtml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从2004年的25亿元,发展至如今的500多亿元,国内有机农产品产值一路高歌猛进,历来觊觎这块蛋糕的商家,穷尽各种路数,以期分羹有机产品市场。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有机连锁超市,北京乐活城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活城)近来却麻烦缠身。从最初吸引商家信心满满地加盟,到眼下众多加盟商将其视为“公敌”,只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乐活城的“有机”生意,颇为不顺。
乐活城总经理余崇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经营渠道等等,乐活城都没有问题。然而,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家打 着“乐活”旗号,经营着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的公司,从产品规范到供货渠道等,均遭大考,而其加盟体系本身也存在没有特许经营备案等诸多问题。
加盟商生意门可罗雀
数根木条拼接形成的整体上面,镶嵌着三个绿色的字:乐活城。这是乐活城固有的门店设计。
范女士初见乐活城时,为整个店面的木质设计以及经营的有机食品所吸引。她说有机食品将是一个朝阳产业,于是在去年11月份,她共投资90万元,成为乐活城的加盟商。
可是加盟以来,范女士位于东直门外的店铺,生意冷清。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每天的业绩只有数百元,由于每月房租3万余元,加上水电费用,亏损严重。每天的销售额需达到8000余元,才能和投入持平。
这是乐活城加盟店生存的一个缩影。自2006年乐活城在北京京顺路开首家店以来,短短4年时间,该公司在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天津等地攻城掠地,发 展加盟店铺20余家,其中在北京就拥有加盟店5家,另有直营店7家,6处商品专柜。这些店铺里面,主要经营有机杂粮、有机饮料、有机蔬菜等。乐活城对外 称,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出自公司自有的农庄,其产品均未使用农药,自生自长。
但这些门店却不同程度地遭受着门庭冷落的经营困局。乐活城翠微 店的负责人将两手指尖对在一起,对记者说,有时每天的销售业绩就是“零蛋”。在乐活城春秀店,记者停留了近1个小时,只走进来3位顾客,没有购买任何东西 就离开。生意较好的店铺主要是万柳店,但即便如此,该店加盟商称,每月还有亏损,略有盈余的月份不多。
乐活城在开店之初曾经自信地表示,“现在有机食品销售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对手,乐活城的客单价都很高,达到150元,如果每个店每天有100多人,营业额每月在40万元左右。”
但这样的设想并未实现,包括新城国际店内的多家加盟店,几无盈利。探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加盟商不约而同地将主因指向乐活城的经营信誉缺失。
“有机”产品被指“师出无门”
郑女士今年成为乐活城加盟店的会员,她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乐活城有机产品后,感觉与普通的商品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不再去乐活城购物。
让她选择不去乐活城购物的另一原因是,发现乐活城里面的部分产品没有QS标识,有些也没有生产日期。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她有次发现乐活城售 卖的山楂糖属于“三无产品”,当时就产生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向余崇正印证,他表示并不知情,需要查一下,但坚称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所售食品必须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可是记者在乐活城店内看到,没有QS标识、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的所谓有机产品,较为普遍。
由北京某科技公司生产的黄花菜,出现在乐活城店内,用透明塑料简单包装的袋子上,无日期,也无QS标识;而乐活城出售的桂霸鸡,店员从冰柜里面拿出用银白色塑料包装的这件产品时,记者仔细查看了包装的正反两面以及封口处,均未发现生产日期、也没有QS标识等。
这只全称为 “中国桂霸养生香鸡”的产品,包装上显示来自广西绿色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此前他们多次联系过生产厂家,可厂家却否认曾向北京市场供货。广西绿色科技公司董 事长林宗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来没有向北京供货,自己的产品一般不在超市售卖,大都销往酒店。对于有同样名字的产品出现在乐活城,林感到奇怪, 称很可能是仿冒产品。
当记者就此向余崇正询问时,余对此却予以否认,并称没有听说过桂霸鸡在自己的店里销售。
记者掌握的一份 “乐活城三无产品明细”中,就有50余种产品没有QS标识,也没有生产日期。一位加盟商告诉记者,“这些产品中,速冻类的占了一大半。有些产品只有一个到期日,可是什么时候生产的,我们不知道。”
据了解,目前乐活城拥有4处以“之万”命名的农庄,分别在北京、浙江、惠州、平谷。以北京之万农庄为例,山林覆盖面积两万余亩,但是蔬菜大棚并不多。
知情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在去之万农庄考察时,发现该农庄基本上全是山,菜棚只有两个,很难保证消费者对于有机蔬菜的需要。
余崇正曾说,乐活城的主打产品中,其蔬菜100%来自农庄。而北京之万农庄仅有的两个菜棚,能否保证市场所需,这让加盟商生疑。
一位不愿具名的加盟商带着记者来到店里摆放蔬菜的货架旁边,拍着西瓜告诉记者,这都是从北京新发地批发过来的。这些平常在菜摊卖1块多钱的西瓜,放在这里,身价陡涨,每斤达到6元。
自产“有机食品”名不副实?
在店内,记者还注意到,由乐活城自产的有机手工无色肉包6个就能买到48元。据加盟商的介绍,这些产品都是乐活城自己生产,生产基地就在北京乐活城京顺路店后面。当时加盟商偶然发现这个基地之后,感觉非常纳闷:为什么产品基地会设在此处?
余崇正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乐活城店里的馒头、包子这些东西,说起来比较尴尬,这些都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之前对此讨论过,这些东西能不能包装上市,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可以在自己店内售卖。”
当记者问及这些产品是否属于有机时,余称自己回答不出来,他说如果没有标有机的那就不是。“这些东西确实蛮贵,我没记错的话,要三四十元,但是会员会对 我们产生信任感。”而此前,余崇正曾对外宣称,“乐活城的核心价值是诚信。我们绝对不把非有机产品当有机产品卖给消费者。”
多位加盟商则告诉记者另一个细节,在今年“3·15”期间,乐活城通知各加盟商,要求将平常售卖的包子、馒头这些产品全部下架,以防止检查。对此余崇正表示并不知情。
诸多部分没有QS标识的产品在店内售卖,让每个加盟商颇感忐忑,他们多次向乐活城总部写出申请,要求查看下料单,但是一直没有回应。
没有备案开展特许经营
除产品本身的问题外,乐活城与加盟商的关系交恶,还在于加盟商认为乐活城开展特许加盟业务有诸多不规范之处。
据了解,在去年11月份左右,数家乐活城加盟店开业。这些加盟商在加盟之前,乐活城没有提供任何可资证明自己经营状况的材料,只是给加盟商递来一个只有薄薄几页的乐活城宣传册。
在乐活城看来,这样的做法已经履行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而根据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特许人应向被特许人提供特许人的注册资本额、经营范围以及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另外还有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等等。
多位加盟商向记者表示,在加盟之前,乐活城均未提供这些内容。这也为此后各加盟商与乐活城之间难以理清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亦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该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可是记者通过商务部网站查询发现,乐活城并未进行备案。有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样未能发现乐活城在商务部的备案信息。
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多家加盟商要求与乐活城解约,退还押金等。余崇正说,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双方有过沟通,但是加盟商的某些要求暂时未能达到,于是彼此诉诸法律渠道。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乐活城的供货商从原先的四五百家锐减至现在的不足130家。加盟商告诉记者,由于乐活城一直不给供货商结款,有的长达半年时间不予结款,导致供货商纷纷停止供货。
北京明大天润商贸有限公司曾是乐活城的供应商,该公司负责人陈灿裕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已经中止向乐活城供货,因为他们一直不付款。
由于供货商无法得到货款,致使加盟商店内几乎没有存货,有些供货商索性绕开乐活城,直接找到加盟店,要求与加盟商合作。但因供货商不断变换,进货周期不稳,一些门店的断货现象仍然严重。
部分加盟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乐活城没有做好招加盟商的准备,公司本身的管理体系非常混乱。而余崇正却向记者表示,“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没有真正谋得利益,提出了一些太过的要求,我们没有办法答应他们。”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2/2036919.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备受外界关注的苹果iPad商标权纠纷日前有了新的进展。
昨日 (11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从唯冠科技获悉,唯冠科技8大债权银行昨日已经召开联系会,商讨与苹果交涉解决商标权纠纷的方案。“目前来说,我们会先 采取谈判策略,要求苹果跟我们的代理人和君创业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未果,我们也将保留法定的权利,要求国家工商总局查封苹果侵权iPad产品。”唯冠科技 某高管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昨日参加联系会议的8家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国开行、广发银行、交行、浦发行、华夏银行、深圳平安银行,而这些银行恰恰为iPad商标权的实际受益人。
昨日参会的某知情人士表示,联系会议的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参会银行一致同意和君创业为唯冠科技的代理方,并组建律师团维权,律师人数大概确定为5名;第二:采取先谈判后查封的解决方案,由和君创业同苹果进行交涉谈判。
该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苹果方面已经同各家银行分别交涉,苹果的解决方案是希望唯冠科技走破产程序,然后由银行按照相关的破产程序将其所拥有的iPad商标权进行拍卖,苹果再以合适价格买走该商标权,不过上述方案遭到了各家银行的拒绝。
“目前我们得到了银行和唯冠科技的授权,事情如何解决主要看苹果的态度了。”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苹果还在销售侵权的iPad,属于违法行为,随时都可以向工商总局申请对其进行查封,为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希望苹果公司回到谈判中来。
事实上,在银行查封唯冠科技资产前,苹果曾与唯冠就商标权转让事宜进行谈判磋商,转让价格高达4000万美元。此次,和君创业所提出的赔偿金额为100亿元,差距很大,这也增加了谈判的想象空间。
“苹果的这种行为是置我国法律约束于不顾,我们要求苹果为此行为赔偿100亿元人民币。”李肃对记者表示。
前唯冠科技CEO和主席杨荣山则对记者表示,由于此前苹果购买唯冠台北公司iPad商标权存在各种不正当欺骗手段,目前正在收集各方证据资料,已经找好了律师准备赴美打官司。
针对上述情况,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致电苹果中国公关负责人士,截至记者发稿之时,该人士电话依然无法接通。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26/2074225.shtml
每经记者 叶书利 发自北京
盛大文学、当当网等正在联合就百度文库“盗版门”一事四处讨伐之际,25日上午,一直保持沉默的百度在该文库 成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终于作出了回应。该公司市场与公关部高级总监朱光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百度文库被误解了,其实百度文库的文档资料中仅有8%为文学类文档,80%为教育类相关文档。”此外,朱光还强调称,百度文 库目前正在探讨推出付费阅读与广告分成两种模式,以加强与各版权方的共赢合作。
文学类文档流量贡献仅一成
去年11月,百度推出了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百度文库,以供用户自由上传各种资料与免费阅读。
不过,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去年12月17日,盛大文学以该平台上收录了大量的盗版网络文学为由,准备起诉百度,这也拉开了百度“盗版门”事件的序幕。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对该事件曾表示,盛大文学旗下网站的知名小说中,95%以上可在百度文库中找到,且免费对外传播。“经过粗略的估算,由于百度盗版给盛大带来的损失一年超过10亿元。”
眼下,盛大文学已联合互动百科等数十家出版机构准备联合起诉百度。文著协也发布声明,敦促百度文库向著作权人赔付版权使用费。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认为,只要权利人提出版权投诉,百度文库经过审核之后应立即予以删除。
对此朱光表示,百度文库自成立至今的一年内,精力主要投入产品研发之中,尚未与媒体有过任何正式的沟通,造成百度文库被误解。
他进一步解释说,百度文库时下累积的1130万份有效文档中,80%为教育类相关文档,覆盖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与公务员考试等资格考试、专业文 献等,且贡献了总流量的80%;而文学类文档仅占8%,流量贡献率为10%。8%的文学类文档中还包括大量已过了著作权期限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等, 以及读者对相关文学作品的读后感,上传后与他人交流。此外,还包括一些文学作品的作者自己有意将作品上传至百度文库,以达到传播作品的目的。
95%版权投诉已得到回应
百度产品总监李健对此补充说,百度文库目前的一切行为皆合乎中国的法律法规。百度文库自成立时起,就一直关注版权保护问题,并为此建立了投诉渠道,投诉 方只要在该渠道内提供盗版内容链接及版权证明即可。公司承诺48小时内对投诉作出回应,实际上95%以上的投诉案件在24小时内就得到了回应。
新闻发布会后的专访中,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近日‘盗版门’事件中另一个被投诉方阿里巴巴旗下的淘花网在其首页发布了致歉声明,且在声明的最后 附上了一份‘淘花网清理侵权数字内容部分清单’,百度对此如何看待”时,朱光回答说,百度不便对其他公司的行为作出评价,但公司目前正在尽最大努力与各大 版权方探索共赢模式。
广告分成模式或成共赢重点
对于朱光口中的共赢模式,李健详细介绍说,为了与各大版权方建立共赢的生态链,百度文 库正欲推出两种合作机制:一是付费阅读模式,即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于一次购买,可在线阅读或下载百度文库上包括各大版权方提供的正版内容在内的所有内 容,以吸引版权方的进驻;二是广告分成模式,即用户端免费,向广告主收费,百度文库与版权合作方以一定比例对收入进行分成。
李健透露说,付费阅读模式目前已在尝试,目前百度文库已与包括新东方教育在内的21家版权机构进行了相关的合作。但鉴于百度盈利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用户端,因此,广告分成模式会是未来百度文库与外部版权方合作共赢的重点。
在新闻发布会中,朱光反复强调,如果百度文库能和一些版权方达成协议,让一些优质内容被搜索引擎优先抓取,就有可能为网络盗版文学猖獗的现象找到解决办法。因此希望大家给百度文库一定的时间与耐心,百度一定能与各版权方寻找到一个共赢的模式。
到《每日经济新闻》截稿前,记者一直试图联系侯小强,但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而盛大文学媒体部的电话也无人接听。(每经记者谢晓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3/0NMDcyXzM4Nzk0Nw.html
12月12日,真功夫對外宣佈,正式推出以顧客為導向的「中國味道計劃」,用5年時間逐步實現對現有餐廳的裝修改造,計劃耗資過億元。而2012年 計劃開出約70家新店,並將全部採用新一代的「中國味道」餐廳設計方案。這是自4月原董事長蔡達標被捕以來,真功夫首次對外發佈的擴張計劃。
「真功夫要做『中國味道』的美食,然而,擁有在中國最龐大快餐店數的兩大洋快餐巨頭近年來在本土化產品上頻頻出招。」真功夫預期計劃將有助於強化公司在本土快餐的優勢,提升競爭力。
但攘外必先安內。自曝出家族內訌以來,真功夫近8個月一直忙於「安內」。因此,此次億元計劃的提出不禁令外界猜測,蔡潘之間的糾紛是否已進入尾聲?
12月13日,蔡達標代理律師、北京中盈律師事務所律師徐侃對本報否認了這一說法:「當然他(蔡達標)還是堅持,認為自己在民事方面沒有什麼過錯。」
蔡潘糾紛未了
始創於1994年的真功夫,最初由蔡達標、潘敏峰夫婦與潘敏峰弟弟潘宇海共同出資成立。2006年9月,蔡潘離婚,潘敏峰所持有的25%股權歸蔡達標所有。
2007 年10月,蔡達標為實現真功夫上市,引入今日資本和聯動投資兩家風投,聯合向真功夫注資3億元。至此,真功夫的股權結構為蔡達標、潘宇海各佔 41.74%,雙種子公司佔10.52%(其中蔡、潘各佔5.26%),今日資本和聯動投資各佔3%。後來,蔡達標通過控股真功夫股東之一的中山聯動創業 投資公司,股權比例反超潘宇海。
今年3月17日,廣州市公安局對真功夫個別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展開調查,4月22日,蔡達標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等犯罪行為被公安機關抓捕歸案。
在 3月份調查開始後不久,潘敏峰便將蔡達標告上法院,要求蔡返還25%的股份或折價賠償4.7億元;另外,真功夫監事、同時為潘宇海妻子的竇效嫘也在天河法 院起訴蔡達標損害公司利益,要求蔡達標返還其在擔任公司董事長及實際控制人期間,非法佔用、使用公司資金3600萬元,及其利用公司名義外聘兩家專業中介 機構從事「脫殼」、「去家族化」等非公司事務而產生的300萬的費用。
「因為刑事案件在偵查階段屬於保密階段,不對外公開,所以現在沒法瞭解是什麼情況,民事案件暫時也沒動。」徐侃告訴本報,在與蔡達標的見面過程中,雙方只談對訴訟的一些看法和意見,而蔡家以及蔡達標本人至今並未有和解的意思。
而一位接近潘家的人士對本報透露,潘家方面有就民事案件提出和解方案,但雙方在控股權上無法達成一致。據本報瞭解,潘宇海實際控制了真功夫的日常管理,但蔡達標仍是公司的大股東。
目前,廣東高院已經裁定查封了蔡達標持有的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20.87%的股權和東莞市雙種子飲食有限公司25%的股權。此前,天河區法院也已查封了蔡達標在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3%的股權並凍結蔡達標名下相應銀行存款。
壓力與自救
儘管真功夫不斷對外宣稱「在公安機關偵查期間,各連鎖店均正常經營」,但家族內訌已令真功夫的上市計劃暫時擱置。
在此期間,曾有消息指有包括知名外資餐飲集團在內的潛在投資者正和真功夫高管接洽。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味千拉麵曾一直有與真功夫接觸,但受「骨湯門」事件影響,味千亦自身難保,事情後來不了了之。
按照真功夫最初的設想,2011年新店數量為60家,但截至目前,真功夫今年新開店僅完成了42家,眼看2011年只剩下十來天,真功夫倍感壓力。就在此背景下,真功夫提出了過億的自救計劃。
「資金來源於企業自有資金。」真功夫在給本報發來的回覆中強調,2011年真功夫在銷售、利潤、新店拓展方面發展都未受影響,繼續穩步增長,超出年初的預期情況,達成全年銷售目標。
但現實是殘酷的。繼肯德基在今年3月正式賣起米飯以後,麥當勞也在11月推出中式新品「五色嫩雞菠菜卷」和「五色至牛菠菜卷」,再度試水產品本土化。
有 業內人士對此憂心忡忡:「表面上洋快餐本土化產品沒有取得很大成效,但事實上,它們已經成功地模糊了消費者對中餐口味偏好的認知;表面上讓我們中餐產生一 種虛幻的自豪感,連洋快餐也做中餐了!但如果有一天中國人都認為,洋快餐做的中餐並不比中式快餐差的時候,它們的規模效應就佔盡優勢了。」
而一直被「內憂」困身的真功夫籌備了大半年時間,才在今年6月份開了兩家「中國味道計劃」試點店,希望藉此拉動業績。
真功夫方面拒絕透露試點店的具體業績,僅表示「目前試行的概念店在早餐、午餐及休閒時段客流量的增長一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國內最大的速溶咖啡生產企業云南後谷咖啡,目前已經走到了資金鏈斷裂的邊緣。
6月20日,經媒體報導,後谷咖啡和參股投資機構之間的矛盾正式推到了台前。
後谷咖啡方面稱,2011年7月入股的6家股權投資機構通過財務操作,使後谷咖啡的控股方、德宏州宏天實業對後谷咖啡形成大量欠款,並逼迫宏天實業出讓後谷咖啡股權以償債。6家股權投資機構將借此獲得後谷咖啡的控股權。
宏天實業的實際控制人為後谷咖啡董事長熊相入,宏天實業擁有後谷咖啡59.74%的股權,6家PE經投資共持有36.25%的股權。
PE方代表接受記者專訪否認了後谷咖啡方面的指責,而認為「問題主要出在熊相入本人」。據PE方面介紹,6家股權投資機構在投資後谷咖啡後,由於無法獲知後谷咖啡的資金流向,認為其所投資金已經被熊相入挪作他用。
PE方向本報提供的書面資料顯示,6家股權投資機構之一的新疆北辰德信股權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已於4月25日向云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舉報德宏後谷咖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熊相入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佔、貸款詐騙,並獲得立案偵查。
由於雙方矛盾日深,目前後谷咖啡與股權投資方已經失去了信任基礎。不僅如此,因董事會決議無法達成,新一輪的銀行貸款遲遲不能到賬,對資產負債率高達70%的後谷咖啡來說,拿不到貸款幾乎意味著破產。
糾紛過程
後谷咖啡是國內最大的咖啡生產企業,原本計劃在2011年或2012年登陸內地資本市場。
2010年,熊相入想到引入PE助推公司上市進程。經考察,後谷選擇了6家PE組成的投資團隊。2011年7月,新股東正式進入後谷。
上 述PE代表表示:「我們通過對後谷增資的方式,對後谷股權投入2.8億元,換取了36.25%的股權;另外,還有2700萬元的投資,是通過轉讓宏天實業 的股權,即轉讓老股的方式,但至今還未轉讓成股權,實際形成了對宏天實業的債權;至今,投資人的投資總額為3.07億元。」
PE的加入使後谷咖啡這個民營企業逐漸步入正軌,但有一件事PE一直心存芥蒂。上述PE代表稱:「入股時熊相入說過,宏天實業在外有一筆高利貸欠款,金額為8000萬元。希望我們在入股後谷咖啡時,若有可能同時幫他融資解決欠款的問題。」
「我們在針對這一要求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審計發現宏天實業實際所欠高利貸並不止8000萬元。」上述PE代表出示了一份自稱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所做的財務調查報告討論稿,其中列示2011年末,宏天實業所欠高利貸總額在3億元以上。
「該審計報告熊本人認可嗎?」記者反問,該PE代表回答稱:「這是討論稿,他(熊相入)當然不認可。」
據該PE代表介紹,入股之前,PE就意識到宏天實業以「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方式佔用後谷咖啡
的資金。入股後,這種佔用反而愈演愈烈。「到2011年10月31日,佔資總額已經達到3.49億元。」
「所挪用的資金可能被熊相入用於償還所欠的高利貸了。」PE代表解釋稱,因為熊相入曾說過,宏天實業現在沒有外債了。
此 外,該PE代表還向本報提供了一份《關於解決德宏後谷咖啡有限公司資金佔用問題的承諾函》。該函於2011年10月21日由6家PE會同宏天實業、熊相入 共同簽署。承諾函顯示,若宏天實業未能在2011年底償還對後谷咖啡的所有債務,宏天實業必須將其持有的後谷咖啡股權按重新議定的合理調整公司估值的方式 轉讓部分股權給6家PE。「但隨後熊相入卻以不清楚內容為由否認自己簽署了該函。」PE代表說。
對此,宏天實業稱,後谷咖啡的財務總監對後谷進行了調賬處理,導致宏天實業對後谷的負債增高。6家PE據此要求宏天實業出售後谷股權,以償還債務。「屆時後谷咖啡將成為PE的囊中之物。」宏天實業法定代表人張瑞靖稱。
據後谷咖啡提供本報的書面材料稱,按照6家投資機構制定的章程,其對後谷咖啡公司的所有事項均有決定或否定的權利,「隨著後谷咖啡董事長熊相入的讓步開始,該機構對後谷咖啡的控制慾望不斷膨脹,此後,該機構取得了後谷咖啡的人事和財務管理權。」
後 谷咖啡介紹稱,取得相關權利後,6家投資機構以後谷與母公司(宏天實業)之間存在相互佔用資金將影響上市為由,指使機構委派的財務總監在未有董事會或股東 會決議的情況下對相關財務進行調賬處理,造成宏天反差欠後谷咖啡公司款項的現象。「6家機構要求宏天出售其持有的後谷咖啡股權,用於補償差欠後谷咖啡的款 項。」 張瑞靖說,如果按照6家機構要求調整股權,其將合計持有後谷咖啡50%以上股權。
但PE代表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否認了上述說法。「財務總監為社會招聘人員,怎麼會是我們委派?」另外,PE代表還反覆強調自己無意控股後谷咖啡,因為「實際控制人變動後,上市進程會受到障礙」。
不過,上述PE代表也表示:「我們作為出資人,在遇到大股東挪用資金、虛增公司資產的情況下,又無力償還公司,致使公司價值大大減少時,除了要求拿股權做擔保之外,還能做什麼呢?」
僵局難解
云南是我國的咖啡主產區,產量佔全國的99%。云南咖啡種植以農戶散種為主,後谷咖啡是當地第一家成規模的種植加工企業,計劃上市融資20億元至30億元,投資建設10萬噸級生產線。
國內咖啡年消費量為3萬噸左右,市場容量為500億元。後谷拋出的這個大蛋糕一下令眾多PE都垂涎欲滴,據稱當時有多家機構與之洽談投資事宜。
熊相入最終選擇的6家PE投資團身份卻比較特殊。它們並非知名PE,且其中多家投資機構是專門為投資成立的,均為財務性投資人。上述PE代表稱,大家都是因為看好咖啡產業,才投資後谷咖啡的。
2011年7月實際入股時,PE方所做的預測是2011年後谷咖啡實現淨利潤4000萬元,2012年淨利潤達1億。「我們給後谷預測的公司價值是13億元。」
PE方與後谷咖啡約定在2015年底前實現上市,也就是投資入股後48個月,但上述PE代表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基於對咖啡產業的長遠看好,也願意長時間持有公司的股權。
但對於其後發生的糾紛,雙方都表示始料未及。
上述PE代表表示:「入股之前所做的盡職調查也詳細地看過它的種植基地和生產線,土地證等都驗過,尤其是當地銀行對其放貸額也高達12億元。我們也不可能去實際丈量每一塊土地。」
另 外一個令6家PE無法接受的是其認為後谷咖啡「虛增資產」。按照後谷咖啡的介紹,其擁有超過12萬畝的咖啡種植基地,並已投資近5億元建設了年產 13000噸的咖啡生產線。但PE代表稱:「經過審計,後谷咖啡種植基地實際只有4萬畝,年產能13000噸的生產線也只有10000噸的產能。這些賬面 上的虛增資產使我們對公司價值的判斷產生了嚴重的誤差。」
投資方承認自己在盡職調查中有失察之處,但一再表示:「宏天實業不願提供真實財務數據是主要原因,至今我們也不知道熊相入挪用的3億元去了哪裡。」
因此6家PE決定,在挪用資金未歸還之前,不再同意新增貸款,以防被進一步挪用。這直接導致後谷今年的咖啡豆收購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為解決目前的矛盾,熊相入提出回購PE所持有的後谷股權。據後谷咖啡介紹,宏天集團代表與6家股權投資機構代表,於2012年1月中旬在北京達成了由宏天實業回購6家機構所持股權的意向。但6家機構並未按期在《股權回購協議》及補充協議上籤字。
「他們要求我們先簽協議,再拿股權去融資後,再返還我們的資金。」PE代表認為,宏天實業根本沒錢,所以自己不可能簽署該協議。
「即便是原價回購我們也認了。但熊相入目前無法拿出真金白銀回購我們持有的股權。」上述PE代表說。
據後谷咖啡介紹,此後,6家機構再次於今年3月與宏天實業及小股東協商,並達成了股權調整備忘錄,但最終再次不了了之。
「當前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是,後谷咖啡急需銀行融資,但機構不簽署銀行融資所需要的董事會決議,後谷咖啡已經危機重重。」後谷咖啡稱,後谷咖啡已經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另據瞭解,後谷事件爆發以來,後谷咖啡所在地云南德宏州州政府一直在其中扮演調停角色。PE還提議由政府成立「應急委員會」來處理目前情形,但無進展。
12月3日,憤怒的投資者湧向華夏銀行上海分行門口,華夏銀行當日股價放量下跌4.15%,亦拖累銀行板塊。上海銀監局同日展開調查,華夏銀行總行副行長李翔等奔赴現場談判,但雙方難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
這是銀行業員工私售「飛單」造成糾紛並爆發的首個完整案例。惠譽評級在報告中稱,此事凸顯了「銀行在向投資者出售投資產品過程中引發的信譽風險」。
「飛單」即銀行違規代銷理財產品。從目前調查事實來看,華夏銀行肇事支行銷售的這一投資產品未在總行報備,更未按程序報監管部門審批、報備。這是華夏銀行總行對外一直否認這四款理財產品是該行代銷的原因所在。
多位業內人士承認,雖然規模難以統計,但「飛單」私售在業內不罕見。經濟向好時,相安無事。華夏銀行此次事件則引爆了飛單的風險,不僅令華夏銀行聲譽蒙塵,更為所有銀行敲響了警鐘。商業銀行總行和監管當局都在重點排查「飛單」現象。
投資者最關心莫過於誰來承擔損失。財新記者諮詢多位律師獲知,從法律角度看,即使是銀行合法合規代銷的產品,銀行作為中介機構也不提供代償,投資風險應由按照合同規定在發行人、擔保機構、投資者之間分擔,所謂「買者自負」。
但在華夏銀行一案中,投資者提出了頗多證據證明「飛單」行為不僅僅是產品經理個人所為,至少華夏銀行肇事支行上下均參與了這一銷售業務。顯然,華夏銀行負有較大的管理責任,存在過失或不當行為,不但應接受監管的懲處,也應該賠償投資者的部分損失。賠償多少,應在法律框架下留待法院依法判決或調解。財新記者瞭解到,該事件目前正在向這一方向推進。
這或許不是投資者期望的馬上由銀行兜底的結果,但卻是符合市場和法制的解決方向。
「此事件對行業而言有標誌性的意義。」中金公司研報稱,「若能市場化解決,全行業短期或面臨新業務和流動性衝擊,中期則進入健康發展軌道。」
「產品出事了」
2011年11月起,投資者們陸續從華夏銀行嘉定支行購買了四期「理財產品」。四期產品名為「北京中鼎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入夥計劃」,管理人均為通商國銀資產管理公司(下稱通商國銀),擔保方為中發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中發擔保)。四期募集期共半年,計劃籌資超過1.5億元,實際出售1.19億元。
四期產品中,2011年11月的第一期募集4000萬元,投資於河南省商丘市永恆生典當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同年12月,第二期募集2000-2500萬元,投資於河南鄭州新盛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馬自達4S店)的股權;2012年初的第三期募集5500萬元,投資於河南省奧鑫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奧迪4S店)的股權;2012年3月第四期募集3500-4000萬元,投資於河南云頂文化娛樂投資有限公司的裝修。
自然人認購金額門檻分50萬元、100萬元和300萬元三檔,相應承諾11%、12%和13%三檔預期收益率。據投資者統計的名單,合同投資者約80人——但大部分人實際上達不到門檻,是幾位到十幾位親戚、朋友和同事湊單購買。按他們粗略估計,四款理財產品背後的實際投資者可能達到三四百人。
按原計劃,中鼎系列的第一期於今年11月25日到期兌付。11月26日,投資者們被召集到當地一家賓館,原支行高級業務經理濮婷婷和她的個人律師告知:產品出事了!一位投資者回憶,濮婷婷說,如果想追回損失,可以聘請這位律師打官司,但需要自付律師費。
投資者們拒絕聘請這位律師,直接找到華夏銀行嘉定支行,但交涉無果。11月28日,首期產品的客戶打電話串聯其它三期的客戶:產品出事了!
早在月餘前,產品擔保方中發擔保已知道項目出了問題。中發擔保張姓經理告訴財新記者,中發擔保一直想找到資金實際使用方——河南商人魏辰陽,發現後者已被刑拘。
1976年出生的魏辰陽早已麻煩不斷。2011年10月,首期中鼎產品發行之前,其旗下通商擔保已出現數億元窟窿,無法向投資者兌付本息。2012年4月,魏辰陽又因操縱關聯賬戶、超比例持股未披露而遭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目前,其因涉嫌非法集資被河南省鄭州市警方立案調查。
張經理對財新記者說,項目管理人通商國銀實際被魏辰陽控制,其法人代表是魏辰陽之妹魏小琛,募資並未用於項目。她稱,永恆生典當行辯稱魏辰陽私刻單位公章,不知通商國銀用公司資料對外融資一事,資金到賬後被通商國銀轉走;馬自達4S店由魏辰陽之妻的親戚運營,融完資公司就已倒閉;奧迪4S店也稱魏辰陽私刻公章,偽造股東簽名,從未見過股權款;云頂俱樂部的裝修在融資之前四個月早已停工,再未重新開工。
中發擔保由此認為,魏辰陽提供虛假項目資料,涉嫌詐騙,拒絕承擔擔保責任。
11月中旬,將前述四個項目引入嘉定支行的濮婷婷也從另一渠道聽說了管理人通商國銀早已解散的消息。濮婷婷的丈夫許先生對財新記者表示,她立即向支行行長蔣黎做了匯報,12日到18日,她和中發擔保以及上海分行一位分管風控的副行長到河南實地瞭解,後到北京總行匯報。
19日回到上海後,分行令其宿於賓館,派一位女同事與其同住,稱要商量緊急預案,並要求濮婷婷主動辭職。許先生稱濮婷婷拒絕。11月25日深夜一點,她收到銀行的開除通知,稱其違反管理規定,解除勞動合同,落款日期為19日。
當有投資者被濮婷婷告知出事,找到支行時,投資者說,自己也購買了一、三期中鼎計劃的支行行長蔣黎表現出十分驚訝的樣子,說從不知道該產品的存在。
「一切以司法程序和官方公告為準,不要聽信小道消息和謠言。這當然是濮婷婷的個人行為。是她為了自己的非法所得,瞞著組織和領導銷售。」12月5日,蔣黎在電話中對財新記者說,當被詢問其是否也購買了中鼎入夥計劃,蔣黎答道:「我不方便多說。」
![]() |
「非官方代銷」
12月2日,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公告:「該『入夥計劃』不是華夏銀行產品,華夏銀行也從未代銷過該『入夥計劃』。」
華夏銀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員對財新記者表示,沒有證據證明這是華夏銀行銷售的自有理財產品或代銷的第三方產品。「如果是代銷產品,託管賬戶一欄就應是華夏銀行。」華夏銀行相關人士解釋。中鼎系列產品的合同上,託管賬戶一欄寫的是「北京中鼎財富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從產品介紹來看,這種股權投資類品種不在銀監會批准、銀行可以發行或代銷的理財產品類別。
然而,投資者向財新記者出示了一張屏幕截圖的複印件:2012年11月26日21時許,投資者在華夏銀行官方網站向客服詢問「中鼎投資是不是你們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分鐘後,客服回答說:「您好,是我行代銷的。」
對此,華夏銀行相關人士解釋稱,當時,對方上來就問「你們理財產品到期不付錢作何解釋」,並連續追問具體負責人和聯繫方式。急於作出解答的客服代表沒有按服務規範查詢知識庫進行核實,以為客戶既然已經購買並已到兌付期,就應是本行代銷的產品,遂給出了錯誤回答。但該客服代表立即意識到該表態未經核查,反覆建議投資人去向當地分行確認。
華夏銀行相關人士還指出中鼎計劃的可疑之處:該行正規代銷的理財產品沒有一款承諾保本。另外從收益率來看,去年年底年化11%-13%的收益太高,肯定無法保本。
華夏銀行12月2日宣佈,濮婷婷因「違規私下參與推介該入夥計劃」已被經偵立案。
「作為一名銀行員工,濮婷婷私自參與推介『入夥計劃』,違反了銀行從業人員工作禁令和職業操守,銀行根據規定對上述行為有權作出處理。關於她本人離職的原因,濮婷婷個人非常清楚。」華夏銀行相關人士稱。
「沒出事時,濮婷婷先進工作者的照片掛在牆上;怎麼一出事就說把人立刻開除了事?」投資者認為,「我們買的不是濮婷婷的產品,是華夏銀行的產品,是銀行(員工)在上班時間賣給我們的。」
「客戶走進銀行,只有普通的注意義務,沒有義務承擔過高的風險。銀行對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的行為負有管理責任。」 廣東知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小平說。
35歲的濮婷婷是華夏銀行嘉定支行高級理財經理、個人業務部負責人。她三年前跳槽到華夏銀行,之前曾在建行,並從建行帶來不少老客戶。
從財新記者調查情況看,濮婷婷開發了這一產品並銷售了90%的金額,案發後華夏銀行對其追責可以理解。但這是否真的可以完全歸咎為她的個人行為呢?
「產品銷售期長達半年,不是趁行長出差時偷偷銷售。如果這不是支行行為,至少也是集體行為。」 濮婷婷的丈夫許先生並不否認,是濮婷婷將這一項目介紹到嘉定支行的:2011年濮婷婷從一位長期合作的信託公司張女士處瞭解到這一項目,便告訴支行行長蔣黎,蔣黎認為該項目不錯,允許銷售。許先生稱,四期入夥計劃共1.19億元的實際募集總額中,有一千多萬元是其他四名員工銷售,餘下是濮婷婷銷售。
根據許先生介紹和投資者提供的資料,支行行長蔣黎在第一期和第三期產品中共投資170萬元,並介紹自己妹妹和客戶購買了該計劃。濮婷婷也向家人推薦了這個產品,其親戚朋友共投入了數百萬元到一、三、四期產品中。
許多投資者說,他們之所以踴躍購買該系列理財產品,正因為聽說支行行長購買了這款產品。
華夏銀行相關人士認為,蔣黎的購買是個人行為,並不構成代銷的證明,「但至少說明她對該『入夥計劃』是知情的,卻沒有及時向分行匯報。」
華夏銀行表示,對蔣黎尚未形成處理意見。知情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有關部門前去調查時,這位支行行長當場嚎啕大哭。
部分投資者確認,是嘉定支行大堂經理徐清(音)將他們領進了貴賓理財室。「我本要買一個華夏銀行自己的產品,利息是5.8%。單子都填好了放在櫃檯上,大堂經理看到我要買110萬,就說貴賓理財室裡面有個12%收益率的產品銷售,100%無風險。」一位投資者口述,但無法提供旁證。
案發後,財新記者在嘉定支行看到,該貴賓理財室已被關閉。
金諾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路喬認為,涉案員工屬於職務行為,構成表見代理人(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由於本人的行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表象,而與善意第三人進行的、由本人承擔法律後果的代理行為),華夏銀行難脫干係。
張路喬律師進一步解釋說,「濮婷婷是在上班時間、上班地點向客戶推薦產品,前後共計銷售了四期該理財產品,時間跨度一年,銀行領導也購買了該理財產品,憑此點完全能夠讓購買該產品的客戶相信,濮婷婷不是『私自』銷售該理財產品,而是代表華夏銀行的職務行為。如此則濮婷婷構成表見代理人,根據合同法及民法的有關規定其代理行為有效,華夏銀行就應當承擔因此給客戶帶來的損失。」
公開的「飛單」
此事暴露後,華夏銀行總行已派出工作組去各地分支行調研,重點排查「飛單」現象。
一位創投公司投資經理透露,由於市況不佳,通過傳統募資渠道籌資困難,會去找銀行關係幫助募資。類似發行「理財產品」的形式,通過銀行「代賣」,一般屬於銀行員工自接私單。其和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以及代銷基金、保險、信託不同,銀行並不簽署任何合同。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游云庭律師認為,「飛單」是指各種行業中銷售人員的不忠誠行為,把本該屬於本公司的訂單「飛」到別家去,在華夏銀行案例中,嘉定支行員工把本銀行的客戶「飛」到了別家,也可以說是做私活。
投資者向財新記者展示的一條短信顯示,濮婷婷私售的「飛單」絕不止中鼎系列。直到今年6月18日,濮婷婷還在推介一個名為「中方財富國酒茅台投資基金」的產品,基金規模3000萬元,管理人為中方財富,用於茅台酒經銷商的採購和流動資金補充,年化收益率11%-13%,河南九思投資有限公司與基金管理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保證。
這個 「投資基金」廣告中,也沒有一句話提示其並非華夏銀行自家理財產品或代銷產品。
「嘉定支行的做法,我更願意把它解釋成員工的道德風險。銀行作為機構犯不上。」另一家大型銀行財富管理中心的一位高管評論道。
銀監會對銀行可以銷售的理財產品有嚴格規定,而且要報批備案,類似中鼎計劃的股權類產品不在其列。接近華夏銀行的人士表示,一般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基金、保險和券商集合管理計劃等。「入夥計劃」是利用有限合夥這種企業組織形式,吸納投資人錢財,根本不算理財產品。
在專業人士的眼中,這份「理財產品」的合同明顯可疑:投資人拿到的合同是《入夥協議書》,投資人以「有限合夥人」的身份向合夥基金投入了資金,而不是理財的「委託人」。
中鼎系列的投資者多為中老年人,多數分不清利息和收益率的區別。在持有該系列產品的一年中,沒有得到任何信息披露。12月3日下午,結束抗議的苦主們在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二樓會議室等待與銀行高管開會商談。一位投資者高聲叫道:「今天才是真正的風險提示!」
一拖多湊單的形式相當普遍。到目前,大部分投資者還不敢把無法兌付的消息告訴身後「拖著」的親友。3日抗議時,當攝像機掃過人群,一位老阿姨把臉埋入前排座位下方。她對財新記者說,「不能讓攝像機拍到我。家裡人還不知道。我根本不敢告訴他們。」
知情人士表示,商業銀行信貸員一般可以拿到千分之二的提成,其他銷售人員也有好處,因此信貸員銷售理財產品的動力很大,會到處找項目。他估計,中鼎系列的提成可能接近20萬元。
誰該買單
雖然在華夏銀行事件之前,銀行發行、代銷的理財產品至今未有違約爆出,但業內人士透露,其它銀行也有過類似違約的情況,銀行一般都是自己趕緊抹平,和投資者私下和解,不讓外界知道。一位業內人士說,「此次華夏銀行開除了最瞭解情況的員工,將其推向對立面,導致事情暴露。」
據投資者介紹,12月3日,華夏銀行副行長李翔以及上海分行負責人與10位投資者代表對話了兩個小時。華夏銀行方面承認,銀行在管理上確有疏忽。李翔希望投資者給銀行兩個月時間進行調查,尋找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解決方案。投資人則要求銀行書面承諾兩個月內拿出方案,還要求歸還全部本金,華夏銀行未能接受。
多位受訪人士均認為,華夏銀行應依法解決此事,不宜簡單代償。「即便是正式代銷的產品不能兌付,銀行也沒理由代償。如果華夏這次要買單,肯定是考慮聲譽風險,對業內是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前述大型銀行財富管理中心的高管說。
中金公司12月4日的研究報告認為,監管機構若要求華夏銀行兜底將後患無窮,進一步強化社會對銀行兜底的預期,對銀行甚至所有金融機構是災難性的衝擊,而且會進一步扭曲金融體系風險定價體系。「若兜底,我們認為這預示著銀行將成為當前各類融資渠道狂歡的最終買單者,行業發展前景黯淡。若事件市場化解決,打破剛性兌付的困局,則全行業短期可能會面臨新業務和流動性衝擊,但是中期有望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匹配。這將令我們保持對行業發展前景的積極態度。」
接近銀行監管的知情人士稱,過去銀行私下解決得做法雖然隱藏了風險,維護了銀行聲譽,但也隱藏了風險,逃避了監管追責。華夏銀行案事已至此,已經不能再走私下了結、抹平之道,而要在法律框架下解決,讓法院依據雙方的責任劃分來確定賠償。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自身也有責任,貪圖高回報就意味著要承擔高風險,一味要求100%賠償是不合理的。
如果投資者最終因銀行負有管理責任將其訴至法庭,銀行仍難免為其過失買單,但其中意義,賠償的性質與簡單的代償大不相同。
廣東知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小平認為,法院判賠可能有兩種思路。一是參考《擔保法》規定。本案中銀行不構成擔保,責任應比無效擔保責任輕,承擔的責任應該不超過損失的50%。
另一種思路是參考香港雷曼事件或證券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事件的處理,賠付比例可能高達80%-90%。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其發行的信貸掛鉤票據價值暴跌,在香港,雷曼兄弟擔保的迷你債券總價值約127億港元,最終絕大部分人是通過回購和解方案處理。■
(本刊記者於寧、田林對此文亦有貢獻)
週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盟普遍抱怨中國光伏產業正向全球傾銷廉價產品,她將著力解決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糾紛。
歐盟委員會日前做出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實行"反傾銷"措施。從6月6日起,進口太陽能面板將被徵收平均高達47%的臨時性關稅。目前雙方的摩擦有上升趨勢,歐盟又宣佈對中國通訊產品展開調查。
默克爾表示:
她會努力確保歐盟不會對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徵收永久關稅,並在未來6個月內解決雙方之間的糾紛。
默克爾稱,德國將努力「通過儘可能多的對話,來解決目前歐盟和中國在光伏產業和通訊產品領域的糾紛,避免貿易衝突導致雙方的懲罰性關稅。」「我們認為徵收關稅對我們無益。」
李克強表示:
德國是其就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後訪問的第一個歐盟國家,表明中國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同歐盟的關係。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歐洲,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和歐盟應對歐債問題、保持歐洲經濟穩定的努力。
對於歐盟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李克強表示,近日歐盟擬對華光伏產品和無線通信設備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中國政府表示堅決反對。歐盟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只會向外界發出貿易保護主義的錯誤信號,給雙方企業、產業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希望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問題,而不是打貿易戰。中德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有共同立場,期待德方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歐盟與中國通過對話磋商化解摩擦,維護中歐經貿合作大局。
「我們堅決反對歐盟徵收關稅的決定,這一決定不但會影響中國的就業,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造成傷害,它同樣也會影響和危及歐洲光伏產業的發展。」
今天,李克強和默克爾將在柏林的德中商業論壇發表演講,雙方將簽署17個合作協議,包括大眾汽車公司和上汽集團,濰柴動力和德國凱傲集團。
另外,今天中國將和歐盟委員會舉行非正式會談,商談解決光伏產業和通訊產品的貿易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