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简单的人生 作者:芒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btt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79

简单的人生 作者:芒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btt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80

2 Oct 2009 - 股好不等於就要買!簡單估值法其實也不賴!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10/2-oct-2009.html


投資一隻股票,當然最好是股好價好!不過,股下好價不好亦不代表一定輸錢,只是賺錢的機會少了點罷!

事實上,很多投資者以為好股就可投資,卻忽略了價錢是否合理的問題。好像有投資者以$150買了中國移動(941),說什麼長線投資好股不怕貴買,完全是自欺欺人,機會成本是一個問題,好股亦可變質又是一個問題!

近 期新股潮亦不乏好股,但投資與否還要看價錢合不合理,人抽我抽不代表一定有好結果,大家應記得1997、2000及2007年人買我買的結果罷。價錢過高 的,若投資便需嚴守止賺止蝕,好像筆者明知國藥(1099)以超高PE招股仍以孖展認購,上市後便訂止賺價沽出;價錢合理的好股,認購了獲分配可選擇放長 線一點。

以上雖是老生常談,但很多投資者仍不能做到,就算能做到亦不一定賺到錢,而輸錢的主因是他們根本不懂一隻股票的股價何為合理!

對 一隻股票作估值,絕對是一種藝術,方法有很多,有些更非常複雜,甚至有點走火入魔,但卻沒有保證準確無誤。作為業餘投資者,去用複雜的估值方法,時間上未 必許可,有點不切實際。所以筆者只沿用一套PE x EPS的簡單估值法,其實也不賴,所以筆者會接着於此Blog和大家一起深化這套簡單估值法,以達到更佳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7

17 Oct 2009 - 談簡單投資法(三):投資組合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10/17-oct-2009.html


投資先看市場大勢,因個人始終難敵市場。個人難估市場,除非全職投資理出一套自己有信心的測市法則,不然便參考一下可信賴的評論就是了。過往一段時間,筆者認為摩根大通龔方雄分析最準亦最誠實,他於9月中曾有以下評論。

「股 市已進入大牛市,亦將是長達數年的大牛市。恒指年底會升至23,000,6至12個月可見26,000,2至3年內更會升穿32,000;國指年底會升至 13,000以上,6至12個月可見15,000;上證指數6至12個月可再升20%,2至3年內更會升穿6,100。」

以此作為市場大勢之基礎,接着便為投資組合計劃理想策略。不少投資者傾向買賣二三線股甚至細價股,貪其回報可以很高,但正常來說因對高風險股信心相對不大,投放的資金相對便較少;若投放大部分資金在高風險股上,亦上得山多終遇虎,由贏變輸甚至一鋪清袋的例子着實不少!

若沒有時間研究個股,便投放所有資金在優質大股及ETF算了;若有點時間有點經驗有點資質,便可相對調些資金到二三線股,考考自己的能耐,分析力,估值力及買賣操盤力,建立信心及一套投資二三線股的贏錢心法,推而廣之,才有機會賺取更大的回報。

切記,要投資長期來說也能賺錢,付出時間是必然。若有投資者抱着不勞而獲心態投資,卻仍在賺錢,只是時辰未到罷,市場遲早會取回其所賺的錢甚至其本錢!

筆 者的投資組合所持股票中,以市值計有超過80%是優質大股及ETF,最近終可抽點工餘時間研究個股,所以亦調了部分資金投資二三線股。筆者投資港股十多 年,投資二三線股的往績亦不錯,亦沒有信心將100%資金全投放在二三線股,因市場不斷在變,要不斷改變以適應不同的市况,不可一本通書睇到老,所以要持 續投放時間,才有信心認二三線股的比重增加。

回看去年7月30日時,恒指22,690,國指12,469,筆者投資組合自成立日計回報153%;昨天,恒指21,930,國指12,751,筆者投資組合自成立日計回報198%。似乎筆者投資組合於過往一年金融海嘯間表現不錯,但未夠,仍需繼續努力。

接着是實戰篇,筆者會以實例講解筆者的選股及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0

中粮集团高层回应海外种豆:没那么简单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57616.html

昨日,中粮集团油脂油料部总经理王印基预测,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将达到甚至超过5000万吨,未来五年棕榈 油进口量将从目前的610万吨增加到 760万吨;但是被问到去海外开拓大豆和棕榈种植基地时,王印基谨慎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走出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王印基是在参加“2010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研讨会及展览会”上做出上述表态的。

参加同一研讨会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2009年中国进口了4255万吨大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最新预测今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 4750万吨。尚强民提供的数字虽未达到5000万吨,但与2009年相比,增幅仍然很大,将创下大豆进口量新的历史纪录。

王印基解释大豆进口今年将突破5000万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阿根廷豆油事件,导致豆油进口急剧减少,相应大豆进口量将增加。尚强民提供的数据为 这一解释做了注脚,尚强民说,2009~2010年度,中国豆油进口量将从上一年度的约250万吨降至140万吨。

大豆进口量猛增的另一个原因,王印基认为在于国际市场棕榈油和豆油的价差减少。王印基说,现在棕榈油和大豆油的价差只有500元左右,今年3月份, 这个价差还在700元~1000元,在豆油价格与棕榈油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市场会减少棕榈油的消费,使用更多的大豆和大豆油。

中国是世界大豆第一大进口国,是世界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但是对世界大豆和棕榈油市场的影响甚微,价格、产量都由国外市场主导。尚强民对记者说: “在大豆主要产地巴西,美国嘉吉公司的员工总数有5万人,我们只有中国中纺集团一家在巴西,而且只有一名经理在那里,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与海外市场建立联 系。”为了改变对大豆、棕榈油的过度依赖,重庆粮食集团、天津聚龙集团已经先后着手在海外建立种植基地,在巴西、东南亚建立大豆、棕榈种植基地。

对于中粮集团在海外建立种植基地的问题,王印基表示:“企业走出去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具体怎么做是一个问题,还在讨论中,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 简单。”

分析人士认为,中粮集团要走出去“种地”,需要处理好与跨国农产品巨头ADM 之间的关系,ADM与中粮集团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需要的大豆大部分由ADM提供,如果中粮“走出去”,与ADM的合作如何协调需要想办法解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9

教育伪模式简单连锁必败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006/t3038381.htm


 教育培训市场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德勤发布的《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显示,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2009年市场总值约为6800亿元,预计2012年 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其中公办教育年均复合增长率9%,民办教育则为16%。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创业者扎堆教育 培训,目前全国有近5万家教育培训机构。而经过一轮跑马圈地,一些初具规模或拥有某项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近三年约12家行业领先企业 共获得6亿美元的投资。然而,一些教育企业和投资者视“开店”为“连锁”,视“加盟”为“核心模式”,投资的浮躁,让虚胖的教育投机者有机可乘。
通过对教育培训各类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教育培训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有其内在的商业逻辑。新东方的实践证明,打造服务链、建设师资团队、产品标准 化下连锁扩张,是教育培训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与此相左者,皆为伪模式。


  2006年9月上市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简称新东方),是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更是外语培训的代名词。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读 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曾就读于此,被誉为“出国梦的制造者”,“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托福、GRE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截至2009年底,新东方 累计培训学员超过850万人次。
新东方的成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热在中国大地骤然兴起。新东方准确定位于为出国留 学群体提供英语培训服务,在分享行业机遇中快速做大,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提供商。不过,外语培训市场进入门槛较低,是淘汰率较高的行业之一。以北 京市场为例,每年都会淘汰200-300家英语培训机构,与新东方同一时期的培训机构,绝大多数早已遁迹江湖。
那么,新东方模式的成功有何内 在逻辑?研究显示,延伸业务链、建设师资团队、标准化下连锁经营是其在浑沌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这也构成了国内教育培训企业有效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三大要素,新东方树立教育模式基本范式
要素一:延伸业务链,提供一站 式服务
  新东方善于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不断延伸业务范畴。新东方的早期学员,选择新东方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了顺利出国留学, 而到新东方来“过一水”,以掌握托福、GRE的应试技巧。但是,这些技巧新东方能传授,其他学校也能。新东方创办之前,北京已经有三四家同类学校,而上海 前进学校更是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新东方之所以后来居上,在于其率先延伸了外语培训业务链,为学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首先,业务链纵向突 破,开辟出国咨询业务。在提供考试服务基础上,新东方创办不久就开辟了出国咨询业务,由现任副校长徐小平负责,学员可以就近咨询,获得包括各国对待留学生 的区别、基本申请步骤、各大学颁发奖学金的流程和决策等必要知识。在当时出国流程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背景下,新东方以咨询业务招揽了大批生源。随着办学规 模的扩大,新东方又抓住海外学校扩大国际生源的契机,与海外学校合作,将业务延伸至留学服务领域,包括学校选择、奖学金申请等。
其次,业务链 横向发展,丰富外语培训品种。针对当前全民学外语热潮,新东方在托福、GRE、雅思等考试培训基础上,推出大学考级、考研英语、新概念英语、精英英语等培 训项目,丰富外语培训内容。近年来,新东方还突破外语培训界限,在非语言培训领域四处出击:推出子品牌“北斗星”进军职业认证培训市场;拆分出“东方标 准”从事IT业培训;推出学前教育品牌“满天星”,成立幼儿园;收购北京铭师堂和长春市同文高考培训学校,布局高考培训市场。
目前,新东方已 形成以外语培训为核心,分别拥有短期培训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 个发展平台,大大丰富了新东方的品牌内涵。
对比李阳疯狂英语,新东方打造业务链的商业逻辑更为清晰。10多年前,李阳疯狂英语风靡一时,提 出“让3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口号,发展势头一度盖过新东方。但时至今日,李阳疯狂英语仍在口语培训市场上“疯狂”,规模上难有突破,而新东方则实 现了上市融资的跨越,成为外语培训的第一品牌。对此,新东方创立人、董事长俞敏洪曾坦言,李阳的演讲煽动能力很强,但缺乏产业化思路。
延伸业 务链,新东方的品牌价值得到充分释放,不仅拓宽了营收渠道,也提升了整体抗风险能力。年报显示,2006-2009财年,新东方营业收入由9250万美元 上升至29257万美元,增幅216%,经营利润由823万美元提升至6092万美元,增幅640%(表1)。



  要素二:建设师资团队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迅速升温,培训机构数量也快 速增加,但培训机构的规模却普遍较小,且多为区域性机构。这是培训机构的特性使然。相比一般产品,教育服务的标准化难度更高,一家培训机构成名,往往是个 别讲师的功劳,如陈安之、李阳、余世维等,以致每个讲师都可以开一个公司,但每个公司都做得不大。然而,新东方却从教师遴选和薪酬两个角度入手,汇聚一大 批名师,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为企业做大奠定了根基。
为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新东方制定了一整套遴选机制。除了较高的专业要求外,新东方 还别出心裁实行“试听制”和“打分制”。到新东方应聘的教师,前后要经过8轮面试,不仅要获得招聘人员的认可,还要通过“试讲”由学员打分,不及格者,只 能出局。由此,在教师遴选上,已经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要求,即任课教师上课时必须旁征博引,善于“抖包袱”,调动课堂气氛,不然很难通过学生这一关。正是这 一要求,使得新东方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一片欢笑声中灌输大量知识。
尊重教师、提高待遇,是新东方汇聚大批优秀教师的基础。在新 东方,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资源。俞敏洪认为,只有教师富了,他们才能安心教书,传授知识,学生才能更多受益。因此,新东方教师的高收入,深受同行乐道。 在新东方,主力教师年薪百万并不新鲜。同时,新东方还在股权上有所安排。资料显示,除核心团队拥有股权外(俞敏洪持股31.18%、徐小平10%、包凡一 4%、钱永强2.5%),还有400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
正因如此,新东方汇聚了如徐小平、王强、包凡一、宋昊、钱永强、江博等大批名师,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单拉出来都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比如,新东方前名师胡敏、罗永浩离职后,先后创办了新航道学校、老罗外语培训,其中新航道已获得IDG 和美国最大教育上市公司开普兰联合注资,老罗外语培训也正处于融资洽谈阶段。
名师效应显而易见。一是名师汇聚,各显神通,为新东方带来了多元化的 教学风格,提升了教学质量。目前,新东方形成了激励派、学院派和激情新概念英语三个流派。同时,受尊重和高收入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做了大量工作 来研究试题,使之规范化,大大提升了考试通过率。二是名师效应使得新东方在学员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大幅降低了营销宣传费用。根据新东方内部的调查,学员中 80%是通过口碑传播而选择新东方的。


  要素三:标准化下连锁经营
  在教育产业化思维下,连锁经营成为新东方做大规模的路径。而连锁经营 的成功扩张,却得益于新东方在教材和服务上的标准化。由于教育提供的服务是无形产品,其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不能使之标准化,并且有效地快速复制, 那么连锁经营必将陷入困境。在教育培训领域,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内容标准化和商业模式标准化两个方面。
内容标准化相当简单。培训内容上,新东方 除早期推出的托福、GRE等业务外,又先后向考研英语、四六级、职业认证、IT认证等产品拓展,表面上看相关性不大,但这些培训项目都有一个共性:都可以 通过考试结果来验证培训效果。一切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使得培训具备标准化的基础。
为此,新东方推出标准教材和教案。其中首推俞敏洪编写的 《GRE词汇精选》,该书被出国人士称为“红宝书”。同时,新东方还陆续编写出版了《新托福考试综合教程》、《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等教材。另外,新东方 还撰写了《新概念英语标准教案》、《雅思写作标准教案》、《考研模板标准教案》等教案。标准化的教材和教案,不仅提升了新东方的教学水平,而且拓宽了营业 收入,也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针对不同老师不同教育风格的客观现实,新东方强调教学技能的标准化。为此,新东方从剑桥 ESOL考试中心引进六级师资培训体系,只有通过第一、二级培训的教师,才能成为符合新东方标准的教师,从而传达出相似的新东方味道。
商业模 式的标准化更为重要。连锁经营的理想状态是能够将成功模式不断复制。为此,新东方将运营标准化作为切入点,把集团总部建成一个统一的统筹管理中心,把下属 的分校建成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对外宣传的连锁式分校。
为了复制总部商业模式的精髓,新东方在总部与分校之 间打造了一套IT系统。在该系统下,总部能将管理延伸到分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间教室、每一堂课,而分校又能够分享总部的后台支持,这让新东方的业务复制 变得高效而有序。
在标准化支持下,新东方的连锁经营稳步推进。自2000年在广州和上海开设分校始,新东方已在全国40个城市拥有42所分 校、400多个学习中心和6家子公司。不过,与多数教育企业连锁经营采取“直营+加盟”形式不同,新东方旗下分校均为直营店。在俞敏洪看来,直营连锁虽然 对扩张速度有所抑制,但更容易控制风险,更容易实现规模扩张与师资力量之间的匹配,同时,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基于以上三大要素,新东 方在教育培训市场上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稳健成长,而通过对目前教育培训企业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延伸业务链、建设师资团队、标准化下连锁经营,是 教育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教育伪模式:非标准化的简单连锁
  垂涎于教育培训市 场的巨大蛋糕,教育培训企业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投资标的,但是,形形色色的教育培训机构,哪些值得投资,哪些将是投资者的梦魇?在当前八成教育机构有融资意 向的背景下,这一命题极为迫切。
有意思的是,4年前新东方的上市,激发了掘金教育产业的热潮,4年后,宋山木的性侵事件,让教育培训再成焦 点。新东方与山木培训本无关联,但同样是老牌的培训机构,山木培训无论从品牌还是业务规模上,均与新东方不可同日而语,为何?对比新东方的商业模式,非标 准化下简单连锁经营是山木培训的致命短板,这也是当前教育培训市场里最具隐蔽性的伪模式。
值得警惕的是,山木培训的伪模式并非个例,不少以投 机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已经粉墨登场,他们的目标在于圈钱、上市、套现,最终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研判教育模式的真伪,至关重要。
伪模式 特征一:非标准化、不易复制。直接后果是规模难以做大或缺乏成长性。与新东方围绕外语培训而开设课程不同,有近20年办学经验的山木培训,其课程主要集中 于英语、日语、粤语、韩语、电脑、会计六大门类。以英语培训为例,开设有国际音标、语法、口语、英语基础综合、英语速成、初级英语、中级英语等不同科目。 从产品设计上看,山木培训的业务处于教育培训的最底端,进入门槛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同时,难以形成标准化的商业模式。从培训内容上划 分,山木培训属于职业培训,缺乏相关认证,没有明确的目标,难以做到标准化。据学员反映,其培训质量在不同的分校、不同的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山木培 训的起源,与深圳乃至广东特定的环境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涌入大批前来淘金的产业工人,由于教育层次较低,这些产业工人迫切需要一些基础技能培 训,如语言、电脑和会计等。应这一需求,山木培训业务得以快速做大。但是,这种业务模式,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内有其生命力,但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单纯 的语言、电脑技能培训已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而且这种模式在绝大多数劳动力输出区域,显然障碍重重。
山木培训并非个例。目前,上海、北京、广 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类山木培训的教育机构比比皆是,它们不仅发展背景相似,而且培训内容几无差异。尽管它们中的一些跻身当地“十大培训机构”之列,但它 们通常都未能将相关培训产品及服务标准化,这一致命缺陷终将致其步入衰败。事实上,一度以“教练技术”培训出名的汇才,更是非标准化而失败的典范,汇才不 仅教学内容难以标准化—以激扬禀赋为培训目标,商业模式更难标准化—依靠口口相传、人拉人的方式发展“社会精英”作为学员,最终倒闭收场。
伪 模式特征二:简单连锁。目前,商业领域中成熟的“直营+加盟”模式被引入了教育培训领域,且成为连锁经营的主流模式(表2)。具体操作上,培训机构在省会 城市建立直营店,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留给加盟商。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省会城市的直营店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市场,并提供一个样板给加盟商。同时,缩短了管 理半径,能够更好地为加盟商提供服务,使之更符合总部规范。另外,“直营+加盟”模式在做大业务规模上更快一步。



不过,在教育领域照搬“直营+加盟”模式存在弊端。与其他行业加盟模式既输入品牌又输出产 品不同,教育领域的加盟制通常是品牌加盟,不输出教师、不参与招生,也不参与收入分配,而仅仅是每年收取一定的品牌授权费。如从事外语培训的昂立,旗下连 锁店全部为加盟店,平均每家每年收取35万元品牌授权费。加盟制虽然可以最大能量地发挥品牌溢价,但给标准化管理带来难度,任何一家加盟店出现负面事件, 都将诋毁企业整体形象。而且,“直营+加盟”模式下,教育企业成长性指标也表现欠佳。数据显示,2009年教育培训行业营业额增幅低于门店增幅,前者为 26.84%,后者为43.95%(图1)。




更为重要的是,“直营+加盟”模式下,要保持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和服务品质的一致性,标准化 更是关键,这直接关乎连锁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北大青鸟是标准化下加盟制的受益者。作为首个将特许经营模式引入教育培训领域的机构,北大青鸟首先对培训教材 和内容进行了标准化,撰写出教育培训行业第一套标准化手册—《北大青鸟IT教育标准化手册》。该手册每年更新修订,公开出版发行。以2008年版为例,内 容涉及107个工作岗位,共有2714个业务事件,394个工作流程,1400余项质量标准,总计500余万字。标准化课件内容奠定了北大青鸟“直营+加 盟”模式的基础,2009年北大青鸟营业收入24.88 亿元,市场占有率约40%,直营店与加盟店比例约1:9。
相反,缺乏标准化的连锁经 营,只能是企业的虚胖。据山木网站披露,目前山木培训已在全国27个大中城市拥有近300家分校,并以每年5个省会级城市的速度扩张,同时,在伦敦、东京 等地建有海外分校,实现了办学国际化。而实际上,由于缺乏标准化,山木的许多分校,尤其是海外分校处于有名无实状态。
事实上,教育机构并非以 大为美,大而不实反倒是盈利的漏洞。即便标准化程度颇高的新东方,在异地扩张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分校侵蚀总部利润的现象。而当前企业简单连锁与投资界的浮 躁不无关系。华尔街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当听到“中国”字眼时,所有基金经理都竖起了耳朵,当听到“连锁”、“渠道”、“加盟”等字眼时,已经有人按捺不 住,“给我一份商业计划书”。投资的浮躁,让虚胖的教育投机者有机可乘。
伪模式特征三: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育机制,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是典型的 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最大动力在于人才而非资本,师资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资产。相比公办教育,民营教育培训企业对高素质师资团队的要求更为迫切。一 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师资力量”是选择培训机构的首要条件。
对于教育培训企业而言,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 底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善于与学生交流,以及讲课时要有人格魅力。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事实上并非易事,不仅要在遴选机制、用人机制、 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形成尊师重教的办学理念。
新东方通过严格的遴选制度和高待遇,打造名师团队、提升品牌形象,奠定 了可持续扩张的基础。相形之下,一些培训机构不注重师资力量建设,将工作重点放在扩大招生规模上。实际证明,忽视师资建设的培训机构,就只能依靠占山头的 方式在浑沌未开的市场中以低价方式粗放经营,最终必然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从媒体报道上看,山木培训既缺乏行之有效的师资遴选、培育机制,又 忽视教师激励机制,其教师主要来源于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年轻女性,月薪2000-3000元(课时费5元),此举虽然降低了人力成本,但却无异于饮鸩止 渴。另外,在竞争策略上,低价被山木培训自诩为得意之作。不过,缺乏名师、低价策略并未为山木培训带来核心竞争力,相反,在学员中山木培训口碑颇差。
另外,对比新东方和李阳疯狂英语,培训机构的师资建设还应体现在打造教师团队上。李阳疯狂英语的最大教训在于,过分注重创始人李阳的宣传而忽视团队建 设,以致除了李阳本人,再难有让市场耳熟能详的人物。尽管李阳的个人魅力十足,在学员中的号召力颇高,但缺乏团队支持,依靠单枪匹马的李阳,始终难以将规 模做大做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79

买房还是租房: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6560/


 买房还是租房,这是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从租售比的角度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过高,存在泡沫,因此目前应该租房。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很多人认为房产从长期看是升值的,是投资,而房租却是消费,因此应该买房。那么到底应该买房还是租房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计算为期20年的买房和租房的回报净现值。这个模型的主要假设如下:    
买房还是租房: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买房的主要收入是房租和房产升值,主要成本是按揭的债务成本和投入的本金的机会成本,外加房屋持有成本。租房的主要收入是省下来的买房首付款加上每月房租低于按揭款部分的投资收益,主要成本就是房租。把每年的收益/支出按通货膨胀率进行折现,就可以算出买房和租房的回报净现值。当这两个净现值相等时,买房与租房没有区别。      通过这个模型,我发现买房与租房的关系与两个参数相关:租售比和房产升值速度。当房产升值速度很快时,即使是租售比很高,如达到1:30左右,买房也比租房值。而如果房产升值的速度很低,甚至是负值时,只有租售比很低,买房才划算。我利用线性规划中的单变量求解找到了买房和租房的回报净现值相等的情况,绘制了一条曲线。    
买房还是租房: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可以看出,即使未来20年房产不升值,在1:15的租售比情况下买房与租房差不多。而北京目前1:45的租售比意味着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要达到平均每年8%,买房才与租房差不多。如果升值速度低于8%,那么还是租房更合算。而当年东京1:60的租售比意味着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要达到9.5%以上,买房才比租房值。      有了这条曲线,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判断该买房还是租房。如果你预计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为3%左右,那么在1:21或更低的租售比情况下才应该买房。如果你比较保守,认为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为零,那么在1:15或者更低的租售比情况下才应该买房。而如果你对未来非常看好,认为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能达到平均每年11%以上,那么1:120的租售比也不算贵。      另一方面,目前北京和上海高高在上的租售比其实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房产升值的预期。目前1:45的租售比意味着人们预计未来房产平均每年升值的速度在8%以上。确实,过去10年,北京上海的房产升值速度应该不低于8%左右。但是,人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后视镜”看问题,把过去无限延伸到未来。      未来20年还会有8%的速度吗?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未来的升值速度达不到8%,以现在的租售比价格买房,不值。




富士康: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从A迁到B”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5NMDAwMDE5MDQ5Nw.html


富士康关于媒体近期iPhone生产线搬迁至郑州、PC搬至武汉等种种搬迁猜测、无端图解,已经深感无奈。8月4日,富士康集团就此对本报作了电话回应,其意总结如下:

其一,产业迁移是全球产业的发展规律,也是富士康从80年代始台湾迁至大陆以来一直在发展演变的事情,是一个产业链重新整合布局的过程,不是今天才发生,而是持续在发生,并且产业迁转关系到产业链的整体布局,不是简单的“从A迁到B”的关系;

其二,河南基地注册才30天,不可能有大规模生产。并且产业链重新布局后,一个产品的生产、出货可能是在成都,也可能在深圳、也可能在烟台……这些都要根据客户和产业布局的需要,不能简单理解为手机就搬到A生产,PC就搬到B生产;

其三,搬与不搬,要根据产业链重新布局后的需要,也不可能都往一个地方搬,媒体不要妄加猜测,并要客观、严肃地看待产业迁移。

同时,富士康强调,即便减少生产制造部分在深圳的比重是一个远景目标,但也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多久,五年?六年?七年?我们也不知道。”

被放大的远景,被忽略的现实

从“A搬到B”,这个关于代工巨人富士康产业转移的最新故事主角,A还是其中国大陆的总部及第一基地——深圳,B则是劳工输出大省河南:8月4日,有消息称,富士康已经开始着手将位于深圳的iPhone生产线,搬迁至河南郑州新的生产基地,并已经开工生产。

而事实的真相,或许已经被大大的放大。据本报记者8月4日在郑州本地了解实情为,富士康位于当地的生产基地建设仅处于开工建设状态,所谓的“开工生产”只是有小规模被富士康租用的厂房有生产迹象,生产什么,不得而知。亦无证据证明,富士康在当地已启动大规模生产。

本报记者查阅当地的工商注册资料获悉,富士康郑州生产基地也是在富士康母公司台湾鸿海旗下,注册名为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生产基地”)

该公司于7月5日正式注册成立,生产经营范围包括: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基站、核心网设备以及网络检测设备及其零组件、新型电子元器件;从事金属与非金属模具的设计、制造。郑州生产基地注册资金3400万元,投资规模1200万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设立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大街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的代工厂,从注册成立到生产线开工仅30天时间。

“目前部分开工的生产线,是在原有的厂房上改造建成的。”一实地探访富士康郑州工厂的人士说,尚不清楚已经开工生产线的具体业务,“但从外部看,规模并不大”。

该人士作出判断,所谓的“开工”,可能最多是 “一边建厂房,一边搞生产”。

郑州当地媒体称,富士康郑州厂房“将在2011年8月份以前分三批交付使用,届时将达到日产20万台苹果手机的生产能力,年出口额将达130多亿美元。”——富士康官方对此不以为然。

一个基本事实是,按照富士康过往烟台等基地的进度,一个基地成熟过程至少为4-5年。

对深圳的影响?

据本报了解,在5月底举行珠三角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某官员曾直言,富士康要把低端产业链转移到外国或其他地区,把在深圳的规模由40多万人降到10多万,从而为深圳和广东的产业升级腾出发展空间。

这个持续多年的言论(事实上,早在数年前,深圳市政府亦与富士康达成共识:深圳将来将发展成为富士康以研发为主,少量生产的基地,员工规模控制在15万人以内)或许加重了媒体的猜测。

然而事实是,数年前的预期进展到今天,富士康深圳员工规模仍达40万人——产业转移之艰巨、之复杂,由此可见。

“我不能简单回答你,iPhone生产线是搬还是不搬。”富士康深圳人士回应记者说:“任何做产业的人都知道,这涉及一个产业链布局的问题,手机将来出货有可能是深圳,也可能在浙江,也可能在西部,这些都涉及和客户需求和产业布局的问题。”

富士康为苹果代工的生产线,此前主要落地深圳,有iPod、iPhone、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基地主要集中在深圳龙华和观澜两大基地内。

基于大客户苹果公司近年如日中天的行业地位,iPhone产品线被当然地视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代工业务之一。一位熟悉富士康业务的业内人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iPhone从深圳的搬离,代表着富士康制造业务重心的内迁。

但这只是一个远景。富士康深圳人士说,富士康这些年一直在华东、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布局新的产业基地,但并不代表深圳基地会被瞬间“掏空”,事实上深圳至少在富士康全球近80万的大军布局图中,仍然是体量最大、比重最重的一个。

“iPhone作为富士康最重要的产品线,其产业配套极为讲究。”一富士康离职员工告诉记者,从显示屏到内部原材料,iPhone都是专门的供货渠道和物流配送。

“富士康的生产流程设计,从物流配送到供应链管理都极为精细。”上述人士认为,iPhone产品线的搬迁,还涉及到其配套物流供应链的变更:“因为苹果产品的配件都是专供,搬迁后其供应链能否及时补缺,很关键。”

也就是说,产业转移,不仅取决于企业和承接地政府的意志,还取决于交通、配套、人才、客户服务半径等经济要素,缺一不可。

(本报记者丘慧慧、刘涌对此文亦有贡献)

簡單實用投資心法(一):SMART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639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2/11) 

很多朋友,都熱衷於投資、投機,並不是玩玩吓,反而認真又努力。可是多年艱辛,卻不得要領,甚至「愈勤愈見鬼」,究竟是何原因?除改進時機選擇(market timing),及選股技巧外,改良投資心法,亦是可行之法。嘗試透過一系列文章,希望能幫到這班「勞而少功」的讀者。

要成為成功的投資/投機者,要點之一,是要學懂訂下投資/投機目標。

 

從小到大讀書,定時定候,就會有測驗、考試。99.99%的人(包括自己),都是平時不燒香,臨急抱佛腳,必定在入試場前的一兩個星期,甚至幾天,才匆匆忙忙溫習,縣樑刺股,狂開通宵,不在話下。說得誇張點,如果沒有學校或家庭的催逼,單靠自律,九成人可能連26個英文字,都未必學識。

到了投入社會,打工賺錢,尚有老板鞭策,不致太過求其。但到買股票、基金、保險、買樓,放任自由,大部分人便沒有甚麼詳細計劃,多是任性而為。最等而下之者,花錢無節制,入不敷支,借年息幾十釐的卡數,先駛未來錢「享受」人生,「風流」過後,淪為信用卡奴。

好一點的,尤其是看過《窮爸爸.富爸爸》系列,會受到啟發,明白追求「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的重要,希望終有一日,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如股息、租金),會多於個人支出,不再依靠主動收入(active income,如薪水、花紅)。但問題是投資/投機,不似讀書,有明確目標(升班、入大學、讀醫科)、獎罰(例如:年回報率低於一成,罰留堂OT三個月)和期限,沒外力鞭策,大部份人,惰性使然,每月有幾多自由現金流,過去幾年的投資回報率幾高,多會一頭霧水。

解決問題之法,是訂立一個夠符合SMART原則的投資/投機目標。何謂SMART 原則?

 

    *S = Specific(清晰明確)

 

    *M = Measurable(可量化)

 

    *A = As if now(好像就是現在)

 

    *R = Realistic(不難不易)

 

    *T = Time-bound(有時限)

 

用一簡單例子說明:「我想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個SMART目標。目標先要清晰明確、可以量化,實行時,才能知道自己與目標的距離。假設每月需要$40,000被動收入才足夠(一年約五十萬)。假設財務自由之後,投資趨向保守,可能回報為5%,要達到財務自由,目標資產值便是一千萬元。(10,000,000 X 5% / 12 = $41,667)

接下來要定下時限。原因有二:首先,有時限,才有壓迫感,催促自己起步;其次,時限有助設定步速、手段。返回上述例子,假設本錢是$200,000,目標一千萬,如不設限期,只知要賺五十倍,而不知一年、一季要追求多少回報,當然不知從何入手。但當設定年限為二十年,目標便會變成「平均年回報21.6%(200,000 X (1.216)^20 = 10,000,000),投資工具、手法是否適合,亦一目了然:長揸收息股,或力有不逮;炒幾張期指,則風險太高;以增長股配合少量短炒,較為合宜。

投機亦然。例如以一百萬本金操作,目標是一季賺15%,即是季賺十五萬、月賺五萬。換句話說,一個月內,只要有五個可為組合賺1%的點子,已然足夠。心裏有底,就會明白,不必用瘋狂打法,用三倍槓桿、十張期指,冒過高風險。

沒有清晰明確、可量化、有時限的目標,就無從得知自己是過份進取,還是太保守善用SMART訂定目標,手段跟目標,控制步速,更得心應手。SMART還有其他好處,下期再續。


錢多貨少,就是咁簡單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013

巴黎:

巴黎今天想談一談宏觀經濟,有Blog友可能會說:"巴黎不是說過不談宏觀經濟嗎?"

每件事情的發生,總有理由,巴黎不談圖表、不談宏觀經濟。是因為這些人是要去研究同一時間的種種複雜因素相互出現的可能、和它的相互影響的結果。那是一個2的N次方的問題,研究它、或以為昨天的圖就是明天、只會徒勞無功。

而今天我說的是2的零次方,其答案是一,是一定個一。

我時常希望Blog友能從我的Blog得到激發,所以今天我會言重小小刺激閣下,我說很多人到今天仍不知道什麼叫做"錢"。

"錢"只是一張紙,它的價值取決在它背後的信用,它的信用的來源有很多方面,而其中一個就是那個國家的產出---------產出者,貨物也!

最近我們聽到很多投資專家說"量化寬松"等等的專業名詞,我認為閣下大可以不需理會他們的解說,因為他們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說得太複習,說一大輪A影響B,B影響C...云云,然後乜乜物物物,又回到2的N次方。

我 的就很簡單,我是以微觀看宏觀,所以道理不會高深,同時亦很有說服力。如果一個銀號,貨倉只有100兩黃金(或100件任何的貨品),一張原來錢票換一 兩,現在銀號從原本一百張的發行,增加至二百張,那麼現在同一兩黃金,就要兩張銀票,原本的黃金(或貨品)仍是那一舊,但那張"銀"的紙,就不能比舊的那 張更有轉換能力了。

現在有6千億美元的新的"紙"流入市場,原來的"紙"的持有者的轉換力就被大幅沖淡。

我們投資人要怎樣做呢?

一如企業在未有盈利增長的情形下,以低價大發股票,原有股東的股東權益只有一條路-----被大幅沖淡。假如你是這企業的股東,在這低價配股時候,保護你的帳面的權益不被沖淡,只有一條路-----認購、越多越好。

而在大量新銀"紙"的流通下,亦只有一條路可以保護你的財富物不被沖淡-----買貨、越多越好。如果你問我買什麼貨才對,我認為你仍然未有參透"錢多貨少"的說話,我不是說要買貨少的貨嗎?

你認為市場上既長期賺錢、又便宜、又穩固的企業難找,還是賺錢但股價已很貴的企業難找呢?

不要見貨就買,花點時間做基本的分析吧,天助自助者,我也幫不到閣下。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