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調查顯四成人曾遇租房中介不良行為 住建部回應正制定管用措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506.html

在6日舉行的國務院例行政策吹風會上,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稱,北京市在2014年對3萬多名年輕人住房狀況進行了調查,其中43.8%的人都表示在租房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中介方面的一些不良行為,甚至黑中介、欺詐中介費等問題。

他透露,北京市住建委有一個投訴平臺,對中介的投訴主要有:隱瞞房屋的真實狀況,發布虛假的房源信息,把成套的住宅私自打隔斷以後出租,還有亂收費,甚至騙取中介費等。

針對目前國內住房租賃市場中介服務不規範、虛假房源、中介欺詐以及無序競爭等問題,陸克華提到,在今年3月15號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準備從七個方面入手,目前正在制定具體可操的,能夠抓落實的、管用的、能見實效的措施。不然的話,容易流於形式。

以規範中介機構房源信息發布為例,陸克華說,信息要求真實、全面、準確、及時。中介機構不得以虛假的信息、虛假的價格進行“釣魚”,即在網上掛著一個信息,說這個房子位置也好、戶型也好、價格更好,一打電話查詢,說這個房子被別人租走了,之後就不斷地打電話推薦別的房子,說是服務,但多了就是騷擾。

陸克華說,住建部即將開展一次全國範圍內的房地產中介專項整治行動。對於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中介機構,各地要責令限期改整,記入信用檔案,取消網上簽約的資格;情節嚴重的依法處以罰款,並列入黑名單。要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機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將害群之馬清出市場,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經率先開展了清理整頓工作,從目前的成效來看還是不錯的。

除了中介問題外,此次例行發布會還提到了住房租賃企業的問題。

陸克華稱,在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中,供應的主體主要是個人出租,占到90%以上。但是在一些國家成熟的房地產市場,專業的租賃企業提供房源的占比是30%左右。這中間的差距還比較遠。

陸克華說,雖然最近幾年情況有所改善,有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像萬科、招商、保利,開始將一些住房用於出租經營,還有一些中介機構,像鏈家等一些其他企業,也專門開展住房租賃的業務。但是總體來看,由於缺少配套的系統政策支持,專門從事住房租賃的企業還不多,還不能夠滿足住房租賃消費的需求。

為何企業不願涉足租賃市場?陸克華認為,原因有三個。

一是開發企業買地一次性投入,加上開發建設,資金投入比較大。如果采用出租的方式,資金收益率比較低,所以租房子不如賣房子。二是企業持有經營租賃住房,資金回籠的時間比較長,要幾十年,需要金融配套,比如說長期、低成本資金的支持,但是目前房地產貸款的期限一般只有三五年,不匹配,企業沒法做租賃經營。三是租賃企業負擔比較重。從目前來看,稅費等各項支出加在一起,算下來以後沒有什麽利潤,甚至還虧損。

這是之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後組織9個專項課題,調研了13個省市,召開了40多個座談會,廣泛聽取租賃雙方當事人、地方主管部門、房地產企業(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住房租賃企業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並會同公安、工商、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開展聯合調研發現的情況。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應範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實行購租並舉,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條件,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會議確定,發展住房租賃企業,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開展租賃業務。鼓勵個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

為此,陸克華表示,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扶持住房租賃企業的發展。

一是從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對依法登記備案的住房租賃企業、機構,包括個人,給予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具體不再介紹,文件很快會出來。

二是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住房租賃企業發行債券、不動產證券化產品,穩步推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拓展直接融資的渠道。

三是完善規劃建設和用地政策。合理確定新建租賃住房建設的規模,在年度住房建設計劃和住房用地供應計劃中予以安排。鼓勵地方政府盤活城區的存量土地,采用多種方式增加租賃住房用地的有效供應。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照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積率不變,土地用途調整為居住用地。

四是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租房租賃業務。鼓勵開發企業出租庫存的商品住房。引導開發企業與租賃企業合作,發展租賃地產,從開發、銷售向租售並舉的經營模式轉變。總的來講,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來提高住房租賃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水平,形成大中小住房租賃企業協同發展的格局。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96

首個空氣凈化器環標公布 除霧霾管不管用關鍵看產品

許多消費者會發現,買來的空氣凈化器不僅噪聲大,空氣凈化的效果也不好,家里該什麽味還是什麽味,甲醛味道更是去不掉。

甚至有人開始懷疑空氣凈化器沒什麽用處,最多是買個安心。

這背後是因為空氣凈化器一直沒有權威、規範的標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2月13日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我國首個空氣凈化器環境標誌產品標準已經出臺。

該標準不僅明確了不同大小的房間所用的空氣凈化器產品去除PM2.5、甲醛等有機揮發物的最大凈化指標、噪聲等要求,還首次規定了靜音狀態下產品的凈化指標要求。

在當日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召開的中國環境標誌空氣凈化器標準發布及推廣試用啟動儀式上,有關專家對記者表示,這一空氣凈化器環境標誌產品標準的出臺不僅能引導行業綠色生產,也能為消費者選擇合適的綠色環保空氣凈化器產品提供指導。

專家稱,近年來,我國環境問題日趨嚴峻,PM2.5、臭氧、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汙染水平居高不下,導致全國許多城市的持續霧霾。而室內空氣汙染對人的健康影響也不容忽視,大量人工複合材料用於家裝材料、家具和室內物品,其中會釋放甲醛、甲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危害著人體健康。

專家介紹,空氣凈化器行業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行業,然而,凈化技術種類繁多,市場火爆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經相關權威部門檢測,很多產品所謂的凈化效能均達不到所宣傳的高性能。空氣凈化器的實際效果與所宣傳的不符,這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產品的信心,甚至有消費者對凈化器的產品產生懷疑。

“根據實驗數據顯示,空氣凈化器對去除室內汙染物具有明顯的效果,關鍵是消費者要根據自身的需求選對產品。”專家說。

據本報記者了解,此次制訂的空氣凈化器產品環境標誌標準,從產品設計、生產、使用、到最終的廢棄和回收全生命周期進行控制,該標準除了在生產過程中要求企業在原材料選擇上必須符合電子電氣產品汙染控制要求外,還要求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去除細顆粒物(PM2.5)的凈化能效不小於5.0立方米/千瓦時,去除甲醛或甲苯的凈化能效不小於1.0立方米/千瓦時。

該標準還明確了根據不同房間的適用面積,來確定對PM2.5、甲醛或甲苯等室內空氣中主要汙染物的潔凈空氣量(CADR)的指標要求。

專家表示,此次發布實施的空氣凈化器產品環境標誌標準將能夠最大程度幫助消費者選擇適合的空氣凈化器產品,以解決室內環境汙染問題,並促進和規範空氣凈化器市場健康發展。

霧霾中的北京城。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31

項俊波評僑興私募債事件:讓監管長上牙齒,真正管用

2月22日下午15:00,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2016年保險業監管和改革發展情況及今年監管工作安排”的發布會,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副主席黃洪、副主席陳文輝、副主席梁濤參加了會議。

項俊波表示,關於僑興私募債到期無法兌付,這是一個經濟風險向金融領域傳導,而金融風險又在不同金融機構之間交叉傳遞的典型案例。涉及到證券、保險等多個金融機構,同時私募債券交易結構複雜, 私募轉變成公募債,最終涉及到各種個人投資者。同時,僑興債違約也反映出目前風險管控上存在漏洞和不足。最後的處理結果來看,相關責任機構浙商財險主動承擔責任,切實維護了投資人利益,穩定了債權人和相關各方情緒,為後續工作爭取了時間。保監會將進一步強化對浙商財險和保險公司的監管,進一步規範互聯網保險,切實維護行業穩定和金融穩定。

關於下一步防控風險的舉措,項俊波指出,第一,是增強防控風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二是完善防控風險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保險業風險監管的整體框架,加強風險防範的系統性;三是強化保險公司防範風險的主體責任,全面落實好防範風險責任和問責制度,增強風險防範的理論性和前瞻性。第四,嚴格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不斷加大對各種違法違規的打擊力度,讓監管“長上牙齒”,真正管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94

鄭州深夜出臺限購新政!明起補繳社保、個稅也不管用了!

3月17日,據鄭州房管局網站消息,鄭州市房管局發布通知,各級審核單位需進一步加強對非本市戶籍家庭購買住房時提交的社會保險證明、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的審核,凡屬補繳且補繳日期在2017年3月17日之後的社會保險證明、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不再作為購房的有效憑證。

以下為全文:

關於非本市戶籍家庭使用社會保險證明、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購買住宅有關事宜的通知

各縣(市、區、管委會)房管局(中心),局屬各單位,機關各處室,各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

為加強房地產宏觀調控,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經報請市政府同意,各級審核單位需進一步加強對非本市戶籍家庭購買住房時提交的社會保險證明、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的審核,凡屬補繳且補繳日期在2017年3月17日之後的社會保險證明、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不再作為購房的有效憑證。

特此通知,請各相關單位抓好落實。

2017年3月17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73

穩外資,中國將繼續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六個穩,其中之一就是 “穩外資”。同時提出,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下半年,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繁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精準施策,紮實細致工作。

開放利好持續兌現

外資成為要做好的六個穩之一,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石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表明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沒有變,吸引外資的政策沒有變。同時也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充分融入全球,你中有我我中有我。

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28日、7月30日,作為對習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關於開放創新重要講話的貫徹落實,2018全國版負面清單、2018自貿區版負面清單分別開始施行。

新的負面清單不僅包括了已經宣布的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措施,還一次性列出部分行業未來幾年開放的路線圖時間表,大大增強了開放的可預期性。

7月30日,商務部發布關於《關於修改<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擬放松外資戰略投資上市公司規定:外國投資者通過戰略投資方式取得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從此前的3年內不得轉讓,改為12個月內不得轉讓。這也被認為是中國市場進一步吸引外資的有力舉措。

顯然,我國對外開放舉措正在密集落地,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利好政策也在相繼兌現。

改革開放40年,外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外資穩定增長也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動力。

僅以上海為例,上海市商務委主任尚玉英此前曾表示,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和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約占上海全市2%的企業數量,貢獻了上海全市27%的GDP、65%的進出口額和33%的稅收總額。

近年來,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國際吸引外資競爭日趨激烈。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於6月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2018》,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23%,為1.43萬億美元。這種下降,與全球GDP及貿易增長加快形成鮮明對比。預計2018年全球FDI將出現不超過10%的增長,但增長勢頭十分脆弱,總量仍將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

通過不斷擴大開放、改善投資環境,中國目前仍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吸收外資國,2017年中國吸收的外資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6月8日國新辦舉行的吹風會上表示,從今年全年看,預計全國外資規模和去年持平。“我對這一點還是有信心的。”

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企業持續快速增長,實際使用外資小幅平穩上升。最新數據顯示,1-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91家,同比增長96.6%,實際使用外資446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折合成美元是683.2億美元,同比增長4.1%。

進一步擴大開放

接下來,如何穩外資?多位專家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就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出,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對於擴大開放的積極姿態,在去年以來發布的一系列擴大開放促進外資增長的文件中得以明確體現:去年1月發布《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去年8月16日發布《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幹措施的通知》;今年5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確定了進一步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措施,推動我國擴大開放促進經濟升級。

持續擴大的開放,帶動了一系列外資項目集中落戶: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和美國特斯拉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規劃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特斯拉獨資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將落戶上海臨港;英國韋萊保險經紀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工銀安盛成為首家獲批籌建的合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之所以強調要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石良平說,事實上就是要以開放促改革。比如之前一些開放都是按照原來的傳統的部門的條線來推進的,但由於產業融合度越來越高,所以對於生產性服務業而言,單一部門開放之後還是不能做事,這就涉及很多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問題,“不僅要讓外資能進來,還要進來之後能做事。”

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是全球投資者高度關註的投資自由化最主要的一個體現,也是十八大以來推出的擴大開放方面標誌性舉措,是中國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接,深化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改革,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投資環境的重要舉措。

除了投資自由化,中國還參照借鑒國際通行的投資方面的政策框架體系,推進投資便利化、投資促進以及投資者的利益保護。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明確提出,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今年6月8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中國,現在外商投資企業越來越多,有將近30萬家活躍的外商投資企業,在他們的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與政府、甚至與企業之間的糾紛,我們通過完善外商投訴機制來及時推動這些投訴、不公平待遇問題得到解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展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