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貪官毋須等待「延後利益回報」 林本利

2010-12-16  NM




最近立法會發表專責委員會調查報告,質疑前高官梁展文退休後加入新世界為他「度身訂做」的新職,是對其在紅灣半島事件的「延後利益回報」。報告同時點名批評以俞宗怡為首的六位高官,對他們審批梁展文退休「下海」的申請時敷衍塞責,未能履行把關責任感到遺憾。

這次調查用了兩年時間,耗資1,750萬,傳召了數十位證人,結論只是對事件「感到遺憾」,沒有人要為此負上任何責任。有議員認為執法機構應該跟進調查,看看有沒有貪污舞弊、以權謀私的情況。

廉 政公署成立於1974年,至今已30多年。過去廉署成功偵破不少重大貪污案件,將貪官污吏及不法商人送入監牢,獲得普羅大眾的稱讚。但隨着時間日子的過 去,行賄和受賄的不法之徒自然懂得應變,新的貪污手法層出不窮,根本難以偵查。近年廉署一些打擊貪污罪行的調查手法,更受到市民和法庭質疑,公信力和聲譽 受到影響。

現時的高官貪污方法,很少會像《歲月神偷》一戲中,直接向市民收取金錢,或者類似前房署高官陳裘大,收受賄款後在辦公室中數銀紙。正如港大前校長黃麗松在他的回憶錄中所述,經過多年參與廉署的公職,他對一些貪污的高明手法實在感到驚嘆,自己亦可以成為貪污方面的「專家」。

2003 年陳裘大被裁定罪名成立時,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房屋)恰巧是梁展文,他重申政府絕不容忍任何貪污行為,並將繼續與廉署及業界合作,完善工 作程序,防止貪污及一切違法活動。梁展文對貪污條例十分熟悉,知道什麼可以做和什麼不可以做,當然不會以身試法。立法會調查報告中所述的「延後利益回 報」,根本難以找到足夠證據支持。即使執法機構介入調查,恐怕最終又會像電盈私有化種票、中信泰富炒燶澳元、恒地天匯事件一樣,很難見到調查有所進展。

 

事 實上,大財團要回報貪官,大可發揮創意,又何須承諾提供沒有約束力的退休高薪工作。九七回歸前,大量高官透過內部認購,可以優先選購地產商的優質住宅單 位,認購價可以遠低於市價。一些官員負責審批樓宇圖則和監察建屋質素,同時向地產商內部認購單位。據悉一幢豪宅的頂層複式單位,便住了幾個高官,他們都以 特殊方式向地產商認購單位。倘若高官不方便以自己名義購買,還可以選擇找代理人,或者以信託形式購買,便能夠避過別人的耳目。

貪官另一個收 受利益的方法,就是讓家人成立沒有實質業務的公司,公司最好在海外註冊並且難以追查股東身份,然後再透過公司收受貪污的利益。退休貪官亦可以選擇成立自己 的顧問公司,從事一些與退休前的職責沒有牴觸的顧問工作,透過這個途徑收取「延後利益」。有些貪官在制訂和審批政府合約時,故意在合約上留下一些不清晰的 條款和漏洞,退休後加入商界,將這些「內幕資料」出賣給有關人士。

總括而言,高官若要貪,實在毋須等待「延後利益回報」。今次梁展文事件令 到筆者感到不尋常的,反而是政府為何會容許一個官員長時間負責土地房屋政策達七年之久,而梁展文退休後竟然又有勇氣不避嫌向政府申請加入地產公司工作,而 最離譜的是多位高官,又同時失憶忘記梁展文曾經長時間負責土地房屋政策,有份參與賤賣紅灣半島。整個事件不禁令人對問責制度和公務員體系的健全性,感到極 之憂慮。

林本利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5

2010年,等待市场“忽然认识”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044

正在过去的2010年是个复杂的年份,也许是好日子的结束,也许是好日子的开始。


   我原来在快餐店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和我一样是实习店长,他喜欢上了我们店最漂亮的一个女孩,有一次下了夜班,那个女孩约他去酒吧,他和我们打了招呼兴 冲冲的出发了—我记得他牛仔裤的兜里鼓鼓囊囊的,大概里边塞满了杜蕾斯—但是,第二天,他告诉我们,那一夜什么都没发生,他们只是喝酒然后各自回家。一切 条件都具备了,干柴烈火的一对男女、夜、杯中之物、酒吧的情色音乐、各种型号的杜蕾斯,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种情况就像2010年,各种让投资者心悸的条件都具备了,高杠杆的金融产品、高风险的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另外还有多变的货币和产业政策, 但是对绝大多数人的财富来讲,2010年几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不过也许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奇迹总是在很少的年份才会出现。
还是按老规矩,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件非常庸俗的事情,看一看我们理财版在2010年的投资建议的准确率怎么样。之所以说这个事情庸俗是因为首先我们总是反对预测的,但是又总是为了自己预测正确而欣喜为预测错误而颓丧;其次是在此我们还要嘲笑其他预测者的预测。
根据经验,“分析师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确是一句真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所有的分析师都在争论整个市场是会出现“V”型走势还是会出现“W”型走 势,结果股市基本上呈现一条直线。当然可笑的还不止是分析师们,我们的预测也同样是不太靠谱。我们曾经认为在2010年,如果投资于银行、钢铁,那么这个 投资者的年度亏损将达到10%—20%。当然,如果采取我们一直坚持的小步慢跑投资法,会把这种损失减小到0—5%左右,但是这个成绩也比整体市场水平要 差很多。如果可以的话,在这里我们还要提到长期投资。在流动性增加的情况下,很多有价值的股票却都在下跌,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坏事,因为那些便宜而有价 值的公司在这种时候并不难找。从这点看来,价值投资这些理念用途广泛,它既是价值追求者的启明星,也是预测错误者的遮羞布。
我们也有预测对了的一部分,比如周期性公司中的有色、煤炭在2010年的增长幅度都不错,很多有色公司的价格在2010年上涨了一倍以上。这些产品的 公司就像广发证券的朱平所说的那样,那些公司已经走出了周期性的低谷,收益已经开始上升,但是市场对它们估值的提高需要一种“忽然认识”,这种忽然认识可 能是一个政策一个突发事件或者是一个杰出周期性公司业绩的明显改善。如果这种“忽然认识”不来怎么办?投资者就等待它到来吧,它总会出现的。
在所有我们的预测中,黄金价格的预测离谱程度是最严重的,我们本来认为经济会在2010年走出迷茫,人们对黄金的依赖会有所降低,美元价格会保持比较 平稳。但是世界经济似乎还是和2009年一样没谱,而且欧洲的国债危机也越来越不可测。黄金价格总是和衰退魔鬼站在一边,在2010年,它的价格还是屡屡 创出新纪录。如果一个投资者孤注一掷地在年初买入黄金,一直持有到年末那么他的投资收益将有30%左右。
据布隆伯格的资讯数据显示,在2007年以后世界黄金使用量一直在下降,2008年比2007年使用量下降一成,而2009年比2008年更是下降了接近两成,在印度很多消费者已经减少对黄金饰品的购买,原因很简单,那些黄澄澄的链子太贵了。
人们也许愿意把更多的黄金用于投资,不过黄金投资市场上也有问题。由于黄金价格上涨的火箭速度,这就值得骗子们在做假上花一番功夫。比如金属钨的比重 和黄金很接近,如果在金条中灌入钨的话,即使用比较复杂的手段,这种钨条也很难分辨出来,造一根钨金条的成本在5万美元,而一根纯金条的价格大概有50万 美元。如果很多黄金基金公司的仓库里藏的金条只能去做灯泡丝,那将对黄金价格是个大的冲击。不过话说回来,黄金这种东西的价值真的很难判断,因为它的价格 完全依赖于人们的心理偏好,价值投资者也许根本不应该去管它。
对于大城市房屋的价格,我们的预测是准确的,这些年的房屋价格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2009年处于加速阶段,不管是投资者,刚需们还有旁观者都感到 晕眩,而2010年这种加速得到了缓解,在一些一线城市的房屋价格似乎真的出现了缓慢的下降。除了急于出手的投机者,光从房屋价格曲线上说,这是个大家都 能接受的结果。
2010年的投资,就像我们年初说过的,可能进入了新常态时期。也就是说,投资者的收益将在不短的时间里保持一种比较低的收益率,这个比较低是相对这 个世纪前六七年而言的。新常态的说法和美国非常流行的“婴儿潮”对投资市场地预期有暗合之处。1993年,美国的哈利·登特曾经写过一本《繁荣可期》—据 说登特从1980年代就开始准确地预测股市,不知道这种神奇的能力和与他名字相似的哈利·波特有没有关系—他指出了资本市场和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在1945年左右出生的美国人在1990年代正好是45~50岁,这些中年人有着最强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所以在这个时期,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最 为繁荣,而在2000年以后,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退休,这种繁荣也将随之消退。登特预计,资本市场最后将在2010年崩盘,这是因为婴儿潮一代的人将会在自 己退休的时候,大量在资本市场赎回投资换成现金度过晚年生活。
2010年资本市场并没有如登特预期的崩盘,其中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美联储的极低的利率和大批量的印刷钞票。政府通过通货膨胀把婴儿潮一代从市场上拿 走的退休金稀释了,这种稀释工作可能在以后的好多年都将会延续,婴儿潮一代由于资产被稀释,所以可能还要继续进行投资,这也许将会让景气延续。
就像在周期性产品市场上一样,投资市场也需要一个对价值的“忽然认识”,当这个认识出现的时候,投资市场就会转好。而如果它没有出现,投资者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等”。

 



流动性泛滥
最可恶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知道一个地方在不停地把钱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但是能买到钱的不是自己。流动性泛滥对一般公司人来说,基本上就是指不希望涨价的东西都在涨价。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这个幻想中的投资产品明星。推出后很快就成了专业投资者和交易狂的玩具,总的来看这个玩意对市场的价值发现毫无价值。

 加息
加息听起来很热门,在央行第一次加息以后,所有人都在议论它。实际上,加息对公司人的影响很小,它伴随的一些财务问题,其实都不是加息造成,而是加息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总的来说,不要对加息过于敏感,除了房屋贷款会稍微增加,其余的几乎不关你的事。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预期与我们去年的预计差不多,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但是对通货膨胀最为敏感的恐怕是那些经常在外就餐的公司人,因为食品和基层服务劳动力收 入上升幅度比较大,所以这些公司人会感到通货膨胀真的来了。不过,为了保卫自己的财富水准,多回家陪陪老婆孩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房价
2010年中国大城市的房屋价格是比较稳定的,在货币泛滥的情况下,这个结果真的是不容易,政策当局在这个问题平衡把握上的拿捏,在2010年令人赞赏。
80%的房地产报道是矛盾的,没人知道中国房地产会怎么样。
不过,如果有公司人喜欢看现在电视秀里的劝架节目,可以统计一下,有多少劝架案例是因为房子引起的。在上海的“老娘舅”里我统计了一下,因为房子而引 起的家庭纠纷,大概能占到所有节目的80%。如果房价下跌,会不会导致家庭纠纷减少?很可能房屋价格的泡沫和房屋引起的纠纷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加薪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人来说,只有加薪是最实际的财富获得方式,所以在这个年代,还是更多的投资给自己吧。

 创业板
关于创业板,我听到一个投资专业人士的见解是,创业板的积极意义在于,在创业板套现的创业者们不会拿套现的钱去“吃喝嫖赌”,他还会再进行创业,再做 一家所谓的创业公司,再次套现。不过,也许这些创业者套现后去“吃喝嫖赌”对整个社会消费的拉动比他再去弄一家创业公司,再上市圈钱来得还要积极一点。

 海外投资
把部分钱投资到更稳健市场是个好主意,这不一定让你获得更好的收益,但会让你避免更差的亏损。没必要再去寻找风险更高的新兴市场了,因为我们就是。

 买黄金
如果黄金已经增加了你的财富,也别太迷恋它,因为还是那个原因,你没法分清黄金到底有多少价值。其实黄金的市场价格起码有70%要靠市场的“忽然认识”来支撑,如果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忽然认识”黄金没什么价值,那么它就会变得不值钱。

 投机“收藏品”
这个圈子骗子的产出量总是比机会要多得多,如果有公司人听了某个“专家”的话后,开始相信那些核桃、橄榄核除了砸开吃之外,还潜藏着巨大财富的话,就应该去星巴克买一杯冰咖啡,然后在一个角落里冷静冷静。记住,再好的核桃也只能卖35块一斤。

 第二套房
用房屋作为投资标的涉及道德问题,这在很多市场或者很多时期都是不曾有的。但是如果不允许用房屋来投资,对于一般公司人来讲,还有什么更好的投资标的么?关于一线城市第二套房贷款问题成了政策当局的一个态度窗口。

 房租
如果租售比过低,比如说买一个房子要花的钱足可以租这个房子40年,那么人们为什么要买房?2010年对这个问题作了一定的解答,租售比过低存在两个 可能性,一个是房屋价格下跌,但也可能房子租金上涨。有人认为租金上涨是个阴谋,我觉得这是愚蠢的想法。因为如果有谁能控制整个城市房屋的租价,为什么一 定要等到2010年再让它上涨。总之,房屋租金上涨再加上食品生活成本提高让中国大城市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了。

 房地产保有税
如果房地产保有税达不到它希望起到的作用,那么这种税收就可能是一种“坏”的税收—其实从广义来讲,税收没什么好的—而且中国缺乏征收房地产保有税的合理架构,所以如果房地产保有税征收,除了增加腐败的机会和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外,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投资移民和留学价格
2010年,投资移民和留学的价格都上涨了,这对于很多中国公司人来说不是个好消息。很多国家对中国实施涨价策略—其实他们投资移民价格上涨不只是对中国人—并不是对中国人更讨厌,而是他们那里就业真的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解决。
联系编辑: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1

等待「銀十條」破局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14/100314092_all.html

 針對溫州等地小企業面臨的危機,浙江銀監局及當地銀行業推出「一攬子」幫扶措施相繼出台,應急之策頻出的背後,凸顯了長效機制的缺位。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一週前,溫家寶到溫州調查中小企業發展 情況,明確提出對符合有關條件的小企業貸款進行專項考核,提高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督促各類銀行切實落實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 信貸政策。

  浙江當地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溫總理也要求銀監會、人民銀行加快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出台。」

  這些政策其實在今年6月已經體現為幫助小企業紓困的「銀十條」:銀監會發佈了59號文《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意 在通過差別監管,鼓勵銀行投放小企業貸款。但當時各家銀行從事中小企業貸款的受訪管理人員普遍反映「銀十條」不夠細化,缺乏可操作性。一位股份制銀行小企 業貸款部門負責人表示,其中「滿足一定前提下」、「適當提高容忍度」,都沒有量化指標,政策「看得見、摸不著」,需盡快出台具體細則。

  銀監會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透露,監管部門正在加緊制定」銀十條」的具體細則,進行相關測算,內部還有一個溝通的過程,「在當前這種壓力下,細則的出台將會快馬加鞭。」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浙江分行小企業貸款部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如果政府和監管部門能夠正面引導,逐步規範,解決小微企業金融債,合理 降低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權重,適當提高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是添磚加瓦的好事,「但如果做得不好,就會擾亂整個金融秩序、金融價格。」

細則不易

  銀行在轉型壓力下,其實並不缺乏增加對小企業貸款的動力。根據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餘額達9.85萬億 元,是2008年的2.4倍,佔全部企業貸款餘額的28.9%。小企業貸款比去年同期增長26.6%,比全部貸款平均增速高10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較年 初增加1.0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量多688億元。

  「但在這個水平上,讓銀行再進一步,就必須將『銀十條』落到實處。」一位股份制銀行董事長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原來在制定「銀十條」時,曾設想:要求各省銀監局根據轄內金融機構監管情況,靈活掌握,換言之,就是監管部門在宏觀上出台大體把握方向的法規,而各省在具體執行時保持一定靈活性。

  但是各家銀行在反饋意見時,還是希望監管部門能拿出一個比較細緻的解讀式細則,具有相對統一的標準,這樣銀行操作起來比較方便。

  銀監會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銀十條」細則將按照分類別、分性質、按區域的原則來制定,「東部和西部地區肯定有所不同」。

  他介紹,例如在計算小企業違約率時,不僅地區標準會有差異,不同行業也會有差異。「我們現在都是籠統講小企業融資問題,但其實要分業態、分區 域,還要分不同銀行的性質,根據歷史存量來看,還要考慮到資產的整體分佈和結構。」該人士表示,這些因素都是有差異的,如果要出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解決, 「銀行這種要求可能有點高,也有偷懶之嫌。」

  「由於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農信社等各類機構存在差異,所以想要制定統一的細化標準並不容易。」上述人士坦承。

  不過,面對溫州信用危機,某商業銀行杭州分行小企業貸款部負責人表示理解:「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差別化政策,鼓勵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一是制約,二是做出良性引導。」

「容忍度」考量

  「銀十條」第九條規定,「根據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成本和核銷等具體情況,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實行差異化考核,適當提高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容忍度」。這條被業界寄予厚望,也是監管者與銀行業溝通時的最大技術難點。

  銀監會有關人士表示,如果過度提高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監管部門擔心可能出現道德風險。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的平均不良率已經降低為1%左右。去年底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當前銀行業的平均不良率若上升至2%是合理的。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浙江分行小企業貸款部負責人認為,「此舉對銀行來講,一定能促進小企業貸款增加。但這也考驗銀行對風險定價的能力。畢竟銀行 需要獲得更高收益率才能覆蓋更高的不良率。」而這正是現在商業銀行轉型發放小企業貸款的軟肋。即使是小企業貸款已經突破2000億元的民生銀行,此前小企 業貸款的平均收益率也不過在8%左右。

  據《上海證券報》報導,銀監會相關人士9月28日稱,「銀十條」的細則正在擬定之中,其中對小企業的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將提高到5%,這也是監管部門首次對外透露這一數據。

  「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很難說3%或者5%是合理的。」銀監會相關人士透露,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放寬到3%-5%,要謹慎考量。他進 一步表示,目前城商行的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在1%稍多,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百分之零點幾,但是農信社的不良率可能在8%-9%左右,各類銀行的情況很不一 樣,還有法規銜接問題。

  8月,銀監會曾就《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下調了對符合條件的微小企業債權的風險權 重,從100%下調到75%。風險權重體系的調整體現了公共政策導向,降低了中小企業貸款的成本,有助於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局面,並推動商業銀行經營轉 型。但是《辦法》並未正式發佈,目前各家銀行依然按照100%的風險權重進行資本計提。

  「監管部門在制定『銀十條』相關細則時,也顧及兩個法規政策的一致性,希望等《辦法》出台,再推出細則,確保政策的銜接和一致。」前述接近銀監會人士稱。

  「銀十條」明確提出,「對於風險成本計量到位、資本與撥備充足、小企業金融服務良好的商業銀行,相關監管指標可做差異化考核」,對於單戶500 萬元(含)以下的小企業貸款在滿足一定標準的前提下,可視為零售貸款,具體的風險權重按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2004年頒佈)執行。

  如果能夠將小微企業債權的風險權重下調到75%,優惠25%,對各家商業銀行意味著什麼?以民生銀行為例,該行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商貸通」餘額規模已達2000億元,風險權重下調25%,就意味著將多出500億元資本金。

發債起步

  「銀十條」第七條要求,對於小企業貸款餘額佔企業貸款餘額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在滿足審慎監管要求的條件下,優先支持其發行專項用於小企業貸款的金融債,同時嚴格監控所募集資金的流向。

  前述接近銀監會人士透露,發行小企業金融債已經沒有大的障礙,「小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會率先允許它們發金融債。」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截止到9月,已經向銀監會報送發債申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有三到四家,其中民生銀行擬發行500億元金融債,還有浦發銀行等。國有大行當中,中國銀行比較迫切,擬發行300億元金融債。

  一位民生銀行人士透露,監管部門針對小企業金融債相關政策、制度、流程還沒有最後確定,目前只是向銀監會申報發債需求,還沒有正式進入審批通道程序。

  「最近估計這個流程會大幅度加快。尤其是溫總理國慶假期去溫州調研之後,也要求銀監會、人民銀行加快小微企業相關政策的出台。」他介紹。

  金融債券是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能夠較有效地解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發行金融債券可以使金融機構 籌措到穩定且期限靈活的資金,從而有利於優化資產結構,擴大長期投資業務。「銀十條」中明確提出,「對於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所對應的單戶500萬元(含) 以下的小企業貸款,可不納入存貸比考核範圍。」

  「各家銀行恨不得馬上就發。」一位銀監會人士透露。發行專項用於小企業貸款的金融債對各家銀行來說,無疑具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因為發債融資用 於小企業貸款之後,可以從存貸比中剔除。另外,金融債券的資信通常高於其他非金融機構債券,違約風險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一位資深銀行業分析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這點對資金更趨緊張的小銀行吸引力特別大,「對銀行而言,也沒有流動性錯配的問題。因為放貸給小企業,主要是6個月到1年的短期貸款。而發債期限可長達3-5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63

收集大新系等待倍升(一)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8.html

記憶之中, 每隔一段時候本地銀行股便有私有化或收購消息或傳聞, 吸引市場人士追逐尋寶遊戲而推高一眾"買少見少"的本地銀行股股價. 然後, 隨著尋寶熱冷卻, 本地銀行股的股價也漸漸回落. 這個循環模式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複一次. 筆者認為與其等到本地銀行股有異動才去高追, 不如趁市場情緒冷淡, 股價低迷時收集本地銀行股, 然後耐心等待下一次尋寶遊戲的到來. 於投資市場追逐潮流通常最終反被潮流拋棄, "人棄我取, 人取我棄"反而才是致勝之道. 筆者認為大新系, 包括440大新金融以及2356大新銀行, 以執筆之時的股價21.55元以及7.37元計算, 未來穫得一倍回報率的機會很高, 當然, 需要一些耐性. 仍然是那一句, "夠韌, 就有驚喜".

大新銀行截至今年6月底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5.58億元, 同比增長10.1%, 每股基本以及攤薄盈利均為0.46元. 當中, 聯營公司重慶銀行為集團貢獻稅前利潤高達1.55億元, 同比大增47.15%. 不過, 銀行股和保險股一樣, 經營表現不能單單只看當期損益表, 還要看主要構成是可供出售證券的其他綜合收益(OCI), 期內集團扣除稅項後的其他綜合收益為1.99億元, 按年下跌9.97%. 平均總資產回報率由去年同期的0.9%下跌至0.8%, 平均股東資金回報率也由9.1%下跌至7.6%. 集團已經於9月21日派發中期息每股0.08元, 每股資產淨值則大約為11.48元.

期內淨利息收入按年微跌2.5%至9.71億元, 筆者留意到集團利息支出大增87.4%, 遠超過利息收入的增幅(18.2%). 同業存款競爭加劇, 存款定期化相信是利息支出大增的主要原因, 定期存款佔比由去年底的70.7%上升至74.5%. 淨息差由去年同期的1.87%大跌35個基點至1.52%.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則按年增長10.7%至2.04億元. 當中, 信用卡業務收入增加1724.6萬元. 集團持續致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 證券經紀及投資服務佣金增加1634.4萬元, 零售投資基金及受託業務收入增加1260.6萬元.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09

收集大新系等待倍升(二)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5.html

此外, 自營交易轉虧為盈, 淨買賣收入有1.04億元. 當中, 表現最出色的是外匯買賣, 相關淨收益增加1409萬元, 交易證券組合以及買賣用途的衍生工具組合則由去年虧損7,968萬元轉為盈利385.4萬元. 營運支出按年增加13.8%至7.33億元, 主要原因是受通貨膨脹以及業務推廣影響, 導致僱員薪酬及福利支出大增7,011萬元或18.74%, 成本對收入比率因而由去年同期的54.4%上升至56.6%.

值得關注的是貸款減值虧損及其他信貸撥備按年大增145.5%至8,543萬元, 當中, 個別減損撥備由去年的回撥1,226萬元轉為淨支出1.03億元, 主要和商業銀行業務的一些不良貸款有關. 截至6月底, 集團客戶貸款總額為812.57億元, 減值貸款餘額則較去年底大增2.21億元或1.21倍至4.03億元. 減值貸款比率因而由去年底的0.25%大升至0.5%. 貸款減值儲備(LLR)則較去年底增加12.42%至4.45億元, 撥備覆蓋率由去年底的217%下降至110%. 受抵押品保障的比率亦由去年底的78.8%下降至77%, 顯示承受的信貸風險有惡化趨向.

截至6月底集團核心資本為97.45億元, 較去年底增加12.64億元, 主要受惠於保留盈利以及供股籌集增加的股本,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由去年底的10.2%提升至10.9%. 至於總資本充足比率則去年底的16.3%下跌至15.6%, 主要原因是集團於期內全數贖回及償還一筆總值1.5億美元的次級債務.

本地銀行面對的挑戰包括資金與經營成本上升, 淨息差收窄, 資產質量惡化導致信用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 不過, 大新銀行以現價7.37元計算, 市帳率只有0.64倍, 預期今年全年派息每股0.3元, 預期股息率4.07%, 屬進可攻, 退可守之選, 現價買入幾乎可以穩坐釣魚台, 需要的只是耐性.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0

1億股權莫名撤拍 北汽上市等待估值高點

http://www.eeo.com.cn/2011/1223/218519.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曉林  一條「北汽一億股權掛牌拍賣」的消息引起業界對於北汽價值幾何和上市預期的爭議。    

突然出現在上海黃浦拍賣行公告中的持股者是北汽股份第四大股東——現代創新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現代創新」)。這是其今年第二次出售北汽股權。根據 媒體解讀和當事人解釋,在北汽「上市前夜」出手主要是因為缺錢。但具戲劇性的是,原計劃在12月22日下午進行的股權拍賣最終以臨時「撤拍」落幕。拍賣方 並未說明理由。    

分析師則指出,撤拍的最大原因應該是現代創新的「真正控股方」感受到了壓力,「這起股權拍賣從一開始就不是簡單的變現和減持行為」。    

而對於現代創新真正的背景和先掛牌、後撤拍的真正內幕,北汽方面也未給出確切說法。但據北汽集團財務總監、北汽財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傳騏透露,北汽現在並未到達「上市前夜」,「明年並不是上市的好時機,北汽要等待估值最高點」。

先掛牌後撤拍    

「我們也是中午才接到的通知,拍賣方表示要延期到明年3月再拍賣,還是這1億股,但沒說原因。」    

12月22日下午4時,原本應該已經成交的北汽1億股權,卻被告之在最後時刻突然撤拍。對於其中原因,上海黃浦拍賣行負責此項拍賣的廖先生也表示一頭霧水。    

「現代創新的母公司一直強調希望低調處理,顯然,這次拍賣進行前媒體的關注度過高也是撤拍的原因之一。」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來自北汽的資料顯示,在2010年9月成立的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股份」)中,現代創新是6家發起人之一,擁有7.75%(合3.875億股)的股權,是第四大股東,也是北汽唯一的民營股東。    

2003年6月,作為北京現代融資平台的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投」)增資擴股。借此機會,從事房地產業的上海中靜實業聯合控股子公司中 靜遠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兩個自然人成立了現代創新控股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隨後,現代創新以全部註冊資本參股北汽投,佔增資擴股後的北汽投 11.67%股權,成為北汽投最大的民營股東,並間接擁有北京現代5.83%的股份。    

2005年,就在北汽投謀劃上市的前夜,中靜實業以7億元標價出售現代創新整個項目資產。但據北汽相關高層透露,中靜實業後來通過其他渠道籌到了所需資金,手中的北汽股權最終並沒有出售,而北汽投的上市計劃也未能成行。    

2009年北汽股份掛牌成立時,現代創新以所擁有的北汽投3億股本金,加上中靜實業再投資的1.2億元現金,共出資4.2億元成為北汽股份第四大股東。    

今年3月8日,現代創新對持有不到半年的北汽股份股權進行拍賣,由於持有期未超過一年,按照《公司法》規定其並不能直接拍賣北汽股權。因此,現代控 股選擇了拍賣自身46.4259%股權,在此股權之下對應打包出售北汽股份1.8億股權;待一年期限達到之後,再進行1.8億股權的過戶和現代創新 46.4259%股權的退回。    

由於北汽股份是北汽乘用車資產整體上市的主要平台,2月份現代創新再次在上市醞釀期拋售股權,難免引來關注。    

「還是中靜實業需要錢」,馬傳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前變現,還可以避免上市後一定時間不許轉讓股份的鎖定期規定所帶來的限制。  

  但在西南證券分析師劉峰看來,現代創新的減持並不能簡單地理解如此。「北汽是絕對的潛力股,而民營股東或自然人股東在企業上市前一兩年間出讓股權,讓企業 用這部分股權吸引資本市場更希望看到的戰略投資者,是企業為了更好的上市而優化股權結構的通行做法」,劉鋒表示,北汽顯然已經開始啟動股權結構調整工作。    

事實上,作為民營股份,來自現代創新的資本金也一直不穩定。2003年其投入的第一筆3億元資金第二年就被上海銀監局定性為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違規發放巨額貸款」的典型。    

據悉,現代創新3月份出售股權的接盤者皆為國內基金。劉鋒認為,「不管是換股、還是增發,北汽後續必將還會引入新的風險投資,或者加大國有資本的控股比例。」    

馬傳騏證實了這種說法,「北汽上市前還會引入新戰略投資者。」

未到估值最高點    

現代創新對北汽股權的頻繁變現也使得北汽股份的真正「身價」成為關注焦點。    

在2009年成立之初,北汽股份的淨資產規模為106.43億元,股本在50億元以上。以此次掛牌的每股8.5元計算,北汽股份的市值已經達到425億元。    

而根據此前的公開信息,北汽股東的預測是2011年每股稅後利潤約0.84元,2012年每股收益將達到1.38元,至2015年,在現有股本不變的情形下,每股收益有望達到4元。    

有估算指出,以拍賣的1億股按每股8.5元計算,北汽股份的市盈率為10。照此推算,現代創新最初投資的4.2億元將有望在兩年後變身為超過40億元。劉峰表示,「北汽擁有北京奔馳和北京現代這兩塊絕對的優質資產,未來市值超過400多億元也並非妄言」。    

而這起普通的股權拍賣之所以如此引人關注,主要是因為其背後的北汽上市話題。不過馬傳騏十分肯定地表示,明年不是上市融資的好時機,「從政策層面而言,目前還看不到資本市場的什麼利好前景」。    

馬傳騏認為,「北汽未來必將高速發展,因此,要等待估值高點,這樣才能保證股東權益最大化。」     而根據北汽的全盤規劃,「2013年,北汽的整體利潤增長將進入啟動期,2013至2015年會進入利潤高速增長期」。    

2013年,北汽的北京現代三工廠、北京奔馳技改新項目以及自主品牌體系都將集中發力。但北汽股份三大最值錢的板塊之一——自主品牌項目目前也遠未到真正發力的時候。  

  按照北汽的「軍令狀」,中高級自主品牌轎車C70應在今年11月底之前正式下線,但截至目前仍未露面。    

分析指出,自主品牌是北汽股份上市融資的主要概念,顯然北汽股份無法在自主品牌投產之前完成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4

中信國健衝刺IPO 蘭生股份持股等待「收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1/3NMzA4XzM5MDA3Nw.html?pc_hash=WF5vB6

一直被傳上市在即的上海中信國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國健」)日前公示了上市環保補充核查意見函。意見函的發布似乎預示著其離登陸資本市場的日期越來越近。若公司本次能闖關成功,作為其股東之一的蘭生股份將獲得豐厚的投資收益。

根據上海環保局近日發佈的消息顯示,本次補充核查範圍為中信國健和控股子公司上海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補充核查時段為2011年1月至9月。經核查,核查範圍內企業基本符合上市公司環保要求,中信國健通過環保補充核查。

據 瞭解,中信國健為國內抗體類生物醫藥的領軍者。自2002年創建以來,中信國健已成為國內抗體類生物醫藥企業的領軍者,提供覆蓋抗腫瘤、移植、自身免疫系 統等重大疾病領域的靶向藥物。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凍乾粉針劑)和注射用重組人白細胞介素 -11(凍乾粉針劑);正在研製、臨床和銷售的抗體新藥達十多個,填補了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的多個空白。其中,現已上市的產品有3個,分別是益賽普(抗體融 合蛋白)、欣美格(注射用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和健尼呱(重組抗CD25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

中信國健由中信集團和蘭生國健藥 業共同出資成立,中信集團佔比51%,蘭生國健佔49%。據報導,經過幾輪增資後,中信國健目前的股權結構為:中信泰富持股比例為43.42%,蘭生國健 持股41.69%,健唯達和健益康分別持有1.81%和1.29%股權,蘭生股份持有0.73%股權。由於蘭生股份持有蘭生國健34.65%的股權,因此 蘭生股份合計持有中信國健15.18%的股權。若中信國健本次闖關成功,蘭生股份將收穫豐厚投資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4

凡客的抉擇:低價上市還是繼續等待?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31/4NNDE5XzM5Mjg4Nw.html

低價上市,還是繼續等待?

凡客面臨艱難抉擇。

即便是這家已經在「消費市場」

和「資本市場」創造雙重奇蹟的明星企業,

也須直面兩大「健康指標」:現金流和利潤。

2011年12月,凡客和陳年,皆身處一個關口。

在此之前,2007年10月正式創立的凡客誠品,在創始人、董事長陳年的帶領下,已然在「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創造了雙重奇蹟。

過 去4年,依託中國內地強大的製造能力,這個擁有自主品牌的電子商務企業,已經賣出包括T恤、襯衫、帆布鞋甚至箱包、化妝品等在內的約7000萬件打著 「VANCL」標籤的商品,成為互聯網上最具號召力的「快時尚品牌」。甚至,連它打出的「凡客體」廣告,也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過去4年,陳年、雷軍等3人2007年7月湊出來的700萬元啟動資金,已經吸引了6輪、總額高達4.22億美元的後續投資,投資方包括IDG、聯創策源、軟銀賽富、啟明創投、老虎基金、中信產業基金、嘉裡集團和淡馬錫等。如今,對凡客的估值已經超過30億美元。

不過,2011年12月,當凡客無限接近「上市夢想」之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此前,對凡客、陳年以及他們背後的投資人來說,「跑得更快」和「赴美上市」,本是兩個相互支撐的目標,但2011年,凡客的「過度擴張」,以及市場環境的快速惡化,卻最終將「上市」變成了他們的「艱難抉擇」。

而風險的種子,早在2010年底就已埋下。

「跑得更快」

從2007年10月創立至今,對於外界來說,凡客始終是一家顯得有些神秘的公司。不過,2010年底,凡客依然成為外界公認的「電商明星」。

「凡客第一年銷售額就過億了,第二年是100%多甚至200%的增長,第三年是300%的增長。」2011年12月20日晚,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陳年稱。

本刊查詢的「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凡客旗下核心實體公司)工商資料顯示,其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銷售額分別為1.18億元、2.98億元和12億元,增速與陳年所言一致。

歷年來,凡客公開宣佈的銷售額分別是,2008年超過1億元,2009年5億元,2010年20億元。雖然外界對這些數據持保留態度,但2010年底,在凡客內部,20億元,仍是制定2011年銷售目標的起點。

2010 年12月23日,陳年對外宣佈透露,凡客已將2011年的「銷售額增長幅度」定為100%,達到40億元。不過,僅僅10多天后,2011年1月7日下 午,陳年就大幅上調了銷售目標。陳年公開宣佈,凡客2011年的銷售目標已上調至60億元,增長率從100%上調為200%。他還表示,要等營收過了 100億元,凡客才會考慮盈利問題。

2011年12月20日晚,陳年回憶說,「我還記得,我當時開了個玩笑,『本來想說40,但現在,我覺得可以奔60』」。不過,他又強調說,「我說的這個目標,不可能是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只可能說是我們訂單的金額」。

而60億,仍不是終點。2011年3月7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陳年稱:「今年公司的銷售目標為100億元人民幣,為2010年的5倍。」

一位前凡客人士回憶說,在2011年春節之前的一次內部高管會上,陳年就已宣佈了這一消息,「當時,一月份的數據比較好,陳年跟業務部門溝通後,覺得還是有機會的,於是就開到100億了」。

雖然,這個「100億」的目標,如今已成為外界對凡客的主要質疑點之一,但陳年並不鬆口。2011年12月20日晚,陳年對本刊記者說:「從2007到2010年,凡客成績都很好,沒有遭遇生死線的考驗,所以,如果我有機會,一定跑得更快,直到今天,我還這麼想。」

此前,一位電商CEO曾表示:「凡客如果想盈利,分分鐘就可以,只要把品類減少、物流成本降低、推廣費用降低,就可以了。但那樣的話,它的規模就會相對小一些,發展也會慢一些。」

但陳年稱:「2008年三季度,凡客就已經持平過,甚至稍有盈利;2009年5月,也稍有盈利;2010年也曾經有一個月稍有盈利。但我通通都要放棄,我認為,凡客還應該跑得更快。」

如何跑得更快,被陳年視為凡客當下的核心戰略。他承認,2010年之前,把少量品類的銷量做大,是凡客實現快速增長的主要手段,而在單品銷售增長放緩之後,增加產品品類,便成為凡客繼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凡客的品類擴張)是從2010年的第一季度開始的。實際上,2008年下半年,大家都想保守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在嘗試了,而2009年的試驗,有了一個非常好的結論,2010年的第一季度,我們真正開始(品類擴張)。」陳年說。

擴張的極限

100億的銷售目標,品類擴張的自主權,2011年春節之後,陳年把「壓力」和「權力」,同時交給了凡客五大產品事業部的主管,並由此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目標制定之後,肯定要將任務分拆到各個部門,當時,各個部門的壓力都很大。雖然第一季度增長很快,但也只完成了不到10億元的銷售,距離全年100億、分拆到每季度25億的目標還很遠。」一位前凡客人士表示。

「之 前,凡客對於顧客二次購買的開發,已經到了極致,包括返券等手段,很多方法都是業內領先的,再想在二次購買上有突破已經很難了。現在,要實現更快的增長, 所有的工作只能聚焦於新品開發和新品引進上了。」而根據陳年對各產品事業部總經理的授權,「從確定產品到最後賣出去(的決定權),全部都在他們手裡」。

據這位人士透露,從2011年4月開始,包括日化和其它百貨品類產品,便不斷被前端的新品引進部門開發出來,甚至,由於新品開發速度太快,以至於很多新品「都來不及錄入ERP系統」。

不 過,「前端不斷採購和引進新品,後端卻缺少有效的庫存管理和促銷推廣,因此,產生了大量庫存」。這位人士坦言,「在這一過程中,從採購到信息到庫存等各個 部門,都已經意識到庫存在不斷增加,但由於各個部門有不同的指標壓力,大家都互相推諉,不願意先把這個事情挑破」,「就這樣,直到9月份左右,由於庫存量 實在太大了,已經達到了數億元,這一問題才最終被發現」。

本刊獲得的一份凡客上市申報材料顯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凡客的總庫存高達14.45億元(2.286億美元);而2011年6月底和2010年6月底,這一數字分別為8.5億元(1.347億美元)和1.98億元(3126.1萬美元)。

這 位人士稱,當時,因為庫存問題,凡客很多高層都受到處分,副總裁被降級成總監,總監被降級成部長。這也是凡客前副總裁吳聲離職的一個原因,他在微博裡面講 的「躺著也會中彈」,就是這個意思。在這位人士看來,庫存一事,充分體現了凡客在運營上的壓力,以及「追求迅速做大規模」的急切心理。

在庫存快速增加的同時,凡客的銷售增長,並未達到預期。因為,新引入的產品,成功率並不高。此前,一位電商高管稱:「雖然凡客的SKU(單品)品類過萬,但銷售旺盛的,只有為數不多的鞋服產品。」

「要說今年凡客遇到的困難或是挑戰,就是過於猛烈地拓展品類,有一些錯誤,比如電飯鍋、面板、菜刀等。」2011年12月7日,陳年公開表示。

不過,2011年12月20日晚,面對本刊記者,他仍堅持稱:「如果不是在2009年大面積試錯的話,就沒有凡客2010年的收穫。我們鼓勵試錯,但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這個問題,我們6月底7月初開始反覆討論,8月,更是進行了整個公司的全面反思。」

而反思之後,陳年隨即下調了凡客的年度銷售目標。

前述前凡客人士透露,2011年年中,凡客開始收縮了,開始砍銷售目標,從100億元砍到了60億元,「業務增長沒有預期那麼高,需要立即懸崖勒馬,不然消化不了」,「應該說,凡客變得更加務實了,以前提得比較高調,但100億是個極限,本來就做不到」。

此前,一份坊間廣泛流傳的所謂「凡客財務數據」稱,2011年前三季度,凡客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全年銷售收入預計為32億元。多位接近凡客的業內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20億」和「32億」這兩個數據,應該可以採信。

凡客出血點

在凡客的增長步伐放慢之後,其「持續虧損」的問題,開始進一步凸顯出來。

2011年12月,面對外界質疑,陳年公開回應稱,「用戶體驗是評價電子商務品牌的唯一標準」,「我只關心凡客的用戶增長和二次購買率」。這也是凡客此前快速擴張的核心邏輯。

不過,過去4年間,為了追求「用戶增長」和「二次購買率」,凡客已經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以 凡客發展最快的2011財年(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為例,前述申報材料顯示,凡客當期實現銷售收入19.37億元(3.06億美元),較上一 財年的4.72億元(7459萬美元)增長了300%,不過,其淨虧損額,也由上一財年的6800萬元(1074.5萬美元),增加至4.86億元 (7687.2萬美元),增幅超過600%。

根據這份申報材料,2011財年,一張凡客的「典型」訂單,構成大致如下:客單價108元, 產品成本71.5元,物流成本14.5元;分攤到其中的營銷成本26元,其它運營成本23元。當期,凡客的總訂單數為1797.6萬,而每一張這樣的訂 單,給凡客帶來了約27元的淨虧損。

雖然,凡客2011財年33.7%的毛利率並不算低,但高昂的營銷費用、物流費用等,卻依然將它擊穿。

當期,凡客的總體營銷費用支出高達4.64億元(7334.7萬美元)。陳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凡客的戶外廣告打得最多,但這更多的是為了品牌塑造,真正給凡客帶來訂單的,是搜索引擎、網站聯盟、客戶端、視頻網站等。

以「網站聯盟」為例,其每給凡客帶來一個訂單,並最終完成交易,將可以收到16%的佣金。也就是說,若該訂單為100元,凡客將向網站聯盟支付16元。2011年7月,凡客已宣佈,其與網盟的合作佣金,將從16%調低至10%。

而返券,則是凡客提高用戶「二次購買率」最為重要的營銷手段之一。這同樣大幅吞噬了凡客的毛利率。

以 「買200元返200元」為例,用戶購物滿200元後,可獲贈4張50元的禮品卡,當該用戶下次購物時,若購物滿300元,便可以使用一張50元的禮品 卡,直接抵扣50元現金。雖然,凡客的「二次購買率」因此得以提高,但這也意味著,這張300元的訂單,毛利率直接被吃掉了約17%。據稱,凡客用戶目前 的「二次購買率」約為50%。

物流配送費用,則是凡客銷售成本中的另一大頭。

前述前凡客人士透露,雖然凡客的配送業務主要由其子公司如風達承擔,不過,「如風達是獨立核算的」,2010年,凡客支付給如風達的費用「大概是每單10元錢」。

問題是,凡客僅向用戶收取每單5元的配送費,還須倒貼5元/單的差價;而在進行「滿99元免運費」(為了提高客單價)甚至「全場免運費」等促銷活動時,凡客更需要全額補貼10元/單的運費。

此外,為了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凡客實施的「300公里內24小時配送服務」、「免費退換貨政策」等,亦大幅增加了其物流成本。

一位購物網站CMO坦言,由於服裝鞋帽類產品的特殊性,退貨率通常在15%至20%之間,很難低於10%,而退貨「最顯性的成本」就是物流損失,「倉儲和配送成本,基本上在每單20元到30元之間,至少也要15元」。

2011財年,凡客的物流費用高達2.63億元(4155.8萬美元),平均到每一張訂單,成本約為14.5元。或許,這也足以證明,如風達的確是一家有競爭力的物流企業。

而凡客2011年大規模拓寬產品線,不僅未能幫助其實現銷售增長目標,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出血點」。

產品品類增加,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員工隊伍的急劇膨脹。2011年1月,凡客的員工人數僅為5000人,而7月,其員工人數已經超過10000人。以凡客員工的平均工資為4000多元計,僅此一項,凡客每月新增的成本就高達2000多萬元。

2011年6月底,陳年已開始反思「品類擴張」戰略,7月30日,陳年通過「公開信」的方式宣佈,由於過度擴張導致管理上出現漏洞,為了提高效率,凡客決定啟用「末尾淘汰制」,裁員5%。截至目前,凡客的員工人數仍在8000人左右。

不過,上述申報材料也顯示,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凡客3年累計虧損額僅約6億元(9500萬美元),並不像此前外界傳聞的「過去4年累計虧損20億元」那般誇張。

事 實上,對於這份坊間流傳的「凡客財務數據」,陳年明確提出質疑的,也就是「虧損20億」。2011年12月20日晚,陳年對本刊記者說:「我就那麼多融資 (2011年之前,凡客5輪合計融資1.92億美元,合人民幣12.14億元),哪有那麼多錢虧?這個賬其實是很簡單的,如果真虧那麼多,我還敢坐在這兒 跟你

聊天?」

艱難的抉擇

在凡客的歷史上,2011年6至7月,可能成為一個未來值得紀念的關鍵時點。那段時間,它正在經歷創立4年以來最大的挫敗,並由此展開反思;也就在那時,它完成了意義重大的第六輪融資(F輪)。

前述申報材料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雖然凡客的總資產高達20億元(3.165億美元),但其手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6.5億元(1.025億美元),而總負債卻高達15億元(2.3828億美元)。

導致凡客現金流緊張的,不僅僅是「虧損」,「品類擴張」導致的庫存劇增,才是罪魁禍首。2011年6月底,在凡客高達15億元的總負債中,應付賬款高達11.53億元(1.8228億美元)。

但2011年7月,凡客完成了第六輪融資,局面暫時得到緩解。2011年12月8日,在外界對凡客質疑聲四起之時,陳年宣佈了凡客「5個月前已完成F輪融資」的消息:融資額為2.3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淡馬錫、中信產業基金、嘉裡集團及IDG,並且,資金已經全部到賬。

一 位風險投資界人士指出,陳年之所以在12月初公佈F輪融資的詳情,主要目的不是回應外界的質疑,而是為了「安撫供應商」。「目前,凡客還無法從銀行貸款, 因此在供應商那兒的賬期比較長(佔用供應商資金)。但最近凡客負面太多,供應商給了它不小壓力。陳年這時候宣佈F輪投資,就是為了穩供應商的心,怕供應商 壓縮賬期,或者,要凡客儘早還貨款。」

前述申報材料顯示,在F輪融資完成後,截至2011年9月30日,凡客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增加至15.2億元(2.3954億美元)。不過,其庫存也繼續增加至14.45億元(2.2858億美元),應付賬款則增加至16.31億元(2.58億美元)。

而在凡客完成F輪融資後,陳年面臨的壓力或許並未因此減小。

在前述投資界人士看來,投資方對陳年肯定會有「盡快上市的要求」。「凡客前5輪的投資人壓力沒那麼大,因為每一輪凡客的估值都在漲,最難受的是F輪投資人。」而一位前凡客人士稱,目前,陳年在凡客的持股比例,可能已被攤薄至23%左右。

或許,凡客的上市計劃,在F輪融資時就已經確定。上述申報材料顯示,2011年7至9月期間,在凡客的管理成本中,新增了一筆37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39億元)的「股權激勵費用」,而這,也被視為「凡客正式啟動上市」的標誌。

於是,原本宣稱「最早2012年下半年上市」的凡客,2011年10月便傳出「向美國證監會提交招股說明書」的消息。11月11日,銀泰網CEO廖斌爆料稱,凡客已於11月5日遞交了上市申請,最快12月可通過審批並上市。

不 過,在上述投資界人士看來,目前並非凡客上市的最好時機。「凡客的銷售額、商業模式擺在那兒,上是可以上的」,不過,「按慣例,凡客F輪估值大概是30億 至32億美元,那麼IPO時的估值起碼得有45億美元。但這個估值,投行目前可能沒法幫它賣出去。凡客想要更好的估值,除非等中概股重新熱起來,但這個太 不確定了」。

如果凡客不願「低價上市」,陳年似乎就只剩下一條選擇:繼續做大凡客的銷售額,從而繼續推高凡客的估值(2011年行業泡沫最盛時,對電商企業的通行估值方法是,1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對應1美元的估值),然後,等待下一次融資或上市的機會。

前述前凡客人士也表示,「資本結構已經決定了,凡客的估值只能越做越高,往上走,做行業第一」,「凡客不可能不擴張。這是一條不歸路,只能往前走」。

不過,在繼續擴張的同時,陳年亦須更好地管理凡客的現金流,並有效控制虧損額,讓凡客變得更加「健康」。2011年12月,當被問及「凡客高速發展過程中,財務安全的邊界在哪裡」時,陳年說,「這個我還沒算過,你提了一個特別好的問題。」

「我們鼓勵試錯,但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對過度擴張這個問題,我們6月底7月初開始反覆討論,8月進行了全面反思。」陳年說。

雖然凡客的配送業務主要由其子公司如風達承擔,不過,「如風達是獨立核算的」。陳年說:「我就那麼多融資,哪有那麼多錢虧?這個賬其實是很簡單的。如果真虧那麼多,我還敢坐在這兒跟你聊天?」

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凡客3年累計虧損額約為6億元(9500萬美元),並不像此前外界傳聞的「過去4年累計虧損20億元」那般誇張。

導致凡客現金流緊張的,不僅僅是「虧損」,「品類擴張」導致的庫存劇增,才是罪魁禍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4

工程師從好產業選好公司、等待好股價 十萬開始的投資練習十年創造千萬身價

2012-3-5  TWM




上班族要花多久時間創造千萬元身價?請看布蘭登的例子。

他靠著堅強的儲蓄毅力,每月至少存下薪水三分之一,同時勤於研究台股投資,在規律儲蓄以及勤於練習投資下,十年前存款只有十萬元的他,如今身價已超過千萬 元。

撰文‧周岐原

如果,你是一位戶頭只有十萬元存款的上班族,想將個人資產累積到八位數,估計需要多長時間?對布蘭登而言,答案是:十年。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下班後的深夜,布蘭登偶然讀到這首唐代詩人賈島寫的《劍客》,內心一陣激動。雖然詩句是描寫武林高 手的練功過程,在布蘭登眼中,這段文字正好也是他踏入職場後,辛苦打拚、帶動資產成長的生動寫照。

「再過不久,等新房子交屋,我就可以給家人一個更舒適的生活了。」想到即將告別租賃已久的二十四坪國宅,搬入自己購置的六十坪新家,布蘭登忍不住浮現一抹 滿足的微笑。布蘭登不是《今周刊》第一位在半導體業工作、同時擁有千萬元身家的受訪者,但在理財上,他可能是最有紀律的一位。他靠著規律儲蓄及練習投資, 讓身價增值至千萬元。不到四十歲的布蘭登做對哪些事,讓他越來越接近富足?

「錢不多,買東西沒什麼選擇,所以從小我的物質欲望就不高。」因為父親在求學時過世,布蘭登無法享有寬裕的物質環境,離家工作前,他甚至得向親戚商借十萬 元,才能支應在外生活。

多存少買 十年只買一只錶、一台筆電回想起這段苦澀經驗,布蘭登沒有絲毫怨言,反而因為認清現實的嚴峻,很早就暗自立志,未來一定要靠著勤奮工作闖出一片天。二○○ 三年,布蘭登還清負債後,帳戶正好又只剩下十萬元,金額雖小,卻沒削弱他創富的意志力,正準備到IC設計大廠任職的他,勤加練習最古老的理財途徑:規律儲 蓄。

「第一步是存錢,保本是最重要的。」布蘭登提到儲蓄時,語氣加重了幾分。他坦言,連同偶爾配發的紅利與獎金,當年IC設計業待遇的確高出其他產業許多,但 若缺乏合理計畫,存不到錢的機會也不小。布蘭登回憶,從進入職場開始,自己就按月儲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薪水,剩下的金額才拿來花用,所以從來沒有入不敷 出的困擾,還藉此累積下日後投資、置產的第一桶金。

相較於布蘭登的努力儲蓄,暢銷作家橫山光昭在《月薪兩萬二也要存到錢—— 存錢書》書中指出,也有些人收入尚可、沒有負債,但就是無法改掉浪費的習慣,所以始終存不到錢。他直言:「存不了錢的問題,在於心靈上的弱點。」布蘭登就 認識幾位剛入社會即出手購車的朋友。「有些車貸並不是零利率,是三%、四%(利率),如果剛開始工作就買車,算一算很划不來。」布蘭登說。

布蘭登笑說,「買車享受」的念頭也曾在自己心裡滋長,但光是必要的保養、保險、稅費,精算下來就是一筆龐大開銷,考慮到這裡,他立即打消念頭,繼續騎機車 上班。「我告訴自己,除非哪天資產規模達到汽車售價的十倍,才可以考慮買車。」直到工作第六年,布蘭登終於買了一輛新車,他笑著解釋:「是省油的柴油車, 保養比較便宜,一萬五千公里才需要保養一次。」在年薪動輒破百萬元的半導體業工作,布蘭登為什麼還要量入為出?原來入行初期,布蘭登遇到前輩提醒:「別以 為現在的榮景是常態,日後這一行很可能成為艱困行業!」年輕時的逆境加上前輩示警,讓布蘭登清楚記得,絕不可將資源投注在效益不佳的花費上。每當他心生買 東西的想法,布蘭登就用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名言提醒自己:「你賺來的一塊錢不是你的,存下來的才是」,盡量每樣消費都再三考慮才出手。

買DRAM大賠 轉而布局中鋼、台塑「十年來,我買過最貴的東西是二萬多元的筆電,和手上這只三萬元的手錶。」布蘭登強調:「現在努力工作,是為了累積資產、爭取機會提早 退休;如果現在漫無節制的花錢,豈不等於延長必須工作的時間!」規律存錢之餘,衝擊全球的金融海嘯,啟發了布蘭登對投資的興趣。○七年底,布蘭登迎接他的 第一個孩子誕生,隔年他轉換跑道時意外發現,自己竟是全公司唯一被雇用的新人,一問之下,平時鮮少接觸財經訊息的布蘭登才知道,原來當時無薪假、裁員的風 潮如此嚴重。「害怕這會是另一次大蕭條,所以我開始想辦法投資,嘗試從中創造第二份收入。」談到投資,布蘭登的經驗實在算不上愉快。二○○○年時,家人交 給布蘭登二十萬元,讓他練習投資,毫無概念的布蘭登追隨流行,申購最熱門的網通基金,又買進DRAM類股。「結果網路泡沫化,基金淨值從十元跌到兩 元,DRAM股也是慘遭套牢,虧得很慘!」布蘭登苦笑著說。

進入職場後,布蘭登轉而將獎金布局中鋼、台塑等傳產大型股,透過不定期投資分攤風險。幾年下來,沒空盯盤的布蘭登輕鬆賺進約百萬元,但他知道,這段期間全 球景氣緩步擴張,如果碰上重大危機,這種略嫌簡單的選股方法,仍會造成重大損失。所以○八年起,布蘭登報名「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開設的投資講座,試著建立 自己的投資邏輯,終於在本業外又找到一條獲利之路。

儘管布蘭登有心入門,但投資得蒐集大量訊息,對經常忙到深夜的工程師而言,工作與研究該怎麼兼顧?布蘭登笑說,初期自己和許多投資人一樣,都苦於沒時間解 讀財報、經濟數據,但「營收每月只公布一次,財報每年公告四次,只要下決心研究,時間絕不是問題。」他進一步指出,在解讀數據之後,能否堅守紀律,才是決 定損益的關鍵。「一定要懂得判斷風險何在,不必因為鄰居在股市賺錢自己就想進場。別人賺錢,不代表自己也能做到。」從嘗試分析財報開始,布蘭登摸索出一套 「從好產業中找好公司,再等待好價格」的選股邏輯。隨著景氣逐漸復甦,他也在市場開始累積戰果。

例如一○年初,布蘭登讀到一則關於儒鴻的報導,當下他並未立即買進,反而多方觀察經營情況,他發現當時公司月營收逐步攀升,已經逐漸脫離往年水準,但股價 卻陷入盤整一段時期;考量到儒鴻歷年配發相對穩定的股利,又享有較高可扣抵稅率,布蘭登於是在十八至二十元附近布局。

布蘭登進場之後,儒鴻營收進一步擴增,當基本面明顯改善,資金推升股價快速攀高,迅速逼近四十元。習慣見好就收的布蘭登,於是在儒鴻漲到四十元前分批出 清,漂亮地賺到一筆倍數獲利。

堅守投資紀律 趁復甦賺倍數獲利另一次得意之作,則是當年底布局信昌化的戰役。有了儒鴻的成功經驗,布蘭登對選擇非電子股的投資方法也逐漸有信心,當他發現信昌化獲利持 續改善,當年營收年增率更達到近八成,布蘭登便決定在八十元以下買進信昌化。布蘭登買進信昌化後,業績也吸引買盤陸續進駐,令信昌化大漲近一倍,布蘭登在 一二○至一四○元間分批出脫,再締造一筆獲利逾五成的漂亮成果。

在累積一次次戰績之後,我們問起布蘭登現在的投資組合,他的答案令人出乎意料:「現在只有不到十萬元的零股,和價值三十萬元的黃金,持股全出清,換成美元 和台幣存款了!」儘管台股反彈強勁,自己手上卻沒有部位,布蘭登一派輕鬆地說:「我認為今年景氣風險很高,與其在不明確的前景下,爭取一、兩成報酬率,我 寧可耐心等待,守候從股市獲利一、兩倍的時機到來!」從全力存錢的工程師,到堅守紀律的投資人,布蘭登用十年時間,賺得衣食無虞的生活,但讓他最感到滿足 的,還是自己在每個身分都全力以赴,所帶來的成就感。

布蘭登

出生:1977年

現職:半導體業工程師

投資經歷:10年

練習工具:儲蓄、投資股票、衍生性商品推薦書籍:綠角《股海聖經》、郭恭克《贏家聖經》

布蘭登的資產配置

房地產39%

黃金3%

現金58%

布蘭登的

5招投資練習

1.規律儲蓄,存下三分之一至半數月薪,穩健累積第一桶金。

2.投資持續配息的商品,長期報酬較佳。如高配息、高可扣抵稅額的傳產龍頭股。

3.避開熱門標的,如10年前的網路基金,避免市場隨時逆轉的風險。

4.進行任何消費前再三考慮,特別是金額最高的汽車與住宅。

5.一定要從好產業發掘有潛力的公司,再耐心等待好價格浮現。

運用「三好邏輯」

布局儒鴻、信昌化兩檔飆股

儒鴻(1476)

營收年增率持續攀高,但股價仍在盤整平台,基於預估本益比不到10倍、穩健配息理由買進。

漲幅接近一倍,見好就收。

信昌化(4725)

獲利持續改善,全年營收成長率近8成,開始買進。

股價漲多,開始反映利多,故在獲利逾5成後退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0

券商資管等待鬆綁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9/100366096_all.html

  2011年,對券商全行業來說是一場嚴冬的考驗,二級市場低迷導致券商經紀業務盈利大幅下滑,IPO估值的回歸對承銷保薦業務也構成挑戰。幾年前曾被寄予厚望的資產管理業務,卻未能實現令人滿意的發展。

 

  「我們的資管業務只能在二級市場打轉,能有什麼前途?」一位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直言。

  產品限制、門檻限制和營銷限制已經成為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的主要障礙,而比起同樣從事代客理財類業務的陽光私募、基金專戶,券商資產管理的規模也相形見絀。在最近召開的一次金融論壇上,券商資產管理的討論被定位為「破局之戰」,足見券商資管業務目前的窘境。

  據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證監會和證券業協會對《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修訂已經完成調研,修訂後的試行辦法有望在「兩會」後推出,而券商資管從業人員對此也報有極大期待。

  「我們希望能夠至少達到陽光私募或者信託公司的監管尺度。」上述券商資管部門負責人表示。

限制重重

  「產品、比例都限制死了,如果不解除,我們的業務真的很難做。」一位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坦言。

  券商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2003年底,證監會推出《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下稱試行辦法)。根據試行辦法,券商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可以設立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根據規定,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資產應當主要用於投資國債、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債券、其他信用度 高且流動性強的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投資於業績優良、成長性高、流動性強的股票等權益類證券以及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淨值的 20%。

  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範圍由集合資產管理合同約定。

  但2008年5月出台的《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下稱集合資管細則),卻明確規定,集合計劃募集的資金應當用於投資中國 境內依法發行的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金融衍生品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投資品種。

  「券商的集合資產管理業務以前出過事,監管機構此後就加強了監管,對投資範圍是嚴格限定在二級市場的成熟品種。」一位券商資管資深人士表示。

  與之同時推出的《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下稱定向資管細則),亦明確規定,投資範圍包括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金融衍生品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投資品種。

  與此同時,試行辦法還對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設立了門檻。根據規定,設立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數額不得低於5萬元;設立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數額不得低於10萬元。

  對於投資單一產品的比例,試行辦法和集合資管細則都有明確規定。投資於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按證券面值計算,不得超過該證券發行總量的10%。一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於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淨值的10%。這也就是業內所說的「雙10%限定」。

  定向資管細則也規定,證券公司將其管理的客戶資產投資於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發行總量的10%。

  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的推廣也頗受制約,試行辦法和集合資管細則都規定,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不得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及其他公共媒體推廣。

  「營銷限制是目前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的最大障礙之一,券商資管的投資範圍和公募基金類似,卻不能通過公共媒介推廣。」上述券商資管資深人士認為。

  南京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王挺秀在前述金融論壇上坦言,券商資管業務發展,遠遠落後於經紀業務和投行,「券商錯過了2007年的一輪大牛市。」

  「產品限制、投資規則限制,以前的單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上限,這些障礙使得券商資管在2007年牛市中錯失良機。」一位公募基金經理直言。

期待突破

  「我們希望減少管制,投資範圍不要僅僅限於二級市場的股票和債券。」一位知名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表示。

  他提出,券商資產管理的監管標準應該與陽光私募看齊,投資範圍應該包括大宗商品、黃金等品種。

  另一位中型券商資產管理業務部門負責人則表示:「證監部門已經來我們這裡調研,投資範圍可能會有一個實質性的突破。」

  這位中型券商資產管理負責人指出,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投資範圍應該包含期貨品種、大宗商品、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結構化產品。「這些產品已經很成熟,我們從人員到風險控制管理的儲備和積累也已經很到位。」他表示。

  對於「雙10%限制」,上述知名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而上述中型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則認為,比例的限制應該根據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規定,「如果是對個股的投資,不限制比例,組合風險可能會提高。」他指出。

  但上述中型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同時也認為,目前雙10%的限制的確過於嚴格,對比之下,陽光私募個股的投資比例可以達到20%-25%。

  「試行辦法的修改稿主要是增加了可投資標的,像之前券商呼聲較高的結構化產品、黃金、期貨,甚至紅酒等另類投資標的,都會在其中。」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

  券商資管一直呼籲的「保本產品」和「分級產品」此次又在調研中提出。「保本產品是最簡單的,公募基金已經玩了十年,我們完全可以做。」上述知名 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表示。對於分級產品,他則認為,分級產品即使放開,如不能上市,其流動性也會受到限制,未來如何發展還不能確定。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2010年資產管理業務統計情況,包括中信、中金、國泰君安、光大證券在內的前20家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的券商,合計管 理資金1753億元,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排名前20位的證券公司,其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總額僅為20億元。這一規模與公募基金相比,差距越來越大,即使與陽 光私募相較,也是後者出現反超。而對於日益火爆的銀行理財產品,不止一位券商資管負責人表示「我們的規模上不去,很無奈」。

  「我們很期待這次修訂在產品、監管等方面能夠放鬆,也相信修訂後的試行辦法能夠在年內出台。」多位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對此翹首以待。

風控先行

  由於試行辦法從2011年下半年起就開始廣泛徵求券商意見,不少券商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都表示已經在做產品和內部管理方面的準備。

  「限制放開後,可以上新產品了,但你的風險控制跟不上,是絕對不行的。」上述知名券商資管負責人表示。

  一位熟悉香港資本市場的人士表示:「香港市場資產管理業務是需要機構獲得牌照,拿到九號牌就可以從事資產管理,並不是按照機構的類型分別監管。 所以在香港做資產管理,既有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又有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他認為,香港市場對機構的合規性要求高,按照業務類別統一管理,對投資產 品則放得很開,這種模式很值得內地資本市場監管借鑑。

  香港證監會官方網站數據顯示,在香港取得資質的資產管理公司、註冊機構和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6.84萬億港元,較2009年增長19.5%。而投資人當中,香港投資人佔資產管理規模的32.4%,境外投資人佔管理規模的67.6%。

  「能夠拿到九號牌,對公司的資質、人員專業性、風險控制能力和投資經驗要求都很高。這種對機構資質的事先控制,對資產管理業務的風險控制管理值得借鑑。」一位券商資產管理行業資深人士認為。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資深人士認為,香港和境外對資產管理業務的管理很好,機構實行資質審批和註冊,產品實行備案,這些模式對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很有好處。

  「券商資產管理無論從人員還是風險控制管理等方面都已經做好準備了,改革時機沒有問題。」他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