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府機關和軍隊全面推出禁酒令的可能性分析及對白酒行業的影響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90sw.html


一,禁酒令的歷史沿革

 

1,公元前2000多年,大禹禁了自己的酒。《戰國策·魏策二》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酒亡國者。』」大意是:夏禹的女人令儀狄去釀酒,造的酒味道很好,奉獻給夏禹品嚐。夏禹飲過之後,感覺很好。可是這位被世人奉為「聖明之君」的夏禹,不僅沒有獎勵造酒有功的儀狄,反而從此疏遠了她,並斷言「後世一定有喝酒亡國的」,然後宣佈戒酒。

 

2,大禹的預言沒錯,《史記》載殷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結果成了歷史上以酒亡國之第一人。最早的禁酒令來自推翻殷紂王的周公旦(約公元前1100年),《周書·酒誥》中有:不要經常飲酒,只有祭祀時,才能飲酒。對於那些聚眾飲酒的人,抓起來殺掉。並認為酒是大亂喪德,亡國的根源。

 

3,大約900年前,金國的海陵王完顏亮頒佈禁酒令,連外國使節到訪,擺酒招待都得定罪。《金史》記載

:「禁朝官飲酒,犯者死,三國人使燕飲者罪」,犯者死啊!

 

4,公元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頒佈實施的「五條禁令」,「嚴禁在工作時間飲酒,違者予以紀律處

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辭退或者開除。」

 

5,陸續還有空軍禁酒令、濟南軍區、少數地方政府出台禁酒令......

 

二,公務接待喝酒的醜態和危害

 

我們先看看幾個段子:
1,「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的單位沒經費」
2,「一頓飯吃掉一頭牛」「一瓶酒喝掉一畝糧」
3,「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同志可培養」
4, 有些黨員干部常年「呼著酒說話」「紅著臉辦事」「暈著頭決策」
5,「主陪三杯副陪三杯」「端二敬一」「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公務接待、公務會議怎麼能喝酒?!喝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吃的都是從貧困孩子的碗裡搶來的!身體

吃垮喝壞了,還要住醫院的高級病房,花老百姓的醫保社保的錢!

 

地方上推行不利是有其侷限性的。如果像公安系統那樣自上到下,配合處罰措施,關係到「烏紗帽「,那

效果就不一樣了。據我瞭解,公安系統的禁酒令執行的相當不錯。

 

三,結論:政府機關和軍隊全面推出禁酒令的可能性很大

 

其實「酒場文化」這種風氣真是人憎鬼厭,上至領導幹部,下至辦事人員,不少人厭惡喝好才辦事的「酒

文化」,身體也搭進去了。從輿論到領導再到群眾基本形成了共識,中央政治局最近也出台八項規定要求

委員改進作風了,其中有「簡化接待」、「不安排宴請」、「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

定」,所以推出禁酒令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對白酒行業的影響

 

如果政府機關和軍隊全面推出禁酒令,對餐飲、白酒都有負面影響,其中對高檔白酒影響最大。當然具體到個股就比較複雜了,因為影響因素較多,不只禁酒令這一個方面。

 

價格因素也很重要,高檔白酒的價格前期也漲的有點離譜,性價比下降的厲害。再加上塑化劑、反腐、反酒文化,很多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個合力,看上去不是短期壓力,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附錄:
----------------------------
簡化接待,何不從「禁酒令」開始?

2012年12月13日09:0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專電(記者 潘林青)快到年底了,各種「檢查會」「總結會」「考評會」

又多了起來,但不少似乎又都變成了「吃喝會」,「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的單位沒經費」。這月初,

中央出台了改進黨風的「八項規定」,其中明確要求「減少陪同,簡化接待」,那麼,何不借此東風,逐

步在公務活動尤其是接待活動中推行「禁酒令」呢?

  多年以來,公務接待「大吃大喝」一直讓群眾很反感。「一頓飯吃掉一頭牛」「一瓶酒喝掉一畝糧」

形象反映了「大吃大喝」的鋪張浪費,「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

同志可培養」暴露出部分幹部任人唯「酒」的不良作風。此外,有些黨員干部常年「呼著酒說話」「紅著

臉辦事」「暈著頭決策」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執政形象和公信力。

  「大吃大喝」不僅群眾深惡痛絕,好多領導幹部也叫苦不迭。「一天陪酒十幾頓,一年喝酒幾百斤」

成了不少幹部的工作生活常態;「湊些不生不熟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成了不得不應付的差事。在機

關單位組織的體檢中,好多干部都有酒精肝、高血壓、咽喉炎等與常年飲酒有關的疾病。長時間忙於各種

酒席,也讓這些人疏遠了家人,造成「夫妻不和,父子冷漠」。

  為禁止「大吃大喝」,中央和地方三令五申,比如不少地方都實行中午「禁酒令」。但基層幹部普遍

跟記者反映,光禁中午這一頓根本不管用,好多酒席都移到晚上了,該喝的酒一點都沒少喝。並且,這些

「運動式」禁令大多成了「一陣風」。

  「大吃大喝」被眾人所詬病,為何卻又屢禁不止?個人認為,關鍵是潛移默化的所謂「酒文化」在作

怪。「主陪三杯副陪三杯」「端二敬一」「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些各地所謂的酒桌規矩

像一隻無形的手,將大家牢牢抓在酒桌上,主人怕喝少了客人不願意,客人怕喝少了主人不願意。最終,

儘管主客雙方都不願喝酒,但在「酒規矩」的裹挾下,眾人如同木偶一般,還是「三杯五盞」下了肚。

  破除這種「酒文化」靠一時一地不是長久辦法,還是應由中央有關部門出台一個全國統一的公務接待

「禁酒令」,並配套相關處罰措施。在廣大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下,公務接待的不正之風一定能夠剎得

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29

禁酒令下轉行絕處逢生!華人區雪糕店賣足近百年

1 : GS(14)@2017-07-01 10:50:15

美國南加州近日迎來炎熱天氣,中午氣溫高達華氏三位數,有咩好得過嘆一杯消暑聖品,例如冰凍的飲料及雪糕呢!位於洛杉磯華人聚居地阿罕布拉(Alhambra)大街上,就有一家百年老字號雪糕店﹐每日炮製2,000加侖至3,000加侖雪糕,加上與眾不同的新口味,難怪大人細路都勁LIKE!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位於阿罕布拉(Alhambra)大街的Fosselman's Ice Cream於1919年創立,當初在艾奧瓦州起家,1921年由創店的祖父搬到南加州,至今已經有98年歷史,亦承傳到家族第三代。雪糕是店內每日新鮮製造,除了店內零售,亦兼營客製訂做及批發,每日馬不停蹄炮製2,000加侖雪糕,乳脂(butterfat)保持在16%,屬於優質雪糕的水平。第三代傳人John Fosselman表示,他的曾祖父是來自德國的釀酒商,當初他們在艾奧瓦州時就有個釀啤酒工場,不過當時政府實施禁酒令,禁止私人釀製啤酒,於是他們就轉行製梳打水。有一次他祖父在採購梳打水機時,見到廠商都有賣製作雪糕的機器,把心一橫投入這個凍冰冰的行業,並舉家搬到氣候更適合賣雪糕的南加州,一做就已經近百年。雪糕店聽起來獨沽一味賣雪糕,不過Fosselman’s的產品可不無聊,有好多口味去吸引客人,由最初30種發展到現時超過150種,「我們的雪糕仍然是依照祖父的配方而製,不同的是由於洛杉磯趨多元化,所以在口味上我們愈來愈多變,由於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聚居了亞裔及拉丁裔人口,所以我們亦炮製更多口味迎合,例如香芋、紅豆、荔枝、抹茶、芒果及其他口味如黑芝麻等。」他又指很多口味的靈感都是從港式餐廳及咖啡店,而顧客有時候亦會提供有趣的念頭。而為了迎合亞洲顧客群的口味,雪糕亦都會減甜。由於雪糕店可以為客人客製不同口味的雪糕,John透露製作過最奇怪有趣的口味,是有一次一間日本公司訂製蜜瓜酒Midori加日本芥辣,「初嚐會有蜜瓜馨香氣留在舌頭,當吞到喉嚨時就會辣到嗆喉,因為他們要求放很多wasabi。」他笑言3加侖的一桶冰,用了兩磅Wasabi製作,真是辣到幾乎要戴面具。
John表示,近日最好賣的一定是夏日限定的桃味及西瓜雪葩,口感清爽不膩。「我們有很多顧客都會帶同第二代、第三代前來,這是一件很溫馨的事,我和哥哥年輕時見到他們仍然是孩子,到今日很多都帶同子女來光顧,這地方絕對是跨時代之選。」住在附近的媽媽Elizabeth帶同囡囡一同前來,她表示自幾年前搬來後,Fosselman’s就成為了她最喜愛的雪糕店,所以與家人幾乎每星期來一次,有時候還會買多幾桶雪糕回家。「他們製造的雪糕,食完之後沒有人覺得不舒服,感覺很天然又好味,所以家人都很喜歡。加上他們有很多獨特口味,例如芒果、馬卡龍味、椰子味等,實在是太奇妙太滑了。」話口未完,身旁的囡囡已經急不及待要衝入去找她的「曲奇怪獸」雪糕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1/200752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