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Qloo:根據你喜歡的書知道你會喜歡什麼電影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92822.html
Q

loo,一個被稱為「文化發現站」的網站,可以根據你本身的愛好和跟你品味相近的朋友的氣質去推薦各種東西——音樂,美食,電視劇,夜生活,時尚,書,旅行,等等。可以做「推薦」的產品很多,這個網站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可以根據你喜歡看什麼書知道你會喜歡什麼電影。

「我們覺得一個人首先是一個整體,才是一個局部,在這個理念上,我們創辦了Qloo。有很多可以做推薦服務的產品——Netflix、Pandora和 Foursquare,他們不會理解用戶的個性,因為有『先天缺陷』。」

Qloo四月份發佈內測版,11月上線,這個創業公司背後有很多有名的投資人支持,包括:Cedric the Entertainer和 Danny Masterson等。網站也擁有了很多名人用戶,演藝界的Ashton Kutcher、Ethan Suplee、 Bijou Phillips、Adam Busch,音樂界的Steve Aoki、Sonny Rollins,設計師Duncan Quinn,造型師Ilaria Urbinati等。

「我去過很多城市,知道去一個陌生城市要發現好玩好吃的地方有點兒麻煩,現在我們能根據人們已有的時尚和音樂品味給他推薦合他口味的美食和酒吧,這個創舉讓我們很興奮。」

用戶先要在Qloo的8個分類裡填寫(或者自己列出清單)自己喜歡的各種事物,為系統的推薦提供充足的數據。要得到推薦,先在相應分類下選取,然後選擇一個或幾個其他不同的分類,系統會根據你選擇的分類從數據庫中找到匹配你口味的推薦。

「有的人的音樂品味和時尚品味是相關的,有的人則是文學和美食品味有內在聯繫。」

Qloo現在在PC和手機網頁上都可以使用。現在這個團隊正準備開發iOS和Android版本的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09

我不知道我是否還喜歡這裡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有個老友同我講,話佢越黎越有移民既衝動。

老友係我響外國讀書時候既同學。大學畢業,佢第一時間衝番黎香港,對鬼佬地方冇半點留戀。呢位老友,一直係非常酷愛香港。佢居然話考慮移民,對我黎講係一種震撼。

老友從事金融業,有車有樓,生活質素其實很不錯。但係佢喜歡自己既工作嗎?唔喜歡,但係又不能夠放棄呢份工作。因為轉行,會搵少好多。

「做香港人,係唔可以冇錢的。」這是老友既comment。

我跟他一起在外國生活過,我明白他這句話背後既意思。響香港地,有錢同冇錢既生活,差距係不合理地大。

「當一間普通既中產樓,動不動都要過千萬既時候,要響香港生活,點可以冇錢?」

於是,不管你幾討厭你果份金融業既工作,你有條件可以放棄嗎?

響香港,唔發狂努力地搵錢,彷彿係一種罪。這種罪,叫做「唔長進」。問題係,「長進」係咪人生既必須?可唔可以「唔長進」既同時,又同時擁有成功既人生?

*****

響番邦讀書既時候,有一個好朋友,佢爸爸係一個裝修既技工。

我其實好喜歡呢位uncle,佢又幽默又隨和,而且熱愛家庭。佢搵錢也許唔係好多,但佢仍然努力供養佢既子女到讀完書畢業自立。佢有一個快樂既家庭,我覺得佢既人生其實蠻成功的。

有一次我問呢個uncle:「諗唔諗住返香港生活呀?」

「唔啦。」uncle答:「我地呢類技工響香港得唔到人尊重,好唔過癮架。響呢度,當我去人地既屋企,解決咗各式各樣既家居問題,客人都會認真地感激我。呢種感激,扮唔到出黎既。但係以前響香港做,幫你做好左,半句多謝都冇。」

我理解。細細個讀書,總會讀過那個有關「職業無分貴賤」既課文。不過所有香港既成年人都知道,職業既「貴賤」,響香港地其實係特別分得清楚的。

因為職業有分貴賤,而真係「貴」既職業其實又少之又少,於是每個人都push自己去行一條疑似可以通往這些工作既道路。這些工作既位置有限,不論有幾多人嘗試去行果條路,行得到終點既人數其實都係一樣。即是話,越多人選擇行呢一條「正路」,越多人嘗試去跟住同一個樣板去過佢地既人生,到最後失敗既人數就會越多。

倒模出來既人生路,你跟住行,其實有冇運行?

*****

有一位朋友同我吹水,話香港人最喜歡怨。

點解咁喜歡怨呢?怨係要為自既失敗搵借口,為佢地能力既不足搵借口。

講呢番說話既朋友,係一位每年搵好多錢既基金經理。我對香港既金融業有點偏見,總覺得,佢地自以為自己睇通世界,但佢地既世界,有時卻細得難以想像。

怨=搵借口,我唔知呢個邏輯係咪正確。但我卻響度諗,假如呢個邏資係冇錯既話,香港人喜歡怨,到底係因為香港有太多失敗既人,抑或香港人比較不願意接受自己失敗呢?

我傾向相信,任何地方既人,都唔係十分願意接受自己人生其實係失敗既。我不能相信,響美國又或者英國既人會比香港既人,更能擁抱失敗。但係如果你覺得,相比外國人,香港人係「特別」喜歡怨三怨四既話,我既推測係,香港人「自認為」自己係失敗者既比例,比響外國來得高。

響香港地,搵唔到錢=失敗。同一條equation,響外國相對冇咁applicable。

於是,響呢一條equation底下,每個人都嘗試避免失敗,於是每個人都跟住同一條「正路」,入大學,畢業,搵份文職工作(最好係金融業又或者專業人仕),工作、超時工作、再工作,期望升職跳糟加人工,然後再工作、工作、結婚、供樓、工作、生仔、工作,再工作。

響呢條equation裡面,冇一個variable係同快樂有關的。

曾經寫過有關有位朋友,讀飽書之後,選擇左去做廚師。警報響起,一眾peer pressure不斷指罵朋友所行既道路偏離所謂「正常」軌跡。偏離軌跡像一項十惡不赦既罪,這條廚師既路,並不好行,但朋友卻得到快樂。

「正路」既路牌話大學畢業既人要搵工。畢業之後我做過幾份「文職」都唔係好掂,於是決定創業。當年呢個決定,同樣觸動「警報系統」,「偏離正軌」既alarm響起,冷言冷語刻薄說話此起彼落。直至今時今日,我依然係抱住同一個疑問:「點解響香港地,每個人都必定要跟住果條『正軌』去過自己既人生?」

當人人都被逼去行同一條路,香港,有時真係太過悶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9

低調立錡董事長邰中和 勁爆發言一夕暴紅 你不知道的「十五K」老董另一面

2012-12-24  TWM
 
 

 

一向低調的立錡董事長邰中和,竟因「十五K」發言而一夕暴紅。這位宏碁創辦人之一,在科技圈投資領域遍及IC設計、網通、太陽能,他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大老闆?

撰文‧賴筱凡、林宏文

「再吵下去,我告訴你,連十五K(指薪水一萬五千元)都到不了。」就是這句話,讓立錡董事長邰中和成了近期討論度最高的科技業老闆。

爭議爆發的第一時間,外界沒有立即認出邰中和的身分,正是他一向低調使然。攤開邰中和的頭銜,從宏碁創辦人之一、立錡董事長、旭揚創投董事長、科技媒體《電子時報》董事長等,在在都顯示他在科技業界的影響力;更別提他投資的公司,從IC設計、網通、太陽能等,遍及整個科技圈。

儘管如此,邰中和沒有因而特別張揚。每每他投資的公司舉行上市前法說會時,縱使他是背後大金主,邰中和也總是一身休閒裝扮,默默坐在最後一排,讓人以為他只是一般的投資人。

參與創辦宏碁 開啟科技投資但邰中和也沒有想像中那般難以親近,只要旁人上前與他談話,他都會禮貌性地回覆;在他親自主持的股東會上,股東提的問題,他也都會逐一答覆。所以,這次邰中和發言惹風波,格外讓人跌破眼鏡。

「他一直都不是多話的人,會去那個場合(指經濟部舉辦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也是捧場性質,誰知最後擦槍走火。」熟識邰中和的業內人士指出。

邰中和的父親在小學教書,但健康狀況不佳,須長期休養,家中經濟稱不上富裕;因此,一九七一年邰中和從交大控制工程系畢業後,就逕自到神通電腦上班,負責電腦處理器(CPU)的銷售。

在那個大同與聲寶還是股王的年代,處理器的商機才剛開始,邰中和搭上處理器熱潮,業績不差。一九七六年,他與交大同學黃少華、學長施振榮等各投資了十萬元,共同創辦了宏碁。

曾與邰中和在宏碁共事的矽谷創業名人、雲端技術平台9×9公司執行長段曉雷,曾提起一段小故事。那時段曉雷剛加入宏碁沒多久,對於許多產品都不甚了解,有一次接到客戶詢問電話,一堆專業名詞讓他滿頭霧水,慌張之際,碰巧遇見邰中和,便向他求救。

當時,邰中和什麼也沒跟段曉雷多說,僅僅丟下一句話:「只要開始去賣(產品),就什麼都懂了。」之後,邰中和的這句話深深影響段曉雷,讓他開拓出一片天。後來,段曉雷創立網上網(AboveNet)公司,邰中和也出手投資,網上網掛牌後股價大漲,最後還以十六億美元被收購。

邰中和在宏碁前後待了十七年,他的人生第一桶金也是在宏碁攢下來的。近期《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給員工的內部信就提及:「邰先生說,跟著施振榮的人,都分享了財富與榮耀。」只是,後來宏碁品牌剛在美國扎根,時任宏碁美國分公司個人電腦事業部總經理的邰中和,在當地親身體會到創業的爆發力,許多創業公司一掛牌,股價就跟著飛天;這讓他毅然離開宏碁,成立旭揚創投,開啟他的高科技投資生涯。

回饋社會的行動從未間斷

邰中和的高科技投資範圍很廣,但以IC設計及網通兩大產業最為專精,最成功的案例有邁威爾(Marvell)、立錡、凌耀等,由於幾乎都是最早期投入,獲利至少都有二、三十倍。其中,邁威爾掛牌,旭揚創投與相關人士持有股票價值高達上百億元,就讓邰中和賺到人生最大一桶金。

邰中和在高科技投資成績斐然,更讓旭揚創投贏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信任,成為極少數台積電出資入股的創投基金。

但邰中和的投資也並非一帆風順。他投資的網路數據儲存服務廠是方電訊,就曾為建構大型機房,在北市內湖蓋了兩座辦公大樓,耗資超過二十億元,大部分都由邰中和自掏腰包。然而,二○○○年網路泡沫破滅,網通需求大幅萎縮,資金深陷其中,讓他一度財務調度困難,最後只好在○六年賣給中華電信。

儘管如此,邰中和回饋社會的行動,從未間斷。好幾次他的母校淡江大學募款、籌措獎學金,他不只出錢也出力,遇到淡江校友就幫忙傳播募款訊息。他的妻子阮妮蓮,長期投身慈濟的相關活動,還曾在一群企業家夫人組成的「慈友會」,當過台北慈友會總幹事。

其實,邰中和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年紀都還很輕。對於台灣年輕人面臨起薪過低的窘境,也略有感受。但要解決台灣薪水偏低問題,得先從產業轉型開始著手,而不是大拜拜式地舉行會議,會議過程又達不到共識,最後在吵鬧下結束,忘了初衷是為了解決低起薪問題。

「看到他國的美好

更心疼苦難的國度」

「15K」爭議爆發後,邰中和手機關機,旗下員工也都低調不回應。然而,隔日早上,邰中和就發了一封內部信給員工,內容寫道:「抱歉!因個人的發言不當引起浪花。我非財團也不是大業主,而是白手起家的創業人。我樂於工作、認真打拚,得到第一桶創業基金。我們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我在台灣長成、受教育、創業;我也願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感謝和我攜手打拚的工作夥伴。我多麼希望有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讓大夥一展長才,豐衣足食。

我為生意走過許多國家、地方,看到他國的美好,更心疼苦難的國度。台灣人沒有足夠的天然資源,但我們有腦、有手、有信心!在互愛、互信、互諒的基礎上為台灣打拚。明天一定會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54

你所不知道的香港互聯網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912.html

這個話題從知乎上一個關於「香港iOS開發環境」的問題說起。

我並非技術出身,無法從iOS工程師的角度來分享「香港的iOS開發環境」。不過拋磚引玉,希望通過分享這兩年來在香港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從業經驗,讓大家對香港的互聯網行業從業環境有更深入的瞭解和引起關注。

來香港之前,相信我和大家對香港互聯網行業的憧憬是類似的,「1000M飛速卻廉價的互聯網接入」、「完善的金融投資體系」、「谷歌退出中國大陸遷往香港」、「騰訊阿里巴巴等都在香港上市」、「全民3G(如今已用上4G LTE)」、「沒有各種牌照許可證和審查」、「自由開放國際化」,這些耳熟能詳並讓人羨慕的、對香港及其互聯網的描述,無一例外讓我們認為香港這個上網「順暢」的地方,互聯網行業會是多麼發達?

當然,吸引我的還有香港理工大學的交互設計專業,是很多互聯網產品和設計師們嚮往的。一切聽起來都那麼互聯網。與之前在上海短暫的互聯網創業和從業經歷相比,香港彷彿更像是一個圓夢的地方。

一年的碩士課程畢業後,來自大陸的同學都一個個回到北上廣深,投身互聯網。而我選擇留在香港,並加入了當時剛剛起步並高速發展的TalkBox團隊,擔任中國地區經理。

智能手機和3G普及 APP外包缺新意

除了中國移動香港外,香港的各大移動運營商早早就完成了3G網絡的基礎建設和商業化。加上香港市民普遍的高購買能力,以及免稅帶來的電子產品低售價,香港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非常高。幾個月前,香港更是提前步入了4G LTE時代。同時,Apps理所當然成為近年來香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從零售、媒體、金融到娛樂、教育、政府等等,各行各業的企業和機構都希望擁有一個或一系列Apps以提高競爭力。不僅僅是傳統行業公司,即使本地有強大IT背景的互聯網公司如Openrice、JobsDB等,也都選擇將移動產品外包。

因此,香港成就了數家有一定規模的Apps外包公司,如Green Tomato、Cherrypicks、MTel、InnoPage、AppTask等等,團隊從十幾人到上百人,十人以下的小團隊更數不勝數。業務從Native App、Mobile Web等移動產品設計、開發外包,到移動廣告推廣、公關等。流水線式的外包生產,很難點燃創新火花,每年香港製造的幾百個Apps,大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外包公司和創業公司的創新路

近幾年有外包公司開始涉足自主技術及產品研發,外包公司從事研發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為轉型找方向,第二是研發的新技術和面向大眾產品成為不錯的廣告招牌,吸引更多外包客戶。

以大家熟悉的TalkBox為例,它便是外包公司研發團隊的產物,所以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公司。TalkBox是Green Tomato公司的獨立研發團隊Farm,繼2009年推出HK Movie後又一個得到廣泛好評的自主研發產品。TalkBox最初由一個4人團隊開始進行研發,最高峰時由近20人參與到TalkBox的各項工作中。對於一個在香港,還沒找到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公司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TalkBox語音信息設計的創新是驚豔的,以至於很快成為各種手機通訊應用的標配,被國內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跟進,就連Facebook最近也在其Messenger裡加入了類似功能。

TalkBox的例子,反映出了一部分香港互聯網從業者的問題——香港互聯網不缺有才華且不願抄襲的人,但對中國大陸市場不瞭解甚至恐懼、對互聯網融資和運營缺乏經驗。記得李開復老師曾經建議TalkBox的母公司應該放棄外包業務,公司上下全力投入到TalkBox來應對競爭。只是開復老師無法想像,外包業務對這家公司的重要性:光靠概念和投資,真的不足以養活這家在移動互聯網做了10年上的百人公司,更不用說由此帶來的風險。

當然香港也有一些不錯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如Stepcase, Primitus, 6wave、Editgrid等,都有著不錯的產品,也有微型但精幹的團隊。與有外包公司做後盾的團隊相比,他們的生存環境更加艱難。香港本地市場太小,互聯網行業經歷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洗禮,在資本市場活躍的香港這些公司卻無人問津。偶爾會有來自大陸或海外的風投關注,但實際融資成功率很低。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出現了面向互聯網的孵化器如CoCoon和AcceleratorHK等,不過目前還未見到成功案例,所以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

十年河西 互聯網已成冷門

另外我提一下相關行情,與國內互聯網欣欣向榮不同,一個香港的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從事Apps或者其他IT開發。起步工資大約10-12k港幣,相當於普通地段30多平方兩室一廳的一個月房租,或者繁忙茶餐廳有經驗的洗碗工收入。相信這也是國內不少互聯網公司給應屆生的開價,只是香港生活成本要高得多,且幾年內晉陞空間不大,屬於比較冷門低薪行業。相比之下,如今讀IT專業的學生,如果進入投行做IT Backend Support而不是在外包公司寫App,起薪可以高出非常多。

也就是10年前,2000年互聯網泡沫前,香港互聯網工程師最熱門,有幾年經驗可以開到近10萬的天價月薪。泡沫後大財團們對互聯網不再有信心,無論是私有化退市還是科技業務轉型,資本不再圍著互聯網創業者轉。10年來,創業者始終找不到資金發展,也成了香港互聯網產品發展的死結。

而事實上,10年來互聯網不但沒破,且創新仍在繼續。56K的貓甚至被換成了千兆光纖,大陸的互聯網企業也成了世界的焦點。而香港,還沒走出那場陰影。

總體來說,互聯網在香港屬於夕陽行業,資本不青睞,政府不支持,企業不投入,人才往外跑,家長覺得小孩讀IT沒前途。這幾年因為智能手機在香港的高普及率,Apps開發創造了一些機會,有人看到曙光,2000年倒下去的一代有一些人希望捲土重來,試圖重新創出一片天地,無奈環境已大不如從前。

即使家家戶戶擁有1000M的廉價寬帶接入,又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04

「你知道,這是多頭市場!」——《股票作手回憶錄》讀感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hms.html

   昨天,股市開盤漲勢甚強,但一小時後,大約到了10:45,突然變盤,放量下跌直至收盤。究其原因,到底是當時台胞保釣船遭到小日本船隊的水炮攻擊而引起的呢,還是我那時正好上洗手間撒了泡尿的緣故呢?現在尚不清楚。

   「嘿嘿!跌了吧?師傅哎!」幾個徒弟笑,「叫你減掉一點,出來避一避,你就是不聽,死扛著!」

   我兩眼上翻,張口結舌,呆若木雞!

   這幾個徒弟都看過傳記小說《股票作手回憶錄》,我也是由其中一個曾向我推薦拜讀的呢,於是乎,我借書中最最核心的一句話回應道:

   「你知道,這是多頭市場!」(老火雞帕特里奇常掛嘴上之言)

   書中還說道:「我(主人公利文斯頓)的想法從來都沒有替我賺過大錢,倒是我持倉觀望,卻賺了大錢。明白嗎?持倉觀望!」

   真傳一句話,一字道天機!

   「哈哈!這本書問世將近一個世紀了吧,而歷史告訴我們,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我最後笑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28

你所不知道的MSN中國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004.html

MSN是什麼?在你的印象裡,也許它是你關於網絡社交的最早回憶,也許是你曾經的關於青春故事的一個符號。

MSN中國又是什麼呢?也許你認為,這僅僅是跨國公司的中國辦事機構,是即時通訊工具Messenger的中文版, 又或是MSN中文網,一個為了適應中國國情而低調地存在。但事實真正是這樣的嗎?

至少,坐在我面前的劉振宇不是這麼認為的。

這位MSN中國的當家人在我面前滔滔不絕地講了三個半小時,眼神之中按捺不住對新業務的激動。而這只是他近期的多次「布道」中小小的一次。


那麼,真實的MSN中國是什麼呢?我認為,它是微軟在中國轉向Win8體系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是微軟探索互聯網變現模式的尖兵。

說到現在如果你還是不懂,且聽下文分解。

  大微軟故事裡的小msn

MSN只是微軟大棋局中一枚小小棋子,要瞭解真正的MSN,讓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微軟這個大棋局的故事。

這似乎對於微軟而言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所有的呼聲都認為,微軟的核心業務操作系統將被取代,這其中最大可能的威脅便是谷歌和蘋果。這兩家公司通過或開放或半開放的系統架構,搭建起了軟硬兼具、入口級的生態系統。微軟正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

但對微軟而言,這恐怕又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畢竟,微軟手中尚有最多的用戶,有云、大數據、搜索、語音以及硬件的技術能力。微軟所做的事情便是這樣:建立一個跨終端的系統平台(WIN8),使用云端數據,讓足夠多的用戶使用,建立新的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入口。如果這一構想能達成,微軟將不僅僅是一個軟件巨頭,而將是一個霸佔PC、手機、客廳(電視)多個終端的、軟硬件一體的巨頭。

當然,這是一個巨大而美妙的夢想,而這個夢想的核心便是有多少用戶成為這一系統的成員。為了吸引並留住用戶(也是為了多終端搭載),微軟將WIN8桌面設計成個人通訊整合及內容推送入口,即,打開WIN8首頁,你可以瞭解所有信息。

在這個故事裡,用戶才是關鍵,它需要每一個用戶有一個獨立的賬號,通過這個賬號,用戶將所有的關係鏈納入,並通過云端在多個終端穿梭。微軟需要海量的用戶群遷移到這個賬號裡。

那麼,微軟手中有什麼用戶資源呢?1,各個版本的Windows用戶。2,SKYPE。3,MSN。這其中,Windows用戶數達10億+,SKYPE月活躍用戶2.8億,Messenger則有約 1 億活躍用戶。

OK,故事講到這裡,MSN這枚棋子與我們見面了。如果你是微軟,來下這盤棋,你會怎麼做呢?那肯定將MSN+SKYPE的用戶導入到WIN8賬號體系中,最重要的則是積極地推動數量最大的Windows用戶切換到Win8系統並擁有一個微軟賬號,這才是最好的選擇,對不對?

至於MSN,用戶雖然少,但黏性較高,而SKYPE則擁有綜合通訊的發展潛力,所以,微軟選擇了讓MSN與SKYPE進行融合。

總之,對微軟而言,一切的核心還是獨立的微軟賬號。

  MSN中國並非」中國版MSN」

 

講完了MSN全球的故事,我們再來看看MSN中國。微軟在宣佈今年3月15日關閉MSN軟件後,中國卻成為了一個例外,MSN照常運行。在外界看來,MSN中國似乎也成為了微軟全球佈局中的一個異數。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對於如今的MSN中國而言,「MSN」只是其運轉體系中支撐網絡業務的唯一載體,其真正的角色是幫助Win8構建起中國的內容服務生態,承載綜合通訊的服務,推動搜索業務的市場份額,最後完成Win8體系下微軟在中國互聯網的變現。

「我們其實在做兩件事情,一件是維繫住現有產品(MSN及中文網)的穩定性、可用性,另一件則是推動在Win8體系下新的業務增長,其中包括綜合通訊和搜索業務兩塊重點業務,新業務增長最終將創造新的商業價值。目前我們將主要精力都放在幫助公司轉型到上述策略中去。「劉振宇如是表示。

首先,MSN中國在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搭建Win8的中國內容服務生態。

Win8最為核心的開機界面,實則是一個個人中心,一個互聯網入口。而內容的推送與訂閱是重要的一環。

在美國,微軟與BBC、CNN、華爾街時報、紐約時報等幾乎所有的傳統媒體達成內容合作,可以為用戶提供各種資訊APP。這也是Win8吸引用戶的一大賣點。在中國,MSN團隊正在複製並創新這一過程。

「過去三個月的時間內,我非常密切地與北京的國字號的媒體、廣州南方報業集團以及上海主流媒體進行溝通。我們坐在一起,一起探討如何將這些媒體的內容,用新的形式展現給用戶。當然,我們會把大部分的收入分成給合作夥伴。」劉振宇稱。

不久之後,Win8在中國的首頁,將會為用戶提供新聞、體育、財經、旅遊、天氣等全面的資訊,同時,這些內容資訊將與Bing搜索緊密結合。

所以,在中國,Win8能否實現微軟互聯網新入口的夢想,MSN團隊運營的本土化內容服務合作將是一個關鍵。

其次,MSN中國的團隊另一件也是最為重要的一件工作便是實現Win8體系下的互聯網變現。

從微軟的營收結構看,這個巨人依然是一個軟件公司。微軟最新公佈的財報顯示,其27.4%的收入來自於Windows的licence收費,24.1%的收入來自服務器軟件服務,26.5%的收入來自Office和安全軟件,17.6%的收入來自娛樂及設備事業部(以Xbox為主,還包括Kinect、Mediaroom、Skype、WindowsPhone),而其互聯網在線業務收入僅佔到其總體收入的4%。還有更為重要的,微軟在互聯網業務的重金投入已經超過10年,而這部分業務卻始終未實現過盈利。

對於微軟以往在互聯網轉型的陣痛,我不再贅言。但操作系統的入口級地位正在削弱,微軟Windows面臨巨大挑戰,微軟寄希望於Win8成為新的互聯網入口,並產生可觀的互聯網收入,以此實現真正的自我救贖。

基於Win8體系,微軟新的互聯網營收增長點仍然是廣告:這其中包括 AiA(Ads in Apps,應用內廣告,以下簡稱「AiA」)營銷解決方案(展示廣告),必應搜索推廣的Bing Ads廣告業務(搜索廣告)。

在中國,MSN中國團隊,或者應當稱為微軟與上海聯和投資成立的美斯恩合資公司,擁有ICP牌照,可以合法地進行互聯網廣告業務,因此微軟在互聯網廣告方面的變現也將主要有這個合資公司來完成。事實上,MSN中國團隊早在兩年前便開始了架構調整,以適應Win體系下新的數字營銷需求。

「近兩年,我們便開始在進行銷售調整。比如,針對Bing搜索廣告,我們推出了『必應出口通』服務,幫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推廣,目前,這部分業務的收入已經比較可觀。通過這一過程,我們也重新搭建並完善了自己的渠道架構。」劉振宇表示。

在此之前,劉振宇們將Bing搜索廣告的重心放在出口業務上,但春節之後,這個團隊將會把重心轉至國內搜索廣告中。而微軟的加入,將會使中國搜索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同時,MSN中國團隊還將整合之前MSN中文網的品牌廣告資源優勢,給廣告主提供Win8體系下的新解決方案,鼓勵廣告主投放Win8中的APP內廣告。

除此之外,其還開放SDK,鼓勵中小型應用開發商植入微軟的廣告SDK,在Win8系統裡賣廣告。

」我不斷地在跟廣告主進行交流,對於在操作系統裡賣廣告的事情,大家都感到很興奮。「這也是劉振宇不斷布道、興奮異常的原因之一。

所以,各位看官,看到現在,你真的還以為MSN中國只是中國的 「MSN」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14

「細路仔,知道什麼是戀愛嗎?」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1364.html
這句說話,係阿邊個接受《明報》訪問時所講的。

「中學生應否談戀愛」呢個辯題,真係老土到唔恨。我覺得搞笑既地方係,今時今日,居然仲會聽到有人大大聲講,中學生不應談戀愛:「 十五六歲不應拍拖!」放左幾日假,睡眼惺松之際睇到呢篇報導,仲以為發緊夢時光倒流三十年。

我中學既時候有拍拖,拍拖年齡都係十五六歲左右。你如果問我,果陣知唔知道「甚麼是戀愛」,我梗係唔知啦。不過我又想反問果位提出呢個問題既阿嬸,如果要佢答翻呢條問題,佢自己其實又識唔識答呢?

阿嬸比果班細路仔老幾十年,佢既文字功力同狡辯能力都應該高出果班十五六歲既「細路」好多皮。要答如此一個問題,位阿嬸應該可以輕輕鬆鬆嘔篇三五萬字既論文出黎,由進化論開始講到分析紅樓夢各人關係情感然後再深入研究不同種族戀愛文化諸如此類。講到天下無敵應該難佢唔到,但即使一個學富五車又懂吹水既人,又係咪等如「知道戀愛係乜春」?

比較容易接受一點既睇法係,一個人年紀越大,越成熟既話,就應該越知道「甚麼是戀愛」。細路仔之所以俾啲阿伯阿嬸串佢地唔知戀愛為何物,係因為佢地普遍心智唔成熟,唔能夠體察得到,「戀愛」既真蒂係乜。如果係咁講,一個人對「戀愛」既理解同年紀成正比既話,果啲百幾歲既人瑞應該個個係戀愛權威啦。過癮既係,好多阿伯阿嬸喜歡串爆班細路毛都未生齊就學人拍拖唔知醜,但班阿伯同阿嬸做左幾十年人,照道理應該好清楚「甚麼是戀愛」啦掛?但點解仲有不知幾多好似佢地咁上下年紀既人既婚姻關係,以致婚外既「戀愛關係」,都一Q樣混亂不堪?「阿叔阿嬸,你地知道甚麼係戀愛嗎?」

時光倒流二十年,小弟細細個拍拖既時候,俾人提醒得最多既有兩件事:1)讀書時拍拖會影響學業;2)後生仔血氣方剛,搞大左人地個肚你承受唔起。

第一點我有些少保留。事實上我覺得讀唔到書既,拍唔拍拖都係讀唔到書。讀得到書既,好睇拍拖既對像同過程,情況正如班財經演員既口頭禪:資產價格可升亦可跌,你響「有拖拍」期間既學業成績,都係一樣。像「那些年」裡面九把刀為左溝女努力發奮既例子,我查實見過好幾個。至於第二點嘛…我係個番書仔,我查實贊成外國果套:性教育其實早啲教有著數。

識得有個好保守既auntie,佢有個女,生得幾靚架。中學既時候,都有唔少男同學追。呢個auntie就係極為反對個女響求學時期談戀愛既果款阿媽。有男同學打電話黎問功課,一律會俾呢位auntie狠狠鬧走。auntie一聞到陣味,個女可能對某某男生有點好感,auntie會又生又死咁威脅個女千祈咪諗拍拖,否則脫離母女關係趕佢出屋企門口芸芸。佢個女係個孝順女,阿媽「以死相諫」,做女既唯有乖乖聽話就犯,大學畢業前,真係男仔都唔識多個。

呢位保守既auntie,過癮既地方係,用「求學時期」黎做界線。當佢個女一畢業,態度就180度轉變,認為女仔出黎做野之後,好應該搵返個男仔拍拖。auntie眼見佢班施拉朋友既囡囡,拍拖既拍拖,結婚既結婚,自己個女反而一直單身,身邊鬼影都冇隻,於是就好不耐煩地日夜轟炸個女要搵番個男仔拍拖。個女有日終於忍唔住,鬧返佢阿媽轉頭:「你又唔諗下,我讀書果陣,你幾專制幾獨裁,莫講話拍拖,連普通既男仔朋友都唔俾我識個。十幾年來都冇同異性溝通既經驗,忽然之間你衣家又逼我搵個男仔拍拖,我依家真係唔識點樣同男仔相處呀,點搵拖拍呀,媽?」真人真事,這位女孩子年近四十了,人生還是未拍過一次拖。

當我仲係十五六歲既「細路仔」果陣,自然唔知道甚麼是戀愛。今時今日既我,已由「細路仔」進化成中年發福既「中坑」,同一個問題,我仍然係唔識答。然而一段關係是否美滿,同「知唔知甚麼是戀愛」,我認為毫無關係,一切只在乎堅持。當年我十五六歲細路時,同我拍拖果位,同樣係「唔知戀愛是甚麼」既女同學,今天佢係我既太太,係我兩個小孩子既好媽咪。

阿嬸,唔知道甚麼是戀愛,又如何?

祝各位情人節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67

創業還不知道這11件事,你Out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274.html
Neil Patel創立了眾多公司,最近他分享了自己7年創業歷程來的經驗總結:

1.投資人喜歡為他們不想投資找藉口。每個投資人都會告訴你一個他們不能投資的原因,但是一些原因是為了聽上去顯得他們比較仁慈,所以,你一定要問他們,自己可以做出哪些改變來贏取機會。

2.融到一大筆錢不代表你獲得的薪水就會高。因為你提高自己的薪水就意味著你對公司控股權的降低。

3.期權是稀釋自己股權的最快方式。謹慎對待公司的期權劃分,給於對公司有重要幫助的員工,而不是一些公司的顧問。

4.90%的創業公司活動都是浪費時間。在創業公司活動上學到的東西,很多都能在網上瞭解。在註冊一個活動時首先看有哪些參會者。

5.住在硅谷,但不是一切都依賴硅谷。比如你的用戶,他們並不是生活在硅谷的人,所以你要聽取更廣泛地區的用戶意見。

6.掙錢永遠不嫌早。如果你融到了錢,可能你就不急於掙錢,但這是錯誤的。能想到一些賺錢的方式,就儘早嘗試,這樣你能學到更多。

7.有經驗的員工未必比新人好。你會花大價錢僱傭一些經驗豐富的員工,但是不要忘了,有些人他們就適合在大公司裡工作,而小公司裡要求更快的執行力以及單槍匹馬作戰,這時候新人會更有挑戰慾望。

8.社交圈子決定你的發展。如果你周圍的人都是一些聰明的成功者,那麼你的進步也會更快。

9.不要活在想像中。如果你經常看一些創業故事,好像大家成功也不難,但事實絕非如此。不要為了追求一種創業的生活方式或者覺得創業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情而創業。必需確定你真的在解決問題。

10.追求那些你真正瞭解的東西。不要因為一時的熱情去做一些事情,而是做那些你真正瞭解的領域。巴菲特為什麼投資成功,因為他就認準了這一點。他不會投資微軟,因為他知道自己不瞭解科技行業。

11.成功人士並不總是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別人的經驗未必完全適合你,所以,有選擇地吸收。

【科技行業數據庫CrunchBase的大計劃】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旗下的行業數據庫CrunchBase靜悄悄地發展了六年。用戶可以在這個數據庫裡查詢科技公司的發展情況和相關新聞。目前,這個數據庫已經擁有了由9萬個用戶提交的10.5萬個公司和14萬個個人概況。

最近,該產品明確了未來的發展規劃。雖然,具體產品的部署會在未來幾個月一一展現,但現在已透露的是,團隊會在產品博客上公佈使用CrunchBase API的優質開發者案例。大數據分析創業公司SiSense就通過利用該數據庫的API提供了一個投資分析和數據可視化頁面。投資人和創業者可以利用該產品瞭解重要的市場行情,比如創業公司每年的融資週期變化等。

【Everest:幫你實現夢想的應用】

是否會有一個應用可以讓你生活得更健康、更聰明或者更快樂?或者它能夠將你的夢想通過分拆成可實現的步驟從而讓其成為現實。Everest就是這樣一個應用。其背後的投資人包括Peter Thiel(曾投資過Facebook)。

為了幫助用戶快速瞭解如果實現自己的夢想,該應用會提供一些已經建成的案例,通過別人實現夢想的步驟來瞭解自己應該如何做。也就是說,用戶即可以從別人那裡取經,也可以自己搭建通往成功的階梯。

計劃建立好後,應用會按照既定的時間提醒用戶該完成哪一步。當用戶完成一步時,可以自己拍照或者記錄完成的情況。此外,應用也引入了社交元素,讓朋友之間互相鼓勵著完成各自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57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移動互聯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976.html

2012年3月,海豚推出正式的日本版本,據稱現在的市場份額在日本的第三方瀏覽器中排第一,日本其他較流行的手機瀏覽器除了chrome、firefox外,還有本土的Lunasape、Slephir,須賀說後兩者在PC端做得不錯,但是移動端表現一般;他還介紹,目前海豚的安卓用戶要遠遠多於ios用戶,原因主要是ios設備無法切換默認瀏覽器。

推廣方式

海豚在日本的推廣主要借助運營商,從2012年3月開始,KDDI所有新定製的手機都會預裝海豚(KDDI市場佔有量為30%);去年上半年,他們與軟銀合作了社交瀏覽器,其中整合了 Facebook、Twitter 以及日本的Mixi。

在市場相對封閉的日本,通過運營商進行推廣是一個強有力的方式,但須賀表示,若想與運營商合作,自己必須有獨特的地方可以吸引他們。他還介紹了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推廣方式:日本有很多雜誌會去介紹app,受眾關注度不低,對提升用戶數是一個好的方式;還可以儘可能多地去更新,尤其是安卓版本,這對提升市場(指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排名有好處,而且日本用戶還很看重產品對他們意見的反饋,認為這是衡量開發者是否負責的標準。此外還有比較常見的移動廣告、流量置換等方式。

與中國不同的時,日本僅有google play和KDDI兩個安卓市場,軟銀和NTT DoCoMo的「市場」都指向google play,這對app也意味著喪失了一些推廣方式,但也規範了市場,方便了用戶。很奇怪一向封閉的運營商為什麼沒有自己的market,而另一個情況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對開放的呼聲越來越強,運營商們正在儘可能多地給用戶提供附加的服務,希望增加用戶對他們的依賴性。


用戶習慣

由於網絡狀況較好,日本用戶在上班過程中往往愛玩基於html5的網頁遊戲,須賀說這也是海豚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據他觀察,日本用戶每天最多會有兩個小時的時間玩手機遊戲(包括頁游和本地遊戲),但是因為隱私的問題,他們沒有統計用戶在海豚上玩遊戲的時間。作為分發渠道,海豚現在也與一些遊戲商展開合作,並且自己也在做一個類似開放平台的game center。

與中國用戶不同的是,日本人並不太願意在手機上讀書,須賀認為這與日本嚴格的版權保護有關,「他們要讀的話都會下載正版的電子版,很少通過瀏覽器在線看」。對於一些在線的文學、漫畫,其格式也無法通過瀏覽器看,需要專門的軟件。

日本用戶的付費習慣很好,但要從他們身上賺到錢還有符合日本人的習慣和傳統。據海豚國內的一位負責人介紹,Facebook現在在日本的用戶量雖然高於GREE和Mixi,但收入方面卻不及後兩者,原因即在此。日本人有一些「奇怪」的愛好,比如占卜類應用付費意願特別高,其中70%是女性用戶;他們對定製化的要求也很強,有豐富插件的海豚因此受到親睞,在這些插件中,evernote、dropbox、screenshot的需求很大,而海豚也在做一些收費的插件。須賀還透露,在海豚的全球用戶中,日本人對聲納功能的使用是最多的,至於原因他也說不清。

日本人在手機上的文化敏感主要還是表現在遊戲上,對於一些工具類、社交類的應用,如果確實出眾,比如有比較好的海外聲譽,日本人還是願意接受的,「他們也喜歡國際化、被人們證明了的東西」。

對於LINE

「LINE在日本很火」,須賀說他們有一億用戶,他認為LINE的遠景就是希望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能通過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據他介紹,與微信類似的是,LINE上也有很多商家官方賬號的入駐,但不像前者有那麼強的媒體屬性。LINE已經開始做遊戲的分發,但推的是自己開發的產品,其中一款解密遊戲在推廣的前兩週內就收入了100萬美元。須賀說LINE商業化的嘗試比較多,「正如人們熟知的那樣,他們的一些表情也是收費的,但很受歡迎」。

本文作者為創業家記者鄧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94

《歌手告白》美聲王子從小眾市場重回主流 林志炫:只要抓準方向 就知道自己該往哪走

2013-04-22  TWM
 
 

 

以優客李林組合出道二十二年的林志炫,參加「我是歌手」歌唱競賽,重新回到事業高點。發行過二十多張專輯、華語歌壇公認的美聲天王林志炫,在總決賽拿下第二名,但他志不在得名,「尋找知音」才是參賽最大目的。

撰文‧許瓊文

「我是歌手」總決賽結束後的隔天,林志炫睡不到六個小時,便要趕到其他城市商演。出發前半小時,他特地抽空接受《今周刊》專訪。

林志炫穿著輕鬆的運動服,一如往常清瘦,墨鏡背後看得出來,他心情並不受名次影響。對於比賽結果,記者還沒來得及發問,林志炫倒是先闡述他的音樂理念。

「大家都在乎銷售量,那只是收銀機刷過條碼的結果;我關心的是音樂被傳遞出去後,開始一段看不見的旅程,買回去後聽過多少次,陪伴聽眾度過多少重要的時刻?」多數人認為林志炫因為「我是歌手」重新走紅,事實上,他從未離開舞台。二○一一年在電視演唱同步錄製《One Take》專輯,之後,他專注在現場演唱將歌曲一次詮釋到位的理念。

也因為這個理念,林志炫接到「我是歌手」製作團隊邀約,二話不說,立刻答應參加,「因為我可以在最高等級的舞台上,按照自己的意思選歌、編曲,唱自己想唱的歌。」林志炫說。

尋找知音 不在意名次,只堅持做自己身為一位歌手,林志炫渴望有舞台讓他唱歌,有知音聽懂他的歌。

林志炫從「我是歌手」第五集開始加入,一上場就以〈沒離開過〉一首較為冷門的翻唱歌曲,獲得當集第一名;之後三個月,每周比賽的名次都在前三名,幾乎篤定成為歌王人選。結果總決賽竟意外爆冷門,林志炫只獲得第二名,讓許多支持他的歌迷,為他抱不平,甚至有內定之說產生。

曾入圍六次金曲獎,卻從未得獎的林志炫,這次又與歌王寶座擦肩而過;但他早已看透得獎的迷思,林志炫雲淡風清地說:「『我是歌手』對音樂的理念,就是要回歸到音樂的本質,讓歌手回歸歌手,偶像回歸偶像,這與我的理念契合。」「與其說『粉絲』變多,我認為是『知音』暴增,如果是盲目喜歡我的粉絲,寧願不要。」林志炫出道二十二年,「說實話,我不孤單,只是剛好我的知音比較低調而已。」林志炫對音樂的堅持,始終如一,就像在主流音樂的市場裡,旁邊有一塊田,沒什麼人去,只有他一直都在那裡默默耕耘著。「這一塊小小的,但是也夠養活我、支持我,重點是也沒有大到有人來搶,不必與主流市場廝殺。」林志炫用他一貫理性分析的敘述,談著他對音樂的理想。

外表、說話時看似理性的林志炫,其實骨子裡還是有音樂人的浪漫與感性;林志炫透過他的歌聲、歌詞,傳遞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總決賽的最後一首歌,多數選手都選成名代表作,林志炫卻選擇了陳奕迅的〈浮誇〉,「你喜歡我、不喜歡我,是你的自由,我只是希望在某些時候,抓到你耳朵,為音樂夢想唱出第一個音符,從此就沒放棄過。」「我是歌手」節目總導演洪濤,非常肯定林志炫在比賽中的表現。事實上,洪濤透露,林志炫在彩排時,唱了他的代表作〈離人〉(原唱張學友),「唱得工作人員都掉淚,我建議他唱這首歌一定會奪冠。」洪濤說。

但林志炫仍堅持唱〈浮誇〉,他的理由是,「〈離人〉只需要鋼琴伴奏就夠了,隨時都能唱;〈浮誇〉卻要有管弦樂的樂團伴奏,才能有好的呈現。」可來音樂執行長薛位山,也是林志炫的鋼琴伴奏好夥伴,與林志炫有十多年的交情,他觀察,「以志炫多年的歌唱評審經驗,他怎麼會不知道唱什麼歌比較討好觀眾?但是,堅持唱他想唱的歌,是想呈現不一樣的自己。」事實上,就像林志炫說的,比賽是一種手段,吸引大家的注意。「最終,只要抓準方向,就知道自己該往哪走。」這時候的林志炫,在乎的早就不是得獎名次了。

重新出發 從「我是歌手」舞台再攀高峰林志炫在學生時期,就熱愛音樂,天生的一副好歌喉,讓他出道很早。一九九一年與李驥組成「優客李林」雙人合唱組合,進入台灣流行樂壇。

之後幾乎每一年都發行新專輯,正當歌唱事業發展如日中天時,林志炫陷入蠟燭兩頭燒的無奈。因為,父母親希望他放棄歌手身分,回到家裡接手家族印刷廠事業,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林志炫面臨人生抉擇。

回憶當時,林志炫在第一張唱片的封面,還必須戴著大墨鏡、側臉入鏡,為的就是希望不要被父親認出來。一邊要當歌手、一邊要協助家裡印刷廠事業,分身乏術的他,決定在一九九五年暫別歌壇,回家接手父親的印刷廠。

「在人生當中,我們只有一雙手,但是手上有很多球要拋接,必須找到平衡點。當時我覺得家庭和健康,是我手上的兩顆玻璃球,如果沒接好,摔碎就補不回來了,所以我決定抱好這兩顆玻璃球。」林志炫選擇了家庭和健康。

沒想到,就在宣布暫別歌壇九個月後,一場無情的大火燒毀家族的印刷廠,頓時林志炫的事業跌到谷底,卻沒有彈起來。

但是,他沒被命運打倒。林志炫與父親重新整頓印刷事業,同時,也獲得父親的理解,林志炫在一九九七年復出歌壇,出了個人專輯《散了吧》。

一九九八年,林志炫發行《蒙娜麗莎的眼淚》專輯,之後再到單曲〈單身情歌〉;轉往中國發展後,又重新回到個人的音樂事業高峰。

堅持製作高品質音樂的林志炫,升格當老闆,自組公司「炫音音樂」,實踐自己對音樂的理想。其實,他很清楚,站上「我是歌手」舞台,他唱歌的對象不是面前五百位觀眾,而是在電視前那一群更廣大的聽眾。

在知名的音樂網站「音悅網」,提供如親臨現場般的高品質影音畫面,在「我是歌手」的類別裡,點閱率最高的前十首歌,林志炫占了五首,這就正如他所說,「一首歌,只有在音樂響起的一剎那,才是音樂生命真正開始的時候。」

林志炫

出生:1966年

經歷:

1991年 和李驥合組優客李林出道。首張專輯《認錯》即紅遍港台1992年 發行國語專輯《黃絲帶》,為年度銷售最佳國語專輯之一1995年 發行專輯《一個人的樣子》1997年 復出歌壇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散了吧》2001年 發行翻唱專輯《擦聲而過》,一曲〈離人〉成為代表作品2008年 發行精選輯《擦聲而過2》,林志炫突破過去路線,嘗試搖滾歌曲,以及翻唱多首中、英文歌曲2011年 首次與公共電視合作,在電視演唱同步錄製《One Take》專輯2013年 參加「我是歌手」,獲得總決賽第二名代表歌曲:〈離人〉、〈散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