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0元收購竟遇上個老千!這家公司真是魚沒抓著倒惹了一身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27/1041626.html

___2.thumb_head

所謂做大做強還得靠兼並收購,今年年初豐源股份(832236)野心勃勃地零元收購一家公司控股權,投入千萬準備大幹一番,結果8個月之後發現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解讀君調查發現,這筆收購的交易標並不簡單,而交易對手竟然是個老千慣犯!

0元收購投入千萬

豐源股份是一家來自山東棗莊的生物質發電公司,年營收規模做到過億元。

2015年4月份,豐源股份成功掛牌新三板,在當地媒體的報道中,豐源股份實現了棗莊本土企業上市的零突破,當年11月便完成了5600萬元發行融資。

2016年1月26日,豐源股份交出了掛牌以來第一份成績單。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9億,同比增長12.38%。盡管凈利潤略微下降至3231萬,但還是有資格進入創新層。

不愧是創新層的好苗子,豐源股份管理班子很進取,琢磨著怎麽把公司做強做大。既然背靠新三板,又順利完成了融資,接下來兼並收購也就順理成章了,豐源股份將目標鎖定為山東聊城一家生物質發電公司。

2015年年報披露的第二天,豐源股份就與趙長輝簽訂了收購協議,計劃以0元價格收購趙長輝持有的聊城市惠輝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輝生物”)60%股權的認繳出資權。

收購公告顯示,惠輝生物成立於2010年1月22日,尚處於籌建期未實際運營。公司股權結構為趙長輝占80%,薛光闊占20%。(請註意這一部分,下文即將出現反轉)

股權過戶之後,豐源股份就想辦法盡快把惠輝生物的生產搞起來,先後投入資本金1000萬元——零元收購實際上相當於增資入股。除了增資,豐源股份還借了378萬元給惠輝生物。

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誰想到天上還給豐源股份掉了個陷阱!

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9月23日,豐源股份發布公告說,由於趙長輝之前存在偽造文件私賣惠輝生物其他股東所持股份的行為,法院判定惠輝生物股權結構恢複到豐源股份入股之前。也就是說,豐源股份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是怎麽回事呢?

今年4月中旬,一名網友以惠輝生物總經理及惠輝生物股東的名義在網上發帖,內容均是關於趙長輝通過偽造股權轉讓協議、股東大會決議及公司章程修正案等方式,將自己名下的20%股權無償轉讓給薛光闊,致使自己的股東權益受到損失。

這名發帖者名叫許樹陽,帖子末尾許樹陽還留下了自己的聯系電話、股權證、身份證等信息。

此後,許樹陽兩次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惠輝生物、趙長輝和薛光闊損害自己的股東權益,並要求恢複股東身份。

經法院查明,許樹陽所述均為事實,法院也作出了相應判決。根據法院判決結果,聊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惠輝生物將股權結構恢複到2016年1月19日之前狀態。

聽到判決結果,豐源股份的內心是奔潰的,因為豐源股份已對惠輝生物投入資本金1000萬元,還借出資金378萬元,而現在惠輝生物很可能和自己一毛錢關系都沒有了!

豐源股份表示,根據法院的判決結果,公司將面臨一定的經濟損失。更悲催的是,自己掉坑里也就算了,豐源股份還把一母同胞的兄弟公司也拉坑里了。

上文有說,趙長輝通過偽造股權轉讓協議等手段將許樹陽名下的20%股份轉讓給薛光闊,薛光闊轉手就把這20%股份轉讓給了豐源鑫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源鑫匯”)。而豐源鑫匯與豐源股份都是山東豐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碰上老千慣犯了

趙長輝“竊取”他人股權等事宜,豐源股份都被蒙在鼓里,但趙長輝隱瞞的還不止這些。

在豐源股份披露的收購公告中,惠輝生物成立於2010年,但仍未實際運營。可根據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系統,惠輝生物早在2011年至2012年就因騙取保證金被5次告上法庭,僅記錄在案的涉案金額就高達98.3萬元。

2011年9月16日,惠輝生物對外發布高低壓控制櫃招標文件,聊城市香泰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泰電器”)購買了招標文件並於同年9月25日向惠輝生物交納投標保證金9萬元及招標文件費1500元。

香泰電器後未中標,經多次催促,惠輝生物也沒有歸還保證金。香泰電遂將惠輝生物告上法庭,法院判決惠輝生物退還香泰電器的9萬元投標保證金。

2014年10月,香泰電器因惠輝生物未履行還款義務,申請裁定查封惠輝生物桑塔納牌魯號轎車一輛和金杯牌魯號客車一輛。

此外,惠輝生物又通過發布高壓變頻器招標信息、生物質發電項目、生物質鍋爐項目等招標信息,分別騙取保證金6萬元、6萬元和75萬元等,被騙對象廣泛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和山東等地。

在一部分案例中,別說中標,惠輝生物收了保證金之後壓根就不舉行招標,涉嫌發假標。2011年8月11日,廣州市白雲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雲泵業”)向惠輝生物電匯投標保證金2.3萬元,但惠輝生物一直沒有舉行招投標會議,也沒有退回保證金。

後來白雲泵業多次催收,惠輝生物還明確拒絕退回保證金。白雲泵業無奈之下只能將其告上法庭,申請退還2.3萬元的投標保證金。

豐源股份這次0元收購卻碰上了一家老千公司,真是魚沒抓著,倒惹了一身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83

到底是真是假?韓春雨稱或已找到別人無法重複其實驗原因

中國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團隊發表的有關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幾個月來在國內外引起巨大爭議。但據新華社報道,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3日刊載的一篇新聞報道援引韓春雨的話說,他已發現一個不容易引起註意的問題,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麽別人很難重複他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

韓春雨團隊今年5月在全球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根據論文,與當前基因編輯領域內的主流技術CRISPR-Cas9相比,NgAgo-gDNA技術在一些方面具有優勢。但隨後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

《自然》的這篇新聞報道引述韓春雨的話說,他現在已發現一個不容易引起註意的問題,或許能解釋為什麽別人很難重複他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他目前正在進行實驗來進一步確認,有了結果後他會把數據以及相關資料公布出來。他告訴《自然》,自己還需要一點時間。

這篇報道還提到,此前有一些科學家接受該雜誌采訪時曾表示能夠利用韓春雨團隊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方法獲得初步結果,但其中一位科學家的最新說法是,相關數據讓人困惑,現在無法得出結論。《自然》說,這些科學家都不願透露自己的身份,以免被卷入爭議中。

韓春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自己的論文是真實的,他自己曾多次重複實驗,但質疑聲仍不斷出現。不過,相關討論近來已從輿論關註走入正規的學術軌道。

11月11日,中國南通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子刊《細胞研究》上發表論文報告說,在斑馬魚模型上發現NgAgo技術可以做到“敲低”基因,但沒有發現這項技術有“編輯”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員說,由於研究對象不同,這項研究“並不能支持或者反駁此前韓春雨的實驗結果”。

11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NgAgo的疑問》的文章,由國內外多家實驗室的科學家聯合署名,文章對韓春雨團隊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結果提出質疑,表示無法重複其實驗。同時,作者們也呼籲韓春雨團隊盡快澄清其中的疑點,提供更詳細的實驗資料。

《自然》雜誌網站的報道提到,《自然·生物技術》編輯部現在仍在調查這一事件。《自然·生物技術》編輯部8月初曾發布聲明稱,鑒於韓春雨論文引發的巨大爭議,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這篇新聞報道中也說,《自然》的新聞團隊與《自然·生物技術》編輯部是相互獨立運作的兩個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0

為蘋果訂單真是拼!消息稱三星在越南追加投資25億美元

2月25日消息,據路透社援引越南電視臺(VTV)報道,三星電子旗下顯示面板子公司(Samsung Display)獲準在越南投資25億美元來提高產能。

三星顯示器於2014年以10億美元投資在越南北寧省興建面板廠,隔年再砸30億美元加碼投資,此次投資獲得批準後,三星顯示器在越南的投資總額將達到65億美元,這將公司的屏幕生產能力從目前的每年1.8億增加上每年2.2億。

越南是三星電子及其子公司的主要智能手機產地。三星顯示器官方並未宣布在越南投資25億美元將會生產什麽產品。但此前,據韓聯社報道,三星計劃在越南增加投資25億美元用來組建OLED屏幕生產線。

目前蘋果唯一向外界透露的OLED屏幕供應商是三星。2017年,蘋果與三星簽訂了獨家的OLED供貨協議。根據《韓國先驅報》2月14日援引內部消息人士的說法,三星最新又與蘋果簽下價值43.5億美元的OLED屏幕大訂單。如果加上去年4月的1億塊OLED訂單,那麽蘋果將累計從三星那里采購超過1.6億塊OLED顯示屏組件。這也意味著三星已經承擔了未來iPhone產量80%左右的顯示屏供應。

據科技網站Appleinsider援引投資銀行摩根大通分析師提交的報告,蘋果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10-K文件顯示,該公司采購顯示屏的訂單時間首次超過1年,而涉及的采購金額規模則高達40億美元。據悉,蘋果這項采購訂單應該與OLED觸控屏有關,可能是向三星訂購OLED面板,以便用於下代iPhone裝配的需求。蘋果目前在Apple Watch及新版MacBook Pro的Touch Bar上使用OLED屏。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蘋果也正在考慮從2018年起在下一代的iPhone上使用京東方(BOE)供應的OLED顯示屏。如果京東方成為蘋果的供應商,將成為第一家三星以外的提前預知的未來供應商。但蘋果對此一直采取保密的態度。

OLED屏幕正在成為智能手機的一大發展趨勢。蘋果正在通過挖掘新的合作夥伴來應對未來OLED供應可能面臨短缺的問題。OLED顯示器顏色更鮮艷,而且更省電。

蘋果的競爭對手三星和華為已經推出了OLED智能手機。三星即將推出的Galaxy S8機型就被曝將采用全屏無邊框設計以獲得更高的屏占比,在正面配備一整塊OLED曲面玻璃屏幕。

顯示屏是智能手機所有零部件中最貴的部分。OLED屏幕的生產工藝更為複雜,尤其難以實現規模化量產。目前蘋果仍在等待供應商量產技術趨於完善。目前全球前四大智能手機顯示屏供應商包括三星、夏普、LG和日本顯示器公司。但即便這四大廠商所有的產能相加也無法滿足今年所有iPhone的需求。因此蘋果今年將僅能滿足一個高端版本的iPhone旗艦機型使用OLED屏幕,而將其他版本推出OLED屏幕的時間延至2018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94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7.shtml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曾響鈴 曾響鈴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總之,一切待定。

近年來,物聯網高歌猛進,美國有“工業互聯網”,德國有“工業4.0”,我國也有“中國制造2025”,這背後都是雲計算、大數據。據波士頓咨詢報告,單單中國制造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就能為其帶來高達6萬億的額外附加值。這也使得國內外巨頭紛紛駐足,國外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國內則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百度雲、華為、金山雲等,其中騰訊雲、阿里雲最甚,還拉來了傳統制造大佬,比如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合推出了“根雲”,阿里雲與徐工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如此爭相搶食,巨頭們真的能再造新的帝國?

不偏不倚,為何雲計算選擇這個時候來“革命”傳統工業?

如今的BAT成了無所不能的存在,尤其是阿里和騰訊。他們在雲計算領域一直明爭暗鬥,爭奪頭把交椅,這次在工業互聯網里紮堆,推敲下來,原因主要有三。

1、中國工業參差不齊,卻渴望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

由於中國錯失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中國又處於建國初期,所以中國的工業一直處在參差不齊的狀態。而且,正如樹根互聯CEO賀東東所說“中國制造企業三十幾萬家,其中97.4%的企業是中小制造企業,他們都碰到同樣的問題——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缺失。”最揪心的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來完成升級,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雲計算和雲的基礎共享給這些企業,將門檻消除,實現即插即用。

按照GE預測,到2020年,連入工業互聯網的機器將達到500億臺,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核心應用,1%的效率提升,就可幫助中國石油天然氣、航空、能源等各行業節省240億美元的成本空間。 

2、制造業服務化成趨勢,雲計算、數字化成為新的動力源

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使得傳統制造大佬從設備優勢走向流量優勢,比如三一重工最早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與應用,還開放了持續投資超過10億元的服務全社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往工業大數據入口級企業邁進。

與此同時,融合了雲計算、數字化的工業互聯網也在加速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並可滿足制造業的定制化趨勢,更為關鍵的是可助力制造業的出海,但出海就意味著新的遊戲規則、新的市場環境和新的供應鏈體系,中國互聯網雲服務商的存在就能為這些制造企業提供支撐。

3、騰訊阿里等巨頭的積累,這時候發力,時機剛剛好

現在正是傳統企業向智能企業轉型的紅利十年,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力等支持,作為盤踞互聯網十余年的阿里騰訊等,正好都有足夠的積累,兩者算是“幹柴烈火”,一拍即合。

阿里雲PK騰訊雲,誰是半斤,誰是八兩

相對於百度雲、網易雲、金山雲等紮推在移動互聯網或人工智能等領域,阿里雲和騰訊雲卻在工業制造里下了功夫,他們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阿里雲:分籃子放雞蛋,廣散網求魚上鉤

短短幾年間,阿里雲在工業制造領域已投出多子。

比如2014年12月,中國石化與阿里雲展開了雲平臺建設合作,並在2015年2月份開通搭建在阿里雲上的石化專有雲,同時開始承載電商等業務系統。

2016年1月開始,阿里雲推出大數據平臺“數加”,並在廣東雲棲大會上宣布為制造業轉型智能制造提供技術與人工智能支持。

2016年6月,阿里雲與徐工集團聯合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XCMG-Cloud)。

與此同時,阿里雲還參與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此外,阿里雲與協鑫光伏、比亞迪、中石化、12306、海關、國家電網等一系列工業制造企業和政府機構也有合作。

這不知道阿里雲是在到處秀肌肉,還是“病急亂投醫”,不過確實能看到阿里雲對工業制造有多癡心,看起來這一切的工作都是阿里雲在為自己成為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後的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形成“3A格局”(AWS、Azure、Alibaba Cloud)在努力,只是目前從體量上來說,和前兩者還有較大差距。而且阿里雲一直在試圖發揮自己在電商上的優勢,並整合所有產業鏈,和阿里在其他領域的買買買一樣,光靠合作收購就真能贏得天下?

騰訊雲:一個蘿蔔一個坑,步步為營

相比於阿里雲2009年進入雲計算領域,騰訊雲慢了點,2013年全面開放、2015年決定全面發力雲計算。

現在看騰訊雲在工業機械上的發力有點不太像騰訊的常規打法,這一次騰訊雲全力押註在樹根互聯聯手打造的“根雲”平臺上(也許後面會繼續開疆拓土),樹根互聯是由三一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也被寄托著三一重工的轉型重任。“根雲”算是第一家純本地化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對外輸出的產品分為幾個層級:

底層,物聯接入層,讓大部分工業企業還沒有聯網的設備,也就是啞機器,通過“根雲”傳感器把數據采集上來,再通過通訊傳到雲上。

第二層,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騰訊雲在此擔當重任,充分發揮其公有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

第三層,工業特定的PaaS層,“根雲”建機器模型,基於機器的數據模型優化機器全生命周期的運營。

第四層,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做應用,“根雲”提供整體智能服務解決方案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機器解決方案。

最上一層,基於機器數據的UBI保險產品。

這種矩陣式產品實際是對準三類客戶:工業企業、小規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政府,如今政府抓智能制造的力度非常大,他們希望有平臺能夠支持當地的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目前看,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手打造“根雲”平臺,優勢在於:一、政策,國外的雲計算要進入本土很難,二、樹根互聯有三一重工背景,在產品的研發上應該更懂中國本土企業,三、價格便宜。

騰訊雲與樹根互聯的合作,看起來一個擁有開放的平臺和渠道,一個擁有過硬的技術,一起來創造“端到端”的價值輸出。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即便騰訊擁有最豐富的互聯網用戶服務資源和經驗,也有從PC到手機的完整業務線,但傳統工業轉型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不過騰訊雲的雲服務最初從IaaS出發,接著又快速拓展到更高級更貼近業務的PaaS和SaaS層面,同時引入各行各業的服務商,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更完整的雲服務。看來騰訊雲是準備打一場硬仗,持久的拉鋸戰。

當然,現在來說,無論是阿里雲還是騰訊雲,他們在工業制造領域都不能說已經占有絕對主導權,至少得問問那三十幾萬家制造企業。

寡頭時代來臨之前,騰訊阿里也得回答這幾道題

就在吃瓜群眾紛紛討論什麽時候才會進入到工業互聯網寡頭時代時,響鈴給出的答案是:等到互聯網真正成為的“傳統行業”。因為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發展最為關鍵的“網絡”、“數據”和“安全”三要素都需升級,這也是考驗騰訊阿里的三道考題,即過往經驗的有用性,數據能力以及安全性。

1、工業雲,巨頭們到底算新手還是“老司機”

不可否認,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阿里雲、騰訊雲算是“老司機”,但當雲計算作為一種技術工具,被應用在不同領域,就變得“隔行如隔山”。

阿里雲主要應用在消費品電商和物流,而騰訊雲在社交、遊戲、金融等領域也是強者,但這些經驗能幫助他們擺脫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手”身份?

要知道“工業”遠比“買賣”、遊戲複雜,工業雲需要和一般的雲平臺完全區別開來!

因為工業雲是通過雲端找到分散在各個企業的工業設計、工藝規劃、制造原料、制造裝備、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需求並聚合它們,需要極為專業、全面的工業知識作為支撐,並不是雲服務提供商等平臺類的企業所擅長的,他們更擅長的還是做標準化的服務。

不過工業互聯網的特點是互聯、數據、集成、創新、轉型,其中連接就是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騰訊阿里對連接好像很在行,騰訊拉來樹根互聯做“根雲”,阿里牽著徐工做“徐工工業雲”便是例證,在此基礎上,他們都還在到處拉幫結盟,比如騰訊雲“雲+計劃”後,騰訊雲已幫助近千家初創公司上雲,陸續為廣州、深圳、上海、重慶、四川、河南等20多個省市政府提供雲服務,其中不乏工業制造行業,可以預見這場搶盟友大戲還將在騰訊和阿里之間繼續展開。

2、數據,還是數據

騰訊雲、阿里雲為工業制造業帶來的IT架構的優化和升級,本質上是在為工業制造提供新的連接方式和新的生產力,而這最主要的支撐要素就是數據,當然,數據也是騰訊雲、阿里雲平臺最大的優勢和核心資源。只是工業雲明顯區別消費雲,a、數據的處理量和複雜性是人消費數據的數倍;b、工業大數據要求準確性很高。比如在消費趨勢分析中,成功率百分之七八十就差不多了,但在機器大數據中就必須是99.99%。

這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考驗就是能否將其消費端數據服務的經驗運用到工業制造領域,比如阿里雲需要提供雲計算、大數據的支持服務來進行不良品率分析、設備遠程運維、智能診斷、裝備壽命預測、質量改進分析等服務。

這里說說騰訊雲,2016年11月,騰訊雲的數智分布式計算平臺奪得Sort Benchmark 全球排序競賽GraySort和MinuteSort兩項冠軍、創造了4項世界紀錄,背後正是騰訊於2009年1月開始基於Hadoop開發的大數據平臺。騰訊雲和樹根互聯合作中,還成立了一個叫根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層用的就是騰訊雲公共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也就大數據存儲和運算能力,可實現把機器連接上來,即M2M。

不過就數據這點而言,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要求,都是既要懂得人,也要懂機器的,還需要將人和機器數據有效結合起來。

3、說好的安全呢?

這是雲領域最重視的一環,斯諾登時間、iCloud艷照門後,雲安全被提上更高的位置,部分企業拒絕用雲計算產品,寧願自己搭建服務器也是基於安全考慮。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信息安全最大的問題是廠家少,漏洞多,無人去打補丁,而且涉及到的環節也越來越多,整個行業安全基礎又差、風險也高,更為關鍵的是,基礎架構不同導致現有的技術手段大多數都會失效,何況要換一個行業。

在安全方面,騰訊雲目前采用的是統一的數據管控,並把安全防護產品和能力開放給合作夥伴,以保證企業的數據安全。據稱騰訊雲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可用性達99.95%,數據可靠性的穩定服務更是高達99.999%,騰訊雲在設備與網絡容災、安全攻擊防護等方面的能力也領先業界。而阿里雲則是全國首批通過ISO27001安全管理體系的企業,2014年也是躋身全球首個獲得雲安全國際認證金牌的雲服務商。

只是騰訊雲、阿里雲真能承受住工業制造領域的安全大考驗嗎?

總之,一切待定。

在“中國制造2015”全面到來之前,騰訊雲與阿里雲的兩雲之爭必將硝煙四起,除了數據能力,安全性能、經驗可持續性,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有時間窗口、資源投入、技術和產品開發以及商業模式等,不管會不會是場商業好戲,但一定是場好戲。

雲計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07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7.shtml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曾響鈴 曾響鈴

騰訊雲、阿里雲競相占位工業互聯網,這真是一筆好買賣?

總之,一切待定。

近年來,物聯網高歌猛進,美國有“工業互聯網”,德國有“工業4.0”,我國也有“中國制造2025”,這背後都是雲計算、大數據。據波士頓咨詢報告,單單中國制造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就能為其帶來高達6萬億的額外附加值。這也使得國內外巨頭紛紛駐足,國外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國內則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百度雲、華為、金山雲等,其中騰訊雲、阿里雲最甚,還拉來了傳統制造大佬,比如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合推出了“根雲”,阿里雲與徐工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如此爭相搶食,巨頭們真的能再造新的帝國?

不偏不倚,為何雲計算選擇這個時候來“革命”傳統工業?

如今的BAT成了無所不能的存在,尤其是阿里和騰訊。他們在雲計算領域一直明爭暗鬥,爭奪頭把交椅,這次在工業互聯網里紮堆,推敲下來,原因主要有三。

1、中國工業參差不齊,卻渴望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

由於中國錯失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中國又處於建國初期,所以中國的工業一直處在參差不齊的狀態。而且,正如樹根互聯CEO賀東東所說“中國制造企業三十幾萬家,其中97.4%的企業是中小制造企業,他們都碰到同樣的問題——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缺失。”最揪心的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他們並沒有太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來完成升級,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雲計算和雲的基礎共享給這些企業,將門檻消除,實現即插即用。

按照GE預測,到2020年,連入工業互聯網的機器將達到500億臺,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核心應用,1%的效率提升,就可幫助中國石油天然氣、航空、能源等各行業節省240億美元的成本空間。 

2、制造業服務化成趨勢,雲計算、數字化成為新的動力源

制造業服務化趨勢使得傳統制造大佬從設備優勢走向流量優勢,比如三一重工最早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與應用,還開放了持續投資超過10億元的服務全社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往工業大數據入口級企業邁進。

與此同時,融合了雲計算、數字化的工業互聯網也在加速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並可滿足制造業的定制化趨勢,更為關鍵的是可助力制造業的出海,但出海就意味著新的遊戲規則、新的市場環境和新的供應鏈體系,中國互聯網雲服務商的存在就能為這些制造企業提供支撐。

3、騰訊阿里等巨頭的積累,這時候發力,時機剛剛好

現在正是傳統企業向智能企業轉型的紅利十年,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力等支持,作為盤踞互聯網十余年的阿里騰訊等,正好都有足夠的積累,兩者算是“幹柴烈火”,一拍即合。

阿里雲PK騰訊雲,誰是半斤,誰是八兩

相對於百度雲、網易雲、金山雲等紮推在移動互聯網或人工智能等領域,阿里雲和騰訊雲卻在工業制造里下了功夫,他們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阿里雲:分籃子放雞蛋,廣散網求魚上鉤

短短幾年間,阿里雲在工業制造領域已投出多子。

比如2014年12月,中國石化與阿里雲展開了雲平臺建設合作,並在2015年2月份開通搭建在阿里雲上的石化專有雲,同時開始承載電商等業務系統。

2016年1月開始,阿里雲推出大數據平臺“數加”,並在廣東雲棲大會上宣布為制造業轉型智能制造提供技術與人工智能支持。

2016年6月,阿里雲與徐工集團聯合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XCMG-Cloud)。

與此同時,阿里雲還參與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此外,阿里雲與協鑫光伏、比亞迪、中石化、12306、海關、國家電網等一系列工業制造企業和政府機構也有合作。

這不知道阿里雲是在到處秀肌肉,還是“病急亂投醫”,不過確實能看到阿里雲對工業制造有多癡心,看起來這一切的工作都是阿里雲在為自己成為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後的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形成“3A格局”(AWS、Azure、Alibaba Cloud)在努力,只是目前從體量上來說,和前兩者還有較大差距。而且阿里雲一直在試圖發揮自己在電商上的優勢,並整合所有產業鏈,和阿里在其他領域的買買買一樣,光靠合作收購就真能贏得天下?

騰訊雲:一個蘿蔔一個坑,步步為營

相比於阿里雲2009年進入雲計算領域,騰訊雲慢了點,2013年全面開放、2015年決定全面發力雲計算。

現在看騰訊雲在工業機械上的發力有點不太像騰訊的常規打法,這一次騰訊雲全力押註在樹根互聯聯手打造的“根雲”平臺上(也許後面會繼續開疆拓土),樹根互聯是由三一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也被寄托著三一重工的轉型重任。“根雲”算是第一家純本地化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對外輸出的產品分為幾個層級:

底層,物聯接入層,讓大部分工業企業還沒有聯網的設備,也就是啞機器,通過“根雲”傳感器把數據采集上來,再通過通訊傳到雲上。

第二層,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騰訊雲在此擔當重任,充分發揮其公有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

第三層,工業特定的PaaS層,“根雲”建機器模型,基於機器的數據模型優化機器全生命周期的運營。

第四層,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做應用,“根雲”提供整體智能服務解決方案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機器解決方案。

最上一層,基於機器數據的UBI保險產品。

這種矩陣式產品實際是對準三類客戶:工業企業、小規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政府,如今政府抓智能制造的力度非常大,他們希望有平臺能夠支持當地的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目前看,騰訊雲與樹根互聯聯手打造“根雲”平臺,優勢在於:一、政策,國外的雲計算要進入本土很難,二、樹根互聯有三一重工背景,在產品的研發上應該更懂中國本土企業,三、價格便宜。

騰訊雲與樹根互聯的合作,看起來一個擁有開放的平臺和渠道,一個擁有過硬的技術,一起來創造“端到端”的價值輸出。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即便騰訊擁有最豐富的互聯網用戶服務資源和經驗,也有從PC到手機的完整業務線,但傳統工業轉型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不過騰訊雲的雲服務最初從IaaS出發,接著又快速拓展到更高級更貼近業務的PaaS和SaaS層面,同時引入各行各業的服務商,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更完整的雲服務。看來騰訊雲是準備打一場硬仗,持久的拉鋸戰。

當然,現在來說,無論是阿里雲還是騰訊雲,他們在工業制造領域都不能說已經占有絕對主導權,至少得問問那三十幾萬家制造企業。

寡頭時代來臨之前,騰訊阿里也得回答這幾道題

就在吃瓜群眾紛紛討論什麽時候才會進入到工業互聯網寡頭時代時,響鈴給出的答案是:等到互聯網真正成為的“傳統行業”。因為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發展最為關鍵的“網絡”、“數據”和“安全”三要素都需升級,這也是考驗騰訊阿里的三道考題,即過往經驗的有用性,數據能力以及安全性。

1、工業雲,巨頭們到底算新手還是“老司機”

不可否認,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阿里雲、騰訊雲算是“老司機”,但當雲計算作為一種技術工具,被應用在不同領域,就變得“隔行如隔山”。

阿里雲主要應用在消費品電商和物流,而騰訊雲在社交、遊戲、金融等領域也是強者,但這些經驗能幫助他們擺脫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手”身份?

要知道“工業”遠比“買賣”、遊戲複雜,工業雲需要和一般的雲平臺完全區別開來!

因為工業雲是通過雲端找到分散在各個企業的工業設計、工藝規劃、制造原料、制造裝備、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的需求並聚合它們,需要極為專業、全面的工業知識作為支撐,並不是雲服務提供商等平臺類的企業所擅長的,他們更擅長的還是做標準化的服務。

不過工業互聯網的特點是互聯、數據、集成、創新、轉型,其中連接就是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騰訊阿里對連接好像很在行,騰訊拉來樹根互聯做“根雲”,阿里牽著徐工做“徐工工業雲”便是例證,在此基礎上,他們都還在到處拉幫結盟,比如騰訊雲“雲+計劃”後,騰訊雲已幫助近千家初創公司上雲,陸續為廣州、深圳、上海、重慶、四川、河南等20多個省市政府提供雲服務,其中不乏工業制造行業,可以預見這場搶盟友大戲還將在騰訊和阿里之間繼續展開。

2、數據,還是數據

騰訊雲、阿里雲為工業制造業帶來的IT架構的優化和升級,本質上是在為工業制造提供新的連接方式和新的生產力,而這最主要的支撐要素就是數據,當然,數據也是騰訊雲、阿里雲平臺最大的優勢和核心資源。只是工業雲明顯區別消費雲,a、數據的處理量和複雜性是人消費數據的數倍;b、工業大數據要求準確性很高。比如在消費趨勢分析中,成功率百分之七八十就差不多了,但在機器大數據中就必須是99.99%。

這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考驗就是能否將其消費端數據服務的經驗運用到工業制造領域,比如阿里雲需要提供雲計算、大數據的支持服務來進行不良品率分析、設備遠程運維、智能診斷、裝備壽命預測、質量改進分析等服務。

這里說說騰訊雲,2016年11月,騰訊雲的數智分布式計算平臺奪得Sort Benchmark 全球排序競賽GraySort和MinuteSort兩項冠軍、創造了4項世界紀錄,背後正是騰訊於2009年1月開始基於Hadoop開發的大數據平臺。騰訊雲和樹根互聯合作中,還成立了一個叫根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底層用的就是騰訊雲公共的IaaS層和PaaS層的能力,也就大數據存儲和運算能力,可實現把機器連接上來,即M2M。

不過就數據這點而言,對騰訊雲、阿里雲的要求,都是既要懂得人,也要懂機器的,還需要將人和機器數據有效結合起來。

3、說好的安全呢?

這是雲領域最重視的一環,斯諾登時間、iCloud艷照門後,雲安全被提上更高的位置,部分企業拒絕用雲計算產品,寧願自己搭建服務器也是基於安全考慮。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信息安全最大的問題是廠家少,漏洞多,無人去打補丁,而且涉及到的環節也越來越多,整個行業安全基礎又差、風險也高,更為關鍵的是,基礎架構不同導致現有的技術手段大多數都會失效,何況要換一個行業。

在安全方面,騰訊雲目前采用的是統一的數據管控,並把安全防護產品和能力開放給合作夥伴,以保證企業的數據安全。據稱騰訊雲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可用性達99.95%,數據可靠性的穩定服務更是高達99.999%,騰訊雲在設備與網絡容災、安全攻擊防護等方面的能力也領先業界。而阿里雲則是全國首批通過ISO27001安全管理體系的企業,2014年也是躋身全球首個獲得雲安全國際認證金牌的雲服務商。

只是騰訊雲、阿里雲真能承受住工業制造領域的安全大考驗嗎?

總之,一切待定。

在“中國制造2015”全面到來之前,騰訊雲與阿里雲的兩雲之爭必將硝煙四起,除了數據能力,安全性能、經驗可持續性,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有時間窗口、資源投入、技術和產品開發以及商業模式等,不管會不會是場商業好戲,但一定是場好戲。

雲計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99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9/162988.shtml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李俊 李俊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不少人看來,共享充電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應急使用場景的一種補充,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門生意。

來源 | 俊世太保(ID:lijun_taibao)

文 | 李俊

上周末,苦苦尋求業務突破點的聚美優品將目光投向了共享充電寶行業。有意思的是,在陳歐前腳宣布3億元現金入股街電科技後不久,王思聰後腳就在朋友圈開懟:“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一時間,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了來自各方的質疑。

timg (1)

不斷被唱衰,卻瘋狂獲得融資

王思聰的看衰,並沒有妨礙共享充電寶行業頻繁獲得融資,共享充電寶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在席卷著資本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3月至今,共享充電寶領域所獲得融資金額超5億元,超20家機構入局,這其中包括紅杉資本、IDG、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機構,當然還有騰訊。

而根據最新報道,就在今日又有三家公司宣布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其中「Hi電」宣布在4月中旬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小電科技」則宣布在5月初完成了B輪3.5億元融資,由紅杉中國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而在早前宣稱看不懂共享充電寶的騰訊則繼續跟投。此外,主打小機櫃模式的「非常電」宣布獲得早馳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

如今共享充電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比較常見的是在商場或超市提供裝有充電寶的機櫃。另一種則不布設機櫃,主要與餐飲店、咖啡廳、KTV等場所合作布置的桌面型固定充電寶。客觀上來看,共享充電寶確實有實際需求。

timg (2)

timg (3)

隨著智能手機所承載的娛樂生活需求越來越多,我們如今越來越難離開,再加上手機的CPU、GPU、閃存等功能愈來愈強大,即使電池技術獲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耗電時間確實加快了。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移動設備用戶數接近50億,中國超過13億,每天會產生超過10億次的充電行為,其中有1億多次充電行為在家里辦公室以外。

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資本市場看好,其實背後邏輯不難理解。共享單車行業的爆發,讓資本市場開始對B2C共享模式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再加上共享充電寶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頻、剛需、大市場」,並且容易獲得正向現金流,所以因此成為新風口。資本的加持也為共享充電寶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當線上流量逐漸枯竭,線下流量價值被重估時,類似於智能設備充電等剛性需求正在喚起新的線下場景。

共享充電寶行業面臨的三大誤解

摩拜單車投資人、熊貓資本毛聖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自己覺得共享充電寶沒有什麽特別大的需求。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持有成本實在太低了。買一個充電寶可能三十多塊錢,六十多塊錢就買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還有就是我覺得替代方案很多,它流動很麻煩。自行車比如說我用好了停在這里,下一個人可以接著用,而且是不固定點。現在大家都做無樁這個概念。充電寶我租用了以後,充完了然後放哪兒呢,我還得放回它的點。」

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共識,雖然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了大量資本的青睞,但在不少人看來,共享充電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應急使用場景的一種補充,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門生意。而這種擔憂卻主要來源於對行業的三大誤解。

1、如今充電寶體積越來越小,購買成本很低,隨身攜帶也並不是負擔,對於很多人來說,既然有自己的充電器,為什麽還要租借一個呢?

中國每年的充電寶銷量非常大。統計機構TMR的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移動電源(充電寶)每年的需求是361億美元。作為手機保有量和需求量大國,中國將占據充電寶銷量的大部分市場。而據專業人士計算,中國每個城市人口購買充電寶的數量如今已1.7個,不少用戶甚至了購買四五個充電寶。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充電寶每年更是有著累計高達上億的銷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共享充電寶實在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充電寶人均持有量並不低,然而充電寶的使用本身卻是反人類的。當我們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的時候,同時也需要給充電寶充電。而且在很多人連錢包都不願帶出門的時候,隨身攜帶一臺充電寶並不是什麽令人愉悅的體驗。

類比於共享單車行業,在共享單車這樣的新生事物誕生之前,自行車的人均持有量並不低,但很多人出門卻還是寧願選擇公共交通,而不是選擇騎自行車。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因為和需要給充電寶充電一樣,騎自行車需要到處找停車的地方,並且還要帶上一把笨重的鎖。

至於能較低成本購買一臺充電寶,我們就不會再使用共享充電寶,那則是無稽之談。想想看,共享自行車誕生之初,很多人都覺得騎一輛自行車需要繳納299元押金,每次騎竟然還要1元,這麽貴那還不如自己去買一輛,不過後來這些人都去騎共享單車了。與此同時,其實我們身邊早已有很多最後三公里的替代出行解決方案,例如黑摩的、出租車、公共汽車等,但大家後來還是選擇了更為方便的共享單車。為什麽?歸根結底其實還是便利性。

2、很多商家都能夠提供充電設備,或是充電寶或是插頭,所以共享充電寶基本上沒有什麽使用場景,肯定不會是高頻需求。

首先我需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線下的商家都能提供各類充電設備了,那麽為什麽很多人出門身上還會帶一個充電寶?答案很簡單,因為線下現有的服務能力和覆蓋範圍不足以滿足用戶當下的需求。這樣一個場景很多人都不陌生,多少次我們去咖啡館尋找插頭充電的時候,發現有插頭的地方都早有人了。在線下服務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則恰好滿足了用戶額外產生的充電需求。

u=4073726420,3489785131&fm=11&gp=0

不久前,我去三里屯那邊逛了一圈,在線下調查了數十個商家,在詢問為什麽願意讓共享充電寶企業免費放充電寶機櫃的時候,大多數商家給我的回應是這樣的:

之前有不少顧客找我們借充電線,但很多人借完之後就忘記歸還了,丟失數據線是常有的事情,這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一根好的數據線成本其實不低。如果同時有好幾個客人都需要充電,那就很尷尬了,因為很多時候店里面沒有那麽多插座和充電寶。

當然這些只能樣本不一定具備行業性,但很大程度上也說明了一些問題。用戶普遍的充電需求是共享充電商業模式的基礎,但共享充電寶能成為現象級產品背後的關鍵之處在於,它們其實是為B端商戶服務C端用戶提供了一項基礎設施。

至於共享充電寶是不是剛需需求,其實很好論證,很多人出門都會帶上一個充電寶,忘帶充電寶的時候,他們甚至願意去咖啡館進行一次至少30元的消費,這些場景都恰恰說明「出門在外手機充電是一種剛需」。而前文已經論證,相比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花1元錢租個隨借隨還的充電寶並不是很難的選擇。

既然是剛需,那麽共享充電寶行業擺在大家唯一的問題就是:租充電寶到底是一種高頻行為,還是只是偶然性的需求。我們可能需要留待一段時間進行觀察,但在這之前,有兩家企業已經對外公布了運營數據,這或許值得我們借鑒一二。

街電此前對外宣傳,目前街電已鋪設近4萬臺櫃機,市場上有20多萬的電源數,用戶數已超300多萬。使用場景主要在連鎖餐飲、KTV、酒吧、洗浴、重點商圈、商場、醫院、星級酒店,在一些人流量高的咖啡廳和酒吧等地,充電寶的日均使用次數最高能夠達到30次。來電科技則表示,其充電寶每臺每天被借出0.7~0.8次,單日收益平均2元。一臺充電寶成本在90元左右,循環使用次數約為800次。在不考慮充電寶櫃臺成本、場地費用外,一臺充電寶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對具體個人而言,出門在外租充電寶也許並不是高頻行為,但考慮到共享充電寶大多投放在人流量極大的場所,對大眾來說,手機恰好沒電租個充電寶這可能又是一種高頻行為了。

3、共享充電寶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池技術的發展,快充和無線充電都會對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想象一下,你出門前發現只有20%的電量了,如果你能花5分鐘充到80%,你會在家充完再走還是出去碰運氣?

確實電池充電技術在飛速發展,快充和無線充電都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廠商重點突破的方向,很多手機充滿電需要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國外研究機構甚至通過石墨烯開發出20秒高速充電的手機鋰電陰極材料。隨著技術的發展,無線充電也將會成為主流,但真正想要從實驗室到量產這可能至少還需要5~10年的時間,畢竟這不僅只需要來自廠商的努力。

timg (4)

和智能手機碎片化的使用場景一樣,手機充電其實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應用場景。我們在隨時隨地使用手機的同時,電池電量也隨時可能消耗殆盡。不同於商家提供的充電解決方案,充電寶正是滿足了我們隨時隨地、即充即走的需求。

而共享充電寶帶來的真正革新其實是可移動化,比起快充、無線充電,共享充電寶可以隨身攜帶,隨處歸還,這其實才是其能生存下來的根本。對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快充技術的普及或許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情。

但我們要知道,目前智能手機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充電寶的需求在短期內並不會受電池技術提升影響。即使我們能在家很快將電充滿,但出門在外的時候,無論是快充還是無線充電,其實並不能徹底解決手機續航的問題,我們的手機仍然會遇到沒電需充電的情況。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也許會很快看到快充技術的普及,但在商家沒辦法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時,這很可能會反過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一大利好。畢竟用戶能夠更快的完成對手機的充電,將會就意味著充電寶更快的周轉率。

一個總結

共享充電寶可能會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倘若共享充電寶能夠有足夠鋪貨量,做到徹底解放電源、隨借隨還,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可能會成為像共享單車那般的高頻剛需。至於來自商業模式的擔憂則大可不必,畢竟共享充電寶本身成本就不高,回款周期非常短,再加上獲取大量線下流量後後,通過廣告進行商業化也會存在極大想象空間。

當然,在如此短時間內湧入這麽多玩家和資本,共享充電寶行業確實存在泡沫,隨著對線下商家資源競爭的加劇,後來者再進入的成本顯著提升,我們也許會看到「針對商家端補貼」的新一輪“千團大戰”,但在這之前,也許我們應該給共享充電寶行業更多的耐心。

共享充電寶 陳歐 王思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73

又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發布會,網友吐槽HomePod真是醜醜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6/163439.shtml

又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發布會,網友吐槽HomePod真是醜醜醜…
黑馬哥 黑馬哥

又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發布會,網友吐槽HomePod真是醜醜醜…

6月6日淩晨一點,庫克在掌聲中走上舞臺,WWDC2017年終於開始。今年大會的主題是“Join an amazing crowd”,直譯為“濟濟一堂,讓靈感碰撞”。

來源 | WWDC2017發布會

文  | 黑馬哥

6月6日淩晨一點,庫克在掌聲中走上舞臺,WWDC2017年終於開始了。今年大會的主題是“Join an amazing crowd”,直譯為“濟濟一堂,讓靈感碰撞”。

和往年一樣,蘋果公司圍繞著四大產品線推出了6大主打產品,分別推出了tvOS、watch OS 4、macOS High Sierra、iOS11、iPad以及HomePod。

基本和之前的曝光一致,甚至連圖片都一樣,蘋果的保密性做的是越來越差了。為了避免主觀情緒,黑馬哥按照順序給大家介紹。

1

tvOS:引入亞馬遜

據庫克介紹,tvOS已經有50個合作夥伴了。亞馬遜和它的Prime Video也將入駐到tvOS,用戶可以觀看亞馬遜的電視劇以及自制劇。

22.webp (1)

@ningathena:帥,可惜天朝用不了。

@Tsingxi:蘋果鐵了心是要做電視了,把tvOS放在第一位介紹

@亨亨亨:是個坑吧?難道還能重新塑造手機的奇跡?

2

watch OS 4:卡片式提醒+全新表盤

蘋果發布了全新的手表操作系統watch OS 4,能夠基於Siri的表盤,通過機器學習判斷用戶在不同的時間和場景下需要顯示的畫面,包括用戶的航班信息、日升日落時間或智能家居管理。

在健身方面,watch OS 4采用了全新的運動信息界面,並新加入了遊泳、高強度間歇訓練、室外快走等新的記錄類型和智能教練方案,方便更多健身用戶使用。

23.webp

新watchOS界面以Siri為中心,還加入了《玩具總動員》人物主題表盤,手表上的Activity和Workout應用將更智能。

@悅動女孩:Siri的加入使得個性化服務更加如虎添翼。

@SKeNawNguR:表白胡迪,我可能會為了表盤買塊表的

@聰明的一休哥哥哥哥哥:看來我的第一代要淘汰了,我還想等出3在買

3

macOS High Sierra

macOS High Sierra內含眾多功能板塊,比如加入了阻止自動播放功能,由用戶來決定是否要播放網頁中的視頻,Safari還具備智能追蹤防禦體系,避免用戶被廣告追蹤。

24.webp

蘋果自吹,新系統的瀏覽器比chrome有80%的性能優勢,同時,提供了一個智能防追蹤,這樣當攜帶Mac電腦到處使用的時候,設備會根據你使用情況和使用場景不同,調整追蹤的頻率和時機,防止用戶泄露一些位置信息。

25.webp

新的照片應用擁有人臉識別功能,能夠辨別照片上的人臉,自動命名分類。用戶還可以在照片應用中直接編輯照片,比PS操作更簡單。

蘋果文件系統(APFS)代替了HFS系統。相比之前,Metal 2的性能也提高了10倍。蘋果還在新macOS上推出了Metal VR版,Steam、Unity等平臺均可應用。

此次,蘋果公司一共推出了8種不同款式、價格的Mac系列。詳見圖:

26.webp

27.webp

面對這不菲的價格,喊貴的網友大有人在,不過@努力中的理工男從性價比出發,覺得錢真心不貴。

@小魚溺水:對人臉識別技術表示擔憂,蘋果在推出這項功能的時候應該保護用戶隱私。

@努力中的理工男:從性價比出發,Mac的價格真心不貴。

@苦於犇命:蘋果一口氣出了8個品類,中高端市場全覆蓋,定位不錯。

4

iOS11 = 微信?咳咳!

iOS11,無疑是此次發布會的重點,蘋果也從各個功能模塊,詳細解讀了新變化,老規矩,吐槽安卓的升級率是每次必備的功課。

29.webp

信息(iMessage),除了新加抽屜(drawer)功能外,還通過iCloud同步到各個蘋果設備當中。Apple Pay也加入到抽屜中,支持人到人的轉賬。Apple Pay引起了網友的興趣,但認為它落後支付寶、微信至少一代,紛紛不看好。

Siri也是一大亮點,人們可以用自然語言喚醒它,並與之交流;它的深度學習能力,使它既理解用戶習慣,又能作出預測,進行個性化推送。Siri,還可以控制智能家居,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聲控”。

此外,Siri的翻譯功能強大,能夠實現英語與漢語、法語、德語等5種語言之間的互譯。

照相功能,在低光照環境下能夠能夠拍出更清晰的照片,這些照片可被分享給朋友。Map除了室內導航功能外,還配置有駕駛免打擾系統,為用戶屏蔽開車期間的信息幹擾。

999.webp

iOS 11還重新設計了控制中心,變為全界面樣式。通知中心與鎖屏合二合一,在鎖屏界面下,用戶可上下滑動查看新通知。

APP審核周期也進一步縮減至2-24小時。App Store還經過了重新設計,增加了“今天、遊戲、購買”等標簽,這些標簽每天都在更新,用戶能夠找到更多精致的應有。

30.webp

同時,蘋果還為中國市場推出了特色功能,比如掃二維碼、短信詐騙識別等。中國特色功能讓@黑色叉燒肉很不解,不知道該開心還是難過。其實,本次大會,中國元素屢屢彰顯,或可理解為蘋果在向中國市場示好。

@Hi-Ya-Zebina:iOS11里的Siri讓人期待,又可以調戲塔了。

@youkakei:iOS11,我又看到了很多積累功能。

@文_Chung:百度、高德也能做到室內導航吧,沒啥了不起的。

@肥威姐:iOS11,整體上來講,能夠比得過所有的安卓系統的。

@黑色叉燒肉:被中國特色尷尬了,不知道該高興還是吐槽

5

iPad Pro:超窄邊框

蘋果推出了新iPad Pro,有10.5英寸以及12.9英寸兩款。兩款都采用窄邊框設計。True tone屏幕更加優秀,最高亮度能達到600nit,支持廣色域。另外,這塊屏幕的刷新率達到120Hz,是一般屏幕的兩倍。

31.webp

其中,10.5英寸的iPad Pro,重約1磅,采用A10X Fusion六核處理器、十二核GPU。相比初代iPad,圖形顯示性能提升了500倍。拍照方面,它采用1200萬像素、F1.8光圈的主攝像頭。

該產品的最大亮點為尺寸,其采用了超窄邊框設計,尺寸達到了10.5英寸和12.9英寸。據悉,這兩個版本的iPad Pro內存均從32GB提升至64GB。10.5英寸64GB內存售價為649美元;256GB售價749美元;512GB售價949美元。12.9英寸64GB內存售價為799美元;256GB售價899美元;512GB售價1099美元。

@林阿健:目前iPad升級挺有誠意的,我重新入手一臺的時間到了

@紅星閃閃:iPad Pro估計瞄準了微軟的surface的市場,這兩家一直是世仇啊。

@郭三日:唉,iPad的產品走向,不知道喬布斯會怎麽想?

@wzy王之源-:ipad mini還出嗎?聽說這條線要被幹掉了

6

HomePod:醜醜醜

最後,蘋果推出了壓軸級產品——HomePod,外觀呈圓柱形,高7英寸,有白、深空灰兩色。@馬鈴薯先生覺得它像一個垃圾桶,破滅了自己對於壓軸產品的幻想。@黃小爺Eric也不客氣地表示:真醜。真的,真的,很醜。

32.webp

據悉,HomePod 高約 7 英寸,擁有7個揚聲器陣列和4寸向上的振膜式喇叭以及獨立的驅動單元,支持波束成型、多通道回聲消除和實時聲學建模。

HomePod的售價為349美元,將於今年12月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率先發售,明年將推廣至其它國家和地區。

@黃小爺Eric不:真醜。真的,真的,很醜。

@得得搜搜:一個創業者打下的一片產業在交給職業經理人之後就是會變成這樣!蘋果已經下坡路了

@ecticinside:沒意思的發布會,腎8呢

WWDC 蘋果 HomePod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29

ofo被起訴賠878萬元!真是這把鎖惹的禍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3/1130914.html

2016年年底以來,共享單車以細胞分裂般的速度占據了城市街道的空白空間。

人們在感慨社會發展速度快、新事物對人類影響大之余,也通過實踐發現了在陽光之下的共享單車也有陰影。

據中國青年網消息,2017年3月26日,上海一個未滿12歲的男孩解開了一輛無人管理的ofo共享單車機械鎖,在騎行路上與上海弘茂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客車相撞,被卷進車底最終導致死亡。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這也是國內首起12歲以下兒童騎行共享單車死亡事故。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上海弘茂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駕駛員王某疏於觀察路況,未確認安全通行,負本起事故次要責任;靜安區交警認為,該男孩未滿12周歲,駕駛自行車在道路上逆向行駛,且疏於觀察路況,未確認安全通行,負本起事故主要責任。

據中國青年網消息,2017年7月初,該男孩父母將肇事司機及車輛所屬的上海弘茂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以及相關保險公司起訴至上海靜安區人民法院。

據界面消息,7月19日,該男孩父母追加ofo提供方北京拜客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為被告,並調整了訴訟請求,要求其共同承擔民事賠償的責任,並共索賠878萬元,以及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機械密碼鎖具並更換為更安全的鎖具。

原告律師張黔林指出,究其事故原因,受害人不足12周歲,而ofo小黃車對投放於公共開放場所的車輛疏於看管,該自行車車輛之上也無任何警示受害人不得騎行的提示;且該車輛上安裝的機械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用戶還車時並不需要上鎖,只需在App上點擊“結束行程”即可;其次,即使還車上鎖,也會有不少用戶未將密碼打亂,一按即開;即使密碼被打亂,網絡上也流傳共享單車聽聲解鎖秘訣。

▲圖片來源:百科截圖

針對ofo的機械鎖問題,每經小編在網上百科問答查詢發現,這種機械鎖的密碼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只要你用完車,不打亂密碼,後面的人就可以免費使用。這種漏洞會直接導致許多兒童在沒有身份認證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使用單車。

事實上,在上述事件發生後的2天內,ofo就曾發布官方聲明,表示將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防範機制,從源頭上杜絕12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單車,從而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ofo上海相關負責人事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今後新用戶認證時,平臺會屏蔽掉12歲以下用戶。對於車鎖易打開的問題,ofo表示已推出帶有動態密碼的全新智能鎖,杜絕非法使用。

然而在其發表聲明之後,仍然有類似解鎖事件發生。

2017年6月18日,河南鄭州也發生一起未成年人騎小黃車摔倒身亡的事故。據河南省公安廳官方微博消息,該男孩年齡為十二三歲,破解了ofo小黃車機械鎖的密碼,在下坡路騎行時由於車速過快摔倒身亡,小黃車機械鎖漏洞再次引發關註。

▲圖片來源:河南省公安廳官方微博截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

為杜絕12歲以下兒童未經授權單獨騎車上路,上海市質監局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發布的全國首個《共享自行車》與《共享自行車服務》團體標準,規定要求共享單車運營方應對用戶提出實名制登記註冊的要求;用戶年齡應在12歲以上。

截至發稿,每經小編在ofo官方app上看到有明顯提示為:12周歲以下兒童禁止騎車。

並在騎行者年齡規則處,再次聲明。

而各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出臺的共享單車管理的相關規定,均有類似的要求,但事實上,未成年人可以很輕易繞過機械鎖具的限制,輕松打開路邊的共享單車。

大多數網友認為,除了ofo應該在其硬件上做好安全防備措施,未成年人的父母也應該承擔起監管自己孩子的責任。一旦意外發生,終身追悔莫及。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青年網、騰訊網、一點資訊、界面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00

喜茶新店開業排隊幾十米 真是生意火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4/164585.shtml

喜茶新店開業排隊幾十米 真是生意火爆?
中國企業家雜誌 中國企業家雜誌

喜茶新店開業排隊幾十米 真是生意火爆?

雖然有家店開在了星巴克隔壁,但喜茶創始人聶雲宸並不喜歡被拿來跟星巴克對標。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文|王雷生    

編輯|馬吉英   

“肯定是他們雇人排隊的,要不然哪會有那麽多人。”拍完照的年輕媽媽收起手機,對旁邊看起來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嘟噥著。

timg (1)

這是8月12日10點半,距離喜茶(HEYTEA)朝陽大悅城店開業剛剛過去半個小時左右。排隊的人從這家“網紅”茶飲店門口一直蜿蜒了將近五六十米,以至於完全堵住了隔壁星巴克的門口。

暴雨斷斷續續降臨,雨水敲打著地面,穿著牛仔長褲排隊的女生褲腿已經浸濕到了小腿,但幾乎沒有人離開。身著白色上衣深色圍裙的店員穿梭著,為沒有帶雨具的顧客送上一把透明的雨傘。

這些排隊者看起來有很多的相同點,他們幾乎都是20來歲,衣著時尚,三三兩兩結伴而來,有不少是年輕情侶。

當問到一個姑娘為什麽過來排隊時,她回答到:“以前在網上看過,據說這個很好喝,正好周末來試試。但是沒想到那麽多人。”

有人一邊拍照一邊問對面店鋪門口的中年男人:“這什麽時候有人開始排隊的?”“謔,那可早了,8點半我就看見有人在這兒排著了。”中年男人說的抑揚頓挫。

實際上,排隊的人遠不止這麽多,喜茶朝陽大悅城店面積高達190平方米,為了方便管理,現場工作人員劃分了四個排隊區域,進入室內後,還需要再排隊轉幾個彎。從現場看,室內的人數也相當可觀。

“差不多一兩個小時吧。”下午1點半,喜茶三里屯太古里店的引導店員略帶抱歉地對想要排隊的女生說。一旁圍觀的男子搭腔到,“至少得三個小時。”

女生轉身就走,“如果排隊三個小時,再好喝的茶我也不覺得好喝了。”

實際上,為了實現分流,喜茶選擇讓北京兩家店同時開業,同時要求每人限購3杯,並且朝陽大悅城店采用了雙水吧。如果顧客沒有少冰少糖等特殊要求,單水吧1分鐘可以做3杯(水果茶用時稍長),雙水吧就能夠做到6杯。

“未來我們希望能把排隊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喜茶公關項目主管劉建說。

真假排隊之辯

不管在三里屯太古里還是朝陽大悅城,幾乎每一個看到排長龍的人都會停下來拍幾張照片,而從店里捧著茶飲出來的人第一個動作也是拍照,接下來他們在屏幕上敲敲打打的動作,意味著他們多半在發微博或者朋友圈。“我也是喝過喜茶的了。”在微博上不止一個人這樣表示。

timg

這或許是所有網紅店(喜茶創始人聶雲宸不喜歡把喜茶稱為網紅店)能存在的基礎之一。除了“那麽多人排隊我也試試”的好奇心理,還有將自己融入某種社會階層和群體帶來的內心的安全感、幸福感與被關註的滿足感。

但最終,好奇的目的是“到底是不是像傳說中那樣好喝。”如果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那麽在越來越多的負面聲音中,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避而遠之。所以“好的產品和體驗”或許才是網紅店長盛不衰的基石。

這的確也是聶雲宸一直非常重視的環節。有媒體報道,聶雲宸至今每天仍會喝不少於20杯奶茶,尋找創新的想法;為了保證茶的品質,他還專門進行定制,未來還計劃深入產業鏈上遊,對茶樹進行改造,定制一些味道出來;在生產工藝上,他把一杯茶的出品詳細分成十步,細致到倒茶、加糖、鏟冰等等都分別由不同人完成,提高了速度的同時也確保了口感的標準化。同時他在店面空間設計等環節上也在探索著自己的風格。

另一個讓聶雲宸重視的問題就是排隊久。

今年年初進入上海來福士商場開設長三角第一家分店時,媒體爆出排隊時長竟然高達7小時,甚至有黃牛將20-30元一杯的奶茶炒到了七八十元。聶雲宸6月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上海的“排隊現象比較誇張”,但肯定沒有7個小時。

也有負面的消息,4月下旬開始,關於喜茶雇人排隊、制造饑餓營銷的新聞此起彼伏,聶雲宸不得不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召開媒體溝通會,明確否認雇人排隊的質疑,“我們只有一家店的時候,門口五六個人排隊,都有人說我們是雇人排隊,有人說半年就會死,從江門到中山、廣州、深圳都這樣說。現在深圳有14家店,每家店營業額都很好,就沒有人說了。”

“我們也曾經試過用排號機,但是發了號之後,大家就去逛街了,有的時候茶做好很久還沒有來,很影響口感。”喜茶工作人員透露,那之後不久,就又恢複了傳統的排隊方式。

他們也嘗試過做外賣,很短時間就下了1000單,從12點半之後門店就一直在做這1000單,結果無法滿足店里來的客戶的需求,又被別人當成“饑餓營銷”發一通脾氣。

喜茶的未來

這種火爆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出生於1991年的聶雲宸在5年前剛剛創業時,也經歷過沒有什麽生意的時候,不懂怎麽去營銷,也不知道用什麽方法留住客戶,他就不斷自己改產品。直到有一天同學打電話過來,因為排隊的人太多,想讓他幫忙代買幾杯茶,他才發現排隊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

2

在他看來,解決排隊最根本的方法是還是增加開店數量,喜茶在今年年底將把上海地區數量提升至10家、深圳提升至20家、廣州翻番到20家,北京則爭取在年底前開到5家。

“我們希望讓大家無需長時間排隊。但這不能絕對要一個店完全不排隊,星巴克開了很多店,生意好的時候還是要等。” 聶雲宸說。

盡管在數量上實現了從50家到100家的大幅提升,但在區域上喜茶並不打算繼續擴張。2017年的主要目標,就是把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地區做透,之後再考慮向其他區域發展,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核心市場把“品牌勢能”做起來。

在每個城市開店,聶雲宸都是自己親自抓,他的策略是先在這個城市里最知名、最匹配的核心商圈里開頭三家店,等品牌勢能積累好之後再向區域性商業中心下沈,接著往20到30歲白領聚集的寫字樓去開。“所以我們不會開在星巴克隔壁。”聶雲宸在6月底的采訪時說。

但有意思的是,朝陽大悅城店恰恰就位於星巴克旁邊,再加上許多分析常常將喜茶與星巴克對標,使這樣的選址更令人關註。對此,喜茶的工作人員解釋是,“因為當時恰好只有這里空出來,並非有意為之。”

提及未來預期,盡管聶雲宸並不喜歡,不少人依然會將星巴克與之進行對標。

就在不久前,一個引起熱議的消息是,在時尚茶飲風靡中國之時,星巴克卻宣布將關閉旗下全部的379家Teavana茶店,“原因是經營慘淡,無力扭轉”。

不過從目前的數據上,喜茶和星巴克差距懸殊,2016年財年,星巴克全年收入213億美元,門店覆蓋全球75個國家,達到25085家。目前,喜茶的店面數量為50余家。

6月的見面會上,聶雲宸說到未來的重點工作將是“全國化與國際化”,他停下來略微想了一下說,“這點我們不太願意講,我個人感覺沒有做到的事情講太多意義不是太大。”

他想起早些年剛創業時,他在店里面也會鼓勵員工,“我們現在要開的店,大家要好好做好,它是一個試驗田,它是這個品牌的第一家店,未來可以擴展到全國。”

他明顯感覺到了店員嘲笑的表情。“所以我們不會說太多,但是內心深處,我們都希望這個品牌可以實現全國化、國際化。茶文化本身就應由東方尤其是中國來定義,所以我們有話語權和信心,以茶文化為基礎走向全球。”

喜茶 饑餓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76

啊啊啊啊啊香港,你的地名真是一本寶藏

今天來講一講香港街道名的冷知識。香港的街道名,有些是廣東話從英語音譯過來,再拿普通話一讀,真是要命。


比如,你們猜猜士多啤梨,碧鹹,歌賦街,砵甸乍街的英文都是啥?

 

還有些地名啊,就是來跟你玩腦筋急轉彎的:


為什麽字里有東的東湧,是在香港的西邊;

字里有西的西貢,又是位於香港的東邊;

太古廣場不在太古;

洗衣街不洗衣服;

通菜街不賣菜;

恐龍坑更是跟恐龍沒有半毛錢關系~~

 

不得不說,香港的地名,真是一本寶藏~~下面歡迎行走於地名中的匯豐香港,給大家講解一下。 



除了地名,香港還有很多好玩、有趣的地方。紮根香港百年的匯豐,也在他們的公號上給大家做了很多介紹呢。掃二維碼,關註匯豐香港微信賬號,回複“匯豐”,“教育”等關鍵詞,更多的寶藏,等你們發現哦~~



閱讀原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