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贾跃亭的烦恼:刘姝威为何盯上乐视网?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015


$乐视网(sz300104)$ 


乐视最近遭遇的麻烦真是一件接着一件,跟小米的“撕逼”口水大战刚刚告一段落,就被知名经济学者刘姝威盯上了。刘姝威之前曾批评乐视贾跃亭的大幅减持套现行为,这一次又表示将在下周三(624日)发表乐视网的分析报告。这让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乐视更加风雨飘渺。不信?看股价。


乐视昨日和今日2天跌停!




刘姝威称要发表一片乐视报告,乐视股价就应声跌停。此人难道是“中国的浑水”?


刘姝威:曾终结蓝田神话


  


如今的年轻股民或许不知道刘姝威是谁,但老股民一定知道。


刘姝威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作为一个高校学者,刘姝威真正为公众所熟知源自2001年其撰写的一篇仅600字的分析当时牛股蓝田股份的报告。


  


蓝田股份是当时股市中的牛股之一,1996年蓝田股份上市时股本为9696万股,至2000年底已扩张到4.46亿股;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猛增到18.4亿元。但刘姝威从200110月开始对蓝田股份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她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蓝田事件。也正是刘姝威这篇文章成为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为此,2003年初刘姝威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这一次,刘姝威盯上了乐视啥?


617日一早,刘姝威在微博上发布《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套现》,文中提到乐视网贾跃亭的减持案例。数据显示,201561日,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贾跃亭减持1751万股,交易均价68.50元,套现金额约12亿元;之后的63日,贾跃亭又减持1773.03万股,套现金额约13亿元。三天之内,贾跃亭减持乐视网约3524万股,套现金额合计约25亿元。




  


对 此,刘姝威认为,如果上市公司经济状况良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不会减持股票,每年的股票分红可以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现金。上市公司的实 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肩负着为广大投资者创造利润的重任。如果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连续大幅度减持股票套现,只能判断公司的持续经营 状况出现了问题。


  


刘姝威直言,2014年乐视网的营业利润4786.65万元,贾跃亭三天减持套现25亿元,钱来得太容易了。投资者购买股票是要投资收益的,不是免费给大股东送钱的!投资者不是傻子。


说白了,刘姝威质疑的是:贾跃亭的大幅减持是因为乐视的经营或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此时选择套现是因为乐视那点利润根本不能支持超过千亿的市值。


再简单点说就是2点:


1、业绩有问题

2、估值贵了


那么,究竟是否如此呢?下面,我将就以上两点,逐一分析。


问题1:业绩是否真的有问题?


答案:或许是的。这点可以从乐视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2方面来反映。


首先,乐视的现金流比较紧张,一旦断裂是非常危险的。


乐视的布局其实是非常大而全的,包括乐视视频、乐视TV、乐视手机、乐视影视、乐视体育、乐视云、乐视汽车等等,这些很多项目都是新兴领域,在较短时间难以产生较多的利润,而又需要大量投入,因此需要经常补充资金。


事实上,乐视的发展过程中,现金流一直是其最大的制约与瓶颈,现阶段乐视生态已经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当务之急是对资本的补充。然而,乐视网今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15331日,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538.28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亿元,货币资金为7.03亿元,流动负债合计39.99亿元。另外,该公司2012-2014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11%58.58%62.23%。可见,公司的现金流是比较紧张的,而且资产负债率也在逐年提高!




其次,乐视的盈利能力可能并没有账面反映的那么好。


乐视网归属净利润增长态势






上图可以看到,乐视网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一直在维持高增长,这种高成长性也是资本市场愿意给其高溢价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盈利能真实的反映乐视的增长吗?(这部分内容参考了百度百家专栏作者:X教授的文章)




查看乐视14年年报:乐视网1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64亿,然而14年的利润总额只有7300万,两者对比相差2.9亿,而2013年差距才3400万。这2.9亿 利润从哪儿来的呢?对于非会计专业人士的简单解释是,由于上市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一部分,一般后者会小于前者。后者远远大于前者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一家或几 家子公司大额亏损,而这家子公司还有其他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分摊了这家子公司的亏损,在会计上,就显示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得到了补贴。




乐视网里面有几家这样的公司,包括乐视网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等。这其中最大的那家叫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简称乐视致新。根据2014年报,单单乐视致新2014年亏损3.86亿,小股东分摊掉了1.87亿。这四家子公司的小股东一共分摊了2.33亿,占了上文提到的2.9亿的绝大部分。如果没有这些雷锋的分摊,乐视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最多也就是1.31亿,是原来的36%,也就是说EPS(每股盈利)是原来的36%




乐视致新是乐视体系中做硬件的公司,乐视超级电视和乐视盒子都是乐视致新做的。众所周知,乐视的电视和盒子都采用低于成本价发售的方法,但同时绑定一段时间(6个月到2年)的服务费,而这部分服务费被直接计入了乐视网的收入,没有和乐视致新分享。正常人都会问,乐视用服务费补贴硬件亏损的战略一眼就能看得到,为什么乐视致新的小股东愿意承担硬件亏损但不分享服务费的利润呢?


迷底要从乐视致新的股东结构说起。根据公开资料,可以整理出了乐视致新的股东比例。




乐视网的财务报表只用了乐视网直接投资的58.55%计算利润,但资料显示,乐视控股是贾跃亭直接控制的,而鑫乐资产的法定代表人为乐视网旗下企业乐视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在贾的控制之下。这两家机构合计占了乐视致新的31.71%,只是没有进入并表的范围。贾跃亭巧妙的利用了会计准则里并表的规定,用通过把损失转嫁到乐视致新,由自己控制的鑫乐资产和乐视控股承担一部分损失,让上市公司做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从贾跃亭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亏损(估计大约2亿元)亏的非常合算,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做成EPS(每股盈利)上升2倍多(100%/36%)。




问题2:估值贵了?


答案:见仁见智。




当然,若按照以上逻辑,乐视每股盈利多了2倍多,目前PE估值267,市值1019亿元的确是大大的不靠谱啊,就算股价再来个腰斩也不为过。而按照刘姝威的说法,其实担心的也是这点:贾跃亭说要在未来6个月里,减持1.48亿股,减持资金大约在100亿元左右。虽然他号称把资金借给乐视网5年免息,但是套现就是套现,而大股东套现一向被人认为是对公司没有信心或股价见顶的表现。考虑到利润只有1.31亿的乐视网,市值竟然已经做到1000亿,还在这个时点精准套现,我们在佩服贾跃亭的财技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还有继续持有乐视网股票的价值了。




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考虑到: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估值,用对传统企业的净利润指标来衡量,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可以发现,与国内注重净利润等指标不同,在纳斯达克,投资人似乎更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是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美国资本市场正是由于对于这种具有想象空间的新兴企业的偏好和宽容,才造就了亚马逊等巨型科技互联网公司。据了解,亚马逊同样一直没能实现盈利,但这家公司的市值却达到了1986.68亿美金,折合人民币则为12317.41亿。这也是类似京东这种从未盈利的企业在国内无法上市却在美国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衡量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从亚马逊过万亿市值的案列可以看出,净利润并不是衡量互联网企业价值的第一指标和唯一指标。互联网时代下,衡量企业价值的核心指标,并不只是其盈利能力,还有市场占有率、商业模式和企业未来发展和蓝图,哪怕现在它们还很弱小,只要其商业模式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是诚恳的,就有投资价值




不可否认,乐视的价值在于其在中国商业模式的突破,以内容为起点出发,打造“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乐视生态垂直产业链。乐视13年 成功推出乐视超级电视,一年之后,乐视在智能电视领域很快便取得了霸主地位,生态链战略首战尝试即告捷,超级电视可以说成功颠覆了家电行业和视频行业。而 不久前,乐视手机也诞生了,同时乐视体育(获得马云和万达投资)、乐视汽车也都在加速筹备中,未来,这些都是极有想象力的。




那么,说乐视估值贵了,其实见仁见智。




拥抱未来,保持理性


当年曾经凭借六百真言就击碎蓝田神话的刘姝威,此次再度盯上乐视网,人们惊呼:蓝田事件重现江湖?果真如此的话,一个创业板龙头的倒下或许影响更深更远:最近A股大盘和创业板都在大幅回调,不少人怀疑牛市已经结束了吗?这波牛市以创业板为标志,以“互联网+”为导向,涨到这个位置,确实已经蕴含了很大风险和泡沫。那么,大胆猜想,一个乐视的倒下会否成为压垮创业板、牛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也许不会,毕竟“互联网+”也才刚刚提出,行业正在高速成长。不过此时,刘姝威盯上乐视是否也在提醒我们:拥抱未来希望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理性!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未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58

租金回報高達10% 國際投資者盯上英國學生公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593.html

租金回報高達10% 國際投資者盯上英國學生公寓

第一財經日報 羅韜 2015-07-28 22:38:00

僅僅在2015年前5個月,英國學生公寓投資的數量總額就增長至33 億英鎊(約合320.15 億元人民幣),是該領域在2014 年全年投資總額18.3億英鎊的約1.8倍。

來自山東的尹紅(化名)已經在英國換過四次公寓了。作為留學生大軍的一員,她覺得目前英國公寓租金非常昂貴。

“學校安排的(公寓)非常貴,我們只能找私人的公寓,即使這樣價格還是非常貴,在曼徹斯特這個地方租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單人公寓折合人民幣要5000 元/月,而這個價格只是一個非常中等的價格。”尹紅在電話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房地產研究機構萊坊數據顯示,2014年,英國學生公寓全年大宗交易總額為18.3億英鎊(約合177.54億元人民幣)。而僅僅在2015年前5個月,英國學生公寓投資的數量總額就增長至33 億英鎊(約合320.15 億元人民幣),是該領域在2014 年全年投資總額18.3億英鎊的約1.8倍。

“這個細分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起初,學生公寓交易都是小規模的。如今,學生公寓已經成為全球認可的資產投資類別,隨著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學生公寓的租金按年穩定增長。2004年至2014年,英國留學生數量增長41.5%,這一人群有強勁的學生公寓租賃需求。2014年,229.93萬英國大學生為學生公寓提供了超過99%的高入住率。”萊坊亞太區資本市場副董事Emily Fell 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經過多方采訪了解到,主權財富基金、政府相關企業以及高凈值人士熱別偏愛投資此類資產,面對英國留學潮的到來,學生公寓還處於短缺的狀態。

由於很多傳統物業回報率相對較低,主流的機構投資者已從眾多核心資產中抽離出來,比如寫字樓等。目前看來,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是英國學生公寓最大的投資方。就在今年,高盛集團斥資5億英鎊買下英國騎士橋學生公寓Westbourne投資組合。無獨有偶,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PPIB)今年花了11億英鎊收購了英國的Liberty Living Portfolio的一組學生公寓投資組合——包括英國17個城市16700間房間的42幢公寓,以及這些公寓的管理運營公司。

來自亞洲的機構也在關註學生公寓投資領域。在2013年,中國外管局下屬的銀杏樹投資公司(Gingko TreeInvestment Ltd)就從巴克萊資本手中買下英國重要大學住宿提供商UPP的40%股權。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也在英國設立了合資企業,專門投資包括學生公寓在內的英國房地產項目。

記者了解到,倫敦、利茲、卡迪夫、愛丁堡等英國教育重鎮,是目前看來學生公寓需求正在增長、長遠投資收益率較高的城市。來英國攻讀學位的外國留學生絕大部分來自亞洲,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韓國、德國和法國。亞洲主要市場強勁的經濟增長促使全球的高等院校招生人數不斷增長,並將持續增長。

“專業的學生宿舍公寓能通過其位於全球的運營商進行網上預訂,租金涵蓋所有水電煤和服務費等,此類資產非常安全,並能為國際學生提供直接的學生社區氛圍。除此之外,市場上也很流行將建於2000年左右的舊學生公寓進行翻新。學生也越來越被視為成熟的消費者群體,加上大量來自美國的資本流入此類資產,致使高度專業和細分的學生公寓產品投入市場,與酒店的模式相似。現在許多專業的學生宿舍公寓包含全面的便利設施,如健身房、公共休息室、泳池和娛樂區域等,大量的國際學生樂於為此類公寓支付相對較高的租金。”Emily Fell告訴記者。

Emily Fell 進一步指出,隨著租金的逐年增長,2014年英國學生公寓的投資回報率為6%~10%,已經超過了回報率為4%~4.5%的寫字樓及回報率在2%~2.5%的住宅。現金充裕的國際投資者紛紛盯上了學生公寓投資這塊收益穩定的新蛋糕。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47

長假結束“買爆”日本熱度不減 中國土豪這次盯上了東京的房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886.html

長假結束“買爆”日本熱度不減 中國土豪這次盯上了東京的房子

一財網 E.C 2015-10-09 14:45:00

據日本KK住房株式會社社長Mitsuo Hashimoto透露,這名不明身份的投資者在8月份分別以6.9億日元和6.8億日元的價格買下位於東京的兩棟新屋。東京房地產經紀研究所數據顯示,這一價格創下了2004年以來東京新屋價格之最。

國慶7天從日本旅遊回來的小夥伴們想必都是大包小包囤了不少“爆款”。然而長假雖已結束,掃貨的勢頭卻依然延續,中國土豪出手也越來越大方。據彭博社報道,一名中國的投資者以近14億日元的價格買下東京兩棟相鄰新屋,創下十年來東京房屋購買價格新高。

據日本KK住房株式會社社長Mitsuo Hashimoto透露,這位不明身份的投資者在8月份分別以6.9億日元(580萬美元)和6.8億日元的價格買下位於東京的兩棟新屋。東京房地產經紀研究所數據顯示,這一價格創下了2004年以來東京新屋價格之最。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試圖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來對抗通縮,受此影響,東京住宅價格在三年內不斷上漲。在中國富豪搶購從悉尼到溫哥華的房產熱潮中,日本的房產中介也想分一杯羹,趁日元兌人民幣有所走強之際,將這些房產購買者帶入日本。

Hashimoto周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和其他國家首都相比,東京內的外國房產擁有者是非常少的。”他提及,中國股市近期的震蕩讓中國資金富足的人尋求波動較小的海外房產投資標的。

日本東京

去日本買房的不僅是“土豪”

傳統上被認為是“富人盛宴”的海外置業風潮中,正悄悄湧入“生力軍”。相比澳洲,中產階層投身“日本”地產咨詢室的現象更為多見。

在日企上班的一位盛先生稱自己是“近水樓臺”,對日本房屋情況比較熟悉。“人民幣對日元購買力有較大優勢,再加上2020年東京奧運會肯定會提振日本經濟,非常具有想象空間,而且日本還是永久產權,投資日本地產業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他解釋。

而像他這樣的中產階層新生力量的確不同於高凈值人士一擲千金追捧歐美豪宅,日本和東南亞的住宅更受到這個群體的青睞,尤其是今年以來,日本房屋炙手可熱。

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測算,過去一年,至少有360億日元的中國私人資本進入日本房地產市場。日本不少房地產公司經常接到中國客戶的咨詢和委托,業務量大幅增加,為此還增加了精通漢語的經紀人。臺灣信義房屋的數據顯示,日本出售給中國買家的房屋在今年前三個月里增長了70%達到11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日本售出的每100套公寓就有10至15套賣給了來自亞洲的外國投資者。

一些房產中介更是打出了“70萬安家東京”的口號。相關數據顯示,日本的新房均價與上海相當,但由於在日本購房不用承擔公攤面積,連房屋的陽臺面積也不算在內,確保100%得房率,因此購房總價降低不少,而大阪的均價更是接近上海的2/3。另外,日本房地產的租售比合理,用於出租的物業投資供不應求,租賃市場成熟,回報率相對更穩定。搜房網數據顯示,上海的租金回報率約2%~3%,而日本可達6%~12%。

海外置業也要悠著點兒

不過,相比國內購房,海外置業手續相對複雜得多,購房者也可能隨時落入陷阱。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前的移民置業中介行業的確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主要是一些沒有資質的小型中介為達到搶客的目的采取虛假廣告、過度承諾等缺乏誠信的手段,此類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往往存在一定的風險。

另一方面,海外置業人群中,移民需求也是一大動因,希望用國外的一套房產作為“敲門磚”。但在部分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政府將房產認定為投資開發項目,一般不與移民掛鉤,比如投資者熱衷的美國與加拿大。另一移民熱門目的地澳大利亞,購房者也僅能在申請移民時予以加分。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不少移民大國都有調整移民政策的習慣,再加上一些海外購房者對於當地房地產市場並不了解,使得很多海外購房者陷入了困境。目前,投資者在海外購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購房後物業管理混亂。比如,所購的公寓內部賬目混亂、管理不清,管理員不負責任,隨意上漲管理費用等。二是各種額外費用無中生有,比如,中介機構在帶領消費者看房、選房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房款以外費用。三是不帶翻譯受騙,房屋被轉賣。

據了解,目前,雖然海外置業的買賣雙方、中介都會簽訂合同,但即使是中文合同,普通人也未必會看清楚每個詞、每一句的意思,更何況是外語,特別是一些小語種。因此,前往國外看房產時,最好把翻譯帶上。翻譯可以幫助確定房子是否屬於中介代理的房地產商、確認標的房產是否已經被售賣,從而降低被欺騙的可能。

另外,業內人士還特別提醒投資者,在購房置業前,有必要對所購房屋的投資價值進行評估,要註意了解海外房產當地的市場供應與需求情況,如未來的供應量、交易量、價格及租金趨勢等。同時,要註意了解適用於該市場的各類政策及法律。如果置業者打算貸款,那麽,還必須了解當前利率、未來的利率變化以及購買二手住宅的折舊成本,因為不同國家和區域的房產市場都有一定的差異。

長假中國遊客最愛“爆買”啥?

今年國慶假期,海外遊升溫,日本成為中國遊客主要海外目的地之一,中國遊客在日本瘋狂購物現象,成為了日媒報道的熱點。日本觀光廳數據顯示,2015年前八個月,中國內地的赴日遊客人數同比翻了一倍還多,達到335萬人,中國內地成為日本最大遊客來源地。另外,臺灣、香港赴日遊客分別達到了247萬和99.18萬。

而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站上,中國遊客湧入日本購物的照片也頻頻刷屏,據稱日語里還出現了一個專門針對中國遊客的新詞:爆買。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導遊稱,自己此前一直承接上海至日本的旅遊團體,所帶遊客的目的地包括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從去年年末開始,中國遊客中確有一部分人會選擇在東京、大阪等地購買馬桶蓋。但這次十一黃金周,“馬桶蓋火”似乎已經過去了。她表示,目前很少有遊客會選擇購買馬桶蓋。

“盡管現在還是可以看到有中國遊客購買馬桶蓋,但比起此前的火爆可以說是減少了很多。”她稱,來到日本的遊客其實以購買電子產品以及日用品等居多。“現在日本的一些生活用品、感冒藥、止疼藥、眼鏡、眼罩、文具等物品也慢慢轉熱。另外,嬰幼兒產品也是家長們搶購的重點。”

從事代購生意的劉先生也表示,從去年開始,他們會接到大量日本馬桶蓋等訂單,商場電器區會非常熱鬧。“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國人註意力明顯向日本藥妝店商品轉向。”劉先生說,日本藥妝類商品因為質量可靠,一直都有需求量,只是這次黃金周來日本旅遊的人數突然增多,大家都來買就顯得極其火爆。

不僅是“爆買”掃貨,如今不少中國遊客的赴日遊又多了一項行程——體檢看病。

為吸引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富裕階層,日本內閣早在2010年就通過決議,新設外國人“醫療簽證”,促進“醫療觀光”。赴日醫療遊從去年起逐漸興起。日本各地旅遊和醫療機構紛紛攜手,開展有針對性的醫療旅遊項目。

為吸引中國遊客,部分醫院還為患者配備免費中文翻譯。他們還和當地旅遊中介機構合作,為有需求的中國人提供醫療服務。不少在日本看過病的中國遊客表示,日本就醫環境好,醫護人員的耐心服務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綜合騰訊財經、新浪財經、四川新聞網、中國經濟周刊、中國新聞網、重慶晚報、新華網等報道)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90

馬雲盯上的5萬億體育蛋糕 這個90後已經耕耘了2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408.html

馬雲盯上的5萬億體育蛋糕 這個90後已經耕耘了2年

一財網 簡寧 2015-10-08 17:35:00

馬雲忙著經營阿里體育,王建林忙著“插足”全球足壇,騰訊和樂視則為了分食籃球觀眾忙著爭搶籃球賽事版權……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彌漫的卻是分秒必爭、步步為營的緊張氣息。

5萬億,足夠誘惑大佬們進入體育產業跑馬圈地。

馬雲忙著經營阿里體育,王建林忙著“插足”全球足壇,騰訊和樂視則為了分食籃球觀眾忙著爭搶籃球賽事版權……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彌漫的卻是分秒必爭、步步為營的緊張氣息。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下發了令整個體育產業振奮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下稱46號文),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要求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深化體育事業改革。

盡管馬雲在2014年6月牽手許家印,阿里巴巴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為恒大足球俱樂部註資12億人民幣,但其真正全身心投入體育產業還要從今年9月9日成立的阿里體育說起。到目前為止,可以確認的是賽事運營將成為阿里體育的主營方向之一,除此之外,媒體猜測阿里還將運用其大數據的優勢涉水場館預定、體育社交等領域。

事實上,關於場館的物理空間經營,一位廣東的90後男生已經深耕了兩年多時間,並且具備了不容小覷的搶跑優勢。

90後關政罡眼中的運動市場

關政罡,運動場館在線預訂APP“趣運動”創始人,一個喜歡讓別人喊自己“阿關”的大男孩,2013年“趣運動”誕生時,關政罡還是個正在讀大三的學生。

趣運動關政罡

“做趣運動之前,我已經做過兩個互聯網O2O項目了,其中一個是和餐飲有關的項目,類似於現在很火的‘美味不用等’,當時已經有100多家餐飲企業在用這個平臺,”考慮到當時的自己還是個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市場和運營方面經驗不足,關政罡感覺自己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瓶頸,考慮再三,他賣掉了這個項目。

有了前兩次涉水O2O的經驗,決定再次創業的關政罡決定審慎入場。

“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做了很多個行業的O2O分析報告,包括模式、痛點、體量、價值點等各個方面。”最終,酷愛體育的關政罡選擇了尚未風生水起的運動市場。

那是巨頭大咖們還沒有蜂擁而入的2013年。

出生於廣東的關政罡絕對算得上是體育健將,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遊泳、射擊……這些都是他經過專業系統學習並且極其擅長的運動項目,“也有不擅長的,我的筋比較硬,做不了瑜伽。”關政罡的謙虛有嘚瑟的成分,但他獲得的羽毛球賽事獎杯又在時刻證明著他的運動實力。

當初,關政罡選擇了包括電影院、美容美發、寵物、家政、智能停車場等在內的很多個行業進行評估分析,讓他最終決定選擇運動市場的原因源於三個關鍵因素:標準化程度、線下IT化程度、5年內是否會有巨頭入場。

作為運動愛好者,關政罡對當下的運動體驗連連吐槽:電話訂場,來回溝通數遍,還要與朋友確認有場地的時間,到了現場要從手寫的記錄本上扒拉你的訂場記錄……毫無標準、信息化可言,這種已經存在了超過10年的預訂方式急需改變。

“也許在線訂場在馬雲眼中屬於不值一提的入口,但我們想通過改變場館的物理空間的經營體驗,重新定義都市運動生活,進而撬動整個運動市場。”在運動過程中有過太多不愉快體驗的關政罡想要做一件跟“變革”有關的事情。

一件顛覆運動場館管理的事

46號文出臺後,各地紛紛推出體育產業扶持計劃:今年9月,江蘇省體育局用1億人民幣對117個體育產業相關項目進行扶持;去年,廣州市明確將在2016年前興建100個小型足球場的目標,並提出市財政將給出3人制10萬元、5人制20萬元、7人制30萬元的補貼細則……

一大波面向體育產業傾斜政策的出臺,無不清晰的說明一個道理:體育產業正在成為新的風口,一場行業變革正在襲來。

趣運動

從2013年決定做趣運動至今,媒體上鮮能見到跟關政罡有關的報道,此番他決定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報道,不禁讓人產生如下疑問:是因為最近體育行業大熱,感覺到威脅和壓力的趣運動終於坐不住了?

“壓力肯定有,但是我們有別人難以撬動的優勢,而且還有無法追趕的時間優勢。”盡管是90後,但關政罡給出的回答感覺不到絲毫膽怯,“我們做的是運動場館基礎服務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通過一套完整的ERP系統改變這個行業單靠電話、本子這種人工記錄方式,將場地管理、賣品、會員制度、財務、庫存等全部實現信息化。”

此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趣運動已經整合近2000間場館,占據了北、上、廣、深、天津、杭州等主要大型城市。“我們已經是全國最大的運動場館預訂平臺,而且行業里沒有第二第三可以比較”關政罡如是說。

而坊間 “一年內完成三輪融資”的傳言讓這家成立兩年多的公司頗具傳奇色彩。對此,關政罡向一財網給出了融資真相:趣運動上線一個月就獲得了天使灣的500萬天使投資。今年年初,趣運動獲得了由動域資本和高榕資本聯合投資的1320萬美元的A輪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目前體育產業的規模約為3136億人民幣,占GDP比例為0.6%,這當中80%的部分由體育鞋服貢獻完成。由此來看,想要在2025年達到5萬億的目標,需要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這當中除去巨頭們瞄準的體育賽事方向,運動市場成為創造價值的重要載體。

同UBER的出現讓出租車行業感受到危機一樣,趣運動正在運動場館進行的信息化改革同樣會影響到一批人的飯碗。

關政罡希望通過一整套算法最大化利用場館資源,按照他的設想,未來的運動愛好者可以通過APP實現所有的運動需求,“訂場、找球友、找陪練都可以,可以大大提升場館這個物理空間的附加值。”

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顛覆傳統的運動市場,行業的進步必然伴隨信息化、智能化的提升,而這將導致一大批的場館管理人員減少,“當你做的事情能減少人工時,這件事情就變得有意思了。”關政罡說。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07

互聯網公司為何紛紛盯上自行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274

 

2015亞洲自行車精品博覽會在昆山開幕。10月9日,觀眾在創新區參觀智能自行車。 (新華社記者 馬研/圖)

樂視、小米,還有眾多的互聯網初創公司,都開始涉足自行車領域。對它們來說,傳統車商是靠賣車賺錢,而互聯網公司則不僅僅是賣車,自行車硬件還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移動互聯網入口。

2015年10月的第三周,在京東眾籌平臺上,支持人數最多的5個項目中,有4個是自行車——輕客智慧電單車、Bonaco電動助力自行車、索羅門自行車皮衣工匠款和LIVALL智能自行車。

其中,2015年10月8日上線的“輕客智慧電單車”項目,目標是在40天內籌集50萬元,當天就籌到105萬元多,收獲近300輛車的訂單。

半年多來,自行車成了互聯網初創團隊最熱衷的創業項目之一。樂視、小米等重量級互聯網公司也先後進入智能自行車領域。

三十年前,自行車是中國人主要的出行方式,但中國現在已經成為汽車大國,自行車也從出行方式變成了流行的運動方式,也恰好是可以智能化的載體。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目前中國自行車的保有量為4億輛、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為2億輛,加起來平均每兩個人擁有一輛自行車,在歐美國家,通常人均一輛自行車。

但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造車之路並不順暢。很多智能自行車產品一推出即遭遇市場批評——作為城市通勤車價格太高,作為專業騎行車配置又不夠。BiCi自行車市場負責人沈偉超對南方周末記者稱,“硬件方面大家都在路上,這就像一場馬拉松,只有少數人能到達終點。”

智能硬件的熱風

2009年,蘋果公司提出一個可分享數據信息的智能自行車概念,其中包括騎自行車的速度、距離、時間、高度、坡度,用戶的心率。根據專利,這些信息收集將通過連接iPod或iPhone進行收集,並通過傳感器建立。

一年後,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布的信息顯示,蘋果公司已申請了概念自行車配件的專利。除了之前提出的“智能自行車”概念,其還允許自行車騎手記錄和無線分享單車路線的信息。今天,很多自行車騎行App的功能都在這一範疇之內,目前已發布的智能自行車,也整合了這些功能在車上。

2011年,汽車公司奔馳旗下的Smart品牌,推出了ebike電動自行車,車主能夠自行調整前叉懸掛的軟硬度,同時其專屬App,能夠讓iPhone直接與ebike進行聯動,顯示當前速度、平均速度、旅程時間、行駛公里數與爬升的高度之外,更將這些資訊通過ebike專屬app發布到Twitter以及Facebook等知名社交網站上,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旅程。車身還有USB接口,可以給手機等電子設備充電。

ebike應該是較早出現的智能自行車。2012年,這款車正式上市,售價為2849歐元,折合人民幣價格約為23684元人民幣。

2013年10月,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線了一款自行車的硬件產品 FlyKly Smart Wheel,一個電動自行車後輪,在外形上與一般自行車的後輪沒有太大區別,中圈的組件包含了一個電動馬達、電池和其他電子元件,用戶能夠很輕易地自己組裝到自行車上。Smart Wheel是靠智能設備通過藍牙控制的,包括了iPhone、Andorid設備和Pebble智能手表,你可以在騎行之前在智能設備的應用上先設好你想要的速度,應用會自動記錄你騎行的路程、電池、時間等指數。Smart Wheel標價為1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815元)。

這些主打智能概念的自行車產品,都是屬於電動自行車、助力電動車範疇,價格不菲,一般消費者難以接受。而中國互聯網團隊推出的智能自行車,多數都是選擇腳踏自行車,人們希望他們能像小米手機一樣,以高性價比快速占領市場。

“人生中很少能有機會做一個嘗試去改變一個行業和領域的事情,今天我們做到了!”樂視體育智能硬件副總裁李大龍在2015年8月自行車發布會上這樣說。

可是自行車的參數配置又讓人大跌眼鏡,樂視自行車的定位為大眾的城市車,實際上輪胎是山地車輪胎,城市騎很費力;車把也是橫把——山地車車把,人要趴在上邊騎才舒服,城市怎麽騎?9月份樂視自行車在青海湖組織了一次騎行活動,這又是旅行車/長途車概念了。

凱路仕自行車董事長鄧永豪對這些互聯網新玩家並不看好,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搞一個智能設備在車上,升級、維護、維修都麻煩,目前這對大眾還不是剛需,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就可以搞定了,人家為什麽要再花錢買這個呢?目前中國自行車還是需要解決一個“輕應用”的問題,首先得培養人們騎自行車的習慣。

自行車高端化

通常經濟越發達,人們對自行車的綠色、運動屬性越認同。鄧永豪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行車騎行作為休閑運動,肯定是趨勢,全世界都已經驗證過了。”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中國自行車產量在8200萬-8500萬輛之間,國內實際銷量約為2500萬-3000萬輛之間,出口占了多數。以2014年為例,中國向美國、日本分別出口了1800萬、800萬輛自行車,這兩者加起來約等於當年中國國內自行車的總銷量,可是中國的人口是美、日加起來的3倍多。

馬中超表示,中國出口的自行車以運動休閑、特殊功能的比重多,不過現在中國國內市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中高端產品——200美元以上自行車的增幅較大。

2015年10月10日,在第一屆亞洲自行車展行業峰會上發布的《2014年中國運動自行車市場報告》顯示,保守估計,2011年-2014年間,中國運動自行車市場規模從52億元人民幣上升到了90億元。

該報告還顯示,目前中國市場上共有自行車整車品牌292個,其中國內大陸品牌120個,占比40%,海外品牌111個,占比38%,臺灣品牌61個,占比21%。

中年人可能還認鳳凰、永久、飛鴿等中國品牌自行車,在年輕一代眼里,捷安特、美利達等臺灣品牌更受歡迎。

在鄧永豪看來,自行車需要產業基礎、國際化、資本化,需要互聯網思維,中國自行車品牌起不來,因為做自行車的企業家年紀都比較大,視野、高度不夠,沒有系統性規劃,走不遠。生於1970年的鄧永豪笑道,“別看我們做了22年,我在行業里還算是年輕的。”

鄧本身也正在左右突圍階段,一下打出了兩個拳頭,凱路仕品牌定位為大眾騎行自行車,烈風為專業騎行自行車,都瞄準了中高端市場,“中低端大把企業進入,沒質量也沒利潤,我們做高端雖然慢一點,但是有利潤也有市場”。

2013年,凱路仕獲得柬埔寨政府批準的最後一張自行車生產資質,啟動柬埔寨工廠,以應對歐盟對中國產地自行車反傾銷。鄧永豪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柬埔寨作為車架生產基地,出口歐盟、中國都是零關稅,制造成本只有中國的1/7。據他介紹,中國焊接工人月薪7000元人民幣,柬埔寨人只要1000元,而且肯幹活,人員比較穩定,現在中國年輕人不肯做重複的勞動,怕苦怕累。

鄧永豪說,烈風這一模式,是借鑒了德國自行車品牌Canyon的做法。和鄧永豪當年類似,Canyon創始人羅曼·阿諾德(Roman Arnold)也是以裝配自行車起家,2001年開始整車制造,創辦了Canyon品牌,該品牌以嚴格質檢著稱,全部采用網上銷售模式,在業界口碑極佳。

作為傳統自行車制造商,鄧並不覺得互聯網公司進入這一領域會成為破壞者。他認為國內缺乏好的設計師,互聯網公司也缺乏對這個產業的理解。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似乎更喜歡智能自行車這個新鮮事物。

“我們只是把車作為入口”

2015年密集亮相的智能自行車們,雖然被批評為“不知道要把車賣給誰”,但顯然他們目標客戶群體是年輕一代。

啟孜應該是中國最早做出成品的智能自行車公司,2014年7月出了第一款概念車,2014年11月22日於上海舉辦的“全球新創發布會”正式發布,2015年1月在眾籌平臺Pozible上發起眾籌。

啟孜背後的團隊叫做“基本概念”,他們在2012年創立,曾推出一款叫做“許願樹”的社交App,在微信、易信、米聊等社交應用的陰影下,2013年年底考慮轉型,大方向選擇了智能硬件。

谷歌在2012年發布谷歌眼鏡,2013年可以說是智能硬件爆發元年,繼智能手機之後,各種智能網關、智能插座、智能家電、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叠出。基本概念的創始人蔣旻宸是個戶外登山愛好者,CTO胡偉是個自行車愛好者,兩人決定選擇相對熟悉的領域,做智能自行車。他們推出的第一款車的名字啟孜,就是以西藏唐古拉山脈一座入門級雪山——啟孜峰命名。

這個團隊還有一個名字叫做BiCi自行車,BiCi出自意大利語Bicicletta,也是自行車的意思。創業之前,蔣旻宸在英國留學。

啟孜自行車,正在進行第三批產品的預訂。沈偉超介紹,前面兩批分別是2015年3月、7月發貨,一共約300輛。啟孜價格不便宜——3999元起。啟孜的買家主要是兩類人,公路車騎行愛好者和喜歡新鮮事物的極客。對於最開始才5人的初創團隊來說,更重要的是,這些用戶認同其理念,願意當“小白”。

2015年8月,沈偉超賣掉手機遊戲的創業項目,加入了啟孜團隊,成為其市場推廣負責人。目前,這個團隊擴容到近40人,采用了類似小米手機的團隊架構,在內部劃分為硬件小組、軟件小組、運營小組。

2014年初,啟孜並購了一個叫做“行者”的騎行App。沈偉超介紹,目前行者有約250萬用戶、下載1000萬次,有3萬多線下騎行組織、600多萬條行程軌跡。啟孜自行車,原本有一個獨立的騎行App,後來直接並入行者App。在最新版本的行者App中,打開界面顯示的是“雖千萬里,吾往矣”字樣。

“我們並不是要去和傳統自行車廠商競爭,而是更看重硬件背後的軟件。他們靠賣車賺錢,我們是把智能自行車作為入口,做服務供應商。”沈偉超舉了個例子,行者App,將來可以便捷地發起總騎行活動,組織賽事,提供活動保險服務等等。

他表示,啟孜自行車作為硬件部分,是在做深度的事情,靠的是團隊創新能力;而同時行者App,是在做廣度的事情,靠的是運營能力。同時他也承認,“就像特斯拉推出電動汽車、蘋果推出智能手表一樣,智能自行車無法像智能手機一樣快速取得革命性成功,需要工藝積澱,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打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23

盯上娛樂衍生品 QQ傍上二十世紀福克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0697.html

盯上娛樂衍生品 QQ傍上二十世紀福克斯

一財網 劉佳 2015-12-03 15:54:00

QQ對外披露了“娛樂社交”戰略,通過虛擬周邊、社群運營和聯合推廣等方式,開展電影領域的合作,重點挖掘娛樂業和QQ相結合帶來的價值。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記者表示,連接器和數字內容是騰訊發展的兩大戰略,其中娛樂是數字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12月3日,曾經出品了《阿凡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泰坦尼克號》等大片的二十世紀福克斯,披露了與中國社交平臺騰訊QQ展開合作,抓住更多年輕用戶。

而以這一合作為出發點,QQ對外披露了“娛樂社交”戰略,通過虛擬周邊、社群運營和聯合推廣等方式,開展電影領域的合作,重點挖掘娛樂業和QQ相結合帶來的價值。

騰訊公司副總裁彭迦信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記者表示,連接器和數字內容是騰訊發展的兩大戰略,其中娛樂是數字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抓住年輕用戶

作為合作的第一步,上周上映的《火星救援》已經和QQ進行了嘗試性的合作,在QQ個性化裝扮中推出了《火星救援》題材的表情、個性化簽名和背景。

數據顯示,QQ目前整體月活躍用戶為8.6億,移動端也達到6.39億,其中70%以上為90後用戶。

“QQ上有眾多的年輕用戶,這些用戶同樣也是《火星救援》的主力觀眾群。我們也是以此為契機,與二十世紀福斯達成了戰略合作,為年輕用戶引入更多影視資源的同時,也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社交生活。” 騰訊公司社交網絡事業群市場部總經理李丹說。

“此次戰略合作,不僅僅是在以後的一些電影方面,包括之前的一些電影,都有可能會和QQ進行合作,為QQ用戶提供更為豐富的娛樂化素材。”李丹說。

在二十世紀福克斯(北京)咨詢有限公司中國董事總經理劉思汝看來,電影與互聯網連接將會建立高效的傳播效應, 以此次《火星救援》合作為例,用戶在使用這些表情、個性簽名時,也在無形之中傳播著電影,擴大著它的影響力。

《火星救援》只是二者合作的開始。劉思汝透露,明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還有《X戰警:天啟》、《獨立日:卷土重來》、《冰川時代:星際碰撞》、《死侍》等等,之後還有《猩球崛起》與《阿凡達》續集,“未來我們還將與QQ有更多合作,不限於電影植入,電影元素授權,會探尋更多合作方式”。

而根據李丹透露,2016年就將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的一部科技電影做全球化的深度植入。

QQ三步

與此同時,QQ還對外披露了未來在娛樂社交領域的布局。

李丹表示,娛樂產業與社交平臺的融合,將讓社交行為更加豐滿,而娛樂元素天然具有強大的話題性,QQ平臺則擁有虛擬產品等承載手段,雙方將形成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

據了解,QQ目前和電影的合作形式主要是虛擬周邊、社群運營和聯合推廣。虛擬周邊指的是QQ的虛擬個性化產品,例如表情、個性化簽名、頭像掛件、來電動畫、空間皮膚等等。通過電影公司授權後,QQ會將電影原版形象、元素或者企鵝“Cosplay”的相關形象制作成個性化產品,上線QQ平臺供用戶下載使用;社群運營指的是,利用QQ關系鏈下的群、興趣部落、公眾號、熱聊等等平臺能力,幫助電影進行粉絲營銷,與電影產生雙向促進;聯合推廣指的是在品牌層面進行一些相互植入、互動式的推廣,並包括定制首映禮、票務衍生品等方面的內容。

“QQ在娛樂社交方面的布局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在於強IP的引入,未來QQ會努力引進更多的IP,包括電視、電影、動漫等等,這些可以為QQ用戶提供更多娛樂化的內容;其次,QQ在社群方面有龐大的資源,強IP的引入,將會使得群、興趣部落、公眾號、熱聊等平臺內容更加充實,同時也會促進內容在社群平臺的流轉;最後,QQ將會更加多元化的呈現娛樂內容的價值,比如QQ音樂、QQ空間、企鵝FM等平臺,這些可以和IP產生更多層面的合作。”

業內人士分析,QQ天然具有強大的娛樂基因,娛樂社交戰略將QQ上的各種資源進行體系化整合,為QQ未來連接娛樂產業提供了助力。隨著與QQ開展更多電影方面的合作,QQ將會成為騰訊數字內容發展上最重要的“連接器”。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508

中國人被美國證監會盯上了嗎? 有利網前CEO遭美國證監會查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076.html

中國人被美國證監會盯上了嗎? 有利網前CEO遭美國證監會查處

一財網 張苑柯 2015-12-30 22:26:00

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兩名中國人支付逾92萬美元罰款,以了結美國證監會關於內幕交易的指控。值得一提的是,被指控的兩人是中國P2P平臺有利網前CEO和前網管,劉雁南和表親周之辰(音)。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下稱“美國證監會”)於當地時間12月28日宣布,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兩名中國人支付逾92萬美元罰款,以了結美國證監會關於內幕交易的指控。值得一提的是,被指控的兩人是中國P2P平臺有利網前CEO和前網管,劉雁南和表親周之辰(音)。

美國證監會在起訴書中稱,周和劉涉嫌參與MedAsset與Chindex兩家醫療公司股票內幕交易,在兩家公司被私募股權公司收購前購入股票獲得收益。據悉,TPG投資集團在兩筆收購中扮演重要角色,劉雁南曾就職於TPG集團,並與公司多位在職員工保持密切聯系。

美國證監會於11月對兩人提出上訴,曼哈頓聯邦法院命令緊急凍結兩人美國資產,兩人必須各吐出306929.59美元非法利潤,並各支付306929.59美元罰款。“兩位的經歷告訴我們,內幕交易帶來的損失遠超過其收益。首先他們的資產被法院凍結,現在他們必須支付超過所得利潤三倍的罰款取得和解。”美國證監會丹佛區辦事處主任朱莉魯茨(JulieK.Lutz)表示。

劉雁南與周之辰(ZhichenZhou)現分別居住於北京和香港,兩人對法院的指控和最終判決持不承認也不辯解的態度,然而,對於違反有關美國證券交易法(SecuritiesExchangeActof1934)10b-5條款的罰款則表示配合。

2015年美國證監會查處中國人在美內幕交易不止這一樁。據彭博社消息,北京時間6月24日,因涉嫌利用奇虎360私有化內幕消息交易,美國證監會對在線遊戲網站4399CEO駱海堅提出訴訟。據悉,駱海堅於今年3月在美國開戶,第一次出手便買入奇虎360看漲期權並獲利超過100萬美元。

無獨有偶,9月8日,美國證監會對濤石投資管理機構董事夏曉宇及某航空公司工作人員胡艷婷提出指控,涉嫌58同城股票內幕交易獲利超過200萬美元。據悉在二人買入看漲期權後,58同城對外公布收購趕集網43.2%股份,並被被騰訊註資4億美元利好消息,隨後股價上漲34%。值得註意的是,兩人對指控同持不承認且不辯解態度,並同意支付235萬美元及416038美元巨額罰款獲得和解,與劉周兩人做法如出一轍。

那麽,美國監管鐵腕僅僅針對中國公民,還是對本國民眾一視同仁?自美國於1984年通過《內幕交易處罰法》以來不斷完善內幕交易定案依據及處罰制度,並於2002年通過《薩班尼斯-奧克斯雷法案》,對內幕交易處以最高25年監禁或罰款。

據記者梳理,美國證監會似乎“收拾”起人來不分你我,且毫不手軟。前摩根大通分析師及其兩位朋友於今年8月被指控涉嫌參與超過60萬美元的內幕交易案,3名嫌疑人於當月28日下午洛杉磯地方法院被逮捕。今年6月,瑞士交易員因Helmut被指控因涉嫌利用蘋果公司(AppleInc)收購生物統計公司AuthenTec內幕獲利,支付逾280萬美元罰金。

不得不提的是,SAC資本顧問公司(下稱SAC資本)曾涉嫌俗稱華爾街史上最大內幕交易案,對沖基金巨頭史蒂夫科恩(SteveCohen)也卷入其中。SAC資本累計買入的Elan和惠氏的股票總市高達7億美元,其中科恩私人賬戶持有4億美元。在對外宣布藥劑實驗失敗公告前,SAC與科恩賬戶準確拋售,成功避免獲利8000多萬美元的同時,逃過損失1.94億美元的大劫。然而,這位華爾街頗有爭議的金融大亨並不是第一次卷入內幕交易指控,加上另一宗涉案金額達2.76億美元的內幕交易案,2013年SAC資本共支付18億美元巨額罰款。

對內幕交易的強力監管不僅局限於美國,資本大鱷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曾於2002年被指控在預先得知法興銀行將被出售的內幕消息獲利650萬法郎,被處以220萬歐元罰金。盡管事後索羅斯曾多次上訴,法院仍維持原判。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93

“公寓+” 為何盯上90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271.html

“公寓+” 為何盯上90後

第一財經日報 樂琰 2016-01-08 06:00:00

“公寓+”的社交要註意線上線下的互動,線上得有24小時的社群APP不間斷運作,而線下則要按租客的需求來組織活動,以培養一群擁護者,這樣才能提高租客黏性。

[“公寓+”的社交要註意線上線下的互動,線上得有24小時的社群APP不間斷運作,而線下則要按租客的需求來組織活動,以培養一群擁護者,這樣才能提高租客黏性。]

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場景——早上從住處出來,5分鐘即到達上班的寫字樓,下班後可與三五好友聚餐,也可以自己開展兼職創業,甚至獲得投資者的青睞,重點是,這一切都可以在同一個步行即可達的商務區內完成。

這是魔方、水滴、寓見、友社、貝客、青客、窩趣等公寓業者正在打造的“後公寓時代”,它具有延伸服務作用的“公寓+”模式,在此模式下,公寓的功能不僅是居住,還被延伸為鄰里中心、創業與孵化空間甚至是金融平臺,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加新型“強關系”的90後租客黏性,為長租公寓增加收益。

論社交的重要性

由於房產存量需要消化、酒店的投資回報期又長於公寓(酒店至少5年回報期,公寓在1~3年),種種原因都讓長租公寓這類業態在近年來開始崛起,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3月~6月,圍繞長租行業的公寓和平臺行業融資金額估算達到了29.99億元。

根據市場不完全統計,租借長租公寓的大多是單身的85後和90後,他們代表了“公寓+”模式的後公寓時代來臨。而“公寓+”的第一個延伸概念就是“社交”。

“不少85後已結婚,他們一般會購房,現在的長租公寓會以90後租客居多,因此一定要了解他們的喜好才能增加客戶黏性。我作為一家公寓的店長,深刻體會到90後的圈子說大很大,說小也很小,他們工作上的交際很多,但難以交心;生活圈子很小,知心朋友不多。他們並不僅僅滿足於居住,還有強烈的社交需求。”蘇州一家長租公寓的店長小王說,他每天的工作除了管理門店,還要與租客交流。

他發現,90後的“強關系”不再是父母或領導,而是誌同道合的朋友,但從小生活在獨生子女環境中的90後大多不太懂得與人相處,這就更需要公寓搭建一個社交平臺,來抓住租客的生活圈需求。

青客公寓通過對近6萬名入住過青客的租客進行跟蹤調查後發現,社群是公寓的增值服務,在做好公寓產品的基礎上,社群能成為公寓的主要賣點。

青客為此進行了夢想改造家活動,通過和“羅輯思維”的合作召集600萬粉絲群體的“羅友”相聚青客上海的線下社區,以線下活動來讓社群的用戶形成交流和圈子。羅輯思維房在2016年上線當天就得到了近3000名“羅友”的詢問和關註,且會在2016年的全年向全國的“羅友”進行不間斷的曝光和影響,以此增加租客黏性。

友社、貝客等業者的做法是組織各類活動,比如看電影、桌球、遊戲大賽、卡丁車、夜跑、讀書會等。

“經過我們的測試和研究發現,年輕租客對社交活動的需求很不一樣。比如有些喜歡文藝範兒、有些喜歡運動,所以我們做活動的時候必須根據不同的群體來組織。我們有一家公寓的租客大多喜歡運動,所以對這家門店我們就盡量組織夜跑活動。這和精準營銷一樣,要有針對性,否則這些平臺都是白搭。現在的年輕人任性程度高,今天你還看到他在這個群發言,過幾天可能他就退群了,或者在群里吵架,所以一定要摸準他們的喜好。”貝客公寓創始人魏子石坦言,“公寓+”的社交要註意線上線下的互動,線上得有24小時的社群APP不間斷運作,而線下則要按租客的需求來組織活動,以培養一群擁護者,這樣才能增加租客黏性。

聯動工作與生活

單身的85後和90後租客,生活空間很簡單,無非是上班、下班、休閑等,他們還沒有家庭與孩子的負擔。此時,業者就開始將“公寓+”的功能再延伸到全覆蓋租客的上班和下班時空,讓租客覺得在同一個區域就可以完成工作、生活上所有的事情,這樣利於增加客戶黏性。

聯合辦公、孵化創意項目是基本法則。

“我們在嘗試不同的業態組合,期望可以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態圈,已經開放的廣州平架輕社區就是創意空間和孵化器的有效結合,我們未來希望和更多的聯合辦公、創客空間、生活服務機構等緊密合作。”鉑濤麾下的窩趣公寓CEO劉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劉輝的想法在業內很普遍。

“我們現在與幾個商業綜合體在談合作,基本敲定三個項目。這個合作就是‘公寓+’聯動辦公與生活的模型。有些開發商在打造集合購物商場、寫字樓、娛樂城等為一體的綜合體時,一定會招商一家酒店,隨著公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改招公寓,我們在此時入駐商業綜合體,會有很高比例的租客是因為其在附近上班,相當於租客在同一個綜合體的寫字樓上班,下班後回到附近的公寓,晚上到商場購物,他的消費都發生在這里,我們可以聯動商場和娛樂等一起為租客服務。”友社公寓聯合創始人王偉超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聯合辦公的升溫,在同一個綜合體居住和工作的公寓租客可以“組團”上下班和購物。

如今,創業者越來越多,創客空間、孵化項目也增多,90後是非常有個性的一代,他們中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後就直接創業。

“針對這類租客的需要,我們特意結合公寓來打造鄰里中心,相當於孵化器的作用,我們會搭建B2B平臺,專為租客提供創業空間和機會。最特別的是,有些租客並非全職創業,他們可能白天有工作,但下班後,他們希望可以有其他機會發展第二事業。根據我們的調研,相對規模較大的創業者在一線城市,而二三線城市的創業者很多會選擇‘小巧型’創業模式,比如手工作坊之類。所以我們會針對小型創業者進行孵化輔助。這些都可以增加租客黏性。”魏子石透露。

場景化與金融服務

如果說創業並非人人都做,那麽接下來的一招幾乎涉及所有租客——“公寓+”場景化服務。

寓見公寓與京東到家正在聯手試水產品“寓見Plus”O2O植入合作,打造業內首家O2O場景化服務公寓。比如,寓見住戶在計劃做飯前發現缺少調味料,便可掃描位於廚房內的京東到家生鮮類二維碼進行購買,2小時內,快遞人員將調味料送到家。服務範圍涵蓋生鮮、蔬果、洗衣、外賣等多項內容。在合作中,京東到家主要承擔商品服務供應商、系統後段供應商、本地商圈流量整合的工作。而寓見則利用“寓見Plus”的硬件設計和社區環境,完成場景化建設。

在寓見看來,橫切入現有社區,除了提供常規的O2O服務,還整合物業、信息、社交等多個社區服務維度,可建立很高的黏性壁壘。魔方公寓等也在做類似的場景化服務設計。

而場景化服務通過交易鏈條拉長利潤鏈,打造黏性的軟連接,就要涉及支付等金融業務。目前普遍的公寓行業都會為租戶提供代繳水電費等所有物業服務,通過商業的配套為客戶進行服務來打通商業變現之路。但其實公寓業者想要的遠不止於此,參照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模式,一旦公寓達到一定規模,則支付商機就會很大,而客戶支付習慣一旦養成,那公寓業者的資金池效應將很明顯。

友社也在研發相關的金融支付產品來進行對租客的分期付款等服務。

不少業者認為,公寓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同質化的居住”,催生“同質化的消費”,金融鏈條是產生同質化消費的流量紅利出口。通過“公寓+”的金融平臺模式,房東可以縮短投資回報時間,租客可以減少他每月入住的租金,服務商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參與的項目。

“但是也需要註意,‘公寓+’模型尤其是涉及支付的公寓業者,其規模必須足夠大,否則難以開展線上線下聯動,也無法讓消費者養成支付習慣,且規模小的公寓業者也難以分攤成本。”水滴公寓戰略合作資深總監薛峰指出。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75

是什麽讓“創業者”田樸珺在人堆里一眼被投資人盯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5/153957.shtml

導讀 : 對創業者來說,你需要一個足夠長的板,突破到95%的人都無法到達的區域。

你只有一次機會獲得“第一印象”,People judge,we all judge.投資人尤其如此。

華爾街有過一個恐怖的假設,如果你和一名投資人乘搭同一輛電梯,你是否有機會在5分鐘之內打動他?除了準備一個字字珠璣,沒有廢話、重點明確的5分鐘自我介紹版本之外,需要註意的可能是你的“顏值”。

這里指的“顏值”,倒不一定是外形分,而是你的辨識度,或者外形脫穎而出的能力。設想一個投資人的典型生活,早上起來9點鐘就是開會,你見到他時,他已經車輪戰一樣和三撥創業者聊過,在你打開電腦尋找演示PPT的時候,他已經360度無死角把你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番,並且潛意識中把你的形象和他接觸過的數百名創業者進行匹配對比。能夠從這些歷史數據中尋找你的最佳歸類。

我和一名頂級投資人在一個創投會上見過田樸珺,盛裝出席的田小姐在“普通人”的人群中非常醒目,帶著從事過演藝圈的人常有的、創業圈少見的光彩。她給這名投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後來才知道她是誰的誰,卻用shining來形容她,評價她這樣的人會做成點什麽事。無獨有偶,一次路演中,一名形象出挑的姑娘也是在路演中頗受投資者的青睞。坊間流傳一家天使基金青睞“海龜、高學歷、美女”,倒也值得理解,貼標簽是較為高效的信息處理方式,而上述標簽都是濃縮後的涵蓋“眼界、智商、出身”精英標簽。

反差也可以脫穎而出,我的老板Jenny就對她第一次見到YY創始人李學淩的經歷津津樂道,李學淩在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穿著短褲和拖鞋,頗為隨意,和其他創業者形成了明顯不同。這種形象的反差也是讓Jenny一直記憶猶新的一個細節。

投資本身就是一個篩選最好的項目的複雜算法,這個算法是一項科學和藝術的結合,每個投資者都有一個對人的大數據樣本,他們的工作是尋找最優秀的人和團隊。而我們的大腦是個奇怪的機器,它總會對之前沒有見到過的信息更加敏感。

此外,不得不承認,迄今為止投資行業還是個奉行邏輯為秩序的行業,理性是這個行業的新性感。盡管如此,投資人唯一“非理性”的時候是在早期投資,這時候商業模式還未成型,更多的投資依據是人。

最近圍觀過一次創業真人秀的現場錄制,一名首次創業的創業者做著從未做過的全新領域,卻獲得了在場挑剔的投資人的一致認可。我想原因之一是這名創業者曾經在華爾街對沖基金工作,熟悉投資人的話語體系,因此他的表達非常有邏輯性,幾次回答都準確地切中了投資人問題的靶心,為什麽從A用戶切入卻不從B用戶切入,為什麽選擇這個模式而不是別的。盡管可能已經預見到這個模式的短板,但幾個投資人紛紛表態願意支持這名創業者,最大的理由是看好他這個人。

所以,大多數時候投資人也知道對面的人無法準確預測一切答案,但一次次挑戰性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個考驗:你是否為未來面臨的各種坑做好準備?你是否能對自己的市場有準確的判斷?你是否足夠了解,也足以適合你選擇的市場?……這一切都導向他們問自己的最終答案:這是一個足夠Sharp的人嗎?

創業者並不適合通用的“水桶理論”,在所有的創業戰役中,比拼的其實是那塊最長的板,一個面面俱到每項都是B的人可能不如一個某個單項突破可以做到A+的人。創業九死一生,A+才是真正的護城河,所以,對創業者來說,你需要一個足夠長的板,突破到95%的人都無法到達的區域。

最後,即使你的第一印象由於種種原因(緊張,感冒,睡眠不足,沒想清楚……)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還有一種方式能夠讓你扳回一城,展示你的成長性。一個CEO最需要的能力是學習的能力,如果CEO只能用自己的錯誤來學習,那麽他的學習成本會非常昂貴,這些成本十之八九會由投資方支付。

一些CEO會通過學習別人的經驗來進行自我學習,通過模擬想象中的“戰役”來躲避遇到現實中的坑,另一方面,學習速度也非常重要,大多數投資人都會對有記憶的項目保持一定時間的關註度,如果在時隔三個月到半年再次見到這名投資人,場景如“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則會大大加分,快速學習的創業者可能會跑贏他的競爭者。而且,創業是個自我蛻變的過程,能從自己的過程中裂變出一個新的自我也是一個會讓人欣喜的發現。

最後的最後,補充一句,以上都是“術”,真正的道其實是做自己,術只是盔甲,但真正走上創業的戰場,和未知所兵戎相見的,還是真正的自己。你的投資者是和你攜手作戰的盟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32

三星盯上iOS,木馬襲城還是遠交近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4/154232.shtml

導讀 : 站在蘋果的角度來講,三星開發iOS軟件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不久前,三星宣布將在蘋果App Store上架多款應用,未來大多數三星應用都會有iOS版本。鑒於微軟和谷歌的先例,三星此舉並未受到過多的關註。但近日BetaNews發表了馬克 麥克唐納的文章,盛贊三星針對iOS平臺打造應用是明智之舉,猶如在蘋果腹地安放了特洛伊木馬。

對於木馬襲城這個說法,麥克唐納給出了三個觀點,一是三星能夠趁機將自家的智能硬件產品推銷給iPhone的使用人群;二是能夠為三星的手機等產品進行潛移默化的宣傳;三是很多付費用戶的開發者往往選擇iOS平臺,如果三星能夠爭取到付費用戶,無疑將擁有更大的想象力。事實上這些分析不無道理,三星開發iOS應用的本質是在提高自家產品的競爭力,不排除從iPhone陣營搶奪用戶的初衷。但對比微軟的先例以及蘋果的反映來看,三星想要實現木馬襲城似乎並沒有那麽簡單。

這里我們要弄清楚兩個問題。

首先,三星和微軟們為何開始青睞iOS平臺?從表面上來看,蘋果是三星最大的競爭對手,手機、平板乃至智能硬件無不針鋒相對,三星此舉卻也為傾銷手機周邊產品打開了另一個窗口。

對於這一點,微軟的思路似乎要更加清晰。不管是iPhone、iPad還是Apple Watch,說白了都是服務的載體,windows是服務,office、Cortana等微軟的優勢產品也是服務。在iPad Pro的發布會上,微軟副總裁親自站臺推廣office應用,Apple Store也並未因自家的辦公軟件而拒絕office,雙方的合作似乎取得了雙贏的效果。在喬布斯時代,蘋果通過軟硬件結合的形式打造了一個“圍墻花園”,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蘋果封閉的生態系統。這種思想影響了很多廠商,即便是在開源的安卓上,依然有很多廠商利用定制化的UI和特色APP圍其一道護城墻,三星便是其中這一,如今無論是蘋果還是三星都在有意用開放的形式擴大自己的生態布局,比如說三星開發iOS應用,蘋果通過MFi認證等吸納更多的產品。

在硬件上,三星一直都是蘋果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在服務上這種合作將繼續存在。相比而言,蘋果擁有7.82億的iCloud用戶和超過10億臺的iOS設備,即便不考慮手機類產品的直接競爭,單是服務和手機周邊產品的市場就已經足夠大。微軟放下身段向這個市場拋出了橄欖枝,對於產品線極長的三星來說亦不可或缺。

其次,三星的下一個競爭對手是誰?物聯網和智能家居是探討科技巨頭們未來布局的熱門詞匯,蘋果瞄向了這個市場,三星也瞄向了這個市場,同時還有谷歌、華為等一大批軟硬件廠商。那麽三星最棘手的競爭對手是誰,恐怕蘋果還要往後排一些。

眾所周知,從智能手表到智能電視,再到所有和智能有關系的數碼產品,幾乎清一色的是Android系統。或許是因為Android市場上存在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包括三星在內的很多廠商都在試圖逃離安卓,而祭出Tizen操作系統的三星恰是其中最為活躍的。和很多小眾操作系統一樣,Tizen為了彌補資源上的不足選擇了兼容Android應用,盡管三星投入了很多精力為Tizen吸引開發者,至今仍難真正獨立於Android。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不管是三星的電視產品、Tizen手機還是智能硬件都不可避免的面臨安卓陣營的競爭。

以智能手表為例,三星可以說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實際市場份額也遙遙領先於其他品牌,可在Galaxy Gear出現之前,一直沒有產品能夠稱得上成功。即便Galaxy Gear 2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在聲勢上仍不及谷歌所推崇的Moto 360,甚至在國內連HUAWEI Watch都不如。另外,Apple Watch由於兼容性只支持iPhone,從一定程度上把安卓用戶拒之門外,也就避免了和三星智能手表的直接對抗。反之,LG、索尼包括國內的聯想、中興等接連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產品,三星智能手表的成敗不在蘋果,而在於聲勢浩大的Android Wear聯盟。

也就是說,三星在物聯網、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領域,直接面臨著谷歌的競爭,盡管蘋果也有自己的生態體系,可蘋果罕見的開放姿態對三星來說卻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至少在產品銷量上是這樣。

中國古代兵法中有一種思想是“遠交近攻”,即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回頭來看,三星為自家產品推出iOS應用,恰有一種“遠交近攻”的意味。

對三星而言,手機產品市場份額的逐漸縮減,一方面是因為和蘋果你死我活的競爭,一方面是因為新崛起的安卓廠商們,尤其是在性價比上占據了絕對優勢的中國廠商們。從最近的數據來看,2016年1月份蘋果在華銷量較去年12月份下滑了35%,三星在中國1月份的銷量環比下降近一半。手機市場的現狀似乎預示了智能硬件產品的未來,如果三星仍舊為了自家平臺的獨特競爭力而放棄iOS市場,無疑是得不償失的。況且,谷歌早就在去年宣布將為iPhone開發Android Wear的兼容軟件,如果蘋果肯為谷歌開綠燈,對三星苦心積慮搭建的Tizen系統將是當頭棒喝。

站在蘋果的角度來講,三星開發iOS軟件倒也不是一件壞事。三星的硬件制造能力不容小覷,三星系產品的加入無疑可以擴大蘋果MFi體系的規模,還能夠幫助蘋果去培養用戶習慣。就拿Apple Watch來說,蘋果的競爭對手除了智能手表還有傳統腕表廠商和用戶培養,三星出色的智能手表類產品在用戶培養上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當然,在風險管理上蘋果也有自己的一個套路,比如在Apple Watch上市後,Apple Store下架了Fitbit可穿戴設備為自家產品讓路。而且,相比於蘋果系產品的無縫連接,三星也好,谷歌也罷,在iPhone的兼容性和用戶體驗上必然稍遜一籌,對蘋果產品的日後發力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三星擁抱iOS並不像是在蘋果腹地安放了特洛伊木馬,倒像是一種遠交近攻的打法。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廠商投入蘋果這個競爭對手的懷抱,而蘋果將采取何種態度,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