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寓+” 為何盯上90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271.html

“公寓+” 為何盯上90後

第一財經日報 樂琰 2016-01-08 06:00:00

“公寓+”的社交要註意線上線下的互動,線上得有24小時的社群APP不間斷運作,而線下則要按租客的需求來組織活動,以培養一群擁護者,這樣才能提高租客黏性。

[“公寓+”的社交要註意線上線下的互動,線上得有24小時的社群APP不間斷運作,而線下則要按租客的需求來組織活動,以培養一群擁護者,這樣才能提高租客黏性。]

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場景——早上從住處出來,5分鐘即到達上班的寫字樓,下班後可與三五好友聚餐,也可以自己開展兼職創業,甚至獲得投資者的青睞,重點是,這一切都可以在同一個步行即可達的商務區內完成。

這是魔方、水滴、寓見、友社、貝客、青客、窩趣等公寓業者正在打造的“後公寓時代”,它具有延伸服務作用的“公寓+”模式,在此模式下,公寓的功能不僅是居住,還被延伸為鄰里中心、創業與孵化空間甚至是金融平臺,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加新型“強關系”的90後租客黏性,為長租公寓增加收益。

論社交的重要性

由於房產存量需要消化、酒店的投資回報期又長於公寓(酒店至少5年回報期,公寓在1~3年),種種原因都讓長租公寓這類業態在近年來開始崛起,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3月~6月,圍繞長租行業的公寓和平臺行業融資金額估算達到了29.99億元。

根據市場不完全統計,租借長租公寓的大多是單身的85後和90後,他們代表了“公寓+”模式的後公寓時代來臨。而“公寓+”的第一個延伸概念就是“社交”。

“不少85後已結婚,他們一般會購房,現在的長租公寓會以90後租客居多,因此一定要了解他們的喜好才能增加客戶黏性。我作為一家公寓的店長,深刻體會到90後的圈子說大很大,說小也很小,他們工作上的交際很多,但難以交心;生活圈子很小,知心朋友不多。他們並不僅僅滿足於居住,還有強烈的社交需求。”蘇州一家長租公寓的店長小王說,他每天的工作除了管理門店,還要與租客交流。

他發現,90後的“強關系”不再是父母或領導,而是誌同道合的朋友,但從小生活在獨生子女環境中的90後大多不太懂得與人相處,這就更需要公寓搭建一個社交平臺,來抓住租客的生活圈需求。

青客公寓通過對近6萬名入住過青客的租客進行跟蹤調查後發現,社群是公寓的增值服務,在做好公寓產品的基礎上,社群能成為公寓的主要賣點。

青客為此進行了夢想改造家活動,通過和“羅輯思維”的合作召集600萬粉絲群體的“羅友”相聚青客上海的線下社區,以線下活動來讓社群的用戶形成交流和圈子。羅輯思維房在2016年上線當天就得到了近3000名“羅友”的詢問和關註,且會在2016年的全年向全國的“羅友”進行不間斷的曝光和影響,以此增加租客黏性。

友社、貝客等業者的做法是組織各類活動,比如看電影、桌球、遊戲大賽、卡丁車、夜跑、讀書會等。

“經過我們的測試和研究發現,年輕租客對社交活動的需求很不一樣。比如有些喜歡文藝範兒、有些喜歡運動,所以我們做活動的時候必須根據不同的群體來組織。我們有一家公寓的租客大多喜歡運動,所以對這家門店我們就盡量組織夜跑活動。這和精準營銷一樣,要有針對性,否則這些平臺都是白搭。現在的年輕人任性程度高,今天你還看到他在這個群發言,過幾天可能他就退群了,或者在群里吵架,所以一定要摸準他們的喜好。”貝客公寓創始人魏子石坦言,“公寓+”的社交要註意線上線下的互動,線上得有24小時的社群APP不間斷運作,而線下則要按租客的需求來組織活動,以培養一群擁護者,這樣才能增加租客黏性。

聯動工作與生活

單身的85後和90後租客,生活空間很簡單,無非是上班、下班、休閑等,他們還沒有家庭與孩子的負擔。此時,業者就開始將“公寓+”的功能再延伸到全覆蓋租客的上班和下班時空,讓租客覺得在同一個區域就可以完成工作、生活上所有的事情,這樣利於增加客戶黏性。

聯合辦公、孵化創意項目是基本法則。

“我們在嘗試不同的業態組合,期望可以打造更加完善的生態圈,已經開放的廣州平架輕社區就是創意空間和孵化器的有效結合,我們未來希望和更多的聯合辦公、創客空間、生活服務機構等緊密合作。”鉑濤麾下的窩趣公寓CEO劉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劉輝的想法在業內很普遍。

“我們現在與幾個商業綜合體在談合作,基本敲定三個項目。這個合作就是‘公寓+’聯動辦公與生活的模型。有些開發商在打造集合購物商場、寫字樓、娛樂城等為一體的綜合體時,一定會招商一家酒店,隨著公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改招公寓,我們在此時入駐商業綜合體,會有很高比例的租客是因為其在附近上班,相當於租客在同一個綜合體的寫字樓上班,下班後回到附近的公寓,晚上到商場購物,他的消費都發生在這里,我們可以聯動商場和娛樂等一起為租客服務。”友社公寓聯合創始人王偉超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聯合辦公的升溫,在同一個綜合體居住和工作的公寓租客可以“組團”上下班和購物。

如今,創業者越來越多,創客空間、孵化項目也增多,90後是非常有個性的一代,他們中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後就直接創業。

“針對這類租客的需要,我們特意結合公寓來打造鄰里中心,相當於孵化器的作用,我們會搭建B2B平臺,專為租客提供創業空間和機會。最特別的是,有些租客並非全職創業,他們可能白天有工作,但下班後,他們希望可以有其他機會發展第二事業。根據我們的調研,相對規模較大的創業者在一線城市,而二三線城市的創業者很多會選擇‘小巧型’創業模式,比如手工作坊之類。所以我們會針對小型創業者進行孵化輔助。這些都可以增加租客黏性。”魏子石透露。

場景化與金融服務

如果說創業並非人人都做,那麽接下來的一招幾乎涉及所有租客——“公寓+”場景化服務。

寓見公寓與京東到家正在聯手試水產品“寓見Plus”O2O植入合作,打造業內首家O2O場景化服務公寓。比如,寓見住戶在計劃做飯前發現缺少調味料,便可掃描位於廚房內的京東到家生鮮類二維碼進行購買,2小時內,快遞人員將調味料送到家。服務範圍涵蓋生鮮、蔬果、洗衣、外賣等多項內容。在合作中,京東到家主要承擔商品服務供應商、系統後段供應商、本地商圈流量整合的工作。而寓見則利用“寓見Plus”的硬件設計和社區環境,完成場景化建設。

在寓見看來,橫切入現有社區,除了提供常規的O2O服務,還整合物業、信息、社交等多個社區服務維度,可建立很高的黏性壁壘。魔方公寓等也在做類似的場景化服務設計。

而場景化服務通過交易鏈條拉長利潤鏈,打造黏性的軟連接,就要涉及支付等金融業務。目前普遍的公寓行業都會為租戶提供代繳水電費等所有物業服務,通過商業的配套為客戶進行服務來打通商業變現之路。但其實公寓業者想要的遠不止於此,參照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模式,一旦公寓達到一定規模,則支付商機就會很大,而客戶支付習慣一旦養成,那公寓業者的資金池效應將很明顯。

友社也在研發相關的金融支付產品來進行對租客的分期付款等服務。

不少業者認為,公寓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同質化的居住”,催生“同質化的消費”,金融鏈條是產生同質化消費的流量紅利出口。通過“公寓+”的金融平臺模式,房東可以縮短投資回報時間,租客可以減少他每月入住的租金,服務商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參與的項目。

“但是也需要註意,‘公寓+’模型尤其是涉及支付的公寓業者,其規模必須足夠大,否則難以開展線上線下聯動,也無法讓消費者養成支付習慣,且規模小的公寓業者也難以分攤成本。”水滴公寓戰略合作資深總監薛峰指出。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