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本盯上了駕照自考 駕校“過剩”時代將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929.html

無需起早摸黑,也不必再忍受駕校師傅的“咆哮”,找一輛普通轎車,請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來指導,學會駕駛後直接去考試拿駕照,聽上去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2016年1月,公安部對外發布了“關於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下稱“規定”)的決定”,4月1日起正式實施。與此前的規定相比,新規最大的亮點便是駕照可以“自學自考”。自新規發布之日起,在天津,包頭,長春,南京,寧波,馬鞍山,福州,吉安,青島,安陽,武漢,南寧,成都,黔東南,大理,寶雞等16個城市進行試點。與此同時,自主報考也將在2016年年底正式實施。公安部對外表示,2016年年底前,全國將全面開通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下稱“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此平臺,實現駕駛人網上報名、網上約考、網上繳費。

不過,看上去很美的駕照“自學直考”,實施起來卻面臨諸多問題。

自學自考,看上去很美?

“自學自考,太麻煩了,而且不劃算。”成都一家駕校的馬師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按照公安部規定,要自學自考,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自學人員應當攜帶學習駕駛證明、粘貼學車專用標識。自學駕駛的車輛必須是非運營小型汽車,必須加裝副剎車和輔助後視鏡等裝置,經檢驗合格後才能成為自學用車。

對於學員來說,前者並不難,難的是對車輛進行改裝。“一般來說私家車沒有人願意改裝。”馬師傅表示,同時,改裝的成本也不便宜,比如加裝副剎,普通的改裝成本至少500元起步,還需要在車上“打洞”,現在也有拉線式的副剎車,但改裝費用在1500~2000元左右。如果加上後視鏡裝置,再加上檢測費,學車過程中的燃油成本,以及車輛磨損等,後期要訓練、模擬還有場地租用費,綜合費用估算至少也要3000元左右。

記者從成都多家駕校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學車價格差不多也就在4500~6000元左右。“根本不省錢,沒必要。”馬師傅告訴記者,他認為,雖然放開自學直考,但是包括學車中的技巧和考試過程中的細節,還是駕校師傅更為了解,更有優勢。而包括直角轉彎、側方停車等考試項目,也需要有專業性的場地。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早在2013年7月,上海市就曾試點正式接受部分人員在未經駕校培訓的前提下,自行申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但據媒體報道稱,在限定的60個名額中,有絕大部分是因為各種原因需要重新申領駕照的老駕駛員,而非新手。

駕校“過剩”時代來臨?

“大家都在關註自學直考,其實對於整個駕考市場,自主報考的放開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變化。” 車輪創始人兼CEO吳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車輪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移動端汽車生活服務平臺。目前共有車輪查違章、車輪考駕照以及車輪社區等12款產品。據吳峰介紹,目前的用戶總量已經超過2億。

早在之前,車輪就推出了“車輪考駕照”這一產品,但在當時,這一平臺的作用基本上還是在進行導流,走的是非常傳統的路子。

隨著駕照申領的條件逐漸放開,吳峰看到了機會。“從2015年開始整個駕考市場到了一定的轉折點,以前是供不應求,現在是已經逐漸會供大於求了。”來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2015年全國新增駕駛員3375萬人,但有第三方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駕校的數量已經達到1.3萬家,培訓能力已經能滿足6000萬人左右。在過去幾年間還在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增長。

“駕校資源已經出現過剩,包括合肥在內的二三線市場,其實已經出現生源缺乏的情況。”吳峰透露說。

以上海為例,記者了解到,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海學駕照的價格已經突破萬元,而從2015年年底開始,學考價格開始回落,普遍在7000~8000元左右。同時,駕考的名額也在放寬。在此之前,每個駕校每月申請考試的名額基本上都有限定的,一定程度上仍屬於“計劃”經濟,供小於求。但眼下,隨著政策放開,市場化的自主報考將讓市場變得更加靈活。

長期以來市場供求關系的不平衡,讓學員學車過程中痛點重重。而眼下,隨著駕校資源的過剩階段到來,越來越多的駕校也有意識在服務上作出提升。車輪考駕照決定進軍駕考O2O市場。“在線上,我們已經有大量的用戶和流量,而在線下,我們會選擇一些願意合作的駕校,用我們自己的標準去改造它,幫它完成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面升級。”吳峰介紹說。車輪希望通過服務,打通線上線下,從而實現對傳統市場的改善。

吳峰認為,和汽車電商以及O2O上門服務等項目相比,駕考是一個相對“藍海”的市場。以學車為切入口,可以進一步帶動汽車交易、汽車金融、車聯網以及低碳交通等整個大汽車產業鏈,為後續業務帶來更多的可能。

這一思路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就在日前,車輪宣布獲得了5.5億元的“B+C”輪融資,由易鑫資本領投,好望角、景林、上汽和百利宏跟投。易鑫資本CEO張序安表示:“車輪在車生活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創新服務非常符合我們在汽車互聯網領域的布局。“

面對萬億級的汽車後服務市場,所有的資本都在蠢蠢欲動,尋找一個好的切入口和突破點是眼下的關鍵。以駕考O2O為入口,能否撬動龐大的市場,吃到蛋糕,還需要時間驗證。但從目前來看,面臨這樣一個非常重服務和落地的行業,互聯網公司能否順利走出一條路,也充滿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06

美股互聯網公司失寵 巴菲特盯上蘋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519.html

4月中旬以來,受此業績增長乏力的擔憂,蘋果公司(AAPL.O)股價暴跌,一個月時間里股價跌去近17%。不過,有人看壞也有人看好,巴菲特就是其中一個。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下稱“SEC”)文件顯示,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2016年一季度末豪擲十億美元購買蘋果公司股票。聲名赫赫的投資人卡爾·伊坎則於今年4月28日宣布,出於蘋果產品在中國銷售增長率的擔憂,已將手中所有蘋果股票盡數賣出。與此同時由億萬富翁大衛·泰珀率領的對沖基金Appaloosa Management也清空了旗下所有對蘋果的持倉。

巴菲特首次青睞蘋果

在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對外透露,一季度已收購超過98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後,蘋果股票於星期經歷一輪上漲。值得註意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激進投資者卡爾·伊坎和對沖大鱷大衛泰珀紛紛把所持有的蘋果股份拋售一空。

這是伯克希爾第一次投資蘋果公司,巴菲特以每股約109美元的價格購入,總投資額約為11億美元。據公司最新上報的13F文件顯示,這是伯克希爾一季度唯一一筆投資,伯克希爾月因此躋身2016年1季度第二“蘋果投資人”。

截止紐約時間5月17日收盤,蘋果股票較前一日小幅回落0.42%至93.49美元,顯著低於伯克希爾購入的每股價格。自2015年7月以來蘋果公司的股價一直跑輸標普500指數,上周更是創下了一個52周以來新低點,谷歌公司因此短暫回歸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位置。兩家公司差距甚微戰況激烈,雖上周不慎落馬,蘋果公司於本周一再次奪回市值王者稱號。

(數據來源:Wind統計)

美國銀行和高盛分別以786萬股和749.3萬股位列一季度蘋果最大額買單的第三、第四位。

知名對沖基金綠光資本的創始人大衛艾因霍恩也調整了蘋果股票的持有倉位。據SEC最新披露的13F文件顯示,綠光資本2016年1季度持有蘋果公司月821.3萬股股票,較去年四季度披露所持628.47萬股增持近192.83萬股,躋身一季度增持機構榜單前20。

SEC文件還顯示,被稱為“傳奇投資者”的利昂·庫珀曼旗下的歐米茄顧問基金,一季度再次購入進入蘋果價值2500萬美元的股票。

蘋果公司一直以來都是對沖基金的寵兒,然而花無百日紅,根據SEC的備案文件,讓各大公司聞風喪膽的億萬富翁卡爾伊坎已於今年一季度將所持有約4576萬股蘋果公司股票盡數拋售。龐大的交易數量售使卡爾占據2016年1季度蘋果股票拋售榜單首位,是位居第二的海納國際集團拋售股數(2596.5萬股)的約1.76倍。

然而,對沖巨鱷對這個科技巨頭的拋售並非孤例,據SEC公布的文件顯示,對沖基金大鱷大衛泰珀曾一度持有蘋果公司125萬股股票,市值約1.33億美元,如今也已拋售一空。一季度老虎基金)拋售蘋果約494.3萬股、橋水基金拋售22.7萬股。

面對接二連三減倉和清倉的驚人轉變,眼看將要“失寵”的蘋果公司不知作何感想。據高盛數據統計,自2015年8月以來,833家對沖基金中共有146將蘋果公司做為投資組合中的最重持倉,蘋果公司也因此在高盛設立的“最受基金公司歡迎股票”榜單中奪得榜眼。

然而,蘋果Iphone業績放緩,2016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的銷售和盈利數據皆令人失望,從而股價一路下滑,於紐約時間5月12日正式跌破90美元大關,創2014年6月以來新低。

彭博數據顯示,雖然多空兩軍對峙激烈,一季度排名前20的“空軍大佬”賣出數量遠勝多軍。Business Insider在一篇評論中稱,事實上,蘋果公司已經喪失了其世界最具價值公司的地位。

(數據來源:Bloomberg)

互聯網公司失寵

一季度數據顯示,大佬們似乎對互聯網科技公司興趣缺缺。

數據顯示,伯克希爾一季度除了大舉買入蘋果以外,David Tepper的基金阿帕盧薩資產管理公司還購入陷入困境的制藥公司Valeant共94.5萬股股票,今年一季度期間所持市值約為24.8億美元。根據文件內容,Tepper大舉出手,於一季度購入160萬股Facebook,以及690萬股美國銀行。

雖然在過去的幾年里伯克希爾一直逐步加大在IBM的持倉,但其對科技類公司的投資一直十分謹慎。在逐漸買入20萬IBM公司的股票後,伯克希爾目前持有IBM市值約123億美元。購入蘋果是伯克希爾截至目前唯二的科技類別投資,巴菲爾表示,目前還將考慮支持一個財團投資者出價收購雅虎核心資產。

巴菲特對科技公司的保守投資態度一直不秘密,他表示,自己不甚明白科技,並認為科技公司很難捍衛自己的競爭優勢。相反,他喜歡保險公司、工業、金融、以及可口可樂一類的知名品牌。

據SEC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伯克希爾一季度除購入蘋果公司股份外,也有其他壯舉。公司2016年一季度對所持富國銀行股份原封不動,將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稍作調整,小幅賣出3萬股;卻將手中所持有AT&T公司4657.7萬股股票盡數拋售。

卡爾伊坎除拋售蘋果以外,亦拋售所持有Paypal1844.3萬股,占公司對該股總持倉量的32.8%。

老虎基金一季度披露數據顯示,基金分別對亞馬遜和京東減倉,亞馬遜持倉減少215.1萬股,較2015年四季度的319.3萬股下降67.4%倉位;減少持有京東1561萬股,較2015年四季度5961.5萬股下降26.2%倉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33

跨境電商看過來:歐盟已盯上直郵消費品安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434.html

快速增長的跨境電商帶來的消費者保護問題,正引起中美歐三方的註意。

在昨天剛剛結束的“第五屆消費品安全三方峰會”期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主席艾略特·F·凱伊、以及歐盟主管司法、消費者權益和性別平等的委員朱洛娃,就進一步提高消費品安全,特別是包括直郵模式在內的電子商務領域的消費品安全,交換了各自的觀點和信息。

朱洛娃在會後的小型記者見面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數字上看,大部分有問題的產品,確實來自於中國,但這也是因為(中國對歐出口)規模大。

“歐盟現在正著手立法建言,提高對跨境消費者的保護。”她說,“一旦發現75%以上歐盟的消費者因為某一些產品或商家受損害,歐委會就有權力來進行追究和處罰。”

牛津大學“中國消費者權益項目”主任於穎認為,歐美一些國家對於消費者保護的標準比較高,法律規定比較嚴格,對於大量出口至這些市場的中國跨境電商來說,具有較大的法律風險。

跨境電商的核心瓶頸——消費者保護

伴隨跨境電商席卷全球,消費者如何在新時代下維權,也成了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這也是跨境電商產業本身,發展壯大的重要瓶頸。

前述會議達成的共識包括,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消費品安全監管,特別是線上銷售產品的安全監管提出了新挑戰。

考慮到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迅猛發展,三方認為,在各自法律框架允許範圍內,為確保對經營者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加強線上銷售消費品的安全,加強國際間消費品安全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三方將加強產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建設,特別是加強跨境電子商務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建設,包括線上線下銷售產品信息和有害產品處置措施的信息交換。

朱洛娃對記者表示,電子商務提供了國際貿易新機會,但如何保護弱勢群體的消費者,是一個核心問題。三方決定,共同制定趨同的規定,因為面臨的挑戰是類似的。保護弱勢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涉及法律責任,司法管轄所在地等一系列法律問題。

在傳統一般貿易情況下,如果產品出了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到經銷商;如果整批貨物出了問題,品牌還會啟用召回。但在線跨境平臺,則複雜得多。

“如果我在跨境電商上買到了不合格/假貨,政府監管部門、電商平臺、海外供應商該如何劃分責任?消費者該找誰?”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卻有著複雜的內涵。於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個問題跨越了電商平臺、消費者糾紛解決、國際私法多個領域。由於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不一樣,加入的國際組織、履行的公約也不一致,因此沒有固定的答案。

比如,中國消費者在歐盟商家買了東西出現糾紛,首先得確定在中國和歐盟哪個地方訴訟,適用哪個國家法律,如果有了判決,還需要涉及哪個國家執行。執行時又面臨選擇。比如中國法律規定,平臺不承擔責任;但歐盟的法律則規定,平臺需要承擔責任,十分複雜。

中國方面公布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15 年網絡購物投訴占全部投訴 43.74%,比例最高;生活服務O2O緊隨其後,占據 24.05%;海淘為(7.53%);互聯網金融(5.76%);B2 網絡貿易領域投訴(2.63%);微商(2.51%);手機行業門戶(1.85%);物流快遞(1.09%);其他(如網絡傳銷、網絡集資洗錢等)占 10.84%。

與 2014 年相比,網絡售假依舊穩居榜首,由跨境網購引起的售假問題也占一定比例。

跨境電商出口商面臨潛在法律風險

由於中國整體出口規模較大,通過跨境電商出口的比例不斷提升,潛藏的法律風險值得關註。

無論從哪個口徑來看,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規模和速度都很快。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月披露,2015年,在全國進出口同比下降7%的大環境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高達30%以上。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4萬億,同比增長 28.6%。出口占比 83.2%,進口比例16.8%。

朱洛娃預計,中國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對歐出口將會持續增長。她特別提及,歐盟通過阿里巴巴公司提供的數字,看出他們正在全球化發展。

“因此,我們同意,經常互相溝通信息,並與他們即將在布魯塞爾開設的辦公室聯絡點取得聯系,這樣也是我們可以從另一方面獲得信息的更好方式。”她說。

朱洛娃提及在中國參觀了一家成功的玩具廠。她說,這家玩具工廠生產標準非常高,每個部件的材料和功能,都有嚴格的安全標準。但整體數據表明,現在仍然有很多工廠有問題。

根據歐盟最新公布的報告,2015年,涉及安全問題的產品中,38%都是玩具。2016年的情況顯示,來自中國的問題商品中,46%都是玩具。

歐盟從2003年開始實施“非食品類商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如果在一個國家發現危險產品,則迅速向其他國家通報信息,以能夠及時采取停止銷售、下架、召回、海關部門拒絕進口等相應措施。該系統覆蓋歐盟28個成員國以及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盯防”的產品類型是非食品產品。歐盟委員會每年會發布該系統的年度匯總報告。

歐盟自2008年就和中國相關部門交換該系統的信息。中國收到歐盟通告後,會聯系相關生產商或出口商處理問題。6年期間,中國已經跟進11000多項通告,對3700多起追溯到生產廠家。

“也就是說,只有1/3問題產品能夠追溯到廠家。”朱洛娃說,“中國政府承認,很多廠家不好追溯。我們也強調,未來需要加強生產廠家的可追溯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7

資本盯上航運電商 誰能成為海運界的Uber

一直處於市場低迷的海運業,也開始“觸網”了。

山東樂艙網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樂艙網”,838349.NEEQ)近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成為國內第一家在新三板掛牌的航運電商企業。

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航運電商企業獲得外部融資,這些電商平臺的發起人,很多是貨代老板出身,也有船公司/物流企業的直營電商,比如中遠的泛亞電商,中外運的海運訂艙網等。

 

樂艙網樣本

樂艙網成立於2004年,此前主要經營日本、韓國、東南亞區域間的航線,業務主要包括集裝箱租賃,供應鏈管理,航線運營等,合作的船公司超過60家,客戶超過1000家,營銷網絡主要分布的天津、青島、煙臺、上海、寧波、廈門、深圳7大港口。

從去年開始,樂艙網的CEO許昕決定要在這個傳統的不能再傳統的海運行業做出一些改變——組建海運電商平臺,整合拖車、訂艙、報關、保險,提供一站式服務。

“雖然目前海運業仍比較低迷,但包括國際貨代、集裝箱拖卡、倉儲、報關報檢等環節的國際物流行業已是一個4萬億的行業,而運轉方式卻還偏傳統,”許昕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樂艙網想做航運電商撮合交易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縮短原本線下冗長的交易鏈條,縮減中間鏈條,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在國際航運業,原來的買賣流程是這樣的:承運方(擁有艙位和運力的物流能力方,也就是賣方)→一級貨代→二級貨代→三級貨代→有航運需求的外貿商(買方),由於貨代眾多,並層層加價,買方和賣方的信息不透明,也浪費了不少渠道成本。

“對買家來講,他們想運價更便宜,選擇更多,更透明,信息更及時,對賣家來講他們想增加網上的銷售渠道,做增量客戶,”許昕說,而通過網上操作的系統化,是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

此次登陸新三板後,樂艙網計劃融資5000萬~8000萬人民幣,用於加大技術平臺建設、業務的擴展和運營方面的投入,以進一步整合上下遊資源。

資本蜂擁背後

樂艙網並不是海運電商行業唯一“吃螃蟹的人”。據記者了解,目前涉足航運電商的主要有4類,一是船公司的直營電商,比如中遠的泛亞電商;二是貨代公司的直營門戶電商,主要是此前從事貨代行業的公司,將自營的線路搬到線上;三是船公司的聯盟電商平臺,比如INTTRA 和CARGO SMART;四是像樂艙網這樣的第三方公共交易平臺,也是參與者最多的類型。

市場規模的巨大潛力是業者紛紛布局的主要動力。多位行業內人士就告訴記者,中國出口集裝箱規模在2014年就達到1.7億TEU,出口集裝箱運費及物流成本規模達到幾萬億美元,假設僅有1%的交易通過網上成交,就將有幾十億美元的規模;而根據中研普華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分析專家撰寫的《2014-2018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我國國際貨運代理市場規模預計2014-2018年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20%,到2018年,我國國際貨運代理市場規模將超過3萬億,其中海運貨運達到2.32萬億。

據記者了解,目前大多數航運電商平臺上的交易還是免費吸引用戶階段,但由於操作習慣和固有的利益格局,目前20多家航運電商平臺真正有實質交易的只有幾家,每月的交易額只有1000-2000TEU,占據海運物流整體交易規模的萬分之一都不到。

不過,航運電商平臺依然已經成為投資熱點。從去年開始,就有多家企業獲得了千萬級的融資。

“未來的盈利模式可以是通過促成買賣雙方,向賣方收取傭金;或者推出類似誠信通產品,收取認證年費;還可以通過增值產品收費,如報關,保險,賺取差價等,”許昕告訴記者,而誰能夠盡快脫穎而出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用戶,誰才可能成為海運界的uber。

許昕透露,為了吸引更多用戶的註意力,樂艙網最近就推出了“運費融資”產品,“通過買賣雙方基於平臺上的交易數據為基礎,純信用無抵押無擔保,隨借隨還,主要為解決貨運代理公司無法取得銀行貸款的難題,幫助買賣雙方解決資金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34

華為也盯上了印度 不僅要建廠還要奪取10%市場份額

據印度媒體報道稱,華為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門總裁Peter Zhai在華為P9印度發布活動中表示:“現在我們已經獲得了制造許可。短期內,我們就將宣布我們的當地制造計劃……一個月之內。”

Peter Zhai還表示,華為想要成為印度市場的領先者。印度消費者業務部直接對中國總部負責,正是由於這個市場的重要性。華為第一步的目標是,以自己的兩個品牌首先在明年年底達成10%的市場份額。

華為將在一個月內宣布自己的印度組裝廠計劃,據估計,以後他們在印度銷售的手持產品將全部實現本土化組裝,而且還可能推出專門針對印度市場的機型,與印度本國的研究和開發中心合作生產。

在印度,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智能手機價位是100美元到200美元,中國和印度的手機廠商都推出了高性價比的安卓手機。

而此前有報道稱,蘋果代工廠商富士康將與印度政府達成協議,建設一家工廠獨家為蘋果生產產品。但現在距離富士康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簽署投資計劃已經過去了11個月,富士康的工廠還沒有變成現實。等待仍然在繼續。

伴隨著蘋果市場的銷售大舉下滑,蘋果希望印度能夠彌補中國的“虧空”。然而,蘋果手機加上進口稅費、代理商利潤的銷售價格將近上千美元,遠遠超出了印度消費者的購買力,迄今為止蘋果在印度還沒有一家零售店,蘋果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也微乎其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93

多項障礙賽盯上中國市場,找虐的體育愛好者有福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9/158249.shtml

多項障礙賽盯上中國市場,找虐的體育愛好者有福了
懶熊體育 懶熊體育

多項障礙賽盯上中國市場,找虐的體育愛好者有福了

中國的運動人群似乎越來越喜歡“虐”自己了,從馬拉松、鐵三在國內的興起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而同樣是在“虐”的過程中找到快感的障礙賽,會成為下一個被熱捧的賽事品類嗎?

640

文/謝盛 來源/懶熊體育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這項賽事,或許可以套用Papi醬的一句臺詞:“虐不虐?虐呀!虐死了!”

爬泥塘、過草地、翻障礙……這一類於野外舉行,需要征服各種物理障礙的長跑賽事,統稱為障礙賽(Obstacle Course Racing),在過去幾年發展迅猛,成為了美國運動愛好者的新寵。

據美國體育商業日報網的統計,2014年美國約有400萬人參加各類障礙賽,這一數字比2013年高出了60萬,僅參賽費一項,2014年就收入3.62億美元,而2009年不過1520萬美元。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在美國運營這類賽事的公司不超過5家,但到了2014年底已經有超過100家公司切入這個市場。

得益於在美國學習、生活的經歷,黃斯沈很早便接觸到了這類賽事,2014年底,他與兩位夥伴周全和王然成立了北京史克浪國際體育文化有限公司,準備在國內打造一個同類型賽事——“泥濘跑(MudRun)”。

彼時,國內並沒有成熟的障礙賽品牌,但同樣具備一定娛樂元素的賽事,如彩色跑、彩虹跑、熒光跑、音搖跑等,正越來越受歡迎。

“國內大的賽事IP已經變成資本驅動,創業者進入成本很高,回報率還不好說,泥濘跑這類賽事IP還是價值窪地,沒有什麽人註意。”黃斯沈告訴懶熊體育。

2015年3月,泥濘跑獲得了洪泰基金和娛樂工廠800萬人民幣天使投資,同年7月和10月,他們在北京舉辦了兩場比賽,參賽人數在1000人左右。到了今年,他們已經在5月和7月於北京和南京舉辦了兩站賽事,參賽總人數約3500人,並即將於8月底舉辦上海站賽事。

不過,對泥濘跑來說,過癮的“獨角戲”即將結束。

今年10月,兩大障礙賽品牌Spartan Race(斯巴達勇士賽)和Tough Mudder(最強泥人國際障礙挑戰)都將落地中國,並同樣選取了上海作為他們在中國大陸的首站。

這兩項賽事在國外都深受運動人群的喜愛。

斯巴達勇士賽2010年從美國起步,最開始不過是500人參與的小型賽事,2013年銳步成為其冠名贊助商後,比賽更名為“銳步斯巴達賽系列”,並在同年8月與NBC體育合作,開始有了電視轉播以及節目制作。數據顯示,2015年,斯巴達勇士賽在全球舉辦了約150場賽事,覆蓋100萬參與者。

將斯巴達勇士賽引入中國的是盛力世家,他們拿下了該賽事在大中華地區的經營權,雙方達成了10年的合作意向。過去幾年,盛力世家陸續在冰雪、拳擊、路跑等領域打造了“冰上盛典”、“拳力聯盟”、“挑戰100”、“沸雪”、“中國壁球公開賽”等賽事。可以說,在賽事運營特別是小眾項目方面,盛力世家積累了不少經驗,而這也是斯巴達勇士賽選擇與他們合作的原因之一。

640-2

▲ 斯巴達勇士賽在2015年覆蓋了全球100萬參與者。

與斯巴達勇士賽一樣的是,Tough Mudder也是在2010年誕生於美國,截至2016年5月,Tough Mudder已累積在全球舉辦超過200場賽事,總共有超過250萬人次參與,其中還有不少於16000位多次參與者。

在2016年4月,Tough Mudder宣布和IMG集團合作將賽事帶入亞洲和中東,首先從中國和阿聯酋開始。作為全球最大的體育和娛樂營銷管理集團,IMG自1979年進入中國以來,已經組織了超過4000場活動,賽事運營的經驗和能力都十分出眾。而在近幾年,他們也成功將彩色跑(The Color Run)這樣的趣味路跑賽事在中國落地。

認識到障礙賽市場潛力的公司也不只這三家,懶熊體育了解到,一項名為“獵人勇士挑戰賽”的賽事也從天津開始起步,也有不少創業者躍躍欲試,想要進入到這個市場。

盡管兩大品牌來勢洶洶,泥濘跑則具備一定先發優勢,但暫時來說,三足鼎立的局面還不會出現,障礙賽在國內還屬於較新的賽事類型,市場還需培育。

培育市場是首要任務

從大的分類上來說,障礙賽應屬於跑步賽事的一個細分領域,盡管比較“難啃”,但中國跑者的“胃口”越來越大了,想“吃下”這樣賽事的人正變得多起來。據中國田徑協會與尼爾森發布的《2015中國跑步人群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核心跑者中,37%表示未來一年會考慮參與“超級馬拉松/越野跑/山地跑”。

尼爾森中國區體育產業研究副總裁張霖評論說:“運動熱潮在中國只是剛剛興起,相比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拿跑步來說,美國每年舉辦的馬拉松賽事超過700場,能完賽全馬的人數大概是中國的7-8倍。而在健身市場,中國的健身俱樂部數量不到美國的2成,健身會員的數目也不到美國的1成。”

毫無疑問,核心跑者和健身人群正是障礙賽運營方想要抓住的參賽主力,不過從目前來說,障礙賽的參與者以及整個市場,還需要一段培育的過程。

“中國市場對於很多外國賽事品牌來說是極具吸引力卻又陌生的,很多品牌只看到了中國的人口基數和消費能力,但他們對於中國的體育市場並不了解,尤其是像斯巴達勇士賽這樣的小眾項目更是如此。”盛力世家副總裁於蕾告訴懶熊體育。

640-3

▲ 障礙賽沿途設置各式關卡讓選手突破。

據懶熊體育了解,由於斯巴達勇士賽在韓國和新加坡的落地很順利,兩站賽事的參賽人數都達到近萬人的規模,這讓斯巴達方面認為同處亞洲市場的中國也應該具備相應的規模。

“在接觸和談判過程中,我們一直告訴對方,斯巴達勇士賽所處的分支市場還需要有一個教育和培養的周期。” 於蕾說。

IMG集團方面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IMG副總裁張宏表示,Tough Mudder在中國來說很新,就像一個嬰兒,但即使在國外市場,障礙賽一開始也不是很火,也需要時間沈澱。

“IMG為什麽有信心把它引入中國來?就是人們參與運動的胃口是不斷提高的。他通過跑步,通過其他的運動,包括鐵人三項,人們更願意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更願意體驗一些具有創意性的,有新鮮感的運動。”張宏說。

而從障礙賽在國外的發展歷程來看,包括斯巴達勇士賽和Tough Mudder,從起步到初步成熟,大致上經過了兩到三年的時間,這對中國市場的發展來說,或許是最好的一個時間預期。

針對中國市場的傳播

從斯巴達勇士賽和Tough Mudder的微信公眾號來看,雙方在中國大陸首站賽事前,都預設了幾個月的推廣和報名時間,發布了一系列的宣傳視頻、文章進行傳播。而在賽事上,雙方都將進行一些針對國內市場的策劃。

斯巴達勇士賽方面,今年首先引入的是距離最短的競速賽,距離在6公里以上,沿途設置超過20項障礙,並分為精英組和公開組。在報名費用上,國外一般是105-175美元之間,而國內目前設定的早鳥價369元、團隊價329元、學生價299元,報名價格隨開賽時間臨近逐漸提升,最高為499元。

Tough Mudder上海站的賽事則分為8公里和16公里兩種,全程比賽報名費為558元,半程比賽報名費為358元,另外還有758元和558元的特種參賽名額,與國外75-210美元的價格相比也稍低一些。而在障礙的設置上,考慮到參賽者是第一次接觸這項賽事,IMG可能會選擇一些更適合亞洲人的障礙,把握好趣味性和挑戰性間的平衡。

640-4

▲ 泥濘跑南京站的比賽現場。

調整價格之後,如何抓住第一波參與者,考驗的就是運營方宣傳和推廣的能力了。從障礙賽在國外的推廣來看,利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體進行傳播,是他們能迅速獲取大量粉絲的手段之一。在這方面,泥濘跑采取的是與跑團、重度用戶中的意見領袖建立聯系,通過他們去輻射周邊人群,並與京東體育和一些運動App進行報名合作。而盛力世家和IMG也將在這方面入手,通過新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宣傳,以及線下渠道的推廣,吸引更多用戶參與。

在完成報名後,由於障礙賽的難度較一般賽事要高,前期還需要對參賽選手進行一系列培訓。在這方面,盛力世家與多家大型連鎖機構、體能工作室和CrossFit進行合作,前期先聘請美國教練對中方教練進行培訓,然後在健身房開設針對斯巴達勇士賽的體能課程,還將在報名渠道中召集參賽者到戶外公開場所進行集合性的訓練,另外還會為參賽者提供飲食建議。

Tough Mudder和泥濘跑在這方面的策略也是類似的,而由於黃斯沈還運營了一家連鎖健身房FitJoy,泥濘跑為參賽者設計了一些培訓服務在健身房推廣,同樣的也有戶外的訓練營,他們還計劃在年內推出一個室內挑戰賽。

對於運營方來說,與健身房合作推出培訓服務一方面是為已報名的參賽者服務,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線下推廣方式,能直接觸及到他們的目標人群之一——健身人群。

而在賽事傳播上,直播平臺是他們要合作的渠道。另外一個方式是真人秀節目,斯巴達勇士賽與NBC合作了一檔周播節目,組織了一些素人隊伍進行PK,這個節目的版權目前已經有一家中國公司代理。泥濘跑也在策劃一檔真人秀節目,黃斯沈透露,目前已經和國內某個知名電視平臺在推進這個計劃。最新的消息是,Tough Mudder已與CBSSports達成了電視和媒體內容的合作,但IMG方面暫未透露中國方面的計劃。

對於盛力世家和IMG來說,今年的目標無疑是確保賽事順利舉辦,為往後其他賽事類型的引入打好基礎。比如,斯巴達方面的野獸賽、超級野獸賽、慈善挑戰賽、兒童賽、勇士世錦賽等,而Tough Mudder也有針對兒童的迷你賽、城市賽、世界最強挑戰賽等其他賽事類型,而這些都將在未來逐步引入國內,同時也會拓展到其他城市。

商業模式:賽事報名+贊助為主

對於障礙賽來說,賽事報名費無疑是最核心的收入之一,除此之外則是贊助收入。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Tough Mudder的營收能力很強,目前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2015年11月,Tough Mudder與登山運動品牌Merrell達成了正賽和半程賽的多年合作夥伴關系。在2016年,他們的贊助商還有Shock Top、U.S. Army、Cellucor、ToyoTires等,國際合作夥伴有Jeep、VirginActive、Volvic和Bosch。可以說,正是因為強大的招商能力,使Tough Mudder能獲得很好的營收。

相較而言,斯巴達勇士賽盈利能力要弱一些,目前銳步是全球冠名商,而盛力世家方面透露,中國賽的冠名還在商議,也正在與贊助商接觸,想要達成一個長期合作。

泥濘跑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南京站為例,紅牛、唯他可可椰子水、NorthSide戶外裝備、聚力PPTV手機、腹愁者蛋白棒都是他們的贊助商。

640-5

▲ 參加Tough Mudder的選手整裝待發。

對於IMG和盛力世家來說,賽事名聲在外,招商或許不是最大的難點,怎麽通過今年的比賽把賽事的標準建立起來,讓國內市場了解到障礙賽的規格和魅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目前最首要的關註點就是如何照顧到目標群體對賽事的接受度,從前期反饋來看,很多人認為這個賽事太難,這樣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參賽的人數和規模,這又恰恰是贊助商非常看重的一點,”於蕾說。“但總體而言,斯巴達勇士賽是一項好玩又具有挑戰性的運動,我們也在向受眾傳遞這樣的信息,相信商業層面的進展也會隨著這些問題解決而穩步推進。”

IMG亞太區數碼策略總監Michelle Ku則表示,今年最主要還是希望在品牌和口碑的建立上可以達到目標,這一點會放在盈利前面,“如果沒有消費者的體驗,就很難去講盈利。”

除了報名費和贊助,周邊商品的售賣也是一個創收點,這在國外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市場,盛力世家就計劃推出一些斯巴達官方授權的特許商品。而面向中國市場,策劃一些結合娛樂元素的嘉年華活動,也是一個可以探索的方向,既能擴大受眾範圍,也能找到更多商業上的結合點。

註意事項:場地選擇與安全保障

要將障礙賽引入中國,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是賽事場地的選擇。由於美國民眾在交通方式上更熱衷於開車出行,因此,即便障礙賽的場地設置在比較偏離城市的地方,參賽者也願意長途駕駛前往參賽。但在中國,場地的首選則是公共交通能夠觸達的地方,比如泥濘跑和斯巴達上海站的場地滴水湖,Tough Mudder上海站的森蘭綠地公園,都是公共交通能夠到達的地方。

不過從IMG、盛力世家和泥濘跑三方面反映的情況來看,尋找合適的場地盡管存在一定困難,但並不算是很大的阻礙。但與美國的不同之處是,美國的障礙賽舉辦地很多屬於私人用地,主辦方與業主溝通比較容易,而在國內還要與政府、公安等部門進行報批,相對而言多了一些手續。不過,一個好的消息是,很多國內的場地方對障礙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會主動與賽事主辦方接洽,邀請他們到當地辦賽。

除了交通因素,障礙賽對場地的環境也有一定要求,簡單來說,面積足夠大,有足夠幹凈的水源用於設置泥漿池、小河流等,同時要有山坡用於布置障礙等。而水源、土壤的潔凈程度也是需要考量的,如果不達標,主辦方還需要自行尋找合適的材料進行布置。盛力世家和泥濘跑方面均表示,場地布置時間約半個月,整體上施工量較輕,不會對場地造成損害。

同樣值得關註的是賽事的安全保障。盡管Tough Mudder創始人Will Dean曾表示,賽事比鐵人三項安全20倍,但顯而易見的是,障礙賽本身相比其他路跑賽事,風險性要大一些,Tough Mudder歷史上曾發生過一起選手意外身亡的事故。

640-6

▲ 障礙賽有它特別的規則和韻味。

可以說,安全保障是障礙賽的主辦方需要重點關註的一個方面。首先在障礙設置上,盛力世家和IMG都準備將國外的標準化障礙設置引入到國內,首先通過標準化的體系減少風險。此外,醫療保障方面的工作也必不可少。黃斯沈透露,泥濘跑會與離場地最近的三家醫院合作,提前安排急救路線並進行演練,設置三套方案以應對和防範現場的意外狀況。IMG和盛力世家在這方面也同樣與當地的醫院進行合作。

為了將障礙賽在中國落地生根,各個主辦方都想盡了一切辦法,從推廣、傳播、服務等方面入手,力圖向國內的參賽者們呈現出刺激、好玩、且具備挑戰性的賽事。而對國內的運動人群來說,最好的檢驗方法,無疑是拉上三五好友一同體驗這種新穎的運動。不過,障礙賽本來就不是一項讓人“舒服”的運動,參賽者在賽前準備上要多下點功夫。

從馬拉松、鐵人三項在國內的興起,就能看出來,中國的運動人群似乎越來越喜歡“虐”自己了,既然是在找“虐”的過程中尋求快感,那對娛樂化非常明顯的障礙賽來說,現在可能真的是個好機會。

障礙賽 泥濘跑 體育賽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90

歐盟盯上蘋果,愛爾蘭不想為納稅“背鍋”

“愛爾蘭擁有很透明的稅收體系,沒有和任何企業有特別的協議。對於蘋果公司,我們也從來沒有給過任何特別的承諾和所謂的稅收優惠。所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的裁決是錯誤的……愛爾蘭政府和民眾都不接受歐盟的裁決。”

9月22日,到訪上海的愛爾蘭金融服務國務部長歐文·莫菲(Eoghan Murphy)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樣表示。他說,有點諷刺的是,做出這個裁決的不是歐委會里的稅務相關部門,而是反不正當競爭部門,“我們認為他們並沒有專業的能力和知識體系來做出稅收的裁決。他們也使用了錯誤的方式”。莫菲的語速很快,他表示,外商進入愛爾蘭投資並不只是因為低稅收,更多的是看中這里的熟練技術人才和年輕的勞動力資源。

莫菲告訴本報記者,接下來的5~6周內,愛爾蘭政府將會提出上訴,並在之後的2~3年時間里進行歐盟法庭的流程。“估計到時候也會有其他的國家加入。因為這樣錯誤的決定也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他稱。

8月30日,歐委會裁定愛爾蘭對於蘋果公司的免稅為非法國家補貼,並要求愛爾蘭政府向蘋果補征收最多130億歐元(約合145億美元)。歐委會稱,愛爾蘭涉嫌允許蘋果公司比其他公司少繳納稅收,因而需要補繳。歐盟2013年調查開始前十年起,即2003年~2014年間未繳納的稅收及相應利息,具體數額由愛爾蘭政府決定。

這一裁定立即遭到了美國官方、蘋果公司以及愛爾蘭政府的強烈反對。美國財政部甚至發布白皮書,反對歐盟的裁定並警告稱將考慮“報複措施”。9月7日,愛爾蘭議會支持內閣上訴的決定。蘋果公司CEO庫克在9月8日講話中將歐盟決定斥為“瘋狂”,並表示相信蘋果會推翻這一裁決。

蘋果在愛爾蘭的工廠

在各國外資品牌的納稅排行榜上始終排名靠前的“全球納稅大戶”蘋果為什麽屢屢被要求補稅?此前原本是“避稅天堂”愛爾蘭和“納稅大戶”蘋果公司之間的私事又為什麽會演變成愛爾蘭與歐盟間的內鬥,甚至是歐盟與美國兩大經濟體間的大戰?

歐盟為什麽插手

從2014年6月起,歐委會便開始針對愛爾蘭等國可能存在的非法國家補貼政策進行調查。除了愛爾蘭和蘋果,一系列的調查還涉及荷蘭對星巴克公司以及盧森堡對菲亞特的補貼。2014年12月,歐委會要求所有成員國列出2010年1月1日以來的稅收條例,並在2015年6月要求15個成員國提供各自部分條例的詳細信息。

這是歐盟為了實現稅收透明化,打擊成員國間惡意稅收競爭及避稅而開展的行動。上述針對稅收政策的調查就是初步行動之一。根據歐盟的法律,歐委會應審查成員國給予的國家補貼,在發現補貼與單一市場規則相悖時,有權責令成員國予以修改、廢除或避免生效,並責令受益公司補繳規定時間內的補貼。

根據調查,歐委會認定愛爾蘭自1991年以來對蘋果公司的兩項稅收規則刻意地大大降低了蘋果公司在愛爾蘭繳納的稅費。根據這兩項稅收規則,蘋果可以建立並將商業利潤劃入兩家愛爾蘭子公司(蘋果國際銷售和蘋果歐洲運營),而兩家公司無須與實體經濟掛鉤,兩家公司賬上幾乎所有銷售利潤均由內部渠道轉入“總部”。歐委會認為,所謂“總部”只不過是皮包公司,不可能產生如此龐大的利潤。根據愛爾蘭此前的相關稅法,這些歸於“總部”的利潤無須向任何國家納稅。

歐委會競爭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稱:“成員國不可以選擇性給予特定公司稅收優惠,這違反了歐盟補貼規則。歐委會調查結果顯示愛爾蘭給予蘋果公司非法稅收優惠,使之可以連續多年比其他公司少繳納大量稅收。事實上,這一選擇性優惠使得蘋果所繳納的稅收從2003的1%有效公司稅率,降低到2014年的0.005%。”

目前,愛爾蘭推行歐盟成員國中最低的企業稅,僅為12.5%,非貿易收入稅率為25%,受到國際社會詬病。但是蘋果繳納的稅收還遠遠低於12.5%。

歐盟盯上了蘋果等納稅大戶

蘋果是怎麽避稅的

歐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蘋果國際銷售和蘋果歐洲運營是蘋果集團的兩家全資子公司,根據與蘋果公司所謂的“成本共享協議”,這兩家子公司有權利用蘋果的知識產權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出售和生產蘋果產品。根據這一協議,兩家子公司每年向蘋果的美國本土公司支付用於研發的款項,在2011年支付約20億美元,2014年開始急劇上漲。主要由蘋果國際銷售提供的研發款項占蘋果集團美國本部研發費用的一半以上。

蘋果國際銷售負責從全球的設備生產商購買蘋果產品,並銷往歐洲以及中東、非洲、印度等地。也就是說,顧客並非從地理上更接近的生產商處購買產品,而是從愛爾蘭的蘋果國際銷售購買,於是蘋果就可以將所有銷售以及相應的利潤歸入愛爾蘭。

愛爾蘭授予的稅務條例則將這些利潤視為蘋果國際銷售的內部分配,而非在歐洲各國運營銷售產生的利潤。多數利潤通過“合法”途徑在公司內部從愛爾蘭轉入蘋果國際銷售的“總部”。這個“總部”沒有所屬國家,沒有職員,也沒有辦公室,只有偶爾舉行的董事會議。在蘋果的巨額利潤中,僅少部分利潤歸入了愛爾蘭分部並需要向愛爾蘭納稅,而多數利潤則未經納稅歸入了“總部”。蘋果歐洲運營負責一些蘋果電腦的生產,同樣將大部分利潤劃入“總部”。

以2011年為例,根據美國參議院聽證會數據,蘋果國際銷售產生了220億美元(當時約等於160億歐元)的利潤,但根據稅務條例只有5000萬歐元的利潤在愛爾蘭繳納了稅費,最終蘋果國際銷售繳納了1000萬歐元的企業稅,占其總利潤的0.05%。在接下來幾年,蘋果國際銷售的利潤持續上漲,而繳納的稅費幾乎不變,至2014年繳納的稅費僅相當於其利潤的0.005%。

美國和愛爾蘭都反對

早在今年2月11日,美國財政部部長雅各布·約瑟夫·盧(Jacob Joseph Lew)便向歐委會主席容克( Jean-Claude Juncker)表達了美國財政部對於歐盟相關調查的關切。美國與愛爾蘭反對的主要理由都在於歐委會使用的新方法不符合判例。

在歐委會發布關於蘋果公司向愛爾蘭政府補繳稅款的決定前,美國財政部於8月24日發布的《關於近期歐委會轉移價格政府補貼調查的白皮書》指出,歐委會的一系列調查對美國政府以及美國跨國公司均有著重大影響,減少美國政府財政收入並增加跨國投資的壁壘。

白皮書表示,歐盟調查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三點:第一,歐委會采取的新行動不符合首要的歐盟案例法和委員會決議,歐委會未能提供切實可靠的理論依據說明為什麽成員國的法律會在特定案例下變得不合法;第二,歐委會並不具有追溯權,即要求蘋果公司補繳稅款的權力,這與歐盟先前的司法判例和法理原則不符,也違背了G20峰會為保證稅收確定性作出的努力;第三,歐委會的新舉措與國際準則以及國際稅收制度不符,違背了經合組織轉讓定價指導方針。

愛爾蘭政府表示,愛爾蘭承認歐委會在推行競爭法規方面的法律地位,但將國家補貼競爭法規應用於稅收方面不符合判例,而且影響了國家競爭力和主權問題。愛爾蘭政府指出,歐委會所說的蘋果公司分配給總部的稅收由於愛爾蘭的特殊條款無需向任何國家繳稅這一點並不合理,這是由於各國稅收制度不匹配造成的,而非愛爾蘭政府單方的責任。

對愛爾蘭政府來說,外商投資為當地帶來的就業機會和創新力量遠比稅收更有價值。因此,愛爾蘭政府自然擔心此事會對國家吸引外商投資的良好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不僅僅是蘋果

2014年6月同時接受調查的,還有荷蘭對星巴克、盧森堡對菲亞特的補貼。2015年10月21日,歐委會判定盧森堡和荷蘭為菲亞特金融貿易和星巴克制造的選擇性優惠稅收涉及非法國家補貼,兩家公司各需要補繳2000萬~3000萬歐元的稅費。亞馬遜、谷歌、宜家、麥當勞等國際巨頭也均可能面臨歐委會的調查。

歐委會負責競爭政策的副主席阿爾穆尼亞(Joaquín Almunia)表示:“在現有的緊縮公共預算的背景下,讓大型跨國企業公平地繳稅顯得尤為重要。在歐盟的國家補貼規則下,要想成員國采用公平、無歧視的稅收政策,各國政府就不可以采取措施允許個別公司繳納低於應繳款項的稅。”

歐盟委員會也調查了荷蘭的星巴克制造公司

星巴克制造公司位於荷蘭,是星巴克集團位於歐洲的唯一咖啡烘焙企業,向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星巴克分支銷售和供應烘焙咖啡和相關產品(比如馬克杯和點心)。歐委會的調查顯示,2008年起荷蘭政府向其提供選擇性優惠,使之累計少交稅款2000萬~3000萬歐元,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星巴克制造向Alki(星巴克集團位於英國的一家子公司)支付大量咖啡烘焙技術的知識產權費用;以高於實際的價格從位於蘇格蘭的星巴克咖啡貿易公司(Starbucks Coffee Trading SARL)購買綠咖啡豆。

歐委會認為,星巴克制造公司向Alki支付的知識產權費與市場價值不符,從而判定為非法。而且,只有該公司被要求支付知識產權費,而使用相同技術的星巴克集團或其他外包的獨立烘焙商都沒有繳納過類似費用。星巴克制造通過這種方式將大部分需要繳稅的利潤轉移至Alki公司,而後者無需在英國或荷蘭繳納企業稅。另外,調查也表明星巴克制造通過高估從蘇格蘭星巴克咖啡貿易公司購買的綠咖啡豆價格來降低稅收。事實上,自2011年以來,星巴克制造公司的咖啡豆成本上漲了三倍,以致根本無法產生相應的利潤向Alki支付知識產權費用。向Alki轉移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向其他星巴克分支機構銷售的產品,例如茶葉、點心和杯子,這幾乎涵蓋了星巴克制造公司所有的營業額。

上述調查結果公開後,星巴克與荷蘭政府隨後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

除了星巴克,位於盧森堡的菲亞特金融貿易公司也是歐委會的目標之一。菲亞特金融貿易公司主要為菲亞特集團及子公司提供金融服務,比如集團內貸款,涉及菲亞特在歐洲許多不同交易。

歐委會的調查顯示,2012年盧森堡給予該公司的稅收條款涉嫌選擇性優惠。考慮到菲亞特金融貿易的商業行為類似於銀行,所征收的利潤稅應參考銀行業,根據公司在金融活動中投入資本獲得的回報進行納稅。但是稅收條款支持一種非常複雜的且經過特殊處理的方法而人為降低了該公司的稅費,主要包括:低估該公司的資產價格從而低估其利潤;政府在進行補償時故意低估補償資產的價格從而給予更多補償。

與之類似的還有,2016年7月27日臉書(Facebook)收到美國國稅局的補稅通知,稱其在2010年將國際業務轉移至愛爾蘭時被低估了資產價值,加上利息和罰金共需補繳30億~50億美元,具體數字需要等待審計結果。

歐盟的稅制特點及改革

歐盟於2001年5月23日發布的《歐盟稅收政策——接下來幾年的首要任務》主要明確了兩個原則:歐盟各成員國可以采取有區別的稅收政策,歐盟各成員國之間應消除跨境壁壘。

首先確定的一點原則是,不必在成員國之間建立廣泛統一的稅收制度,各國可以在遵守歐盟規則的情況下根據喜好自由選擇自己認為更加合適的制度。另外,任何希望在歐盟層面行動的建議都需要考慮到輔助性原則和比例性原則,歐盟只有在個別成員國無法提供解決方案時才可以采取行動。事實上,多數的稅收問題只需要國家間的政策協調。

在這一框架下,歐委會確立了稅收政策的一個首要任務,即消除個人以及公司在單一市場內運作時的擔憂。主要途徑是消除各種跨境經濟活動中的稅收壁壘,以及繼續打擊有害的競爭性稅收,並促進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以控制和打擊偷稅漏稅。

在今年7月23日至24日於四川成都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下稱“OECD”)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Angel Gurria)表示,國家之間急需解決雙重稅收和互不收稅兩個問題。美國國會的一項報告顯示,目前每年全球因逃稅造成的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而OECD估計這一損失每年達到1000億~24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17

拉勾的新生意:互聯網盯上自雇者

每當北京的霧霾嚴重時,逃離北上廣的願望就會席卷微信朋友圈。

陳微(化名)坐在洱海畔的客棧里,端著冒著熱氣的茶杯,呼吸著PM2.5接近於零的空氣,在被霧霾籠罩的朋友圈發了一張大理的藍天白雲。這張略帶炫耀的照片立馬引起了北京朋友們的吐槽。“有本事別回來呀。”一個密友在照片下忿忿的留言。

32歲的陳微供職於騰訊,年薪30萬。他想來一次遲到的間隔年,但同時也想有一份時間地點都靈活的工作作為保障。

此時,來自網易的27歲設計師周巖(化名)正在為一家創業公司設計一個體育類的微信應用,這是她兩個月來在“大鯤”上接的第二單生意。“大鯤”是拉勾網的新生意。這是一個B2C的技能交付平臺,你可以在上面填寫職場履歷的真實信息,等待訂單主前來接洽,並且可以給自己的能力水平定價。周巖給自己的定價是700元/天,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網易差不多也是這個收入。

互聯網女皇MaryMeeker在2015年的報告中提到,自由職業者已經成為工人群體中的重要和不斷增長的組成部分,全美有5300萬的自由職業者,占到勞動力總數的34%。

“在中國,靈活用工占到工作崗位的比例可能在10%以下。”鬥米兼職CEO趙世勇在億歐年會上對記者說,這個行業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家做得特別大的公司,但隨著勞動力高峰的下降,靈活用工領域未來一定會誕生百億美元的公司。

互聯網盯上自雇者

上線近三個月,大鯤目前入駐專家約2546位,審核通過的項目有200多個,項目成交率為52%,平均成交額是1萬元。訂單主要集中研發、設計、產品和運營這幾個類別,B端發布訂單後,大鯤會在一小時內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通常有8個以上的專家可供選擇,包括平臺推薦和自薦的。

拉勾網的聯合創始人鮑艾樂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道,盡管由於傳統觀點等多重因素,國內自由職業者的比例還遠不及歐美,但社會對於自由職業的認可度正在提高。特別是第一代互聯網從業者,願意成為自雇者的人越來越多。

“第一代的互聯網人到現在基本上是三個職業方向:打工、創業、自雇。”鮑艾樂說,這些互聯網從業者現在都是40歲左右,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完全可以依靠技能取得財富,但是不太願意禁錮在某一個職場空間里,這種“超級個體”就有可能成為自雇者。

拉勾做的是互聯網的生意,為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公司招人,生意做大了後,累積了大量的IT人才供需數據,於是團隊開始思考企業和人連接的各種可能性。

拉勾近期的一項調研顯示,互聯網從業者們對於“雙休”與“彈性工作制”的看重程度普遍超過了“五險一金”,這也意味著,從業者對於個人生活時間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在全職之外,更自由的雇傭方式成為可能。

近十年來,互聯網經濟加速了社會的財富累積速度,越來越多的人減少了對於穩定職業的依賴。此外,隨著互聯網對於工作時間和空間的突破,社會對於職業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趙世勇看到的是,隨著年輕的職場人更加看重生活質量和興趣,未來的職場生態可能是,在一個地方工作的時間會越來越短,跳槽的頻率會更高。

自雇者的生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平臺盯上。來自ProFinder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美國,2016年,自由職業者主要集中在市場、咨詢和設計這三個行業。有56%的被調查者稱他們當年的全部收入來自自由職業。

眾包設計的創始者99designs,在2015年拿到1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後,2016年7月,這家網站宣布,設計師們已經通過該平臺賺到了超過1.5億美元。國內的服務交易平臺豬八戒網數據顯示,十年來該網已經實現超過2000多萬次交易,300億元的交易規模。

勞動力成本上升後的新選擇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靈活用工也成為企業控制成本的辦法之一。拉勾提供的數據顯示,公司聘用一個全職員工的成本平均是其工資的1.44倍。

大鯤面向的B端主要是創業公司,特別是一些B輪、C輪的公司,既處在快速擴張階段,又沒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一家在大鯤上發布過文案類訂單的成都初創公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招聘一個全職文案的工資約為6000元,比找兼職的成本要高不少。

中國近年來的創業公司數量已經是數百萬量級以上,像大鯤一樣的技能交付平臺看起來面臨著巨大的空間。但這些平臺想在市場中跑出來,必須要有高質量的技能提供者和足夠多的訂單來支撐交易。

拉勾的想法是做高端專家的生意,把大鯤做成“優衣庫”,即交付質量是可預期的。這就決定了這個平臺並不會成為所有自由職業者的天堂。拉勾網提供的數據是,超過12萬名的申請人中通過了2000余名,通過率約為2%,有35%是BAT背景的人。因為平臺無法對乙方的技能做評定,最便捷的辦法就是從入口進行限制。

相應的是,目前平臺上的訂單數量也還比較有限,平均日新增量不到100單。“這也是我們首先要做的,有大量穩定的交易,確保入駐專家有持續穩定的收入。”鮑艾樂表示,之後會考慮讓入駐專家形成一個社群,解決大家歸屬感的問題,同時,也不排除未來為這些自雇者單獨成立一個公司,解決社保等保障性問題。

周巖告訴記者,身邊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同行並不多,一個原因也是外包平臺的訂單量不足以養活龐大的設計師人群。來自波士頓咨詢近年的一項數據顯示,全球的全職設計師人數約9000萬,中國設計師數量最多。很多初創公司因為資金壓力也無法雇用專職的設計師,一般會先請外部人員做一個產品雛形,這些項目的發包方對產品的要求並不像BAT、網易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那麽高,但是工期一般都非常趕。

如何把B端的需求和C端更好地匹配也是靈活用工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高效的匹配基於更龐大的供需兩端數據,當這些平臺累積了足夠多的雙方信息後,可以將勞動力供需雙方的信用、技能等方面的信息形成數據庫,達到一定的量級後,用相應的算法去匹配。

社會對於自雇者的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2016年的達沃斯論壇上,紐約大學商學教授阿倫·撒達拉陽表示,面對人力資源市場“零工經濟”的興起,各國政府應該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動。首先是提供信息支持,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零工經濟”中來,同時提供職業培訓、社會保障支持,保證“零工經濟”從業者的合法權益。

在分享經濟時代,分享技能和知識以獲取報酬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互聯網對於供需端的打通能否徹底改變傳統的雇傭模式仍待觀察。我們甚至也看到,一些傳統企業開始將兼職人員轉化為全職員工,如美國食品快遞企業Instacart。

不過,作為互聯網的長期創業者,鮑艾樂對此很有信心:“不從屬於單一的公司,而是向多個組織出售技能以獲取報酬,這種雇傭模式未來一定會取代公司化的職場形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92

移民禁令受阻後,特朗普盯上無證移民嚇得孩子不敢上學

移民禁令被上訴法院裁定暫停實施,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子上有點掛不住。

於是,他迅速簽署了又一項新的行政令,將矛頭對準數百萬無證移民。事實上,不肯善罷甘休的特朗普上周就宣稱,雖然有信心在司法程序上打贏與上訴法院之戰,但可能耗時太久,因此正在考慮簽署一項新的移民行政令,展開新的行動來加速保衛美國安全。

但是,在過去一周的司法較量過程中,美國聯邦移民局在加利福尼亞州、佐治亞州、得克薩斯州以及南北卡羅萊納州等6州展開執法行動,逮捕了數百名無證移民。這一頗具針對性的逮捕行動迅速在美國移民群體里引發了恐慌。

遭到逮捕的無證移民

一些無證移民家庭已經嚇得不敢把孩子送去學校上學,有些移民的孩子放學後也不再敢再去公共圖書館,無證移民家庭甚至都不敢上街購物、吃飯。有些人甚至聽到敲門聲都不敢應門,而是用床單封住窗戶,不適用社交媒體,父母和孩子只能頻繁地通過短信和電話溝通。

“有些老師告訴我,他們有學生出於恐慌而逃學了。”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市議會成員卡薩爾(Greg Casar)自己也是墨西哥移民後裔,他召集了100位老師開會,討論如何向孩子解釋美國移民局最近的行動,並確保他們在學校的安全。“孩子們顯然受到了創傷。我交流過的年輕人正活在政府將來逮捕他或他的父母的恐懼中。”卡薩爾說。

上周五,美國移民局稱,上周已有大約160名外國公民被拘留。其中150人有犯罪記錄,5人收到了最後的驅逐令或此前就被驅逐過。移民局還說,95%被逮捕的人都是男性。國土安全部則表示,截至11日,已有37人被遣回墨西哥。

奧巴馬執政期間簽署的幼年來美暫緩遞解令(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s)幫助大約75萬年輕人獲得了在美國駕駛、入學以及合法工作的權利。但特朗普誓言要取消這個計劃,因此數十萬持DACA身份的移民非常擔憂,一旦成為無證移民,他們也將有被逮捕的可能。

除了這部分人群,退伍軍人也受到關註。有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過的美國退伍軍人並沒有走完成為美國公民的全部流程。不少人回到美國後還徘徊在戰爭創傷的陰影之中,得了神經失調癥,甚至有些人沈迷於毒品。關註這一群體的律師表示,這些人的確犯了罪,但他們是政府應該照顧的特殊群體,特朗普當局應該給予他們足夠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46

美國之後,歐盟又盯上了德國高順差

繼美國總統特朗普之後,歐盟委員會竟也“胳膊肘往外拐”,加入批評德國貿易高順差的陣營。

在最新的歐元區經濟數據出臺之際,歐盟經濟委員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批評德國高到“不健康的”的巨額順差令歐元區經濟更加不平衡。他表示將緊密關註下一屆德國政府在此方面的動向。

德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舒克耐赫特(Ludger Schuknecht)則在歐委會發出對德國批評後立刻強勢撰文回應表示,在不傷害自身經濟的情況下,德國降低貿易盈余的空間有限,且目前弱勢歐元的情況並不是德國經濟造成的,如果歐元區能專註於改善整體經濟基本面,令歐元恢複強勢,那麽德國的高額貿易順差即可大幅緩解。而且歐盟進行經濟監測的本意在於敦促歐洲各國維持競爭力,應該專註於加強經濟活力,才能真正創造工作並平衡增長。

歐委會:德國高順差“不健康”

按照歐委會此前所設立的一系列經濟指數規定,如果一國的順差長期超過其GDP的6%,就會影響該國以及歐元區整體經濟穩定。

目前,德國對外出口總額已連續7年打破紀錄,貿易順差連年上漲。根據歐盟最新數據,2017年德國順差將接近德國GDP的9%。

以此衡量,德國已多年超標。2016年,德國貿易順差再次創下紀錄,接近2530億歐元,達到其GDP的8.7%,回歸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經濟體;2015年,德國的貿易順差占GDP的8.5%;2014年則是7.5%。

特朗普政府對此大加指責。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納瓦羅1月31日表示,歐元目前被“嚴重低估”,這損害了美國和歐盟其他成員國利益,這種“剝削”造成了德國與美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貿易不平衡現狀,且其原因是德國操縱歐元匯率。

歐委會此次在年度《經濟監測報告》中也指出:“解決貿易順差問題將影響歐元區其他國家經濟前景的重新平衡:如果德國有更強勁的國內需求,這將有助於解決歐元區的低通貨膨脹,並緩解高負債成員國的去杠桿需求。”

目前,法國和意大利等高負債國家的公共赤字問題仍較為嚴重:例如,2016年意大利公共赤字占GDP比重接近130%,法國也接近98%。

莫斯科維奇還呼籲德國政府繼續增加公共投資並促進國內消費,而且歐盟隨後將按照新一屆德國政府上臺之後(9月份)的施政情況繼續做出相關建議。與此同時,歐盟希望德國在教育、研發和創新方面能夠投入更多。

不過,資產管理公司荷寶的首席經濟學家柯耐力森(Léon Cornelissen)並不認為哪個黨派當選會令德國政府改變其財政政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柯耐力森表示,無論德國是基民盟執政還是社民黨上臺,改變現行財政政策的可能性都不大。對於德國的高順差問題,現在不應研究應該做什麽,而是思考德國會不會去做。但這並非黨派問題,最終還是德國在此方面的文化傳統問題。

德回應:高順差不是我的錯

這並不是歐委會第一次批評德國高順差。從2014年開始,歐委會就在其年度《經濟監測報告》中提及德國的高順差問題,不過德國對此一向置若罔聞。但此次歐委會的批評卻讓德國不那麽自在。

此前德國已經被美國指責高順差及依靠弱勢歐元變相傾銷,同時,法國極端右翼國民戰線總統候選人勒龐也抨擊德國操控歐元區。美歐兩股民粹主義合流,令德國倍感焦慮。

舒克耐赫特在文章中回應:“僅根據經常賬戶數字而沒有其他經濟指標的支持就譴責德國是沒有意義的。這類評價只會引發政治辯論,並為歐洲及其他國家對德國的怨恨和分裂提供沃土。”

舒克耐赫特認為,德國2016年實際工資增長了1.8%,遠高於歐元區平均水平。這些工資增長加上強勁的就業增長,導致了德國強勁的國內需求。

其次,德國在2016年的公共投資增速達到6.7%,但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公共投資也並不必須從葡萄牙或希臘等其他歐洲國家進口產品。舒克耐赫特表示,從這點考慮,德國的財政政策溢出效應並沒有對其他歐盟國家產生明顯的效果,因此歐委會也沒理由讓德國繼續進行新的財政刺激。

舒克耐赫特筆鋒一轉,指出目前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極度寬松,歐元區經濟正在緩慢恢複之中,這最終將緩解歐洲央行的壓力,令歐元回歸強勢,而“強勢歐元將同時降低歐元區和德國的貿易順差”。

為此,歐元區應當更多地進行銀行行業改革和結構性改革。舒克耐赫特指出,歐委會也應該把關註點放在各國維持競爭力和促增長問題上。

德國工商大會主席施維慈爾(EricSchweitzer)表示,德國巨額順差體現了德國經濟的競爭力,說明各國對高品質“德國制造”產品的剛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