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場內只此一家的鳳醫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061883

中國龐大和快速增長的醫療服務市場剛剛開放,政府也開始啟動公立醫院的私有化進程,並首次將健康服務產業化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投資中國醫療服務產業的重大機遇正在開啟。復星醫藥(2196)抓住了這個大勢,自2011年開始涉足民營醫院,但根據其最新半年業績,醫療服務雖然增長逾倍,卻僅佔總營業收入的3.7%,此分部更只佔總稅前溢利的1.58%。簡單講,復星醫藥的醫療服務暫時僅算炒作概念,市場內的真正醫療服務股,始終是鳳凰醫療(1515)。

Frost & Sullivan報告顯示,就2012年醫院及診所網絡的運營床位數量和病人就診人次而言,鳳凰醫療是首家上市的中國最大的私立醫院集團。集團擁有11家綜合醫院、1家中醫院和28家社區診所;截至2013630日,合計開放床位達3213張;提供從基本預防保健到急症護理和手術後康復的全方位醫療服務。

鳳凰醫療的上市核心業務包括透過持有80%權益的健宮醫院提供綜合醫院服務;根據「投資─營運─移交」(IOT)模式管理第三方擁有的醫院及診所,並收取管理費的醫院管理服務;及為旗下醫院及診所網絡提供藥品、醫療器械及醫用耗材的供應鏈業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提倡鼓勵社會辦醫,以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允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鳳凰醫療早在2007年就有將國企所屬醫院(健宮醫院)私有化的前科,其醫療網絡亦全部集中在大城市北京,是醫改的受惠者。事實上,鳳凰醫療集資所得最大份是為公私合營和收購提供資金,擴大醫院診所網絡,令集團在供應商面前可有更強議價能力。

目前,鳳凰醫療只擁有健宮醫院一家醫院,其他10家綜合醫院及中醫院均是透過「投資─營運─移交」(IOT)模式管理。根據IOT模式,公司承諾作出固定投資,改善醫院的設施及診療服務水平,以換取管理及營運相關醫院的權利。IOT模式營運醫院的好處,在於前期投資較自資興建或買入一間醫院少,回本年期亦較短,較具靈活性,使公司可以迅速擴展其醫院網絡。鳳凰醫療的醫院網絡亦因而可以由2010年年底的3間,增長至2013年年中的12間。

由於上述醫院網絡的擴展,公司的收入由2010年的3.9億元(人民幣.下同),大幅增長至2012年的7.58億元,期內純利亦由4900萬元,增長至1.1億元;純利率維持在12%至14%的水平,可見公司的業務能夠隨內地醫療市場高速發展。

331日,鳳凰醫療公布截至20131231日止年度全年業績,收入增長17%8.87億元,雖然收入有增長,但同期純利約8,999萬元,下跌10.97%。然而,表面上業績出現倒退,但若撇除首次發售及相關一次性開支,實際盈利應為1.39億元,增長38%。公司的派息政策亦是業績一大亮點,上市首年賺0.16元即派出6.7港仙,派息比率逾32%

集團盈利增加主要是綜合醫院服務、供應鏈業務及其他收入增加所致,以北京健宮醫院為主的綜合醫院服務,收入按年升16.7%,毛利率穩定於18%。綜合醫院、醫院管理及供應鏈業務分別佔總收入的53%、4.6%及42.4%,毛利率則穩定於24%。總的來說,業績屬符合預期,但欠驚喜。

鳳醫市值高達101億港元,歷史市盈率高達59倍。但業績卻反映內地經營醫院並非利潤率奇高,相信未來發展空間主要來自併購機遇。儘管如此,醫院經營市場化始終有利醫院營辦商拓展業務,鳳凰醫療作為行業領導者必能受惠,這亦是市場給予較高估值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業績報告亦表示,集團日後增長戰略將通過繼續擴大醫院及診所網絡加強市場領導地位,繼續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實現集團擴張和發展。集團將改善醫院及診所網絡營運標準;繼續整合醫院及診所網絡的供應鏈。集團亦打算建立集中診斷和測試的中心,為醫院及診所網絡提供更多低成本服務;全面推廣國際聯合委員會管理,提升醫療設備,培育和樹立品牌專科。

從以上計劃可見,鳳凰醫療大有可能在北京收購或建立更大的醫院及診所網絡,由於更大規模的醫院網絡更有利醫療設備採購價,令公司的供應鏈業務盈利更豐厚。我們建議讀者靜待低吸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578

你不知道的凤姐:从主笔到天使投资人,我们还真没资格嘲笑她

http://www.xcf.cn/gdyw/201512/t20151204_762647.htm

中小游戏公司倒闭潮,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不断有业内人士出来预警。巨人网络总裁纪学锋的判断是90%甚至到99%的游戏CP(内容提供商)活不过今年;而乐动卓越CEO邢山虎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两年之内,现有的一万多家游戏CP最后存活率仅有0.04%。

  今年的形势虽然没有恶劣到中小公司全部洗牌的程度,但是死亡潮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象,拖欠工资、老板跑路、裁员、倒闭等新闻已成常态。


  一家游戏美术外包公司负责人告诉腾讯科技,今年的合同和客户,较比去年少了近4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年还将继续减少,而该公司已经进行了一轮裁员,年底还要进行一次大的裁员。


  虽然年底裁员是游戏公司的惯例做法,但腾讯科技从多家游戏公司获得的信息来看,力度会大大超过往年,而今年年底除了中小游戏公司面临死亡潮之外,预计裁员潮和降薪潮也将席卷整个游戏行业。


  对于中小游戏公司而言,更为可怕的是明年这股寒潮恐怕还将更加严重。纪源资本合伙人童士豪告诉腾讯科技,随着游戏中概股回归,以及不少游戏公司 登陆新三板和借壳上市,融资向上市公司倾斜会非常明显;更有不少投资人直接对腾讯科技表示,会非常谨慎地观察游戏公司,明年可能不会倾向于在这个领域投 资,除非团队和创始人特别出色。


  北京成都是重灾区


  腾讯公司在今年曾发布了《2015互联网+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止2015年Q2,移动游戏CP规模达2.77万家,并在持续增长。而这个数据在2014年10月为1.3万家。


  如此庞大的移动游戏CP研发团队,几乎达到了全世界其他手游开发团队的3-4倍。这和2012年以来,手游回报率极高,且又有着轻资产、低成 本、短周期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开发团队还是产品都远远超过了市场容量,随着行业的成熟,淘汰和整合是必然趋势,这也是今年死亡潮 的根本原因所在。


  邢山虎在今年年初就表示,今天存在的公司,超过5成会在一年内陆续倒掉;其余5成中,在未来24个月随时面临关门的风险。


  从移动游戏CP研发团队集聚的五大代表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的情况来看,死亡潮已经成为今年游戏行业标志性事件。其中北京和成都成为游戏公司倒闭的重灾区。


  广州的一家游戏发行公司创始人告诉腾讯科技,广州虽然大的游戏公司不多,但是目前死亡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广州游戏公司基本都是务实类型,比 较专注产品,而且大部分公司都集中在几块区域,形成了一部分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广州的游戏公司基本上融资都是来自于游戏行业内,资金比较理智。


  即便如此,他坦言,广州的游戏开发团队死亡比例依旧在15%以上,上海的情况估计和广州差不多。而北京、深圳和成都的情况就比较糟糕。北京前期 由于资本和人才集中,产生了很多小的游戏创业公司,但无论是资本和公司本身都比较浮躁。深圳受运营商计费管控趋严,死亡了一大批休闲游戏厂商。而成都是最 严重,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此前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成都曾经号称是游戏开发的“千游之城”,拥有1000家游戏公司,游戏创业成为风潮。但是产业链不牢固、人才相对缺乏和与游戏行业较为脱离的情况,让成都的游戏公司倒闭情况严重。据成都媒体估算,目前活下来的游戏公司不到100家。


  即便是大公司,裁员也十分普遍,例如巨人、畅游、完美世界等都被媒体披露了裁员的情况。而活下来的中小游戏公司裁员、降薪更是成为普遍做法,有不少创业团队直接被并入了大公司。


  大公司抱团


  今年,优质资源向大游戏厂商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并且今年以来,泛娱乐概念成为游戏行业的大方向,影游联动、并购潮和移动电竞等等,都将中小游戏开发团队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挤压。“大厂一统天下,小厂毫无机会”也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


  根据腾讯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5年Q3腾讯公司手游收入达到了53亿,此前Q2手游收入为45亿,Q1为44亿,腾讯前三季度手游收入已达到了142亿。由于第四季度是游戏旺季,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腾讯手游收入应该能达到200亿。


  除了腾讯之外,网易的收入也颇为亮眼。网易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网易第三季度移动游戏入占比达到53%,净营收预计为35.4亿元。


  腾讯网易两家公司第三季度手游收入之和超过88.4亿,两家公司的占比就超过了市场的60%。而国内整个前15的游戏大厂几乎拿下了超过90%的移动游戏市场份额,畅销榜前50的产品拿下了App Store游戏收入近80%。


  10%的市场份额和20%的收入,明显难以容纳近3万个游戏开发团队。如此惨烈的红海,不少投资人选择离场或者投资极其谨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


  除此之外,今年兴起的大游戏开发公司之间的抱团,也让中小游戏公司生存就更为艰难。


  10月份由英雄互娱和王思聪牵头成立的中国移动电竞联盟,目前已囊括24家企业成员,包括13家游戏厂商:英雄互娱、昆仑万维、完美世界、巨人 网络、游族网络、银汉游戏、天象互动、畅游、莉莉丝游戏、骏梦游戏、恺英网络、联众游戏、途游游戏;4家电竞行业相关企业:熊猫TV、ImbaTV、香蕉 计划、网鱼网咖;五大渠道:360、百度、小米、UC、硬核联盟(华为、OPPO、vivo、酷派、金立、联想);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联盟和游戏服务商迅 游科技。


  而游戏中概股于明年的密集回归,也将加入资金和资源的抢夺战中。明年的游戏行业竞争趋势,会更倾向于“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各种小“诸侯国”获得资源、人才和资金难度会越来越大。


  精品模式已成大势


  另外一个对中小CP不利,但是对整个行业却是好消息的事情是,喊了几年的游戏精品化和品质游戏,在今年终于成为真正的风潮。


  《2015互联网+白皮书》中提到,卡牌、休闲、角色扮演等红海市场游戏类型趋于饱和,MOBA、3D动作、沙盒等蓝海市场有待探索。市场收入 规模与CP规模虽然在增长,但发行数量从2014年Q4起衰减,到2015年Q2发行数量为3774款,用户对游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游戏淘汰率在加大, 精品化路线是必然趋势。


  除此之外,白皮书还显示,整体移动游戏用户季度游戏的活跃数呈现微降趋势,用户每季度玩游戏款数(季度调研数据)三款或以上的比例从37%下降 至30%,人均单日游戏款数同样在下降,由14年底的2.4款下降至1.8款。用户玩游戏更专一,对游戏的品质也要求更高,精品化趋势是迎合市场与用户的 关键。


  这代表游戏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也大幅提高。对于大部分中小CP而言,野蛮生长的开荒时代已经过去了,无法达到这个门槛的会被迅速淘汰。


  门槛提高,为了提高成功率,资源的集中效应会更加明显。2015年,资本流入手游市场的总额,和2014年其实并没有减少,但在今年更多地投到 了成熟的公司。即便是创业公司,也更倾向于知名企业高管带领的创业团队,在其他创业团队融资难的情况下,应书岭、王一等人却收到资本的极度热捧。


  渠道在今年也把精品游戏作为主打。腾讯从Q2改变了手游发行的策略,缩减了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产品的数量,更多地集中在精品游戏的发行商。小米互娱也制定了良品100的精品发行策略。整个安卓渠道而言,S级产品的分成有所提升,AB级的产品分成被下压。


  虽然精品化对于行业而言是好的趋势,但今年的渠道混战,尤其是充值返现发展到后来,对中小CP 也造成了严重打击。游戏流水看上去不断飙升,但是归于中小CP的利润却不断降低,甚至有中小CP 仅能拿到不到10%的利润分成。与此同时,人力成本、IP(版权)价格、推广买量和广告宣传等成本却不断上涨,倒闭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目前而言,中小CP为了应对这一不利环境,不少开发团队都选择了开发海外市场,避开国内的竞争红海,错位竞争,希望能找出一条生路;独立游戏的开发也是一种常见的选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死亡潮、裁员潮和降薪潮还远远没有结束,明年也许情况会更加惨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