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飲食籽】居港日本男模有窿路 平覓和食

1 : GS(14)@2015-10-14 02:55:49

【飲食籽:識飲惜食】香港人對日本的情懷,是從福山雅治至日本菜都愛。香港有質素的日菜貴得令人咋舌,不禁令人懷疑,居港日人究竟是如何過活的?哪裏可以找到有質素又能負擔的日本菜,我們未必知道,但居港八年的35歲搞笑YouTuber、藝人兼模特兒和泉素行(Soko Izumi)累積多年經驗,得出一既平且好的和食地圖,名字你可能聽過但哪個菜最抵吃又正宗,你未必懂。$50、$100、最貴不過$300也有便宜好吃日菜。



和泉素行搞笑藝人兼模特兒,搞笑片段散見YouTube,近期有份主演的《武士刀與有事刀》點擊近4.7萬;曾拍攝獅王潔白物語廣告;現主持網上收費電視台UTV節目《Flash Nippon》。

只有熟客才知道 最好的雞肉叫「鳥祭」(人均消費:$300)

雪村除是一間日式串燒店外,它還主打沖繩料理,全因主廚金城雅洋正是一名沖繩人。「我到雪村時多數會叫torimatsuri(鳥祭),呢個係我哋日本熟客造出來嘅詞,即係希望金城先生將當天最好的雞肉都拿來燒的意思。」Soko用半鹹半淡的廣東話對記者笑道。在芸芸串燒當中,Soko特別推薦這兒的雞肉棒($35),雞棒成份主要為鹿兒島赤雞的雞腿和雞軟骨,赤雞雞味較濃厚,加入洋葱、白麵豉及香料混在一起後,金城師傅不用機器,剁碎雞肉後, 再按成雞棒,因此食客咬落特別有嚼勁。金城師傅指正宗日式串燒分鹽燒跟醬燒,串燒在燒前不會經過醃製,只會在串燒將近完成時才加入鹽或獨家醬油,希望由此吃出食材的原味。金城師傅身為沖繩人,餐牌亦加入不少沖繩料理,大多都是以沖繩盛產的苦瓜為主,「我哋沖繩人食嘢比較清淡,苦瓜本身已經鮮甜,所以我哋再加上新鮮蔬菜,少少調味已經可以好好食。」剛在廚房完成燒炸工作的他抹抹額頭的汗珠,微笑地用雙手親自為記者倒上沖繩啤酒,親切的態度令人覺得溫暖。串燒價格由$20至$40不等,雖則不算非常便宜,但店內食材大多來自日本,位於中環中心地帶,這個價錢可算是非常抵食了。





鳥祭約$200(視乎種類)金城師傅建議食客在吃雞棒前,先沾上雞蛋,這是日式串燒的傳統食法。

這兩款沖繩泡盛酒精濃度達25至30%,醇香濃郁,口感清爽。

沖繩苦瓜$78味道香甜,加入吞拿魚做成沙津後,口味清新。



金城師傅親切友善,亦懂少許廣東話。

雪村店內面積不大,只有23個座位。



雪村串燒中環閣麟街45-47號祥暉大廈高層地下3號舖



日式甜咖喱 身體地球一樣愛(人均消費:$100)

香港人工作忙碌,就連睡覺時間都不足,我們想身體健康,惟有從飲食入手。Soko指着眼前有十多款蔬菜的咖喱飯說:「這裏的咖喱是比較甜的日式,不會太辣,全部自家製,大人細路都啱食,好有日本family感覺。」Camper's老闆藤田賢太曾在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經營餐廳17年,把餐廳搬至香港,理念不變,繼續主張無添加健康料理。咖喱汁用了大量蔬果調配,店內最受歡迎的是有350克、滿足一個成人一日所需的蔬菜攝取量的野菜咖喱飯($62),野菜咬落爽口鮮味,配上略甜的日式咖喱,令人食指大動。
Camper's意指地球的大本營,店內使用植物稻糠燒製餐具,是將稻糠磨成粉後,混合天然樹脂所做成,可說是全天然器皿,被棄置後亦能自然分解,回歸泥土。這麼用心,全因老闆認為地球跟我們的身體一樣,都需要好好愛護。



日式炸雞$59表面看起來非常乾身,但吃落香脆之外卻不失油份。

15種野菜咖喱$62(溫泉蛋加$8)根據老闆娘Kiko的研究指出,一個成人一日需要350克的蔬菜攝取量。

豬軟骨椰菜咖喱$69(溫泉蛋加$8)每款咖喱都配有幾款新鮮蔬菜,營養十足。



Camper's店內擺滿各類的露營用品,甚有去camp的感覺。



坐忘Camper's天后電氣道127號地舖



比拉麵更吸引的北海道夢美白米(人均消費:$50)

眾所周知,日本連鎖店山頭火的拉麵出色,但Soko推薦的,卻是被人在餐牌中淡忘的白飯。「日本人很着重白飯的質素,山頭火的白米選了北海道的夢美白米,這種飯沒糯米般黏牙,但又比普通白米較軟身,米香十足。以這個價錢,可以食到夢美白米其實已經好實惠。」夢美白米當中的「夢美」在北海道愛奴族語言帶有「美麗」及「希望」的意思,是近年日本人一款大熱白米。眼前Soko的牛油炒帶子飯一碗$48,飯量雖然不多,但燒得焦香的北海道帶子圓潤大粒,幾乎佈滿整個飯碗,白飯拌上淡淡牛油香,不消兩三啖Soko便將白飯清光。負責人白根崇正稱,兩年前山頭火曾以連鎖店形式進駐香港,但卻失敗而回,這次捲土重來,得到空前成功是因為他們改以直營方法,由日本公司直接管理,令山頭火回復日本的一貫水準。



吉列豬柳飯$48只限外賣,沾上獨家醬汁再炸,因此毋須再配任何調味。

牛油炒帶子飯$48飯量不多,適合胃口較細的女士們。



山頭火太古康山道1號康怡廣場AEON超級巿場1樓



Soko心水即食產品

日本簡直是即食食品的生產王國,Soko家永遠儲存一批,方便連餐廳也懶得去的日子填飽肚。



三洋一番炒麵($39.9@AEON)日本有很多出色的即食麵牌子,三洋一番炒麵便是Soko父親最愛,Soko表示每當父親烹調這款即食麵時,香氣便充斥全屋,令他非常嘴饞。另外,這款炒麵醬油味亦較為濃郁,配上附送的紫菜碎,層次分明,吃落有大阪燒的感覺。

蒲燒秋刀魚罐頭($15.9@AEON)這款秋刀魚一開即吃,毋須加熱,Soko建議打開後可先吃一件,然後再在空位間打一隻雞蛋,放在爐上燒一分鐘,把雞蛋烤至半熟或全熟便可蓋在白飯上,非常滋味。



記者:李泳烔攝影:潘志恆、劉永發、伍慶泉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13/19330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53

居港台人:覺得自己幸運

1 : GS(14)@2016-01-18 01:17:23

【本報訊】同一個大選,長期在香港生活的台灣人及長期在台灣生活的香港人,看到不一樣的畫面,對大選及兩地民主的看法亦截然不同。23歲的Dora台灣出生,來港生活了5年多,今屆台灣大選特意回台灣投票。她認為這5年香港政治變化明顯,「中共多咗想改變香港嘅行為,另一方面香港人近年嘅政治意識高咗。咁多年,我一直冇參與香港嘅遊行,因為我會驚,但喺台灣,我係有參與,因為我唔會擔心自己。」
Dora對台灣一直沒很強的身份認同,直至看到香港政治狀況後,更珍惜台灣人的身份和投票權。


在港出生的台灣人鍾錦培

「見到港人為自己掙扎」


Dora說以往不覺得自己的台灣人身份特別︰「走出台灣前唔覺得自己身份好特別,到咗香港後,見到有人因為自己係香港人而掙扎,就會覺得自己幸運,身份認同高咗。」50歲的鍾錦培(Thomas)在港出生,到台灣生活已20年,是台灣的資深獨立音樂工作者,近10年一直活躍於台港兩地社運。Thomas認為台港兩地一直互相影響,港人民主意識更比台灣人高,「香港就係一個壓迫越大,反抗越大嘅地方,台灣有民主都咁多年,早就麻木咗。」他認為台灣只是民主體制上走得前,而非民主思想上走得前,「香港人好ready了,只係冇機會參與普選,台灣只係比香港幸運,20年前已有人帶來改革。」■記者梁佩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17/194556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79

居港比利時一族 美食創業攻港

1 : GS(14)@2016-02-03 14:35:56

2016-01-30 iM
自從歐債危機之後,歐洲經濟一沉不起,歐元由昔日最高一歐元兌近15.5港元,持續貶值至近日兌8.5港元,近月又遇上難民潮危機,導致不少人對當地經濟感灰心。其實這股低迷的氣氛,已令部分人決定出走發掘新機會。翻查本港入境處數據,申請工作簽證的歐洲人數,在過去6年一直上升,當中不乏來港創業人士。本刊將一連三期,找來在香港創業的歐洲人,講述他們的出國故事。

位處德國、法國和荷蘭三大國之間的歐洲小國比利時,人口只有1,100多萬人,香港人對該國的認識,大都圍繞朱古力和啤酒,來港創業的比利時人,不少是開展與食有關的事業,相比英國和法國,比利時人過往較少與香港,甚至是亞洲往來,難得他們說得坦白,離開比利時來港,與歐洲經濟死氣沉沉有直接關係,亦不利有意創業的年輕人。

傳統雜菜湯 為打工仔送暖

中國人傳統愛飲老火湯,原來比利時人都喜歡飲湯,家中灶頭少不了一煲暖胃菜湯,隨時隨地可以舀一碗,撿塊麵包,寒天之下更夠滋味,來自比利時的Stijn也不知道這從小的習慣從何而來,「或者是歐洲偏北部的地方天氣比較凍吧!」

覷準優質外賣市場

5年多前來到香港工作,想飲一碗家常西湯,結果不是紅湯就是白湯,多個選擇都沒有,現31歲的Stijn兩年多前在灣仔利東街附近,開設一間「小湯館」,以比利時方言「Tallore」為名,意指湯碗,「5年前來香港工作,公司就在附近,我和其他打工仔一樣,每日趕住食午餐,食的都是不健康的食物,所以我見到有健康外賣午餐的市場。」Stijn一直想做生意,在比利時曾經買賣度假屋,後來因歐洲經濟轉差而倒閉,遠道往四川讀MBA,再來香港打工,靜待創業機會,但飲食業從來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但當你住在一個城市,你便見到當中的需要。」

開設Tallore可說是一個偶然,2013年底的某一日,Stijn路過現在的舖位,原來的日本餐廳正要遷出,他向地產代理查問,數天後簽下5年租約,沒有店名,沒有店Logo,沒有想過店內設計,只做過簡單預算,「我不是急於開舖,來香港時也沒有想過開店,但有時候做事就是要那一點推力。」Stijn辭去工作後,全身投入鑽研菜單和廚藝,「我唯一會造的只有湯。」他的湯每天以蔬菜和香草煮成,純「住家湯」口味,共有4至5款,堅持不用忌廉、味精等不健康的調味,「不過為客人口味,有時有一款湯會用上芝士」,另有各類型沙律、主食和麵包類配搭,價格由38元至88元不等。

在港創業必須計數

小小的店面只有400多呎,租金大約5萬元,是比利時的5倍,更要顧及香港的法例、找供應商等他不熟悉的瑣碎事,但他說不可能在比利時開同樣的店舖,「文化上,很多歐洲人不喜歡在外食飯,屋企比香港大很多,可以在家煮食,加上現在的歐洲經濟一潭死水,更多人不願意出外食飯。」他說香港的餐廳特別多,正因為香港的居住環境細小、密度高,香港人亦喜歡出外食飯、試新事物。

選擇以西式湯為主打,除了是Stijn對家常湯水的感情,也是他的市場策略,「如果我沒有龐大資金,我必須做到獨特,我想成為別人找這種產品的唯一地方,亦可因此得到不少傳媒報道,為我節省一筆宣傳費。」但記者告訴他,香港人只有三分鐘熱度,不怕熱潮過後無以為繼嗎?「我不是要做一個熱潮,好似早前的蜂巢雪糕,我想之後可以維持穩定,現在我很多客人每日都來,或者一星期來3、4日的。」

擁有經濟學位的Stijn認為,在香港做飲食要成功,不需要有相關背景,更重要是財務背景,「因為租金很高,開業之前你必須計掂數,最終每個月尾,你都要面對交租、交貨款、出糧等。」小店開業至今兩年,Stijn說早於首半年後已達收支平衡,現在每月的收入已頗為可觀。

老外最怕食雞腳內臟

香港人在辦公室、商場等冷氣地方的時間,隨時多過在街上,Stijn以前在辦公室見不少「病君」,「香港人食很多好味但不健康的食物,放假做甚麼?喜歡在家中睡覺,醒來去食、去Shopping,都不願意到戶外走走。」Stijn放下工作後,最喜歡與女朋友放狗,到郊外、沙灘去,不是傾盆大雨,他都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在室內「hea」。

聽起來有點似賣花讚花香,但其實不無道理,Stijn說有客人經常飲他的「住家湯」,看醫生的次數都大大減少,「因為我的湯全都是蔬菜,提供充足的維他命。」

在香港已有一段時間,現在更是從事飲食,但Stijn仍未接受到香港人食雞腳、內臟的習慣,他甚至不會踏入那些食店,香港人的急性子,他亦未能完全習慣,「我不是不尊重你們的文化,我來香港是客人,我便要適應,尊重在這些發生的所有事物,如果有人來比利時居住,我也希望他尊重我們的文化。」

舉家遷港賣「國寶」

提起比利時,香港人第一時間想起啤酒和朱古力,以這兩種「國寶」打入香港市場,理所當然。位於香港仔工業區的「The Artist」,賣的正是比利時手工啤酒和朱古力,並可在啤酒的招紙上和朱古力上印自己想要的圖像,最快翌日可取貨,公司活動、婚禮等也可以邀他們到場,即場為賓客特製紀念品。

來到辦公室門外,打上煲呔的表兄弟Olivier和Benjamin出來迎接,Benjamin先急急澄清:「不是因為訪問我們才這樣穿,平日返工都這樣,因我們本身是品牌的一部分,在街上曾經有人因此認出我們。」從辦公室走到樓下咖啡室訪問,Olivier一直用手銬將自己和一個鐵製手提箱扣起來,甫坐下來,他解開手銬,打開手提箱,入面放了3枝不同味道的手工啤酒,上面印了本刊的標誌,「每次與客人開會,我們都會這樣做,希望給對方驚喜,也顯出誠意。」二人更用上「藝名」,Benjamin自稱Mr Temptation,Olivier是Mr Generous,再看產品包裝,過往的推廣活動,他們花費在形象工程上的成本可真不少,單是開業初期已投放逾百萬元,之後再投放逾200萬元營運費。

香港「甚麼都可能發生」

開業的首3個月內,已獲得不止一位本地投資者注資,雖然金額不多,但Benjamin說新投資者中有朱古力品牌高層,亦有企業主管,正好為品牌提供他倆欠缺的人脈,開業一年,已參與不少品牌的推廣活動,為自己打響名堂。

在香港出生、生活了8年的Benjamin大學畢業後,在英國從事金融工作5年,感覺生活刻板,之後回國參與家庭聚會,才第一次見到在當地經營近10年健康飲食餐廳的表哥Olivier,碰巧兩人都有意到香港來尋找新機會,已成家立室的Olivier當時已準備舉家來港,「我已38歲,在比利時經營的餐廳生意很好,我可以繼續下去,但生活只會不停重複,而且歐洲的氣氛很差,報紙上全都是失業、遊行的壞消息,無人想工作,因為失業可以領救濟金,有工作的卻要交很多稅,所以我賣了兩間餐廳,帶着老婆和一歲多的女兒遊亞洲4個月,最後選定香港,因為在這裏,甚麼事都可能發生。」

皇室朱古力師首來亞洲

籌備整整一年,Benjamin和Olivier分別找來相熟的比利時釀酒師和朱古力師,他們都是當地有名的「手工藝師」,這亦解釋了品牌的命名,「在產品上印圖像是吸引別人的賣點,令產品更好玩,但最重要是產品的品質,或者兩三年後,我們會換另一種包裝手法。」The Artist的朱古力師Lionel是Olivier的朋友,曾兩度獲選代表比利時參加世界博覽會,亦為皇室製作朱古力,但產品是首次在亞洲出售,「藝術家很緊張自己的產品,不輕易與他人合作。」

在香港開設公司容易聽得多,但Olivier說作為外國投資者有一定難度,也有文化差異,包括要向入境處詳述生意如何對香港有利、與物流公司溝通等,需要本地員工協助,但他認為香港人要求高,對外國創業者是挑戰,亦是商機所在。

居港比利時人口倍升 年輕人多

根據比利時駐港總領事館的數字,這人口只有1,100多萬的歐洲小國,約有1,200人在香港居住,與鄰近的新加坡相若,駐港副總領事Jeroen Deberdt認為按該國的人口比例,數目算多,「以現時的環境,亞洲比歐洲有更多發展機會」,當中有不少是剛畢業的年輕人和年輕家庭,逐漸擴大在港的比利時社區。

一年多前來港的Jeroen,曾駐新加坡和印尼雅加達,相比之下,他說香港比其他亞洲地區具優勢,「法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住在香港或比利時的先進地方,你或者不察覺,我曾經在雅加達住過,看到做生意可以遇到甚麼風險。」他說中國和印尼市場商機處處,卻並非沒有風險,他沒有詳述風險是甚麼,只說:「在香港,你見到的,你都可以得到。」

在旁的比利時商會主席Jean-Paul Cuvelier來港逾30年,他說香港無疑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但我不會直接投資到中國。」他說近3、4年,在港的比利時人口增加近倍,由數百人升至現時千多人,有別他來港的年代,比利時人多從事貿易生意,但現在一個電話,甚至上網已得到很多價目資訊。

歐洲的稅率一向偏高,加上近年經濟下滑,Jean-Paul說很多歐洲年輕人擁有很好的構想,在當地卻未能好好發展,正好吸引他們來香港,「更好的是,港元與美元掛鈎,有利屬於歐元國的比利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117

喜伯居港半世紀愛熱鬧人情味濃

1 : GS(14)@2016-03-24 09:53:50

【本報訊】78歲的喜伯來自台灣,今年是他定居香港50周年,今個特別寒冷的冬天,他卻感到濃濃暖意,因為早前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將讀者市民的捐款,替他購買及安裝電熱水爐,方便他在寒冷中洗澡時使用,不需再在廚房煲熱水,然後拿水煲到廁所倒入水盆,擔心途中倒瀉燙傷。記者:陳達浩1966年,28歲的喜伯乘船來港,那年的香港大事接連發生,4月發生天星小輪加價觸發大暴動,6月發生612雨災釀成64死29傷大災難,國內則發生文化大革命,這位來自兩岸第三地的台灣哥兒則到香港求突破,受聘上海街的舊式理髮店,一做50年。港人愛到台灣旅遊,喜伯則喜歡香港的繁忙熱鬧,他說兩地人情味都濃厚,但偏偏不願回台。他稱過去多次回台探親,但之後都會回港,因為早把香港當成家。只有小六學歷,喜伯靠在台灣學得剪髮技巧在港謀生,直至2008年70歲時才退休。喜伯年輕時曾經當兵,體魄不差。10多年前開始,視力衰退,又患糖尿病及血壓高,至2008年終於退休,退休當年他首次中風,右手右腳活動不便,經治療後可用拐杖助行,但兩年後再度中風,病情惡化至右手右腳不能郁動,需靠輪椅代步,右眼更患上白內障,平日需注射胰島素控制糖尿病。去年他家中使用多年的電熱水爐失靈損壞,多次維修不成功,每日洗澡都由家人在廚房煲水,然後拿到廁所倒入膠盆,他亦擔心水溫冷卻易着涼,《蘋果》曾報道其困境助他籌款,獲不少讀者市民捐助。日前,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利用籌措所得善款,替喜伯添置新的電熱水爐,減輕不便,讓他不用擔心水溫冷了會着涼染病。「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從其善款援助「喜伯」購買熱水爐。他很感謝「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及善長對他的關懷及襄助,使他在冬日有熱水爐洗澡。近日關顧主任了解「喜伯」的情況後,正協助他籌募善款購買抽油煙機,盼善長繼續施予援手,助他改善生活。「喜伯」暖流編號:C4051網上捐款:http://bit.ly/applecharity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電話:29908688傳真:23076307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網址: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http://bit.ly/facebook_adcf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http://bit.ly/youtube_adcf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滙豐銀行:580-198836-001恒生銀行:368-006565-001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24/195429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86

【專題籽】國際學校學費昂貴 居港法國夫妻:負擔不起

1 : GS(14)@2017-05-18 02:14:51

Caroline與丈夫長居香港,但為了下一代亦不得不考慮回法國生活。



【專題籽:法國五月】大家也許估不到,香港現居有約二萬五千名法國人,是全亞洲最多法國人居住的城巿,他們在這裏定居、工作、生兒育女,在彈丸之地過着法式生活。



擔心小孩子未來的法國父母,還有居港超過11年的Caroline Fieux。最初利用獎學金在台中逢甲大學完成中國語文課程後,就來香港展開新生活,喜歡戶外活動的她,在龍舟隊中結識同為法國人的丈夫Guillaume Illien,婚後誕下女兒Léonor,一年後又懷上第二胎,憂慮就開始出現,「國際學校的學費非常高昂,我們只能選擇送她到本地學校,或舉家回法國。」她表示香港讀書壓力過大,學生每天都有學術性的課外活動,功課亦十分繁重,甚至聽過香港家長說兒女做功課至晚上10時才能睡覺,「他們才只有六歲!」她反覆說。「相比之下,法國的教育制度寬鬆得多,評分制度上,除了頭三名同學之外,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班中的名次,只知道自己是否達標,需要如何改進。」她續稱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都是無關學術,例如音樂、運動、做童軍等等。「在香港不時都聽到學童自殺,大都因為學業壓力,在法國我都從來沒有聽過。」然而要選擇,她亦表示法國的制度還是過於寬鬆,最理想是兩者間取個中庸。如今女兒一歲半,與所有香港家長無異,Caroline已經為她申請了一些學校,今年10月就要參加面試,「她生活在法英雙語世界中,一般會遲一點才懂說話,面試時也許只懂說5至10個字,我實在不清楚老師能如果評核,但還是要去面試,至少為她確保有幼稚園學位。」如此的生活壓力,只要居於香港,任何國籍亦是無一倖免。



面對即將出生的兒子,Caroline首要教導女兒Léonor愛錫弟弟。

一家人居住於上環多年,家中有不同中式擺設。

家中處處擺放着一家三口的照片。

記者:黃穎妮攝影:王國輝、張志孟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5/20019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413

【飲食籽】居港四年英國攝影師 定格平民廚房

1 : GS(14)@2017-05-27 00:08:06

當攝影師也不一定需要大型攝影機,Luke前面的Leica菲林相機就是他的好拍檔。



【飲食籽:識飲惜食】「香港有很多可能性,甚麼事情都可以發生。」跟來自英國的攝影師與電影人Luke Casey,在播放着梅艷芳黑膠唱片的歌聲中聊天,他總是這樣說。難怪他在香港短短四年多,不單接下了不同的相片及影片工作,還舉辦過展覽,他更融入本地文化,學習廣東話、住進油尖旺區、喝奶茶吃雲吞麵,一切一切讓他逐漸變身成香港人。「也許有一天我會離開,但我並不着急。」最後他這樣說。



身為80後的Luke本來居於日本,四年多前因為協助非牟利國際交流郵輪「和平號」,而進行三個半月的海上拍攝和紀錄,最後一站來到香港,本來只打算走到碼頭看一看,卻竟突然萌生留在香港的念頭。任性又率性的他,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巿展開新生活,一邊發電郵尋找工作,一邊深入地探索這地方,「在中環感覺就是一般大城巿,但當我去到九龍,坐上行駛於彌敦道的巴士,望出去才覺得這地方很有趣。」他不懂一句廣東話,也看不懂餐牌,卻硬要走入茶餐廳、水餃店,「其實根本不知在做甚麼,突然就有人把你安排坐在陌生人旁,然後對你呼喝要甚麼、要甚麼!與我以往的生活很不同,但我很喜歡。」他眼裏閃着光,笑得像孩子。


多元飲食體驗 集結成書

為這種不一樣,他選擇住在油尖旺區,並在深水埗一間電單車店旁租用了一個地舖作展覽空間Holy Motors,希望藝術不再局限於繁華的中環地區,讓九龍區的人也可以接觸藝術。他年多前曾應廚具品牌Miele的邀請,參與拍攝本地食肆的項目,「我希望藉着拍攝過程了解更多,由最好的高級米芝蓮食店、製麵的小店、深井的燒鵝店、屏山的盆菜店到很擠擁的茶餐廳,是很多元化的飲食體驗。完成的菜式當然有趣,但更有趣是製作菜式的過程。」這些相片還配上文字,集結成書即將推出《A Traditional Taste》。「這本書是關於食物,亦關於香港的文化遺產、食物背後的人物,我還想把外國人的觸感也投放進去,由一個不是土生土長香港人的角度去看,希望會變得更有趣。」



獨自兩次走到屏山拍攝盆菜的製作及宴會過程,讓他第一次嚐到盆菜,他笑言:「那是很奇怪的菜式,但很美味。」

這間位於咸美頓街的小店,是Luke居於油麻地時經常光顧的,各式餃子深得他心,他說加辣椒油味更佳。

《A Traditional Taste》將於6月在書店有售,並會舉行展覽,大家可以率先購買新書,收益將撥捐「樂餉社 Feeding Hong Kong」。

新書展覽日期:5月26至27日時間:11:00am-6:00pm地點:Space27(鰂魚涌英皇道633-635號東祥工廠大廈10樓A/B座)費用:全免



記者:黃穎妮攝影:伍慶泉、張志孟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26/200334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96

斥文翠珊輕敵 居港英人促下台

1 : GS(14)@2017-06-10 13:46:34

十多名居港英人昨晨於中環香港外國記者會餐廳,收看電視台直播點票。居港10年的保守黨擁護者Pierre Papworth對該黨未能繼續控制國會感失望,認為首相文翠珊要負全責引咎下台。
Pierre曾投票支持脫歐,直言今次是保守黨的「災難」(disaster),文翠珊處理選舉的手法差劣,直接導致議席減少。他弟弟John-David長期港英兩邊走,表示無黨派可表達自己意見,故未有投票;他稱文翠珊小看郝爾彬是失敗主因,後者勝在能關心年輕人需要,認為政客應吸取教訓,不要每次選舉時都老調重彈。


不應啟動今次大選

來港3年的英國人Simon Fovlser則是自由民主黨支持者,對該黨議席增加相當高興,認為有助在工黨及保守黨之間周旋。他指保守黨失去國會控制權,勢將影響稍後的脫歐談判,對英國不是好事,認為文翠珊不應啟動今次大選,理應引咎辭職。來港22年的Matthew Brakdick早已不是英國選民,但昨仍相約同鄉朋友一起看點票直播。支持保守黨的他對結果相當失望,認為文翠珊應為此負責,是否要辭職由黨內決定,又認為結果會令英國在脫歐談判上更加困難。記者佘錦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0/20051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80

居港日本人創業 做個人色彩骨格分析

1 : GS(14)@2017-06-21 07:45:06

【明報專訊】「女人的衣櫥永遠少一件衣服」是不少女人信奉的至理名言,但當衣櫥塞爆卻每天仍無法決定穿什麼,或許你最需要的不是「血拼」,而是先了解什麼衣服適合自己。居港18年的日本人峰京子(Mine Kyoko)兩年前創辦Personal Color & Style,希望將個人色彩和骨架分析理論傳遞給港人,不用「爆買」也能選到合適的服飾,將個人魅力發揮到最大。

明報記者 武君 攝影 楊柏賢

峰京子早年因工作關係來港,很快愛上這裏,1999年藉着一家美容機構的工作邀請,毅然移居香港,結婚生子。本來在SHISEIDO旗下化妝品牌Cléde Peau Beauté擔任培訓經理,但有了女兒後,家庭和工作難以兼顧,為了更自由安排時間,她放棄高薪厚職,自己創業。

在化妝品行業20多年,在護膚和化妝方面峰京子頗具心得,不過她認為這兩者非一蹴而就,都需要長期堅持,但亦有瞬間能令膚色和體態變美的方法,就是「個人色彩分析」及配合骨架選擇服飾的「骨格分析」。

峰京子表示,每人都有與生俱來適合或不適合自己的顏色,穿合適的顏色,才會令面色更年輕更添朝氣,而個人色彩分析就是要根據個人皮膚、瞳孔、頭髮等顏色和其他特徵,找出最適合的顏色。這個理論在日本很流行,如SHISEIDO銀座本店就提供色彩分析服務,購買化妝品時,辨別自己膚色屬於yellow base(黃色基底)還是blue base(藍色基底),再選用合適的化妝品色號,就能使膚色更漂亮;日本大型百貨店伊勢丹也推出了個人色彩購物顧問,同樣是根據顧客膚色來挑選適合的裝束。

不過香港大部分人對個人色彩理論還沒有概念。「相比起『適不適合』,香港人更看重『喜不喜歡』」,峰京子稱,日本人原本更保守,但也因為色彩理論的普及開始尋找適合的服飾,而港人更崇尚突出個性,而且隨年齡增長,肌膚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問題,服裝顏色不適合的話,會使膚色暗沉,皺紋突顯,所以成熟女士最好學習關於個人色彩的理論,美麗度將大大提升。

除了顏色之外,服裝的剪裁設計和身材是否配合都很重要,「如果色彩對了,但剪裁、設計、質地不對的話,穿起來也不漂亮」。所以峰京子一年前開始進修骨架分析理論。骨架分析通過分析由肩膀至兩臂、背部、腹部、腰間乃至膝蓋、足部的骨架和線條,判斷適合什麼樣的服飾。比如適合長西裝還是短夾克,適合硬料還是絲質,其他如髮型、鞋履、飾品等搭配亦有講究。

只需分析一次 終身受用

峰京子表示,兩種理論都是只要分析一次,就可終身受用。很多顧客都驚訝於不同顏色襯托下臉色的改變,尤其是香港顧客,有些人可能一直只穿一種顏色的衣服,但經過分析後,不曾嘗試的顏色卻意外地發現很適合自己。「和客人一起為了變美而努力,提出建議,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經驗,希望這個理論在香港流行起來!」

知道了適合自己的色彩和骨架,但到商場買衫仍然一頭霧水怎麼辦?有見及此,Personal Color & Style亦提供私人導購服務,協助客人揀衫。問及峰京子通常在哪裏買衫,她就無奈表示,香港遍佈快速時裝和奢侈品牌,但中間檔次的服裝品牌難覓,日本品牌又比日本貴很多,她一年有多次機會飛往日本,所以一直在日本購買。當然若客人想讓她一起飛去日本買衫也可以,只要負擔全程費用。Personal Color & Style還提供曾風靡亞洲的「斷捨離」服務,幫客戶整理衣櫥。學了個人色彩和骨格之後,自己若還是未夠把握,峰京子會上門對衣櫥進行整理,把不適合的衣服丟掉,為房間騰出空間。

私人導購整理衣櫥一手包辦

目前客戶中,日本人仍佔大多數,香港人只佔三成,且大多是從英美得知色彩理論後再找到她。一些剛剛生育的媽媽身材走樣,不知穿什麼可以更漂亮更適合,也會來學習。峰京子也歡迎男士,不過需要和女伴一起來。峰京子坦言,目前實際沒很多收入,因為大家真的對這個概念知之甚少,她又笑說會考慮用facebook宣傳,雖然她很不擅長。

香港租金太貴,峰京子選擇在家工作,不過原本就一直做培訓工作的她,也希望能開辦講座,將客戶拓展到企業員工。「日本夏天實行Cool Biz政策,鼓勵職員上班時不穿厚重西服,改穿休閒服,但有些人的休閒裝不太得體,如何讓員工穿得休閒又不失禮,日本某些機構就會提供這樣的講座,轉職面試時,也有機構提供如何穿着裝扮的講座。」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93&issue=20170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01

【飲食籽】居港日本人推介 升級和牛漢堡扒

1 : GS(14)@2017-06-25 10:12:13

居港逾十年的記者甲斐美也子說,漢堡扒是日本人心中的comfort food之一,用料簡單但地位超然。



【飲食籽:心水食桌】以免治豚肉、免治牛肉、麵包糠、洋葱等材料搓製而成的漢堡扒,是日本人的comfort food,地位如美國人的Mac n Cheese,香港人的叉雞飯一樣,經濟實惠,你總會久不久癮起,要吃一吃才安樂。香港的日本餐廳多得似便利店,總有一間在左近,可是賣日式漢堡扒的卻不多。連居港逾十年的記者甲斐美也子都說:「差點忘記這道菜的味道了。」今次她為大家介紹食漢堡扒的最佳地方。



「在日本,漢堡扒無論大人細路都很愛吃。口感鬆鬆軟軟,加上用了不同的蔬菜做成,味道好又健康,除了媽媽在家會做,去餐廳也是必叫菜式之一。」甲斐美也子說,來港十多年,絕大部份光顧過的日本餐廳,菜牌都沒有漢堡扒,她一早死心,不再刻意找這道comfort food。直到一位對吃很講究的日本朋友介紹她到專門供應日式火鍋的「禪八」吃午餐,她才發現這間餐廳不但可以讓她「止渴」,還令她滿足。「漢堡扒是一道經濟實惠的菜式。以香口的洋葱和其他蔬菜來豐富免治肉味道單寡的缺陷。」這餐廳用的是百分百A4佐賀和牛,絕對是升級版的享受。甲斐美也子笑得雙眼都變成新月形。



只在午市供應的特選和牛漢堡扒定食,用百分百A4佐賀和牛做成,脂肪豐腴,牛味濃郁,鬆化可口。$125(a)

漢堡扒要好味,一定要手打,打至剛剛起膠就好,太多會太彈牙影響口感。

HAL's漢堡扒的材料特別多,主要以美國牛冧肉、豬肉、和牛牛脂、洋葱、紅酒等配料做成,配法式帶微甜的燒汁最夾。HAL's特色漢堡牛扒$148(b)


午市限量供應40客 即叫即做

餐廳的漢堡扒即叫即做,配料和調味很簡單,只有洋葱、麵包糠、鹽和黑胡椒。上面放上一隻流心水煮蛋,用筷子輕輕在蛋黃上一劃,橙黃的蛋黃緩緩流出,與漢堡扒的肉汁融在一起,滿口油脂蛋香,令人吃得非常滿足。漢堡扒只限午市供應,星期一至日每日限量40客,「上次我遲到了10分鐘,朋友怕等埋我落單會吃不到漢堡扒,於是就先落單。」她提醒不想失望而回的話,可以在訂位時一同訂埋漢堡扒。甲斐美也子說和牛漢堡扒是豪華享受,掛念傳統味道的話,她會去以咖喱飯和奄列飯馳名的HAL's。「如果一間餐廳的咖喱飯和奄列飯煮得出色,那漢堡扒也一定美味。」大廚春田達雄用自己的名字HAL's為漢堡扒命名,可見他對自家出品的信心。他覺得用百分百純牛肉做漢堡扒味道太霸道,於是就決定混合豬肉,欠缺的牛香就用和牛牛脂來填補。漢堡扒味道複雜卻異常和諧,他笑說掌握不同材料份量是秘訣。為了提香,他更加入紅酒和茄汁調味。想吃春田達雄的手藝要趁早,他透露自己將於8月離開餐廳。



(a)禪八日本料理 尖沙嘴廣東道100號6樓

(b)HAL's 銅鑼灣禮頓道64號地舖

記者:吳宛蔚攝影:張志孟編輯:馮秀珍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3/200651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37

遷離北京居港 FT編輯:愛港3大理由

1 : GS(14)@2017-07-09 23:49:26

2017-07-01 NM

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Jamil Anderlini,來自新西蘭,先後在上海和北京任職香港《南華早報》、《Beijing Business》及《China Economic Review》,現為《金融時報》亞洲版編輯,在中國生活了17年,見證中國崛起,在中國結婚生子,但去年決定舉家離開熟悉的北京,遷居香港。近月他在該報專欄寫下題為《我感覺獲解放:《金融時報》作者從北京搬到香港》(I feel emancipated:FT writer's move from Beijing to Hong Kong)的文章,用「解放」形容當中感受,是北京生活太難,香港生活太愜意。

說起內地的生活,Jamil 16年前初到貴境,中國已是世界工廠,但他仍看到有人吃不飽,生活困苦。今天中國成為第二世界經濟體,北上廣成為大都會,他卻選擇離開,「因為北京的生活愈來愈困難。」他列出四大要走的理由,包括空氣污染、交通擠塞、食物安全及愈趨嚴密的監控。

污染成患 外國人紛出走

空氣污染及食物安全令這位二孩之父擔憂。當中空氣污染最叫Jamil難忍,每日一早必查閱手機的空氣質素指標,「遇上霧霾日子,你整天感到不舒服,你擔心孩子的健康,擔心自己的健康,需要戴上口罩,你仍然感到喉痛眼澀,真的很難受。」他指內地政府要解決這問題,可能要用上以10年計的時間。此外,為吃得安全,他指妻子會去伊斯蘭教店舖買牛羊肉,相信店主基於宗教原因,不會賣餵飼抗生素或化學藥的牛羊;本地菜則擔心有農藥,買餸變得步步為營。至於買進口食物,「價錢太昂貴,不能每天只吃進口貨。」

此外,一直走在前綫採訪的Jamil,直言享受在中國當記者,因為發展急速的中國有無限故事等待發掘,「內地傳媒根本無法相比,因為太多事情你不能報道,但對外國記者來說,中國實在是太棒的地方,工作上會有很大的滿足感。」但他覺得自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對傳媒及網絡監控收緊。他以上網為例,外國網站如Google、Facebook等全面封鎖,用VPN翻牆也變得困難,「大部分時間不能上網到外國網站,因此我常看不到我上司傳我的電郵。」至於手機、電話甚至電腦被監控竊聽,早已是工作一部分,愈來愈少人願意被訪,就算受訪亦更要小心,「你會愈來愈擔心消息來源會惹上麻煩,尤其是關於敏感議題或批評政府的。」

Jamil要走不是個別例子,他指近三四年身邊有許多外國人離開中國,雖然從無相關數字公布,但有些事正反映實情,例如報讀收外國人子女的國際學校,現在已不用排大隊或列入等候名冊。他表示,外國人離開中國自有不同的原因,但空氣污染是最大原因。另一方面,很多人選擇不來中國,「我可以告訴你,領事館及跨國公司很難請人來中國工作,尤其是有家室的,因為大家都擔心孩子的健康受影響。」

居港一年 熱愛香港郊野

來香港生活已有一年的Jamil,有三大理由讓他愛在香港生活。第一是買到高質素食物及用品,雖然價錢貴一點,但在內地,價高亦不等於高質素,「香港幾乎所能買到的東西都是一級高質素的,若你跟英國、新西蘭或美國比較,在香港你可以買到同級數的產品。」第二是香港交通便利,他指香港作為世界級城市,地方小小到處信步可達。即使要坐車,Jamil指香港有全球最完善的地鐵系統,記者笑說香港人可能不同意,「我曾經跟一位負責紐約交通的人傾過,他告訴我香港的地鐵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部分原因是香港地理關係,地方小容易覆蓋到,很多地方走5分鐘便可到達,還有它聰明的設計,亦保養得非常好。」

最後一個理由最令Jamil興奮,城市竟如此接近自然,「這是令我覺得香港最精采之處。老實說,最奇妙的地方是身處世界級城市,只要20分鐘車程,你便可到達一個海灘,讓你有置身泰國的感覺。如果願意走遠一點例如西貢,那裏更有水清沙幼的世界級靚海灘。」他又指香港有80%土地是郊野公園或被樹木覆蓋的綠色地帶,是非常難得。當記者告訴他,特區政府要開發郊野公園起樓,他直言:「我認為他們很愚蠢。」

論中港融合:言之過早

把香港說得如此美好的Jamil,也看到香港的另一面,樓價太高及貧富懸殊是他也能感受得到的。他指香港的樓價及租金高昂,「在香港我永遠買不起樓,而租金亦很高,這裏生活成本非常高。」他在自己的文章提到,他現時香港租住的單位面積比北京的小一半,租金卻高五倍。此外,他經常在中環看見執紙皮的老人,推着大堆沉重的紙皮在街上蹣跚前行,「這個年紀的人不應該如此,我相信他們要執紙皮,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出於需要,這個問題政府要解決。」

不過,最令港人擔憂是香港被「大陸化」或者「內地化」(Mainlandised),變成中國一個普通城市。Jmail指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確是中國其中一個城市,他相信慢慢的融合是自然的過程,愈來愈多內地人來港居住,內地公司進駐中環商廈等,「我不認為這必然是壞事,但我認為令香港不同於內地城市,是她擁有法治,某程度民主以及出版自由。」這些不是香港獨有的價值,而是普世價值,讓每個人活得有尊嚴,備受尊重。無可否認,中央對香港不論在經濟或政治方面有愈來愈多的干預,令他擔憂這些價值被侵蝕。刻下他認為相對內地而言,香港仍然保有這些價值,因此說香港已經完全「大陸化」,似乎還太早。

澳洲記者見證回歸 信港人勤力渡難關

1995年香港回歸前夕,《Fortune》曾以著名的「香港已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作為封面故事的題目,預言香港回歸後的未來一片黑暗,例如北京會控制香港政府、英語被普通話取代、解放軍跟黑社會勾結、外商撤走、人民幣取代美元與港幣掛鈎等等。不過,回歸十周年時,《Fortune》已承認錯誤,香港仍屹立不倒,當年的預言是誇張了。

外媒睇淡香港回歸

回歸前,外媒普遍對香港前途抱有懷疑態度,當年見證回歸的前《英文虎報》政治版副編輯Michael Smith亦指,當時外媒的目光就是較負面,認為英國人離去對香港傷害很大,才會觸發移民潮。

「當時的社會狀態很有趣,外國人雖持負面眼光,但以我認識的香港人,很多其實頗開心的,甚至有說很自豪能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政制改革、五十年不變等等回歸後要處理的問題,Michael說香港人都完全明白,相信回歸後仍會有很多困難,但整體上他認為當年香港的情緒是混雜着開心的緊張心情。

「還記得在會展採訪主權移交典禮後,坐地鐵回家,跟一些乘客聊天,都是香港人,他們都忙着參加派對慶祝。」1997年7月1日朝早醒來,Michael形容,香港還是老模樣。

來自澳洲城市Hobart的Michael,1992年有機會來港工作,22歲的他原打算留兩年便離去,但作為新聞工作者,難得可見證主權移交的歷史事件,一轉眼便在香港工作了7年。他到過英國倫敦追訪中英政府的回歸談判,亦經常跟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交手,他亦有駐北京同事多次獲取獨家新聞,這段經歷對他來說都十分珍貴難得。

港人近年關心政治

回到澳洲,至今他繼續新聞工作,幾乎每年他都會回來香港,或工作或探朋友。他懷念香港充滿力量的城市氣氛,又想念地道的飲茶文化。回歸20年來,他看着香港各方面都變得愈來愈成熟。

可是,2015年香港爆發雨傘運動,這令他感到非常驚訝,「回歸前後都有種種示威,但未見得有這麼大規模。」為此他曾來港探過究竟,從社會一事一物,他亦感受到香港的改變,「有從來不跟我聊政治的香港老朋友,忽然跟我談起政治,說中國政府如何影響香港,甚至連樓價都被中國人炒貴。他憂慮子女在香港的未來,已正考慮移民澳洲。」

現時在澳洲《Financial Review》擔任商業專欄作家的Michael,看着香港由中國對外的唯一門戶,地位漸漸褪色,變得不再像從前般重要,而特首繼續「被欽點」、出版書商又無故消失。面對種種變化,他明白大家追求自由的心,並相信香港人會捱得過去,「始終香港是一個大城市,有其國際地位,人又十分勤力,多年來已捱過很多困難。」他鼓勵香港人要提起精神,面對未來,相信接下來的20年會經歷更多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