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微软 陈思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1fe090100krej.html

文/陈思进

 

去年秋天的一天,浏览中文 网站,一个醒目的标题抓住了我的眼球:“吻妻”即将问世!我打开连接一瞧,原来‘吻妻’是幽默的中国网友给微软最新视窗Windows7取的中文名字。电 脑技术是华尔街的火车头,可以这么说,没有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便没有华尔街的今天。我在华尔街工作至今,跟微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路走到现在,见证了微软 的发展史。

 

20年前的电脑软件业好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但后来无数的软件商不是被微软斗垮,就是被微软兼并。

 

刚上班时,我的电脑中装有 上百家软件公司的各种软件,那时上网的浏览器是Netscape、发电邮用的是Lotus,写文件用WordPerfect、试算表用Quantum、开 发使用PowerBuilder、数据库用dBase和Sybase,感觉上微软就只是提供了操作系统Windows而已。

 

Windows95是微软 的一个里程碑,特别是它提供了免费浏览器IE,给了Netscape以致命的打击。Netscape是互联网时代的先驱,它的浏览器曾经占有60%以上的 市场,那时50美金一个浏览器,好似印钞机,市值曾高达数百亿,如果不败给微软,它可能会比今天的Google还厉害。

 

微软接着开发了办公室软 件,有写文件的Word,试算表Excel,桌上型数据库Access和演示所需的PowerPoint等,将这些软件捆绑打包,比其它软件商单卖的软件 至少便宜30%;软件包在每次新视窗上市时卖还有更大的折扣。因为华尔街公司更乐意由一家公司作支援,没几年,同类软件如WordPerfect、 Quantum等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曾在开发金融软件的 INEA公司做过三年。我是INEA的第三名员工,挖我跳槽时,老板为激发我的积极性,给了我0.5%的公司干股,他担保公司一旦上市后,市值至少突破 10亿美金,我的0.5%干股就是500万美金!诱惑实在太大了。我跟着老板没日没夜地苦干,使产品好几次在同类的软件评比中名列第一。这套软件的经济效 益非常大:例如有家大投行在全球有几百家分行,在没有使用我们公司软件之前,平均一个分行要请十个分析师,而使用了我们的软件之后,只需两个分析师,并且 我们电脑软件比分析师更为精确。两套软件的使用费才3万一年,相比较一个分析师平均年薪10万,这家投行每年就能节约5千万美金!

 

不久微软闻风而来,我的老 板当然兴奋万分,进入了与微软的谈判进程。我每天在等待好消息,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邮信箱,希望读到公司与微软谈判的最新动向。一天上午,我终于 从老板的电邮中得知,微软开价一个亿收购INEA。虽然这个价格是我们公司年产值的10倍,在兼并生意中还算合理。但在那个疯狂的年月,高科技公司一旦上 市,市值超过年产值二、三百倍稀松平常,差距太大,老板自然一口回绝。结果微软兼并了仅次于我们的另一家公司,将他们类似于我们的产品开发做大,打进那些 投行的软件包里,逼得我们公司做不下去。INEA最后只能以500万的价格卖给了法国一家软件公司。

 

每一次微软的新视窗中,都依附着微软模仿其他公司的软件、以及其它公司的创新软件,像微软发明的口号那样:If I can't beat you, I buy you!微软走着别人的路,逼得其他软件商无路可走。这次“吻妻”上市也不例外,在“新人”欢笑的同时,又不知背后有多少“旧人”在哭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3

不改革我們將無路可走——專訪李劍閣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03/100406669_all.html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去年底上任以來,證監會密集推出了多項改革,同時加大了對內幕信息的查處力度。一方面,A股市場指數沒有上漲,甚至小幅下跌;另一方面,學術界、輿論界對「郭樹清新政」異常關注,叫好聲不絕於耳,對於具體改革方案的研討更是呈現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

  然而,由於改革多頭並進,加之步伐異常快速,市場難以迅速接受與消化,擔心改革會對證券市場行情造成負面影響的保守言論也逐漸顯現,更有既得利益集團擔心利益受損開始發出不同意見。

  那麼,我們到底如何看待中國證監會的密集改革呢?財新《中國改革》記者與中國證券市場創立者之一、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李劍閣進行了一次對話。

  李劍閣,曾任職於國家計委等中央國家機關,後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國務院體改辦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經歷了中國證券市場從設立到發展壯大的全過程。現任中國最大的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劍閣一直被譽為「學者型管理者」,其從業資歷深厚,且三次獲得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學獎。有分析人士認為,在中金面臨轉型之際,由他出掌中金,可以穩定大局,並為中金備戰券商創新業務。

  財新《中國改革》:如果要對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這輪改革作一個總體評價,你如何評價?

  李劍閣:郭樹清上任以來,面對許多中國資本市場多年存在的本質性難題,採取了不迴避、不推諉、不拖延的堅決態度,改革搞得有氣勢、有成效。

  財新《中國改革》:中國證券市場上最為引人矚目的改革就是發行體制改革,其中涉及的問題非常複雜,利益盤根錯節。證監會最近在發行體制上實施了大量改革,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李劍閣:發行制度改革,就是要強化信息披露,淡化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讓市場去做市場應該和可以做的事情,政府儘量退出發行過程。這項改革意義重大。

  正如一位以前的證券監管機構高層人士曾經說過的那樣,這是一場「靈魂深處的革命」。由發行制度入手,揭開證券市場改革的大幕,需要魄力和勇氣。當然,我們不要低估改革的阻力和難度。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給監管層必要的時間。

  從2006年發佈的IPO(首次公開發行)管理辦法開始,監管部門按照證券法,細化了相關規則。再加上六年來不斷向保薦機構下發的書面和口頭通 知,形成了複雜龐大的一整套規則體系。正是這些規章制度的存在,大大提高了A股發行上市的門檻,特別是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要求最為嚴格,但是,這樣做有時反 而增加了投資者對監管機構審核判斷的依賴。

  在成熟市場,如美國兩大主要的股票交易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也對主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股東數量和持股市值等有明確的要求,上市標準不低於中國 的滬深主板。但是,美國監管機構與香港證監會一樣,都不做實質性判斷,其審核的主要目標是確保發行人的招股文件沒有重大遺漏和誤導,投資者可以根據披露的 信息,作出自主的投資決策。

  2012年4月28日,《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出台。這個指導意見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與此同時,監管層已經決定將創業 板公司非公開發行公司債的初審權調整至交易所,這一步意義不可低估。然而,對於整個發行體制改革來說,即便把所有IPO企業和再融資的發行審核的權力都放 至交易所,只要仍維持審核的形式,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依然不能認為「功成名就」。

  發行制度的市場化改革需要時日,但是,放開發行節奏控制,增強發行窗口選擇的靈活性,是否可以先行一步?從海外市場來看,發行上市企業在通過審核或註冊後可以自行選擇時機啟動發行。

  從最近的情況看,許多拿到發行批文的公司主動推延,或者縮小發行規模,並沒有要監管部門多操心。未來A股市場可以考慮進一步放寬有關規定,提高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根據市場需求和承接能力,自主選擇發行窗口,通過市場力量調節發行節奏。

  財新《中國改革》:證監會一直希望能夠讓資本市場成為一個理性市場,也就是希望投資者根據上市公司業績來投資,而不是聽信各類 內幕信息或者實施市場操縱。這就需要上市公司增加對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增加分紅比例,但是,這一問題多年懸而不決,分紅比例還不斷降低。如何看待這一問 題,又應當如何解決?

  李劍閣:我認為,上市公司分紅或者不分紅,應該由股東自主決定。對於規範運行、股東至上的公司,如果公司發展需要資金,股東往往會支持擴大公積金而減少甚至放棄年度現金分紅。多年來,大家詬病的是「一股獨大」的A股上市公司不尊重大多數小股東的意願,持續多年不分紅或少分紅。

  十年前,監管層就開始努力完善股市的分紅制度。2001年,證監會規定將上市公司再融資資格與股利分配水平相掛鉤。2006年又提出,要求上市 公司公開發行證券應符合「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20%」。兩年後,制度性要求再度加強。2008 年,將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明確為「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同時強調了現金分紅而非原先的「現金 或股票方式」。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近三年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家數佔全部上市公司家數的比例、平均每股現金分紅金額均呈上升趨勢,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金額佔當年 實現淨利潤的比例呈下降趨勢。2008年至2010年,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家數分別為856家、1006家和1321家,佔所有上市公司家數的比例分 別為52%、55%和61%;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3423億元、3890億元和5006億元;平均每股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0.08元、0.09元和 0.13元。而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佔當年所有上市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總額的比例2008年至2010年分別為41.69%、35.85%和30.09%。

  看來,現有規定並未對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約束。當然,有些公司不分紅的原因是一直虧損或累計未分配利潤為負。2010年未實行現金分紅的公司中, 近一半公司不具備現金分紅條件。連續五年未實行現金分紅的公司中,53%的公司五年來每年累計未分配利潤均為負數。但是,確有一些公司治理機制尚不健全, 分紅主動性不足,極少數公司累計淨利潤為正、現金流情況較好,卻連續多年未現金分紅,且無充分合理的說明。

  去年以來,證監會已要求各派出機構核實瞭解本轄區累計淨利潤為正、現金流情況較好但未分紅公司的詳細情況,並將這類公司作為關注重點,核實其對外披露的不分紅原因及未用於分紅的資金留存公司的用途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根據目前中國的情況,這些措施是必要的。

  總之,改革和健全上市公司分紅制度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和股東意願。市場和人心是桿秤,只有讓投資者感受到滿意的公司業績,市場才能讓我們看到滿意的行情。

  財新《中國改革》:中國證監會目前推進的改革中包括建立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郭樹清更是公開表態很多投資品種是小眾產品,不適合大批散戶。你認為,這樣做能夠有效改變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嗎?

  李劍閣:在資本市場上,儘管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屬於人權範疇的事情,都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是,每個人的風 險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風險承擔能力畢竟也要受到財力的約束。監管層應該要求證券從業人員作出必要和充分的風險揭示。對於那些風險承受能力弱,風險識別能 力低的群體,應該予以格外提醒。證券經紀人應該杜絕「傳銷」心態。當然,從業人員的「良知」,不能完全建立在道德勸說上,必要的風險揭示應該有法規作保 證。

  郭樹清履新伊始便致力於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建立,這是與他提倡改革和創新聯繫在一起的。

  監管部門針對創新業務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正在逐步跟進。證券自律性機構也在著手制定、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客戶服務等兩項指引,作為服務性規則,它們將為證券業內開展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客戶服務工作提供一個範本和參考。

  2012年3月,深交所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落實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投資者交易經驗滿兩年方可參與創業板交 易。對於交易經驗不足兩年的新申請投資者,原則上不得為其開通創業板交易。對於交易經驗滿兩年但風險測評結果顯示風險承受能力低(保守型)的新申請投資 者,原則上不得為其開通創業板交易。

  同時規定,經過勸導和風險教育後,投資者仍堅持要求開通創業板交易的,會員應對客戶申請、風險揭示及相關勸導工作等情況通過書面、電子或錄音等 方式予以詳細留痕,以備核查。同時要求對此前已開戶但不滿足風險評估標準的投資者、後續評估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持續跟蹤,加強其風險意識,審慎入 市。

  除了股票和基金,2011年年底,上交所提高了債券交易門檻。債券市場投資者按照產品認知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分為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根據 上交所的規定,除上交所國債、地方政府債和公司可轉換債是兩類投資者均能投資外,專業投資者可投資分離交易可轉換公司債券中的公司債券(含企業債券)、債 券質押式回購的融資及融券交易;普通投資者僅能從事分離債、債券質押式回購的融券交易。

  我覺得這些規定都很好,是重要的進步。當然,關鍵還要靠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和證券業所有的從業人員認真落實。

  財新《中國改革》:證券市場的退市制度喊了十年,但是,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可謂鳳毛麟角,各種各樣的阻力要保「殼」,地方利益、部門利益在其中上下其手,退市的難度異常巨大。那麼,現在的監管層是否能夠頂住壓力推進改革?

  李劍閣:作為一項監管新政,監管部門大力強調要完善退市制度。這和最近嚴懲一些市場違規者一樣,向市場宣示中國的監管者是長牙齒的,而且是敢於和能夠啃硬骨頭的牙齒。

  2001年發佈的《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可能暫停上市,暫停上市的公司在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 度繼續虧損可能終止上市,也就是說,上市公司要連續虧損四年才符合退市條件。而創業板的退市條件更加嚴格一些,現行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規則》規定,創業板 公司如連續出現兩年虧損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資產為負將直接退市。

  自A股上市公司退市制度2001年啟動以來,滬深兩市主板因觸碰監管規則而退市的公司共有42家,佔比不到2%。多數公司在長期停牌之後,都能 通過重組借殼等方式重新返回股市。而創業板成立兩年以來,還未出現退市公司。根據WFE的統計數據,總市值排名前五的證券交易所2010年退市股票市值佔 交易所國內總市值的比例分別為:紐交所(1.6%),納斯達克(2.7%),東京證券交易所(1.5%),倫敦證券交易所(2.2%)。而A股總市值全球 排名第二,2008年以來無一家公司因觸碰監管規則而退市,退市制度形同虛設。

  創業板自2009年10月30日以來已經運行兩年。這兩年來,創業板經歷了開板之初的狂熱,單個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動輒超過70倍,月均發行市盈 率也屢創新高,2010年11月月均發行市盈率曾創下99.8倍的高點。經過兩年的發展,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卻讓投資者大失所望,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負面新 聞不斷。

  因此,應該完善和嚴格執行現有退市制度,堅定不移地「埋葬死者」,讓其成為投資者理性擇股的清醒劑,成為懸在上市公司頭上的生死牌。

  財新《中國改革》:中國證監會現在非常鼓勵創新,包括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等方面,但是,創新難免會增加風險,尤其是在美國次貸危機以及歐債危機之後,金融創新似乎並不受歡迎。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平衡防範風險與創新的關係,哪方面更重要?

  李劍閣:我一直認為金融創新是一種社會科學領域裡的創新。我們應該像容忍自然科學領域裡的創新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一樣,容忍金融創新的挫折和失敗。

  人類社會的發展依仗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得益於金融,金融的存在和發展來源於不斷的創新。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我們不能指望任何科學創新都不付出代價,而危機有時也是社會進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次貸危機摧毀了一批過度槓桿化的金融機構,教訓了所有倖存的金融機構,同時澄清了許多理論認識,確立了新的市場規則。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可以 看做一種社會進步。自2008年以來,對金融創新的批評可以說是不絕於耳,但是,國際經濟學界也已經開始了理性討論和冷靜思考。

  中國證券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們當然應該從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汲取有益的東西,但是,絕對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發達國家遭到一時的挫折,我們的改革就失去了方向。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證券監管機構大膽啟動金融創新,顯得格外難能可貴。

  2011年10月後,證券監管機構開始了對資本市場的一輪較為全面徹底的改革,體現出尊重市場、鼓勵創新的取向。監管部門為了提升中國資本市場 的效率,決心為證券公司塑造創新環境,繼續放鬆行業管制,鼓勵行業對外開放,培育本土券商的跨境服務能力,永遠不對行業創新說「NO」。這些新的理念和舉 措,得到了社會和業內的廣泛好評。

  過去由於證券公司的聲譽不佳,從挪用客戶保證金到違規信用交易,引發無數市場風波。近年來,監管層對於證券公司的管理一直從嚴從緊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正確的。但是,束縛券商的手腳,禁錮券商的頭腦,其實也積累了證券行業的整體風險。

  由於業務模式單一並且趨同,券商的低水平競爭愈演愈烈。目前,最具通道業務特質的經紀業務仍是多數券商的主要收入來源。多數券商70%的收入來 自經紀業務,經紀佣金收入中則有63%來自資產在10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頻繁交易獲得。經紀佣金費率越來越低,很多證券營業部難以為繼。通道型的經紀業務 不僅使得證券公司同質化競爭,甚至影響了整個市場的格局和特質。

  A股市場散戶參與度高,短線操作頻繁,在通道型業務模式的激勵下,短線買賣、投機操作的特點難以改變。

  證券市場的創新需要各個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比如,銀行資產證券化的創新,就要得到央行、銀行監管部門、商業銀行等的理解和支持。

  最近,國務院領導同志說要改變商業銀行的壟斷局面,許多人不能理解。他們認為,中國的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已經十分慘烈,根本無法壟斷。可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從商業銀行資產規模佔全社會資產總規模的比重看,國務院領導同志的判斷就可以理解了。

  目前全社會倚重間接融資的局面當然不是商業銀行的過錯,但改革勢在必行。證券行業對這場必然到來的改革,應該提前做好技術和組織準備。

  證券監管機構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也非常注意風險提示和防範,特別強調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的重要性。對於推向市場的創新產品,提出要嚴格區分公募與 私募,不能亂發私募產品,做到風險可控;提醒券商不要做自己不懂的產品,風險敞口始終保持在可控範圍,「必須要有最壞的準備」。

  創新帶來了新的業務機會,也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目前,有66家券商獲得了融資融券資格,行業覆蓋率超過75%。但是,2011年融資融券的規 模僅為476億元,開戶總數達到42.9萬戶,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年底融資融券餘額有望突破900億元,但依然遠遠不能滿足獲得資格的券商的業務需要。

  包括中金公司在內的所有券商應該以積極的姿態迎接創新。任何恐懼、迴避、抱怨、抵制,並不能改變創新改革的歷史潮流,也改變不了同業你追我趕的客觀現實。遲疑、鬆懈和疏忽,只會讓自己永遠落後掉隊。正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如前所述,不改革,我們前面的路越走越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改革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的明天,當然伴之而來的也可能有無數難以預見的風險。

  我們應該儘量避免風險、化解風險,但是,我們永遠也不要把風險歸罪於改革創新。因為不改革創新,我們其實已無路可走。 ■

  李劍閣為中央匯金公司副董事長、中金公司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47

新浪微博:前無金礦 後有騰訊 已無路可走?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1/07/234868.html

從2011年年初的80美元一路攀升至當年4月的135美元,之後一路下跌至50美元——新浪微博的發展是影響新浪股價的最重要因素。

微博,曾經讓新浪這家老牌門戶網站看到了重生的曙光,堅實的用戶基礎和活躍度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在問世三年之後,背負著沉重業績壓力的新浪來到了一個尷尬的節點:用戶增長速度持續下降,第二季度運營利潤僅20萬美元,同比下降98%。

前有業績壓力,後有對手緊逼。新浪微博,如何賺錢?

如何賺錢?

新浪是一家缺錢的公司。

與其他3家門戶網站不同,新浪長久以來的主要收入來源僅有廣告業務。而網易有網絡遊戲,搜狐有搜索、輸入法等業務集群,這些產品均能帶來大量利潤,騰訊則依靠QQ,成為了全球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微博讓新浪打了一個翻身仗,2009年8月,新浪在四大門戶中率先推出了微博,這款產品成了新浪的救命草。當時中國的微博產品還處在青黃不接時期,新浪則通過長期積累的名人資源和運營經驗把握住了這次難得的市場空白期。舉全公司之力,新浪微博迅速成為了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用戶基礎較2010年擴大了25倍多,龐大的用戶基數和當時FACEBOOK(臉譜)高達600億美元的估值也激發了投資者對新浪的熱情,股價也一度攀升至135 美元的高位。

被掌門人曹國偉形容為「一個長得蠻高大的小學生」的新浪微博,一方面似乎已成氣候,讓人對它的未來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又尚未實現外界對它的巨大預期。在商業化問題上,曹國偉曾一度宣稱不著急贏利,只公佈了微博可能存在的六大商業模式:互動精準廣告、社交遊戲、實時搜索、無限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台以及數字內容收費。

然而,微博這只新浪舉全公司之力養大的奶牛卻不產奶。

龐大的流量就像一座難以開採的「金礦」,最短平快的贏利方式仍是新浪最擅長的賺錢方法——廣告。新浪微博也致力於吸引更多廣告客戶。在最新的微博 V5版本發佈之後,新浪又出台了一種新型的廣告方式,商業賬戶可以在粉絲時間線中置頂微博,以保證廣告信息被用戶看到。這個模式是新浪微博從 Twitter(推特)上借鑑過來的,雖然有利於廣告客戶,卻犧牲了一定的用戶體驗。

新浪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面臨的贏利難題,在2011年年報的風險提示中新浪稱:「如果我們的貨幣化努力不成功,對新浪微博的投資將會明顯降低我們的贏利能力。」前車之鑑是新浪博客,這款人氣產品曾經也為新浪帶來大量流量,但並未給帶來任何實際收益。

但新浪沒有別的選擇。2011年,新浪已經為微博砸下1.1億~1.2億美元的投入。隨著用戶數量持續增長,新浪還在不斷增加基礎架構、網絡設備等投入,預計今年的投入將超過1.6億美元。這些投入並未給新浪帶來想像中的利潤,新浪仍未擺脫3年前只依靠廣告收入的困境,新浪二季度財報首次公佈了微博營業收入的數據,其中微博廣告收入為1000萬美元,佔新浪集團廣告收入的10%。據曹國偉在財報會議上介紹,新浪微博的80家廣告客戶,其中75%~80%都是原有客戶,即在門戶和微博都有投放,這意味著微博的新廣告客戶實際上只有15家。

過分倚重廣告贏利的風險在於廣告大客戶的數量和廣告展示位本身都是有限的,如果流量和用戶數不能持續增長,廣告收入必將遭遇天花板。但曹國偉則樂觀得多,據媒體報導,他認為微博廣告收入的增速會加快,並幫助新浪提高下半年整體的廣告業務收入增長率。

微博的用戶體驗也始終原地踏步,殭屍粉和垃圾信息橫行讓用戶對新浪微博的熱情正在消逝。隨著新增用戶的下降和來自贏利的壓力,今年以來,新浪加速了貨幣化的試水嘗試。

不過,從微博會員制到微任務官方平台,由於沒有準確把握用戶和廣告客戶的心理,獲得的反應並不積極。在大洋彼岸,新浪一直試圖效仿的Facebook和Twitter面臨著和新浪相似的困境——儘管規模在不斷壯大,但這兩家公司的贏利狀況同樣無法讓投資人滿意。

在海銀孵化器合夥人王煜全看來,新浪微博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贏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現在的商業化舉動,不是太慢,而是太快了,「社交網絡商業模式探索是全球性的,新浪微博不宜做商業模式首發的試探者,而更適合做跟隨者」。

媒體還是社交?

「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

儘管新浪微博從誕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個「社會化媒體」,它依靠名人明星效應打響品牌,吸引用戶,但這句出現頻率極高的廣告詞,暗含了新浪微博對自己的定位:社交網絡。

互聯網觀察人士陳華榮告訴記者:「社交網絡的魅力在於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廣告商業價值:與Twitter的『信息流』廣告模式相比,Facebook 基於真實社交關係的廣告收入更多;管理中國網民社交網絡的騰訊,其2012年二季度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超過70%,主要收入就來自社交平台上。」

新浪微博正在一步步向Facebook和Google+(谷歌的一項社交服務項目)靠近。今年10月15日,新浪就正式上線了社交化屬性很強的V5版微博,通過發佈「定向發佈」、「密友」等功能,以增強平台的社交功能,進一步完成從媒體到社交方向的轉型。

社交平台更開放、更草根,需要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通過對用戶關係、行為數據、傳播路徑的挖掘,才能更好地做到廣告和用戶的匹配。但新浪這家帶有強大媒體基因的公司,將如何完成產品轉型?新浪內部似乎並未形成統一認識,記者就此一系列相關問題聯繫了新浪公司公關部,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在陳華榮看來,應用的品種太雜是微博的最大問題,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就在於新浪沒想清楚微博到底是媒體還是社交網絡。定位的混亂也帶來了微博各自為政的產品功能亂戰:商業化層面的微博會員、微號、微幣,社區化功能的微吧、微博V4以及V5改版等,媒體化功能的微刊等。新浪內部員工告訴《新財經》記者,目前的每一個微博產品均處於投入階段,帶來的營業收入微乎其微。在互聯網分析人士魏武揮看來,什麼都干,是四處試探看看哪裡能贏利的做法。

低效的管理

與Twitter、Facebook都不完全相同的新浪微博,當務之急似乎是找到一個清晰的產品方向,但低效的內部管理此時成了新浪突圍的另一塊短板。

由於股權極其分散,新浪與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不同,一直以來缺乏一位靈魂人物。王志東時代的新浪一度7年之內更換了五任CEO,直到2006年曹國偉上台方休。CFO出身的曹國偉在治理新浪期間,公司治理逐步走向穩定,他極具魄力地將微博定義為和新浪門戶網站一樣重要的戰略級地位,成功地吸引了海量互聯網用戶,也帶領新浪完成了中國互聯網的首例MBO(管理者收購),使新浪管理層真正在董事會掌握話語權。不過,儘管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界最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曹國偉並沒有及時對新浪內部整體架構和管理流程進行清晰的梳理和改進。

曾在新浪微博工作的一名工程師告訴記者,「新浪沒有研發傳統,在公司內部,運營是更強勢的部門。新浪的高層雖然兢兢業業,每天加班到很晚,但中層卻只能用一個『混』字來形容,工作不催沒有人會做。」離開新浪幾個月,在他任上未完成的工作和產品開發至今仍處於無人接手的停滯狀態。新浪另一名產品經理則告訴記者,「新浪內部晉陞憑資歷,而不憑能力,這使得一些產品開發由不懂產品的老員工領導。」

這一現象也印證了兩年前IT觀察家程苓峰的判斷:「現在可能是新浪歷史上相對士氣最高、內部最團結的階段。」當新浪微博的地位初步奠定後,管理上的矛盾開始凸顯。作為財務運營高手,曹國偉缺乏對新浪微博戰略上的整體思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能從管理、產品研發、激勵機制等角度對新浪進行繼續改革,未來的新浪將更難與對手拉開距?離。

追兵騰訊

在KPCB(凱鵬華盈風險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人周煒眼裡,新浪微博活躍度正在嚴重下降,不但是質量下降,數量也在嚴重下降。

新浪的財報似乎並不支持這一判斷,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活躍用戶佔比達10%,共3650萬人。不過這一數據並不驚人,反觀騰訊,早在2011年第三季度,其微博活躍用戶就超過了5500萬人。依靠QQ這一天然的社交關係鏈,騰訊微博始終重視熟人關係與社交,其品牌號召力雖然不如新浪,卻賺取了更多的真金白銀。此外,騰訊在遊戲、電子商務等方面有很豐富的運營經驗,可以與騰訊微博直接對接。新浪既缺乏成熟的遊戲和電子商務資源,也沒有完善的支付體系,基於社交關係上的商業模式探索,並不被外界看?好。

王煜全認為新浪最強大的對手正是騰訊:「新浪就像羸弱的宋朝,只有新浪微博這一道關卡,萬一失守,很可能徹底喪失互聯網第一陣營的地位。騰訊則是驍勇的金兵,坐擁遊戲等贏利奶牛,隨時可以回到大草原休養生息。」手握QQ、微信、微博等多款殺手級應用,騰訊正在等待新浪犯錯的機會。

如何壓制競爭對手?在新浪內部,員工們被告知,新浪必須開放,打造一個互聯網生態圈,完成從門戶網站向平台型公司的轉型。這就意味著新浪微博不能只是一款簡單的互聯網產品,而應成為眾多產品的平台基礎。分別和新浪、騰訊打過交道的王煜全表示,對開發者而言,新浪是一個足夠開放的平台,騰訊則是假開放、真封閉。實力並不強大的新浪必須倚重開發者,在曹國偉的計劃裡,他希望通過微博用戶平台建立一個強勢的生態系統。如果成功,新浪微博會成為將眾多互聯網應用維繫在一起的核心,並借此打造一個用戶、廣告客戶、新浪共同參與的商業體系,衍生出更多商業模式。

但平台不是一天建成的。開放平台計劃推出至今,鮮有讓人驚豔的應用問世。新浪內部工程師告訴記者,「平台的建設是放長線、釣大魚,短期內不可能為新浪帶來大量收入。」與此同時,微博和平台之間沒有建立起必然的聯繫,新浪宣稱開放平台上的應用數量已超過20萬個,但記者在新浪微博應用廣場上看到,首頁顯示的一站到底等第三方熱門應用參與人數不到12萬人次,相對於新浪微博的3億用戶,用戶比例不到0.04%。

開放平台的開發者也並未真正受益。開發了第三方新浪微博客戶端Weico,並積累了200萬活躍用戶的eico公司創意總監張卷益告訴《新財經》記者,「Weico已經獲得了風險投資,短期內並不著急贏利,但產品本身從新浪開放平台並未獲得任何收?入。」

流量變現的方式不清晰,使各大投行對新浪的估值評估爭議也很大。10月10日,瑞信將新浪股票評級評定為「跑贏大盤」,目標股價從81美元調整至78美元。大摩則授予新浪持股觀望評級,目標股價60美元,與一年半前新浪股價最高峰相比,下跌超過一?半。

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將公司前途命運押注在微博上的新浪如今已沒有回頭路可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74

吳東亮吃彰銀 只剩三條兇路可走

2013-3-4  TCW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親自打電話到財政部,向次長曾銘宗致歉,為了過去四十八小時,驚爆財政部與國內金融界的「彰銀併台新銀」一案,正式設下停損點。

一拖七年半:提議反向購併,想設停損

在吳東亮求和後,財政部長張盛和對外斬釘截鐵的說,「台新金併彰銀案目前已告一段落,台新金暫時不推動了。」等於對外界宣告,百年老店彰銀的第二大股東財政部,在這場合併案上,擊敗了第一大股東台新金,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財政部當然會反對,我們會沒想過嗎?當然有。」一位吳東亮身邊人士感嘆的說,只是彰銀與台新的合併,已經拖了七年半,而吳東亮想法是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他甚至賭上連董事長都可以不要當,就是為了端出解決問題的誠意。」

只是吳東亮,卻完全低估了財政部反彈的力道與決心。

早在一開春的二月十八日星期一,吳東亮就曾致電財政部表明,台新金董事會將開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研究案。當時財政部並未強烈反對,只希望台新金給財政部兩天時間進行內部溝通。因此,台新金按照既定計畫走,將董事會定在二月二十一日。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吳東亮的預料,在二月二十日當天豬羊變色。

慘遭回拒:被控木馬屠城,還得道歉

時間拉回二月二十日上午九點半,財政部指派的彰銀總經理唐楚烈,拿著報紙緊急召集處長級以上主管,進行全國視訊會議,向同仁們澄清沒有這件事,純屬台新金單方面意願。

緊接著,曾銘宗在一個小時後,罕見的在盤中否認合併案,並協調金管會要求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澄清,以免影響股價波動。雖然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表示「純屬臆測」,卻在當天下午召開臨時董事會,火速通過合併研究案建議。

此舉再度激怒財政部,曾銘宗旋即在下午六點半再度召開記者會,措辭強硬的回拒這門親事,直說「不贊成、不可行、不用再提、不需要研究,」等於連打吳東亮兩個巴掌。

財政部強硬的反彈動作,綿密般的出招,打得台新金無法招架,張盛和更直接把台新金貼上「木馬屠城記」的標籤,逼得即使一切提案都合法,但吳東亮仍不得不向財政部認錯。

事實上,這次連木馬都還沒出現,台新金還未把研究案送到財政部,張盛和就已經透過媒體,直斥台新金想以彰銀併台新銀的名義重啟購併案,變相稀釋公股股權,「根本就是不懷好意,想以小吃大。」

吳東亮七年前,在彰銀砸下三百六十五億元的豪賭,如今只剩下三條路(見右表),包括公開收購、放棄並出脫彰銀持股,甚至向財政部開戰。然而,這三條路要付出的成本或代價,遠比「彰銀併台新銀」來得昂貴。

面臨豪賭:加碼、認虧,甚至強度關山

如果公開收購彰銀股權,吳東亮必須再掏出三百六十四億元、加碼彰銀二九%股權,才能拉大與公股差距,拿下彰銀掌控權。但台新金現在缺乏財力,必須先增資,才能符合向金管會申請加碼彰銀股票的條件。

如果吳東亮選擇放棄,投資成本扣掉七年半以來的股息收益,吳東亮等於現賠八十八億元。

如果發動委託書大戰,爭取股東會投票權,強行通過合併案,等於和主管機關撕破臉,金融是特許行業,政府有各種監理手段能夠「影響」台新金的業務拓展,吳東亮和財政部作對,恐怕討不到任何好處。

因為彰銀與台新的婚事一拖七年,他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吳東亮這次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想法,甚至不惜讓出「台新金」名字、台新銀董事長位子,改成彰銀金控都在所不惜,因為這對他來說,是成本最低的一個選項。但這個「創意」,已經被財政部打回票,在財政部揮出連環拳之下,已形成「以小吃大」的不良社會觀感。

台新銀持有彰銀二二%,但泛公股也有近二○%,兩者相距不遠,公股身為第二大股東,本來具有相對的影響力。一位曾擔任過金管會委員的學者分析,一旦台新銀併入彰銀,台新金對彰銀的股權將大增至五二.九九%,等於吳東亮拿台新銀換來更多彰銀的股權,但財政部股權卻大幅稀釋,「就算台新金控願意『委曲求全』,財政部也不可能會點頭答應。」

原本吳東亮身邊的策士提議選在這個時點重提合併案,看好今年並非選舉年,較能排除政治障礙。沒想到,媒體提前曝光「彰銀併台新銀」婚事,惹怒了財政部,財政部現在變更彰銀法人董事代表,由參與公司經營權戰役經驗豐富的執業律師梁懷信接任,已經向台新金發出不惜一戰的訊息。

明年彰銀的董監改選,台新金能否仍在彰銀董事會上占有五席、掌握董事長人事權的優勢?這恐怕會成為吳東亮入主彰銀董事會八年以來,最危險的一役。

【延伸閱讀】如果吳東亮放棄彰銀,現賠88億!—台新金併彰銀3條出路

出路1:公開收購動作:透過公開市場收購彰銀股權29%,加上目前持有22%,持股將達51%代價:彰銀目前市值約1,256億元,收購成本約364億元(29%股權)風險:台新金須增資;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出路2:放棄購併動作:台新金認賠出脫彰銀持股代價:扣掉歷年股息,台新金虧損88億元風險:價格問題不易解決

出路3:強行開戰動作:徵求委託書,爭取股東會投票權代價:和財政部撕破臉風險: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9

如果攜程決心戰略性虧損到底,去哪兒怕是只剩一條路可走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71

如果攜程決心戰略性虧損到底,去哪兒怕是只剩一條路可走
作者:毛琳


摘要:昨天(5月22日)攜程公布了以4億美金收購藝龍的消息,筆者當時就想到了一個故事,大學里面怎麽去追校花?並不是直接的上去就示好,而是孤立校花,先找朋友從校花宿舍的其他人追起來,孤立校花,校花一看身邊比自己醜的人都有男朋友了,然後再追校花就容易多了。

5月14日,OTA行業老大,擁有70億美金市值的攜程公布了2015年Q1財報(財報發布後攜程市值一舉達到101億,進入百億美金俱樂部),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46%,卻虧了1.26億,與之對應的是但去年同期尚有1.15億凈利潤,但同比增長僅27%。同時這是攜程繼2014年Q4後凈虧損為2.24億元後的的再度虧損。盡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攜程CFO王肖璠表示:預計第二季度將恢複盈利,而對比去年Q2利潤9100萬,上半年占了全年凈利潤的86%,所以攜程是鐵了心要在2015年以利潤換規模,鐵定了要虧損。對於OTA老大的攜程來說,主動破了自己2015年的盈利,放下身段赤膊去邁向世界級公司的目標,而對於攜程這個以線下渠道和電話渠道起家的成立最長最早上市的國內OTA來說,無疑是有後手的,而這個後手是相信在線旅遊的前景基礎上的對於國內大勢的判斷,而達成這個大勢的時代最迅捷的方式就是投資並購。

自從梁建章回歸攜程後,攜程的無論從業務上還是產業布局上都有巨大的變化,從業務上拓展業務邊界,強化一站式旅遊服務的定位,從產業布局上並購或投資相關企業,彌補自己的短板減少行業競爭。


攜程歷年並購清單


這兩年已有報道的攜程並購金額超過10億美金(包括昨天的藝龍並購),而且正在逐步加大投資規模,從攜程已有的投資看,攜程並購的都是細分市場的小型公司,諸如蟬遊記、華閩等,而在較大的OTA市場,如藝龍,途牛,同程,攜程僅做部分持股。


隨著行業價格戰的激烈,伴隨著利潤的壓力,如果不在行業內開展大規模的並購,惡意的價格戰將愈演愈烈,盈利也將遙遙無期。行業大規模的並購也源於此,比如滴滴快的,比如優酷土豆,58趕集通過行業內老大老二並購迅速結束價格戰,當然行業外大公司入局也是另外一條途徑,BAT,谷歌等大公司收購迅速增強企業底氣,更加不懼價格戰。

攜程與去哪兒必須面對的困局


老大攜程需要面對的三個事實

1、攜程之前的並購不足以撼動行業,不足以改變現有價格戰的格局

正如以上所分析,攜程之前並購或收購都是小範圍內的小細分市場的戰略布局,還無法影響到整個OTA的格局,即使在昨天(5月22日)公布以4億美元現金收購藝龍股份也是一樣,虧損的藝龍已經嚴重的被邊緣化了,盡管攜程CEO梁建章在內部郵件表示“藝龍將繼續專註於做中國人的全球酒店預訂專家。 酒店專家的定位,在世界上造就了一些非常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 比如Booking.com。在中國,這個酒店專家的定位未來也一定前途無量!藝龍創辦以來,一直是在線旅遊的第一梯隊,其酒店收入僅次於攜程, 我相信,在攜程成為股東以後,藝龍的效率和競爭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但持續虧損且酒店業務與攜程高度重合的藝龍很難說可以為攜程帶來多少直接的利益或市場份額,筆者更傾向於攜程收購藝龍是向去哪兒及其管理層施壓,同時表明自己大一統的市場期望,霸氣外露有木有。

2、中國價格戰帶來了市場份額,但不可持續,缺乏長期的自動造血的公司不可持續。

中美互聯網最大的不同是,中國互聯網更註重盈利能力,只有長期保有自動造血的公司才能長久發展並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而無論是京東、淘寶、百度、唯品會無一不是擁有了持續盈利能力,沒有持續能力的優土一直被資本市場所低估,更重要的是缺乏持續盈利,就必須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對攜程而言,股價的分散讓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也存在頗高難度,特別是在2014年引入priceline後,還有多少實力公司能入住攜程?

而作為國際市場排名老大和老二的priceline和expedia無一不是已擁有了持續的盈利能力,2015年Q1,Priceline集團的凈收入達3.33億美元,Expedia也有3256萬美元。而攜程連續10余年的盈利也充分說明管理層對盈利的重視。以虧損換取市場份額是“好萊塢”式的美夢。

3、攜程由盈轉虧可能導致投資者投資方式變化

作為中國最大的OTA,攜程10余年的持續盈利能力是投資者的信心保證,隨著由盈轉虧,部分穩健性投資者會退出,風險型投資者會入市,而這可能造成攜程股價的波動,而對管理層而言如何平穩的過渡獲得更高的評級保持股價的穩定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挑戰。今年2月9日,攜程原第一大股東,美國知名老牌共同基金奧本海默基金清空了其持有的所有的攜程股票導致其股票下跌30%就是體現。對攜程而言,無論是入股途牛還是同程,還是並購藝龍,短時間都無法帶來財務上的收益,對攜程短時間的盈利也並無作用。

去哪兒有著更大的壓力

1、如何持續的獲得資金支持,獲得股東的持續認可

2014年全年去哪兒年度虧損18.448億元,同比擴大1102%,而該虧損僅僅帶來了翻番的營業收入。截止2014年12年底,去哪兒網的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投資總價值為15億元,這意味著,若保持如此燒錢的速度,去哪兒在2015年底可能很難熬到下一個冬天。而去哪兒想要獲得新的資金,要麽繼續讓百度授信,獲得百度高達10%年息的貸款,要麽引入新的投資者,而無論哪種都需要大股東百度是首肯,眼見虧損無底洞的去哪兒,百度在這個棋子上還有多少耐心?


2、如何高效的花錢,價格戰已經得不償失


去哪兒網2014年的營收同比增長雖然超過了100%,但總支出同比增長超過300%,虧損更是激增12倍。對比2013年Q2,每1塊錢營收要可用0.17元虧損換;但到了2014年Q4,這個價格升至1.3元,一年半漲了6.65倍。說明去哪兒的低價換取利潤的政策在以攜程為龍頭的OTA跟隨下已經不是那麽靈驗了。2014年是各大OTA的價格戰年,攜程億元補貼,同程1元門票,途牛1元海外遊,藝龍永遠比攜程便宜1塊,價格戰的肉搏下,去哪兒怎麽能讓錢花的更高效?

合並才是最符合雙方利益的行為

而攜程和去哪兒合並的“傳言”從2014年3月持續到現在,中間經過三輪的高潮,而雙方的博弈恐怕還將繼續,將會有更多的“內幕”爆出,而這遠遠比攜程收購藝龍更加精彩,比58趕集更能顛覆行業,攜程與去哪兒將沿著58趕集,優酷土豆,滴滴快的類似的路徑上演,不同的舞臺將上演同樣的並購話劇。原因是:

1、只有攜程去哪兒合並才能根本改變OTA行業的格局


攜程和去哪兒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領導者,二者占了在線旅行行業6~7成的市場份額,二者合並產生的化學效應將使其成為當之無愧的市場領導者,甚至可能讓攜程回到2003年時的市場狀態,看盡國內沒有競爭對手,也將使二者擁有酒店,門票等旅遊市場的絕對定價權,甚至可能迅速結束在線旅遊的價格戰,回到市場的良性發展狀態。


數據來源:易觀智庫

若攜程與去哪兒合並,二者將占據在線旅遊市場58.5%的市場份額,遠遠高於行業第三名的阿里去啊



合並可霸占大交通62.8%的市場份額,酒店76.3%的市場份額,而攜程系旅遊(攜程,同程,途牛)早已占據了半壁江山,攜程在在線旅遊市場的領先優勢短時間內將牢不可破。而去哪兒就是攜程成為行業絕對領導者的X,攘外必先安內,缺乏對內的控制攜程走出去的海外戰略也將是無緣之木。

二、業務上去哪兒與攜程具備良好的互補效應


攜程與去哪兒合並具有極大的互補效應。這個互補效應不僅體現在去哪兒可以對攜程二三線用戶進行補充,占據二三線50%以上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價格敏感型用戶的互補。攜程以商旅客戶起家,利潤主要來源於對價格不敏感的商旅客戶和資深用戶,而攜程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所以出現用戶到攜程比價到去哪兒下單的情況,與去哪兒的合並則可以良好覆蓋所有高低端用戶。


三、去哪兒和攜程的投資者按捺不住合並的意願


對去哪兒與攜程來說,除了CEO等管理層有極其強烈的合並意願外,投資者的意願更高。而投資者的意願主要分為兩塊:

其一是去哪兒的控股股東百度。




百度持有去哪兒51%的股份,一直對在線旅遊野心勃勃,除了2011年並購去哪兒外曾喊出2014年加大旅遊的投資,但卻還未有動作,但從百度不斷加大對去哪兒的投資,同時曾試圖收購攜程未果的動機來看,百度對在線旅遊的野心一直都沒有消退,但苦於沒有好的介入機會。而攜程無疑就是百度苦苦追求的那個人,百度是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而且相對其他純在線OTA來講,攜程擁有的線下優勢是去哪兒這樣的公司無法匹敵的,隨著去哪兒1年虧損18億,百度的財報也被不斷拉低,用老二的股權去換老大的股權無疑是最劃算的買賣。同時由於攜程股權的分散,合並後百度極有可能成為攜程的最大股東,擁有最高話語權,何樂而不為?而隨著共同投資藝龍同程(包括京東投資途牛,騰訊是京東的投資者,而攜程也投資了途牛)等旅行公司,騰訊和攜程走得越來越近,百度也不得不防。

而BAT並購的競爭格局無疑也是百度繞不開的,2014年騰訊投資了同程、我趣、面包旅行等旅行公司,此前也投資了藝龍,旅人網並加持了藝龍股份,阿里在投資了百程,酷飛在線,石基信息,並推出了旅行品牌去啊,同時也在不斷接觸攜程。此消彼長,百度也迫切需要在旅行行業開始新的布局。除此之外,2014年共有114家旅遊公司獲得了190億元的投資,也充分說明了旅行行業發展的高速性和成長空間。

其二是雙方共同股東的合並意願


價格戰花的是投資者的錢,考驗的是投資者的耐心和期望,越來越多的合並並購都是從股東方面推動並成為現實。比如聚美樂峰就是在公同投資者紅杉促進下實現,快的打車CEO呂傳偉也表示,滴滴快的合並就是在投資人的推動下完成,58趕集的合並也是因為趕集上市無望在共同投資人老虎基金的強力撮合下完成,而優酷土豆的合並也是在土豆的投資人推動下完成。有沒有註意到一個事實?國內的老大老二並購基本都是公共的投資人或者老二的投資人來主導推動的。

而對於攜程和去哪兒來說,根據2014年底所公示的投資機構持股表,雙方有八個共同股東(FMR、OZ、VIKING GLOBAL、HILLHOUSE、PRICE T ROWE、MORGAN STANLEY、CAPITAL WORLD、BAILLIE GIFFORD),合計持有23%的攜程股票以及48%的去哪兒股票。對於公共的投資人來講,盡可能減少價格戰同時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是最基本的訴求,而不是左右手互博,一致對外才能保證利益的最大化。股東主導的合並也就成為可能。

去哪兒與攜程的共同機構股東對去哪兒的持股

去哪兒與攜程的共同機構股東對攜程的持股

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梁建章和莊辰超,兩個相差7歲的中年人,同樣作為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同樣的海外知名公司工作經歷,同樣的創業者和守業者,兩人都有好強的戰鬥風格,都有掌控一切的欲望,都想擁有企業的自主權,正如莊辰超的在朋友圈的曾說:“十年爬冰臥雪,我天性保守未能帶領大家獲得最大的成功。但沒有一個人可以站在去哪兒與成功之間,我發誓不惜一切將任何阻礙揍成齏粉,榮譽與驕傲並存。”,梁建章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在不影響獨立性的情況下,攜程對投資是歡迎的。”所以現在仍舊僵持不下,雙方仍未能合並。但生意就是生意,商業就是商業,說到底都是錢的事情,筆者相信,只要價錢合適,沒有什麽不可能!

(來自虎嗅)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491

戰勝谷歌?蘋果siri有條捷徑可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0/151909.shtml

在矽谷眾多科技企業中,蘋果和谷歌是一對糾纏不清的冤家。雖然谷歌並不直接生產手機,但卻握有與蘋果ios分庭抗禮的安卓系統;蘋果雖然不做搜索引擎,但作為手機語音助手的智能機器人siri顯然有著非凡的潛質。

此前有包括大衛.考塞拉等不少專家分析過蘋果siri“仍不足以威脅谷歌”的原因,而在表面觀點之外,筆者從中看到的卻是siri未來潛力更勝一籌的可能性。所以今天我們今天重點探討未來。

從理論上看,谷歌並不具備長期壓制蘋果的基礎,但蘋果握有戰勝谷歌的砝碼,如果能夠讓語音搜索體驗拉平甚至超越谷歌,憑借其在移動互聯網硬件入口上的優勢,對谷歌帶來的將是釜底抽薪般的影響;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蘋果siri的表現還並不足以替代谷歌,即便是作為與安卓系統競爭中的最大差異化亮點之一,siri也仍然難以成為左右消費者選擇的原因。

要讓理論變成現實,找到siri目前發展瓶頸的原因是第一步。筆者認為,根源並不處在蘋果的技術開發能力、以及產品的完美程度上,因為就目前來看,siri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實力非常明顯,即便在中國市場上,能夠識別粵語的siri也與本土公司百度的中文語音識別能力不相伯仲。

問題的關鍵在於蘋果siri的開放性上,當然這一點已經被大家批評了多年,但從庫克時代後蘋果的種種更考慮商業化的戰略來看,封閉的ios已經不像往日那樣銅墻鐵壁,最近siri將百度百科引入,就彰顯了膽識和胸懷。但在筆者看來,其實siri的開放步伐可以再邁的大一點,順水推舟將會有更多的奇跡發生。

從世界範圍內看,在地區市場上戰勝谷歌的寥寥無幾,而百度是其中之一。實際上在siri引入百度百科內容的同時,也將百度設為默認搜索引擎,此舉讓siri迅速提升了搜索競爭力,但略顯遺憾的是siri僅引入了信息類搜索,對背後所鏈接的服務生態卻予以回避。但在筆者看來,siri不應小富即安,而應從戰略上集結優勢兵力對谷歌及安卓系統的市場份額形成沖擊。

Siri被用戶調用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其只能呈現信息,缺乏連接O2O服務的能力,生活服務生態體系的建設上存有大片空白。如果能夠接入百度語音API,利用好百度語音識別技術提升中文識別能力,同時將百度O2O與siri完成對接,能夠有效提升中文用戶對siri的主動使用率,也能夠提升ios系統在大中華地區針對安卓的競爭力。

以搜索引擎出身的公司與蘋果siri之間存在互補性,谷歌在技術層面上超越蘋果siri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搜索技術,二是龐大的用戶數據庫;而蘋果siri在理解用戶以及與智能手機的結合上的“人機交互”能力則是谷歌無法企及的。不過谷歌超越蘋果siri的地方,恰好是百度可以對其進行補足的,而siri擁有的優勢也正是百度所需要的。如今百度國際化的腳步也在加快,siri的中國本土化工作也在努力豐滿,如果二者有更深入的合作,對於谷歌來說將遇到真正的競爭壓力。

本來,若是蘋果siri與谷歌都依靠自身之力與對方抗衡,這場戰役或許曠日持久,若是有心競爭,對於蘋果在資產布局上的消耗、以及給谷歌帶來的技術開發風險都會十分巨大。但因為百度的存在,我們或許可以看到蘋果siri走捷徑的可能性。像百度百科那樣的合作模式,帶來的不僅是行業格局的變化,對於用戶生活便捷程度的提升將更是革命性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我是一頭小毛驢,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517

除了燒錢,二手車電商還有哪些路可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4/157912.shtml

除了燒錢,二手車電商還有哪些路可走?
王琳 王琳

除了燒錢,二手車電商還有哪些路可走?

創業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但不能一條黑道走到底,當你發現走錯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錯在哪兒,並立刻、馬上、及時調整。

8月份的第一天,曾估值超10億元的汽車電商平臺"車風網"宣告倒閉。早已在2015年完成B輪融資的它最終沒有逃過“B輪死”這一命運的魔咒。

據多家媒體報道,“公司與騰信股份存在糾紛,而後騰信股份在未完成5億元投資的情況下,開始向車風網追討前期的投資款,造成資金鏈斷裂。”成為壓倒車風網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以來汽車電商“死傷慘重”,尤其是二手車領域。2月份,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好車宣布關閉門店、遣散員工,昔日的行業大佬車易拍也在不久前面臨關店、裁員,業內對二手車電商的質疑聲再次洶湧起來。

2015年,幾個玩家10億級的廣告投入將二手車電商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所有人都在關註這個領域。然而,越大的泡沫越容易破,大潮退去之後,終將會有人擱淺。

在同行們接連出局後,仍然有野心勃勃的玩家選擇留在這個殘酷的戰場,其中,已經走到B輪的車貓網正在用力前進,而且勢頭不錯。

近期,創業家&i黑馬對車貓網CMO朱旻進行專訪,試圖去探尋在整個行業都被“燒錢”所困擾時,車貓是怎樣找到符合自己的道路的?在談到車貓一路走來的經歷時,他感嘆,“創業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但不能一條黑道走到底,當你發現走錯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錯在哪兒,並立刻、馬上、及時調整。”

“從C2B到B2C,我們走過很多坑”

2012年,二手車電商平臺始於拍賣模式,朱旻告訴創業家&i 黑馬,“車貓在2012年既做過B2B,也做過C2B。”而無論是以車易拍為代表的B2B模式,還是以平安好車為代表的C2B模式,在後來都被業內認為是不賺錢的生意。2B的交易盈利點很少,只有3%或4%的交易服務費,幾乎無法與運營成本保持平衡。

朱旻坦言,“不能說這種模式不好,可能不適合店小利薄的初創型小公司。”相對來說,二手車2C交易除了能獲得傭金外,還可以切入一些創收產品,比如金融,質保等。於是到了2014年,二手車電商們普遍意識到風向的變化,紛紛開始跳出來轉做2C交易。

車貓雖然是其中第一家旗幟鮮明做B2C閉環的一家企業,但也並非一開始就切中要點,幾乎在同一時間,車貓還嘗試了C2C模式。朱旻透露,“頂峰的時候,B2C一個月可成交三四千臺,C2C接近兩百臺。”但他們很快發現,C2C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我們發現真正的主流交易還是集中在類似花鄉的二手車市場里(4S店也是而二手車置換的主要渠道),他們才主導著車源和交易以及市場行情,我們判定B2C將是一個主流。”因此很快,車貓果斷放棄C2C,開始專心做B2C。

從B2B到B2C、C2C再到B2C,車貓幾乎嘗試了汽車電商的所有模式,“這幾年,我們真是千辛萬苦,走過很多坑。”看得出來,說這句話的時候車貓CMO朱旻的內心是複雜的。

由於二手車行業的複雜性,目前仍然沒有一家電商公司的模式能夠被廣泛認可且保持盈利,朱旻認為原因在於二手車本身的屬性:非標品、交易環節長,這與簡單的把商品放到網上去賣差別很大,需要切入線下的事情太複雜。因此,確定方向後,如何切入,成為了下一個難題。

讓認證成為品牌的價值

與新車不同,二手車本身會有很多小毛病,朱旻認為,認證是目前唯一能解決“老百姓對二手車不信任”問題的辦法。

大陸二手車電商面臨了許多問題,平臺車源獲取難,檢測認證成本高,流量獲客難,成交效能低,盈利難,負面滿天飛等等。大陸二手車市場過於關註交易本身而被數據所累;而臺灣同行在線下服務上努力說明:通過優質的服務樹立用戶口碑,可以幫助解決車源、客戶、成交效率和收入等棘手問題。

從他們的經驗來看:品牌認證二手車是市場銷售的主流。中國大陸有大約10萬家二手車商,但大多是分散的小店,尚沒有一家能形成享譽全國的品牌。

在初步嘗試免費認證服務時,車貓很快獲得了不錯的用戶數據,以及消費者的認可。“在杭州,大家買車基本只認車貓認證過的”,朱旻告訴創業家愛&i黑馬,認證不僅僅是出具檢測報告,更重要的是品牌背書、15天內重大問題退貨承諾和售後服務。

如果檢測過的車仍然出現問題,車貓負責賠償。“我們去年賣了1.3萬多臺,差不多賠了20多臺車,不到千分之二的差錯率。就算以後賣100萬臺,虧個三四百萬,我覺得也是值得的,人家砸一個廣告就五六千萬,只要品牌能做起來,這點錢又算什麽呢?”

“雖然認證是每家電商都在做的事情,但還沒有一家像車貓這樣旗幟鮮明的將它放在戰略核心的地位。”朱旻肯定的說,不將認證作為戰略核心,隨便檢測一下就上架,很容易變成隱患。

但是在自己做認證的模式之下,從檢測到交易、到服務,都是車貓員工自己完成,模式比較重,發展很快遇到瓶頸,朱旻回憶到,“2015年底我們CEO很快意識到,這種完全靠堆人戰術,業務一定不長久,能解決的用戶痛點也是有限的。”

2015年9月,車貓已順利完成B輪融資,認證服務在全國已經覆蓋了15個城市,朱旻透露,“最高峰的時候,我們團隊有500人,一個月做4000多臺車,但收入卻不高。”

結盟車商,做從0到1的事情

2016年年初,車貓團隊曾用三個月的時間拼命思考一個問題:“既然認準認證二手車這條路是二手車電商的正確道路,線下很重要,但線下環節很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要用什麽樣的模式,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建立起完善服務體驗?”

他們得到的結論是:

第一,一定要做線下,否則無法掌控交易,交易才是平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認證是實現二手車標品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光靠自己的力量,永遠不可能成功,要做品牌聯盟。

想清楚後,說幹就幹。3月15日,車貓正式開始了認證二手車合夥人制度,在線下招募車商合夥人,由車貓提供服務體系以及售後質保、金融貸款、維修保養等一系列標準化的增值產品,線下則全部交由車商來做。目前簽約的車商已有約113家,正式開業的有41幾家。

為什麽要強調“合夥人”?朱旻解釋到,“我們和車商的地位是平等的,憑借各自的優勢一起做從0到1的事情。”二手車商的力量有限,沒有品牌,也沒有一個車商開發出真正的質保和金融產品,而車貓的優勢在於,擁有統一的標準體系和O2O平臺體系;逐步開發適合二手車客戶的金融、質保產品;可以把產品、模式快速複制、布點。

但車商並非完全依附於車貓,朱旻補充說,“他們的優勢在於線下的資源和業務,從收車、定價、賣車到如何跟客戶打交道,在這方面沒有一家二手電商平臺能強過車商。“我們通過建立標準和系統工具,要把車商的線下資源整合進來,一起來做好二手車O2O。”

在車商們的認知中,二手車電商通常是錢多人傻的攪局者,因此對車貓的O2O品牌連鎖有所排斥的車商不在少數,朱旻說他曾和很多車商聊過,讓他們用車貓的系統、賣車貓的產品,但對於要付10萬塊品牌使用費這件事情,“車商一聽就傻了,還要我給你錢?人家過來刷單,還給我錢呢!我不參加。”

道不同不相為謀,對車貓來說這些並不是阻礙,他們在選擇車商時有一項標準——認同車貓認證二手車的道路,有品牌和服務意識。朱旻很淡定的告訴創業家&i黑馬,“在中國十萬家車商中有1%的人認同我們就夠了。”據了解,整個臺灣省有8000家車商,但五大聯盟加起來,也只有是600多家門店,占比甚至不到10%。

只有精準找到合作夥伴做好渠道布局,才能真正掌握線下交易和服務的場景,做更多的事情。朱旻覺得“線下渠道”才是做認證二手車O2O品牌連鎖模式的核心意義。

結語:

4個月的實踐,運營成本明顯在降低,朱旻這樣形容車貓現在的狀況,“我們現在不需要自己親自檢測、交易和服務。只要做好產品的開發,檢測的培訓以及監控就好了。現在車貓200名員工,平臺月銷售4000臺,我相信當我們平臺實現月銷售10萬臺的時候,車貓員工也不會超出500人。這才是互聯網平臺應該體系的行業價值”。

關於何時會盈利,朱旻有些興奮的告訴創業家&i黑馬,“我們的想法是今年年底做到收支平衡,按年底做到300家店的預估,盈利是沒問題的。”

的確,當各家二手店商都面臨困境甚至退縮的時候,車貓正在用力前進,但這並沒有影響朱旻和車貓團隊始終保持的應變心態,“我不敢說目前車貓的模式是最靠譜,最好的,也許做了三四個月,還會調整優化,但我們做好認證二手車交易服,讓車商成交效能提高,讓消費者買到放心車,服務體驗變好的目標是不會改變的。”

車貓網 二手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60

證監會“扶貧”:上市可走“綠色通道”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604

 

(新華社/圖)

近日,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發〔2015〕34號)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幫助貧困地區拓展融資渠道的舉措。

其中,最受關註的是,證監會為貧困地區企業上市開通了“綠色通道”。比如,對註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且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註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於2000萬元且承諾上市後三年內不變更註冊地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

一位資深並購律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對於等待上市的企業來說,吸引力特別大,因為現在按常規審批流程,平均上市的時間在2-3年。

再如,政策還鼓勵上市公司支持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支持上市公司對貧困地區的企業開展並購重組。對涉及貧困地區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項目,優先安排加快審核;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並購重組項目,重點支持加快審核。

就在證監會發布政策當天晚上,有機構就統計出了A股和新三板上所有位於貧困地區的上市公司,光新三板就有100家。這些上市公司在未上市公司看來,都是便捷的“殼資源”。

也有企業已經想要把公司搬去這些貧困地區。上述律師說,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向他咨詢搬遷事宜,企業內部也都在相互打聽,“看誰的老家位於貧困地區”。

符合政策的貧困地區包括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部地區217個,西部375個,民族八省區232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