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拒絕LVMH基金投資的台商品牌

2012-5-7  TCW




當你從上海埔東國際機場出來,一 走進入境大廳,就能看見這家四十一年的台商企業——「外交官」(Diplomat)行李箱五個醒目的櫃點,與美國百年品牌新秀麗(Samsonite)、 LV等知名品牌並列。

今年初,它被全球最大國際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亞洲基金相中,洽談投資事宜,是繼日前廈門台商自創服裝品牌JORYA之後,另一家獲其注目的台商品牌。 不過,因資金實力雄厚,外交官暫時婉拒LVMH亞洲基金投資。

外交官行李箱二○一一年合併總營收約人民幣十億元( 約合新台幣四十七億元),中國占九成。其營收比新秀麗去年中國營收一億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三億元)還高,與台商皇冠(Crown)則在伯仲之間。

並且,它積極發展品牌,營收四十七億元中,品牌與代工各五成。皇冠集團董事長江永雄直言:「(品牌)能做到三成已經不容易,占了五成很拚!」

用人「以夷治夷」全中國只有老闆是台灣人

在銷售通路上,外交官在大陸已有五百多個自營百貨櫃點與門市,雖較皇冠少一百個,但它從兩年半前開始經營機場門市,目前在中國五十個機場拓展了六十二個 點,區域輻射遍布北京、上海、哈爾濱、徐州、石家莊、烏魯木齊、黑龍江黑河等一線到三線城市;高鐵站則在主幹線京滬高鐵、武廣高鐵沿線都有設店。

最近,總經理黃彥達又把腦筋動到五星級酒店,在上海等四個城市、共八家五星級酒店開設專賣店,企圖讓商務型旅客多認識這個品牌,增加產品能見度。

當新秀麗、皇冠在中國都藉經銷體系打天下時,外交官卻採取直營店模式,靠著「兩本」策略,拚到中國行李箱品牌營收前三大。

所謂「兩本」策略,就是本土化和本地化。前者指的是,充分融入在地文化,全中國「一千多名門市、行銷員工中,只有我一位台灣人。說穿了,就是『以夷治夷』 的概念。」黃彥達比喻。

在本地化方面,外交官各地店面主管與員工,一律用當地人,「在四川一定用講四川話的員工,」說當地語言,才能理解消費需求。主要原因在於行李箱賣出後,還 須提供售後服務,每個門市人員,都是「下一個消費的起點」。因此,他把外交官專賣店的營業員,稱為「行李箱顧問」,每一個「行李箱顧問」就職前,會到上海 總部培訓三個月,熟悉行李箱產業知識和推銷方法。

這「顧問」,不僅要懂行李箱,還要懂配件與衍生商品。黃彥達分析,五百多個點,如果每天每家店多銷售人民幣一百元,如多賣一個變壓插頭、一個名片夾抑或一 把鎖,一天就是五萬多元,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萬元,一年就增加一千八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五百萬元)的營收。

開店只要直營成本價比經銷價有優勢

為什麼選擇直營?「用出廠成本價對經銷價,之間差價優勢就可彌補高額的機場租金。我們損益兩平點確實很低,」財務背景出身、曾在華爾街上過班的黃彥達,含 蓄的默認擁有超過五成高毛利率。

另方面,台商最怕遇到的就是走內銷放款,最後卻被對方放鴿子,應收帳款、庫存管理與通路,每一環節都遍布地雷,「直營也可減少商業鏈管理上的問題,」他 說。

落實「兩本」策略,瞄準精準客戶的「追逐式」行銷法則,使得過去三年營收大幅成長。然而,隨之而來的挑戰有二。

未來挑戰重重受到國際和中國品牌夾殺

第一個挑戰是機場人流,並不能全換算成客單價。去年全中國已有一百七十七個機場,其中,人流超過千萬人的機場,外交官七八%都設門市,若以去年中國機場總 人流量六億二千萬人計算,則吸引目標客群逾四億人的眼球關注。

不過,人流不等於客流,因為行李箱是耐用品,非消費品。例如皇冠在北京三號航站櫃點,一個月營收人民幣二十多萬元,相對其他百貨櫃點,銷售金額並不高。另 一挑戰來自品牌力。走高端市場的外交官行李箱,最低單價從人民幣八百元起跳,最高還曾推出人民幣五千元品項,但一位業界人士直言:「買一個人民幣近一萬元 國產品牌行李箱,為什麼我不去買LV!」這也是目前經營中國內需業者,面對國際知名或者精品品牌,最大經營課題。

目前,外交官每年產銷全中國行李箱約三百五十萬件,由於積極布點,位於上海青浦一廠產能已不敷快速成長的中國內需,因此預計在今年中動工的昆山經濟開發區 二廠,產量是目前廠區兩倍。「外交官目前有增產需求,沒有增資需求。」女婿接班的黃彥達衝得很快,為因應中國本土品牌、國際品牌夾擊,他也不得不快!

【延伸閱讀】外交官營收小贏新秀麗,緊追皇冠——中國前3大行李箱品牌比較表

公司:皇冠登陸年份:1992年據點(家數):約600個營收(新台幣):逾47億元

公司:外交官登陸年份:1993年據點(家數):約500個營收(新台幣):約47億元

公司:新秀麗登陸年份:1999年據點(家數):約300個營收(新台幣):約43億元

註:皇冠與外交官為合併營收,新秀麗僅中國營收資料來源:皇冠與外交官公司網站、新秀麗財報、中國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4

讓全球化妝品大廠都少不了的台商包材大王 興中控股 小盒蓋創造一八○億的奇蹟

2012-7-30  TWM




興中控股 小盒蓋創造一八○億的奇蹟被私募基金TPG以六億美元購併的興中控股,是一家創業五十年的包材業台商,二代接班的執行長陳紹文帶領興中積極建構全球服務網絡,又持續研發專利、擺脫低利競爭,終於讓興中成為世界級的包材大廠。

撰文‧周岐原

七月十六日,美系私募基金德太資本(TPG Capital)被披露將以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八十億元)完全收購興中控股,成為今年以來亞洲第四高價的購併案。

興中控股是一家專門生產化妝品包裝器具的台商,創業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一只要價上千元的電動睫毛膏等許多創新設計,都是由興中在幕後研發促成,因此世界 前三大化妝品牌:雅詩蘭黛(Estee Lauder)、P&G、萊雅(L’Oreal S.A.)全都是它的客戶。

但在此交易前,TPG在中國投資的是李寧、達芙妮等知名品牌,這家本來準備在台灣掛牌的老製造業有何過人之處,讓管理資產總額達五百億美元的私募巨人砸錢買下?

兼具規模、專利與獲利優勢答案有三。首先,規模夠大。興中是全世界第三大化妝品包材生產商,各種產品的年產能合計超過十億件,這是讓買家垂涎的第一個理由。

但興中不只衝刺產能,它也盡可能貼近客戶腳步,以速度降低被取代的風險;除了將大本營設在長三角地區,歷年來也在美國、墨西哥、法國、英國、韓國、以色列等國設廠或成立據點,連網站都登記在英國。經營徹底全球化,是這家台商最顯著的實力。

其次,夠專精。生產一般包材是以加工機具射出成型,然後等待冷卻處理,技術門檻並不高。一位興中的同業解釋:「將原料液化、拉型,然後精準達成品牌客戶開 出的一切規格,其實很困難!」他指出,做化妝品包材不僅要具備精準開模技術,為客戶量身訂做獨家造型,還得一邊控制塑料生產成本,同時確保內容物和外殼不 產生變化,傷害使用者皮膚,這就是考驗業者製程管理能力的關鍵。

專注在化妝品領域的興中為了提高競爭難度,近十年來不斷開發新產品、同時申請專利,從粉盒、唇彩、睫毛膏到盒蓋,公司已經在各式產品擁有超過一百件專利。

第三,夠賺錢。例如同樣是包材業者,興中本業的獲利能力就比國內飲料包裝大廠宏全更佳;公開說明書資料顯示,自二○○六年至○九年上半年,興中的營業利益率從一五.八%一路上升至二三.九%,都比宏全更高,原因何在?

「它(興中)的客戶都是歐美一線化妝品牌,加上生產流程要有很多精密設備,資產價值加上專利價值,獲利自然比其他同業好,」前丁家宜董事長莊文陽分析。

儘管公司不願證實任何細節,但是私募基金熱烈追求興中,在業界已不是新聞。去年底,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MSPEA)本提議以五億美元收購興中八成股權,但最終沒有定案,事隔七個月,興中不僅將股權全賣,「聘金」也多了一億美元。

二代接班成功 陳紹文創佳績由於TPG預定以股票、現金各半支付,交易一旦完成,興中控股執行長陳紹文和妻子程宗瑩(公司董事)持有的二○%股權,將換成約十八億新台幣以及等值股票。

這固然是一次漂亮的獲利退場,但是對將事業發揚光大的陳紹文而言,或許頗有感慨。

二十年前,陳紹文與兄長陳紹箕回台接掌父母成立的興中塑膠,當時業界的生態是化妝品大廠設計包材款式、下游只負責照樣生產,一旦油價上漲或品牌刻意打壓價格,大量使用塑膠原料的包材廠隨時無利可圖。

面對困境,陳紹文嘗試跨海到廣東設廠,同時大膽創新、爭取將本來屬於品牌的設計業務轉交由興中負責,又到美國、歐洲成立子公司,就近服務客戶,當前興中的全球化模式成形,這才逐漸扭轉業績經常波動的局面,讓營運轉危為安。

身為第二代,陳紹文絲毫沒有包袱,反而替事業一再拓展新局,他的管理風格既強調速度,也敢每年砸下數百萬美元投入研發,絕不讓化妝品包材事業成為流血的紅海。

一點一滴累積技術實力的結果,讓這條「護城河」逐漸加深、加闊,對手難以跨越,令最初以五千元新台幣起家的興中,成為全球化妝品包材業要角。

創造籌碼 傳統也有出頭天經營有成的興中,本打算將股票在香港掛牌,但因金融海嘯作罷;後來轉向回台上市,連代號「八四○七」、承銷價訂為一二○元都已選定,又因為法令有諸多限制未能如願,幾經波折,最後公司選擇賣給私募基金,這和另一家台商的歷史頗為相似。

一九九八年,英國大廠Rexam(雷盛)收購國內包材廠德奎三分之二股權,補足在化妝品領域的空白,這為Rexam後來登上世界第二大包裝企業打下堅實基礎。

從德奎到最近的興中,看似不起眼的包裝材料業台商,卻有能力在購併案中一再成為拿得好價錢的賣方,意味著只要具備足夠本事,即使是不吸引人的傳統產業,也能創造籌碼,成為國際大廠非買不可的對象!

興中控股

創立:1960年

資本額:新台幣18億元(2009年)年營收:約新台幣60億元(依公開說明書資料估計)

陳紹文

出生:1960年

學歷:上海交通大學EMBA

現職:興中控股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39

凌耀施振強帶領小公司撼動蘋果 獨家供應三星關鍵晶片的台灣推手

2012-8-27  TWM




三星S3手機上市不到兩個月就賣了一千萬支,打敗蘋果成為冠軍。S3有一個關鍵晶片,是由員工僅六十人的台灣小公司凌耀獨家供應,帶領這家公司成功轉型的總經理施振強,是怎麼辦到的?

撰文‧林宏文、翁書婷、李喬琚智慧手機愈來愈聰明省電,在光線很暗的地方使用,螢幕自動變亮;走到太陽下接電話,螢幕又會自動變暗,若不使用手機把它放在 桌上,螢幕還會自動關閉。這個貼心功能,就操縱在一顆芝麻大小的晶片中,除了蘋果的iPhone擁有專利外,台灣也有一家小公司擁有專利,成為三星打敗蘋 果不可或缺的武器,它是誰?為何能夠及早占領關鍵位置?

樹立專利高牆 對手跨不過位於美國矽谷聖荷西一間看似平常的研究室,近十位工程師聚精會神地討論手上的IC晶片;隔著太平洋的台灣新店,也有五十餘位員工,接續他們的開發工作,並要保證IC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出貨到韓國。

這就是凌耀科技。一家專門研發環境光源與距離感測等晶片的小公司,雖然員工不多、規模不大,卻左右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包括今年銷售不到兩個月就賣了一千萬支的三星S3智慧型手機,以及上市至今銷售超過三千萬支的三星S2手機,裡面都有凌耀獨家供應的晶片。

隨著三星手機熱賣,凌耀的業績跟著水漲船高,光是上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就達六.八七元,幾乎已追平去年一整年的獲利。

儘管公司已掛牌,但長期住在矽谷工作的凌耀總經理施振強,只曾在法說會上現身,從未接受媒體專訪。︽今周刊︾特別專訪施振強,透露如何帶領六十人的小公司,獨吞三星Galaxy S2及S3訂單。

「我們不抄別人的技術,自己研發,一路上都申請專利,就算現在出貨量越來越大,競爭者已很難進入這個領域。」拿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的施振強,早期在美國企業工作,很清楚美國公司對專利非常看重。

他觀察微軟與英特爾的崛起時發現,兩家廠商都在專利上布下銅牆鐵壁,「就算人家知道你在做,想進也進不來,因為在美國,專利訴訟可以把公司告到倒閉為 止。」施振強本身就是CMOS光學感測領域的專家,光他一人就擁有十多項專利。他的大學室友、CareMax創投執行長王崇智說,「施振強不僅技術強,對 市場的嗅覺也強,總能做出相當獨特的產品,受到市場青睞。」凌耀董事程有威也形容,「他主張創新,是標準的Silicon Valley Mentality(矽谷思考模式)。」轉型光感測 七年起死回生在施振強帶領下,凌耀這家小公司在光感測IC專利的數量,雖然比不上夏普與Avago等百年大廠,卻握有在新製程CMOS上的獨門專利,讓對 手不敢做雷同產品,也讓沒有這項技術的三星跨海直接找上凌耀。

施振強透露,光感測IC還有一項獨特之處,IC設計大廠近來不斷購併小公司,將許多功能整合進一顆晶片;但光感測IC的包裝須透光,和大部分晶片包得密不透風非常不同。因此,光感測IC通常是獨立封裝,凌耀雖小,卻保有特殊利基,不至於被高通、博通等大廠吞噬。

在施振強帶領下,凌耀不僅技術與品質都達到三星的要求,甚至還在缺貨時與三星建立革命情感。去年,三星智慧型手機S2訂單突然大增,由於擔心凌耀無法準時 交貨,一位三星高階主管直接住進凌耀辦公室,二十四小時緊盯出貨。由於訂單量實在太大,在最後需用肉眼檢測的工作,凌耀全體員工留下來加班,連財務長也跳 下來做,讓三星得以順利出貨,也對凌耀的使命必達相當感動。

施振強情義相挺的性格,也表現在日常的待人處事上。一位熟識的朋友就說,「他的個性阿莎力講義氣,擔任美西玉山協會理事長時,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開 會時,有人說籌不到錢,他馬上拿起電話,一下子就籌到錢了。」不過,施振強並不是凌耀的創始元老,凌耀最早的創辦人是立錡董事長邰中和,創立於一九九六 年,但一度營運不順利,因此邰中和在二○○四年找施振強來幫忙。

施振強當時已是矽谷紅人,二○○○年時,他創立的第一家公司傲磊(Allayer)被博通購併,賣了三億美元,優渥的資金讓他名利雙收,不愁吃穿,但他總想做有挑戰的工作,「我那麼早退休幹嘛?這樣多無聊。」於是答應接手凌耀。

「要做就要做差異化大、高毛利的產品。」接手凌耀後,施振強發現凌耀的主力產品做得不好,於是他大膽放棄原本主攻的射頻和光碟機產品,改朝他所熟悉的光感測領域邁進。

就在他手上,原本減資、換經營團隊,甚至差點倒閉的凌耀,寂寞獨走七年後起死回生,甚至成為三星倚賴的台灣企業。

凌耀靠著這個晶片,打敗夏普、Avago、Intersil、奧地利微電子等眾多競爭對手,成為三星獨家供應商。

展望凌耀的未來,除了三星將持續下單,包括宏達電,以及中興、華為等中國智慧型手機大廠,也都是凌耀的客戶。而且不只智慧型手機,包括平板電腦等產品,省電需求已然成形,凌耀顯然將是受惠最大的廠商。

眼光長遠,堅持發展獨家技術的施振強,讓三星這種世界級大廠都不得不敬佩。在台灣科技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施振強堅持走自己路的勇氣,值得其他代工廠學習。

施振強

現職:凌耀科技總經理兼執行長經歷:傲磊通訊創辦人(後被博通購併)、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學歷:交大電信工程系、美國加州柏克萊電機博士

凌耀小檔案

成立時間:2002年

資本額:3.59億元

主要業務:光電類比IC

獲利大躍進

單位:元

年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營收 3.3億 4.2億 6.4億 9.5億 14億EPS 1 2.7 6.3 6.0 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00

鴻海集團布局下一代網通的最新拼圖 郭台銘為何看上連賠三年的台揚?

2012-10-01  TWM




﹁鴻夏戀﹂沸沸揚揚之際,郭台銘卻移情另外一家公司台揚。這家老牌網通公司已連虧三年,有何﹁祕密武器﹂可以讓郭董甘心砸錢成為最大股東?一場高空巧遇就能敲定兩者的結盟?鴻海打的到底是什麼算盤?

撰文‧翁書婷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日本神隱返台二十二天後,首度召開記者會,這一次並非為了夏普,而是一家台灣老牌的網通公司台揚。

讓人玩味的是,台揚近年營運逐漸惡化,已經連虧三年,去年就虧損十七億元。台揚這家老牌網通廠到底有什麼寶貝,竟然可以讓郭台銘拿出十八億元投資它,讓鴻海成為占股三二.六二%的最大股東?

高空巧遇談結盟

鴻海入股台揚,源起於一段三萬五千英尺高空上的巧遇。今年年初,郭台銘在飛機上碰巧遇到台揚副董事長謝其嘉,雙方除了身材保養話題外,郭台銘還順道問了謝其嘉,「你們要不要和鴻海結盟呀?」五個月後,台揚與鴻海就談定了入股事宜。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雖然郭台銘只是在飛機上順口一問,但這個想法藏在心裡很久了,他想投資台揚最少已有兩、三年。」原來,台揚在兩、三年前買下兩家擁有 高階無線通訊技術的外國小公司,讓郭台銘對台揚大為驚豔。二○○九年和一○年,本來以衛星通訊設備為主的台揚,為了跨足4G行動通訊領域,砸下近六億新台 幣資金,購併美國TelASIC與丹麥RadioComp公司。

「這兩家是技術導向的公司,規模很小總共才六十名員工,卻握有蓋4G基地台時,需要的RRH(遠端射頻前端,用於行動寬頻基地台的設備,可提升基地台傳輸效率)關鍵元件與技術,所以含金量很高,特別受矚目。」一位業內主管觀察。

台揚買下這兩家公司後,也就吞下上百項相關專利,如同吃下大補丸,「我們是台灣射頻(RF,一種高頻電磁波)領域最強的公司。」台揚財務長季惠霖驕傲地 說,「我們要買美國公司時(指TelASIC),華為(世界前二大電信設備商)也看中它的發展潛力,跑來和我們搶。」謝其嘉解釋卡位4G的原因,「當手 機、相機、平板電腦,甚至電視都能打電話或視訊時,頻寬就會不夠用,這時4G基地台就會有大量需求。」但台揚買下這兩家公司後,財政一年比一年窘迫,季惠 霖低聲說,「本來台揚研發占營運成本只有六%,購併後為了維持兩家公司的營運與技術研發,研發費用暴增到二○%。」被研發費用壓得喘不過氣的台揚,今年又 碰上通訊產品有瑕疵要大量回收,財政更顯困難。

台揚缺資金 鴻海要技術「如果為此大量降低研發成本,公司就只會原地踏步。」台揚董事長王華燕說,為了不讓台揚三年多的心血化為烏有,董事會決定接受郭台銘的資金。

因此當缺資金的台揚碰上缺技術的鴻海,兩邊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投資台揚後,完成高、中、低階無線通訊與寬頻技術的互補,一起進攻新興市場。」郭台銘說。

回顧鴻海在網通產業的布局,從○三年購併國碁,再到入股建漢,鴻海偏重家庭與商用網通設備,在基地台設備涉獵不深,而且鴻海雖然在4G領域有所布局,「但 鴻海偏重低階硬體製造,建漢雖然有研發軟體,但技術沒有台揚出色。」法人分析,因此握有高階技術的台揚,成為郭台銘在下一代網通布局的最新一塊拼圖。

不過對於算盤打很精的郭台銘來說,十八億元投資的,不僅只台揚4G通訊技術而已。台揚的衛星通訊設備,除了曾在波斯灣戰爭時大放異彩,被CNN記者寫進書 裡表揚一番,也是台灣唯一跨足這個領域的網通公司。因此郭台銘一直在等合適時機,入股台揚進攻4G與衛星通訊設備,這個合適時機就是今年。

在衛星設備的布局,郭台銘當然也不會放過。季惠霖就透露,「雖然在中國,衛星通訊設備還是被政府管制,但有越來越開放的趨勢;而且台揚已經拿到中國衛星通訊設備製造核可證。」也就是說,鴻海入股台揚後,拿到一張通往中國衛星設備製造的入場券。

郭台銘在衛星通訊領域很積極,今年七月鴻海旗下公司富士康和美國休斯網、中國大陸協鑫集團合作,在江蘇無錫成立寬頻衛星網路運營中心。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看這購併案說,「台揚雖握有4G和衛星技術, 但台揚的客戶和建漢的客戶大不相同,郭台銘要費很多心思,才有可能將台揚技術整鴻海網通事業裡,發揮綜效。」

台揚公司

成立時間:1983年

資本額:41.3億元

主要業務:無線通訊與衛星通訊設備經營團隊:董事長王華燕、總經理顏信介近3年EPS:2010年-0.38元、2011年-4.3元、2012上半年 -1.28元郭台銘狩獵行動——鴻海網通領域購併史年 購併對象 購併(入股)金額2003 國 碁 367億元2003 國 電 雙方合併換股比例為,一股國電換發0.672股鴻海2005 奇美通訊 25億元2005 建 漢 鴻海集團買入建漢股票,持股11.57%,鴻海成第二大股東2012 台 揚 鴻海投資2億元、建漢投資16億元,成為第一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29

台灣拿下電玩冠軍 錢卻進中國口袋 電玩比賽奪冠背後的台灣遊戲業悲歌

2012-10-22  TWM




三年前,台灣遊戲業一片大好;三年後,台灣遊戲業卻哀鴻遍野。明明捷運上捧著智慧型、平板電腦的玩家日益增加,為何台灣遊戲業賺不到錢?台灣瘋狂慶祝「台北暗殺星」電玩競技隊贏得世界冠軍,為何台灣業者反而笑不出來?

撰文‧翁書婷

來自台灣的「台北暗殺星」電玩競技隊,十四日在美國洛杉磯接受各國觀眾的熱情歡呼,因為他們打敗韓國隊成為最新的電玩世界冠軍。

但是當他們獲頒超大獎杯及一百萬美元獎金,台灣的網路遊戲業者的心卻正在淌血,因為他們知道,台灣遊戲業最黑暗的冬天即將來臨。

他們參加競賽遊戲︿英雄聯盟﹀( League of Legend)的第二季電玩大賽,這是全球目前最受歡迎的線上遊戲之一,推出一年以來,全球有七千萬玩家上線競賽,台灣則有二五○萬名玩家,台灣得冠軍後 代表這款遊戲在台灣市占率將進一步擴大,廠商將賺進大把鈔票。只是這些白花花的銀子進得不是台灣業者的口袋。某位法人代表就說:「﹃英雄聯盟﹄其實出自中 國騰訊之手!」他說得沒錯!這款遊戲的美國開發商Riot Games早就被中國最大的網路公司騰訊以二.三一億美元收購,是純正的中美混血企業。

以前,中國遊戲公司的產品便宜又好玩,是玩家在高價的韓國遊戲外另一項選擇。

重代理輕研發 嘗到苦果中國自二○○六年開始,逐漸成為台廠喜愛的遊戲代理來源,「因為中國遊戲價格比韓國遊戲便宜一半,品質也越來越好。」曾在智冠任職的高階主管說, 短短六年內,台灣代理的中國遊戲就高達一三○款,「代理遊戲就可以輕鬆賺錢,誰還要費心費力地搞研發。」隨著中國遊戲公司越來越強,台灣遊戲商只能淪為替人打工的,更糟的是,台灣這兩年多了很多有陸資背景的遊戲公司,分食台灣線上遊戲市場。「中國北京完美、盛大遊戲、火龍等知名遊戲開發商,最近將手上遊戲直接交給由自己間接投資的台灣公司代理,而不是台灣公司,因此讓台灣業者看的到卻吃不到。」遊戲產業振興會會長、雷爵網絡董事長張厥猶說。

張厥猶直言,這些公司成了台灣遊戲公司的惡夢,遊戲代理市場被分食,能拿到代理權的遊戲都是二、三線產品。因為最熱門的遊戲,母廠都想自己做。

騰訊當然也不例外,︿英雄聯盟﹀出自騰訊,而代理則是騰訊所投資的新加坡商Garena。前年三月Garena特別成立台灣競舞娛樂子公司,全權代理︿英雄聯盟﹀在台業務,隨著這款遊戲在全球受到網友歡迎,台灣也一樣紅火、暢銷,同業估計每個月進帳一億元以上新台幣。因此這白花花的銀子進的不是台灣業者的荷包,反而是進了騰訊的口袋。

台灣遊戲市場被中國敵手的台灣子公司瓜分還不是最慘的,子公司在台灣營業要聘員工、要繳稅,至少對台灣有貢獻。現在網路無國界,更可怕的威脅還在後頭:境外營運。

所謂境外營運,指的是遊戲母廠不需在台設立子公司,也不用代理商,只需在台灣打廣告、行銷宣傳,讓玩家直接連線香港、韓國、美國等海外伺服器,台灣玩家用信用卡付費,就能玩到海外遊戲公司的遊戲。

這樣一來,台灣不僅靠代理為主的公司沒得代理、後端通路金流服務也沒得賺,連為人打工的機會都沒有,若這種模式成為常態,對台灣網路遊戲業殺傷力極大。

這只是壓垮台灣遊戲業的稻草之一。

改變太晚

缺席的行動遊戲市場

翻開今年前兩季的財報,遊戲橘子、華義、紅心辣椒、樂陞、昱泉等公司都虧損。

就連﹁遊戲教父﹂王俊博也在危機邊緣掙扎,對比三年多前遊戲業當紅時,旗下子公司中華網龍獲利破十億元,股價一度飆上五一九元;最近網龍獲利卻出現連四季兩位數以上的衰退,股價只剩下五十八元。到底台灣遊戲業出了什麼問題?

鏡頭拉回台北捷運裡,擁擠的下班人潮,乘客們卻不以為意,專注自己手上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有的忙著用軟體LINE傳訊息,有的全神貫注在遊戲之中,這些行動裝置為韓國、日本遊戲公司賺進了大把的鈔票,反觀台灣遊戲公司不但沒能分杯羹,還被這把火給燒到。

「當蘋果iPhone出來時,很多人不相信裡頭的遊戲對我們有威脅,因為行動遊戲和線上遊戲等級差太多了。」張厥猶回憶指出。當時台灣遊戲公司對行動遊戲根本不以為意,那是個台灣遊戲業當紅的年代,一款成功的線上遊戲,就能替公司帶來上億元營收,「台灣遊戲業眼前只看得到線上遊戲,砸下的研發成本動輒三、四千萬元,行動遊戲、網頁遊戲這種小成本製作,對他們來說,根本看不上眼。」可是,三年過去,局勢已經不一樣了,當年台灣遊戲公司看不上眼的小製作,如今卻一個個抓住消費者的眼球,還進一步回頭蠶食線上遊戲業的大餅。

「這是一種排擠效應,以前玩家可以連續玩三十個小時不間斷,有了手機遊戲後,玩家注意力就被分散了。」王俊博無奈地說,布局慢半拍的台灣遊戲業,卻是這兩 年才開始動作,不只還在摸索階段,「連如何從行動遊戲賺到錢,都還是個大問題。」三國、武俠題材變票房毒藥照理說,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出現,為遊戲業 培養更多玩家,市場大餅更大。台灣遊戲業的獲利卻是不增反減,問題就出在:台灣遊戲題材太固定,走不出武俠的老題材。

即使是不常打線上遊戲的人,應該都不難發現,線上遊戲的電視廣告,從︿三國群英傳﹀、︿蒼天on line三國戰紀﹀到︿三國鼎立﹀,永遠有打不完的三國遊戲。

「武俠是華人最擅長的題材,不只台灣,大陸遊戲廠也做,甚至日本、韓國都在做。」王俊博說,不管是自製遊戲還是代理,只要是三國、武俠類型遊戲,幾乎都是票房保證。

但現在玩家已經玩膩了,於是昔日的三國、武俠票房保證不再有效,甚至失靈變毒藥,像是網龍︿黃易群俠傳二﹀、︿霸刀﹀與宇峻︿三國群英傳二﹀等遊戲,營收貢獻都不如從前。

一名觀察遊戲產業已久的法人指出,三國題材的遊戲,廠商只要替它換個皮,就能繼續再推一次,反倒不走武俠遊戲的傳奇,近期營收、獲利卻能屢屢超越同業。今 年傳奇推出的︿聖境傳說﹀、︿精靈樂章﹀,都因類型迥異,走的是日式Q版可愛風深受玩家喜愛,還成功進攻日本市場,海外授權超過十個國家。

傳奇總經理周俊男解釋。「我們是細水長流型的,希望玩家可以玩的久,不像同業,靠一款遊戲的短期爆發成長來獲利。」而且傳奇目前完全不做遊戲代理,只埋首 拼研發,周俊男說,「雖然自己研發的遊戲,強度可能不如海外代理回來的遊戲,但是投入的經驗卻會回饋在未來研發的遊戲裡,而且如果去做代理,就不會好好專 心做研發本業,這也是為什麼遊戲代理商切入研發很難成功。」傳奇策略的成功,從營收數字上就看得出來,在今年第二季,傳奇光是海外銷售就貢獻總營收超過五 成,在台灣遊戲紅海中,走出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

長期輕研發、重代理又偏愛三國、武俠的台灣遊戲業已進入最冷寒冬,而且危機的浪頭還是一波波地襲來,「最後就看誰活得比較好,站在海灘上沒有被海浪捲走。」王俊博感慨地說,台灣遊戲業的生存遊戲正要展開。

為了爬出谷底,王俊博最近砸下三千萬元新台幣,在高雄打造多間錄音室,請來音樂演奏家為網龍最新遊戲︿亞特蘭提斯﹀配樂,「光是這些錄音設備,就花了我們三千萬元;雖然花很多錢,但現在是關鍵時刻,這些錢不能省。」王俊博指了嶄新的錄音設備說。

因為對王俊博等業者而言,今年是台灣遊戲業最關鍵的一年,「看到蟲出來,但還沒看到鳥飛來,而黑暗總會過去!」

產業挑戰加劇

——具陸資背景的遊戲公司變多

台灣公司

名稱 中國股東

名稱 主要遊戲作品

艾望互動 北京完美 〈神魔,暗黑世界〉遊戲怪獸 盛大遊戲 〈裂痕〉火龍科技 上海久遊 〈流星蝴蝶劍〉樂酷科技 北京武神 〈水滸無雙〉台灣競舞 騰 訊 〈英雄聯盟〉台灣易遊 香港易遊 〈天啟,星曲WE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23

慧榮科技拚勁強 五年成4G晶片領先廠 圍堵蘋果 三星仰賴的台灣終極武器

2012-10-22  TWM




慧榮,台灣第一家在那斯達克上市的IC設計公司,從記憶體控制IC跨界做射頻晶片不過短短五年,卻已經是三星在4G LTE射頻晶片的獨家供應商。他們究竟擁有什麼祕密武器,可以收服這家全世界最挑剔的客戶?

撰文‧林宏文、楊卓翰

一家總部位於新竹,員工六百多人的台灣公司,從記憶體控制IC跨界至4G LTE(第四代通訊)射頻晶片才不到五年,就被韓國三星相中,成為開發LTE(長期演進技術)的重要夥伴,還成為三星的獨家晶片供應商,這家公司甚至成為三星、蘋果大戰的決勝關鍵,它就是慧榮科技!

三星在北美的智財權法庭敗訴,但是十月十一日,它卻對蘋果的iPhone 5提出另一場訴訟,控告蘋果侵犯了八項4G LTE專利。為什麼三星敢告蘋果?因為三星在4G LTE的布局比起蘋果還要更早、更完整。而4G技術中重要的一環──射頻收發器委外設計的對象,就是台灣的慧榮。

矽谷精神

打敗聯發科買下韓國公司

「雖然三星在4G LTE射頻晶片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但三星自己的手機,全部都採用慧榮的產品!」慧榮創辦人、總經理苟嘉章自信地說。

慧榮前身Silicon Motion在一九九五年成立,二○○二年與台灣慧亞科技合併改名為慧榮,它曾是快閃記憶體控制IC全球市占第一名,也是台灣第一家在那斯達克掛牌的IC設計公司。而○七年,慧榮決定跨界發展,切入通信領域。

「當時我們已經在行動儲存領域鞏固了市場,所以開始看未來,發現我們缺少了Connectivity(通信連結)。」在全球物色了三十幾家公司後,最後苟嘉章耗資一億美元,買下了韓國行動通訊晶片設計公司FCI。

位於首爾的FCI雖然當時是一家僅有七十多人的小公司,但它們在數位多媒體通訊(DMB)的研發地位領先全球,一度連台灣聯發科都想迎娶。但是「考慮到聯發科與我們的公司文化不同,我們決定拒絕聯發科。」慧榮資深副總裁,也是FCI總經理韓相宇說。

「台灣廠商在4G的發展策略不願意先繳學費,很多都等到今年上半年,技術已經成熟了才肯投入。」資策會行動通訊產業資深分析師翁嘉德說。但苟嘉章不同,他 在創辦慧榮前,曾在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擔任首席工程師。而他從矽谷學到最重要的一堂課,就是「在趨勢還沒有成立時,就先投資。」也就是這種願景,讓他與FCI一拍即合。然而, 當他買下FCI時,原本想要發展行動電視晶片,「沒想到數位多媒體通訊之後沒起來,4G還只是剛出現在實驗室裡的新玩具。」苟嘉章大膽地投入,不到一年, 就讓慧榮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在FCI成為慧榮子公司後,快馬加鞭地研發,讓慧榮躋身一流的行動射頻IC廠。當時3G正熱,但三星已經悄悄找上門來,要與慧榮合作4G射頻晶片技術的研發;沒想到,就在這時,慧榮卻陷入了雙重危機。

○九年,因為金融風暴洗牌,慧榮的主力業務記憶體控制IC需求大減;雖然4G LTE的研發與三星合作,慧榮卻掉了三星的記憶體控制晶片大訂單,營收瞬間比上一年減少一半。另一方面,業者指出,4G晶片設計不能只在實驗室研發,還得 先在世界各地的電信營運商做實地測試,光是測試費用就要上百萬美元,「測試不過還得罰錢,燒錢的速度非常快。」本業失利,FCI的研發又不斷燒錢,讓慧榮 光是○九年的淨虧損就達七二○○萬美元(約二十三億新台幣)的歷史新高,等於是賠掉過去三年的總獲利。公司股價也從二十七美元,最低掉到三美元以下,「創業以來,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危機。」苟嘉章嘆氣說。

燒錢危機

韓員工自減薪水度難關

就在最危險的時候,發生一件事,讓苟嘉章決定硬著頭皮撐下去。原來FCI當時的研發進度沒有達到目標,韓相宇經過公司內部全體同意,決定要求「自減薪水四個月」。苟嘉章非常感動:「大家都說韓國人難管,但是他們承諾什麼事,決心比任何人都強,而且會盡全力做到。」「與韓國公司合作,更讓我認知到,我們應脫離台灣思惟,專注做研發。台灣公司常講R&D(研究與發展),但是通常只有發展,沒有研究!」苟嘉章說。在景氣最糟時,慧榮研發經費不減反增,除了4G之外,更跨足嵌入式控制晶片(eMMC),設下年成長三成的目標。

苟嘉章除被FCI的決心感動,也被韓國的團隊精神所震驚。「我九月去韓國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的公司運動會。雖只是內部運動會,但所有人都很重視,甚至還練習一整年,頒獎時一位女員工講到練習時的辛酸,還感動落淚!」苟嘉章也沒想到,韓國子公司展現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反而成為自己學習的對象。

就這樣台韓攜手研發,慧榮與韓國子公司日夜奮戰下,終於在去年七月,三星推出第一款搭配慧榮晶片的4G手機,比iPhone 5還快了一年。苟嘉章在五年前的投資,終於有了成果。除此之外,eMMC也在去年底量產,讓營收大幅成長,一一年營收達二.二億美元,年增率七○%,比原來設定的目標還高。

一位IC設計業的總經理說,目前聯發科是國內在手機晶片領域做得最好的公司,但其產品定位在中低階市場;而慧榮是少數可以從手機周邊IC供應商,升級切入到最核心的發射器晶片,而且定位是最高檔先進技術的公司,非常不容易。另外,若以毛利率來看,慧榮的毛利率達四八%至五○%,也比聯發科掉至四成左右要高很多。

今年,三星還會推出五款4G手機,都是採用慧榮的射頻晶片。慧榮不走捷徑的逆勢投資,終於換來豐收的果實,這個案例值得正處於關鍵轉型時刻的台灣科技業學習!

慧榮科技

成立時間:1995年

董事長:周邦基

總經理:苟嘉章(圖)

主要業務:行動儲存控制晶片、行動通訊控制晶片資本額:10億5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24

《生存術三》第一位拚到餐飲連鎖開發總監的台灣人 小助理「和諧」融入當地 月薪飆五倍

2013-04-15  TWM 
 

 

他原是公共電視節目助理,這份工作做了三年半,月薪只有三萬元;三十歲時,決定到中國放手一搏。六年後,月薪翻升快五倍。

撰文‧方德琳

上海,十里洋場。作為中國最早現代化的城市,上海灘開放,但上海人卻不容易親近。知名作家余秋雨曾說:「不設防的上海文明,卻滋生處處設防的上海人。」當年洋場裡的爾虞我詐,上海人不得不防。

在上海,你只和外地人往來,做外國人生意,也能過得很好;但如果要和上海人做生意、當同事,那就得有天天被「教訓」的準備。

融入上海人並不容易,現年三十七歲的Tim花六年才辦到。他笑笑說:「套句當地人的話,我已經被『和諧』掉了!」現在的他是上海最熱門的展店開發人才,負責連鎖品牌拓點,這種工作在過去只有中國當地人才可能做到。

三十歲那一年,Tim決定到中國發展。當時他正在公共電視擔任節目助理,「那工作做了三年半,常常沒日沒夜,但又升不上去,實在……太可怕了!」Tim嘆了一口氣。

初來乍到

連講話都被討厭 開始理解當地人的想法他自剖自己有企圖心,可以吃苦,也願意學習,但薪水卻老是停在三萬元,讓他很沮喪。在三十歲的人生關卡上,他只能放手一搏到中國闖天下。

「現在回頭看,這當然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他說,公視同事多數還在相同位置、領相同薪水,而他的薪資早已從新台幣三萬元,變成人民幣三萬元以上。而目前,他正和朋友籌組新公司,下一步就要自己當老闆。對於未來,他充滿期待與拚勁。

他不諱言,一開始到中國,是靠親戚關係被安排在深圳太平洋章家旗下一家商業開發顧問公司。只不過剛去不久,原本預定的開發案因土地取得不順利而停擺,將近二十名台幹一夕間全部被開除。「這些台幹有的回台灣,有的就留在當地浮浮沉沉。」這個震撼教育讓Tim深自警惕,想在中國發展絕不能只靠台灣企業庇蔭,一定要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才行。

透過親戚幫忙,這次Tim又被安排到上海,一家以開發購物中心為主的諮詢公司上班。「老實說,我是靠關係進來的,沒有專業,又沒有主管罩著。」Tim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這家公司從總經理到副總的一級主管都是台灣人,而他只是課長。「我的身分很奇怪,這家公司的一級主管是台灣人,課長這種中低階主管都是中國人,只有我是台灣人。」最尷尬就是中午吃飯時,一級主管的台灣人吆喝一下就結伴去吃飯,沒人理他;他只好硬著頭皮加入中國同事團隊。

Tim回憶:「一開始,他們很不能接受我。」現在中國媒體會報導,台灣人很有禮貌,常說「謝謝!」Tim說,當時他說「謝謝!」時,只會被認為是娘娘腔。

「尤其是來自北方的中國女生,她會直接對我說:『我實在受不了你講話的調調。』連一開口都被人討厭。」Tim只能打哈哈,慢慢調整改變。

不像台幹會去高級餐廳,中國當地人多半到一般餐館。「小餐館都很髒,他們的筷子看起來像沒洗過,怎麼辦?同事都在吃,你還是得吃。」有潔癖的Tim為了和同事融合,也只能入境隨俗。

上海人如果和主管開會,他們會說普通話;但如果會議沒有主管,上海人在一起就講上海話了。「我不是他們的主管,和我開會,他們都講上海話,才不考慮我是台灣人。結果,上海話我從完全不會聽,到現在可以聽得懂。」他笑笑說,這也是被「修理」後得到的收穫。

他的「課長」位置恰巧給他一個從上海人觀看台幹的視窗,慢慢理解當地人的想法。他觀察,很多台幹在中國確實沒有成長,都在自己的圈子裡轉,幾年下來都拿一樣薪水。「中國當地人雖然表面上不說,但私底下會不服氣,憑什麼你當我主管?就因為你是台灣人嗎?」大家都現實冷眼看,「你可以撐多久?」Tim從這視窗看到,惟有更加在地化,多與人交流,累積人脈與專業,將來才不會變成台流。

幸運跳槽

進入金錢豹平台 迅速拓展重要人脈隨著一群幹部被挖到金錢豹餐飲集團,Tim也跟著到當時上海最紅的這家餐飲集團。「金錢豹是個很好的平台。」他分析,因為很幸運地搭上當時最知名的餐飲品牌,在其他城市都想拉攏金錢豹去設點時,身在其中的他,視野與人脈也隨之拓展不少。

由於集團很大,內部也有不同派別。「內鬥免不了,當時我們在裡面最常討論的話題就是,今天又有誰走了!」派系傾軋,稍有不慎就有人淪為犧牲品。看在Tim眼裡,非常有危機意識,他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把專業展現出來,得到有力人士保護。

當時金錢豹總經理是畢業於瑞士洛桑餐飲管理學院,曾經在西華飯店擔任十年總經理的蔡充。雖然Tim並非餐飲本科,但因為他在美國念大學,英文程度好,邏輯能力也強,蔡充請他負責集團企業識別系統的改造。「我把原來很土的東西改成很洋氣。」他的工作受到蔡充肯定,也開始受到提拔。

後來,只要有其他城市來找金錢豹談生意,Tim就參與其中。加上比起其他台灣人,他更融入當地,和中國人聊得來,最後,他還代表公司和各省政商人士談生意。

緊接著,他就被上海餐飲連鎖品牌巴貝拉義舟挖角去擔任展店的開發總監,薪水跳升到人民幣三萬元以上。「很多連鎖餐飲品牌的開發副總雖然是台灣人,但在第一線打仗的總監都是中國當地人,沒有台灣人坐這個位置。」他要負責與當地公安、政府單位打交道,即使是台灣連鎖餐飲,都把這個位置放給當地人。

Tim已經站在中國現在最熱門的位置上。今年,預估中國服務業產值將首度超過製造業,各式各樣的餐飲、服飾等國際連鎖品牌進入中國,都需要展店人才。Tim在職場炙手可熱,但他選擇另一條路,決定和別人合夥開公司,專做展店服務。從前期找點到最後裝修施工,一站服務到底,「今年的發展會很好。」在上海,處處充滿創業成功的氛圍,Tim對未來很樂觀。

Tim說,中國一年一個變化,他們看到全球最先進的商場就複製過來,已經跳過台北經驗。「我想,我之所以還在這裡,應該是我一路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會想因為我是台灣人就有什麼優勢。」或許Tim的話聽起來很殘酷,但到中國工作確實是如此。放下身段融入當地,是他這六年來能夠快速成長的唯一準則,也是他最深的體悟。

Tim

工作地點:上海

出生:1976年

現職:創業中

經歷:金錢豹(中國)餐飲集團總監、上海巴貝拉義舟餐飲管理開發總監

學歷:夏威夷基督教大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7

幫南韓銀行抵禦北韓駭客入侵的台灣之光 奧樂科技加密技術如何讓韓國人買單?

2013-04-22  TWM
 
 

 

韓國發生嚴重的駭客入侵事件,而兩家安然度過危機的銀行,用的就是台灣奧樂科技的鍵盤加密技術。這家小公司從IC設計的基礎出發,進行軟硬體技術的整合,讓台灣的創新能夠被世界看見。

撰文‧林宏文

日前,韓國發生嚴重的駭客入侵事件,包括韓國多家廣播媒體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網路系統,忽然在同一天被駭客攻擊而全部癱瘓。來自台灣、全球唯一提供硬體鍵盤加密技術的奧樂科技,目前最大的客戶就是韓國兩家銀行,不僅讓這兩家銀行安度駭客攻擊危機,也是唯一能夠打進韓國銀行業防駭加密系統的國外公司,更是在台韓科技競賽中,少數能夠贏得韓國企業認可的台灣公司。四年前創立奧樂科技並擔任總經理的王基旆,回想三年前開始與韓國業者周旋的過程,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由於韓國是全球網路銀行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對網路防駭客的解決方案需求最殷切,因此奧樂成立不久後,王基旆就嘗試打進韓國,希望在這個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當時奧樂科技尚未搬到新竹科學園區內,公司還設在新竹縣芎林鄉,來訪的韓國公司是一家大型系統整合公司,對本身的防駭技術很有信心,原本對奧樂科技的技術半信半疑,沒想到,對方把防護網打開後,王基旆與幾位工程師,直接側錄攔截到用戶密碼,突破原來的防護網,一下子就證明對方用了多年的系統,其實是不安全的。

於是,韓國人開始相信奧樂科技果然有兩把刷子,因此邀請王基旆再到韓國,希望進行更多的驗證。

白帽駭客 專剋搞破壞分子這家韓國企業又找來六家公司測試,結果發現奧樂的防駭技術真的比其他公司好,於是,總計有五家公司都採用了奧樂的技術,並將產品打入韓國兩家銀行,一是市值達二六○億美元的國民銀行(KB),另一家是市值約六十億美元的韓亞銀行(Hana Bank),也讓奧樂科技的知名度一下子大幅提高。

近來,北韓發出不惜一戰的聲明,使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節節升高。王基旆相信,儘管韓國在追查駭客的IP位址,發現這些攻擊是來自歐美地區,「但近來韓國一連串被駭客入侵的事件,最後是整個資料庫都被炸毀,沒有深仇大恨是不會這麼做的,以這種不尋常的手法,加上駭客本來就很容易改掉IP的位址,我覺得應該是來自北韓的攻擊。」談到駭客,本身就是交大資訊工程系畢業的王基旆,興致就更高了,因為他與奧樂十幾人的團隊,幾乎都是深藏不露的電腦高手,只是他們是被稱為所謂的「白帽駭客」,而不是會危害社會、專門將技術用來防範搞入侵或破壞的「黑帽駭客」。

王基旆說,過去的駭客有很多是個別行為,但現在已升級至有國家或組織在背後支持的大規模攻擊,也就是所謂的「網軍」,目前中國就有五萬人,連美國軍方最新的F22戰鬥機設計圖都可以竊取,對於這種新形態的駭客犯罪,也讓防護保全的作法要跟著全面調整。

其實,王基旆選擇從網路防駭市場創業,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並非出身軟體業的他,最早來自IC設計業,卻因為將硬體與軟體進行更密切的整合,才成功設計出鍵盤加密的防駭技術。

鍵盤加密 網路交易更安全王基旆創業前,曾在迅杰科技擔任研發主管,迅杰最初從鍵盤IC起家,全球市占率最高時曾達四成,他帶著團隊研發出多項專利,尤其是與網路安全有關的鍵盤加密技術。但由於迅杰專注於IC市場,而且當時整個市場上也沒有人認為鍵盤資料需要加密,沒有市場、也找不到願意合作的代工廠或品牌廠,他只好帶著團隊離開與創業。

王基旆說,由於鍵盤、滑鼠、觸控螢幕是使用者登入網路與雲端系統最基本的輸入設備,網路交易最後的確認,也必須有使用者輸入的動作來完成。但大部分網站並沒有對使用者輸入的資料進行保護,即使有網路加密,駭客利用鍵盤側錄、螢幕側錄、網路釣魚、網路側錄的手法,依然可以取得使用者的重要個資,造成網路交易不安全,也成為駭客入侵最重要的來源。

因此,奧樂科技利用硬體加密及伺服器解密的機制,提高網路的安全性與便利性。主動加密預防,不怕輸入的資料被側錄,讓奧樂的創新技術不僅在台、美及中國等地,取得十餘件相關專利,更贏得許多訂單。

此外,奧樂科技也邀請交大校友、威健實業董事長胡秋江投資,股東群還有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杰旗下的創投。為了回饋母校,王基旆捐了一百張奧樂股票給交大校友會。交大校友會執行長陳俊秀說,奧樂科技的技術實力很強,但為了讓公司業績快速成長並 轉虧為盈,因此校友會將大力協助,並邀請交大前校長張俊彥加入奧樂科技擔任董事。

王基旆對奧樂的技術很有信心,更預計在四月二十四日於台北舉辦的亞太資安展中,邀請全世界駭客來踢館,若能破解奧樂的鍵盤加密技術,就能贏走超過百萬元的獎金。

目前,台灣網路銀行的普及度不高,一般都只在三至五成,與韓國的九成以上相差很遠,網路安全防範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中國信託法金資訊部協理、也是銀行公會資安組組長李嘉銘說,在銀行公會的推動下,目前已修改「電子銀行安控基準」,並加入相關的鍵盤加密技術。

只是,台灣電子銀行的「安控基準」並沒有強制力,使用者還要一段時間才能享受到像韓國一樣較安全的網路交易環境。王基旆說,台灣網路安全市場還有進步空間,這也是他選擇一個全新領域作為創業出發的目的。

奧樂科技

成立時間:2009年

資本額:5398萬元

董事長:張程

總經理:王基旆

主要業務:鍵盤加密技術

全球網路銀行業大失血

——近兩年重大駭客事件

時間 事件

2011/4 中國工商銀行U盾用戶巨款30秒內被盜30萬元人民幣。

2011/6 花旗銀行被駭270萬美元。

2011/10 病毒竊密碼,日網路銀行被盜2.8億日圓。

2011/11 殭屍病毒猖獗,側錄按鍵竊個資被盜320萬美元。

2012/10 美國810萬個帳戶遭到電子轉帳,被盜370億美元。

2012/12 駭客計畫於2013年春季攻擊30家美國銀行。

2012/12 最新病毒Dexter瞄準POS系統,橫掃全球40個國家。

2012/12 Zeus(宙斯)最新變種病毒發威,歐洲網銀共被盜4700萬美元。

2013/3 中國消費卡公司被駭客盜走百萬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6

三十年公司轉型 變成保健食品的台積電 大江生醫隱身第二線 悄占十一億市場


2013-08-19 TWM
 
 

 

現在看來,大江生醫做對了每一件事:在市場未成形就搶先卡位,早期投入的研發動能帶給它無限機會,也給投資人無限想像。但時間倒轉十四年,大江的決定,絕對讓人跌破眼鏡……。

撰文‧楊卓翰

這家公司喜歡靜悄悄地把市場吃掉。它小心保護那些國際大客戶的名字,默默地躲在第二線。你在市面上看不到這家公司,不過去年它安靜地做到十一億新台幣的營收。

機能產品界的隱形王者

這個隱形的冠軍叫作大江生醫。在台灣的機能飲品、保養品到直銷產品,有超過三分之一是這家公司生產;台灣每年進口的膠原蛋白,要被它消耗掉四分之三。從統一、黑松到味丹,全都是它的客戶;花太郎的茶花綠茶,陳妍希代言的蜂王膠原飲,都是大江生醫的產品。而且,台灣市場只占大江營收的二○%。

大江生醫的董事長楊武男,靦腆地坐在大江新裝潢好的會議室裡,他身後的展示櫃裡,有大江生產的上百種保健產品,包括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還有歐洲等地的品牌,都是大江的版圖。

這不意外,因為,楊武男看的從來不是台灣而已,他的目標是世界第一。今年七十歲的他,在跨入生技產業前,在全世界跑了大半輩子的業務,與生醫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現在,有人說他是「機能飲品界的張忠謀」,因為他專門幫國際一線大廠代工設計(ODM)各種保健食品,從飲品、面膜到膠囊全都包。

「我們投入時真的是一片空白……但總要冒險嘛。」一九八○年,楊武男剛從新光紡織的國貿業務部跳出來,自己成立國際貿易公司,也就是大江的前身,專門出口紡織與建材。一九九九年,大江的貿易遇到瓶頸,他開始想轉型。

「那時候,很多人都跳電子業,但是那時已經成熟了。所以就要找一個不明朗的行業。」因為業務關係,楊武男常跑日本,「那裡的保健食品產業,相對比較成熟,而在台灣預防醫學還沒人聽過。我們覺得可以從這邊發展。」他說。

這個決定,卻讓大江連續虧損長達八年。

大江轉型生技後,第一支產品是增加免疫力的膠囊「安克留」。「創業嘛,一開始就想自己賣品牌。但是卻沒考慮到沒市場、沒經驗、沒技術。」楊武男說。

「我們也抱著非常美好的幻想,就自己跑醫院、去向醫生推銷。」大江生醫副總廖偉傑描述當時的慘狀:「在相關雜誌登廣告一個月要七萬元,但是我們一個月都賣不到七萬元!」楊武男很快地發現自己不擅長通路與行銷,但他仍相信生機食品的市場會起來。「當時電子廠有很多都是ODM,但是生技產業沒有;所以我們就轉換路線,要來幫客戶做研發、做設計。」他說。二○○一年,大江捨棄掉品牌,正式邁向代工設計的路。

廖偉傑解釋,當時食品業者還不了解保健食品,而大藥廠又覺得這塊產業技術需求太低,「一邊是不懂、另一邊是不屑,所以剛好這塊是真空的。」從日本市場預測需求,又看到供給短缺,楊武男決心要走ODM,從香港的客戶開始接訂單。

「這真的沒有奇蹟,都是一步步慢慢累積。」楊武男說。「我們投入ODM也是辛苦了五、六年,六年後才改善。」終於,他撐到了。

○八年金融海嘯,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都是大風浪,但那年反而是台灣保健食品的成長年。「○八年市場反轉,但是人們對保健食品的需求,絲毫不減,大家也比較能接受預防性保健了,所以整個規模反而是成長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淑芳分析。

不只是台灣,香港的需求也好不容易起來,而在海嘯中楊武男因為沒有財務槓桿,穩健的財務反而能夠向銀行貸款,先後在五股與屏東擴廠。大江的業績,就在危機中一飛沖天。

專注研發 瞄準中國市場現在,大江共有七個產品中心,四座實驗室。大江的產品需要驗過七種微生物、三種防腐劑、九種重金屬、八十項農藥殘毒等百餘項檢測才能出廠。而楊武男更把重心放在研發,一年要研究超過五、六百種商品品項。

「我們開發了一大堆東西,例如青花菜、香蕉皮、花生膜的萃取,這些東西哪一天會成功,我們一點概念都沒有。」廖偉傑說。「但是,你就是得做。」如今大江有一半的營收來自中國,也在上海開設新廠,預計明年上線;屆時機能飲品的產能將達到每個月一千萬瓶以上,是現在的二倍,楊武男也希望這樣的產能,可以有更多談判籌碼。

「過去我們的小客戶很多,就是像一個軍火商,不管客人拿去怎麼賣。」廖偉傑說得保守,但他指的就是許多電視上成效誇張的保健食品。「不過,現在我們已與國際品牌等客戶談訂單,我們也在挑,會慢慢把這種客戶剔掉。」顯然,大江正在第二階段的轉型。此外,大江也已通過上櫃審議,預定將在九月掛牌上櫃,公司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四.五六元,今年第一季一.二一元。

雖然是家半甲子的老公司,但大江現在的員工平均年齡才三十歲,大部分都是生技碩士,被業界稱作「童子軍」。而老董事長也固定每周與年輕人吃午飯,交換意見:「與年輕人交流,讓我也變年輕了!」楊武男說。雖然白髮,但他就像大江:心,是年輕的。

楊武男

出生:1944年

現職:大江生醫董事長暨創辦人經歷:新光紡織國際貿易業務、大江興業董事長

學歷:台大經濟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72

【經典案例】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台朔集團:管理的「訣竅組合」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8/56957.html

管理結構:雙層設計

台塑組織結構跟大陸企業有顯著的區別。大陸企業採取直線職能制,總部下面是各個職能部門,母公司下有若干子公司。這一設計的弊端在於,企業各種制度均由各職能部門自己制定,比如財務部制訂財務制度、人事部制訂人事制度,每個職能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而且,每個職能部門都力圖擴大自己的權力和利益,結果就是職能設計交叉重複、多頭管理、矛盾衝突,這是目前大陸企業的通病。

況且,職能部門之上還有分管副總,於是副總之間打架,最終還要一把手出面協調,因為一把手沒屁股,其他人都有屁股。但當一把手協調完之後,後面還得出事兒,因為根本上是企業內部關係不順,也就是說我們企業的頂層結構設計出了問題。台塑管理架構最大的特點是雙層架構。

第一層叫總經理室,由15個機構組成,叫做專業事務幕僚,第二層架構由總管理處直接設立了各個職能部門,也是15個,叫共同事務幕僚。

為什麼要設雙層架構?它是這麼考慮的,總管理處內設總經理室,下設15個職能部門,負責企業制度的制定和制度執行的監督,以及制度的改善和完善,稱為「後台」;而總管理處下設15個部門,負責制度的執行,相當於大陸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可稱「前台」。兩層架構的本質在哪兒?把「前台」與「後台」分開,裁判員與運動員分開;立法與執法分開。統一制訂製度,對制度的整理合理性負責,對整體目標負責,避免部門立規、利益衝突,減少內耗和管理成本,前台和後台的職責分工非常明確,這是台塑管理架構的最大意義。

大陸企業很多問題出在哪兒呢?不是當事人的問題,而是企業頂層設計出了問題。什麼是企業內耗?就是不該支出的成本、無形之中消耗的成本。人與人之間本來10分鐘能解決的問題,弄得一個月也解決不了,這不就是成本嗎?

我曾經給中央企業提出建議,借鑑台塑做法,如果雙層架構的組織結構調整太大,至少要把企業中制訂製度的權力統一交給「企業管理部」。這個企業管理部歸誰管呢?一定要歸一把手管,不能歸任何副總管。這個部門統一負責制度的制訂,其他部門僅負責制度執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有人問我,「後台」這些人不執行制度,他們知道怎麼制訂製度嗎?我說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問過台塑的人,後台製定製度的人都是些什麼人?他們說都是集團各個領域的「老油條」!薑還是老的辣,所以不存在不懂行的問題。

我建議,如果大陸企業把各個職能部門制訂製度的人集中到「後台」,「企業管理部」實質上就建成了。

權力分配:條條與塊塊的軟硬關係

我們看台塑,麥寮工業區和高雄工業區生產同樣的產品,但它們的事業部是垂直管理的,統一投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核算,所以不存在內部競爭。這又在另一層面上體現了其雙層架構的優勢:集權與分權。

台塑雖然沒有母公司,但像大陸企業集團一樣,執行的也是集權與分權的關係。總體部署是由集團高層決策,具體投資管理由各公司事業部負責,而某地、現場的管理機構只負責公共事務管理,比如說水電氣運輸等,不允許他們想幹什麼幹什麼。比如麥寮基地,這是一個超大型的石化基地,有47座工廠,但這47家工廠由不同公司事業部投資並垂直管理:台塑公司12座,南亞公司15座,太化公司9座,台塑石化6座,其他企業5座。

歸納起來其實就是:「條條」管投資、管生產、管經營;「塊塊」管服務、管協調。大陸某些央企則不同,下面那些「塊塊」都是實體,裡面所有的生產單位都由它管,因此不同的板塊之間就容易形成競爭關係。

流程管理:不達標,衛生間都出不去

日本飲料企業的車間,衛生標準是嚴格按照製藥廠的GMP標準執行的。某中國老總去考察時就遇到了難題:進得去,出不來。因為洗手間的門是電動的。他進去之後,按照國內的習慣洗手、烘乾,可是出不來,電話也沒找到,有日本員工給他指示牆上貼著的流程圖,一共四張:洗手、消毒、再洗手、烘乾。他重做了一遍,還是出不去,為什麼?不是門壞了,是消毒環節時間不夠,必須10秒以上。

故事很簡單,但是把企業內控的四要素都包括了:

一是管理準則,車間是GMP標準,因此衛生間要有相應配置,不能是隨便的衛生間,這就叫做管理準則。二是業務流程,這個順序是不能變的,不能說我先烘乾後洗手,那你還出不去,這人家有要求。三是關鍵風險控制標準,這「10秒鐘」保證的是產品質量、工作質量的控制點。四是信息化,你想投機、想不按流程執行,那你就永遠在廁所裡待著。那麼,台塑做到什麼程度了呢?

1968年,台塑已經開始搞信息化了。台塑管理具體體現出來,就是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單化、流程表單化、表單信息化。台塑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叫做「異常管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

什麼叫異常?計算機裡面設有標準值,標準值和執行值的偏差就叫異常。「10秒鐘」輸入計算機,沒有消毒是異常,消毒時間不夠也是異常。這種偏差是兩方面的,左右都是偏差,超過和不及都是偏差。

我用「合理工期」來說明這個問題。企業都搞項目建設,都會請設計院設計,比如說12月31號竣工,這就是標準值(這裡假設沒有彈性)。那麼拖期一天算異常;提前一天也叫異常,這才叫真正科學的理念。但我們不是,我們現在普遍的做法是:1月1號肯定不行,越早越好,最好頭一年的1月1號就完工。好傢伙!這種理念是違反科學的,在台塑是不允許的!在台塑,異常一旦發現,就有人跟蹤,主要是信息化手段跟催。每個作業都有時限,如果沒有按時完成電腦系統就跟催,如果逾期再沒辦理,系統會自動向高一級主管發出跟催報警,一直到任務完成。

財務管理:「剝五層皮」,追根究底

財務、採購管理之所以深受重視,是因為最後的效益得從這裡體現。

台塑總管理處有一個財務部門,負責整個台塑的集中管理,開展對旗下所有公司對內結算、對外採購、消費等資金業務,並在各公司之間籌劃、運作融資業務。集團各公司不設財務處,只設會計處。會計處幹什麼呢?負責財務會計信息的收集、核算,參與預算及執行情況。值得一提的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一日結算。每月1號和每年元旦上午9點前,前一月(前一年)全集團的三張報表和考核結果、異常情況、改善方案和收入,全顯示在王永慶的電腦裡了,而數字截止日期是頭天夜裡24點,中間只有9個小時。大陸一般公司快的也得7天,達到4天就很不錯了。

在台塑,不是國內通行的合併會計報表,一層層往上報,而是上面統一出報表,整個集團信息系統幾個小時就處理完了。至少我知道,我們的企業極少能達到這個標準和效率。

很難想像,在1997年,台塑的結算週期還是9天!當年,王永慶把CFO找來,問他能不能做到一日結算,CFO搖頭。王永慶說:「好吧,我給你一年時間,你提前一天行不行?今年9天,明年8天?」總會計師哪敢說不行,誰知王永慶緊跟著就說:「一年一天,給你8年時間,第9年總能做到吧?」實際上只用了三年,台塑就做到了一日結算。

在王永慶看來,財務一日結算是整個企業管理水平的最終體現。能否做到一日結算,是一個公司管理制度是否上軌道,各環節是否全部計算機化,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環環相扣、計算機化管理制度是否正確與有效運作的重要指標。它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結果。

二是設置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也就是我們講的核算單位。台塑不斷地劃小核算單位,全集團有1000多個利潤中心,利潤中心分幾級,包括上百個一級利潤中心,利潤責任一直分解落實到各個工廠和車間班組;全集團設1萬多個成本中心。台塑10萬員工,意味著100個人就是一個利潤中心,10個人就是一個成本中心。

台塑利潤中心的概念跟大陸不一樣。我們的利潤中心通常是看有沒有法人的身份,但台塑要看一個對象能夠成為利潤中心,還是只能成為成本中心。比如一台堆垛機就是一個成本中心,就要給這台堆垛機下達每月的費用和每年費用,包括人工費、燃料和各種消耗等等,而且分解到無法分解為止。

三是成本管理。包括目標成本管理:將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公司、事業部、廠等各級成本中心,並與績效管理結合;以及單元成本分析:根據目標成本,逐月及時跟蹤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之間的差異,對成本差異形成原因,追根究底並找出主要矛盾。

台塑採取「剝五層皮」的辦法,來開展層層成本分析:第一層是總成本分析;第二層是各公司層面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第三層是事業部層面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第四層是單個產品的單位成本分析與控制;第五層是單位成本的分析。成本控制就是要「追根究底」,用王永慶的話說,「我們台塑就是靠這一點吃飯」。

這一點從台塑的採購管理上也能看出端倪。

採購費用是「誰使用誰支付」。如果因為採購過量而形成庫存超標,台塑的處理辦法是首先調庫存給別的兄弟企業用,但使用方只負責60%的費用,積壓庫存方需承擔40%的費用。這樣一來,採購的申請就變得精打細算。

四是資金管理。台塑全集團只在一個銀行開戶,這個賬戶實施各公司內部資金的集中收付。與之相應,台塑非常強調集中採購,集中採購比例達到95%,且非常有特色,分為「前台」、「中台」和「後台」。

「前台」是生產第一線的需求方,要按照台塑集團的統一表格、統一要求、統一規定時間,將需求上報到集團總部。集團總部有一個採購部,所有的需求都報到採購部,由「中台」採購部負責彙總、詢價。但這些工作都做完後,採購部在確定採購商並草簽採購合同後,送「後台」資材審核組審核,審核完以後,整個採購計劃報到行政中心,由王永慶、王永在終審。審查、批准之後再返回到採購部,採購部這個時候才能實行採購。

這樣一個流程是互相制衡的,任何個人、部門都不能從頭到尾決定這件事情。而大陸某些企業,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就能決定這一件事情,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企業文化:寧拙勿巧,「甘蔗沒有兩頭甜」

早年台灣有一批民營企業家經不起誘惑,衝進了股市、金融衍生品和房地產市場,剛開始也掙了錢,但是後來主業很多都垮了。原本為了錦上添花,實際結果卻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王永慶意識到「甘蔗沒有兩頭甜」,於是很早就給台塑制定了三條戒律:不炒股票、不做複雜結構性金融衍生品交易、不做房地產。

戒律保證了台塑到今天是穩定的,沒有出現災難性的後果。那麼多餘的錢做什麼?做慈善。王永慶在大陸捐了上千所希望小學,但非常低調,很少宣傳。

他做慈善也跟一般人不一樣,確定項目之後,從設計、採購、施工到監理全是自己公司的人做,希望小學建好之後才交給當地政府,也不去剪綵。

當然,企業總得賺錢,而台塑的理念是:追求合理化利潤,而非利潤最大化。這從台塑對待上下游的態度——共生共榮就能看出。在台灣,台塑會給下游企業留下一定的利潤空間。王永慶說:「如果下游沒有合理的利潤,他們死了我們就活不了。」

台塑自己消化漲價的成本對策有二:降低成本;削減自己的利潤,只要在合理的利潤區間就夠了。這種「合理化」的思路貫徹在台塑的方方面面。

王永慶很早買的一塊山地後來建成了養生村,類似我們的養老院,其結構合理,設計人性化,深得老年人好評。其中有兩個小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一是關於沙發的。台塑養生村裡的沙發坐下去舒服,但坐兩個小時後就不舒服了,逼著人一定要站起來。為什麼?擔心老人們坐得太舒服之後就不起來活動,影響身體健康。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這是台塑的專利。

二是老人在衛生間洗澡突然暈倒後,怎麼能在不驚動老人、不加重傷害的情況下進行救助?解決之道是在衛生間的門下裝了一塊虛掩的木板,只有服務員知道。

大家都知道文化是最高層次的體現,決定著人們的理念和行為。那麼台塑的企業文化是什麼呢?四個字:勤勞樸實。這是王永慶母親傳授給他的,勤勞就是勤於用腦,樸實就是儉樸的生活習性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

王永慶請人吃飯,對招待所所長的要求是:客人要吃好、吃飽,但是不能剩,剩了就是你的責任。只要你去那吃過一次飯,你當時吃飯的所有信息電腦裡全有了,下次你再來,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飯量多大,全知道。

台塑很多年前投資了一家保健品公司,產品做好以後,王永慶先吃半年,台塑員工免費再吃半年,最後才能給台灣老百姓吃。

我接觸了不同層次的台塑員工,其行為方式特別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拙」。台塑藏龍臥虎,隨便拽個人出來問下教育背景都可能嚇你一跳,可都非常樸實,看不出來傲慢的東西。

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我詳細調查過,是因為台灣人選擇職業的理念中首要條件就是文化、價值觀。個人的性格跟哪個企業接近,就去哪個企業,而非僅僅考慮薪酬因素。相對應,企業選員工最重要的標準也是文化、是價值觀。

這就容易理解了,因為留下的人都被既定的企業文化熏陶得越來越相近。因為價值觀相近,溝通成本就低了;溝通成本低,管理成本、交易成本也都大幅度降低。這種文化是發自內心的、內生的,不是一個標語或口號。

王永慶在總結台塑企業發展時曾說,如果台灣不是幅員如此狹窄,發展經濟深為資源所苦,如果不必這樣艱辛地經營就能求得生存及發展的話,台塑是否能做到今天這樣還是個疑問。但無論如何,台塑就是做到了。「合理化」的進一步發展正是止於至善,我們都該心嚮往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