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5億老富人張宏偉 東方新30年只談油和米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7/2MMDAwMDIyNDQ2Mg.html

張宏偉的創業史是從建築施工隊的手推車開始。

之後的20餘年, 從銀行、證券、建材、港口、地產、能源,幾乎都遍佈了他的足跡,張宏偉構建的資本帝國不斷在挑戰著市場的想像。早在1993年,《福布斯》首次對中國富豪進行排名,張宏偉便躋身前十。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素來低調的他突然活躍了許多,滔滔不絕的談起了能源和大米,他又想要做些什麼?

張宏偉最近很忙。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會議開幕,他為此已經足足準備了好幾個月,從查閱大量資料瞭解政策到與專家學者溝通諮詢,全部親力親為。

張宏偉十分珍視自己政協委員的身份,在他工作的地方,第八屆政協會議以來的委員全體合影十分醒目。「響應政策號召」似乎已經成為了張宏偉的行事邏輯。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民營企業家,張宏偉曾說過,自己這三十年來依然能夠「活著」,當然是天的保佑。天不僅指上天的天,還有政府那邊的天。

話雖讓青年人摸不著邊際,但確是這麼多年以來張宏偉能夠運籌帷幄的主要內容之一:高度敏感的政策嗅覺,制勝千里。

這次參會他帶來了3個提案,一是提出如何實現土地化規模經營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可行性建議;二是建議打造新的模式,以民營企業為先鋒,國有企業做後盾,更好推動國家海外併購「走出去」戰略的實現;三是建議國家出台更多政

策鼓勵國內企業去巴基斯坦投資,以促進中巴兩國的合作關係。

無關金融、無關建材,這一次的政協會議,張宏偉心心唸唸惦記的都是他的海外能源併購和糧油板塊發展計劃。

張宏偉的創業史是從建築施工隊的手推車開始,之後的20餘年,從銀行、證券、建材、港口、地產、能源,幾乎都遍佈了他的足跡,張宏偉構建的資本帝國不斷在挑戰著市場的想像。早在1993年,《福布斯》首次對中國富豪進行排名,張宏偉便躋身前十。

然而,調整期接踵而至,張宏偉曾經的光環逐漸黯淡。鮮少接受採訪的他也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曾被媒體稱為「四大神秘人物之一」的張宏偉面對諸多質疑和猜測,依然淡定不語。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素來低調的他突然活躍了許多,滔滔不絕的談起了能源和大米,他又想要做些什麼?

哨聲吹響,第二場競技即將開局。

糧油市場的不速之客

2010—2012年,東方集團準備建立五個稻米加工的核心園區,一個鐵海聯運的物流中心,一個具有國際稻米加工品種研發的研究所

2009 年7月23日,東方集團與黑龍江省五常市政府就共同規劃、開發、建設、運營、管理五常市安家稻穀加工園區及五常大米交易市場項目簽署了框架協議,正式進軍 農產品市場,並且高調宣佈,要在3-5年內,成為國內大米市場的領導品牌之一,同時以中高端帶動低端的方式,推進中國大米市場格局的規範和品牌格局的建 立。

所有人都在疑惑,一直在資本市場潛行的東方集團為何戀上了大米?

張宏偉的回答有些耐人尋味:「緊跟國家政策,支持地方發展,為農民增收。」

對 於一個企業家來說,大米的意義當然不限於此。據瞭解,我國為全球最大的稻穀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費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優質小 包裝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小包裝米市場每年都在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而按照黑龍江省的發展規劃,將著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示範基地,政策的 關照將為黑龍江的糧食產業帶來重要的發展便利,這恰是張宏偉一直以來看重的契機。

其實,東方集團對農業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東方集團就在五常市啟動大豆蛋白項目,而這一次張宏偉顯然帶著更大的決心而來。

知情人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東方糧油是東方集團上市公司最近兩年內打算重點打造的產業板塊,大力開拓這一部分的業務,也是在為上市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於 是,從2009年開始,東方集團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農業之上。並且將目標鎖定在高端大米,東方集團首批上市的中高端大米,最高售價達到 99.9元一斤,中端產品價格為十幾至幾十元不等。除此之外,為了與低端產品的銷售方式區別開來,東糧正著力開拓專賣店、網購等新型渠道。

張宏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五常大米」只是既有的一個品牌產品,未來東方集團將遵循政府關於完善糧食加工體系、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業等產業發展政策,堅持走糧油加工新型工業化道路,構建稻米循環經濟加工體系。

截至目前,東方集團正在黑龍江五常、方正、肇源、通河等四地建立了生產基地,致力於加強糧食採購和銷售網絡的鋪設。東方集團財報顯 示,2010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544萬元,營業成本17506萬元,淨利潤-1494萬元。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糧油板塊尚處於組建初期,先期基礎建設投入 較大,但儘管如此,東方集團還是表示將繼續在園區建設上加大投資力度,決心可見一斑。

除了資金層面,東方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錦州港未來三年也將開始為糧油板塊發展提供支持,實現北糧南運,發揮港口行業與糧油行業聯動的優勢,加快速度發展港口糧食貿易。據業內人士測算,糧食的鐵海聯運將比公路運輸節約15%左右的物流成本。

打 著「東方系」標籤的糧油產業發展圖景正在逐步清晰,按照張宏偉的規劃,2010—2012年,東方集團準備建立五個稻米加工的核心園區,一個鐵海聯運的物 流中心,一個具有國際稻米加工品種研發的研究所。而隨著東糧工業園區以及物流園建設的完成,未來大米產品將以京、津、滬為主要市場,之後進軍廣東,同時將 對一些中型城市進行覆蓋。

資本帝國的堅持與放棄

張宏偉不參與民生銀行的定向增發,跟其一貫的投資理念有關,最近一段時間,農業和能源應該是他關注的重點

儘管最近一段時間,與張宏偉牽連在一起的總是大米,但是提到他,誰也不會忘記民生銀行和東方家園。

民生銀行近期剛剛放棄了增發方案,變更為發行公司可轉債,市場嘩然。也許很多人不會再去注意,先前的那份作廢的方案中,一直處於民生銀行股東恩怨紛擾之中的張宏偉卻沒有出現。民生銀行之前數年,在張宏偉的棋局中至關重要,是次,他又緣何缺席?

知情人士透露,東方集團當初決定不參與民生銀行增發計劃,原因是基於整個集團整體未來發展戰略。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另外一位市場人士的認同,他表示,張宏偉不參與定增,跟其一貫的投資理念有關,最近一段時間,農業和能源應該是他關注的重點。

上述知情人士的透露:「集中人力物力發展重點板塊是肯定的,但是遇到好的項目張宏偉不會放棄。」

這 讓人想起了同樣讓張宏偉陷入輿論漩渦的東方家園。一些市場分析人士將張宏偉缺席民生再融資,歸因為東方集團身陷旗下東方家園資金鏈危機。張宏偉當年「十年 千店」的規劃言猶在耳,如今東方家園的管理卻不斷惡化,屢遭詬病。有業內人士指出,東方家園前期擴張過快,土地成本相對太高,導致拿地以後,後期開發無以 為繼是發展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

擴張、堅持與放棄,是個問題。

不過今年初,一則公告調整了不少人的看法。

1月 13日,東方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同意上海正大景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中科宏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分別受讓公司子公司東方家園有限公司持有的東方家 園實業有限公司33%和32%股權,轉讓所得為4.8億元。此次轉讓後,東方家園有限公司仍持有東方家園實業有限公司35%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東方證券研報認為,此舉是東方集團加快戰略聚焦的重要舉措。這也意味

著公司未來將會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農業、金融和礦產這三大板塊上,而農業將是未來幾年公司的戰略重點。

而此前的10月20日至11月4日期間,東方集團母公司東方實業減持海通證券共計3.16億股, 套現超35億。

糧油板塊將成為張宏偉的下一個發力點已成共識。張宏偉逐步尋找平衡,在擴張的同時學會放棄也能夠預見。據說,幾年前,張宏偉曾對媒體表示,自己除了金融和礦產已經不想再關注其他領域,而今又涉足農業,未來其構建的龐大帝國格局又將發生怎樣的調整和改變,值得期待。

知情人士表示,在張宏偉的棋局中,金融、港口、建材、糧油、礦產、能源都是其重要棋子,這些短期內不會改變,只是每一個時期都有每一個時期發展的重點,未來一段時間,糧油產業和海外能源併購將是其重中之重。

能源投資的嗅覺與夢想

張宏偉將繼續在國際上物色能源項目,選擇內地或香港的平台進行收購和管理,資金來源可以是公司融資,也可以是張宏偉個人或東方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入資金

除了糧油板塊,張宏偉旗下的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聯合能源的最新力作是,以極低的價格悄悄吞下了英國石油公司(BP公司)在巴基斯坦全部上游油氣業務,成為中國首家收購BP公司能源資產的民營企業。

全球金融危機和墨西哥灣事件讓張宏偉嗅到了機遇的味道。

「我們不做,誰做?」

張宏偉一如往日的霸氣,只因為他是有備而來。

張宏偉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稱,當時爭奪很激烈,我們只 用了1/10的價格拿下BP公司在巴基斯坦全部上游油氣業務。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旗下沒有石油能源企業,即便機會來了,我們也抓不住,如果你是一個做飼料 加工的企業,人家怎麼可能把油田賣給你。而打造這個石油平台,我們用了整整7年的時間。資源領域很難進入,但是,難,不等於我們就進入不了。我這個人,只 要方向正確,怎麼進,那是方法問題。

據悉,張宏偉將繼續在國際上物色能源項目,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內地或香港的平台進行收購和管理, 資金來源可以是公司融資,也可以是張宏偉個人或東方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入資金。聯合能源正積極與美洲、南亞、中東等海外優良石油及天然氣項目談判,其 戰略規劃是進一步併購優秀項目。

聯合能源是張宏偉1998年以每股0.2港元的價格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特時泰而來的,後更名為東潤拓展集團,2008年1月更為現名,張宏偉目前持有聯合能源68.1%的股份。

第一代富豪的生存法則

筆挺的西裝,紋絲不亂的頭髮,張宏偉永遠著裝正式,舉止嚴謹,對所有員工的要求也是如此

一位與張宏偉熟識的業內人士談及張宏偉時,再三突出了他的謹慎和自律。

「違法的事情,他從來不做,公司內部所有重要文件都要經過律師的審核。張宏偉常說做事一定要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之內,沒有說不允許的,就可以做,不允許的那就絕不能做。」

除此之外,不得不佩服的是張宏偉超凡的「嗅覺」

1994年1月6日,東方集團股票在上海證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張宏偉算過一筆賬:東方集團1990年以13家下屬企業的3000萬元資產,第一次發行內部股時融資3800萬元,上市時新發4000萬股票又融資2.6億元,三年兩大步,3000萬元淨資產變成了兩億多元,他嘗到了資本運作的甜頭。

「資產經營等於是在做加法,資本經營卻在做乘法。如果加法和乘法一同做,企業自然會像滾雪球般做大做強。」

在此思想指導下,張宏偉一直在努力用資本運營方式實現自身快速增值。從錦州港到民生銀行,從東方家園到海通證券,張宏偉也從曾經的實業家轉型成為資本運作高手,而且一直走在改變的路上,一個多元化經營的資本帝國在不斷挑戰投資者的想像。

「所謂百年老店,我養豬,就幾百年都養豬了?對我來講不是這樣的。我今天養豬,明天可能就養牛了。對我而言,什麼都是商品,企業就是商品。」這是圈中熟悉的張氏方法論。

除了商業嗅覺,還有政策嗅覺。

張宏偉,甚至整個東方,都會常常說起「響應國家號召」,這其實不是大而空的標語,而是張宏偉的運營邏輯。

緊抓政策帶來的機會,借力發威,是民營企業制勝的關鍵。

每天都要工作16-18個小時的張宏偉永遠有著做不完的工作,發現各種可以實現他心中夢想的機會。今天,他在政協會議上為農業和民企出海振臂一呼,明天又會在哪一新的領域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2

週五烏龍指:不問真相只談操作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860987
週五A股出現了罕見的「烏龍指」操作。

當天晚上就有朋友希望我談談自己的看法,這裡就來說幾句。

不問真相,真相與交易無關

正如這個帖子的標題所言,對於週五「烏龍指」事件,我不關心真相是什麼。

是的,如果你是出於娛樂,那麼眾多關於「烏龍指」真相的調查、猜測、段子夠讓你看得高興。

但是,如果你像我這樣把「賺錢」放在投資第一要義的話,那麼這些其實都無關痛癢——在週五交易時段中,你根本無法無法確定真相是什麼,也無需知道真相是什麼,你要做的只是根據當時市場具有的公開信息,做出最正確的判斷,能夠力爭不虧錢甚至賺錢。

更何況,作為一個信仰價格反映市場所有信息並能指導操作的投機者,我們根本無需關心真相,只要跟隨價格跟隨我們的心即可。

所以,我們就根據不同的操作情景,來做一個交易操作層面的分析。

不買不賣的,權當噪音

不買不賣的,說的其實就是我自己。

因為目前投資主力在美股,A股這邊主要也是基於A股和H股的溢價做輪動,所以對於A股本身的短線波動並不太關注。

所以雖然11點半之前的行情有看到,光大烏龍指的傳聞也有看到,但並沒有什麼操作打算——尤其是看了下我關注的A股H股溢價率沒有值得操作的變動之後。

再加上那天正好手機Note2遭遇字庫門變磚了,所以中午吃完飯就忙著修手機去了,等我修好手機重新能看到行情已經是2點了,那時候一切都塵埃落定了。

你問我是否後悔11點半收市前沒有拋空下午收盤前再撿回來做個差價?

真不後悔!

作為一個量化交易者,關鍵就是執行紀律,嚴格按照事先預定的操作規則進行買賣——既然週五的上漲沒有觸及我的操作規則,那麼不操作就是最英明的選擇——更何況,作為一個交易週期越來越長,甚至每個月只允許自己操作一次的中線交易者,越發覺得日內、日線的很多波動真的是雜訊是噪聲,這不是我有能力賺的錢,那就要放棄,只賺自己有把握的。

這個股市,錢是賺不完的。你要認準你容易賺到的錢,而對於其他的則視若不見——對我而言,週五的烏龍指就不在我賺錢的範圍內。

追高套牢的,應當檢討

股市有買就有賣,既然早上一度漲了那麼多,那麼自然就有高位買入者。

從高位算起,下午兩個小時光滬深300指數就是4.23%的下跌,不小的損失啊。

為什麼會去追高,這無疑是套牢者必須反思的問題。

下圖是週五早上滬深300指數的走勢,第一波猛拉速度太快,除了那些利用計算機自動化交易的投資者,普通小散是不會來得及殺入的。大多數追高套牢的,都是在黃色標記的第二波拉高中。

查看原圖
我知道,有一些投資者是看到微博、貼吧上各種版本的利好傳言,真以為當日會有大漲行情。

但問題在於,你可有分析過歷史上的單日大陽線行情是怎麼走出來的?

下表是滬深300指數歷史上主要幾次大漲的日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行情軟件看看這些日子的大漲都是怎麼走出來的。

查看原圖
大漲日怎麼來?我們會發現高開高走的是很大一部分,剩下的也大多是在開盤1小時內甚至是半小時內就做完多空選擇然後快速向上拉升的,像週五這樣都過了一個半小時再開始拉升的只有一次,也就是2008年11月19日,是下午才開始拉升的——但是我們看看當日滬深300指數的走勢,下午也是緩步上拉,哪有本週五「烏龍指」這樣飆升的走法。

查看原圖
只要對歷史大漲行情的走勢有點瞭解,你大體就不會相信市場漫天傳的利好傳聞——自然也不會盲目追高了。

所以,如果追高買入了,也不要什麼想著去找光大索賠之類,證券市場本來就是爾虞我詐的地方,你首先要反思的是為什麼技藝不精被忽悠進去了,這樣的反思對你的投資技藝成長才有好處。

高位減倉的,要致以敬意

如果說高位追入的是悲劇,那麼能夠在高位減倉鎖定利潤的無疑就是高手了。

對於高手,當然要致以敬意。

當然,敬意之外,就要考慮你能不能偷師學到一些。

其實,至少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你在下午的回吐行情中保存勝利果實甚至是獲利。

其一、消息面。大概11點32分的時候,就有媒體指出上午的飆升是光大的烏龍操作了。而光大證券從下午1點就開始臨時停牌,結合這兩個消息一印證,大體也就知道事情大體的真相了。所以1點開盤後拋盤如潮也就不奇怪了——作為散戶,你要拋售的量比別人小,自然應該跑得快,這時候就全看你的操作速度了。滬深300指數當天下午用了整整14分鐘才完成2.32%的下跌,那時候指數依然上漲1.23%,顯然你有充分的時間保住不俗的勝利果實。

其二、技術面。下圖是週五下午滬深300指數的1分鐘走勢圖。在經歷了14分鐘的下跌之後,滬深300指數有4分鐘的反彈,然後開始繼續下跌。這是一個頗為明顯的看跌走勢,即使是從技術面也該離場保留勝利果實了——而對於那些使用股指期貨能夠做空的投資者,則是做空賺錢的好機會啊,從13點21分創出下午新低開始算起,一直到收盤滬深300指數又跌了1.77%,而在整個過程中滬深300指數都是標準的一浪低於一浪的下跌走勢,連被震出來的機會都沒有,這是多好的盈利機會!

查看原圖
當然,你或許會說這不過是馬後砲。

是的,這的確就是馬後砲,但這就和圍棋高手無論輸贏都要復盤一樣,這對於下次遇上類似情況如何操作依然是大有好處的——就像你不對歷史大漲交易日做過復盤,又怎麼可能再下一次類似情況時判斷出到底是有真利好還是烏龍走勢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94

四大超级富豪,只谈一件小事:经济不好,怎么干票大的?

http://www.xcf.cn/500frb/cfht/201702/t20170217_779505.htm

 萧条和悲观弥漫中,一些人怨天尤人,随波逐流;一些人一蹶不振,甚至销声匿迹;但也有少数人放眼长远,大萧条,大投资,最后成了大赢家。

  抄底大师李嘉诚

  

  李嘉诚的发家史,几乎就是一部抄底史。

  1965年香港爆发金融危机,随后“文革”波及,经济雪上加霜,不少房产公司关门破产。李嘉诚趁低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两三年后,经济复苏,地产市场恢复,他的身家快速倍增。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拖累全球经济,李嘉诚如法炮制,大买资产,并在后来的复苏中再次暴富,成功跻身亿级富豪行列。

  期间,被危机拖累的和记黄埔因为连续巨亏被汇丰银行注资控股。尝到抄底甜头并与汇丰交好的李嘉诚,还以低于市价一半且只需暂付20%现金的超级待遇,收购和记黄埔39.6%的股权,坐上董事局主席大位。成为第一个拿下英资大企业的华资企业家,也为其成为香港首富走下关键一步棋。

  1986到1987年,国际油价暴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向10美元逼近。李嘉诚再次危机入市,到1991年已拿下加拿大石油巨头赫斯基能源95%的股权。

  2000年,李嘉诚将赫斯基重新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并在此后一路享受石油价格上涨的盛宴。此交易也被称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香港回归前,香港沦陷的论调与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叠加,港资、台资、英资纷纷撤离,楼宇资产大幅下跌。李嘉诚大手笔接盘有关资产,转身就赚到盆满钵盈并于1998年问鼎香港也是亚洲首富。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欧洲陷入低迷。李嘉诚又持续从高涨的中国地产市场套现转而抄底欧洲,并因此被夸张地评论为“买下了英国。”

  当他抄完之后,内地企业家们跟上去了。

  小心翼翼的冒险家吕志和

  

  2014年的亚洲第二富豪吕志和,也是一位屡在沧海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的企业家。他不但喜欢低谷抄底,而且善于在价值洼地抄眼光谋略之底。

  1977年,吕志和预期香港酒店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斥资6,800万港币在尖东买下了一片被众人看成烂地的土地,计划建设一座五星级酒店。

  他的计划几乎被所有人质疑,汇丰银行起初连贷款都不敢给他。但众人看到尖东当时的荒凉,他却看到尖东未来的繁荣,力排众议将计划变成了现实。

  1981年,该酒店成功开业。从烂地到投入运营,酒店总成本约为4亿港币,开业后每年的利润却接近1亿港币。1990年代,他已赚回几个本钱之后,还有人出价70亿港币收购酒店及连带地皮。

  

  毕亚军(左一)著《吕志和传》在香港会展中心盛大发布

  1990年代,受海湾战争拖累,美国酒店业陷入低迷。吕志和又在众人的恐惧中贪婪,持续抄底美国酒店业。到1997年,他已在美国全资拥有17家星级酒店,被评为美国第十二大酒店业主。

  2002年,澳门经济持续不振,决定开放博彩业。吕志和再次在低迷中看到灿烂前景,70多岁高龄砸下过半身家成为澳门博彩持牌经营者,并在此后的巨大危机中演绎一出后来居上的精彩大戏。

  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参与澳门市场竞逐的博彩企业遭遇严峻考验。有的被严峻形势吓倒停了工,有的则因之前扩张太猛,现在突然银根紧缩而危机爆发。喧嚣的澳门很快清静下来。

  众人裹足悲观之时,此前安静的吕志和,却以“金融海啸”后全世界第一个拿到百亿级贷款的大胆,突然提速。在最困顿时刻,以有生以来最大的举债,向成为澳门新王者发起了最有力的挑战。

  2011年5月,吕志和家族的澳门银河首期项目正式运营,一举站上澳门博彩业的前列。此后,弯道超车的银河娱乐一路向前,于201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博彩公司,吕志和也在此后成为亚洲第二富豪。

  吕志和同样也是香港地产的危机抄底者,1997亚洲金融风暴之后,2003年“SARS”低迷期,他都率先在观望中出击,以低价获得不少土地。 

  前亚洲首富李兆基

  

  “汶川地震“中捐款超过6亿的李兆基,曾于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三年被《福布斯》评估为亚洲首富,而且两次高居全球第四位。

  李兆基的财富爆发同样得益于多次成功抄底。1973年4月,香港股市骤然疯狂下泻,地产市场随之暗淡,李兆基却认定这是收购土地的黄金时期。

  一片悲观中,李兆基在内部刊物发文写道:香港为世界贸易之枢纽,亦为国际金融中心,向属工商重镇,旅游购物胜地,万商云集,人口荟萃,加上战后人口急剧膨胀,市区可供发展土地日形短缺,地产业将必璀璨,楼宇价格,长远着眼,应予看好。

  凭着这种远见和信心,李兆基抓住了许多天大的机会。代表性案例之一是,1976年他联合好友郑裕彤、李嘉诚以及郭得胜,以2060万元港币投得沙田第一城项目。到1997年,该项目总价值已超过400亿元港币,投资回报超过1000倍。

  1983年和1984年,香港因“中英谈判”等时局因素导致经济萧条,许多地产公司冷冷清清,李兆基继续坚定信心,大肆抄底地皮,增加土地储备。

  依靠低迷时期收购的大量地皮为后盾,恒基兆业在市场复苏中狂飙猛进。1990年到1996年,其年营收由40亿港币升至153亿港币;税前年盈利由24亿港币升至108亿港币;总资产由146亿港币升至787亿港币;市值更由136亿港币升到1325亿港币。

  虽然这个成绩相对于如今的内地企业,如恒大集团等而言不过如此,但放在一个小小的香港,能有这样的增长,这也同样是世界性的奇迹了。

  “鲨胆彤”郑裕彤

  

  已故超级富豪郑裕彤,从打杂工起步,把周大福从一个小金店做成全球最大珠宝上市公司,把新世界做成香港地产的四大天王之一。

  郑裕彤在市场上有着“鲨胆彤”的名号,这是因为大家认为他有鲨鱼一样的敏锐及强悍。他喜欢做大项目,认为做生意都有赌博的成分,而在危机中下注,则是最有机会赢,也最能赢得大的好办法。

  1960年代末香港富人抛售土地、楼宇的浪潮中,郑裕彤也是勇敢的接盘侠,并接替那些土地和楼宇的老东家成了财富的新主人。1970年,依靠此前收购的地皮、楼宇,郑裕彤成立了新世界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将其在港交所上市。

  之后,他在外界并不看好的质疑声中,将一片凄凉的码头旧地开发成了拥有两家豪华酒店、几十万英尺购物中心、数千个商业单位、办公楼和豪华住宅的新世界中心。30多年后,其丽晶酒店的营业总额依然高居世界十大酒店之列。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前崴脚。不少香港人以为世界末日来临,纷纷撤资海外,香港楼市持续走低。郑裕彤则趁机发起一项庞大计划——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兴建香港展览中心,并将其做成“全球10大最佳”工程之一,以及香港回归祖国庆典的主场地。

  

  大胆与小心,是个大学问

  很多人会说,四大富豪如此抄底并成功,是因为胆大敢赌,运气够好。这是个不太正确的认识。

  事实上,在众人“悲观”时“胆大妄为”的他们,在别人胆大妄为时,统统都是“胆小鬼”。

  好比其中一位就曾经对我讲,“人家说我们胆子大,其实我们是胆子小。3万点(恒生指数)还敢买股票的人,才是胆子大的。我们胆子小,我们只敢等它跌到20000点,甚至更低一点点。”

  大多数人怕低不怕高,追涨杀跌,他们是怕高不怕低,追跌杀涨。当行情涨到擦皮鞋的都信心满满时,他们统统都是率先认怂出局的人。

  不做风险大于机会的生意,是这四大富豪一致的特征,也是他们能够持续成功的关键。

  比如李嘉诚,他经常在脑海中放的电影是,假如自己要倒大霉,会怎么个倒法,然后一遍遍去检讨漏洞并做好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

  再比如吕志和,他的名言是:“口袋里始终要有一大笔钱,即使一个大浪打来,手中也还有条大缆,有资格再来第二回。”他的大女儿吕慧瑜则曾向我补充:“人家说让一件事情牢靠,是要打个钉子进去,我父亲是打进去的钉子上还要再加个倒钩。”

  也是托了平时小心的福,关键时刻,他们的胆子才大得起来,而且有大实力去抄大底。就好比,30000点时胆小把股票都卖掉变成钱,等到20000点时,他自然敢去大买并且有那么多的钱。

  事情的好玩在于,当他们胆大时,30000点买股票的大胆者可能已经“奥迪进去,奥拓出来”,统统胆小了,甚至还嘲笑人家:“都跌成这个屎样子了还往里冲,真是要钱不要命。”

  什么时候该大胆,什么时候要小心,这是个大学问。几轮该大胆的时候不大胆,该小心的时候不小心下来,可能就会跌宕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毕亚军拜访郑裕彤博士(2005年)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我曾向郑裕彤求教,为何敢于在危机中投下那么大的赌注去开发会展中心?

  也曾请教吕志和,一生求稳的他,为何会在70多岁高龄投入半数身家,还在金融海啸之后的悲观局面下,一出手就借钱100亿来押注澳门?

  他们的回答都简单而坚定,主要是三点:一,对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发展有信心;二,从长远看而且看准了。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本事看得准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所以干脆不去看,而是去看五年、十年;三,低迷时反倒胆子大,因为此时干事的成本低,甚至竞争都更少。

  “以香港会展中心为例,别人说我很大胆,其实我是看透了,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香港和内地一定会经济腾飞。”郑裕彤说,“经济好,土地一定是越来越值钱的,既然这样,1000万都有人争着买的地,你现在500万就能买,有什么不敢买的呢。”

  郑裕彤的回答,可谓是这他们共同的心声。总结起来就是,放长线才能看得比较准,不随大流,甚至反着走,才会既卖得高又买得低。

  同样1000万起步,几轮人家买得低卖得高,你却买得高卖得低下来,人家已是亿万富豪,你怎么还只是个小康的小格局——也就形成了!

  除了通过四大前辈的故事,给大家干票大的一些启示,又将这些往事重提,还有个小意思——

  自媒体批量生产出众多大师和神仙,这些大仙恨不得每时每刻来个神预测——今夜又有什么国家崩溃,明晚央行大招将改变什么格局,后天的房地产要变成什么模样,刚刚,外汇储备大下降,它会如何深刻影响你的命运……去年以来此类行情格外旺盛,以至经常有朋友转来要交流看法。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我相信您已经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83

“達康書記”吳剛:只談做人做事,不談GDP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09/1092637.html

001-000.thumb_head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達康火了。

難道大家真如網絡上說的那樣,愛上達康書記的顏?其實,觀眾未必真的為吳剛的雙眼皮、輕敲桌面的手指和喝茶的水杯著迷,吸引他們的是深入角色的精彩表演。

就像娛評人今天所說的,附加在達康書記身上的偶像話語,是對只看臉不看演技的粉絲經濟的一種反諷。大家打心眼兒里欣賞的,其實是以吳剛為代表的,這一批《人民的名義》中實力派演員們的做派:臺詞準備一絲不茍,形體表演惟妙惟肖,從言談舉止到動作思維的到位傳神,這就是一名演員應該有的自我修養。演員就應該琢磨關於表演的事,而不是其他。

坐在吳剛對面,專屬於有修養的實力派演員的氣場撲面而來。專訪結束後,吳剛還為每經影視錄了一段祝福語,那種經過長期專業訓練聲音字意,和舞臺上、銀幕里看到的感覺,別無二致。不由心中感嘆:演員這碗白米飯,他端得起。

“我塑造的這個人,要像個實心兒菜,一層層都是紮實的”

每經影視:達康書記井噴了。您怎麽也沒想到,觀眾們會像守護偶像一樣去守護電視劇里的這個角色吧?您怎麽理解大家這種行為?

吳剛:我有時候也看彈幕,挺好玩的,剛開始可能不太適應,我正看戲的時候怎麽出現那麽多6,這什麽呀?但很快就明白了,這就是現在觀影的特點,互動性很強。在娛樂中看了戲、也參與了,而且同步參與。就跟演員在舞臺上感受到觀眾的呼吸,觀眾感受到演員的呼吸是一個道理。

每經影視:您怎麽看李達康這個角色?其實李達康這個人內心很孤獨的,他對家人,也有很多虧欠。

吳剛:你說的沒錯。拍戲的時候,我就跟我媳婦兒嶽秀清(在戲中扮演李達康夫人歐陽菁)和導演商量,能不能弄點感情戲、家庭戲,豐富一下這個人。要不然這哥們多苦啊!整天就撲在工作、開會上。

我們就商量多加了段兒感情戲,就是他老婆被關進去後,他與他老婆的一場戲。畢竟那麽多年的夫妻,大家價值觀不一樣分手了,再厭煩,也還是有感情的。

站在李達康的角度想:“歐陽菁,她跟我夫妻那麽多年,雖然已經離婚了。但她進了監獄,我看著她,無能為力,那時候湧上心頭的反而都是兩個人感情好的時候的點滴。”那我想,可不可加點這個。加完之後去剪,還覺得挺好的。她在監獄,我在家里,又加了兩場戲,應該大家很快會看到。

李達康這個角色,我是很喜歡的。我覺得大家喜歡他。是喜歡他的坦蕩,喜歡他的執著,喜歡他的單純。李達康真急、真罵,但他心真好。這反映現在社會的一種需求,老百姓不喜歡誰玩假的。

每經影視:聽說您的發型,也是翻來覆去考慮了好長時間。

吳剛:其實我覺得在化妝開始的時候已經是在人物的創作當中了,我坐在化妝臺前,一看那個外形,嗯,心中就開始入戲了。所以外形是很重要的。我想讓角色有些變化,但又不能超出了那個人物,弄個大禿瓢肯定不行。在開拍之前的頭天晚上十點多了,我和導演還有我們的造型師,最後敲定,就是這樣一個發型了。

“一戲一隔”是人藝對話劇演員的要求,每一場表演都是創作,都和以前的不一樣。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人一隔”。就是我塑造的這個人,得和別的角色不一樣,不能是雷同、是套路。要像個實心兒菜一樣,從外形到內心一層層往里剝,一層層都是紮實的、立得住的。

“演員像個雜貨鋪,他可以存任何東西”

每經影視:您當初為什麽同意接這個角色?

吳剛:我是比較早的進入到這個戲。我參加完一個電影節,回來的路上,這個戲的演員統籌和制片人,就在我家門口等著了,直接去了一個咖啡廳談這個戲。把劇本大綱給我看。

這個戲我看了劇本後,覺得挺難的,尺度非常大,而且讓我演領導,領導離我生活挺遠的。我認識他們,他們不認識我啊。但李路的真誠感動了我,我就把“賣身契”簽了,時間還特長,半年,我說這麽長時間啊。李路說,至少四個多月吧。我說沒問題,我這個人有個原則,只要是我答應了你的,假設時間超期了,我也完成。

為了吃透這個角色,我反複研究劇本,而且到處找政府開會的視頻,觀察里面領導是怎麽開會的。演戲除了天分,還有悟性。我希望演員是個雜貨鋪,他可以存任何東西,像駱駝一樣。等到演戲的時候,可以搗出來,把所有的儲備都用上,添在這里一點、添在那里一點,就是不一樣的。

每經影視:現在有些明星缺乏演員的自我修養,臺詞都不背,張嘴就說1、2、3,後期再去配音。這個戲里,好像沒這個情況?

吳剛:必做的功課啊,所有的人都在等著你,那麽多工作人員,在這忙活了兩個小時,就為了等你那十分鐘的戲,你八遍十遍還背不下詞兒來。我覺得這是不可以的。

每經影視:您出演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中的角色,因為“一條就過,不NG”而被大家稱為“吳一條”。

吳剛:大家對我褒獎了。其實這是一種演員的天職,我們人藝演員的傳承,“戲比天大”,真的就是這樣。演話劇《嘩變》的時候,搭檔丁誌誠的母親去世了,大家都沒敢告訴他,演完戲才跟他說,所以謝幕他沒參加,演完戲他直接就走了。

很殘酷,但必須面對。像熬十天大夜、拍戲受傷、往零下三十度的水里跳,那都沒什麽可抱怨的。

“拍電影電視劇,首先不能跟話劇時間沖突”

每經影視:現在您火了,來找您拍影視劇的一定更多了。

吳剛:其實影視劇的邀約一直不斷。我之前參加了不少影視劇演出,今後還是會按我自己的路子來選擇。

首先是劇本爛了我沒法去,這不是砸我自己的牌子嗎。現在好的劇本真的不太多。像《人民的名義》這種,你一看劇本就拍案叫絕的。

其次,話劇我一定會堅持做的,人藝是我供職的單位,未來也是一樣。無論在外邊拍多麽了不起的電影或是電視劇,合同上一定要寫好,劇院有演出的時候,這段時間一定騰出來。片方同意,我才簽這個合同,不同意的話,我就不去了。因為這個時間,一定要交給北京人藝。

每經影視:喜歡話劇的年輕觀眾其實非常多。但您會不會覺得話劇的回報與付出不太對稱?

吳剛:大家不一定都喜歡我,但戲劇是有一幫忠實觀眾的,而且年輕觀眾特別多。看戲劇有一個好處,可以讓生活更深刻,這是很重要的。

人藝培養了一批好演員和戲劇愛好者,這一點功不可沒。至於你說回報,我理解的是,話劇的接觸面畢竟沒有電視劇廣,我們劇院一場戲就1100個座位,你演十場,演一年,也比不上網絡上全國同看,這覆蓋面有多大。

我有時候看英國皇家戲院,他們把有的戲拍成舞臺電影,拍得非常好,卷福演的,在我們劇院也放過這個片子,舞臺的聲光特別棒。將來我們的話劇電影要是能拍出那樣的效果,那話劇的觀眾面就廣了,全世界都可以看了。

憑借著一副好嗓子,吳剛當年差點兒去了廣播電臺當播音員,但由於對表演的熱愛,吳剛在收到電臺和北京人藝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人藝。

“擇一事終一生,愛一人到白頭”。用這句話來形容吳剛的事業與愛情,是恰當的。吳剛考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培訓班,從此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吳剛也結識了人藝同學,後來成為他夫人的嶽秀清。

其實像吳剛這樣功力深厚的演員,在《人民的名義》中是大多數。40個演員,幾乎全是科班出身,而且大部分是話劇院的臺柱子。

對這些把演員這個職業看得很重的話劇演員們來說,做足功課是基本素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人生在世,各行各業想做好都不容易,演員吃下去的苦同樣如此。至於修身、修德,亦是一個將表演藝術作為一生追求的職業演員的必修課。

在吳剛看來,主旋律影視劇其實應該叫“主流劇”。既傳遞正能量和真摯的情感,又講了一個好故事,美國大片其實大多如此。但這樣的主流劇在中國還未成主流。

而與話劇舞臺的堅守相比,熱錢湧入的影視圈誘惑無窮。對於未來,吳剛又如何取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