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軟(Microsoft) 執行長納德拉 (Satya Nadella),上任五個多月後,出手搖動帝國了。 七月十七日,微軟宣佈全球裁員一萬八千名員工,是公司成立三十九年來最大規模裁員,更勝過今年科技業「裁員冠軍」IBM的一萬三千人,消息震驚全球科技界。 微軟在官網表示,這是「組織重整」計畫的一部分,主要是為了整合收購諾基亞(Nokia)設備與服務部門後的整體戰略,因此,其中有一萬二千五百人屬於諾基亞手機部門。這意味著這次裁員人數相當於微軟全球員工總數十二萬七千人的一四%。 裁員消息振奮華爾街,美國時間十七日,微軟股價盤前上漲二.四%,事實上,微軟股價自納德拉上任至今已經上漲一五%,並創下二○○○年以來十四年的新高。納德拉這一次的裁員,原本諾基亞的員工成了最大受害者,引來歐盟呼籲微軟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但現實的資本市場,可說是用數字肯定了「劊子手」納德拉。 三封信見證變心軌跡先掏心、後裁員,建立威望 「這意味著他要走出不一樣的路了!」長期觀察微軟發展的政治大學商學院IMBA教授李瑞華指出,納德拉大規模裁員,其中又有七成來自諾基亞員工,在企業收購史上,「沒有人會感到意外,」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力道」如此重又快,但這也意味著納德拉要變革的決心。 這股狠勁,和納德拉二月五日初上任時展現的溫和截然不同,從他上任五個多月來,給員工的三封電子郵件,可以窺見他風格展現的差異與改變。 第一封信是二月五日他甫接新職當日,對員工發出的「掏心信」,以「我是誰」開場,不講太多大道理,行文感性又洋溢人情味,並留下「我們身處的行業不尊重傳統,只尊重創新,」一句名言。 相隔五個月,他在七月十日發出第二封信,名為〈大膽的野心與我們的核心〉,這封三千多字、落落長的信,全面闡釋他將把微軟改造成一個以「生產力與平台」為核心的公司,一般認為他已經將前任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的「設備與服務」拋在腦後了。此封信,他預告公司將進行組織改組,埋下大裁員的伏筆。 第三封,也就是宣佈大裁員的七月十七日,納德拉發出名為〈開始發展我們的組織文化〉一信,交代他為何要裁員。 相較第一封「掏心信」,後兩封專注「微軟」本身,用詞冷冰冰。李瑞華從正、反兩面分別解讀,從負面來看,納德拉「前軟後硬、忽冷忽熱」,由溫和轉變成祭出撒手鐧的冷血CEO,是要建立新官上任的威望。 其中,給人最大落差的是納德拉在第一封信還特地歡迎諾基亞加入微軟大家庭,沒想到,歡迎詞在五個月後變調,因為迎進來的兩萬多名諾基亞員工,有一萬二千多人將失業。 但從正面來看,他頗跌破眾人眼鏡,因為他展現出的是「我是謀定而後動的」,具魄力和謀略的大將之風,而不只是一個技術背景出身的高階經理人而已。「他不也利用這個(裁員)機會,宣示他將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李瑞華說。 蓋茲前有輸不起壓力揮刀裁員,證明能獨當一面 上有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鮑爾默兩大強人,加上蓋茲又回鍋擔任技術顧問,納德拉一直備受「不能獨當一面」的質疑。但這個大問號顯然將隨大裁員行動消逝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比爾.蓋茲已一去不復返,微軟現在是納德拉當家了。」如此評論裁員決策,看好納德拉的領導。 納德拉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深知外界對他有此疑慮,因此在五月一場會議中說:「是我在運作這個地方(微軟),比爾只是從旁協助。」 然而,建立威信與確認領導地位之後呢?「我更關心他裁員後的下一步,」政治大學科管智財研究所所長邱奕嘉指出,不管是微軟還是諾基亞,雙方都是問題重重的公司,裁員是「不得不」的決策,但微軟已經買諾基亞,它要如何善用這張牌,做到納德拉宣稱的「生產力與平台至上」,才是關鍵所在。 相較輿論目前一片看好納德拉帶來的轉變,邱奕嘉對微軟的未來略微悲觀,「不管是行動裝置還是作業系統,甚至是軟體平台,都沒有它的位置,因為早就被iOS和Android卡死了,微軟敢『動搖國本』不以傳統作業系統至上,而去發展新領域如車用作業系統嗎?」 納德拉上任半年內大動組織,從溫和小白兔變身無情大野狼,是一張另類成績單,但微軟面臨的挑戰不只是整合諾基亞這麼單純,還有改變舊習、重塑公司文化與核心價值等,都等著納德拉顛覆自己。 【延伸閱讀】不到半年,大動作祭出5突破— 納德拉上任微軟CEO大事紀 突破1-3/28發佈iPad版的Office 打破和蘋果競爭印象,傳遞扮演平台的訊息 突破2-4/3九吋以下手機、平板,Windows作業系統免費打破權利金至上模式,展現攻佔移動裝置決心 突破3-5/21發表12吋平板Surface Pro 3打破倚賴單一產品,搶進移動裝置 突破4-7/10寫給員工備忘錄,揭示「生產力和雲平台」是核心戰略打破前執行長鮑爾默的「設備和服務」,走自己的路 突破5-7/17宣佈裁員1.8萬人拋棄組織包袱,清理戰場,重新出發 |
十五個月下載破五千萬次,這是台灣App史上最快紀錄,創紀錄的這家公司,員工每天必做的事:拿總經理照片修圖。 這個公司頗有趣。每天,每個團隊成員的工作之一,就是打開螢幕看著總經理的照片修圖;然後,每個工程師,不論男女,都要學會幫自己化妝。 它是開發玩美彩妝App的公司——玩美移動的辦公室一景。 玩美彩妝,這個幫你的照片化妝、上腮紅、刷睫毛、點唇彩的照片軟體,剛創下台灣App在Google Play最快達標五千萬下載量的紀錄,而且還是全球三十六個國家的照片和視訊App類的榜首。 有意思的是,製作出這個很小女生App軟體的廠商,竟是由影音播放軟體大廠訊連所轉投資。訊連曾坐擁全球電腦影音剪輯軟體市場九五%的市占率,但受到個人 電腦(PC)出貨量和內建光碟機的筆電衰退影響,過去五年來營收衰退一半,股價自高峰的一百四十九元,已跌至六十八元。 但,今日其轉型大計的起點,競與這款很女性化的軟體相關。 這是一個有趣的轉型試驗。「台灣以前產業發展偏電子業,軟體像是硬體的附屬品,純軟體業少,有行動和網路思維的公司比較少。」打造愛料理和udn News等App的頑皮工坊共同創辦人周立璋,解釋為何近年來台灣之光App,全都出自獨立開發者而非大公司。 花十億,做一款美顏App三年前開始,訊連祭出轉型網路公司戰略,開始推出手機App,並於今年投資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十億元,成立子公司玩美移動,專注開發美顏App,由訊連前總經理張華禎親自領軍。 「我們軟體公司做App都轉得一身汗,我覺得真的是要換腦袋,」張華禎說。以前電腦軟體一年出一款新版,現在手機軟體每三週就要更新一次,等於一年就要出十六個版本。 根據資策會研究,有近四成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過去一個月內沒有下載任何新的App,資策會創研所消費者研究組組長鄭仁富表示,這顯示使用者行為已經越趨穩定成熟,新進者要崛起的難度提高。 然而,玩美彩妝推出不過十五個月,下載量就創紀錄,而且九五%流量是自然成長,不靠大買廣告衝下載,關鍵,還是張華禎的深度投入。 男工程師也得親自學化妝 本身就熱愛自拍的張華禎,今年已五十三歲,仍保養得宜,妝容精緻。為了打造最美的虛擬彩妝軟體,她親自試用市面上數十款同類型產品,發現沒一款讓她滿意,乾脆捲起袖子,帶領研發團隊做一款最能讓她「變美」的App。 為了在人像上精準呈現不同色號的粉底、唇彩和眼影,張華禎首先找來彩妝師幫旗下工程師上課,連男工程師每人都得親自上妝,體會女性使用者的需求。接著,張華禎要設計團隊用她本人的照片,親自測試每個樣板效果。 每天,團隊成員的工作之一,就是打開螢幕看著總經理的照片修圖。 「我說至少在Alice(張華禎英文名》的臉上要好看啊,讓我變美吧!如果我自己都不愛,我不相信別人會愛。」張華禎說。 由於玩美彩妝用戶有三成以上在海外,因應不同人種的審美差異,每一個妝容最多要測試十幾次。有一次張華禎和一位特別注重眉毛的彩妝師合作,希望彩妝師提供一些眉型建議,彩妝師說:「你們的眉毛選擇已經夠多了。」張華禎立刻回:「不行,一定還有更多。」 光眉型就有三百款任你選 實際打開玩美彩妝,內建的眉型有十二種,顏色有二十一種,算起來共有二百五十二種排列組合,而這還不包括植村秀、蘭芝、M.A.C等六家彩妝品牌提供的眉型,因此光是眉型,就有三百款任君挑選。 目前,玩美彩妝在Google商店下載數,是第二名競爭對手完美365的五倍。玉山投顧研究員楊耀華認為,雖然訊連的網路轉型策略現階段還稱不上成功,但 目前推出的幾款App品質皆相當好,「跟大陸同類型產品完全不一樣,很精緻。」也是照片App的美圖秀秀台灣代理商玩美行動總經理柯美慧表示,使用者不會 一天到晚用美顏App,開發商必須持續創造新議題,才能維持熱度。 過去以來訊連的成功,源自其「白兔哲學」,其曾自認就像小白兔,在軟體系統大廠微軟和相片軟體大廠奧多比(Adobe)夾殺中,得靠快速跳到下一個利基市場才能求生。 現在,它再跳到App領域,這一躍,確實很險,但跨出去,就是機會。未來兩年,玩美移動旗下的App皆免費,目前玩美彩妝雖與各彩妝品牌合作,但都沒有收 取廣告費,張華禎的目標是明年下載量要翻倍到兩億以上,等量體夠大,再思考盈利模式。至今,玩美移動三款App的總下載量近一億。 訊連在產業崩落之際,跳得夠快,但能否穩定落地,預估明年,就可以見到端倪。 文.李欣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