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牛基金經理」是如何煉成的——王亞偉離職,「公募時代」落幕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426

股權分置後新的市場土壤、基金公司為其「量身定做」的制度安排,共同成就了「最賺錢基金經理」王亞偉。但數次衝擊原有體制結構無果之後,王亞偉和他的上司都選擇了離開。

「一個時代的落幕」,這是對「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離職的普遍評價。

2012年5月7日下午,王亞偉神色平靜地參加了在華夏基金的最後一次媒體見面會。此時距他的離職公告發佈不到18個小時,公告稱他「因個人原因」正式離開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及相應基金經理之職。

從1995年進入華夏證券,到1998年掌控第一隻封閉式基金,此後的14年中,王亞偉親身見證了中國證券市場的風起云湧和基金業的迅速崛起,也見證了公募基金經理們一個個離開。

2007年之後,這位早期基金經理中碩果僅存的「元老」之一突然大放異彩,在奪取了當年「最賺錢基金經理」殊榮之後,旗下基金連續多年收益率奪冠,更以極具爭議色彩的「王亞偉概念股」成為了基金行業娛樂化的「形象代言人」。

與此同時,由於華夏基金自身的股權變動等問題,身為基金經理的王亞偉與公司總經理范勇宏早在2009年之後,便多次傳出離職消息。

在數次衝擊原有的體制結構無果之後,對現有市場機制的失望,決定了王亞偉今天的選擇。這也折射了過去十餘年裡,中國證券市場和基金行業在市場結構和制度變化中,始終難以迴避的某些深層矛盾與衝突。

身為基金經理的王亞偉,始終就是這些矛盾與衝突的聚焦點。

娛樂化的明星基金經理

在基金持有人整體虧損的十多年經營期間,各基金公司卻為其股東們創造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回報。

在最後一次的媒體見面會中,40歲的王亞偉一改「惜字如金」的沉默習慣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喝完了三瓶礦泉水。

這位「被娛樂」的基金經理嚴肅而溫和地強調著自己的角色與職責:一名基金經理要把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這意味著在其職業生涯內,首先要為投資者「創造絕對收益」。

對於整個基金行業而言,這是一句很不客氣的批評。

統計數據顯示,在2001到2011年的11年內,投資者在股票基金上累計投入6.3萬億元,為此而支付了近1645億元的管理費用,而最終收益僅 為754億元,平均年收益率僅為1%-2%,遠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從投資角度而言,不如銀行利率的投資回報即可視為虧損,中國基金業的十年投資業績可 視為「整體虧損」。

而在這一堪稱微薄的收益中,包括華夏基金在內的四五家基金公司就貢獻了行業利潤的一半。其餘六十餘家基金公司中,又有超過一半以上陷於真正的虧損。

從某種意義而言,王亞偉以這句話劃清了自己與傳統基金經理的「角色界限」。

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公募基金追求「跑贏指數」,這是過去數十年中基金業內公認的「遊戲規則」。

在王亞偉看來,「跑贏指數」是公募基金經理的基本價值所在。更以私募基金的「絕對收益」理念公然與行業規則「決裂」,其背後的變化令人深思。

在媒體見面會中,王亞偉為自己的投資生涯算了一筆賬:在14年基金經理期間,他為其管理的基金投資者將1元錢變成了28元錢;而與此同時,華夏基金以2.38億的投資成本,在14年中為歷任股東創造的復合回報率卻高達兩百多倍,遠遠超出了王亞偉自身的投資業績。

這並非華夏基金所創造的「奇蹟」,而是整個基金行業的共同現實:在基金持有人整體虧損的十多年經營期間,各基金公司卻為其股東們創造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回報。

這才是中國基金行業迄今為止所創造的最大「奇蹟」,相比之下「最牛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只能算作「浮云」。對此王亞偉選擇了更加堅定地說「不」,那就是退出市場,「王亞偉模式」亦成江湖絕響。

無跡可尋的「迷蹤拳」

在2005年的市場變化中,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股市「同股不同權」的雙軌制結構,也創造了近20年來最大的「制度機會」。

作為市場關注焦點的王亞偉,被認為2005年是其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在2005年之前,他所掌管的基金雖然業績不凡,但遠未成為市場焦點;而在2005年之後,他所掌管的華夏大盤精選及華夏策略混合兩隻基金,成為了屢屢奪冠的「最牛基金」。

這一轉變如此清晰,以至於業內傳出他到美國撿了本「投資秘籍」之類的八卦消息。

在回顧這段經歷時,王亞偉表示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跳出基金經理的侷限,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去尋找企業和市場中的投資機會。

一位曾供職於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即使對於像他們這樣接近王亞偉的人來說,王的投資風格也「像一個謎」。走進王亞偉的辦公室,沒有堆積如山的研究報告,也看不到日程緊湊的企業調研計劃,只有琳瑯滿目的報刊雜誌。

「我們天天在外邊跑才能搞定一單投資項目,不知道為什麼他在家裡看看報紙就能發現那麼多投資機會。」王亞偉的前同事將其投資風格形象地比喻為「迷蹤拳」。

就在王亞偉「迷蹤拳」風格大成的2005年,在這一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至998點的十年底部,包括王亞偉在內的早期基金管理者大多陷入了失去方向的茫然之中。

在2005年的市場變化中,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這從根本上改變以中國股市「同股不同權」的雙軌制結構,也創造了近20年來最大的「制度機會」。在這場變革中,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作為流通股東的「天然代表」,在制度博弈中獲得了空前巨大的話語權與豐厚收益。

這讓開始跳出原有的市場思維侷限,開始從系統和制度層面把握投資機會的王亞偉找到了新的機會。此後多年中形成市場口碑的股改與重組「王亞偉概念股」,也正是發端於此。

王亞偉沒像「券商時代」那樣把某隻重組概念股進行「莊股」式的重倉操作,而是嚴守分散投資的邏輯,以大量的股票種類來對沖單只股票的波動風險。

媒體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前所管理的兩隻基金裡,王亞偉先後投資了近500只股票;而在2005年之後的兩隻基金裡,他所投資的股票卻高達九百餘隻,接近前者的兩倍。

海量的分散投資加上靈活的換倉操作,使王亞偉形成了不依賴於任何重倉股的飄逸風格,在市場週期轉換時能更加迅速地把握機會和規避風險;同時他從系統和制度層面尋找投資機會的思路,也因大大有別於傳統基金經理「看研報、跑現場」的調研方式而被視為「無跡可尋」。

但在「莊股時代」思維慣性下,王亞偉在某些個股上的成功投資,卻被市場解讀為「押重組」、「找題材」甚至暗箱操作。

誰的基金經理?

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這是一個只有市場冠軍才有資格玩的「遊戲規則」:具備品牌效應的基金公司「贏家通吃」,並將其競爭對手逼入死角,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王亞偉遊學歸來的2005年,正值華夏證券破產重組,華夏基金股東和管理層波折不斷之際。原華夏基金總經理范勇宏,推出一套為王亞偉「量身訂造」的制度設計,並以其獨特的投資理念和制度安排,令王亞偉所管理的基金在過去幾年中成為了「行業標竿」。

范勇宏獨出蹊徑,改造了原有的市場發展思路:不再走「靠天吃飯」,在市場高峰爭奪發行份額的道路,而是投資業績為品牌,依靠「品牌效應」在市場低潮期擴大發行規模。

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如果基金公司的業績品牌不能打響,那麼市場低谷期發行無異於「自尋死路」。

為王亞偉量身訂製的基金管理制度便是這股「東風」:在吸收了封閉式和開放式基金各自的經驗教訓後,王亞偉在2005年之後接掌和創立的華夏大盤與華夏策略兩隻基金選擇了「半封閉」模式。

在這一管理制度下,投資者可以贖回基金份額,但是不能申購。由此形成了一個簡潔明了的激勵機制:由於可以贖回,基金經理便無時不處於業績壓力之下;由於不能申購,基金便不必因規模迅速擴大而陷入投資窘境。

正是在這一制度設計下,王亞偉迅速打造出了華夏基金的業績品牌:2006年華夏大盤僅衝到了行業前12名;而在2007年按照自己的思路創立華夏策略後,王亞偉便一舉創造了基金業的新「傳奇」。

在業內人士看來,王亞偉的傳奇之所以不可複製,並不在於其業績的出色,更在於其奇特的制度設計——按照這一制度設計,他所掌管的兩隻基金規模只能越做越小,而這恰恰跟基金公司「沖規模」的要求有著本質衝突。

但在范勇宏設計的發行體系中,由於王亞偉基金的「明星效應」,大量慕名而來的基金投資者被「分流」到了其他不限購的開放基金之中,因此基金公司的整體管理規模依然不斷擴張,並連續多年保持基金管理規模之首。

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這是一個只有市場冠軍才有資格玩的「遊戲規則」:具備品牌效應的基金公司「贏家通吃」,並將其競爭對手逼入死角,從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然而,這是「中國特色」的證券市場——當大量的基金公司在虧損之餘,卻憑著規模衝刺獲取不遜於華夏的管理費用時;當基金行業像當年的券商一樣,憑藉 著「牌照壟斷」而非市場業績賺取超額利潤時;當大量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厭倦了制度保護下的「為股東服務」,紛紛投身私募以自己的投資能力「為投資者服務」 時。

最後艱苦維繫著這一理念的市場冠軍華夏基金,及其旗下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終於到了退場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5

王亞偉談價值投資 姚佩暢

http://xueqiu.com/1935481070/24943534
說明:文章轉自微信,標題是《王亞偉談價值投資》,我並不能確定這是否就是王的觀點,但是就內容而言,還是值得借鑑和推敲的!
一、何為價值投資

投資的著眼點一定要放在自己對市場本身的認識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別人走,失去主見。不管什麼時候,要獨立思考。

作為基金經理,投資者把錢交給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隨波逐流,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沒有做到盡職盡責。

目前對於價值投資存在一些誤區。不知道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沒有講清楚還是有些人在理解上出了偏差,我見到聽到的一些所謂的價值投資者並不是在真正地做價值投資,他們做的只是貼標籤,給自己貼上價值投資者的標籤,給與他們投資方法不同的人貼上投機者的標籤,給某些股票貼上價值股的標籤,給其它他們沒有認真研究過的股票貼上投機股的標籤。

如果只有買他們貼過價值股標籤的股票才算價值投資者的話,這個門檻對我來說太高了,高不可攀。

比如說,中國船舶(600150)和中國平安(601318)都是好公司,他們可能會在250元以上買中國船舶(600150),在140元以上買中國平安,只是因為這些股票上有他們貼上去的價值股標籤。他們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錯的只是這個市場。

我慶幸自己不是這樣的價值投資者。如果說只有價值投資才能獲取持續穩定的收益的話,那麼我有資格說自己更接近於一個價值投資者,儘管我從來不願把自己這樣歸類。

從長一點時間看,市場不會以價值投資、非價值投資來區分投資者,同樣是所謂的價值投資者,巴菲特是成功的投資者,而他的某些中國信徒是失敗的投資者,市場會這樣來劃分,殘酷但很公平.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無須費盡口舌去表白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到頭來業績會說明一切。是否是價值投資,取決於如何投資,在什麼價位投資,與誰在投資,投資什麼無關,貼標籤是沒有用的。

巴菲特經過研究,在8元買了比亞迪,這算是投資;如果只是聽說巴菲特買了比亞迪也跟著買,即使有機會在8元以下買入,也只能算是投機,因為這種行為是跟風,沒有經過仔細研究。如果經過仔細研究,發現一隻ST股的未來預期價值遠高於當前價格,那麼在低位買入的行為也是價值投資,而一旦價格高於未來預期價值了還去追,就屬於投機了。我希望以自己的投資實踐去豐富價值投資的內涵,對於會不會被貼上價值投資者的標籤,我毫無興趣。

(某些朋友開玩笑說我做波段屬於投機,有朋友又誇獎我選成長股有一套,誇我也好笑我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淨值曲線,是業績。價值投資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業績做地一踏糊塗時向客戶推卸責任、給自己辯解的遮羞布!)

二:投資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大家經常講,投資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要做好投資,光靠科學是不行的,巴菲特說只要具備中學文化就夠了,像考試一樣,考一百分沒有好壞之分,但科學只是投資的一個必要條件,並不是說你光靠科學就能取得勝利。另外,還有藝術的成分在裡面,藝術的成分是很難量化的東西。主要是靠大家時間和經驗的積累,這種積累能夠讓你知道在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事,所以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度」,對「度」的把握是投資的關鍵,因為投資時經常有互相矛盾的東西。

比如說投資的時候,過分的有主見,可能是一種剛愎自用。但完全沒主見,就到了另外一個極端。所以,什麼時候要有主見,什麼時候要順應市場變化來調整自己,非常重要。可能有的新基金經理來的時候非常自信,但是不曉得在什麼時候根據市場的變化來調整自己,這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我覺得,所有的投資問題都可以歸結到對於「度」的把握,而「度」的把握也無法量化,即便能夠量化,別人也不一定能夠適用。

舉例來講,穿西裝並不一定要穿名牌,把巴菲特的方法拿過來用,也並不一定好,名牌並不一定適合你。對於每個人來講需要量身定做,要根據身材和氣質去選擇面料,裁剪尺寸。在投資時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獨有的,隨著市場的變化可以不斷完善的一套體系,我覺得這是持續投資成功的關鍵。

(性格不同、經歷不同、理念不同、策略不同,何必跟他人一樣呢?比如我就屬於急性子—做不了長線、做過交易員—願意做波段、性格樂觀—因此相信成長股、以給客戶賺錢、劃出漂亮的淨值曲線為唯一目的。因此說我投資還是投機我根本無所謂,並健是淨值曲線是否漂亮好給客戶交待)

三、我是怎麼投資重組類股票的?

投資重組股和價值投資並不衝突。我關注重組股,是因為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特定發展階段的產物,蘊藏著很多投資機會,對此視而不見是不負責任的。但我從來不依據內幕信息去投資重組股,我只依靠三點:公開信息、合理推測、組合投資。(太多人對一哥有誤解了,以前都以為他內幕多,包括我)

3.1 蒐集公開信息

很多股票是否會重組、誰來重組、如何重組,其實已經有足夠多的公開信息了,我相信如果提出質疑的人花功夫去仔細研究一下這些公開信息,也差不多能做出同樣的投資判斷,只可惜他們很少這樣做。

在我們這個行業,出去調研也好,參加討論也好,如果不事先做足功課是沒有資格提問和發言的,所以對於這類質疑我往往不知如何回應,因為我沒有時間從ABC講起。

工作中,我需要依賴媒體來獲取市場信息,在座的很多媒體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甚至是每天都要依賴的,我從媒體中獲取大量的信息,然後對信息進行處理,獲得投資上的想法。媒體經常有很多及時、專業、深度的報導,這些報導讓我很受益。

我喜歡處於干擾較少的狀態,能夠和市場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而不是一種排斥。就像物理學量子理論一樣,你剛剛走進這個市場,就已經對這個市場產生影響了,這樣的話投資就很難把握。我希望我對市場沒有影響,更好地觀察市場變化。很多投資從年報,月報中可以看出來,有的時候很多投資依賴於媒體的信息,這些信息在別人看來並不一定是可以形成投資的決策依據,因為我覺得從一個長期的經驗,時間積累上還有對信息的處理能力、綜合能力,實際上你會慢慢有一些投資想法,這些投資想法實際上可能經過交叉的驗證後,做出投資決策。這種投資決策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有把握,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機會的話,就可以形成投資決策了。

投資者有時會存在過度研究。很多信息對於你投資是沒有用的,是投資噪音。過度的研究,花費了很多精力是事倍功半。到什麼程度,是足夠就可以了,不是說越多越好。因為風險跟你投資的量,如果對某個企業有信心就多投一點,沒有信心就可以少投一點,這些東西是自己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的。

我關注的信息是比較寬泛的,某些行業類的報紙我可能看得稍微少一點,因為行業研究還是要行業研究員來做,可能綜合性的財經類報紙多一些。報導關注的東西經常有重複,重點的看一些,再看其他的方面。

3.2  對公開信心進行合理推測

如果公開信息不夠充分怎麼辦?我就加上合理的推測。那麼怎樣推測才合理呢?通過換位思考。經濟學裡有理性人的假設,重組方和被重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他們怎麼想?會怎麼做?這些問題看似涉及內幕信息,但實際上你根本無需打探什麼內幕信息,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假設你是他們,會怎麼想、怎麼做,很多疑問都將迎刃而解。你站在他們角度做出的選擇也基本上會成為他們實際上的選擇。

基金經理必須有意識地站在產業投資者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僅僅站在財務投資者的角度看問題,對價值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真正的價值投資也就無從談起。

3.3  組合投資

但是,即使仔細研究公開信息了,也做了合理推測了,投資重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那又該怎麼辦?我還有第三點:組合投資。舉例來說,在我的投資組合裡,精心挑選了20只潛在的重組股,如果未來一年有60%成功實施重組的話,平均每個月就會有一隻,從概率分佈上就是如此。

因為基金是組合投資,我買一隻股票,最多投基金淨值的10%,很多創業板的小股票,可能只佔我資產淨值的千分之一,對於我來講是類似於風險投資,基金對這只股票的風險承受能力非常強。

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如果只是看到了我買了這一個方面,他買了可能會佔他投資金額的相當大一部分,這樣他就承擔了過高的風險。

風險控制手段不同。對於某些股票,我會做風險對沖,但投資者很難做這種對沖,他可能買了這只股票,就會在油價或是匯率上承擔過高的風險,於是賠錢概率大大增加。

這有點像老中醫開藥方。老中醫開了一服藥,藥裡面有幾十種成分,各種成分之間有一種平衡,如果只看重某一種成分,猛吃這個成分,很有可能適得其反。(這也是基金產品總體上風險比個人投資者自己做風險要小的原因,也是我把父母、丈母娘的錢都放進我管理的信任產品的原因,因為組合可降低個股風險,但公募個股上限10%又太分散了,私募20%的上限比較適中)

有時候我可能會看好兩隻股票,都是十塊錢,一隻我看好漲到15塊錢,另外一隻可能只漲到14元,其下跌風險不一樣,可能都會跌到8塊錢,這種形勢下我會買漲到15塊錢的,但是短期內只漲到12塊錢。

這個時候你再比較,會發現這只12塊錢的股票下跌風險增大,這個時候你會賣掉,去買可能漲到14塊的股票,但是出發點是價值投資的判斷,投資組合的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動態、不斷優化的過程,通過波段操作,對組合做一個優化,這是操作的考慮。(我不斷調整組合的倉位和結構的原因,是希望降低組合風險以控制回撤並提高收益。笑我做波段的朋友可理解?)

4、 業績領先原因:風格迥然不同

為什麼我能做到連續幾年業績領先?我認為是投資風格使然。我的投資風格在趨同化的公募基金業內有點獨特,舉個極端的例子,我的風格是A,其它基金的風格是B,如果A風格優於B風格,那麼我的基金持續領先就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我也和別人一樣是B風格,那麼我的基金持續領先就是小概率事件,因為我並不比別人聰明,就這麼簡單。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而不願被同化的原因。被同化當然會舒服很多,不用再被質疑了,但是為了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我選擇堅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07

中概股研究系列之$瀾起科技(MONT)$ 201309 艾瑞-王亞謙

http://xueqiu.com/6405399674/25438560
分析師 王亞謙



瀾起科技赴納斯達克IPO,股票代碼為「MONT」。根據其路演PPT,瀾起科技股價發行價設定為12~14美元,擬發行7.1Million股票。最新Nasdaq文件顯示,瀾起科技的最終發行價定為10美元,發行7.1Million股票,融資71Million,市值為277Million。按2012年全年利潤計算,其市盈率為15.3。

首先來看財務情況。

瀾起科技在2010年至2012年營收分別為29.078Million,50.338Million和78.245Million。如其路演PPT所說,其2010年至2012年CAGR達到64%,但細看來,其2011年和2012年GR分別為73.1%和55.4%。再進一步對比其2012Q12和2013Q12的營收數據(分別為33.937Million和45.392Million),同比增速為33.8%。假設2013年全年營收增速與上半年持平,則其2011到2013年營收增速為73.1%,55.4%和33.8%。毫無疑問,營收是以約20%的水平逐年下降的。這表明瀾起科技營收缺乏持久的助力推動,這想在Nasdaq講一個優美的故事怕是很難。所以折價為10美元發行價完全可以接受,另外,我感覺給15.3倍的PE和277Million的市值都是高估了。

看完了營收增長率再看利潤率。2010年至2012年,瀾起的利潤率分別為-29.1%,9.9%和23.4%。企業已經扭虧,利潤率增長幅度也很明顯。路演PPT中瀾起認為自己未來利潤率能夠達到25%~30%的水平。能不能達到這一水平,還要看其成本費用控制能力。
查看原图

     成本方面,2010年至2013年瀾起科技的成本營收佔比從73.1%下降到40.6%,這促使其毛利迅速上升至59.4%。路演PPT中瀾起也是大力宣傳其59%的毛利。這至少說明瀾起在成本控制方面還是不錯的,但能否進一步壓縮成本,我認為可壓縮的水分已經不多了。60%的毛利對IC行業來說已經不錯。

    費用方面,令我詫異的是,其研發成本佔比竟然從38.1%下降到22.5%。IC行業是重研發的行業,360的安全產品都免費了,其研發成本尚且佔到營收的約50%的水平。瀾起是IC公司,研發是其內功,研發成本竟然下降。當然,營收的增長可能導致這一下降趨勢,但我認為IC公司在研發上投入較多的費用屬自修內功,對長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如其PPT路演所說,研發團隊有290名工程師,賬面實力還算不錯。

    一般行政支出及營銷費用支出變化幅度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其營銷成本營收佔比在2013Q12有比較明顯的增長,達到15.0%,而在2012年Q12,這一比例僅為9.5%,而且在這之前其營銷成本一直是下降的。

     運營利潤率與利潤率保持著一致的趨勢。
查看原图

整體看,瀾起科技成本營收佔比從73.1%壓縮到40.3%,費用佔比從55.5%壓縮到35.0%;毛利從26.9%提升至59.4%,運營利潤率從-28.4%提升至24.5%。瀾起科技的成本費用控制能力還算是挺棒的,但問題就在於其營收增長率逐年20%水平的下滑。

運營利潤率提升的同時,營收增長率明顯下滑,導致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企業減弱了研發上的投入,市場開拓遭遇天花板。目前其估值僅277Million,如果其不能迅速提振營收走勢,277Million的市值是保不住的,15.3倍的PE也太高了。

目前國內機頂盒領域已經飽和。華為海思、揚智是機頂盒領域的主導者,瀾起並不出名。瀾起的優勢在於它切入了一個法律的灰色地帶,即DVB-S(DVB即DigitalVideo Broadcasting)領域。DVB-S一度要被廣電禁掉,但放開的趨勢是肯定的。機頂盒市場(如果可以稱為市場的話)還是納入在廣電體制內,市場化不充分,但廣電的機頂盒產品又不足以支撐互聯網和家庭消費市場的發展,所以未來DVB-S肯定會逐漸放開。瀾起就是在這一細分領域中耕耘,並獲得不少的收益;另外一個領域就是海外低端市場。

上市不是判斷一家公司好壞的標準,因為有太多公司上市圈錢提款的。展訊足夠牛,但近期也在醞釀退市,回A股借殼上市。瀾起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赴美IPO到底為了什麼呢?

我不好推測管理層的意圖。按一般邏輯,上市無非兩個目的,一是上市融資,為企業業務的擴張提供資金支持;二是提升企業的品牌,進而提升競爭力。8月13日上市的鱸鄉小貸上市的很大目的就是提升品牌影響力,這在全國7000家小貸公司中是惟一赴美上市的。展訊之前在美股混得不開心,因為美股對IC就15左右的估值,實在不能太高了,IntelPE才12~13。所以展訊乾脆回A股融資一把資。瀾起科技上市是為了套現融資?這在美股並不常見,除非有陳天橋的魄力,但依瀾起的體量去套現融資不併現實。好一點推測,瀾起赴美IPO目的還是為了增強其在行業內的知名度。
綜合上看,行業生態位和營收增長率的下滑注定了瀾起與高成長性無關。277Million的估值已經不低,2010年以後中概股市場清淡,今年上市才兩家,但不宜因此而放大瀾起價值,還是關注更有價值的高成長性哪怕高虧損的企業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92

「中國的股神」王亞偉北大演講:一個公司的本質就是它的價值觀加上執行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430.html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能和北大的年輕校友們一起探討投資的一些理論。我對投資理論研究一直就很有興趣。95年進入這個行業,從操盤手到基金經理到出來自己做,感觸和體會還是很多的。

投資是項很辛苦和很寂寞的工作。投資體系龐大而且複雜,就像一座很大的森林,我們要耗用一生去研究它,會發現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東西。很多年以來我都這麼做,持續思考,但一直沒有做系統性的總結。今天我也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全面的反思一下投資的一些重大領域的理論框架。

(文字省略部分)

三.公司經營分析

(一)公司本質:價值觀和執行力

我認為,一個公司就是它的價值觀加上執行力。價值觀,我的理解有三點:第一點是它的願景,它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公司,第二點它如何定義和員工的關係,第三點它如何定義的和客戶的關係。這些就是價值觀的全部。

講個例子,萬科,我很熟悉的公司。它的願景是做一個純住宅的公司,至少在08 年之前是這樣,後來做了一點調整,也做一點商業地產。而且它想成為一個令人尊重的公司,它整體的住宅設計、質量,尤其是物業管理都做得很好。

它如何對待員工呢?它每年都會請蓋洛普做一個員工滿意度調查,一直都很高。它有非常尊重員工的文化,希望和員工一起共同成長,經常做培訓,並給員工不錯的的待遇。和客戶的關係呢?我買過萬科的房子,我覺得萬科的物業管理在行業裡是遙遙領先的。它的服務理念,它對住戶的承諾真是非同凡響。所以它不但有價值觀,而且它是真正這樣去做的。雖然我幾年前就把它的股票賣掉了,但我仍然認為它有機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問一個普通人,他的人生哲學是什麼,他不清楚,甚至認為這是自尋煩惱。只有最優秀的人,他會認真思考總結,他有一套完整清晰的為人處事的哲學,他就是這樣做的。公司亦然。

執行力包括:一是員工賞罰晉陞機制,二是質量管理,三是客戶關係管理,四是研發和創新機制。

(二)選股標準

1 .護城河

我評估公司是否優秀和強大的指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巴菲特常說的護城河,它的深度到底有多深。除此之外,我認為無須第二個指標去評判。沒有比這更核心的東西了。護城河一般源於專利技術、服務質量或者產品質量。Intel,它的護城河是技術專利,萬科星巴克這些公司,它的護城河是它的服務和質量。形成很深的護城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研究公司,看它的報表,只是研究的一小部分。感受它的價值觀,評估它的護城河的深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個公司「軟」的東西,比「硬」的東西更重要。企業經營非常複雜,而且變化很快,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公司基本上是無法預測的。從長期看,護城河很深的公司,總是不斷會給人帶來驚喜;護城河很淺的公司,就會不斷給人帶來壞消息。你選擇一家公司,它有一個好的團隊,有很深的護城河,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你去預測它,其實是浪費你的時間,但你可以去跟蹤它,觀察它。

2.三點標準

第一:善待客戶。對於消費類公司,我們一定要注重客戶對它的產品有多滿意,投訴機制是否順暢。這點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客戶滿意度很高的公司,才值得我們研究。如果客戶對這家公司的產品不滿意,那多好的財務數據都是沒有用的。

第二:善待員工。一些非常優秀的公司,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都是很高的。他們會為身為公司的一員為榮。像萬科,畢業生如果能去萬科—–地產界的黃埔軍校,他覺得挺驕傲的。在互聯網業,如果能到騰訊或者到百度,這個員工也覺得挺自豪的,能去這個公司很不容易啊,證明自己很優秀,他也願意為這個公司有所付出。我經常問他們員工工資收入水平,晉陞是否主要是內部產生,每年是否有一定的淘汰,工作是否有成就感。要瞭解這些,就必須和公司的各個階層,包括高中低層都有接觸。要瞭解員工的士氣,最好的辦法是問最前線的員工,看他們是否滿意,鬥志是否高昂,如果他們對公司諸多指責,那麼就要小心一點。我們要深入公司,和各級員工建立一些私人的關係。

第三:產品創新。在超市,看一看公司有沒有經常推出新產品,賣得好不好。如果你是招行的股東,經常去他們的網點,看看他們的服務好不好;如果你是騰訊的股東,你可以下載他們的軟件,看看有沒有些很酷的新功能,和別的公司的產品性能上對比一下。要親自體會。商業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是利潤持續增長的保證。

最好的消費類公司的產品,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們有幸能遇到這類公司,就可以做為長期投資目標。巴菲特當年投資的《華盛頓郵報》,美國中產階級就讀這份報紙,覺得是一種身份象徵。你看鳳姐,她讀的是《故事會》《知音》這些,說明她品味很高,知識淵博,這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你在星巴克一坐,你會覺得自己是個小資了。騰訊的產品,當然由於最近和360 斗,名聲不太好,你看很多年輕人,生活在QQ 上,聊QQ、玩QQ遊戲、QQ 空間、QQ 秀、聽QQ 音樂,偷瓜偷菜等等,當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你就發現它的黏性特別強。

如果一家公司它的產品有這種特質,往往有機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如果它的產品甚至能達到某種壟斷的程度,那就更好了。再舉騰訊這個例子,這次名氣受損得厲害。但是雖然你覺得不好吧,但最後大家還是要用它。壟斷就是這麼好的一件事情。雖然你不滿意,但是又不能找到可以替代的東西,只要就用它了。企業總會有些行差踏錯的時候,不好的時候,壟斷性的產品,就能始終維繫和客戶的關係,有巨大的抵抗風險的能力,在碰到順境的時候,它會比任何對手都要增長迅猛。所以碰到壟斷型的企業,市場會給很高的溢價。像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這樣的企業,基本是這兩大寡頭壟斷了中國的某個細分市場,具有很強的提價能力、議價能力。對投資而言,壟斷是比較好的事情,是重要的戰略投資標的。

(三)公司的生命週期

我把一個公司的生命週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平台期和衰落期。長期投資於不同週期的公司,獲得的回報是完全不一樣的。從一開始投資的時候,就要建立一個框架,它到底處於什麼的一個階段。我最喜歡投資的公司,是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它已經脫離了初創期的危險,公司業績開始大幅成長,那麼我們有機會獲得豐厚的利潤。處於平台期的公司,是不值得長期投資的,最多只有一些階段性的交易機會。

整個成長期,我把它再細分成高速成長期、穩健成長期和緩慢成長期,接著進入平台期。我先給大家介紹這個概念,到後面談到公司估值時再和大家詳細討論,這關係到股票買點和賣點的問題。

那麼我們怎樣判斷公司處於成長期的什麼階段呢?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大致可從四個方面判斷:首先,要看市場容量,有時候要看細分市場的容量,韋爾奇有個「數一數二」的策略,是指在細分市場裡數一數二;第二,看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如果份額已經很高了,那就意味著成長起來就比較困難了,如果比較低,業績增長的潛力就大些;第三,要看公司新產品儲備;第四,要看它的併購策略,尤其對科技公司。

(四)巴菲特的遺憾

巴菲特常有談論選擇公司的標準,他非常強調護城河,很少談論公司處於什麼成長週期,甚至誤導了不少中國投資者。實際上,從98 年開始,他的股票投資做得非常一般,真正成功的投資只有中石油和比亞迪,但相對他管理的資金規模,金額都不大。在98 年之前,他有過非常成功的投資,例如吉利剃鬚刀、可口可樂、蓋可保險、喜詩糖果、運通信用卡、富國銀行,無一例外全都是消費類公司,而且都處於比較高速增長的階段,股價都漲得很好。98年之後,也許他公司規模太大了,或者他年紀太大了,以至於他很難體驗一些新的產品,對消費產品的的敏銳性就不夠了,所以就難以重演當年的神話了。現在他投資了很多能源、公共事業類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成長能力當然不會很好。因此,我們學習巴菲特選股,是指學習他在98 年以前的選股,而不是現在。一個公司,哪怕它的護城河再深,它的管理團隊再優秀,當它過了成長期,進入平台期,從長期來看,它給你的回報往往是不理想的。萬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公司,我非常欣賞,但是可能最好的成長期已經過了,可能就不見得是很好的投資品種了。

 四.公司估值

(一)買點和賣點

巴菲特反覆強調「安全邊際」,好公司在較高折扣時買入,才有安全邊際,才有好的收益。如何給公司估值呢?他提出了一個現金流折現的模型,這個模型理論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它要求預測公司未來五至十年的增長速度並計算其未來現金流,然後根據一個合理的折現率,計算出今天公司值多少錢。例如現在公司每股值10 塊錢,當跌到5 塊錢的時候就買進它;未來當升到20 塊錢的時候,就賣掉。可見,這個模型不但是個估值體系,而且還是個操作模型。

但是我發現,根據這個模型去估值、去操作,非常困難。

首先。因為我們很難預測公司未來五年或十年的增長速度,折現率多少比較合適,也很難判斷,因為折現率理論上和利率相關,利率理論上和通脹率相關,要判斷通脹率談何容易。由於要計算的時間很長,增長速度或者折現率稍稍作些調整,計算出來的估值會出現巨大的差異。研究買點和賣點,哪個價格值得買進,哪個價格可以賣出,比研究公司值多少錢更有意義,操作性更強,也許更符合股市波動性的特點。

那是不是我們就根本不要管什麼主流估值模型了?不是,這些模型的假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要瞭解市場的共識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才能利用它來發財。我之所以說,所有的估值都不靠譜,是因為我瞭解市場上基本上所有的模型,這些模型都有些什麼重大的缺陷。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判斷買點和賣點。

 (二)市場中的主流估值方法

1. 成長性估值

第一種是成長性估值,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低速成長公司估值,另一類是高速成長公司估值。給低速成長公司估值,有個模型叫做所謂的「戴維斯雙殺」。你以比較低的市盈率買入一些低速成長的公司,舉個例子,比如說以10 倍的市盈率買入一個公司,它每年的成長也不高,10%吧,持續3 年之後,市場認為它的增長比較穩定,因此給它的合理PE 從10 倍提到了13 倍。你的回報是1.1*1.1*1.1*1.3,掙了超過70%的錢。這個模型可靠嗎?見仁見智,我很懷疑。對於一些比較穩定的公用事業類公司,由於產能擴張引起低速增長,可能有些道理。瞭解一下吧。

對於比較高速成長的公司,情況會比較複雜,現實中它的波動性會非常強,價格容易大起大落,談所謂估值基本沒有意義,我們要討論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1)賣點

我介紹過,一個處於成長期的公司,成長期又可以分為高速成長期、穩健成長期和緩慢成長期,然後進入平台期。我認真研究過,在高速成長期的後期,或者是穩健成長期的中後期,市場會給公司一個很高的估值,PE 會很高。在高速成長期的 末期,市場往往會極度不理性地給它一個不可思議的PE。

我們看01 年的時候,網絡股泡沫就是這樣吹起來的,有些網絡公司之前可能以每年400~500%的速度在增長,市場就認為這種速度可以長期持續,一個沒有任何贏利的公司也可以賣出一個天價,這當然是一個好的賣點。高速成長期之後,到了穩健成長期,在它的中後段,市場給他的PE 會稍稍回落,但仍然能維持一個比較高的估值水平,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賣點。一旦進入緩慢成長期,價格往往會大幅下跌,它的PE 水平就會大幅下滑。

另外,漲不動的時候,也是一個賣點。怎麼解釋這個問題?我們經常會琢磨,公司經營情況如何,這個公司的目標價是多少。如果有一天,發現它漲不動了,各種好消息都出來了,它還是不漲。那它現在是什麼價格,那它就值什麼價。不要和市場過不去。這個道理聽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2)買點

好公司碰到不好的時候,是最佳的買入機會。或者是由於股市大跌,或者是行業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導致價格大跌,那都是很好的買入機會。

巴菲特說過熊市是投資者的好朋友。每次碰到股市大跌的時候,都是好的買點,所以我們應該很Hi 才對.,而不應該愁眉苦臉。當年他買運通,那時公司剛發生了色拉油醜聞,股票跌得一塌糊塗,但巴菲特認為這一事件並不影響公司長遠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加碼買進。當年買萬科也是,05 年上半年,公司發展得很好,但行業受到宏觀調控,市場如驚弓之鳥,一路暴瀉,股價跌到你不敢相信為止。這種機會,太難得了。

另外,跌不動的時機,就是買入的時機。舉個例子,08 年10 月份的時候,金融風暴,跌得非常厲害,港股從32000點一路往下狂跌,當時的PE 是25 倍多,到底能跌到哪呢?是20000 點嗎?18000 嗎?不是,跌到10600 點,PE 是6.3倍,令人難以置信。騰訊當時從70 多塊跌到40 塊,還曾經下探到過35 塊。跌到40 元的時候,按當年的業績算,PE 在23倍左右,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貴的股票之一,還能跌嗎?為什麼就不能跌到20 塊錢,10 塊錢?如果跌到10 塊錢,就是6 倍多的PE,和市場差不多。實際上,跌不動了,就是一個最好的買點。說來容易,做起來也很難。需要冷靜分析公司業務,更需要勇氣。

(3)和宏觀面的相關性

有些公司的業績和宏觀面是強相關,有些是弱相關,還有些比較中性。對強相關的公司,我們在判斷買賣點的時候要有定力,要耐心等待週期的頂部區域或者底部區域。對弱相關的公司,我們更多的是瞭解公司本身基本面的情況,而不必太關心宏觀面。這有很多的教訓,比如說一些消費類的公司,其實和宏觀經濟的走勢相關度並不太高,很多人等啊等啊,總想在宏觀面最差的時候才動手買入,這會錯過很多機會。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建立一個框架,判斷公司和宏觀面是何種相關。

(4)對巴菲特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巴菲特買股票後就是「長線持有,一直不賣出」。巴菲特也曾經講過:「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 年,就不要持有10 分鐘」,事實真是如此嗎?巴菲特從60 年代開始至2008 年,有數據可查的,他一共投資了200 多只公司,持有超過3 年的,只有22 只。可見,護城河的深度是需要經常作評估的。一旦公司的經營有問題,就要走人。或者認為未來增長空間有限,也要出貨。巴菲特在07 年賺了五六倍賣出中石油就是一個好的案例。

2.重組估值

重組估值,不是我的研究對象。但我覺得大家可能有興趣。我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李XX的《展望』99 股市:誰是重組大黑馬?》。他是我以前的一個同事,99 年寫了這篇文章。他有嚴謹的思路,經過認真分析,篩選出20 多只公司,事實情況是,他推薦的這20 多只重組公司基本上都是後來一兩年的超級大黑馬。直到現在,我都認為這是非常精彩、非常有深度的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學習他的選股思路。後來他自己做私募了,做得很好,收穫頗豐。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的財富,和他的的深度直接相關。

3.相對估值

還有相對估值,其實也並不是我研究的重點。剛好有一個朋友做了分析師,有時候向我請教,我就幫忙總結了一下。相信在座很多人,可能經常捕捉熱點進行操作,可能也會感興趣。所謂的相對估值,它的特點是不在乎公司的好壞,而是在乎公司是否在中短期能夠上漲。它現在是券商和基金主流的估值方法,講究的是資產配置、板塊輪動、博弈。當然他們也做基本面分析,但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核心是敏感性分析,對經營指標、行業政策、經濟指標(利率等)、資金喜好等,進行一些敏感性分析。我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大家開拓一下思路。

(1)總結一個行業裡幾類公司的盈利模式,各種模式之間的優缺點,核心的幾個經營指標是什麼。對一個具體公司,什麼經營數據的變化,可能對他的經營產生重大的影響。比如說連鎖店的商業和百貨類的商業,最重要的營運指標是不一樣的。地產公司,它的地儲備和土地成本,對業績的影響很重大,對股價影響也很敏感。對網遊類的公司,ARPU 值、平均同時在線人數這些指標,就很敏感。當這些營運指標出現比較大的變化的時候,就需要你非常認真去關注了,可能會引起股票價格的比較大的波動。

(2)行業政策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比如行業標準、出口退稅、稅收政策的變動,對公司影響是怎麼樣的,哪些公司會受益,哪些公司不太好,提前要做好功課。

(3)宏觀經濟指標,例如利率上調對公司的影響。簡單而言,對負債率高的公司影響就比較大一些,對輕資產低負債的公司影響就會小一些。

(4 )資金偏好的敏感性。講幾個例子。一是市值,小市值的公司比較容易受到資金的喜愛。在中國,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比一般A 股公司的高一些,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市值小嘛,我認為這是合理的事情,但也不能過高;二是機構持倉的比重,如果機構持倉某隻股票比例已經很高了,那麼股價再漲就難了,如果持倉比例比較低,才容易跑出黑馬;三是在行情反彈的時候,行業內估值相對比較低的公司,比較容易受到資金青睞;四是有代表性的新公司的IPO,其定價會影響已上市的同類公司,等等。

(5)一些公司經營情況很糟糕,股價很低,這種公司往往是敏感度很高的公司。它經營方面稍稍有改善,就可能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同進也存在一些重組、收購和資產注入的可能性,容易成為黑馬。

(6)高度關注公司的增發和回購。

(7)關注管理層激勵。公司業績是很容易受到操控的。我們要認真研究管理層激勵的具體條款。它可能會對公司的未來業績有所指引。

(文字省略部分)

 六.投資的境界

和做人一樣,投資也是有不同境界的。巴菲特的境界很高,高山仰止,我們應該有信心見賢思齊。

有一天我看《莊子》裡的《庖丁解牛》,豁然開朗,覺得我們做投資能達到的境界,原來和庖丁沒有分別。《庖丁解牛》故事很精彩。文惠君要找庖丁講講他是如何解牛的,為什麼水平如此之高,聽完之後,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庖丁說,宰牛之初,「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下刀時,「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都有脈絡可尋,對每一個重要節點,都要認真把握,掌握其規律。例如投資,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宏觀面、波動性、公司經營、估值體系這些節點都很重要,我們要全盤考慮,發現規律。普通屠夫宰牛,一個月就要換刀,好的屠夫宰牛,一年就要換刀,因為他們總是猛割猛砍,當然刀很容易就折了。庖丁不一樣了,十九年了,一把刀沒換過。

他說,「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他對骨頭關節這些地方,不是一輪猛砍,而是用非常薄的刀,遊走於「有間」(空隙)之中,自然遊刃有餘。

我的理解是,投資是件很寂寞的工作,很多時候是自己對自己心靈的拷問,會遇到很多困難,股價的漲跌,也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很大的壓力和影響。我們要力爭發現一些重大的趨勢,包括宏觀面的、或者公司經營層面的,在困難堆積如山的茫茫前程中尋找一條坦途,儘可能迴避一些非常痛苦的選擇。垃圾堆裡找黃金,非常困難;大勢很不好,有些聰明人橫刀立馬,火中取栗搏反彈,很不容易;巴菲特一位很有智慧的好朋沃爾夫曾教育巴菲特:「沃倫,如果你在一個黃金堆裡找一根黃金做的針,那麼找這根針就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可是看一看周圍,到處都是拿著放大鏡去尋找這根針的聰明人。簡而言之,我們要去掙一些容易掙的錢,不要去掙一些很難掙的錢。容易掙的錢呢,容易掙很多倍。很難掙的錢呢,即使我們很努力,付出非常多,但還是很難掙錢。

庖丁解牛畢,「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這種感覺太好了,有志於投資的各位,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達至庖丁的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36

王亞麗案的遺產


2014-03-10  NCW  
 

 

沸沸揚揚的王亞麗造假騙官、侵佔他人財產案,三年前即畫上句號。但引發此案的遺產繼承官司卻一波三折,遷延數年,至今未決◎ 本刊記者 王和岩 文wangheyan.blog.caixin.com

72歲的王破盤

驟然去世,身後留下

一棟已經竣工的

價值2.6億元的

商住樓和諸多債務

2014年2月26日下午,王亞麗造假案舉報人王翠棉接到法院通知 :原定於次日在石家莊中級法院繼續開庭審理的確權官司,因對方申請舉證,延期押後審理。

王翠棉是石家莊已故商人王破盤之女,也正是她,在4年前引爆了震驚朝野的原共青團河北省石家莊市委副書記 王亞麗造假案。

2008年8月,72歲的王破盤驟然去世,身後留下一棟已經竣工的價值2.6億元的商住樓和諸多債務。它是王亞麗案曝光的導火索,也為日後遺產紛爭債務糾紛不斷埋下伏筆。

2010年初,王亞麗「造假騙官、冒充他人女兒謀取財產」 ,經王翠棉及家人數年堅持不懈的舉報,終於東窗事發。

2011年8月18日,河北衡水市中級法院對王亞麗等人職務侵佔、行賄案作出終審裁定,駁回王亞麗等人的上訴,維持判處其14年有期徒刑一審判決。

沸沸揚揚的王亞麗「騙官造假、冒充他人女兒攫取財產」事件,隨著王亞麗等一干人獲刑而塵埃落定。

由此引發的王破盤遺產紛爭遷延至今,未能平息。

之後七年,王破盤的妻子秦春花及五個親生子女,與王亞麗、王破盤的情人賈玉紅及諸多債權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財產爭奪大戰。

王亞麗案源流

戶籍資料顯示,王亞麗生於1969年9月1日。王案發前仕途一帆風順。據公開履歷,她「29歲」即被任命為團市委副書記,當選石家莊市「最年輕」的市政協常委,曾先後榮獲石家莊市「十佳女傑」和「十佳女鄉長」等稱號。

早年間,王亞麗以王破盤幹兒女的身份,與其一同生活。

1994年10月,王破盤以王破盤、周東風(王亞麗的姐夫) 、薛立新(王亞麗的丈夫)三人名義投資50萬元,註冊成立石家莊市金寶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寶公司) 。其中王破盤佔80% 股份,周東風、薛立新各佔10%。王破盤為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周、薛二人實際沒有出資,是掛名股東。

1995年12月,王破盤又以金寶公司名義投資創辦了河北金華停車綜合服務中心(下稱金華中心) ,承攬修建了市政重點工程——灣裡廟綜合服務樓。

作為王破盤的幹女兒,王亞麗自1995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金寶公司、金華中心會計、董事。後來,王破盤與王亞麗關係開始變得緊張。1996年王破盤解除了王亞麗的會計職務,仍保留其董事職務。王亞麗隨即離開王破盤。

2008年8月8日,王破盤心臟病突發身故,留下一棟已經竣工商住樓,樓高九層,建築面積約3萬平米,裝修豪華,主要為商舖出租,總價值號稱2.6億元。

為阻止王破盤的繼承人繼承其遺產,侵佔其巨額財產,王亞麗先以「親生女兒」的身份向石家莊警方報案,稱王破盤被原公司會計賈玉紅(王破盤的情人,幫王破盤打理兩家公司)謀殺。

之後又授意他人誣陷賈玉紅,涉嫌盜竊、職務侵佔金華中心資產3600萬元。

此外,王亞麗通過私刻金華中心公章、謊稱公司「營業執照正、副本全部丟失,營業執照複印件未留存」等一系列造假行為,讓其閨蜜王曉冬取代王破盤成為金華中心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並任命其弟丁增紅(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司機)為公司董事,非法取得金華中心經營控制權。

與此同時,周東風(王亞麗姐夫,農業銀行石家莊市北城支行原副行長,金寶公司掛名股東)在王亞麗的授意下提起訴訟,要求對金寶公司股東進行確權。

2009年1月7日,長安區法院判決確認周東風、肖和利(周東風好友) 、薛立新為金寶公司股東,自此徹底攫取了王破盤的股權。

王亞麗「現形」之前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王翠棉兄妹為保衛父親的遺產,證明自己才是王破盤的親生子女,聘請律師進行調查,很快掌握了王亞麗與王破盤不可能有血緣關係,以及王亞麗偽造身份、檔案、履歷的證據。

從2008年11月開始,王翠棉兄妹拿著上述證據材料上訪,稱王亞麗企圖「非法佔有」其父親王破盤的財產。在王翠棉兄妹堅持不懈舉報和上訪下,王亞麗通過虛假身份、偽造幹部檔案、履歷,被違規錄用為國家幹部等問題漸次曝光。

2009年5月27日,王亞麗被免職。

2010年1月7日,中組部、中央紀委專案組進駐石家莊市調查王亞麗作假案。五天後,王亞麗被「雙規」 (參見財新《新世紀》週刊2011年第16期「王亞麗官場現形記」 「王亞麗前傳」 ) 。

2010年8月23日,中央紀委、中組部發佈聯合通報披露,王亞麗通過編造虛假身份、幹部檔案、工作經歷等,被違規錄用為國家幹部併入黨。後一路陞遷至石家莊團市委副書記,直到2009年5月東窗事發。

受王亞麗案牽連,共有12名相關責 任人被給予黨紀政紀乃至刑事處罰。

遷延數年遺產案

隨著2011年8月王亞麗等一干人相繼領 刑,沸沸揚揚的王亞麗造假騙官、侵佔他人財產事件終於畫上了句號。但圍繞 王破盤遺產的繼承官司卻是一波三折,遷延數年。

2009年5月9日,王破盤的妻子秦春花與王翠棉五兄妹,將周東風、薛立新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確認六人享有王破盤在金寶公司全部的股權。期間,因為王亞麗案爆發,這起民事訴訟暫時中止。

2011年,在此案中,王破盤情人賈玉紅也以自己與王破盤所生之女王某某的名義,將周東風、薛立新訴至公堂。

稱王破盤的遺囑顯示,已將金寶公司所有資產全部贈予王某某。

2012年8月21日,石家莊新華區法院一審判決認定:王破盤妻子秦春花和王中信、王翠棉等子女共同繼承王破盤在金寶公司的100% 股權。這意味著,價值2.6億元的河北金華停車綜合服務中心大樓(下稱金華中心大樓)繼承權也歸秦春花及五名子女。對於王某某的訴訟請求,法院以賈玉紅所持王破盤遺囑無法證明是王破盤的真實意圖為由,未予支持。

9月6日,賈玉紅與被告周東風、薛立新等不服,上訴至石家莊中院。

2012年10月至當年底,石家莊中院先後兩次開庭審理此案,但無結果。期間,王翠棉兄妹應石家莊中院要求,做DNA鑑定。

2014年2月14日 DNA 鑑定結果顯示,王翠棉五兄妹系王破盤與秦春花所生子女。就在石家莊中院決定於2月27 日繼續開庭前一日下午,法院通知王翠棉因被告申請取證暫時取消開庭。

在2008年至2010年王亞麗等人侵佔金寶公司期間,在石家莊兩級法院,先後產生了與金寶中心相關的40多份民事判決,這些判決的原告大多與金寶中心存在債務糾紛,涉及金額約1億元。

由於王亞麗被採取強制措施,金華中心的公章、財務章、王破盤的手章均被公安機關的紀檢部門查封,賬目被衡水市桃城區法院扣押,致使金華中心無法參加訴訟,導致前述案件均為缺席判決,法院也僅僅依據原告的陳述和舉證 就予以認定。這些案件因為被告金華中心的缺席,均是一審判決生效案件。鑑於此,石家莊市中院將所有案件全部歸入該院,由其統一執行。

2012年至2013年,王翠棉等家人以執行案件有重大利害關係的申請人的身份,多次向石家莊中院提出停止執行金華中心資產的申請。

2013年6月,石家莊中院作出執行裁定書,以王翠棉等人身份不適格為由駁回其申請。

9月28日,王翠棉等向河北省高院申請復議。12月19日,河北省高院裁定:撤銷石家莊中院執行裁定,發回重審。

河北高院發回重審後,石家莊中院並沒有對王翠棉等人所提執行異議重新審查並答複,而是繼續啟動對金華中心大樓的評估拍賣程序。

2014年1月23日,王翠棉拿到河北高院的裁定的當天,向石家莊中院提起申請,要求該院中止評估、拍賣程序,待股權糾紛案確權終審結束後再啟動執行程序。就在同一天,石家莊中院確定了評估機構。

王翠棉及其家人律師認為,石家莊中院對擬執行案件所依據的判決書,無論是程序還是實體均屬違法。石家莊中院擬執行的判決書,金華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均為王曉冬。而王曉冬的這一身份經衡水中院刑事判決認定為非法,其顯然不能代表金華中心。

另外,拍賣金華大廈的目的是執行40多件金華中心敗訴的民事案件,而這些訟案發生時值王亞麗等人控制金華中心之時,公司處於非正常狀態,絕大多數案件是在金華中心缺席的情況下判決的。這等於變相剝奪了金華中心應訴、答辯和質證的權利。

在王翠棉等家人看來,石家莊中院作為執行依據的判決書,有些作假痕跡明顯 :如債權人韓志友訴金華中心案,原本幾百萬元的債務,在石家莊中院的判決中成了近2000萬元。

另一名自稱為債權人的當地商人郭祿江根本沒有參加金華中心大樓建設,法院判決金華中心支付郭數百萬元的建設費,與事實嚴重不符 ;河北建工集團四公司稱金華中心拖欠2000多萬元的工程款, 「但根據我們的瞭解,金華中心只欠100多萬元」 。

據王翠棉介紹,韓志友還企圖低價拍賣金華大樓。被他們操縱評估為1.6億元。

2010年1月22日,王亞麗案件專案組通過石家莊中院委託河北華宏益誠資 產評估有限公司對金華大廈進行評估,評估價格為2.6億元,並得到衡水法院刑事判決書的確認。

王翠棉說,經韓志友與石家莊中院某些人的操控,在這次執行中評估價格僅為1.6億元,與四年前相比,金華大廈不僅未增值反而縮水整整1億元。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的案件,王翠棉及家人已向石家莊中院提出申訴。該院已經受理,尚未有結果。

2011年6月9日,法警押解被告人王亞麗。當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人民法院對「造假騙官幹部」 、共青團石家莊市委原副書記王亞麗涉嫌職務侵佔和行賄案進行一審判決並依法公開宣判,王亞麗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40

王亞偉做客央視:首推保險,避談創業板,仍然愛著重組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3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31 10:23 編輯

王亞偉做客央視:首推保險,避談創業板,仍然愛著重組股


3月30日,王亞偉做客央視,稱牛市已是共識,且行且珍惜。

        3月30日,滬指百點長陽大漲2.59%逼近3800點,盤中創下2008年3月25日以來新高。深證成指亦一路狂奔,沖上13000點關口,創下近4年以來新高。當晚23時10分,“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做客央視財經頻道《市場分析室》欄目暢談市場看法。

        公開信息顯示,從3月17日晚上起,中國基金業協會聯合央視財經頻道,邀請八位私募基金明星分期做客央視,王亞偉3月30日晚作為壓軸出場的明星現身。以下是澎湃新聞即時整理的全部文字實錄。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市場分析室》專訪王亞偉文字實錄:


“牛市還能持續,且行且珍惜”

        主持人:從七連陽到十連陽,2015年的奔牛行情出現了大好的勢頭。創業板指數漲幅達55%,中小板指數上漲45%,均遠遠超越滬指漲幅,本輪行情從去年11月20號起,由藍籌最先發動。      

        今天來到演播室的嘉賓是深圳千合資本董事長王亞偉,你好亞偉,大家對你的了解是華夏基金,管理華夏大盤,非常高的收益,包括你的一些投資理念,對大家的影響。我們今天先回到短期市場來。前天一根長陽,很多人在微信圈里說牛市來了。而且下午有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二套房貸最低比例降到四成。據說短期會啟動一輪新的行情,你怎麽看?        

        王亞偉:短期還是比較看好的,市場牛市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前期也經過一段調整。可能現在這種政策各方面回暖的氣象比較明顯,所以牛市還能持續。        

        主持人:從大的周期來看,現在大家對於牛市格局,好像分歧不是很大,關鍵問題就是它的高度、寬度,或者說深度到底會怎麽樣?比如說會不會超越2007年?原來2007年的牛市說是黃金十年,結果兩年走完了,大家現在這一輪市場是不是比那一輪市場要大,而且能夠紮紮實實走十年,你怎麽對比這個?      

        王亞偉:牛市大家是共識,但是這個牛市會怎麽走?我覺得且行且珍惜。

        主持人:走一步看一步。      

        王亞偉:對,走一步看一步,能不能超過2007年的高點,這個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這只是粗淺的判斷,現在沒法證實真偽,而且也沒有必要這麽早做這個明確的結論。

        從成交量的情況來看,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2007年的高點。某些板塊的估值現在也是超過了2007年的一些高點,但是如果從點位上來看現在才3000多點,離2007年的高點還有一段距離,談超越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從我們制定投資策略來講,策略制定也不是建立在能不能超越前期高點的基礎上。對我們來講,能不能超越2007年的高點,不是最緊急、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你覺得現在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王亞偉:把團隊建設好。

        主持人:對你來把說團隊建設好,收益最高。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講,你覺得對投資者來講最緊急、最重要的是什麽?

        王亞偉:在牛市里風險控制很重要,我這里反而要強調風險控制,因為從主觀願望上來講,我希望股市能夠超越2007年的高點,甚至到一萬點,因為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超越了呢。牛市也是一步一步走的,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一蹴而就。在牛市里反而要強調風險意識。黑天鵝不常有,但是萬一飛過來一下呢。        

        主持人:“1·19”也是很驚人的表現。

        王亞偉:還好。  

“現在是全面牛市,A股估值仍偏低”     

        主持人:這一輪牛市走起來,走到目前和上一輪牛市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跟以前不一樣的地方?

        王亞偉:我覺得相同的地方是資金大量的入市,背景不一樣,這次主要是無風險利率的見頂回落,未來大家預期會持續下行,這樣引發的社會財富向股市重新配置。

        股價上漲一方面是估值提升,一方是業績增長,上一輪就是說黃金十年,所以有很多的資金入市,這一輪經濟還處於轉型調整過程當中,更多還是要依靠估值的提升。對於低估值的藍籌板塊的提升效益是最明顯的。

        還有大家的改革預期,比如說國企改革、資產註入,這個同時提升了估值和業績。再加上目前我國處在轉型升級的特定階段,新興產業的估值也被大幅度的打高了,所以總體來講各個板塊的估值都在提升,造就了這個牛市。        

        主持人:目前來看還是估值提升本身帶來的,包括外延式的一些動力,無論是並購還是改革帶來的預期帶來的估值,還沒有到業績促使估值繼續提升和股價上漲的階段?        

        王亞偉:這是下一輪可以預期的。        

        主持人:大家對牛市兩種判斷,一個是全面普漲,只是誰先漲誰後漲。還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你的判斷是什麽?

        王亞偉:這里要看以什麽樣的時間段去看這個問題。比如說從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一個結構性的牛市,主要是成長股的行情,2014年下半年演變成一個藍籌股的價值回歸,也是結構性的行情。今年前三個月也是成長股的行情。 獨立看每一個階段結構性的特征都比較明顯。

        時間拉長來看,2013年初一直看到現在就是一個全面的牛市,所有的板塊其實都在上漲,都有投資機會。所以我覺得如果從一個更長的時間去看,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全面的牛市之中。        

        主持人:全面的牛市。歐美股市上大家都註意到,比如說美國市場、歐洲一些市場,好像都回到了金融危機之前的高點,但是A股似乎沒有到,而且差不多還有40%,離(上一輪高點)6124點,A股算不算低估。        

        王亞偉:離6124點還不止40%,我覺得可能有50%~60%。時間上來講,我們比歐美股市是滯後的,人家從2009年開始上漲,到現在已經持續了五六年,我們從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才開始上漲。從時間上是滯後的。

        但是如果要直接跟歐美股市比,說中國股市是不是比他們便宜,這個可比性不是很強,因為大家所處的利率環境不一樣。還有一個就是投資渠道的多樣化程度也不一樣,不能直接比。

        但是有一點比較明確,現在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一些人民幣資產,中概股有一些被嚴重低估了,
不然就沒法解釋他們爭先恐後私有化回歸A股。


        所以說,考察周邊的股市並不是比較我們比他們貴還是比他們便宜,而是我們看到他們過去幾年的走勢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如果中國未來幾年無風險利率像他們一樣持續下行,並維持低位,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我們的A股還是偏低的。     

看好保險股,連說了兩遍  

        主持人:不管怎麽樣,亞偉對市場有一個定義,現在可以認為是一個全面牛市的階段。實際上對這一輪牛市的性質做了一個判斷。下面關鍵是不錯過這個牛市,到底如何把自己的投資方法進行重新梳理,稍候回來繼續和王亞偉討論牛市里面的重大投資機會在哪里。        

        (畫外音):如果把時間拉長到最近十年,漲幅在十倍以上的個股達284只,從去年至今漲幅超過十倍的股票也有6只,這些十倍牛股廣泛分布於27個行業。        

        主持人:私募明星觀大勢,今天來到演播室的是千合資本的董事長王亞偉,他在過去創造了十倍的記錄,現在新的牛市過來了。雖然說你現在做私募,可能原來做相對收益,現在更多考慮絕對收益,開門見山來說你現在關註那些行業和哪些領域?

        王亞偉:我說三個領域,可能這三個領域都不是那種給大家感覺一定是會十倍的投資機會。投資最重要是一個複合收益率,複利的力量是比較強大的,如果時間一長自然會獲得比較高的收益率。

        這里我比較看好的是保險,從保險的深度和密度來講都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從2014年的情況來看,全年的保費收入是2.02萬億,按照規劃到2020年這個數將達到5萬億,未來五年會保持16%以上的增長。

        還有另一方面來講,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也在不斷的拓寬,投資領域在不斷的拓寬。一方面保費收入在持續的增長,領域又在不斷的拓寬,現在又處在牛市當中,可以判斷保險會有比較好的提升,所以保險股是比較看好的。      

        主持人:確定?

        王亞偉:比較確定。        

        主持人:這是第一個行業。第二個呢?

        王亞偉:
第二個比較看好銀行,銀行的機會來自於估值的提升,現在銀行估值太便宜了。


        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第一個無風險利率的下行,我覺得對於低估值的銀行彈性最大,理論上來講,無風險利率下降50%,銀行的估值應該提升一倍。

        第二個方面來講,中國經濟企穩以後,大家對於銀行資產的擔憂會緩解,在這種情況下也會促使銀行股的估值提升。

        第三方面,現在銀行有很多業務,未來比如在業務的分拆或者進入新的領域,有一些突破,也是有利於銀行股的估值提升。

        還有一方面,如果從分紅收益率的角度來講,現在銀行也是有吸引力的,現在分紅收益率是5%左右,我們知道居民存款現在總額是50萬億,這50萬億放在銀行里,無論是定期存款還是活期存款一年只能得到2%的利率。        

        主持人:所以你覺得銀行的估值彈性比較大。

        王亞偉:對,現在的彈性比較大,剛才說到居民儲蓄的財富分配向股市重新配置,這里面對普通老百姓來講,拿出儲蓄存款的一部分,換成所在銀行股票,收益率,這其實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炒作。如果假設一下,這50萬億里哪怕只有2%換成銀行股,會造成銀行股以萬億的市值。      

        主持人:這是第二個行業,銀行和保險。都是穩定、確定的有投資價值的穩定的收益率。

        王亞偉:從風險收益比角度來講比較有吸引力的投資。第三個行業我比較看好保險行業。

        主持人:保險剛才說過了。

        王亞偉:第三行業是環保行業,不是保險,是環保。因為環保過去欠帳比較多,投入不足,現在環保是整個非常重視的一個行業,未來在這方面會大力投入,我們知道今年以來,增收的燃油稅也會投入到環保建設當中,所以環保領域未來的前景非常看好。

“創業板熱度過熱了”        

        主持人:這三個領域前兩個給大家的感覺相對確定性比較強,也比較穩定的,環保可能彈性稍微會大一些,最近節目里面進演播室的嘉賓,每個人都沒有回避創業板,也沒有回避互聯網+,但是這兩個你都沒有提到。

        王亞偉:對。

        主持人:怎麽看創業板,怎麽看互聯網+。

        王亞偉:創業板可以避而不談嗎?

        主持人:避而不談也是一種態度。

        王亞偉:如果非要談的話,每個嘉賓都必須要談一下創業板的話,我覺得從一個側面說明創業板熱度過熱了,現在整個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達到了80倍,這個估值水平無論放在國內外哪個市場,或者哪個歷史時期去考察,都是很高的水平。

        當然,單從一只股票來看,不要說80倍,哪怕有幾百倍,甚至不盈利,或者沒有收入,但是只要未來的增長空間足夠好,都不能說是高估的。

        但是如果作為一個板塊的整體80倍的市盈率,靠幾只這樣的股票去支撐,是無法長期維持的,畢竟好的股票、達到這個標準的股票是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的。        

        主持人:大家都說創業板是一個轉型的方向和主力軍,給一個板塊高估值有什麽關系?

        王亞偉:
高估值還是要跟成長還是要相匹配,給40倍也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沒有必要給100倍,一個東西足夠好就可以。


        關鍵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手上的股票就是未來之星。但是實際上往往高估了自己去挖掘未來之星的能力,也往往低估了這些成長型的股票在未來成長的巨大的機會。所以既要看到機會,也要看到風險,風險和機會匹配才是最理性的投資。   

“互聯網有很多投資機會”   

        主持人:互聯網+現在也是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似乎比純粹去年炒作互聯網公司還要熱,這個是不是機會也會比較多?        

        王亞偉:互聯網有很多的投資機會,現在有一句話說你沒有觸網就意味著錯過,這種說法有點絕對,因為這麽說的話,我覺得體現了一種對於機會的貪婪或者說對於錯失機會的一種恐懼。

        但是如果在這種或者貪婪或者恐懼的心理下去匆忙做投資決策是不明智的,互聯網里面是有好的機會,但是從個人投資來講怎麽樣把握,要排除這種浮躁的情緒,要靜下心來仔細去考察,靜下心來多做功課,充分理解互聯網行業的特征還有企業的盈利模式,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找品種。

        比如說大家現在說的互聯網+,更多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結合,有一個能力圈的範圍,一個是對互聯網理解,第二要對傳統行業理解。因為更多的是傳統行業為主,互聯網是一個工具,只有傳統行業有深入的理解,理解這個模式,才可以預判到這個行業引入到互聯網以後會帶來哪些變化,有哪些突破口,在這個突破口當中找到有競爭優勢的公司。        

        主持人: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對公司的理解去考慮,互聯網+的品種是你該炒的還是該投資的?

        王亞偉:我覺得最好是投資的。        

        主持人:最好是投資,不要是帶著浮躁的心態去炒。

        王亞偉:不要隨波逐流,人雲亦雲。   

“重組股始終都有機會”     

        主持人:剛才討論了投資的領域,除了找到自己適合的投資領域和投資份額也比較關鍵,稍候繼續討論,在這一輪牛市里面怎麽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主持人:私募明星觀大勢,今天來到演播室的嘉賓深圳千合資本董事長王亞偉,曾經在公募基金有“基金一哥”的稱號,剛才推薦三個行業:保險、銀行、環保啊,都讓大家覺得你是一個穩健的投資者。是不是進入私募之後你的投資風格有一個比較大的轉向?

        王亞偉:我並沒有簡單的把自己的投資風格作為一個簡單的劃分,到底是激進還是穩健,或者是價值還是成長,就這種簡單的劃分,有利於外界去區分,但是並不全面準確。

        我們可能在小學的時候就接受一種教育,有一個口號叫做“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但是怎麽樣做到既嚴肅又活潑,這是矛盾的。但是說的是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該活潑的時候要活潑。

        投資也是一樣的,不要拘泥於一種類型,該穩健的時候穩健,該激進的時候激進,價值和成長也是一樣。要做到和諧統一,不可偏廢。

        從我自己來講,做投資的時候力求讓自己做到靈活務實,不拘一格。這樣的話才能夠應對不同市場的變化,老實說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        

        主持人:非常難。自由的轉換,和諧的平滑過渡很難。

        王亞偉:對,要不斷的學習。        

        主持人:當年投資重組股的經歷匹配經濟結構大的產業背景。而現在投資穩健的銀行和保險,也契合了現在的背景。

        王亞偉:我覺得不一定說是背景,其實重組股始終都有機會,過去有,現在也有,現在重組機會也很多。

        重組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是不是被大家忽視的一種機會。比如說原來的重組都被大家忽視了,現在大家都很重視重組,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到被低估的重組股就很難,很多東西大家都預期在內。那個時候大家沒有預期,往往簡單的劃分這些股票是ST,或者說業績不好的大家不要碰,這樣存在一個系統性的低估。

        所以對於我來講,尋找投資機會,往往我喜歡挖掘不被大家重視、被市場忽視一些投資機會,在那里可以慢慢研究、慢慢挖掘,沒有人跟你搶,而且投資成本比較低,如果花了工夫去研究,別人沒有研究,容易被低估,這樣未來獲得收益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然後用組合的方法去投資,這是一種確定性比較強的操作收益來源。        

        主持人:這句話的總結對你十幾年的投資生涯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你去找一些不被別人關註的盲點,因為你的成本可以控制到最低。      

        (直播結束)        


背景資料


        現年44歲的王亞偉是目前A股最有話語權、也最低調的投資人。他在20年前進入華夏證券,後參與籌建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曾經管理華夏大盤精選和華夏策略兩只公募基金。其中,華夏大盤精選在2006年至2007年大牛市里位居公募第一,在2008年之後的大熊市里,依然表現最好。在其任職期間,華夏大盤精選回報率高達1186.99%。

        王亞偉在公募和私募期間,已有多年不接受公開采訪。2012年9月,王亞偉轉型私募基金,成立“千合資本”,並在當年成立首只產品“外貿信托•昀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在沈默三年之後,王亞偉於今年3月28日在杭州罕見公開露面,大談“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引發市場爭議。

        引發爭議的原因是,過去多年,王亞偉以偏好成長股和精準買入重組股聞名於市場,投資風格被認為是“快、準、狠、穩”。但在近期證監會積極唱多藍籌股之時,王亞偉卻一反自己的常態,於去年四季度大舉買入大盤藍籌股工商銀行,並在近日公開大喊“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前景樂觀”。

        根據中國工商銀行近日公布的2014年年報,昀灃私募基金在2014年斥資8.87億元,購入工行1.88億股,占比0.05%,為公司第十大股東。

        王亞偉為何買入工商銀行?是否按照“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放棄過去的投資風格?市場猜測聲四起。

        除了工商銀行,截至2014年年末,王亞偉管理的“昀灃”還是啟明信息、三聚環保、明家科技的前十大股東,其中三聚環保、明家科技為去年三季度即持有。啟明信息今年來漲了76.63%,而三聚環保也有52.4%漲幅。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昀灃還持有新華聯、金亞科技、中能電氣、銀之傑、雪浪環境、同方股份、杭鋼股份和北京城鄉等股票。上述公司目前尚未披露2014年年報。而同期持有的同方國芯與華潤萬東,其最新年報中的前十大股東中已不見“昀灃“蹤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43

王亞偉:A股長期價值投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09

王亞偉:A股長期價值投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附最新演講實錄)
作者:付建利


導讀 這一次,王亞偉沒有講A股市場過去和未來的走勢,他演講的題目是“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理念、實踐與展望”。

千合投資董事長王亞偉:

A股長期價值投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公開的場合上,很久沒看到“基金一哥”王亞偉了!這一次,在杭州召開的“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上,王亞偉照例是招牌式的微笑,一身西裝,有王亞偉的論壇,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一些“聰明”的參會者提前還占了位,暗自慶幸自己能夠一睹“基金一哥”的風采,以至於王亞偉演講完之後,一位接下來講私募風險控制的演講者打趣地說:“我知道這麽多人過來,不是沖著我來講私募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的。”演講還沒開始,和王亞偉交換名片的人圍著王亞偉里三層外三層,工作人員最終幫王亞偉解了圍。這一次,王亞偉沒有講A股市場過去和未來的走勢,他演講的題目是“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理念、實踐與展望”。

什麽叫長期?什麽叫投資?王亞偉說,每個人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歸根結底,談價值投資,涉及到談論者的價值觀問題。“為什麽在這個時候談價值投資?這兩年成長投資大行其道,演化為趨勢投資、動能投資,長期價值投資過時了嗎?”王亞偉說,價值投資“知易行難”,這就像一個人減肥一樣,道理都明白,但堅持下來就很難。和其他風格的投資者不一樣的是,價值投資者最典型的品格是“謙遜、積極和耐心”。在王亞偉看來,A股市場其實長期投資回報率很高,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時間里,全部A股算術平均複合回報率達到驚人的22.7%!投資者對A股低回報的印象,主要來自於指數編制的不合理性。堅持價值投資風格在A股能夠戰勝市場,價值風格從長期來說,遠遠戰勝市場整體。A股市場為長期的相對價值投資者提供了豐厚回報。未來幾年,如果均值回歸理論起作用,價值投資會跑贏成長投資。

既然價值投資回報率如此誘人,為什麽價值投資在A股仍然是“少數派”?在王亞偉看來,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的成熟度和投資者結構有待優化,其次,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完善;第三,與市場監管和制度建設也有關系;第四,A股市場原來的避險手段不足。整體上來看,價值投資的陷阱在A股比國外更長,在股票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很多股票都被長期高估。

王亞偉看好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的前景,運用這種投資方法的人比較少,其潛力也未被充分挖掘。王亞偉看好長期價值投資的理由是:第一,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第二,註冊制改革以及加大退市制度的執行力度;第三,混合所有制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第四,企業經營受行政幹預減少,鼓勵兼並收購和資產重組;第五,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加強,機構投資者更加重視長期業績回報,而且機構投資者的隊伍會不斷加強;第六,避險工具的完善。從這些邏輯出發,王亞偉認為A股市場的長期價值投資目前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附: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大家好,很榮幸來到協會舉辦的會議。

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是長期投資,我講下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於這個的看法。

長期價值投資,6個字,在不同的人眼中有著不同的理解。

兩兩拆開來看,“長期”,對於經濟學家凱恩斯來說,他可能認為,長期是很長一段時間,有時候甚至超過了投資者的生命。但是,對於從事高頻交易的人來說,1小時也是長期。這是大家對於長期理解的不同。

而“價值”,很多人也都有自己理解。從一個角度來看,價值和價格的關系。第二種,如果從投資風格來說,價值和成長對應。此外,價值還有不同的類型。交換的價值、使用的價值等,這幾種方式。

談到價值還有個價值觀的問題,從不同的價值觀角度來看,對於價值的評判是不同的。有的價值可能是從投資者角度來說有投資價值,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理解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整個來講,標準不一樣。

再說“投資”,大家通常習慣於把投資和投機相結合著來說。那麽,有的觀點認為,投資是種理性的行為,建設性行為,高尚的行為;投機是投機倒把,或者是有破壞性的行為,或者是沖動性的行為。這是一種理解方式。

從另外一種理解是,投機是一種積極的行為,他是一種積極尋找機會並且快速地去行動的一種行為。而投資也有消極的一面,比如你投資股票,只是簡單的拿著。對於投資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幾種含義。

“角度不同,結論不同”則對於長期投資價值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從細分角度來說,很難講。

為什麽要聊這個主題?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市場,尤其是這兩年,成長股大行其道,進一步演化成了一種討論,“長期投資價值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在中國市場到底適用不適用?”

這是我們在不同的時候,需要思考的問題。結合這個話題,我來談談我的理解。價值投資是基本面的投資的一種,簡單的說,分為技術層面的投資、指數的投資,可能還有一些量化的投資。大體上分為3類。

對於投資的定義,剛剛大概都說了。價值投資者認為,我所認同的企業;而技術投資者認為,價格形態和走勢我認同;指數化的投資的理解是,此投資作為組合的一部分,這是3類基本的劃分。

價值投資者對於市場的意義在於,當股票價格顯著的低於價值時,他會覺得存在投資機會。但是,相對於價格的波動,價值的波動是平滑的過程。價值投資者會基於市場價格對於價值的波動,進行投資。

價值投資者的特征是,往往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企業的價值才會凸顯出來,他的價格遠遠低於價值,所以這給他們個很好的入場機會。如果市場非常昂貴的時候,價格偏離價值,他們就會采取個賣出策略。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必須長期投資。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處在一種價值回歸的過程。那對於,所以這樣的話,需要有耐心。價值投資比較好,但是很少人能夠做的好。

實際上,A股市場還是很適合長期投資的。並且,價格投資回報率是非常高的。我們做了個統計數據,我們做了個10年的收益率,長期投資在2000年之後,他是跑贏指數的。隨著市場的壯大,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想要跑贏指數其實是很難的。但是我們看到,這里邊長期投資收益率是遠遠跑贏指數的。

圖表中所演示的,是A股所有股票的算術平均,不考慮權重,不考慮大盤小盤,做了這個比較。所以我們就能看到,他們能跑贏指數。

為什麽我們對A股的回報率認為很低?印象來自指數編制的不合理性,可能很多的權重股占有過高的比例,從指數來講不太好。但是呢,如果大家不去考慮權重,去平均的投資A股的話,其實,回報率是很高的。

我們從最近的2005年-2014年這十年,A股的年複合回報率達到驚人的22.7%,這個回報率也應該說可以和巴菲特看齊。差不多屬於非常高的。

而且,可以看到,滾動的回報是逐年提高的。從2002到2011年是提高,2013到2012年,這個滾動回報是逐步提高的。所以說,A股市場越來越適合做一個長期投資的。

那我們再來看一下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有什麽投資機會?

這個是做了兩張圖,把所有A股按照市值大小分為四份,把靜態PE(這代表成長和價值的劃分)分為四個等份,從而得到了四四十六種組合。這16種組合里,均價前1/4是大盤藍籌股。得到的結論是,價值投資的結果是跑贏成長投資的。

那麽也是基本都是好於剛剛我們說到的“全國A股平均權重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是遠遠超過了指數,但是,如果你在這個基礎上做價值投資,比那個收益率還要高。所以在市場戰勝指數的基礎上,這就是個更高的收益率。

我們覺得,綜合上述兩點,長期的價值投資。可以給投資者創造非常高的回報的。

那麽,我們知道,投資里面有個估值回歸法。說如果,看過去的兩三年,可能價值型的投資表現是相對表現較落後的。但是呢,如果我們考慮到價值回歸起作用,考慮到,長期的價值投資是要跑贏成長性的投資的話,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未來兩年,如果估值回歸起作用,那麽價值投資他會遠遠跑贏成長性投資,這點是需要關註的一點。

那麽既然說,價值投資那麽好,大家感覺在A股是非主流,少數派?是什麽因素導致的呢?

我覺得中國市場歷史上幾方面的情況有關吧。第一個是,市場成熟度和投資者結構的問題。因為過去中國市場是個新興的市場,那麽新興市場會有不斷的新的投資者入市,新的投資者投資理念不是很成熟,可能是一種追漲殺跌,心理素質不具備。

這種情況下,價值投資並未有很好的環境,在散戶化主導的市場,可能缺少長期投資者,而且會被炒作的資金利用,可能市場因為散戶多的特點,市場投機氛圍比較濃。可能相對而言,長期價值這種優勢被掩蓋了。

還有一點,機構投資者的占比不高。即使是機構投資者,真正能夠做到長期投資的也非常少。機構投資者不等於長期投資。我們知道,比如說,公募基金每年都考核。一方面他們是相對的排名,另一方買呢,在這種排名的壓力下,很難做到耐心、長期,包括保險機構。所以我覺得這些方面,機構投資者的行為非常有趣,很難長期價值主導 。

那麽第二個方面原因,上市公司層面,原來的股東治理結構並不是很完善。很多都是大股東獨大,作為中小投資者,這是一個被動的投資,投資者如果不能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可能他們只有博弈的價值。實質上,是投資者之間的博弈,

而在成熟的市場,投資者可以參與公司的治理,可以幫助企業完成價值回歸。如果有些企業真的是在市場上被價值低估,那麽存在被收購的可能,把管理層換掉,完成價值投資。所以這種治理結構,導致價值投資很難得到估值的修複得到體現。所以說,價值陷阱比國外的更長,導致了價值投資難度更大一些。

像國有企業也是一樣的,管理層沒有動力、要求去改變。即使公司被低估,和他沒有之間關系。這些方面使得真正好的價值標的不多,價值投資也很難顯現。

第三方面,跟監管體制還是有關系的。原來市場不成熟,很多投機性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價值投資不是那麽炫、不吸引眼球,這塊投資者投資者容易被長期忽視。

另外,註冊制沒有實施。那麽整個情況下,導致股票供不應求,可能有些被高估而且長期高估,符合價值投資的標的大大減少。這也是大部分投資者困惑所在。另外,包括一些優質的企業,在海外上市,導致了好的標的的流失。

第四點,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原來避險手段的不足。其實,機構投資者本身就有避險的需求,在市場中找不到很好的滿足,只有兩條路走:1、不進入這個市場,因為無法控制風險。2、進入這個市場不可能做到長期,只是進進出出,早起做私募的都知道,可能他沒有辦法控制回撤,這是他的客觀要求,哪怕持有滬深300,不看好的時候就殺出來。

像星石投資要做中國式的絕對回報,那麽過去幾年怎麽辦?10%、20%的倉位,這麽做的話,他想做價值投資,長期的投資,會感覺到非常困難。

機構投資者的避險需求從組合管理角度,從倉位角度,要各種各樣的避險工具,光一個滬深300也不夠。到去年的時候,可能有個大家做的量化對沖,其實起不到對沖作用,只有滬深300可以做避險,沒有更加多元化的對沖避險工具。

另外,個股方面一些風險怎麽回避。我可能看好一個企業,但是這個企業可能也會面臨行業的風險。但是我可能有其他同行業其他的公司,可能去做空,去對沖掉風險,那麽我就可能長期的持有這個公司。但是如果沒有,即使我看好的企業,市場可能不好,我也只能拋出。也做不到長期投資。這種多樣化的避險需求得不到滿足,長期投資者就很難做到。

所以我覺得,以上幾點,雖然從結果來看,長期投資能夠在A股市場上得到較好的收益率,但是真正能夠實施,能夠賺到錢的投資者很少。

對於未來怎麽看,我們覺得長期價值投資在未來A股是看好的。因為長期價值投資,用這個方法的人很少,還是長期來講,標的沒有被很好的挖掘,你用這個方法來挖掘,很可能得到很好的收益。

另外,我們覺得,長期價值投資所需要的外部條件正在逐步的改善。

正如剛剛說到的,第一,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投機性的行為,或者,利用未公開信息的違法違規行為都會得到處罰,這樣市場投機氣氛得到抑制,弘揚了長期投資的理念。

第二,註冊制改革,推出也是很快的事情。原來博弈的,也會得到抑制,引導這個市場進行長期投資。

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包括大型企業的拆分,也會使得低估值的企業得到價值回歸,也是給價值投資創造良好條件。

第四,企業經營受行政幹預減少,鼓勵兼並收購和資產重組,有效規避價值陷阱。

第五,國際化程度加強,機構投資者更註重長期投資業績。包括QFII額度的提升,未來加入MSCI的全球指數,加上養老金年內入市,我覺得,可以預計機構投資者的對隊伍不斷壯大,國際化程度不斷高,這樣對於價值投資這種在A股市場有效性的投資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避險工具的不斷完善。除了滬深300,還要推出上證50、中證500的指數期貨,還有現在的個股期權,包括各種做空的。可能很多還在初期,在運作的時候還很難實際的大規模運用,但是我覺得這畢竟是開了個頭,未來可以預期,這些手段工具會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低,運用起來越來越方便。這是有利於長期價值投資者的策略制定及實施。

總而言之,我認為,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具備了幾個方面的條件。天時,因為過去幾年的價值投資收益率不理想,但是從價值回歸的角度來看,會有超額收益。地利,各個方面的外部環境正在完善。人和,各方面的機構投資者在不斷壯大。

綜合起來,我認為,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發展前景良好,應用長期價值投資方法,可以在未來幾年,充分地分享到中國牛市的成果。

相關閱讀

鼎薩投資董事長彭旭:
別人說我做投資有狼性 在現在的市場面前,我只是只小綿羊


在日前召開的“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上,鼎薩投資董事長彭旭以一句幽默的話語做了開場白:“在公募基金時,有媒體說我做投資有點狼性,但在現在的市場面前,我只能是一只小綿羊!”彭旭舉了個例子,某上市公司去年收入1.99億元,利潤3000萬,市值80億元,研究員向彭旭強力推薦,說公司股價要幹到200元!其中的邏輯,就是這家公司會搞重組。這讓彭旭大驚之余,只能無言以對。

彭旭做了近20年的研究和投資,他說自己基本上不看賣方的研究報告,“目前為止看過的研究報告不超過5篇。”而且彭旭往往是先買入公司股票,再去實地調研。2012年他發行第一只私募產品時,求爹爹告奶奶才發了1.3億元。2013年,他聽說無錫尚德破產,立馬召集公司投研人員開會,“中國的光伏產業還會搞嗎?”彭旭得到的答案是:一定會繼續!從這一邏輯出發,他重倉買入兩只光伏類的股票,但終究因為受不了這兩只股票的下跌,割肉出局。後來,這兩只股票都翻了幾倍!日後來看,彭旭的買入邏輯是對的,但究竟什麽時候是股票的最佳買點,這一點當初彭旭沒有把握好。又比如2012年的時候,彭旭發現看電影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他認為中國電影產業將進入黃金十年,看好的一只影視股2013年漲了5倍!

彭旭不喜歡追逐熱點,“很多投資機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不看好則已,看好的股票我就會成為它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彭旭說,做投資首先要研究政府未來會幹什麽。2009年往前10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為工業化、城鎮化。代表性的板塊是金融、地產、有色、煤炭、機械和鋼鐵。往後看,政府投資的升級版中,首先是節能環保產業,比如大氣、水、土壤。新能源將是一個長期的話題;其次是工業化升級,比如軍工,中國從大國到強國的過程中,加上資產證券化,會讓軍工領域誕生很多投資機會。再比如高鐵、工業4.0(以智慧工廠+智能生產為核心);第三是信息國產化。政府、企業管理的互聯網化,使得當前的軟信息(軟)相當於2009年以前的工程機械(硬)。第四,中國進入後房地產市場之後,雖然住宅類房地產的系統性機會不大可能出現了,但家居、裝飾材料、消費建材、室內裝飾領域會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投資人的目標,就是找出能夠替代過去五朵金花的行業!”彭旭說,按照消費升級的投資邏輯,老百姓在滿足起碼的生存需求後,會逐步向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幾個目標邁進,這就是馬斯洛的人性需求層次理論。由此衍生出的投資機會將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和休閑。“現在碰到了‘互聯網+’,醫療、教育和休閑這三個領域在A股市場演變為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旅遊,一些股票簡直是漲得沒有節操了!”彭旭說,他追求的是通過研究、觀察做一些分析,然後提前布局被人忽視的投資領域,“通過這種提前布局,在投資上,我們還是可以和年輕人PK一下的!”彭旭幽默又充滿信心的演講獲得了現場陣陣掌聲和笑聲。

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
全天候立體化財富管理時代來臨


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認為,“藏富”、“居富”和“理富”是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三個主要特點,全天候、立體化財富管理時代已經來臨。在這樣的新時代,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開放不斷加深,拓展了財富管理的時空邊界,投資者既可以穿越經濟周期和市場牛熊進行全天候投資(時間),也可以貫通境內外金融市場實現“立體化交易(空間)”。

裘國根也認為,在面臨諸多機遇的同時,新財富管理時代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債券信用利差與成熟市場相比差距明顯,股票發行註冊制尚未落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剛剛開始,A股尚未融入全球資本市場,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等等。

浙商基金董事長、萬向信托董事長肖風:
中國財富管理的十大新趨勢


站在60萬億的財富管理門檻上,浙商基金董事長、萬向信托董事長肖風認為,中國財富管理面臨十大新趨勢。第一,從儲蓄賬戶轉向投資理財賬戶;第二,管制放松,資產管理人牌照門檻幾乎被取消,資產管理第三方服務業興起;第三,從中國“大媽”到中國“小白”,照顧到“大媽”的需求有現在,吸引“小白”才有未來;第四,從投資管理到資產管理再到財富管理,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專長到全能再到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第五,資產管理P2P興起,眾籌基金經理、眾籌投資策略,甚至眾籌資金出現;第六,另類資產將被納入居民家庭資產配置計劃;第七,財富管理的數字化,雲服務、移動化、場景化、跨時空的體征日益明顯。註重線上服務長尾、情感體驗和社區運營,服務的社交化、社群化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第八,資產管理的智能化;第九,居民全球化配置資產,從自發性到有組織,從房地產到金融產品;第十,借近期風險資產回報大幅提升的東風,有望打破“剛性兌付”的魔咒。

(來源:中國基金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71

解密王亞偉真實私募業績:重倉股被套 業績跑輸A股指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694.html

作為前“公募一哥”,王亞偉曾經代表的是基金行業最高級別的投研水平,但轉投私募後卻黯然失色。

奔私後的王亞偉行事低調,鮮有對外披露基金信息。《第一財經日報》從相關渠道了解到了過去一段時間王亞偉的真實業績。實際上,王亞偉進入私募行業後不僅沒有續寫曾經的輝煌,反而出現了一些敗績,比如其管理的幾大基金跑輸A股指數、重倉股被套牢等。

王亞偉的前同事、華夏基金一位離職元老稱,王亞偉的變化緣於失去了華夏基金強大的平臺優勢。“王亞偉的業績在2003年應該是行業倒數,沒有華夏基金的平臺,沒有範勇宏(華夏基金原總經理)的栽培,也就沒有王亞偉。”該人士如此稱。

業績跑輸

格上理財數據顯示,王亞偉成立的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千合資本”)7只主基金分別為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雲豹一號、昀灃2號、昀灃4號,其中的6只由王亞偉操刀管理,僅千合紫荊1號基金由華夏基金原同事崔同魁管理。

《第一財經日報》發現,王亞偉雖然業績戰勝了崔同魁,但卻跑輸了A股整體市場波動。

千紙鶴1號便是一只沒有跑贏A股指數的基金。格上理財統計顯示,自2014年11月28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千紙鶴1號單位凈值變為1.2749元,實現收益27.49%,同期衡量A股整體股票價格波動的萬得全A指數漲幅達到了53.24%。亦即,上述接近一年的時間里,王亞偉管理的千紙鶴1號大幅跑輸A股市場約25個百分點。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的私募基金也大幅跑輸了A股整體波動。在2015年1月13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期間,昀灃3號單位凈值增長至1.0522元,總收益為5.22%,同期萬得全A指數漲幅高達23.80%,超越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業績18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雲豹一號成立於2015年4月20日,至今公開過凈值。昀灃4號是目前有公開數據可查詢的王亞偉千合資本旗下唯一一只跑贏A股整體表現的基金。2016年1月15日成立至3月15日的兩個月內凈值上漲4.22%,同期萬得全A指數跌幅達到24.74%。

以上可見,王亞偉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業績難言出色,這與過去他在公募行業叱咤風雲時的業績相差甚遠。

Wind資訊統計,王亞偉在2005年12月末至2012年5月初管理華夏大盤期間,累計取得了約12倍收益,業績回報年化收益率為50%,在同類77只基金中排名第一,大幅超過基準回報10倍以上。

另一只他在華夏基金管理的華夏策略基金從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盡管市場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但王亞偉仍逆市取得了128.60%的收益,在30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

“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過去,如何打造平臺、如何磨合團隊,愈發重要。”上述王亞偉前同事說,私募基金最終必須突破創始人個人過往業績的層面,必須突破單純投資能力向平臺能力的兼容。

重倉股被套

脫離了華夏基金的王亞偉,雖然頭頂著原公募一哥的光環,但業績卻出現了大滑坡,不僅反映在上述基金表現一般,也體現於重倉股的操作上。

格上理財統計,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王亞偉先後重倉了深紡織A、一汽轎車、三聚環保、紅相電力、廊坊發展、國電南瑞、上海三毛、渤海輪渡等多只個股,涉及板塊包括電子、汽車、房地產、化工等。

但《第一財經日報》查詢過往資料發現,王亞偉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高位買入渤海輪渡。據渤海輪渡季報信息,截至2015年6月末,王亞偉管理私募基金昀灃、昀灃3號、千紙鶴1號分別持有渤海輪渡855萬、790萬、515.21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78%、1.64%、1.07%。

從其後渤海輪渡的走勢來看,王亞偉被套乃大概率事件。渤海輪渡在2015年二季度最高價23.98元、最低價為14.2元,均價為17.81元,截至當季末的收盤價為16.63元。隨著股災的發生,渤海輪渡股價很快遭遇腰斬。整個去年三季度,渤海輪渡跌幅達到44.5%,當季最高價17.28元,最低價8.15元,均價11.65元,收盤價為9.23元。

去年三季度,對於渤海輪渡,王亞偉旗下基金進行了不同方向的操作。其中,昀灃、昀灃3號分別增倉53.32萬股、109.3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升至1.89%、1.87%,千紙鶴1號則減持了140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8%。

對於上述三只基金存在反向交易渤海輪渡的問題,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本報稱,業內一般都是同一策略,要麽一起買,要麽一起賣。“有可能在兩只基金增持完成後,王亞偉對渤海輪渡進行了全面減倉,而千紙鶴1號披露的數據則是減倉的開始。”

然而,去年三季度之後,渤海輪渡股價保持弱勢震蕩,截至目前最高價僅為13.14元。這一價格低於渤海輪渡二季度(王亞偉首次買入的季度)的最低價14.2元。王亞偉似乎成了高位買入的接盤俠。

折戟國電南瑞又是王亞偉私募之路的一大敗績。

《第一財經日報》從國電南瑞的走勢和昀灃3號的持倉變化分析得知,王亞偉同樣是高位買入該股票,但在隨後的一季度低位補倉,之後又選擇了減倉。

國電南瑞季報顯示,2015年二季度,王亞偉旗下昀灃3號、昀灃作為新進機構分別買入國電南瑞1680萬股、121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分別為0.76%、0.55%。當季,國電南瑞最高價30.3元,最低價17.32元,均價24.43元,季末收盤價為20.69元。

國電南瑞隨後震蕩走低,王亞偉為此逢低補倉。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昀灃3號持股數量達到了19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為0.9%,三季度該基金增倉了309萬股。昀灃因未進入該股十大流通股名單,未能查詢具體的持股變化。

到了去年四季度,國電南瑞走出了反彈。截至2015年末,國電南瑞收報16.68元,一個季度的股價增幅為17.55%。當季最高價為18.17元,最低價為14.29元,均價為16.48元。在股價反彈中,王亞偉選擇了減倉。昀灃3號轉手減持了365萬股國電南瑞股票,截至當季末持股總數為1625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4%。

盡管王亞偉去年二季度買入、三季度補倉、四季度減倉,但折戟國電南瑞也成了大概率事件。國電南瑞去年四季度的最高價18.17元,比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首次大舉建倉的季度)最低價17.32元也高出不到5%。截至2016年4月18日,國電南瑞收報14.59元,較17.32元還要低15%以上。

如果說,被套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多少是因為去年6月中旬發生的股災,一切情有可原。但高買低賣廊坊發展、很大程度錯過其重組機會則成為王亞偉奔私後被業內詬病一大敗筆。

廊坊發展近日公告稱,11、12日,恒大地產集團分別以每股15.28元和15.87元的價格合計買入廊坊發展1902.8萬股,占廊坊發展總股本5.05%,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同時,它還發布了另一則公告,正在籌劃重組,股票停牌。

由此,坊間傳言的恒大地產借殼登陸A股一事終於浮出水面。

值得玩味的是,一向精於布局重組股的王亞偉卻未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甚至,他的操作方式是反其道而行。2015年一季度,王亞偉攜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三只基金大舉殺入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一季度末,三只基金持股數量為515萬、266萬、331萬股,對應的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35%、0.96%、0.87%。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繼續高位加倉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二季度末,上述三只基金對廊坊發展的持股數量分別增加到了649萬、440萬、415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71% 、1.16%、1.09% 。

在牛市效應和王亞偉增倉等因素帶動下,廊坊發展在去年二季度股價創出歷史新高,股價最高沖至30.05元,當季最低價為17.87元,均價為22.81元。進入去年三季度,廊坊發展股價遭遇大跌。王亞偉“順勢”減倉。三只基金期間分別減持261.8254萬、60.94萬和85.7734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87.41萬、380萬、330萬股。

進入去年四季度,廊坊發展繼續下跌。王亞偉繼續減倉。昀灃、千紙鶴1號分別減持50萬、70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30萬、260萬股。另一只基金昀灃3號在經過減持後,持股數量已經跌出了10大流通股股東的名單中,而被未公開披露。

截至去年末,昀灃、千紙鶴1號合計持股數量為5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合計占1.53%,相比半年前,王亞偉已經減倉大半。縱觀2015年一年,王亞偉在廊坊發展上,做了高位增持、低位減倉的舉動。誰料減倉之後,廊坊發展攤上了恒大借殼的好事情。

若無意外,一向以埋伏重組股而名聲鵲起的王亞偉遭遇“踏空”。

如今在私募的江湖中,王亞偉無疑是一個低調的人,他管理產品業績情況鮮有公布,但離開了華夏基金後的王亞偉難言真正的出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54

這半年:公奔私的“王亞偉們”不好受 錯失茅臺的“但斌們”直撓頭

天道好輪回,蒼天繞過誰。6月底7月初,公募基金在規模和業績排名戰里廝殺,私募基金在一旁吃瓜。公募中型梯隊洗刷刷,今天業績比慘到你家。

是的,私募排排網的小夥伴終於把私募基金的上半年凈值統計出來惹。醜媳婦,也要見公婆惹。有多醜?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下跌15.38%,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排名的5170只私募基金整體收益為0.22%。3345只股票策略產品近6個月平均收益率為-8.55%,81.97%的產品收益為負。

這其中,私募的心酸濃度99%,Zoe醬準備了故事,你備好了酒?

“公奔私”,身體靈魂被double掏空

憶往昔牛市歲月稠,多少公募英雄奔私不回頭。如今猴(熊)市浪中遊,多少英雄悔不當初把淚流。

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得 (受) 益 (制) 於這個“一哥”的名號,總成為大家的重點關註對象。不知道一哥是sad呢?sad呢?還是sad呢?近期就有媒體報道稱,他旗下產品9個月沒有公布凈值,很大可能是因為業績太爛了。比如踩到了一汽夏利和一汽轎車兩個地雷,在新三板上投資中科招商等也是浮虧。

客觀港一句,由於他的產品保密性極強,到底虧了多少小編不好下定論。但是,小編的前輩老師曾經寫過《解密王亞偉真實私募業績:重倉股被套》一文,可以證明他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另外,王亞偉旗下一只名為“陽光精選7號”的產品運營約1年半以來,虧損了3.3%。

怎麽說呢,虧3.3%這個成績算不上非常差,畢竟今年以來股票策略產品平均虧損了8.55%。但是也絕對不能叫出色,畢竟還有半年斬獲185.8%收益的產品在那兒放著呢。

所以,就是大寫加粗自帶下劃線的兩個字兒:平庸

王亞偉老師承受了與他私募業績不相匹配的名氣(……小編這麽說是不是很傷人),而這個套路,卻被後來者以更完美的表現進行了演繹。這里,Zoe醬舉幾個栗子給大家嘗嘗。

還記得今年3月份被爆出業績提取醜聞的陳揚帆嘛?是的,就是那個曾經的“公募男神”,“基金界的吳秀波”。2015年1月,他以一篇《光陰的故事》揮別興業全球基金,高調宣布奔私,成立陽光私募猛獁資產。

但成立剛1年,立馬就因為“無法無天薅羊毛”被公眾輿論一頓拳打腳踢。簡單說,他在產品封閉期內用罕見的“縮份額法”提取業績報酬,投資人看著凈值沒怎麽變動,以為是賺錢的。但是封閉期一結束發現份額少了,凈值和份額相乘是虧的!一臉懵逼意識到:被薅羊毛了!

現在新媒體時代,有個時髦的詞匯叫做“事件營銷”,簡單翻譯,就是三個字:“搞事情”。陳揚帆老師寫詩奔私引起轟動,“搞事情”和薅羊毛的手法倒是設計精巧,但投資業績卻跛了一只腳。陳揚帆老師,可真是承受了與他私募業績不相匹配的精明和帥氣……

這里大家要註意,公開信息能看到最新凈值的產品僅一只。其他產品到底如何,恐怕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有數咯~ 除了陳揚帆,再來看下前匯添富的80後明星基金經理、“成長股獵人”,齊東超。

2014年4月,在匯添富工作了快10年的齊東超帶著自己的驕人戰績奔私,成立巨杉資產。然鵝,今年以來的業績如下,凈值多在水下(低於1元)……前幾天在無秘上,Zoe醬看到有人送了他四個字:靠天吃飯。

還有公募基金界的元老級人物,前民生加銀基金總經理俞岱曦。2015年1月,俞岱曦奔私成立萬噸資產,並將浙商基金投資總監陳誌龍、中銀基金明星基金經理張發余收入麾下。然鵝,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戰績如下圖:

……空中隱約飄來一朵尷尬,但小編也要再說一點,公奔私本就不易,基金經理在公募有各個職能部門力挺,但一旦奔了私,就是事無巨細皆要操心。有奔私基金經理就告訴過小編,最開始的時候,大到投資策略,小到辦公室裝潢,實打實地把身體和靈魂double掏空。

業績長青不能一蹴而就,一段時間的沈寂並不意味著無法東山再起。所以,對於這些公奔私的基金經理,我們且行且觀察咯,沒有必要一言不合就把他們扔到菲律賓。另外,也有不少去年奔私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現不錯,看看他們,來一罐正能量!

比如基金界元老、原泰達宏利總經理劉青山於2015年5月低調離職,成立了北京清和泉資本,和深圳清水源、北京淡水泉成為了陽光私募界的“桶裝水三兄弟”……股災開始的時候發產品,今年以來業績如下:

錯失茅臺,淚如雨下匯進中國南海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句話扔到基金經理們的身上也同樣適用,有人鐘愛中小成長股,有人喜好藍籌白馬股。於是陽光私募也有另一種分類方式:價值投資派,趨勢交易派。兩大派別各有心頭好,但是這份偏愛,卻也分兩種。

用心良苦的愛:愛你在心口難開,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靜靜地研究默默地買。

踏錯節奏的愛:情話說盡卻沒買,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拍,淚水雨水匯成一片海。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貴州茅臺是他們繞不過去的一只股票。而今年以來,茅臺已經上漲超過50%。

所以,這里小編想特別問問“茅臺幫幫主”、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深圳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老師,你還記得當年黃果樹瀑布畔的貴州茅臺嗎?

為什麽說但斌老師是茅臺幫幫主?因為但老師對茅臺的愛,百度都已經知道了。輸入“但斌”,自動匹配“但斌 茅臺”。來自霸道幫主的愛,全天下都明白。

講幾個經典的橋段吧。

持有茅臺猶如奮戰上甘嶺 。2013年9月,但老師發微博:看到又一位“茅臺兄弟”臨陣脫逃,感慨萬千絕大多數在股市里混的人只要“一夜情”,像我這樣矢誌不渝在上甘嶺上奮戰的還真少!

狂喝茅臺,一夜8次郎。(捂臉.jpg)

無論是當年的塑化劑事件、反腐影響,都從來沒有動搖過但斌對茅臺的愛。2016年7月5日,茅臺站上300元/股大關,但老師發微博慶賀,並將滿心的喜悅化為一篇《茅臺破300大關 回歸商業本色依舊傲視群雄》,以及N條微博刷屏。比如下面這個:

可是此時,天空又飄來一朵尷尬:但老師旗下產品今年以來業績慘淡,難道你沒買茅臺?!

驅散尷尬,還原真相。

但斌自己對於茅臺倉位變化解釋如下:“2015年股災發生以後,我們汲取08年與反腐時茅臺下跌61%的教訓,把茅臺減持到只剩5%。今年熔斷時其它股票倉位30%,受影響較大。後加倉茅臺至倉位的最高比例,茅臺的上漲抵消了熔斷時的一些影響。今年以來少數產品跌幅較大,源於海外部分參與了私有化,因政策影響導致。”

後來他又補充說,“前兩次茅臺下跌61%,全力以赴,受傷嚴重!這次謹慎有余,也要反思!”

所以,並不是但老師沒買,過於謹慎了而已。另外,基金經理在投資時會構建投資組合,茅臺作為投資組合中的一只股票,其漲幅會被其他股票的跌幅沖抵。愛的力度不夠,半路出了拖油瓶,投資組合自帶debuff,於是但老師就這麽被打了臉。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另一位價值投資派私募人士身上。原銀華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金斌在公募時就擅長白馬股投資,不怎麽投中小創成長股,一度被稱為“白馬股王子”。奔私成立深圳豐嶺資本後,他也在創業板牛市中多次推崇逆向投資。

但是他近日也表示,以前錯過了大牛股多是一笑了之,但今年錯過了茅臺,卻讓他感覺胸口一擊!“我的投資模式有問題嗎?”

“考慮到凈值回撤風險,國內的對沖工具又十分有限,擇時就成為私募基金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對於私募基金來說,無視中間股價波動,以上限倉位買入一家看起來不錯的公司長期持有,似乎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這也註定了我們可能會錯過無數個貴州茅臺這樣的機會。”金斌表示,錯失茅臺的原因是上半年過於謹慎……

百億規模的你們腫麽了?

嘆罷。小編又跑去扒了扒幾家百億級“大塊頭”私募的情況,看完想吼一聲,私募煩惱知多少,請百億級的各位出來聊一聊。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小編不完全統計了幾家百億級私募的半年成績。規模大產品多,小編就隨機篩選了一些產品……結果卻發現,幾乎都是負收益。

北上廣,各挑一家給大家看看。於是,天空飄來第三朵尷尬。

重陽投資:

星石投資:

展博投資:

而反觀業績排行榜前列的產品,多是來自中小型私募。

而來自私募排排網的另一份數據則顯示,今年前5個月,21家大型私募中只有1家的平均收益為正,其余多數虧損幅度在10%以內,5家虧損超過了10%,凈值跌得最厲害的虧損為20.19%。

相反,88家10億規模級別的中型私募表現卻可圈可點。雖然今年來亦難逃虧損,但實現正收益的機構占較大型私募明顯提升,今年來實現正收益的私募機構有16家,占比近2成。

“上半年整體不好做,中小私募在震蕩行情中船小好調頭,獲取阿爾法的能力比大型私募要強一些。盤子大,如果頻繁調倉,搞不好把自己的票砸了。”上海一位私募研究總監向小編吐起了苦水。

嚶。下半年加油咯各位~

(Zoe醬的小兄弟、常小博童鞋對本文亦有貢獻)

壹資本(cbnyiziben):好玩的財經故事、實用的概念股大全、經典的財經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28

王亞偉“奔私”後操盤水平曝光:管理產品1年半凈值跌3.3%

昔日的“公募一哥”王亞偉,辭別華夏基金奔私之後,似乎有負外界期望,未能延續過往卓越業績。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一款由華安資產做通道、千合資本做實際管理人的資管產品——華安資產陽光精選7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下稱“陽光精選7號”)7月7日凈值為0.967元。產品成立於2015年1月29日,運營約1年半以來,虧損幅度3.3%。

“業績一直不怎麽好,去年股災剛發生那會凈值是1塊零幾分吧。”一位陽光精選7號持有人對本報記者稱,“當初買這款產品的時候,渠道銷售人員說是王亞偉親自管理的,所以才買的。”

奔私後“水土不服”

曾經在華夏基金創出卓越業績,享譽整個金融圈的王亞偉先生,奔私後業績有點懸。

有別於公募時期的高調,王亞偉奔私之後格外低調,極少出現在媒體的“聚光燈”下;產品業績也時常延後數月公布。

不過這一次王亞偉產品凈值延遲公布的時間有點長。當外界猜測王亞偉管理的產品出現虧損時,他竟然已經9個多月未公開披露凈值。9個月前,多數產品凈值還停留在大盤在3300點左右的位置。

據格上理財數據,千合資本旗下、由王亞偉親自管理的產品中,除了一只名為昀灃4號的私募產品在今年6月15日公布了凈值外,其他幾只主基金的凈值公布日期均停留在2015年10月。這只公布凈值相對實時的昀灃4號私募產品成立於2016年1月15日,當時上證綜指正值2900點。到了6月15日,產品凈值增長1.94%至1.0194元,同期大盤下跌4%至2887點。由此可見,王亞偉唯一一只相對實時公布凈值的基金跑贏了大盤,領先上證綜指約6個百分點。

外界看待王亞偉延遲公布產品凈值一事頗有蹊蹺。更有媒體近日發布報道稱,王亞偉不敢公布業績緣於糟糕的業績,今年以來王亞偉踩上“地雷”,總虧損超過6億。

不過,上述持有人稱,並不清楚其他的產品真實業績,但陽光精選7號似乎並未踩中“地雷”,最近產品凈值波動不是很大。“(但)買來之後,業績都很一般,牛市的時候比大盤漲得少,行情不好的時候,比大盤抗跌點。”該持有人如此稱。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曾發表《王亞偉業績跑輸Wind全A指數 重倉廊坊發展等股票被套》一文揭示了王亞偉整體管理業績未能跑贏A股市場的波動幅度以及操盤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敗筆,他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

然而,由於王亞偉管理產品信息高度“保密性”,真實的虧損幅度至今難作定論。

行業低迷使然?

有心栽花花不開,不休插柳柳成。當外界像猜謎一般,對王亞偉操盤水平僅僅處於質疑程度時,本報記者另辟蹊徑找到了有凈值披露的另外的產品。

上述持有人稱,陽光精選7號由王亞偉管理,成立於2015年1月29日,到目前為止產品運營了約1年半時間,最新凈值報0.967元,跌幅3.3%。

該持有人對本報稱,這個產品買來之後,都沒到過1.2元,股災剛發生那會凈值是1塊零幾分。“當初聽渠道銷售說產品是由王亞偉親自管理,我才買的。沒想到業績做得如此一般。”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聯系千合資本,詢問該產品的信息以及是否王亞偉親自管理,但截至目前,對方未予回應。

客觀來講,王亞偉管理陽光精選7號的業績並不差,至少跑贏了大盤。相比上證綜指同期8.74%的跌幅,王亞偉還領先了5.44個百分點。

實際上,今年以來,多數私募基金的產品業績不佳。據投中在線統計,從收益分布來看,今年上半年股票型產品正收益產品為526只,占總數2693只的19.53%,不足兩成;負收益的股票型產品共2167只,占比八成以上,同時全部策略負收益私募產品(共3395只)中占63.8%,其中下跌超過18%--即跑輸A股三大指數的產品達501只,占了各策略類型跌幅超過18%的產品總數(679只)的73.78%,即七成以上。相比之下,上半年收益正增長超過18%的股票型產品僅61只,占全部股票型產品不到2.5%。

盡管世道如此,對持有人來說,難以接受的是昔日的“公募一哥”業績平庸至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