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亞偉:A股長期價值投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09

王亞偉:A股長期價值投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附最新演講實錄)
作者:付建利


導讀 這一次,王亞偉沒有講A股市場過去和未來的走勢,他演講的題目是“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理念、實踐與展望”。

千合投資董事長王亞偉:

A股長期價值投資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公開的場合上,很久沒看到“基金一哥”王亞偉了!這一次,在杭州召開的“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上,王亞偉照例是招牌式的微笑,一身西裝,有王亞偉的論壇,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一些“聰明”的參會者提前還占了位,暗自慶幸自己能夠一睹“基金一哥”的風采,以至於王亞偉演講完之後,一位接下來講私募風險控制的演講者打趣地說:“我知道這麽多人過來,不是沖著我來講私募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的。”演講還沒開始,和王亞偉交換名片的人圍著王亞偉里三層外三層,工作人員最終幫王亞偉解了圍。這一次,王亞偉沒有講A股市場過去和未來的走勢,他演講的題目是“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理念、實踐與展望”。

什麽叫長期?什麽叫投資?王亞偉說,每個人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歸根結底,談價值投資,涉及到談論者的價值觀問題。“為什麽在這個時候談價值投資?這兩年成長投資大行其道,演化為趨勢投資、動能投資,長期價值投資過時了嗎?”王亞偉說,價值投資“知易行難”,這就像一個人減肥一樣,道理都明白,但堅持下來就很難。和其他風格的投資者不一樣的是,價值投資者最典型的品格是“謙遜、積極和耐心”。在王亞偉看來,A股市場其實長期投資回報率很高,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時間里,全部A股算術平均複合回報率達到驚人的22.7%!投資者對A股低回報的印象,主要來自於指數編制的不合理性。堅持價值投資風格在A股能夠戰勝市場,價值風格從長期來說,遠遠戰勝市場整體。A股市場為長期的相對價值投資者提供了豐厚回報。未來幾年,如果均值回歸理論起作用,價值投資會跑贏成長投資。

既然價值投資回報率如此誘人,為什麽價值投資在A股仍然是“少數派”?在王亞偉看來,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的成熟度和投資者結構有待優化,其次,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完善;第三,與市場監管和制度建設也有關系;第四,A股市場原來的避險手段不足。整體上來看,價值投資的陷阱在A股比國外更長,在股票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很多股票都被長期高估。

王亞偉看好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的前景,運用這種投資方法的人比較少,其潛力也未被充分挖掘。王亞偉看好長期價值投資的理由是:第一,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第二,註冊制改革以及加大退市制度的執行力度;第三,混合所有制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第四,企業經營受行政幹預減少,鼓勵兼並收購和資產重組;第五,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加強,機構投資者更加重視長期業績回報,而且機構投資者的隊伍會不斷加強;第六,避險工具的完善。從這些邏輯出發,王亞偉認為A股市場的長期價值投資目前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附: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大家好,很榮幸來到協會舉辦的會議。

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是長期投資,我講下自己的經歷以及對於這個的看法。

長期價值投資,6個字,在不同的人眼中有著不同的理解。

兩兩拆開來看,“長期”,對於經濟學家凱恩斯來說,他可能認為,長期是很長一段時間,有時候甚至超過了投資者的生命。但是,對於從事高頻交易的人來說,1小時也是長期。這是大家對於長期理解的不同。

而“價值”,很多人也都有自己理解。從一個角度來看,價值和價格的關系。第二種,如果從投資風格來說,價值和成長對應。此外,價值還有不同的類型。交換的價值、使用的價值等,這幾種方式。

談到價值還有個價值觀的問題,從不同的價值觀角度來看,對於價值的評判是不同的。有的價值可能是從投資者角度來說有投資價值,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理解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整個來講,標準不一樣。

再說“投資”,大家通常習慣於把投資和投機相結合著來說。那麽,有的觀點認為,投資是種理性的行為,建設性行為,高尚的行為;投機是投機倒把,或者是有破壞性的行為,或者是沖動性的行為。這是一種理解方式。

從另外一種理解是,投機是一種積極的行為,他是一種積極尋找機會並且快速地去行動的一種行為。而投資也有消極的一面,比如你投資股票,只是簡單的拿著。對於投資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幾種含義。

“角度不同,結論不同”則對於長期投資價值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從細分角度來說,很難講。

為什麽要聊這個主題?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市場,尤其是這兩年,成長股大行其道,進一步演化成了一種討論,“長期投資價值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在中國市場到底適用不適用?”

這是我們在不同的時候,需要思考的問題。結合這個話題,我來談談我的理解。價值投資是基本面的投資的一種,簡單的說,分為技術層面的投資、指數的投資,可能還有一些量化的投資。大體上分為3類。

對於投資的定義,剛剛大概都說了。價值投資者認為,我所認同的企業;而技術投資者認為,價格形態和走勢我認同;指數化的投資的理解是,此投資作為組合的一部分,這是3類基本的劃分。

價值投資者對於市場的意義在於,當股票價格顯著的低於價值時,他會覺得存在投資機會。但是,相對於價格的波動,價值的波動是平滑的過程。價值投資者會基於市場價格對於價值的波動,進行投資。

價值投資者的特征是,往往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企業的價值才會凸顯出來,他的價格遠遠低於價值,所以這給他們個很好的入場機會。如果市場非常昂貴的時候,價格偏離價值,他們就會采取個賣出策略。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必須長期投資。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處在一種價值回歸的過程。那對於,所以這樣的話,需要有耐心。價值投資比較好,但是很少人能夠做的好。

實際上,A股市場還是很適合長期投資的。並且,價格投資回報率是非常高的。我們做了個統計數據,我們做了個10年的收益率,長期投資在2000年之後,他是跑贏指數的。隨著市場的壯大,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想要跑贏指數其實是很難的。但是我們看到,這里邊長期投資收益率是遠遠跑贏指數的。

圖表中所演示的,是A股所有股票的算術平均,不考慮權重,不考慮大盤小盤,做了這個比較。所以我們就能看到,他們能跑贏指數。

為什麽我們對A股的回報率認為很低?印象來自指數編制的不合理性,可能很多的權重股占有過高的比例,從指數來講不太好。但是呢,如果大家不去考慮權重,去平均的投資A股的話,其實,回報率是很高的。

我們從最近的2005年-2014年這十年,A股的年複合回報率達到驚人的22.7%,這個回報率也應該說可以和巴菲特看齊。差不多屬於非常高的。

而且,可以看到,滾動的回報是逐年提高的。從2002到2011年是提高,2013到2012年,這個滾動回報是逐步提高的。所以說,A股市場越來越適合做一個長期投資的。

那我們再來看一下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有什麽投資機會?

這個是做了兩張圖,把所有A股按照市值大小分為四份,把靜態PE(這代表成長和價值的劃分)分為四個等份,從而得到了四四十六種組合。這16種組合里,均價前1/4是大盤藍籌股。得到的結論是,價值投資的結果是跑贏成長投資的。

那麽也是基本都是好於剛剛我們說到的“全國A股平均權重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是遠遠超過了指數,但是,如果你在這個基礎上做價值投資,比那個收益率還要高。所以在市場戰勝指數的基礎上,這就是個更高的收益率。

我們覺得,綜合上述兩點,長期的價值投資。可以給投資者創造非常高的回報的。

那麽,我們知道,投資里面有個估值回歸法。說如果,看過去的兩三年,可能價值型的投資表現是相對表現較落後的。但是呢,如果我們考慮到價值回歸起作用,考慮到,長期的價值投資是要跑贏成長性的投資的話,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未來兩年,如果估值回歸起作用,那麽價值投資他會遠遠跑贏成長性投資,這點是需要關註的一點。

那麽既然說,價值投資那麽好,大家感覺在A股是非主流,少數派?是什麽因素導致的呢?

我覺得中國市場歷史上幾方面的情況有關吧。第一個是,市場成熟度和投資者結構的問題。因為過去中國市場是個新興的市場,那麽新興市場會有不斷的新的投資者入市,新的投資者投資理念不是很成熟,可能是一種追漲殺跌,心理素質不具備。

這種情況下,價值投資並未有很好的環境,在散戶化主導的市場,可能缺少長期投資者,而且會被炒作的資金利用,可能市場因為散戶多的特點,市場投機氛圍比較濃。可能相對而言,長期價值這種優勢被掩蓋了。

還有一點,機構投資者的占比不高。即使是機構投資者,真正能夠做到長期投資的也非常少。機構投資者不等於長期投資。我們知道,比如說,公募基金每年都考核。一方面他們是相對的排名,另一方買呢,在這種排名的壓力下,很難做到耐心、長期,包括保險機構。所以我覺得這些方面,機構投資者的行為非常有趣,很難長期價值主導 。

那麽第二個方面原因,上市公司層面,原來的股東治理結構並不是很完善。很多都是大股東獨大,作為中小投資者,這是一個被動的投資,投資者如果不能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可能他們只有博弈的價值。實質上,是投資者之間的博弈,

而在成熟的市場,投資者可以參與公司的治理,可以幫助企業完成價值回歸。如果有些企業真的是在市場上被價值低估,那麽存在被收購的可能,把管理層換掉,完成價值投資。所以這種治理結構,導致價值投資很難得到估值的修複得到體現。所以說,價值陷阱比國外的更長,導致了價值投資難度更大一些。

像國有企業也是一樣的,管理層沒有動力、要求去改變。即使公司被低估,和他沒有之間關系。這些方面使得真正好的價值標的不多,價值投資也很難顯現。

第三方面,跟監管體制還是有關系的。原來市場不成熟,很多投機性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價值投資不是那麽炫、不吸引眼球,這塊投資者投資者容易被長期忽視。

另外,註冊制沒有實施。那麽整個情況下,導致股票供不應求,可能有些被高估而且長期高估,符合價值投資的標的大大減少。這也是大部分投資者困惑所在。另外,包括一些優質的企業,在海外上市,導致了好的標的的流失。

第四點,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原來避險手段的不足。其實,機構投資者本身就有避險的需求,在市場中找不到很好的滿足,只有兩條路走:1、不進入這個市場,因為無法控制風險。2、進入這個市場不可能做到長期,只是進進出出,早起做私募的都知道,可能他沒有辦法控制回撤,這是他的客觀要求,哪怕持有滬深300,不看好的時候就殺出來。

像星石投資要做中國式的絕對回報,那麽過去幾年怎麽辦?10%、20%的倉位,這麽做的話,他想做價值投資,長期的投資,會感覺到非常困難。

機構投資者的避險需求從組合管理角度,從倉位角度,要各種各樣的避險工具,光一個滬深300也不夠。到去年的時候,可能有個大家做的量化對沖,其實起不到對沖作用,只有滬深300可以做避險,沒有更加多元化的對沖避險工具。

另外,個股方面一些風險怎麽回避。我可能看好一個企業,但是這個企業可能也會面臨行業的風險。但是我可能有其他同行業其他的公司,可能去做空,去對沖掉風險,那麽我就可能長期的持有這個公司。但是如果沒有,即使我看好的企業,市場可能不好,我也只能拋出。也做不到長期投資。這種多樣化的避險需求得不到滿足,長期投資者就很難做到。

所以我覺得,以上幾點,雖然從結果來看,長期投資能夠在A股市場上得到較好的收益率,但是真正能夠實施,能夠賺到錢的投資者很少。

對於未來怎麽看,我們覺得長期價值投資在未來A股是看好的。因為長期價值投資,用這個方法的人很少,還是長期來講,標的沒有被很好的挖掘,你用這個方法來挖掘,很可能得到很好的收益。

另外,我們覺得,長期價值投資所需要的外部條件正在逐步的改善。

正如剛剛說到的,第一,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投機性的行為,或者,利用未公開信息的違法違規行為都會得到處罰,這樣市場投機氣氛得到抑制,弘揚了長期投資的理念。

第二,註冊制改革,推出也是很快的事情。原來博弈的,也會得到抑制,引導這個市場進行長期投資。

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包括大型企業的拆分,也會使得低估值的企業得到價值回歸,也是給價值投資創造良好條件。

第四,企業經營受行政幹預減少,鼓勵兼並收購和資產重組,有效規避價值陷阱。

第五,國際化程度加強,機構投資者更註重長期投資業績。包括QFII額度的提升,未來加入MSCI的全球指數,加上養老金年內入市,我覺得,可以預計機構投資者的對隊伍不斷壯大,國際化程度不斷高,這樣對於價值投資這種在A股市場有效性的投資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避險工具的不斷完善。除了滬深300,還要推出上證50、中證500的指數期貨,還有現在的個股期權,包括各種做空的。可能很多還在初期,在運作的時候還很難實際的大規模運用,但是我覺得這畢竟是開了個頭,未來可以預期,這些手段工具會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低,運用起來越來越方便。這是有利於長期價值投資者的策略制定及實施。

總而言之,我認為,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具備了幾個方面的條件。天時,因為過去幾年的價值投資收益率不理想,但是從價值回歸的角度來看,會有超額收益。地利,各個方面的外部環境正在完善。人和,各方面的機構投資者在不斷壯大。

綜合起來,我認為,長期價值投資在A股發展前景良好,應用長期價值投資方法,可以在未來幾年,充分地分享到中國牛市的成果。

相關閱讀

鼎薩投資董事長彭旭:
別人說我做投資有狼性 在現在的市場面前,我只是只小綿羊


在日前召開的“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上,鼎薩投資董事長彭旭以一句幽默的話語做了開場白:“在公募基金時,有媒體說我做投資有點狼性,但在現在的市場面前,我只能是一只小綿羊!”彭旭舉了個例子,某上市公司去年收入1.99億元,利潤3000萬,市值80億元,研究員向彭旭強力推薦,說公司股價要幹到200元!其中的邏輯,就是這家公司會搞重組。這讓彭旭大驚之余,只能無言以對。

彭旭做了近20年的研究和投資,他說自己基本上不看賣方的研究報告,“目前為止看過的研究報告不超過5篇。”而且彭旭往往是先買入公司股票,再去實地調研。2012年他發行第一只私募產品時,求爹爹告奶奶才發了1.3億元。2013年,他聽說無錫尚德破產,立馬召集公司投研人員開會,“中國的光伏產業還會搞嗎?”彭旭得到的答案是:一定會繼續!從這一邏輯出發,他重倉買入兩只光伏類的股票,但終究因為受不了這兩只股票的下跌,割肉出局。後來,這兩只股票都翻了幾倍!日後來看,彭旭的買入邏輯是對的,但究竟什麽時候是股票的最佳買點,這一點當初彭旭沒有把握好。又比如2012年的時候,彭旭發現看電影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他認為中國電影產業將進入黃金十年,看好的一只影視股2013年漲了5倍!

彭旭不喜歡追逐熱點,“很多投資機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不看好則已,看好的股票我就會成為它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彭旭說,做投資首先要研究政府未來會幹什麽。2009年往前10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為工業化、城鎮化。代表性的板塊是金融、地產、有色、煤炭、機械和鋼鐵。往後看,政府投資的升級版中,首先是節能環保產業,比如大氣、水、土壤。新能源將是一個長期的話題;其次是工業化升級,比如軍工,中國從大國到強國的過程中,加上資產證券化,會讓軍工領域誕生很多投資機會。再比如高鐵、工業4.0(以智慧工廠+智能生產為核心);第三是信息國產化。政府、企業管理的互聯網化,使得當前的軟信息(軟)相當於2009年以前的工程機械(硬)。第四,中國進入後房地產市場之後,雖然住宅類房地產的系統性機會不大可能出現了,但家居、裝飾材料、消費建材、室內裝飾領域會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投資人的目標,就是找出能夠替代過去五朵金花的行業!”彭旭說,按照消費升級的投資邏輯,老百姓在滿足起碼的生存需求後,會逐步向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幾個目標邁進,這就是馬斯洛的人性需求層次理論。由此衍生出的投資機會將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和休閑。“現在碰到了‘互聯網+’,醫療、教育和休閑這三個領域在A股市場演變為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旅遊,一些股票簡直是漲得沒有節操了!”彭旭說,他追求的是通過研究、觀察做一些分析,然後提前布局被人忽視的投資領域,“通過這種提前布局,在投資上,我們還是可以和年輕人PK一下的!”彭旭幽默又充滿信心的演講獲得了現場陣陣掌聲和笑聲。

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
全天候立體化財富管理時代來臨


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認為,“藏富”、“居富”和“理富”是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的三個主要特點,全天候、立體化財富管理時代已經來臨。在這樣的新時代,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開放不斷加深,拓展了財富管理的時空邊界,投資者既可以穿越經濟周期和市場牛熊進行全天候投資(時間),也可以貫通境內外金融市場實現“立體化交易(空間)”。

裘國根也認為,在面臨諸多機遇的同時,新財富管理時代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債券信用利差與成熟市場相比差距明顯,股票發行註冊制尚未落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剛剛開始,A股尚未融入全球資本市場,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等等。

浙商基金董事長、萬向信托董事長肖風:
中國財富管理的十大新趨勢


站在60萬億的財富管理門檻上,浙商基金董事長、萬向信托董事長肖風認為,中國財富管理面臨十大新趨勢。第一,從儲蓄賬戶轉向投資理財賬戶;第二,管制放松,資產管理人牌照門檻幾乎被取消,資產管理第三方服務業興起;第三,從中國“大媽”到中國“小白”,照顧到“大媽”的需求有現在,吸引“小白”才有未來;第四,從投資管理到資產管理再到財富管理,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專長到全能再到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第五,資產管理P2P興起,眾籌基金經理、眾籌投資策略,甚至眾籌資金出現;第六,另類資產將被納入居民家庭資產配置計劃;第七,財富管理的數字化,雲服務、移動化、場景化、跨時空的體征日益明顯。註重線上服務長尾、情感體驗和社區運營,服務的社交化、社群化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第八,資產管理的智能化;第九,居民全球化配置資產,從自發性到有組織,從房地產到金融產品;第十,借近期風險資產回報大幅提升的東風,有望打破“剛性兌付”的魔咒。

(來源:中國基金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