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陶傳正夫婦 牽手走出憂鬱風暴

2011-1-31  TCW




陶傳正,人稱「陶爸」,奇哥公司董事長,能唱、能演,是企業界中的文藝才子,藝文界中的企業家奇葩。奇哥獲利連年成長,陶爸也戲約不斷,在外界眼裡,若要選台灣最幸福企業家排行榜,陶爸應該名列前茅。

應小萍,人稱「陶媽」,奇哥總經理,溫文美麗,不但是陶爸賢內助、奇哥運作的靈魂人物,更是陶爸世界走透透的唯一夥伴。

陶爸與陶媽,兩人互是對方的初戀與唯一戀人,總是出雙入對,在外界眼裡,是不折不扣的神仙眷侶。

幸福城堡瞬間崩塌 六年前動大刀,陶媽忽然要分手 但是,六年前的一個冬日,幸福的城堡,突然間,整個崩下來。

那 是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陶爸心臟血管阻塞、做心導管手術前夕,他被緊急安置在國泰醫院三人病房裡,左邊,是一位陸勞啪啪啪一直亂打亂叫的老先生,右 邊,是另一位默不作聲的八十歲老人,他夾在中間發慌,打電話要陶媽來陪,沒想到,電話那頭傳來哭過的聲音,幽幽的說:「等你手術完,我們還是分了吧!」

「分了?」陶爸思緒一片混亂。相識四十年,陶爸自認對陶媽很好,陶媽也從未說過要分手,「『分』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做錯了什麼?」幾小時後,陶媽來到醫院,兩人相對無言。對於「分」,陶爸不敢問,陶媽也沒說,就怕觸動敏感神經。

第二天,陶爸被推入手術室前,看到陶媽憂鬱的眼神,心頭一揪。醫生要陶爸放鬆,但他一點都無法輕鬆,倒不是因為手術,而是被陶媽不明的態度困擾著。

突 然間,手肘刺痛了一下。心臟支架經過手肘時,把血管穿破了,造成內出血,醫生與護士緊張起來,將陶爸手臂用膠布團團綑緊,但手掌還是像氣球般腫起來、變 黑。手術後,他被推進加護病房觀察,這四天,最是煎熬,無法睡覺,胡思亂想,「老婆到底在想什麼啊?為什麼會在我動手術前說那麼奇怪的事?」四天之後,瘀 血終於停止擴張,他轉入普通病房。

其後,陶爸在陶媽陪同下出院,兩人好像都怕掀起什麼巨大的傷口,一路無言。中午,陶爸忍不住了,提議一起去吃港式飲茶,陶媽邊吃邊掉淚。走出餐廳,剛好碰到一位媽媽努力把嬰兒車推上台階,陶爸手腫,於是用眼神示意陶媽協助,陶媽照做後,兩人準備回家。

走下捷運樓梯時,陶媽忽然停下,用頭猛撞牆壁,邊撞邊叫。陶爸嚇壞了,打電話找兒女求救,陶媽卻跑出捷運站,躺在人行道上,繼續嘶喊……。

陶 爸扶住樓梯,拚命想穩住自己的情緒,卻連追上老婆的力氣都沒有,感覺心臟就要停了。終於,女兒趕來把陶媽先帶走,陶爸愣在街頭,忘記自己要做什麼,也忘了 自己後來怎麼回家。一進家門,看到陶媽歇斯底里的跳著、叫著、好像要把一輩子的怨氣通通吐出來,罵這、罵那,罵陶爸剛才用不屑表情看她,好像怪她不幫助那 個推嬰兒車的女人……。

愛妻罹患憂鬱症 數十年壓力爆發,不時狂罵又搥地 「突然間就覺得,顯然我有責任。」陶爸說。其後一年,陶媽經常發作,她說要大叫,不然會瘋掉,陶爸就把門窗關起來讓她叫;她說要跳,不然怨氣無法發洩,陶 爸就牽著她的手讓她跳;她說要躺下,陶爸就趕快拿來椅墊讓她當枕頭,陶媽雙手不停搥地,搥到戒指都扭曲了。

她罵自己:「像我這麼笨的人,應該在地球上消失!」陶爸輕聲說:「我知道你有很多委屈,你盡量的說吧!」讓她把內心不滿,一件件說出來。直到夜幕低垂,陶媽整個人如同虛脫般,陶爸扶她上床躺下,看她閉上眼睛,陶爸淚水也掉下來,「我最親愛的人,到底怎麼了?」

回憶當時,陶媽說:「我知道我那時在做什麼,但我無法控制自己。年輕時體力好,可以壓下來,年紀大就壓不下來了。我已經到了臨界點,我的反應是在求救,我已經不行了,你不要再跨過來了。」「就像埋在地底很深的岩漿,一下子衝上來,火山爆發。」

原來,陶媽的憂鬱症,反映的不是當下,而是數十年累積的壓力。「她是一直壓、一直壓、延後三十多年才發作。」陶爸事後回想。

一九七○年,軍人子弟的陶媽,嫁給山東幫大老陶子厚獨子陶傳正。對生意一竅不通的陶媽嫁入陶家,迎接她的不是富貴的少奶奶生活,而是夫家事業一落千丈的壓力。

陶子厚是國豐集團創辦人,一九六○年初,國豐極盛時期,旗下涵蓋麵粉、飼料、毛紡、成衣、螺絲、合成皮、貿易、建築等十幾家公司,轉投資更不計其數,被中華徵信所列為台灣第二十二大集團。

陶子厚野心很大,為擴張事業,除向銀行借款,也動用月息一分八的民間資金,但市場削價競爭加上管理能量不足,公司財務千瘡百孔。大學畢業前,陶爸已知父親事業快出問題,服兵役時狂K一百多本企業經營的書。

陶爸娶陶媽後,就「跳火坑」進入國豐。單純的陶媽,渾然不知接下來的日子會在父子糾葛、還債、關公司的低氣壓中度過。

清查報表後,陶爸發現集團一年營業額約二十億元,但銀行貸款與民間高利貸合計也二十億元,一年利息快兩億元,賺的不夠還利息,更別想有盈餘。光是民間債權人就有一千多人,債權人名冊如電話簿那樣厚。

「我看到數字,心想我這輩子很難過了。當年我的人生希望就是,這一生把債務還掉,沒想其他的。」每天睜開眼,陶爸就想今天要跟誰開口,怎麼開口,中午頭寸擺平後,又想明天有多少頭寸要調,「真是痛苦得不得了。」

心情較好時,就寢前他向上帝禱告:「讓我明天調頭寸順利。」知道明天很難捱,會有人拿刀、拿槍來要債時,他禱告:「讓我一覺睡去,不要醒來。」

夫 妻個性埋下病因 一個大聲一個忍讓,動搖妻子自信 他想關廠,但父親好面子不肯;他想召開董事會攤牌,但父親說賺錢才開董事會,「這輩子我們不可能賺錢了!」陶爸氣極,兩人經常在家裡大吵,陶子厚自知理虧 不敢罵陶爸,卻將氣出在媳婦身上:「你那個老公怎樣怎樣……,」陶媽還得好言相勸,避免父子衝突擴大。

陶爸一家子脾氣都不好,偏偏陶媽從小克制,避免與人衝突,於是一家人有什麼抱怨都對著陶媽,久而久之,她成了全家的情緒垃圾桶。如果說,陶家當時是壓力鍋,陶媽就是壓力感最強的那個。

但她忍了下來,她理解陶爸為了還債,看盡臉色,她克制委屈感,避免火上加油。兩人若意見不合,多以陶爸大聲、陶媽無言收場。「我們以前談話,不是真正的談話,是他說,我聽,我會壓抑心裡的想法。」陶媽說。

一九八五年七月,陶爸調了十五年的頭寸,再也調不動了,決定「自己點鞭炮」,讓公司退票,並召開債權人會議。奇妙的是,許多債權人見陶爸扛起債務,沒有落跑,反而出手相助,降息、分期、打折,陶爸「一輩子都還不完」的悲情,開始有了轉機。

此時,陶媽要求到公司幫忙,她一家家看帳、整理,從商場生手變成熟手。而後陶爸新創的奇哥,陶媽角色更吃重。

退 票後九年,債務居然還完了,陶爸像重拾人生,又因先前調頭寸時看透人性,對市俗價值觀反而看淡,開始遊戲人間,接話劇、演電影;對陶媽則從不耐煩變成愛開 她玩笑,例如,笑陶媽長得像丑角,或常說陶媽「妳真笨,」陶媽竟也忍習慣了,陶爸開她玩笑,她自己也笑,縱使心裡生氣,卻做出相反的表達。久而久之,陶媽 自信動搖,陶爸的普通眼神,她也解讀為不屑。

其實,陶爸與陶媽個性很不同。例如,陶爸喝酒總喜歡微醺,享受放鬆感,陶媽相反。「我這輩子從來沒喝醉過,我非常自律,在最糟的情況下也不會喝醉。」陶媽說,「太多的束縛不是好事,我把每件事都當真,他(陶爸)每句話我都在意。」

夫妻倆,一個壓抑,一個奔放,一個認真,一個遊戲人間。陶爸的壓力解除了,陶媽的壓力卻無處紓解。

陶爸接著發病 委屈不解下,開始自閉不言不語 直到六年前陶爸心導管手術的前一週,陶爸頻頻抱怨陶媽,沒有醫生電話、沒有安排病床,陶媽不吭聲,卻在開刀前夕,三十多年的忍耐,瞬間爆發。

其後一年,陶媽陸續看了幾位精神科醫師,也開始服藥。陶爸讓著陶媽,陪她如地殼岩層推擠般釋放能量,「她能忍,為什麼我不能忍?」

一年後,陶媽慢慢復原。但陶爸病了。

一方面太過擔心陶媽,二方面強迫自己改變對話習慣,用字遣詞小心翼翼,三方面心底仍感到委屈,不解自己深愛陶媽,為何陶媽會發病;再加上陶爸心臟復原異常的慢,更加重心理壓力。

陶媽的病比起父親的債,更讓陶爸不能理解。前思後想心頭糾結,讓他變得不愛出門,不想見任何人,整天關在家中書房,可以全天不說話。這情況延續了一年。

夫妻壓力乒乓賽散場 一個學讚美一個學放鬆,真正的活 這段期間,兩人屬於分居狀況,陶爸住台北市家裡,她與友人住新北市三芝農莊,兩人都有意識的,讓對方自我療癒。對公司,他們沒有隱瞞,奇哥主管都知道,陶爸陶媽病了,暫時不要打擾,主管們挑起大樑,公司運作如常。

一個人生病,變成兩個人生病。壓力就像乒乓球,你來,我往,非等到彈力慢慢變弱,這一局壓力賽,才能散場。

兩年間,陶媽、陶爸先後犯病、復原。他們因壓抑而病,因理解而痊癒。幸福也像乒乓球,你來我往,能量才越來越強。

如今,他們雖然每日吃抗憂鬱藥,但心情「就像重生。」「公司走過來了,他的心臟支架裝好了,我們夫妻關係變好了,」陶媽形容:「我現在是真正的活。」

如 今,陶媽會坦白向陶爸表達真實感受,不像從前般壓抑,學習放輕鬆,「太過嚴肅是種病,」陶媽自剖。陶爸則學習「站在陶媽的角度,把事情再看一遍,」不再動 不動舉起右手,阻止陶媽說話;以往從不讚美陶媽,現在則按三餐讚美,「我換了一個先生,這個先生比以前那個好上千百倍。」陶媽笑了。

「我覺得現在很快樂,比沒有經歷過這些快樂。人生就是要經歷越多,才越豐富。經歷的時候很痛苦,過完了後,才知道人生的意義,就在裡面。」陶爸說,「很高興我們已經度過這個關口,接下來多活就多撈本!」

走過憂鬱風暴,陶爸與陶媽看得更開,兩人相約,往後誰先過世,另一人就將老伴的骨灰,撒在東北角的海上,不留墓也不留碑,讓今世的喜怒哀樂今世過,不留給子孫牽絆。

【延 伸閱讀】持續「四不五沒有」,可能罹患憂鬱症根據國民健康局二○○二年的調查,十五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八.九%罹患中度以上憂鬱、五.二%陷入重度憂 鬱,合計超過一成的人曾罹患過憂鬱症,亦即百萬人都曾為憂鬱所苦。女性罹患率為男性的兩倍,生活壓力過大、或習慣負面思考的族群,都是高危險群。

如果持續兩週以上出現四不、五沒有,很可能罹患憂鬱症。四不就是「不快樂、不能吃、不能睡(或嗜睡)、不想動」,五沒有就是「無興趣、無精力、無法專心、無價值感、無求生意念」。因壓力而失控,容易覺得很煩、沒耐心而大發脾氣,也是憂鬱症的表現。

和憂鬱症不同,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會交替出現躁與鬱兩種極端的情緒。處在躁期的患者情緒亢奮、精力旺盛,表現誇張、多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陷入危險,或因自制力降低而瘋狂購物。與憂鬱症相較,躁鬱症遺傳的因素更高,更需要以藥物控制病情。

如有憂鬱徵兆,第一步要尋求專業協助,打破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適時以藥物舒緩病情。第二步做好壓力管理,特別是規律運動與睡眠。精神科醫師指出,患者正視、理解憂鬱症,相信自己一定會更好,有了改變的動力,是治療憂鬱症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4

牽手輝瑞兩年後 惠氏或遭「拋棄」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29841.html

球製藥巨頭輝瑞或剝離其奶粉業務,這意味著被收購兩年後的惠氏奶粉又走到十字路口。

2009年是一個美妙的時刻,輝瑞以680億美元的天價聘禮,迎娶新娘美國惠氏公司。儘管輝瑞相中的是惠氏的製藥業務,但作為陪嫁,惠氏奶粉也一併進入輝瑞集團。

儘管開始很風光,但和所有的併購一樣,輝瑞開始了繁瑣而冗長的整合之路。據統計,從全世界來看兼併收購,不管境內的還是境外的,成功的幾率大概只有30%。輝瑞公司在2009年一度宣佈將其分紅規模減半,以籌集資金完成對惠氏的收購。來自股東的壓力伴隨著整合全程。

兩年中,輝瑞在不斷調整。

今年4月,輝瑞宣佈,將以23.8億美元的價格向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公司出售旗下Capsugel生產部門。Capsugel是輝瑞生產大批量膠囊的一個部門。此前,輝瑞管理層已經頻頻向外界發出 欲實施資產剝離的信號。而膠囊生產部的剝離,被看做輝瑞系列剝離行動開端。

當時華爾街分析師預測,輝瑞有可能將公司收入基數縮小一半,從目前的670億美元減少至350億美元。為實現這一目標,輝瑞的營養產品、消費者保健、動物健康和成熟藥品等部門都有可能被拋棄。

如今,華爾街分析師的預言成為現實。輝瑞開始了進一步的瘦身行動。這也顯示了大手筆併購之後的整合之困。

輝瑞公關負責人13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輝瑞的核心主業將聚焦在生物製藥方面,而包括奶粉業務在內的動物保健和營養品業務與核心業務有一定差 距,若放在公司內部可能不利其長遠發展。不過其強調僅處在戰略評估階段,未來這塊業務究竟是出售還是單獨上市,目前尚無定論。「預計今年年底前不會有明確 答案,剝離需要1~2年時間。」 不過,上述負責人表示,惠氏的非處方藥業務不在本次戰略評估項目之列。

對於惠氏奶粉而言,這卻未必是一個壞消息。今年,惠氏奶粉所在的輝瑞營養品業務一季度收入4.7億美元,同比只有個位數增長,管理層用「平淡」來形容其業績。

身為非核心業務,惠氏奶粉在輝瑞體系中的處境或許有些憋屈,若能被同行收購,或許更利於惠氏奶粉的未來發展。坊間傳言,雀巢、達能等乳業巨頭有意接手,再次轉賣對於惠氏奶粉而言是一次機遇。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指出,由於輝瑞主要專注於藥品領域,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動物保健、營養品等非主營業務的耕耘力度,因此剝離有利於惠氏在中國的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7月,我國奶粉市場上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的佔比分別為16.76%、12.06%、10.58%、 7.29%和4.72%,若雀巢接手惠氏,則意味著雀巢的佔比將達到15%左右,市場份額明顯增加,若達能接手惠氏,則達能多美滋的市場份額將達到20% 以上。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雀巢優勢在三段和四段的成長奶粉,而惠氏優勢在一段、二段的嬰兒奶粉,兩者結合產品線可以互補。多美滋和惠氏產品線類 似,雙方結合則可以整合各自的渠道和市場資源。」這意味著達能和雀巢無論誰未來能吞下惠氏奶粉的話,都將實力大增,並有可能一躍成為市場老大。

周思然也指出,若併購成行,這種整合方式必將對我國乳業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加劇了國產奶粉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必將助推洋奶粉渠道更加集中,整體價格體系繼續呈現上漲的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3

家得寶成功牽手京東 家居建材忙「觸網」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9/3NNDIwXzUyNDY3NA.html

在關閉位於天津、西安和鄭州的7家家居建材零售商店後,有關家得寶的傳言四起。不過,家得寶方面已經表示把中國區的未來方向指向了電子商務,已與多家電商企業溝通合作事宜。

昨日(9月18日),京東商城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京東商城與家得寶已於近期達成合作協議。而對於家得寶與天貓商城的合作洽談傳聞,天貓商城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並不清楚家得寶是否與天貓商城進行合作,但是歡迎任何商業形態的商家在天貓開店。

家得寶牽手京東

家得寶中國區新聞發言人欒曉菲在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應中表示,日後的家得寶中國將專注於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專業零售店和網上銷售的結合將更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購物習慣。

日前,家得寶首席財務官CarolTome表示,家得寶與京東商城的合作大概已有10天,目前公司還正與天貓商城進行磋商。

不過,記者在京東商城首頁搜索「家得寶」後發現,檢索結果中並沒有與家得寶相關的產品。對此,京東商城相關負責人解釋稱,「雙方合作形式為開放平台開店,由於剛剛開始運營,商品還在上傳和審核過程中。」

然而,業內人士對這次家得寶轉型電商持懷疑態度。理由是不少零售企業在經營狀況不太景氣時也喜歡打「電商牌」。

在家得寶宣佈關閉在華門店之前,同樣起源於美國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於2011年2月關閉了在中國內地的所有門店。今年7月份,消失了近一年半的百思買宣佈其重返中國市場的最新策略。通過與家電電商「新七天」合作開設的網店,正式回歸內地市場。

不過,業內更關注的是,家得寶的電商轉型能在中國掀起多大的風浪。

家居建材觸網熱情高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京東商城的確有家居建材商品銷售,但是沒有獨立的家居頻道。而現在家得寶與京東商城的合作,更多應該是作為其家居建材商品的一個供應商。

從家居建材商品配送的特殊性和難度來說,電子商務研究員魯振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家得寶與京東商城合作之後,商品應該還是由家得寶方面負責配送,因為家具商品的配送太過複雜。

據瞭解,如果單純按照家具平台接入費收取,家得寶給予京東商城的扣點應該在4%左右。但業內的疑惑是,對於已經關閉在華7家門店的家得寶而言,配送就是個問題。

「隨著京東商城等平台在家居建材方面影響力的擴大,日後在京東商城、噹噹網等平台很有可能出現獨立的家居頻道。」有業內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家居建材企業的觸網熱情高漲,除了8月宣佈上線的紅星美凱龍的紅美商城,集美家居、城外誠、藍景麗家等賣場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了「觸網」。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家居電商並不好做,沒有三、五年的時間,很難做出成效。

「紅星美凱龍線下的日子雖然也也受宏觀經濟影響,但對電商來說,還是值得嘗試的。」深圳市時代萬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徐兵這樣說道。

·相關鏈接

家得寶供貨商靜待週五「重新開門」

9月14日,家得寶宣佈將關閉在華的所有7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後,對員工的補償及與供應商、裝修施工方的結算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昨日(9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鄭州店約有一半的員工留守店面善後。同時,由於家得寶宣佈將於9月21日重新開店處理顧客和供應商的善後問題,目前供貨商、家裝公司等都在靜待那一天的到來。

家得寶突然宣佈的關店消息,讓眾多員工及消費者陷入了慌亂。

據此前家得寶方面的聲明顯示,此次關店,公司將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離職補償以及再就業支持服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瞭解到,在宣佈關店的當天,家得寶方面委派的第三方機構就進駐各店面開展賠償事宜。

據瞭解,賠償方案為2N(N為經濟補償金),N涵蓋了員工可能未結清的款項。記者昨日就上述情況採訪了家得寶中國公司新聞發言人欒曉菲,她表示當前與員工的協調還在進行中,具體有多少人簽定了協議還沒有統計。

9月15日,家得寶中國公司連發兩封致顧客、供貨商的公開信,並承諾9月21日開門解決顧客的善後問題。

鄭州某供貨商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正在等待9月21日的到來,而耐心的來源則是鄭州市金水區政府、鄭州市商務局已經開始介入。

據 瞭解,該供貨商是某大型家電企業鄭州總代理,進駐家得寶鄭州店面才一個多月。據該人士透露,早在兩年前,家得寶就一直與他聯繫,希望他能夠進駐。「前兩年 不進的原因就是信譽不好,店面比較冷清,今年人氣還行。」他今年進駐就是想試試看,但沒有想到剛來就發生了這樣的情況,讓他十分失望。

除了進駐時的裝修成本外,該供貨商更擔心的是5萬多元貨款及樣機。據瞭解,鄭州店面類似於這個供貨商的情況十分普遍,「一般的供貨商最少壓著2~3個月超過20萬的貨款」。

儘管家得寶方面發佈了一封致供貨商的公開信,稱將保持一個留守團隊,回覆供貨商的問題,清理正在進行的訂單和存貨,並負責應收應付賬目的處置。但供貨商對自己是否能夠收回所有的投資並沒有信心,上述人士表示,自己只是希望把貨款和樣機拿回來,其他的只能「自認倒霉」。

國內的大型家電企業為了保證經銷商利益,對於大的渠道合作通常都是由企業牽頭去談。但家得寶此種情況卻給家電企業提出了難題。「這種突發情況我們也十分關注,但關鍵是找不到人了。」上述供貨商背後的家電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了無奈。

上述供貨商測算,鄭州店當前壓的款項已經過億元,除了供貨商的貨款外,家裝公司的裝修款也是重頭。家得寶還開設有施工隊,目前在建還未完工的項目有100多個。

據瞭解,此前家裝公司與家得寶合作的方式是,家得寶將店面內的家裝業務「承包」給一些固定的家裝公司。裝修款交納給家得寶,扣除一定的點數後,家得寶才將剩餘的款項交付家裝公司。但現在家得寶的突然關門導致這一部分款項還沒結清,此外還有數量不少的未完工項目。

而有家裝公司反映,從家得寶的官網上登出的聲明來看,9月21日重新開店後主要是處理顧客和供應商的善後問題,並不涉及家裝的相關事宜。就此,欒曉菲表示,21日開店後將對包括家裝公司在內的各利益相關方事宜均進行妥善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51

文化企業的未來:與金融牽手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210/t20121019_365606.htm
文化產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成功的創新可能來自於任何地方。如果說90%的科技創新都來自於專業機構或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專業人士的話,那麼,在文化藝術領域,創新與專業教育或學歷背景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文化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回報的不確定性更高,對投資人的要求也更高。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實現文化與金融的無縫對接,文化企業本身必須有更強的金融意識,通過對自身業務平台的優化來提升風險回報,並借助多元金融平台實現風險與收益的最優匹配。

  什麼是文化金融?
  2009年10月,華誼兄弟的上市掀開了中國文化產業資本化的序幕。
  2010年,新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鼓勵文化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2011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佈,第一次提出要加大財政、稅收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擴大文化消費。此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進一步明確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證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也提出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扶持力度。
  政策支持下,資本開始向文化產業聚集。據統計,2010年中國文化產業基金的整體規模已超過300億元,截至2011年底,文化產業基金至少有40家。除文化產業基金外,國家開發銀行也宣佈「十二五」期間將向文化產業提供逾2000億元的融資支持,證監會則鼓勵有資格的文化企業上市。2010年以來,已經有20家文化傳媒企業登陸A股市場,平均發行市盈率高達65倍,募集資金總額250億元,超額募集122億元。目前在深滬A股上市的文化傳媒企業共41家,截至2012年6月30日總市值2580億元,另有20家文化企業排隊等待上市(附表)。


  在此背景下,文化金融的理念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
  但什麼是文化金融?是文化企業引入金融機構就叫文化金融,還是金融機構投資於文化產業就是文化金融?所謂的文化金融,到底是一種政策概念的炒作,還是它真的存在著與其他產業金融的本質區別?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理清文化產品的金融特點。

文化產品的金融特點

  產品創新週期短
  2011年,中國國產電影791部(故事片558部),國產電視劇400多部、14000多集,平均每天有1.5部電影和40集電視劇誕生。不僅影視產品的創新速度快速、創新週期短,演出市場也是如此。從2009年小劇場話劇興起,到2011年,3年時間僅北京的小劇場話劇劇本就多達300多個。國際上,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故事片)年產量也在500部左右,印度寶萊塢則達到千部以上,而倫敦西區自1998年以來就保持著每年200部以上的新劇推出速度。
  文化產品的創新速度快,這是好事,同時也是挑戰,它意味著文化企業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為新的創新活動構建融資渠道,而每次創新都意味著高度不確定的風險與收益。

  投資回報高度不確定
  相比於傳統產品,文化產品投資的不確定性要高得多。中國每年自產的500多部電影(故事片)中,真正能夠走進影院的不到一半,而每年14000多集電視劇中,只有30%能夠與觀眾見面。即使與觀眾見面了,也未必能夠收回成本。實際上,上映的影片中,70%虧損、10%打平,只有20%能夠盈利。
  更重要的是,盈利的影片幾乎沒有什麼固定的範式可以遵循,投資6億元的《金陵十三釵》,票房5億元,投資浮虧達到數億元;投資1.5億元的《戰國》總票房不到8000萬元,投資浮虧接近1億元;投資1.5億元的《關云長》總票房僅為1.6億元,投資浮虧也超過了5000萬元。號稱製作費高達2億元的《倩女幽魂》總票房不到1.5億元,投資浮虧也超過了億元。與之相對,投資不到300萬元的《瘋狂的石頭》票房2000多萬元,而投資僅900萬元的《失戀33天》累積票房3.5億元,獲得了17倍投資收益。顯然,「大明星+大導演+大製作」並不能夠保證票房成功,而低成本、小製作也不一定就無人關注。
  除電影產業外,其他文化產業也是如此。在百老匯,每5部新劇僅有1部能夠盈利,但這1部戲的回報可能是驚人的,如《歌劇魅影》連演25年,全球票房超過32億美元,超越《阿凡達》成為史上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音樂劇《貓》連續上演21年,全球票房20億美元;《悲慘世界》連續上演16年,全球票房18億美元;《媽媽咪呀!》上演13年,全球票房也已達到20億美元。這些經典劇目的投資回報已經無法用傳統的投資回報率的概念來衡量了,也因此,百老匯成為「天使投資人」的誕生地(詳見本刊2012年5月號)。
  總之,在文化產業裡,任何單一項目的投資回報都是高度不確定的,在作品真正同觀眾見面前,再有經驗的評論家、製片商都無法給出準確的票房預測。

  成功的創新可能來自任何地方
  文化產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成功的創新可能來自於任何地方。在拍《瘋狂的石頭》之前,寧浩只是一個靠拍MTV餬口的小導演,而時下流行的先鋒話劇、「嘻哈包子鋪」、「劉老根大舞台」等則更是草根層的作品。如果說90%的科技創新都來自於專業機構或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專業人士的話,那麼,在文化藝術領域,創新與專業教育或學歷背景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文化產業的上述特點決定了文化投資不同於其他產業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更高,對投資人的要求也更高。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實現文化與金融的無縫對接,文化企業本身必須有更強的金融意識,通過對自身業務平台的優化來提升風險回報,並借助多元金融平台實現風險與收益的最優匹配。

  優勢文化的背後是強勢金融的支持
  總之,文化的發展從來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天使投資」一詞就起源於百老匯,百老匯與資本的結合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百老匯「看得見的劇院群」的背後是「看不見的以製作人為中心、以多樣化金融工具為支撐的金融體系」。
  在現代社會更是如此,《阿凡達》5億美元的投資,60%來自於兩傢俬募基金—沙丘娛樂集團(Dune Entertainment)和精巧傳媒(Ingenious Media)。實際上,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的背後都有各自的電影基金平台,在美林、高盛、美國國際集團(AIG)、美洲銀行、摩根大通、瑞士一波、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幫助下,好萊塢每年30%的投資都來自於私募電影基金,另有相當一部分資金來自於公開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
  除了電影產業,其他文化產業也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被譽為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和倫敦,同時也是世界音樂劇的中心—這並非歷史的偶然,華爾街和百老匯、金絲雀碼頭和倫敦西區,它們本身就是相輔相承的,關鍵是如何構建一個把文化與金融結合起來的產融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82

橡樹資本牽手信達,10億美元建合資企業購買中國不良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068

世界最大不良債務投資專家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Group)將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一起投資中國的不良貸款和問題資產。

橡樹資本與信達簽訂了備忘錄,有意共同投資中國不良資產及合作投資中國以外市場的不良資產。

根據備忘錄,橡樹資本將與信達建立策略性的合作夥伴關係,利用信達在中國的經驗和橡樹資本在全球其他市場的經驗尋求業務上的合作機會

雙方在磋商和簽訂最終文件後,計劃投資10億美元成立一家由橡樹資本及信達等額擁有的合資企業,以投資於中國的不良資產。

橡樹資本總經理John Frank表示:

「信達為從事中國不良資產投資的領先資產管理公司,我們很高興與該公司合作。信達在中國的經驗及專業知識無可比擬,可以給予我們獨特的機會參與中國的不良債務市場。與此同時,我們也期待與信達分享我們對全球不良資產投資的見解和專業知識。」

信達董事長侯建杭說:

「我們很高興能與橡樹如此實力雄厚的夥伴合作,這是結合兩家一流企業的專業投資知識的難得機會。今天的公告標誌著我們強大的合作夥伴關係的開始,我們會充分利用各自現有的人才和專業知識,共同建立一家優秀的合資企業。」

信達目前正在準備香港上市,有望通過IPO融資25億美元。作為基礎投資者,對沖基金Och-Ziff、平安保險和阿聯酋主權財富基金ADIA也將加入橡樹資本,投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

彭博消息人士稱,如果交易成功的話,橡樹資本或許會提高注資規模長期以來,橡樹資本一直在中國市場尋找「超級便宜的便宜貨」,希望買入一些估值過低的股票

橡樹資本主席Howard Marks之前稱,

在股價大幅波動後,該公司正在積極買入中國的股票;投資中國股票「非常划算」。

中產階級興起和政府城鎮化將會激髮長期潛力。

消息人士還稱,橡樹資本計劃在中國擴大員工隊伍,和信達一起分享美國和英國的交易;在香港設置高級房地產交易團隊。

橡樹資本在投資不良債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2008年,橡樹資本幾乎將所有的錢湧入了不良債券市場,短短三個月的投資規模就超過60億美元。五年過後,這一交易帶來了難以置信的豐厚利潤,為Oaktree的投資者帶來了60億美元的收益,Karsh、Marks和其他合夥人分到了15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39

張磊這個人,京東牽手騰訊神秘推動者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0/59373.html

i黑馬發現,在今天騰訊與京東波及全行業格局的超級並購事件背後,有一個神秘的推動者:張磊。張磊是個會管錢的人。這個1972年出生的河南人33歲那年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辦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萬美元創立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公開信息,該機構目前管理基金77.66億美元,自身市值9.12億美元,自創立以來年均複合回報率高達52%,而公司員工僅有35人。張磊更是個會花錢的人。2010年年初,張磊以耶魯2002屆畢業生的身份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8888萬美元,創下該校畢業生個人捐贈記錄。這一豪舉讓張磊一夜之間成為爭議人物,高翎資本也隨之浮上水面,成為目光焦點。次年年初,高翎資本從眾多投資者中殺出,宣布為京東提供1.5億美元C輪融資,占股1.5%。隨後,張磊主導京東初次沖擊IPO,但因估值過低鎩羽而歸。在201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向來低調的張磊首次披露投資京東的內幕。據他透露,高翎資本是京東前三大股東之一,還在追加投資。劉強東找到張磊時只想要7000萬美元,張磊答道:“你如果只要7000萬,我就不投了,要投就投3個億。”他認定京東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20億美元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而高瓴資本的風格恰恰是“少次多量”,重金投少數幾家企業,靠長期收益盈利。張磊說,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就像夫妻,第一點要誠實。雙方約會期間,就把自己的目的、風格、優缺點亮出來,別指望婚後再改變對方。“我最討厭被驚喜,所見即所得是最重要的,”他說,“我們全亞洲都有很多投資,我真的沒有時間玩遊戲。”他自稱“人傻錢多”,一旦投了錢就對企業充分信任。他認為劉強東“很真實”。“其實我們當時已經想清楚要投什麽模式,任何一個想幹這個事兒的人,我們都想投三億美元,但就是找不到這樣的人。”他說,“他們都說要做輕資產模式、做互聯網品牌,因為VC喜歡這一套,我心想你做輕資產怎麽可能做過阿里巴巴呢?馬雲是創業天才,更何況你比人家晚了10年,怎麽跟人家玩兒?”只有劉強東直白地告訴他,他就是要做自營電商、做供應鏈。“所以我們就投了。”張磊說。他看重的第二點是堅持。“京東其他的投資人跟我們本質一樣,都不會因為今天資本市場波動、明天媒體唱衰就很緊張。我可以告訴大家,前幾大投資人個個都在追加投資,我們真的相信這個事兒在改變中國。”他說,“我有朋友問過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最遺憾的是什麽,他最遺憾的是亞馬遜成立的時候UPS已經很大了,他沒有機會重新整合供應鏈。京東沒有UPS,一整套都得靠自己做,我們就願意出錢幫他們做這件事兒。”京東連續8年虧損,張磊表示在意料之中。“這種電商生意,有一百萬種方法可以死的很慘。我們就算賠掉三億美元,在整個基金里不過占兩三個點,對我來講微不足道。我們要賭最值得相信的事情,”他說。他希望繼續加深京東的護城河,寧可“全世界所有的消費者、供應商都說京東傻”,也不要為了盈利過早改變公司的戰略和思路。“你這個生意模式能賺多少錢不是由你決定的,最終要看你給這個社會、給消費者創造了多少價值。”他說。張磊師出名門。他1989年以河南省狀元的成績考入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赴美深造,拜在耶魯投資基金負責人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門下。史文森曾在華爾街闖蕩6年,先後擔任雷曼兄弟公司高級副總裁及所羅門兄弟公司企業融資合夥人,回到耶魯後發明“耶魯模式”,為耶魯基金開創全新時代。從1985年到2005年,這只基金規模從13億美元增長到140億美元,凈增127億美元。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權威研究機構PEI曾推選他為全球PE業影響力百人榜第二名,僅次於前美聯儲主艾倫.格林斯潘。史文森的著作《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中文版即由張磊親自翻譯,並在其母校人大出版社出版。根據SEC的信息,高瓴資本2013年持有股票前5位依次為Mondelez(卡夫食品在華子公司)、攜程、搜狐、新濠博亞娛樂及雅虎,新增比例最高的四家公司依次為新濠博亞、去哪兒、久邦數碼和汽車之家。其中,去哪兒網於去年3月在不缺少資金的情況下接受高瓴領投的5700萬美元,按上市後開盤價計算,這筆投資賬面收益高達1.47億美元,賬面收益率158%。去哪兒CEO莊辰超在上市前夕接受采訪時表示,引入高瓴資本更多是為尋求他們的幫助及指導意見。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商業周刊中文版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35

62億押寶「文化中國」背後 阿里巴巴牽手「明天系」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683

2014年4月初,一家名為「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悄悄在香港註冊成立。

從公司成立表格來看,這暫時還是一個空殼公司,只象徵性發行了1股,董平與其妻舅趙超是這家公司僅有的兩位首任董事,登記地址也與文化中國(01060.HK)相同。文化中國是電影投資人董平麾下香港上市公司。

4月中旬,這家公司變更了英文名稱,由「Alibaba Films」變為了更洋氣的「Alibaba Pictures」。

外界認為,這家公司的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進軍視頻業務的前兆,也為此前該集團的一次巨額投資提供了一個註腳:3月11日,文化中國公告稱,阿里巴巴投入62.44億元,計劃通過認購增發新股的形式,獲取文化中國60%的股權。

此後,阿里巴巴和「小夥伴」云峰基金4月下旬又以12.2億美元獲得視頻網站優酷土豆18.5%的股權,這些交易都被解讀為阿里巴巴構建其數字娛樂版圖的信號。

但阿里巴巴和文化中國的這場交易,審批流程卻一再延後。

根據公告,交易最終達成,還需要經過股東特別大會的投票批准與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批准等流程。

一份原計劃最遲在4月1日之前寄發給股東的通函,迄今已三次宣佈推遲,最新一次是5月2日。文化中國公告解釋說,通函落實還需要時間,目前最後期限已推遲至5月23日。通函上包括有獨立董事會委員會、獨立財務顧問和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通告等內容。

有市場消息稱,通函延遲發送是因為阿里巴巴可能會給文化中國注入新的資產。但在5月12日,文化中國發佈公告稱,「本公司除與阿里巴巴就本集團未來進展進行初步磋商外,直至目前為止,並無就阿里巴巴向本集團注入任何資產作出討論」。

流程的不確定性,並沒有影響投資者對文化中國的信心。

文化中國的股價過去長期在0.3-0.4港元上下徘徊,交易也不活躍。2月中旬前後突然出現漲勢,2月25日停牌前三日,股價更是陡然拉升超過50%,交易量也比更早前激增十倍——這一度引起了諸多香港獨立股評人和投資銀行家的抨擊,認為香港證監會應介入調查這種「春江鴨」現象。

5月,有香港媒體指稱,香港證監會已介入調查。但在接受香港媒體查詢時,官方循例稱不對個案表態。

復牌後,文化中國股價暴漲,經過一段時間盤整,現在1.6港元左右,而阿里巴巴獲得的新股認購價格是0.5港元/股。目前,文化中國市值已超過330億元,「盤子」比停牌前擴大了約十倍。

62.44億港元買了什麼

對於這樁高額交易,雙方到底將有哪些合作,迄今為止主角們也沒明晰表態。

相比阿里巴巴系公司近期其他的大手筆收購,這起交易尤讓外界疑惑。

過去,文化中國的業務主要包含四塊,一是董平多年來從事的影視業務,近些年公司拍攝了多部主旋律和市場化題材的影視劇;二是《京華時報》和《費加羅FIGRO》的報刊廣告經營業務;三是甘肅衛視廣告經營業務代理;四是與人民網合資的手機電視及手機遊戲、SP等手機業務等。

董平在2009年通過借殼上市入主文化中國,此後公司有虧有盈,在財務表現最好的2012年和2013年,上述業務也只是讓公司實現盈利1.77億港元和2.06億港元,2013年,其參與投資的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票房火爆,累計收入逾12億元。

由於文化中國的業務範疇與阿里巴巴主業並無直接關聯,業界對於這次收購的解讀千姿百態:有人說阿里巴巴佈局文化娛樂產業,有人說意在媒體話語權,有人說是看中人民日報社的手機電視牌照等資源……當然,也有人認為,和其他幾單大筆收購一樣,有助於迅速在上市前推高阿里巴巴的估值。

不過,對這樁對價高達62.44億港元的交易,哪種解讀目前都不足以徹底打消外界疑問。更值得一提的是,這起交易發生在董平被傳「協助調查」之後——2014年初,坊間流傳稱,董平被「協助調查」中紀委在查的貪腐案件。

南方週末記者從文化中國內部以及董平友人處得到的反饋,均稱「協助調查」屬實,但被詢問了一些情況後,董平就「出來了」。

當時,文化中國因此股價大跌致臨時停牌,而停牌公告的落款則為公司執行董事、董平妻舅趙超。風波過後,公司公告仍然由董平簽發。

對於這樁高額交易,雙方到底將有哪些合作,迄今為止,主角們也沒明晰表態。

阿里巴巴方面,在入股時曾通過公關部門對媒體簡單表示,這是阿里巴巴文化產業及數字娛樂產業佈局中的一環,這也與南方週末記者從文化中國內部獲得的說法相似。

文化中國公告裡,只是模糊表示,公司與阿里巴巴將建立一個策略委員會,探索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未來商機,但強調目前並沒有任何明確交易、條款或時間表,只是「探索性討論」。

亦有阿里巴巴方面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稱,公司時有收購,並非一宣佈就有全盤發展計劃,很多事情還需時間商定。

3月26日,阿里巴巴宣佈將上線一款名為「娛樂寶」的產品。用戶出資100元即可投資電影,還能賺錢。此外,娛樂寶用戶還可獲得劇組探班、親臨明星見面會等等福利。 (CFP/圖)

阿里為何冒險下注

文化中國已經退出持股人民視訊,終止了在甘肅衛視經營權上的長期獨家代理,並已大幅削減了對《京華時報》經營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入主文化中國的時候,後者核心資產只剩下了影視。

事實上,在阿里巴巴入股公告發佈後的2014年3月末,文化中國在2013年業績公告中透露,公司已經退出持股人民視訊,並終止了甘肅衛視長期經營權的獨家代理。之前,文化中國已經大幅削減了對《京華時報》經營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入主文化中國之時,其核心資產只剩下了影視。

馬云的影視投資興趣不減。2006年,他個人入股華誼兄弟,持股比例一度達13%,僅次於創始人王中軍、王中磊。華誼兄弟上市後,馬云陸續套現,不到1000萬元的投資,可測算出的回報逾十億元。

不少媒體如此描述馬云的興趣起源:

多年前某一天,馬云湊熱鬧加入員工聊天,發現聽不懂他們的笑點——「假如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覺得自己太落伍的馬云,跑去買了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從此開始關注影視作品,進而投資影視公司。

巧合的是,董平與周星馳有十幾年的交情,雙方2012年達成約定,未來七年,文化中國參與投資五部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就是其中第一部作品。文化中國和周星馳還策劃在浙江桐鄉建立西遊影視城項目,據媒體報導,受制於國家用地政策調整,當地正在重新規劃。

2014年5月12日,財新網報導稱,未來阿里巴巴將利用文化中國影視資源,推出付費影視頻道,並計劃簽約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和演員,帶動用戶付費——最新目標是香港導演王家衛。

在3月末公佈的業績報告中,文化中國提及,在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簽約了另一位香港導演陳可辛和台灣偶像劇製作人柴智屏,合作模式分別是:七年五部電影、五年五部電影。文化中國還稱,建立了合作關係的影視界名人名單包括編劇海岩、嚴歌苓,演員葛優、陳寶國和黃渤等。

不過,比起投資華誼兄弟的「小成本」,62.44億港元仍然是個繞不過去的疑問。熟悉影視投資的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王新銳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各個影視項目的差別比較大,更常見的電影投資方式,是像房地產那樣投具體項目,比如如果看好周星馳,你可以去投資他的電影,而不一定去投資某個影視製作公司。」

王新銳分析,但如果是出於投資優質影視製作平台的考慮,文化中國倒是可以理解的選擇,其牌照齊全,作為上市公司財務制度和管理制度也相對規範,同時簽約了幾位著名導演。這也可以看出阿里可能並不在意一兩部電影的收益,而希望做一些大事,也許會有新的玩法。不過文化中國被外界普遍認為有比較強的董平個人色彩,參與的項目質量參差不齊,這也給投資能否實現預期的目標帶來一定不確定性。

影視圈同樣對阿里巴巴這筆收購猜議紛紛,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董平雖然是人脈深厚的資深電影投資人,也參與投資過《臥虎藏龍》、《讓子彈飛》和《西遊降魔篇》等知名作品,但影視圈更新很快,他並不算當下的「紅人」。如果只是在商言商,為何馬云厚愛至此,一擲數十億?

南方週末記者登錄文化中國網站,看到正在展示的影視作品有《智者無敵》、《愛在蒼茫大地》和《人生無悔》等,很多都是市場並不熟悉的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

董平是誰

新千年之後,很明顯可以看到,董平從純粹的影視投資人角色,轉而向資本圈靠攏,並與北大「青鳥系」多有合作。

根據公開資料,董平1961年生於內蒙古包頭,1980年代在首都師範大學就讀音樂專業,畢業後進入燕山石化工作,1990年代「下海」,最早從事化工產品國際貿易,1996年創辦北京華億影視公司,進入影視業,屬於中國最早進入電影投資領域的民營企業之一。

1990年代後期,董平在電影圈戰績斐然,其江湖地位由此奠定。除了《臥虎藏龍》,他還參與投資或發行了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姜文的《鬼子來了》,以及馮小剛的《沒完沒了》等知名電影,聲譽也迅速提高。

「人們只看到他在電影領域的表現。」一位董平過去的下屬回憶說,其實他還繼續做著貿易生意,並已涉足證券投資領域——十幾年後,文化中國也曾以證券投資為主要業務之一。

新千年之後,很明顯可以看到,董平從純粹的影視投資人角色,轉而向資本圈靠攏,在電影投資方面,他的手筆和興致看上去小了很多,以參與投資一些小成本的藝術電影為主。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2001年,董平與北大青鳥旗下公司北大文化合資成立了北大華億。北大青鳥是北京大學旗下高科技公司,最早是為「計算機軟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青鳥工程」的成果轉化而生,後來發展出中國資本市場上風雲一時的「青鳥系」,至2000年旗下已擁有五家上市公司,並借此展開錯綜複雜的資本運作,大肆擴張,2005年後,「青鳥系」爆出債務危機元氣大傷,漸淡於資本市場。

早在2003年末,通過併購,北大青鳥退出了北大華億,董平改與保利集團旗下保利文化合資,成立保利華億,新公司持有海南衛視經營權。

2005年,董平把保利華億部分股權間接注入香港上市公司友利控股(0419.HK),實現借殼上市,並更名為華億新媒體。兩年後,董平套現退出,接盤方是中國網通前CEO田溯寧創立的中國寬帶產業基金。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旗下《綜藝》報採訪時自稱過了一年「閒云野鶴」生活後,2009年,董平再次通過同樣的借殼手法,入主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上聯水泥,更名文化中國。

在接受各種媒體專訪時,董平總是津津樂道於自己「文化與資本結合」的路子,稱「在資本市場上下功夫是讓子彈更充足」。

小夥伴「明天系」

在董平和文化中國背後,也隱藏了一出「青鳥系」和「明天系」的接力。

如果回溯文化中國借殼上市迄今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發現「明天系」的身影不時出沒。

「明天系」是市場對「資本大鱷」肖建華所控制的幾十家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統稱,這一系列公司以異常錯綜與隱秘出名,卻常常暗中呼應一致行動,資金調動能力動輒可達百億之巨。

根據南方週末記者此前報導,肖建華是北大學生會主席出身,先留校工作,1990年代聯合另一家北京大學下屬企業北大資源集團開始下海創業。肖建華的妻子,與董平一樣出生在內蒙古包頭——包頭也是肖建華事業的重要發端地。

打著北京大學烙印的「明天系」和「青鳥系」,過去就在資本市場上被爆出過「精彩配合」:調配外部資金、相互倒騰上市公司。「青鳥系」的「掌門」許振東和肖建華,都於1980年代在北大就讀,許在肖之前擔任過北大學生會副主席。

「在資本市場上,以北大為共同背景有一個交際圈子,許振東、肖建華及他們的諸多下屬,都出自北大,彼此相熟,董平雖然不是北大畢業,但長期往來,也是圈裡一員。」一位熟悉這個圈子的業界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

而在董平和文化中國背後,也隱藏了一出「青鳥系」和「明天系」的接力。

時間拉回2001年,當年北大青鳥以1億元註冊資本成立旗下傳媒文化產業投資平台北大文化,隨即與董平合資組建北大華億。同年,北大文化另一手筆,是出資與人民日報社聯合成立《京華時報》。而擁有《京華時報》經營權的京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由雙方各持股50%,當時董平還擔任了《京華時報》的顧問。

2003年,北大文化80%股權以1.6億元的價格注入「青鳥系」上市公司青鳥華光(600076.SH),剩下股權也仍由「青鳥系」公司持有。

那幾年裡,隨著《京華時報》創立後的出色業績,北大文化受到鼓舞,採取類似合作模式,接連與中國青年報社、上海青年報社、陝西青年報社等媒體合資經營,但後來幾份合作媒體市場表現平平。

2006年,「青鳥系」身陷債務危機,青鳥華光所持的80%北大文化股權被銀行拍賣,被一家名為濟南瑞志通達的不知名公司拿下。

除了拍下北大文化股權,濟南瑞志通達的另一則公開投資記錄,是浙報傳媒(600633.SH)。浙報傳媒2013年年報披露,濟南瑞志通達通過融通基金,持有目前市值約1.5億元的該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融通基金是「明天系」控制的一家基金公司,2013年以13.9元的價格,認購了約3.8億元的浙報傳媒股份,這之後幾個月浙報傳媒股價一度從十幾元飆升至超過50元,引得市場側目,該公司股價現回落至26元左右。

通過國家工商總局網站查詢,濟南瑞志通達註冊資本超過3億元,目前由四個名不見經傳的個人股東持有——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濟南瑞志通達成立於2001年,以註冊資金1000萬元起步,原名泰安時代興華,股東主要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個人,且不斷更替。和過去被媒體披露的「明天系」許多公司典型特徵一樣,部分股東身份證地址對應的是內蒙古包頭和山東肥城。

而出現在濟南瑞志通達股東名單裡的公司股東或個人股東工作單位,包括上海金嘉科技、上海創嘉投資、濰坊創科實業、北京志華通達、北京源清瓊宇、泰山華信投資以及泰安時代興華等,它們都曾低調、分散地出現在資本市場上一些「明天系」相關的股權轉讓或資金流動裡。

進一步追溯,南方週末記者還發現,濟南瑞志通達至少還持有北京新時代遠景40%的股份,並通過後者間接持股新時代證券和新時代信託公司這兩個「明天系」嫡系金融平台。新時代證券也是融通基金的大股東。

新時代遠景前身是1990年代成立的包頭綠遠控股,新時代信託前身是包頭信託,這兩家公司曾以「前台者」的身份,出現在《財經》雜誌曝光的魯能神秘收購案裡。

正是這家在「明天系」盤根錯節的公司群落中縱橫捭闔的濟南瑞志通達,成為了董平操盤文化中國實現借殼的關鍵夥伴。

北大文化的角色

目前的股權格局,意味著阿里巴巴與「明天系」在北大文化上形成間接的合資關係,這是迄今交易各方均未對外披露的一層背景。北大文化一致被外界視作「明天系」的一個媒體投資平台,已經直接或間接入股多家知名媒體。

「明天系」以2億元從「青鳥系」手中拍下北大文化80%股權之後,這個兩系合資的公司,再次在資本市場上亮相,即是2009年董平借殼上聯水泥時,注入的最大一筆資產。

不過這個時候,北大文化持有的其他投資項目股權已被移出,僅餘下50%的《京華時報》經營權。

根據文化中國公告內容,通過協議控制的方式,文化中國在2009-2010年間,先後獲得了北大文化70%和30%的「股權」,代價總計6.19億港元,其中有1.19億港元是現金支付,其他通過發行可換股債券支付。而同期董平注入上市公司的其他影視資產,價格只是幾千萬港元水平。

可換股債券兌換價格分別是1.2港元和1港元,在規定期限內,如果文化中國股價高於這個價格,出售方還可以通過轉股受益更大。

而根據北大文化的工商資料,在這兩項交易之前,「明天系」和「青鳥系」已通過股權轉讓,把彼此在北大文化的股權比例由之前的8︰2,調整為了7︰3。

從交易價格來看,「明天系」和「青鳥系」通過幾年囤積,以近2.5倍溢價把北大文化倒騰至香港上市公司旗下。

借殼完成初,董平曾對《綜藝》報如此描述了故事的另外一面:不到四個月,我個人資產買這個殼公司,進入帶了一個多億,什麼都還沒做,市場就把錢給我了,股價從兩毛漲到八毛,之後我融了兩輪錢,拿到2.1億港元,加上處置原公司資產拿到的兩個億,現在賬上有約4億元資本。

不過等到2013年6月,北大文化70%的股權又原價賣回濟南瑞志通達——公告稱之為可帶來現金流,集中影視核心業務。

根據2013年業績報告,文化中國在其部分持股的京華時報經營業務上,錄得虧損超過1000萬元。

另外一方面,文化中國股價長期徘徊在幾毛錢,濟南瑞志通達無法把所持債券轉股,如果不轉股,按照早前約定,2013年9月兌付到期,上市公司就必須為這部分股權真金白銀支付濟南瑞志通達3.5億港元,從文化中國營收情況來看,並沒有這個支付能力。

一個不得不提到的相關因素是,把北大文化注入文化中國時,《京華時報》正積極謀求國內上市,但後來可能因為政策限制和傳統媒體的衰落,這一計劃已經變得渺茫。

有接近文化中國的人士稱,如果股價不足就撤回與上市公司的交易,本就是所做的一種「對賭」安排,所以濟南瑞志通達配合地撤出了。文化中國業績報告稱,這個交易錄得賬面虧損約5000萬港元。

在從上市公司「撤出」70%股權後,北大文化變更了工商註冊信息,肖建華得力下屬、原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郭慶濤代表「明天系」出任北大文化董事長。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過去的報導,郭主要負責「明天系」媒體公關團隊、媒體投資等業務。一定程度上,北大文化被作為是「明天系」的一個媒體投資平台。

除了《京華時報》,南方週末記者查證到的相關公司工商資料和有關上市公司公告顯示,北大文化及相關公司已直接或間接入股了《證券日報》、財新傳媒和浙報傳媒。此外,北大文化主動與國內至少兩家主流財經媒體接洽收購,只是受限於對方國資身份要求等因素,暫無成果。在一位接近洽談的媒體人士看來,「『明天系』在對自己不利的報導出現後,求購股權的態度急切。」

阿里巴巴入主文化中國,至少在目前的股權格局下,意味著阿里巴巴與「明天系」在北大文化上形成間接的合資關係,這是迄今交易各方均未對外披露的一層背景。

一個有趣的巧合是,阿里巴巴2014年4月與「明天系」旗下新華基金聯合推出理財產品。隨後業界傳出馬云與新華基金董事長會面,阿里巴巴可能入股新華基金的消息——不過當事方隨即否認了這一傳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影視,金融也是阿里巴巴與「明天系」之間的一個交集。

「明天系」不僅投資了多家媒體,而且更為著名的是其在金融領域內的積累與能力——經過多年籌劃與積累,「明天系」實際上已經手握包括銀行、基金、信託等在內的金融產業鏈上的幾乎所有牌照,並且具有動輒能調動百億資金的實力和財技。而阿里巴巴則日益顯露出金融新貴的雄心,已經把金融提到了戰略高度。其正在力推互聯網金融,旗下支付寶和餘額寶已經攪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在這個領域,阿里巴巴所缺少的,恰恰正是牌照、經驗和資源。

這兩者會不會就此展開富有想像力的合作,依然有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10

阿里巴巴牽手恆大,外行人如何改變足球?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93
為什麼是50/50

  阿里和恆大分別佔新俱樂部的50%股權。「我們不會進「更衣室」,不會干擾具體的球隊打法,這是裡皮說了算的。我們每人50,誰都沒有決定,所以會把球隊的操作交給裡皮。」

  許家印說:「和馬云的戰略和合作幾年前就開始了,之前我們沒有說是因為時機未到。現在我們引進戰略投資者,是為了球隊可持續發展。阿里是我們引進戰略投資的第一步,我們想再引進20家戰略投資者,以後增資擴股40%,平均每家2%,我和阿里那時候都是30%。有了資本實力,我們就對創造非常好的利潤有把握了,如果以後有上市的機會,我們也會把握的。」

  「和阿里合作我們的賬上資本就會變成24個億,這個在歐洲也是很有實力的。我們把錢用於投資,然後用回報再作為俱樂部成本的支出。門票等傳統收入會變成利潤。」

  會不會在房地產等領域合作

  「恆大和阿里巴巴合作發展上我們會有很多空間。互聯網思維和房地產給人的想像會很大。」馬云坦言:"許總倒不是看上了我們的錢。搞足球很花錢,如果要是怕花錢他就不會搞足球了。許式打法是穩准狠。我們阿里巴巴是改變遊戲規則,永不放棄慢慢搞。許式打法比較成功,馬家章法也要搞出味道。而且把球踢好了,再談掙錢是很容易的事情。"

  宋衛平的問題

  馬云說:「我很尊重他,我們都是性情中人。老宋(宋衛平)綠城的足球學校也會搞下去。我對足球學校有興趣。"

  許家印說:」我們不搞香港足球、亞洲其他國家的世界其他的足球我們現在不會搞以後也不會搞。「

  本次大會沒有透露過多關於阿里上市的消息,至於八月八號的上市消息,馬云稱他沒有這樣想。

      本文整理自:6月5日廣州恆大新聞發佈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99

中石化牽手1號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539

中石化22日宣布引入首家電商合作夥伴,其銷售有限公司與1號店簽訂框架合作協議。 (小塵4x/圖)

繼大潤發、西藏卓瑪泉、順風快遞之後,中石化宣布牽手1號店,促進O2O(線上與線下聯動)業務發展,這也是中石化引入的首家電商夥伴。

8月22日,中石化發布公告稱,中石化集團旗下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國內B2C電商企業1號店簽訂業務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主要在聯合采購、O2O業務、電商平臺合作、油品銷售等領域積極探索以開展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主要在五方面開展業務合作:對部分商品實施聯合采購,降低采購成本;在中石化易捷便利店試點開展電商包裹自提與商品二維碼銷售等O2O業務;探索1號店開設專區銷售中石化易捷特色商品;探索雙方電商平臺的合作,開展交叉營銷,促進雙方商品銷售的提升;中國石化將作為油品供應商,為1號店提供優質油品和供應保障。

公告稱,中國石化銷售公司現開設“易捷”便利店2.3萬座,每天為客戶提供服務2000萬人次。而一號店目前網站流量最高達每天2000萬人次,去年實現整體銷售額115.4億元。

今年6月底,中石化發布公告稱,銷售公司經重組後,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通過引入外部資本,推動銷售公司從油品供應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7月29日,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潤泰集團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聯手大潤發力推新興業務發展;8月7日,聯手西藏進軍水產業,易捷便利店將向全國消費者提供“易捷•卓瑪泉”天然冰川水;8月12日,與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力推新興業務服務客戶。

南方周末網早前介紹,國外成熟市場加油站利潤有50%來自非油品業務。美國17.4萬座加油站中,有12萬座加油站(69%)設有便利店,多采用“加油站+便利店”、“加油站+汽車維護”等組合模式,油品銷售利潤僅占利潤總額的46%,其他54%均來自於便利店及快餐等非油業務。在英國,便利店是加油站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營商品從日用品、食品到報紙、汽車用品,一應俱全,利潤占總利潤的65%-70%。歐洲80%以上的加油站開設便利店業務,銷量占總銷量的60%-80%,毛利潤占油品毛利潤的5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65

新希望乳業與順豐牽手 打造互聯網牛奶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010/267183.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超 農牧業巨頭新希望的轉型變革進入高潮。

10月10日,新希望乳業宣布順豐速遞達成戰略合作,新希望乳業將與順豐旗下電商平臺——順豐優選共同打造互聯網牛奶“雲牧場”,並推出目前國內首款只在互聯網平臺上銷售的牛奶產品。

“近年來,中國乳業在重新贏回一個快速增長期的同時,也開始遭遇進口牛奶的沖擊,中國乳企轉型之路迫在眉睫,”新希望乳業控股總裁席剛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新希望寄希望於通過產品和渠道的變革,激發公司的轉型和應變能力”。

首推互聯網牛奶

實際上,就在新希望乳業力求轉型之前,眾多業內企業紛紛圍繞互聯網商業特征開發產品,但由於消費特征和配送特征難以實現極大批量促銷,奶制品“觸網”仍然處於探索階段。

為此,新希望乳業專門成立了新希望雲優選公司,與順豐優選合作解決雲牧場牛奶的原產地、銷售、物流等各個鏈條環節的“優選監控”。

順豐優選總裁崔曉琦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順豐的優選電商和領先的配送體系十分符合“雲牧場牛奶”的需求。順豐將通過互聯網上預售、周期購的形式限量供應,將原生純凈的雲牧場牛奶送到消費者餐桌。

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國內電商銷售的牛奶大多為進口國外品牌,合作方式是經銷商對經銷商,與產地和奶源毫無關系。相對比而言,“雲牧場”所要講的故事是既要“保證優質原產地直供,又要保證牛奶的新鮮,做到了全生產、配送、銷售環節的監控”。

但鑒於這一模式的前景具有相當大的不可預測性,新希望選擇了“小規模試驗”的方式,用“限量生產”的節奏,摸索奶制品網絡化的可靠渠道。席剛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牧場目前的規模還較小,產品在線上的銷售與線下的產品銷售占比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轉型壓力

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大膽試驗和轉型的壓力來自於外部的激烈競爭。事實上,進口牛奶不僅通過電商開始滲透中國市場,還通過入股、並購中國乳企介入中國市場的爭奪。

據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透露,2013年我們國家奶粉進口量是97.7萬噸,同比增長47%,2014年1到8月份,我國奶粉已進口67萬噸,2013年液態奶進口18.5萬噸,同比增長了96.8%,2014年1到8月份,進口液態奶19.4萬噸,已經超過去年的水平。“這無疑將對一定的區域和個別企業造成沖擊。”

“競爭加劇,對於新希望乳業來說也是一個機會,未來將重點放在差異化競爭上。”席剛表示,“新希望乳業要做的是加大冷鏈建設提高主力產品巴氏鮮奶的競爭門檻的同時,進行諸如雲牧場牛奶這樣的產品創新和渠道創新。”

當然,與順豐等電商合作並不是新希望乳業應對國際國內競爭,加速轉型的唯一方式。在席剛看來,電商是互聯網時代一個快速新增的渠道,“它首先是從方便配送的產品開始的,特別是傳統的乳制品企業,實際上也面對了電商巨大的競爭,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擁抱、嘗試、融合。”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此前新希望旗下的雙峰乳業作為國內第一家入駐支付寶錢包服務窗的乳企,上線10天,就在杭州銷售了24萬瓶鮮奶。其中,線上新增用戶的訂奶量接近總體新增訂奶量的80%。而這10天內,每一天的轉化率都很驚人,平均轉化率也超過了60%,最高一天的用戶轉化率高達92%。從成本、資金回籠、客戶管理、售後服務方面,均得到了極大改善。

“事實上,我們也在國際市場尋找合作機會,大理洱源縣的雲牧場只是第一代,我們將以此為藍本,以雲標準為度量尺,在全世界尋找符合標準的‘雲牧場’。”席剛透露,新希望乳業目前已經在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多輪考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