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鍵16問 會壓垮周邊租金嗎?能和朋友住嗎? 無殼蝸牛、鄰居照過來

2015-04-13  TWM
 
 

 

社會宅不是噩夢,是救星!

撰文‧周思含、蔡曜蓮

有人說,社會住宅是台灣房價所得比超高之下的年輕人最後救星;有人說,它會壓垮鄰近的房價與租金,是台灣房地產投機客的恐怖噩夢;也有人說,它形同貧民窟,必會拖垮周邊住戶的生活品質。是救星還是噩夢?無殼蝸牛們應該如何善用這個福利政策?投資客與周邊居民又該如何健康看待社會住宅的影響?綜合來自各界的五位達人、專家意見,我們對以下十六個關鍵問題提出解答。

住戶篇 在當地就業、上學的,都能申請Q1.我要具備怎樣的資格,才能住進社會住宅呢?

A:全台灣的社會住宅申請條件都依據《住宅法》,相關規範大同小異,以申請台北市的社會住宅為例,首先,你必須設籍於台北市;若非設籍於台北市,那麼,如果你正在台北市就業、就學,也能符合最基本的申請資格。在年齡方面,當你提出申請時,必須年滿二十歲,且未滿四十六歲。

辦法中另有規定,如果符合《住宅法》第四條中所定義的「特殊情形或身分者」,則不受年齡上限四十六歲的限制,不過必須設籍於台北市。

以上,是關於身分及年齡的基本條件,接下來,還有所得與財產的相關規定。

所得部分,家庭年所得須低於當年度台北市百分之四十分位點家庭之平均所得,且平均每人每月的所得金額,不得超過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的三.五倍。以一○三年度的標準換算成數字的話,就是家庭年收入低於一一九萬元,平均每人每月所得不得超過五萬一一七九元。

財產部分,你名下不能有自有住宅,甚至,你的配偶、和你在同一戶籍的直系親屬及其配偶,都不能有自有住宅。

更進一步的規定是,申請人目前並無承租國宅(不含中繼住宅)、公營住宅或借住平價住宅;承租入住時,亦不得領有政府各類住宅金錢補貼。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你或配偶曾入住公營住宅,那麼在租約期滿或契約終止日的兩年內,就不能申請其他公營(或公共)住宅。以台北市為例,上述資格條件都符合後,你就可以依都發局網頁公告的申請期限內,在「台北市民e點通」公營住宅出租申請區,登記申請資料,並上傳相關文件,都發局會先進行選(配)屋順序抽籤,並按抽籤結果辦理選(配)屋作業。

如果不方便以網路作業上傳相關附件的話,也可以將申請書列印出來,於受理申請截止日前的上班時間內,親自或以掛號郵寄至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並以郵戳為憑,逾期案件不予受理。

至於你需要備妥的文件,則有:申請書、申請日前一個月內的戶籍謄本(夫妻分戶者,配偶的戶籍謄本也應附上)、申請日前一個月內的家庭成員財產歸屬資料,以及家庭成員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稅等各類所得資料。

關於招租資訊,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公告專區,對此,台北市政府都發局的回應是,請民眾密切鎖定都發局的網站公告;其他縣市的資訊及申請辦法,則可以參考各縣市政府網站上的公告。

Q2.社會住宅可以住一輩子嗎?就算經濟改善,可以賴著不搬走嗎?

A:社會住宅只是為了滿足階段性的居住需求,無法讓你住一輩子。而且,市府為了要維護合理的「轉換輪替率」,鼓勵承租戶在租約期滿後,轉向申請租金補貼,承租民間住宅,讓其他市民也有公平的機會接續進住。

依「台北市社會住宅出租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社會住宅每期租期最長三年,如果在租期屆滿時,仍符合承租資格的話,就可以在租期屆滿前一個月申請續租,但是租期合計最長不能超過六年;不過如果是以特殊情形或身分租住,在續租時仍具同一特殊情形或身分,租期則得以延長為十二年。

Q3.租社會住宅也需要付押金嗎?若提前結束租約,要付違約金嗎?

A:入住社會住宅前,要在期限內繳交兩個月租金總額的押金及第一個月租金,在簽訂租賃契約並經公證後,即可入住。如果提前終止租約,雖然租賃契約上並無違約金的相關規定,不過,社會住宅的承租須辦理公證,公證費用由都發局跟你負擔各半,如果承租期未滿一年就提前終止租約,那你就要負擔都發局原本負擔的公證費用了。

至於租金的話,原則上是按月繳交,你可以到指定金融機構辦理自動扣款,或者每個月持繳款單到超商、ATM、網路銀行繳費。

Q4.我的房東是市政府,還是市府委託的民間物業管理公司?

A:社會住宅的本意是為了伸張居住正義,以及滿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所以「房東」的角色,理應由台北市政府擔任,不過為了提升居住品質,政府會委請民間物業管理公司依據契約,規範管理居民。

在此你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台北市社會住宅出租辦法」第十七條載明,社會住宅的管理經營者可以要求承租人將戶籍遷入,並提出證明文件,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訪視住宅,檢查建築物、設備,也有權限核對承租人身分,承租人不得拒絕。

Q5.我租了三房型的社會住宅,可住幾個人?能和朋友合租嗎?

A:社會住宅依房型不同,有不同的人口限制,一般而言,套房或一房型,須一口以上;二房為二口以上;三房則為三口以上。如果持有醫院證明或媽媽手冊能證明懷孕的話,那麼胎兒也視為一口。

社會住宅僅供家庭成員使用,所謂家庭成員指的是你、配偶、同戶籍子女或同戶籍直系親屬,如果你將社會住宅轉租、分租、出借或供三親等親屬以外者居住,或是變更為非居住用途,那麼依照契約,都發局可以隨時終止契約,因此,答案很明確,社會住宅是不能與朋友合租的。

Q6.如果與鄰居發生糾紛,會讓我失去居住資格嗎?

A:為了維護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市府將社區管理相關規範以及扣分機制列入租賃契約中。如果鄰居間有糾紛,或者有妨礙社區安寧、危及公共安全等行為,將依情節輕重扣點,嚴重者則可能終止租約。

另外,在住戶退租時,須先完成點交作業,若有缺漏損壞之情形,住戶須負恢復原狀之責,如果住戶未配合或無法修復,那麼市府則會請廠商維修並向住戶收取相關費用。

Q7.入住社會住宅後,我可以養寵物嗎?可以自由裝潢嗎?

A:雖然這兩個答案都是肯定的,不過有幾項但書須特別注意。在租約的第十一條中有提到,養寵物的前提,是要先經過住戶規約或社區管委會的同意才行,而且不得影響住戶安寧或社區環境整潔,否則如果被投訴檢舉,市府有權終止租約;至於房屋裝潢,則只要注意不破壞牆壁及房屋結構即可。

Q8.如果我在租約期間過世,我的家人還能繼續住在裡面嗎?

A:承租人如果在租約期間死亡,租約當然就終止了。不過,你戶籍下的配偶與直系親屬可申請換約續租;此外,同一戶籍內若有未滿二十歲或已滿二十歲仍在學、身心障礙、無謀生能力,且均無擁有自有住宅的兄弟姊妹的話,只要符合社會住宅的承租資格,也能申請換約續租,直到原本的租賃期限為止。

Q9.社會住宅的租金比市價便宜多少呢?

A:社會住宅的用意,是減輕承租人的租金負擔,不過同時為了維護社區的生活品質,租金的訂定是依住戶遵守租約的情形而逐年減收租金。意思就是,第一年的租金以市價的八五折而定,然後依照在租賃契約條列的扣分條款中,第一年僅扣分在三分以內者,第二年租金就以市價的七折計算;不過在減收租金後,如果扣點累計達到三分,那麼減收優惠就會被取消,回復原訂契約的租金價格,也就是市價的八五折。

小訣竅

與父母同住,可辦原址分戶申請社會住宅的基本條件是「戶籍內直系親屬沒有自用住宅」,那麼,目前仍與父母同住、且房子是在父母名下的年輕人該怎麼辦?其實,只要到戶政事務所辦理原址分戶,在同一個住址獨立成戶,就能符合申請資格。

理財篇 為申請社會宅賣房子,不一定划算Q10.住在社會住宅有什麼好處?

A:「抽中社會住宅就像中樂透!」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是這樣形容的。當然,這不能算是抽中了大樂透的頭號大獎,但至少給了年輕人一個安身立命的機會,在面對未來時,心態會篤定一些,「讓年輕人安心拚未來」,這是社會住宅的基本功能。

務實一點來看,雖然目前已釋出的社會住宅,租金仍然不能算是十分便宜,但至少已比周邊行情少了兩到三成租金,「對於年輕人存頭期款當然比較有利。」黃舒衛說。

在薪資理財的基本觀念中,有所謂的「三三三」法則,即每月用於繳交房貸及房租的費用不應超過薪資的三分之一,投資及儲蓄的金額則不少於月薪三分之一,以社會住宅的租金水準來看,月薪四萬元的獨身青年在三年租期內存到一桶小金,不無可能。

Q11.如果我賣掉房子去申請社會住宅,划算嗎?

A:也許不少名下有房、算盤又撥得精的人都有想到這點。永勝資產管理執行長徐銘達認為,判斷重點在於:房子未來的增值潛力能不能超越節省的租金,「若看壞未來的房價,就逢高脫手,入住社會住宅節省租金;相反,如果看好房子未來發展就不賣,否則節省的租金會低於房子未來的增值。」但以上的判斷,是基於兩個「極度理想」的假設:首先,是賣屋之後你的當年度所得仍低於一一九萬元,相反的,若賣屋利得加上其他所得超過一一九萬元,你就不能立即申請社會住宅。

第二個假設,是你「抽中」了社會住宅,這個假設成立的機率恐怕更低,目前約在一五%以下。

話說回來,社會住宅終究是項福利政策,初衷畢竟是要幫助剛起步的年輕人或一時困頓的民眾,如果你並不需要這樣的政策幫助,而是想利用社會福利來進行理財操作,難度既高,也會排擠了真正需要幫助的年輕人。

Q12.租金會調漲或調降嗎?

A:社會住宅三年一約,三年內,租金的變動就像前面Q9所提到的,如果沒有嚴重違規,第二年起租金可能從「市價八五折」再往下調整為「市價七折」;但三年後若要續約,租金的確可能存在「向上」調整的空間。

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時台北市府可調整租金,調整範圍限制在台北市百分之四十分位點家庭平均所得的三成以內;也就是說,若台北市所得後段班家戶的平均所得有所成長,社會住宅的租金也就有了向上的空間,當然,若所得下降,則租金也有下調的機會。此外,調整過後的租金及管理維護費,合計不能超過市場的租金水準。

Q13.社會住宅租金可以抵稅嗎?

A:住戶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時候,社會住宅的租金支出能成為列舉扣除額的子項。不過,住戶還是得衡量選擇列舉扣除額的門檻,能否超過標準扣除額;以去年標準扣除額為八萬五千元為例,只有總列舉扣除額超過八萬五千元,將租金抵稅才划算。

小叮嚀

社會住宅的扣分機制

● 經勸導未改善,按次扣3分:1.在公共空間晾曬衣物等私人用品2.在窗台掛衣物或在窗台放滴水花盆3.丟棄垃圾未使用專用垃圾袋4.未經同意於公共空間張貼紙張● 經勸導未改善,按次扣5分:1.積存垃圾、汙水致異味或蚊蠅孳生2.任意玩弄電梯、消防等設備

3.製造噪音經3戶反映

4.冷氣機滴水

● 可不經通知,按次扣5分:

1.隨地丟垃圾

2.在公共空間吸菸或燃燒金紙3.在陽台放置未固定、具掉落危險的盆栽或物品4.於走廊或樓梯間堆置私人物品5.攀折花木或破壞環境景觀者● 可不經通知,按次扣7分:

1.汙損電梯

2.隨意抽取他人信箱內物件● 可不經通知,按次扣15分:1.於高處拋擲物品,有危及他人人身安全或破壞環境之虞扣分累積達3分,第2年的租金價格便無法優惠調降為市價7折3年內扣分累積達10分,市府即會發函告知承租人3年內扣分累積達30分,市府就會即刻終止租約,終止租約收回房屋的2年內,承租人不得申請承租台北市國民住宅、公營住宅及社會住宅鄰居篇 政府管理完善,可帶動周邊房價Q14.社會住宅蓋在我家附近,租金行情是否受影響?

A:社會住宅會不會影響周邊社區租金,最主要有三個因素:市場供需、心理因素、管理素質;其中後兩項因素彼此息息相關。

從市場供需的角度來看,徐銘達認為社會住宅占社區的比率越高,租金受影響越大,「簡單來說,今天兩百戶的社區,一半是社會住宅,租金都打了八五折,那一定會影響當地的租金行情。」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言,社會住宅不僅入住限制多,數量也供不應求,對於租金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對房市的影響還不及後兩項因素。

從心理因素來看,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解釋,不少民眾會對社會住宅混居的社區有顧慮,多數是受刻板印象影響,認為經濟弱勢的居民會導致社區混亂失序;眾人成見越深,租金跌得越深。

因此,要改變刻板印象,維持社區秩序,政府的管理角色就非常重要,「只要有好的管理,社區運作良好,能扭轉社會大眾的觀感,租金自然就高。」花敬群說。而從現有的社會住宅管理狀況來看,若未來每個社會住宅區的規畫管理都有相同水準,對周邊社區生活環境不僅沒有扣分,反倒會有加分可能。

Q15.社會住宅蓋在我家附近,會影響房價嗎?

A:租金與房價存在連帶關係,影響租金的因素也會影響房價,未來柯P新政能不能成功扭轉社會住宅的形象,提升房產價值還有待觀察。

檢視過往歷史,社會住宅帶來的效應並不總是負的,黃舒衛表示,社會住宅如同政府造鎮,原則上就是新市區的興起,「以過往的大型合宜宅經驗來看,經過政府重新利用,引進居住人潮,帶動商機與生活機能。其中像托嬰中心、里民中心、運動中心等公眾設施,也在政府資源挹注下快速到位,結果反而使周遭房價上漲。」整體來說,社會住宅對周邊房價的影響有正反兩效應。負面看,社會住宅的供給越多,必定會衝擊房價;正面看,政府的資源與管理的外溢效果,將使周邊房價向上提升。

社會住宅的供給將逐步攀升,該如何評估供給增多造成的抑價效果?黃舒衛以多年市場經驗表示,「最終還是回歸到房產地點,若房產位於蛋白區,即使供給增加,兩者效果互相權衡,房價還能持平;但若房產位於蛋殼區,例如香港的天水圍社會住宅,因為離市區過遠,即使周邊建設完善,但就業機會少,交通不便,增加供給對於房價只能說是雪上加霜。」Q16.如果社會住宅住戶造成居住品質下降,我該怎麼辦?

A:其實,社會住宅住戶都須簽訂契約。在契約內容的規範下,住戶如果違反生活規章就會被扣分,扣達三十分就得被迫搬離。扣分內容林林總總,包括積存汙水導致蚊蟲孳生、製造噪音、積放垃圾導致惡臭、小孩玩弄電梯、消防等公共設施,甚至冷氣機滴水都詳列於規章。

不妨這樣想,相較於一般缺乏管理的社區,社會住宅區內的住戶雖然不是「往來無白丁」,但至少政府已經做了相當把關,不必急著擔心社會住宅會造成生活品質惡化。

當然,如果未來的確造成困擾,鄰居可向大廈管理員或政府委託的物業公司投訴。不過台北市都發局都市發展科專員邱婉清表示,「目前為止,這類的投訴少之又少,住戶們都相當自律,尚未傳出因生活習慣不佳被迫搬離的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89

全台10萬戶 它讓無殼蝸牛期待、投資客害怕、鄰居擔憂 完全解析社會住宅

2015-04-13  TWM
 
 

 

房價過高、租屋市場不健全、社會住宅過少,是台灣居住正義的三大禍源。

未來8年,全台至少將推出十萬戶社會住宅,其中一半坐落在居住壓力指數最高的台北市。

它,影響的將不是一戶一樓,還將改變台灣人每一代渴望安身立命的命運。

無論你是無殼蝸牛、房東、投資客、想買房子的人,或者屋主,社會住宅政策都與你息息相關。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鄧麗萍 研究員‧黃家慧從台北圓山捷運站下車,過一條街,不消三分鐘就走到大龍峒公營住宅。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整棟社會住宅,也是台北目前戶數最多的社會住宅。

落成三年多,大龍峒公營住宅看起來依然乾淨新穎,雖然沒有健身房、閱讀室等公共設施,卻有一片公園綠蔭,只見小朋友在這裡騎腳踏車,成群玩樂。這裡,讓許多沒有自有住宅的年輕人與中低收入者,找到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小窩。

「我真的很幸運,能夠抽中社會住宅,至少有五年時間,可以在台北安心生活和工作。」七十五年次的廖小姐,是大龍峒公營住宅的承租戶。

她目前是師大附中代課老師,月薪約四萬元,社會住宅每月一萬一千二百元的房租,占薪水約四分之一,仍在可負擔範圍內。

出生在台北的她,從小父母離異,她一歲多時就和妹妹跟著姑姑住,搬到大龍峒之前,姊妹倆和姑姑、爺爺在南港區福德街租房子,四人擠在二十二坪、兩房的老舊公寓,租金一萬元,一住十年。

二○一一年,她幸運地抽中了大龍峒公營住宅,那一年,妹妹考上新竹市特教老師,她和姑姑則搬進這裡。四十九歲的姑姑,過去在貿易公司上班,靠著三萬多元薪水養大兩個姪女。三年前,公司結束營運,她頓時失業,所幸兩個姪女都已長大,而且抽中社會住宅,讓她鬆一口氣。

「很難抽到吧?」這是大多數人對社會住宅的印象,總覺得「看得到、吃不到」。的確,四年前全新落成的大龍峒公營住宅,一一○戶住宅招租,吸引逾一二七○人申請,平均中籤率僅八.六%,其中,廖小姐抽中的一房型最搶手,中籤率僅二.七%。

不過,這樣的「超低中籤率」可望開始改善。在一四年底縣市長選舉時,六都之中十二位候選人都承諾大力推動社會住宅政策。而根據台北市政府最新民調,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長百日,卯足全力推動社會住宅,成為他最受市民肯定的作為。

四月七日起,柯文哲推動公共住宅首部曲,把捷運聯合開發案中,台北市所分得的五七○戶轉作社會住宅,以「只租不售」的方式、租金打八五折出租給年輕人,以解決民眾買不起房、住不起房的問題。

現況》釋出聯開宅,轉作社會宅五七○戶只租給年輕人,租金打市價八五折這五七○戶,僅僅是柯文哲提出五萬戶社會住宅目標的百分之一。而若放眼全台,據各地方政府規畫,未來八年,全台至少將推出十萬戶社會住宅,其中一半、五萬戶,坐落在居住壓力指數最高的台北市。從無殼蝸牛、房東、投資客、想買房子的人,以及屋主,社會住宅政策都與你息息相關。

在形態上,除了捷運聯開宅之外,社會住宅還有多種形態,包括整棟興建的公營住宅、都更分回戶、出租國宅,以及中繼住宅(編按:都更住戶暫時安頓之地,後轉為社會住宅)等。在名稱上,前市長郝龍斌時代叫作「公營住宅」、柯文哲時代叫做「公共住宅」,無論怎麼稱呼,都是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

走進廖小姐位於大龍峒的家,虛坪面積二十六坪,室內約十五坪,一房一廳,有相當寬敞的廚房和陽台,採光良好,市府還提供衣櫃、床架、窗簾等基本家具。更重要的是,交通便利,鄰近捷運圓山站,信義線通車後,她搭一班車就能到師大附中教書。

「社會住宅的政策很不錯,尤其在台北工作、面對高房價的人,很需要這項政策,來讓自己安心拚未來。」廖小姐說的「安心」,不只是有房住、租金相對便宜等層面,還包括了居住環境。

「以前住的南港老舊公寓,環境較複雜,缺乏管理,晚上不時聽到有人在街頭吵架,而且,和隔壁棟之間沒有防火牆……。」如今,同樣是付一萬元出頭的租金,居住品質卻大不同。

大龍峒公營住宅管理良好,不僅門禁森嚴,進出電梯都要刷卡,踏進家門,須先把鞋子收進屋內鞋櫃,走廊顯得乾淨整齊,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社會住宅造成居住品質下滑」的迷思。

里長說:我挺社會宅政策!

現在年輕人薪水低,若沒有政府幫忙怎麼辦「政府作為房東,執行住戶公約比一般民間更有執行力。」台北市政府委託管理公共住宅的物業管理公司督導吳明智說,社會住宅有計點扣分制度,讓生活環境維持得很好。

轄內包含大龍峒公營住宅、有四個小孩的大同區至聖里里長王清標感嘆說,現在的年輕人薪水低,若沒有父母幫忙,根本買不起房子。「雖然有些里民擔心影響房價,但我很支持社會住宅政策。」大龍峒公營住宅租約屆滿三年後,最近開始辦理續約,只要年所得仍符合申請條件,原住戶就能再住兩年。讀教育研究所的廖小姐,一直努力考正式老師,她正準備要去台南應考,社會住宅為她提供了五年的安心居住空間,能專心準備考試。

「希望政府蓋快一點、蓋多一點。」廖小姐這麼說;因為她知道,像她一樣需要社會住宅政策支持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很多。

根據內政部一一年三月底進行的調查,全台社會住宅的需求量達三十三萬戶,其中,大台北地區就有八萬三千多戶,占了四分之一。然而,全台現有的社會住宅僅七三四一戶,以全台近八百四十萬家庭戶數計算,比率僅○.○八%。

即使未來全台興建十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達陣,比率也僅一.二%,距離歐美二○至三○%、香港逾三○%的水平,仍然差很遠。

雖然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八成五,但這項數據是以「每戶」為單位,並非以「人」為單位;換言之,如果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就不會被納入「無殼蝸牛族」行列。事實上,根據《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在三月底進行的「青年居住大調查」顯示,全台二十五歲至四十歲的青年族群,有高達五○%的人與父母同住,二四.四%的人租屋而居。

本刊調查發現,這些青年當中,有四四%想申請社會住宅,其中,租屋者逾五五%有申請意願,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受訪者,有意申請者亦高達五二%。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租金便宜是選擇社會住宅的首要考量,其次是交通方便、生活機能完備。其中,八七.四%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的租金水準是一萬元以下,其中更有五四.六%希望租金水準在七千元以內,若以租金不超過薪水三分之一的理財建議來看,也是月薪22K者較能負擔的範圍。

學者說:這是社會福利!

提供經濟弱勢者,暫時安身立命的過渡期調查也發現,超過八成五的受訪者認為,擁有自己的房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夢想;從交叉分析來看,大多數夢想擁有房子的人認為社會住宅的租期是三至六年,其次是三年以下。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調查結果符合社會住宅的基本定位,「是一種社會福利,是年輕人在準備買房過程中一個短期的過渡階段。」對許多人來說,社會住宅是「住一陣子,而非一輩子」,讓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和經濟弱勢者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在台灣,建社會住宅,為何那麼困難?

三月三十一日傍晚七點,台北市忠義國小舉行了一場「公辦都更及中繼住宅計畫」公聽會,都發局、教育局、都更處等北市府官員一字排開,聆聽南機場公寓住戶的想法。

在這之前,台北市政府已舉行過四十九次公聽會,但漫長的時間過去,二千多戶的南機場公寓都更案,依舊躺在市府書架上的報告裡,任由這些五十年老舊公寓,成為被遺忘之地。

柯文哲上任後,公辦都更案重新動起來。從九二一地震後被列為危樓、學生僅約二百人的忠義國小,被選為中繼住宅預定地,是推動社會住宅和公辦都更的「活棋」。中繼住宅在都更完成後,住戶搬離,市府會逐步規畫成社會住宅出租。

然而,當地居民對忠義國小併校、興建中繼住宅及都更的容積率、貸款等問題,看法相當分歧。從南機場公寓的公辦都更,到忠義國小改建為中繼住宅和社會住宅,一場又一場的公聽會,在協商、溝通的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就是歷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推行住宅政策時,停滯不前的縮影。

一名市府公務員感嘆說,「由於涉及土地、資金、設計、施工等複雜議題,各方的意見很難統合,公部門往往碰到困難就只是開個會、做了會議紀錄,但從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過去三十年,全台灣只蓋了五萬戶社會住宅,而且大部分都賣掉,剩下約七千三百戶。相比之下,亞洲最晚推行社會住宅政策的韓國,在短短二十年內,就蓋了一百多萬戶,平均一年蓋出五萬戶,是全球每年蓋最多社會住宅的國家。

困境》執政者沒魄力、社會阻力大牽涉龐大利益,「喬」了幾十年也談不攏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指出,即使韓國政黨輪替,住宅政策仍會延續,社會住宅頂多是換個名稱,卻是韓國歷任總統和首爾市長最重要的政績。反觀台灣,從二○一○年五都選舉拋出社會住宅議題之後,地方和中央的進度緩慢。

「過去幾年,看不到執政者的決心。社會住宅淪為政治口號,而非國民基本權益。」彭揚凱指出社會住宅政策停滯不前的原因,在於掌權者缺乏執行力。

曾旅居台灣十二年、目前定居在新加坡的《蘋果日報》前執行副總編輯王德寶感嘆,台灣遲遲無法推行社會住宅政策,原因在於缺乏專責的統籌部門,也缺乏強大的政府作後盾,「台灣可學習新加坡模式,成立專責部門,主導公辦都更和社會住宅推行。」政府魄力不足的另一面,是社會阻力。當台北市政府釋出捷運聯開宅作為社會住宅,卻面對聯開宅的管委會主委和住戶跳出來反對,擔憂這項政策會讓房價狂跌。反對者的思惟是:「會去承租社會住宅者一定都是沒錢的,沒錢的人素質都很低,他們住進來,會破壞現有的居住品質」、「社會住宅會拉低房價,造成我們的房子貶值」。

對此,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學系副教授花敬群直言,「房價本來就正在下跌中,不必牽拖或怪罪社會住宅。」他指出,提高社會住宅的供給,對房價不會有影響,租金可能稍有影響,但社會住宅戶數很少,且符合申請資格(家庭年所得在四十分位點以下)的民眾不到半數、中籤率低,造成租金比價效應的影響偏低。對透過租金養房的投資客,利率的影響大於租金,即使社會住宅供給量達十萬戶,占全台總戶數也僅一.二%,不致成為壓垮房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反的,他認為,興建社會住宅,政府將會投入大量資源,例如設立托兒和育老中心等社區營造,對鄰近地區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機能,反而是加分。「台北市民以後一定會搶著求柯P蓋社會住宅。」台北市前副市長、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也指出,「租屋和房屋買賣是兩個不搭軋的供需市場。」真正造成房價上漲和需要有房子住的人,基本上是不同的兩群人。「現在是弱勢的人沒叫,有錢人卻在叫。」張金鶚認為,這種扭曲的現象,造成社會住宅被汙名化,政府在推行政策時,宜先做好溝通。

住宅不是商品,居住是人權。誠如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所說的,「這些社會住宅的承租戶,是我們的親人、朋友、鄰居,他們在人生過程中的特定階段,需要這樣的支持。」未來》四年內蓋2.5萬戶要落實居住正義,得靠全民的同理心除了解決基本的居住功能外,林洲民指出,「興建社會住宅真正的企圖心在於只租不賣、屬於市府世代經營的智慧綠建築,目標是做良好的社區營造。」未來四年,台北市政府決心要蓋兩萬五千戶社會住宅,以過去十倍的速度,解決居住問題。林洲民坦言,完成這項目標,要涉及的人力龐大,要推動的決心是超乎想像的困難。但是,「政府用公有的土地和資源去興建公共住宅,是天經地義的事。」林洲民說,一個城市的房價飆漲十倍,是病態社會下的不當現象,因此,從公共居住原則下,推動社會住宅是「一天都不能等!」台北市地政局日前也已完成全市公有土地清查,其中約有四.八公頃、一○二筆土地未來將可無償提供作為興建社會住宅使用。

從現在開始,各縣市政府正跨出落實居住正義的第一步;倘若失敗,台灣的住宅政策恐將又走回老路;如果成功,影響的將不是一戶一樓,還將改變台灣人每一代人渴望安身立命的命運。而成功與否,正考驗著執政者的決心,以及,全民的同理心。

小辭典

租屋、抱屋的 都該關心社會宅● 社會住宅是什麼?

由政府興辦或獎勵民間興辦,採「只租不售」模式,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戶或特殊弱勢對象的住宅。

● 社會住宅有哪些?

由於來源不同,社會住宅有各種形態,包括:1.公營住宅(整棟出租,也稱公共住宅)2.聯開宅(捷運聯合開發住宅分回一部分,用作社會住宅)

3.都更分回住宅

4.出租國宅

5.合宜住宅(政府招商投資興建的平價住宅,其中5%~10%用作社會住宅)6.中繼住宅(提供民眾短期、急難或都更的居住需求,部分或全數轉作社會住宅)7.其他如青年住宅、勞工住宅、老人住宅、原住民住宅等8年內,全台要蓋10萬戶社會住宅—— 各縣市社會住宅分布圖過去30年,全台僅蓋了5萬戶社會住宅,且大部分出售,僅剩7341戶,比率只占全國家庭戶數0.08%。如果扣除老人、原住民、婦女等特定對象的出租住宅,社會住宅的實際戶數更少。2014年縣市長選舉,各縣市共喊出1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選舉支票未來能否兌現,全民都在關注!

台北市 6230戶 目標5萬戶新北市 844戶 目標7000戶

桃園市 目標2萬戶

新竹市 目標1500戶

台中市 目標1萬戶

高雄市 267戶

花蓮縣 目標1000戶

註:

1. 台北市的6230戶中,也包含即將出租的聯開宅如美河市等570戶,另外也包含其他類型住宅如婦女中途之家、老人住宅等。

2. 新北市的844戶中,除了已出租的永和青年住宅(11戶)、即將出租的板橋浮洲(440戶),也包含其他如老人、原住民等社會住宅等。

3. 高雄市的社會住宅主要為原住民住宅、老人住宅及勞工租賃住宅等。

整理:黃家慧

能省錢,44%青年想住進社會宅—《今周刊》青年居住大調查發現1 無殼蝸牛,對於社會宅的需求最高請問你想申請社會住宅嗎?

想 44%

不想 27.1%

不確定 28.9%

交叉分析居住狀態

% 想 不想 不確定

租屋者 55.6 16 28.4 與長輩同住者 40.6 25.1 34.2 自有住宅者 40 41.1 18.9 發現2 便宜、交通方便是首要考量你選擇社會住宅的主要考量是?(複選,最多3個) (%)

租金便宜 75.9

交通方便 51.2

生活機能完備(學校、醫院等) 42.2

環境單純 27.7

住宅設備及管理良好 23.1

緊鄰市區 12.8

其他 1.4

發現3 87%認為租金1萬以下最優你能接受的租金水準是?

7001元~10,000元 32.8% 7000元以內 54.6% 10,001元~13,000元 8.9% 13,001元~16,000元1.8% 16,001元~20,000元 1.1% 20,001元~25,000元 0.4% 25,000元以上 0.4% 發現489%同意在家附近蓋社會宅如果你家附近蓋社會住宅,同意嗎?

非常同意 17.9%

同意 71.7%

不同意 8.8%

非常不同意 1.6%

發現5 讓弱勢優先入住是共識社會住宅的承租門檻,最重要條件是?

無自有住宅(包括本人、配偶、戶籍內之直系親屬及其配偶) 37.9% 家庭年收入限制 32.8% 特殊情況及身分(如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單親等) 23.2%

申請者年齡 5.6%

其他 0.5%

發現6 46%認為3至6年租期最好你會建議社會住宅的租期是幾年?

3~6年 46.1%

7~10年 16.5%

10年以上 15.7%

未滿3年 21.7%

說明:《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執行調查,對象為25歲至40歲的台灣人,調查期間為201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99份,在95%之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6個百分點。

台灣社會住宅比率偏低

—主要國家社會住宅現況 占住宅總量比率(%)荷蘭 34%(240萬戶)香港 30.4%(78萬戶)韓國 6.5%(116萬戶)日本 6.1%(346萬戶)新加坡 4.5%(5.3萬戶)台灣 0.08%(7341戶)

整理: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4

無殼八十後 我的第一桶金

1 : GS(14)@2011-02-13 14:06:58

2011-2-2 iM

所謂第一桶金,一般人都解作人生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但是對於新生代「八十後」來說,第一桶金寓意甚廣,又豈止是銅臭?

「八十後」繙譯員Dixon,離開繁華熱鬧的香港,跑到渺無人煙的非洲烏干達,為當地水泥廠當起繙譯來,成為異地文化的溝通橋樑。父為已故保釣人士陳毓祥的「八十後」少女,沒有走從政的路,但同樣選了另一條不歸路,中五畢業便跑到演藝學做戲,目前是香港話劇團成員,曾在舞台上演活一齣革命劇,心裏對父親為革命而喪命,別有滋味在心頭。

另一位「八十後」理科生,大學攻讀金融系,由平庸學生哥搖身成為出入中環的金融才俊,賺錢買樓雄心壯志。同為「八十後」的博士生,則抱?對藝術的熱誠,寒窗苦讀,追求學術上的心靈滿足。

4位不同背景的「八十後」,用青春編織自己的第一桶金。木桶裏面有汗水有理想有得有失。他們在年輕的路上高速飛馳,不理會高官「車毀人亡」的詛咒,但求自編自導自演「八十後」的故事。

繙譯員化身親善大使

對於很多人來說,第一桶金當然以金錢為單位計算,但對在非洲當繙譯員的Dixon而言,放眼世界的經驗,才是最值得用青春交換的財富,「在外國工作是看世界,在香港工作就只有看到香港而已。」

繙譯就是將一種語言用另外一種文字表達出來,他認為繙譯理應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工作機會,如果只留在香港,便會被局限在狹窄的眼界裏。

膽粗粗報考「豬仔團」

Dixon已在非洲工作一年,本月放假回港時跟記者見面。25歲的他自小喜歡語文,中學時已替同學繙譯試卷,他素來就喜歡繙譯,大學入讀英文系仍副修繙譯科,畢業後則在大學繙譯中心當繙譯員,「工作要處理很多文件上的繙譯,有酒店、金融等類型,不過形式都較為刻板,像搬字過紙。」他自言初出茅廬,對文書工作很快就覺得沉悶,反而對口譯工作更感興趣,因此繙譯中心一年合約完結後,他便打算另覓機會。

直至看到一家法國水泥廠公司登廣告,招聘前往非洲烏干達工作的中英繙譯員,Dixon才終於找到自己的理想,「我前後接受了3次簡單的電話面試,1次面對面的面試,然後就簽約,出機票,由申請到起程只是一個月內的事。」

始終到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地方工作,朋友家人也非常擔心。Dixon亦謹慎的到過烏干達香港領事館查詢簽證問題,又上網查證該公司的背景。雖然他似乎找不? 紕漏,但其實亦證明不到這份工作不是騙局。然而他懷抱?往外闖的熱誠,堅持一定要試一次,不甘心留在香港就此成為一世樓奴。

最後他手裏拿?一張機票,同行還有另一名香港女生Daisy,兩人半信半疑上路,「其實心情更像去旅行,雖然都有擔心是『豬仔團』,但有位朋友跟我說,烏干達不是有錢就會去的地方,加上又包食宿又包機票,倒不如當一次免費的探險吧。」最後,事實亦證明他們沒有受騙,當地的工作甚至令Dixon對繙譯有了全新的體會。

學與內地工程師相處

香港人在烏干達,為年輕的生命帶來無數驚喜與學習。Dixon主要任務是協助當地工程師,跟來自中國工程師之間的溝通。因為水泥廠外判了由中國公司興建,詳細的操作方法需要他們向當地營運公司展示,「很難想像我們來到之前,兩邊工程師是如何合作,他們在中央控制室都是各自為政,互不瞅睬的。」

Dixon說,觀察了幾日才發現,中國工程師其實略懂英語,只是他們不願教導非洲的工作人員而已;加上中國工程師經常私自更改設施後,又沒有告訴對方,令早已缺乏溝通的當地員工,對系統更加一頭霧水。

繙譯員來到,令一眾中國工程師不得不跟當地人溝通,亦因而令他們有被監視的感覺,所以起初甚至對Dixon懷有敵意,「其實跟大陸人合作,始終要拉關係,熟絡以後就能取得信任。」於是兩位繙譯員兵分兩路,男的跟他們去打排球籃球,女的就陪他們食飯聊天,一眾工程師漸漸便與Dixon二人變得友好,往後的合作才愈見順暢。

合作多了,Dixon亦了解到雙方衝突其實源於處事手法的差異,「非洲人說話時動作大表情誇張,但其實沒有惡意;而中國人行事隱蔽,有問題會自行解決,亦不會告知別人。」捉摸到不同種族的脾性,繙譯員除了解決公事上溝通的問題,連雙方的隔膜也打破了,由初時不瞅不睬,到一起晚飯,互送宵夜,兩位繙譯員兼親善大使可謂功不可沒。

文化橋樑為人生添義

Dixon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存在時沒有人為意,可一旦缺席,就會出現大問題,而且無論高層和前?工人都需要他們的協助,這種「被需要」性大概是很多「八十後」所缺乏的,想不到卻讓Dixon在非洲大陸上找到,滿滿的灌溉?年輕生命的空白,讓他總是散發?陽光般的氣息。

說?他露出了燦爛笑容,加上一身在烏干達曬出來的黝黑膚色,讓他看起來神采飛揚:「以前在繙譯中心自己可能只是一粒螺絲,但現在我就是連繫了兩種文化背景的橋樑,成功感增加了很多,而且亦豐富自己對繙譯工作的意義。」

我的偶像 黎翠珍教授

我的偶像是大學繙譯系的榮譽教授黎翠珍老師,她是我恩師,一直都栽培我,在她身上我學了很多繙譯上的知識。她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家,滿肚墨水,但依然和藹可親,風趣幽默。現時她雖然已經退休,但仍然努力繙譯不同劇本,亦參與戲劇演出,她的活力非常值得我學習。

十年夢想 浪遊全球

去年尾智經研究有調查指,新一代(16至35歲)中有六成人,未來十年的目標是置業。雖然去年,Dixon大部分時間都留在烏干達,但仍留意到「八十後」對置業的強烈訴求,「若然選擇了在香港買樓,當然就要跟所有相同想法的人競爭,但如果純粹想有地方居住,而且又不接受香港的樓價,為甚麼不選擇移居其他地方?」

事實上,Dixon並沒打算花大筆金錢置業,他並不稀罕成為主流,所以當記者問及他未來十年夢想時,他直言希望到世界各地做繙譯,並計劃在這十年間尋找適合自己的落腳點,「我到過很多國家旅遊,覺得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適合自己居住,有來自南美洲的同事跟我說,在哥斯達黎加租一間海邊小屋,每月不過300歐元(約3,195港元),生活其實可以很便宜很寫意。」

----------------------------------

陳毓祥女兒 我的舞台革命

會計學生想入Big 4,金融學生就要入投資大行,那麼讀演藝又要到甚麼地方去呢?

「香港話劇團就是我們演員的Big 4!」25歲的陳安然,2008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翌年成為香港話劇團成員。演員的收入一向不穩定,但話劇團卻提供固定月薪聘請全職演員,因而成為很多演藝學生夢寐以求的舞台。

陳安然的父親是陳毓祥龍,15年前他乘「保釣號」在釣魚台水域抗議日本侵犯中國領土時,不幸遇溺逝世。安然當年不過10歲,父親一直是她最敬重的人;而從政跟藝術,兩者似乎都是一條不歸路。

「我覺得爸爸是位很偉大的人物,我永遠也追不上他。」

賺夢想比賺錢更滿足

陳安然就讀演藝學院時,曾獲頒毛俊輝獎學金,亦得過校內年度傑出演員獎,學生時代已經嶄露頭角。但她謙稱自己只是幸運的獲話劇團相中,「現時的演員其實很幸運,除了話劇團之外,其他渠道的演出機會亦有很多,其實只要不是太追求金錢,做全職演員足以養活自己。」

對比十多年前,很多演藝的師兄師姐畢業後都不得不轉行,有人做銀行、賣保險,甚至有人做了的士司機,原因是機會不多,真正可以全心全意當演員的少之又少,「政府現時投入很多資源發展戲劇,劇場每日也有舞台劇上演,而且中小學的戲劇教育亦愈來愈得到重視,因此演員的發展空間很大。」

她舉例,現時有不少金融或大型機構會聘請專業演員,為新入職員工或客人模擬公司的運作情形,有時會模仿開會,有時就模仿客戶服務的情境。

做演員的出路愈來愈多,陳安然以藝術為事業發展的決定亦漸漸得到家人認同,「當時中五畢業,我瞞?媽媽報讀演藝,獲取錄後,我才告訴她。她雖然沒有太大抗拒,但就擔心我將來養不起自己,亦曾建議過我退居幕後,以求較大的發展空間。」

陳安然加入了話劇團,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演出,收入已足夠她生活有餘,而最令她感動的是媽媽總身體力行,邀請親朋好友來看她的演出,對她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我很幸運,我的事業是我喜歡的,有時看到在辦公室上班的朋友,會覺他們很苦悶,因為他們經常都上Facebook,或者放工放假例必到蘭桂坊飲酒,大概他們只視工作為賺錢工具,放假便需要盡情放鬆。」陳安然笑言自己每一分每一刻工作其實都在享受,雖然做戲沒有給她帶來大量財富,但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覺得這才賺得最多。

為貢獻社會「做齣好戲」

演員似乎從來都欠缺金錢概念,收入海鮮價,陳安然不諱言,他們通常為求演出,有多少就收多少,「演員其實都會投資,但通常會買Studio,一來有自己地方排劇,二來又可以搞班教做戲。」

小妮子說,在演員心目中,「置業」就是投放回自己的演藝事業上,對於居住環境的要求一點也不高,始終演員排戲時間長,家也不過是睡覺的地方,「老套說句,舞台就是我們的家,排戲的地方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從來都沒想過要靠一個居所來安頓自己。」她不認同以青春換取樓房,靠?樓房來保障安穩生活,她希望自己將青春燃燒在興趣上,利用環境配合自己的事業。

演員愛事業遠超一般人想像,陳安然指,有演員曾經因為演出,連自己父母最後一面也見不到,「演員就是這樣,愛自己的事業,就要捨棄很多。」能作出這種程度的捨棄,可見事業對演員來說意義匪淺。幸好她的母親甚為諒解,在她入演藝時,曾拋下一句意義深長的叮嚀:「做戲無所謂,但一定要做齣好戲,影響到觀眾,對社會有貢獻。」

陳安然來自政治世家,父親是「保釣號」總指揮陳毓祥,雖然她從事藝術工作,但或多或少亦背負一些政治包袱。之前她演過一套革命劇《遍地芳菲》,傳達正面的革命信息,因而令她感受良多,「我父親某程度上也是搞革命的人,以前我不太明白他,只是覺得他是位很偉大的人物,我永遠也追不上他,而自己卻還在搞藝術,好像很膚淺。但其實我和他可能最終都一樣,大家都為?貢獻社會而努力,雖然未至於有人看了戲後會去搞革命,但相信可以令很多人反思革命是甚麼一回事。」

我的偶像 鄧樹榮老師

鄧樹榮老師是我的偶像,他是演藝戲劇學院院長,是我演戲的啟蒙老師,一手提攜我,賞識我的演技。而且,他有一句話,至今我仍然記,而且一直影響我很深。他首先問我們為甚麼喜歡做戲?有人答因為鍾意玩,又有人答因為想改變世界,但老師說這些答案都『錯』,他說:『你喜歡做戲,就是因為你真的喜歡做戲,如果你不是真正愛戲劇,你不可能為它付出太多,所以就是愛,就是這麼簡單。』

十年夢想無國界劇團

跟25歲的陳安然談起夢想,她便對記者聊起她演外國劇目時的感受,「演員會穿起洋裝、帶假髮,輪廓又要再畫深一些,但我們講對白卻照舊說廣東話,感覺其實有點奇怪。」她表示自己一直有個心願,想組一個無國界的劇團,跟外國朋友、演員一起演劇,而劇本對白未必要選定一種語言,又或者可以純粹以肢體來表達,令戲劇可以打破語言,不再存在地域的限制。

----------------------------------

醉倒象牙塔 學問就是收入

在城市長大,每人自小已過?營營役役的生活,小學生每日應付密密麻麻的興趣班,中學生為公開考試而埋頭苦讀,大學生就忙?兼職分身乏術,哪有時間和空間談理想?

26歲的Louis一直以為自己會成為這個主流裏的一分子,但因?一次美麗的意外,他在大學主修了人文學科,自此沉醉在藝術世界中,還遠赴荷蘭當了一年交流生。在一個節奏「慢條斯理」、充滿藝術氛圍的國度,讓他更有空間規劃自己日後從事文化學術的道路,展開象牙塔尋覓之旅。

「香港學生經常胡思亂想,太多煩惱,但又從來沒有發夢的時候。大學理應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夢想,但學生似乎更加忙?兼職賺學費。」目前是博士研究生的 Louis,之前有半年中學教學的經驗,中學生現實的價值觀很令他吃驚,「有一位中四學生跟我說他沒有夢想,不是因為他不去想,而是他知道想了也沒有用,因為連大學生也找不到工,談理想也只是白費心機。」

阿姆斯特丹啟發之旅

香港學生過分實際的想法令Louis沮喪,但他到荷蘭一年交流的經驗,令他了解到藝術在城市當中可以帶出的積極作用。他說,荷蘭阿姆斯特丹只有油尖旺區這麼大,但已有超過200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整個城市充滿活力,「上藝術史課時,老師介紹某位藝術家之後,便帶我們到美術館看真?,還走入城市看他的建築風格,對我來說這是相當震撼的經驗。」Louis的震撼來自跟藝術品面對面的溝通,比起看PowerPoint或者網上圖片來得更為感動。

除了眾多的美術館,大學圖書館亦散落在城市四周,Louis回想當時要找幾本參考書,也要在市內踏幾回單車才完成,花去不少時間,「在市內走來走去反而十分享受,感覺跟這城市很貼近,令整個環境感覺很Organic。」就是這些不方便帶來的空間,還有城市散發的藝術氛圍,讓Louis確定自己做學問的方向,希望藉研究藝術空間為自己身處的城市,帶來更優質的生活。

Louis是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藝術空間在城市中擔任的角色,他也是大學助教,在文化雜誌撰寫專欄,談香港流行音樂工業,他的收入並不豐厚,扣除學費便所剩無幾,「中學教師的人工其實很吸引,給家用也鬆動很多,不過始終我做研究的心更大,目前想繼續讀書,將來當然不抗拒再教書,但目前想先完成博士學位。」連同碩士研究的兩年,Louis已當了三年的研究生,最常被朋友家人問的問題就是「讀書仲要讀幾耐?」

過簡樸生活心靈滿足

Louis對這種催促的問候已經習慣了,他認為香港除了藝術空間狹窄之外,一切也講求快,要求在最短的時間裏收穫最多,「一般博士學位也要花六七年時間,有老師甚至用了十年,做學問就是需要浸淫,為甚麼要這麼急?其實時間長亦未必一定無效率。」Louis非常欣賞外國的學術氣氛,每次課堂最少也有3小時,先吹水談家常便飯,然後才慢慢進入討論內容,老師學生都不會急?上課又急?下課。

做學問的人不急,但做學問背後的家人卻為之而?急,Louis亦理解他們的顧慮,所以生活亦過得很簡樸,目前只租住舊區唐樓,家用慳得幾多就給幾多。他還笑說自己在荷蘭時已發明一個經典又經濟的食物「麵包三文治」,麵包夾?的都是麵包,他是苦中作樂,也是樂在其中。

對於Louis來說,外在環境的要求不多,可能心靈滿足已經帶給他無限快樂,「我的居所最緊要有陽光和空間,讓我看書和放書,其他都沒有所謂,而財富,足夠我買書就可以了。」他形容自己是Creative Class,他會一直在全世界尋找機會,不會限制自己在某個地方發展,因此,置業對他來說還沒有必要,「買樓是一些在該地方落地生根的人會做的事,他們的生活都依賴?該地方而進行。」

我的偶像 填詞人周耀輝

我的偶像是周耀輝,他是一個填詞人,他寫的歌詞很美,而且同時間他在大學做學術研究,並且已考獲博士學位。我很羨慕他可以邊做研究,邊靠自己的創意藝術謀生。他是一位既存活於主流,亦不失藝術色彩的填詞人,難能可貴。

十年夢想搞音樂雜誌

Louis熱愛藝術,享受藝術帶來的心靈滿足,所以他很希望擴大香港的藝術空間,令願意「消費」藝術的人愈來愈多,「香港做藝術的人不是特別差,只是願意花時間、精神去欣賞的人不多,有時香港人可能『太』尊重藝術,覺得藝術都與自己生活無關。」除了歐洲,Louis發現原來北京的藝術文化亦較香港熾熱,所以他覺得本地的藝術空間有必要擴大,而他很想自己能出一分力。未來十年,他希望搞一份音樂雜誌,推動日漸式微的本地流行音樂,決心讓本土藝術不被淘汰。

----------------------------------

華仁仔的600萬安樂窩

莫欺少年窮,「八十後」都有自己的天秤,用青春換取屬於自己的一桶黃金。而「華仁仔」阿Mark,又是另一個故事。他直率的要走一條真正的黃金路,要賺錢要買樓,他覺得談夢想太不實際,人生要講的是增值和規劃。

畢業於名校華仁書院,Mark大學考上物理系一年,便毅然棄理從商,還以First Hon畢業,投身中環區,當上頭頂亮起光環的金融才俊。

「我理科成績中上,大學主修物理科其實很感興趣,但一想到將來搵工問題,我就覺得讀商科才是出路!」26歲的Mark自言大學理科成績比不上內地生,而且內地生不但數理能力強,對科學的熱誠亦比香港學生高得多。

他認為這差別與香港以商業為重有關,「香港學生都以搵工為先,內地生選科就是隨自己的興趣。」

不沾股票賺到一層樓

大學一年級時,Mark選修了一些金融科目,成績不錯,所以他翌年就決定轉讀金融及市場學。轉科的決定,他現在看來十分正確,亦想像不到繼續讀理科的出路將會如何。

他估計如果不轉科,現在大概會在大陸某某廠做QC(品質監控)也不一定,「香港的科學發展真的很窄,事實上我理科班的同學,現在10個有7個都已經投身金融行業,最Top的同學才繼續做科學研究。」雖然大家都轉行,但Mark也覺得理科的數理鍛練,在應付金融數字方面有一定幫助,辦起事來也較有效率。

轉了一條黃金大道,Mark畢業後在銀行找到一份金融產品的銷售工作,兩年前趁低吸納,買了一個450萬元奧運站單位,現時單位已升值至600萬元。有好工作,有安樂窩,年內還計劃跟女朋友結婚,但這些其實都是Mark默默耕耘得來,他從沒依靠股票市場而大賺金錢,「人讀書愈多,就注定要為人打工,要服務金融市場的人,讀金融的人其實都很少去炒股。」事實上,他公司有指引要求員工買賣股票時要申報利益,為免麻煩他也不再投資股票。

股市不沾手,Mark只作外幣和債券的投資,對他來說,工作上的發揮機會其實更為重要,「畢業時有其他大行向我招手,條件亦不錯,甚至更高,但卻是後勤崗位,我當時覺得發揮機會不大,所以拒絕了。」他覺得現時的銷售工作令他滿足感很大,可學以致用,期望以此為事業發展的路向,所以畢業4年來他也沒有轉工,一直緊守崗位。

進修增值就是硬道理

提到工作環境,Mark表示其實也有一定競爭,但都是良性的,當然不會像電影般爾虞我詐,「電影劇情誇張了一些,有時一個CEO生意失敗其實也不用跳軌,事實上會有很多股東同你Share,最多只是要退下來,自己仍然有很多錢。」

他也有看近期的《華爾街之金融大鱷》,覺得影片很有趣,只是他不相信會有很多人輕易放棄高薪厚職和自己的名聲,而去做內幕交易,因為風險太大,而且避過監管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電影才會發生。

在中環打滾4年,經歷過金融海嘯的高低起跌,Mark明白到要生存就要無時無刻更新自己,「金融市場變化很大,經常都有新產品出現,所以基本上我們要不斷 Update,而且這種進修是沒完沒了的。」金融行業跟經濟直接掛?,如果不增值,就很容易被市場淘汰,比起公務員那些穩定的工種,他認為自己可能擁抱多一份衝勁。

我的偶像喬布斯

最近看多了蘋果電腦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的背景,覺得他是個很厲害的人,他現時帶領Apple改變很多人的消費模式和科技的用法。以前Apple電腦出名差,他亦被人迫走了,但現在他再出山,就能令Apple起死回生。我希望在我潦倒的時候有他的精神,因為當年他被人踢走,他就立即去Pixar做動畫,拍了Toy Story,帶領動畫市場展開新一頁。他完全沒有因為自己電腦事業失利而停下來,而且有能力去貢獻不同層面,我覺得他永遠向前的精神很值得學習。

十年夢想 計劃比夢想重要

跟一位金融從業員談夢想,他們重視實際,所以談的更像是十年計劃吧,「我希望目前的工作可以做到下一個Bubble爆破,始終每次經濟不景,裁員都是金融機構行先。」Mark期待未來十年,自己的事業可以更上一層樓,可以站得住腳,至少裁員時他不會是被選擇的第一批。他亦明白金融行業有很多不由自主的情況,只有不斷裝備自己才能增加競爭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84

無殼盼加地 有樓怕跌市 市民訴求各不同

1 : GS(14)@2012-03-26 22:59: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326/News/ec_gao1.htm


10年前,蘇先生曾於同區購買一居屋單位,後來因經濟理由放售套現,並租樓居住。目睹近年樓市持續攀升,蘇先生後悔之餘,希望新政府可以放寬居屋申請限制,容許過去的申請人再重新申請。

對於梁振英在房屋政綱提到,樓市過熱時會研究「港人港地」政策,規定建成後單位只售予香港居民等,蘇認為難以改變現時樓市過熱的情:「過去政府沒做好房屋政策,導致供應不足,拉高樓價。從他的政綱,暫時看不到樓市短期會有什麼改變。」

增供應「新政府要有魄力」

蘇先生認為新任政府應解決土地政策,令市場有充足的土地供應,並要有長遠公屋及居屋的興建目標,例如殖民地政府時在屯門、天水圍、沙田等地建立衛星城市,大量興建房屋;希望「新任政府亦要有這樣的魄力,才可緩和樓市供求問題」。

另外,在啟田商場經營文具店的蘇先生,難忍業主領匯加租及「吸血」一面,「舖租由4年前的3萬元,茘升至6.5萬元,領匯更強迫我們兩次裝修,前後花費50萬元」。他期望新政府打破「領匯霸權」,「不少市民都是小商戶小生意,只求安居樂業,若沒法改善,社會怨聲只會有增無減」。
2 : Sunny^_^(11601)@2012-03-27 12:09:54

港人港地一定唔得啦.邊炒得起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64

藝人投資:無殼蝸牛張國強 唔諗就冇事

1 : GS(14)@2012-07-28 15:02: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8/16554046
加國回流 賣樓輸清光
張國強1988年結婚,89年長子出生,由細到大,都是九龍仔公園球場常客,買樓租屋也在附近。九十年代初香港爆發移民潮,加拿大、新加坡都對演藝人的移民申請有分加,「我兩邊都申請,最後揀加拿大。」回歸恐懼症?他沒有,只是潮流興移民,「其實同搬屋差唔多吧!」
這一走,以為無回頭,於是把樓賣了,在加港兌換價約一兌七的時期,買入溫哥華物業,「我以為生活好簡單,可以趁移民完全轉型,改行做小生意,先由老本行開始。」他口中的老本行,是體育用品公司,「我踢波時已跟朋友合作在波鞋街開舖頭,但最終因意見不合拆夥。」
也有想過飲食業、中文學校等,但一直得個諗字,「眼見好多移民朋友,做生意失敗居多,搞到我唔敢郁。」開始後悔放棄年開三百套戲的香港電影市場,領悟到要享受外國的月光,始終有不少竅門,艱苦之處不為人道,「你不能因為看見別人開花結果,以為『黐埋去』就得。」
經過逾十年的太空人生活,他在2004年舉家賣樓回流,滙率時為一兌四幾,未計樓價,單是紙水已經輸得夠慘,「計埋供樓利息,基本上係輸清光。如今兌七幾,升番晒。」難得地,他說時仍然笑笑口。
入市失機 無悔移民
對物業投資者來說,04年的入市時機大概五十年一遇,可是, KK又錯過了,只是租樓住,至今仍是租客,「當時我未定去留,唔想買樓。點解個個有樓,我就一定要有樓先?租樓都可以吧!況且家樓價太貴,買唔起,諗多無謂。」
兜兜轉轉,失了真金白銀也失了時間成本,他矢言沒有後悔移民,「你想種蘋果,於是落蘋果種子,誰知天冷失收,就算收成了,但原來市場興芒果,那也沒辦法。」
2 : GS(14)@2012-07-30 11:26:46

無得唔開心啦
3 : 肥B(18468)@2012-07-31 15:00:44

有起有跌, 這才是正常的人生嘛~~ 歌都有得唱:「笑亦要做人, 喊亦要做人」
4 : GS(14)@2012-07-31 17:34:21


5 : GS(14)@2012-07-31 17:36:10



呢段長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