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疫情加囤積 價格易漲難跌?急著增加供給 小心端午豬價失控

2014-03-24  TCW
 
 

 

小豬下痢疫情肆虐,國內豬隻在端午節前就面臨供應不足,預期心理導致豬價大漲。專家認為,平抑豬價措施應留待端午節再出手,避免屆時豬價失控。

撰文‧周岐原

今年前兩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年增率只有○.三九%,但是三月上旬,豬價一口氣大漲一○%,連帶使物價蠢蠢欲動。豬價何時降溫,成為全民關注的民生議題。儘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宣稱,要在兩週內讓豬價合理化,降至每公斤七十至七十五元,但由於豬隻飼養週期較長,至中秋節前,民眾可能都要忍受高於以往的豬肉價格。

當各地傳出豬肉偷竊案,《今週刊》比對歷年資料發現,今年豬價走勢確實令人吃不消。往年,豬價以春節、端午、中秋三節為價格高峰,春節過後,豬價便緩緩下跌。然而今年豬價持續上漲,成為二○○八年以來最高的一年,更在三月四日創下每公斤八十三.一七元歷史新高。

疫情肆虐 六月起供應不足回顧○六年,中國曾因為藍耳病疫情,加上玉米等飼料價格上漲,導致小豬長大的數量嚴重不足,讓豬價狂飆、拉高通貨膨脹,被戲稱為「豬通膨」。如今,台灣豬價何以爆出驚人漲幅?原因也是來自一種疾病:豬下痢(PED)。

去年五月,首先在美國愛荷華州發現的豬下痢,現已蔓延全美二十七州,到了去年底,連台灣也被波及。

台糖畜殖部發言人李宗勳指出,往年國內也曾出現類似疫情,但這次流行的是新病毒株,台糖旗下十九座養豬場,就有十四座出現疫情。屏科大獸醫學院院長鍾文彬指出,此次小豬染病死亡率相當高,「日齡七天以內小豬,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豬隻從出生到上市銷售,大約需要七個月飼養,以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間,全台共有數萬頭小豬感染下痢死亡估算,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分析:「端午節前後,小豬不足對價格的影響,就會浮上枱面,六、七、八月的豬肉供應,可能比較困難,到九月以後才會正常。」楊冠章進一步指出:「兩個禮拜以內的小豬都死光光。我們從未遇過這個狀況,現在的處理方式也是史無前例,大家都在摸索。」因此對陳保基的指令,他語帶保留:「主委的意思是兩個禮拜以內(達成降價),就努力看看吧!」預期漲價 下游已開始囤積值得注意的是,豬肉供應缺口尚未正式出現,為何漲勢提前在年初就出現?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直指:「有商人在囤積(豬肉)。」雷立芬解釋,和往年相比,市場每頭豬重量略增,供給量未銳減,顯示是下游廠商預期漲價、提前買肉,帶動價格上揚。她坦言:「現在(豬價)還不到反映下痢疫情的時候,不論由台糖增加供給,或是進口豬肉,還是會被下游囤積起來,並沒有真的調節到市場,應該把囤積的人先找出來。」由清明節到端午節,祭祀、包肉粽等需求即將湧現,雷立芬認為,台糖增加供給或進口豬肉等措施,應該延後,才能有效抑制漲勢,避免豬價在端午節進一步失控。

數字會說話,觀察自○八年以來,每年元旦至三月十五日間的豬隻交易平均數,今年的二.四九萬頭,並不是最低數字,今年的數量,甚至比一二年、○八年同期還要多。

既然供給暫無短缺,是不是在需求端有業者囤積豬肉?另一業者低調回應:「預期後面會缺豬,到時候,一定是以溫體豬肉優先(供應消費者),冷凍廠商預先準備,也是無可厚非啦。」說明漲價來自下游囤積的傳言,似乎不是空穴來風。

目前台灣進口的豬肉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荷蘭,佔消費量約八%。增加進口能否緩解國內豬價?答案是未必。因為在美國,小豬下痢疫情肆虐,同樣刺激豬價大漲。

以四月將到期的芝加哥瘦肉豬期貨為例,價格已漲到每磅一一九美分(相當於每公斤新台幣七十八.六元),如果加計海運來台的運費,此時進口美國豬肉,成本並不比國內豬肉來得低廉;還有瘦肉精檢疫等敏感的政治問題待解,恐引爆更大爭議,因此增加進口,實在稱不上理想的替代方案。

從去年十一月,豬隻下痢疫情爆發以來,豬價幾乎一路上漲,直到最近打破歷史紀錄;政府當局既未提早因應,現在又倉促擬以增加供應的作法應對,更有可能資源錯置,把未來需求高峰期可用來壓抑豬價的供應量,提早投入下游囤積商人的冷凍櫃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7

美股易漲難跌

來源: http://xueqiu.com/6246827362/30739440

上周的大部分時間里,俄羅斯和烏克蘭局勢左右了歐美主要股市。俄羅斯輕而易舉地從烏克蘭手中奪走克里米亞之後,在同屬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遇到了烏克蘭的阻擊,尤其是俄羅斯支持的頓涅茨克當地“親俄”武裝誤打下了馬航客機之後,烏克蘭趁機加大了攻勢,並在上周包圍了頓涅茨克市。烏克蘭下一步拿下頓涅茨克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但是會造成較大流血。俄羅斯更是在烏克蘭邊境大規模集結部隊,進行“演習”,大有烏克蘭一旦攻擊頓涅茨克市,俄羅斯就會正式入侵烏克蘭之意。歐洲股市在烏克蘭局勢不斷惡化的影響下不斷下跌。德國股市在過去8天里,下跌了7天。上周下跌2%。過去一個月,德國股市下跌了整整10%。今年以來的漲幅也從5%,變為-6%。歐洲其它國家的股市表現也類似。上周葡萄牙股市下跌7.5%(今年下跌14%),西班牙下跌4%(今年仍上漲2%),意大利下跌5.7%(今年仍上漲1%),希臘甚至下跌10%(今年下跌10%)。

美股表現相對要好很多。標普500指數上周小幅上漲0.3%。從最高點下跌僅有3%,表現大大好於其它主要發達國家市場。周五,俄羅斯國防部長宣布烏克蘭邊境演習結束,烏克蘭局勢似乎有所好轉,美股市場立刻上漲超過1.1%,為過去五個月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天。本來我預期本輪美股調整至少會從高點下跌5%,周五突乎其來的大漲確實出乎意料。

烏克蘭局勢看來有所好轉。烏克蘭將頓涅茨克市圍而不打,不給普京過分刺激。而頓涅茨克市的鬧分裂的親俄分子內部也在分裂。從5月以來自稱為頓涅茨克市親俄政府總理的Alexander Borodai(俄羅斯公民)在烏克蘭合圍頓涅茨克之後宣布辭職。另外俄羅斯的“演習”於周五結束。這一切都顯示事態正在一步步地向好的方向發展。烏克蘭在近期就頓涅茨克問題達成某種“和平”協議的可能性在不斷地增大。

自2011年4季度以來,美國標普500指數一直以幾乎直線的趨勢上行。這期間,每過2-3個月,就會有超過5%的回撤調整。而調整的原因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宏觀因素,而不是公司財報或股票估值因素。2012年標普500指數有兩次回撤的幅度有些大,達到10%,主要是歐債危機導致。而歐債危機結束之後,歷經美債上限、聯邦政府關門、財政懸崖、塞浦路斯金融危機、美聯儲退出QE3等等多次“危機”,美股每次回撤最大不過6%左右。

美國現在為何易漲難跌?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1. 美國經濟正在處於上行的中段。失業率仍然在6.2%位置,距離失業率為4%的經濟過熱區尚遠。而隱性失業率更高。通貨膨脹還是處於2%以下,距離通貨膨脹4%的經濟過熱區尚遠。

2. 美國經濟沒有過熱,各類資產(包括房地產和商品)也都沒有泡沫。美國房地產市場複蘇遠遠落後於大市。現在的一手房開工率不及高點(2006年)時的一半。全美平均房價距離高點時下跌20%以上。資產負債表遠沒有修複完畢。而其它的商品價格,諸如石油、煤炭、農產品、貴金屬和工業金屬價格也比最高點時大多下跌1/3以上。

3. 美股的估值並不算貴。現在標普500動態市盈率為16.2倍,比2011年的12倍(1990年現有記錄以來最低點)要高不少。但是自1990年以來,標普500平均動態市盈率為18倍。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在90年代的前期和後期曾經長時間大大超過20倍,在2000一度接近30倍之高。美國股市現在沒有普遍的泡沫。

4. 在80年代,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倍。90年代,標普500指數上漲了3倍。這之後,自2000年中至2013年中,在長達13年里,標普500指數只是走了一個完整的“W”形。股指沒有動過,而估值下跌了一半。

我並不認為美股本輪調整已經結束。如果烏克蘭局勢繼續惡化,或者其它宏觀事件發酵,美股都有可能會接著轉頭向下,超過5%的回撤有可能。但是美股上漲的邏輯非常清晰,這個趨勢仍然會持續2兩年。摧毀美股上升的條件有幾個,一是經濟過熱,失業率大降,通脹上漲到近4%;二是資產(主要是房地產)泡沫重現;三是股市估值達到近20倍;四是新興市場硬著陸。美聯儲升息不屬於這個範疇內,因為美聯儲升息一定是這四個條件中的前兩個出現造成的。這四個條件任意一個都有可能壓垮美國股市。但是現在看來,這四個條件或者說是壓垮美國股市的“稻草”遠遠沒有出現的跡象,美股仍將繼續易漲難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58

A股大漲難掩新興市場整體疲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17

QQ圖片20141215172404

對於持有1.7萬億美元新興市場資產的投資者來說,A股國際化的步伐仍然太慢。

中國基準股指上證綜指自8月以來大漲近35%,漲幅居全球主要市場之首。然而,大部分新興市場股票投資基金卻未因此受益。實際上,它們很多都在虧損。 

彭博社指出,問題在於,盡管中國當局采取了部分措施開放資本市場,但是仍然不足以使中國股市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如果一個國家的基準股指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麽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基金經理就不太會配置該國股票。

該社稱,港股也不再能代替A股,巴西股市上周更是跌入熊市,俄羅斯股市也在大跌,自2010年以來,投資者從來沒有對缺少配置A股這麽敏感過。

穆迪駐紐約分析師Stephen Tu上周五在電話中告訴彭博社:

近期大漲的主要是A股、A股基金和ETF,以及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不管你如何去衡量,中國經濟占全球的比重遠大於其股市在全球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比重。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規模達39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基金(ODMAX)凈值自8月以來下跌16%,貝萊德規模達340億美元的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凈值同期下跌15%,與其追蹤的基準指數表現一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98

歲末大漲難改貶值趨勢 人民幣有望創匯改後貶值記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66

中國央行宣布不對稱降息一個月後,人民幣匯率明顯走低。截至本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今年貶值接近3%,2005年匯改以來從未如此大幅貶值。雖然近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止跌回升,昨日單日漲幅還創六個月新高,但市場人士認為,美元升值、人民幣對美元下跌的趨勢不會改變,最近的人民幣“逆襲”只是雙向波動的特征。

自上月22日中國央行降息以來,截至本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幅達1080基點,貶值幅度達1.76%,今年年初截至當日,這一即期匯率貶值2.93%,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0.421%。《北京商報》援引中信銀行國際金融市場研究員劉維明預測稱,如無意外,人民幣即期匯率將自2005年匯改以來首次出現年度明顯走低。

而近兩日人民幣又突如其來開始反彈。昨日午盤,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創九個月最大盤中升幅。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創兩周最大盤中升幅。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對美元頭寸的一次釋放。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外匯資金團隊負責人梅治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一些有大額遠期外匯收入的企業會在人民幣的價值窪地階段賣出,

“很大原因在於,這段時間美元連續上漲,人民幣已經到了階段性的價值窪地,現在結匯價比較理想。我們觀察到很多企業開始進行大筆結匯。”

梅治信還提到,年底大宗商品的購買需求少,客戶購匯量小於結匯量,銀行累積了大量美元頭寸。一名外匯交易員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本周四中資大行大量拋售美元,引發其他對手方削減多倉。

不過,多名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的短期“逆襲”僅是雙向波動的特征,並未改變美元強勢回升的邏輯。尤其是本周二美國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其GDP大幅增長,個人消費上升,令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升溫。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在研報中提到,人民幣實已開啟貶值走勢。一個明顯信號是,銀行代客結售匯差額從9月起連續3個月為逆差。除了預計美聯儲收緊貨幣這一主要的國際因素,謝亞軒還認為,中國出口增速低於預期是一個月來人民幣貶值的直接誘因,央行降息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

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管局局長易綱本月21日在“2014-2015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今年以來美元是最強的,美元兌歐元的升值超過10%,對日元的升值超過11%。而人民幣在全世界是第二強,實際有效匯率表現為升值。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觀點稱,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公開警示人民幣過於強勢,在通縮陰霾來襲和其他亞洲貨幣大多貶值之時,中國可能已加入貨幣貶值大戰。

多家機構預測,隨著明年美元指數的繼續走強,以及明年初經濟的持續放緩,人民幣匯率出現小幅貶值的可能性很大。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曾分享高盛的2015年展望。高盛預計,人民幣匯率一年內將總體保持穩定,會繼續圍繞中間價上下波動,但存在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貶值的風險。由於經濟放緩的預期和農歷新年導致的貿易順差急劇收窄,人民幣的貶值風險將在2015年上半年上升。

以下可見高盛整理的194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變化。

人民幣,美元,匯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