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投資理財-1 人世間 之 易不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4/1.html
今日和同事吹開水, 講點樣發達, 其實來來去去都是Fisher說的8樣野, 天降橫財, 天生好命, 老豆係李嘉誠, 或取到有錢女, 嫁到鑽石男就不在這類了.
1. 自己創辦一家成功的企業——這是財富創造能力最強的致富之路!
2. 成為某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雖然不是企業的創始人,但也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慧眼識英雄,採取跟隨策略——這種做法與極高的“忠誠度”能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
4. 把名氣轉化為財富——或者是把財富轉化為名氣,然後再贏得更多的財富。
5. 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絕大多數超級富豪都是做這一行的。
6. 為自己找到源源不斷的未來現金流源泉——即使你不是一名發明家。
7. 成為地產大亨,靠投資房地產發家致富。
8. 選擇那條“最多人走過的路”——勤儉節約,好好投資——永遠 堅持下去。
自己選的則是第8條, 希望日後能把第6, 7條都可以實踐出來. 就個人經驗而已, 選第8條最難的就是勤儉節約, 存第一筆的啟動資金, 這筆錢不用太多, 有2-3萬就可以開始了, 當然不是說有2-3萬之後, 就不用節約地生活, 這個要堅持10年左右.
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朋友, 月入都是1萬左右, 06年之前, 基本上是月光一族, 在06年起開始把每月收入的2-3成存起來投資, 到今年為此資產有幾十萬了, 當然不算太多, 但是 中間亦經歷了股災, 沒有用任何的財務槓桿, 時間用了4年左右, 說明第8條路是可行的.
當然要持之以恆, 就要有個目標才可以.....
漫談投資理財-2 人世間 之 易不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17.html
投資股票的方法有非常之多, 有人用基本面分析, 有人用宏觀經濟, 亦有人用技術分析, 有人利用趨勢, 但更多的聽媒體胡言亂語, 今日的電視, 電台, 報章雜誌和互聯網, 財經評論之多, 多得嚇死人. 包括我在內.
股票每日都在波動, 如果你身在其中, 就像東坡居士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要看得清楚真面目, 就要坐在飛機上, 俯首觀看, 股市亦是一樣, 把眼光抽出來, 就不會注重每日的波動, 亦看清楚大方向, 把大方向捕捉準了, 投資的勝算就愈高.
幾年前就說過, 中國的興起是個大方向, 最少有20-30年的投資期, 把握不住, 這輩子就沒落了. 趁股市低潮時, 買入優質的中國企業, 就算不能大富大貴, 但是小資生活應該是可以的.
除了長期的投資方法之外, 其實股市每年都有一個方向, 把這個方向捉住, 投資組合就知道應該如何分布了. 股市雖然變化萬千, 但是每年的實質走勢只有以下4種的一種.
1)大幅上升
2)小幅上升
3)小幅下跌
4)大幅下跌.
只要每年的年初專注分辨出今年的股市走勢是哪一種, 對應相關的投資策略, 要打敗大市就不困難.
漫談買賣的藝術(2)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ou.html
股語云:會買不算啥,會賣是師傅。但我覺得:其實好的交易,在買入的時候已經確立你的勝局。《孫子兵法·謀攻篇》:「.....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效仿一下做投資的策略評價:能長期持有的投資為上,極端情況下才做交易為次,頻繁交易為下策.
有些人很感嘆我的風格與07年前的長期持有風格變化太大,太不忠誠於持有式的價值投資。那當然是最好的策略,就是是找到一筆好投資你能夠放心經長期持有
後,即有每年的複利增值的利潤滾滾而來,不戰而屈人之兵固然為上。就猶如諸葛孔明的高超謀略,運兵如神,但就他而言,那種不靠戰鬥而純粹屬於謀略而勝的機
會在他一生戰爭史中佔有很小的位置,為什麼?因為能夠清晰使用上策的機會其實並不是很多,需要和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條件的配合才可能成行,我們也在努力尋
找,但鑑於中國市場那種極端狀況總是會在短到三至五年內出現,並未出現真正值得持有的十年慢牛,因此在策略上佔次之的極端交易也是未曾不可的選擇。
在順水順風向上的時候,大眾由於受到「無論什麼時候賣出都是錯誤」的階段性現象和只要是持有就可以獲得數倍收益的階段性事實的嚴重影響,而得出了「死了都
不賣的」的情緒化的策略;而在飛流直下的不斷暴跌之中和上下翻飛的震盪市中得出了快進快出的看似合理的結論,我認為這裡面大多思想其實都是有悖於投資客觀
事實的,錯在分析基礎並不是企業自身,而是市場和情緒。有時候我們誰也逃不脫周圍環境的影響,有時候我其實也並不例外,但在關鍵時候要看自己糾錯和檢查反
省能力。因此,觀察投資思想是否正確需要有個五年十年的長期過程,才可下最後的結論。
以上意思就是我們千萬別以某風格來確定自己的投資習慣,投資習慣一定是建立在客觀、現實並且對常年市值的複利增值有積極效應的基礎上的,風格確定是一個在
十年八年長期獲勝的投資實踐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此間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反覆的實踐和自我檢省。因此投資不能以死板的風格來框住自己的投資思維,我有個習
慣:如果大概在三個月之內找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了,我就認為自己肯定是疏於學習了,肯定不會是進步到完美了,就會有迫切學習的要求,不然就會覺得自己有大
幅度倒退的可能。
因此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制定的策略是:儘可能找到能夠一生持有企業,儘可能以長期持有為主,但若在持有階段發現極端情況,或出現極有可能的未來能夠以遠低於當前價格購入的價值機會,我們會適當出來交易。但嚴格禁止頻繁交易。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度」的問題。
沒有長期持有思想,在過去的05-07年你也不可能有一路翻數倍的可能,能持有獲得大收益是投資綜合素質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事先的決策安排。若沒有「在極
端情況下出來交易」的準備,也不能在平均市盈率十分高啟的時候進行理智的減倉,而躲過08年的大暴跌並有一定量現金貯備,進而吸納08年的極具價值的時
刻。因此適度操作是客觀的、科學的投資要求,關機鍵問題是在「長期投資」理念上確定好這個「適度」的分寸很重要。
關鍵還是要看:你準備買入什麼?準備在什麼價格上買入?由於過去我較少以淨資產的倍數來嚴格限定買入成長股的價格,使得很多筆買入的成本都稍顯高啟,不夠
苛刻。今後對小市值股票也要更保守苛刻地買入。只有生在起跑線上,才能做更輕鬆的長期持有。有了長期投資的準備,就莫要怕錯失一些機會。
一旦錯失許多機會怎麼辦?這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後來豁然開朗:縱使是大多數機會被錯過也並不會給我們帶來蝕本,而那些一旦被我們靠耐心和毅力抓住的卻是:很有可能成為一生經典的輝煌投資!
看客注意:
本博主寫博風格: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信馬由韁,很少修改。看客莫要強求,見諒!
漫談買賣的藝術(1)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l6.html賣出一定是建立在買入的基礎上的,買賣是一套相互關聯的系統,是建立在一種邏輯推理上的決策系統.但賣出比買入似乎更有魅力,更能吸引人駐足圍觀。因為賣出意味著一筆投資的了結,成功或失敗,或是成敗了多大程度便一目瞭然。其實好的交易,在買入的時候已經確立你的勝局,單單將賣出作為最後的了結未免太過臆斷。
我們圍觀了巴菲特對中國石油的買賣過程。當他大賺特賺賣出後,有人認為過早,可是你想過沒有。他主張賣在大傢伙貪婪的時候,這時候肯定會是大家都認為還能漲的時候,因此留下最後一段供大家賞析供大家玩味,更是觀看貪婪者們如何去蜂擁搶奪最後一棒的坐山觀虎鬥的好景緻時候。這麼看來,中國石油A股上市的48元又是多麼的可笑,買入僅憑眾媒體影響下的情緒操作又是多麼的可卑。大師的話句句響徹耳邊,我寧願不停去念投資大師或老投資人的投資經,也不去翻閱最新的財經報紙和網絡信息。
在知道價值投資之前我曾給自己的賣出設定過很多的系統,然後再在千支各股上作統計,實踐中再去體味,其實最後逐步清晰一點:大漲大賣,大跌大買的簡單樸素的道理。這裡的漲跌最好以系統性的漲跌為準,如果是個體性的表演,其實你很難區分它的驅動因素。
碰巧接觸了價值投資,從一個客觀角度上來講,它也是基本符合這個「大漲大賣,大跌大買」的道理的,當然對於個別的基本面分析可能使得你的操作超然於整體系統的恐慌與貪婪節奏,但多半時間我還是寧願跟蹤系統的價值觀,因為也許那個很黑的天鵝就是你那個朝思暮想的肥美豔麗的情人股。你不是巴菲特,這個,要根據自己能力來進行。
不知道大家思索過沒有:都是到投資要採用逆向思維,那麼,何時最應該採取相反立場呢?怎樣尋找到市場強烈的普遍一致性的程度,然後與其對立呢?紛繁複雜的意見如何篩選是代表了主流思想的呢?如何算是到了集體性恐慌或貪婪的極端時候呢?我們怎麼做?
今天時間到了,下回再聊。
中小散戶投資漫談之二:如何控制風險。 葉鋒
http://xueqiu.com/privatebanking股市投資波動天天存在,有的波動可能是市場噪音,有的波動很可能就是市場轉向或者下跌的信號。問題是,什麼波動可被認為是市場噪音,什麼波動才可認為是市場下跌的信號呢?對於這個問題,一百個人之中往往會有一百個不同的看法。專業人士可能會通過一些複雜的模型和交易工具來控制投資組合的風險,那麼對於散戶或中小投資者,有什麼好的辦法來控制風險呢?
個人認為,散戶其實毋須複雜的模型和交易工具,其實也可以將風險控制做的很好。方法很簡單就是:分散和規避。
所謂分散就是組合投資,您的投資絕對不可以100%集中到某一隻股票。千萬不要以為,我對什麼公司非常瞭解,我絕對有信心之類的理由來誘惑自己集中投資某隻股票。如果您是干一票就走人那種投機客,您可以投機一把,如果您把投資股票當作一種長期的行為,建議您還是老老實實的分散投資。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很多投資失敗的人往往都是失敗在賭上,過於集中投機。股市裡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唯一確定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性。因此,對於想長期投資股市的散戶,記住任何時候都要分散投資。個人建議分散投資一般為持有股票不超過10只,最少不少於4-5只。
所謂規避就是止損,剛才提到市場波動到底是噪音還是下跌的信號,很難辨別。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對待呢?除了分散投資之外,我認為最好的控制風險的方式就是止損離開。市場下跌,往往都是事後才能確認,也就是說市場下跌只是作為被證實的現象,而不是作為被預測的現象存在。往往證實了的下跌也就意味著投資人實實在在的損失。市場遭受劇虧的散戶投資者,往往都是沒有止損的人。股票投資的買入對象,買入時機的選擇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選擇錯了也是十分正常的事。任何一個投資人都應該意識到這個現象,那就是我是會經常做錯的。要敢於承認錯誤,及時止損。
如果散戶投資者,始終堅持組合投資和及時止損的策略進行長期投資行為,我相信遭受劇額虧損的機會要小很多。至於能不能賺錢,那就看他的選股思路,水平和天賦了。
中小散戶投資漫談之一 葉鋒
http://xueqiu.com/privatebanking好公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專業的投資人對於公司的好與不好也有非常多的爭論。作為一般的小投資者,專業知識較少,投資經驗不夠豐富,面臨市場信息又是如此之多,複雜,多變。到底該以什麼為標準來選擇好公司呢?
結合本人一些投資經驗,總結一些小的經驗,供中小投資者參考。
好的公司,我想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1.該公司應該處於一個有發展潛力的經濟領域或者產業領域。該產業領域發展速度最好高過GDP平均增長速度,且可以大致預測該產業在未來5-10年還會以可持續的快速發展。好的公司總是離不開大的經濟環境,經濟環境變化了,好的公司可能會變成不好的公司。
2.公司有一個穩定,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團隊領導,且該團隊領導該企業的時間不要少於5-10年以上。
3.該公司有一個比較好的盈利水平,當然盈利水平要高於平均水平最好不過,且盈利能保持持續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4.公司的市值不要太小,成立時間不要太短。本人以為市值在10億美金以下的企業投資風險相對較高。
5.股票的市盈率不是越低越好,市盈率相對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股票,表現往往更好(本人相信市場是有效的,即市場對該公司給予較高的定價是在於市場給予其未來可能有較快增長的預期,該風險溢價是合理且值得投資的)
6.PE不是一個全面的指標,PEG到是一個不錯的指標,如果公司連續五年平均盈利增長率在雙位數以上,且PEG小於1的話,公司的市值如果不是很小的話,可以作為重點觀察或者買入的對象。
個人觀點,歡迎指導!
漫談「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solon8
http://xueqiu.com/6788319922/245791562013/07/26
傅峙峰
最近,「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火了。不但社交網絡上的投資圈一度盛傳這句話,《證券時報》等財經媒體也針對這句話發佈了報導和評論。作為這句話的主要傳播者之一,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句話所造成的影響發表點看法,以正視聽。
「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樣簡單一句話出現的背景並不簡單,除了有特定的市場環境和語境之外,它還有個前身
─「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第一次聽到這兩句話,是在不久前一次圈內好友聚會上。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研究員鄧亞鋒在談及成長股投資時,認為投資成長股不能先看也不能過分看重估值,因為成長股業績的高增長一旦實現,會輕易地抹平估值壓力。成長股高估值是對其公司業績高成長的溢價。
因此,看成長股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看成長性,而不是企業的估值。投資成長股和投資價值股的邏輯不同。以價值投資的邏輯去看成長股,那就是在投資成長股佈局時先輸一招。
「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就是在上述這樣的一個小環境中產生的。而中國股市的大環境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成長股成為了市場熱點,成長股的走勢和估值與週期股、價值股背道而馳。
基於業績高增長預期的成長股在受到資金持續追捧後,中國股市出現了主題炒作規模效應擴大和程度愈演愈烈的情況。原本基於業績高增長的成長股投資開始被異化成主題概念炒作,真正的成長股投資被淹沒了。
在上週筆者參加的一次聚會上,當時在座的各位都對現在主題概念的瘋狂炒作唏噓不已。有人對部分概念股的基本面提出質疑,又有人談及不同風格的機構收益率的差異,鄧亞鋒冷不丁地拋出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意在解釋因看重基本面而不參與概念股炒作,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就會失去抓住牛股的機會,業績也會暫時居於人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演變成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要理解這兩句話的內容,首先要結合當下的中國股市大環境,其次就是要抓住「起跑線」這一點。就這半年的市場特徵和投資結果而言,確實是不考慮估值而投資成長股和不考慮基本面而投資概念股,在業績上遠超各類風格投資。這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所謂的基本面,可以不僅僅是公司的基本面,還可以延伸到市場的基本面。任何一個市場的運行特徵並不是沒來由的出現,而是宏觀環境、金融環境和投資者行為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果投資一家公司要研究透一家公司的基本面,那麼投資一個股市也應該研究透整個股市的基本面。只研究公司基本面而不研究股市基本面,是有所偏頗的。
當然,輸在起跑線上,未必意味著會輸在終點線上。如果是將投資看作是一次長跑,那麼輸在起跑線上並不重要,中段的發力和末段的衝刺遠能夠彌補起跑線上的落後。這時投資就要看重基本面,即便基本面研究不能幫助投資者在起跑時佔得先機,但對最終贏得勝利必然有莫大的益處。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把投資看作是長跑。長跑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投資價值觀,有人參與股市投資就是為了簡單的賺錢。如果將後者與長跑相比,人家或許就是為了盡快達到某個目的地,途中換乘公交、出租車和地鐵都可以,而且可以隨意在某處下車,甚至可以中途折返。
基於「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和「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兩句話的形成背景和含義,筆者或許可以嘗試提出「談業績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應該先明確靜態和動態這兩個概念。靜態是當下的狀況,是既成事實;動態是未來狀況,存在更多的風險。想必大部分投資者投資股票都是基於未來的股價預期,或者是基於未來的公司成長預期,很少有人是因為公司的過去而投資的,因為過去已經不能兌現為收益。即便是最純粹的價值投資者,因為某股的歷史股價表現和公司經營情況,其股價現在被低估,也是基於未來估值會得到修復。如果估值持續被低估,但基本面是確定看淡的,那麼低估值會被持續糟糕的業績被動抬升。最基本的例子,就是一家持續虧損並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虧損的企業,市淨率低於一倍也不值得買入。
如果搞清楚靜態和動態,那麼就可以進一步理解,業績其實是用來驗證預期的。任何投資都是基於預期,業績出來後可以驗證原先的預期是高估還是低估。如果根據業績來糾正判斷,這就比有看得更透徹的投資者晚了一步。現在中國股市越來越有效,業績公佈後預期修正十分快速,等到業績公佈再進行投資決策,要取得超額收益存在難度。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成長投資,無論認為公司估值低估還是業績高增,最終落實到未來兌現收益的那一刻,都要以對未來業績作出預期判斷作為前提。
「談估值」、「談基本面」和「談業績」如果都輸在起跑線上了,那麼這些都不用談了嗎?這顯然是不對的。筆者希望投資者能夠結合市場現實環境,動態地作出投資判斷和決策,而不是機械地、一根筋地認死理。否則這就跟將上述幾句話斷章取義去理解,沒有什麼不同,在投資上也可能會產生頗多不順。
而且,如果將投資的大環境、小環境、靜態和動態都考慮完備,那麼即便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又有什麼關係呢?投資是條漫長的路,可以堅持也可以退出,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該清晰地認識,某些路段適合自己衝刺,卻適合別人蓄力,有些路段自己落後並不要緊,因為在另一些路段,自己有更大的把握去趕超別人。如果只想玩票,也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段跑,不適合的,就暫且退出罷。
漫談一線城市寫字樓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4754940首先明確「一線城市」即大家所說的「北上廣深」,杭州、重慶、天津等等這些二線頭或准一線的城市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所謂一線城市我的理解是擔負著全國範圍的功能性城市,而像重慶、天津這類型的城市,本質上是國家政策用GDP堆切起來的。很簡單,如某領導是天津人,讓發改委把中石化的煉油項目落地到天津就可以了,一年批上幾個大項目,本市GDP一下子就大幅增長了。
看一個城市的定位不是看它的GDP,而是看城市裡人的水平和他們在做的事情。從全國的經濟區域看,北京既是國家的首都,也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上海是中部長三角的經濟中心,廣州是南方的經濟中心。深圳比較特殊,它不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地域中心,而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老體制升級之後一種新體制的中心。
與工業城市的工廠一樣,寫字樓是一線城市發展的剛需。現在房地產在政策調控的大背景下,與住宅市場不同,我們對商業地產有不同的看法。「住房的價值取決於地段的交通便利性,商舖的價值取決於街區的人氣,寫字樓的價值取決於定位。」這是去年9月份的微博(
http://t.cn/zQOGGir)裡說的。
寫字樓的價值主要取決於「定位」,這個認識對於投資寫字樓非常重要。從普遍的情況看,一線城市寫字樓整體的供應是不缺的,缺的是高端的單位。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好的辦公環境,給員工或給客戶看都好,總之你的公司想要發展就需要好的寫字樓,所以大的方向上,我們認為未來高檔寫字樓還是有很強的升值潛力,相對於高檔住宅而言,也存在較大的升值空間。
「寫字樓定位清晰後,就會顯現出稀缺性。比如寫字樓雖然多,但好的高端寫字樓並不多,它們又高度集中在CBD。高端+稀缺寫字樓=城市寫字樓1*高端寫字樓*0.2*CBD寫字樓0.3=6%;深圳的這6%高端寫字樓現在月租含稅價約為220-270元,到2015年底將會達到300-360元,由此將帶動寫字樓價格和普通寫字樓租金上漲。」這是去年9月份的微博(
http://t.cn/zQOGEhv),投資寫字樓必須要最優質的單位,否則寧可讓錢閒著,也不應該亂買那些普通的單位。好比同樣在深圳CBD,十三棟姐妹樓的樓價和租金就一直上漲緩慢,與卓越時代、諾德中心形成鮮明對比,為何同處CBD樓價表現卻截然不同,定位的問題。
「CBD的租金年年看漲,09年卓越時代廣場也就160/170元/m²,現在普遍都是210/220元/m²,高層甚至更貴,且空置率很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租金只會越來越貴。現在投資寫字樓物業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前提是要買黃金位置的優質物業,升值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如卓越世紀1號樓,年初50層5.5萬,現在要6.5萬。」 這是去年9月初發的一條微博(
http://t.cn/zQOqGe5), 2012年初到9月半年多時間世紀中心漲了1萬,可以預見它未來這種升值趨勢還會繼續,而且未來十年是寫字樓投資的金黃十年,住宅的投資機遇已經基本過去了。
回過頭看看「北上廣」是否跟深圳一樣,畢竟本文探討的是一線城市寫字樓,而不單單是深圳。「縱觀深圳CBD已經沒地了,參考北京、上海CBD樓價,同一水平寫字樓深圳價格低很多,而深圳人均收入最高、CBD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又臨近香港,所以這根本沒道理。」今年的二月份這條微博(
http://t.cn/zQOqEen)當時我沒有想通為什麼北、上的寫字樓比深圳要貴。後來跟一個北京、深圳兩地做寫字樓租售的朋友喝咖啡時,我將向他請教這個疑惑,才解開了問題之迷。
他說:「北京主要是國有企業,本身就不缺錢,而且全國所有的大型企業基本都到北京設辦事處,地方政府也有駐京辦之類的機構,這些自然推高了寫字樓的需求。另外北京寫字樓的租金是一年一付,這些財大氣粗的大集團有時租了地方放在那裡兩、三年都不裝修,不像深圳的民營企業多,寫字樓是兩押一租,生意不好就撤了。」我認為這說出了問題的根本所在,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也可以推斷上海和廣州的寫字樓情況。
上海的寫字樓同一檔次跟北京的租金差不多,與北京不同的是上海為多數跨國企業在華的總部所在地,它的寫字樓主要是外資企業需求拉動的。廣州這方面比較特殊,可以說是北京、上海、深圳的結合體,國企、外資、民營企業在廣州三分天下。其實這四個城市都有這三種力量,500強也有落戶廣州、深圳的,只是就不如上海那麼多,而上海國有企業也很多。大致上而言,北方以國有經營為主,南方以私有經營為主。
清楚了北上廣深的寫字樓需求拉動因素之後,就可以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北京在中國新一輪的經濟改革大潮下,如果真能實現國退民進,對寫字樓需求增長的動力就不會像過去十年國進民退時那麼大,不過需求的推動因素是北京有巨大的政策資源、信息資源、人脈資源,所以如發改委這種動一下筆可拉動GDP的權力不下放,改革沒有到位之前,北京依然是英雄逐鹿的主戰場。
上海以外資需求拉動的寫字樓行情,在外貿不景氣的環境下,可能需求會有所放緩,但長期穩步增長還是比較確定的。因為跨國企業不可能由於在華生意暫時比較難做,或者出現暫時的虧損,就撤出中國大陸,再者說也沒到那份上。這方面深圳受到的外貿不景氣影響跟上海一樣,可是深圳的民間經濟活力不是上海能比的。
此外,外貿也有細分領域。大的方向中國的進口額肯定會越來越大,出口的商品則會有調整。而像發展初期的低端製造業、來料加工、保稅物流等則會慢慢的減少,這是大勢所趨勢,誰也改變不了。隨著沿海居民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也要主動放棄這些活兒,所以不用擔心越南、緬甸的競爭,這些訂單它要就給它吧。倒是美國的機器人工業再革命和頁岩氣能源再革命值得警惕,美國的再工業化運動擺明了要搶中國飯碗,攔胡我國的「產業升級」。
「未來十年經濟的主題是『轉型升級』,說白了就是向第三產業轉型,即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如新金融、軟件、動漫等,這些的核心不是工人而是人才。小城市不可能吸引他們,這些產業一定在大城市,由此成推動房地產需求。」前些天發的微博(
http://t.cn/zQOmpYs)理論上說未來的經濟轉型,北上廣深是最能享受到發展紅利的。尤其是深圳,一來寫字樓價格絕對數比北京、上海便宜;二來民營企業將享受到更多改革帶來的推動力。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更多高檔的寫字樓,將對價格形成強大的支撐。
說到一線城市寫字樓,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到,那就是深圳的前海。「前海124億成交兩宗地王,都被卓越集團拿下。這價格瘋狂嗎?分析看看,目前深圳CBD卓越的時代、世紀每平6-8萬。前海未來的前景比CBD看好,地價一般佔四成樓價,按拍得樓面地價將近1.6萬算,售價4萬即可,且開發的這幾年也有升值空間,124億是合理地價。」這是7月26日倍受關注的前海地塊「招拍掛」之後發的微博(
http://t.cn/zQOcuGa),前海所承擔的功能是現代服務業國家級的改革試驗區,主要以金融業為主,未來香港的機構將紛紛進駐前海、挺進大陸市場。打個比方說,你現在買香港的保險人需要到香港簽合同,以後在前海簽就可以了,無須過海關辦港澳通行證,所以前海寫字樓的升值空間不小,值得大家關注。
德州撲克新手漫談交易
來源: http://xueqiu.com/1965894836/26659909
在博雅(0484.hk)招股那會,體驗產品,嘗試玩了一會德州撲克,竟有些著迷。其中種種變化確實與股市投機有相通之處。就此寫一點隨想,也算是回複問起我交易系統的幾個朋友。先介紹下規則,我參加的是淘汰賽,6人參加,每人交一筆參賽費,得到相同籌碼,剩者為王,前三名有獎金,四到六名待遇一樣,零獎金。這種淘汰模式下,我的目標就是成為第二。追求第一需要經常和別人比運氣,進取的策略,有不小的出局風險。我的操作是跟隨,不輕易下註,找到傻瓜,如果牌面符合預期,找機會和傻瓜攤一下牌面,但不和沈穩的選手提前決戰。市場里投機也如此,杠桿ALL IN的人很風光,幾倍幾十倍的收益率,很容易造就神。但,不要忽略幸存者偏見,這次第一,下次出局,可能還不如老老實實拿幾次第二、第三。觀察一段時間,有個哥們在還沒翻牌時把把ALL IN,我想我找到了那個傻瓜,這時手里一對K,他繼續ALL IN,就跟下了籌碼,結局是他手上的2、5,贏了我一對K,因為隨後的公共牌面里還有兩個2,我直接出局。幸虧這只是一場牌局!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投資(投機)要選擇適度分散,要構建組合,要慎用杠桿,市場同樣充滿了隨機性,不僅僅是短期,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有可能是無效的,11年你趴在0703佳景集團上,沒有任何成交量,業績不斷創新高,但股價卻絕望地跌向30港仙,如果你是借錢投資,可能熬不到12年春天。不能讓一次運氣左右命運。也有人說,我拿到必殺牌,再下重註也可以啊,如果足夠幸運,能等到這樣的牌,這個策略當然行。(對我而言,這樣的牌就是同時滿足低估值、高增長、高股息、近期有催化劑四個條件,10年的3918金界控股可以勉強算一個我親歷的案例,即使如此我也回避不了大股東出千,同花順上面還有皇家同花順呢)但我們投資如果只有必殺牌才下手,必然會犧牲資金周轉率,皇家同花順的概率非常低,找到一個100%安全&確定性的標的也如此,去等待這個,付出的代價太大,等待雖然不像德州撲克里有大盲註、小盲註的真金白銀付出,但我們面臨更大的代價,機會成本,尤其是通脹的大背景下。所以我在大部分時候做的是順勢的大概率交易(高賠率)。我這里的勢更多指經營趨勢。隨著公共牌的一張張揭開,確定性也在增強,如果牌面不理想(經營情況不如我們預期),要學會放棄,已經付出的成本,賬面虧損還是盈利,研究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等等,不應成為繼續持倉的理由,市場(對手)不會因為我們研究花的精力多,或者虧損,而心生憐憫。而一旦牌面理想(達到預期,甚至超預期),隨著贏面的加大,繼續追加籌碼;股票交易亦然,只要估值依舊便宜,經營的確定性在,什麽時候加倉都不晚。這也是為什麽在12年,我繼續發文http://xueqiu.com/1965894836/22048243當然德州撲克畢竟只是在現有的籌碼里重新分配,除了本身的賠率分析,也需要側重對手盤,心理的博弈,對手會詐牌,同樣我們也不能完全按一個模式出牌,要增加變化,改變別人的預期。而做投資的我們,則更幸運一些,我們可以尋找(選擇)一個不斷變大的雪球,好的公司在源源不斷創造現金流,這一點他的所有投資人都能獲利。這也是為什麽投資(投機)生涯的早期積累可以選擇很多玩法,但最後隨著規模的變大,都會越來越側重資產配置和公司質地本身,因為博弈容納不了那麽大的資金規模。這也是我對我自己和朋友們的一個告誡,如果一直陷在博弈里,可以小富,但註定沒有大的格局。寫了半天,似乎也沒談及具體交易系統,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系統因人而異,本質是要在周轉率和確定性、分散度上找到一個平衡點。@不明真相的群眾 @sherry @Ricky @梁劍 @江濤 @胡龍飛 @巴克星 @群超 @王吉陸 @李雪 @從易 @方舟88 @盧山林 @歲寒知松柏 @傻大黑粗 @管我財 @白雲之鄉 @小小辛巴2013.12.17發文於雪球,轉載請註明。
德州撲克新手漫談交易
來源: http://xueqiu.com/1965894836/26659909
在博雅(0484.hk)招股那會,體驗產品,嘗試玩了一會德州撲克,竟有些著迷。其中種種變化確實與股市投機有相通之處。就此寫一點隨想,也算是回複問起我交易系統的幾個朋友。先介紹下規則,我參加的是淘汰賽,6人參加,每人交一筆參賽費,得到相同籌碼,剩者為王,前三名有獎金,四到六名待遇一樣,零獎金。這種淘汰模式下,我的目標就是成為第二。追求第一需要經常和別人比運氣,進取的策略,有不小的出局風險。我的操作是跟隨,不輕易下註,找到傻瓜,如果牌面符合預期,找機會和傻瓜攤一下牌面,但不和沈穩的選手提前決戰。市場里投機也如此,杠桿ALL IN的人很風光,幾倍幾十倍的收益率,很容易造就神。但,不要忽略幸存者偏見,這次第一,下次出局,可能還不如老老實實拿幾次第二、第三。觀察一段時間,有個哥們在還沒翻牌時把把ALL IN,我想我找到了那個傻瓜,這時手里一對K,他繼續ALL IN,就跟下了籌碼,結局是他手上的2、5,贏了我一對K,因為隨後的公共牌面里還有兩個2,我直接出局。幸虧這只是一場牌局!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投資(投機)要選擇適度分散,要構建組合,要慎用杠桿,市場同樣充滿了隨機性,不僅僅是短期,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有可能是無效的,11年你趴在0703佳景集團上,沒有任何成交量,業績不斷創新高,但股價卻絕望地跌向30港仙,如果你是借錢投資,可能熬不到12年春天。不能讓一次運氣左右命運。也有人說,我拿到必殺牌,再下重註也可以啊,如果足夠幸運,能等到這樣的牌,這個策略當然行。(對我而言,這樣的牌就是同時滿足低估值、高增長、高股息、近期有催化劑四個條件,10年的3918金界控股可以勉強算一個我親歷的案例,即使如此我也回避不了大股東出千,同花順上面還有皇家同花順呢)但我們投資如果只有必殺牌才下手,必然會犧牲資金周轉率,皇家同花順的概率非常低,找到一個100%安全&確定性的標的也如此,去等待這個,付出的代價太大,等待雖然不像德州撲克里有大盲註、小盲註的真金白銀付出,但我們面臨更大的代價,機會成本,尤其是通脹的大背景下。所以我在大部分時候做的是順勢的大概率交易(高賠率)。我這里的勢更多指經營趨勢。隨著公共牌的一張張揭開,確定性也在增強,如果牌面不理想(經營情況不如我們預期),要學會放棄,已經付出的成本,賬面虧損還是盈利,研究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等等,不應成為繼續持倉的理由,市場(對手)不會因為我們研究花的精力多,或者虧損,而心生憐憫。而一旦牌面理想(達到預期,甚至超預期),隨著贏面的加大,繼續追加籌碼;股票交易亦然,只要估值依舊便宜,經營的確定性在,什麽時候加倉都不晚。這也是為什麽在12年,我繼續發文http://xueqiu.com/1965894836/22048243當然德州撲克畢竟只是在現有的籌碼里重新分配,除了本身的賠率分析,也需要側重對手盤,心理的博弈,對手會詐牌,同樣我們也不能完全按一個模式出牌,要增加變化,改變別人的預期。而做投資的我們,則更幸運一些,我們可以尋找(選擇)一個不斷變大的雪球,好的公司在源源不斷創造現金流,這一點他的所有投資人都能獲利。這也是為什麽投資(投機)生涯的早期積累可以選擇很多玩法,但最後隨著規模的變大,都會越來越側重資產配置和公司質地本身,因為博弈容納不了那麽大的資金規模。這也是我對我自己和朋友們的一個告誡,如果一直陷在博弈里,可以小富,但註定沒有大的格局。寫了半天,似乎也沒談及具體交易系統,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系統因人而異,本質是要在周轉率和確定性、分散度上找到一個平衡點。@不明真相的群眾 @sherry @Ricky @梁劍 @江濤 @胡龍飛 @巴克星 @群超 @王吉陸 @李雪 @從易 @方舟88 @盧山林 @歲寒知松柏 @傻大黑粗 @管我財 @白雲之鄉 @小小辛巴2013.12.17發文於雪球,轉載請註明。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