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yNMDAwMDE5NjQyNg.html
近期中石油集团以“某央企”的名义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挂出意向转让公告,挂牌转让所持有的72项资产股权。初步估计,这批挂牌资产的原始投资额总计为2亿元左右。
“目前这批资产还处于意向性转让阶段,每项资产都还没有定出具体的价格和转让条件。”9月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中石油负责清理资产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证实,中石油集团正是这批资产的所有人。
此 次中石油挂牌意向出售的资产共计72项,其中包括成都银行、鞍山银行、辽阳银行、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吉林银行等6家地方商业银行以及新疆金新信托、信达 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国泰君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方证劵公司、大连经济技术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及锦西信托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部分股权。
以上 金融资产中,中石油占股比例均不大,在几家商业银行中的持股比例都在1%以下,而最大的一笔投资则是4256万元投资南方证券,占股比例为1.2%,不过 南方证券已于2005年破产倒闭,目前清算工作也已经进入尾声。而以上挂牌资产中第二大金额的投资为1105万元投资新疆金新信托,占股比例为1.5%。 金新信托曾是资本市场上风云一时的德隆系主要金融工具,曾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1亿元案轰动资本市场,对于中石油是何时何因购买这部分股权目前尚不清 楚。
除以上金融资产外,其余挂牌转让的资产都是实业资产,遍布全国,半数以上与石化产业相关,如太阳岛石化公司、珠海大洲石油化工公司、文庆油脂化工厂等,而其他产业则是五花八门,如新疆明天广告有限公司、绥锦万隆渔业用具制品厂、广东增城采石场等。
在以上实业资产中,中石油的持股比例明显更高,还有部分企业是控股甚至全资。
“金 融资产主要是我们当年因为业务关系而入股的,而实业资产主要是集团过去分流产生的三产产业以及与其他公司合资的辅业。”中石油负责资产清理工作的一位人士 对记者说,这些资产是集团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大多历史比较久远,长期无回报,而且已不符合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所以需要清理掉。
“中石油集团在全国被划为非主业,需要逐步清理的资产非常庞大,这次挂出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上述中石油人士表示,过去中石油也曾多次集中清理资产,现在为了更大程度的保护国有资产不被流失,因此采用了更为规范化的产权交易手段。
不 过,该人士也坦承,其中有部分挂出来的企业已经名存实亡或者资不抵债,此次挂牌的一个目的也是通过这个程序将这部分企业彻底清算,而其他无需破产的资产则 会优先考虑目前股东。“目前资产评估工作还在进行中,后续我们还会发布正式的挂牌公告和资产详细信息,转让工作会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来进行。”
| ||||||
台灣品牌之光的華碩電腦,驚爆採 購弊案,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大力清理門戶。 本刊調查,掌控華碩每年數百億元採購權的二名大將,因業界流傳貪污傳言,最後被留校察看,轉調為顧 問;而另一名採購經理,則因涉及不法罪證確鑿,慘遭解職,這是華碩成軍二十一年來,施崇棠罕見的大動作。 十月 二十八日,華碩召開法說會,公布稅後盈餘四二˙○八億元,較上季大幅成長四三%,單季EPS高達六˙七一元,股價反彈大漲。華碩業績表現亮眼,但內部卻籠 罩在一片低氣壓中。 採購涉弊 被抓包 法說會前一天,華碩內部發出一封採購部門組織改組通知,對外則表示,為因應擴大委外代 工,原關鍵零組件採購主管游三奇、外包代工廠主管申龍華轉任顧問,遺缺由其他人接手。 游三奇與申龍華原是華碩CEO沈振來左右手,都是老華 碩人,又掌控華碩採購大權,這次突如其來的人事命令,內情很不單純。 本刊調查,其實,早在十月二十二日,沈振來發給所有華碩人的內部電子郵 件就可見徵兆。沈振來坦言,有員工接受廠商不當餽贈與招待,依照規章將其解雇,並追查責任,「我個人對此深感痛心,但也深信這件事只是偶發個案。」 本 刊調查,被解雇的員工是華碩系統事業群資材總部採購周姓經理,每年經手的散熱與被動元件等材料的採購金額上億元。 幾個月前,這位周姓經理遭 供應商投訴,指他透過職權向供應商收取回扣與饋贈,並接受上酒家、喝花酒等不當招待;經華碩稽核單位追查後,抓到收賄證據。 供 出共犯 免被告 「被抓包後,周姓經理向公司要求認罪協商,還把涉案的共犯一起供出,才沒被公司提告。」華碩人透露。 由於周姓 經理的直屬長官就是游三奇,游三奇未盡到督導之責,沈振來為了立下規範,只好將游調任顧問。 另一名採購大將申龍華,原是華碩人,去年進入和 碩,今年四月請辭回鍋華碩,被施崇棠重用,出任採購長。「華碩光硬碟採購一年就高達二百億元,申龍華可說是位高權重。」業界人士透露。 本刊 調查,他在和碩任職期間,和碩幫華碩代工NB所需的硬碟採購,被查出涉嫌低價高報,「每顆硬碟採購價比同業多一成。」知情人士透露。 本刊致 電和碩營運長童旭田,他表示:「這事很敏感,我們會請申先生說明,再決定後續動作。」 申龍華得知和碩動作後,向施崇棠報告。 念 及苦勞 僅調職 由於申龍華多年前到廣州出差,賣命到心臟病發,多年來也克盡職守,施崇棠在事情未明朗之前,仍要求申避嫌,轉任顧問。「在華 碩、和碩剛分家的敏感時刻,Johnny(施崇棠)不想再多生事端,才做這樣嚴厲的處分。」知情人士透露。 華碩是全球第五大NB廠,一年出 貨量一千五百萬台,一向是獲利績優生,如今卻爆發二位採購大將出包,當家的施崇棠與沈振來清理門戶,將二人調離現職、改任顧問。這樣的處分,在華碩內部引 起一片譁然。 「Jerry(沈振來)跟Johnny向來溫和待人,這次大動作的人事調動,很不簡單。」一位老華碩人說。 不 過,也有員工持不同看法,「採購部門的清廉,就該像皇后的貞操一樣,就算沒抓到真憑實據,但部屬涉嫌都該當場拔掉才對。」 也有華碩人私下抨 擊採購系統長期弊端,「華碩門口放著Jonney期勉華碩人『謙誠勤敏勇』的家訓,現在卻爆發嚴重的內控疏失,很諷刺。」 愛將出事 重創沈 關 於華碩採購弊端,施崇棠透過幕僚向本刊表示,周姓經理的貪污事件確有其事,但游與申二位高層主管經過查核,並未查出實證,加上二人多年來對公司多有貢獻, 「Jonney是愛愛才、惜才的人,相信人性本善。不能因空穴來風的指控就加以處分,只好先將二人轉任顧問,留校察看。另一方面,也讓二人以顧問身分,替 公司培養新生代。」幕僚轉述施崇棠的想法。 沈振來因二位愛將出事,經營能力再度受關注。二年多前,沈振來在施崇棠力挺下,接任華碩執行長, 而後華碩領先市場推出易PC(Eee PC),在逐漸飽和的NB市場殺出一條新路,受到好評。 不過,緊接著金融風暴來襲,沈振來因錯估形 勢,導致華碩發生上市以來第一次的單季虧損,績優生形象受創,施崇棠還親自上場,公開向投資人道歉。 在施的力挺下,沈振來大刀闊斧地進行改 革,隔年終於讓華碩轉虧為盈。「Jerry是我看過最忙碌的CEO。」施崇棠說。不過,正因為沈振來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被華碩人戲稱是「班長CEO」。 好 日不常在,華碩剛與和碩分家,今年第二季營運就遇亂流,歐元大幅貶值,加上景氣急凍,重新上市的華碩,馬上就面對匯損、庫存管理失當等負面消息,市場更盛 傳沈振來將遭撤換。 為此,今年七月華碩罕見以重大訊息澄清更換執行長的謠言;接著,施崇棠更親自發了一封員工公開信,再度力挺沈振來,強 調:「這段時間對於一位新任的執行長來說無異是艱鉅的考驗及挑戰,然沈執行長不負所託,愈挫愈勇,從挫折中累積經驗與領導智慧,帶領華碩同仁超越失敗,邁 向新一層次的成長。…期許大家堅定自信,對空穴來風的謠言一笑置之。」 施崇棠重用的沈振來,行事作風溫和,跟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黑白分明, 形成強烈對比。分家前,華碩的採購大權由施崇棠與沈振來掌控,分家後,童子賢才開始涉入。 相較和碩 太護短 本 刊調查,分家後,童子賢就針對採購系統大刀闊斧整頓,「童Sir過去沒時間、權限整頓,他深知採購系統有大弊端,過去華碩人都認為被查到不法,頂多離職不 做,童Sir認為要依法嚴懲。」和碩員工透露。 和碩大力整頓的結果,上半年查出一名員工收賄,金額高達上億元,童子賢不但當場開除,並對其 提出刑事與民事控訴,求償上億元。「童Sir還寫了封郵件給員工,要導正公司的不良風氣,絕對告到底不手軟。」 此外,九月,華碩與和碩爆發 員工洩密事件,童子賢震怒,不但開除涉嫌洩密的廠長,還向對口的華碩員工寄出存證信函,並加以提告。不料,童子賢要告的人,竟然被沈振來升官成了採購大 將。 華碩、和碩雖已分家,但關係仍是切不斷理還亂,先是發生員工洩密事件,現在又不約而同發生採購弊端,分家後的華碩、和碩如何達到雙贏, 將考驗施崇棠與童子賢的智慧。 華碩經營數度遇亂流 1993 人才流失、拿不到訂單,後來童子賢等創辦元老請施崇棠掌舵。 1995 英特爾大舉進軍主機板市場,業界認為將重創華碩,但華碩靠技術安度風暴,當年營業額甚至成長134%,每股純益達32元,1年後英特爾反淡出。 1997 掌製造與採購的創辦元老廖敏雄退休,經營團隊首現缺口。跨入NB市場,產品問世首月卻只賣出3台,花7年擠進全球前10大品牌。 2002 頭號業務戰將李聰榮離職。技嘉、微星出貨量進逼,華碩獲利年減38%,設副牌華擎攻中低價市場,花2年鞏固龍頭地位。 2003 長期掌蘇州廠的創辦元老謝偉琦12月出走,重砲轟施崇棠用人唯親、華碩官僚腐化,引發治理疑慮。 2007 7月宣布品牌、代工分家,沈振來接任華碩執行長。但負責品牌的華碩100%控股代工事業和碩,分家不清,留下和碩接單困難的遺患。 2008 第4季虧損近30億元,是華碩成立以來首次單季虧損。 2010 7月和碩正式分拆上市後,傳沈振來因應歐債風暴過慢,使華碩庫存過高,將異動,一度重挫華碩股價,施崇棠力挺才沒事。 一窺 電子業採購爭議 ● 中華電信雲端IDC設計標案 去年底中華電信雲端IDC中心第一階段設計案,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與IBM合組團隊得標,今年2月業界曾批 評中華電信獨厚李祖原與IBM團隊,中華電信澄清招標合法、未包庇。 ●奇美電重整採購權 鴻海旗下的群創與奇美電、統寶今年 3月合組新奇美電後,執行長段行健重整採購權,裁撤原奇美電(現稱南廠)採購處長林靜修,並以報價偏高,淘汰南廠過去扶植的供應商,一度招來反彈。 ● 蘋果採購經理收回扣案 蘋果電腦採購經理Paul Devine,今年8月被揭露涉向多家亞洲供應商收回扣,以換取採購情報,遭法院起訴,和碩的中國子公司凱達電子被點名涉案,和碩隨即將涉案主管遭停職。 施 崇棠 小檔案 現職:華碩電腦董事長 生年:1952年 學歷:台大電機系畢、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 歷: 1979年進入宏碁電腦任職 1992年因病辭宏碁電腦事業群總經理,赴美休養 1994年應昔日部屬童子賢 之邀任華碩董事長,後兼任總經理 2008年辭華碩總座,專任董事長 家庭:妻曾瑞棼,育有2子1女 |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1/2MMzA3XzQwMDg2MA.html
「屠春岸」的拖字訣
「我們聽政府的」,「政策法令不可抗拒啊」。2011年11月底,「國38號文」頒佈之初,屠春岸向表示。此時,屠春岸早已擁有另一個身份——山東泰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總經理。
2011年9月初,經過一番考量,有「文交所」創始人之稱的屠春岸出任山東泰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總經理。
對於有關交易規則,屠春岸表示,泰山文交所不做資產包,不搞期限,不做競價發行,也不會隨便修改規則。
如果這就是屠之前表示的新玩法,似乎難以得到業界認可,其後泰山文交所的數樁交易同樣引得質疑不斷。
「國38號文」頒佈後數日,泰山文交所依然啟動實盤投資大賽,鼓勵投資者參與投資。
對此,屠含糊表示:「聽說有38號文,但目前沒有收到,也沒有接到監管部門或省政府下達的任何指令。」「我們非常歡迎,一直期待著中央政府或省政府清理整頓交易所。」
屠春岸認為,泰山文交所交易情況尚在可控範圍,如果沒有更明確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出台,該所不會隨便修改現有的交易規則。
他同時表示,泰山文交所將暫不再受理新品上市申請和掛牌事項。
與此類似的,還有天津文交所。
本報記者查閱數據發現,「國38號文」頒佈後,天津文交所的交易品種大多上演「跌跌不休」之勢。
「天津市金融辦對於文交所一貫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這是天津文交所在整頓背景下,似乎依然如故的原因所在。」接近天津文交所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2011年12月15日,「國38號文」頒佈半個月後,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就文交所整頓問題首次正面回應。
針對有關整頓規範提出的必須按照4個「不得」整改,對於要求文交所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等規定,崔表示接受各界對天津文交所的批評,但文交所的做法符合《物權法》,應允許其進行探索。
「《物 權法》規定,財產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存在方式,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才批准交易所在交易模式上的創新。」崔津渡說,「任何新事物都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階 段,需要比較寬鬆的社會條件,市場需要培育和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8年10年都不算長,如果不行,最多關掉,也不過如此,最重要的是有積極審慎的態度。」
實際上,有關文交所藝術品份額交易是否合規的爭議由來已久。
早在2011年6月,天津市政府便以「按《物權法》所作的交易分割」應對份額監管的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2月2日舉行的有關交易所清理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特別強調,各省級政府將作為文交所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實施清理整頓工作和規範市場的責任主體,由證監會統籌協調。
包括「38號令」、「49號令」和聯席會議的決定,再三重申,地方政府在文交所善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泰山文交所和天津文交所作為地方文交所的兩大代表,至今未對上述一系列政策法規做出任何反應,天津文交所更以《物權法》作為「擋箭牌」,讓清理工作難有實質性成效。
「一 方面政府方面態度曖昧,本來就一向採取支持態度的天津市政府,更無主動清理的動力,且證監會和地方政府的職能分工模糊不清;另一方面天津文交所牽扯地方較 大的企業、金融機構等經濟利益,相關部門一時間也難有適當的措施介入善後處理工作,這些都將導致工作無法順利進行。」上述接近天津文交所的知情人士坦言。
天津文交所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清理整頓阻力重重,雷聲大雨點小,而幾乎脫胎於同一人之下的泰山文交所則靜待天津方面的處理結果,模仿天津文交所的處理方式,致使這兩家文交所依然維持原狀,堂而皇之地無視各項政策,繼續交易。
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一個拖字訣,讓以天津市和山東省的文交所為代表的一批文交所依然淡定、進退有餘地應對即將到來的整肅之風。
漢唐之殤
天津和山東等地文交所決定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靜觀局勢暗湧之時,在「49號令」和「國38號文」等道道從嚴的整肅密令之下,一大批嶄露頭角的文交所「繳槍投兵」,緊急叫停藝術品份額交易。
「目 前採取緊急叫停份額交易做法的文交所,大多是規模較小,創辦時間很短的,很多是在2011年3月後,看到天津文交所交易火爆後,緊急跟風的投機之作,多數 沒有對藝術品份額交易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更沒有完善的交易規則和風險規避。」2月9日,一位長期跟蹤研究文交所交易模式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北 京西五環石景山附近的中鐵建設大廈18層,是北京漢唐藝術品交易所(下稱漢唐交易所)營業場地。作為北京首家藝術品交易所的漢唐藝術品交易所於2011年 8月營業,共發售白玉鏈瓶、翡翠百財、匡劍油畫、曉魯油畫及冠中版畫,發售總額分別為1600萬元、1200萬元、1800萬元、300萬元、340萬 元,共計5240萬元。
上述藝術品份額發售時盛況空前,但好景不長。開業僅兩個多月,「38號文」便出台,漢唐交易所於2011年11月22日正式停牌。
隨著漢唐交易所「無限期」停牌,兩個多月前動輒十萬百萬元申購的投資者們,陷入一場維權戰中。
「正常漲跌我都不怕,但怕有關部門不承認這種交易模式,也怕復牌之後價格暴跌。」數位投資者痛心疾首地表示,這好比投資房產,付了款等待收房,突然被告知,買的房子屬於違規建築,要被強拆。
加之目前天津文交所、鄭州文交所仍在交易,漢唐交易所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暫停交易的做法,讓投資者更加難以接受。
「停牌的確是我們自己的決定,此舉也是為防止因政策的不確定性而令價格產生異常波動給投資者帶來損失。」2月中旬,漢唐交易所有關人士就此次的意外停牌向本報記者做出解釋。
但如此解釋無法讓投資者接受,反而激起焦慮的投資者對漢唐交易所的更多疑慮。
「事 實上,停牌後的兩個禮拜,漢唐交易所負責人曾與投資者召開溝通會。但投資者希望早日脫身,要求交易所以每個人的成本價回購手中全部份額,但交易所給出的五 條解決途徑分別是:拍賣;將上市品種交由基金公司負責,兩年內逐年退出;轉板香港市場;採用T+5交易模式;將書畫類的上市品種拆分為單幅作品作為交易品 種,同時採用T+5交易模式。」近日,一位投資者告訴本報記者,上述方案遭到投資者反對。
因為拍賣可能使得藝術品原持有人受益匪淺,卻讓投資者承擔有關損失;採取逐年退出或繼續交易的方式,難以獲得政策保證。
本報記者瞭解到,協商的結果是,投資者與漢唐交易所共同起草一份材料,並交由北京市金融局相關人員。其核心內容是,要求政府方面進行協調,將藝術品原持有人拉進來談判,共同商討投資者損失賠付問題。
「整改如何改,何時改?這些因素無異加大了投資的時間成本和風險成本,漢唐交易所單方面採取暫停交易後,讓投資者更難信任其有關保證。」上述投資者告訴本報記者。
此外,採取停牌終止或暫停藝術品份額交易的,還有包括湖南的兩家文交所在內的多家交易所。
2011年6月3日,湖南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掛牌成立,並發行了第一個藝術品資產包。
同日,湖南省文化廳廳長周用金評價天津文交所藝術品份額模式時坦言,「儘管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整體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我認為方向是正確的。」
而今,「方向正確」的金融創新,尚未在湖南開花,便已凋謝。
據本報記者瞭解,2011年11月21日,對於上述只啟動發行並未上市交易的藝術品份額資產包,湖南文交所已對發售的資產包全部清退完畢。
此時,離國務院下文整頓清理各類交易所的有關條例不過數日,湖南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便徹底與「藝術品份額」劃清界限。
「類證券化的交易模式不符合國家政策,不管怎麼改頭換面,我們都不會做。湖南文交所未來將主打文化產權交易。」近日,湖南文交所總經理湯厚松坦言。
同樣成立於2011年6月的湖南聯合利國文化產權交易所,於當年7月,以國家畫院副院長盧禹舜的29幅作品,總價值3000萬元,打包組成「盧禹舜國畫精品」資產包發售。
2011年10月18日,該資產包上市交易,成為湖南省首個藝術品份額交易。
然而,好景不長,「請示省金融證券辦等主管部門後,『盧禹舜國畫精品』資產包已於12月5日臨時停牌。」2011年12月28日,湖南聯合利國交易所發佈公告稱。
鄭交所雄心依舊
俗語道,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38號文」和「49號令」雙料夾擊下,屠春岸治下泰山文交所的「按兵不動」,而漢唐等交易所的「草木皆兵」,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下稱鄭州文交所)卻在此刻高調擴張。
「鄭州文交所也不會停牌。」2月中旬,鄭州文交所宣傳部門人員坦言,「國家說的是整頓,不是取締。」
對於上述「文」「令」的有關規定,該人員表示,「我們一直做的都不是均等份額,只要根據規定將交易規則修改為T+5就完全符合要求。也不是類證券化交易,以前不是,以後也不會是。」
鄭州文交所的做法是否真如其所言,的確屬於非類證券交易?分析人士認為,判斷模棱兩可,難以認定。
「天 津文交所當初設計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時,雖然很多程序都是按資產證券化設計,卻一再強調其非證券化屬性,以『藝術品份額』代之。《證券法》的『證券』是指 資本證券,與文交所的『藝術品份額』存在較大差異。」2月9日,一位曾參與天津文交所創立的知情人士透露,藝術品不像股票投資的標的公司產生經營收益,故 這種「份額」僅代表物品歸屬權,文交所的藝術品份額交易,實際上是物權的可分割交易,就此而言,文交所只具備產權交易所性質,但這種分割物權
上市後,的確帶有類證券化交易的影子。
運營1年多,鄭州文交所便已在全國跑馬圈地,似乎希望乘整肅之機,擴張勢力範圍。
2011 年11月,國務院下文整頓清理各類交易所的有關條例,鄭州文交所省外擴張的第一站——浙江金華網點開通運營。2012年2月5日,距前述各類交易場所清理 整頓會議召開僅3天,鄭州文交所宣佈,其杭州網點於當日運營,浙江溫州、義烏、慈溪的3個網點亦開始試運營,寧波、嘉興、衢州3個網點進入籌備期。
「鄭州文交所率先開邁異地擴張步伐,的確是看準了當前的時機,為更好搶佔市場、拓展業務。」9日,一位接近鄭州文交所的有關負責人士毫不諱言,之所以有這個「資本」,還是因其認為獨創採用的「鄭州文交所模式」完全規避了有關條令的整頓要求。
「鄭州文交所獨創『每件文化藝術品最多被拆分為200份份額交易』和具有一定投資門檻的『鄭州模式』」,上述接近鄭州文交所有關負責人士稱,所謂鄭州模式,通俗講即遵循國務院提出的「四不」標準、規範採用「T+5」操作模式和200人限制。
「這只是2012年鄭州文交所將佈局全國的開始。」據上述接近鄭州文交所有關負責人士透露,按鄭州文交所CEO張保盈的計劃,該所將在全國設立200個經銷商網點,為方便各地投資人就近辦理業務,浙江只是一個開始。
事實上,逆勢而行的可能不止鄭州文交所一家。
有消息稱,合肥文交所預計於2012年2月底結束交易系統測試,首個整體權益交易資產包將於3月底推出,此後還會陸續推出200人以內的份額化交易產品。
敢問路在何方?
這究竟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嚴厲的行業整頓下,部分文交所聞風喪膽關停份額交易,投資者組團維權,協商、官司打得不亦樂乎;部分文交所則以「拖字訣」為先,不進不退地博弈地方金融體系利益和政策,更有部分文交所似乎嗅到春天氣息,歡呼雀躍,逆勢勁長。
怎一個亂字了得?
「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38號文給市場降溫,對於避免各地在文交所問題上的盲動情緒,有積極作用。」被稱為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理論先驅之一的彭中天受訪時坦言。
即便是屠春岸也不得不承認,「行業太亂,急需監管。」
顯然,市場和監管層人士都認為,監管整肅文交所是必然趨勢,但問題的最終註腳依然是「怎麼監管?」「監管如何有效健康地實施」等。
此次監管層整頓交易所並非只針對文交所,但與其他交易所的監管問題類似,整頓文交所的清理工作尚未開始,阻力已見端倪。
首先,阻力來自投資者。
出於對交易所被清理或者轉型的擔憂,泰山、漢唐等交易所的投資者紛紛組建團隊,為今後維權做準備。目前,全國超過60家的文交所交易模式中,「綁架」大量投資者為博弈籌碼,一旦面臨大面積深入整肅,如此數量重大的投資者,其利益該如何保護?
其次的阻力來自交易所。因為從自身利益出發,交易所很難展開臂膀歡迎整頓。
坊間傳聞,天津文交所已向專利主管部門提出專利申請,尋求用法律手段保護創新成果。
一年來,隨著文交所的興起,眾多跟風者動用大筆資金和資源構架自身的交易所體系。金額巨大的前期投資,將令交易所股東們集體捍衛。
難以忽視的是,文交所往往涉及當地政商利益瓜葛。2011年初,天津文交所模式上馬後,其他各地文交所迅速遍地開花的與此關係密切。有分析人士指出,地方或許是文交所整頓的最大阻力。
比如,天津市濱海新區享有「先行先試」進行金融創新的政策,加上此前天津為吸引各類交易所入駐,拋出5年免稅、免租等多項優惠政策,如果徹底執行此次整頓精神,濱海新區不僅不能做大各類交易所規模,而且還會忍痛將部分已入駐的交易所清理出局。
前述2月2日有關會議要求,此次交易所整肅落實到以地方政府為單位,實施「誰的孩子誰抱」的方針,無疑給行業整肅增加了難度。
分析人士認為,監管層對行業整頓結果如何尚難有結論,但就文交所而言,其本身的「亂」和「濫」確已到了危及新興行業如何健康發展的地步。若要發展強大,並發揮其對經濟建設的積極作用,外界的監管固然重要,行業的自我反省也不可或缺。
「當前最重要的是各文交所要趕快找回誠信。」彭中天認為,交易所最大的資產和風險就是兩個字:誠信。各地文交所已造成負面影響,出現誠信問題,難以吸引投資者興趣。
「盡快形成行業自律標準,要以整體形象對外,不能各自做山大王,各方都不統一,給人以亂糟糟的、行業化程度太低的印象,這一局面要盡快通過組建自律組織改變。」彭中天表示,「放棄過去不成熟的探索,要敢於放下已被證明不行的探索以及38號文不能碰的東西。」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7/1MMDcwXzQwMjY1Mw.html
21世紀網 2月2日,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也是去年國務院決心清理整頓各種交易所之後,召開的一次最高規格的會議。
作為聯席會議召集人、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不能變相搞均等份額,不能變相搞股票交易,不能變相搞期貨、金融衍生品交易。他要求盡快啟動方案實施,確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各項工作。這也意味著,全國大小上萬家各類交易平台生死大限逼近。
一邊面臨清理整頓的危險,一邊卻在大肆擴張,開出各種誘人的條件招收代理商與客戶。風暴中的各類山寨交易所目前很是淡定,甚至仍有條不紊的發展下線。
「我 們不會被清理的,因為我們是國企,我們老闆已經和省政府溝通好了,要不了幾天就可以拿到批文。而且我們交易所的3年規劃是做中國最大的貴金屬交易所。」廣 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招商部一位負責人向21世紀網表示。「目前我們正在招各地的代理商,你要是想做的話就趕緊,現在很多地方的代理資格已經沒有了,你要做 的那個省份有好幾個人正在搶。」
雖然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對外表現出強大的實力與正規,但21世紀網調查發現,事實並非如上述招商部負責人說得那麼穩妥,與期貨、證券相比,其中存在眾多亂像和風險。
代理商的誘惑
目前國內很多山寨交易所都在招收區域代理商,一些山寨交易所的網站一級頁面的頂部都掛著熱烈慶祝XX省省級代理簽約的條幅。
「這很正常。」一位熟悉內情的期貨行業分析師張海濤(化名)告訴21世紀網,他這一年多經常接到這些山寨交易所拉他做會員、找他做區域代理商的電話。
據悉,這些交易所給代理商開出的條件很是誘惑。
21 世紀網拿到的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的「廣源銀」交易費用收取明細顯示:5千克的廣源銀保證金為8000元,交易手續費為80元;10千克廣源銀保證金為 8000元,手續費為160元;50千克廣源銀保證金為8000元,手續費為800元,80千克的廣源銀,保證金仍為8000元,交易手續費達到1000 元。
一位廣源銀的省級代理商告訴21世紀網,你要是做我們的代理商的話,客戶交易成功後,我們將對你進行佣金返還。具體是客戶要是做成了 5千克一手「廣源銀」單子,交易所獲得的80元手續費將返還代理商38元,做成50千克和1000千克的單子,交易所收取的800塊和1000快的手續 費,將返還代理商380元。
事實上,上述4-5成的返傭數還是少的。
手續費7成當做佣金
21世紀網隨後聯繫了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公司總部,該交易所招商部負責人表示:「如果你做了省級代理,我們將客戶交易的手續費7成當做佣金返還給你。」
這意味著如果做成了重為5千克一手「廣源銀」,代理商將獲得56元收益,做成80千克的「廣源銀」,交易所收取的1000元手續費,代理商將從中分得700元。
為了顯示正規,廣源貴金屬交易所的省級代表稱:對代理商的佣金現在是每天晚上21.00—22.00結算,每月一次返還。
電話中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招商部負責人頗想促成這筆生意成功,他稱:只要有足夠的交易額,返還佣金比率這塊我們還能再商量。「浙江區域的總代你知道去年賺了多少錢嗎,8000萬。」
上 述招商部負責人甚至還給記者出了個招:「你拿到省級代理權後,沒有必要自己去找客戶,那樣太累。你可以在省裡發展下線,發展渠道,讓市縣級的渠道商去開拓 客戶。比如交易所給你返傭是7個點,你可以給你的市級代理商5個點或者4個點,讓他們去發展客戶。這樣你就可以自己在家躺著收錢了。我們給的省代是獨家 的,所以給市級的返傭點數,你可以隨便談。」
何吸個人客戶前來開戶並多做交易,進而增加代理商的收益。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的省級代表還 給出了別的建議:「代理公司需要一些分析師技術派的員工,給客戶給一些操作建議;要多招人才,尤其是網絡營銷和電話營銷人才;代理商可以多辦業績宣講會, 吸引個人投資者開戶交易。這三板斧下去,效果應該不錯。」
啥事不用干,年入近億元。如此天下掉餡餅的美事,在記者的想像中不是啥人都可以干的,這肯定需要一定的資質,需要嚴格的審查。
對此,上述那位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的省級代理告訴21世紀網,省代需要200平的辦公場所,30個工作人員,還有100萬的註冊資本。此外還得向交易所付50萬元的加盟費。而市級代理商,註冊資本、場地、人員都沒有特別要求。
當記者表示,我想做省級代理商但註冊資本沒有那麼多時,上述省級代表表示,註冊資本這些都可以商量,但加盟費沒有辦法便宜。隨後,記者在招商部負責人處也證實了上述說法。
張 海濤向21世紀網表示:這些所謂的代理商扮演的類似於期貨行業中的期貨公司的角色,目前國內對期貨公司註冊資本等資質要求極其嚴格。我國的期貨公司最低註 冊資本金為3000萬元,而這些山寨交易所的地區公司只需要一百萬元的註冊資本,一旦出現事故,代理商捲起鋪蓋走人,最後只有所在地的政府進行兜底,金融 風險極大。」
據悉,目前廣東安源貴金屬交易所加盟商約有28家,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21世紀網 沈晨歌)
奢侈品品牌香奈兒以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狀告重慶金美西百貨,並索賠30萬元。近日,案件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合議庭表示將擇日宣判。
對外經貿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奢侈品企業對貨源和銷售渠道控制得十分嚴格,對於二三線城市來說,在正途不通的情況下,二三線城市的百貨商場會出現奢侈品牌的山寨店。「近年來的幾次奢侈品訴電商和百貨商場的案子,說明奢侈品牌開始在中國規範渠道。」
香奈兒狀告重慶金美西百貨
據媒體報導,案件審理中,香奈兒表示,法國香奈兒公司在重慶金美西百貨賣場發現,該公司擅自在一些櫥窗、櫃檯等處,打出了香奈兒企業的英文名字和圖標,並銷售標有香奈兒名稱的產品。自2011年以來,數次警告金美西百貨無效,因此訴至法院。
法庭上,香奈兒代理律師羅正紅稱,多年前,香奈兒公司便在中國註冊了跟香奈兒有關的文字、英文、圖形等商標,其企業的英文名「CHANEL」更是在多個類別被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為馳名商標,並受跨類保護。然而,金美西百貨將香奈兒企業英文名字在商場擅自使用,其行為已構成侵犯該公司商標權,屬不正當競爭行為。香奈兒方面當庭向金美西提出索賠30萬元。
金美西百貨代理律師、重慶百君律師事務所律師趙陽稱,商場銷售的香奈兒屬正牌商品,有合法的進貨渠道。為此,他們當庭出示了商場銷售的香奈兒在國外的進貨單、海關通關手續等。
由於雙方代理律師均為一般代理,法庭休庭時,合議庭未對雙方進行調解,只表示將擇日宣判。
西南政法大學商標法學博士生導師鄧宏光認為,根據商標法第56條規定,若金美西百貨所賣商品是直接進口過來的,而且有報關證明,那麼香奈兒同樣是其商標的受益人。因此,金美西百貨並不構成侵權。「被告從其他渠道買入正品產品,其在櫥窗上展示,是正常的對外廣告宣傳行為。如果這種情形也要受到商標權的授權的話,我們下游的推銷行為也都要受商標權的控制。如果國內的企業生產的產品,
其簽約合同裡面都需要經過品牌授權,便涉及到一個商標權權力窮竭的問題。因此,正當的對外廣告宣傳,香奈兒是無權干涉的。」
奢侈品山寨店現象浮出水面
近年來,奢侈品企業對於在中國範圍內銷售渠道的維護越來越激烈,也有不少中國企業因為未授權賣奢侈品被起訴。
中國市場對於奢侈品來說,是充滿地雷卻又不能不拿下的陣地。如今,中國奢侈品的貨源和銷售渠道十分混亂,加之奢侈品企業信息封閉,更是助長了中國的山寨之風。平行市場、私下走貨,山寨和高仿、以及代工廠流出等銷售渠道,打亂了奢侈品行業在中國的佈局。
對銷售渠道的嚴格審查,也是奢侈品企業在中國習得的經驗。去年4月份,愛馬仕便因經營不善撤掉了其在天津伊勢丹的專櫃。如此的教訓,也使得中國二三線城市的百貨商場在正規渠道上無緣奢侈品進駐,便漸漸出現了奢侈品品牌的山寨店。
未經奢侈品企業授權便經營奢侈品的,在電商之中比較普遍,百貨方面較少。而百貨商店,也是品牌入駐開店,一般很少出現山寨店。但是,因為二三線城市的商業環境和商業地產的運作能力無法達到奢侈品企業的要求,因此二三線城市開始出現奢侈品牌的山寨店。
周婷向記者表示,其實奢侈品品牌對貨源和銷售渠道控制是很嚴格的,不是任何品牌和經銷商都會拿到,其都有對經銷商嚴格的考核和授權體系。但是中國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在未拿到授權之前就非法經營,「加之中國奢侈品銷售渠道的混亂,其未授權的起點很容易銷售假貨。如此,對於企業來說,假貨會影響企業的聲譽,嚴重的會導致資金鏈斷裂。近年來,奢侈品的洗牌是很厲害的;對中國市場來說,便是傷害了消費者利益,也使得國際品牌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
商超進場費整頓之風吹了一年半,少數企業主動清理,更多企業選擇繼續「潛規則」。
6月18日,華中地區上市公司中百集團(000759)董事長汪愛群對媒體透露,中百集團在2012年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2.05億元,較上年同比下滑23.12%。而這其中,公司主動停止向供應商收取的進場費收入至少超過2億元。
這是國內大型百貨零售公司首次公佈「進場費」這一頗為敏感的收入情況。2011年底,商務部聯合發改委、工商總局等五部委發佈了《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根據有關規定零售商可以收取促銷服務費。在以上費用之外,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費用均應納入清理之列。」
主動「斬斷」進場費而使得業績受到拖累的中百集團,似乎是同行中的一個「異類」。國內一家大型百貨集團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不僅是百貨公司,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目前仍都有進場費的說法,且十分常見。
「進場費有些是以錢的方式支付,有些則是這些商戶所提供注入的資源。」該人士指出,「這本來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圈,企業們和監管部門其實都知道現在的情況,但很難『一刀切』處理」。
中百集團主動清理
在全國範圍的商超進場費專項整治中,國企背景的中百集團是個積極的響應者,公司管理層也一直都熱衷宣傳這一點。
汪愛群表示,在國家有關部委要求禁止零售商向供貨商收取與經營無關的相關費用的要求下,「應該說中百是執行最積極、最有力度的。」2012年年報中,中百集團的營業收入同比大漲了約18.4億元,而在淨利潤方面卻意外減少了約6167萬。
其中,突然被斬斷的進場費收入被指影響巨大。中百集團方面指出,公司正試圖開拓創新經營,實現企業內涵式增長,加快由收費盈利模式向擴大商品進銷差價的盈利模式轉變。
中百集團董秘楊曉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減免進場費一事確實是對公司利潤有一定影響的,畢竟有很多費用都不再收取了。國內別的同行執行得如何,我們不清楚,但至少中百方面自這個文件頒佈以來一直執行得比較好。」
據記者瞭解,進場費是零售業日常操作之下的普遍「潛規則」。作為佔據一定品牌優勢和渠道資源的零售商,在和各色品牌的供應商進行談判周旋時,常會堂而皇之地收取一筆不菲的資金,以保證供應商能夠進駐商場並獲得客流較好的店舖位置。
上述百貨集團內部人士介紹稱,零售商收取的進場費可謂名目繁多,其中相當一部分甚至與實質性經營關係甚小。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費用增加了供應商的供貨成本,最終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零售商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向供應商收取的合同費、搬運費、配送費、節慶費、店慶費、新店開業費、銷售或結賬信息查詢費、刷卡費、條碼費(新品進店費)、開戶費(新供應商進店費)、無條件返利等均屬於違規收費。」前述《通知》明確指出。
進場費的存在和收取的高低,已經直接影響到各家供應商的熱情,以及百貨商的實際銷售。數年前,國內3C零售賣場的兩家死敵國美電器與蘇寧電器,便一度拿取消進場費大做文章,國美以每年放棄數以十億計的進場費迎戰蘇寧。
進場費禁而不止
儘管國家有關部門聯手整治進場費,然而在實際的招商銷售之中,進場費這種灰色的商業模式仍舊禁而不止。
「這種模式本身就在零售行業存在了很多年,不可能說取消就全部沒了。尤其是上市公司,其營收模式當中,進場費的利潤貢獻還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說,坐地起價收取進場費,本身就是不少零售商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前述內部人士表示。「同時,這也是多年來企業處理和供應商關係中總結出的一個相對高效的辦法。」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家企業如果進場費一直保持比較高的水平,可視為這個企業在行業當中議價能力更強、更受歡迎。一個大中型的百貨商場,排隊希望進入的供應商不計其數。沒有這種相對公平的選擇標準,如何來調節供應商關係?每個商場的位置都是有好壞之分,不同價碼才能區別不同位置。」
該內部人士還表示,當初監管部門提出整頓進場費,其實也就是象徵性找了幾家企業罰了一些錢,有些甚至是企業自己認領的罰金。如今高調宣傳的中百集團本身是國企,或許有「政績」上的訴求。「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實際並沒有太大程度減輕原本的情況,對此業內和政府都心知肚明。只是風聲緊時大家當心一些罷了。」
當然,強勢收取進場費的百貨經營者,也會允許「列外」的存在。比如,在與部分更強勢的外資奢侈品品牌、或人氣火爆的餐飲品牌談判時,經營者甚至不得不「倒貼」進場費,以求引進該品牌。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大型百貨對奢侈品大牌的扣點一般不會超過20%,相關其他收費也較少,而非奢侈品類的產品扣點往往高達30%~40%。一些奢侈品品牌甚至會要求商場按其指定要求裝潢,並免收裝修費,或者要求商場直接對進駐的商品進行買斷銷售。而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最終大多都被一一滿足。
楊曉紅坦言,這些大牌引進是需要長時間談判的,其中減免租金甚至一定比例的反向補償都實際存在。「畢竟,這些知名品牌的影響力巨大,一般的常規辦法很難引進來,所以企業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進行培育。」
「壓力非常大。腦袋都想破了。」丘甲如此向南方週末記者形容這半年。
丘甲是一家股份制銀行浙江省分行資產保全部老總。過去數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一路上行,這個負責清收、處置不良貸款的部門一直是銀行裡最清閒的部門。
但現在丘甲卻忙得團團轉。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為790億元,佔全國商業銀行不良餘額的16%。浙江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均為全國最高。在浙江乃至東南沿海地區,資產保全、壓降不良眼下成為各家銀行工作的關鍵詞。
國務院在2013年7月5日下發的「金十條」(《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提到,「支持銀行開展不良貸款轉讓,擴大銀行不良貸款自主核銷權,及時主動消化吸收風險。穩妥有序處置風險,加強疏導,防止因處置不當等引發新的風險。」
相比十年多前銀行業剝離的由大量企業關停並轉產生的爛賬,這一波不良資產的爆發,很大程度上源於企業過度融資、投資,造成資金鏈斷裂,影響到正常生產。
「過去是很多企業經營上不行,現在很多企業實體運轉可能還是好的。這是不良資產和不良企業的區別。」浙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十多年前曾任職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杭州辦事處的楊一理說,「如果粗暴處置,企業員工下崗,銀行貸款就真正沒了。要對這些不良企業區別對待,引入破產保護概念。」
而這一波不良資產處置的成功與否,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經濟狂熱之後能否順利擠掉泡沫,回歸常態。
以丘甲及同行們的觀察來看,從2012年6月開始,浙江經濟開始轉向,時至今日仍遠未見底。
丘甲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儘管各家銀行正使盡渾身解數壓降不良,但從各大銀行浙江省分行數據看,2013年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每月仍在不斷新增。
2013年上半年,丘甲為他所在的銀行化解不良貸款約1億元,但化解的速度顯然跟不上新增的速度,很快新的不良又冒頭,「漲回去接近1個億」。
這意味著什麼,他解釋道,「就是不斷有關注類貸款轉化成不良。而各家銀行的關注類數據仍然在攀升。」
近年來,銀行的貸款一直遵循5級分類管理制度。5級分類中的「關注類」,就是貸款即將轉變為不良的紅色信號燈。一旦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餘額的數據上升,外界就會認為這家銀行的經營風險開始加劇。
十年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率普遍超過20%,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但隨著銀行股改,近十年來,銀行業的不良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在溫州地區,這一數據僅為0.37%,是國際公認的良好水平。
浙江銀監局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不良繼續雙升,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1014億元,比年初增加62.8億元;不良貸款率1.64%,比年初增加0.04個百分點。
丘甲所在的銀行,儘管不良貸款餘額稍有下降,但由於貸款規模收縮,不良率不降反升。
與他所在的銀行類似,不少銀行的上級行不斷收縮投放在浙江這塊過去的信貸「高產田」的資金。據丘甲稱,就他所知,浙江省內不少銀行的貸款規模都在收縮,浙江省分行的貸存比考核從原來的100%、90%降至70%,甚至50%。
從銀行內部,到當地政府,壓降不良的迫切需求與日俱增。
對不良重災區溫州來說,2013年是政府定義的「壞賬核銷年」。一個由市政府、銀監局、人民銀行、法院等召開的聯席會議曾提到「今年是金改年,鼓勵核銷」。市政府的目標是,「努力使不良貸款率在較短時間內,以平穩的方式下降到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力爭不良貸款率控制在2個點左右。」
政府推動壓降不良的決心可見一斑。溫州金融辦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5個月,溫州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68.7億元。結合5月末不良貸款額277.68億元測算,不良處置貢獻率接近20%。
在前所未有的處置力度之下,溫州不良貸款額、不良率首度實現自2011年溫州爆發民間借貸危機以來連續三月雙降。溫州銀監局數據顯示,6月末,該市銀行業不良貸款額264.3億元,環比減少13.38億元;不良率3.68%,環比下降0.22個百分點。
繼溫州之後,浙江經濟重鎮寧波也出了麻煩。
一家國有大行寧波分行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13年僅小企業部出現不良貸款的已達七八十戶,總額共計約十億,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已達4%左右。「上半年寧波慈溪一大片不良全部冒出來。」上述人士說,「去年年底已經出來很多,但當時都是放新貸款下去救。現在已經救不活了。」
銀行內部壓降不良的指標也層層下壓。據上述人士透露,當時小企業部測算2013年不良率將會達到6.5%,但「上級行不同意這一指標」,要求定為2012年年初的水平2.8%,「達不到就扣獎金」。
丘甲作為資產保全部老總,他今年的獎金與化解的不良貸款金額直接掛鉤。而領導也一再強調,今年銀行利潤多寡,很大程度要仰賴資產保全部門的業績了。
在丘甲的不良資產處置的備選清單上,有這樣幾個選項:現金清收、貸款重組、核銷、資產包轉讓、資產包回購,以及以物抵債。
現金清收,是最直接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就是通過法律程序起訴企業追收貸款。而現在,浙江不良貸款高發區的法院,案卷正積壓成山,案件執行排起長隊。
據浙江省高院統計,2013年以來,浙江法院金融糾紛案件保持上升趨勢,新收金融借款合同糾紛7721件,上升38.62%;涉案標的228.77億元,上升95.3%;集中在杭州、寧波、溫州、台州的案件佔收案的63%。
丘甲的下屬們被分配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打點法院的執行人員」。「案件太多,執行的先後順序差別很大。關係好的插一下隊,關係不好的排在後面,等輪到,企業資產可能都轉移光了。」丘甲說。
通過法院追訴過程極為漫長,久的可能長達一年。於是,「自力更生」的貸款重組成為丘甲最主要的手段。
貸款重組,簡單說,就是對借款人、保證人、擔保方式、還款期限、利率、還款方式等進行調整。大多數時候,就是把不良貸款平移給擔保單位,或者第三方。「這是一個以時間換空間的過程。」丘甲說。
平移,也分等額平移和「擴盤打撈」。
一位城商行的資產保全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些風格激進的銀行,經常採用「擴盤打撈」的方式。比如,一筆1000萬的不良貸款冒出來後,直接向一些資質比較好、有能力消化的企業發放3000萬、4000萬的貸款,其中1000萬用來覆蓋不良,而這些貸款通常採用基準利率或基準利率下浮,並免去一些變相的中間費用。第二次再出問題,3000萬貸款變成8000萬、1億。「風險擴盤、授信擴盤,風險越滾越大。」上述人士說。
這一方案的本質是,由於A企業貸款已出現不良,銀行無法直接給A增加授信。於是,貸了一筆錢給B企業,讓B幫助A企業償還貸款。
這一方案似乎皆大歡喜。對銀行來說,儘管犧牲了一些「利息和財務顧問費收入」,但迅速化解了一筆不良貸款;對A來說,這一筆債務包袱落地。
而B企業看上去平白多增了一筆負債,但自有其如意算盤。如果B是A的擔保企業,那麼原本需要直接替A代償1000萬。貸款平移後,反而新增2000萬以基準利率的授信。不僅多增加一大筆貸款,而且相比平時上浮至少30%的利率以及種類繁多的隱形成本,這部分開支一年能減少100萬左右;即使A最終破產,B憑藉私下借款協議,也能申報一部分債權,減少部分損失。
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操作手法,意味著B企業不需要立即承擔1000萬的代償義務,通過額度擴增、期限延長、利率下浮,損失將會大為縮窄。信貸泡沫被以較為柔軟的方式擠出。
如果B企業並非A的擔保單位,而是本不需要承擔代償責任的第三方企業,「那平移後的貸款就不是2000萬,可能就是4000萬了。」上述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事實上,伴隨著經濟的持續下行,銀行和企業的態度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2012年時,銀行曾普遍估計2013年經濟會見底,因此化解思路和方向跟現在有所不同。2012年很多銀行在做的「擴盤打撈」,「今年很多不敢做了」。
「如果風險再出來,追究責任的時候,擴大風險的責任非常重。造成了他們現在的壓力很大,不願意簽字。」丘甲說。
擔保企業的態度也在變化。2012年擔保企業通常主動要求平移,後來,等額平移不接受了,必須擴盤。再後來,企業自身消化新增負債的能力隨著疲軟的宏觀經濟持續走弱,「擔保企業不要貸款平移了,寧可起訴」。
上述國有大行寧波分行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一筆逾期貸款即將被計入不良之前,銀行通常也會做一些手腳。
比如,在計入不良貸款的節點之前,他們通常會找到一家與欠息企業並無關聯的信貸客戶,「放一筆貸款到他戶頭上,他將這筆錢轉給欠息企業還貸」。
上述人士說,這兩家企業私下並不簽訂借款合同。這樣的做法通常針對那些抵押物處置已進入法律程序的貸款,目的是儘量縮短不良貸款暴露的時間。「總行要你壓不良,會出現很多不合規操作。等抵押物處置掉,資金回籠就沒事,上面不會追究。」
「化解方法會越來越多,但是執行力會越來越差。」丘甲總結。
丘甲手中的牌還包括:核銷、資產包轉讓、資產包回購,以及以物抵債。
資產包回購,就是玩數字遊戲——先將不良資產包賣給資產管理公司,等過了年末的不良率考核,再回購。「現在做得不太多,這些資產等待的命運就是核銷。」丘甲說。
以物抵債,抵押物拍賣會有三次機會,一旦最終流拍無人接盤,資產將抵給銀行。據丘甲介紹,有些銀行已經在直接出租物業,因為現在行情賣不了好價格。
剩下兩種主流的處置方式,便是核銷和資產包轉讓。
財政部《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對核銷流程有嚴格的規定。上述國有大行寧波分行人士說,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核銷進度緩慢,需要層層審批,並進行內部責任認定。2013年上半年,其所在分行僅核銷兩筆共兩千多萬、產生於2008年的不良貸款。
「銀行不核銷,有自己的理由。當時不良率不高,如果弄得乾乾淨淨,第二年壓力就大了。今年1%,明年目標就更高。」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說。但正在上升的數字開始考驗銀行的底線,「數字太難看了,年底前肯定要處理一批」。
而不良資產處置最快捷的通道,便是不良資產轉讓。這一市場一直被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把持。根據現行規定,國有及國有控股銀行不良資產轉讓必須經由四大AMC完成。
從未在市級分行層面單獨進行過資產轉讓的上述國有大行寧波分行,已經開始對不良資產進行摸底,「已經報了幾個項目給總行,等待審批,10月將邀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競標」。
在杭州,一家全國排名靠前的城商行浙江分行的資產保全部老總也打算通過資產包轉讓的方式,迅速批量化解一部分不良資產。而過去,他們還從未如此操作過。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伴隨去槓桿與擠泡沫的過程,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市場需求巨大,應鼓勵更多市場主體加入。
事實上,這一變化正在發生。
幾個月前,一則媒體報導稱,溫州瑞安華峰民間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海螺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與工行溫州分行達成了分別為2.7億和1億的不良資產收購協議。
一位接近工商銀行的人士回憶,報導刊發後,「北京總行知道了,法律部門說這個事情有點麻煩」。按照規定,不良資產處置跟民間資本的合作,「不管哪種方式,是不被允許的」。
「你跟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合作,不良資產賣高了,賣低了,損失多少都沒有關係。但跟民資合作,就很難說清,容易涉及國有資產流失。」溫州當地一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事實上,正是工行溫州分行主動找到了當地這兩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要求合作。合作方案得到工行浙江省分行的支持。據上述接近工行的人士稱,一方面,時值年末,銀行有搶時間降不良的需求,另一方面,把資產交給四大AMC處理,打折打得很厲害,而跟民資合作,銀行無疑享有更強的定價權。
一般不良資產包轉讓時,通常將抵押貸款和難以追回的擔保貸款打包後打折出售。而工行的這兩筆不良資產由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按照本息全額收購,相應的,這兩筆資產全部為抵押貸款。
據溫州瑞安華峰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翁奕峰介紹,他們收購不良資產的2.7億元,由股東方瑞安華峰集團出資。實際操作中,民資公司與銀行簽訂債權轉讓合同,一紙合同下再附收購清單,但在資產拍賣前,產權仍暫時登記在銀行名下。作為對價,工行為兩家民資公司的母公司增加授信,並提供優惠利率,還承諾如果最終處置出現虧損,將補償至保本。
事情此後出現了轉機,總行最終默認了這種合作方式。上述接近工行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總行認為,雖然這種合作方式並不符合既有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儘可能地保全了銀行資產。此後在一次不良貸款處置會議上,工行總行領導曾說,不良資產處置方法是很多的,比如浙江省分行就借用了另外的渠道。
溫州金融辦此後召集溫州部分金融機構召開了一次現場會,在場的一些股份制銀行紛紛表達希望合作的願望,但最終卡在了總行層面。「他們分行層面都很想做,但是總行明確要求通過四大AMC,總行還沒有鬆口就辦不了。」一位當時參與會議的人士回憶說。
民資管理公司和溫州各家銀行的溝通未有因此停歇。「溫州的企業還沒有根本性的好轉,那邊要處置,這邊又冒出來,肯定要把能處置的先處置掉。」海螺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總經理朱海兵說,法院處置進度漫長,海螺公司2012年底收購的第一筆1億元不良資產,截至目前處置進度僅為10%,銀行等不了。加之集中拍賣,抵押品可能大幅度降價,貶值率高。而且相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省級辦事處,民資對當地有多少資產可以收回更清楚,「他們轉讓不良資產的需求非常迫切,而我們也希望跟他們合作」。
此後,華夏銀行溫州分行與蒼南潤豐民間資本管理公司達成了1億元銀行不良資產轉讓協議,海螺公司則再度收購工商銀行8000萬不良貸款,與溫州銀行等的合作仍在商討中。
儘管總行層面卡得很死,但地方分行仍在不斷探索可能的突破方式。中信銀行就曾提出一種解決方案,比如,一套房子的抵押貸款本息為300萬,而房子的市場價為450萬。由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與債務人簽訂回購協議,先提供300萬代為償還貸款,房產則過戶到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名下。半年或9個月後,由債務人回購,若無法回購,則房產交由民資公司處置。
2013年初,中央曾計劃允許各省成立一家國資背景的資產管理公司,負責省內的不良資產收購。當時的溫州市委書記曾希望爭取將這家地方版AMC設在溫州。據一位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負責人回憶,當時大家反映,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去收購不良資產「名不正、言不順」。溫州市領導的思路是,利用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做通道,將收購來的不良資產分散到各家民資公司。
這意味著儘管中央允許成立地方版AMC,但不良資產的一級市場仍被國資壟斷,民資只能從二級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我認為這樣的機制不對。這些不良資產是商業行為形成的,卻讓財政資金、讓納稅人來埋單。財政資金應該更多地用在養老等公共服務上。」溫州金融辦副主任馬興說,「但是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把能收回的部分有效地轉化,能釋放多少出來就釋放多少出來,這是合理的。」
「實際上有些資產是很好的,它只是一時資金不能周轉。我覺得今後這些管理公司不僅僅是受讓不良資產,而是把不良資產拿到以後進行培育、增值。」浙江產權交易所一位高管說,「比如,就像高速路上跑的一輛奔馳車,它的輪胎破了,開不動了。其實換一個輪胎就可以繼續走。如果這種時候你把它賣掉了,它原來的價值都消失了。資產管理公司做的事情就是換一個輪胎,它就是讓不良資產如何更好地發揮它的市場價值。」
更多的民間資本正期盼能名正言順地介入不良資產市場。
事實上,一家股份制銀行溫州分行已將當地一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列為戰略合作夥伴向上級申報。總行領導在近期一次談話中提到:第一,國務院最近頒佈的「金十條」同意民資介入;第二,從不良資產前期處置情況看,資產都賤賣了,很可惜。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丘甲為化名)
| ||||||
董事長蕭俊祥如何打進語言不通的越南巿場,又為什麼堅持不前進中國? 在鄰近台北小巨蛋的南京東路四段上,坐落著凱撒衛浴的旗艦展示中心,招牌用英文寫著大大的「CAESAR」,而非創立初期使用的古羅馬戰士頭像與中文商標,昭示了凱撒衛浴由本土轉向國際的決心。 踏進門市,第一眼看到的是小巧的蛋型洗手台,宛如一顆剖半的潔白水煮蛋,吸引了客人目光。殊不知,這巧思正出自於凱撒衛浴董事長蕭俊祥,他笑說,「這是吃早餐時想出來的!我女兒都挖掉蛋黃,只吃剩下蛋白的水煮蛋,我一看,這不就是一個臉盆嘛!」像這樣出自蕭俊祥創意的產品可不少,不僅是外形設計,技術革新更是他自豪之處,過去四年來,凱撒有超過三六○種新品上市,是同業的數倍之多,他驕傲地表示,「創新就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力!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我敢說,現在大品牌有的,凱撒都有!但我們有的,別人不一定會有。」勇於創新 衝上一線品牌事實上,凱撒衛浴每年花在產品研發的經費僅約四百萬至五百萬元,不到總營業額的○.五%,但公司積極藉由異業結盟與跨國合作引進新技術,每年都推出令消費者耳目一新的產品。 也因此,凱撒衛浴從二線品牌一路往上衝,十年內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與和成、TOTO並列為國內三大衛浴品牌;在越南,更已是僅次於日本INAX的第二大品牌。 十月二十四日,凱撒衛浴將掛牌上市,是繼一九九六年中釉上市後第五支玻陶股,為族群再添新兵。在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上,蕭俊祥得意地說:「十五年前,我跟股東們說凱撒有朝一日會掛牌,還被嘲笑,當時公司資本額甚至不到兩億元,但,夢想不就馬上要成真了嗎?」衛浴設備屬於勞動密集與手工技術要求極高的行業,且瓷器的燒製過程多達三十幾道,良率控制不易,需要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在旁監製,凱撒九六年至越南投資設廠後,便引進德國先進設備,並在二○○二年時從義大利轉移「FFC(Fine Fire Clay)高溫耐火瓷」的燒製技術,是亞洲國家第一家發表此技術的衛浴設備廠商;甚至到今天,蕭俊祥還能大聲地保證:「這種技術,和成與TOTO都做不出來!INAX也沒有!」原來,高溫耐火瓷的泥漿原料已有一半經過高溫燒製,燒出後的收縮比率僅有五%,而全由生料燒製的一般陶瓷收縮比率達一二%;換句話說,一公尺長的胚體燒成後,傳統陶瓷剩八十八公分,高溫耐火瓷則有九十五公分,不易變形,能做出超大一體成型的產品。 蕭俊祥不諱言,衛浴設備既是民生必需品,有房子就要有洗手間,整個產業的產品結構其實多年來並無重大改變,端視廠商有沒有心不斷做出改變,「要有先進的技術,好的設計才有被生產的可能。」被視為點子王的蕭俊祥,在幾年前看到因出水產生電力,因而觸動LED發光的炫目水龍頭時,便直覺「水力發電」將會是衛浴設備朝向環保、節能趨勢發展的重要技術,「我花了好幾年時間在想,要怎麼讓感應式水龍頭不用外接電源,自動發電、儲電。」避免剽竊 無意前進中國經過兩年時間的研發,今年,蕭俊祥的創新點子終於落實在產品上,閃著銀色金屬光澤的水龍頭上看不見感應器,僅靠著人體靜電來改變電場感應出水,較紅外線更靈敏;洗手台下方亦只見一組裝著蓄電池的小型發電系統,沒有外接電線,上一個人使用完後,水力帶動葉片所產生的電便會儲存在電池內,省去另外布線的困擾,蕭俊祥為此技術取名為「水動能」。 在台灣,凱撒衛浴藉由不斷創新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同時打開品牌知名度;在越南,凱撒從一開始便面臨來自國際大品牌的強烈競爭,在「敵大我小」的情況下,凱撒衛浴仍成功以小搏大,如今已超越曾經位居第一的美國標準牌(American-Standard),並在當今的越南市場搶到第二大品牌位置,僅次於日本INAX。 因應市場變遷,九○年代起許多衛浴設備廠商紛紛至海外尋求新契機,絕大多數選擇中國,當時登陸投資的廠商多達四十七家,經過幾輪激烈競爭,目前僅剩三洋磁磚、冠軍磁磚、和成衛浴與中國製釉四家還留在戰場上。 一開始,凱撒衛浴就決定另闢新疆土,現在每年來自越南的營收已超過五億元,直到今日,蕭俊祥仍肯定地表示不會前進中國,「中國語言通,反而更容易被了解經營方法,甚至竊取技術。」現在來看,當初設廠越南的決定,也為凱撒布局東協國家扎穩了基礎。 蕭俊祥回憶設廠之初,當時越南的衛浴設備市場已被全球最大的美國標準牌搶先扎根,日本INAX也早凱撒半年進駐,「當時的情況,說是台灣與兩大強國美、日之間的戰爭也不為過。」因越南子公司成立時僅有五百萬美元資金,光是建廠、買設備都顯得困窘,遑論行銷戰術,而從台灣來的「CAESAR」牌衛浴對越南人來說毫無知名度,當地衛浴設備經銷商連在店頭擺放樣品都不願意,但蕭俊祥使出「死纏爛打」的絕招,終於打進市場。 巡店清理 打動越南經銷商蕭俊祥在越南找了八、九位當地人做業務,先在工廠接受三至四個月的實習,徹底了解產品後,再讓他們每天到胡志明市內「巡店」。 所謂巡店,係將胡志明市內的衛浴設備商分組,一位業務負責八家店面,從早上八點開始,每一個小時到一家店服務,一天上班八個小時就服務八家不同的店,每家店還要求得固定時間報到。 「業務到店面不是站崗,是為老闆服務、幫忙經營。」原來,越南早期道路建設不發達,馬路上灰塵滿布,車子一駛過,常讓店面「霧煞煞」,業務就到店裡幫忙擦水龍頭、擦瓷器。 這一批穿著凱撒制服、戴著凱撒識別證的業務,每天幫忙清理全店的產品,可說是開越南服務風氣之先,前前後後花了四個月時間,就收服了胡志明市約五十家經銷商。 不僅如此,蕭俊祥更要求業務們仔細蒐集客戶資料,幾個月下來,老闆是哪裡人、生幾個小孩、老闆娘背景等,全都摸得一清二楚,甚至連店面的租金行情也全部掌握;緊接著,一百家、兩百家如漣漪般擴散出去,一年後凱撒前進河內設廠,迄今在越南已有超過一千兩百家商店銷售其產品。 看到凱撒衛浴逐步站穩市場,日本INAX也開始著急,祭出同級產品降價的策略,希望讓凱撒出局。蕭俊祥指出,在當時的衛浴設備品牌中,INAX好比是豪華車M-Benz,凱撒則是物美價廉的Toyota,「賓士降價與豐田拚,大家都覺得完蛋了。」但蕭俊祥並未把價錢殺到更低,他反而要求開發團隊想出更多顏色、花樣,在艱難時刻不惜開發新模具,「越南人喜歡花花綠綠,我就讓面盆、馬桶有深藍、棗紅、粉綠等顏色,甚至鑲上花邊來吸引買家。」幾年下來,INAX自降價格與凱撒堅持品質的作法,反而讓民眾將兩品牌視為同級品,無形中提高了凱撒的品牌價值。 好不容易凱撒衛浴在越南闖出點成績,卻遇上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不僅市場推銷困難,正值擴張期的凱撒甚至無法從銀行借到錢,蕭俊祥感嘆,「我曾想過老天爺為什麼這麼不公平,要這樣對待辛苦努力的人?」但上天關閉一扇門,自然會開啟另一扇窗。九八年金融風暴讓泰銖重貶,當時從三十泰銖對一美元貶到五十六泰銖對一美元,也讓泰國三家已取得越南投資執照的大型衛浴設備商放棄進入。「如果那三家公司進了越南,我不敢保證凱撒還能有今天這局面。」蕭俊祥說道。 談到未來,五十五歲的蕭俊祥充滿雄心,「有一天我會退休,但新的接班團隊已經準備好了,要帶著凱撒成為全球前十大的衛浴品牌。」直到現在,蕭俊祥每個月仍有七天待在越南,出入越南次數高達一九六次,而這項紀錄正擴及其他國境,也許有一天,凱撒衛浴真能仿效凱撒大帝的氣魄,將產品行銷至其他大陸。 凱撒衛浴 成立時間:1988年 負責人:董事長暨總經理蕭俊祥 資本額:6.45億元 主要業務:衛浴設備 營業額:2012年營收14.4億元,獲利1.2億元,EPS1.87元 撰文‧鄧 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