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永明深陷單打困境


2012-6-25  TCW




全世界做智慧型手機的公司中,只有三家賺錢,其中一家就是宏達電,」一位美系外商分析師說,「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這家不容易的公司,此刻卻面臨著嚴峻挑戰。

它,打錯什麼算盤?

從比功能到比「三獨」,慢人一步

先是與蘋果的專利紛爭未解,接著遇上歐債風暴、美國「卡關」事件、新產品One系列出包等問題,今年第一季市占率也下滑,讓宏達電股價從去年四月的一千三百元高點,到現在不到四百元,跌掉七成,也讓八大外資齊砍目標價。

股王落難,背後是一堂什麼樣的課?

「宏達電沒有趁好的時候,提早布局,」台大國企所教授湯明哲分析,「如果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可能是機海戰術分散了太多時間心力,真正有Value-added(附加價值)的事情做得太少。」

所謂高附加價值的事,指的是獨特的「平台、技術與內容」。智慧型手機的戰爭已從早期的「比功能」進到下個階段,現在,大家比的是「三獨」:獨占平台、獨特 零組件與獨家的內容。目前來看,蘋果三者兼備,整合得最好;三星擁有AMOLED面板,也成功做出區隔化。但宏達電呢?

在第一回合智慧型手機之戰中,因為市場剛剛崛起,消費者除了蘋果iPhone、RIM黑莓機外,選擇並不多,當時三星也未成氣候,宏達電抓到這個機會,推出大量的機種搶攻市場,而運營商也不甘被蘋果一家綁架,對此舉自然張開雙手歡迎,這就帶動了宏達電過去兩年的榮景。

「這個策略在當時來看是正確的,但宏達電錯在沒有趁好的時候提早布局,」湯明哲說。每家成功大企業都必須因應整體局勢變化,確認與調整戰略,眼前收割成果的同時,也得嗅出下一個趨勢所在,把該有的專利、技術都拿到手中。

這是所謂的「順風學轉舵」。回溯宏達電的歷史,它並非不明白箇中道理。

二○○六年,宏達電員工人數只有四千五百多人,執行長周永明發現代工的毛利不斷在衰退,他毅然率領轉型,從代工轉做品牌,當時所有人都看衰,但後來證實了他的抉擇是正確的;接下來的五年,宏達電營收提高了三.四倍,市值一度破兆元,成為台灣最有價值的品牌。

一年投資十家公司,成果還未發酵

「它們危機感很重,永遠想到最糟的狀況,所以永遠會有雨天備案,」高盛科技產業分析師嚴柏宇在受訪時曾說。宏達電從一無所有開始,骨子裡一直存在著強烈的不安全感,不斷想下一步該做什麼。

因此,宏達電一面高速成長,一面不斷收購各式各樣的十家公司(見右表)。一年多來,宏達電前後總共花了逾二百四十億元做購併,居台灣所有上市公司之冠,可看出周永明積極跨出硬體領域,切入雲端、軟體、專利,在高速成長與未來布局中求取平衡的努力。

只是砸下大錢,為何看不到成效?

第一、購併需要時間磨合;第二、收購這些公司的目的,是要強化宏達電的產品力與品牌形象,但「外部環境變化太快,這些投資都還來不及發酵,」顧能科技產業資深分析師呂俊寬一語道破關鍵。

呂俊寬指出,差異化需要時間醞釀,過去行動產業的演化期約一年,大家有時間慢慢去琢磨、嘗試錯誤。但從二○一○年以來,整個環境的變化程度成倍數發展,產品週期縮短到兩季到三季以內,很難做出殺手級的差異化。

並且,相較於其他的競爭對手,蘋果擁有高度軟硬整合實力,三星掌握了關鍵零組件,就連華為、中興都有網路設備做基礎,先天體質弱的宏達電在這個戰場上,「就像少棒對決大聯盟,」呂俊寬說。

換句話說,雖然宏達電已經竭盡所能,在順風時開始轉舵,但外部的壓力實在太強,轉的速度還是不夠快、不夠徹底。

譬如它的機海戰術,「是沒有錯,只能說不夠細緻,產品特色不明顯,沒有一支明星機種,反倒讓宏達電失去品牌鑒別度,」呂俊寬說。

習慣孤軍作戰,落後特別辛苦

華碩的例子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困境。二○○七年六月,率先提出小筆電(Eee PC)概念,被《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等媒體譽為最佳科技創意,但因為抓不準市場需求,華碩光是一季就推出了三種尺寸、六種機型的小筆電,一共卻只出貨一百七十萬台,而宏靠 一台Aspire One就出貨了二百二十萬台,兩者在策略與結果上的差異形成強烈對比。

這個殷鑑,周永明也意識到,因此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逐步收斂資源,今年調整產品策略,集中火力主打One系列,要與三星的Galaxy對拚。然而,從機海戰術到單一化機種,產品策略的改變,意味著研發、行銷資源重分配,整套生產流程也要跟著轉,此時挑戰特別大。

如同大船擺尾,前面的舵轉了,但後面跟不上,就容易出包。

曾在三星、廣達擔任技術顧問,仕橙3G教室技術總監陳俊宏,在One系列上市的第一時間就拿新機來檢測,當時就發現螢幕有黃斑、軟體程式有瑕疵會導致當機等問題,顯示產品尚未調校到最佳水準就急著出貨。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高通(Qualcomm)新晶片又在此時缺貨,只好拿舊晶片取代。儘管宏達電不斷強調兩者「效能相同」,但對於花大錢買到舊晶片的消費 者來說,無疑有被當成冤大頭的感覺,這也讓宏達電的品牌形象蒙上一層陰影。最重要的是,他習慣孤軍奮戰。「宏達電一直都是自己在撐,不像PC產業已經形成 了一個產業鏈,」台大EMBA執行長黃崇興說,加上Google現在擺明了挺三星,讓它做得很辛苦。

過去台灣的PC產業,在Wintel體系的帶動下,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細緻的分工機制,創造出三十年的科技業榮景。但在智慧型手機產業,卻始終只有宏達電一家獨大。

它,可思考這樣做!整合新產業鏈,不再怕被各個擊破

「以它這幾年的霸主地位,應該很有本錢出面號召上下游產業鏈,發揮台灣水平分工的優點,與三星的垂直整合對抗,」一位分析師說。這個觀點,與宏?硌釣う 齯?振堂不謀而合。日前王振堂就在股東會上表示,台灣現在缺乏一個安卓(Android)軍團,所有人都單打獨鬥,做平板的做平板、做手機的做手機,結果 就是被三星各個擊破。

湯明哲進一步建議,宏達電或許可思考,一面緊抓住Google關係,一面想辦法整合台灣的資源,例如用台積電的半導體取代三星,用聯發科的晶片取代高通 等,技術不足的部分,再由政府出面支援,用補貼、退稅的方式,把台灣的行動通訊產業全面升級。接著,再以亞洲市場為發展重心,開發中文的Siri、App Store等特殊加值服務,形成一個反三星、反蘋果聯盟。

雖然現階段遇到困難,值得慶幸的是,「宏達電現在還在青春期,離壯年還有一段時間,」黃崇興說。意思是,雖然股王光環不再,但這仍是一家充滿鬥志與活力, 財務健康的公司,只是面對蘋果、三星這種國際級公司,宏達電必須要放下身段,像過去一樣,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利基點,才能再一次「轉大人」。

【延伸閱讀】宏達電1年掉4個百分點——前5大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單位:%)2011年第1季宏達電:9.3三星:12.4RIM:13.0蘋果:16.9諾基亞:25.7其他:22.7

2012年第1季宏達電:5.3三星:26.3RIM:6.9蘋果:22.9諾基亞:9.2其他:29.4

【延伸閱讀】 2年砸逾240億元購併——宏達電近年購併與投資案2010/6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法國巴黎手機軟體開發商 Abaxia 100%股權軟體產業、4.26億元

2010/11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第三地轉投資中國手機應用軟體廠網秦科技軟體產業、0.73億元

2011/2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1》英國無線多媒體 SaffronDigital內容產業、14億元2》認購美國雲端服務遊戲公司OnLive 增資特別股內容產業、11.6億元

2011/3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投資 KKBox內容產業、3億元

2011/4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買下美國無線通訊技術廠商ADC的82件專利及14件4G專利專利產業、21.75億元

2011/7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向威盛電子購併 S3 Graphics,取得235項專利專利產業、87億元

2011/8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1》美國潮牌耳機 Beats 51%股權周邊產業、90億元2》美國雲端服務公司 Dashwire內容產業、5.36億元

2011/10投資對象、產業別及金額:美國兒童應用程式服務商 Inquisitive Minds內容產業、3.9億元

註:金額幣別為新台幣資料來源:Gartner、宏達電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5

中國股市深陷信任危機 IPO造假機構投資藏黑幕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97030.html

從IPO造假頻頻出現到機構投資違規、違法內幕交易、「老鼠倉」屢禁不止,在A股市 場大量股民選擇「用腳投票」遠離A股市場的同時,中國證券市場目前似乎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要消 除A股市場的信用危機,需要包括監管者、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等在內的市場參與各方擺正自己的位置,重塑市場的信心和信用基礎。

分離

監管者需遠離利益鏈

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創業板 三奧股份涉嫌造假上市事件,這也是繼新大地之後的創業板第二起造假上市的案件。公開資料顯示,今年5月18日,新大地經創業板發審委審核通過,但卻於7月 12日被終止審查。這也是繼立立電子、蘇州恆久、勝景山河之後,A股市場第四家已經成功過會、最終被終止上市的企業。新大地和三奧股份事件的發生,在引發 了輿論對於企業造假上市的圍剿的同時,也再次對發審機關的審核能力提出了質疑。

實際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創業板已有105家上市公司公佈了201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從淨利潤指標來看,上述企業上半年共計實現淨 利潤44 .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0.0億元小幅增長了12%。除此之外,更是有34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出現了下滑,恆信移動、菇木真甚至出現了虧損。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嶺認為,監管的職責應當是維護證券市場秩序,打擊偽劣,保護守法合規經營,保護投資者權益,確保證券市場公 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得到落實。而上市公司、中介機構、交易所、證券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投資者都是被監管對象。然而,在證監會主導新股發行審核的機制下,監管者從源頭開始即陷入上市公司精心編制的利益鏈條,與被監管者形成了利益同盟。監管者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證券市場的主體———上市公司當然無法受到有效的監管。

「首先要理順監管部門和市場的關係。」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證監會本身在和市場的關係 上,沒有擺正監管和審批的關係,往往認為審批也是監管。劉紀鵬認為,證監會的精力應當更多地放在抓壞人身上,而不是去替股民「選美」。監管部門和市場的關 係要正確地擺放,首當其衝要處理好證監會、交易所和中介機構的關係,監管部門要從目前做實質性的判斷卻又不負任何責任調整到做程序性的、真實性的判斷上 來。在發審委的問題上,劉紀鵬強調,要監審分離,下放發審、做實保薦、真實供求。

目標

上市公司需完善法人治理

除了造假上市的問題外,A股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股權結構的不完善,以及由此引發的信息披露違規等行為的頻頻出現,也是投資者對證券市場失 去信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天方藥業為例,就在近日,該公司被曝出在定向增發計劃擱置兩年未作說明的情況下,在公開資料中隱瞞22.3億元的投資項目,而在 暗中實施該項目,以期壓低股價便於重組進行。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應當治理A股尤其是創業板市場嚴重的家族企業「一股獨大」現象,加強企業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在上市 入口,監管部門就應該堵住一股獨大的家族企業。」劉紀鵬對記者強調,必須要在上市的入口堵住一股獨大的隱患,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必須達標,上市後第一大股 東持股不能超過33%,二級市場上不論國企還是家族企業,持股比例超過33%的大股東的減持價格要進行預設,要讓包括廣大股民在內的投資者表決確定第一大 股東轉讓股票的價格,這樣也解決了信息披露的問題,上市公司的股東只有通過努力創造良好的業績才能將股票賣出。

劉紀鵬表示,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一股獨大在中國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創業板95%的企業都是一股獨大的家族企業,第一大股東上市前平均持 股在56%,最高達98%,上市後也平均在45%,最嚴重的甚至在70%以上,這些一股獨大的家族企業,通過在二級市場高拋低吸,迴避窗口期,等待解禁流 通後減持套現,票麵價格一塊和三五十塊的上市價格相比,再跌都可以賺到錢,這樣的股票目前正大量潛伏在中國資本市場中。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表示,目前有的公司上市就是一個包裝過程,假冒偽劣的東西不少。有的雖然是進入世界500強的大公司,但透明度不夠, 一股獨大現象明顯,普通投資者沒有話語權,其回報也很低。因此,監管者的作用就應該更多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去維護市場的三公原則。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與證券中介的法人治理、誠信建設及法治建設,將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大目標與任務,其中,已經起步的分紅政策導向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細化。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還普遍認為,除了提升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之外,對於中介機構———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也應當切實的加強監管力度,對其失職甚至是惡意串通造假上市的行為更要進行嚴懲,提高其違法成本。

本色

機構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

從成熟國家的市場來看,機構投資者才是市場的主導力量,也是穩定市場的中堅力量。而在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不僅在市場上處於邊緣化的位置,其行為也 越來越散戶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市場的劇烈波動負有責任。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應當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的力量,同時在制度設計上進行改 革,促使機構投資者更多的進行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日信證券認為,A股市場參與主體存在著結構性缺陷。近幾年隨著限售股不斷解禁,市場流通市值迅速擴張,機構投資者管理的資金佔流通市值的比重下降到9%左右。相對穩定的中長期投資者,包括保險機構和公募基金等,對市場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不斷減弱,對長期價值理念的塑造力也在快速減弱。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受市場情緒驅動的其他投資者會對市場產生更大的影響。

劉紀鵬建議,考慮到中國的特殊情況,主板市場應當不批准任何借殼買殼,規定一個時限,要求上市公司依靠自己的力量整改解決。「我建議2013年1月 1日以前還允許買殼重組。從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對於企業非重組式的扭轉頹局給予時間,達不到以後果斷落閘退市。在預期明確之後,就 沒有人敢炒ST股。」他說。

經濟學家華生認為,只要監管部門明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過後,A股凡是沒有產業內容的,不屬於同行業併購的,就不再批准,這樣的話垃圾類的股票就會自然而然退出市場。華生還強調,在再融資的問題上,也應當市場化,這樣才能有真正的產業併購,才能激活藍籌市場,而現在A股的實際情況是垃圾股併購而藍籌不併購。

董登新則建議,應當大力發展公司債市場及場外市場(O TC),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培育多樣化長期機構投資者。同時,應當有效推進中國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引入更多的境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 如果國內不讓設立國際板,就應該儘早開通港股直通車,讓境內投資者也能跨市場組合投資,以規避單一A股市場的週期性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85

中國公司深陷「信貸毒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646

雖然中國近期的一些經濟數據顯示出些許好轉的跡象,但公司方面的報告卻向人們傳達了路越來越難走的信號。

近期中國大量公司公佈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已然顯現出令人失望的局面——絕大多數公司都出現了利潤下滑,而且更重要的是,許多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也越來越令人擔憂。

表現令人失望的公司中不乏一些巨頭。亞洲最大煉油公司中石化今年三季度利潤下滑9.4%,今年1-9月利潤同比下滑30%,深陷原油成本上漲和政府限制油價的兩難境地。另一個石油巨頭中石油今年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33%,主要原因是該公司今年目前為止高達60億美元的煉油損失,此外其天然氣進口業務也遭到了巨大衝擊,今年目前為止該業務利潤與去年同比下滑93%。

此外,中國南方航空今年三季度淨利潤下滑29%,而同期中國人壽已經開始進入虧損狀態。同時,各行業的龍頭企業都難逃利潤大幅下滑的命運,三一重工第三季度淨利潤也驟降59%,寶鋼淨利潤下滑4.88%。

中國的汽車產業同樣承受著巨大壓力。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汽車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8%。以比亞迪公司為例,今年第三季度利潤同比竟下滑了94%。

汽車產業的困境也得到了工信部的特別注意,上週工信部發出警告,要求汽車產業進行規模縮減或兼併。工信部的聲明中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中國將近1300家汽車製造商中,近1/4的公司都處於破產邊緣,一些小規模公司面臨著強制性破產的命運。

當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等九部委正在醞釀相關政策,著力推進鋼鐵、汽車、水泥、機械製造、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等八大重點行業 兼併重組。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由於產業集中度低,重複建設問題突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上述八大產業大都面臨著企業經營利潤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困境。

不妨看一組統計數據: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按照申萬行業分類,27家公佈三季報的鋼企前三季度共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66億元,同比 下滑98%;27家鋼企的平均銷售毛利率僅為5.40%,較去年同期的7.99%進一步下滑,其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則僅為-2.09%。

總的來看,上述八大行業所涉及的已經公佈三季報的829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計實現淨利潤985億元同比下滑36.9%。829家企業中,有 448家三季報淨利潤出現了下滑佔比高,達54%,有86家當期淨利甚至出現潤了虧損。

另外,WIND統計數據顯示,上述829家上市公司已有387家公佈了2012年年報,其中,有355家公佈了淨利潤增長下限,355家中有213 家預計淨利潤將出現下滑,佔比高達60%;有361家公佈了淨利潤增長上限,361家中有127家預計淨利潤將出現下滑。

最最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應收賬款」這一欄的猛烈上漲。許多交易是在信貸基礎上完成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這一欄也並不奇怪,然而,據目前公佈的季報來看,中國公司今年目前為止的應收賬款同比上漲了45%,而與此同時銷售業績的增長幅度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由於每個人牢牢抓住現金不願放手,付款拖延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所以一些公司為了避免限制生產,就會對客戶提供更容易的信貸條件已促進銷售,但這樣做的前提是能夠預見未來的前景將很快出現好轉、需求將很快反彈至正常水平。

問題是,如果經濟放緩的時間繼續延長或者復甦不及預想的那麼快的話,這些應收賬款就會變成收不回的賬款,於是就形成了損失。應收賬款項目的上漲是在預期之內的,但是如此大規模的上漲暗示:有一些公司正是靠著這種方式才能維持下去。

截至今年6月底,煤炭行業中90家大型煤炭公司的應收賬款飆升了52.8%。今年前9個月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項目上漲了83%,對於已經深陷困境的機械製造業來講簡直就是火上澆油。同樣遭遇困境的還有鋼鐵行業。

正如本文所述,中國的經濟已經深深地染上了信貸的毒癮。這些應收賬款的大規模上漲顯示出,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業有信貸毒癮,公司方面也深陷其中。一家公司的支付延期或失敗將會導致整個供應鏈上的連鎖反應。中國現在越來越急需一個更強有力的逆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89

「CDS之母」深陷摩根大通能源交易醜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12
一切都開始於1987年倫敦的暑期實習,NYT如此描述Blythe Masters第一次接觸衍生品的經歷。自此以後,這位精幹的女性在摩根大通一路攀升,最終成為華爾街最具權勢的高管之一。
 
然而如今,44歲的Masters可能面臨一場監管風暴。管理美國能源市場的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的合規官員發現Masters在宣誓作證後在回答其對摩根大通在休斯頓的能源交易員團隊的可疑操縱行為是否知情時做出了「錯誤且具有誤導性的陳述」
 
如果監管機構繼續其調查,摩根大通和Masters可能將面臨處罰。而正如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的報導,銀行監管機構OCC在上個月摩根大通總部的會議上向該公司CEO兼董事長戴蒙發出了非同尋常的鮮明的信號:美國最大的銀行在華盛頓正快速失去信譽。
 
作為摩根大通商品業務主管,Masters是使用信貸衍生品的先驅,她在摩根大通的成功來自於上世紀90年代她對這些產品將徹底改變銀行業的認識。
 
在就讀劍橋大學期間,Masters的暑假都是在摩根大通的倫敦辦公室度過。她在1991年畢業後加入了商品交易團隊,並最終搬去了紐約。
 
Masters的執著在摩根大通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些同事預計她在23歲懷孕時會離開銀行,但Masters即便住到了醫院也隨身帶上了追蹤市場價格的儀器。
 
她在28歲時成為了摩根大通的董事總經理(MD),創下該行史上獲得該職位最年輕的女性記錄。
 
她曾經表示,衍生品看起來「充滿創造性」,由於其數理背景,這對她極具吸引力。通過從某個目標資產中分離出特定風險,衍生品看上去讓銀行得以提供更多貸款。
 
摩根大通的競爭對手們也開始開發這些衍生品。而Masters決定將其在摩根大通大規模使用。
 
據FT的Gillian Tett在2009年發行的數據「Fool's Gold」,當摩根大通的長期客戶美孚要求獲得信貸額度時,Masters的機會來了。為了能夠不出售資產的同時又避免某些風險,她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簽訂了一筆交易,在這筆交易中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獲得了一筆費用,而對價是承擔違約的風險。
 
這筆交易就是CDS。
 
很快,摩根大通的團隊開始與監管層溝通這一新的產品。在1996年,美聯儲在一份聲明中事實上認可了銀行可以通過信貸衍生品來減少其所需的資本金水平。
 
但這些衍生品的作用在金融危機中被證明是無效的,它們反而讓金融機構更加脆弱。
 
巴菲特將其成為「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也讓Masters成為了「末日使者」,衛報在2008年9月的一篇文章如此形容。
 
Masters在當年的一場演講中說道:「很不幸的,用於轉移風險的工具也可能增加系統風險,尤其當主要的交易對手方未能合理控制其風險敞口的時候。」
 
但她也表示:「區分工具和其使用者是很重要的。同樣重要的還包括區分是產品本身無效還是其作用的標的資產無效。」
 
自金融危機以來,Masters就致力於重振摩根大通的大宗商品業務。
 
在2009年的一次採訪中,她回顧自己在衍生品方面做的先驅工作時說道:
 
能夠參與創造新的事物感覺非常棒。但不僅是創造本身,還包括這確實能夠帶來價值。而諷刺的是,這反而讓信貸更加的鬆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18

黑心醬油毒害全台 夜市、小吃、餐館幾近全淪陷 政府管理無力 全民深陷美味危機

2013-05-20  TWM
 
 

 

上班族的一天,從早餐店的速食、中午的便當,到晚上夜市的排隊美食,樣樣都令人垂涎。但根據研究,吃下這些美食,恐怕讓人一天之內就吃下十幾種的食品添加物,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中,健康也悄悄亮起紅燈……。

撰文‧編輯部 攝影.攝影組每天早上,前往公司的路上,上班族Hank奔到早餐店,隨手從架上拿著早已做好的火腿三明治和一瓶優酪乳,付完帳匆匆趕著上班。中午的午餐會報,則一面聽簡報,一面攤開行政助理團訂的便當。一打開,炸雞排、醃黃蘿蔔、豆腐再配上翠綠的炒大陸妹和少許的酸菜,香味撲鼻而來,讓他忘了惱人的公事,三兩下就一掃而空。

到了晚上,和女朋友相約逛街吃消夜的Hank,走進夜市,滿坑滿谷的攤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但賣相極佳,而且俗擱大碗。小兩口先吃了一串烤蝦,再排隊買了一份大腸包小腸,看著鄰攤賣著用各式水果串成的糖葫蘆,忍不住也吃了一串。接著,各自點了一杯最愛的青蛙下蛋。最後要離開了,望見攤位上每個只賣十元的麵包,二話不說買下好幾個,準備隔天當早餐。

只是,忙了一整天,吃了一整天回到家後,Hank總是覺得口乾舌燥,還常常會有心悸想吐的現象。他不懂的是,三餐按時、足量的吃,卻為何一天比一天容易累?

吃太多﹁非食物﹂

上班族一天可能吞下多種食品添加物這是一般上班族最真實的寫照。你的一天當中,吃的、喝的,是否也和Hank大同小異呢?如果是,那麼請小心!你恐怕已不知不覺吃下一、二十種食品添加物。對食物和病理學有專精的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提出警告,口乾舌燥、易累、提不起勁,以及心悸想吐,可能無法全歸咎於工作壓力太重,而是吃下了太多的「非食物」!

我們來解構一下一般上班族一天默默吞下的人工添加物。以Hank為例,他一早拿的火腿三明治,其中的美乃滋可能含了乳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改良劑;火腿則有添加亞硝酸鹽來保色、防腐;而優酪乳則不排除加了去除酸味的香精和甜味劑。

中午的便當也是化學添加物的大本營。雞排用以蘇打粉為主成分的嫩精,讓肉質鬆軟保水,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祕密;炒大陸妹加點小蘇打粉讓顏色翠綠,也是自助餐料理的常態;至於豆腐和酸菜、醃黃蘿蔔,則有以下的可能:豆腐添加過氧化氫來漂白、酸菜為吃起來口感、味道更好,而用了品質改良劑、結著劑和調味劑;鮮黃的醃黃蘿蔔則靠黃色四號色素加持。

夜市更令人擔心,讓烤蝦脆感十足的硼砂、大腸包小腸保色的﹁聖品﹂亞硝酸鹽、糖葫蘆裡的色素、甘精和糖精,青蛙下蛋中的己二烯酸(防腐劑)……。算一算,一天之內,你我都暴露在十多種人工添加物的高風險中。

獨家揭露

夜市現危機,多項國民美食驗出違標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為了進一步查證,《今周刊》在四月二十九、三十日兩天,於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及高雄瑞豐夜市全台三大夜市,採買了二十二件台灣人最愛吃的夜市美食,如大腸包小腸、涼圓、雞排、青蛙下蛋、臭豆腐等,還透過餐飲業者前往台中專賣食材、雜貨的建國市場,購買一般自助餐店、攤販、餐廳最常使用的廉價醬油、滷肉用的爌肉精、鹼粉、嫩精等,送往包括消基會及衛生署也委託送驗的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添加物」風險,一探究竟。

而五月九日報告出爐,則有驚人的發現!其中送驗的食品中,餐館和攤販常用的醬油和夜市販售涼圓檢出了有超標使用人工添加物,甚至違法使用已禁用的化學物。

醬油方面,分別檢驗出「甲基咪唑」及「單氯丙二醇」等兩種化學物。「甲基咪唑」的化學名稱為4-MEI,為焦糖色素的成分之一,可使食品顏色呈黃棕色澤,曾在可樂被驗出。參與《今周刊》這次「為國民美食把關」行動,有毒物專家之稱的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說:「這是很強的致癌物質,在夜市裡用來醃漬或製作滷汁,會使得致癌物質存在於食物中。」由此可知,《今周刊》送驗的醬油為化學合成醬油,廠商為求快速製成及價廉,因此添加焦糖色素,讓顏色漂亮。

至於「單氯丙二醇」則是化學醬油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化合物,在衛生署的法規規定,不得超出○.四ppm,此次驗出○.八六八ppm。而衛生署二○○九年所公布的研究資料就指出,﹁單氯丙二醇」被視為具基因毒性的致癌物質。「我們的衛生署法規相對寬鬆,這是很強的基因毒性的化合物,在動物實驗中,我們發現這種毒物會攻擊動物的基因,產生細胞突變,這就是造成癌症細胞的開始。」吳家誠語重心長的表示,在歐洲曾經有名牌醬油被檢驗出含有單氯丙二醇成分,被要求全面下架。林杰樑指出,WHO認定這是極可能致癌物質,超過一ppm就會增加罹患乳癌、腎上腺癌的風險,並對男性生育能力產生影響。

一檢出在市面上廣為流傳的醬油竟有違規添加物,《今周刊》立即組成了調查小組針對貨源及流通範圍,兵分多路追查其對台灣人的影響層面。首先,我們從醬油罐身所登載的製造廠商地址和電話,試圖從製造源頭查起。結果發現這名為「雙鶴」的醬油製造商,○五年設立登記為「雙鶴食品」,但其在經濟部商業司和網路上工商黃頁所登錄的地點,卻分別位於新北市三重和五股,而直到○八年,又在商業司撤銷雙鶴登記改為「一江食品」,但一江在商業司及財政部所揭露的地址,分別在新北市新莊區和桃園縣平鎮市,不過仍以﹁雙鶴﹂為品牌。

為了一解何以該廠商會有「一廠四窟」的疑惑,本刊調查小組立即循線就近前往新莊、三重勘查,竟發現這兩個登記地都位於一般民宅中,完全不像生產基地,其中我們詢問了緊鄰新莊據點的鐵工廠,鄰居則表示,該公司早在一、兩年前搬遷。

吃多少下肚?

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誤食由於疑竇越來越大,我們直接去電一江食品,業者則表示新莊僅為發票地址,五股才是工廠基地,於是《今周刊》調查小組直接前往該據點直擊,並佯裝攤商探詢,果然目擊昏暗、雜亂的工廠內,正有成批成批的醬油準備出貨。而從該廠商提供的型錄,我們得知其製造的品項高達五十多種,足見其影響層面比我們想像中的大。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在閒談之際,業者表示「雙鶴牌」醬油鋪貨地點早已遍及全台,還依客戶需求分等級販售,從每罐(五公升裝)八十元至一、二百元都有,甚至還幫迪化街通路商代工,以「台農醬油」貼牌對外販售。而這種每罐一百元左右的低價醬油,約莫僅僅一般醬油的五分之一價。

為了全面了解究竟「問題醬油」已被多少人吃下肚?《今周刊》進行第二層次的追查。我們先是透過一江食品所提供的台中銷貨據點,直接前往台中的大盤購買,該經銷商表示,大台中地區大盤直接配銷的據點就有一百多點,另外還有幾十家中盤以及建國、南屯等傳統市場也銷售「雙鶴」醬油。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中,包括一中、逢甲、東海等知名夜市許多攤商都使用該醬油,就連火鍋店也是愛用者。「龍井有一家雞排攤還一周叫貨四十箱(一百六十罐)呢!」「我們一個禮拜在台中就要出貨五百箱(二千罐)!」若由此推估,全台恐怕每月有上萬罐「問題醬油」被外食族誤食了。

而諷刺的是,當我們再度回到迪化街醬油商店,某店老闆娘介紹了數種價位在一百五十元左右的產品,而當記者探詢更低價的醬油時,只見老闆娘表情尷尬,而坐在一旁的老闆不悅地說:「你要便宜的醬油,都有添加化學藥劑,吃多了都要洗腎的,我們不會賣這種東西!」事實上,同一條街上,就有人販賣老闆口中吃了會導致洗腎的醬油。

對此吳家誠建議,民眾若要避免買到化學醬油,或是化學醬油混合釀造醬油,最好選擇CNS標章,以及釀造公會的認證標章,醬油上要標明純釀造,才稍可安心些。

標示不清

標示﹁澱粉﹂ 實際用料為何難界定而衛生署日前發布查驗出的「工業修飾澱粉」被違規使用在食品的事件,其實《今周刊》也在官方消息發布之前,檢查出問題食品。我們將在南部購買的涼圓送驗,就檢驗出含有「順丁烯二酸」化合物,這是屬於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才會有的致癌成分。修飾澱粉使用廣泛,包括麵包、甜點、麵條等等,只要與澱粉相關的加工食品,都可能加入,好讓食物吃起來Q彈軟嫩,且不容易腐敗與硬化。

修飾澱粉在全世界有六○%是工業用途,一○%用於飼料,約三成屬於可食用,加上任何化工行都能方便取得,因此很容易被濫用。記者嘗試到台北市天水路的化工行購買「修飾澱粉」,一罐五百公克,新台幣二五○元,上面標示為「α澱粉」。「很多廠商在標示上,會直接寫『澱粉』,讓人搞不清楚,因此民眾在選用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吳家誠說。

對於此次的化驗結果,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表示,目前衛生署未核准使用「順丁烯二酸」為食品添加物,該產品屬於違反︽衛生管理法︾第十二條規範,可處新台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但如此的罰則是否過輕,則仍有爭議。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認為,化學修飾澱粉只有熱量,沒有其他營養價值,若業者大量使用不明食品添加物,更可能對食用者的肝、腎造成負面影響。

但專家也澄清,並不是所有的化學添加物就一定有害,政府把非天然萃取或天然食材但以人工方式製造的食品添加物皆納入規範,共分為十七類、五百多項,也都明訂了範圍和用量。一般來說,符合規範的食品添加物進入體內後,也能如同一般食品在體內消化、吸收、代謝及排泄,不至於危害健康,「錯就錯在使用失當,也就是說,是『人』的錯!」

業者﹁愛不釋手﹂

求便宜、好吃、省事,食品添加物被濫用食品添加物之所以被濫用,不外乎因為這小小的化學物質,對食品從業人員來說,有著「成本變便宜」、「食物變好吃」、「賣相變好看」、「保存變持久」和「流程變快速」五大功能,難怪會讓業者愛不釋手。

「業者做菜會東加西加,這要怪消費者啊!」一位從事外燴辦桌多年的總鋪師就忿忿不平地說,在預算有限下,人人都要「俗擱大碗」,以辦桌來說,客戶要求每桌五千元就要總鋪師辦出一萬元的菜色,為了賓主盡歡,師傅叫貨時,龍蝦、烏魚子、干貝、鮑魚樣樣都有,但可能都是山寨版,也就是用許多其他的肉,加人工添加物合成做出的「人造肉」。現在供應商也會習慣問:「龍蝦,要叨一扮(哪一類,指真貨還是假貨)?」而吃辦桌的人,看到桌桌都有龍蝦頭,其實很多是上一攤回收的。這些祕密,供貨商、總鋪師甚至客戶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今周刊》蒐集近六年來國內各衛生機構查驗違法(超標或使用禁用品)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其中防腐劑違規件數以三八四一件居冠,顯見為了讓食物保存持久,是導致添加物濫用的禍首。在台中經營歐貝納烘焙坊的蔡孟書舉證歷歷:「去年夏天,我從一家大排長龍的麵包店買一袋果乾吐司,沒想到在炎炎夏日,吐司七天後都沒壞。怎麼可能?我自己做的,三天就發霉了!」食品添加物的魔力,還在於能夠「無中生有」。常被電視節目邀約的美食名嘴、現任恩承居粵菜海鮮餐廳負責人林秋香指出,有一次上節目,就有添加物達人,用了A牌的人參雞精加上B牌紅棗香料混在一起,再加上不知名的添加劑,結果她閉上眼睛一聞,居然和四神湯味道一模一樣。「你想想看,連我這麼多年的做菜經驗都真假難辨,更何況一般人?」吳家誠也憂心地說,「目前許多火鍋店都標榜有不同口味的湯底,檸檬香茅、豚骨的,但誰有這麼多時間一一各自熬煮?恐怕是要靠人工添加物來加持!」

荼毒下一代

食品添加物多少都會對健康產生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化學添加物不是食物,即使合法,仍具有少許的毒性,一旦長期攝取,毒素便會累積在體內。醫界人士就憂心忡忡表示,許多添加物吃下後,初期未必會有明顯的症狀,但隨著時間累積,毒性囤積後,對負責解毒的肝及負責排毒的腎臟就會形成負擔,進而影響肝腎功能。若食用的劑量過高,或食用者本身代謝功能不佳,就有可能中毒,產生噁心、頭痛、嘔吐、心悸或過敏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抑制中樞神經、器官受損、染色體變異,甚至有生下畸胎或致癌危機。

最令人擔心的是,相對於成人,食品添加物對兒童的殘害更深,許多含有添加物的零食、飲料,就是荼毒下一代健康的殺手。根據英美等國的研究報告,經常食用含有人工色素及防腐劑混合的食品,有可能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明顯過動的行為。

然而儘管政府對食品添加劑的規定落落長,看來已為老百姓作了把關,但事實上,其中仍充斥著漏洞與陷阱。

為降低使用者的戒心或罪惡感,製造商會為食品添加物編造一個美化的名稱。例如嫩精,「送到主廚手上,品名上就寫著嫩精,讓人認為這只是一罐讓肉類更保水、更軟嫩的絕佳助手,而不會去追究到底有什麼化學成分。」台中董月花客家人文餐廳行政主廚洪飛龍說。

誤用陷阱一:

巧立名目,非專業人士易誤用而廚界養成教育不足,觀念積非成是,也會造成添加劑錯誤使用。林秋香就指出,有一次看到一位香港師傅居然在一碗十人份的湯,足足放了滿滿一湯匙的味精,被糾正了,還理直氣壯地說:「你這麼要求,我不會做菜!」據了解,目前相關單位對於食品添加物的檢測和規定,都是針對單一化學品,以白老鼠進行「最小產生病變劑量」或「最大不起病變劑量」實驗,再把得出的劑量以嚴格一百倍的數值規範到食品法規上。聽起來很安全,但林杰樑表示,很多食品添加物所產生的病變,是陸陸續續才被醫學證實的,因此,在醫學上還沒法證實對人體有害前,會先認定為可以使用,出問題了再一一剔除。也就是說,在法律落後於醫學的腳步下,我們早已默默吃下許多「合法,但有疑慮」的食品添加物了。

誤用陷阱二:

檢驗漏洞,制度趕不上實質迫害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的風險,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吳家誠另提醒,其實,非法的食品添加物,只要不是毒品,都很容易在一般的化工材料行或網站上買到,「會不會拿工業用的化學品用在食品上?就看業者的良心了。」同時,因測試或檢驗都僅針對單一化合物來進行,因此,若合併使用多種化合物,或是在條件複雜之下使用,就難以把關了。現代食品製作的程序和成分都變化多端,使用的添加物也種類繁多,很可能會激起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而侵害到人體。

吳家誠舉例,食品中已經添加了己二烯酸當防腐劑,若再加上亞硝酸鹽來保色,即使加己二烯酸和亞硝酸鹽都是合法的,但兩者相遇,很可能產生二硝甲基吡咯,而科學研究證明,這是一種頗強的致癌物。

誤用陷阱三:

複合使用添加物,毒性無從察覺兩樣食品中各自的添加物也會相互結合,例如喝了含有己二烯酸當防腐劑的劣酒,再吃進一根有亞硝酸鹽的香腸或臘肉,就等於不小心吃下了二硝甲基吡咯。

可怕的是,這樣的協力效應不僅會在吃的時候進行,也可能會在烹調時產生。再以香腸為例,經過亞硝酸鹽處理保色的香腸,在燒烤後除了會產生致癌物質苯芘類多環芳香化合物之外,還會產生致癌力更強大的硝基苯芘類毒性物質。

另外,個人飲食偏好,如喜愛吃香腸、臘肉、熱狗等醃肉食品,容易累積較多的亞硝酸鹽;而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對添加物沒什麼反應,但某些特定體質或疾病的人則會起不良的反應,如常食用蜜餞、豆乾、金針等製品,其上作為漂白劑的亞硫酸鹽,就容易加重氣喘患者的病情。

吃,原本是一件美事,但在講究速成的現代,連美食都變調了。黑心餐飲業者固然應受到譴責,但一味追求色香味與便利、便宜的消費者也要負責,在國人罹癌率再創新高的今天,是改變飲食習慣的時候了。而對於現行衛生相關法令,也要以更嚴格的標準訂定,方能真正為國民的健康把關!

純釀造醬油 VS. 化學醬油傳統的釀造醬油是以黃豆、小麥等為主原料,由麴菌慢慢將之分解發酵,再經過熟成、調煮、殺菌、澄清及過濾等步驟而製成。由於製程時間約需4到6個月,而且原料利用率較低,成本相對較高,為了降低售價,化學醬油應運而生。

化學醬油是以被搾過油的「脫脂黃豆」為原料,經鹽酸加熱水解、加鹼中和、過濾後調製而成,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在鹽酸水解的過程中,會產生單氯丙二醇(3-MCPD),聯合國農糧組織曾做過實驗,在高劑量的情況下對實驗動物具有腎臟及神經方面的毒性,但是在人體上並無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我國衛生署將單氯丙二醇的規範訂定為0.4ppm。 (辛曉昀)主廚示範瞬間料理 出「美食」滷肉 豬肉數塊 燉煮過程加入爌肉精不須長時間烹調,就能呈現味道香濃的滷汁味醃大黃瓜 醃製過程加入綠色和黃色色素 色澤鮮豔的醃大黃瓜即可上桌醃黃蘿蔔 蘿蔔去皮醃製過程加入黃色4號色素 無須等蘿蔔慢慢變色,醃黃蘿蔔就製作完成糖醋排骨 生排骨數塊 烹調過程加入黃色5號色素可呈現橘黃色的糖醋排骨低價醬油驗出致癌物!

雙鶴醬油檢驗出兩種有害化學成分,其中,單氯丙二醇明顯超標兩倍以上。食用過量對人體可能造成細胞突變,進而致癌。另甲基咪唑成分,衛生署雖尚未訂定標準,但過量食用,有可能造成白血病與肺癌。

市售涼圓

驗出違規化學物:順丁烯二酸檢驗結果:內含379 ppm(mg / kg)化學成分解析:為工業用的「修飾澱粉」成分對人體傷害:經老鼠實驗,會產生癲癇、腸胃出血及肌肉無力等症狀夜市美食危機四伏!

最常濫加食品添加物的夜市國民美食香腸(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加入亞硝酸鹽可使香腸保持鮮紅色並具防腐效果,過量食用恐致癌。

蝦子(泰國蝦、烤蝦、蝦仁煎) 硼砂硼砂能增加蝦子的彈性、脆度及改善其保水度,積存體內將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已禁止用於食品。

雞排(炸雞排、烤雞排) 嫩精分為天然的木瓜酵素成分和化學的小蘇打粉成分,能使肉質軟化,但後者若食用過量會使人有心悸、嘴脣發麻、短暫失去味覺等症狀。

粉圓(珍珠奶茶、青蛙下蛋) 防腐劑主要用於抑制粉圓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保存期限,過量食用會造成肝腎負擔,有致癌風險。

水果(現切水果、糖葫蘆) 糖精、甘精主要讓水果更甘甜,過量食用甘精會傷害肝臟和消化道,而糖精吃多了則有致膀胱癌的危險。

小心!食品添加物就在你身邊!

防腐劑

常見品目:己二烯酸、苯甲酸等21種 用途:抑制黴菌及微生物生長,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後遺症:有致癌風險,形成肝腎負擔 常用食品:調味料、豆類及醃漬品等含水量高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硼砂(冰西) 脆丸、油麵、魚、蝦積存體內產生硼酸症,患者皮膚出現紅疹斑、嘔吐、腹瀉、休克,以致昏迷,有時引起紅血球破裂或腦膜痙攣而有少尿、禿頭、貧血、體溫失調、腸胃潰瘍。

福馬林(甲醛) 豆類(如豆芽菜)、乾製品(如蘿蔔乾、蝦米)、穀類(如米粉)、動物內臟、鳳爪 原為工業上清潔劑及防腐劑,具防腐及漂白效果,有不法商人非法用於食品。不當使用造成頭疼、昏睡、呼吸困難、消化障礙、嘔吐。

水楊酸 酒、醋、糕餅類(湯圓) 甲基水楊酸為合法香料,因具抑菌效果,常被非法當防腐劑,不當使用會造成耳鳴、頭痛、盜汗、發冷、嘔吐、呼吸困難、心臟衰竭。

殺菌劑

常見品目: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等4種 用途:殺滅食品上所附著微生物後遺症:胃痛、嘔吐、呼吸困難、精神錯亂及致癌 常用食品:食用水、魚肉煉製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過氧化氫(雙氧水) 豆腐、豆乾、素雞、麵腸、魚漿、肉漿製品等有漂白和去除異味效果,但法令規定不得作食品漂白劑。會刺激腸胃黏膜,吃多可能引起頭痛、嘔吐,有致癌性。

抗氧化劑

常見品目:BHA、BHT、Vit E、Vit C等25種 用途:防止食品主成分氧化而變質後遺症:對眼睛皮膚有刺激性,對肝、腎、腸胃可能有致癌性 常用食品:油脂、魚貝類、水產醃漬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對健康可能影響BHA、BHT 油脂、速食麵、口香糖、乳酪、奶油 BHT確定為致癌劑,BHA有些研究顯示具有致癌性。

漂白劑

常見品目:亞硫酸鉀等8種 用途:讓食品色素褪色後遺症:過敏、腹痛、噁心及嘔吐 常用食品:飲料、麵粉及其製品、蜜餞、乾貨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吊白塊 米粉、黃葡萄乾、麥芽糖、洋菇、芋頭、蓮藕、牛蒡本為工業用的漂白劑卻被使用於食品中用作漂白和防腐,不當使用會有頭痛、頭昏、嘔吐、呼吸困難,尤其氣喘病患者更易引發哮喘。

螢光增白劑 洋菇、白蘿蔔、吻仔魚 有致癌風險。

亞硫酸鈉 蜜餞、脫水蔬果、金針、蝦、冰糖 可能引起蕁麻疹、氣喘、腹瀉、嘔吐,亦有氣喘患者致死案例。

保色劑

常見品目:亞硝酸鈉、硝酸鉀等4種 用途:保持或增進食品的顏色後遺症:致畸胎、突變、肝毒性及誘發癌症 常用食品:肉或魚製品品目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銅鹽 粽葉、青豆、皮蛋、海帶 用途為保持及增加綠色,促進蛋白質凝固,但會引起呼吸系統、皮膚和眼睛等疾病。

亞硝酸鹽 香腸、火腿、臘肉、培根 與食品中的胺結合成致癌物質亞硝酸胺鹽。

品質改良劑

常見品目:三偏磷酸鈉、硫酸鈣、食用石膏等77種 用途:輔助釀造或食品加工,改良食品品質後遺症:多為安全 常用食品:烘焙、釀造及粉末食品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溴酸鉀 麵粉(麵筋改良劑) 致癌。

氧化鉛 皮蛋 主要促進蛋白質凝固,使用不當會造成食慾不振、精神衰弱。

著色劑(色素)

常見品目:食用紅色6號等27種 用途:對食品著色後遺症:肝、腎毒性、尿液著色、染色體變異 常用食品:生鮮、飲品、海帶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鹽基性芥黃 糖果、黃蘿蔔、酸菜、油麵 頭痛、心跳加快、意識不明。

鹽基性桃紅精

(紅花米) 糖果、蛋糕、紅薑、話梅、肉鬆 全身著色,排出紅色尿液,可能使肝功能下降。

奶油黃 醃黃蘿蔔、麵條、蛋糕、餅乾 致肝癌。

蘇丹紅 蝦、熟肉、餡餅、辣椒粉 分為蘇丹紅1、2、3、4號,不當使用有致癌性。

黃色四號 餅乾、糖果、油麵、醃黃蘿蔔、火腿、香腸、飲料 以石油工業產業煤焦為原料合成,有害物質混入的機會很多,本身毒性強,有致癌性的隱憂,會引起蕁麻疹、氣喘、過敏。

香料

常見品目:香莢蘭醛等90種 用途:增強食品香味後遺症:噁心、嘔吐、暈眩、抑制中央神經系統 常用食品:飲料、麵包、餅乾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香豆素 飲料 引起肝、腎毒性,致癌。

調味劑

(人工甘味劑)

常見品目:L-麩酸鈉(味精) 、檸檬酸、糖精等53種 用途:賦予食品酸味、甘味、甜味後遺症:影響腦部發育、致高血壓、腎臟病 常用食品:蜜餞、餅乾、現切水果品目 常使用食品 對健康可能影響甘精(乙氧基苯脲) 蜜餞、飲料等(甜味劑) 會傷害肝臟及消化道,致癌。

糖精、甜精 蜜餞、瓜子、醃製醬菜、飲料 由動物試驗顯示,會致膀胱癌。

阿斯巴甜 飲料、口香糖、蜜餞、代糖糖包 眩暈、頭痛、癲癎、月經不順、損害嬰兒的代謝作用。(苯酮尿症者不可食用)。

膨脹劑

常見品目:碳酸氫鈉、明礬及合成膨脹劑等14種用途:使食品體積產生膨鬆效果後遺症:頭痛、食欲不振、破壞呼吸系統、骨質疏鬆 常用食品:麵包、餅乾、油條

黏稠劑(糊料)

常見品目:鹿角菜膠、CMC等21種用途:賦予食品滑溜感與黏性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低,但大量攝取可能腹瀉常用食品:啤酒、果醬、烘焙食品、冰淇淋

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

常見品目:鹽酸、氫氧化鈉等10種用途:提供食品加工上所需之酸及鹼後遺症:腐蝕消化道、干擾維生素吸收等症狀常用食品:化學油、味精、食用油、水果罐頭

乳化劑

常見品目: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12種常用食品:人造乳酪、口香糖、果醬、冰淇淋、巧克力用途:讓水與油等無法相互混合的原料可結合乳化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

營養添加劑

常見品目: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122種

用途:強化食品營養

後遺症:噁心、口渴、多尿、肝、脾、心、腎等負擔常用食品:乳品、嬰兒食品、穀類、肉製品

結著劑

常見品目:磷酸鹽類等16種 用途:增加食品保水性、乳化性、黏性後遺症:阻礙鈣吸收,使血液中磷過多

常用食品:肉及魚製品

溶劑

常見品目:己烷、丙二醇等6種用途:便於從果實萃取油脂或精油,亦用於溶解香料或色素後遺症:噁心、暈眩、脾胃疼痛、痛性痙攣常用食品:口香糖、餡料、啤酒

其他

常見品目:矽樹脂、矽藻土、胡椒基丁醚、蟲膠等13種常用食品:錠劑、膠囊食品、穀豆類用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具有消泡、過濾、防蟲、被膜等功能後遺症:一般認為無毒或毒性極微註1: 指目前合法但有健康疑慮; 則是法令上已禁用;後遺症指用途不當或過量使用所招致的危險。

註2:衛生署公告有17類、近800多食品添加物,採正面表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6

深圳大量低端工廠深陷去留兩難境地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862.html

曹兵,湖北人,44歲,深圳流水線上的一名操作工,天生一副笑臉,但是月薪從4000元(人民幣,下同)到2800元的心理落差,讓他眉頭緊蹙,平添幾分愁苦之色。

在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各個因素的壓力下,企業的利潤日漸微薄。記者在深圳的一些工業園區走訪下來,發現不少企業的工人實際薪水比去年有所下滑。

為了留住工人,部分企業已經調高底薪。但對於人力成本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利潤微薄的代加工企業,很多則繼續選擇撤離到周邊和二三線城市,外遷的趨勢正在加速。

工人的賬本

曹兵在深圳寶安區福永鎮一家做電池的工廠看守生產線和裝卸鋼帶。這是他第一次離開家鄉,之前在老家一家紡織廠做了20多年。

去年,聽說在這家工廠幹活,底薪雖然只有1500元,但加班加點是常態,每月綜合下來能拿4000多元的大有人在。這讓每月在紡織廠拿2200元的他心動。

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來到該廠之後,工廠效益急劇下滑,4000多元的盛況已經不再。

「去年很多長期固定的單子,今年都取消了,以前不接的爛單子也開始接了。」曹兵告訴本報記者。他口中的爛單子是指那種下得急要得也急的訂單,通常會讓生產部門措手不及,難以安排。

為避免人員流失,曹兵所在的工廠不敢經常停工,而是延長訂單生產週期,十幾台機器只開一半,讓稀少的訂單維持工廠運轉。除此之外,工人的底薪也上調了100元。

但這顯然與曹兵的期盼相去甚遠。曹兵給記者算起在深圳和老家支出的差距:在深圳,每天早餐2元河粉,中晚餐各6~10元的兩素一葷快餐,一月下來吃飯要花400~700元,工廠雖提供免費住宿,但曹兵和妻子在外租了一間農民房,夫妻二人分別負擔房租200元,加上電話費等其他開銷,一月下來1500元左右。

曹兵已經連續半年都無加班機會,每日工作8小時,每月拿到的工資在2800元左右,扣除開銷之後一月能結餘1300元。而在老家的紡織廠上班,住的是自家的房子,飯也在家做,一月下來結餘的錢也有1300元。

曹兵空餘時間就在該工業園內打探哪家工廠的待遇高,但一番打聽下來,發現今年效益都不好。

企業的賬本

日子難熬的不止這一家。距離福永鎮不遠的松崗鎮,一家做PCB代加工工廠的製造部經理感嘆,5~7月本來就是行業淡季,現在又兩頭受氣,一頭是原材料採購價還在往上漲,一頭是代加工的港台企業壓價,工廠雖然只有六七十號人,但也快撐不下去了。

福永鎮一家生產手機周邊產品的老闆周明(化名)告訴記者,有些勞動密集型高的企業人力成本已經佔到60%了,加上原材料成本,工廠的利潤所剩無幾,每給工人增加一分薪水,都在刺痛老闆的神經。

周明的工廠人力成本佔總支出雖僅有15%,但已比去年高了不少。

他們今年的訂單量還算穩定,200名工人每月加班時間仍有100個小時,今年底薪上調了100元,加班費每小時上漲了2元,每人每月一共能多拿300元。但對於周明而言,每月人工支出多了6萬元。這削減了周明不高的利潤點數。工廠佔地3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19元,加上水電費每月開銷11萬,佔總成本的7%。而原材料成本佔比則高達70%以上,利潤空間只剩不到8%。

2008年,周明的工廠剛開辦時,每名工人的月薪在1800元左右,現在則達到3000元,5年間上漲的幅度近70%。若以200人來計算的話,現在一年要多支付近300萬元。

周明的一個朋友6月份已經搬到東莞了。除了內地企業,大量港台企業也在迅速搬離。根據廣東省要求,2012年底對「三來一補」企業完成轉型,企業不再享受稅收政策優惠。由於政策優惠的喪失,今年部分港台企業面臨倒閉或搬遷,工人薪水或被拖欠,或被大幅壓縮,勞資糾紛不斷。

周明認為,管理成本高於內地企業,也是港台企業撐不下去的一個原因。「管理層多來自於港台,工資是內地員工的1.5~2倍。管理人員數量也遠多於內地企業。」

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的一位權威人士解釋道,港台企業公司制度比較健全,管理人員配備多,分別負責不同的項目,不像內地企業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財務採購一肩挑,很多甚至是夫妻檔,分工不明確。

外遷之痛

從2010年開始,全球最大手機代工企業富士康大舉從深圳內遷,轉至湖南衡陽等地。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相比於大型企業或工廠,中小工廠的搬遷並非是戰略規劃方面的考慮,而是人力成本的上升。」

他補充道,作為電子行業的集中地,深圳有3萬~5萬家電子元器件和電子設備製造商,其中七成為中小型企業。雖然沒有明確的數字,但至少有20%的中小型工廠已經搬到外地。

在松崗鎮,廠房轉租的紅色廣告標語到處可見,舊的標語顏色尚未褪去,新的標語又已貼上。

周明是福建人,為縮減人工成本,他曾經動過舉廠搬回老家的念頭,但是由於供應商在深圳周邊,出口也方便,最終還是放棄了。

生產基地在龍華新區的一家大型企業副總許信忠說,雖然企業搬回二三線城市會享受當地政府提供的政策優勢,招聘難度和人力成本低,但是產業鏈的上下游缺失,配套設施跟不上。

但是,對於100人以下的工廠,即便他們有意忽略缺失的配套設施,二三線城市也不是他們的歸宿。許信忠說,工廠人數太少,難受當地重視,享受不到政策優惠。他們要麼直接關門倒閉,要麼轉行。

缺少實力去支撐增多的上下游成本也是小工廠難以搬遷的原因之一。上述深圳市電子行業協會人士補充道,100人的工廠甚至達不到小型企業的標準,只比微型企業高一點,一般至少有四五百人的工廠才會考慮外遷。

一位在去年便已搬回湖南老家的電子工廠小老闆稱,他是早早在當地低價買了一塊地皮,無高昂的租金之憂加上銷售渠道穩定,才決定搬回去的。

即便能搬回去,搬遷過程的痛苦也削弱了對未來的期盼。他像螞蟻搬家一樣,幾十台沉重的設備和幾噸的原材料,拉了幾十車,才把工廠全部挪到了湘潭。再加上安裝設備和組裝調試,費時整整一個月,花費了近20萬元的顯性成本和不可見的隱性成本,才安頓下來。

各顯神通

隨著工廠的搬遷, 外界一直在擔憂深圳可能會出現製造業空心化的趨勢,進而影響關聯的產業。

出租車師傅崔啟寧住在福永鎮,常在附近轉悠拉客。雖在酷暑之中,他已經感受到了工廠搬離帶給他的寒意。「之前,常有客戶來拜訪工廠,打車的人多,尤其是晚上吃飯時。但今年,打車的人數已經比去年少了三四成。」

許信忠對是否出現空心化持樂觀態度。「不必太過擔心,畢竟大環境和綜合優勢在這,會吸引更多優質的企業,未來留在深圳的企業必須要有核心的競爭力和高附加值。」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曲建表示,全球正在進行第四輪的產業調整,不僅僅是深圳,中國整個沿海的製造業都在搬遷。要素價格的全面提升,會換來人力資源水平的提高,進而換來高附加值的產業。

在身邊工廠不斷搬離的情況下,周明已經意識到了將來的危機,一有空閒就參加各種收費高昂的培訓班,學習企業內部管理以壯大企業。

對於價格壓得太低的訂單,周明外發給湖北等偏遠地區的工廠代加工,「那邊銷售渠道不暢通,而且工人薪水只要1500元,租金又低,工廠還是非常願意接這樣的訂單的。」周明說。

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下,一些工廠則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記者在福永鎮走訪時,有多名工人表示,該鎮的工業園及深圳其他區域的一些小工廠週末通過招聘臨時工的方式來減低成本。

曹兵抱怨說,他所在的電鍍車間環境太差,沒有安裝空調或風扇。在深圳已經連續多日30多攝氏度高溫下,一走進車間,汗水就細細密密地爬上了身。

生活壓力下,天氣之外,曹兵更不能忍受的是沒有加班的日子。即便週末去做臨時工,曹兵還是覺得工資太低了,他準備再幹兩個月,情況若是不好轉就返回老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23

深陷內幕交易 對沖基金巨頭SAC業績依然亮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149

深陷內幕交易的對沖基金巨頭SAC即便官司纏身、外部投資人紛紛撤資,也沒有影響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賺銀子。

據路透Katya Wachtel消息,到上週五為止,SAC的收益率達到13%。

儘管13%的收益率依然沒有跑贏S&P 500(收益率要達到16%),但如果與SAC同規模的其他對沖基金相比,這個數字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夏天,路透曾報導Bill Ackman的對沖基金潘新廣場的收益率僅為4%,福布斯提到David Einhorn的對沖基金綠光資本的收益率為7.9%,但Dan Loeb的對沖基金Third Point回報率達到了15%。

此外據華爾街日報,SAC有望盡快和聯邦檢察官達成和解,和解金可能會在15-2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02

數百退休外交官深陷集資泥潭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753

十年來,外交部數百位離退休幹部陸續捲入一起新綠源公司導演的非法集資案中。以回扣和高額利息為誘惑,在老幹部顧問團的協助下,新綠源從外交部人員中吸納了1.5億元巨資。隨著新綠源法定代表人張倬銘的被抓,這個危險的遊戲宣告結束。

去過十幾個國家的前外交部官員劉志容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一時的糊塗和貪念,在退休後捲入一場血本無歸的非法集資騙局中。

2007年,劉志容先後向一家名為新綠源的公司投入55萬元,月息最高達6%。該公司號稱在國內外擁有6座礦山、上千畝林地,還計劃在納斯達克和香港上市。然而進入2008年後,劉志容再也沒有收到合同約定的利息,更遑論退還本金。

新綠源配備了一個由多位中國前駐外大使領銜的豪華顧問團。在共處多年的同事推介下,劉志容並沒有實地考察所謂的礦山和林地,就篤定地把錢投了出去,「總覺得有那些金光閃閃的名字擔保,身邊很多退休老同志也都在投,應該沒什麼問題」。

2013年10月,投資者吳文茹參加了中紀委督察組(中央群眾路線教育督導組)專門針對這起集資事件召開的一個會議,至此才得知,這是一起令外交部數百位離退休幹部受騙上當的非法集資案件,投資人中不乏司級以上的外交官。

2012年,新綠源的法定代表人張倬銘被抓捕歸案並被提起公訴。相關卷宗顯示,該案涉及1700多位投資人,涉案金額2.6億元,遍及北京、天津、山東聊城、河北石家莊等地,其中外交部的涉案金額就有1.5億元。

2013年3月,看守所中的張倬銘給「尊敬的諸位大使及投資人」寫了一封信,希望大家能聯名為他求情,承諾取保候審後以三年為限還清所有欠款。截至今日,該案尚未一審。

六座礦山的故事

「那麼多身為公司顧問的大使去看過,應該錯不了。」

劉志容是在三個同事相繼推薦後,才開始對新綠源動心的。2007年初,劉氏夫婦前往新綠源當時的辦公室瞭解投資詳情。辦公室設在毗鄰北京東長安街的王府世紀,「佔了整整一層,很氣派」。

在厚厚的五六本投資人名冊上,劉志容看到了很多認識的同事名字,甚至包括一些久聞大名的大使,於是當場拍板先投5萬元。2007年4月又追加到35萬元,並簽署了一份一年期的「合作開採建設礦業基地合同」。

名為「合作採礦」,但在劉志容向南方週末記者展示的合同原件上,從頭至尾都沒有提到要開採的是什麼礦、位於何地。接待劉氏夫婦的王荊梧聲稱公司實力雄厚,在國內外擁有六座礦山——緬甸1個,四川1個,蒙古2個,云南1個,重點介紹了緬甸氧化鋅礦場,還拿出了四川涼山州金陽鉛鋅礦採礦權證,有效期至2010年。

王荊梧生於1942年,比劉志容年長,退休前是北京一所小學的校長。事發後,另一位投資人、外交部前任幼兒園園長袁層女才從教育系統的表妹處得知,10年前王就曾以非法經營罪被判刑一年六個月。

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三十多位投資人中,多數人認定這份合作採礦合同主要的投向還是緬甸的氧化鋅礦。2006的一份「新綠源集團簡報」中寫著這樣一段話:「2005年12月25日張倬銘董事長及三位顧問(張真、齊治家、周安榮)一行四人到緬甸,通過使館拜訪緬甸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領導,並對鋅礦做實地考察。駐緬甸使館管大使和兩位參贊接見並宴請了集團公司一行四人,並通過使館照會以及私人關係使集團公司代表順利拜訪了鐵道部長、礦業部總局局長及礦業部有關領導,答應並簽署了我們提出的鋅礦開採所需要的保障條件。」

「有外交部牽線搭橋,還有那麼多身為公司顧問的大使去看過,應該錯不了。」這份簡報給劉志容吃了一顆定心丸。

2007年10月,35萬元的半年利息如期發放後,新的投資項目再次出現——三個月的純借款,利息18%。劉志容提前支取了放在另一家公司利息只有5%的20萬元,再次入局。

劉志容不知道的是,當時的張倬銘已經窘迫到甚至無力償還自己的房貸:南方週末記者在匯法網上查詢到一份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顯示,2004年張在北京市朝陽公園附近買了一套京達國際公寓的房子,貸款532萬元。但正是自2007年10月起,他再也沒有按月償還過貸款,2008年北京農商行將其告上了法庭。

2006年,新綠源公司的辦公室在「氣派」的王府世紀大廈7樓,月租金16萬元。2008年4月,辦公室搬到了金寶街梓峰大廈3028房間,月租金1.5萬元。外交部人員集資部辦公室搬到方莊1號院5號樓305房間,月租金3000元。如今,上述地點均已難覓新綠源蹤影。

豪華顧問團登場

二十餘人的顧問團中,司級以上退休老幹部佔了一半。

現年75歲的前任駐美領事袁信奉起初也懷疑過新綠源公司和張倬銘。2006年第一次投資5萬元時,他問前駐牙買加大使俞明生,「新綠源會不會是詐騙公司?」

得到的答覆是否定的,「俞明生說他們有礦山,還有個做防偽印章的公司,保證不會出事」。俞明生是他的投資介紹人,還是潮汕老鄉,跟他是上下樓的鄰居。俞明生的另一個身份是新綠源公司的顧問。南方週末記者致電俞明生,但他拒絕接受採訪。

根據上文提到的同一份簡報,新綠源集團2005年發生的一件大事就是聘請了二十多位外交部退休老幹部當顧問,目的是「提高集團知名度,增加國際合作機會」。

「國際合作機會」很快就有了,張倬銘一行順利見到了緬甸礦業部官員,並提出了承包一座總價值百億元的鋅礦的申請;「集團知名度」至少在外交部內部也提高了,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外交部投資人一致表示,這些金光閃閃的名字,一度讓他們對新綠源「深信不疑」。

顧問團的名單很長,包括外交部前部長助理、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前禮賓司司長、前駐牙買加大使等等。二十餘人的顧問團中,司級以上外交官佔了一半,陣容堪稱豪華。

新綠源在外交部系統的業務開展,早在顧問團成立之前就開始了。2003年,外交部家屬丁九蓮就從另一個司級幹部的家屬那裡聽說了這個高息投資項目。轟炸式的動員持續了兩三年之後,依靠退休金生活的丁九蓮拿出了5.5萬元,「她說她自己也投了不少錢,拿到了利息,還說回扣也不要了留給我」。不過,大多數投資人的入局節點還是在顧問團成立之後。

「回扣」是新綠源集資事業的發動機。從最初的每介紹一單獎勵500元,發展到後來按照投資額的2%提成,「新綠源」像病毒一樣在芳城園小區的10號、11號樓之間傳播開來,毗鄰南二環的這兩幢樓是最早的一處外交部職工分房。

後來,當新綠源資金鏈條斷裂之後,不少投資人遷怒於顧問團,認為他們拿了大筆的回扣和工資,還經常被請去吃喝玩樂。顧問之一、駐阿爾巴尼亞第九任大使郗照明覺得很委屈,「我們不拿工資的,回扣則是人人都有,不只是給顧問」。

2005年接受了新綠源的顧問聘任後,郗照明曾經去看過位於山東萊州的一個大理石礦。發現項目確實有,但是只有七八名員工和一輛吉普車,設備也很簡陋,和張倬銘此前所講的落差很大。郗照明當時就提出了質疑和風險提示,但他覺得張倬銘這個人不完全是詐騙和忽悠,還是在搞實業,這一個失敗了,下一個或許能成功。

接下來的三年中,新綠源的項目一個接一個頻繁登場,錫礦、煤礦、金礦、林地甚至防偽圖章,但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項目最終幾乎都沒有成功。

在2008年之前,高額利息始終都能兌現。「為什麼?現在看來不是來自項目的收益,而是拆東牆補西牆。」在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新綠源時,郗照明多次表示「很難堪」,被一個初中文化、現在看來也沒什麼本事的人忽悠了。「其實對他不是很瞭解,也沒有專心致志地一查到底,因為每半年還能拿到利息,人總是避免不了私心和貪慾」。

加入顧問團時,郗照明的目的是監督和幫助——監督錢的流向,幫助項目的發展,他遺憾的是沒有做好,「我們也是投資人,現在也是受害人,也希望能多拿一些本金回來」。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到另外兩位顧問團成員,但他們以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為由,拒絕了採訪。

張倬銘的生意

「為了買集資房,大家紛紛向新綠源要求抽回本金,他們卻拿不出錢來,我才意識到他們的資金鏈已經出問題了。」

時至今日,張倬銘其人其事,在受騙上當的投資人那裡,依然是模糊的。即便是身為顧問的郗照明,也說不出張倬銘過去做過什麼,後來怎麼介入了外交部系統。2008年資金鏈條斷裂之前,大多數投資人甚至沒有見過張本人。

東城區檢察院的起訴書提供了張的一些基本身份信息,1967年出生,戶籍在廣東省中山市,初中文化。

在北京,張的名下曾經有三家公司——註冊於1995年的新綠源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註冊於1999年的北京金興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及註冊於2001年的北京中林綠源種苗有限公司。註冊資金分別為5300萬元、1200萬元和1000萬元。

北京工商局主辦的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新綠源和中林綠源兩家公司的營業執照都處於被吊銷狀態。仍然處於開業狀態的,只剩下金興通汽車公司這一家。南方週末記者電話金興通問及張倬銘其人時,一位工作人員先是說張不在,另一位員工隨後說「不知道他是干什麼的,只是聽說過這個名字而已」。

在2005年底顧問團成立並激發外交部系統的集資高潮之前,張倬銘和新綠源的活動已經散見於山東聊城、河北石家莊以及北京的其他單位。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裁定書顯示,2005年上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02工廠的退休工人馬小秀就陸續向新綠源和中林綠源出資21萬元,用於購買原始股。新綠源承諾,若18個月後登陸美股失敗,將退還股金並支付10%的年收益。結果自然是馬小秀竹籃打水一場空。

3年後的2008年,同樣的一套說辭用在了外交部退休老幹部投資者身上。對前來索要投資本金的人,新綠源試圖說服他們將錢轉成原始股,並強調已經購買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殼,正在籌划去香港和美國上市。

丈夫退休前做到外交部司級幹部的鄧東蓮沒有接受轉股的建議,除了逐漸滋生的不信任情緒,更重要的是,鄧東蓮急需抽出本金去買外交部剛剛蓋好的集資房「和諧雅園」。

自2006年開始,鄧東蓮已先後投入了18萬元,幸運的是,她最終收回了8萬抵扣款,將損失降低到了10萬元。

鄧東蓮並沒有直接拿到8萬元現金,而是從新綠源取到一張寫明抵扣房款的紙條,交給了外交部會計,隨即得到已繳款的確認。

「為了買房,大家紛紛向新綠源要求抽回本金,他們卻拿不出錢來,我才意識到他們的資金鏈已經出問題了。」和鄧東蓮一樣,很多投資人覺得,買房最終導致了新綠源的資金鏈斷裂。

報警還是繼續相信張倬銘?2008年之後,外交部這些退休幹部們面臨這一艱難的抉擇。2008年4月,張倬銘終於出現在投資人強烈要求召開的會議上,解釋說公司準備出售四川的一個礦,好給大家還錢。「我們出價6000萬,人家還價3000萬,我們會爭取多賣些錢。」這是大多數投資人第一次見到張本人。

此後,袁信奉還曾經在重慶飯店堵到過張倬銘。張當時在請顧問團吃飯,讓他們繼續說服大家,允許他們繼續經營下去。幾番激烈的言辭交鋒下來,袁信奉當時還是選擇了相信張,「張倬銘信佛吃素,人很瘦,頭上似乎有光環」。

儘管早在2005年就擔心過張倬銘拆東牆補西牆,郗照明至今仍然覺得要是不急急忙忙走法律程序就好了,「2012年他還在弄一個金礦,2013年就能有收益了,可惜有一部分投資人等不及了,但這樣最後可能一分錢也拿不回來;走不走法律程序,投資人的意見也不統一」。

郗照明至今仍然寄予厚望的金礦,位於甘肅省瓜州縣。根據網上一篇媒體報導和張倬銘本人向投資人的陳述,金礦的介紹人洪振石當時是長春市人大代表,拿著原礦主瑞豐礦業的轉讓合同找到了張倬銘,建議合夥入股開礦。張倬銘沒有想到的是,這份轉讓合同是洪振石用虛假的公司公章簽下的。

2009年,原礦主沒有收到賣礦的錢,張倬銘沒有拿到金礦的開採權,兩人聯合向瓜州公安局報了案。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張倬銘妻子王嘉君和洪振石還曾經聯合成立了一家公司,王作為法人代表投資510萬元,股東洪振石投資490萬元。

最終,一些投資人沒有經過集體協商,也沒敢讓別的投資者知道,就自發報了警。劉志容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7月,劉志容拿著合同、銀行轉帳單、新綠源公司的宣傳材料等證據來到豐台區東鐵匠營派出所報案,得知早已有人報案,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察處第三大隊統一負責偵查處理。

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到了北京市經偵處負責此案的賈磊警官,相關的採訪請求被轉至北京市公安局新聞處,目前尚未得到回覆。

對於2013年北京東城區檢察院認定的張倬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俗稱非法集資),堅持要走法律程序的投資人們覺得定罪太輕。

「除了非法集資,張倬銘還涉嫌合同詐騙。前者量刑不能超過十年,後者沒有量刑限制。」劉志容認為張倬銘和新綠源完全符合刑法第224條對合同詐騙的描述——「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應被訪者要求,劉志容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87

深陷調查陰影,全球外匯交易員悲慘遭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95

自去年4月以來,歐洲、美國和亞洲相繼掀起了外匯市場操縱案的調查風波,全球交易員算是“攤上事了”。 經過一波辭職、開除和停職,外匯交易員隊伍大幅減少。外匯交易行業的一些高管也沒有逃脫厄運。 隨著外匯調查的深入,外匯交易活動也變得冷清了不少。 本周離職交易員的隊伍中又新增了從業27年的花旗銀行外匯交易主管、高盛外匯首席交易員、高盛亞太地區宏觀交易聯席主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三位外匯交易“大咖”的離職與外匯調查沒有關系。 除此之外,世界最大外匯交易商德意誌銀行開除了涉及外匯操縱調查的三名交易員。勞埃德銀行也對一名外匯交易員停職查看。 數月前,這樣大規模離職、停職的現象還“淅淅瀝瀝”。但自去年11月以來,銀行開除、停職的外匯交易員開始大幅增加,現在加起來已經有了20多位。 其中停職的不乏銀行業高級外匯交易員論壇的成員。 多重因素致使銀行外匯交易員隊伍“流失”。自去年4月開始調查以來,監管部門對於他們的調查發現還沒有明確的觀點。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負責人Martin Wheatley稱:對外匯的操縱可能不遜於對Libor的操縱,隨著調查的深入,人們已不再相信匯率基準確定的方式了;今年,外匯調查可能還不會結束。 外匯交易操縱調查已經蔓延到了亞洲、歐洲和美國,現在紐約州銀行業監管部門也介入了調查。據熟悉相關事件的人士透露,紐約州金融服務監管局主管Benjamin Lawsky要求20余家銀行上交一些外匯交易材料。紐約州金融服務監管局負責監管在紐約州註冊的銀行以及外國銀行在此地的分支。 管理咨詢公司艾特集團高級分析師表示:“高額罰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現在外匯市場監管趨嚴也不可避免,我們正處在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上。” 匯豐、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摩根大通和渣打等銀行也刮起了“停職風”。 同時,外匯市場交易規模也跟著快速下滑,銀行在這一塊兒的收入可能也會大幅下降。據英國銀行外匯交易聯合常務委員會1月末發布的半年報告,從去年4月到10月,世界最大外匯交易中心英國的外匯交易量下滑12%,至每天2.234萬億美元。 上述委員會的一名委員近來表示,以匯率基準下單的外匯交易量“一落千丈”。 據花旗銀行發給員工的備忘錄,花旗銀行外匯交易主管Anil Prasad計劃今年離職。然而,高盛還沒有對其涉及調查的任何一個外匯交易員進行停職,並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據知情人士透漏,德銀辭退的外匯交易員包括Robert Wallden、Diego Moraiz 和Christopher Fah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3

【麻煩大了】摩根大通深陷「紅色調查門」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030

2014年3月29日,財新網爆出摩根大通中國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方方被調查的消息。

為什麼是方方?或者說,為什麼從方方開始?

從北京的CBD、金融街,再到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過去兩個月裡,在漿洗至不見一絲褶皺的襯衫領子之上,那些每年至少標價幾百萬美元的大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上週末,曾經糾結的漣漪終於演變成巨浪。因為,有傳聞稱,方方已然開口,而且是「和盤托出」。

方方,中國安徽蕪湖人氏,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資訊系統管理工程專業,赴美深造後,從美林公司起步介入中國國企的資本國際化進程。2001年方氏進入摩根大通公司,至2009年正式出任這家著名老牌投行的中國投資銀行部首席執行官,並掛銜公司亞洲投行業務副主席。而那時在職務二選一角力中落敗的李小加,則因此成為港交所二十年來首位內地籍執行總裁。

以實力計,摩根大通或稍遜於摩根士丹利與高盛,但在和花旗、瑞銀、瑞信、美銀美林及德意志銀行等「老八家」其餘兄弟們的競逐中,卻從不落下風。作為小摩在華拿生意的領軍者,方方給外界留下的印象是「做派儒雅」、「酷愛讀書」。

轉折點出現在美國東部時間2013年8月17日。據這一天的《紐約時報》披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執行部正式對該公司展開調查,以查明其有否通過僱用「官二代」繼而獲得在華相關業務。很顯然,《紐約時報》得到了來自SEC的明確線報,所以,它點出了兩位小摩中國僱員的名字——唐曉寧和張曦曦,而他們的父親均為中國政商界知名人士。至此,作為中國區的一把手,方再難辯白。

來自大摩和高盛的持續報復?這是華爾街的第一反應!要知道傑米·戴蒙,昔日跟隨桑迪·威爾的花旗小子,今朝已貴為奧巴馬口中「美國最傑出的銀行家」。正是此兄的堅持,其執掌的摩根大通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規避了次級債券的有毒糕點,成為唯一未受衝擊的美資銀行。2011年,當同行們還掙扎於扭虧的泥淖並咬牙砍掉以億元計的年終花紅時,小摩的淨利還同比上升9%至190億美元。不過,對於這個一度風傳有望接班財政部長的要角,還有一個耐人琢磨的故事值得一說——危機期間,某位人士找到高盛最高領導人要求限時兌現一張1500萬美元支票,後者立刻簽字,因為稍有遲疑和轉圜託辭,只消15分鐘投資者將會擠爆高盛大門。據稱,有關高盛和大摩沒錢的訊息,正是傑米·戴蒙放出的口風。

雷曼兄弟為何會倒閉?華爾街的解釋與眾不同——因為他不合群不合作,所以沒人願意施救。在講究叢林法則的投資銀行業,道德從來不是魔鬼為之退縮的那杯聖水,贏並且大贏的信條,才是催動金錢永動機運轉的潤滑劑。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並不只是香港黑幫才會面對的殘酷現實。2012年,摩根大通便因倫敦鯨事件付出了巨大代價。除了風險敞口上顯見的60億美元損失,還有來自SEC高達10億美元的罰款。但一般相信,SEC執行部力推的「告密者」制度才是關鍵,而彈藥的輸送者只能是等量級又虎視眈眈隨時等待反擊的兄弟玩家。

還記得僅僅十年前的「任克英事件」嗎,一度幫助花旗一連拿下中國人壽、中國網通、建行和民生銀行四筆IPO大單的金融女王,只是因為優先分派人壽股份予指定用戶,被主要競爭對手舉報至SEC而被迫去職,此後花旗中國業務迅即掉出前十名位列。而任的「官二代背景」在業內從來不是秘密,甚至,連對手亦贊其「在政治智慧方面有極高天才」。事實上,能否延攬特殊背景又有海外留學經歷人士加盟,往往也是考核國際投行亞太區主管的工作職責之一,任誰手中都有一兩個大小王。隨著中國金融、能源、通訊企業十年來紛紛開拔國際資本市場,數百億美元融資行為背後,這些英文抬頭的紅色背影決定了誰才能多賺到那8%的手續費。

不存在丈八燭台只照別人不照自己的景象,和光同塵共同發財才是政商旋轉門內歡喜的妙事,雖然搶單之時冷箭暗槍一刻也未消停,但那只是「重量級業務」才會引發的戰爭,桌面上外人嗅不到一絲硝煙。就像一位國際投行人士去年對小摩被曝光後的點評:「為啥是他,可能是倒霉吧,比他厲害的有的是。」

隨著摩根大通2013年末退出光大銀行涉資30億美元的H股上市保薦工作,外界認為事態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可在2014年3月24日晚,一切幻想被打破。方方宣佈退休,只是48歲即需陪伴家人的外交辭令怎會讓人信服?適逢成立40年大慶的ICAC——香港廉政總署介入,位於中環30層渣打大廈的20萬平方英呎最大業主,迎來了查抄資料的主兒。再至5月下旬,方方說,他願意成為「污點證人」。

從2002年開始的招募紅色子女計劃,方方心知肚明,更何況,他還留下了電郵,「你們都知道我一直是『子女計劃』的擁護者,這幾乎與能否贏得中國企業顧問合約直接有關」,學習資訊管理工程的方方幾乎為自己挖下了一個難以洗白的大坑。

與此期間,從瑞銀到德銀,曾經取得大單的敲門磚現在都成了麥格芬炸彈。雖說現在動輒一次IPO都會用十數家乃至三十家主輔承銷商以避嫌,但關鍵風口上,誰能說連前香港特首曾蔭權都不敢碰的ICAC,不會從中捉到更大的貓膩?更何況,身後還有與其簽過《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美利堅合眾國)令》的美國證監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