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順威股份再曝杠桿式收購 26億收購款多為借款

3月10日消息,順威股份午間披露深交所問詢函的回複。華信北京在回函中表示,本次收購資金分別來源於自有資金+質押融資+借款。其中,自有資金支付額為3億元,擬向第三方借款融資17億元,擬向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6.08億元。

此前順威股份公司第一大股東蔣九明持有公司股份116,000,000股,持股比例為29%。 華信北京受上述股份轉讓完成後將持有公司100,238,385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5.06%,華信北京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表示“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

回函中稱,在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華信北京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但暫無獲取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計劃。

對於本次資產收購以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為前提的具體原因,華信北京表示該約定有利於提升熊貓新能源未來業務發展的穩定性。據披露,上市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為註塑產品生產、模具設計制造及改性塑料研發生產,缺乏新能源物流車租賃運營業務經驗。華信北京成為上市公司股東,有利於發揮華信北京的行業經驗,推動熊貓新能源業務發展和經營的穩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94

現代金融市場的變化之一 李順威

1 : GS(14)@2013-07-17 22:29:2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st/ed3_00016017.htm

對沖基金是影響股市的重要參與者,經常被傳媒描繪為舞上弄下的主兒,在2012年初它們管理的資金高達二萬億美元。其實它們也有難處,2010是一些對沖基金關門縮水的日子,先是曾輔助索羅斯擊垮英倫銀行的Stanley Druckenmiller,然後是輔助John Paulson沽空次按的Paolo Pellegrini,在九月間,Harvest Capital Strategies將25%的資本退回給投資者。他們的有關行動多是表現欠佳所致---Druckenmiller則可部份解釋為鳥倦知還。表現欠佳的原因有很多,Paolo Pellegrini基本上是看錯市,而Harvest Capital則是在下跌6%之後的決定,它更提出一個退款的解釋:股票之間的相關系數過高,使習用的長短倉并用策略失用原本效用。了解相關系數交易可是有助了解現代金融市場的操作。

相關系數過高的意思是股票走向太過一致,齊升共跌。以往傳統股市是選股為主,對沖基金初起之時也是以選股為基礎,不同之處是既選長倉也選空倉,以千挑的空倉來對戥百選的長倉的風險。傳統投資理論是股市投資有二種風險,一是整體市場風險,二是個別股票風險,分散投資是抵消個別股票風險的一個方法,而以空倉對戥長倉則是解決整體市場風險的方法,但說到底仍是選股為主,因為長短倉的組合根本就是建基於仔細的基本分析。建立長短倉的目的就是不賭大市方向,只賭個別股票前景。

可是,隨著環球經濟一體化,財經市場更加結合,不同的資產類別相互影響,新的投資策略及投資基金湧現,宏觀基金、高頻基金、數量基金、130/70、130/30等模式大大改變了傳統選股策略。在2010年9月21日前90個交易天內的三分之一時間,90%的美股在同日都是同一方向的升跌,使判斷大市方向比選股更重要。在2010年第二季,79%的股票走向是由當日大市走向決定,這是自1937年以來未曾出現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39

現代金融市場的變化之二 李順威

1 : GS(14)@2013-07-17 22:29:5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olumnist/ed3_02.htm




股票間相關系數升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交易所掛牌基金流行,使大機構投資者減少個股買賣,結果是個股的成交量下降,流通性下降,這又倒過來使個股的吸引減少,做成惡性循環。長短基金的投資選擇因流通性問題大為削弱,結果被迫增加持股數目。舉個例子,以往一個500億基金可以持有25隻股票,每個盤2千萬,當個股成交下跌,為了容易平倉,遂增加持有股票至35隻,每個盤1.4千萬。基金因此需要更多時間人手和功夫來研究個股及監控其交易,無論成本或效益都受到影響。Harvest Capital退還資本給投資者便是藉此縮少基金體積,提高回報-- 做法就是將500億基金縮小25%改為375億基金,維持25隻股票,每個盤1.4千萬,買賣及選擇便容易多了。

金融海嘯以來,資產價格的相關系數一度很高,金融市場不時進入一種「開風險,關風險」(Risk on, risk off)的模式,即所有資產類別同升同跌,好像歐元股市商品齊跌共升,而且買入沽出的時間也較短,一有風吹草動便趕快沽出,一有好的消息又趕緊買入,於是急升暴跌成了等閒事。紐約銀行梅隆的研究,這個現象的源起的原因有十個,最後一點沒有關係了,但前九點仍有時效性,即錄修對如下供大家參考:

1) 指數買賣的興起,蓋過選股為主的主動投資(active investing)。背景是以往指數的經常有10%以上的回報,而大部分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成績俱是跑輸大市,又要收取較高的管理費,所以投資者遂將資金轉投低管理費的投資工具--指數交易所掛牌基金。

指數化的毛病是不會分清公司的基本優劣,資金流入某間公司不是因為它的業績、不是因為它的前景、不是因為它的技術走勢--而只是因為它是某指數的成分股。投入指數工具(指大指數)的資金是全面投放的,不會選擇股票,不會選擇界別,不會分別值博率,這是做成界別相關系數提高的重要原因。

2) 人為性的低息環境及缺乏利率周期。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為挽救金融體系及實體經濟,紛紛壓低息率,遲遲不敢提高息口,使正常的利率周期姍姍來遲,亦使傳統跟隨利率周期運轉的界別輪轉投資方法失去效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40

現代金融市場的變化之三 李順威

1 : GS(14)@2013-07-17 22:30: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olumnist/ed3_03.htm




3)政府加深界入經濟,管制法案及重稅威脅高懸企業頭上。金融海嘯之後,民粹主義、反商心態抬頭,特別是針對金融界,監管條例及要求銀行增資(以免海嘯重臨)的聲音呼天蓋地,財務股面對很大的不可知性,財務股股價受到很大的壓力。本來以往經濟衰退之後,中央銀行減息,銀行股帶頭反彈,跟著經濟復蘇,轉炒周期股,是典型的界別輪轉投資方法,可是這次銀行股不能持續彈起來,整個投資結構和以往大相逕庭,界別之間的相關系數乃大為改變。

4)世界經濟/財經市場一體化。現今世界在資訊科技發展的推動下,美國樓市、緬因州的龍蝦業、挪威白領的退休金和中國工人的飯碗已連為一體。以往分散地域投資於不同資產類別是分散風險的方法,現在世界市場內不同資產類別的相關系數已使分散投資的概念有了新的考驗。

5)脆弱的美國房屋市場。自1930年代以來,美國房市從未試過全國市下調,直至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房市倒塌影響深遠,嚴重打擊經濟,做成龐大的銀行壞帳,造成極為負面的財富效應,失業率高企。美國國內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0%,樓市崩潰引發的問題直接間接影響消費,而消費則影響絕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這是造成很多市場界別相關系數提高的原因。

6) 通縮威脅。現代中央銀行對通脹有習慣的板斧,加息是最簡單的方法,但面對通縮,央行卻沒有確切的方法,利率已跌至象徵性水本,銀行水浸但仍然不肯放貸,通脹低企,失業高企,這正是聯儲局商議第二輪量化寬鬆的原因。於投資方面,通縮亦是一個問題,因為除了政府債券之外,沒有甚麼資產是會受惠於價格下跌的,資產類別的可能回報既一視同仁,相關系數也自然拉近拉高。

7) 美國結構性失業數字高企。以往多次經濟衰退(1973/4, 1979/80, 1982, 1990, 2001/2002)後,就業數字很快回復正常,這次失業人數居高不下,工人轉業困難,尤其是教育程度低的工人;一個貼切的情況就是建築工人過剩,軟件工程師不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41

現代金融市場的變化之四 李順威

1 : GS(14)@2013-07-19 01:17:2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olumnist/ed3_04.htm




8) 金融市場的動盪記憶尤新。憂慮恐慌及損失的慘痛經驗使投資者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同的撤退方案會先加研究,一有風吹草動,自然反應是先沽再說。

9) 高頻率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的流行。高頻率交易--包括交易所掛牌基金及統計對沖交易,已佔了美國股市60-70%的每日交易量,高頻率交場和交易所掛牌基金交易的共同點是不理公司及界別基本因素,只追求組合分配的目的,這些基金的流行即是傳統以選股為主的股票基金流失了客戶。此外,高頻率交易造成的市場動盪,例如2010年5月6日的大跌市(Flash Crash),也嚇怕了一些投資者,使資金逃離股市或傳統基金。當技術工具及電腦速度取代了基本分析及投資時向作為股價的基準,股市便像荒牛失去了訓練師。

10) 選舉帶來的不穩定性。美國眾議院國會選舉中共和黨獲勝使政府陷入僵局,影響了企業信心及經濟復甦的步伐。

「開風險,關風險」的特徵是不理個別公司及界別的基本因素,多以宏觀因素及頭條新聞來作反應,這種情況以前也不是沒有,只是現在更急更烈而已。對於小投資者而言,波動增加其實不一定是壞事,反而是機會,因為「開風險,關風險」波動大,即是股票價格有時會出現不合理的水平,提供了買入的機會。和大機構投資者不同的是,小投資者買賣量少轉身快,在大波動市反而有利,但當然要對買賣的對象有較深刻仔細的認識。

金融市場的變化是不會公開宣布的,當某一個現象被廣泛報道之後,它對市場的影響也會被扭曲改變,被有心人加以利用。真正重要的變化也不會驟然失蹤的,要緊的是要找出那些變化是結構性的,那些變化是過度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05

李順威:弄不清主題 就不要投資

1 : GS(14)@2016-08-15 05:26:18

【明報專訊】最近我在網上專欄的一些分析介紹,引起一名長期讀者的來郵詢問。我覺得她的問題是很多讀者都會有的,因此將問題和回答整理公諸參考。

今天讀完你的《 即日觀點》文章後,非常的困惑……

「今年商品獲得2009年以來的最大資金流入,為數 500億美元。新資金使商品管理資產上升至2350億美元,2015年底時候的數字是1610億美元。其中黃金便是多得資金流入交易所掛牌基金,這些基金買入黃金推高金價。黃金交易所掛牌基金的黃金持有量今年上升16%至三年高位5680萬盎司。在商品熱潮之中,高盛警告黃銅市場會遭遇大風暴,因為供應增加,銅價將會下跌。」

基金流入黃金 事實數據

因為你在8月1日有錢圖的資料提到了FCX 「 市場傾向買入期銅」、「工業金屬價格展新周期」,當時觀點與今天的文章似乎非常的矛盾……。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希望你能夠幫忙釐清。

以下是我的答案:

你提到的東西其實並沒有矛盾。首先,我說資金流入交易所掛牌基金推高金價,這是一個基金流入量的事實數字描述。二,說高盛看淡黃銅是另一個事實的描述,因為我是覆述高盛的意見。三,市場傾向買入期銅的說法是基於投機倉的銅空倉轉為淨長倉,因此這也是一個事實的描述。四,工業金屬價格展開新周期這點則不是完全的事實描述,因為新周期是否真能開展仍是推測,只有周期完成或發展出來才能作實。

市場永遠存在不同意見

需要明白的是,市場永遠都會有不同意見,有些看好有些看淡。期貨倉顯示對冲基金當時看好黃銅(但他們以後也可以改變意見),高盛看淡黃銅,市場大多數是否接受是一個未知之數。這裏沒有矛盾,因為根本這是不同人的不同意見。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必須了解把握市場存在的不同意見。如果市場只有一種看法,那根本就不會有市場,因為那時那個資產只會無人買或者無人賣。

至於高盛看淡銅,不代表其他人需要看淡或者市場會同意。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高盛看淡,分析是否合理,然後進一步檢討那些看好黃銅的理據是否合理,高盛的觀點是否使好友的觀點失效。還有,市場是否認同高盛的觀點呢?高盛報告公布後,市場如何反應是判斷一個觀點的考慮因素。還有一點要注意,工業金屬不等於黃銅。黃銅是工業金屬之中的一種,而不是全部。工業金屬還包括鋅、鎳、銅等。

先發現投資主題 再選擇工具

我這番解說可能並不能解決一個簡單問題,就是你究竟買入黃銅或沽出黃銅。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沒有打算建議買入或沽出黃銅,這個根本就不是我的焦點所在。我說可能出現一個工業金屬周期的分析不是建基於黃銅立即大升,只要黃銅不是大跌以致影響整個工業金屬,或者黃銅下跌但不長久也不影響新周期的發展,因為周期真的成形就不是一兩天或者一兩年的事。就算黃銅下跌,下跌多少下跌多久呢?如果下跌幅度有限,下跌時間不長,也就不會影響周期開展。關鍵是投資時空四個字。

一個投資主題出現之後,投資者需要考慮自己投資時空究竟是什麼。其次就是入市工具。如果你相信工業金屬周期眞會出現,你究竟是買入基本金屬本身(這裏還要考慮是哪一種基本金屬),或是買入有關的股票,還要考慮買入那一種基本金屬業務為主的股票。究竟是已經上升了的鋅,抑或是有些爭議的鎳股票呢?商品價格和商品股票有關係,但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因為即使商品價格橫行,商品股一樣可以上升或者下跌。

只知道一種意見 就是偏聽

重點是市場存在不同意見不等於是矛盾,不同意見是市場的真實反映。如果只知道一種意見,那不是投資分析,而是偏聽了。這裏可以說另外一個有關的觀點,如果投資者聽完某一個投資主題的不同意見,又難於決定的時候,一個很簡單辦法就是不選擇這個主題。因為你可以選擇對你自己有說服力,或你已經疏解了不同意見而能得出一個具體買賣結論的主題,不一定需要對一個弄不清或者不肯定的主題作出投入。市場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都有很多的主題同時發生,投資者不一定需要困惑於某一個主題。順勢而為有時其實是很簡單的事。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04&issue=201608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32

李順威:息升原來股市更有機會升

1 : GS(14)@2016-10-11 07:50:01

【明報專訊】附表所見港股第三季升12.08%,跑贏一眾主要股市。展望第四季,市場最關注的事項包括﹕聯儲局加息與否,歐洲信貸 (包括德銀資本問題) ,意大利憲法公投,環球息率會否上升,企債熱潮會否過去,美股估值是否過高,美國總統選舉。

我的基本看法是聯儲局加息與否是兩可之間,但即使加息,也不會影響股市上升,因為之後的加息幅度有限。而且以往加息一樣有很好的升市。歐洲信貸(包括德銀資本問題)/意大利憲法公投會引起波動,但不會影響大局,最重要的是歐洲央行會及有能力支持和穩定信貸市場。

第4季多事之秋 料可安然渡過

環球息率有機會在英國脫歐公投後見了底,債息有上升趨勢,但不是進入熊市。因為環球央行仍然維持寬鬆政策,經濟增長仍然緩慢,通脹壓力仍然不大。企債債券仍然會有支持。美股估值上升了,但尚未離譜。科技股的估值因為仍有盈利增長,因此尚有上升空間。美國總統選舉不會改變大格局,尤其是如果兩黨能各佔一議會或分佔議會/總統。

第四季標普500的表現在過去80年是全年最佳季度,平均升幅3.35%,上升次數75%。在過去25年成績更佳。

當前三季升幅低於10%,第四季的平均升幅5.5% ,上升次數87.5%。在過去80年,如果第四季碰上總統選舉年,平均回報上升1.7% ,上升機會74%。在選舉年第四季,最初的時間標指通常有些反覆,直至12月初的平均回報大概打和,然後最後一個月上昇平均1.7%。

利率與股市表現關係弱

此外,擔心加息引致股市下跌是普遍觀念,但事實數字卻是不用擔心。自1928年以來,美國國庫債券息率和標普500的相關係數是0.02,即是利率升跌對股市的指引並不大。1928年以來,10年國債息率有46年上升,標普500在這46年的平均年計總回報10.5%,上升次數78%。1928、1933、1950、1955、1958、1975、2013等年份是美股表現最好的年份,這些都是利率上升的時候。

當然亦有利率上升,股市差勁的年份﹕1931、1937、1941、1966、1973、1974、1935、1936、1945、1954、1985、1989、1991、1995、1997等年份都是股市表現良好而債券息率下跌的,但是利率下跌並不是股市上升必然的條件或可以保證股市上升的條件;標普500表現最差的兩年2008年(-36.6%)及2002年(-22%),10年債券分別下跌1.81%及1.23%。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24&issue=20161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49

李順威:大選現暗湧 礙股市進強季

1 : GS(14)@2016-11-08 05:35:26

【明報專訊】上周聯儲局會議之前,彭博調查91名經濟師都認為會議不會有新政策,結果一如所料。此外,日本央行亦如市場所料維持利率政策不變,亦將達至通脹的時間表推遲。因為這次沒有新政策,有關說法亦和市場預料一樣,因此美元兌日圓在公佈之後出現了少有的平靜。澳洲央行也維持利率政策不變。央行按兵不動,但股市頗為波動,原因是美國大選逼近,債息上升和信貸差價擴闊。

債券息率上升使整個市場呈現緊張,以中期角度來看,債券息率上升是有限度的,短線而言,債息升幅比較急,因此引發波動。同時,因為之前市場比較放心沒有足夠準備,好像10月28日前一周的非商業倉仍然持有10年債長倉,以致債息衝破阻力之後引起盤路調整。美國大選本來以為塵埃落定,豈料又有新的發展,這使大選之前餘下的10多天造成新的緊張。股市本來應該開始踏入季節性強勢時間,但因為有總統選舉和債息突然上升因素,因此出現參差發展,而且強勢股在10月底開始出現回吐,美股飄忽,忽上忽落。

強勢股回吐 弱勢股續弱

我在10月29日的讀者通訊分析「重點是強勢股出現回吐,好例子是亞馬遜,弱勢股繼續下跌,因此大市失去了領導,這樣市况並不好玩。更重要的是,信貸差價擴闊,雖然未到危險地步,但因為高息債券也有些沽售 ,使情况需要小心。現在要避開升勢過大的股份(即是未跌之前的強勢股),反而早跌的股份沽售壓力比較小……細價股交易所掛牌基金跌穿支持位120……半導體股取消了上升設局……動力科技股的TD13(10月24日)成了最後一根禾桿草。」

人民幣下跌 不再拖累股市

上周初高息企業債券信貸違約掉期差價和投資級企業債券信貸違約差價繼續擴闊,投資級企業債券信貸違約差價表現優於高息企業債券信貸違約掉期差價,高息企業債券交易所掛牌基金已跌低於9月低位。這些發展

是觸發11月1日美股下挫的一些原因。

另一個市場焦點是中國的發展。上月有447億人民幣流出中國,是2010年以來最大流出量,8月流出量是277億美元。前周離岸人民幣跌至記錄性低位。人

行抽緊銀根支持人民幣。離岸人民幣下跌。在年初的時候,人民幣下跌被視為美國股市壞消息,但這次卻是無人理會。這次人民幣下跌主要是相對美元,經貿易額調整的人民幣並沒有明顯跌幅。人民幣下跌,但上證指數上升。市場最關注的是中國資金轉投入實物商品。高盛認為人民幣貶值可能驅使資金流入金市,而多種商品期貨也在中國做高。

中國製造業擴張 資金流商品

11月1日公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升上51.1,是2014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高於預期50.3。指數內容大都指向增長,新訂單和生產上升。加上9月份服務業指數亦由53.7升上54。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由50.1升上51.2,商品受到支持。工業金屬在中國經濟數字支持之下普遍做好,中國鋼鐵價格升至兩年高位,鐵礦期貨繼續向上,黃銅上升。這些數字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商品。

凍產協議難達 油價逆市跌

例外的是油價。油價受阻於每桶52美元,伊拉克要求不跟從石油出口國組織協議減產,因為該國現時每日產油量已經達到每日470萬桶,但油組國給予的石油配額只有420萬桶;俄羅斯不肯確認會參加油組國減產,俄羅斯石油產量持續上升,凍產是一個空話而已;利比亞指該國油產將會很快到達每日60萬桶和更會上升至90萬桶;美國石油鑽孔數目連升八個星期;石油期貨差價擴闊,有分析認為這是油價下跌的指標都是利淡油價的消息。最後,石油出口國組織在維也納超過18小時的兩日會議未能達成具體凍結石油產量協議,市場失望推低油價。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75&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30

李順威:美股大跌風險有限

1 : GS(14)@2017-01-04 00:33:05

【明報專訊】2016年的市場大勢是股市牛熊共舞,外匯市場是美元強勢為主,債券市場跌多升少,新興市場偏弱。

影響2016年環球金融市場的大事包括﹕

(1)央行動態——美國聯儲局開始加息;日本改變量化寬鬆政策,由原先控制息率改為操控利率曲線;市場開始討論歐洲央行何時收回量化寬鬆。

(2)政治事件——包括英國脫離歐洲投票、美國總統及國會大選和意大利憲法公投。至於恐怖襲擊事件已經不是新聞,對市場的影響已經不大。商品市場方面亦有異動,黃金先升後回軟;石油出口國組織先是拋出凍結油產的建議,然後又出乎市場意料之外達成減產協議,油價反彈。此外,工業金屬包括銅鋅鎳和煤礦等原材料顯著上升。商品上升的背後有中國資金外流的影子。因為擔心人民幣貶值,中國資金脫離人民幣流出中國,流向不同資產,其中商品便是受惠類別。

原材料基建受惠特朗普政策

美股之中,金融股、鋼鐵、原材料、基建、半導體和能源是主炒界別,主要下跌界別是消費股和醫療保健股。金融股、鋼鐵、原材料和基建股的上升有特朗普當選後可能推出財政刺激措施、減稅、減少監管條例而引發的重脹(reflation)交易的因素。上周年結,弱勢的界別主要是金融股、能源股、工業股等。這些都是美國大選之後帶動股市向上的界別,最近走弱有兩個可能解釋:一是這些界別的升勢已經完結,二是這是正常的獲利回吐;在成交稀薄的日子,使解讀比較困難。相反,之前的下跌界別例如公用股、地產信托等有反彈。一方面這是空倉回補趁低吸納,另一方面也有債券息率回落的因素。

上周長債息回落 很易捕捉

上周債息回落,美10年債息回落9.3點子(100點子等於1厘),這倒是很容易捕捉的走勢。我在12月24日的讀者會通訊分析:「真想扒逆水,長債券止蝕容易。」當時看好債券的原因是:

(1)10年債息與GC指標長時間成相反走勢。GC指標貼近支持位0.1978。如GC指標反彈,10年債息有機會回落。

(2)10年債息已出現TD倒數13。

(3)移動平均線震盪線有下降走勢——跌穿0是買入債券信號。

(4)富國銀行估計年結會有320億美元流出股票,200億美元流入債券;瑞士信貸估計會有380億美元流出股票,220億美元流入債券。

加息機會已經折現

美國股市2016年表現可人,是否見頂是矚目的問題。我傾向認為現時信貸市場穩定,加息機會已經折現,市場持續大跌的風險是有限的,調整是另一回事。祝大家新年健康進步。有興趣參加新一年讀者會的朋友可電郵聯絡。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52&issue=20170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31

李順威:政治事件影響投資市場有限

1 : GS(14)@2017-01-09 08:06:15

【明報專訊】2016是政冶年,先是英國脫離歐洲公投,跟着是美國總統和國會大選,然後是意大利憲法公投。政治事件向來是新聞頭條,財經市場當然也離不開關注政治問題。我在拙作《投資致富新思維——牛熊共舞策略》曾經專闢一章分析單一政治事件不會影響大局。這是有點離經叛道的觀點,但也是我遍閱財經歷史之後的一個結論。

試想想,大戰爭也不曾改變市場大勢,單一的政治事件的影響自然是有限的。政治事件的影響往往有時間性,而且不是全面性的,因為政治事件帶來的衝擊往往對不同界別有不同影響,因此對整體市場的衝擊便會分淡。同時,政治發展是一件複雜的事,對財經市場的影響也不會是簡單直接的,因此必須仔細分析個別政治事件對市場的影響。

英脫歐需時經年 短期只影響鎊匯

2016年三大政治事件之中,我很早已經判斷英國脫離歐洲公投和意大利憲法公投是不重要的。最初我對美國大選觀點也是一樣,但後段的時候有些改變,因為那時是擔心民主黨壟斷總統和國會引起比較大的政策性改變。豈料出乎意料,結果是共和黨壟斷參眾兩院和總統職位。老實說,這是我始料不及的。不過當時我的主要持貨是原材料股,當選舉消息揭盅之後,期指下挫,但怎料翌日開市,原材料股全部高開,不跌反升。這也是之前沒有預計到的,我得承認這是運氣。

但對英國脫歐和意大利公投的判斷則是分析下來的結果。市場非常關注英國公投,但我的看法是它不會有長遠影響,因為英國脫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會橫跨多年,牽涉環節很多,所以究竟影響如何根本不會立刻反映,中間有太多不可知因素,因此反而會減輕了實際的影響。同時,英國脫歐並不會影響美國和中國經濟和兩國的財經市場,因此對世界財經市場的影響又會打了個大折扣。結果很清楚,英國脫歐投票之後,英鎊最大波動,但英國股市和債券全部上升,英國脫歐對財經市場的影響轉身就過去了。

意大利選舉公投的影響人言人殊,我在之前已經清楚表達這根本不是一件什麼大件事,這不是什麼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意大利政治的發展。

意公投失敗 執政聯盟照執政

如果從意大利政治歷史和歐洲政局的角度來分析,這是不會有什麼大結果的。市場其實本來最憂慮的是意大利憲法公投之後總理下台,會否出現新政府,尤其是極右反歐盟政黨上台。事實上,如果憲法公投通過,選舉制度反而是更有利右派執政,弔詭的是憲法公投失敗,現存選舉制度會使現存政局維持下去,而不是極右派上台。現在公投失敗,總理下台,但並不表示會有新的大選。現時的執政聯盟如果能夠協調,仍然可以繼續執政;現總理可能會繼續維持過渡政府。同時,有一點很重要的,根據現時意大利憲法,規定不能夠否定歐元。如果提出意大利退出歐盟,首先便要更改憲法,之後再來脫歐公投,可是曠日持久的事情。以意大利的政治效率來,這是一件遙遠的事。讀點意大利歷史歐洲政局便不會對一些問題太過敏感。

意股去年升一成 遠勝港股

意大利公投後看不到即的負面反應有很多原因。首先,市場早已預期這次公投是不同意,結果沒有像最近其他投票(例如英國脫離歐洲和美國大選)那樣的使市場驚奇,和與民意調查不相符,因此衝擊性比較少。第二,因為意大利政治結構傾向維持和稀泥現狀,因此意大利公投本身對歐洲政局有限。意大利公投不會立即改變意大利政局,反而更會使意大利政治難於改變。第三,歐洲央行表達會支持債券市場,因此市場多了一重保險。第四,當時歐洲央行會議在即,淡友多少有些顧忌。市場想不到的是意大利股市2016年升9.79%,是所有大市場中表現最佳的!

2017年也是政治年。先是歐洲選舉﹕1月22至29日是法國社會黨初選,3月底是英國啟動脫歐50條,3月15日荷蘭大選,3月26德國Saarland選舉,4月23日和5月7日是法國大選和總統選舉,5月7日和14日是德國Schleswig Hostein / Nordrhein-Westfalen選舉, 6月11和6月18日是法國大選,9月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最大的政治變動當然是美國特朗普上台引起的新局面了。面對這麼多政治消息,投資者要關注的不是頭條,而是當時的信貸局勢、經濟發展、央行動向和市場佈局。

信貸局勢央行動向更值關注

美國股市因特朗普效應大升是出乎市場預料,使市場措手不及,基金經理為了追落後,紛紛湧入追貨,一段急升之後,除了進入美股之外,資金亦流入落後的日本和歐洲股市。這兩個市場亦因為貨幣轉弱和利率曲線拉斜的雙重幫助而向上。

[email protected]

[李順威 牛熊共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60&issue=20170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