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CDS之母」深陷摩根大通能源交易醜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12
一切都開始於1987年倫敦的暑期實習,NYT如此描述Blythe Masters第一次接觸衍生品的經歷。自此以後,這位精幹的女性在摩根大通一路攀升,最終成為華爾街最具權勢的高管之一。
 
然而如今,44歲的Masters可能面臨一場監管風暴。管理美國能源市場的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的合規官員發現Masters在宣誓作證後在回答其對摩根大通在休斯頓的能源交易員團隊的可疑操縱行為是否知情時做出了「錯誤且具有誤導性的陳述」
 
如果監管機構繼續其調查,摩根大通和Masters可能將面臨處罰。而正如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的報導,銀行監管機構OCC在上個月摩根大通總部的會議上向該公司CEO兼董事長戴蒙發出了非同尋常的鮮明的信號:美國最大的銀行在華盛頓正快速失去信譽。
 
作為摩根大通商品業務主管,Masters是使用信貸衍生品的先驅,她在摩根大通的成功來自於上世紀90年代她對這些產品將徹底改變銀行業的認識。
 
在就讀劍橋大學期間,Masters的暑假都是在摩根大通的倫敦辦公室度過。她在1991年畢業後加入了商品交易團隊,並最終搬去了紐約。
 
Masters的執著在摩根大通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些同事預計她在23歲懷孕時會離開銀行,但Masters即便住到了醫院也隨身帶上了追蹤市場價格的儀器。
 
她在28歲時成為了摩根大通的董事總經理(MD),創下該行史上獲得該職位最年輕的女性記錄。
 
她曾經表示,衍生品看起來「充滿創造性」,由於其數理背景,這對她極具吸引力。通過從某個目標資產中分離出特定風險,衍生品看上去讓銀行得以提供更多貸款。
 
摩根大通的競爭對手們也開始開發這些衍生品。而Masters決定將其在摩根大通大規模使用。
 
據FT的Gillian Tett在2009年發行的數據「Fool's Gold」,當摩根大通的長期客戶美孚要求獲得信貸額度時,Masters的機會來了。為了能夠不出售資產的同時又避免某些風險,她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簽訂了一筆交易,在這筆交易中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獲得了一筆費用,而對價是承擔違約的風險。
 
這筆交易就是CDS。
 
很快,摩根大通的團隊開始與監管層溝通這一新的產品。在1996年,美聯儲在一份聲明中事實上認可了銀行可以通過信貸衍生品來減少其所需的資本金水平。
 
但這些衍生品的作用在金融危機中被證明是無效的,它們反而讓金融機構更加脆弱。
 
巴菲特將其成為「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也讓Masters成為了「末日使者」,衛報在2008年9月的一篇文章如此形容。
 
Masters在當年的一場演講中說道:「很不幸的,用於轉移風險的工具也可能增加系統風險,尤其當主要的交易對手方未能合理控制其風險敞口的時候。」
 
但她也表示:「區分工具和其使用者是很重要的。同樣重要的還包括區分是產品本身無效還是其作用的標的資產無效。」
 
自金融危機以來,Masters就致力於重振摩根大通的大宗商品業務。
 
在2009年的一次採訪中,她回顧自己在衍生品方面做的先驅工作時說道:
 
能夠參與創造新的事物感覺非常棒。但不僅是創造本身,還包括這確實能夠帶來價值。而諷刺的是,這反而讓信貸更加的鬆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