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假油案檢調咬死魏應充 魏家老大滅火急切割

2013-11-14  TNM
 
 

 

食安風暴愈演愈烈,老字號味全的油品因代工廠頂新製油混摻大統假油,遭檢調大動作調查,頂新魏家老三魏應充上週在應訊後以千萬元交保,是繼大統和富味鄉後涉案程度最重者,引爆魏家危機。

本刊調查,魏家對此事反應遲鈍,直到對岸發起抵制康師傅產品,香港康師傅控股股價連日下跌,大董魏應州才驚覺不妙,急忙築起防火牆,避免延燒至大陸事業主體。然魏家在台誠信盡失,魏應州將改變兄弟交叉持股比重並購買媒體,以控管日後風險。

十一日上午,檢調二度搜索味全公司。這次鎖定的目標是味全位於新北市汐止的中央研究所檢驗分析中心,檢調在研究人員的手機中,發現味全高層曾用LINE傳訊息,要求檢驗問題油品。

而味全負責檢驗的單位,是否曾把相關化驗結果,向同時擔任味全及頂新製油董事長的魏應充報告,魏應充是否在知道劣質油混充成高級油的狀況下,還授意販售,謀取暴利,將是檢調追查的重點。

主導決策 難避責

檢調這樣懷疑不是沒有道理。早在六日檢調首度搜索味全及頂新製油公司,便查扣味全販售黑心食用油的五大事證,包括相關作業標準書、財務報告、內部成本會計分析、橄欖油原料生產紀錄、銷售流向圖等。種種跡象顯示,從製程到販售都需要高層決策拍板定案,而魏應充身兼二家公司董事長,完全逃避不了責任。

檢調查出,味全公司從魏應充接任董事長後,才開始銷售油品。味全於二○○八到二○○九年,跟頂新進貨金額為一億元,隔年起即暴增達三億元。檢調並發現,味全相關文件均有魏應充的用印,連黑心油事件爆發後,頂新製油在十月三十日為保證油品沒問題所簽的切結書,也蓋上魏應充的章。

另外,檢調搜索味全總公司發現,頂新集團四兄弟包括大董魏應州、二董魏應交、三董魏應充及四董魏應行,在味全總部都設有辦公室,除魏應充擔任頂新製油董事長,其他三人也都是頂新製油董監事,且與魏應充持有相同股數。其他三兄弟,有沒有刑事責任,檢調將繼續釐清。

責任推給 總經理

魏應充在檢調偵訊時,坦承是他主持味全的董事會,「每個月都會開一次,也都有看報表!」但碰到關鍵問題,他卻避重就輕,把混油的責任都推給總經理及下屬。

魏應充告訴檢調:「我只要求績效,捉的利潤,也不到三五%,到底油怎麼調配,都是總經理及下屬在管,我並不清楚!雖然,味全拓展油品業務是我建議,也是下屬評估後才開發,我都將印章交給總經理使用,很多文件上的章,都不是我蓋的。大統事件後,我也問下屬油品狀況,下屬向我打包票,沒問題!」

離譜的是,檢調問魏應充何時知道油品出狀況,魏應充竟然喊冤說:「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檢調在訊問後,認定魏應充及總經理張教華二人涉嫌詐欺、食品安全管理法等罪,分別以一千萬元、五百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

買到劣油 辯不知

為了釐清疑點,檢調八日晚間約談頂新製油總經理常梅峰,以及大統公司董事長高振利。高振利坦承,賣給頂新的油一開始有檢驗證明和進口證明,隨後就不再附上。油品則給不純的混油,還指該製油手法學自中國大陸,「業界大家都這樣做」。

常梅峰則對於頂新身為大廠,有檢驗把關機制,卻向大統購買含銅葉綠素劣質油六年,推稱全然不知。檢方質疑,頂新要的是百分百的高級橄欖油,大統給的是橄欖殘渣油且含銅葉綠素,為何驗不出有問題?常梅峰辯稱,檢驗機制有盲點,大統調油很厲害,無法驗出。

檢方質疑頂新應該要求大統提供橄欖油的進口產地證明,即可看出真相,不料,常梅峰竟說,業界沒人這麼做,還稱「企業有良心」,所以彼此互信。

檢方調查,頂新六年多來向大統購橄欖油二十多次,約一千二百桶,總重超過二百三十公噸。購油成本每公升在九十八至一百一十三元,遠低於市場行情,但分裝後每公升售價二百元以上,獲利近一倍。

讓人擔心的是,頂新今年進口二百一十一公噸棉籽,雖然頂新強調是與米糠混合製成飼料,但有食品科學系教授質疑,做飼料用更便宜的棉籽粕(渣)即可,進口較貴的棉籽卻不榨油並不合理,檢調也將深入追查。

證嚴曾call 魏應充

此次,魏應充捲入黑心油風暴,魏家友人表示,「老三是四兄弟中最憨厚的,怎料到會出事?」魏應充是慈濟人,身兼慈濟人道救援食品組召集人。

不過,黑心油品事件也掃到慈濟,委託興霖食品代工的蔬食麵因含有銅葉綠素納,被緊急下架;幾款香積麵也因委託味全代工、使用頂新油品而遭質疑。雖經屏東縣衛生局查證,味全代工的油炸麵身使用馬來西亞進口棕櫚油,沒有問題;但魏應充出事,已引發慈濟證嚴上人關切。本刊調查,上週證嚴法師到台北,曾要魏應充夫妻去見她,但最後二人並未露臉,只通上電話。後來上人對身旁人表示:「事業不要做那麼大。」

魏家友人說,這場風暴讓向來熱衷慈濟公益活動的魏應充,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甚至懷疑:「是不是我做的(善事)還不夠,老天爺才要這樣懲罰我?」魏應充心情惶恐,夫妻倆幾乎與外界斷訊。

魏家二姊 喊無辜

魏家對慈濟很投入,甚至把自家位於彰化永靖鄉中山路與瑚璉路口,頂新最早的一座廠房,捐贈給慈濟當資源回收站。

本刊記者在這占地十幾甲的回收站巧遇魏家二姊魏娟娟,只見她認真在廚房拖地,一見記者劈頭就罵:「我弟弟事業那麼大,大陸那麼多廠要管,屏東廠的油只占集團萬分之幾,他哪顧得到那麼多?」「三十年前,米糠油的多氯聯苯事件是發生在福興鄉,我們永靖有福興村,媒體硬把我們扯進去,連慈濟的師姐看到新聞都來問我。」

她越講越氣,「頂新製油強調童叟無欺,大統這樣,社會不怪大統,卻來怪頂新,都說頂新買帝寶是用黑心錢,聽了真的很痛心。」

相對二姊的激動發言,本刊記者按大姊魏錦繡家電鈴,她隔門表示自己是鄰居,雖也喊冤媒體亂寫,但一再表示自己不清楚公司的經營。

關肥料廠 避爭議

頂新魏家的成功,對彰化永靖人來說曾是驕傲。過去當地人介紹家鄉,都要說「員林、田中隔壁的永靖」,頂新魏家讓永靖知名度大增,但這場假油風暴,也讓永靖鄉民五味雜陳。

有人替魏家抱不平,「頂新養十萬個員工,對社會也是貢獻。」也有人痛斥魏家,當地代書蔡耀光指責:「這種不肖廠商還是不要鮭魚返鄉好了。」

其實,這幾年,隨著頂新坐大,與鄉民間也出現緊張,最主要的問題是頂新設於永靖的肥料廠造成當地汙染。與肥料廠一溪之隔的光雲村村長詹德如批評,光雲村存在肥料廠臭味的問題已十幾年,一再反應都無下文,去年二董魏應交接到高中女生陳情,允諾二年內遷走。但據調查,爆發黑心油事件後,三董魏應充已經對內表示直接關廠。

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風暴,魏家人有如驚弓之鳥,只能儘量低調以息事寧人。上週日,本刊找到魏家大董魏應州,對相關問題,他只一再表示:「現在說什麼都不對,以後再說。」

過去,魏應州以霸氣領導聞名,他帶領三個弟弟縱橫沙場,讓頂新集團迅速擴張,今年十一月,集團市值四千八百億元;四兄弟也以家族財富約二千億元,在富比士台灣富豪排名第三,僅次旺旺蔡衍明與富邦蔡萬才家族。但是,得意日子過久了,這次連大禍臨頭都渾然不覺。

危機處理 慢半拍

據本刊調查,十月十六日大統摻假事件發生隔天,味全即知情,但二十六日就是味全要慶祝六十週年的大日子,味全默不作聲,悄悄封存大統原料,送第三方化驗。

二十一日及二十九日二次結果都顯示棉酚、銅葉綠素為陰性,令魏應充鬆了一口氣,僥倖認為大統賣給自己的原料是安全的,決定冷處理,並且對外說「食品是良心的事業」。

十一月二日,大統高振利供出曾販油給頂新,魏家竟毫無反應處理,直到幾天後大陸微博出現「抵制康師傅」文章,「台灣頂新旗下品牌的康師傅、德克士疑似使用的是這次查處問題的大統油,聽說吃了會致癌。」且在香港掛牌上巿的康師傅股價連日下跌,老大魏應州才驚覺不妙。

康師傅控股今年上半年營收為一千六百二十六億元,味全一百四十二‧七億元。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市占第一,飲品坐二望一,據模範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最新報告,以消費者數量排行,康師傅覆蓋中國一.四八億個城市家庭,遠超越雀巢和乳品龍頭伊利集團,穩居冠軍。通路的全家便利店據點上千家,華東地區超越7-ELEVEn;餐飲的德克士與肯德基、麥當勞列大陸速食前三大。

也就是說,康師傅是頂新魏家的航空母艦,大陸市場才是魏家最在意的,原本以為假油風波只限味全和台灣消費者的魏家,眼看風暴可能燒向大陸,不得不趕緊危機處理。

改變持股 買媒體

十一月五日,魏應充在弟弟魏應行陪伴下舉行記者會,二人雖然口頭道歉,卻還振振有辭「不知道摻假」。同時間,康師傅高層也在香港聯交所公告油品進口來源,維護大陸市場的消費信心。

但這場道歉隨即在六日被檢調雷厲風行的行動破功,魏應充以千萬元交保後,民眾對魏家的反感到最高點,七日頂新不得不再度出面切割,強調康師傅在大陸使用的油包等,均來自東南亞進口的棕櫚油。

這段時間,魏應州都坐鎮台北一○一大樓的八十四樓總部,親自指揮應變。除了馬上回收味全銷往福建的三款有疑慮油品,康師傅第二把手、副總裁林清棠也親自前往福州、廈門視察。林清棠週一對本刊表示:「康師傅銷售不受影響。」

過去,魏家兄弟在父親把四人名字筆畫取得一模一樣,強調公平的庭訓下,事業上也都股份均當;這次事件,讓魏應州心生警惕,四個人綁在一起,其實更容易跌跤。為避免「出事像粽子整個牽拖」,他近日公開說,日後集團各事業體應獨立操作,最重要的是降低交叉持股,避免系統性風險,彼此波及。

除了加速進行風險控管,建立各事業體防火牆機制,這回,「見識到台灣媒體的力量,四兄弟會重新檢討與媒體互動,也更加篤定跨足媒體通路,必要時可以保護自己。」知情人士表示。

本刊調查,魏家與擁有一一○萬用戶的中嘉網路大股東安博凱(MBK),密集接觸超過三個月以上,「已初步出價,最近就會付訂金。」一旦下好離手就是一筆上看七百億元的投資案。至於新切入的電信事業布局,按照進度積極進行併購威寶與結盟亞太電信。

不過二十多年前,頂新還只是彰化的中型油商。魏家兄弟的父親魏和德早年開藥材行,一名慈濟志工老先生說,魏和德看到窮苦人家,不但免費送上藥材,還貼錢讓對方坐車回家,在地方上博得好名聲。

自家兄弟 損家風

魏和德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一九五八年成立「鼎新油廠」,後來擴大為「頂新製油實業」,一九八○年他突然往生,還不到六十歲,長子魏應州帶著弟弟們承續家業,一九八九年轉戰大陸賣泡麵暴富,一九九八年返台入主味全。

這幾年,頂新魏家擴大返台投資,康師傅在台灣發TDR存託憑證,又入股一○一大樓、修復祖厝魏成美堂、標下新莊土地、自建豪宅頂禾園等;看似光宗耀祖,卻因為賣黑心油,讓先人蒙羞。

面對假油傷害,魏家兄弟口口聲聲「食品是老實人做的生意,絕對童叟無欺,這是家風,絕不容被挑戰。」好笑的是,在食品工業發展到大如怪獸時,消費者有如螻蟻,豈有挑戰之力?毀了家風的,沒有別人,正是魏家兄弟自己。

台北地檢署和組 被稱帝寶組

負責偵辦味全、頂新製油販售問題油品的檢察官,是台北地檢署「和」組的主任檢察官胡原龍。和組是北檢負責打擊民生犯罪的專組,今年8月起,重大的民生消費案件,包括胖達人標示不符、母公司基因國際炒股案;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長女連惠心,販售含禁藥的減肥食品案,都是和組的檢察官負責偵辦。

巧合的是,胖達人大股東小S夫妻、連惠心的父母連戰夫妻、頂新集團魏家兄弟都住在台北市最知名的豪宅「帝寶」,負責辦案的北檢和組,也因此被戲稱為「帝寶組」。

但帝寶組的檢察官,最近為了辦案,各個精疲力竭。辦頂新案的胡原龍、連惠心案的申心蓓、胖達人案的高一書,以及同組其他支援的檢察官,碰到搜索約談行動時,都沒辦法回家睡覺,只能在辦公室桌上趴著休息,家裡的小孩更是好幾天看不到父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54

從臺灣地溝油案看「法律」和「官與商」和臺灣媒體對崑山爆炸事件的表態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2q6.html

剛剛看了一個臺灣地溝油的節目。
抓了首犯,5萬臺幣交保釋放,然後馬上提存款86萬。老百姓氣得夠嗆,警察趕緊到家門跟蹤。
嫌疑人前後賣了6個多月的地溝油,賺了4百萬臺幣。大概至少有200噸,也可能是700噸上了市場,大部分臺灣名牌食品公司都用了,還有很多夜市攤檔在用。
之前剛出了毒米,有人賺了20億臺幣,政府只罰款20萬臺幣。大家還記得之前的塑化劑吧,也是輕輕罰一下。
大陸好像抓到地溝油主犯,應該是死刑吧?所以臺灣節目舉了大陸、德國等例子,說明臺灣政府是奸商的政府。地溝油會導致肝癌和腎癌,所以是可以按照殺人罪起訴的。
不過地溝油最初是日本人的發明,60年代傳到臺灣,90年代技術從臺灣傳到大陸。比地溝油好一點是潲水油,這個油在臺灣夜市是常客。
大陸以前有人用工業酒精搞假酒,喝了會失明。當時也是抓住就槍斃,所以後來沒人敢搞了。
後來聽說,這次不光是地溝油,還有化學藥劑處理皮革的皮革廢油、工業原料油和非食用的魚油。臺灣老百姓真倒黴啊。

問:這說明搞選舉的基本都是資本民主
答:美國好一點,律師太厲害,出問題後會讓你公司賠死。


這次臺灣的媒體逆天了。
昆山爆炸事件,臺灣媒體都罵臺灣商人是黑心工廠和血汗工廠,一致贊揚公安抓老板抓得好。這在以前,臺灣媒體都是無恥地維護臺商的立場啊。
背景是因為和近期的高雄大爆炸,也就是奸商李長榮化工廠有關。當然臺灣政府部門也應對失誤,害死了不少消防員。
李長榮化工廠在1984年的時候,偷排汙染到新竹水源,搞得農民水田里勞作,腿都腫了。但是農民作為弱勢團體,抗議當然沒人理睬你。
不過因為化工廠旁邊的臺灣清華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們,就被氣味給熏死了。
於是蔣經國的外甥毛教授帶一幫教授和學生抗議了495天,把廠子給堵了。
最後李長榮化工說,不做工廠了。政府幫助他們把土地轉型為商業和住宅用地,結果土地賺了20億,股票大漲。就是說你害老百姓,政府不但不懲罰你, 還幫你賺更多。
所以臺灣媒體看到大陸抓臺灣奸商,大聲喊好。還說:媽的,這次高雄死這麽多人,又是李長榮,為啥不抓人?政府腐敗?體制問題?呵呵。媒體最後得出結論,臺灣政府是奸商的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34

辦了假油案 更應速辦魏家TDR案

2014-10-27  TCW  
 

 

在幾乎「世人皆曰可殺」的社會氣氛下,頂新魏家老三魏應充被法院裁定關進台北看守所羈押,這會不會又是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司法大戲?

賣假油,面臨兩個詐欺官司

魏應充在劣油事件爆發前,身兼味全、頂新製油、正義油品董事長,事發後辭去這三家董座大位。他因旗下企業販售劣油,將面臨兩個詐欺官司。

其一是頂新製油進口越南飼料油混充食用油,被彰化地檢署以涉嫌《刑法》詐欺罪和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偵查中;預估在檢方偵查完畢、起訴之後,魏應充就會獲准交保、離開看守所,進入一段經常跑法院的審判期。

同時,去年爆發的大統長基假油風暴,魏應充也因涉嫌知情向大統進貨賣假油,今年十月二十一日遭台北地檢署依詐欺等罪起訴。

只是,大統案「禍首」大統董事長高振利,去年創下司法史上罕見的兩週內起訴、兩個月內一審宣判的超快速紀錄;但同時期東窗事發的魏應充,卻拖了一年,直到如今劣油風暴擴大才起訴,被媒體指為疑有「高層壓力」。

令人好奇的是,高振利在今年七月,同樣超神速經二審判決確定、不得上訴,處有期徒刑十二年。由於詐欺罪刑度是五年以下(因高振利與屬下共同犯罪,刑度是七年以下),法官以一罪一罰,認定高振利販製攙假的橄欖油、葡萄籽油、調和油等八種產品,八罪八刑加起來被判十二年。

相比之下,味全在假油案中曾被屏東縣衛生局要求下架二十一項產品,如果也被論以二十一宗罪,合計刑期恐怕要讓魏家不敢想像。

拿退佣,錢進了國民黨?

除了劣油涉嫌詐欺案,魏家其實還有一個案件值得關注,那就是頂新二○○九年回台發行康師傅台灣存託憑證(TDR),要求承銷商退佣的資金流向。

此案是去年檢方查出,承銷商永豐金員工為了湊出給魏家退佣的現金,涉嫌帳目不實,結果偵查中傳訊魏家老二魏應交,爆出了一大串的政商人士退佣名單,包括徐立德、連勝文、林信義、胡定吾、高志尚、許舒博等。今年二月,永豐金涉案人員被台北地方法院合議庭依《商業會計法》判有罪但緩刑。

在前述退佣案審判中擔任陪席法官的林孟皇向本刊指出,魏應交說TDR退佣金額七千多萬元裡,有五百二十五萬元是透過立法院長王金平,捐給了國民黨高雄縣黨部,這部分大有問題,檢方應該要另行偵辦(編按:法官受限於不告不理原則,不能對未被起訴的魏應交或王金平有法律動作)。因為法官們在審判中發現,那筆錢到底有沒有交給國民黨,證人的說詞前後反覆,監察院申報中並無此筆紀錄,且據報載,國民黨後來否認收錢。

林孟皇認為,那筆退佣若應歸屬頂新,則魏家兄弟可能涉嫌背信;若錢沒進國民黨,那究竟跑到誰的口袋,是否有其他非法行為,也值得調查;即使是單純的政治獻金,也已超過法定的個人捐款三十萬元、企業捐款三百萬元上限。無論如何,有權機關對此都不應該視而不見、避不處理。

從康師傅TDR退佣案,可窺見魏家四兄弟齊心、分工經營政商關係,彷彿交織成一張「保護網」。如今,魏應充因連續三樁劣油案,激起民怨,政商界避之唯恐不及,讓這張網出現一個大破口。

以上頂新魏家涉及的三大案,司法機關是否會趁民氣可用,一舉衝破其綿密的政商防線?或是以拖待變?正是觀察魏家能否重整旗鼓的關鍵點。

【延伸閱讀】只重羈押形式,魏應充、趙藤雄會不會被輕判?

一般民眾常將「羈押」與「進監獄(服刑)」混淆,例如今年七月涉及合宜住宅弊案的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在羈押兩個月後獲准交保,許多人懷疑「是不是這樣就沒事了?」

其實,羈押主要是在檢方偵辦重大犯罪時,向法院聲請裁定,暫時先把嫌疑人關進看守所(而非監獄)監視著。這並不等於被羈押者一定會被起訴,或被判有罪。

由於羈押是在確定人民犯罪前就強制人身自由,重視人權法治的國家對於羈押往往非常謹慎。不過,台灣羈押氾濫,常被國內外人權團體詬病。

魏應充、趙藤雄被羈押,主因都是「有串證之虞」,但判斷標準常令人不解。例如去年的大統假油案,大統董事長高振利案發不久就被羈押,而魏應充也涉嫌詐欺,卻能僅以一千萬元交保;這回他涉及九月爆發的餿油案、十月爆發的飼料油案,卻直到案發多日、民怨沸騰後才被羈押,若存心串證,恐怕也早做了。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高榮志律師指出,民間對政商關係不滿,需要出氣口,加上媒體輿論推波助瀾,而審判程序又太冗長,使得檢方常以羈押來回應民怨。他認為較合理的羈押理由應是有逃亡之虞,因為依人性,被告本來就會串證,案發數日後才以此為由要關人,其實已失意義。

回顧許多重大弊案,初始辦得轟轟烈烈,但經過一審到三審,再多次發回更審,往往一拖十幾年還沒有結局,有的還越判越輕。台北地方法院法官林孟皇在《羈押魚肉》書中就直指,台灣司法「重羈押、輕審判」,是相當畸形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36

食安標準 「不宜供人食用」就別賣 頂新劣油案判無罪 關鍵在「無法證明危害人體」



2015-12-07  TWM

從塑化劑案到頂新劣油案,如何舉證黑心食品對人體的危害,連食安專家都說難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所訂「不適合人類食用」,或可成為食品標準。

近年重大食安事件司法判決陸續出爐,其中頂新劣油案一審無罪判決,與社會期待有落差,再度引發「滅頂運動」。

彰化地方法院判決頂新無罪,其中一項理由為,依現存證據尚無從認定油品「確為有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由於之前塑化劑案民事一審判決,新北地方法院也認為, 無法舉證身體受損與塑化劑的因果關係,僅判商品損害一百二十萬元。甚至,台北地檢署偵辦茶飲店「英國藍」玫瑰花茶原料含殺蟲劑DDT案,也以劑量不足以引 起人體重大危害,對上游進口商不起訴處分。

無獨有偶,台糖告大統長基代工生產葡萄籽油違法添加禁用的銅葉綠素,彰化地方法院近日也以無法舉證有人食用後受害等理由,判決民事求償敗訴。

判決僅採驗成品 恐成漏洞「無法證明危害人體健康」,彷彿成為不肖廠商脫罪的「護身符」,但衛福部食藥署與第一線食安執法人員都無法接受。他們認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 法》從食物的原料、製程到成品都管制,「過程中有一處不合法就是非法。」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即擔心,司法判決採用衛生檢驗成品是否合格來判定,不問過程 與來源,「給予黑心業者很大空間。」不過,食安專家坦言,看過成品檢驗數據,的確很難證明立即對人體有害。但是,民眾無法接受吃下由飼料廠生產、從餿水提 煉的油,或食品裡加了不該下肚的添加物。《食管法》七年來已經修了八次,還有什麼補救辦法?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劉靜怡建議,可以參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作法,將「不宜供人食用」或「不適合人類食用」,明訂在《食管法》裡。

亦即,即使「無害健康」,但若從「社會文化心理」等層面上,依然是「不宜供人食用」的,就不該上市。

除了修法,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建議,政府應比照歐盟,訂定食物的身分標準規範,將民眾常用的品項都定義,歐盟就列了兩百多個,才能將黑心商人繩之以法。他以頂新為例說明,在歐美,豬油是指從豬組織中取出才算,頂新精煉的油不是豬油,至少可以罰「標示不實」。

食品來源五花八門,行政與立法部門應盡速修法或明訂標準,讓民眾購買的食品是「適合人類食用」的,才可補目前的法律漏洞,以安民心。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