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在科技公司中極為常見,比如京東、亞馬遜就曾多年虧損。
京東從成立之初起,年年喊虧損,至今都十多年了,而今,京東已成為僅次於淘寶的電商巨頭。亞馬遜的市值則一直穩步增長,突破7000億美元。
很多人驚呼質疑虧損,其實是這部分人跟不上互聯網時代了。新的時代,不是要一開始就賺錢,而是要敢於虧損、有實力虧損,先通過虧損把份額做大,把實力不濟的對手擠掉清盤。敢虧、能虧的公司,才有可能成為贏家的資本。
此前,人們認知企業的估值,多以PE(市盈率)低為標桿,筆者認為對於新興行業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B(市凈率)、PS(市銷率)等指標都不再適用。
像虎牙直播、愛奇藝這種公司,如果縮減一點開支,不去買那麽多電視劇電影版權,那短期利潤可能就上來了。但是在戰略上,現在幾家大的視頻網站都在燒錢搶客戶階段,省錢做利潤無異於“自尋死路”。企業估值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而折現的關鍵在於你對企業的深度認知。
根據愛奇藝此前提交的招股說明書,2015年~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19億元、112.37億元、173.78億元,在營業收入增速可觀的情況下,公司凈虧損分別為25.75億元、30.74億元、37.37億元。
愛奇藝仍處於虧損狀態與其不斷擴張有關,它需要投入更多的錢去購買優質的視頻。很多新行業的增長速度令人吃驚,愛奇藝4個億月活躍用戶已經很多了,居然有5000多萬人願意付費來觀看視頻,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長。2015年~2017年愛奇藝付費會員收入分別約為9.97億元、37.62億元和65.3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7%、33.5%和37.6%。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切換階段,對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它們雖然暫時虧損,但代表未來新興力量,應該予以一定的扶持力度。
為了吸引新興行業的獨角獸企業在國內上市,盈利將不再是創新企業上市硬指標。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擬修改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中關於對企業盈利的要求條件範圍,中國證監會根據《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幹意見》等規定認定的試點企業,可不適用“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
不過,並非所有創新企業皆可上市。對於前述試點企業,應當是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且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其中,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或者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在邁向科技強國的道路上,隨著中國“領跑”的領域越來越多,中國科技企業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幫助科技企業突圍,實現自身價值值得深思。
“泡沫”一詞,可以用“價值”去理解。
任何事物必有其價值,這價值可分為兩個角度去度量:事物本身的價值(Origional Value,事物本身值多少錢)、人們眼中的價值(Perceived Value,人們願意花多少錢去得到它,即估值)。一般意義上,當估值高於事物價值時,人們認為其存在泡沫。
對於中國互聯網經濟,筆者認為其存在很大的泡沫。
中國的互聯網創業企業大多依賴於業務模式的創新,或者說是得益於巨大而又高增長的國內消費市場,通過互聯網的幫助與其他傳統行業進行整合。
比如在共享出行領域,摩拜單車於2015年初創辦,2016年4月在上海上線第一輛車,一共完成了6輪融資,從30多位投資人手中融資近11億美元。其最大的競爭對手ofo融資總額甚至更高。摩拜與ofo的成長故事是一個典型的只可能發生在當代中國的創業故事——其融資速度、資本參與密度、業務擴張速度都是過去數年所罕見的。
今年4月,美團與摩拜簽署收購協議,上市僅僅2年的摩拜終賣身,但即便如此,摩拜並沒有給自己賣上好價錢,收購價格僅為27億美元,而實際上摩拜在上一輪融資後,估值已經到了36.7億美元。
如今,共享單車早已從瘋狂走向沈寂,滴滴最近也被曝出因司機身份審核不嚴格而釀成的多場悲劇。如果基礎建設不牢固,即便估值再高也不過是海市蜃樓。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在市場上能否真正盈利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找到投資人,最終能夠上市,然後從股市中圈到錢。
比如直播行業,有直播吃飯的、聊天的、說話閑扯的,你在街頭上就能看到有人直播,好像全民進入直播時代。就是這樣非常大眾的直播方式,有些顯示有幾十萬人在看,各種彈幕禮物刷個不停。為了制造人氣、吸引用戶,虛構觀眾人數、送僵屍粉絲,在網絡直播平臺行業幾乎是通行的做法。
然而,行業看似火爆的背後掩蓋不了盈利的困局。目前直播平臺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用戶直接消費,包括購買道具禮物、付費購買會員活動;二是與第三方商業公司合作,以廣告的方式變現。此外,遊戲、體育直播類平臺,還會有賽事競猜等收入。但無論是哪一種,目前都很難帶來盈利。
不過,部分互聯網企業喜歡弄虛作假,偽造人氣流量,甚至偽造盈利。對投資人來說,他們甚至明明知道偽造假象,但是善於從股市中圈錢的投資人早就適應這種操作,有“擊鼓傳花”的意味,只要能賺錢就行。
於是乎,一群互聯網企業,在投資人、專家學者,以及其自身的包裝下,輪番上演公關秀,吹著極其美好的未來,吸納了大量資金。盲目的逐利熱情,再加上一些機構的隱秘造假,導致對互聯網科技公司認識產生了極大的虛高,甚至瘋狂。
隨著時間推移,泡沫破滅之時,一切真實終將浮現出來!
在“互聯網+”的催動下,一批在線家裝平臺湧現。
由於裝修公司面臨品牌知名度低、獲客成本高、服務不標準、采購成本高等多重挑戰,在線家裝平臺能夠為裝修公司提供精確的客戶匹配,幫助裝修公司采用標準化的定價策略及施工程序,因此市場規模發展迅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2年~2017年,中國家裝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算)由15157億元增長到2303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7%。其中,中國在線家裝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按GMV(商品交易總額)由2012年的364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26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8.3%。
然而,中國在線家裝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2017年約有500~800名市場參與者,行業前五名市場參與者占據62.1%的市場份額,其中,齊家網的市場份額按GMV計算為25.7%,在中國所有在線家裝平臺排名第一。
上市申請資料顯示,齊家網2015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41億元、3.01億元、4.79億元;實現經營虧損分別為1.63億元、1.54億元及1.09億元。
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齊家網在營銷、行政、研發方面的大力投入。齊家網2015年~2017年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1.59億元、1.89億元、2.38億元,在營銷力度的帶動下,2015年~2017年,齊家網月獨立訪客分別為2420萬名、3170萬名及3780萬名。
不過,隨著用戶的習慣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依靠簡單補貼,野蠻燒錢來獲取用戶的方式盡管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是隨著資本的退潮,簡單地依靠家裝公司的資金儲備來通過燒錢獲得用戶的做法變得越來越不現實。
事實上,齊家網2015年~2017年毛利分別為0.88億元、1.25億元、2.40億元。齊家網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網上平臺(平臺服務、材料供應鏈)、自營室內設計及建築業務。以2017年為例,齊家網平臺服務毛利為1.69億元、材料供應鏈毛利為80.2萬元、自營室內設計及建築業務毛利為0.7億元。這三塊業務毛利都為正數,筆者認為,任何一家企業只要做好其中一塊業務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以材料供應鏈為例,材料供應鏈指的是向特許經營商及第三方設計及服務供應商銷售從材料生產商購買的建築材料。
此前,中小材料零售商需要一一對接不同的經銷商、無法一站式配齊所有品類,且單一材料零售商量小采購價高、物流成本高。愛建材創始人馬金寶告訴筆者,匯集中小材料零售商的訂單形成反向集采,可降低10%~15%的采購成本,物流成本低於市場價的1/4。愛建材是一家以裝飾輔材為主,自營品類主要為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品類,包括龍骨、板材、五金、電線、陶瓷、管材等。
“未來,家裝行業在制造、采購、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都會出現互聯網平臺的身影,隨著互聯網平臺的介入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家裝行業的發展定會取得質的突破。在類似愛建材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幫助下,制造端的集中度會不斷增加,落後產能會被淘汰。下遊零售商和裝修企業的經營效益也會極大提升,最終呈現數據化時代這個行業應有的面貌。”馬金寶告知筆者。
不過,市場永遠不缺乏攪局者。伴隨著中國樓市進入新常態,一批房地產企業開始轉型,家裝成為一個不錯的切入口。例如,萬科與鏈家成立萬鏈,在資金、客戶資源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優勢明顯。
面對當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自我革命的能力是企業生存乃至成就偉大企業的必要能力之一。
過去數年,借助6·18、雙11等促銷活動,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GMV(GrossMerchandiseVolume,網站成交金額)高速飆升,而今這種狀況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伴隨著搜索門戶、社交網絡、各路大V、內容電商等新興電商模式的快速崛起,每個消費者前往天貓、淘寶、京東、蘇寧等平臺少了。一個百萬、千萬大V可以帶動一股流量滲透到商品銷售等商業領域;微信朋友圈銷售商品風生水起;微信群里每天的叫賣聲不斷,成交率很高,成交額很大;一篇文章看完後勾起你購買欲望的商品鏈接入口就在文尾;玩著遊戲、看著抖音短視頻就可以隨手隨心碎片化時間購物。
在互聯網時代,跨界競爭成為普遍現象,電商不僅要跟同行業競爭,同時還得跟媒體、視頻網站和App等流量入口搶奪用戶使用時長。這就意味著,每一家電商,從進入這個領域開始,就註定了要跟整個互聯網世界爭奪流量,搶奪用戶的使用時間。
實力雄厚的電商巨頭早已看到了這點。
在Web時代,淘寶通過大量的淘客以及購買各個網站的廣告獲取流量,用戶一點擊就跳轉到淘寶商品詳情頁。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淘寶卻無法通過購買各個App里的廣告,然後讓用戶跳轉手機淘寶App的商品詳情頁。
2015年7月,阿里集團推出百川計劃,即無線端平臺開放。百川計劃就是將各類封閉App中的流量導向阿里巴巴系統的商品庫,一旦交易達成,阿里從中抽取費用。2016年初,阿里巴巴旗下的視頻網站優酷土豆接入百川。用戶可以一邊看優酷視頻,一邊購買阿里巴巴平臺的商品;內容導購方則可通過百川系統提供的智能選品工具,選擇阿里系商品在視頻內推送。一旦完成交易,內容導購方和阿里平臺都可抽取傭金。
據了解,阿里在為創業者免費提供基礎設施的同時,創業者的App數據要提供給百川計劃平臺。因此,阿里將通過大規模的App豐富其平臺上的數據,進而形成新的產品——向電商商家提供更多的營銷平臺只是開始。
與阿里類似,京東希望通過外部場景導入流量,但京東的開放平臺更像零售商。2016年年初,京東開始推進“開普勒計劃”,通過嫁接交易場景,輸出自己的電商能力,把京東從采購、商城運營,到銷售、物流、客服的能力全面菜單化。
隨著零售業的整體變革升級和線上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傳統的獲客渠道已不再具有優勢,線上零售巨頭除了選擇積極擁抱線下,現在也逐步拓寬以用戶為核心,將內容以社交傳播的方式賦能,最終實現用戶群體的擴大和高黏合度的社交零售渠道。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隨即引發行業廣泛關註。阿里在零售方面的布局從2014年入股銀泰開始,2015年又與蘇寧牽手。在“新零售”戰略提出之後,阿里在零售方面布局明顯加速,典型事件包括戰略入股線下零售企業三江購物、聯華超市和新華都,發展新興業務如盒馬鮮生、零售通、淘咖啡無人便利店。隨後,騰訊、蘇寧先後提出“智慧零售”概念,並紛紛融合線上、線下資源。
以微博、微信為首的傳統社交媒體和近些年快速發展的直播視頻類的新型社交平臺早已開始融入我們的生活,微商、小紅書、嗶哩嗶哩等通過內容電商、網絡紅人效應、拼購模式等多種形式實現了社交流量變現,通過內容與店內商品相結合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快速的消費場景,從而實現自身的社交網絡閉環。
新型電商關系圖里,新電商跟媒體、視頻網站和App等流量入口,已不再是競爭關系,單打獨鬥的電商時代早已成為過去,新型電商跟流量入口要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實現共贏,共同發展。
電商的上半場從流量變現開始,而下半場的故事,終究要從用戶驅動繼續,至於能否講好接下來的故事,電商的轉型之路仍是任重道遠,前途也會逐漸明朗。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伴隨著盒馬模式、超級物種、小米之家等新零售業態的出現,各種無人店、無人架、自助付款等新零售創新技術也在快速產生。
筆者認為,新零售的變革一定要圍繞三個維度來思考:消費變化、技術變革、市場環境變化。
從消費變化的維度看,零售的變革始終是圍繞生產力的發展,圍繞不同時期的消費變化,重構一種新的零售形式,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
當前的消費市場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征:消費分層化、市場小眾化、需求個性化、影響社群化、購買便利化。
以購買便利化為例,雖然京東、淘寶等能夠提供次日達等服務,但滿足不了人們對於吃飯、水果等需求,因此本來生活、餓了麽等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紛紛湧現。本來生活網為消費者提供包括水果、蔬菜、肉禽、零食、酒水等生鮮類產品。公司官網稱,平臺的生鮮配送覆蓋全國109個城市,常溫配送多達550多個城市,近3年銷售額年均增長超過300%。
從技術變革維度看,技術早已經是推動零售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正是由於20年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連鎖零售商業的快速發展,成就了沃爾瑪全球化的發展。
如今,隨著電動車、自動駕駛、機器人送貨逐步成熟,這些技術將會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盒馬鮮生總經理張國宏曾表示:“通過數據驅動,使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技術完全融合,為消費者提供30分鐘極速送達。”
筆者認為,隨著物流成本的降低、通信技術的發展,一種新的店倉分離的營銷模式將會得到快速發展,目前的廠家、渠道商、零售商三套庫存做一套生意的營銷模式,將會發生為一套庫存做三套生意。店的功能可能主要是展示、體驗、社群,沒有了庫存,商品主要將通過到家模式實現。
從市場變化的維度看,任何的變革,最終都要吻合市場發展的環境。市場競爭永遠是推動零售變革的最終動力。
當前的零售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線上線下融合已成共識,更多的新業態也在不斷加入。
不只是國內企業,一些外資企業為了適應中國市場,也在做出一些調整。德國福維克(Vorwerk)集團旗下Temial知淳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高婷告訴筆者,公司新推出的智能茶藝機在營銷上將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
Temial知淳在中國的首家體驗店也於近日落戶上海,除Temial知淳全系列產品外,福維克集團旗下包括可寶、美善品等家電品牌也將出現在體驗店中。
新零售的變革不能只是站在零售一個環節來思考變革。新零售的創新實踐,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放眼未來宏觀市場發展的角度,全面把握全產業鏈變革的角度,更多準確洞察非行業推動要素帶來的重大影響角度來思考新零售的變革。
筆者認為,只有深刻理解消費變化、技術變革、市場環境變化三者之間的關系,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