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每賣1台iPhone獨佔58.5%利潤 台商僅佔0.5%

http://122.97.248.126/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2&id=4486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9日消息,據台灣媒體報導,蘋果決定把新一代處理器A6交給三星代工,台灣廠商還是無緣嘗到蘋果最甜美的部份。台商雖然是iPhone的零組件和組裝主要代工環節,但享有的利潤比只有0.5%。

  根據加州大學和雪城大學三位教授合寫的《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路利潤》中分析,2010年蘋果每賣出一台iPhone,就獨佔58.5%的利潤。拿走 iPhone次大塊利潤的,是塑膠、金屬等原物料供應國,佔22%。韓國享有的利潤排名第3,不過也只有4.7%。雖然iPhone的零組件和組裝主要還 是靠台商,但台灣享有的利潤比大陸還少,只有0.5%。iPad供應鏈,台灣也只分得2%的利潤。

  以下為報導原文摘錄:

  蘋果大賣 沒人笑得出來

  iPhone開賣即使限額、排隊,直到現在,每天仍賣出上千台,但事實是,電信公司從史上最狂賣的手機裡,卻賺不到錢。

  台灣消費者會想,「那我每個月付出的一千多元語音及上網費到哪去了?」補貼加上增建頻寬,幾乎花光了這筆收入。用戶和電信公司綁約2年,靠著電信公司 的龐大補貼,一支原價兩萬多元的iPhone4,只賣3400元,以賣得最好的方案1349元計算,整整一年電信公司從用戶手中收到的錢,都還不夠彌補對 手機做出的補貼。

  而下載100億次的數字,更是讓所有電信業者都傻眼,這天文數字擠爆了電信公司提供的網路頻寬。「電信公司是負責提供一條管線,讓客戶直接到App Store上買東西,中間都跟我們無關,賺不到錢,」台灣中華電信行動分公司總經理石木標苦笑說,但是另一方面,「當我們iPhone賣得嗷嗷叫的同時, 網路就要再建,頻寬要更大,我們付的成本更高。」

  在蘋果的強勢主導下,電信公司幾乎對每支iPhone補貼300到350元美元,反觀宏達電等手機廠的Android手機,電信公司只需掏出200美元補貼。加上iPhone使用者吃掉的頻寬,也是一般Android手機的2倍。

  品牌與代工間的新角力

  2010年富士康高調宣佈調薪後,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iPhone 4上市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將補貼鴻海的成本。以什麼形式,補助多少,則無進一步說明。但多數代工廠並不樂觀,一名台灣前4大代工廠的總監透露,日前 美國一品牌客戶來訪,他直接探詢補貼的可能性,答案是:「根本連門都沒有。」

  沒有品牌商補貼,代工廠自己吸收成本,還活得下去嗎?一名台灣代工廠董事長十分堅定地強調:「我可以明白告訴你,代工廠在產業鏈中掌握了沉默的主導權。」

  「未來,代工廠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整個產業生態系統(eco-system),」一名管理學者強調,「隨著環境改變,要脫去管理的鞏固性,跟上時代的變化。」在消費力、代工商自身佈局的幾股力道交錯下,將進入最劇烈、最惶惶不安的陣痛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2

酒類電商“流血”戰爭殃及茅臺 每賣一瓶虧損超100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153.html

酒類電商“流血”戰爭殃及茅臺 每賣一瓶虧損超100元

第一財經日報 陸琨倩 2015-11-13 06:00:00

每賣出一瓶茅臺,面對的直接虧損超過100元,一天的時間,撐起上億元交易額的背後,是千萬級的虧損。

每賣出一瓶茅臺,面對的直接虧損超過100元,一天的時間,撐起上億元交易額的背後,是千萬級的虧損。

“雙十一”對酒類電商而言,除了拉動銷量,還是“大出血”,不過,他們卻樂此不疲。當日晚間最後三小時,酒仙網、1919、購酒網分別“祭”出10萬瓶低價飛天茅臺和10萬瓶低價425ml五糧液進入“拼刺刀”階段。

一天的銷量、名次到底有多重要,讓企業不惜虧損也硬著頭皮上?1919董事長楊陵江在“雙十一”結束後,隨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一與否,關系著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

慘勝

酒類電商的激戰發生在“雙十一”最後三小時,晚上9點,酒仙網終於拿出殺手鐧:10萬瓶飛天茅臺699元不限量銷售。沒過多久,1919也與購酒網加入戰役,提供10萬瓶售價為469元的425ml五糧液。

如果以飛天茅臺出廠價819元計算,光酒仙網的10萬瓶飛天茅臺,面對的直接虧損就可以達千萬級別,而楊陵江之前也曾透露,已經在財務預算上,劃定了這一天可以虧2000萬元。

這場砸價促銷的活動,更讓茅臺、瀘州老窖、郎酒等名酒廠頭疼不已。茅臺2015年發出通知,要求旗下各部門“回購”市場上的低價貨品。郎酒紅花郎事業部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直指:“這種低價促銷行為,是為了賺取眼球,帶動其他高毛利產品銷售,或為了自身目的向資本市場交差。”

有國內前三大酒廠營銷中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酒類電商現在為了存夠低價促銷產品,無孔不入,雖然內部已經多次發文對電商提供貨品的經銷商做出處罰,但後來通過溯源發現,那些貨品竟然有的從超市等賣場搜購回來,有的從授權電商處以正價購得,因此無法完全杜絕它們獲得貨品。

天貓方面的數據顯示,這場戰役最後由1919以日銷量1.57億元奪得第一,往年冠軍酒仙網屈居第二,購酒網以交易量0.55億元位居第三。

這是登陸新三板後,酒仙網接到的第一張“雙十一”成績單。酒仙網有關負責人在“雙十一”結束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就失去“第一”寶座表態稱:“我們追求穩健增長,不提倡單純以價格戰贏得用戶。2015年‘雙十一’,我們的目標是為了擴大品牌宣傳,在最大程度上讓利消費者的同時,保障購物體驗和一定的利潤率,對用戶負責,對股東負責。”

酒仙網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份,該公司在天貓酒類TOP10的商家中,合計達1.76億元。該人士同時指出,註重全網的用戶,包括官網、天貓、京東、蘇寧等旗艦店都在均衡發力。“雙十一”的主戰場在官網,天貓旗艦店在全網銷量中的占比並不高。

但這場戰役本身,硝煙味很濃。因為酒仙網的競爭對手——1919與購酒網就選擇在這一天披露戰略合作的消息,而且此前還一直放“煙幕彈”迷惑對手。在11月9日,購酒網副總裁程梁曾含糊回應合並傳言稱:“對資本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不迎合、不拒絕。”對於這段含糊回應,有內部人士就向記者坦言,這是為了迷惑競爭對手,“因為‘雙十一’期間,策劃的就是兩者聯手讓對手措手不及。”

爭奪融資話語權

一天之內,直接虧損額達千萬級別;加上前期投入到天貓、京東等各處的廣告營銷;以及經過精心考量的“煙幕彈”話語;千方百計獲得足夠的貨物儲備,這一天到底對商家來說有多重要?

在楊陵江看來,對於商家來說,“雙十一”就像是一場考試,“這次我們是按照600萬張訂單做準備的,大銷量有效地檢驗了系統的承載能力。雖然‘雙十一’不能代表一種商業模式,但它的名次能給投資者、合作者信心,也給行業人士、投資者一個認知,怎樣的商業模式才應該是酒類電商的發展方向”。

購酒網董事長趙小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雙十一”不能代表購酒網整體的營銷情況,但是364天的工作才有這一天的獲取,這天也是對作戰能力的考驗。

這場考驗之後,巨虧背後給酒類電商們到底能帶來什麽?事實上,他們看重的,除了通過高成本引流而來的大量未來用戶、爆發式的廣告效應外,更想爭奪的,是資本市場的話語權。

“我接觸到多家基金投資公司,他們對投資評判的標準之一,是電商行業永遠只投第一名。”在楊陵江看來,“雙十一”陣地不能丟,第一必須搶,很大程度上跟爭奪資本融資的話語權有關。“雖然只是一天,但名次變化,對企業意味著重大的轉折,因為名次與融資壓力掛鉤。”楊陵江表示。從另一個角度講,奪得第一,也是打擊競爭對手獲得融資的籌碼。“對手融到的資金越少,流血戰就越快結束。”一位電商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於這種看法,酒仙網有關負責人則回應稱:“資本更希望看到一個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而不是短期的燒錢刷業績的行為。”

無論這天的戰績到底會不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酒類電商“合縱連橫”的格局已經拉開,因為在1919及購酒網合並後,規模正在與行業老大酒仙網越來越近。公開資料顯示,在2014年,酒仙網與1919的收入規模分別是13億元和7.1億元,但前者全年虧損2.87億元。不過後者盈利也不多,2015年前六個月的凈利潤為435萬元。

楊陵江對爭奪第一有著很大“野心”。“2016年的銷售一定要超過酒仙網。”他向記者說,“2016年的新增門店加上購酒網的規模,以及我們收購的兩家經銷商,銷售規模能達到80億元。但相對而言,B2C的垂直類酒類電商已經到了瓶頸,因為它們面對流量入口、流量購買的問題。”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