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一直被忽視的競爭力 健康力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207/t20120718_330110.htm

  財富數額繼續上行,國民健康水平卻停滯不前,中國似乎落入了「中等健康」的陷阱。「拿命換錢」的中國特色思維甚至暗示了某種可能性——GDP的高增長奇蹟,是以國民健康一定程度的犧牲和折損作為對價。期望壽命延長的同時,慢性病及心理亞健康成為社會整體的困擾,企業家及員工的健康意識缺乏將導致巨大的隱形成本。健康力,作為一種長期被忽視的競爭力,無論對於個人、企業還是國家,其作用都在日益彰顯。要構築健康國度,需要市場「無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以及理性個體的共同努力,以回歸國民健康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於任何人而言,健康是1,財富、智慧、朋友是跟在後面的0,有了健康,才可能收穫成百上千,否則,後面有多少個0都毫無意義。但時下中國人流行的生活方式卻將健康和事業放在了對立面—「年輕時拿命換錢,年老後拿錢換命」。金錢至上,人心浮躁,高居不下的房價和社會保障的缺失,再結合中國人勤勞拚命的傳統,這句外國人眼中的玩笑話,恐怕勾勒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真實的濃縮版人生。

  

  經濟奇蹟的國民健康對價

  

  從宏觀視角來看,普羅大眾「前半生拿命換錢」,或許意味著國民健康與經濟發展之間本應有的正向互動關係走向了拐點。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經濟成就為全世界所矚目,讚譽之詞不絕於耳,而如果用另一個關係國民幸福指數的重大指標來衡量,中國的相對表現則遜色了許多。

  

  來自世界銀行彙編的數據顯示,1990-2008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增加了5.1歲,達到73.1歲;而其他發展中國家,不管是巴西、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印尼,還是伊朗,在此期間的平均壽命都增加了更多,儘管它們的經濟增速相比中國要慢得多。即使是同發達國家相比—如澳大利亞和以色列,它們原本就有較高的平均壽命—自2000年以來,其增速也都超過了中國。2010年,聯合國開發署公佈的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位列世界第89位。中國人的期望壽命為66年,比G20集團的主要發達成員國少10年。

  

  一方面是死亡率的下降和預期壽命的提高,仍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在中國以30餘年時間追逐發達國家100餘年工業化進程中,慢性病的發病率一路井噴,呈現兇猛之勢,成為中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此外,心理亞健康更是早早形成了「云時代」,籠罩城市上空—中國的國民健康走勢堪憂。

  

  經濟增長讓幾乎任何社會問題都更易於解決,但健康問題則不一定。中國也曾經歷了受益於經濟增長、生活條件改善、國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階段,但上述數據則顯示,經濟增速仍然大踏步向前之時,國民健康的改善步子落後了。「拿命換錢」的中國特色思維甚至暗示了某種可能性—GDP的高增長奇蹟,是以國民健康一定程度的犧牲和折損作為對價。

  

  國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影響一國人力資本的質量,亞健康人群的持續增長,無疑為中國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前景埋下了陰影。

  

  已有大量的學術及實證研究證明了國民健康之於長期經濟增長的積極意義,如在Bhargave等人的研究中,基於多個國家間的固定樣本數據(Panel Data),他們發現,低收入國家的成年人生存率(即年齡達到15歲的人能夠存活到60歲的概率)對其所在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影響:成人生存率上升1%,相應的GDP 增長率將提升大約0.05%;而投資佔GDP的比例上升1%,相應的GDP 增長率僅上升0.014%。東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的蔣萍等人則發現,作為人力資本的另一重要因子,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代替健康水平提高單獨對經濟增長起作用,教育與健康作為人力資本的兩個方面是緊密結合的,共同作用於長期經濟增長。由此看,一個健康的中國,關係到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成長。

  

   健康:集體無意識

  

  要構建健康中國,在經濟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企業家不可或缺。然而,在中國,被慢性病和心理亞健康折磨最深的,非企業家這一群體莫屬了。大國崛起、經濟活躍的路徑浸透了他們的汗水,據媒體統計,一個典型的中國企業家,每天工作長達11個小時,睡眠僅6.5個小時,一週只休息1天,每週有21個小時花費在會議桌和談判桌上,17個小時奔波於各種交際應酬,還有17小時花費在商務旅行上。

  

  身處經濟發展最急遽的國度,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業績考核的短線行為,加上應酬、忙碌造成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使得企業家的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儘管他們成功掌控了財富,卻難以掌控自己的身體和人生。能如萬科董事長王石一般,在健康與事業之間的平衡線上遊刃有餘者並不多見,更多的時候,他們一心撲在工作上,健康則放在無足輕重的位置,等到身體亮起紅燈時已悔之晚矣。

  

  有一組慘痛的名單在網上流傳著,很多老總們正值壯年就早早撒手人寰,留下未竟的事業和家中老少:2004年11月7日,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因勞累過度,患腸癌英年早逝,年僅38歲;2005年12月1日,身家數十億元的山東德州晶華集團董事長苗建中猝死家中,時年53歲;2006年1月21日,上海中發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民,因患急性腦血栓在上海浦東仁濟醫院去世,年僅37歲;2007年12月27日,百度前CFO王湛生在三亞游泳時卒去,年僅40歲;2011年7月2日,鳳凰網前總編輯、百視通前COO吳征突發心梗,不幸逝世,年僅39歲。這份充滿了悲劇色彩的名單還在不停的擴張中。

  

  疾病的損耗之外,心理上的不健康也易捲走企業家疲倦的生命。心累了,或是走投無路之下,把自己交給永恆的死亡,生前種種一併帶入黑暗與沉寂之中。2011年5月22日,剛剛上市僅兩天的萬昌科技前董事長高慶昌從23層高樓一躍而下;而此前一個月,身家數十億的包頭惠龍集團董事長金利斌在奧迪車內自焚身亡;2008年4月29日,資本圈內赫赫有名的湧金系掌門人魏東同樣墜樓身亡;2003年9月7日,擁有10億元身家的前「河南首富」、河南黃河集團董事長喬金嶺,在其位於河南長葛市的別墅內自縊。

  

  在商戰中縱橫捭闔的他們本不應該如此脆弱。公開資料顯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已有1200多名企業家因自殺或非正常原因身亡。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市場創新的核心主體,企業家群體的高風險也暴露出無情的現實:健康狀況欠佳正成為侵蝕中國企業家領導力的最大隱患。

  

  一項針對中國企業家的調查也顯示,生活無規律、工作負荷大和缺乏運動是其健康問題的三大誘因。而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不關心,則是思想源頭上的罪魁禍首。在一項調查中,有97%的企業家身體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但是仍有高達75%的人認為很快樂。這其中邏輯讓人倍覺弔詭。

  

  企業老總不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員工的健康狀況被漠視也在情理之中了。在頻頻見諸報端的「過勞死」案例中,許多外表光鮮卻需要200%付出的行業,屢屢中招。如在被戲謔為「拿女人當男人,拿男人當牲口使」的金融、會計師等收入頗豐的行業,加班加點連軸轉的工作時長,和一杯泡麵慰人生的飲食結構,構成員工在任務密集期的人生常態。青春加速折舊,甚者更如花般凋落枝頭,過往已有不少慘痛的案例衝擊著我們的視野。普華永道25歲女碩士猝死的消息曾引起微博熱議,而富士康的13跳,更是國人至今提及仍感哀慟的黑色記憶。

  

   打造健康團隊:消除企業隱形負資產

  

  好的企業,既需要企業家的雄才偉略做指引,也需要企業員工的整體配合和有效執行。而在當下的中國,無論是對企業家,還是對員工的健康狀況,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也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巨大隱形成本。

  

  身體不健康的企業家,無疑是企業的一顆隱形炸彈。企業家的突然離世通常都會擾亂企業正常的發展節奏和擴張步伐,權力真空期後續的銜接問題也會引發公司治理層面的矛盾。如高慶昌突然身亡,萬昌科技的董事長先是由其女婿擔任,後又改由其兒媳擔任,顯見其匆匆離世之後,企業並未做好相應的權力傳承準備,最高決策層的頻繁更迭無疑既會影響員工士氣,也會拖累企業發展。

  員工健康狀況同樣令人憂心。衛生部對十城市上班族的調查顯示,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員工已佔48%,尤以經濟發達地區為甚,其中北京達75.3%,上海73.49%,廣東73.41%。儘管單個員工的可替代性較強,但漠視對員工健康的投入,規模效應也將可能使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損失。IBM的職業保健顧問陳彤曾經算過一筆賬,僅以最普通的感冒為例,每次從得病到完全康復平均需要7天,其中至少有2-3天會影響工作,甚至嚴重到無法工作。以此推論,一位員工每年感冒5次,一家有2萬名員工的公司,每年因為員工感冒所耽誤的就是至少16萬個工作日。

  

  在關愛員工健康方面,跨國企業的視野無疑更為領先。如寶潔為其北京研發中心的每個員工配備了一種可佩帶在身上的小型能量監測儀,員工通過該設備能知曉每天運動所消耗的能量,以幫助形成按時鍛鍊的習慣。成熟的員工健康管理項目不僅降低了員工平均病假天數,還增強了團隊凝聚力,相比中國研發機構普遍超過10%的員工流失率,北京寶潔研發中心的優秀員工流失率如今只在3%左右。

  

  寶潔的實踐在跨國公司中並不鮮見。事實上,這些公司中已經流行一個新的公司治理理念—「勝任領導」(Fit to Lead),即「只有健康才能勝任領導」。這一理念的倡導者正是「有氧運動之父」庫珀博士(Dr. Kenneth Cooper)。如今,已有越來越多跨國公司接受這一理念,並尋求通過運動處方提升企業活力與效益。

  

  令人欣慰的是,國內也有不少企業逐漸認識到員工健康的重要性,開始為員工施行定期體檢、在公司內部組織長期的運動項目等,一些走在前列的企業則將員工健康問題升至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

  

  因「狼性文化」、「床墊文化」而出名的華為,曾因員工墜樓和精神失常的負面新聞飽受輿論攻擊,為扭轉這一局面,2008年,華為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首度推出首席員工健康與安全官,並由時任CFO的紀平擔任,在國內企業中開了先河。在員工體檢項目之外,華為著重對影響員工健康的加班制度和心理壓力進行管理:一方面,員工加班每天不超過2小時、特殊情形延時加班不超過3小時,每週至少休息一天。另一方面,截至2011年12月底,華為組織壓力自檢活動2200多場,有6萬多人參加,在壓力較大的部門如研發部門則全員推廣。此外,華為還在企業管理顧問的協助下,開展一系列員工協助計劃(EAP),EAP包括四項培訓:1.心理危機信號的識別與幫助;2.快樂工作,提升心理資本;3.精力管理-高效投入工作生活;4.80、90後員工管理。

  健康管理成朝陽產業

  

  健康水平不僅關乎個人幸福與企業績效,還關係國家發展大計。除傳染性疾病對經濟秩序的干擾外,慢性病、亞健康、老齡化以及精神壓力等問題的隱性危害將越來越凸顯出來。更嚴峻的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通常處於新舊公共衛生問題頻繁湧現帶來的挑戰中。例如,環境污染日益侵蝕國民健康,工作、家庭等社會壓力造成精神心理疾病的案例日見普遍,GDP增速、勞動者就業、自然生態之間的平衡藝術愈加難以掌控;疫情、新型病毒、傳染性疾病的防治之弦需要時刻緊繃,而慢性疾病、職業病的預防控制以及食品安全的監督保障也不容懈怠;龐大的人口基數使醫療保障負擔沉重,複雜的利益糾葛嚴重拖延體制改革的步伐;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8億,佔總人口的13.26%,而且,這種老齡化進程是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形勢下發生的。

  面對日益惡化的國民整體健康水平,政府部門已著手採取行動,各國均在抓緊制定和實施「國家健康促進」行動規劃,中國也不例外。2008年實施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儘管國民健康問題已提上國家議程,但實施過程仍將面臨諸多阻礙。政府部門所推進的改革措施多集中在醫藥衛生領域,且進程緩慢;國民尚未普遍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依舊頑固。不過,機遇往往與問題形影相隨。健康水平惡化的現實,以及民眾對健康重要性的認知度提升,正為民間蓬勃生長的健康管理和服務產業帶來機遇。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其著作《財富第五波》中,將健康產業稱為繼第四波網絡革命後的明日之星,認為目前尚未普及的保健產業將為美國下一個10年創造兆億美元的商機。實際上,美國每年在健康領域的花費已佔其年GDP的15%,加拿大、日本約佔10%,而擁有13億人口、處於健康與財富交叉點的中國,目前只佔5%-6%,其龐大的健康市場空間可想而知。由此也引來各路民營資本踏足其間,無論慈銘、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等連鎖體檢機構的興起,還是一兆韋德中航健身會等康體企業的擴張,即是明證。

  

  近年,伴隨國民尤其是精英階層健康意識的覺醒,健康管理的龍頭企業更是動作頻頻。2012年3月,慈銘體檢申請在中小板上市,擬發行4000萬股,募資1.75億元。而美年健康在2011年10月與大健康合併之後,2012年又相繼收購北京綠生源體檢中心、西安康成連鎖體檢中心、廣東最大連鎖體檢機構瑞格爾。

  

  與此同時,原本門檻不高的健身行業也在走向整合,行內企業紛紛通過併購展開全國佈局。2008年起,浩沙健身在兩年時間內相繼併購了廈門都市風、福州矯健在線、成都舒華健身、北京浩泰健身等區域性龍頭,並著手籌劃資本化運作;2010年,一兆韋德收購百特健身,意在爭羹這一朝陽產業。風投資本也已佈局其中,如中航健身會獲得來自松禾資本、東方富海等PE的投資;而新加坡淡馬錫則同時在中國投資了上海威爾士及一兆韋德。

  

  從長期、樂觀的角度看,在市場「無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和理性個體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有望最終走出國民健康水平的成長陷阱,締造一個健康國度,實現國民健康與經濟發展的互促共進。■

  

   健康是一個過程

  

  健康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過程,貫穿於生命始終。

  

  —肯尼斯·庫珀(Kenneth H. Cooper)

  

  身為庫珀有氧運動中心、庫珀研究院創始人的庫珀博士,是預防醫學領域的先鋒人物,他認為,預防醫學遠比「遲來的過分關心」更為重要。1968年,庫珀博士將健美操的概念介紹給全世界,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健康革命,並因此被譽為「 健美操之父」。

  

  庫珀非常看重健康數據的作用。從庫珀研究院成立,他就開始建立保留豐富健康數據的數據庫,希望他們的工作是建立在科學性的基礎上,而不是追隨流行。目前,該數據庫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健康數據中心之一。

  

  庫珀主張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獲得意念、身體、靈魂的協調、均衡、全面發展,發掘潛力,保持健康,他稱之為Get Cooperized。為了達到這一狀態,庫珀提供了8條健康貼士:維持健康的體重;多進食健康的食物;堅持鍛鍊;根據個人情況合理進補;戒煙;控制飲酒;學會管理壓力;定期進行綜合性的身體檢查。這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正如庫珀所言,「健康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過程,貫穿於生命的整個始終」。

  

  另外,庫珀還認為,公司在保持員工健康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國的經驗證明,推行公司健康項目不僅可以減少醫療支出,降低員工病假帶來的影響,還可以提高工作業績。因此,公司健康項目在美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2

移動互聯網,莫忽視三四線城市1.63億手機網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075.html

iPhone、微信、微博…三四線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四六級城市的人們也在用移動互聯網拉近著和世界的距離。相比於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價值的被高估,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價值卻被嚴重低估,三四線網民的覆蓋日趨廣泛,而這部分網民的用戶營銷價值也亟待去挖潛。

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如此快速普及時,宜搜科技CEO汪溪表示,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城市的需求更甚,最早的一批移動互聯網用戶不是來自一線城市,恰恰是信息需求不夠發達的四六級城市。移動互聯網用戶是從不發達的城市往發達城市遷移。

據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5億,其中三四線城市手機網民規模達1.63億人。三四線城市在移動互聯網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業內人士之所以說三四線城市的移動互聯網更具有新的機會,是因為中低端手機用戶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方面比一線城市的白領用戶要活躍的多。據數據顯示,「三四線城市手機網民在1500元以下的收入水平的比例最高,達34.6%;在校學生和普通工人比例較高。其中,在校學生的手機網民佔比33.8%,普通工人的手機網民佔比13.5%。」

三四線城市擁有者眾多的中低端手機用戶,主要是因為其收入水平和用戶人群所致。但這並不代表著他們沒有消費的慾望和能力。三四線城市有80.3%的網民認為手機支付可以接受,這也就找到了為何不少移動電商企業將目標人群瞄向三四線城市了。

三四線城市用戶主要靠手機獲取互聯網的信息,在手機端投入的時間也比都市人群高。移動支付技術的日益完善和用戶支付體驗的不斷提升與千元智能手機在三四線城市的廣泛普及推動了手機支付交易的增長。三四線城市因為剛需的存在,手機支付增長迅速,移動電商潛力巨大。由於很多人沒有電腦,手機網購逐步形成中,是移動互聯網最具潛力的消費者。

不少電商大佬紛紛提出了進軍三四線城市的口號,而阿里巴巴更是直接將三四線城市作為衝刺10萬億銷售額的核心。三四線城市的一個較大的缺點,便是物流。由於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快遞員送貨困難,許多地方並不能收到快遞。物流交通的不成熟,讓快遞變成了慢遞,一個快件可能要等上十幾天才能收到。在邊遠的三、四線城市,受經濟水平等影響,三四線城市的網購市場還沒被打開,其主要原因受到物流,設備和用戶意識的影響。何時能解決物流瓶頸的問題,才是迎來三四線移動電商爆發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37

曹中銘:三高發行是毒瘤 別忽視中介機構信息披露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54144.html
IPO重啟時點受到業界和輿論的廣泛關注,有傳聞稱將在7月中下旬開閘。證監會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已有83家擬上市企業通過發審委審核。毫無疑問,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徵求意見截止後,IPO重啟其實離市場越來越近。儘管監管部門還沒有公佈重啟的「時間表」,但在IPO暫停已達9個月之後,市場不可能一直對新股發行說「不」。

無論如何,市場都必須面對IPO重啟這道檻,即使再次引起股市下跌亦是如此。而對於新股發行而言,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準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事實上,2009年以來的前三次IPO制度改革,雖然監管部門一直在大力推進新股發行的市場化,但信息披露卻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真實、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基礎,所謂的市場化發行不過是空中樓閣。

與內幕交易一樣,新股「三高」發行也是A股市場的一顆毒瘤。然而,這顆毒瘤已在市場身上「寄生」多年,至今仍然沒有被摘除。正因如此,去年4月1日,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監管部門提出「要進一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發行制度建設,逐步淡化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其針對對象主要是強化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然而事實證明,雖然近年來「三高」發行愈演愈烈的現象有所收斂,但新股「三高」發行仍然大行其道,像去年浙江世寶以2.58元的價格、7.17倍的市盈率發行新股的例子僅僅只具有特殊性,而不具備普遍性特質。

強化發行人的信息披露,提升其信息披露質量顯然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然而,新股發行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其他參與者如中介機構等的信息披露質量同樣不應被忽視。新股高價發行,離不開發行人的包裝粉飾,離不開詢價機構的競相亂報高價,當然更離不開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大肆吹捧。而且,由於保薦人等中介機構與發行人形成了 「利益共同體」與「一致行動人」,同穿一條「褲子」,其在鼓吹時當然會更賣力。實際上,在海普瑞、華銳風電、沃森生物等超高價發行背後,哪一家沒有閃現著保薦人等中介機構忙碌的身影?哪一家的成長性、競爭能力等沒有被保薦人鼓吹過?如今再回頭看看這些上市公司股價的表現,又有哪一家沒有坑害其投資者?

無論是承銷商發佈的所謂《價值投資分析報告》,還是在路演、推介等過程中,對發行人進行的鼓吹,其唯一目的就是吹高發行價格。因此,保薦人的相關信息披露,帶給市場的往往不是什麼正能量,相反卻是極大的負面效應。其不斷累積的結果,就是嚴重打擊投資者對於股市的信心。

因此,IPO重啟後在強化發行人信息披露的同時,不能忽視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就像一個人,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好更穩當,也才能走得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48

被忽視的風險——中國債市風險集中在銀行體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36

過去幾年,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快速膨脹,現在由此引起的潛在風險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提到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人們一般會想到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畢竟這都是與普通投資者聯繫最大的。但大家都可能忽略了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價值4萬億元的債券市場。據WSJ報導:

(6月「錢荒」的)一個意外結果是,中國價值4萬億元的債券市場出現了拋售。

這次拋售是由銀行業出售債券增持現金觸發的,這支持了中國金融系統批評者的觀點——當中國在萎靡的經濟中嘗試控制信貸,債券市場是一個被低估的風險。

從2004年開始,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放大了四倍,這大部分是受到政府推出刺激計劃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驅動。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估計,中國債市的規模僅落後於美國、日本和法國。中國的債券市場很難說像現代的債券市場。中國債券市場由多個監管部門多頭監管,對外國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的封閉的,對投資者幾乎不提供任何保護,國內的評級系統幾乎會給每個公司授予最高評級,而且鮮有債券降級的案例。

在發達國家,債券市場一般是替代銀行貸款的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而在中國,債券市場更像是銀行發放貸款的另一條渠道:

最令人擔憂的批評意見是,絕大部分債券由國內銀行持有和交易,實際上就把風險集中在銀行系統了,而其它大部分國家的風險已經分攤給投資者了。

穆迪投資者服務分析師Ivan Chung表示:「在中國,銀行是債券的最大持有者,包括與地方政府有關聯的債券。所以,如果地方政府出現違約,它們的風險將會幾倍放大,因為銀行還向地方政府發放了貸款。」

6月的「錢荒」是由中國央行引發的,為了控制不斷轉移到銀行系統以外的信貸增長,但其實部分資金還是源於銀行。通過默許銀行間拆借利率上升,央行就能擠壓銀行間拆借市場,使得部分銀行爭搶現金。當銀行急於出售債券持倉,債券市場出現了動盪,特別是短期債券——一般有更高的流動性。

因為幾乎沒有買家,債券價格暴跌高達20%,日均交易量從今年平均的2330億元暴跌至6月9日的156億元。債券的價格和交易量從那時以後開始回升,但批評者表示,這一事件顯示了,金融系統的中斷可以帶來巨大的混亂。

花旗銀行經濟學家Shuang Ding表示:「發展債券市場的目標是,降低資金對銀行的依賴,但到了最後,(中國債券市場的)風險又再次回到銀行。」

這仍沒被證明是個問題,因為至今為止,中國仍沒有債券發行者違約。...

07年次貸危機爆發以後,多家美國信用評級機構被批評,它們的信用評級無法反映次貸證券的違約風險。而中國的債券信用評級系統貌似更為樂觀,畢竟中國還沒有債券違約的案例:

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是,中國債券市場的信用評級極度樂觀。一個寬鬆的評級系統「使專業的債券投資者難以最大化他們在評估信用質量和價格上的優勢。」上海耀之資產管理中心交易和投資主管王影峰表示。

根據大智慧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發行債券的2,908家中國企業中只有124家的評級被下調。在這些發行債券的企業中,有2,444家評級為A或以上。在美國,穆迪僅去年就下調了240家債券發行企業的評級。截至7月1日,在逾2,000家債券發行公司中,穆迪只對其中420家給出了A或以上的信用評級。

中國債券市場改革迫在眉睫,但找一個為改革決策拍板的監管機構似乎並非容易的事情:

在中國,三種不同的債券分別由三家機構監管。中國央行監管短期及中期票據的發行。發改委負責審批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券。

最後也是規模最小的一類是公司債券。公司債券由上市公司發行,中國證券監管部門負責審批,只能在交易所交易。

惠譽分析師Terry Gao說,多個部門進行監管,這需要各部門之間進行大量協調,因為它們都有自己一套符合其風險管理要求的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21

【黑馬大賽現場實錄】創業路上那些不能忽視的點點滴滴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208.html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黑馬小記,去年深圳的比賽六月份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團隊和黑馬的《創業家》點點滴滴都進行了記錄。賽伯樂甬科的創始人朱敏先生和總裁成斌同志也是黑馬營的特聘教授,我們整個賽伯樂團隊已經從黑馬大賽挖掘了五六個項目,我們給予了融資,都在迅速的成長當中,這一點是我們非常覺得合作非常有效果的。另外一個數據,從我們這個專業角度,我們感覺到目前中國有三大創業全國性平台,一個是科技部,但是是官方的,很多不可控的東西,第二個是完全市場化的,民間的,兩本雜誌做的,一個是《創業邦》的「創新中國行」,一個是《創業家》的黑馬大賽,我們並不是一定要比高低,從合作的整個效果來說,我們覺得可能黑馬更加貼近地氣,特別貼近與中小企業草根創業者,我們感覺到這一路走過來跟黑馬的合作是非常愉快和愉悅的,而且達到了一定的效果。我自己本人從06年開始做創投,對創業者和創業團隊,我們為什麼投這個項目以及我們一些理念的體會。

我從這麼幾個方面給大家做分享,創始人的特質,團隊,行業,技術,風格產品,成長性和模式。

投資人,我們投人就是投項目,投項目就是投人,這一點也不假,風險投資所謂的投資就是有風險的,特別是早期在美國天使的時候完全是一看人,二看項目的未來前景,我們對人的關注,如果說一百分,我們會看重50分,這是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早期的項目,後面可能不一樣。每個創始人自己要判斷好,你這個人是不是適合創業,這個非常重要。前一段時間我們聽過柳傳志老先生的一個講課地科技創業者的創業課題,特別是科技人員創業自己要分析好我這個科技人員是搞科研的,還是安於現狀,朝九晚五的,還是有很多不安分的因素,有些人喜歡折騰,創新,很多人不安分,喜歡挑戰規則,要分析好我這個人是不是適合創業。很多創業者說自己要創業,碰到一個小的挫折的時候就睡不著,受打擊很大,連累了家庭,連累了原來安穩的東西,這一點非常重要,你的性格里面是不是適合創業,你的基金裡面是不是有不安分的因素,你是不是喜歡接受新的東西,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你要想清楚。專注性,剛才嘉賓說到我們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這個觀點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比較認同,因為你的創業,包括酒仙網的郝總,他對紅酒的認識,你要做電商的酒如果你不瞭解紅酒也不行,所以你專注性是非常非常強調的指標。目標明確,戰略清晰,每個人定下來一個行業要進行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想好未來,我經常聽東湖相對論,我覺得那個對話不經意當中經常會談到創業者的目標和未來規劃,我覺得這可能是對大家的提示。資源整合能力,大家最近看到美國已經開始的路演的,去哪兒網的,張總是非常年輕的人,他到現在還沒有估計到去哪兒網對攜程的威脅,但是現在已經劇烈的感受到了,當時他是非常偶然的創業進入到這個行業,但是他的資源整合能力非常強大,依靠騰訊,募集很多巨額資源,把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為自己所用,在創業初期要具備這一點,創業者剛開始往往是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就是憑一個注意,往往到後面一定要具備整合的能力。我接觸了大量的創業者,我們曾經在杭州投過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創始人是新加坡的雙料博士,非常牛,但是我們發現他一個月去兩次澳門,我們瞬間就崩潰了,如果這個投資人一個月去兩次澳門的話我們的錢就不知道去哪裡了,對人品的要求,或者有一些底線不能去碰,如果這個底線碰到對投資人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有可能這個行業就進不去,我們就說一些底線的東西。我們的性格,我也是東湖相對論的愛好者,他們有一個投資人朋友,也是早期項目,全部都談好了,最後投資人不放心,故意帶他,我回家你的車子送我回去,專門找了一個4點多鐘特別堵的地方,他暗中看他的表現,結果這個老兄一路上罵罵咧咧,一路上感覺到非常煩燥,從堵車罵司機,罵社會,祖宗三代都罵遍了,下車以後就決定不投他了,你以後對未來的團隊,對困難的克服,你表現出來的心態是這樣的,這種企業是走不長的,你要做創業,你未來的路很長,會面臨很多很的問題,你的性格,你的基因,你的各種能力都要圍繞這個目標去實行。創業肯定要有激情,但是一時的激情肯定有問題,我們需要持續的激情,賽伯樂公司在杭州,總部在杭州,跟阿里巴巴聯繫比較多,我們看著它從2000年開始突破,慢慢的,這個團隊確實是很厲害,馬云這個人真的是幾千年才出這麼一個人,非常不容易,就是一種持續的激情。他自己說不懂互聯網,他到現在支付寶也不會用,但是他能夠做成這麼一個巨頭企業,他能夠把人管好,持續的激情,把股權分配好,這就是他的能耐,這也是團隊的能力。

我們講到團隊,哪怕創業者非常非常牛,其實《創業家》也是一個創業團隊,牛社長非常牛,但是他一個人肯定做不起來,下面有郭海峰,有很多團隊成員跟著他一起拼,團隊一開始就要設置好股權分配激勵。我舉一個例子,也是杭州的企業,海康威視這個企業非常有傳奇,就是電子部52所,武漢有大量的央企,杭州非常少,做磁記錄設備的硬核東西,這個企業有天使投資人,原來是在珠海做,原來是52所的小的經銷商,專門做小收音機的,後來就投資到海康威視,07年這個海康威視的市場開始爆發,08年全國各地監控市場迎來一個爆發,他那時候就看到希望,但那時候團隊沒有股份,他就在他自己20多個股份中拿出來9%,那是創始股東,一比一的,非常不容易,這個9%免費送給了49個創始團隊,大概有20多個營銷的,大概一比一,這裡面50%都成為了億萬富翁,那激勵和股權市值對於整個團隊往前衝是非常非常強大的。共同的價值觀,如果說大家一幫人在一起幹活,每個人心思不一樣,是你是堅持的,我是另外有企圖的,有其他的平台,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遲早會出問題,今天不出問題,未來一定會出問題,我們非常看重這個團隊的共同價值觀,也是阿里巴巴非常好的例子。前兩天百度李彥宏的到浙江大學校園招聘的時候,我當時聽了一個現場的演講,他說百度的文化就是大學文化,大學文化是同事之間非常親切,沒有利益衝突,非常單純,大家相處非常愉快,在座可能都讀過大學,可能非常懷念大學時候的那種,但是到社會上可能不一樣,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一樣,一些人要抱團幹事情的時候價值觀主流的東西一定要是一樣的。取長補短,同甘共苦,互補性,特別是崗位上的,一個人幹不了所有的活,必須在幾個方面形成互補。創新能力,企業文化構建,這一點可能會有不同的建議,覺得創業首先要讓自己能夠活下來,但是我們看過幾千個公司,凡是成功的從一開始就建立了它的文化,黑馬營最近跟華為有一個班,走進中國最神秘的一個公司,非常偉大的公司,從某種意義上比阿里巴巴還要偉大,華為的企業文化做得是無懈可擊,這個人一出來就是華為的人,只有文化的企業才會生生不息,百年以上的企業都是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如果說你在創業初期把你的企業文化,把立足點建立起來的話,你的企業會抗風險能力比一般的企業要強。

我們的行業和技術。從投資人的角度我非常看好這一點,如果你目前從事的行業是重資產、重污染,或者是跟國家產業導向政策相反的,你的這個企業做得再辛苦也沒有前景,這個大方向必須要符合國家政策,產業導向,上下游產業鏈的可控性,現在很多創業者做的項目依賴性特別強,比如上游依賴這個供應商,下游靠這個經銷商,被家一捆死了系,離開它就不行了,這種企業抗風險能力會很差,上下產業鏈,可控性要把握在手裡,不能被人家一棍子打死,競爭企業一來你就是滅頂之災,這種企業內部是非常脆弱的。產業的可行性,我們前一段時間碰到了中科院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代表了很多未來方向,實驗性的產品很好,比如一個新材料,現在比較熱的是生物錫,可降解的塑料,有可能實驗室非常好,各種指標都非常好,但是一旦產業化的時候,產量一百斤很好,如果億噸就下來了,就不行了,從軍工到民用,目前中國的軍工非常厲害的,美國人都是我們中國人的隱形飛機比美國人先進20年,中國在軍工方面非常非常厲害,為什麼軍工可以成功,但是民用則不行,就是成本,因為軍工是不惜一切代價的,舉國之力來做得罪人,但是回到產業當中來,軍工產品不一定能夠民用,因為成本太高,民用肯定要有適合的成本,要有大眾市場。產業化非常非常重要,如果產業化做不到的話投資公司的錢會打水漂。

核心技術,門檻,壁壘,速度。

我們很多投資公司實際上風格不一樣,天投資本這本書我看了,他們是專門投快銷品,消費市場,大消費市場,最近杭州有一個包子店叫甘其食,天使資本投了60萬,一個肉包子可以投6千萬,這個包子就是五個品種,旁邊一個小店買包子五十多個品種,去買的時候都看不過來,但是六個品種非常標準,哪個地方都可以做,所以非常快,風格不一樣,我們是比較喜歡高科技,高成長型的,有技術門檻,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這個是商業模式創新,速度非常非常快。門檻、壁壘、速度,速度非常非常重要。微信已經很強大了,現在有易信,易信的副總是浙江電信原來的副總,他那天跟我吃飯的時候說我們可能搞不過微信,微信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現在大家微博都不用,都用微信了,就是市場的先進性,無論易信怎麼去幹,但是微信的先進性已經放在這裡了。一個新的技術一定要強調速度,你把這個市場佔有率、品牌和先進性把握好。

我們一直認同一個觀點,一個企業成功一定是它的產品,《創業家》雜誌為什麼在目前國內創業氛圍裡面首屈一指,它有非常好的產品,它的產品是黑馬會,黑馬營,黑馬資本,它單純如果憑藉大賽是不能持久的,也不能賺錢的,一個商業體一定要賺錢才可以生存下來,才可能持續長久。產品比營銷更重要,史玉柱曾經賣腦白金很活,現在大家幾乎看不到了,很少去買了,過年送腦白金的廣告詞很紅火,但是大家過年回家春節送父母親送腦白金嗎,應該是不太送,但是也有人送,廣告很生動,就是因為產品,實際上這個褪黑素理論從客戶體驗來說不是說它不好,我們也不是說史大師,實際上它的產品跟客戶體驗有很大關係,如果產品在市場上站不到地位,你的營銷做得再好也是有問題的。所有的成功來自於產品的黏性、體驗性,我很早以前去過騰訊,我對騰訊裡面的組織架構覺得非常好奇,我有一個師弟叫曾李清,他給我看組織架構,裡面有一個首席體驗式,騰訊所有的產品走向市場前一定要經過這個部門,一定要先內部體驗,內部體驗不好一定不上市,一個產品一定要有好的體驗,客戶有黏性,好的體驗,才會掏錢買你的。市場規模,成熟度,新興市場,這個非常有說服力,如果你做的產品市場規模、市場容量不大,如果說一個五個億,一個五百億,你吸引投資者和未來的路有多長都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我昨天來之前碰到一個創業項目,這個項目很有意思,加拿大來的一個團隊,他們目前遇到了新興市場的挑戰,現在歐洲和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很多人,也不是有錢人,很多老百姓的休假時間很長,除了房車之外,他們現在特別喜歡到一些湖裡面租一條船,去晃蕩幾天,這個船裡面什麼都有,他給我看了這個船,上面有我們小時候玩的滑滑梯,裡面有吃住燒烤,這個船非常漂亮,這個模式在特別是在人少地廣,風景漂亮的地方特別適合。他說要到中國來發展,我說市場調研過沒有,中國有多少人群適合這個產品,中國大部分人還在為生計奔波,為未來的幸福奔波,休息的時間很有限,這樣一條船到浙江的千島湖,幾天幾夜不回來,這種目標群體非常小,而且是屬於新興市場培育市場,如果碰到的產品是成熟市場是就比較好做,如果是市場要培育的,要引導,那麼你是一個引導者,你有多累,要去說服,當年皇明的太陽能天天寫軟文,天天做廣告,培育好了被人家拿走了,他也很冤枉。新興市場培育的壓力很大,我們看行業的時候一定要看市場容量,市場的成熟度有多少。市場傳播,佔有力,先進性,微信和易信是非常好的例子,易信的很多功能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微信要強,但是為什麼現在微信橫掃了,現在阿里巴巴出來了網來,我們有很多同事說你們用一下網來,我們說不用,因為一個新的東西要讓大家一起來用的話非常非常艱難,我們一旦做一個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市場佔有力,市場品牌,先進性一定要做好。特別是很多創業者一定要無論如何做樣板工程,無論用什麼手段,用關係營銷,樣板工程可以保持好,一定不要盲目打廣告,還沒有把市場摸清楚就去做大眾市場,往往是血本無歸的,交了很多學費。

模式,很多人都覺得商業模式就是與眾不同,感覺到好像我這個跟你不一樣就是好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營銷模式這三個模式是相輔相成的。不是說與眾不同就是好的商業模式,要能賺錢,如果好的商業模式不能賺錢的話就不是商業模式,你只是理論上的,科學家經濟學家理論上的一些東西,賺不到錢不是好的商業模式。不是說能賺錢就是好的盈利模式,要能持續賺錢,你一筆生意賺錢可能是舅舅的關係戶,你的父母的關係,你可能賺錢,但是你如果不能持續賺錢一定不是好的盈利模式,好的盈利模式一定能夠持續賺錢。不是說能持續賺錢的就是好的營銷模式,要能有戰略清晰,佈局到位,考核有效,支撐有力,團隊凝聚,一個好的盈利模式一定建立在它的營銷模式上,我做直銷,分銷,還是做渠道,在各個地方怎麼建,華為為什麼這麼厲害,我的很多朋友都在華為,我學通訊出來,我自己本身在郵電局,後來在電信局,華為最牛逼的一次行為就是他早期市場碰到了困難的時候他跟各地的大量電信局,當初電信局是縣一級的都是有財政權的,後來慢慢疏通上去了,成立大量的合資公司,我記得我離開電信局大概五六年以後還有分紅可以拿,他這種佈局可以幫助他掃掉很多國外的牛逼公司,西門子、愛立信都進不去,前提是華為的東西好,華為的研發非常非常厲害,他們的東西好就不怕營銷,都是自己人,肥水不外流,這種模式幫他開拓了全球市場佔有力,一個大型的交換機要擴容的時候會換這個牌子嗎,不會換的,有大量的全面的數據,要軟件,換的話是一個龐大的功能,成本很高,這就是營銷模式,這就是佈局。

風控。

我們看一個企業也會看風控,出來一個項目的時候自己對內部的風控和節點要非常非常重視,我們說產品一定要不斷突破,市場非常重要,特別是科技人員下海,我們跟中科院系統的項目所聯繫比較多,很多科技人員對自己的項目產品非常非常充滿自信,覺得凝聚了整個團隊的力量,科學家的精神,但是他賣不出去,市場不接受,價格好,未來也好,這種產品一定要貼近市場。創業企業對於資金的安排,合理安全性,這個可以上升到一個非常非常高的高度,我自己曾經創業過,有一次等到這個月的財務講說可能工資發不出去了,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公司已經到了很危險的地步,每個人除了創業的話自己也有底線,你絕對不要動用家裡的錢,你不能把你老婆孩子父母丈母娘的養老錢壓進去,這是極不道德的,除了這些錢其他的錢都可以用,你要合理安排好,不要到最後一個月工資都成問題的話,你會影響這個團隊的。千萬不要創業路上倒在資金鏈上,那到時候沒有任何人會救你,你自己也是欲哭無淚,科技型創業企業很難從銀行融資,銀行非常勢力的,你沒有抵押沒有擔保誰會給你錢,資金的利用一定要合理,你一定不要倒在資金鏈上。老闆一開始絕對不要自己建財務,你一定要有好的財務經理,它可以幫助你做一些安排,預付賬款、供應商,其他很多上下游的財務,只有一個專業的財務才可以幫助你梳理好。成本的控制比什麼都重要,特別是早期的項目一定要控制好成本,點點滴滴,我們為什麼說特別不喜歡我們給了錢以後他去買寶馬,買高爾夫,我們剛剛投了一個企業,非常好,做物聯網的,道路、隧道、安全監測,江西南昌的,那個老兄是清華的,當年是南昌市的高考狀元,這個企業今年淨利潤可以達到3000萬,我們上個月通過了,前兩年打給他5000萬,他一直住如家,給了錢以後他一直住如家,我們非常非常高興,辦公室就是一個會議室,這種企業家對自己的公司投入了全部的心力,很多企業家拿到錢就開始自己消費了,就開始各種各樣的,他會不讓你看見,但是這種東西遲早會看到。

成長性。

創業板有一個條件,每年必須保持30%的成長,創業板又是一個高科技的,有點像美國的硅谷,美國的納斯達克不需要有利潤,創業板需要有利潤,很多企業為什麼選擇創業板,壓力比較大,就是成長性。但是投資機構往往最看好成長性,因為你未來有概念,有故事,退出的時候也有爆發性。只要這個項目有成長性,其實涵蓋了企業的競爭力、創新性、市場容量、核心技術和團隊戰鬥力,當然也有機會做到細分市場的龍頭,前三名,做到這幾點投資人一定會跟你進行進一步溝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56

被黃牛黨、快餐小販忽視的商機!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9/56466.html

粉絲大志的吐槽文《吐槽《創業家》五週年年會》的文章爆火以後,火速點燃了我黑的粉絲投稿熱情,經過非常不嚴謹的篩選,今天上榜的是黑馬朋友盧冰投稿的商機分析文章:

大家好,我是黑馬粉絲盧冰,通過參加三天《創業家》年會,我除了挨擠,還發現了新的商機,如下是我的觀察。

三中全會剛開會,習大大才剛剛發表了:轉變傳統發展模式、鼓勵創新為核心的報告後,主導黑馬、創新的《創業家》五週年年會和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就被嬸嬸的影響了,火爆程度,相信大家都已經聽說了,據說還出動了警察維持秩序,不過我也沒有親眼見到警察叔叔,而因此直接受益的,據鄙人猜測,應該是黃牛黨,和快餐商:

被黃牛黨忽視的新興市場

年會持續了11月17-19日三天,三天均造成了高度擁堵。上圖:

11月17日:黑馬小組賽&合投環節:高度擁堵

據介紹,《創業家》推出了「黑馬會」產品,低門檻的產品,3000入會費,就享受很多種會員服務,其中一項就是可以優先入場創業家的活動,但是入黑馬會並不那麼容易,必須接受調查:做的是陽光企業,入會本人需是企業的創始人。像我們這種經理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土豪們大搖大擺優先入場佔座位。

黃牛的生意就在這兒,你懂得,作為一個神奇的組織,沒有黃牛辦不到的事兒。

二:快餐大媽,你錯過了發財的機會

據官方人流量統計,創業家三天年會,每天的人流量超過4000人次,中午滯留的人群超過2000人次,而香格里拉酒店附近的中檔餐館並不是很多,也沒有太多休息時間,很多人因為不敢走遠,只能訂肯德基外賣到會場外吃,吃了就回來排隊。

肯德基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如果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貼心的中國大媽,擺一個快餐小攤,生意肯定會火爆的,以一份盒飯20塊(商務餐),滯留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有中式快餐的需求,那就是1.2萬銷售收入,按照30%的毛利,就是3600塊錢利潤,三天的收入為1.08萬(市面上的屌絲程序猿,普遍月收入為稅後1.2萬。)而且吃的人都是商界精英,說不定還有投資人,如果盒飯做得好吃,說不定哪個大佬就投資了,野戰軍秒變正規軍,顛覆海底撈不是夢。

另外勸一下參加創業家年會的朋友們,別以為到了聖壇就能一切創業順心了,活學活用才是關鍵,我是創業者盧冰,請關注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260

說史131202最寒冷的冬天(十一)被忽視的中國警告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02/%E8%AA%AA%E5%8F%B2131203%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8D%81%E4%B8%80%EF%BC%89%E8%A2%AB%E5%BF%BD%E8%A6%96%E7%9A%84%E4%B8%AD%E5%9C%8B%E8%AD%A6%E5%91%8A/

說史131202
最寒冷的冬天(十一)被忽視的中國警告
蕭律師執筆

這是一個發出信號卻沒人接收的時刻。 有關中共軍隊即將參戰的警告之所以沒有引起注意,部分原因是那些認識到中國表態真正含義的人已被排擠了,他們對決策已不再有影響力。 另一部分原因,是在這個極端關鍵的時刻,中國沒有合適的信使。代表中國向西方國家傳遞資訊的是時任印度駐華大使的 潘尼迦Panikkar。

1950年七月底,周恩來在與潘尼迦就韓國問題進行的談話中向他保證,中國沒有介入韓戰的想法。 但是到了八月底,即仁川登陸後,北京的口氣開始轉變,許多高層領導人向潘尼迦發出越來越清晰的警告:仁川登陸後,來自美國的潛在威脅發生了變化,因而他們不干預韓國局勢的立場也在轉變。

但華盛頓不信任潘尼迦,認為他是一個極左人士。 在仁川登陸一週後,中共軍隊代總參謀長 聶榮臻告訴潘尼迦,中國不會對韓國局勢袖手旁觀,不能讓美國人輕鬆打到中國邊境。 同時,在和其他西方國家駐華武官的交談中,潘尼迦還聽到有關中國正使用火車向滿洲運兵的消息。 儘管西方國家半信半疑,但事實證明,潘尼迦的消息絕對準確。

但真正的警告是在十月二日深夜傳來。 那晚,剛睡了的潘尼迦被叫醒,說周恩來要見他。見到的周恩來臉色陰鬱。周告訴潘尼迦,如果美國越過三八線,中國將被廹採取干預措施。*** 潘尼迦回抵住所,立即擬了一份報告,將中國政府的態度彙報給新德里的上司。隨後,新德里向國際外交界通報。

但美國國務院對周恩來向潘尼迦的聲明,不大相信;英國也半信半疑。 艾奇遜覺得這個警告只是「惶恐不安的潘尼迦的大話而已」。在艾奇遜看來,中國絕不可能想和美國及聯合國在戰場上交手。 中國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和蘇聯的漫長邊界線,並廹切希望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護得一席位。 在此情況下,參戰「純屬發瘋」。艾奇遜雖能力非凡,卻缺乏正確認識中國革命能力。

九月末,在北韓軍隊驚惶北撤後,中國實施軍事干預的脚步也加快了。他們的下一步行動就是參戰—-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阻止美軍和聯合國軍隊的前進步伐。

當中國警告美軍有可能在仁川登陸時,金日成毫無反應,這使中國領導者很是憤怒。 八月初,當中共軍隊開始在鴨線江北岸集結時,中國派出高級將領 鄧華約見他的北韓同行。鄧華只被帶到邊境的安東縣,因為北韓方面不想他接近戰區。

中國之所以出兵北韓,是因為毛澤東認為這有利於剛成立的新中國,也是國內鬥爭和國際革命形勢所需。七月初,當金日成的軍隊還能在戰場贏得輝煌勝利時,毛澤東就下令組建東北邊防軍,駐紥在中韓邊界,其中包括第四野戰師下至少三個軍,是當時的精銳部隊。東北邊防軍的規模最後達到三十六師,約七十萬人,後來又部署了七個砲兵師和部分防空部隊。

毛澤東雖不是領導階層,卻是決策者。*** 整個九月,中國只有兩項重要任務:一是向滿洲集結部隊,二是讓領導階層中的其他人接受毛澤東的觀點。 即使有反對的聲音,那也主要來自軍隊,但軍隊通常服從於黨的政治需要。大多數中外人士都以為 林彪將擔任總司令。 但讓部下暴露於美軍砲火之下,林彪很難接受。政治局內也有人私下認為,假如他當時知道中方得不到蘇聯承諾的空中掩護,他會否激烈反對? 在七月初到九月底,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反覆與林彪談話,希望由他指揮作戰。 但每次提到這話題時,林彪總推說自己身體欠佳。 這表示林彪不願參與這個他個人保留態度的軍事干預行動。

介入韓戰的決定,對毛澤東來說,卻很清楚:中國別無選擇,必須參戰。 台灣是他最大的心病。 對毛澤東和其他中國領導人來說,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現在麥克阿瑟卻把台灣說成是美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讓它成為美國實際上的領土。 因此對毛澤東來說,原應為中國合法領土一部分的台灣,竟成死敵對付中國的致命武器,太可恨了!

毛澤東意識到,韓戰是一個難得的機過—-它將向人民證明中國是世界政治舞臺上新的革命力量,同時也是鞏固政權途徑之一。 他可透過這場戰爭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 儘管出兵韓國代價高昂,在財力和人力上蒙受巨大損失,但可證明他身為領袖的超乎常人的遠見卓識。 還有,這場戰爭將讓中國人更緊密地團結在他的周圍,有助於他對中國人民從事政治教育。

但中央政治局很多成成員都認為,現在參戰很糟糕,因為國家疲憊不堪,尚未統一、財政匱乏、經濟崩潰,和美國這樣一個經濟富裕、實力強大的國家對抗,只會給國內的敵人可乘之機。
但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有絕對權威。 儘管各個委員在表面上是平等的同志,但毛澤東的地位至高無上。他就是新中國領導集體的化身—–每個人都很服從他。
毛澤東堅信—-後來顯得太過自信—-他的軍隊能勝過裝備先進的美軍。他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堅信如此。 中央政治局曾就是否對抗美軍發生過激烈爭論,但毛澤東不改初衷。而當時 史太林正準備違背向中共軍隊提供空中掩護的承諾。

九月,中蘇就蘇方應提供多少援助展開談判。 史太林擔心蘇聯會因此陷入與美國的大規模對抗。 美國對金日成進攻的反應如此迅速,讓史太林比以前更謹慎。
當北韓軍隊潰敗,金日成遂求救於蘇聯。 史太林拒絕派遣作戰部隊,但或許曾告訴金日成,中國可能會出兵。 雖然金日成擔心這會做成對中國的依賴,但隨著戰情催緊,他別無選擇。 金日成找來中國大使,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他還詢問,一旦出現最壞的情況,中國政府能否允許他在滿洲建立流亡政府。

一場微妙的遊戲在三個共產國家之間進行着。**** 一向怠慢中國的北韓現在絕望地求助於中國。 毛澤東的政治信仰促使中國參戰,但中國不想立刻攤牌;他們希望能在與蘇聯的博弈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尤其是在空中掩護方面。 九月下旬,蘇聯表示同意對中共軍隊提供空中掩護。 於是,一股最終促成中國與美國正面碰撞的力量全面啓動。

九月三十日,即仁川登陸的两週後,南韓軍率先越過三八線。 一週後,美軍緊隨其後跨越三八線,直逼平壤。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47

台商篇》摸透人口服務、金融、電子商務產業 捕捉「改革紅利」 不能忽視的三大亮點

2013-12-23  TCW  
 

 

涵蓋六十個面向的三中全會改革商機,為外資進軍中國服務業打開多扇大門。

專家建議,台商在布局對岸之前,要徹底以中國市場為出發點,去思考經營對策,才是勝出的不變法則。

撰文‧周岐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深化改革決定文》公布之後,立刻引起全球高度關注。大家都拿起放大鏡仔細檢視,在這份條列未來施政方向的文件裡,中國最高領導人究竟開了哪些產業的大門。

當製造業遭遇重重困難,面臨必須轉型、遷徙甚至收攤的挑戰,為數龐大的台商尤其關心,哪些是政策剛剛鬆綁,可能成為下一個明日之星的產業?

十二月十五日,中國國務院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這個問題提出官方說法。徐紹史指出,二○一四年中國將逐步放寬外資投入產業的限制,打算開放金融、文化、教育、醫療、商貿物流等,多項高附加價值、創造大量就業的服務業,以便藉此提高中國服務業的經營效率,並且創造更多內需消費商機。

官方放行

外資大舉進軍服務業

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的消費早就是各家外資角力的戰場,任何跨國企業,為了討好花錢不手軟的中國消費者,也不得不禮讓三分。

舉例來說,今年十月間,央視節目痛批手機大廠三星,指其字彙資料庫設計錯誤,經常造成當機。三星隨後就發表聲明,對中國消費者的不便「感到真誠的歉意」。

無獨有偶,今年九月間,另一家手機大廠蘋果也打破慣例,先後在加州總部和北京舉辦產品發表會,成為蘋果自家的創舉。無論是蘋果或三星,公司的動作在在顯示,中國的內需消費,是一個商機高速成長的市場。「北京的『萬有引力機器』功率很強,誰都逃不過它的吸力」,《金融時報》形容這個局面說。

在城鎮化過程中,服務業的發展程度高低,本來就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原本從事產品製造的業者,紛紛跨行嘗試服務業,讓「二轉三」(製造業轉行服務業),成為近年最熱門的詞彙。例如廣東東莞台商張朝宗,就從原來的聖誕燈製造商轉行,過去銷售產品到沃爾瑪(Walmart)的他,如今是擁有十多家連鎖店的麵包店老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曾積極布局中國的零售通路事業。

早在三年前,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設定的十二五規畫中,就宣示要大力拉抬服務業,目標是在計畫結束時,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要比製造業多出四%。今年第一季,服務業占中國GDP比重四七.八%,正式超越製造業;加上未來兩年,中國仍將大力整頓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造船等行業,可以想見,在維持經濟成長之下,服務業將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早在出發之前,台商應該把中國市場當成重心來思考!」華犇創投合夥人戴偉衡提醒,台商西進之前,最好先徹底了解當地的社會特色,因為中國各省、市文化仍略有差異,服務業的規模往往較小,不像有龐大資本的製造業,能讓地方政府重視,一旦無法打開市場,業者往往因為後續成本難以負擔,選擇黯然退出。

戴偉衡指出:「如果沒有以當地人為出發點,你的商業模式就沒辦法說服消費者。第二,如果不去想市場的問題,你就根本看不出法律的障礙或競爭者在哪裡。」

一胎化解禁

人口商機有利台商

放眼這次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文,在六十個改革項目裡,台商受惠最多的領域,可望是人口服務、金融與電子商務三大產業。以人口服務為例,中國由原本的一胎化,放寬為單獨二胎(夫妻雙方一人為獨生子女,則可生育第二胎),就創造一連串的醫療、教育服務,以及周邊的嬰幼兒消耗品需求。

食品大廠康師傅,就率先布局這股可觀的人口商機。十一月初,趕在三中全會結論公告之前,康師傅就宣布將與朝日集團旗下、日本第三大奶粉品牌和光堂合資投入嬰幼兒奶粉市場,打算搶占每年多生一五○萬個嬰兒的龐大市場。另一方面,和生產相關的產後護理中心,是華人獨有的文化,台灣知名的廚師阿基師(鄭衍基),也透露他準備赴中國投資坐月子中心。

只要和新生兒相關,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業者往往享有較高的利潤空間,例如進口的嬰幼兒奶粉,在中國售價就比台灣高三成以上,這便是康師傅在方便麵、飲料之外,另闢新戰場的主因;同樣的,產後護理服務更是按日計費、向消費者收現金的行業,這塊台商享有文化優勢的市場,發展潛力勢必很可觀。

另外,與人口相關的殯葬服務業,也是台商在中國相對擁有優勢的領域。例如國內知名品牌龍巖,今年就投資四千萬美元,準備在浙江溫州建立登陸的第一個灘頭堡。

根據人數估計,中國的殯葬服務市場大約是台灣的七十倍,加上中國並沒有往生儀式的消費習慣,以倍數計算的商機,讓龍巖董事長李世聰積極搶進。他計畫未來十年內,龍巖要打進中國十個省分,成為在地化的殯葬服務業者。從新生兒增加到往生者增加,受到人口趨勢帶動的商機,將是台商布局對岸服務業的機會所在。

成長飛快的電子商務,同樣是許多台商的焦點。例如中國最大的量販業者高鑫零售,已經在十月底成立「飛牛網」,準備整合實體通路的力量和品牌,進軍電子商務。

網家董事長詹宏志也指出,公司正籌備進軍中國,明年第三方支付業務上路以外,赴中國市場的細節也將浮上枱面。預料網家將提出增資案,詹宏志本人也坦言,他已經將退休年齡延後十年,要好好打拚中國市場。

「第一個要考量稅負,第二個是物流,還有,我們的特色到底在哪裡?」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連淑凌分析。她指出,雖然台灣電子商務業者對中國市場普遍興致勃勃,但中國的加值稅和台灣制度截然不同,加上物流體系龐雜,無論是電子商務平台或產品業者,台商都要先熟悉對岸的生態底細,再嘗試布局。這也是所有業者捕捉三中全會改革商機的不敗法則。

富商、名廚搶進三中商機 鎖定改革帶來的機會,布局服務業市場

康師傅

與日本第三大品牌和光堂合資,投入500萬美元,生產嬰幼兒奶粉及副食品。

網路家庭

準備增資,

預計於2014年進軍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

高鑫零售

成立「飛牛網」,發展電子商務,希望一年內上架100萬件商品。

龍巖

與浙江溫州市府合作,投資4000萬美元,布局當地殯葬服務。

國泰金

旗下上海國泰產險,獲准經營四川、湖北市場,已增資4億人民幣。

永豐銀

創國內金融業首例,申請成立中國子行獲准,資本額20億人民幣。

阿基師

準備在中國投資

坐月子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5

被忽視的中國政府債務審計報告註解告訴我們什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077

公曆2013年倒數第二天,備受關注的中國國家審計署清查全國政府總債務的審計報告終於公佈。《經濟學人》評論指出,對中國地方債務審計結果的主流評論顯示,不少人顯然沒有仔細讀這份審計報告,遺漏了審計署向大家透露的一些訊息。

大多數評論的焦點都集中在中國地方政府半年的負債額,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7.90萬億元,約相當於同期三分之一的中國GDP。

與2010年底10.7萬億元的債務餘額相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67%,用「劇增」來形容也不算誇張,無疑令人擔憂。

但如果用審計署自己的方法衡量,結果又有所不同:2010年,中國地方政府的負債率——負債餘額與當年GDP的比率為18.4%,2013年年中升至22%左右。這樣看來,雖然也算增長,但增幅畢竟有限。

正如審計署在報告註解中指出的,對負債率這一指標:

國際上通常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負債率60%作為政府債務風險控制標準參考值。

造成以上兩種理解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從審計報告的數據來看,負債應該算有所增長還是急劇增加?

《經濟學人》認為,應該將中國不斷增加的負債與經濟增長聯繫起來對比:2010年至2013年年中,中國的名義GDP增長33.9%。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審計報告的註解中瞭解以下情況:

中國地方政府17.9萬億元的負債餘額可以分為三類:

1、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0.9萬億元。

2、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為2.7萬億元。

這是地方政府明確承諾擔保的債務。

3、剩下的4.3萬億元是地方政府可能需要擔保的債務。

這部分債務屬於其他實體負債,地方政府雖然沒有明確承諾擔保,但未來可能被迫需要給予資金支持。

以上第2和第3類統稱為或有負債,即今後萬一當前債務人無力還債,這類債務就由地方政府負擔。

這類債務的規模到底有多大?這取決於「萬一」情形實際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

主流評論其實都將這種可能性等同於100%,所以才將地方政府的負債額與17.9萬億元劃上等號。

但審計署並沒有在報告中這樣說,而是在註解1中就明確表示:

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是指由政府提供擔保,當某個被擔保人無力償還時,政府需承擔連帶責任的債務;

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是指政府不負有法律償還責任,但當債務人出現償債困難時,政府可能需給予一定救助的債務。

後兩類債務均應由債務人以自身收入償還,正常情況下無需政府承擔償債責任,屬政府或有債務。

以上三類債務不能簡單相加。

那麼,中國政府或有債務以往的負擔比例是多少?

審計報告中提到,

2007年以來,各年度全國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當年償還本金中,由財政資金實際償還的比率最高分別為19.13%和 14.64%。

用這兩個百分比計算,含或有債務在內,2012年中國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與GDP比率為39.43%。

這一比例明顯低於60%的國際標準參考負債率。

我們同樣可以繼續用這兩個百分比估算,2013年年中的中國政府負債率應該是22%,2010年這一比率為18%。

當然,還有不少人會質疑審計署的這種算法,覺得19.13%和14.64%的償還率太低,或者覺得報告對第1類負債的主體——政府定義太狹隘,應該將一些得到政府擔保的債務人也視作政府。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在核算或有債務方面,世界各國的財政部門並未統一,差別很大,不應該無視中國審計署自己的註解。

最後,《經濟學人》為審計署的報告做了以下註解:

    ·  這次審計覆蓋了3.3091萬個鄉鎮級政府,以往審計報告的政府債務數據從未包括這類中國最底層政府的債務。

但結果證明,計入這類政府債務並沒有讓債務總額出現很大變化。

不計這類債務,總額由17.9萬億元降至17.5萬億元,兩年半以來地方政府債增長了63.5%,依然很高。

   ·  截至2013年年中的GDP數據,以下圖表採用的是2012年第三季度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季度GDP數據,也就是53.94萬億元。

   ·  在2010年的審計報告中,審計署只是簡單地將三類債務加在一起,公開提供了一個總數——10.7萬億元,這次專門分別說明各類債務金額。

国债, 地方政府债务, GDP, 中国GDP,中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83

應該何時忽視投資專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530

華爾街見聞的老讀者也許還記得,曾經歷上世紀60年代末期、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末期熊市的美林傳奇策略師Bob Farrell歸納過市場形勢艱難時期的十大投資準則。其中第九條是:當所有專家和預測都傾向於同一種觀點時,現實往往會出現背離。這條準則放在今天也不過時。股票研究公司FusionIQ首席執行官Barry Ritholtz認為,今年開年,觀察市場的一個有趣發現就是,看市場怎樣成功地逆襲共識預期。Ritholtz列出了以下三個可能支持Farrell第九條投資準則的現象:1、利率上升環境年初幾乎所有的前瞻文章都在說到利率上升的形勢,比如有的名為“利率上升環境下怎樣調整債券投資組合”,有的叫“利率上升環境投資觀察”。照這個節奏,利率簡直沒有別的方向可去,只有昂首向上了。唯一的問題是,年初還站在3%上方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現在跌到了2.7%左右。2、三十二年來股市最差2月開局2月3日是2月第一個交易日,也是美股的“黑色星期一”。這天道指重挫300余點,納指創八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可才過了三天,到了6日,道指又錄得三位數增長,創年內最大單日漲幅。結果2月交易第一周還是以收漲告終,誰又能拍胸脯說這算開局不利?所以,Ritholtz認為,這樣波動的環境對看空美股的人來說可能有受到懲罰之憂。3、黃金礦業股和美國國債是去年表現最差資產去年美債表現低迷,美債投資者的年度虧損在四十年里排名第三高。而黃金礦業股的投資者和他們得算難兄難弟,這類股票的價格去年跌去了一半。根據去年年末的共識預期,今年這兩種投資還會是負回報。今年開年它們表現怎樣?1月美國國債價格上漲,20年期美債漲7%,黃金礦業股高漲17%。當然,1月只是一個開頭,現在還不能就此對哪種資產的年度表現下定論。Ritholtz的舉例只是希望說明,當專家一致認為未來會怎樣的時候,可能從另一方面逆向思維會有不錯的收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