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西岸非法殖民房屋合法化

1 : GS(14)@2017-02-08 22:31:24

以色列進一步擴大在巴勒斯坦的殖民行動。國會前日通過一項極具爭議的法案,將西岸巴人土地上4,000個非法興建的猶太殖民房屋合法化,被批評為橫蠻搶地。國會以60對52票通過此法案,表決期間有反對的議員叫囂抗議。根據法案內容,以色列可用金錢或其他土地交換,在不經巴人同意下佔有其土地。巴勒斯坦批評這是「將偷竊合法化」,以及毀掉所有達成和平協議的機會。官員透露,總理內坦亞胡其實並不支持法案,因為可能會引起國際刑事法庭的訴訟,不過由於他的重要支持者之一、極右猶太家園黨極力推動此法案,目前身陷賄賂醜聞的內坦亞胡不想得罪他們,只能就範,但檢察總長已表明法案違憲,在最高法院的訴訟上不會為它辯護。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8/199214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77

晤以色列總理促為殖民區退讓

1 : GS(14)@2017-02-18 00:51:16

特朗普前日在白宮接見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表現親切、氣氛融洽,形容兩國關係「牢不可破」,但在猶太殖民區一事上公開要求以方「稍為退讓」,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在記者會上,特朗普以暱稱「Bibi」來稱呼內坦亞胡,指雙方相識已久,大讚對方是「精明的人、大談判家」;內坦亞胡投桃報李,指「沒有人比特朗普總統更支持猶太人和猶太國」。


對「兩國方案」表示沒所謂

特朗普為討好內坦亞胡及其右翼執政聯盟,表明不再堅持以讓巴勒斯坦立國的「兩國方案」達致以巴和平。他說:「我研究過兩國方案及一國方案,只要雙方喜歡就可以了,我沒有所謂。」他此舉是摒棄了美國數十年支持「兩國方案」的固有立場。正當外界以為特朗普站在內坦亞胡那一邊,特朗普突然「出招」,指以巴若要達成協議,「雙方都要妥協」,更轉身問內坦亞胡「你知道的,是嗎?」內坦亞胡呆了一呆,笑說「雙方」。之後,談及猶太殖民區問題,特朗普又突然一句:「我希望見到你在殖民區一事上稍為退讓。」內坦亞胡先是一臉愕然,才冷笑一回。特朗普已委派了猶太裔女婿庫什納作中東事務顧問。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7/199311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07

批法殖民「反人類」馬克龍被轟辱國

1 : GS(14)@2017-02-18 00:51:18

【法國大選2017】退卻大半世紀的歐洲殖民主義,被炒熱成法國總統大選議題。中間派熱門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前日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指摘法國上世紀在當地的殖民統治是「反人類罪行」,引來政敵圍攻。他被狠批仇視和侮辱國家,一番反思歷史言論變禍從口出。阿爾及利亞在1830年遭法國入侵,1954年展開八年戰爭才成功獨立。馬克龍在首都阿爾及爾(Algiers)接受電視台訪問,不諱言法國在這段歷史所為是「真正的野蠻,構成我們必須以道歉來面對的過去一部份」。他還到訪當地的烈士紀念碑,豪言要推動兩國「記憶的和解」。



■示威者要求將菲永收監。路透社

政敵圍攻斥「背後開槍」

馬克龍言論一出,馬上成為對手攻擊的話柄,共和黨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說:「如此仇恨我們的歷史,如此沒完沒了的懺悔,並不是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的應份。」右翼國民陣線候選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的黨友聖茹斯特批評他「在背後向法國開槍」;前總統薩爾科齊的盟友達爾馬寧在Twitter表示:「馬克龍在海外侮辱法國,為他感到羞恥。」這次並非各總統候選人發表具爭議性的歷史言論。去年10月馬克龍向雜誌表示法國曾在阿爾及利亞使用酷刑,但同時為當地帶來財富和中產,形容殖民主義「具備文明和野蠻的元素」;菲永則曾被指粉飾歷史,稱「法國不因為希望與非洲人分享文化而有罪」。另邊廂,正就菲永涉嫌挪用公帑假扮聘請妻子做助理醜聞作初步調查的財務檢控官,昨宣佈按現有證據繼續調查,但他未宣佈下一步行動,如升級由調查法官調查,還是直接提告等。檢方的決定或持續困擾菲永選情。最新民調顯示,馬琳勒龐有望在4月23日的首輪投票中先拔頭籌,馬克龍料以次名出線,但無論是馬克龍還是菲永在5月次輪投票中對上馬琳勒龐,都能打敗她入主愛麗舍宮。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7/199307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19

堅持用Oxford English冬叔:我受英國殖民地教育嘛

1 : GS(14)@2017-03-04 10:18:30

冬叔不時夾雜講英文,字正腔圓:「我喺英國殖民地出生同受教育,我係講Oxford English,有尾音㗎。?家嘅人鍾意講Chinese English,覺得溝通到就得,有啲嘢要堅持。」冬叔生活充實,更與不同朋友開了多個WhatsApp群組吹水:「知吓身邊發生緊嘅大事,好似林鄭高票入閘、劉鑾雄分身家、王衛(順豐創辦人)身家追過李嘉誠呀。」冬叔大搞爛gag講戲癮,「90歲都有戲癮,問題係夠唔夠氣啫!」他心郁郁想演出:「無綫獨大、ViuTV又『炒雜碎』,奇妙(電視)都唔知點奇妙法,所以好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04/199474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53

【旅遊籽】150人自我殖民 留守災區種菜養雞過活

1 : GS(14)@2017-10-22 17:23:13

Saviour Cardinine是居住在隔離區內的「自我殖民者」。



【旅遊籽:心導遊】提起烏克蘭,很自然會聯想到史上最大規模的核電廠爆炸。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剎那,時間如頃刻靜止,前蘇聯烏克蘭核電廠爆炸後釋出相等於廣島原子彈400倍的輻射,31年來導致逾十萬人患癌喪命;35萬人流離失所;7,000人失去工作。今日回看,歷史被整理成一堆無情的數字,惟獨踏足事發現場,才能切身感受到核劫帶來的哀鳴。



今年72歲的Saviour Cardinine,目前住在距離核電廠30公里內的隔離區,當年緊急疏散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我們被通知要短暫疏散三日,兩小時內收拾好細軟便匆忙離開。」政府當局隱瞞爆炸的嚴重性,只稱輻射水平暫時對健康構成影響。「我們心裏有數,知道要離開一段更長的時間。」只是沒預想過,這一走就是永遠。「政府遷置我們到一座新建的大廈,但根本不足以容納五條村的人數,五至六個家庭擠在一間屋。」


每周聚會上教堂

核電廠曾經代表着一片光明的前景,寄載無數人的夢想,誰知一夜間變成頹垣敗瓦,村民們失去工作和家園,淪為一無所有的難民。很多人接受不到現實,患上抑鬱、酗酒,無法適應新的生活。直至翌年春天,政府允許他們回家,條件是不能帶小孩。「官員指輻射水平已回復正常,沒有受到高度感染,所以我選擇回來,差不多所有村民都如此決定。」自願返回隔離區的1,200人,平均年齡介乎40至50歲,隨着年邁離世,如今僅剩150人,他們被稱為「自我殖民者」。甫見面,Saviour便熱情地遞水招呼,導遊眼梢着意我婉拒,因為外來人是禁止食用及接觸本地的農作和飲用水。「我有耕種和養雞,後院有很棒的農作,實驗室人員每逢秋天來抽取樣本,檢測輻射水平。」她急不及待邀請我們參觀屋外的農田,番茄、葡萄剛好收成,家貓也跳出來歡迎。其他日用品購自從首都基輔駛來的電單車,形式類似流動超市,價錢相宜。「子女每月都來探我,有時也會順便帶東西。現在制度很好,每個自我殖民者的探訪清單可填上十個親友,每年更新,抵達檢查站登記,就可取得許可證進入隔離區。」獨居生活的主要娛樂是看電視,不過打理農務已佔用她大部份時間。她周末就會相約其餘的17名村民聚會,唱歌、喫茶,志在一起打發時間。區內還有一座運作的教堂,不少教徒星期日都會前去團拜。「教堂本應會受到輻射感染,但卻因為災後風向突變,令它能夠逃過一劫。」當年福島核電廠事故,他們特地寄出心意卡打氣,上面寫着「我們能倖存,你都可以!」切爾諾貝爾是Saviour最自在的家,甚麼也不缺,除了偶爾有點寂寥,終究仍是快樂。



切爾諾貝爾的河水被高度感染,曾有三名潛水員嘗試清理水底的放射物質,結果兩星期後死亡。

幼稚園哭鬧聲不再,只剩下洋娃娃獨守空床。

學校的一桌一物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了31年。


St. Elijah Church是隔離區內唯一繼續運作的教堂,背景輻射水平比基輔還要低。

Travel Memo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網上報名:核電廠一日團每位79美元,包括來回基輔交通及午餐,詳情請參考https://www.tourkiev.com機票:卡塔爾航空9月新開通來往多哈與基輔的航線,乘坐香港至基輔的經濟客位,來回票價連稅約6,513港元,包30公斤託運行李,本月22日前預訂,推廣價為3,905港元。滙率︰1港元約兌3.4烏克蘭格里夫納查詢︰https://www.qatarairways.com



記者、攝影:陳海利編輯︰黃世恩鳴謝:卡塔爾航空、Soloeast Travel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22/201893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74

【讀書好】中華帝國殖民城市

1 : GS(14)@2018-01-07 15:46:49

【文化籽:讀書好】一地兩檢的粗暴,共黨官員的傲慢,在顯示了香港作為中華帝國殖民地的本質。香港台灣是19世紀舊中華帝國覆滅過程中所誕生的兩個「異端」,一個成為英國殖民地、另一個成為日本殖民地,在21世紀中華帝國重建的過程中,必須要消滅異端,重歸一中帝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


中共的偉大民族復興計劃,以一帶一路的名義作宣傳,重點在於建立全球港口城市,至於投資中亞國家合作發展計劃,早在江澤民年代經已開始,根本不是重點。由上海、香港,向西行經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穿過蘇彝士運河入地中海的希臘雅典,再到歐洲,這條海上絲路,是模仿19世紀大英帝國重商主義驅動下建立全球港口城市的做法。去年斯里蘭卡與中共簽署協議,以官方企業名義支付11.2億美元以獲得漢班托塔港70%的股權,並租用港口及周邊土地,租期為99年。這些新港口城市還有被稱為「巴基斯坦深圳」的瓜達爾港、進軍歐洲的門戶港口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帝國的脊骨

問題是當日由殖民城市串聯而成的大英帝國,只是純粹掠奪性質的經濟城市嗎?今天介紹英國城市史專家及V&A博物館館長Tristram Hunt的作品《Ten Cities that Made an Empire》;中譯本叫《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作者認為「帝國」與「殖民」既非全然的善,亦非全然的惡,他用十個大英殖民城市的物質文化發展軌迹,來呈現這些地方價值觀的變化、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互動、文化的融合與相互影響,以及世局的轉變。殖民城市豈止經濟及政治佔領,這是英國現代工業文明、資本主義市場體系、重商主義、新教、自由貿易等精神的具體呈現。作者通過十座城市,由北美洲波士頓、巴巴多斯橋鎮、愛爾蘭都柏林、南非開普敦、印度加爾各答、香港、孟買、澳洲墨爾本、新德里、最後回到英國利物浦,探討大英帝國意識形態如何化為現實。共黨一直從馬列帝國主義理論去理解殖民統治,認為只有奴役與被奴役、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是萬惡之源。他們不會理解殖民城市是一個新社會的形塑過程,產生一種混合形態的多元文化。作者選擇每一座城市,代表不同時代大英帝國的形態及發展階段,而不同歷史脈絡影響了殖民城市的特色,如巴巴多斯的橋鎮,顯示奴隸貿易對大英帝國結構,以及後來17與18世紀間工業化過程所同時具備的重要性。都柏林則是說明了18世紀末,英國方面在展開全球化野心前,要一統不列顛群島的目標。

香港,新時代

至於從荷蘭人手上奪得開普敦,則是大英帝國崛起前期,荷、英兩大歐洲海上強權的鬥爭,此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向東擴張有了安全保障,大舉投入在英屬印度的首都加爾各答。加爾各答這座城市的誕生,代表了英國重商思想全球化。而1841年香港這座殖民城市橫空出世,就是進入了世界自由貿易的證明,城市代表了19世紀中期新出現的自由放任價值。最先體現自由貿易時代開始是「藥物」鴉片,罌粟起先來自孟加拉,但等到印度摩臘婆鴉片到來,孟買也隨之進入了藥物經濟體系。作者認為香港最終並沒有實現英帝國的使命,敲開中國大陸自由貿易的大門,但卻留下了帝國的精神建設:法治私有產權、新聞自由、國會遺迹及賽馬。而1949年後毛澤東的鎖國政策,確保了香港作為遠東貿易轉口港的地位。今天中共意圖建立新港口城市,輸出的精神文明,即所謂「中國模式」,與大英帝國作類比,只不過是處於東印度公司重商主義階段,中企在官方支持下控制當地港口。還未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香港開埠,建立自由貿易體系的階段。這種中共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新殖民城市,會對當地帶來甚麼影響,中國模式可以形塑新社會,產生創造性改變嗎?猶如加爾各答、香港、孟買嗎?我們不需要水晶球,只要看看香港這廿年的改變,就會得到答案。


孟買英治時期建造宏偉的維多利亞火車站。

舊香港尖沙嘴火車站,造型風格有別於維多利亞時代。



撰文:劉細良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5/202648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