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凍薪時代 九招幫自己加薪10%

2014-12-22  TCW

 

「七‧四折」這不是百貨週年慶大拍賣折數,而是台灣高階經理人相較亞太地區國家、同職等平均中位數的職場身價。這個數字出自美商韜睿惠悅今年針對高階經理人薪酬調查報告。

當台灣整體調薪率八年平均約四%,若扣掉近四%物價成長率,薪資幾乎不動。不管是將,還是兵,當全面加薪時代式微,你的身價該由自己創造和選擇。

如果你想挑戰高薪地做好三種準備,才不會提前被KO

準備一:把「人脈資產」計入你的薪資

走出國境,是主動創身價的方法之一。

黃溫良,三十七歲,信義房屋南京三民店經理。他是信義房屋第一批「聚英計畫」候選人,從五百人海選,歷經七年,店經理、海外新市場擴展磨練,是僅存十餘人其中一位。

十月,他剛回台,職等立即晉升兩級。他是信義房屋青島店「開荒牛」,「我在台灣不可能遇到郭台銘,但在青島,客戶是海信地產總經理、青島啤酒第三把手、双星集團副總裁,後來都變成我的朋友,」視野,是他選擇出走理由之一。

舞台是其次原因。「台灣是二千三百萬市場,光一個山東省就有一億人口,」他坦言:「挑戰遠遠超乎我的想像,學到的價值遠遠超過我拿到的薪水。」在台灣,他只是一個店經理,在一個省,職稱依舊是店經理,但卻被受邀至推案量是富邦集團二十倍大的海信地產上課,當起講師分享台灣經驗。

準備二:轉速、抗壓力,都要調高十倍

不管是人脈、視野、格局等「隱形薪資」,都較同儕多;只是,付出的成本相對也比同儕轉速相對高出許多。他形容,在中國工作是「高壓轉速」,因為產業特性必須第一線貼近當地生活,「連過馬路都可能是壓力,」黃溫良笑笑的說。

孩子教育問題是他選擇回台原因。「工作壓力大,我隨時可以上陽明山調節身心,但在那裡,登個嶗山紓解壓力,門票就要(新台幣)五百,」文史研究所畢業的他更深諳教育的重要性,不想讓兩個要上幼稚園孩子,總在「人滿為患」世界長大,配合公司政策外,他決定返鄉。

準備三:能大鳴大放,也要能「收斂」

「薪水要靠自己創造。但在我的薪資表單中,舞台機會和孩子親情都在這本帳中被計算,」他自剖。只是,看慣大舞台再回到「小池」,如何能伸能縮?是項學問。

「要賺『文化差異』的高身價,是很辛苦的,但卻能讓自己職場生涯更豐富。」五年外派經驗讓黃溫良有不同職涯抉擇。儘管兩岸都有人高薪挖角,但他腦中那張身價盤算表再次浮現,選擇留老東家,因為他相信舞台和身價,已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你受夠被動調薪攻擊型談判,戰勝薪水不漲窘境

「好手不好找!」這是台灣上市櫃老闆,中國前兩大視頻網優酷、土豆總裁,甚至好萊塢頂級公司執行長的普遍心聲。

準備一:成為創造公司前20%好手

二○○八年金融海嘯將薪資水準打得七葷八素,當大家抱怨低薪凍漲時,薪資市場的遊戲規則,卻悄悄改變中。不管是創業或外派,多少須帶點冒險性格,留在原職就代表你是「魯蛇(loser)」嗎?

人資長給你的答案是:「NO!」

「調薪照工作表現而定,身價依能力和績效調整,」成衣代工天王聚陽實業人資副總周文津,和明年將跨進東南亞市場的晶華酒店人資長劉富美,不約而同的說。

儘管對大企業而言,薪資標準都有一個參考尺,但並非全無彈性。在普遍要求「好手」供需環境裡,只要你有能力、敢開口,彈性調薪多能到一○%,相較台灣年平均調薪四%,高出超過一倍。

準備二:先評估同業行情,再大膽開口

不過,《揭密!萬惡人資主管的良心建言》一書中提醒:「但也請別忘了,評估你自己的狀況是很重要的。」如果總認為自己具備九十五分身價,但在老闆心中卻僅有六十五分,那就引來不知行情的窘狀,反弄巧成拙。

其實,如一○四人力銀行或網站,都有提供產業或行業職等薪資基本行情,偶爾上去看看,「買豬肉殺價也要知道底線,」一位獵人頭公司副總分析;多參加同學會或同業組成的「秘書會」、「讀書會」團體,也能幫助了解市場行情。

準備三:績效評估前適度表現

數位網路興起,媒體產業成了低薪一族,但仍有談判空間。一位在紙媒待了六年的工作者就表示,入行六年中有五年加薪機會,平均調薪五千元以上,幅度約一○%,過程中還遇到金融海嘯。

秘訣就是把自己當個「傳教士」,不斷讓老闆記住他的作品和貢獻。「尤其是績效評估前一個月,要特別認真,」他分析,一天很慢、一年很長,老闆的腦容量記憶體也有限,就算有數字紀錄但可能會遺漏。績效評估前多爭取大專案,負責任完善工作,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明自己的投入。

如果你懷抱著創業夢培養嗅覺,多看多聽苦工不能少

創業,則是另一條出路。

謝侑利,五十一歲,一上興櫃即躋身百元俱樂部昇華娛樂總經理。十一年前,他是台灣第一大IT補習班巨匠電腦四位創辦人之一,四十歲左右即有十億身家。「四十歲退休」是曾歷經「台灣錢淹腳目」那代人,最大夢想。他卻沒有這樣做。

「曾創造過一個紀錄,要的是一種成就感,」謝侑利坦言,早就能遊山玩水,但他卻持續在找機會,「希望再被『錢淹一下』,」這位老將開玩笑的說,背後則是想再拚一次的幹勁,也是想證明自己的職場身價。

準備一:多看新聞培養市場嗅覺,找出下一條成長新興產業創業

二○○五年,他四十二歲,邊到新市場中國觀察市場,邊從新聞中發現韓劇《大長今》從一齣戲到後續觀光財,就創造九百億元產值,「五十四集大長今產值,等於我要賣七百五十萬台電腦。」在科技服務產業中打滾磨練出的市場嗅覺,讓他洞悉文創產業將是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下個戰場。

準備二:分析自我優勢,且要快人之快

謝侑利分析,「要快人之快,才能取得先機。」他清楚自己擅長管理和行銷企劃,於是找兩岸戲劇製作人俞惟中合作。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遇到機會就無法進攻。要放大自己實力,才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只想著開鹹酥雞店,是無法創造身價的!」儘管現年五十一歲、當同儕紛紛退休,他仍保持當年早上九點教課到晚上十點半,整整工作十二小時以上的精神。

準備三:結合跨界資源

課程報名網站領導品牌「你知我知好學網」創辦人林才越,則是另個靠創業自創身價例子。華頓商學院畢業、曾任外資分析師的他,三十歲不到,就能以年薪加分紅賺得一輛賓士車,但他說,遇上二○○八年金融海嘯,大夥不是等著被裁員,就是降薪以求。加上他厭惡金融業只求短利的績效導向、而非基業長青的管理模式,且體會到:「不上班就沒薪水,創業卻有人幫我賺錢,」毅然決然出走舒適圈。

他想法樂觀卻不莽撞。去年,召集四個跨界好友合資一百多萬創立了「你知我知好學網」。剛創業正式員工不到五人,但他華頓商學院出身加上多年財務和管理經驗,讓他懂得「造船且找到對的人上船」,不同背景養成互補差異。或許身價不比當年任職於投行薪資,但真正拿不走的自信來源,也墊高他的「隱形身價」。

「倒著角度看世界。」是剛上映的迪士尼新動畫《大英雄天團》中主角經典對白。與其,靜態埋怨低薪職場,不如換個角度思考,反客為主將職場發球權拿回手上。要創造高身價,就先將如何思考新職涯選擇而不陷入薪資泥淖,做為你二○一五年第一個課題吧!

【延伸閱讀】另類加薪:如何用「非貨幣收入」搶人才?

各國政府在吸引有移動能力的高階人才,除了「貨幣收入」外,也會提供諸多「非貨幣收入」,通常會有加分的效果,並非只有調薪才能解決問題。對於目前薪資不滿意的職場工作者,這也是重新衡量薪資滿意度的一把尺,而非一直鑽牛角尖,找不到解方。

例如在新加坡,白領外勞可為配偶及未滿二十一歲的子女,申請依親證,也可為父母申請探視許可證。並且對這些白領外勞提供醫療保險、教育計畫,讓他們可以享受到當地居民同等的權利,以快速融入當地環境。

例如Google會在辦公室裡提供員工免費食物,以及各種休閒娛樂設施。有人會認為,為何公司不乾脆多付員工一點錢?其實Google此舉,就是要讓員工多花時間待在公司裡,員工必須待在公司才能享受這些福利。

同樣是一個中階經理,派駐在和平國家,與派駐在戰亂地區,後者的貨幣收入一定要比前者高。若非如此,那些高風險、較落後的國家就沒人願意去。但有些人寧可待在台灣,放棄海外機會,卻相對擁有享受安定、親情等非貨幣報酬。如此一來,調薪之路未必順暢,也就要自行承擔了。

這些例子對台灣的意義在於:對想挖角更多創意人才,以提升產品競爭力的企業來說,「非貨幣收入」的效果往往比「貨幣收入」更好。因為對這些人才來說,當地的治安、風俗、醫療,以及子女的教育,都是考量的因素。如何用「非貨幣收入」吸引人才?這是解決當前台灣勞工薪資與外國差距的問題時,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文●楊少強)

【延伸閱讀】金融海嘯後,全球人才找工作更重穩定性——吸引人才因素排行榜

■2006年第1名:固定薪資第2名:工作/生活平衡第3名:工作挑戰性

■2008年第1名:固定薪資第2名:職涯發展、機會第3名:工作挑戰性

■2012年第1名:固定薪資第2名:工作穩定性第3名:職涯發展、機會

■2014年第1名:固定薪資第2名:工作穩定性第3名:職涯發展、機會

資料來源: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整理:黃亞琪

【延伸閱讀】和老闆談加薪,3個準備不能少

■累積籌碼》專注2至3個大專案:想加薪5%,成功1次不夠,最好累積2次以上,且要超乎老闆想像

■數字溝通》大膽表達,想加薪××%:自我評估後,直接找老闆談,前提是,先用數字呈現自己的表現

■隨時記錄》把績效記在本子上:像寫日記一樣,將績效數字立即記下,有本有據談判更順暢

資料來源:Salary.com、Business Inside、LinkedIn整理:黃亞琪

【延伸閱讀】想一次開口就成功,3種錯誤別犯

■別提無關的事:別提別人也在加薪,或誰要挖角你。談薪不是威脅老闆。

■1年別提超過2次:1年1次最佳。老闆心中,好人才也要共體時艱。

■別獅子大開口喊漲50%:幅度最好在10%至30%之間,機會才會大。

資料來源:Salary.com、Business Inside、LinkedIn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8

辣招幫鋪王首置助內地走資(2017/1/12)林本利

2017-01-12  NM

每次特首梁振英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開腔,指今屆政府如何增加土地和住宅供應,成功地遏止樓價上升,肯定令小市民感到極之反感。正如前文所說,自從梁特首上台後,樓價至今已上升近五成,並且不斷創出新高。說今屆政府土地及房屋政策有成效,實在是癡人說夢話。

過去四年多,特區政府不時推出壓抑樓市的辣招,金管局又再三收緊物業按揭,但這些措施只能短暫地遏止樓價上升。過了數個月至一年後,樓價又重拾升軌,繼續創出新高。

去年11月初,梁特首親自領軍,大幅度調高從價印花稅至15%,以為可以壓抑投資者及內地買家入市,結果卻適得其反。投資者及內地買家反而加速入市,11月份繳付從價印花稅(即雙倍或15%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的物業交易大幅上升,政府的辣招稅收再創新高。過去兩個多月,樓價持續上升,內地發展商以天價搶購啟德住宅地。

政府推出的辣招,以及金管局收緊物業按揭的政策,嚴重扭曲本地樓市,妨礙市民換樓,幫助炒家逃避辣稅。小市民想由細屋搬大屋,因最多只能按五成,或者500萬元,售樓套現後所得根本無法應付巨額首期及其他使費(包括巨額印花稅)。

有小市民購入一個大單位,然後沽出手上兩個細單位去換樓,被稅局指不符合「一換一」原則,需要繳付雙倍印花稅。小市民不服申請司法覆核,初審獲判勝訴,但稅局上訴,上訴庭推翻原來判決,小市民又有多少金錢與稅局爭辯至終審法院?

最離譜的是政府的辣招,明顯是偏幫炒家和地產商,搶走二手市場的交易,損害一眾地產代理的生計。根據報章報導,身家300億元的「鋪王」梁紹鴻,與家族成員合共斥資逾12億元購入山頂三個單位。由於他過去一直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今次交易屬於「首次置業」,可免繳付辣稅,節省超過1.3億元印花稅。過去樓市炒家喜愛成立公司,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方便炒賣。這些公司不少是以離岸公司方式成立,股東及董事可能只是信託人,最終擁有人的身份完全保密,美其名是為了保障個人私隱,實質上是為了避稅,方便走資、洗黑錢和非法收受利益。以離岸公司持有資產(包括土地、住宅、劏房等)的好處,梁特首和陳局長肯定十分清楚。政府加辣,反而為這些物業炒家帶來一筆橫財。由於以轉讓公司形式出售物業,買家只須繳付0.2%印花稅,對擁有巨額資金的內地買家自然有很大吸引力。因為內地買家除了要支付15%買家印花稅外,現在還要繳付15%從價印花稅,即合共30%。他們透過購入持有物業的公司,可以節省一大筆辣稅。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的炒家,知道內地買家可以節省辣稅,出售物業時自然會提高價格至少一、兩成,炒家和內地買家互相得益。近月個別樓盤天價成交,就是以這個方式出售。若然公司註冊地點不在香港,更可免繳利得稅,內地買家身份完全保密(除非再出現巴拿馬文件外洩事件)。政府加辣,調高從價印花稅至15%,對豪宅的影響較輕(因原先要支付8.5%雙倍印花稅)。地產商及炒家變招,把樓價稍為調高,之後再替買家支付額外辣稅,令近月豪宅價格升幅顯著。小市民從報章及其他途徑得悉樓價破頂,必須知道內裡乾坤,政府政策偏幫炒家和地產商,切忌盲目高價追貨,不然日後肯定後悔莫及。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