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價值投資正名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ua.html

 
為價值投資正名
價值投資對國人來說早已不是什麼陌生的名詞了,之所以要為其正名,原因是還有人不知道其真正的含義,不瞭解巴菲特投資理念真正的訣竅,更有甚者還要棄價值投資之名而不用。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是價值投資大師,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於是,有不少人想學習巴菲特,在中國實踐價值投資。與此同時,又有很多人認為巴菲特那一套在中國行不通,最近的案例是——於欣和陳永謙在《新財富》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巴菲特術與道,中國投資人學不來》。
 
價值投資真義
於欣和陳永謙認為,「伯克希爾股票投資業績的持續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巴菲特『買入並持有』的簡單策略。而這對目前的中國投資人來說,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其實,價值投資並不等於「買入並持有」。巴菲特有一篇著名的演講稿——《「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級投資者》[1],說明了格雷厄姆的門徒如何利用價值投資法,在股票市場上獲得驚人的成就。我們來看其中的幾段話:
來自「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投資者所具備的共同智力架構是:他們探索企業的價值與該企業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實際上,他們利用其間的差異。
他(華特·史洛斯)的想法非常單純,如果某家公司值1美元,若我能夠以40美分買進,我遲早會獲利。
在投資組合中,有些人持有幾十種股票;有些人則集中少數幾隻股票。但是,每個人都受惠於企業市場價格與其內含價值之間的差異。
由上面幾段話,我們已經可以知道價值投資是什麼,它為什麼可以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在演講中,巴菲特根本沒有提到「買入並持有」,集中投資的話題稍有涉及,但顯然也不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那麼,投資者是否能在A股市場上發現企業股票價值與價格之間存在差異?能否利用這種差異?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表1:滬深300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最近5年漲幅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滬深300指數
121.02%
161.55%
-65.95%
96.71%
-12.51%
標普500指數
13.62%
3.53%
-38.49%
23.45%
12.78%
 
由表1中的數據可以發現,A股 市場的波動幅度遠大於美國市場,換言之,股票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異有可能更大,這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可是一件好事情。用巴菲特的話來說是這樣的,「你的傑出 績效將取決於運用在投資的努力與智識,以及在你的投資生涯中股票市場所展現的愚蠢程度。市場行為越愚蠢,明智的投資機會便越多。遵循格雷厄姆的教誨,你將 從愚蠢的行為中受益,而不會參與其中。[2]
於欣和陳永謙研究巴菲特成功之道的數據主要來自伯克希爾·哈撒微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孰不知,巴菲特早年經營合夥企業時的投資收益率還要高過經營伯克希爾時,而在那個時候,他並不曾刻意地追求長期持有。
合夥基金的投資按特性可分為三類:「Generals」(低估類投資)、「Workouts」(套利類投資)、「Control」(控制類投資)。
如果我們買入的「Generals」的價格長期在低點徘徊,我們會考慮購入更多股份,這樣,「Generals」類投資就可能演變為「Control」類投資。但如果「Generals」的價格在購入幾年內迅速攀升,我們則通常會考慮在高點獲利了結,完成一次漂亮的「Generals」類投資。
巴菲特其實是很靈活的,只是人們往往片面地、僵化地理解他。
巴菲特經營伯克希爾後長期持有一些公司的股票,並非完全是受菲利普·費雪和查理·芒格的影響,市場環境的變化、伯克希爾的商業模式及其稅制,都是促使巴菲特採取長期投資策略的重要原因。查理·芒格對巴菲特有過這樣的評價:
確實,在本傑明·格雷厄姆手下工作的經歷以及巨額盈利讓巴菲特的大腦一度陷入阻塞,很難擺脫如此成功的思維方式。但是如果查理·芒格從未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巴菲特的投資業績也會像現在這麼出色。
很難相信他正在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這不會永遠如此,但是事實上沃倫正在進步。
其實,在為格雷厄姆工作時,巴菲特就有過與典型的格式風格不符的投資,而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反過來,巴菲特近十年持有可口可樂和華盛頓郵報的投資回報卻難以令人滿意。自2001年初至2010年末,華盛頓郵報的股價(復權價)下跌了28.75%,可口可樂也僅上漲了7.93%。至少就華盛頓郵報而言,在報紙行業護城河日漸乾涸的今天,我相信巴菲特是出於感情因素而繼續持有的。
如果我們把學習巴菲特的目標定義為通過證券投資來獲取財務自由,我認為在A股 市場上完全能夠做到;只是如果把目標定的過高,想成為和巴菲特那樣財富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富豪,並且照搬巴菲特一些具體方法如通過控制多家保險公司來獲取低 成本的資金等,那很有可能做不到。不要說在中國,即使在美國多出一個和巴菲特一模一樣的人來,兩者之間也很有可能產生競爭,從而使巴菲特的成功程度大為失 色。
 
為價值投資正名
巴菲特的成功,使得自稱為價值投資者如過江之鯽,只不過,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從來不多。同樣是在那次演講中,巴菲特說,「自從本傑明·格雷厄姆與大衛·多德出版《證券分析》,這個秘密已經流傳了50年,在我奉行這項投資理論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價值投資法蔚為風潮。」
有趣的是,有巴菲特的研究者卻多少為此想將巴菲特的投資體系換個稱謂。 任俊傑先生和朱曉芸女士在《奧馬哈之霧》[4]一書中提出:
即使就以機構投資者為限,同為「價值投資」,卻仍至少可以劃分出三種行為模式。(1)極小眾群體:以「格雷厄姆與多德都市裡的超級投資者」為代表……(2)相對小眾群體:這個群體主要在企業可能的「變身」中尋找機會……(3)大眾群體: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他們的投資代表了機構投資的主流操作模式。儘管有時人們更喜歡稱他們的投資為業績投資、題材投資、主題投資、熱點投資甚至是趨勢投資,但如果你說他們的投資不是價值投資,怕是沒一個人會同意。
對此,我很疑惑——價值投資之名被人冒用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就要改個稱呼,這恐怕不是什麼積極的態度吧?
任俊傑和朱曉芸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更名:
如果把巴菲特在過去50多 年中所積累的投資思想庫作一番梳理和總結,我們倒認為諸如「企業投資」、「智能型投資」、「長期投資」等,較之價值投資更能如實、準確和全面地揭示其投資 模式與操作風格。如果非要一個說法,我們寧願選擇「企業投資者」這個稱謂。因為無論是收購私人控股權還是買入代表上市公司部分權益的股票,巴菲特都會把自 己看成是相關生意的擁有者或相關企業的所有者。
對這個解決方案,我很不以為然。正如前面所說的,價值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因素有兩個:價值和價格。巴菲特還曾這樣說,「從投資的立場看在商學院你只需要兩門 課程。一門是如何評估一個企業,另一門是如何對待股市波動。」然而,將自己看成是相關生意的擁有者或相關企業的所有者,怕是只是對投資者更好地評估一個企 業的價值有幫助。
其實,在《奧馬哈之霧》一書中也有類似的陳述:
在討論之前,我們想先與讀者一起簡單溫習一下支撐巴菲特投資體系的兩塊基石和一項禁忌。這兩塊基石分別是:
(1)       把股票當作一項生意去投資是最聰明的投資……
(2)       正確對待股票價格的波動。
問題是,難道一塊基石就足以全面地揭示巴菲特的投資模式與操作風格?相比較而言,還是「價值投資」的內涵更加豐富。
巴菲特曾經就「價值投資」發表過這樣的看法:
我們認為所謂「價值投資」的提法有些多餘,如果所投入的資金不是為了換取或追求相對應的價值的話,,那還算是投資嗎?明明知道所付出的成本已經高出其所應有的價值,而只是寄希望在短期之內可以用更高的價格賣出,這根本就是投機行為。
其實,「價值投資」的提法一點兒也不多餘。《奧馬哈之霧》中的另一段陳述足以證明連研究巴菲特多年的任俊傑和朱曉芸有時也會忘記投資中的關鍵一步:
發現一家好企業,就把它部分或全部買下來,然後長期持有,還有比這更簡單的投資方法吧?正是靠著這種原始的操作模式,巴菲特在充滿懷疑和不屑的目光中,讓一直追隨自己的合夥人的財富在數十年裡增加了數萬倍。
投資者發現一家好企業很不容易,但仍然要冷靜,在買入前要衡量一下價值和價格的關係,否則即便不是投機,也難以稱為投資。


[1] 巴菲特1984年於哥倫比亞大學發表。
[2] 巴菲特為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所寫的序。
[3] 巴菲特1961年致合夥人的信。
[4] 《奧馬哈之霧》,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1

伯南克:歷史終將為其正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755

美聯儲通訊社在美聯儲今年最後一個FOMC會議前包含深情的回顧了伯南克美聯儲主席生涯的功過對錯,盡管未明確表態,但Hilsenrath在字里行間認為,伯南克拯救了美國經濟,沒有他,美國經濟將會更糟。 伯南克的任期即將走向盡頭。五年前,當一場他未能預見的金融風暴以毀滅一切的姿態席卷而來時,伯南克引導著美國經濟緩緩駛離深淵。然而五年後,他用大量非常規政策幫助催生的經濟複蘇卻仍然疲軟的讓人沮喪。 伯南克作為美聯儲主席的日子已經開始倒數,而他留下的遺產(包括失敗、大膽、堅持和沮喪)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伴隨這一切的還有愈發清晰的圖景來闡述現代央行能量與極限。 最後的決定 明天淩晨的FOMC會議面臨著另一個意義重大的決定:是否開始結束當前每月850億美元規模的購債計劃,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不相上下。 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伯南克與其他美聯儲官員之間長久以來的爭論:為了刺激經濟,央行究竟能夠或者應該做到怎樣的地步,而這並非全是央行所應承擔的責任。 這是伯南克下個月任期結束前美聯儲最後一個重大決定,距離他上任已有八年,他本以為這會是一段平靜的多的歲月。 勇敢的鬥士 2005年11月,在就任美聯儲主席後的首次聽證會上,伯南克在提到前任格林斯潘時表示:“我會將維持格林斯潘時期的政策和策略作為首要任務”。當時的講話廣泛涉及了確保金融穩定,但完全沒有提及當時已顯露破滅跡象的房地產泡沫。 伯南克的支持者們認為歷史終將為其正名,他將作為勇敢的經濟鬥士被載入史冊,在2008-09年經濟危機黑雲壓頂之際,正是他開閘放水、避免了又一場經濟大蕭條。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的創始人Dalio如此形容:“這就像是將你拖出了一場核戰爭”。 紐約大學教授Mark Gertler認為:“就像羅斯福,在經濟混亂的黑暗日子里,伯南克就是穩定人心的力量,是頂天立地的巨人。 當然,對於伯南克的指責從不間斷。 伯南克執掌美聯儲後最初的政策是繼續此前一系列的小規模加息政策,這被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時間太晚、規模太小,從而未能阻止房地產泡沫。 伯南克駁斥了這種分析,但承認美聯儲未能在危機前充分的監管銀行,也未能覺察對於金融體系整體的威脅。 伯南克的“鬥士”形象來自於其對經濟的幹預立場,而起初他對此並不熱衷。 2007年12月,根據美聯儲會議紀要,伯南克表示對於是否大幅降息“非常矛盾”。事後證明當月是經濟衰退的開端。他還多次談及希望避免救助金融市場、機構或個人。 前紐約聯儲主席和財長蓋特納認為,這位保守的教授的世界觀在2008年1月發生了變化。 他說:“當時他下定決心認為風險已經太大,他不得不變的非常更加激進。而此後他一直堅持這一點。” 一個廣為接受的事實是,伯南克在危機前後采取的政策(超低利率、向銀行貸款和充滿爭議的債券購買計劃)避免了一場經濟災難。然而,這些政策未能刺激經濟強有力的複蘇也成為伯南克時代最懸而未決的難題。 難解的問題 他在11月與學校教師的對話會中說到:“我希望我離任時的失業率是5%,而非7%。” 美聯儲預計至少將在失業率(當前為7%)跌至6.5%之前維持接近零的短期利率。而為了拉低長期利率,美聯儲已經吞下了超過3萬億美元的美債和MBS。 在這一過程中,美聯儲向美國銀行體系註入了大量流動性。而這種拉低信貸成本的政策理論上應該能夠拉動就業、刺激經濟。 然而,自2009年中走出經濟衰退以來,美國經濟增速年均僅2.3%,遠低於二戰結束後經濟擴張期前四年的4.1%。如果美國經濟以當時的增速增長,美國經濟總量將比如今高出1.25萬億美元,那大約相當於墨西哥的GDP。 對經濟增速放緩的解釋有很多:家庭部門債務增長的滯後效應;美國地方與聯邦政府緊縮財政的傾向;危機對金融體系的傷害;經濟體系的結構性變化(比如人口因素);企業和家庭風險偏好變的保守;以及央行武器庫的極限。 美聯儲決定著流通中貨幣的供給。通過調整供給,美聯儲能夠左右借貸成本,從而影響家庭和企業借款、投資及消費的動機,還能影響股市和債市。但長期看,央行無法影響那些驅動經濟的因素,比如科技、生產力、貿易、移民、監管和政府支出。 薩默斯質疑美國是否已經進入所謂的“長期增長停滯”。表面是科技和房產泡沫,但實質是勞動力擴張或生產率增長緩慢所帶來的經濟增速長期下滑的局面。 薩默斯認為:“央行無法解決這一問題”。但央行可以避免問題惡化,央行需要盡可能維持超低利率來刺激經濟。他說:“如果(伯南克)沒有維持寬松政策,那美國經濟可能在2009年後就跌回衰退的境地”。 其他理論認為房地產泡沫是當前經濟疲軟的根源,其影響至今尚未消散。從2000年到2008年的短短時間內,美國家庭部門的債務從7萬億美元飆升至13.8萬億。債務增長超過稅收後入達3萬億美元。 房地產泡沫時期的債務堆積被認為是美聯儲此前采取的寬松政策所致。但伯南克駁斥了這種說法,認為即便如英國、瑞典和澳大利亞這樣並未寬松的國家卻經歷了更大的房地產泡沫。他認為真正的原因是糟糕的金融監管、次貸的擴張以及海外資金的大量流入。 無論如何,家庭部門在危機後削減了8840億美元的債務,而這些資金本來可以用來消費。 哈佛經濟學教授Carmen Reinhart認為:“這對於貨幣政策是個大難題。要說“經濟增速讓人失望”很容易,但沒有美聯儲所作的一切是不是會更糟呢?,我不清楚”。 另一個問題是,由於危機重創了銀行和借貸市場,危機後的寬松信貸未能幫到需要的人們。 通常情況下,低利率有利於購房者對其按揭進行再融資,可以用省出來的錢進行消費。但收緊的信貸標準阻止了廉價信貸流向更多人。 自2009年開始的緊縮財政政策是阻礙經濟的又一因素。自2009年以來,伯南克已經與議員會面196次,並於奧巴馬政府的官員定期會談。他一直呼籲短期內減少財政限制,同時在長期削減赤字。但國會和白宮在這四年里卻經常反其道行之。 自2009年以來,不計算福利開支,在通脹調整情況下,美國各州、地方和聯邦政府的總支出下降6.1%。這是自朝鮮戰爭結束以來最大幅度的降幅。 CBO估計,如果沒有支出削減和加稅,今年美國經濟的增速可以加快1.5個百分點。 伯南克能不能以退出寬松貨幣政策來迫使議員和奧巴馬調整財政政策呢?Alan Krueger認為:“這麽做對於伯南克並不合適,我不認為這能讓國會就範。” 尋求共識 伯南克一直致力於尋求共識,甚至是在美聯儲內部。在過去四年里,他在大部分的周六和周日造成工作來尋求支持,有時候甚至直接給官員的家里打電話。 伯南克的這種努力有時候會帶來困惑。比如2010年的QE在出現討論之後足足五個月才開始啟動,而規模也遠低於預期。 結果就是央行的頻繁變臉。自2008年11月以來,美聯儲已經宣布了6個版本的購債計劃。對於維持超低利率的措辭也變了6個版本。 過去四年里,美聯儲兩度結束QE,希望經濟可以企穩,但最終只能再度啟動新一輪購債。 一些美聯儲自身的研究發現購債計劃並沒有帶來大的收益。舊金山聯儲研究員Vasco Curdia和Andrea Ferrero估計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購債計劃對GDP僅增加了0.13個百分點。在這一算法下,所有購債計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合計小於1個百分點,且效用隨時間遞減。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估計2010年的QE拉低了失業率0.25%,也就是說美聯儲每購買1000億美元債券僅拉低失業率0.04點。 伯南克在9月表示:“我自己的評估是購債計劃是有效的。如果你觀察經濟複蘇,你就會發現一些拉動經濟的行業,比如房產和汽車,都是利率敏感的行業”。 伯南克的支持者認為美國經濟比其他央行沒那麽經濟的發達國家要好得多。批評者警告稱QE會帶來惡性通脹,但自危機以來通脹均值僅2%。 一些批評者認為美聯儲印錢會催垮美元。相反,美元在危機期間走強,2010年走低,在2011年中又回升。總體來說,美元匯率自2007年以來變化不大。 Dalio認為寬松貨幣在過去6-12個月催生了金融泡沫,他估計,過去一年美股股價增長26%,其中僅6%來自於真實的盈利增長,而其余則來自於投資者。 然而Dalio也承認沒有美聯儲會更糟。他認為,拉高金融資產價格是“美聯儲刺激經濟唯一的可行之道。他們導致了金融泡沫嗎?誠實的說,是的。但他們不得不這麽做。” 如果Dalio是對的,這也是伯南克的繼任者耶倫所需要面對的問題。伯南克的任期於1月31日結束。參議院預計本周將確認耶倫的美聯儲主席提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45

為正名 高頻交易公司組團遊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931

高頻交易員正在為不太好聽的名聲展開反擊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為了扭轉人們對高頻交易“市場攪局者”的傳統印象,一部分高頻交易公司雇傭了兩位經驗豐富的“政治策略家”,來向監管者和議員進行展示正面形象。 這兩位策略師分別為Kevin Madden和Erik Smith,他們上周遞交了一份文書,希望成立一個叫做Modern Markets Initiative的團體,總部設在華盛頓,背後的主導者是四家高頻交易公司。 他們計劃在周二支持一家網站,使其能夠使用包括視頻在內的媒介宣揚高頻交易幫助投資者更快地在金融市場進行交易,費用也可以降低。同時還有一個博客可以回應各界的批評,同時能夠鏈接至學術研究等文獻。 實際上,這一舉動反映出,曾經在華爾街被邊緣化的高頻交易公司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行業,而且迫切希望改變市場對他們的傳統認知。 高頻交易通過計算機以驚人的高速每秒執行數千次交易。Rosenblatt證券的數據顯示,此前高頻交易占據了美國股票市場50%的交易。過去幾年這個數字一直很穩定,但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也就是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這個比例飆升至66%。 上述遊說團體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為這個行業正名,首先是起個更好的名字,比如用“自動化專業交易”來替代“高頻交易”,因為“高頻交易”一詞感覺像是為了某種目的不擇手段,而人們對此普遍較為反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99

為美聯儲正名 美國家庭負債增速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08

美聯儲最新公布的資金流數據表明,美國家庭重新刷上了信用卡。

數據顯示,二季度美國家庭負債同比增長3.6%,為2008年一季度以來最快,不過相對於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該增速還是頗為緩慢。家庭債務方面,按揭貸款債務和消費品信貸增速嚴重分化,按揭貸款債務僅增長0.4%,依然疲軟。而消費品信貸增速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8.1%,該速度甚至超過了經濟繁榮時期。1

二季度消費債務的增長中,有3/4來源於信用卡債務和汽車貸款的增長。

過去5年,按揭貸款債務萎縮了約1.2萬億美元(11%),而消費者借貸(比如汽車、學校費用、信用卡等)擴張了6000億美元(24%)。消費者借貸,特別是經濟複蘇初期消費者借貸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學生債務負擔的急劇升高,這個數目接近5000億美元。而汽車貸款也自2013年初以來快速增長。

2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可能鼓舞人心的是,信用卡借款在多年萎縮後,終於開始出現實質性加速增長,這是未來就業前景更佳、家庭對未來收入信心走強的跡象。

3

而這一切發生的時間點恰逢政府逐漸開始退出對經濟的支持,也頗令人鼓舞。美國債務增速疲乏,美聯儲可能已經開始緊縮的周期。金融時報認為,相比於就業和通脹指標,美國和全球信貸市場的強勁程度可能是替美聯儲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正名的更簡單方法。

不過,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關註到一個數據——金融資產占比。美國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占比升至70.3%,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見下圖。Zerohedge評論道,“這要感謝美聯儲!每次家庭金融資產占比觸及70.3%,要麽資產凈值最終上升,抵消金融資產不成比例的增幅,要麽金融資產價值大幅縮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Tot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Q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40

HTML5正名記:兩家機構的博弈與一種標準的誕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8/148034.html

i黑馬:美國《紐約客》雜誌近日撰文,對HTML5標準的誕生和正名過程進行了簡要回顧。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你可能已經知道,10月28日,萬維網聯盟(以下簡稱“W3C”)正式推薦HTML5。你或許也知道,這與應用和萬維網有一定的關系。問題在於:這跟你有關系嗎?

答案是,至少與網民有關系。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HTML5是什麽,以及究竟是誰控制W3C。除此之外,還有必要知道HTML5得到W3C推薦幕後的各種沖突。今後10年,將有數十億人使用萬維網,但真正有資格給“萬維網”下定義的人卻鳳毛麟角。W3C就是這樣一家組織。那麽,它的成員包括什麽人?他們想幹什麽?又是誰為他們提供資助?

W3C誕生

萬維網已經渡過了千禧年。它的設計方案最早在1989年提出,距離現在已經過去25年。6年後,網景的IPO(首次公開招股)扣動了矽谷的神經。當萬維網還是新生事物時,很多精通電腦的人都很鄙視它——與其他超文本發布系統相比,這是一項極其原始的技術。例如,你可以將自己的網頁鏈接到其他任何頁面,但你卻無法知道何時有人鏈接你的網頁。萬維網也不允許你在瀏覽器中編輯頁面。對很多超文本領域的精英思想家和程序員來說,這都是非常嚴重的缺陷。

然而,萬維網卻很容易建立,學習難度也很小。它擁有自己的一套傳送模式——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閱讀網頁學習HTML語言,然後查看底層的HTML代碼。萬維網完全都由簡單的文本和圖像構成,它們與其他同樣簡單的文本和圖像相互鏈接。

科技行業向來信仰功能主義(featurism),所以人們開始向萬維網中添加所有他們所能想到的東西。如何展示3D圖像?如何讓文本發光,甚至滾過整個頁面?如何將網頁變成軟件?不同的瀏覽器相繼湧現,每一個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並拿下了一定的份額,包括Mosaic、網景、IE、Cyberdog、Spyglass、Lynx和Amaya。

隨著萬維網的日益複雜,這一生態系統也逐步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當時,每種瀏覽器只能渲染一種格式的圖片,如果我使用另外一種格式,那麽當我向你發送某張圖片的鏈接時,你就無法看到真實的效果。倘若這種局面持續下去,當今世界將會有多個萬維網並存。無序狀態也會緊隨其後,而攝影師必將怨聲載道。

隨著這種割裂局勢愈演愈烈時,人們意識到需要有一個組織來之定義一種通用的語言,將所有必要的功能都包含在內。之後,該組織還必須撰寫一份文檔,包含超文本標記語言的所有演變過程。這是一個標準化流程,是一種出於商業目的而展開的技術外交,對互聯網的發展至關重要。事實上,這並非計算行業的原創。

1908年,當自動鋼琴生產廠家在水牛城的Iroquois酒店參加“水牛城大會”時,人們對鋼琴紙卷上每英寸的穿孔數量存在分歧,有人喜歡9個,有人喜歡8個。這種差異會導致成本增加,不僅對廠家不利,還會令用戶困惑。他們最終達成了一致,因此在當今世界,每英寸9孔的鋼琴紙卷已經成為標準,沒有人會生產其他標準的自動鋼琴。

在沖突中前行

當然,網頁的問題要複雜得多,它需要通過數十種標準來規範文字、聲音、圖像、交互、協議、代碼等各種元素。而W3C則扮演了“萬維網議會”的角色。這是一個標準制定組織,他們會組織各種會議,讓相互競爭的組織坐下來制定統一的標準,然後將這些標準從“工作草案”過渡為“候選推薦”和“提議推薦”。最終,如果標準能夠經得起考驗,便會獲得“W3C推薦”資格。

萬維網發明人、W3C理事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領導該組織開了20年的會議。它的會員包括近400家學術機構、非營利組織和公司。其中最積極的參與者是開發網絡軟件並擁有大量網站的企業,包括谷歌、微軟和Facebook。他們支付會員費——美國大型企業的年費為6.85萬美元,但非營利組織和小公司的年費少得多,發達程度較低的國家也會按比例減少。

W3C的文化使命是“向所有人開放萬維網,無論硬件、軟件、網絡基礎設施、語言、文化、地理位置以及身體和心智能力如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制定標準文件。

如果你想了解萬維網發展的最新消息,可以訪問W3C的主頁,查看最新新聞。當你閱讀那些枯燥的標準時,或許會認為制定標準的過程是一個文雅甚至有些學術化的流程——所有的參與者都會對分號的位置這種問題展開冷靜的討論。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制定重要標準的過程有時很平和,但有時也要經過激烈的廝殺。

這並不是什麽令人難堪的秘密,相反,這恰恰代表了一個良性的流程。“技術標準化是一種商業外交。”多次參與這類活動的惠普商業戰略總監史蒂芬·瓦利(Stephen R. Walli)寫道,“與外交家一樣,所有的參與者都希望在擴大經濟影響的同時捍衛自己的主權。”

曾在1974年開發了HTML的先驅語言“標準泛化標記語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的查爾斯·古德法布(Charles Goldfarb)表示:這類標準與立法一樣,都要經歷深層的沖突才能最終確立。

跳舞的猴子

從一開始,HTML就為文本內容制定了一系列標記規則。如果你想添加標題,就要使用

標簽,例如

你的標題

是一個標記,“你的標題”只是字符數據。你的瀏覽器可以解讀這些HTML規則,然後以相應的格式展示出來。

HTML的實質就是大批的標簽。但HTML5卻成了一種“結締組織”,負責將多種多樣的其他技術粘合在一起,包括音頻、視頻、圖片、文字、標題、引文、開放式畫布、3D圖像、電子郵件地址等。它可以讓你知道這些內容的存在,並提供各種渠道將其融入同一個頁面。你甚至可以“驗證”頁面。截至目前,Apple.com有1個HTML5錯誤。這其實已經很不錯了,《紐約時報》網站的錯誤達到141個。

在這種情況下,驗證是一種理想的構造。它的意義在於,如果你遵守W3C的規定,你的網站將會吸引更多的訪客。不過,這兩種頁面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瀏覽器的容錯率極高。事實上,任何一個標準組織的最終都會形成一種認識論:由於意見多種多樣,所以他們必須從中挑出一些作為基本信念。自動化的驗證器是一種編碼信念系統。並非每個網站都提供有效的HTML,就像並非所有天主教徒都會遵守婚前性行為禁忌一樣。事實上,完全遵守HTML規範的網頁比例,與遵守婚前性行為禁忌的天主教徒比例可能非常接近。

這些沖突令HTML5受到了格外關註。為了理解個中緣由,必須回到1996年6月,當時,新版HTML剛剛推出。HTML3.2是一個重大更新,因為它將之前的很多實踐正式列為官方標準。JavaScript已經被添加到瀏覽器中,於是,頁面上的所有元素都可以活躍起來。HTML3.2其實並沒有對JavaScript過多著墨,只是寫道:“今後的HTML將有腳本。”

“JavaScript的目標是當你把鼠標移動到一只猴子上面時,能讓它跳舞。”一位著名評論家寫道。這些跳舞的猴子最終催生了更多“跳舞的猴子”,首先是彈窗,隨後在微軟的幫助下,又可以在不刷新瀏覽器的情況下通過IE加載新的數據——谷歌地圖、Gmail、Twitter和Facebook等“網頁應用”均屬此類。現在,整個萬維網到處都是跳舞的猴子。我們仍把網頁稱作“頁面”,但其中有很多其實已經變身為軟件應用,其複雜程度之高甚至可以完成文字處理、運行視頻遊戲。

2004年,這種從頁面向應用的改變吸引了很多跨國公司的興趣,他們從這種動態網頁中看到了巨大的利潤前景。然而,W3C已經對萬維網展開了長達數年的改造。他們在力推“無障礙網絡”——通過為網頁賦予自我描述的功能,讓盲人和其他殘疾人也可以使用網絡。他們還希望開發語義網絡,將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一套分散化的思想庫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W3C著手開發新版HTML,也就是XHTML2。配合著其他一些標準,便可通過更好的技術改造很多網頁的功能特性。然而,當W3C希望構建無障礙網絡的同時,整個網絡行業卻都希望“讓猴子跳舞”。

WHATWG扭轉趨勢

必須強調的是,在追求這一目標的過程中,W3C似乎變得有些脫離實際。例如,W3C的情感標記孵化集團希望通過情感來標記任何內容。他們說:“EmotionML提供了一種機制,通過科學有效的描述符來代表情感。”他們還補充說:“由於無法達成一致,EmotionML並不提供單一的情感詞匯表,而是讓用戶在他們的註釋中選擇最適合的情感詞匯。”

具體效果如何呢?你可以使用下面一段代碼來描述0.5的快樂值:

EmotionML還擅長表達憤怒、焦慮、痛苦和輕蔑。如果這種標準得到W3C的推薦,並廣泛普及,那麽政治博客的憤怒情緒便可量化,你甚至可以選擇只閱讀包含快樂情緒的萬維網。

但這顯然沒有成為現實。2004年,正當W3C從事這一項目時,萬維網也悄然發生了很多變化。谷歌上市,蘋果通過基於Web的iTunes商店賣出了不計其數的歌曲,蘋果還推出了自己的Safari瀏覽器。

除此之外,一群來自蘋果、Mozilla和Opera的工程師組成了一個名為WHATWG的組織,也就是“網絡超文本應用技術工作組”的縮寫。他們對W3C的XHTML發展方向感到擔憂,擔心該機構忽視HTML,忽視真正的需求。

WHATWG開始從事本應由W3C從事的工作——定義新版HTML,也就是HTML5,集合各種新興的萬維網技術,並進行標準化。把這些新技術集合在一起,可以讓瀏覽器變成通用的高速電腦,提供更智能的表格、更好的視頻和音頻,還能更好地把文檔轉換成代碼,令越發紊亂的萬維網更加有序。此後,瀏覽器成了應用的載體,可以在上面運行軟件。

2007年,W3C認可了WHATWG的方向,開始親自處理HTML5。而XHTML2所倡導的情緒化網絡從未真正發展起來。WHATWG仍然保持獨立,雙方展開了並不順暢的合作。

盡管W3C接納了HTML5,有關這種語言究竟如何部署以及何時部署,仍然留下了很多疑問。CNET的史蒂芬·夏克蘭(Stephen Shankland)常年追蹤這一標準化流程,根據他的記錄,W3C討論這項技術的郵件列表中曾經出現過“幼稚”、“不可忍受”、“可笑”和“鬼把戲”這樣的詞匯。

同樣是在2010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發出了一封公開信,宣稱HTML5風格的網絡技術才是未來發展方向,Adobe的Flash專有平臺無法擔此重任。這封信意義重大,因為它意味著HTML5得到了一家頂尖科技企業的祝福,從紙上談兵進入到實踐摸索階段。

現在,經過了7年的發展,HTML5的命運似乎最終有了定論。據夏克蘭報道,WHATWG和W3C之間仍然存在分歧。孰是孰非似乎並不重要。雙方都在各司其職地肩負著自己的責任。各種各樣的沖突仍會不斷湧現,然後逐一解決,如此往複,最終出臺通用標準。WHATWG顯然希望W3C終止這樣的模式,但它畢竟已經統領萬維網20年。

如今的瀏覽器速度早已今非昔比,代碼編寫者再也不必擔心不兼容的問題。不過,他們似乎只看重速度,沒人試圖改變核心。以文檔驅動的傳統萬維網仍是網頁的基礎,但以應用驅動的萬維網卻可以跨越平臺,支持任何手機。它更加複雜,有時甚至令人困惑,但多數時候都可以正常運行。

終成行業標準

W3C的HTML5標準內容非常“豐富”,光是圖片部分就有1.4萬個單詞,這還只是一小部分,全文多達53萬單詞,達到HTML4的5倍多。但即使如此冗長,它也只是描述了萬維網定義的很少一部分。例如,他並沒有提及如何制作JPG圖片或GIF圖片,以及這些文件如何安排在二進制數據流中。其他內容則由其他組織負責制定相應的標準,這些標準又基於更多的標準而來,甚至可以追溯到數十年前的內容。

萬維網最初是為了發布和分享文檔之用,現在已經成為一套操作系統,它能監控手機電量、錄制和發送語音,還能管理電子郵件和聊天、提供遊戲運行環境。

與微軟Windows或蘋果Mac OS操作系統不同,HTML5標準是開放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如果你想編寫一個瀏覽器,隨時可以獲得足夠的信息,不會有任何隱瞞。甚至還有專門的教程幫助你開展初期的工作。

任何的標準都可以折射一種文化,HTML5也不例外。它體現出我們對文字、標題、視頻和音頻的偏好:我們喜歡把各種內容組織成列表,我們還喜歡看圖片,我們希望任何事情都能具備動畫和互動能力——每個字、每個標簽、每個結構元素。HTML5的所有內容都可以由代碼解讀,也都可以由用戶來旋轉和操縱。

萬維網曾經是一個獲取信息的地方,但現在,它也成了一個做事情的地方。這花了10年時間才最終實現。現在是2014年,HTML5終於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就像1908年的水牛城大會一樣,只要你使用了合乎標準的自動鋼琴,便可傾聽百年之前的樂曲。


安倍為日元貶值正名:強勢日元更糟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06

日本大選即將在12月14日到來,市場圍繞日元貶值的幅度和速率爭論頗多。對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不會再采取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強勢日元政策。雖然弱勢日元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日元升值問題更大。

在11月強勁的美國非農數據公布之後,日元周一跌至121.83,為7年來新低。在安倍執掌的兩年時間內,安倍經濟學所主導的貨幣寬松已經導致日元貶值超過30%。

弱勢日元對於日本跨國企業而言是利好消息。日本汽車公司4-9月利潤達到歷史高點,而強勁的企業利潤也幫助日本股市節節走高,日經在上周刷新7年新高。

而對於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而言,弱勢日元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最新公布的日本第二及第三季度GDP均陷入衰退境地。

在野黨民主黨總書記Yukio Edano上周日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表示,“安倍對小企業和個人家庭毫不關心。弱勢日元所帶來的風險不能再被忽視了。”

根據Tokyo Shoko Research調查顯示,今年1-10月8309破產案例中,有238例是受到日元走低直接影響。不過10月僅800例破產的數量為過去24年來該月最佳表現。

而周日在被問及是否願意回到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強勢日元之時,安倍晉三明確表示不。2009-2012年間,日元(對美元)一度升至75水平。

安倍稱,“強勢日元導致日本在出口方面完全失去競爭力,導致大量跨國企業被迫裁員。雖然弱勢日元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日元升值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豐田汽車正在考慮開發化氫汽車,如果民主黨在位,豐田肯定會把廠建立在國外。對於自民黨來說,我們更為關心就業。”

自民黨總書記Sadakazu Tanigaki同時表示,自民黨將繼續支持日本央行的寬松措施,現在退出貨幣寬松為時過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11

史上最嚴手機卡實名制!快去給自己的號碼“正名”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144.html

史上最嚴手機卡實名制!快去給自己的號碼“正名”吧

一財網 TJ 2015-08-27 16:31:00

工信部出臺“史上最嚴”手機卡實名制,規定自9月1日起,電信運營商在通過各類實體營銷渠道銷售手機卡時,將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並當場進行驗證。

近日,工信部出臺“史上最嚴”手機卡實名制,規定自2015年9月1日起,電信運營商在通過各類實體營銷渠道銷售手機卡時,將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並當場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上進行驗證。

“手機卡實名制”已推廣實施多年,2010年工信部就宣布實施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但一直未能認真地執行,在個別代售點和網店,未經實名認證就買到手機卡並非難事。難道這次是來真的嗎?

1.3億的手機卡9月起將被停機?

目前,全國仍有超過1.3億以上的手機老用戶未完成實名登記,那麽些卡到了9月1日都要被停機?

據報道,三大運營商都表示,9月1日起,新辦手機卡用戶在購卡時需出示身份證件,核驗後並登記信息。但是未明確要求非實名的老客戶必須在9月1日之前完成實名制登記。如果不進行實名登記,將按批次停機,但停機前會發短信提醒。

運營商相關人士表示,目前確實已有部分省公司采取了“半停機”作為督促客戶進行實名登記的輔助手段。同時,尚未辦理電話卡實名登記的用戶,在辦理資費調整、信息查詢等業務時均會被要求補登身份信息。

今年5月份開始,廣東移動已開始分批要求非實名制用戶進行實名制登記,在短信通知的限期前不實名登記的用戶將被進行“半停機”處理。所謂“半停機”處理,就是手機只能接聽電話和接收短信。

中國移動表示,根據《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工信部第25號令)、《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工信部聯保〔2014〕570號)等文件精神,對於非實名老客戶,必要時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部委工作要求采取限制通信、業務的手段,督促用戶依法實名登記。

也就是說,9月起,非實名用戶雖然不會被強制停機,但當收到實名登記通知後仍不進行實名認證的話,就會被停機。所以請立刻馬上直奔營業廳吧!

實名制登記應該怎麽辦理?

據悉,目前市場上現存的非實名制手機卡用戶一般可分為四種:機主姓名為“臨時賬戶”,用戶名一項中顯示為“某某代辦”等臨時卡;手機卡登記信息不完整的;機主姓名與實際使用者信息不匹配;“集團卡”,機主姓名為單位、經辦人姓名的。

根據現有規定,一個身份證在全國範圍內最多可辦理5張移動手機卡。據介紹,這樣一方面是為方便用戶使用 ,同時用戶也可以把自己父母的手機卡登記在自己名下,方便辦理業務更改等服務。

如果遇到機主姓名與實際使用者信息不匹配的情況,辦理實名制登記時,除了出示本人的身份證、手機密碼外,還需要提供近3個月撥出的5個電話號碼,就可以把該號碼機主直接過戶到自己名下了。

需要註意的是,對於補辦實名需要的資料,三大運營商略有差別。

中國移動的用戶,需要攜帶好自己的二代身份證身份證、SIM卡和SIM卡密碼,前往營業廳填寫個人資料即可辦理。中國聯通則要求機主本人攜帶身份證、密碼、手機卡、卡托和最近3個月常聯系的4個號碼到聯通自辦營業廳辦理。中國電信表示,需要機主本人帶身份證到營業廳辦理。想補辦實名制的市民最好提前咨詢手機卡所屬運營商的客服。

與此同時,目前上海電信和上海聯通的用戶可致電10000或10010客服,告知身份信息,即可完成登記認證。但是上海移動不接受電話辦理,必須本人前往營業廳,如果密碼卡遺失,本人需要提供近期撥打過的10個電話號碼認證記住身份。

為什麽實行手機卡實名制?

對於為何出臺強有力的實名制政策,業內認為,主要目的是遏制電信詐騙,可以提高犯罪分子的作案難度。此外,如果是持有假身份證辦理,想要通過二代身份證識別、核驗系統十分困難,也增加了風險成本。

大多數手機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實名的預付費手機。目前短信息服務投訴是電信服務投訴中最多的業務,投訴的主要內容是垃圾短信和服務提供者不規範經營.實行手機實名制,旨在遏制違法短信、詐騙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規範經營,減少通過手機短信進行違規、違法行為。

據了解,工信部自2013年9月1日起,即要求對新入網電話用戶全面實施實名登記制度,同時還要求電信企業采取各種優惠便利措施,來鼓勵和引導未實名登記身份信息的老用戶進行補登記。然而,全國仍有超過1.3億以上的手機老用戶未完成實名登記,其中部分非實名移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所謂的“黑卡”。為此,多方聯合開展了專項治理行動。

2015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國範圍聯合開展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重拳整治“黑卡”。其中包括,2015年9月1日起,電信企業要求各類實體營銷渠道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在為用戶辦理電話入網手續時,必須使用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用戶本人的居民身份證件,並通過系統自動錄入用戶身份信息;不得委托未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的社會營銷渠道辦理電話用戶入網手續等多項實名制落實措施。

(綜合光明網、法制晚報、北京日報、人民網、北京青年報等)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64

交通部擬為專車“正名” 私家車被排除在外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10/952173.html

10月10日,交通部召開深化出租汽車改革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相關情況。

每經記者 李彪

爭議近一年,私家車還是被排除在了專車之外。

10月10日,交通部召開深化出租汽車改革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相關情況。

交通部法制司副司長魏東介紹,《管理辦法》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明確發展定位、明確主體責任及準入條件、規定車輛條件、明確駕駛員條件、規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行為、加強監督管理。

其中,在“規定車輛條件”中明確要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俗稱“專車”)車輛應為7座及以下乘用車,使用性質登記為出租客運,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等設施設備。《管理辦法》要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據上述條件審核後,為符合條件的車輛發放類型為“預約出租汽車”的《道路運輸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這一規定意味著備受關註的私家車被排除在專車之外。

網絡叫車將合法化

網絡約租車平臺的合法化前景明朗。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第一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滴滴快的也成為第一家獲得網絡約租車平臺資質的公司。

據交通部介紹,目前已成立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工作小組,正著手深入研究分析我國出租汽車行業存在的問題,研究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的政策措施,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

很明顯,網絡預約出租車合法化的意圖明確。

《管理辦法》中提出,各地應當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適度發展出租汽車,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的原則,有序發展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同時要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價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市場調節價,不享受出租汽車燃油補貼。

對於申請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辦法》提出了七項條件要求,包括:具備開展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互聯網平臺和與擬開展業務相適應的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服務器設置在中國大陸;網絡服務平臺數據庫應當接入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出租汽車監管平臺等。

外商投資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除符合七項條件外,還應當符合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的相關規定等。

交通部要求,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申請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應當明確經營範圍、經營區域、經營期限等,並發放經營範圍為“預約出租汽車”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專車大門將對私家車關閉

“我現在根本上不用網絡打車軟件拉客,對它進行抵制”,一位北京市出租車司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車軟件將大量私家車拉入進來,使得出租車行業競爭加劇,應該予以規範。

一直以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私家車作為專車的現象較為普遍,私家車做專車能否合法也是社會爭議的焦點。

有業內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專車爭議最大的主要是私家車做專車,亟需規範。

今年8月4日,上海市交通執法總隊發出首張網絡專車從事非法客運被查處情況的通報函。

與此同時,近日,交通部在對今年全國兩會上“關於出臺《小客車合乘(拼車)指導意見》的建議”答複中明確指出:我部鼓勵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汽車共享,鼓勵市民合乘(拼車)出行。但小客車合乘(拼車)在發展中也暴露出運輸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私家車以共享(合乘)名義從事非法運營等突出問題,侵害了乘客和合法運營車輛的權益,擾亂了運輸市場秩序,亟需進行規範。

實際上,上述對於私家車管理的理念也被貫穿到《管理辦法》中。

《管理辦法》要求,擬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的車輛,由車輛所有人向服務所在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應當符合三個條件:7座及以下乘用車;車輛使用性質登記為出租客運;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很明顯,一旦《管理辦法》實施,私家車將被禁止從事專車運營。

此外,交通部對專車駕駛員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取得相應準駕車型機動車駕駛證並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最近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被記滿分記錄,無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責任記錄,無醉酒後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等違法犯罪記錄;取得公安部門出具的無危險駕駛違法犯罪記錄證明。

  • 每日經濟新聞
  • 柴剛
  • 每經記者 李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07

借殼完成後正名 大楊創世20日起正式更名為圓通速遞

大楊創世10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經公司申請並經上海證券交易所核準,公司證券簡稱自2016年10月20日起由“大楊創世”變更為“圓通速遞”,公司證券代碼“600233”不變。經營範圍變更為國內、國際快遞:從事道路、航空、水路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普通貨物倉儲;國內航空運輸代理;汽車租賃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

此前,根據大楊創世9月20日公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已完成擬購買資產圓通速遞100%股權過戶手續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事宜,圓通速遞已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同時,公司公布公告稱,已變更主要辦公地址和聯系電話。新辦公地址為,上海市青浦區華新鎮華徐公路3029弄18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13

官媒為李克強經濟學正名

1 : GS(14)@2014-06-11 12:02:2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1/news/ec_caa1.htm



官媒為李克強經濟學正名
專家指澄清不走溫總舊路

2014年6月11日




【明報專訊】官方新華社日前連發3篇「刺激與改革之辯」的系列文章,系統地闡述了國務院近來的宏觀經濟政策。系列文章一開始,就為在官方媒體中一度沉寂的「李克經濟學」正名,指「微刺激」並不等於「緩改革」,刺激與改革兩者並非必須二選一,而是並存和互相輔助。有經濟學家指出,官媒此時重提並解釋「李克經濟學」,是因為刺激政策後,李克的政策與前任溫家寶的刺激政策界線已開始模糊,需要定義並澄清兩者的區別。













新華社3長文力撐「微刺激」

新華社6月5日連續發出3篇逾千字的文章,解釋刺激政策與改革的關係。其中第一篇文章題為〈「微刺激」不等於「緩改革」〉開篇就指出,去年英國巴克萊集團所創造的「李克經濟學(Likonomics)」概念,核心是「不刺激、去槓桿化和結構性改革」,但這種概念以偏概全,「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對立的輿論假象」。文章續稱,刺激、改革並非必須二選其一,「對當下的中國改革來說,需力解決債務、影子銀行,以及房地產等風險;但更為重要的,在改革解決問題前,不能讓問題先把改革『解決』掉。」

第二篇文重點指出,微刺激加大「定向降準」力度,重點支持農業、小微企業、鐵路、能源等,中國美國商會副主席、政策委員會主席萊斯‧羅斯對新華社稱,微刺激直擊中國經濟領域的不平衡、不平等問題。

第三篇文則稱,中國政府今年3月來在流動性、基礎設施、房地產、就業等方面的若干措施,證明微刺激力度逐漸加強,同時中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出口總額等數據開始改善。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稱,中國經濟增長企穩,要歸功於微刺激。

兩會前沉寂 重提為挽下行經濟

去年首次提出後,「李克經濟學」曾一度被國內外各大媒體熱捧,認為其指明了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方向。但去年8月開始,國開行與農行分別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向市政府發放貸款方式,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當時已有外媒以「李克經濟學已死」為題,指中國還是需要靠強刺激抵抗經濟下行壓力。去年年底、今年3月兩會前夕,「李克經濟學」一詞在國內一度沉寂。經新華社此番「解釋」後,內地媒體解讀為,這是官方嘗試為李克經濟學正名。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對本報表示,外界擔憂若經濟若不能走出下滑趨勢,政府可能會再次依靠大規模刺激挽救局面。本屆政府已現微刺激,外界開始認為,政策已和溫家寶政府大規模刺激的界線模糊,「改革不就沒了嗎?之前批評只刺激不改革。」張說,此時官方為李克經濟學正名,是說明重點不是增長,而是調結構,但調結構需要一定經濟增長,「做一些適度刺激是必要的,但不是回到溫家寶的做法」。

明報記者
2 : GS(14)@2014-06-11 13:13: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1/news/ec_caa2.htm
話你知﹕倡市場主導 陣痛換長線發展


2014年6月11日





【明報專訊】去年李克接任國務院總理一職時,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原因包括人口紅利已近乎枯竭、不合理經濟結構導致經濟增長不可持續等。而李克上任初期,展現了與前任溫家寶風格完全不同的政策。


去年6月,外資機構巴克萊資本公司首度提出「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概念,其包含三個主要的構成部分:

一、政府不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逐步縮減國家主導的投資行為;

二、去槓桿化,以大幅削減債務,降低借貸與產出比;

三、推行結構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巴克萊資本公司的分析員指出,李克強經濟學代表用短痛換取長期的益處。巴克萊稱,李克強政府的政策將把中國推向「臨時硬陸」。報告指出,除非經濟和市場面臨迫在眉睫的崩潰風險,預計中國決策者不會採取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擴張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