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打入中國的橋樑 聯強購併不了的對手 神州數碼郭為 瞄準台灣資本市場

2010-11-01 TWM




十年前,郭為從聯想分到一塊很小的分銷事業神州數碼,但如今不僅身價不輸楊元慶,淨利也有八年超越聯想,郭為替神州數碼擘畫事業轉型三大階段,不只把眼光放在分銷事業,更要成為中國的IBM與蘋果。

撰文‧林宏文

三 十八歲就當上香港上市公司總經理,從大陸最大電腦公司聯想集團分家出來的小老弟,靠著十年的努力成為「中國的聯強」,他就是「中國電腦教父」柳傳志的左右 手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從最不被看好的通路事業,到成為蘋果賈伯斯、戴爾、惠普都要靠他打入中國市場的橋樑,他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神州數碼董事長郭為照例飛到香港,準備隔天的業績發布會。沒想到,北京打來一通電話,郭為隔天立刻搭機又飛回北京,因為,與他一起工作十餘年的事業夥伴及好朋友、擔任神州數碼財務總監的賀軍,突然心肌梗塞過世。

郭為趕回北京,直奔賀軍的家,安慰他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由於怕老媽媽受不了,還特別請救護車在家門口待命,時間長達一個多星期。當天晚上,郭為喝了很多酒,在聯想及神州數碼眾多老朋友面前,情緒壓抑不住,崩潰大哭。

郭為用三天時間為賀軍辦完後事,但公司許多原訂計畫,一樣繼續進行,例如香港的法說會,他從未缺席過,因此堅持要用電話與分析師對談;新的財務部總經理立即遞補;至於原本要發行的台灣存託憑證(TDR)進度,也完全沒有耽誤到進度。

這就是郭為,率領著一萬多名全中國最強大的分銷(通路)及服務部隊,一方面理性地面對挑戰,在戰略層次上找出一個更具價值的新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又感性地與主管交心,讓眾多追隨他的部屬,都願意死心塌地隨他打拚。

十 年前 只是聯想的小老弟神州數碼目前已是中國最大的電子通路商,通路可滲透到中國的四到六級城市,全中國有近一萬二千家經銷商,二十四小時販售郭為代理的電腦、 電子及各種網路產品。神州數碼的通路密如蛛網,覆蓋在中國的廣大土地上,連賈伯斯的iPhone、HP的產品,都要靠郭為才能賣到大陸消費者手中,但是在 十年前,郭為並沒有今天的風光,甚至還在手機業務大跌一跤。

談起郭為,他的知名度顯然遠低於聯想執行長楊元慶,但早在十年前,當神州數碼還沒有與聯想分割前,兩人都是聯想創辦人柳傳志的左右手。只是,楊元慶分到眾所矚目的母體聯想,他只分到規模小很多的分銷事業。

問他們兩人有沒有瑜亮情結?他承認,十年前從聯想分割出來時,剛開始是有壓力的,因為聯想是母體,在資源分配上,當然以聯想為主。但郭為也說,雖然有壓力,但興奮與壓力是並存的,因為不管大小,至少可以自己獨立掌管一個事業。

十 年後 獨霸中國通路市場但十年後,郭為的表現,一點也不輸給楊元慶。在業績表現上,神州數碼的營收追到與聯想只剩二、三倍的差距,而且,聯想因個人電腦利潤緊 縮,加上購併IBM電腦部門又出現多次巨額虧損,但神州數碼卻是十年來每年獲利,而且有八年的淨利都超越聯想。最近四年,神州數碼獲利不斷增長,從二億港 元、四億港元,增加到六億港元及八.七三億港元,完全不受金融海嘯影響,成長速度令人驚訝。

此外,在個人身價上,郭為應該也不會低於目前持 有價值約二十五億元聯想股票的楊元慶。以郭為為首的經營團隊,今年從聯想控股手中買回持股,總計已取得公司一八.五六%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讓郭為從﹁ 船長﹂變﹁船主﹂。以神州數碼的市價計算,經營團隊擁有市值超過一百億元的股票,而其中郭為又占了大部分。

在商業模式上,大部分人都很自然 會把神州數碼與聯強做比較,但神州數碼與聯強有著明顯的差異。最大的不同,就是神州數碼與聯強相似的分銷業務,其實只占神州數碼四五%的業績,其他的五 五%則是系統整合及IT服務業務,這些業務毛利率遠比分銷業務高很多,也貢獻神州數碼超過六成的營業毛利。

此外,郭為也將公司發展訂出三個階段,將往服務及營運方向發展,目標是成為中國的IBM及蘋果。郭為強調,聯強把分銷事業複製得這麼成功,讓他很佩服,他與聯強的苗豐強與杜書伍見過多次面,尤其杜書伍與他聊到經營事業的心得時,也從不保密,讓他學到不少東西。

﹁ 例如台灣的低毛利及低成本,是神州數碼做不到的,聯強分銷業務毛利率只有三%,這對神州數碼來說,根本活不下去。﹂郭為說,神州數碼不想追求低成本,而是 要創造更大價值,﹁用麥可波特的理論說,就是我們要做出差異化,而不是低成本。﹂這位中國通路龍頭靠著通路及資訊服務迅速長大,如今又要前進台灣的資本市 場。十一月初,神州數碼將來台發行TDR,預料將是台灣資本市場的重量級新兵,除了先前已入股國內ERP龍頭鼎新三成股權外,未來也不排除來台灣進行集 資、參股基至購併等活動。這個聯強董事長口中「大到無法購併」的對手跨海來台,值得台灣科技業關注。

郭 為

出生:1963年

現職:神州數碼董事長兼執行長學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經歷: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

兩岸通路龍頭比一比

──神州數碼獲利金額為聯強七成,但市值僅聯強的五成!

項目 公司 神州數碼 聯強國際股價 13.52(港幣) 72.4(新台幣)預估今年EPS 0.905元(港幣) 3.794元(新台幣)

本益比 15倍 19倍

近一年度淨利* 33億元(新台幣) 48億元(新台幣)市值* 555億元(新台幣) 1070億元(新台幣)主要業務 資訊(ICT)產品分銷業務、資訊顧問服務 資訊產品分銷業務、IC零組件分銷業務*以港幣1元兌換新台幣4元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3

郭董通路夢 變文創兒子接班橋樑?

2013-01-28  TCW
 
 

 

全球最大科技製造業,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之子郭守正,究竟會不會回鴻海接班?

過去,郭守正的答案是「不想」。這一次,他的答案是「不敢想」,現在所有人都在看,他會不會把「不」拿掉。

一月十八日,鴻海集團投資三十八億元的台北秋葉原計畫,進行上樑典禮。三年前,郭台銘為了這個投資計畫,曾經親自帶隊赴台北市政府簡報,過去三年,在鴻海土城總部,郭台銘已開過無數次會議,一次次親自檢視這個賣場背後的策略。

但這個由郭台銘親自監督,投入心力甚巨的計畫,在一年前,悄悄換了主導者,改由他的長子郭守正「接班」。

郭台銘的長子郭守正,自行創業以來,早已言明對郭台銘的硬體代工業沒有興趣,他曾短暫進入鴻海,卻很快離開。他更不愛曝光,就是不想被貼上科技界首富之子的標籤,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郭守正重回鴻海一手掌控郭董最重要創新

這兩個原則,一月十八日卻一起被打破。這一天,郭守正第一次以鴻海集團旗下三創數位董事長身分現身,主持台北資訊園區上樑典禮,這也是他第一次以鴻海集團員工身分,接受採訪。

他現身的方式同樣特別,這一天,他早早就進入工地查看狀況,記者會一開始,他從空無一物,只有鋼樑的賣場工地高處,踩著鋼骨樓梯一階階下來,他的新角色和他未來經營賣場的布局,面貌逐漸清晰,正式浮上檯面。

但,郭守正為什麼願意回鴻海?

郭台銘一直希望兒子能在鴻海幫忙,但是苦無交集,一位郭守正的朋友用「橋歸橋,路歸路」來形容郭守正的事業和鴻海集團過去的關係。

這個賣場計畫,卻給了郭台銘把兒子拉回鴻海的機會。「這是第一次,鴻海用自己的名字做通路,第一次做虛實整合。」一位郭守正友人觀察,雖然鴻海投資賽博數碼多年,「但賽博畢竟不是鴻海,」台北資訊園區案,是鴻海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做通路,「這是鴻海在通路最重要的創新。」

做通路需要的是創意,對人的需求的洞察力,這和郭守正對藝術的興趣不謀而合,而且,這是鴻海未來營收的動力,郭守正因此點頭。

在郭台銘要求下,一年前,當台北資訊園區硬體規畫就緒,郭守正創業以來,第一次進入鴻海土城總部,跟郭台銘開會,討論通路賣場戰略,為了這個案子,除了土城,過去一年,郭守正更勤跑內湖、中國鄭州和日本。

去年開始,郭守正也第一次讓自己經營的藝墨公司和鴻海資源整合,雙方經常一起開會,把藝墨手上的文創人才資源,放進新賣場的規畫裡。過去一年,郭守正力挺老爸的通路事業,讓父子兩人感情比過去更加親密。

在台、日遍尋人才甚至考慮請導演當CEO

郭台銘交給他的任務,不只是做出通路賣場,而是要通路上的創新,郭守正計畫的,也是追求一個「大突破、大整合,前所未見的創意。」這個案子光硬體投資就三十八億元,比隔壁光華數位新天地只有六億元的造價高出五倍!

光為了找到能執行大創意的人才,郭守正找遍台灣、日本的人才,他親自拜訪做綜合賣場、電子賣場、流行時尚產業,以及建設公司的人才,甚至曾考慮請電影導演來做CEO,主持這個計畫,光找人就花了快一年。

去年底,鴻海宣布購併運動攝影機品牌GoPro,也跟郭守正有關。一位鴻海主管觀察,「未來4K×2K會是電視規格的主流,」但硬體上市後,卻沒有相應的軟體內容可供消費者體驗,賣場很難提供更棒的使用者經驗,鴻海乾脆花兩億美元投資GoPro,這是目前少數能提供超高畫質隨身錄影的設備。

「這個東西現在還貴,只要鴻海把它做到很便宜,每個人可以隨身錄高畫質影片,就不怕沒內容。」這位鴻海主管指出,就像iPod靠數位音樂崛起,郭守正經營的賣場,就是要承接高畫質內容出現帶出的服務和整合商機,為了讓服務和硬體整合,過去一年,郭守正也勤跑鴻海的鄭州廠。

挖角誠品創業元老賣場蓋攝影棚,推文化平台

過去一年,郭台銘經常跳下來改賣場計畫,計畫一變再變,關鍵還是在人才,郭守正找人找了快一年,才在去年十一月,他主動找上誠品前執行副總經理廖美立。

找文創界的人才,過去七年在文創界耕耘的郭守正,這一點是他比老爸郭台銘更強的地方。

郭守正的一位員工,曾是廖美立的部屬,他說,因為業務關係,在廖美立離開誠品前曾多次到山水國際拜訪郭守正,「如果不是Jeff(郭守正的英文名)投入文創,根本不會有機會認識美立。」

廖美立是誠品的創業元老,許多誠品的文創概念與落實,都是出自在誠品工作多年,一路做到誠品副總經理的她。二○一一年,廖美立在廣州成立「方所」,她用跨界概念經營新的文化體驗空間,立刻在大陸引爆流行,「她經營的空間,不是陳列商品的賣場,更有家的感覺。」一位藝墨員工觀察,郭守正看上她的創意,決定由她負責這個計畫。

「這個案子裡,Jeff負責的就是找人和時程控管,因為,你唯一不能用錢買的,就是時間,」郭守正友人透露。

找到廖美立後,賣場的概念逐漸成形。三創數位董事總經理廖美立解釋,現代人拚命拍照,拍照設備琳琅滿目,但「記憶」的欲望卻沒被真正滿足。在她的計畫中,兩樓層的空間將打造成攝影文化平台,不同程度的使用者、不同的需求都可以獲得解決。除了攝影器材和全套周邊,也將提供後製、輸出、儲存、展示、學習課程、專業攝影藝廊等完整的服務鏈。廖美立說,「要將攝影還原到『記憶』這個最初的概念。」

賣場裡建有攝影棚,拍照之後可以在這裡進行後製,直接輸出成照片,甚至連學校出畢業紀念冊,或是做個人出版的書,要辦攝影展,這裡都能提供服務。

這個資訊園區要的不只是傳統3C銷售人員,廖美立表示,希望藉由這個空間與新的營運模式,打破科技、文化、藝術、出版等各種領域隔閡,把這些人才都重新匯集,找出新的可能性。她甚至可能會招聘攝影家和策展人加入團隊。

支援鴻海大電視內容產業涵蓋影視、電玩

循著同樣的邏輯,三創還會專營錄影、動畫和電玩體驗服務平台,掌握了服務,就能鼓勵消費者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升級用更棒的硬體設備。

不過,即使進了鴻海,郭守正仍堅持自己的文創本業,雖然答應參與大電視計畫,郭守正也只負責提供影片內容,他經營的藝墨集團,也剛購併影城,郭守正自己的電影通路擴張計畫,也同步進行。

郭守正經營的藝墨,目前旗下已有十家公司,從電視製作、圖像授權到電影,都圍繞著文創布局,除了新成立的App和微媒體事業,都成立超過四年以上,像《貧民百萬富翁》就是他旗下的山水國際發行,去年底韓國女星全智賢訪台,也是他們主辦的活動。

郭台銘要做大電視,需要電視、電影等節目來源,郭守正過去布局的文創內容就能夠派上用場,鴻海做賣場需要動漫、電玩內容,郭守正也早已投資五年以上,人才和經驗都能支援鴻海。

郭守正原本是為了力挺老爸,才跨界進入鴻海,郭守正熱愛藝術的個性其實沒變,自己的舞台也還在擴張。

但從過去一年他常跑中國鄭州、日本,為了做賣場,郭守正也必須了解硬體製造,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如果新的通路計畫做出特色,郭守正勢必會步入更多製造等核心領域,郭台銘的真正目標,恐怕也是讓兒子一步步熟悉鴻海,到時再談接班。

【延伸閱讀】腳踏文創、通路兩條船——郭守正事業版圖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首映創意主要業務:原創動畫製作資本額:4.55億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皉]遊戲主要業務:電玩遊戲製作資本額:2.8億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山水國際主要業務:電影發行資本額:8,000萬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推守文化主要業務:圖書雜誌出版資本額:7,300萬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故事島主要業務:教育服務資本額:3,000萬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藝墨品牌主要業務:肖像授權、品牌推廣資本額:2,800萬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風賦國際主要業務:電視製作資本額:600萬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共玩創意主要業務:商業設計資本額:100萬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Polydice主要業務:App設計資本額:NA

事業屬性:文創事業公司名稱:VIVO MIA主要業務:微媒體資本額:NA

事業屬性:通路事業公司名稱:三創數位主要業務:3C通路資本額:20億

資料來源:經濟部 整理:林宏達

【延伸閱讀】郭守正創業六年,成績單恐怕不及格

創業六年多,郭守正養出了十家文創公司,但這十家公司的成績,離成功恐怕還有一大段距離。

郭守正個性溫和,像媽媽林淑如,私底下,他對員工更像朋友相處,與他父親郭台銘霸氣、主導性強的作風完全相反。

他的管理風格鼓勵員工嘗試各種新的行銷經營方式,郭守正只管各單位的執行長,放手讓各事業體自己發揮,不同單位之間,連營收、獲利狀況都不會過問。走進他的公司,入口的看板上,各品牌標誌各據一方,和鴻海單一品牌統整旗下各事業體完全不同。

他經營的文創事業,也和他的個性相當相似,以影片發行為例,山水擅長發行女性、溫情、正面的影片,發行驚悚片就不太吃香,「我們選片子,會說這個片子跟我們的個性合不合,」山水國際公關王統生半開玩笑的說。藝墨旗下的文創產品,都傳達類似的情緒。

這個結果,就是讓郭守正的文創版圖包山包海,整體的事業綜效並不明顯。他現在旗下的十家公司,從瞄準親子商機,在百貨公司裡賣的跳跳馬Rody玩具肖像、親子雜誌及說故事服務,到影劇相關的電視劇《光陰的故事》、電影《桃姐》的發行業務,還有電玩遊戲開發。

過去一年郭守正事業不順的傳聞不斷,先前曾傳出他承租的辦公室人去樓空,去年山水國際購併絕色影城時,還傳出因為絕色影城董座鬧雙胞,公司陷入詐騙爭議的烏龍。面對外界疑問,王統生只低調表示,山水國際有獲利,其他事業部門狀況並不清楚,搬離國泰,只是因為租約到期,國泰要收回房子。

但郭守正旗下的另外九家事業獲利狀況,卻是在不及格邊緣打轉。例如,專做遊戲的?皉]遊戲,雖然投入上億元資本額,在各遊戲機平台都有推出產品,還是難逃虧損,郭守正頻頻在外找人想扭轉局勢。前八家公司創立時間都是他創業前四年設立,但近年卻不斷傳出公司裁員的消息,一位郭守正員工觀察,「他是很堅持的人,」遇到困難,郭守正很少動怒,到目前為止,郭守正也沒關過公司。

科技界首富之子的創業歷程,六年多來並不順遂,過去一年來,郭守正幾乎已經將事業重心轉到父親郭台銘旗下轉投資的鴻海通路事業,雖然目前他仍守著自己在仁愛路的文創公司,但未來要如何同時管理文創和通路兩個事業體,會是他更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29

文化差異衍生的橋樑價值-東方日報20140106 王雅媛

1 : GS(14)@2014-01-11 22:28:49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931412014062237742/

去年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把賭場合法化的法案正式送交國會,這個月有望國會開議時可順利通過此案。據瞭解,日本國會議員建議發出兩類賭場執照,一類是給全球性業者發展附加會議中心與娛樂設施的大規模綜合度假勝地,另一類是在郊區建造較小型的賭場。

從西方的競爭力邏輯學去推測,DYNAM JAPAN (6889)是有條件能夠拿到牌照,如公司為本土企業,本身業務性質已跟賭博有關,公司亦參與了澳門賭場經營者的股權投資之類。不過不要忽略一件事,日本是一個政治跟企業密不可分的地方。源自其特殊歷史,當地戰後產生了多個大財團,如三井、三菱、住友等等。雖然表面上,這些財團並沒有直接參與賭博行業的經驗,但是他們的業務在日本已橫跨了多個不同的行業。從日本人的競爭力邏輯學去看,可能是這些能夠左右到政治決定的財團才能拿到賭場牌照。

對於香港投資者來說,根本缺乏足夠的信息去判斷DYNAM JAPAN能否拿到牌照。不過是不是公司一旦拿不到牌照就全無價值?我們可以嘗試從日本的文化去解答這個問題。日本人是一個相當排外的民族及有很強民族意識的。賭博是一個有爭議性的行業,國外企業進入日本賭博市場時極有可能會考慮到找尋當地的企業做生意夥伴。以第一類大規模綜合度假勝地執照來說,市場勢力很大機會被分為三部份,一是本土財團,如三井,二是全球性賭博公司,如拉斯韋加斯金沙集團,第三就是澳門的賭博企業,如銀河(027)。基於近年來中日兩國頻頻出現外交上的衝突,中國人對於日本生意夥伴的需求可能更甚於西方企業。因此,在第一類牌照方面,筆者認為期望DYNAM JAPAN能成為澳門或外資企業打入日本賭博市場的橋樑比前者能獨立取得牌照更為貼近現實。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其客戶持有DYNAM JAPAN (68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78

陳德霖:港橋樑角色 引中資走出去

1 : GS(14)@2018-02-04 21:36:05

【明報專訊】香港一眾財金官員隨特首林鄭月娥出席北京的《共拓一帶一路策略機遇論壇》,其中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香港可在「一帶一路」中作橋樑,引導中國資金走出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則表示,希望香港成為「一帶一路」沿線企業上市的首選地。

肖亞慶﹕推動國企利用港金融優勢

陳德霖稱,香港一向是內地引進資金的跳板,但這個戰略定位有很重要的改變,近十年的數字顯示,香港同時引導國內資金走出去,認為香港在「一帶一路」可以發揮作為橋樑作用。他續稱,「一帶一路」的投資和人民幣國際化是分不開,在中國對外的投資及貿易愈來愈多,沒有理由不可用人民幣結算。

出席同一場合的中國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將推動國有企業利用香港的金融優勢,透過資本市場支持「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目前已有63家央企參與逾千個基礎建設項目。

劉怡翔﹕打造香港成一帶一路上市平台

劉怡翔在論壇上說,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中,香港是最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本港股票市場集資額位居世界前列,政府會致力令香港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首選上市平台。他又稱,港交所正研究改革上市制度,包括在採取適當制度措施的前提下,容同股不同權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料今年6月開始接受申請。

他續稱,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估計,至2030年亞洲發展中國家需要的基礎建設,每年達到2.7萬億美元,期望香港可以成為融資中心。據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表示,亞投行開業兩年以來,項目投資已累積超過42億美元,金立群表示,香港作為亞投行的首批成員,日後會繼續加強與香港在各領域的合作;香港在風險評估、金融和法律服務等方面有特殊優勢,希望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出席論壇的港鐵(0066)主席馬時亨則表示,港鐵要利用管理鐵路經驗的優勢,與國家的鐵總合作,配合「一帶一路」發展,加大沿線國家的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91&issue=20180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