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奇網路一登上興櫃,股價如今站 上二七○元以上,成為興櫃新股王。這家連賠七年、累計虧損四億餘元的遊戲新秀,是如何扭轉命運?又如何靠海外授權,半年賺半個股本的好成績? 撰 文‧林宏文 在碩禾順利轉上櫃後,興櫃市場又有新股王誕生,這一次輪到遊戲業的新秀來擔綱。苦熬八年的傳奇網路遊戲公司,前後燒掉四億餘元, 如今因為數款遊戲熱賣,並順利賣出海外版權,成為市場資金追捧的對象。 走進傳奇網路遊戲公司的辦公室,簡陋樸實的陳設,令人感覺好像來到一 座大型儲藏室,除了入口處掛了幾張「精靈樂章」、「劍狐傳奇」、「聖境傳說」等遊戲大海報外,就再找不出什麼裝飾。研發團隊坐在很簡單的大平台桌子辦公, 與許多遊戲公司豪華、舒適的辦公室比起來,這裡的工作環境,可以說一點也不﹁傳奇﹂。 但是,傳奇網路之所以能成為興櫃股王,股價站上二七○ 元,確實有它的道理。一月下旬,日本遊戲代理商Vector宣布,已取得傳奇網路線上遊戲「聖境傳說」日本獨家代理營運權,創造出極少數台製線上遊戲,能 夠擠進向來以高品質遊戲機市場為主的日本的案例。 連賠七年見曙光 海外暴紅其實,不僅「聖境傳說」這款遊戲站穩國內及海外市場,傳奇網路先前研發的「精靈樂章」、「劍狐傳奇」等數款遊戲,也都是先在台灣廣受歡迎,接著再 往海外市場發展,授權給多個國家,讓傳奇網路去年營運成績明顯好轉。 成立於二○○二年的傳奇網路,與許多熬出頭的遊戲業者一樣,經歷了非常 坎坷的過程。 早期,公司成立時是以代理遊戲起家,陸續推出「奇幻寶貝」、「征戰」、「蒸氣幻想」等遊戲,其中「蒸氣幻想」曾經紅過一陣子, 但因為競爭激烈,利潤並不好,只能維持小賺的局面。 於是,傳奇開始投入自製遊戲的開發,○五年首度推出自行研發的3D角色扮演線上遊戲「曙 光Online」,但產品並未成功,上線一個月後就下架,沒有給傳奇網路帶來「曙光」。由於投入研發的人力與資金龐大,一直到○九年,傳奇網路才開始獲 利,但之前已連賠七年,前後賠掉四億餘元。 ﹁因為這個失敗,我們痛定思痛,重新改組,最初開發團隊幾乎全換掉。﹂負責研發工作的副總周俊男 說,為了提升工作流程與效率,當時就請一些理念無法溝通的人離開,重新找到一批員工加入。 此外,周俊男也說,開發團隊也仔細檢討失敗的原 因,發現要做出網友最喜歡的遊戲,一定要有符合本地口味的產品,過去代理韓國等國外的遊戲,若沒有針對本地玩家做修改,往往也是以失敗收場。 因 此,公司更積極與玩家互動,了解市場需求,並在遊戲上線後,每周都針對玩家反映做修改,務必做到玩家喜歡為止。 花錢用在刀口 賺錢回饋股東經過這樣的調整後,傳奇的自製遊戲陸續繳出成績,經過改版後的「曙光2」遊戲,開始吸引玩家的注意,之後推出的自製遊戲如「精靈樂章」、「劍 狐傳奇」及「聖境傳說」等,才明顯打開傳奇的知名度。 ○九年底推出的「精靈樂章」,是傳奇網路第一個暴紅的遊戲,不僅在台灣受到追捧,後來 還授權到海外十四個國家,如今海外授權的收入已和台灣差不多,一○年十月推出的「劍狐傳奇」,也陸續賣出海外版權,讓這兩款遊戲的海外收入達到營收的三 七%,也讓傳奇網路一○年前十一個月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六.六元。 目前身兼傳奇網路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張峰旗說,在投資傳奇網路前, 他從沒想過遊戲產業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才能賺錢,而且每個投資都要兩年後才看得到成果。例如公司目前賺錢的遊戲,其實都是兩年前就投入開發。傳奇如今開始獲 利,未來更須加緊投資,接下來,傳奇每年都會投入開發更多款新遊戲,以確保業績可以持續成長。 儘管七年來賠了很多錢,但張峰旗該給員工的福 利,包括加薪及年終獎金,從來沒有少過,尤其是投入最多錢的研發部門,是虧損的主力,但張峰旗仍對研發人員相當好,這點讓員工很感謝。 目前 傳奇網路的員工有二五○人,其中研發團隊占最多,包括技術製作一五○人,寫程式的工程師也有二十五人,今年底,預計要再擴增至四百人,其中增加的大多為研 發人員。至於在新遊戲部分,去年傳奇網路投資開發三個新遊戲,陸續會在今年及明年上市,而今年也將再投資三個新遊戲,以確保兩年後的產品線能夠順利銜接。 本 身是交大資科系、清大資訊工程碩士的周俊男說,早期公司知名度不高,加上科學園區的吸引力又大,傳奇網路很難找到知名大學畢業的學生。目前一半以上員工, 都是退伍就加入,大部分來自私立大學或專科,而且年紀都很輕,幾乎都是七年級生。因此,他常勉勵這些二十多歲的員工,一定要認真投入、願意與團隊合作,若 不趁年輕好好拚,以後就沒機會了。 傳奇網路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凡事都很省,不僅辦公室沒有花錢裝潢,即使是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在興櫃市場掛 牌,也沒辦記者會,而去年十二月在台灣上市的「聖境傳說」遊戲,原本也考慮要辦記者會,後來因為產品一炮而紅,公司也決定取消不辦了。至於公司送給遊戲玩 家的紀念品,別家遊戲公司都給很精美的海報或紀念品,但傳奇只印了一些最實用的筆記本送給玩家,原因無它,就是凡事節省,把錢花在刀口上。 ﹁ 我們是覺得,公司賺錢那麼辛苦,所以一定要省著用,把賺的錢都回饋給員工及股東。﹂周俊男說,傳奇網路過去賠錢已賠到怕了,只有珍惜每分錢,才能為股東賺 到最大的利益。 傳奇網路遊戲公司 創立時間:2002年 業務內容: 線上遊戲開發 經營團隊:董座兼總座張峰旗、研發副總周俊男、營運及海外業務副總張益豪 業績: 2010年,營收 4.09億元,前11個月EPS6.6元2009年,營收1.13億元,EPS6.44 元 |
假如讓世人自由選擇要移民哪個國家,台灣人口將減少一八%,愛爾蘭則將增加三三%。這是潛在淨移民指數(PNMI)最新調查結果。意思是,想到愛爾蘭安身立命的外國人,比想離開愛爾蘭的本國人還多了三成。 再對照世界經濟論壇最新排名,在吸引人才能力上,愛爾蘭排名全球第九,我們則是第五十六名。 29年前,這裡找不到工作 愛爾蘭不只吸引外資,也吸引外國人才。相對的,不只外資不愛台灣,外國人才也不來。這巨大落差從何而來? 我到愛爾蘭排名第一、有四百二十四年歷史的都柏林三一學院。四十九歲的年輕校長普蘭德蓋斯特(Patrick Prendergast),在英式古典風的會議室裡,以自身的經歷反映人才流動演變。 「記得我」一九八七年大學畢業時,機械工程教授問全班多少人會留在愛爾蘭,結果五十人中只有兩個人舉手,當時每個人都要離開,因為這裡沒有工作,」他說。 一九九五年,他回到三一學院任教,是機械工程系十年來首次的新職缺。 「愛爾蘭經濟開始變好,這改變了每件事情,人們開始回來。當時從未想像過的 波蘭人、立陶宛人、中國人都來了……,你能相信都柏林現在有個中國城嗎?」他滔滔不絕的說。 29年後,這裡移民多、薪資勝德國 從「凱爾特之虎」到「歐豬」,再到這兩年經濟重新起飛,愛爾蘭人的流動也隨之起伏,如今外移減緩、回流漸增,去年愛爾蘭人有三萬名外栘、一萬名回流,卻更有五萬五千名外國人移入,填補外商需要的人才缺口。 因為景氣復甦的時間還不夠久,目前愛爾蘭的青年失業率仍高達二0%以上,但奇怪的是,為何愛爾蘭人不反對外國移民、不怕工作被搶走? 為了讓產業在國家生根,愛爾蘭歡迎外國人才,似乎成了全民習慣。愛爾蘭台灣協會會長呂胤芳,現任IB M愛爾蘭公司的軟體工程主管,就是例子。他大學畢業時,搜尋全球各地工作,發現愛爾蘭的機會最好,至今待了十六年。 他說這裡人民友善、收入優渥,甚至,同公司軟髓部門在愛爾蘭的薪資,竟比德國還遺高(但年假比德國少十幾天)。 近年IBM在美國、台灣都傅出裁員,但在愛爾蘭卻擴編。他回台時與同儕聊天,低迷氣氛與愛爾蘭難以相比。 台灣封外國人才的熊度是什麼?我查閱了所有外商封台灣的人才政策建議,發現不論美國、歐洲、日本商會提給台灣政府的白皮書,幾乎每年都看得到希望放寬對外籍人才分簽證限制、免除外籍幹部強制參加舊制勞退(短期外派員工不可能拿到退休金,欲強制提撥)等等規定。似乎,台灣對國際人才在政策上並不歡迎。 全民一致,從不怕外國人搶飯碗 一位負責台灣人才政策的高階官員,跟我提到推勤開放國外人才的最大困難,是民間、勞勤部怕台灣人工作被搶走的抵抗心態,「你想像不到怎麼會那麼強烈。」再對照愛爾蘭,「我們有一七%的人口是說外語,外商容易找到多國籍的員工,這裡就像個小歐洲,」愛爾蘭投資局的威堤(Gerard Whity)說,外國人都是獲聘在愛爾蘭工作而來,不是無業的難民,而且,數百年來許多愛爾蘭人都有在國外工作的經驗,「我們能對外國工作者感同身受。」跟我住同一個旅館,來自中國的蘇先生,為讓學齡前的女兒取得歐盟身分,決定移民愛爾蘭。他說,在廣州賣掉一間公寓,就能在這裡買一戶有庭院的房子。「鄰居都很友善,」看來才三十多歲的他,興奮的說,只要五十萬歐元、待滿五年,就可取得永久居留權。他還提到,中國現在越來越流行移民到愛爾蘭,除了英語優勢外,移民手續簡便、經商環境彈性,也是原因。 許多不同膚色的年輕面孔,在愛爾蘭的商店櫃台、臉書的辨公大樓、循環能源的廣場裎,都看得到。這看來是個年輕有朝氣的國家,特別的是,這裡還擁有在歐洲僅次於冰島的高生育率。 一路上,我碰到的愛爾蘭大學生,全都說他們畢業後想要先出國工作、體驗 海外生活,以後再回愛爾蘭,這已成愛爾蘭人的風氣。而台灣的年輕人,如果不是父母資助出國念書,又有多少人敢到海外闖蕩? 不敢走出去,就難以獲得創新機會;不吸引人才進來,也就難以吸引外資。 要扭轉低投資、低技術、低創新、低薪的惡性循環,愛爾蘭社會的開放人才心熊,提供了台灣一個答案。 撰文者田習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