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鬼屋”林立 倫敦富人區竟成“鬼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833

倫敦北區的大街上鱗次櫛比地坐落著一座座豪宅,儼然一副富人區的派頭。但現實是,其中的許多屋子從竣工之日起就沒住過人。在這富麗堂皇的外表下,正掩藏著一顆顆逐漸枯萎的內心。 不過這對倫敦的居民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麽新故事了。事實上,在數年前開始本地居民因不堪倫敦過高的房價物價,已展開了一場名為“逃離倫敦”的運動,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開始搬離倫敦——但令人費解的是這卻不是“鬼屋”的來由。盡管居民流失,倫敦的房價在2013年還是上漲了9.7%之多,究其原因:倫敦市中心的房產已經不再是為了普通居民提供居所而存在,如今他們的意義是為富人提供安全的高收益的資產。因為安全資產的稀缺,國際大都市的中心城區已成了避險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據英國衛報調查顯示,在這主教大街(Bishops Avenue)上三分之一的房子是空著的,其中一些大宅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空置後甚至已經瀕臨垮塌,要知道,這里可是過去北倫敦最負盛名的地區之一!盡管如此,這條“億萬富翁街”的身價卻沒有貶值,位列去年英國最貴街道排名的第二位,單是閑置房產就值大約3.5億英鎊之多。 一位名叫Anil Varma的業主向記者表示:這條大街上空置的房屋數達到了120間之多,已經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貴的荒地之一了。 這些閑置的房屋中包括10幢價值7300萬英鎊的豪宅,自1989年至1993年間,幾位沙特阿拉伯皇室成員買下它們後,這些房子就再也沒有人使用過。 而現在這些房子的境況可謂慘不忍睹,墻壁因滲水而腐爛,野草在地板縫隙中生長,屋頂瀕臨垮塌,房間內遍布著鳥類屍骸。 可以看到,盡管這些房子的物理結構在土崩瓦解,但它們的價格卻兀自一路飆升。自沙特皇族1988年以112.5萬英鎊的價格買下它們後,如今它們的身價已翻了數十倍,高達7300萬英鎊。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除了沙特王室之外,這條街上最貴的那些房子都被登記在一些公司的名下。而這些公司則都是設立在維京群島、庫拉索群島、巴哈馬群島、聖巴巴拉群島以及巴拿馬這樣避稅港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所有者則來自世界各地,但都是匿名的。 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滿,尤其是在每年都會新增10萬戶家庭陷入住房緊缺問題的英國。於是政府開始提出利用閑置房屋解決住房困難的設想,當然,該提案立刻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Boris Johnson曾在唐寧街上公開抗議這些買下房子後便棄之不顧的行徑,他呼籲這些不願居住自己房子的業主應該將它們租出去。但顯然他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更多地支持,政府駁回了議會對空置兩年以上房屋額外征稅的提案。 倫敦空置地產協會的主席David Ireland向記者表示: 豪宅空置顯示了倫敦房產市場的嚴重失衡。這些高價值的房產被單純用作了一種投資手段,購買房子的人根本就沒想過要住。但在倫敦的其他地區,房屋的短缺問題非常嚴重,這些富豪的所作所為是非常不道德的。 但道德問題顯然不足以影響這里的業主,他們包括了:一位被最高法院控告60億美元銀行詐騙案的哈薩克斯坦商人;以及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前部長級高官——他購置的物業都用鐵條將窗戶封得死死的。 Anil Varma告訴記者: 這條街上居住的本地居民很少,大部分買主都是像沙特皇室那樣的超級富豪;我們調查過一些水電系統的信息,發現這里的房子從售出之日起就沒有住過人,時間超過了25年。 即便是一些確實居住在這條街上的人也顯得很神秘,一名埃及裔的醫生業主告訴記者,他從來沒有見過其他鄰居,並認為這條街上真正在用的房子不超過三幢。 事實上,在倫敦富人區購置房產是世界各地富豪的一貫傳統。而隨著新興市場的崛起,越來越多來自中東、俄國、乃至中國的買家湧入了倫敦的房市,在未來的一段日子里,倫敦的“鬼屋”恐怕只會有增無減。 面對這種情況,一名倫敦的房產開發商表示,在這些地區興建一些價格適中的公寓或是將人氣帶回富人區的好辦法。 而另一位經銷商則表示,建造公寓或許是個好主意,但如果政府試圖介入或是對空置房產征稅則是“十分錯誤的決定”,他認為人們有權任意處置自己的資產,而在英國,人的自由意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不過一種更普遍的觀點則是,一旦英國政府開始對空置房產征稅,那麽這些富豪很可能放棄數十年以來的“優良傳統”,轉投蒙特卡洛或是米蘭這些城市的房市。 但說到底——這些朽壞的倫敦豪宅就像是古代高堂廟宇,拜的人多,住的人少;只是這廟里供奉的已不是神明,而是資本。盡管相去甚遠,但兩者在現代人眼中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拜佛不過是破財消災,拜金倒也能趨吉避兇。而這些倫敦大宅,就是一幢幢用鈔票堆砌起來的避難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12

“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 高樓林立讓“大眼”臺風如此溫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723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餐廳,門庭冷落。(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第二個原因是,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

一場名為“妮妲”的臺風為整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

2016年8月1日下午,廣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總指揮周亞偉宣布,為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從8月1日14時起,廣州市發布全市防臺風防汛全民動員令,啟動全市防臺風和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一級應急響應期間,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即:停工(業)、停產、停課。

這是廣州史上首次因臺風而實行“三停”。緊跟著廣州的步伐,三個小時後,中山、江門、珠海都相繼發布了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深圳甚至發布了史上第一個“四停”通知,“停工(業)、停產、停課、停市”。

生活在珠三角地區的人們對臺風並不陌生,但如此這般如臨大敵,還是非常少見。

被臺風打亂的節奏

1日下午2時過後,“臺風要來了”的消息在社交媒體蔓延,但廣州的大多數上班族仍在等待消息,“明天我們還上班嗎?”

直到下午6時前,廣州依舊悶熱,此時“妮妲”還在300公里外的南海海面上盤旋。6時過後,一場雷陣雨突然來襲,在過去的一周里,類似的雷陣雨並不少見,但在此刻它被誤解為臺風登陸的信號。

正值下班高峰期,以為臺風已經到了的上班族們瘋狂地尋找各種回家的辦法,五羊邨地鐵站里,有人等了17趟車,才擠上了回家的地鐵。

也有些人不得不放棄地鐵。18時28分起,廣州地鐵四號線高架段石碁—金洲停運,這一段暴露在地面上的地鐵,成為了廣州第一段因臺風停擺的列車。

更多的列車則選擇了提前收班,22時30分起,一號線西朗站-花地灣站、五號線滘口站—坦尾站、六號線潯峰崗站—沙貝站停止對外服務。

在廣州的市中心珠江新城附近,出租車司機黎萬文聽到滴滴里不斷傳出消息“調度費20元、40元”,一路漲到了60元。即便如此,黎萬文也不願再接單,天空電閃雷鳴,這讓他擔心自己很有可能被堵在路上。與此同時,滴滴和優步加價倍率也在不斷攀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5.5倍的高倍率。

同樣熱鬧的還有超市和菜市場,在臺風來臨之前,這里上演了一場搶購戰。

五羊邨附近的東興南路菜市場,平時要到晚上8時才收攤,1日下午,沒等到6時只剩下零星的幾家商戶,收市時間整整提早了兩個小時。據菜市場的商戶反映,大約四點鐘開始,菜市場就湧入了一大批人,“有人三斤三斤的買,非常誇張”。

超市里,搶購的風潮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五羊邨的華潤萬家前,收銀臺前一直排著長龍。在永旺超市東方寶泰店里,晚上8時前,青菜都被搶購一空,僅剩土豆、洋蔥、番茄、南瓜等及海鮮肉類尚有存貨。

南天廣場勝佳超市的店員發現,“買礦泉水、蔬菜、零食的人比較多”,超市貨架上的泡面幾乎都已售空,保質期較短的面包也已所剩不多,甚至“有位顧客買了將近兩千元的泡面,整箱整箱地拿”。

超市的經理預計,“可能有些人還沒意識到(臺風來了要囤積貨物),明天囤貨應該會很明顯”,但此刻已經有人微信上轉發了“很多店打算明天停業”的消息。

出於安全考慮,鐵路方面也早早做好了停運的準備。廣州南站,大廳的顯示屏已經被清空,廣播里不斷重複著所有列車停運的消息。

除了一些未開出的列車,一些經停廣州開往深圳的高鐵也被迫停運,G1311便是其中一列。下午,壽文靜在鹹寧搭上了這趟車,如果不出意外,晚上8時06分就會抵達虎門站,丈夫會在那等她和兒子。臺風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在廣州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傳來了列車因臺風停運的消息。

望了望窗外,壽文靜並沒有發現一絲臺風即將到來的跡象,她給老公打電話哭訴,“兒子還有一泡屎在屁股上呢”。丈夫提出開車來接她,但臺風隨時可能登陸,她拒絕了家人的提議。

也有人作出了不同選擇。60歲的李德正乘坐的G828,也停運了,但幸虧女婿還是冒著危險,從東莞開車趕到了廣州。

由於臺風天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南站附近的黑車,平時拼車去深圳是100元一個人,當晚漲到200元。

更多的人選擇更為保險的方式——留宿廣州,以至於車站附近的酒店出現了爆滿,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普通標間的價格達300多。

陳英也是G1311的乘客,她既不願意去住店也不願包車回去。“實在太貴了,不劃算”,帶著四歲的兒子,她在車站打起了地鋪。為了照顧滯留的旅客,原本在晚上12點半關門的廣州南站也網開一面,整晚都燈火通明。直到淩晨兩點半,售票大廳也依舊開著門,兩處退票窗口依舊還有旅客在退票。

淩晨兩點,廣州南站外一片蛙叫聲,偶爾淅淅瀝瀝飄起一點兒小雨。兒子睡著了,陳英伸長脖子,看了看窗外,她很疑惑為什麽臺風怎麽還不來,“是不是不來了?”

“臺風來之前,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

廣州南站再往南,就是廣州的最南端,也將是臺風最早光顧的地方。

這里早在兩天前就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廣州南沙區南偉貨運港副總經理陳亮元的手機每隔半個小時,就會收到一條來自區海事局的短信,實時更新著臺風的位置、等級,以及預測的登陸時間。

這里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臺風是在1997年,但按照預報的情況來看,陳亮元認為這次的情況可能要超過當年,因此他們特別“在原來措施的基礎上,給吊門、貨櫃都多加了一根固定繩索”。

雖然現場已經做到了“萬無一失”,但是他們依舊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所有的領導都將24小時備戰”。

接近淩晨,臺風“妮妲”仍在海面上盤旋,遲遲不見登陸,南沙港的江面上依然看不到任何異象,甚至有些悶熱。幾公里之外的南沙客運港,更為安靜,下午3時,最後一班客船抵達客運港後,整個港口被關閉,所有船只被送往上遊的黃埔港避風。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候船大廳空空蕩蕩,只留下七八個值班人員在忙著收拾懸掛在空中的指示牌,50歲的譚錦峰則坐在值班室里盯臺風。

在客運港工作了一輩子,譚錦峰每年都要和臺風打交道,這次他也像往常一樣坐在值班室里值班,周邊被臺風的動態包圍著——收音機里播放著海事局的廣播,電視里直播著臺風的近況,連身後的打印機都在滋滋滋地打印著香港天文臺的最新情況。“臺風來之前,就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譚錦峰說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里安安靜靜地等著“妮妲”的到來。

南沙客運港門口的虎門聯絡道在往常連掉個頭都要十幾分鐘,而在這天晚上卻很難找到一輛車。出租車司機孔師傅是路上唯一的一輛出租車,臺風要來了,朋友的船要在南沙港停靠,他特意過來幫忙辦一些手續。

“這次的臺風肯定不會從珠江口登陸的。”孔師傅頗有信心地說。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擋水門。(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安靜的大眼“妮妲”

8月2日3時35分,臺風“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市登陸後向西北方向移動。這之後,它穿過深圳市,強度迅速減弱,7時在珠江口內河面減弱為強熱帶風暴;10時其中心位於廣州海珠區,中心附近風力10級(28米/秒,相當於100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88百帕。

正如孔師傅所祈禱的那樣,這場臺風展現了異常溫柔的一面,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臺風並沒有留下太多來過的痕跡,而因此多收獲一天假期的人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為臺風“妮妲”點贊:“一個優秀的臺風應該是這樣的:不占用節假日,來勢兇猛,全市停工,調轉風向,擦肩而過,環流影響,危害減弱,下雨交差,皆大歡喜……”

臺風的威力顯然不及相關部門“嚴陣以待”的預期。廣州市氣象臺助理首席預報員李懷宇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

8月2日8時左右,妮妲到達南沙時,異常平靜,除了天空有點陰之外,甚至沒有下雨,而當時的南沙正位於“妮妲”的臺風眼的位置。

“妮妲”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比一般臺風大,同時從開始接觸臺風眼到臺風眼離開的時間也比一般的時間要長。一般的臺風眼離開一個地方需要1小時左右,而“妮妲”的臺風眼則需要3小時左右。

3個小時後,也就是接近中午12時,當“妮妲”右側的大風區再次影響廣州時,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了,大風的威力大減。

李懷宇提到,另一個讓臺風減弱威力的原因是,“妮妲”橫穿深圳進入廣州,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此外,這個“大眼睛”的臺風,也僅僅是從廣州南邊擦過,並沒有到達廣州的人口核心區。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氣象臺的預報並不準確呢?李懷宇進一步解釋,“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不過也不可否認,影響臺風強度的因素很多,大氣環流形勢、海表溫度、地形因素、海陸差異、潮水,包括臺風自身結構的變化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對臺風強度預測產生影響,而目前描述大氣運動的數學物理方程很多都是近似方程,還不能完全解釋各種大氣運動過程,“我們對臺風當前結構及變化機理尚未認識清楚,預報起來就更難了。”李懷宇說。

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廣東省防總相關專家也表示,根據《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當預報未來24小時內,有風力14級及以上強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啟動一級防風應急響應。而“妮妲”從預報到實際登陸都是強臺風的強度,符合一級響應啟動的條件。

根據《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除必須在崗的工作人員外,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地點、工作性質、防災避災需要等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推遲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

此次“妮妲”正面襲擊的珠三角地區,處於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區域,戶外廣告、施工棚等致災風險多,發布高級別臺風預警的城市,啟動停課、停工等措施是合法而且必要的。

一些網友對於此次臺風政府應急是否過度還提出了質疑,《人民日報》也專門刊文評論稱,“妮妲”勢頭不及預警,“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文章認為,“自然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危害具有不確定性,正因此,按照最壞情況來準備,是最保險的做法,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真正負責態度。對相關部門的履職行為,我們有必要給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從歷史上看,正面登陸珠三角地區的臺風並不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過境廣州的臺風只有9個。其中1999年8月22日第8號熱帶風暴也與“妮妲”類似,發展為臺風後,在當日下午5時30分在深圳大鵬灣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風力也是12級。23日,該臺風正面襲擊廣州。

2016年8月2日傍晚,臺風“妮妲”正式離開廣東,進入廣西境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96

在線音樂寡頭林立 百度借力太合能否重返巔峰

雖然搜索是當今百度的核心競爭力,但音樂卻是其賴以起家並累積起口碑的工具。

百度MP3搜索與下載功能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它既是數字音樂得以在國內迅速流行的重要推動力,又是音樂盜版泛濫的源頭之一。曾經的網絡音樂霸主,如今卻到了被音樂巨頭收購並采取一系列措施自救的地步,令人不禁感嘆互聯網產業風雲變幻莫測。

10月18日,太合音樂集團旗下百度音樂舉行發布會,百度音樂上線了新版本。新上任的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公布了百度音樂的最新戰略,從“播放器工具”到“多功能平臺”,再到人格化、場景化、智能化的“音樂伴侶”。

當下,在經過一輪整合並購後,在線音樂主要是QQ音樂、阿里音樂、百度音樂、網易雲音樂四家在爭奪,前三家都有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的身影,網易雲音樂在王磊等人推動下成功逆襲進入主流在線音樂公司之列。

 

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去年“最嚴版權令”出臺後版權價格不斷上漲,也給整個在線音樂行業帶來新的挑戰,行業盈利也將越來越困難。

太合音樂集團市場中心總經理司新穎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線音樂正在經歷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線音樂野蠻生長階段,大量盜版橫行;第二個階段,粗放經營階段,版權規定沒出來之前的網絡音樂手機應用混戰,版權不清晰;第三階段,2015年最嚴版權規定出臺後,到了版權爭奪。

雖然目前行業主要競爭者只剩下QQ音樂、阿里音樂、百度音樂、網易雲音樂四家,但各家卻有一定的差異化。QQ音樂憑借社交媒體積累的海量用戶以及提前布局的版權優勢領先對手;阿里音樂在先後收購了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後,推出了音樂App阿里星球;網易雲音樂則借助阿里音樂整合之際,發力用戶體驗,通過大數據給年輕用戶推薦歌曲等服務,也獲得了兩億用戶。

而百度音樂,在被太合音樂合並之前,百度音樂已經乏善可陳。在PC播放器時代,百度收購了千千靜聽試圖對抗酷我、酷狗,但效果不佳,酷我與酷狗在相互對抗中迅速成長,百度廢棄了千千靜聽,推出百度音樂,但在隨後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衰落已經不可避免。最終被擁有大量音樂版權的最大華語音樂集團太合音樂收購。

王磊表示,新的百度音樂“不是重複、不止修補”,而是依托百度+太合音樂的雙重生態體系,在差異化競爭中尋找新路。

 

融入太合音樂集團的大生態體系,在太合音樂線上線下的資源池扶持下,從內容生產、版權優勢到演出活動、粉絲社群,百度音樂具備了差異競爭的支點,並不戀戰於播放器工具自身,也在版權紛爭中遊刃有余,跳出音樂播放器的局限性。

一方面百度音樂有流量入口優勢,並有著百度大數據的支持,通過改版,百度音樂應用除了用戶體系、會員中心等多項改善,還新增了UGC體系(用戶原創內容)和音樂商城,以更多功能加強用戶體驗。

目前各家均擁有大量版權,在版權不發生巨大變動情況下,未來在線音樂的競爭,主要還是用戶體驗上的爭奪,平臺需要給用戶更好的服務。

“未來五年數字音樂下載市場的下降速度很有可能會超過實體唱片。”普華永道在《全球娛樂和媒體產業年度報告》中斷言,盡管音樂播放平臺的發展十分迅猛,但是仍然難以為音樂產業帶來更多的收入,以美國為例,音樂付費下載總營收極有可能從2015年的23億美元左右跌至2020年的10億美元。

在線音樂行業的盈利模式逐漸清晰,各家也都在極力避免網絡視頻行業曾經的困局,然而用戶付費、流量變現等模式,也意味著在線音樂行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是寡頭對峙,進入持久戰。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成為發展關鍵,這也是太合音樂集團加碼百度音樂的原因之一。

“未來更大的市場爆發在於生態化。即垂直、閉合、完整的音樂服務體系,與開放的大數據平臺進行融合,釋放出更大的能量。”音樂界分析師韓露認為。

互聯網觀察家葛甲指出,在線音樂巨頭的路數不盡相同,向電商、社交、粉絲經濟等方向的進擊,孰優孰劣尚不能定論,但是在這場持久戰中,太合音樂集團屬於唯一一家具備全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公司,亟須利用產業鏈優勢,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或許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30

啤酒寡頭林立 精釀啤酒的小舢板怎麽出海

在釀酒師的圈子里,精釀啤酒被認為一個文化概念,像是一場在傳統成熟的工業啤酒中的創業革命。

根據啤酒消費者市場調查,我國傳統啤酒銷量連續下滑,2014年同比下降0.96%,2015年同比下降了5.1%,2016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3%。而2016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啤酒同比增長超過26.8%。此外,精釀啤酒這類小眾啤酒也在以40%的同比速度增長。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傳統啤酒這種下降的趨勢其實是整個消費品的一個趨勢,現在人們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追求個性化多元化,啤酒慢慢從“喝飽”到“喝好”過渡。

消費升級

在2002年至2013年間,中國啤酒產量還是高歌猛進的勢頭,連續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進入2014年之後,國產啤酒的產量增速卻逐步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與此同時,進口啤酒近幾年在我國卻呈現了爆發式增長。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進口啤酒2014年同比增長85.59%,而從2012年至2014年,這三年進口啤酒增長426.81%。這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消費升級等有著很大的關聯。

“目前,傳統的工業啤酒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95%,但它們幾乎都是同一種啤酒風格。不能滿足當下的消費者對於啤酒口味個性化、多元化以及啤酒產品本身的品質的追求。”精釀啤酒釀酒師林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巨龍壟斷的啤酒市場,一群啤酒創業者開始嶄露頭角。

精釀啤酒的概念源自美國,發展至今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而國內逐漸發展起來是在2000年初。從目前精釀啤酒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來看,國內精釀啤酒占整個啤酒市場約0.1%,這數字對工業啤酒來說,幾乎是沒有多大影響。但行業專家也預計,未來精釀啤酒市場份額有望從現在的0.1%達到3%。

“國內啤酒一年有5000萬噸的市場容量,3%就是150萬噸。萊寶酒廠目前每月的產量是120 ~ 140 噸,那麽對於像是萊寶這樣的精釀啤酒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萊寶啤酒董事長助理隋和洋告訴本報記者。

“萊寶精釀”是國內比較為人熟知的精釀啤酒品牌之一,創立於2008年,是上海首個獲得SC資質認證的小型精釀啤酒廠。隋和洋告訴本報記者:“因為一開始就有自己的酒廠,萊寶精釀在銷售渠道上已經發展較為成熟。既有瓶裝在商超和餐館出售,也有鮮啤在酒吧 tap (桶裝啤酒的龍頭)供應,在今年4月萊寶還推出了國內的第一款佐餐精釀啤酒。”

創業瓶頸

國內像萊寶這樣的精釀啤酒品牌還有很多。熊貓精釀、京A、牛啤堂、高大師、拳擊貓、金色三麥等等。“精釀啤酒的圈子並不是很大,這個圈子里的人都是朋友,因為在國內的精釀啤酒市場還不夠成熟,大家都在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還沒有到‘分蛋糕’的時候。”林林告訴本報記者。

記者采訪中也發現,目前精釀啤酒行業尚缺乏官方的協會機構,記錄其發展的相關數據也並不完善。但大大小小的精釀啤酒廠和像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啤酒屋,也卻讓不少資本看到了其中的商機。2015年11月,北京的熊貓精釀獲得了2000萬投資。這對於精釀市場的發展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肯定。

相比較工業啤酒,精釀啤酒有著較高的利潤空間。國內的精釀啤酒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能達到50%和30%,大幅超過成熟工業啤酒市場的水平。產品升級、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市場發展潛力是資本看中精釀啤酒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但從供給端來看,精釀啤酒有其特殊屬性。目前,國內的精釀啤酒除了水以外的所有原材料都還需依賴進口。進口就涉及到了原料的供給、匯率等問題。

以啤酒釀造中最重要的啤酒花為例,釀造一杯精釀啤酒所需要使用的啤酒花的數量,通常是普通工業啤酒的4到10倍。精釀啤酒行業的高速發展也使得對啤酒花的需求大量增加。但精釀啤酒的熱潮,使得對啤酒花需求不僅僅來自國內,包括美國、英國、歐洲、日本等地都有大量的精釀啤酒釀造商。啤酒花供不應求已經是整個行業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此外,東方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沈陽告訴本報記者:“近來,人民幣匯率不斷下跌,也使得依賴進口的原料成本不斷提升。”精釀啤酒目前在市場上的價格已經是普通工業啤酒的5到10倍了。消費者還能接受更高額的精釀麽?

國內外巨頭欲分羹

盡管精釀啤酒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尚未處理好的挑戰。但巨大的市場需求,還是不斷吸引著國內外大型啤酒巨頭分羹精釀啤酒市場。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僅2015年,百威英博在拿下三個小型精釀啤酒廠的同時,也以旗下鵝島精釀釋放進軍中國的信號,成立中國分公司。在此之前,還沒有哪一家國外的精釀啤酒廠如此重視中國市場。

除了啤酒巨頭百威英博,國內的大型啤酒企業也是紛紛跑馬圈地。青島啤酒也推出了IPA和經典1903魔獸啤酒;燕京推出了鮮啤和原漿白啤;華潤啤酒推出了雪花臉譜;珠江啤酒則最為活躍。

除了連續推出多款精釀啤酒產品外,並公開表示珠江啤酒將大力發展精釀啤酒業務,也會因此而涉足與精釀啤酒業務開展有關的餐飲經營業務。不僅如此,珠江啤酒還宣布將於年底前在廣州建設一所精釀啤酒體驗中心,采用“前店後廠”的運營模式。

從小眾的精釀啤酒走俏市場,不難看出,未來高品質、高質量是決定啤酒品牌在中國市場成功與否的關鍵。但目前,精釀啤酒的發展,無論是稀缺原料的獲取、流程成本的控制,還是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小型釀酒商都不如大型釀酒商更有優勢。

小型的精釀啤酒企業如何在釀造技術、釀造規模及產業鏈建設上有所突破,以打開更大的市場格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28

周大福老臣子 5.5億購旺角商廈 看準地舖值錢 鄰近珠寶店林立

1 : GS(14)@2012-04-07 14:27:46

http://life.mingpao.com/cfm/dail ... 3/nalec/eca1_er.txt

區內每10米一珠寶金行 看好自由行效應

自由行於2003年實施後,本港奢侈品零售業務迅速抬頭,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提供的數字指出,去年訪港旅客達4200萬人次,按年升16.3%,並為零售業市場帶來逾2500億元收入,按年再升20.5%,顯示來港旅客人數升勢持續,而旅客消費金額亦日漸增加。

就記者所見,由彌敦道750號的太子始創中心起計,至彌敦道579號一段不足0.5公里的路段中,就已有逾30間大大小小的珠寶金行,而部分路段更出現一間接一間的情,珠寶金行遠多於「梗有一間左近」的便利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32

哈頓花園珠寶店林立成目標

1 : GS(14)@2015-04-09 08:46:56

哈頓花園位於倫敦卡姆登區(London Borough of Camden),有近300家珠寶店,近年亦逐漸成為媒體及創意產業的總部所在地。哈頓花園同時是傳統猶太人區,由於今次案發正值猶太傳統節日逾越節假期(今年為4月3日至4月11日),因此街道較平日冷清。由於珠寶店林立,哈頓花園自然成為不少竊匪目標,今次並非哈頓花園保險庫公司首次發生盜竊案。1975年有持械劫匪闖入哈頓花園保險庫公司打劫,掠去150萬英鎊珠寶和現金;2003年有賊人假扮成客戶成功盜去150萬英鎊。哈頓花園保險庫公司是在1954年成立,自稱是「最先在英國提供保險庫服務公司」,是倫敦最成功的行內龍頭之一,每周工作五天,確保為客戶提供最安全和最便利的保險箱服務。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09/191057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93

食肆林立 鄰近港鐵站

1 : GS(14)@2016-07-09 04:42:16

【明報專訊】尚都雖位處舊區,但屬於民生核心地段,設施一應俱全。附近小店及食肆林立,提供街坊式消費,包括連續兩年獲米芝蓮推介的坤記竹昇麵,另步行約5至8分鐘就可到元州邨領展商場。此外,項目亦鄰近保安道市政大廈,內設街市、公共圖書館及體育館,後方則是保安道遊樂場及休憩花園,室內外消閒好去處俱備。長沙灣港鐵站東面有著名電腦商場和區內大型購物商場西九龍中心,購物消費配套多元化。

此外,尚都坐擁小學40區校網,較著名小學包括中華基督教協和小學、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荔枝角天主教小學、聖方濟愛德小學等。至於中學校網則屬深水埗區,較著名中學包括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等。另區內有數間直資學校包括英華書院、基督教崇真中學等。

至於交通方面,項目距離長沙灣港鐵站只需約5分鐘步程,另於青山道及長沙灣道一帶亦有多條小巴及巴士路線來往港九新界。

[睇樓手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97&issue=201607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19

鄰近購物商場 地道小店林立

1 : GS(14)@2017-09-04 11:50:16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54&issue=20170902
【明報專訊】城.點位處屯門仁政街附近,各類民生小店林立,且就近新墟街市,提供地道飲食或新鮮食材,方便喜愛下廚的住客購物。若住戶喜歡光顧連鎖商店,可到鐵路上蓋的大型購物中心V CITY或屯門市廣場等,商場內近年引入不少特色食肆及快閃店,選擇眾多,而項目未來基座亦會提供3層樓面近1.3萬方呎的商舖。

基座設1.3萬呎商舖

交通方面,城.點除鄰近港鐵屯門站外,於鄉事會路亦有小巴路線來往區內各地及港鐵上水站。至於區內休憩設施方面,項目附近有仁愛堂社區及體育中心,內有健身室、體育館及游泳池等,另可到屯門公園享受戶外設施,其中屯門公園更有爬蟲館,擺設了爬蟲類的模型標本外,還有活展品,深受小朋友歡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