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 高樓林立讓“大眼”臺風如此溫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723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餐廳,門庭冷落。(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第二個原因是,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

一場名為“妮妲”的臺風為整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

2016年8月1日下午,廣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總指揮周亞偉宣布,為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從8月1日14時起,廣州市發布全市防臺風防汛全民動員令,啟動全市防臺風和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一級應急響應期間,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即:停工(業)、停產、停課。

這是廣州史上首次因臺風而實行“三停”。緊跟著廣州的步伐,三個小時後,中山、江門、珠海都相繼發布了防汛一級應急響應,在全市範圍內實行“三停”,深圳甚至發布了史上第一個“四停”通知,“停工(業)、停產、停課、停市”。

生活在珠三角地區的人們對臺風並不陌生,但如此這般如臨大敵,還是非常少見。

被臺風打亂的節奏

1日下午2時過後,“臺風要來了”的消息在社交媒體蔓延,但廣州的大多數上班族仍在等待消息,“明天我們還上班嗎?”

直到下午6時前,廣州依舊悶熱,此時“妮妲”還在300公里外的南海海面上盤旋。6時過後,一場雷陣雨突然來襲,在過去的一周里,類似的雷陣雨並不少見,但在此刻它被誤解為臺風登陸的信號。

正值下班高峰期,以為臺風已經到了的上班族們瘋狂地尋找各種回家的辦法,五羊邨地鐵站里,有人等了17趟車,才擠上了回家的地鐵。

也有些人不得不放棄地鐵。18時28分起,廣州地鐵四號線高架段石碁—金洲停運,這一段暴露在地面上的地鐵,成為了廣州第一段因臺風停擺的列車。

更多的列車則選擇了提前收班,22時30分起,一號線西朗站-花地灣站、五號線滘口站—坦尾站、六號線潯峰崗站—沙貝站停止對外服務。

在廣州的市中心珠江新城附近,出租車司機黎萬文聽到滴滴里不斷傳出消息“調度費20元、40元”,一路漲到了60元。即便如此,黎萬文也不願再接單,天空電閃雷鳴,這讓他擔心自己很有可能被堵在路上。與此同時,滴滴和優步加價倍率也在不斷攀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5.5倍的高倍率。

同樣熱鬧的還有超市和菜市場,在臺風來臨之前,這里上演了一場搶購戰。

五羊邨附近的東興南路菜市場,平時要到晚上8時才收攤,1日下午,沒等到6時只剩下零星的幾家商戶,收市時間整整提早了兩個小時。據菜市場的商戶反映,大約四點鐘開始,菜市場就湧入了一大批人,“有人三斤三斤的買,非常誇張”。

超市里,搶購的風潮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五羊邨的華潤萬家前,收銀臺前一直排著長龍。在永旺超市東方寶泰店里,晚上8時前,青菜都被搶購一空,僅剩土豆、洋蔥、番茄、南瓜等及海鮮肉類尚有存貨。

南天廣場勝佳超市的店員發現,“買礦泉水、蔬菜、零食的人比較多”,超市貨架上的泡面幾乎都已售空,保質期較短的面包也已所剩不多,甚至“有位顧客買了將近兩千元的泡面,整箱整箱地拿”。

超市的經理預計,“可能有些人還沒意識到(臺風來了要囤積貨物),明天囤貨應該會很明顯”,但此刻已經有人微信上轉發了“很多店打算明天停業”的消息。

出於安全考慮,鐵路方面也早早做好了停運的準備。廣州南站,大廳的顯示屏已經被清空,廣播里不斷重複著所有列車停運的消息。

除了一些未開出的列車,一些經停廣州開往深圳的高鐵也被迫停運,G1311便是其中一列。下午,壽文靜在鹹寧搭上了這趟車,如果不出意外,晚上8時06分就會抵達虎門站,丈夫會在那等她和兒子。臺風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在廣州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傳來了列車因臺風停運的消息。

望了望窗外,壽文靜並沒有發現一絲臺風即將到來的跡象,她給老公打電話哭訴,“兒子還有一泡屎在屁股上呢”。丈夫提出開車來接她,但臺風隨時可能登陸,她拒絕了家人的提議。

也有人作出了不同選擇。60歲的李德正乘坐的G828,也停運了,但幸虧女婿還是冒著危險,從東莞開車趕到了廣州。

由於臺風天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南站附近的黑車,平時拼車去深圳是100元一個人,當晚漲到200元。

更多的人選擇更為保險的方式——留宿廣州,以至於車站附近的酒店出現了爆滿,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普通標間的價格達300多。

陳英也是G1311的乘客,她既不願意去住店也不願包車回去。“實在太貴了,不劃算”,帶著四歲的兒子,她在車站打起了地鋪。為了照顧滯留的旅客,原本在晚上12點半關門的廣州南站也網開一面,整晚都燈火通明。直到淩晨兩點半,售票大廳也依舊開著門,兩處退票窗口依舊還有旅客在退票。

淩晨兩點,廣州南站外一片蛙叫聲,偶爾淅淅瀝瀝飄起一點兒小雨。兒子睡著了,陳英伸長脖子,看了看窗外,她很疑惑為什麽臺風怎麽還不來,“是不是不來了?”

“臺風來之前,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

廣州南站再往南,就是廣州的最南端,也將是臺風最早光顧的地方。

這里早在兩天前就已經進入了戰備狀態,廣州南沙區南偉貨運港副總經理陳亮元的手機每隔半個小時,就會收到一條來自區海事局的短信,實時更新著臺風的位置、等級,以及預測的登陸時間。

這里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臺風是在1997年,但按照預報的情況來看,陳亮元認為這次的情況可能要超過當年,因此他們特別“在原來措施的基礎上,給吊門、貨櫃都多加了一根固定繩索”。

雖然現場已經做到了“萬無一失”,但是他們依舊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所有的領導都將24小時備戰”。

接近淩晨,臺風“妮妲”仍在海面上盤旋,遲遲不見登陸,南沙港的江面上依然看不到任何異象,甚至有些悶熱。幾公里之外的南沙客運港,更為安靜,下午3時,最後一班客船抵達客運港後,整個港口被關閉,所有船只被送往上遊的黃埔港避風。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候船大廳空空蕩蕩,只留下七八個值班人員在忙著收拾懸掛在空中的指示牌,50歲的譚錦峰則坐在值班室里盯臺風。

在客運港工作了一輩子,譚錦峰每年都要和臺風打交道,這次他也像往常一樣坐在值班室里值班,周邊被臺風的動態包圍著——收音機里播放著海事局的廣播,電視里直播著臺風的近況,連身後的打印機都在滋滋滋地打印著香港天文臺的最新情況。“臺風來之前,就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譚錦峰說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里安安靜靜地等著“妮妲”的到來。

南沙客運港門口的虎門聯絡道在往常連掉個頭都要十幾分鐘,而在這天晚上卻很難找到一輛車。出租車司機孔師傅是路上唯一的一輛出租車,臺風要來了,朋友的船要在南沙港停靠,他特意過來幫忙辦一些手續。

“這次的臺風肯定不會從珠江口登陸的。”孔師傅頗有信心地說。

2016年8月2日,中國廣州,天河區某購物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擋水門。(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安靜的大眼“妮妲”

8月2日3時35分,臺風“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市登陸後向西北方向移動。這之後,它穿過深圳市,強度迅速減弱,7時在珠江口內河面減弱為強熱帶風暴;10時其中心位於廣州海珠區,中心附近風力10級(28米/秒,相當於100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88百帕。

正如孔師傅所祈禱的那樣,這場臺風展現了異常溫柔的一面,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臺風並沒有留下太多來過的痕跡,而因此多收獲一天假期的人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為臺風“妮妲”點贊:“一個優秀的臺風應該是這樣的:不占用節假日,來勢兇猛,全市停工,調轉風向,擦肩而過,環流影響,危害減弱,下雨交差,皆大歡喜……”

臺風的威力顯然不及相關部門“嚴陣以待”的預期。廣州市氣象臺助理首席預報員李懷宇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妮妲”沒有對廣州造成嚴重風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妮妲”是個“大眼”臺風,其眼區直徑達100公里,一般臺風的眼區為30公里左右,“妮妲”是正常的3倍多。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會讓人感覺好像沒有風雨威脅。

8月2日8時左右,妮妲到達南沙時,異常平靜,除了天空有點陰之外,甚至沒有下雨,而當時的南沙正位於“妮妲”的臺風眼的位置。

“妮妲”臺風眼經過的區域比一般臺風大,同時從開始接觸臺風眼到臺風眼離開的時間也比一般的時間要長。一般的臺風眼離開一個地方需要1小時左右,而“妮妲”的臺風眼則需要3小時左右。

3個小時後,也就是接近中午12時,當“妮妲”右側的大風區再次影響廣州時,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了,大風的威力大減。

李懷宇提到,另一個讓臺風減弱威力的原因是,“妮妲”橫穿深圳進入廣州,珠三角腹地高樓林立、建築物密集,這使得臺風行走所經地面粗糙度很大,沿途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大,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臺風的風力。此外,這個“大眼睛”的臺風,也僅僅是從廣州南邊擦過,並沒有到達廣州的人口核心區。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氣象臺的預報並不準確呢?李懷宇進一步解釋,“廣州市氣象臺從7月31日‘妮妲’進入南海後就開始預測,其將以強臺風級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最終‘妮妲’以強臺風級別在深圳大鵬灣登陸,登陸地點和強度與預測很接近。”

不過也不可否認,影響臺風強度的因素很多,大氣環流形勢、海表溫度、地形因素、海陸差異、潮水,包括臺風自身結構的變化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對臺風強度預測產生影響,而目前描述大氣運動的數學物理方程很多都是近似方程,還不能完全解釋各種大氣運動過程,“我們對臺風當前結構及變化機理尚未認識清楚,預報起來就更難了。”李懷宇說。

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廣東省防總相關專家也表示,根據《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當預報未來24小時內,有風力14級及以上強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啟動一級防風應急響應。而“妮妲”從預報到實際登陸都是強臺風的強度,符合一級響應啟動的條件。

根據《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除必須在崗的工作人員外,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地點、工作性質、防災避災需要等情況安排工作人員推遲上班、提前下班或者停工。

此次“妮妲”正面襲擊的珠三角地區,處於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區域,戶外廣告、施工棚等致災風險多,發布高級別臺風預警的城市,啟動停課、停工等措施是合法而且必要的。

一些網友對於此次臺風政府應急是否過度還提出了質疑,《人民日報》也專門刊文評論稱,“妮妲”勢頭不及預警,“應急過度好過疏忽大意”。文章認為,“自然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危害具有不確定性,正因此,按照最壞情況來準備,是最保險的做法,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真正負責態度。對相關部門的履職行為,我們有必要給予更多理解和包容。”

從歷史上看,正面登陸珠三角地區的臺風並不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過境廣州的臺風只有9個。其中1999年8月22日第8號熱帶風暴也與“妮妲”類似,發展為臺風後,在當日下午5時30分在深圳大鵬灣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風力也是12級。23日,該臺風正面襲擊廣州。

2016年8月2日傍晚,臺風“妮妲”正式離開廣東,進入廣西境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