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朱民: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需要加速國內市場國際化

目前,金融機構對外資開放節奏明顯加快。隨著“一行兩會”近期的密集發力,中國金融的大開放格局已日益清晰。

“開放的核心理念就是打造一個和國際接軌的國際化的中國金融市場。”5月19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如此表示,“需要加速國內市場國際化,由此來建立健康有效和穩健的、市場的金融體系。”

朱民稱,中國金融市場規模極大,但是我們的國際化水平、監管水平、業務產品服務還跟不上,這和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第三大金融市場的地位不符合,和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的需求轉向實體經濟的改革不符合,和中國經濟增長強勁、中產階級增加、財富增加、人口老齡化未來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符合。

朱民認為,現在要全面推進金融改革、國內市場國際化,這既是未來發展必然的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需要。

1993年的時候中國的資本市場占全球資本市場的比重是零,如今中國占全球資本市場的比重提升至11.3%,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此外,債券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而在15年以前,中國的債券市場幾乎為零,這都是巨大的變化。

朱民稱,面對中國茁壯成長的龐大市場,中國的開放程度卻遠遠不夠。中國金融國際化程度遠遠不能滿足或者不能符合中國的現狀。例如,外資銀行占中國銀行業的資產,最高的時候2007年占到2.32%,今天只有1.26%。

“15年前我在中國銀行工作,那時候我們分析15年以後,外資銀行因為WTO的原因可以占中國銀行業資產比重的15%,因為外資行有很多的產品,特別是在衍生、對沖等領域,可以達到整個收入的20%~25%,15年過去了,這些銀行的比重從當年的2.32%降到了今天的1.26%。”朱民說。

究其原因,朱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發展的太快,但也是因為中國在開放的同時,在準入、在股權、在產品、在範圍、在監管等方面,設置了很多的條款,這還是一個不完全充分競爭的市場。

除此,朱民指出,中國還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和需求,例如,中國的債務很高,中國的債務已經達到了220%左右。與此同時,中國有全球最高的儲蓄率,“46%的儲蓄率怎麽配置來滿足我們未來的需求和老齡化的需求,這些都是未來對我們今天這個時間點提出的要求和挑戰。”朱民稱。

對此,中國金融開放需要新的改革。朱民表示,第一,市場準入方面,把市場打開,所有權設置的地方,商業銀行進行新設置、證券公司等開始放寬。

第二個,業務放寬,這是一個全面的業務放寬,鼓勵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濟、消費金融等全面的業務放開,這是以前都沒有開放的,而且把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放開,準入所有權放開。

第三是把金融的基礎設施、信用清算、評級以及征信等的基礎服務業放開,使得市場的透明度和信息度、競爭的公平性大大加強。

朱民稱:“只有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了,才能建立現代的監管體制,不然建的是空中樓閣,需要加速國內市場國際化,由此來建立健康有效和穩健的、市場的金融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