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什麽說羅永浩是成功的創業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1/159166.shtml

為什麽說羅永浩是成功的創業者?
羅超羅超

為什麽說羅永浩是成功的創業者?

錘子科技認真做產品,挺好的,如果這樣的公司難以立足,不是羅永浩的失敗,而是社會的悲哀。

本文作者羅超對i黑馬投稿。

在羅永浩發布錘子T3前夕,人們又將目光聚焦到這位連環創業者身上,在一些人尤其是“錘黑”看來,羅永浩不是成功的創業者:錘子虧損很厲害,並且錘子手機沒有賣上量,“吹過很多牛逼,卻做不好一部手機”。

“雙創”概念在政府背書之下已成為一種流行,但什麽才是創業,怎樣才算創業成功,人們對此有著不同的認知。

創業究竟是什麽?關於此網上有許多答案,太過理論性的答案可百度之,在我看來創業就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更多是一個人帶著一群人)去做一件有商業目標的事情的過程。

創業二字拆開,一個是“創”,創造意味著從0到1的過程,富二代從老爸手里接過家族生意不能算是創業,必須要有所開創,一個產品、一種模式、一類服務、一個店面;還有一個是“業”,做事的過程必須要是創業者的事業,即可是正業,也可是副業。雖說All In是創業的常態,然而也有兼職創業一說,記得還有本叫《周末創業》的書,教授人們如何利用業余時間去創業的。不乏有一些人在創業公司掛個顧問之類的虛職,這種行為跟投資人一樣,不能算創業,因為他們沒有將對應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業。加入一個創業公司,不論有無股份期權,能將工作當事業,似乎也可算是創業。

大多數人在互聯網之後才接觸到創業者一詞,36kr的壯大歷程,就是創業在中國的普及過程。實則不然,創業一詞古已有之。《新唐書·房玄齡傳》中,帝(唐太宗李世民)曰 :“玄齡從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見創業之難。征與我安天下,畏富貴則驕,驕則怠,怠則亡,見守文之不為易。”,古代帝皇平定天下,開創基業,是一種創業;《大宅門》中,七爺白景琦靠著黑七膠莊的秘本在山東收購28家膠坊創立膠莊,是一種創業;上世紀90年代掀起的下海潮跟今天的創業潮沒什麽本質不同。

我還想起了一個段子:

今天是被稱為全球最牛逼的創業團隊和公司的生日。 1921年的今天這個團隊在一條船上成立了一家公司, 沒有辦公室、沒有營業執照、沒有正式員工。靠馬克思的商業計劃書,拿到前蘇聯的天使投資。歷經數次破產危機,終於在遵義選出天才CEO,一舉兼並收購西方和國內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資產,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上市。其後幾經改革重組,目前市值突破10萬億美元,現居全球第二。

在互聯網之前,創業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人類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門檻前所未有的低,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十分容易獲取,市場門檻不再像傳統時代那麽高,風投天使興起則解決了資金問題,還有越來越健全的創業服務很好地扮演了送水人角色,這是一個人人可創業的時代。

不得不說,社會文化的變遷也很重要,上世紀90年代,創業就是“下海”,只屬於超有膽略人士的遊戲。二十年前大學畢業生進入創業公司可能還會讓父母覺得不務正業,今天,尤其是在政府背書下,創業已成正業,社會開始接受創業的高風險,也能容忍創業者的失敗和失敗的創業者。

開發一個App、做一個自媒體,屬於創業;開一個淘寶店、做一名女主播屬於創業;搞一個煎餅攤、開一家米粉店,同樣屬於創業。然而過去人們對創業有誤解,總是將創業與互聯網、與企業、與融資這些直接掛鉤,甚至出現了互聯網創業公司高管不幸病逝就將其歸結為創業的普遍問題上,有些可笑,殊不知“創業維艱”一詞古已有之,哪個行業沒人英年早逝?至於說非正常死亡率,互聯網行業一定不是最高的,那些高的我們根本看不到什麽討論和報道。

創業已是一門學科、一門生意。關於創業有許多書籍,培訓機構,孵化器,眾創空間,專業媒體,甚至還有創業導師這種神奇的職業,大家都在追求創業的成功。

那麽,什麽叫創業的成功呢?

在一些人印象中,創業是否成功被直接與金錢掛鉤。融資多的被認為比融資少的公司更成功,上市公司被認為比沒上市或被收購的公司更成功,上市之後盈利的又被認為比虧損的更成功,這些標準不都是將創業直接與金錢劃上等號了嗎?基於此,有人評價美團王興是失敗的連環創業者,校內賣了、飯否沈了、美團一直沒上市;還有人評價劉強東是失敗的創業者,京東縱然有400億美金估值,但依然虧損!至於開篇提到將錘子科技的虧損與羅永浩創業是否失敗掛鉤,判斷標準是相似的。

金錢對於創業來說固然重要。創業者必須要有錢才能啟動、運轉和壯大項目,所以投資成為創業的重要工具。還有,創業者的目的本身就是商業化的,發現商機並基於此做事情進而獲得商業價值,說到底還是一個生意,去做公益(無商業公益)不算是創業。

然而,金錢可以是部分創業者的唯一終極目的,但並非所有創業者都如此。融資、上市跟借貸款一樣,只是找錢的手段而已,更不能用來衡量創業者是否成功了。還有,我認為不論是否盈利,不論長期是否可以做到盈利,都不能作為衡量企業和創業是否成功的標準。

理論上來說,追求利潤是企業的天職,是創業的初心,然而,追求利潤並不等於一定要盈利。京東不盈利,但劉強東依然在福布斯上榜上有名,京東數萬員工安居樂業,小夥伴都賺錢了,還成就了商家、物流等產業鏈公司,我們還有什麽理由說京東不成功?反過來,如果每家企業都有大規模盈利,賬上躺著大把資金沒處花,被逼到類似於房地產這樣的行業,對社會益處大於壞處。

事實上,中國不盈利或者盈利少的公司太多了。有人統計過,不考慮業績虧損企業,今年上半年有115家上市公司凈利少於500萬元。按照年化收益簡單估算,這些公司全年凈利不足千萬。於是有媒體說,中國上市公司有幾成幾成,苦幹一年還買不起北上深的一套像樣的房子。每年新浪等公司發布財報之後,也有類似的說法,新浪幾千人幹一年還買不起五道口的一套房。

房價確實很高,也有上市公司賣房套現,成為財報中的重要收入進項。然而,這又能說明什麽呢?這些公司追求利潤不是為了去買房,他們可能會投資業務,招募員工,提高薪酬,總之,將公司盈利能力與其成功與否掛鉤,是沒有什麽邏輯的,“創業誤國、買房興邦”不過是句調侃而已。那麽,既然上市公司都不一定盈利,或者一年盈利還買不起一套房,我們有什麽理由去苛求羅永浩的錘子一定要盈利呢?

每位創業者都有自己的目標,有的明面上是夢想使命,實際上是為了錢,這無可厚非;還有的就不是為了賺錢,錢是其實現目標的手段,比如Google、FaceBook、Apple等許多人覺得“偉大”的公司創業之初、守業至今,沒有把錢放在首要位置,錢作為附屬品滾滾而來。我們尊重蘋果不是因為它一年能賺幾百億美元,而是因為它創造了許多優秀的產品。同樣,也沒人會因為中國移動、工商銀行這些企業比蘋果利潤更高就覺得他們比蘋果更成功。

既然這樣,我們有什麽理由因為錘子科技的虧損而認為羅永浩失敗呢?話說回來,錘子手機賣得不算特別好,但在千篇一律的國產手機中卻獨具一格不隨波逐流,用所謂的工匠精神雕琢產品,不為了盈利而讓Smartisan中充滿廣告進而強奸用戶體驗,這難道不是值得尊敬的嗎?“When they go low,we go high”,在go low的公司賺得缽滿盆滿的時候,不隨波逐流卻go high的公司,配得上成功二字。

說到底,只要企業能夠創造對社會有益的產品和服務,並且能夠維持運轉,就不算失敗。上市不盈利的劉強東,一直未上市的王興,依然在虧損的羅永浩,都挺成功的。事實上,不論什麽時代,當我們去定義“成功”的標準之後,就會讓很多事情變化,本世紀初陳安之們的成功學,今天的創業成功學,不就害人不淺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為什麽一定要去追求別人眼中的成功?錘子科技認真做產品,挺好的,如果這樣的公司難以立足,不是羅永浩的失敗,而是社會的悲哀。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羅永浩錘子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