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關於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生平,我們已經知道不少,這主要得益於他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同自己的自傳作者大方分享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人生故事。通過自傳,我們瞭解到喬布斯創 辦蘋果公司的動力所在,也知道了他如何重新定義PC、音樂播放器、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過程。
不過,喬布斯還有著太多太多不為外界所知的故事。在喬布斯逝世一週年的日子裡,他的一些朋友和同事就同我們分享了一些他們自己對於這位業內最傑出人士的回憶。
隱藏保時捷911
軟件工程師蘭迪-亞當斯(Randy Adams)此前曾拒絕了喬布斯在NeXT公司向他發去的工作邀請,NeXT是喬布斯被趕出蘋果後創立的電腦公司。在1985年,亞當斯賣掉了自己具有開 創性的桌面軟件發行公司,亞當斯表示自己還沒有做好工作的準備。幾天後,喬布斯在自己的電話答錄機上留言稱:「你搞吹了這件事,蘭迪,這是人生僅此一次的 機會,但你卻錯過了。」
隨後,亞當斯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決定。
利用出售自己的桌面軟件發行公司所獲得的現金,亞當斯跟喬布斯同時買下了一輛保時捷911跑車。為了避免車門之間碰撞產生凹痕,他倆故意將車停在相對靠近的地方,並霸佔了兩車之間的三個車位。但有一天,喬布斯突然衝進亞當斯的辦公間,並告訴他必須把車移走。
喬布斯當時表示:「蘭迪,我們得把保時捷藏起來。羅斯-佩羅(Ross Perot)就要來了,他正在考慮投資我們公司,我可不想讓他知道我們有很多錢。」然後,兩人便將跑車藏在了NeXT公司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 Calif)的辦公室後面。1987年,佩羅成功向喬布斯的公司投資了2000萬美元,並進入公司董事會。
讓蓋茨苦等一小時
亞當斯還回憶了比爾-蓋茨(Bill Gates)來到NeXT公司參加會議的軼事。那是1986年的秋天,樓下大廳的接待員打電話給正在樓上辦公室的喬布斯,告訴他蓋茨已經到了公司大廳。 「我看到他(喬布斯)坐在辦公間裡,並不是很忙,但卻一直沒有起身下去迎接蓋茨,也沒有喊蓋茨上來。事實上,他足足讓蓋茨在大廳裡等了一個小時,單從這一 點就這充分說明了他們之間的競爭關係。」
亞當斯透露,NeXT公司的工程師們紛紛借這一機會下樓,向蓋茨請教問題。「我們十分享受這段時間,大約花了一個小時同蓋茨交談,直到史蒂夫把他喊上去。」
亞當斯表示,由於自己不同意喬布斯在NeXT推出工作站使用光盤驅動器這一決定,因此他離開了公司。亞當斯的理由是,光盤驅動器實在太慢了。之後,喬布斯說服亞當斯創立了另一家公司專為NeXT產品開發軟件,亞當斯聽從了喬布斯的建議並從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獲得200萬美元的投資。不過,當公司業務還在進行之中時,喬布斯又打電話告訴亞當斯「NeXT正準備放棄工作站業務,並將把業務重點放在軟件方面」。
「喬布斯告訴我,硬件的成本正在下降,電腦將逐漸成為日常商品。然後我告訴她: 那你為什麼去不賣PC? 喬布斯對我說: 我寧願去賣狗,也不會去賣PC。 」亞當斯回憶道。
天生的「諷刺家」
亞當斯表示,自己還留存著許多NeXT時期同喬布斯有關的回憶。比如,作為一名素食主義者,喬布斯會從那些正在吃賽百味(Subway)三明治工程師身邊走過時說「哦,燒焦動物屍體的味道是不是很棒?」
1986年,喬布斯曾把自己打扮成聖誕老人向員工派發100美元的現金。而且,喬布斯常常對那些把事情搞砸或者做了一些他不喜歡事情的員工說:「炒你自己的魷魚去吧。」
你可能會問,喬布斯在說這些話時是認真的嗎?
對於這一點,我只能說,如果你沒有接到正式解僱通知的話,那他就是在開玩笑了。
亞當斯在離開NeXT後,加入了Adobe公司領導開發Adobe Acrobat軟件和PDF文件格式,並且與他人聯合創立了FunnyorDie.com(FunnyOrDie.com網站在美國相當有名,網站拍攝簡 短的趣味或惡搞短片,常常還請來好萊塢明星來客串)。
亞當斯認為,即便是在喬布斯去世一年後,科技行業仍然能感受到他的去世所帶來的影響。「他的人格魅力就像電流一樣。喬布斯一直在釋放著一種令人難以 置信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鼓舞人心,能夠提高人們的精神層次。過去我跟史蒂夫一起工作時,我相信我們能夠做成任何事,我們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但在他去世 後,我的這一觀念也受到了些許影響,沒有人能夠像他一樣。」
蘋果迷你零售店的災難
2004年,喬布斯接受了胰腺腫瘤切除手術。喬布斯選擇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斯坦福購物中心(Stanford Shopping Center)跟數位記者進行術後的第一次公開亮相,這是一次為佔地750平方英呎的蘋果迷你零售店揭幕的活動。這種新店面的佔地面積是當時蘋果標準零售 店的一半,店內採用全白色的天花板設計,燈光採用背光照明,牆壁材質是日本製造的不鏽鋼材料,頂部有模仿PowerMac G5風格的通風孔,地上則是由「飛機庫使用的材料」製成的白色無縫地板。
但是,就在零售店的巨大帷幕被揭開前的數分鐘,喬布斯變卦了,當時離揭幕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但喬布斯卻拒絕走出店外迎接記者。因為在圖紙上看起來非 常棒的設計卻經不起現實的檢驗。蘋果迷你商店的牆壁在沒有開幕時就清晰地印出了人們的每一個掌印,地板也被參加揭幕典禮的部分人群踏出了一個個黑腳印。
不過,喬布斯最終被人說服走出店外,並在記者招待會舉行前拉開了迷你商店的大幕。隨後,當我看到店裡的地板後就立刻轉向站在我身邊的喬布斯,問他是否親自參與了每一環節的設計工作,他回答說是的。
「顯然,設計這家零售店的人,這輩子肯定沒擦過地板。」我這樣對他說道,喬布斯眯起眼睛看著我,然後便頭也不回的走進了店裡。
幾個月後,蘋果高管告訴我,在週六揭幕後的當晚,喬布斯讓所有設計師回到店裡趴在地上擦地板。自此,蘋果就開始採用如今在蘋果零售店中司空見慣石材地板。
向好友獻寶iPhone
網絡瀏覽器先驅、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回憶了自己跟喬布斯進行的一次四人約會(double-date)的軼事。當時是在首款iPhone發佈數月前,即2006年的秋 天,安德森和妻子勞拉、喬布斯夫婦一起出去吃飯,我們坐在帕洛阿爾托加州大道的一家餐廳外面等待排號,那是一個天氣十分宜人的硅谷夜晚,史蒂夫從牛仔褲口 袋裡掏出了自己的iPhone原型機,然後同安德森說:「這兒,給你看樣好東西」。隨後,喬布斯便向安德森展示了這款尚未問世新設備的所有特性和功能。
「在我不斷的驚訝聲過後,我還是鼓足勇氣做出了自己的評論。作為黑莓愛好者的我向史蒂夫說道:天吶,史蒂夫,你真的不認為沒有配備實體鍵盤會沒有問 題嗎?人們真的對直接在屏幕上打字沒有意見嗎? 然後,史蒂夫用他那種洞察一切的目光直視著我的眼睛,並告訴我『 他們會習慣的』。」安德森回憶道。
自2007年以來,蘋果已經售出超過2.5億台iPhone,現在的iPhone已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智能手機之一。
不顧他人感受
蓋伊-川崎(Guy Kawasaki)是蘋果公司首席宣傳官和Mac開發社區的聯絡人。1984年,在Mac電腦首次推出之後,蓋伊正在自己的辦公間內工作,此時喬布斯帶著 一個人走了進來,讓蓋伊對某一款程序提出一些意見,這款程序是一家名為Knoware的軟件公司為Mac電腦量身打造的,Knoware同時也是該公司開 發這款軟件的簡寫。
「我告訴了他對於這款軟件的真實想法,且全是負面的評價。我講完後,他看了看那個人,又轉身看著我說:『 蓋伊,這位就是Knoware公司的CEO'。」
川崎表示,告訴大家這個故事其實是希望表現出喬布斯「會毫不猶豫地讓員工面臨極其尷尬境地」這一特點。但後來,川崎也表示,這是史蒂夫性格的真實體現。喬布斯的忠實粉絲可能會說「什麼樣的問題都逃不過老喬的法眼 」,但其他人可能會認為喬布斯缺乏必要的社交禮儀。
慧眼識珠
儘管他待人的態度如此『獨到』,但還是有許多天才般的人物願意來到蘋果公司工作,原因就是,喬布斯不同於大多數老闆,他會真真正正的感激員工所做的 偉大工作或者產品。事實上,要使員工獲得積極反饋通常包含兩個因素:一個是有人能夠敏銳地看出其所做的工作是獨一無二,且意義巨大的。另一個是,需要有人 能夠直言不諱地當面指出錯誤。大多數人雖能做到直言不諱,卻很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
「如果你想取得偉大的成就,就去蘋果公司上班。但在蘋果,你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忍受被當眾羞辱的情況。這種事在惠普公司就絕對不可能發生,因為這同 惠普公司的公司文化格格不入。不過,在惠普你也無須做到最好,因為無論做得有多好,也沒人會對你大加讚賞。所以,這兩點比較下來,你更願意到哪工作呢?蘋 果還是惠普?」
屏幕上的小手
雅達利公司(Atari)創始人諾蘭-布什內爾(Nolan Bushnell)曾在1974年僱傭過喬布斯,他對喬布斯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對於工作的激情。
「喬布斯是我見過的第一個,在通宵工作之後窩在辦公桌下睡覺的人,之前我從來沒見過有誰這樣做。許多人往往認為成功是靠運氣,但我知道成功就是在正 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我認為,如果你願意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工作,你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運氣』。」 布什內爾接著說道:「我們常常會有這樣頗具哲學意味的討論,喬布斯喜歡談論一些宏大的想法、思路,並告訴我們這些想法的具體來源。同時,他也對創造新產 品,並告訴別人什麼時候才是將新品推向市場的最佳時機這類話題十分感興趣。」
上世紀80年代初,布什內爾在巴黎購買了一間15000平方英呎的豪宅,當時他邀請了在硅谷的朋友們前來參加自己的喬遷宴會。當天的宴會上有樂隊、 精美的食物和酒水、盛裝出席的賓客,當然還有喬布斯。當時,喬布斯已經了離開雅達利並創辦了蘋果公司。當天,所有出席宴會的賓客都身著正裝,只有喬布斯穿 著一條李維斯牛仔褲出席。
布什內爾透露,在派對結束以後,我們坐在巴黎左岸,我喝著咖啡,喬布斯喝茶,我們一起看著街上走過的人群交流了起來。我們談了很多東西,喬布斯當時 知道公司Apple II電腦正在步入生命的末期。但面對Apple III,他卻高興不起來。那時,喬布斯剛剛產生了Lisa電腦以及隨後Macintosh的雛形。我們一直談論軌跡球、操縱桿和鼠標這些概念。當時我們將 其稱為『屏幕上的小手』,其實就是現在的鼠標。我最後一次見喬布斯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當時他非常瘦,但看起來並不虛弱。對自己也仍然很有信心。他告訴 我,『我認為我可以戰勝病魔』。」
聖誕故事
蘋果早期營銷大師裡吉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在騎摩托車回家途中碰到了當時年僅22歲的喬布斯,兩人討論了如何將蘋果變成一個國際品牌這一話題。麥肯納在1983-1987年期間曾擔任蘋果高管,兩人在隨後數年裡都保持著緊密的關係。
1998年,我和我妻子購買了五台iMac作為送給孫子孫女的聖誕禮物。五歲的莫麗打開她的iMac後,說了句『生活真好』(Life is good)。但是,莫麗的iMac很快出了問題,在使用了幾小時後,iMac的光驅就無法正常使用了。由於蘋果的政策限制,經銷商告訴我他沒有權力為我更 換電腦,修理的話可能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因此,我發了電子郵件給喬布斯,問他新品的退換貨政策。不到五分鐘,喬布斯便打我的電話,他問我電腦出了什麼問 題以及經銷商的名字。
隨後,他告訴我『我會給你回電話』。幾分鐘後,電話又響了,是經銷商打來的。他告訴我:『我會為您孫女準備一台新iMac。』
之後,我發電子郵件給喬布斯,說他讓我孫女有了一個快樂的聖誕節。喬布斯的回信中只有簡單的幾個字:「Ho, ho, ho」
此外,麥肯納還回憶起另外一個故事。1985年,在被蘋果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和董事會解僱後,喬布斯跟麥肯納談到了自己的下一步計劃。喬布斯說,蘋果可能因為他的離開而受益。因為他的新公司會開發一種蘋果也能使用 到的技術,喬布斯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幫助蘋果。喬布斯當時告訴麥肯納「也許我們能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產品,來幫助拓展蘋果的產品線,讓蘋果願意收購我們。」
1996年,蘋果斥資4.29億美元收購了喬布斯的NeXT,幫助喬布斯重返蘋果,並創造了美國商業歷史上最成功的扭虧為盈案例。
患難真情
目前身為風險投資家的海蒂-羅伊森(Heidi Roizen)在上世紀80年代曾是軟件公司T/Maker的主管。T/Maker主要負責開發Mac平台軟件。她將大多數與喬布斯打交道的經歷稱為一場「人格的歷練」,但有一件事卻讓她非常感動。
「1989年3月1日,喬布斯打電話同我商量事情。要知道,前一天晚上我剛收到了父親在巴黎公去世的消息,不過因為是喬布斯打來的電話我就接了。當我把一切告訴喬布斯時,他告訴我『你為什麼還在工作?你應該回家,我馬上就過來』。」
不久後,喬布斯到了羅伊森家,同她一起坐在地板上安慰了她整整兩個小時。
「是的,我有沙發,但史蒂夫不喜歡坐在沙發上。他讓我談談我的父親,什麼對他來說是重要的,什麼東西讓我如此熱愛他。幾個月前,喬布斯的母親也剛剛去世,所以他特別理解我的感受,知道該跟我談什麼,我會永遠記住並感激他為我所作的一切。」羅伊森回憶道。
洞察力驚人
艾米麗-布勞爾-奧查德(Emily Brower Auchard)曾經在NeXT的公關團隊工作,她認為喬布斯的洞察力驚人,哪怕最微小的細節都能注意到。
「我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在媒體採訪時跟他坐在一起做記錄。一次在記者採訪前,我突然發現到自己穿了兩隻不同的鞋子。因為那天早上我急忙穿好衣服,隨 手拿了雙黑色皮鞋就出門了,但實際上我的是兩隻不同的鞋子。隨後,我打電話給我的上司,她說我必須馬上把鞋換掉,因為喬布斯肯定會注意到。然後,我就像個 瘋子一樣開車去斯坦福購物中心買了一雙鞋,最後才回到NeXT辦公室繼續工作。同時,這也是我這輩子做出的最快的購物決定。」
天生的談判家
1989年,正在竭力爭取買家的NeXT公司與IBM公司舉行了一場會議,主要商談有關授權IBM OS/2電腦使用NeXTStep軟件的事宜,當時的NeXT公司非常希望成這筆交易。 兩家公司的高管聚集在NeXT公司總部的一間會議室內等候喬布斯的到來。在進入會議室後,喬布斯轉向IBM公司的高管說:「你們的用戶界面太糟糕了。」
從某種程度來說,喬布斯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優秀的談判家,所依靠的正是這種方式。他會拋出一些粗俗的語言,讓對方繳械。他會說, 我們會做這筆交易的,但你們的產品的確太差勁了。 這種態度令人無法容忍,但他卻總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當年年底,IBM最終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獲得了這一軟件授權。
撒謊並非人生大忌
一位上世紀90年代喬布斯回歸蘋果後曾和他共過事的高管表示「史蒂夫十分擅長一對一互動交流。當你與他單獨交談時,他不會作秀。但如果參加談判者超 過兩個人,史蒂夫骨子裡的那些營銷技巧便開始表露無疑,他會開始表演。他總是表現的彬彬有禮,十分友善,因為他對我有所求。在重返蘋果公司後,他曾非常需 要人們與他合作。當時的蘋果還是個爛攤子,NeXT又破產了。所以,那時的他是一個可以與之共事的人。但後來,隨著iPod和iPhone的推出,蘋果變 得越來越成功,喬布斯也開始變得傲慢,又像以前一樣了。」
「曾經有幾次,他自己的言行並不一致。當我就這一點向他提出質疑時,他只是說『是啊,我知道,但我需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或許, 在他看來,撒謊並非人生大忌。」
才華橫溢
在發佈新款Mac操作系統OS X時,蘋果公司宣佈OS X操作系統將不再兼容之前的版本,並且要求蘋果開發商重寫其應用程序。喬布斯要求Adobe公司將最暢銷的圖形應用程序移植到OS X平台,但Adobe始終對此無法下定決心,因為顧客不願意掏錢購買僅僅增強了系統兼容性,而沒有增強功能的應用。
最終。Adobe公司同意為OS X操作系統開發升級版本,但喬布斯對於他們做出這個決定的時機並不滿意。
「他希望瞬間提高OS X操作系統的兼容性,讓他生氣的是,Adobe公司的動作不夠快。當Adobe最終發佈升級後的OS X版本時,喬布斯保證將在Macworld大會上推薦其產品。表面看,他這樣做是因為這款產品有助於幫助Adobe公司提升自己的地位,但真實原因是,這 樣做可以彰顯Adobe產品對OS X操作平台的獨特性。他知道怎麼做才能收穫成功,他的確才華橫溢。」Adobe一名前高管說道。
全球一片瘋新創的氣氛下,你也有創業夢嗎?殘酷的是,新創多、陣亡也多, 陳兆慶這一路卻安然在高峰離開、高價出手,年紀輕輕已實現三個創業夢。 在全民瘋創業的氛圍下,越來越多人在學生時期就躍躍一試,但有多少人能在大學剛畢業就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來自台灣家庭、美國長大的陳兆慶做到了。 二十一歲那年,他與兩位高中同學共同創辦的FiscalNote,不僅被美國《CNN》列為二○一四年最佳新創企業,更吸引《華爾街日報》、《富比世》,甚至英國《經濟學人》等知名媒體關注。再仔細檢視那份豪爽的投資人名單,可以發現在列的投資人個個赫赫有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NBA小牛隊老闆馬克.庫班(Mark Cuban)、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甚至包括中國的社群龍頭人人網。人人網執行長陳一舟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提到,「這是 一家顛覆性的公司,面對的市場非常巨大。」 大數據創業: 預測立法走向,準度94%FiscalNote究竟有何能耐,吸引眾多投資人及媒體的青睞?在大數據盛行的年代,企業紛紛將大數據應用投入消費者行為預測、精準行銷等,但陳兆慶看到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應用──「預測立法通過的可能性,協助企業因應新法規的衝擊」。這背後所涵蓋的商機,是相當於九十億美元的法律分析市場。 「我們的價值,在於解決客戶真正的痛點。」在舊金山接受《今周刊》專訪的陳兆慶解釋,FiscalNote布署了上千個程式,會自動到美國國會、聯邦及州政府網站抓取最新的立法資料,利用自然語言解析草案對產業的影響,使企業即時掌握最新的立法動向。 最厲害的是,它能根據立法者過去投票的歷史紀錄,判斷出立法者對草案的立場,進而預測草案通過的可能性,且準確率高達九四%。 未來,還會進一步分析社群網站的留言,將輿論的影響一併納入考量,甚至能根據法院文件和法官過去判例的紀錄,預測法庭案件的判決結果。 它吸引的客戶橫跨傳產、科技及金融等產業,其中不乏大型知名企業,包括紐巴倫、西南航空、摩根大通、愛力根及近來受關注的Uber及Lyft等。「為解決立法判斷的問題,企業以往請律師當顧問的費用,遠遠超過支付給FiscalNote的金額,」陳兆慶說。 根據美國行動論壇統計,自二○○八年歐巴馬執政以來,已推出兩萬五千條法規,光是計算業界因應新法規調整的金額,就讓美國經濟付出七千三百億美元的成本,並耗費四億六千萬個小時處理相關文書作業。大量的立法資訊往往又散布於各級政府之間,極度欠缺整合。企業若忽略了某條法規,可能會面臨重罰,近來在各國頻頻受阻的Uber就是一例。 FiscalNote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有著亞洲面孔的陳兆慶,從求學到創業的過程也絕非一帆風順。陳兆慶的父母於七○年代到美國,當時人生地不熟,英文也不算精通,第一份薪水甚至低於當地的實習生,工作上也受盡差別待遇。 類似的遭遇,即便是美國出生的陳兆慶也不例外。「在白種人為主的環境中,你永遠不會是要角。」他回憶求學階段,「恨不得自己能變成白人,我會刻意與白人混在一起,希望隱藏自己是亞洲人的事實。」「問題是,我的膚色永遠都不是白色,我就是亞洲人。」談起當時大環境的歧視,他內心充滿感觸。 這樣的大環境,不只是在校園,連原本以為相對成熟的商業界,陳兆慶也因一次募資時的惡質經驗而有深刻體悟。 二○一四年,為了募集A輪資金而向投資人簡報時,投資人提的問題與公司毫無關聯,反而不斷問他,「你真的是在美國出生的嗎?」「你有公民資格嗎?」過程令人極度挫折。面對不友善,陳兆慶謹記母親的告誡,「永遠要客氣對人,即使你不喜歡,未來有一天,那個人可能會反過來幫你。」這句話,在他往後的創業過程中不斷應驗。 進矽谷廝殺: 20美元換到74萬美元注資事實上,直到進入大學後,陳兆慶才找到自己的身分認同,他發現學校有許多亞洲族群,並加入所有亞洲社團,包括台裔學生會、華人學生會,世界觀就此改變。談到此處,他毫不猶豫地表示:「我了解到我是台灣人,並引以為傲,我愛我的家鄉和語言。」大學是他開始以自己為傲的地方,也是開啟另一個旅程的階段,他想起有位朋友曾說,「小人物談大人物;中等的人談的是自己;但大人物卻是談理念,」而他追求的理念,是打造出偉大產品。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他就一心想創業,嘗試做了五、六個產品,包括倉儲平台、品牌分析工具、醫療器材等,但是,不是乏人問津,就是技術門檻太高,皆以失敗告終。 由於當時父母離婚,母親須獨自扶養他與弟弟,昂貴的學費讓家裡每月入不敷出,他半工半讀幫忙分擔家計,忙歸忙,但心中隱隱存在的創業夢想,卻從來沒有放棄過。這時,機會上門了。 「有一天,韓國籍的高中同學提姆.黃忽然跟我說,想要打造一個政府分析網站。」很快的,陳兆慶就發現這是一個很棒的構想,主動邀請提姆一起參加學校的FISH Bowl創業競賽,雖然整套計畫還在「沒有產品、僅有概念」的空想階段,但他們竟然獲得了第二名,並且獲得評審大力支持。 不僅如此,光憑這套「概念」,他們也獲選進入矽谷知名的加速器Plug and Play,一面尋求資金、一面開發產品,「後來我們才知道,那一年共有七百九十家公司申請進入這個加速器。」來到矽谷後,他們住進了六號旅館(Motel 6),五個人擠進一間狹小房間,為了省錢,甚至把創業聚會上主辦單位提供的食物全數打包帶回作為儲糧。在矽谷的三個月裡,開發出了第一版產品雛形,也找了無數投資人做簡報,但多數投資人不了解法規相關的應用,最終都被拒絕。 直到有一天,他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寄了一封信給擁有NBA小牛隊的億萬富翁馬克.庫班。 「寄出去後,我們完全沒有多想,一夥人出門準備看場電影放鬆,但上路才沒多久就收到了庫班的回信。」他們又驚又喜,電影也不看了,一群人衝回辦公室,戰戰兢兢地圍在電腦旁回信。 結果,他們損失了二十美元的電影票,卻換來庫班的七十四萬美元投資。取得第一筆投資後,陳兆慶付給自己年薪四萬美元,並代替母親幫弟弟付了大學學費。陳兆慶的母親受訪時表示,「他從小就很懂事,從來沒有怨言。」 顛峰時歸零: 離開原戰場,轉進電商創業過程對陳兆慶來說並不容易,但卻改變他最多。「我以前不像現在有自信,總覺得每件事都是挑戰、很難完成,但現在我認識到,永遠都會有困難的事,但我知道自己可以完成。」去年十月,在FiscalNote最穩定、最接近成功的時候,陳兆慶選擇離開。「我真正想要的是回到創業一開始所做的事情,那讓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 現在公司已穩定、也很舒適,而我卻想再次挑戰自己」。 一個月後,陳兆慶加入台灣女生Christiana Chen創辦的電商平台OrangeNow,成為共同創辦人,三個月內,他打造出該平台獨有的物流系統。矽谷投資人看見系統的潛力,建議他強化系統延展性,並商品化成一個獨立的服務。接下來不到六個月,他們賣掉OrangeNow,獲數百萬美元,成立一家物流解決方案公司Pathover,年僅二十四歲的陳兆慶要打造下個偉大產品。 當問道為何要不斷地自我挑戰,他的答案令人印象深刻,「有時我們就是要去經歷不舒服或不確定的事物,當你不斷這樣做,就會創造各種可能的機會。最後,其中一個機會,會成為你追求的目標。」 陳兆慶 出生:1992年 現職:Pathover共同創辦人經歷:FiscalNote、OrangeNow共同創辦人 學歷:美國馬里蘭大學 從大數據到物流 他的創業三部曲21歲 FiscalNote 法規管理平台,以大數據預測草案通過的可能性,協助企業因應法規衝擊吸引楊致遠、淡馬錫控股、人人網等投資,金額達新台幣十億元客戶橫跨金融、科技、傳產、教育等產業,依企業規模收費23歲 OrangeNow 以亞洲食物為主的線上生鮮市集首創「庫存分配」技術,打破僅有大型量販店才能建構的物流網絡便宜、快速,2天內可宅配全美各地公司6個月內就轉賣成功,獲數百萬美元24歲 Pathover 物流解決方案公司 撰文 / 陳前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