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曾是乘人之危的小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32511.html
保羅·艾倫(Paul Allen),微軟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坐擁130億美元,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人生軌跡,將呈現在本月下旬出版的自傳《謀士》(Idea Man)中,或許這也將是解讀其靈魂最直接的窗口。不過,這本書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他與曾經的夥伴比爾·蓋茨之間的恩怨糾葛。在艾倫筆下,現在的大慈善家 早年卻是個乘人之危、盤算著竊取朋友勞動果實和財富的陰險小人。
「當時,我衝進房間向他們咆哮,這簡直難以置信!」他在書中這樣寫道,「我曾經為公司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那時我仍然是管理層中非常活躍的成員。就 因為我的病痛使我降低了效率,夥伴和同事竟在背後商量著損害我的利益。他們是愚蠢的機會主義者,赤裸裸的唯利是圖。」蓋茨不斷施壓,艾倫最終決定離開微 軟。之後,蓋茨又在向艾倫收購股權時,虛開低價,艾倫只得選擇繼續持有微軟的股份。也正是這個決定,讓他之後成為億萬富翁。離開微軟之後,當時已年近花甲 的艾倫成為科技領域狂飆突進的投資者,他的資本遍及各種產業。
艾倫對蓋茨的指控在微軟的元老級人物中掀起軒然大波。《華爾街日報》對此書作了長篇介紹,並針對現在公佈的內容採訪了微軟的工作人員。1978年到 1981年供職於微軟公司的韋恩·拉本(Vern Raburn)與兩位創始人都是朋友,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在艾倫最終獲得巨額財富的情況下,當時蓋茨等人對他的欺瞞和剝削很難成立。蓋茨 和艾倫自高中便已熟識,在此之前,一直以好友的面目出現在公眾面前。更為關鍵的是,1983年離開微軟時,艾倫帶走了巨額股份。之後,因為公司的巨大成 功,他的財富才有了超快速的增長。」
另外,拉本還指出:艾倫的確在公司創立之時立下汗馬功勞,但蓋茨也沒有試圖弱化他的作用,而是在各種場合宣示並表示感謝。熟悉艾倫和蓋茨的人都認 為,兩位創始人的友誼一直維持至今。兩年前,艾倫從淋巴癌中康復的時候,蓋茨是探望最勤的朋友之一。《紐約時報》的報導中,在微軟工作20多年的卡爾·斯 托克(Carl Stork)這樣說:「艾倫是一個充滿創造力、魅力十足而可愛的人。我也不知道他為何在遲暮之年做出傷害與比爾友誼的事。對此,我感到驚訝和失望。」
對於艾倫的指控,蓋茨表示:「雖然我對那些往事的記憶與艾倫不一致,我仍十分珍視我們的友誼。並且,我尤為敬重他為微軟、為美國科技界做出的傑出貢 獻。」針對蓋茨的這番表白,艾倫通過新聞發言人聲明:「在自傳中加入這些內容,目的並不是為了傷害蓋茨,而是希望這本書能夠還歷史以原貌。現在公佈的一些 章節也是為了吸引讀者花時間閱讀這本書。」
看得出,艾倫在書中想要竭力為自己重新塑造名聲。他將自己刻畫成一個睿智而執著的行者、一個圖書館館長的孫子,這使得他比一個律師的兒子(指比爾·蓋茨)更加單純和天真。
企業創始人之間的恩怨糾葛屢見不鮮。艾倫在自傳中描繪的情節也發生在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與創業夥伴、大學室友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之間。前者被指為掠奪朋友的智慧果實,矮化他的成就,並且消減了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
但是現在,公眾更關心的似乎不是當初的是是非非,而是他們功成名就之後的所作所為——這一點似乎已成為這個時代億萬富豪俱樂部的新規則。蓋茨在成為世界首富之後,宣佈全部捐獻自己的財產。相形之下,艾倫似乎在製造「紀念碑」緬懷自己以往的功績。
其實,無論艾倫還是蓋茨,揭露或粉飾以前的發家史對於社會來說意義都已不大。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話在這兩位富豪面前顯得尤為有力:「帶著巨額財富走向死亡是一種罪惡。」
豪騰嘉科CEO曹曉剛:管人曾是我最大困擾
http://cool.cyzone.cn/20120329/225144.html創業邦:創業一年半以來,公司的主營業務經歷了很大調整,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的?
曹曉剛:一年多以前,我們一群留學海外,曾在微軟、IBM、黑石等公司工作過的80後們,一起回國創建了北京豪騰嘉科軟件有限公司。當時我們的創業
目標很明確——做一個類似盛大那樣的移動遊戲品牌。去年參加創新中國比賽的項目也是一款基於LBS的移動社交遊戲。但是這個遊戲現在已經停掉了,沒能按我
們之前的設想來完成。雖然我們很看好LBS類遊戲,但由於我們在項目管理、預估以及判斷方面的失誤造成我們切入點的選擇不是很準確,可以說這是一次嘗試。
移動互聯網市場給創業者帶來了非常多的機會和誘惑,後來我們有機會為時尚集團做外包,利潤很高。外包這塊可以反哺遊戲業務,這樣我們就兩條腿走路,
協調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公司成立兩年來,經過不斷的摸索與思考以及及時調整,現在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手機遊戲自主開發,二是承接一些時尚媒體的移
動應用外包業務,我們自己也推出了一些自主品牌的產品,比如「時尚搭」、「時尚設計師」等。
到今年我們基本上已經把兩塊業務理清了,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遊戲,這是我們的創業初衷和夢想,北京公司將專心做移動遊戲的開發;外包和其他業務將全部移至上海分公司。
創業邦:創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曹曉剛:我們最大的困難不是資金、不是技術,而是人。企業從最初創業的三個合夥人發展到百人時,由於管理經驗的缺失以及內部溝通、協調的不暢,當時
的團隊很不穩定,流動性很高,當時我心裡非常慌張,覺得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管不了這麼多人。當時我們一位核心層成員的一句話把我點醒了:「不是你不會
管,是你沒有管。」確實,企業發展到百人的規模後我仍是依照慣性把重心放在市場上,經常在外面跑市場,自己在外面跑得很辛苦,可一回公司覺得公司很散、執
行不到位。覺得自己成了風箏,而不是那個牽風箏線的人。我也曾想過高薪聘請一位牛人在公司「坐鎮」幫我管理企業,可是根本行不通。CEO一定要親自抓,完
善管理機制。我也認識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不斷學習、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我曾經在微軟做了五年,大公司的管理結構是樹狀的,一個管理者能直接管理的人數有限,就一個層級一個層級地細分,逐級報告。我當時也借鑑了這樣的經
驗,管理擔子太重了,就把一些工作剝離出來交給其他人去管,也可以說是授權。可這樣實行了一段時間,就出現了離職率的上升。我就發現這些被授權的Team
Leader因為缺乏管人、帶團隊的能力和經驗,而創業公司又沒有時間和人力物力對他們進行培訓,他很難起到溝通上下級的作用。就導致了管理結構的斷層,
本來創業公司就很難給員工很誘人的希望,他再看不到前景和希望,他能不跳槽嗎?所以我把工作分了後又合起來,公司核心管理層有十來個成員,每個管理者帶幾
個人,形成有效的上傳下達的結構模式。
創業邦:具體到遊戲業務,今年有什麼具體的計劃和目標?
曹曉剛:創業路上的誘惑很多,但我們要謹記自己的創業初衷。有很多項目利潤很高,上百萬的單子,你接不接?之前,我們接了不少這樣我們目標業務外的
業務,這樣我們身上的猴子越來越多,分散了我們很多精力。現在我們在逐漸把這些猴子趕下來,聚焦在長遠價值更高的移動遊戲業務上。並且去年徐小平老師的真
格基金投了我們,今年我們的A輪融資進展也很順利,所以我們現在不缺錢,沒必要去接那些盈利的短期項目。
除了遊戲內收費、內置廣告這些遊戲收入外,強化遊戲的品牌、發掘遊戲的長尾價值是我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我們希望打造迪斯尼那樣的多元化遊戲品牌產業鏈。
公司名片
公司名稱: |
北京市豪騰嘉科軟件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 |
2010年8月 |
創始人: |
曹曉剛 |
主營業務: |
遊戲及應用的外包業務 |
員工人數: |
60+ |
融資經歷: |
2011年真格基金投資100萬美元 |
我也曾是比肩巴菲特和芒格的三巨頭之一:請叫我花名"rick"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23im.html
繼續巴菲特的哥大經典演講《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案例探索之旅,第五個案例是查爾斯·
芒格,眾所周知芒格是巴菲特的搭檔,這裡不多說,以後有機會再大書特書。
第六個案例rick guerin 瑞克·格林,巴菲特這樣介紹「他畢業於南加州大學的數學系.在我網羅Munger
之後,Munger又網羅了他.他成立了太平洋合夥公司,從1965年到1983年間,S&P500的總成長率316%,而
Guerin的績效為22,200%.即19年來其年平均復合成長率是:32.9%(合夥人的收益率是23.63%),而同時間
的S&P500則平均是:7.8%.」
到處找不這個rick guerin的資料,還以為是個隱形人,一通好找。最後終於找到了,原來這老哥們叫John
Patrick「Rick」 Guerin!現年81歲,他名字中間有一「花名」,叫「rick」。天啊,巴菲特,你太喜
歡用暱稱了。
請看巴菲特介紹rick guerin的合夥公司Pacific Pantners,Ltd的業績:
圖1:Pacific Pantners,Ltd的1965-1983年的業績

從1970-1975年,瑞克·格林連續6年落後市場。換你會不會瘋掉?
裡克·格林的母親是紡織工人,當裡克還是十幾歲的時候,她因為酗酒去世了。他在IBM幹了三年,然後
又做了證券經紀人,幹了5-6年。「查理---還有傑克·惠勒---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後來我成了了自己的
合夥公司,就是模仿巴菲特和芒格。」(查理指查理·芒格,傑克·惠勒是查理·芒格搭檔之一,注一)
J·P·格林公司在各方面均學習了惠勒·芒格公司。他後來成為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的主要持股人和董事
長。該公司在1998年併入了美國航空公司。格林說他自己從芒格那裡學到了如何做生意,他也開始深入
地考慮價值的重要性。
「我想我已經深受查理的影響了,」格林說,「我內心裡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價值,並將迅速作出反應。」
但這是他的影響,在查理和沃倫身邊使我幹的更好。』格林已經明白,有道德、有理性、講誠實是有其邏
輯必然性的。」「他讓我更容易說實話。」
有時候,芒格、巴菲特或者格林,一起投資同一家公司。他們千方百計在報紙上、在朋友那裡尋找生意。
格林和芒格曾經買過一家微型車用化工產品公司K&W,後來出售給了伯克希爾·哈撒韋。
格林和芒格以9.22美元/股收購了信件基金,重新命名為「新美洲基金」,傾向於投資媒體行業。1974年
底「新美洲基金」跌到了3.75美元/股,這也是芒格和和格林在1973-1974年業績慘不忍睹的原因之一。但是到了
1980年底,價格上升到了100美元。
70年代早期,巴菲特、芒格和格林還共同收購了藍帶印花公司,三個人共同控制了75%股份,這家公司是
伯克希爾·哈撒韋歷史上很有份量的公司。他們一起通過藍帶印花公司收購了喜詩糖果。所以,這位神秘
的格林先生早期曾是比肩巴菲特和芒格的三巨頭之一!
格林和巴菲特、芒格的年紀相仿,它娶了一個小他26歲的女子為妻。格林和他的家人住在比利佛山莊,一棟西班牙風格的房子。
格林投資了很多電影。在1986年,格林與一個有抱負的女演員約會,他想捧紅她。他掏出100萬美元為這
個女演員拍片,後來這部片子獲得了10萬美元的利潤,但它仍然是一個昂貴的經驗:格林的這個女朋友離
開了他,與電影中的搭檔私奔了。(注二)
或許是因為因為投資電影,迷戀女演員......或許是因為投資航空公司,導致晚節不保,格林因為財務狀況不穩定,80年代中期低價賣出了5700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
格林老先生,現在還健在,他現在是Daily Journal
Corporation(每日新聞集團)的董事會副主席,主席是查理·芒格,他們還是好朋友,互相照顧。(注三)
圖2:Charles Munger 1962-1975年的業績
注一:《查理·芒格傳》,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
注二:http://www.forbes.com/forbes/2000/0612/6514414a.html
注三:http://people.forbes.com/profile/j-p-guerin/25015
張朝陽憶創業:馬化騰曾是我的聽眾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489.html 【導讀】日前,搜狐CEO張朝陽在金融博物館書院的「江湖」沙龍上分享了早期互聯網創業的故事,「1999年的我特別火,到深圳受到搖滾歌星式的接待,聽眾700人中就有馬化騰,他聽了我的故事激動不已,回去做了OICQ。」
以下是演講實錄(有刪節):
我回國創業的那些事兒
95年之前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當時很多同學在美國覺得很孤獨,早早結婚過穩定的生活,每天回家過日子或者去實驗室唸書,很快就拿到PHD。我和他們不一樣,耗費了很多時間在玩上面,導致我拿PHD的時間有點長,但是壞事變成好事了。
因為我等來了互聯網。當時中國人在美國是夾生的亞文化階段,我意識到在美國沒戲,而且我覺得互聯網太偉大了,所以我想回國。95年底的中國還被認為是很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那時候回國是件很瘋狂的事情。於是95年年底,我提著破箱子拿著一千美元一個月的工資回國了。
但當時我回國是幫朋友做網上金融服務,具體模式是搜索金融信息給華爾街,當時在波蘭、俄國、中國、印度都有分公司給他蒐集全世界的經濟信息給華爾街投資,互聯網是傳輸工具,這個公司簡稱ISI。我當時跟這個朋友說,我幫你一年,但之後我還是要創業的。
96年底我終於幫ISI搭好架子,我必須開始自己創業。我到麻省理工跟一些教授如尼葛洛龐帝談融資,第一次融資成功是96年10月份,第一筆資金20多萬美元。
草船借箭的故事
當時在國內做瀛海威的張樹新是記者出身,喜歡做市場和宣傳,想把《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請到中國來,在當時把美國大教授名人請到中國來是很大的事情。有人告訴她我能邀請,但是她一直不相信,怎麼尼葛洛龐帝這麼偉大的人會給我投資呢?
後來為了這麼一個研討會,當時的電子部開了好幾次研討會,瀛海威也特別重視這件事情,他們光市場部就召集了40個人來組織這件事情,而且專門派車去機場接尼葛洛龐帝,而且對外表達的信息是,尼葛洛龐帝到中國是來瀛海威視察,給中國的數字化浪潮出版打造營銷效果。
而尼葛洛龐帝來中國的原因是給我投資,他已經投資了第一筆,第二筆資金還沒有投,就是要看看我的公司怎麼樣,也是他來中國的真正意圖。後來有一哥們兒說,你們只有幾個人瀛海威幾百個人,你幹嘛不用這個機會呢?我茅塞頓開,當時基本是全國媒體都到場,我要利用這次機會讓他們宣傳宣傳我們。
第二天正式開始,尼葛洛龐帝步入瀛海威大樓,全部人都排成一隊,張樹新跟尼葛洛龐帝說話,媒體一直在拍。後來演講開始,他們請了外交部的翻譯,越翻譯越不準確,我看到機會立刻站起來說我幫他翻譯,後來完全由我翻譯了。
我跟尼葛洛龐帝一唱一和,他說什麼我翻譯什麼。後來有人提問,這次為什麼到中國來?尼葛洛龐帝回答說,我這次首先做了一個重要的投資,這個投資就是由張朝陽創辦的愛特信公司,我想看看這個公司怎麼樣。
當時所有的媒體一下子嘩然,第二天《中國經濟時報》《北京青年報》都進行了報導,再加上現場的效果,愛特信從此出名,我也開始有點名氣。
這個基本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用4人的力量調動了瀛海威公司40個人的市場部的力量,尼葛洛龐帝的訪問也成為中國數字化元年,這次研討會和新聞發佈會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工作。
在97年2月份尼葛洛龐帝訪華之後,因為商業模式不對,當年下半年瀛海威進入下坡路。97年愛特信開始建立商業模式,研究流量是怎麼回事,最開始先弄原始新聞,比如新華社新聞或者其它一些小說月報、雜誌,後來發現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建立幾個鏈接,由此產生導航的概念。
為了這個導航概念我又去了美國,當時雅虎在美國剛剛開始出名,我去研究雅虎,結論是導航用關健詞搜索這件事人們還不習慣,需要先進行引導分類。97年是整個商業模式形成的一年,我寫了一年的商業計劃。產品剛開始命名為指南針,後來命名考慮過搜乎,但想模仿雅虎把乎改成狐,98年2月25號正式推出搜狐。
高人指點讓我傳承了張樹新的炒作模式,搜狐推出當天我做了幾百人的新聞發佈會,傳承尼葛洛龐帝第一次訪華的炒作模式,搜狐推出當天就家喻戶曉了。
我和馬化騰、李彥宏的那些事兒
從此98年之後搜狐進入以市場和品牌運營為主要戰略的階段。當時我們那個新聞發佈會只花了八萬塊錢,而瀛海威那塊廣告牌「中國互聯網有多遠?1500米」依然矗立,但是這個公司已經不在了,最耀眼公司就是搜狐。99年新浪的崛起那是後話了。
98年我終結了張樹新的時代,1999年和2000年基本是新浪和網易異軍突起,上市後三大門戶時代一直延續到07年。另外還有兩個人李彥宏和馬化騰也都是和我有關。
98年我去美國硅谷找人,問李彥宏想不想回國做互聯網,他在硅谷說中國搜狐做起來了,於是硅谷一些投資人給了他投資。99年的我特別火,到深圳受到搖滾歌星式的接待,聽眾700人中就有馬化騰,他聽了我的故事激動不已,回去做了OICQ。
當時高盛年在亞洲召開一個技術會議,受邀者都是來自中國高科技產業。1998年的會議在新加坡召開,參會的有聯想馬雪征、亞信田溯寧、中華網葉克勇(中華網99年上市達到50億美元的市值,把所有中國人的創業激情全部激發)。還有在美國華人區做了SINA.NET的姜豐年,他當時想進入中國大陸地區但還沒找到合適的方法。
搜狐和新浪差點合併
各位英豪聚會新加坡,高盛的會開完後,我與葉克勇、姜豐年在咖啡廳喝咖啡。他們兩個人都比較熱情,我不怎麼說話。姜豐年去洗手間了,葉克勇說張朝陽咱們合併吧,你不跟我合併我就和姜豐年合併。
然後葉克勇去洗手間了,姜豐年說張朝陽咱們合併吧,很多人給我投資我都拒絕了,咱們合併做一個華人最大的。正說著,葉克勇從洗手間出來了,話題就此打住。雖然當時葉克勇不知道怎麼在中國做網站,但他給我的條件太優惠了,於是我跟姜豐年說我們董事會的老外很難搞定,他下次回美國的時候可以跟我一起去見我們的董事。
我說的有點打馬虎眼,沒有完全拒絕,但姜豐年非常積極。大概一兩週之後我回到北京,姜豐年也馬上到北京,又到我辦公室聊,說你看我們公司怎麼合併。中午去吃飯,我還是無動於衷,不置可否。他就著急了,當天下午三四點跟王志東在中關村約了見面。
98年的9月搜狐發展的已經如火如荼,四通利方還只是從法國回來的汪延做的一個論壇,王志東他們不知道怎麼做互聯網,他需要姜豐年告訴他們如何做網站。姜豐年三四點鐘趕到中關村見王志東,王志東拍板合併,這就是新浪的產生。當時我就是不想合併。
四通利方與SINA.NET的合併帶來很大能量,首先高盛的資金進入,新浪融資了6000萬美元。同時姜豐年運作網站的經驗,與王志東、汪延在本土運作的能力結合,再加上他們從中關村混起來的根子(新浪早於搜狐三個月從信產部獲得上市資格),98年底、99年初的時候新浪突然崛起。後來搜狐跟新浪也曾考慮過合併,我和王志東曾在月亮河酒店秘會,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傳奇棗糕王”別離五道口,6年來門庭若市!它曾是這里的“坐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3/155026.shtml
導讀 : 如今,陳立已年近五十,他用20年光陰在五道口書寫了一部名為“棗糕王”的神話。
它是五道口的“坐標”
也是五道口的“傳奇”
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
別人都帶著女朋友出去玩耍了
而黑馬哥只能背著電腦
默默的工作
好了
不吐槽了
今兒個
黑馬哥要給大家講一個
河南人的勵誌故事
他靠賣“休閑”食品起家
霸占一個地區長達6年之久
甚至成為“地標”
清華等周邊高校的學生們
至今還留存深刻記憶
然而最近這座“地標”
卻突然成為人們熱切關心的熱點
它是——五道口棗糕王

近日
棗糕王貼出告示
因拆遷僅經營至4月3日晚8點

新址尚未確定
正是這個消息
使棗糕王瞬間成為焦點
僅僅幾天時間
就有幾十甚至上百人
“相約”五道口
都想“留住”棗糕王最後的味道
於是就有了以下場景


黑馬哥此時想說
這些吃貨為了棗糕真是“奮不顧身”
甚至連我們的
早報小編——靜靜同學都前去購買了
結果是被告知:今天肯定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
雖然只在此經營了6年
但棗糕王在五道口早已名聲在外
在周邊高校學生朋友圈中知名度很高
“一個地標的坍塌”
有不少網友如此評價棗糕王的離開
還有不少網友懷念
這家曾給他們留下記憶的小店
@孤獨說給風聽:還記得來北京第一天就和同事去排隊棗糕。
@我嚮往某件又大又好的事情:味道可能會變成過去
@-SiWei:沒有宣傳,不開分店,沒有任何噱頭,靠的只是實實在在的口碑營銷,這樣良心的好店鋪,有什麽理由不支持呢?
@J_小仨兒:今天在寒風中排了倆小時 結果…在我面前沒有了
@A_鐵皮女超人卍sk:排了好幾次別走,這麽好吃的棗糕…
@若魚同學:我曾經的早餐、上午茶、下午茶&宵夜.....
有很多人說
棗糕王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很多年
店口永遠是不變的風景
顧客們井然有序的排隊
等待新鮮的棗糕出爐
這家店的店長
或者說是創始人
名叫陳立
如今
這位河南人已經來北京20年了
他是技術出身
做過工人、修過電器
賣過煙酒糖茶
也做過煎餅小吃
2009年
地鐵13號線通車
五道口人流量瞬間劇增
正是這個契機
棗糕店開張了
“剛開始顧客也是零零散散,但三個月後不知為何人突然多了起來,每天都有人在排隊”
這幾年
陳立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送孩子上學
之後便忙於棗糕店
而一天經營結束後
往往要到1點才能入睡
他未曾想到棗糕店會
如此之火
但令人不解的是
他的品牌至今仍未註冊
也沒有公司化運作
明星店面+加盟授課是他的經營模式
他自己也不知道
這家店會撐多久
畢竟這種模式的小吃店
曾有“死亡”案例
例如掉渣餅、蜂蜜大麻花
而能夠成就他今天命運
只有六個字
誠信、品質、價格
陳立甚至走遍了京城所有的蛋糕店
去分析研究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品質存在差異
做生意講究誠信
質量和價格講究穩定實惠

“90%以上都是回頭客。“有些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還會特意回來買,很多學生從大一吃到大四,甚至上研究生還跑回來買。”
曾有人找過他
商量要做大公司
但陳立覺得
自身情況並不允許
尤其是他的“獨門技藝”——棗糕的配方
他說現在並沒想好遠方
也曾想過要回河南老家
“戶口都在那里,在北京找不下根,回老家是最容易的解決方式”
但對於他在北京創下的事業
他舍得嗎?
陳立笑了笑
表情很複雜

如今
陳立已年近五十
他用20年光陰
在五道口書寫了
一部名為“棗糕王”的神話
未來不論他走向何方
都希望他能續寫屬於他的商業傳奇
生活不知眼前的茍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楊博丞,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首度曝光!Google雲端傳奇操盤手 舊金山直擊》她,曾是谷歌最討厭的對手
|
|
格林外表就像個溫和的鄰家大嬸,無法讓人聯想到青春有活力的「谷歌人」,但她其實是矽谷的傳奇創業家,也將是左右Google雲端未來,最關鍵的角色。 三月二十三日上午九點不到,舊金山四十八號碼頭的活動會場已是人山人海。這天,是谷歌(Google)首屆雲端大會GCP(Google Cloud Platform)NEXT舉行的日子,所有人引頸期盼,都想知道谷歌究竟要如何顛覆雲端市場。在超過二千位參與者的掌聲中,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率先步上舞台,然而在今天,他只是暖場的配角。 一頭金色及肩中短髮,搭配一身灰色系輕鬆褲裝,在皮采的介紹下,一位個頭嬌小、明顯上了年紀的女子,帶著微笑步上舞台。她的外表雖然親和,但說起話來,語調卻平穩得好似沒有情緒;加上不斷望向提詞機的眼神,和不自然的肢體動作,透露了些許緊張與不安。橫看豎看,你都很難將她與給人青春活力印象的「谷歌人」連在一起。 但如果你因此低估了她的能耐,可就大錯特錯了。 她,酷愛冒險「享受它,就會無懼於它」眼前這個彷彿沒見過世面的鄰家大嬸,正是皮采方才所說、那個「一手改變整個IT產業」的矽谷傳奇女子格林(Diane Greene)。在她多次的成功創業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如今市值超過二百億美元的虛擬化龍頭廠商VMware。 GCP NEXT大會這天,是格林自去年十一月被任命為谷歌雲端事業部資深副總裁之後,首度公開亮相。而《今周刊》也親臨舊金山現場,看看這位矽谷傳奇,要如何改變雲端產業的面貌。 VMware前任董事萊斯里(Mark Leslie)認為,「謙遜的領導風格,正是格林最吸引人的特質之一。」而VMware早期投資人克瓦提尼茲(Mike Kwatinetz)也曾說過:「格林的簡報技巧,遠不如她對科技的敏銳度。」這是為什麼她容易被低估的原因。 事實上,相對於外表的嬌小、溫和,在骨子裡,格林其實是一個勇於航向大海的冒險家。從小,她就會和朋友一起划船、抓螃蟹;在二十一歲那年,還拿下全美女子帆船大賽冠軍。 「最重要的是去編織你的夢想,享受創建夢想過程中的冒險。如果你享受它,這會讓你無懼於它。」格林曾經這樣分享她的人生哲學,雖然終究沒有成為一名職業運動選手,但在人生這片大海中,她的冒險旅程卻不曾停止過。她曾參與設計離岸鑽油平台,也曾遠赴夏威夷開發海洋運動用品,甚至參加過搜尋西班牙大帆船沉船的尋寶探險隊。 但三十歲後,她卻毅然重返校園,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電腦科學碩士。也是在這裡,她遇到了後來的老公、VMware共同創辦人羅森布拉姆(Mendel Rosenblum),並且開啟了她通向矽谷的道路。 格林的創業魂,正是在矽谷被激發出來的。她曾這麼形容:「大企業就像是騎著大象走向懸崖,卻不知道必須跳下大象。」曾加入幾家知名科技公司,最終因看不慣大企業對創新的保守,格林決定要自己闖一番事業。 其中,她參與創辦的串流多媒體公司VXtreme,一九九七年以七千五百萬美元賣給微軟。當年她的創業夥伴曾對她說:「這會是你參與的最大一筆交易。」如今聽來,讓人不禁莞爾。 她,眼光精準 從划船經驗學到組織團隊 而也是在九七年,時任史丹佛教授的羅森布拉姆,在一場技術論壇上察覺,自己正在研究的虛擬化技術,擁有商業化潛力。 但他也知道,這件事單憑他和幾個研究生,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須找格林幫忙。 格林本來打的算盤是,幫忙成立公司、協調一些合約,然後就離開。「我從來沒想過要當CEO。」但沒想到,她這一腳踏入就是十年,更在科技產業掀起巨大波瀾。 VMware當年開發的虛擬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一台電腦上,跑不同的作業系統,後來,這幾乎成了所有雲端資料中心都少不了的關鍵功能。格林還記得,當時因為VMware的技術太深奧,沒有公關公司願意理她。「大家覺得這家公司不夠性感。」她說,另一個困擾是:「這對我們是很新的領域,你根本不知道銷售人員應該長什麼樣子。」但多年的帆船比賽經驗,讓她知道該怎麼組建一個好團隊:設定好目標、找到最好的人才、保持資訊透明,以及對待每個人,都像是公司的事業夥伴。 VMware前大中華區總裁宋家瑜,當年就是在格林的親自邀約下,加入VMware。他對格林誠實、直接的行事風格印象深刻,也是因為格林,他才決定接受這份邀約。而事後VMware在大中華區優異的營運成績,證明格林確實懂得找到最好的人才。 她,堅持原則 帶領公司成長 竟被開除 另一方面,VMware的虛擬化技術需要搭配硬體運行,在合作夥伴的經營上,格林打破業界慣用的「獨家」合作手法,對所有廠商一視同仁。「我有一套理論。」她說,「客戶優先,對客戶好,對合作夥伴好,然後就會對我們自己好。」在這樣的理論下,自然不會想要優待任何硬體廠商,「因為你不知道終端客戶喜歡哪種硬體。」即使是二○○四年她將VMware以六.三五億美元,賣給儲存大廠EMC,格林反而更強調中立性,不讓大股東EMC得到特殊待遇。「這最終讓我被解雇了。」格林自嘲。據了解,當年她的堅持,引發EMC諸多不滿,也埋下日後被踢出家門的禍因。 面對客戶時,格林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當年VMware初起步,還沒打響名號,格林就不打算直接去敲公司決策者大門。「決策者唯一的工作,就是把採購價格砍得愈低愈好。」她說,所以他們的作法是,先從企業裡面的單一個人著手,然後像病毒一樣,將影響力擴散到全公司。 「我們會畫出一個地圖,看看企業裡還有哪一個『洞』沒有使用(VMware),我就會設法去把那個洞給填滿。」她得意地說:「等到全公司都使用了,我們才會去說:『嘿,你們想要簽企業合約嗎?』」在格林的帶領下,VMware成為當時成長最快速的軟體公司,○七年掛牌上市,首日漲幅高達七六%,打破谷歌在○四年掛牌首日上漲一八%的紀錄。但這終究還是改變不了日後格林遭開除的命運。 然而,EMC董事長暨執行長圖奇(Joe Tucci),雖然和格林在營運上衝突不斷,卻也不吝表達對格林的敬佩。他曾說:「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熱情。不要和一個有熱情的人打賭,她(格林)有很強烈的欲望要贏。」離開VMware後,谷歌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找上格林,並在一二年,正式邀請她加入谷歌董事會。 她,被對手網羅「就像LBJ加入你的球隊」對於這樣的發展,格林自己都有些訝異。 「我創辦VMware的時候,和谷歌是競爭關係,我不敢相信我現在在這個團隊。」畢竟當年兩邊在技術、人才爭鋒相對,曾譜出不少經典故事,當中讓格林好氣又好笑的就是,「當你在Google搜尋Mendel Rosenblum(格林的老公、VMware共同創辦人)時,搜尋結果會先出現『想要在Google找到一份工作嗎?』」她毫不諱言:「當時,我們討厭彼此。」沒想到,今天格林不僅是谷歌董事會成員,還在一五年將最新創辦的雲端軟體公司Bebop,以三.八億美元賣給了谷歌,同時出任谷歌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雲端事業部門資深副總裁。 外界對谷歌的舉動倒是不意外,並給予高度的肯定。畢竟這家科技巨擘,對於經營企業市場有如一張白紙,而格林在VMware的經驗,正是谷歌現在最需要的。矽谷知名創投Andreessen Horowitz創辦人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形容:「這好比是找來LeBron James(NBA知名球星,外號籃球小皇帝)加入你的籃球隊一樣。」給予極高肯定。 她,終於圓夢 谷歌玩真的 才答應加入 對格林來說,掌管谷歌雲端,是完成當年在VMware未竟夢想的機會,但她直言:「如果谷歌不是認真要做這件事,我就不可能答應成為全職員工。」「谷歌對雲端全力以赴,讓我很興奮。」她在會後訪問時強調,谷歌對雲端市場,「非常認真!」雖然格林去年十一月才正式加入谷歌雲端團隊,但谷歌雲端平台副總裁史蒂文斯(Brian Stevens)提到,早在她擔任董事會成員期間,格林就對谷歌的雲端業務充滿熱忱。 他相信格林可以很容易融入。實際上,谷歌也已經快速整合雲端部門的業務、行銷、工程和產品團隊。「從過去一季的表現可以看到,決策速度明顯加快了。」史蒂文斯說。 格林不否認,在很多方面,雲端和銷售企業軟體、硬體是非常不同的。「我們還是初學者。」但她信心十足:「我看到谷歌過去十八個月的快速發展,而這比不上我們未來兩年要做的事!」她已準備好帶領這艘大船出航,為谷歌在雲端世界打造日不落國。 撰文 / 何佩珊 |
|
百度國際公關總監郭怡廣被曝離職 曾是唐朝樂隊創始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107.html
4月25日晚,有消息稱百度投資者關系部門國際媒體公關總監郭怡廣宣布他已經離職百度並返回美國。
百度官方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公開資料顯示,出生於1966年的美籍華人郭怡廣(KAISER KUO)曾就讀於BERKELEY大學,曾自組樂隊FREE FALL(自由落體),在1988年到中國留學並尋求他的搖滾音樂夢,不久結識了丁武、張炬,並一起組建了後來轟動中國搖滾樂壇、也是中國第一支重金屬樂隊——唐朝樂隊。“唐朝”這個名字的靈感也是來自於他。但一年之後郭怡廣因故返回美國。2001年他加入春秋樂隊,擔任主吉它手。
他也被稱作是搖滾圈里轉型最成功的一位。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有著一頭拉風長發的郭怡廣早已涉足互聯網,曾擔任奧美中國數字行銷策略群總監,商業雜誌《紅鯡魚》中國版總編輯,優酷網推廣和媒體公關維護等職務。直到2010年,郭怡廣加盟百度,出任投資者關系部門國際媒體公關總監,全面負責百度的國際公共關系事務。其將管理國際媒體和國際公共關系平臺,向百度CFO李昕晢匯報。
在美國問答網站Quora上,郭怡廣寫下並回答了大量關於中國的問題;他還和Jeremy Goldkorn主持播客SinicaPodcast。
在此前的報道中,郭怡廣把自己的“互聯網公關”才能很大程度歸功於豐富的人脈。“中國老說關系關系,我覺得混了這麽多年,就是混出來一句關系”。影評人周黎明稱曾親耳聽一位西方著名公關公司高管說,他們想請Kaiser(郭怡廣英文名)做主題演講,可惜他當時服務於競爭對手的公司。
“常駐中國的老外對中國也非常了解,但涉及微妙的文化差異時,他們依然有隔靴搔癢的痕跡。”周黎明評價郭怡廣,“Kaiser的優勢是,他既是地道的西方人,又是地道的中國人。能做到這點的,全世界加一起都沒幾個。”
公開資料顯示,郭怡廣最近一次發表觀點是在今年3月美團和點評合並後,郭怡廣就此評論道:“合並僅能說明美團和點評將百度糯米視為嚴峻的威脅。補貼會因此降低或結束嗎?他們得先打敗百度才行。”
曾是歌手的她,開出了一家寶寶的專門餐廳,你看好這門生意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8/157289.shtml
曾是歌手的她,開出了一家寶寶的專門餐廳,你看好這門生意嗎?
常皓靖
除了做好西湖料理,蜜橙還想要打造成有生活態度的品牌。
提到杭幫菜,絕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綠茶和外婆家。在市場已有巨頭的情況下,周楚菲想從親子和女性餐廳這一角度切入市場,創立了“蜜橙”。
2014年12月到次年10月,蜜橙在溫州和臺州共開了三家店。目前,蜜橙的客單價在60元左右,每家店的年流水可達約1800萬,新的開店計劃也已提上日程。周楚菲深知蜜橙是家庭式的消費,所以商超會是選址的第一選擇。
一家主打親子和女性吃飯的餐廳,怎麽做到的?
打造適合親子和女性吃飯的餐廳
“我帶寶寶吃飯的時候總是找不到適合的餐廳。寶寶的每一頓飯需要有肉、魚、有水果、,我很在意這些。”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初為人母的周楚菲索性自己創業做餐飲。
為了和綠茶、外婆家等大眾杭幫菜相區分,蜜橙在菜品上下了很多功夫,從選材、烹飪方式上,都會明確地考慮寶寶們的需求。在菜品方面,有蝦皮肉末蒸蛋、巧克力香蕉派、海豚土豆泥、小熊肉餅撈飯等營養寶寶菜,有新派蛋黃南瓜、芝士烤南瓜紅薯等媽媽家常菜。此外,還包括十佳拿手菜、鮮美羹湯、小點心、咖啡飲品等。
“吃寶寶菜的人群不局限於寶寶,女孩子也愛吃。以海豚土豆泥這道菜來說,它選用上好的土豆制作而成,配上牛肉、甜豆、香菇,造型十分可愛。這一道菜就可以滿足寶寶很多營養需求。”周楚菲對i黑馬表示。

圖為蜜橙餐廳
除了做好西湖料理,蜜橙還想要打造成有生活態度的品牌。蜜橙想要做成有生活態度的品牌,打造顧客的後花園,並希望每一個顧客都有安心的就餐體驗。基於這樣的理念,蜜橙已經開始發力社群,開發朋友圈關系。比如蜜橙已經成功組織過“大廚教你做一道寶寶愛吃的菜”等線下活動,未來還會有美容護膚的小課程等活動。
餐飲+互聯網,她是怎麽做的?
周楚菲的理念是,餐飲+互聯網。她認為,只有擁有互聯網思維和懂跨界的人才能做好當今的餐飲業。拿她自己來說,雖然之前當過公務員、歌手,完全沒接觸過餐飲業,但懂得一些互聯網思維,這就是優勢。

圖為蜜橙餐廳
她到底是怎樣把互聯網基因註入自己的“寶寶餐廳”的?
和大部分餐廳不同,周楚菲對團購網站持否定態度。她認為,把店面放在團購網站上會犧牲利潤,而且團購吸引而來的顧客不是忠實客戶。
傳統中餐投資大、人員和設備成本都很高,模式很重。為了做一家高效且輕盈的餐廳,蜜橙一直在做減法,從1.0時期進化到2.0時期。
之前的蜜橙餐廳屬於蜜橙1.0時期,現在則進入到2.0時期。蜜橙mini員工控制在了10人以下,單品控制在30個左右,投入控制在120萬以內,店面面積控制在130到200平方米。
為了培養忠實用戶,蜜橙拋棄了會員卡制度,做了一套線上點餐系統。短短2個月,蜜橙總評分超過95.87分,積累了3萬余粉絲,有70%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上點單。
為了引導消費者在線上點餐,蜜橙采用了粉絲價、送紅包等方式。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還積累了客人口味偏好、消費能力等用戶數據。
“未來,我希望把蜜橙開到全國,還會針對當地客戶的口味進行調整。”周楚菲向i黑馬透露自己的野心。
現在,主打地方菜的餐飲品牌較多,親子和女性餐廳較少。隨著國家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家庭收入的提高,家長對孩子健康投資的註重,未來親子和女性餐廳可能會是餐飲市場的一個新增長點。
[本文作者常皓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蜜橙
杭幫菜
親子餐廳
女性餐廳
贊(...)
分享到:
曾是《唐人街探案》編劇的他,做了個專業編劇孵化平臺,你看好這門生意嗎?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0/158839.shtml
曾是《唐人街探案》編劇的他,做了個專業編劇孵化平臺,你看好這門生意嗎? | 每日黑馬
孫雅麗
年初上映的國產推理喜劇《唐人街探案》正式下線時,票房已經超過了8億。正是電影的爆紅,讓這部電影的聯合編劇程佳客看到了市場前景,踏上了推理文化領域的創業之路——打造一個專業的推理類內容孵化平臺“推理Plus”。
“推理Plus”成立於今年2月份,它通過搭建推理懸疑作者社區,對寫手們進行培育孵化,集中創作和改編以影視為導向的推理懸疑作品。
程佳客推理圈已積累十余年。在創業之前,程佳客曾做過幾年《推理》雜誌執行主編,後又負責推理懸疑類書籍出版工作。其間自己寫過不少推理小說,同時獲得了大量作者資源。他表示,推理就像互聯網+一樣,任何東西加一點推理好看度立馬上去。但就國內推理懸疑類影視市場而言,優秀原創內容稀缺,同時,推理寫手缺乏轉型影視編劇的途徑。於是,程佳客想到了培養寫手這個思路。

“推理plus”創始人程佳客(受訪者供圖)
目前,社區寫手超過600人,主要分為三大類:推理小說作者、有過內容創作的小編劇、純粹愛好者。從寫手到編劇,“推理Plus”制定了一套評估體系,寫手必須通過學習+考核任務來完成等級任務,例如需要閱讀多少部推理小說,看多少部電影,才能升一級,在一步步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考核,最終實現從一個生手到獨立完成作品的轉換。
程佳客稱,“推理PLUS”現已與《假日特攻》、《屍語者》、《夢想旅程》等多部影視項目簽訂合作協議。
在推廣方面,“推理plus”已經在上海的一些圖書館舉辦了推理類講座、交流會,不久後還會延伸到一些高校、互聯網企業,繼續展開線下活動,輸出推理文化。
“‘推理Plus’現在主要靠收取編劇傭金、做版權和內容的代理實現盈利。”他表示,在劇作方面,現在工作內容多是給一些喜劇片、動作片加些懸疑元素。“推理plus”推崇的是泛推理概念,將類型片拆分開看,推理和喜劇、愛情等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元素,編劇可以根據創作需求任意混搭。而在版權收購方面,“推理plus”已經簽了三個國內知名作者數十部作品,以及相當數量的歐美小說版權。
對於前不久拿到的400萬融資,程佳客表示,主要用在了平臺建設、技術搭建和運營推廣。而現在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比如,目前“推理plus”微信公號業發起的征稿活動,不僅是為純粹愛好者提供展示平臺,更是要挖掘有潛質的寫手。“原創內容IP的制作將是接下來的重點部分,其中,自制網劇IP是我們正在做的。”他說道。
程佳客向i黑馬透露,“推理plus ”App將在10月份上線,線上評估體系使編劇養成機制更加完善,同時,帶有編劇協作工具的網頁版也會上線,供多人共同完成工作。而年底將會開始新一輪融資。
黑馬檔案
公司:程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創始人:程佳客
所在地區:上海
所屬行業:文化娛樂
融資狀況:4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本文作者孫雅麗,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編劇
推理plus
作者社區
贊(...)
分享到:
上海家化任命張東方為董事長 曾是維達、芬美意高管
上海家化晚間公告稱,董事會選舉張東方女士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
據了解,張東方,女,1962年出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文科學士,曾在瑞士IMD國際商學院學習。曾任芬美意集團高級管理職務(包括北亞日化香精副總裁及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等)、維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3331)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CEO)。張東方女士擁有豐富的國際與國內企業管理經驗,具有二十多年快消品行業經驗,熟悉家居護理,個人護理以及化妝品行業。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