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視頻網站:更為殘酷的廝殺搏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4/xMMDcyXzM5MDgxMQ.html

九個月前,土豆網COO王祥芸親自飛往台灣,與台灣中天電視台洽談《康熙來了》等共5部節目獨家網絡視頻授權的事宜。

土豆網不敢怠慢洽談的每一個細節。由於《康熙來了》不僅是台灣,也是整個華語地區綜藝節目中最受歡迎的王牌節目,競爭異常激烈。此前,優酷網、PPLive都與台灣中天電視台洽談過此節目的合作。PPLive的CEO陶闖亦親赴台灣,尋求合作機會。

最終,台灣中天電視台選擇與土豆網合作,將《康熙來了》等自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於台灣地區新製播的共1040集節目,在中國大陸的網絡傳播權獨家授予土豆。據土豆網一位高層透露,土豆網為此共耗資約1000萬美元。

12月1日,是土豆正式轉播《康熙來了》的第一天。也正是這一天,中天電視台監控到優酷一直存在侵權行為,不僅大量盜播《康熙來了》,並且官方對視頻內容進行編輯推薦、廣告售賣。

12月16日,中天電視台總經理廖福順飛到北京宣佈起訴優酷,並提出1.5億元的侵權賠償。無獨有偶,12月21日,日本東京電視台也向優酷發出一封措辭嚴厲的公開預警函,要求停止盜播東視所擁有版權的《火影忍者》、《死神》、《銀魂》等多部動漫作品。

據記者瞭解,迅雷不日也將對優酷提起版權訴訟。加上之前華誼兄弟、江蘇衛視、樂視網等版權方對優酷的起訴,6家版權方幾乎同時將矛頭對準了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優酷網。

對此,優酷網公開表態,將展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維權行動」,同時將針對優酷獨家版權的綜藝節目、影視內容及自制節目被土豆網盜播行動展開清查及維權。

這是一場蓄意策劃的大規模「版權維護」運動,還是混沌競爭中由一家起訴而產生巨大反應的「蝴蝶效應」?答案見仁見智。

但清晰可見的事實是,優酷和土豆網於兩年前結成的版權戰略同盟不僅形同虛設,甚至已遭到灰飛煙滅的打擊。在版權費用高漲、盈利仍然可望不可即的寒冬中,視頻網站選擇了更為殘酷的廝殺搏鬥。

熱播劇陷阱

沒有熱播劇,基本就沒有流量,也就接近死亡

這個寒冬中,優酷網被迫祭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維權行動」大旗,並非偶然。

眾所周知,中國視頻產業發展五年來,一直壓著「三座大山」:版權、帶寬和運營。帶寬在流量擴大到一定規模後,將呈現邊際遞減效應;運營,屬公司自身可操控範疇,主要檢驗的是團隊能力。唯獨版權,是視頻網站抹不去的傷楚。

「土豆網和優酷網的版權鬥爭,背後是今年以來,版權費用繼續飛漲,居高不下的結果。」激動網CEO鄭錫貴告訴記者,「視頻網站技術不存在太大門檻,只有內容歷來是核心競爭優勢。」

然而,視頻版權費用在經過兩年的瘋漲之後,依然沒有任何拐頭向下的跡象。以過去幾年的幾部熱劇版權費為代表:2006年,《武林外傳》81集只賣10萬元的版權費;2010年,《紅樓夢》50集被炒到1000萬元;當時,不少人驚呼「天價」。

但到了2011年,《新還珠格格》98集再次被搜狐推高到3000萬元。正當大家唏噓不止時,騰訊殺入視頻領域,再次豪放地砸下重金,以數千萬元買下《宮鎖心玉2》的40集版權。據業內相傳,其單集成本高達185萬元,創下了熱播劇網絡版權的歷史新高。

一部熱播劇究竟能給視頻網站帶來多少廣告費?業內人士透露,頂多1000萬元。事實上,視頻網站運營熱播劇都是入不敷出,但又不能不買,因為大部分視頻網站都必須靠熱播劇帶動流量——沒有熱播劇,基本就沒有流量,也就接近死亡。

熱播劇就像一劑毒藥,讓視頻網站們上了癮,欲罷不能,大家掉進了這個陷阱,無力自拔。

然而,回頭看看視頻網站的收入,這明顯已是一個巨大的泡沫。以上市公司土豆網為例,其今年第三季度淨營收為1.49億元,同比增長52.1%。收入增長雖快,但趕不上版權費的瘋漲。以土豆網整整一個季度的收入,只夠買三至四部最熱劇。

「正版內容資源才是視頻網站的最大競爭門檻。」鄭錫貴表示,「搶奪優勢版權獨家資源將成為必然。未來,預計將有10%的精品內容版權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這個觀點也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土豆網首席財務官于斌告訴記者:「我們非常希望市場會穩定下來。但是,考慮到視頻產業的獨特性,以及市場對於熱播劇的持續瘋搶,預計版權費用還將上漲。」

「視頻領域不同於房地產,政府不會幹預市場競爭。只要有競爭市場存在,就會讓價格繼續往上飆。」一位不願具名的視頻公司CEO告訴記者:「預計明年版權市場價格還會翻番。」

不同於搜索引擎、即時通訊等市場,視頻產業已經成為眾家瘋搶的「香餑餑」。目前,已經云集優酷、土豆、搜狐視頻、百度奇藝、PPS、PPLive、迅雷、樂視網、激動網和酷6等約10家資金雄厚的視頻網站。

此外,被稱為「公敵」的騰訊也不忘攪局視頻產業。今年年中,騰訊高價購買《宮2》,有如向視頻領域發出了一封戰書。 「如果騰訊真的加入視頻領域,會令很多公司感到緊張。」 鳳凰網COO李亞告訴記者。

此外,還有不少公司正加入這個戰局。新浪以6640萬美元投資土豆;網易也擬以2億元投入視頻領域。

新競爭者加入該領域時,無一例外都選擇以「正版版權」和「獨播熱劇」來奪人眼球,推高版權費用。加之,熱播劇自身的稀缺性,讓市場持續供不應求,價格自然居高不下。

誰都滅不了誰

大家都以為,誰燒錢快,誰就發展得快,把競爭對手消滅掉,就有壟斷地位,有良性循環

今年第三季度期間,多家視頻網站發佈財報。其中,優酷網第三季度虧損4750萬元,土豆網的淨利潤實際虧損為5534萬元。酷六網更為悽慘,淨虧損為8269萬元。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都說明了一個現象:視頻網站的盈利很慘淡。

其中,優酷在公佈2011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後,由於虧損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水平,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也令業界失望,盤後股價一度大幅下跌14.36%。

不可迴避的挑戰是,自優酷去年成功上市後,投資者對它的盈利期望日益增強。然而,在對外公開表態中,古永鏘亦然多次提到:「當前,目標仍然是佔有壓倒性的市場份額,盈利不是目前的核心戰略。」

「其實,優酷在資本上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上海文廣集團旗下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CEO李懷宇說:「它上市圈了大量資金,但是盈利水平並沒有上升,而且短期之內也不能賺到很多錢。」

而綜觀今年美國資本市場,風聲鶴唳,尤其中概股因為誠信危機屢屢遭對沖基金做空,股票表現慘淡。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事實上將更加在乎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

這讓視頻網站很矛盾。「前有狼,後有虎」,一旦放鬆投入步伐,每家都會擔心被超越。

此時此刻,到底加強盈利能力、扭虧為盈更為重要,還是繼續加大投入、拉開競爭差距更關鍵?

PPTV網絡電視財務副總裁王宇秋表示:「由於外界市場情況不同,企業必然更加關心自身的現金流。尤其是非上市公司,需要更加關心自身的生存情況。當然,不同企業的選擇會有所不同。」

「視頻行業的前景是非常誘人的,這使得一些互聯網公司用典型的高舉高打方式,建立門檻。」鄭錫貴告訴記者,但是激動網認為還是應該先做強,再做大。採取較低風險的方式進行運營,以保障長期的發展。早在前年,激動網已經實現盈虧平衡。

不過,優酷網顯然是堅定不移的「燒錢派」代表。古永鏘表示:「優酷如果不加速攤銷內容成本就基本接近盈利。」但是,這個假設很難成立。因為,在未來相當長 的一段時間之內,內容成本依然是制約視頻發展的關鍵因素。只要市場上依然有這麼多家視頻網站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就難以改變。

「中國的視頻和電子商務,一年前都在比喊口號,比誰更會燒錢。」 李懷宇說,「大家都以為,誰燒錢快,誰就發展得快,把競爭對手消滅掉,就有壟斷地位,有良性循環。」

但現在大家發現,誰都消滅不了誰。視頻網站,或上市、或融資,都很有錢。電子商務領域也如此,淘寶依然消滅不了京東。「總的來說,視頻公司應該進入精細化階段,應該轉而在細節上取勝,不斷把優勢擴大。」李懷宇說。

尋找解藥

「自制劇是網絡視頻未來破解版權高漲難題的重要解藥之一。」

不過,視頻產業也存在著一些微妙的變化。優酷、土豆等幾家位列前茅的公司仍留有空間繼續往前發展,拉大和競爭對手的距離。

今年下半年,騰訊有發力視頻領域的明顯跡象,但也有所猶豫和保留。「視頻是一個非常燒錢的產業。騰訊雖然很有錢,但是它的業務線很廣,每個項目都需要投入。」一位視頻公司高管告訴記

者,「自《宮2》之後,騰訊並沒有更多的大動作。」

網易雖然也高調提出將砸2億元於視頻產業,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另據視頻行業人士透露,成立一年多的奇藝也遇到發展瓶頸。「一方面,奇藝受困網絡視頻牌照,不得不更改域名;另一方面,百度將流量有傾向性地導入奇藝,但收回來的廣告收入並不理想。」

而對於已經上市的公司,它們的抗風險能力已經明顯提高。目前,優酷手中握有6億美元現金,土豆網也擁有1.8億美元的資金儲備。

從市場整個發展前景來看,視頻產業乃為當之無愧的「金礦」。據一系列組合調查顯示,2011年,網絡視頻用戶接近4個億,2012年可能會達到4.45 億,2013年可能達到4.83億。此外,手機視頻用戶2011年達到1.13億,2013年有望翻一番,達到2.82億。隨著用戶規模的不斷增加,廣告 主也逐漸把廣告支出向視頻領域遷移。

此外,今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頒佈的「限廣令」,被解讀為對網絡視頻的進一步利好。「限廣令」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國各電視台播出電視劇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

「即便市場上傳言『限廣令』有蔓延到網絡視頻的可能,對網絡視頻的打擊也不會太大。」一位視頻從業者告訴記者,「目前,網絡視頻很少有電視劇中插播廣告的形式,前後貼片的廣告潛力尚未挖掘充分。」

這樣的格局下,「視頻網站的創始人更關鍵的是任務是將產品本身做好,把自身核心競爭力提高上去。」李懷宇說道。

記者從不同公司瞭解到,包括優酷、土豆、激動網和樂視網在內的公司都紛紛提出新的戰略。優酷宣佈2012年將推出22部獨家頂級大劇、200多部熱播劇。土豆網除大量購買版權外,正在構建多元化內容體系。

據土豆網原創中心(TOPC)總經理劉思銘介紹,「2012年,土豆網將呈現一系列自制的綜藝節目和影視劇,包括在未來三個月內,Channel豆將陸續推出兩部旗艦自制偶像劇、一個旗艦級自制綜藝欄目、7檔各具特色的自制娛樂節目等。」

「自制劇是網絡視頻未來破解版權高漲難題的重要解藥之一。」一位視頻網站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各家只有建立各自有競爭力的內容,才能得到長久發展。」此外,土豆網原創中心還嘗試著自身在藝人經紀方面的開拓,簽約陳怡蓉、戴君竹和楊佑寧等藝人。

樂視網則繼續發揮它的版權分銷優勢,宣佈已儲備209部獨播影視劇版權後,繼續加大版權採購力度。激動網在2010年底獲得江蘇廣電戰略投資後,在加大版權購買外,正逐步加強和江蘇廣電優質內容資源合作。

此外,「明年的視頻產業領域,將會發生一系列併購和整合的現象。」于斌告訴記者。對於中國的中小視頻公司而言,上市已經難以成為可效仿的成功之路。

「國外,大約有70%的創新型公司都是被大公司併購。資本市場有個飽和度,中國視頻領域大量新的公司再上市的難度已經較大。」高原資本董事總經理徐鴻川也認為,「明年,視頻產業的併購整合將會加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3

保守的銀行會活的更為長久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http://xueqiu.com/5545011370/25052964
銀行股作為雪球最為熱門的品種之一,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論資,每有銀行的話題,似乎每個人都可品頭論足一番,其實,這是正常的,因為銀行的商業模式本就是複雜的,其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小型生態複雜商業系統,因為你不可能精算的去查每一筆貸款、每一筆壞賬、每一筆存款的來去,所以各種觀點也都因時因地而不同,我很久不談銀行,現在發表一下我的一些進化了的看法:

銀行是一颱風險機器,且從整體上來看,是會定期清零的。這是一是銀行是高槓桿的行業,二來銀行家作為一個集體,也是會想定期吸毒一般,犯集體性的貪婪錯誤,正如芒格所講:「塞浦路斯的事情證明了一個古老的事實:你不能相信銀行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銀行家被允許以X的價格借入資金,而又以X+Y的價格借出資金,那麼只要沒有法規限制,他們就會瘋狂的(一直做下去),做的過度。只要沒出問題,銀行家可能還會做的更多。我不認為可以相信銀行家的自控能力。他們就像吸毒成癮。」

保守的銀行在平時雖然會落後,但是在危機時卻會表現的更好;看銀行股(包括保險股),負債成本要擺在第一位來看,因為負債成本低的銀行,其被迫做高風險業務的概率更低。

論據:曾經有幾篇國外的論文,在長期考察銀行業的經營狀況時,有幾點結論:
一、論文的題目為:the  credit  crisis  around the  globe:Why did some banks perform better?
鏈接如下:http://fisher.osu.edu/supplements/10/10402/The%20Credit%20Crisis%20Around%20the%20Globe%20Why%20Did%20Some%20Banks%20Perform%20Better.pdf 
這篇論文比較了危機前後銀行股的表現:
1、通過長期市值增長的比較,槓桿越低的銀行在危機中表現越好;
2、監管更嚴格的國家的銀行,在危機中表現越好;
3、對股東更為負責的銀行,在危機中表現更壞,就是因為人性的貪婪會使得管理層會採取更為冒險的經營模式。更多的承擔風險或者採取更大的槓桿可以在正常情況下,為股東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一旦發生危機,他們會輸的更慘;
4、存款立行,擁有更好的存款佔比的銀行在危機中表現更好;
5、資本金余越充足在危機中越好;
6、順差國的銀行在危機中表現更好,和美國關係更密切的銀行,在危機中表現更壞;
7、危機前後(06-07年)銀行的表現是負相關的,也就是說在危機前表現的越好的銀行在危機中表現的更差,回歸了。再次證明,銀行是一颱風險機器,在平時賺錢更多的銀行,未必是好銀行,他們的盈利,或許會在危機中被毀滅掉,連同他們自己。

二、論文的題目是:Banking  passivity and regulatory failure in Emerging market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
地址:http://ideas.repec.org/p/cpr/ceprdp/3122.html
從捷克國的銀行歷史數據表明:
1、資本金更少的銀行,更喜歡瞞報其不良貸款;
2、高息攬存,是不良貸款爆炸的信號;

銀行,在我看來,甚至是一門需要無為的生意,越是保守活得越久,利益才能最大化,所以我一直以來持有的觀點是:長期看,保守的工農建會獲得更久,在短期內,中國真正的經濟危機前,興業民生的成長會很快。

以上很多邏輯:把銀行換成保險同理也。保險只不過比銀行少了壞賬的風險,因為投資的大多為債券和債權,以及一些已經成熟的上市公司;保險的核心風險也在於高息保單。所以,負債端是金融企業長期制勝的根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82

試論心態和技術何者更為重要? Tess

http://xueqiu.com/6920515637/26193359
關於心態和技術的問題,一直是投資者中間,更準確的說,是股民之間討論的主題之一,這個問題的性質,一直未曾有人準確地指出過,只有在纏中說禪的博客中曾經說「技術好的一般心態都好!」這顯然是他閱歷廣而觀察到的,但是他並未對此進行理論闡述。本文的目的,就是證明技術決定心態,股民中間流傳的所謂炒股主要靠心態的說法是荒謬的。

斯賓諾莎說過一句為馬克思所經常引用的話:「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這句話真可謂真理之見,我國有一句與此意義差不多但是表述得範圍有些窄的話,叫「藝高人膽大」。只有技術更高,才有有更大的膽子,這才是正常的情況。

不妨讓我拿走鋼絲來說明一下吧!假設兩個一百層高的樓房間車上一根很細的鋼絲,讓你從上面走過,你會覺得如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肯定非常害怕,畢竟每個人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假如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放在上面,都會嚇得面如土色,這時無論你怎麼告訴自己要鎮靜,你都難以做到。

有的人會說,也有少數人,他們天生膽大,可以從這條鋼絲上輕易走過,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不過是從鋼絲上摔下來,落個拜見閻王爺的後果。不信,咱們可以看看那些玩雜技的,假如我們挑出任何一個普通人,不經任何訓練就進行這樣的運動,一定是凶多吉少。

但是,世界上還是有很多走鋼絲的人,雖然我見識短淺,還舉不出例子,但是我可以舉出一個其他的例子,就說我聽說有個蜘蛛人,他就是經常徒手爬全世界各地的高樓的,這個事情的危險程度和走鋼絲類似,我想多數人都沒有那個膽敢去嘗試一下徒手爬高樓的。而這個人之所以敢爬高樓,一定是對此進行了無數次的鍛鍊,掌握了很好的技巧的緣故。

本人從小就膽怯如鼠,以至於至今還沒有學會游泳,雖然說我們家住在水庫邊,幾乎所有人都會游泳。但是我從很小就被迫騎自行車,所以如今我騎車如飛,經常從極窄的車叢中穿行,偶爾把人家後視鏡碰歪,但是我行我故。無他,只是因為覺得技術還行罷了。

拿到股票上來說,其實也是一樣。就譬如那些技術分析者,我在兩年前,遇到一個自稱多年的老股民,雖然他看起來很年輕。他說他炒股的時候,只要超過前期高點他就買,只要低於前期低點他就賣,雖然他一直挨耳光(意思是虧錢),但是他就傻傻地做下去,最後肯定是賺錢的。理論對不對並不重要,關鍵是堅持。

其實,再也沒有比這個股民所說的更加荒謬的了。假如方法是錯的,那麼至多是虧完為止就是了。這就好比一個凡人,不懂醫術,偏要給人開刀,而且懷著相信自己正確的無比堅定的信念,結果不過是把人治死罷了。

其實我們觀察各行各業,凡是技術好的,都會更加鎮靜,凡是技術不好的,都會非常慌亂。所以有個詞語叫做「有條不紊」,只有那些具有精湛的醫術的醫生才能在做手術時有條不紊,才能把病人從死神邊拉回,只有那些熟練份額飛行員才能在槍林彈雨中穿行,不僅不被擊落,還會擊落敵機,只有熟練的軍事家才能在潰敗時能及時重組隊伍,重新構建堅強的陣線,只有具有豐富閱歷的人才能洞察人生是非,閒看大起大落,而能始終堅持理想。而那些小白,遇到這些事情時,都會做個逃兵,不是手足無措,就是當鴕鳥把頭藏在沙子裡。

因此,有幾句話都說的很好。「預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諺語都是說明了技術對於成功的重要性,有了網,捕魚就輕快了,有了快刀,就能砍柴看得又快又好了,有了柴火和魚,就能回家讓老婆熬魚湯了鮮美地享受一頓了,而不怕回家被老婆扭耳朵了。如此而言,還有什麼比更好的技術更重要的事情呢?

古代人沒有技術,對於自然界缺乏認識,出門不知道天是否會下雨,地震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還被日蝕嚇壞,看到颳風就以為樹是大妖怪,成天生活得惶惶不安,而今天,由於掌握了自然界的規律,所以人類就以為自己比天還高,那些最傑出的科學家甚至想向上帝挑戰,法國的拉普拉塔竟然要計算出宇宙在任何一個時刻的狀態。這都說明了技術的重要性。

因此,我想這個問題再也沒有進行爭論的必要了。凡是對投資的規律進行了深入的科學研究,對於人類有史以來的投資學知識進行了全面總結,並且在市場中進行了多年檢驗的人,心態肯定是最好的,而那些智商很差,對股市的瞭解完全得自周圍的幾個文盲,對股票的瞭解僅限於看了幾天的K線,縱使他聽過多少次心態比技術重要的格言,他也難逃揣揣不安的境地。

當然,談到這裡,還沒有談為什麼股民們會覺得心態比技術重要。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人們普遍懶惰,以為不用花任何功夫,只要內心默念鎮靜鎮靜,就能發大財一樣。心態是個自我控制的活,這些人認為更簡單些,而學習浩如雲煙的金融學知識,顯然不如在家空想三分鐘省事。

這就好比,和尚們都喜歡在寺廟裡打坐,默唸佛門清淨,要清心寡慾,但是還免不了出去偷腥,於是就認為自己是心魔作怪,於是心裡繼續回去打坐,空羨人家如來佛的成就。但是,人家如來佛可是熟讀婆羅門的文獻,知道全宇宙有三個物種,有四大洲,飛蟲走獸無所不知,來生往世無所不曉,所以才能看破紅塵,而你能做到這些嗎?如來佛的法力無邊,是由於他的學識淵博的緣故,所以六耳獼猴作怪的時候,諸菩薩和神仙都束手無策,只有如來佛能識別出來,這個功夫,不是靠打坐練出來的,而要經年累月鑽研學問才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366

3月FOMC點評:美聯儲拋棄“耐心”、變得更為靈活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54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9 08:05 編輯

3月FOMC點評:美聯儲拋棄“耐心”、變得更為靈活
作者:Kevin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為期兩天(3月17~18日)的美聯儲FOMC議息會議落下帷幕,會後公布了會議聲明和最新的經濟數據預測(包括對利率水平的預測)。此外,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會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http://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monetary/20150318a.htm)

此次FOMC會議中,在投資者最為關心和討論最多的“耐心”一詞上,美聯儲如廣泛預期的那樣,刪除了這一措辭,但同時強調“前瞻指引的變化並不意味著委員會已經決定何時開始首次加息”。不僅如此,委員會還下調了對於美國經濟增長、失業率、通脹水平、以及未來利率水平的預測。市場對此反應積極,標普500指數收盤上漲1.2%,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走低至1.9%左右;同時美元跌、而歐元漲。

從1月份FOMC會議到現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美國和全球市場均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舉例而言,歐央行正式開啟QE導致歐元進一步貶值;而強勁的2月份非農就業數據擡升了投資者的加息預期、並由此推動美元大幅攀升,美元指數一度超過100。日本和歐洲股市在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動下持續走強,表現明顯好於受高估值和加息問題困擾的美股市場。而宏觀經濟方面卻乏善可陳、甚至多數令人失望。雖然美國就業市場表現強勁,但最近的一系列數據,如工業生產、新屋開工、零售消費、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PPI都出現回落並大幅不及預期;似乎都不支持美聯儲過快、過早的改變其貨幣政策。因此,此次FOMC會議傳遞出什麽樣的信號、以及美聯儲對近期全球市場新變量所做出的響應和看法都值得仔細研讀。對此,我們解讀如下:

此次FOMC會議值得關註的6點信息

仔細研讀此次FOMC會議的聲明、經濟數據預測、以及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中的講話,我們梳理出以下6點特別值得關註的內容:

1)對未來利率水平的前瞻指引:刪除“耐心”措辭,但同時強調“前瞻指引的變化並不意味著委員會已經決定何時開始首次加息”;委員會認為四月份開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將視勞動力市場和通脹水平達到目標時而定。美聯儲擺脫了具體時間上的限制、更多依賴數據的變化,因此變得更加靈活。

在對於未來利率水平的預測上,委員們將對於2015年底利率水平預測的中位值大幅降至0.625%,顯著低於2014年12月時的1.125%,隱含著今年兩次加息的預期,偏向鴿派;

2)對於經濟增長:相比1月份認為仍在穩健增長(solid),美聯儲委員們認為經濟活動已出現一定放緩(moderate)。此外,此次聲明中專門提到了出口增長的減弱,這在1月份的聲明中沒有出現,表明美聯儲已經開始關註強勢美元對於美國經濟可能帶來的傷害,偏向鴿派;

委員會此次同時調低了對於經濟增長的預測,預計2015年GDP增速為2.3%~2.7%(2014年12月的預測為2.6%~3.0%);2016年和2017年的預測也相應下調,但對長期增長的預測沒有改變。

3)勞動力市場:與12月份聲明中“solidjobgains”的一致,此次FOMC聲明中的措辭沒有變化,認為“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形繼續下降”,維持不變;

不過,委員會調低了對於未來幾年失業率的預測,預計2015年失業率為5%~5.2%。此外,長期的失業率預測也下調至5.0%~5.2%(2014年12月時為5.2%~5.5%),這一方面表明美聯儲認為就業市場改善明顯,而另一方面也顯示美聯儲可能允許失業率進一步下行才會采取行動。

4)通脹水平:與1月份不同的是,在此次聲明中,委員們認為“基於市場的通脹指標仍處於低位(remainlow)”,而非“顯著回落(declinedsubstantially)”,同時預計短期仍將處於當前低位。委員會同時大幅下調2015年PCE通脹的預測,但長期預測維持在2%不變,略偏鴿派;

5)對於全球市場:此次聲明繼續將“國際形勢(Internationaldevelopments)”納入到美聯儲評估利率水平的考察範圍之內,維持不變;

6)反對票情況:此次聲明並沒有委員投反對票,維持不變。

對於加息時點的整體看法:美聯儲拋棄“耐心”,變得更為靈活;但仍然不能排除加息時點晚於預期的可能性

美聯儲此次刪除了“耐心”一詞,擺脫了在具體時間上的約束,未來將更多依賴數據變化而靈活的決定加息時點。對此,我們重申相對樂觀的看法,認為仍然不能排除加息時點晚於預期的可能性,這也是我們2014年10月底發表年度策略展望以來一直強調的觀點。

為什麽呢?我們認為一系列的經濟數據均不支持美聯儲過早或過快的改變其政策立場;而且委員們對於未來經濟數據(經濟增長、通脹和失業率)和利率水平預測的明顯下調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這一點。且不說美元升值對四季度出口和企業盈利造成的傷害,在目前的低油價環境中,強勢美元會通過出口抑制總需求、進一步壓低通脹;繼1月CPI同比負增長之後,最新的2月PPI同比也明顯轉負(-0.6%)便是例證。而被用作支持提前加息有力論據的勞動力市場形勢也並非一片大好,工資增速和勞動參與率仍沒有明顯起色。

但短期來看,重申短期美股波動或將上升、並繼續落後日歐市場的表現;中長期維持樂觀

雖然昨天市場對於美聯儲所透露出的相對鴿派的信息(如下調經濟數據和利率水平預測)反應積極,但正如我們在3月16日發表的策略報告《FOMC臨近,美股波動或將上升、並繼續跑輸日歐》中強調的那樣,刪或者不刪除“耐心”一詞,加息預期都在那里。在未來某個時點,加息預期很可能會隨著某項經濟數據或事件卷土重來;而且,美聯儲此次表達出的更為靈活的依賴數據來決定加息時點的信號,實際上增加了市場預期與美聯儲之間出現偏差的可能性,進而可能加劇市場的波動。

因此,對於短期美股市場的表現而言,我們重申相對謹慎的觀點,認為市場可能仍將維持震蕩的走勢、波動上升、並落後於日本和歐洲市場。主要原因在於當前估值依然偏高,但相比估值同樣偏高、但有寬松政策支持的歐洲股市不同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進程不支持估值的進一步大幅擴張(短期的鴿派政策表態不代表整體貨幣政策走向的改變)。與此同時,市場在相對高的估值上,也更容易受到預期差和外部風險的擾動,因此預計波動也會明顯上升。

比較來看,日本市場有估值和盈利“兩條腿”共同推動,歐洲主要依靠寬松支撐,而美國則需要等待盈利基本面逐漸兌現和消化估值所反應的預期(由於受到油價下跌和美元升值的雙重打擊,2014年四季度美股企業盈利增速明顯放緩;但我們預計未來隨著油價下跌對於企業部門成本端和利潤率的正面效果逐漸顯現、以及今年下半年油價下跌導致的基數效應的消失,企業盈利有望迎來複蘇,詳細分析請參見我們3月2日發表的專題報告《油價和美元拖累美股四季度盈利;未來正面因素或逐步顯現》)。因此短期內,我們仍然維持日歐市場的上行動能強於美股的判斷。

但長期而言,我們認為,在美國經濟持續健康複蘇的大背景下,何時加息是一個“狼總要來,卻未必會造成太大麻煩”的問題。雖然短期上對情緒上的沖擊不可避免,但美國經濟持續穩健的複蘇勢頭是我們對美股市場中長期前景維持樂觀的主要依據。


來源:中金海外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52

韓防長首談追加部署薩德:如果部署兩到三座更為有用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國防部部長韓民求21日表示,僅部署一座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薩德)系統的炮臺無法為韓國全境提供防禦。

當日,韓民求出席國會外交統一安全領域的對政府質問會,當被新國家黨議員金盛贊問到“一座薩德炮臺是否足以防禦韓半島”時,他回答說“一座薩德炮臺能夠防禦的範圍只有韓半島南部,大約相當於韓國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領土”

在新國家黨議員慶大秀指出“至少擁有三座薩德炮臺才能有效防禦全境”時,韓部長回答說“從現實上看,一座炮臺很難為(韓國)全境提供防禦,如果部署2~3座炮臺,防禦力量就可以重疊起來,在軍事上更為有用”。

這是韓民求首次談到追加部署薩德的必要性。此前國防部一直表示只會部署一座薩德炮臺。

報道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新國家黨議員透露,“軍事專家認為,從薩德的防禦半徑(200公里)出發,只有部署三座炮臺,才可以為韓國境內幾乎所有地區提供防禦”。

美國“薩德”反導系統(資料圖)

民主黨議員提出三階段部署薩德的方案

此外,當日,共同民主黨議員金振杓提出了分三階段部署薩德的方案。

他表示,第一階段可以在平常時期僅僅建立起薩德基地,第二階段在韓美聯合軍演期間進行展開薩德炮臺的演習,第三階段在探測到明顯進攻跡象的時候提前部署薩德炮臺,並表示這一方案較為可行。

對此,韓民求表示,分三階段部署是可以考慮的方案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09

中航高科:直接控股股東擬變更為中航工業集團

中航高科10月25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航工業高科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59708.1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2.86%)劃轉至公司實際控制人中航工業集團。

劃轉完成後,再由中航工業集團將其中占公司總股本11.65%的股份,委托公司第七大股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航工業集團一致行動人,簡稱“制造所”)管理。

此次股份無償劃轉前,中航工業高科直接持有公司59708.1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2.86%,為公司控股股東;制造所持有公司4672.38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35%。

劃轉完成後,中航工業集團將直接持有公司59708.1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2.86%,為公司控股股東;同時中航工業集團通過其一致行動人仍合計持有公司74644.45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3.58%,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本次股東權益變動系無償劃轉所致,不涉及要約收購。此次無償劃轉事項尚需履行必要的決策及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等程序,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69

聯美控股:公司名稱變更為“聯美量子” 遭上交所問詢

聯美控股10晚間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函件顯示,公司擬將現有名稱變更為“聯美量子股份有限公司”,但未披露變更原因。

上交所提出,聯美控股擬將現有名稱“聯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聯美量子股份有限公司”,相應的英文名稱由現有的 “Luenmei Holding Co.,Ltd”變更為 “Luenmei QuantumCo.,Ltd”,但未披露變更的原因。聯美控股主營業務為供暖,相關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 75%以上。鑒於上述情況,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以下相關事項:

聯美控股主營業務為供暖,與“量子”並沒有直接關聯。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在主營業務未發生改變的情況下,變更公司名稱的理由和主要考慮,並詳細說明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若變更公司名稱反映公司尚未實際開展的新業務,請披露擬開展新業務的籌備情況,包括但不限於是否已進行可行性論證、是否取得必需的行業準入資質或證照、是否配備相應人員、是否如期開展前期籌備工作等,並做相應風險提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46

萬福生科:實控人變更為聯想控股 明日複牌

萬福生科12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桃源縣湘暉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與佳沃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表決權委托書》,桃源湘暉不可撤銷地授權佳沃集團作為其持有的萬福生科26.57%股份的唯一的、排他的代理人,從而導致公司控股權及實際控制人變更。

本次權益變動前,萬福生科的控股股東為桃源湘暉,實際控制人為盧建之。本次權益變動後,佳沃集團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12月8日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00

萬家文化大股東轉讓29.13%股份 實控人將變更為趙薇

萬家文化12月26日晚間公告,公司大股東萬家集團12月23日與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1.85億股股份轉讓給龍薇傳媒,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9.13%。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趙薇。

上述股份的轉讓價款為305,990萬元現金。本次轉讓完成後萬家集團還持有公司8,822,297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89%。

公告顯示,影視演員趙薇持有龍薇傳媒95%的股份,並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08

中國國旅: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旅遊集團 實控人仍為國資委

中國國旅晚間發布公告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539,846,100股股份全部無償劃轉給中國旅遊集團公司的證券過戶登記手續已經辦理完成。本次股份轉讓過戶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旅遊集團公司,持有公司55.30%股份,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本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仍為國資委。

此前,中國旅遊集團總經理姜巖曾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中國旅遊集團公司組建後,集團共有5萬名員工,集團的資產總額已經近1500億元,麾下已有香港中旅(0308.HK)、中國國旅(601888.SH)和華貿物流(603128.SH)三大上市公司,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利潤總額近60億元。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央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