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心堂上市:計劃三年新設1350家連鎖藥店並且佈局移動互聯網試水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806
一心堂(002727)日前已完成發行工作,7月2日正式登陸A股。此次IPO一心堂擬發行不超過6510萬股,募資7.94億元,主要投向直營連鎖營銷網絡建設及信息化電子商務建設等項目。

一心堂董事長阮鴻獻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云南省最大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一心堂始終堅持以連鎖藥店終端業務為核心,以省級區域為基礎的密集擴張策略。未來三年,一心堂將以上市為契機,新設1350家連鎖藥店,以強化公司在云南省醫藥零售市場的主導地位。

盈利高速增長

資料顯示,一心堂成立於2000年11月,公司核心業務為醫藥零售連鎖,盈利主要來自於商品進銷差價。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一心堂已經成為總資產超20億元,年銷售收入超35億元,擁有2389家直營連鎖門店、超過580萬會員的大型醫藥零售連鎖企業。目前,一心堂是云南省銷售額最大、網點最多的藥品零售企業,業已獲得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

招股書顯示,最近三年,一心堂快速成長,公司2011~201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2.18億元、28.42億元、35.47億元,複合增長率26.44%,扣非後淨利潤為1.33億元、1.77億元和2.36億元,複合增長率33.18%。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一心堂毛利主要來源於主營的零售業務。2011~2013年度一心堂主營業務毛利分別佔到總毛利的96.38%、96.58%、98.05%。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2012~2013年分別較上年同比增長了2.14億元、3.07億元。

與此同時,一心堂毛利率也較為穩定,2011~2013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8.39%、37.69%、39.08%。其中,零售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9.39%、38.94%、40.49%。

此外,招股書還顯示,一心堂經營現金淨流量與營收、利潤增長趨勢基本一致。2011~2013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02億元、1.58億元、2.28億元,對應的扣非後淨利潤為1.33億元、1.77億元和2.36億元。

穩定股價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一心堂此次發行還承諾了穩定股價措施:上市三年內,一旦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盤價均低於上一個會計年度末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將向社會公眾股東回購部分股票,並保證回購結果不會導致股權分佈不符合上市條件。與此同時,一心堂控股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也作了增持發行人股份承諾。

根據承諾,若發行人未採取穩定股價的具體措施,公司有權責令控股股東在限期內履行增持股票義務,控股股東仍不履行的,每違反一次,應向公司支付相應的現金補償。

據瞭解,此次發行成功後,一心堂的經營條件和財務狀況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得到顯著優化,運營的財務風險明顯降低,償債能力和融資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同時,隨著募投項目的實施,公司連鎖藥房的數量將大幅提升,在云南省市場的優勢更加突出,在四川、廣西、重慶的市場競爭力將大大增強,進而帶動公司銷售收入大幅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74

民航局收緊新設航企審批 想做幹線客運更難了!

一直盛傳的民航局收緊新設航空公司審批的消息終於坐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一份《關於加強新設航空公司市場準入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民航局決定加強對新設航空公司市場準入管理,除了嚴格控制新設航空公司,對支線航空轉幹線、全貨運航空轉客運,都規定了更嚴格的限制條件。

民營資本和地方政府的熱情

自從2004年民航運輸向民營資本開放之後,投資成立航空公司一直是地方政府和資本追逐的熱點。2004年之後,陸續有春秋、吉祥、奧凱、東星航空、鷹聯航空等一批民營航空湧入民航市場。

不過在2007年7月4日,民航局下發通知,要求“從現在起到2010年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的申請,對已受理的申請嚴格審核,每年批準籌建的數量不超過3家”。

到了2010年,眼看大限禁令將至,伊春“8·24空難”的發生,令新設航空公司的申請之路再次被堵死,繼續暫停受理新設航空公司申請的規定,被無限期延長,大多籌建航企都選擇了退出,直到2013年禁令才被解除。

當時,民航局運輸司一位官員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之所以在2013年又放開新設航空公司的限制,是因為局方提出對於新成立航空公司等行政許可事項,要在堅持安全規章標準的前提下,更多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為此,運輸司也修訂了《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規定》,調整企業準入等相關政策,主要從管理和安全運營的角度,對航企的保障能力、專業技術、人員配置方面的要求進一步細化。

也就是在2013年後,幸福航空、瑞麗航空、青島航空、九元航空、紅土航空、多彩貴州航空等一批民營航空又如雨後春筍般籌建並陸續開飛。

除了民營資本對新建航企躍躍欲試,地方政府參與投建地方航企的熱情也從未有過消退,幾乎全國省級行政區,都有建立地方性航空公司的想法,很多地方政府通過註資的形式直接參與到航空公司的經營中來。

也就是在此期間,海航系陸續與各地地方政府合資成立了烏魯木齊航空、福州航空、北部灣航空、桂林航空等多家“本土航空”,廈航成立了江西航空,重組河北航空,國航也成立了大連航空和內蒙古航空。

民航局下發的通知也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民航新成立的航空公司近20家,目前全行業共有航空公司57家,其中客運公司51家,全貨運公司6家,運輸飛機2800架。同期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年均增長達到9.6%。而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航空運輸的快速增長與飛行等專業技術人員、空域資源和地面保障資源不足的矛盾越發突出,影響飛行安全、服務品質和航班正常水平。特別是“部分新設航空公司實力不強、規模不大、管理薄弱,安全等方面基礎需要加強”。

嚴格市場準入條件

“這次通知的下發,是自2007年、2010年以來,再次提高了新設航空公司的準入門檻。”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十二五”期間,國內航空公司由37家迅速增加到了57家,為行業的安全管理和運行效率帶來比較大的壓力,此外,隨著新公司的陸續成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航線的競爭公司數量,在2011年是3.4家,2015年已提高到3.7家,近5年來機票價格水平也是一年比一年低,行業出臺相關政策,部分也是出於保持行業健康發展、提升總體競爭力的考慮。

東方航空(600115.SH)總經理馬須倫也曾告訴記者,隨著民航業進一步市場化,新的地方航空公司紛紛成立,航線時刻更加緊張,這對傳統航企也帶來了更多的壓力,除了國內民航市場將面臨更多新飛機的進入,票價水平更難提升,新建航企也將與傳統航企進行更激烈的時刻、飛行員、機務等有限人才資源的爭奪。

此外,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國內民航運營中連續出現多起重大安全隱患,事實上早在今年上半年民航局召開的一項高級別會議中,對安全問題的強調就進行了升格,其中也提到了對新建航企要嚴格審批把關,對新設航空公司從嚴控制。

因此,新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嚴格市場準入條件,一是嚴格資源保障能力評估,加強對新設航空公司擬使用基地機場的空域資源和地面保障能力的評估,具備相應保障能力的,方可批準新設航空公司;二是嚴格限制在繁忙機場運營的主基地航空公司數量,旅客運輸量1000萬~3000萬(不含)人次的機場,主基地航空公司原則上不超過3個,3000萬~5000萬(不含)人次的機場,主基地航空公司原則上不超過4個,5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主基地航空公司原則上不超過5個;三是嚴格專業技術人員審核,加強對新設航空公司機長等關鍵專業技術人員的審核,自有飛行機組數量、資質應符合相關規章、規範性文件要求。

據記者了解,目前還有海富航空、江南航空、天駒航空、龍江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正在申請籌建,而民航局的這一最新《通知》已經下發到各地區管理局及航空公司,一些正在申請籌建的新設航空公司,已經被要求按照《通知》的新要求重新審核。

林智傑預計,新《通知》的執行,將使擬設立的新航空公司開始漫長的排隊,雖然新設公司的審批要“嚴格控制”,但可能仍有少量空間,而支線轉型幹線、貨運轉型客運公司則因設立了明確的準入門檻,操作難度更大了。

(“十二五”期間成立的航空公司不完全統計)

“支變幹”“貨改客”難了

在此之前,一些希望進入民航運輸業的資本,很多都是通過先成立支線航空或者貨運航空的形式介入,因為支線航空和貨運航空一直是民航局鼓勵投資的兩個領域。

比如在2007年頒布的暫停審批新設航空公司籌建的“禁令”中,就沒有完全堵死新成立航空公司的通道,對於“籌建貨運航空公司、主要使用外國飛行員、在申請時承諾主要利用夜間時刻運營;申請籌建的航空公司使用國產飛機,註冊及運營地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籌建申請”,民航局表示繼續予以支持和鼓勵。

此後的3年間,除了友和道通航空有限公司、順豐航空有限公司兩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以及西藏航空有限公司先後在2007年底、2009年底以及2010年初獲批籌建之外,國內再無其他新航空公司籌建申請獲得批準,而這3家公司也都是在“禁令”之外得到民航局“支持和鼓勵”範圍之內的企業。

而按照民航局最新的《通知》規定,支線和全貨運航空公司成立後,應嚴格按照核定的經營範圍從事航空運輸業務。其中,支線航空公司引進幹線飛機、從事幹線運輸的標準被設定為“機隊規模達到25架且月均飛行小時達到3000小時”。而全貨運航空機隊規模達到20架且月均飛行小時達到2400小時,才可以申請引進客運機型,從事客運業務。

這也意味著,此前通過先申請成立支線航空或貨運航空,短期內要將機隊幹線化或增加客運運輸範圍的操作模式將難以實現。而目前國內很多飛支線很難賺錢,此前一些明確提出將以支線業務為主的航空公司都開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幹線運輸中去。

據記者了解,目前純支線運營的航空公司包括幸福航空、華夏航空和多彩貴州航空,全貨運航空主要是國航旗下的國貨航、東航旗下的中貨航,以及順豐、圓通和郵政航空,長龍航空和揚子江航空已經由全貨運轉為客貨並舉,東海航空則在轉型客運後徹底退出貨運舞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39

日媒:普京將新設高級職位 專門負責日俄經濟合作

24日據日本共同社消息,俄羅斯總統府23日發布消息稱,總統普京日前決定新設負責對日經濟合作的職位,已指示總理梅德韋傑夫最晚於10月15日要提交相關人選和職務權限的建議。

報道稱,普京還要求經濟發展部部長烏柳卡耶夫就日方向俄方出示的經濟合作計劃匯總相應報告,在普京12月15日於山口縣舉行日俄首腦會談前提交。

有分析認為,該措施可能是為了與日本新設俄羅斯經濟領域合作擔當相表明推進對俄經濟合作的姿態相呼應。

9月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出席在俄羅斯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普京在取得上述成果後作出了指示。

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安倍與普京握手。

報道指出,俄方欲通過吸引日本等國在落後的遠東地區投資以推動當地發展。普京顯示出加強日俄經濟關系的意願,就雙邊經濟關系設置高級別職位的做法實屬罕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390

新設的7個自貿區進展如何?海關總署稱正研究支持措施

20日據中國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情況,並答記者問。

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稱,前不久,中央決定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海關正在研究制定海關支持措施。

孫毅彪表示,在前期的自貿試驗區實踐過程中,海關創新了海關監管制度,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先後推出了一批給企業帶來實惠和便利的海關監管創新制度。比如“先入區,後報關”、“區內企業自行運輸”、“智能化卡口驗放”、“集中匯總征稅”等等,創新制度總數187項。

“前不久,中央決定在遼寧等省市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海關正按照‘圍繞定位、註重特色,創新引領、分類施策,先行先試、複制推廣’的原則,研究制定海關支持措施。”孫毅彪說。

8月,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透露,將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這7個自貿試驗區,將繼續依托現有經國務院批準的新區、園區,繼續緊扣制度創新這一核心,進一步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在更廣領域、更大範圍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65

國資委新設三大監督局 負責國資重大損失調查

國資委26日在北京表示,國資委將再一次對改革監督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監事會作用,新設三大監督局,並建立監視工作三大平臺。這一舉措,也是新一輪國資改革後國資監管方面的重大改革。

新設三大監督局

結合國資委機構調整和職能轉變,國資委副主任王文斌表示,目前提出了加強監事會監督的重要舉措。一是強化工作領導。調整領導班子分工,除原有一名國資委副主任分管監事會工作外,增加一位委領導,專門協助分管監事會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國有資產監督工作的領導。

二是強化機構支持。整合委內監管資源,設立監督一局、監督二局、監督三局,與監事會形成“一前一後”互相配合的關系,負責監事會反映問題的深入核查、分類處置、整改督辦工作,組織開展國有資產重大損失調查,提出相關責任追究的意見建議,形成監督工作完整閉環。

三是強化運行機制。分別以委黨委會和主任辦公會、分管委領導、監事會主席為主體,形成領導決策、協調處置、監督報告等“三個平臺”,推動監督成果綜合運用。第一平臺為監督報告平臺,由監事會主席負責,監事會承擔具體工作,主要任務是發現和報告問題,督促落實應由企業自行整改的事項;第二平臺為協調處置平臺,由分管委領導負責,三個監督局承擔具體工作,主要任務是推動監事會監督檢查成果的綜合運用;第三平臺為領導決策平臺,以國資委黨委會和主任辦公會為主體,研究監事會工作中的重大事項,聽取監事會主席對有關企業監督檢查重大情況的報告以及監督局專項工作匯報,實現出資人管理和監督的有機統一。

王文斌表示,總的來看,通過“三個強化”、“三個平臺”以及設立三個監督局,進行體制機制調整,將更加強化對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督,更加有效發揮監事會的制度優勢,更加充分發揮監事會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法治央企、陽光央企。

監事會制度發揮了企業“啄木鳥”作用

國有企業實行外派監事會制度,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國務院稽察特派員制度過渡為外派監事會制度,到2003年國資委成立,監事會納入新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成為出資人監督的專門力量。目前,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103家中央企業,除上海貝爾外,全部派駐了監事會。

根據《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外派監事會由監事 會主席、專職監事和兼職監事組成。其中,監事會主席由國 務院任命,副部長級國家工作人員擔任;專職監事由司(局) 級、處級國家工作人員擔任;兼職監事由企業職工代表擔任, 由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中編辦核定監事會專項行政 編制330人,均為國家工作人員,不在企業和其他行政機關 擔任其他職務。

根裾工作需要,此前監事會設立29個辦事處,每個辦事處負責監督3-5家中央企業,每屆監事會任期為3年。

王文斌表示,從十幾年的監督實踐來看,外派監事會是符合我國國情、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在維護國有資產運行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規範企業領導人員履職行為、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有形監督和無形約束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來,監事會累計實地檢查中央企業及重要子企業5684戶,列席企業會議10157次,談話20679人次,對13家企業開展集中重點檢查,對53家企業的部分項目開展境外國有資產檢查,揭示企業各類問題和風險12226項,向國務院和國資委報送各類報告1362份。

同時,監事會動態跟蹤中央企業穩增長、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等情況,配合巡視、經濟責任審計、經營業績考核等工作,實現出資人監督管理的有效聯動。

其中,監事會在檢查時也發現了一些重大的問題和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違紀違規問題。二是國有資本權益受損問題。三是企業發展風險問題。四是內部控制體系問題。五是企業負責人履職問題。對於這些發現的問題,國資委已經逐戶向企業印發監督檢查情況通報、整改通知或提醒函,並督促限期整改。有關企業高度重視,積極整改。

以財務監督為核心一事一報告

目前,新一屆監事會已全面進駐103家中央企業開展第六任期監督檢查工作。

王文斌表示,新的任期,監事會將進一步強化問題和風險導向,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為主線,在突出監督重點上下功夫、在深入核查問題上下功夫、在報告提質增量上下功夫、在強化成果運用上下功夫、在規範化建設上下功夫,從嚴從實、持續不斷加強和改進監事會工作,努力打造忠誠、幹凈、擔當的監督隊伍。

重點而言,將做好四大工作。

一是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堅持問題和風險導向,根據企業功能分類、所處行業、發展階段、布局結構、內控建設等情況以及國有資產監管工作需要,一企一策突出監督重點。加強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企業重大決策、運營過程中可能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事項和關鍵環節、董事會和經理層依法依規履職情況等的監督檢查。

二是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以財務監督為核心,綜合運用列席會議、聽取匯報、訪談座談、受理舉報等多種方式,及時掌握企業重大決策和運營情況,發揮預防預警功能。聚焦重點企業、重要業務、關鍵環節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線索和風險源點,合理配置監督資源,集中力量開展針對性檢查,努力查深、查實、查透。不斷優化監督組織模式,探索實行分類監督,突出重點企業,開展差異化檢查,建立監管同行業企業監事會定期溝通機制,圍繞共性問題和風險,適時開展專項檢查。根據需要,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對企業進行集中重點檢查和境外國有資產檢查。

三是進一步加強成果運用。監事會檢查發現的企業重大決策不合規、生產經營中的重大風險、重大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企業領導人員違法違紀違規線索以及監事會主席認為應當立即報告的其他情況,要一事一報告。加大企業對監事會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力度,健全對企業整改落實監事會反映問題的檢查評價制度,確保中央企業實實在在受益於監事會監督。對拒絕整改或整改落實不到位的,約談企業領導人員。對整改不力、屢查屢犯的,要嚴肅追究企業領導人員責任。

四是進一步落實監督責任。建立可追溯、可量化、可考核、可問責的履職記錄制度,全面、如實記錄監督檢查工作軌跡,確保全程留痕,有據可查,作為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建立以報告制度和履職記錄制度為核心的監督工作責任倒查機制,對企業重大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和風險應當發現而未發現或隱匿不報、查處不力的,嚴格追究有關人員失職瀆職責任;對消極監督、不作為的,按照幹部管理權限,進行誡勉談話或調整工作崗位,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降職或免職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67

重大信號:財政部新設個人所得稅處 改革有望加快推進

為適應稅制改革的推進和市場變化,財政部內部機構也在作相應的調整。

第一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近期財政部稅政司的所得稅處分拆為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處和企業所得稅處。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對記者分析,這體現了個稅和企業所得稅的重要性提高,而且個稅和企業所得稅面臨的具體問題不同,兩個稅種在稅收制度里越來越獨立也是此次分拆兩個處的背景。

胡怡建強調,個稅制度異常複雜,當前個稅改革進程相對緩慢,而此時單獨成立了個稅處,將有利於加大對個稅的研究,推進當前個稅改革。

個稅改革是當前社會焦點。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已經提交國務院,按計劃將於今年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熟悉個稅改革方案的人士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個稅改革方案總的想法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負,適時增加如教育、養老、房貸利息等專項扣除項目,同時加大對高收入者的征收力度。

未來個稅改革將對現行11項分類所得中的勞動所得進行適當歸並為綜合所得,比如對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具有勞動報酬性質的收入,納入到綜合課稅的範圍中。

而利息、股息、紅利,屬於投資所得,財產租賃屬於讓渡使用權所得,財產轉讓屬於所有權變動所得,可考慮仍按照現行的分類方式計征。

這就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對於綜合所得,未來將逐步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的稅前扣除制度,這也是新一輪個稅改革中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的關鍵環節。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1~9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達7903億元,同比增長17%,占全國稅收收入比重約為7.8%。前9個月,企業所得稅收入為24162億元,同比增長8.3%,占全國稅收收入比重約為24%。

截至發稿前,財政部官網並未更新上述相應機構調整。不過根據此前所得稅處的職責介紹,基本可以從中了解新設個稅處和企業所得稅處職責。

此前所得稅處職責包括,負責擬定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方案;負責提出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立法計劃,擬定或審核相關稅收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負責提出所得稅應稅項目、稅率調整和減免稅的政策建議;負責協調所得稅稅政與財務、會計業務之間的關系;研究擬定行業、產業、區域等所得稅政策;研究擬定所得稅收入分享體制改革的涉稅政策及實施辦法等等。

此次財政部除了分拆所得稅處為個人所得稅處和企業所得處外,原教科文司更名為教科司,新設立文化司。

胡怡建認為,這與文化市場的發展,規模擴大,且此前不少文化事業單位已經轉制為企業相關,新設文化司將更加方便管理。

另外,財政部稅政司的流轉稅處更名為增值稅處。此前的流轉稅處主要職責是負責擬定增值稅、營業稅和出口退稅制度改革方案;負責提出增值稅、營業稅立法計劃,擬定或審核相關稅收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等。

而隨著今年5月1日,營業稅改增值稅全面推開,營業稅告別了歷史舞臺。

胡怡建稱,營改增後,流轉稅處改為增值稅處符合實際,也突出了增值稅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增值稅是全國第一大稅種。財政部數據顯示,1~9月,國內增值稅28014億元,同比增長23.8%,占全國稅收總收入比重約為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75

前10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2580家 同比增7.4%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17日表示,2016年1-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580家,同比增長7.4%;新設立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近600家,增資超1億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約370家。

商務部17日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對1-10月吸收外資情況進行解讀。

孫繼文稱,2016年1-10月,全國吸收外資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全國吸收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增長。2016年1-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580家,同比增長7.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折1039.1億美元,同比增長0.2%)(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

二是外資加速向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2016年1-10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1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9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0.2%。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及相關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領漲,同比分別增長232.1%、31.1%、44.6%和62.1%。

高技術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幅居前,同比分別增長92.3%和87.5%。

制造業吸收外資較多的主要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上述五個行業占制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總量的51.2%。

三是新設立及增資的大型企業數量增多。2016年1-10月,新設立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近600家,增資超1億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約370家。

這些企業多集中在新興產業及高科技行業,既包含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飛機零部件、集成電路和芯片等先進制造業,也包含電子商務、雲計算、生物燃料研發、物聯網技術研發及應用等高端服務業。這一趨勢與中國產業升級轉型方向一致,將為中國經濟轉型釋放巨大的動力。

四是美歐對華投資持續增長。今年1-10月,美歐對華投資增長迅猛。美國、歐盟28國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9.8%和41.5%。歐盟28國中,英、德、盧森堡和瑞典對華投資同比大幅增長119.9%、86%、154.2%和52.6%。

五是西部地區吸收外資高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東部地區保持穩定增長1-10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8%。其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278%、201.8%、155.4%和116.4%。;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2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長江經濟帶區域實際使用外資31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

六是並購方式占比穩步增加。2016年1-10月,以並購方式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73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8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分別占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4.8%和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24

消息稱夏普將在鴻海龍華工廠內新設子公司統管中國業務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11月24日,夏普宣布將於2017年1月3日成立統管中國業務的新子公司夏普科技(暫稱)。作為夏普的全資子公司,辦公地址位於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在深圳市的龍華工廠內。這將進一步加深兩公司之間的合作。

新公司的董事長由在鴻海的收購談判中擔任夏普方面窗口的藤本俊彥常務擔任。

夏普目前由位於北京市內的夏普(中國)投資公司統管中國業務。2017年1月3日以後開始由新公司管理。

新公司的另一個目的是加強子公司之間的合作。社長戴正吳提出了“One SHARP”的口號,要求加強業務部門之間的合作。夏普在中國擁有家電和複印機等9個基地,預計新公司將促進這些基地相互利用彼此的經營資源。為了提高業務效率,今後還可能會對基地進行撤並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61

新設合資券商再落一子 華菁證券發力投行、資管、固收業務

華菁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菁證券”)在11月29日於上海宣布正式開業。這是繼申港證券開業後,基於CEPA(全稱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十的框架、獲批和成立的第二家全牌照合資券商。截至目前,還有近十家基於CEPA框架的合資券商公布了設立計劃,但尚未有新獲證監會核準批複的相關消息。

在華菁證券獲批之初,市場對其股東方華興資本、光線傳媒頗為熱議;如何將股東優勢與券業新軍角色融合發展,成為行業對其的關註焦點。接近華菁證券人士在活動現場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截止11月公司已入職員工145人,公司未來將積極發展新經濟相關的投行業務,積極布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業務,穩健推進經紀、投資咨詢等傳統證券業務。

“最牛新經濟投行”進軍A股市場

證監會4月20日發布公告,核準設立華菁證券。公告顯示,華菁證券註冊地為上海市,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

設立之初,華菁證券最先引起市場熱議的是其股東背景。資料顯示,華菁證券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由港資股東華興資本旗下的萬誠證券有限公司、內資股東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無錫群興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機構共同發起設立,持股比例分別為49%、46.1%、4.9%。

其中,華興資本具有美國、中國香港市場投行全牌照,曾參與和助力奇虎360、騰訊、京東、新浪微博、陌陌、美團等上市或融資事件,被市場稱為“互聯網最牛投行”。在2015年時,華興資本就開始籌建A股團隊,包括引進了原平安證券香港公司首席執行官魏山巍等;但A股投行業的開展卻一直受限於A股牌照限制。

華菁資本設立後,即有市場觀點認為,其將成為華興資本投行業務在A股的主要承載平臺。但也有行業分析稱,三家股東方均沒有傳統的二級市場經驗,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對華菁證券的業務開展的支持力度和影響。

在29日活動現場,華興資本創始人兼CEO包凡就介紹,公司未來會主打新經濟領域的優勢,主要服務於新經濟領域客戶及、傳統行業向新經濟轉型的客戶。前述接近華菁證券人士也透露,華興資本一直為中國“新經濟”創業企業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目前已經在境內外積累了一批優質客戶,未來有望將在客戶資源方面對華菁證券進行導流。

而作為二股東,光線控股董事長王長田在現場也表態稱,光線控股熟悉中國境內資本市場,與華興資本有較長期的合作關系、在新經濟也有較廣布局;將憑借自身資源和網絡,助力華菁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布局和行業積累。

上述人士還介紹,在今年10月28日,華菁證券獲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經營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在滿足一定的經營期限後,華菁證券可以繼續申請自營業務等其他牌照。

初期重點發力投行、資管和固收

在開業儀式的活動現場,華菁證券還公布了三個專業委員會、五個事業部的組織架構,各業務團隊負責人等一眾高管也集體亮相。正是在此次亮相,也透露了華菁證券成立初期的業務重點。

根據現場介紹,包凡擔任華菁證券董事長,光線傳媒王長田、華菁證券原A股團隊負責人魏山巍分別出任董事。其中,此前主管華興資本A股業務的魏山巍,將分管華菁資本的投資銀行事業部和信息技術管理部。這一任職,與此前市場對華興資本A股業務轉至華菁的預測相吻合。

此外,原中信證券資管業務董事總經理王錦海加入華菁,出任華菁證券副總經理、分管資產管理事業部。王錦海此前先後任職於中國建行總行信達信托投資公司、銀河證券和中信證券。在中信證券任職的12年期間,中信證券資管規模從不到10個億發展過萬億。

原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鄧浩也出現在高管名單中,擔任華菁證券副總經理,分管固定收益事業部。鄧浩早前還曾擔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債務資本市場部負責人、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證券董事總經理和資本市場部負責人;2015年在恒泰曾率團隊在全市場ABS發行中取得不俗戰績。

對此,上述接近華菁證券人士介紹,公司未來將積極發展新經濟相關的投行業務,積極布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業務,同時也將穩健推進經紀、投資咨詢等傳統證券業務。此外,華菁證券目前不進行兩融及自營等需要大量自有資金的業務,初期仍主要依靠人才資源;未來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酌情註入資本金、拓展業務條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90

Win10與驍龍芯片首次結合 微軟與高通聯手打造新設備

12月8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微軟正與高通公司合作打造新型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此舉有望使得這家軟件巨頭的技術基礎更加多元化,並為高通開拓新的市場。根據雙方的合作內容,微軟將推出支持高通驍龍處理器的新版Windows 10,這是Windows 10與驍龍處理器的首次結合。

合作消息在周四深圳舉行的WinHEC硬件開發者大會上宣布,旨在鼓勵硬件廠商生產內置蜂窩式調制解調器的輕型Windows設備,有別於大部分的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微軟稱,這意味著用戶將能夠連接智能手機式的蜂窩網絡,而無需額外的硬件。此外,這些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比大部分筆記本電腦都長。

微軟對Windows 10進行調整以支持高通即將發布的驍龍835。外界普遍預期該芯片將用於智能手機,而微軟在智能手機市場一直舉步維艱。微軟Windows和設備集團執行副總裁Terry Myerson在宣布這一消息的博客中未提及智能手機。

高通在一份聲明中稱,搭載其芯片的首款Windows 10設備將在2017年下半年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