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 當內地網站新浪同分眾傳媒搞緊聯婚合併之際,突然殺出個不速之客復星國際(656),透過喺美國市場大手買入分眾傳媒預託股份(ADS),靜雞雞成為新浪 第三大股東。據復星公佈,喺11月17日至12月22日期間,以11.7億港元收購咗1726.7萬份分眾傳媒ADS,相當於13.33%股權,成為分眾 第一大股東。分眾傳媒係內地最大數碼化媒體集團之一,產品供應畀商業樓宇嘅視頻媒體、住宅電梯媒體、戶外大型LED彩屏媒體等。復星解釋,入股分眾係作為 戰略投資,特別係分眾股價近期好抵買,成為集團收購良機。 吼分眾跌價大手掃 今個月22日新浪宣佈,發行新股4700萬股畀分 眾傳媒,收購對方嘅戶外數碼廣告業務,價值相當於13億美元。消息公佈之後,分眾ADS股價即時急挫16%。復星正好喺嗰陣大舉購入分眾股權,單係22日 就買入860萬股分眾ADS。根據分眾同新浪嘅收購協議,復星將因此配到627萬股新浪新股,藉住分眾同時成為新浪嘅第三大股東,可謂一舉兩得。 |
1 《21世纪经济报道》田新杰:您如何看待大量企业和行业的资金涌向房地产行业?
潘石屹:人得癌症是因为癌细胞失去记忆和约束,疯狂生长、转移,最终导致生命枯竭,直至死亡。一个行业大量集中全社会的资金,就如同人得了癌症。1999年我去美国时,全社会的钱都在往互联网行业集中,很快互联网泡沫就爆了。
2 《国际金融报》刘洋:政府最近会出台新调控政策吗?
潘石屹:有句老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房价问题,房地产问题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问题:贫富悬殊加大,实体经济苦苦挣扎,大学生就业困难,垄断企业和行业的存在,虚拟经济的泡沫化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单纯调控房地产很难奏效。
3 《上海商报》 袁晨晨:中国楼市需要怎样的政府调控?
潘石屹:我希望政府能对房地产市场做出调整,但不要用力过猛,要走中庸之道,还应把房地产放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信号远远弱于政策信号,要培养市场,爱护市场,就要让市场信号逐步代替金融危机特别时期的政策信号。唤醒和培养市场、市场的信号。
三里屯SOHO全景
4《新闻晨报》刘畅:楼市成交量大幅下降,但上海土地市场2月份依然连续出现地王,您如何看这种现象?
潘石屹:在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存在的问题,钱太多,实体经济中又没有地方投,只能去抢地王了。
5 “网易地产”李丽:北京市规划委近日处罚了13家涉及违建的企业。您有何评价?
潘石屹:在北京房地产行业违法违规现象太多了。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市场一定会乱。北京市规划委开了一个好头,对今后想违法违规的企业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我们希望政府其它部门也能向北京市规划委学习。在信息时代还有比公开更有效的治理违法事件的办法吗?
6 《新京报》张家齐: “北京11条”中关于政策性住房用地占供地50%以上的说法对房地产市场有怎样的影响?
潘石屹:市场上涌入房地产的钱太多。开发商抢地让地方政府赚了不少钱;社会上抢房让房价上涨得太快。政府拿出大量的钱建保障房是为了缓解这个矛盾。从比例上来看,50%是非常大的数量。
7 《中国证券报》林喆:今年SOHO中国将以什么心态来面对房地产市场?
潘石屹:中国房地产市场在高速发展中还很幼稚,“招拍挂”土地市场也反映出这种幼稚。为了创“地王”,有超授权举牌的,有举牌后没有钱付的,有下属公司举了牌总公司不认帐的。SOHO中国今年面对市场的心态是中庸之道,在具体措施计划的安排上要体现适度合理。
8 《上海证券报》于祥明:龙湖昨天获得北京朝阳区常营地块,被认为拣了便宜。您是否觉得暗标方式有利于减少地王?
潘石屹:我个人认为“暗标方式”是个好办法,也叫“一翻一瞪眼”,可以避免拍卖中争强好胜,这也要求每家房地产企业必须更会算帐。我们公司十年来所有超过500万元的招标都是采用这种暗标的方式。
9 《新民晚报》房蓉:听说最近SOHO中国和SOHO中国基金会都开通了微博?
潘石屹:@SOHO中国和@SOHO中国基金会是我们的两支翅膀,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我们开通这两个微博,是向@新周刊学习,通过它们为大家提供服务,建立沟通。各种媒介都有建立沟通、消除误解的作用,但微博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之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xNMDAwMDE5OTAxNg.html
尽管屡屡放言N年不考虑盈利,但对于新浪而言,微博不能总停留在只赚吆喝的阶段。
今年10月底,新浪将召开微博应用开发者大会。新浪微博负责人彭少斌向记者透露,新浪开放平台已经于今年7月28日上线,目前已有10000多家合作伙伴,申请的应用有7000个多,已上线的应用达到200多个。
“如果能把开放平台做好,那微博也就做得差不多了。”彭少斌表示,新浪微博已从媒体转型到社区,现正从社区转向开放平台。
事 实上,在应用为王的互联网时代,昔日的门户巨头新浪,亟待寻找下一个“金矿”。长久以来,新浪主要依靠互联网广告单枪匹马作战。虽然,新浪广告营收在今年 第二季度已达到731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但在日行千里的互联网行业,其收入增长仍无法与搜索引擎、游戏等相媲美。
紧守门户业务的新浪,一直在寻求新的增长点,而方兴未艾的微博由此走上前台。据新浪最新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
如此庞大的用户数,将如何转化有效的商业开发?很显然,如果能够成功打造一个开放平台,让千千万万开发者的开发应用都加入到该平台,新浪微博不仅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增强用户粘性,而且可以通过分成,顺理成章获得不菲收入。
新浪的“三段论”
据记者了解,新浪微博正秘密加快应用开放平台的推进工作,但对此彭少斌不愿多言,“今年10月底,新浪将召开应用开发者大会,届时将公布应用开放平台的标准及相关详细信息”。
不过,一些眼疾手快的应用开发者已经在新浪微博的开放平台中先过了一把瘾。
吴莹,江西财经大学软件工程系大三学生。今年4月份,她仅凭借着兴趣爱好开发了一款名为Wing微博客户端的产品。
目前,该产品已成为新浪微博上最热门的应用,占据新浪微博平台客户端下载量第一、总下载量第三的位置。
“我刚开始只是想着是否能开发一款客户端,不用每天刷网页这么麻烦。于是,自己就去找一些书籍来看,学习如何开发客户端产品。”9月21日,吴莹接受采访时说,“但没想到后来能吸引到这么多的用户。”
吴莹告诉记者:“这一过程也得到新浪开放平台诸多支持。比如:一开始很多用户反映分组功能不好用,我只是解释是因为相关接口没有开放。此后,我向新浪申请改进,很快得到反馈,并帮助改进相关功能。”
她对记者表示,现在这款客户端产品功能已经很全,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这一过程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据悉,新浪微博已计划向90后开发者吴莹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加入微博开发团队。
这 无心插柳的过程也改变了吴莹的职业思路。吴莹告诉记者,原先只想着如何做好一名程序员,但现在发现,不一定都要开发最高科技、最炫酷的产品才算是成功,如 果能开发出用户真正接受、喜欢的应用产品,就很了不起,“毕业后,可能会去海外学习交互设计专业,这个专业国内目前还没有”。
据记者了解,在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上,已有网站合作、桌面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200多种应用。而且,由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全面开放,摆在年轻开发者面前的创业门槛得以降低,通过新浪微博开发第三方应用程序创业成为可能。
新浪微博事业部产品总监芦义表示,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将在推广上给优秀的第三方开发者给予支持,未来还将引导开发者实现商业化。
微博商业探索
对于新浪微博,虽然彭少斌对记者表示“未来两年内都不考虑盈利”,但开放平台的布局,显然是其谋求从投入向盈利转变的重要步骤。
早在一年前,当叽歪、饭否等因一些原因被停止运营时,新浪微博凭借着媒体优势及名人路线,取得先发优势,在中国微博市场占有绝对领先地位。但在应用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这显然不够。
百度开放平台试图通过百度框,“框住”内容提供商,也“框住”用户;腾讯的“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理念,在收购康盛创想之后也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新浪微博如果只停留在媒体概念,用户粘性无法得到保证,长远来看必然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
对此,彭少斌告诉记者,新浪内部已将微博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媒体、社区和开放平台,现在,新浪微博正在从社区向开放平台过渡的阶段。
据其介绍,今年8月份之前,新浪微博主要以分享资讯、信息为主,属于媒体阶段。在这个阶段,新浪只是尝试着思考各种有效营销模式,但并未真正展开大规模营销推广,将用户量最大是新浪首要目标。
“只有将微博用户量做到中国网民总体规模的一半以上,其影响力才会真正无法抵御。”彭少斌说。
今年8月份,即新浪微博成立一周年时,新浪对微博做出较大改动,提升了其社区属性,即充分发挥各种应用和功能的特性来黏住用户。这一阶段,新浪用户可获取一些例如QQ秀这样的增值服务。
不过,新浪真正目标是第三阶段的平台服务费和分成。新浪微博不仅要借此打造中国第一个微博客,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微博实现战略转型,从内容平台转型为用户平台,通过丰富应用和功能进一步吸引用户使用微博,甚至产生付费,形成正向循环。
彭少斌告诉记者,新浪微博平台的策略是让开发者去做那些能赚钱的产品和应用,新浪去做那些不赚钱的、但是必须有的产品。
“未来,新浪微博将和第三方开发者主要采用分成模式,获得利益共享。”彭少斌表示,“至于第三方应用是否收费,则是开发者决定的事情,新浪不会进行干预。”
对于百度开放平台等采用的广告和赞助等商业模式,彭少斌表示,暂未考虑,“这两种模式,都不够成熟”。
互联网“开放”潮
2010年,“开放”无疑成为互联网界最热门的关键词。盛大、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开放平台,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轮“平台之争”。对此,彭少斌表示,“新浪的开放平台和他们的业务模式不同,不存在竞争。”
然而,随着腾讯微博的迅速壮大,新浪微博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原本一直封闭的腾讯,也已上线其社区开放平台,目前重点放在QQ空间和朋友社区(QQ校友)两个社区。
业界普遍认为,腾讯开放平台有着庞大用户基础,QQ同时在线人数已达1亿,且有付费会员,其将无疑吸引着大量的第三方开发者。对此,彭少斌不愿过多置评,仅表示,“做好自己产品才是关键。”
据 彭少斌介绍,虽然互联网行业都在谈“开放”,但根据开放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谷歌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其提供的是技术底层的开放,并没用用户量 支持;一种是为Facebook为代表的“漏斗式开放”,提供接口和用户基础,供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平台;最后一种是以Twitter为代表的真正开放的 应用开放平台。
“新浪目前只是实现了一部分开发应用,未来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推进平台建设。”彭少斌说。
事实上,开放平台的 “开放性”正是很多第三方开发者担忧的焦点。一些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表示,在此前不少宣布实行开放政策的互联网平台上,就曾出现平台方与应用开发者争利的情 况,一旦平台方看到平台上的应用做得比较不错之后,就会借机踢开第三方开发者,由自己来做类似的应用。
“这等于把试错的风险转嫁给了第三方开发者,而平台方最后轻易地摘取果实。”一位应用开发者说。
比如,此前宣布推出开放平台的腾讯,就有互联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久以来打造的封闭运营体系,不可能让腾讯一夜之间将其用户和接口全部开放,这将使其利益蒙受重大损失。”
换言之,腾讯的开放平台仍然只是局部开放的平台。如果未来腾讯与第三方开发者的分成比例欠缺吸引力,极有可能较大挫伤开发者的积极性。
而针对业界担忧的新浪是否会像百度、腾讯等大公司一样,在开放平台同时也将扼杀创新的问题,彭少斌表示,“我们不会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我们主要工作还是做平台,但是会做出一些产品的案例,供合作伙伴学习。”
彭少斌认为,新浪微博目前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用户,“新浪微博尽管在一线城市和高端人群中影响力很好,但如何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打开局面,仍需努力”。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56776.html
目前,新浪新闻页面底部已经有MSN的分享按键,新浪博客更新也可以在MSN即时通讯工具上显示。
刘振宇透露,双方的合作具体包括:未来通过MSN就可以发内容到新浪微博上,而新浪微博的更新也可以显示在MSN上,访客还可通过在新浪微博中直接发起和在线用户的MSN聊天等等。
“双方也有商务条款,有收入分成计划。”刘振宇表示,这是两大客户群相似平台的战略合作,因为都是属于白领核心人群。
去年11月,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腾讯与360经历了一场“3Q”大战后,新浪与MSN中国选择携手。根据协议,新浪与MSN将在诸多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涵盖微博、博客、即时通讯、资讯内容和无线等方面。
新浪微博和MSN之间将实现用户的整合,用户通过任何一方产品登录后,都可以实现与另一方用户的沟通。新浪的微博、门户、博客和广告资源的引入,将全面盘活MSN的现有用户和平台。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认为,新浪由此形成微博+博客+UC+MSN+门户的平台矩阵,进一步成为平台级互联网企业,可以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一拼,成为四大平台之一,真正进入平台化竞争层面。
刘振宇表示,MSN也在推链接开放平台,对大量第三方应用开放,比如网易,甚至是腾讯的QQ空间也已经接入,此后这类业务也有盈利可能。MSN中国正在大力进行本土二次开放,现在有几十人的本土开发团队。
华兴资本CEO包凡认为,MSN以前是一个通讯工具而非社交工具,没有一个归属感。MSN做成一个开放的IM平台,这对于QQ在中国来说会是最大的威胁。
事实上,现在腾讯也在加紧与微博的整合以及平台开放。近日腾讯微博已经可以和QQ融合捆绑、内容显示,而腾讯空间也在逐步开放。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411
假如Twitter被賣掉了,新浪微博該怎麼辦? |
|||
新浪的股價在過去6個月上漲了120%,簡直遇到它上市10年來最風光的時候。投資者的熱情一定與不停增長的微博用戶數有關。 A 控制。新浪的管理層利用MBO成為公司最大股東,解除了困擾公司多年的隱憂,但它仍然是一家股權相對分散的公司。將新浪不同業務梳理成幾個獨立公司,將是更好地控制這家企業的方法。同時,獨立對於微博的運營團隊來說會有更好的激勵作用。 新浪就應該對微博做點更大的事了。據說兩家獨立公司已經註冊成立,這應該是做準備的架勢了。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03/2216464.shtml
每經記者 鄭佩珊 謝曉萍發自上海、北京
3月2日,一條消息將麥考林、新浪以及中國動向3家公司綁在了一起。當日,麥考林宣佈新浪以及中國動向的子公司將購買麥考林29%的股份。
3家上市公司的合作一度被業內稱為「強強聯手」,而新浪首次明確在電子商務市場展開的行動也表明,包括新浪、騰訊、網易、搜狐在內的中國四大門戶網站,至此已全面進入電子商務行業。
新浪代表將成麥考林董事
此次交易中,新浪以及中國動向的子公司將向麥考林兩大主要股東——紅杉資本旗下的MaxproHoldings Limited和 EverKeenHoldingsLimited協議購買總計1.175億普通股,相當於1678.7萬美國存托股 (麥考林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交易的每一美國存托股相當於7普通股)。其中,新浪將購買7698.7萬普通股,約佔麥考林全部發行股的19%;中國動向將購 買4051.9萬普通股,約佔麥考林全部發行股的10%。在交易完成之後,新浪將指派一位代表加入麥考林,替代將辭去公司董事職務的紅杉資本副總裁余根 靈,成為麥考林的新董事。
新浪以及中國動向此次購買的股價為普通股0.8571美元/股。同時,新浪以及中國動向在此次交易中還將額外獲得來 自MaxproHoldingsLimited和EverKeenHoldingsLim-ited賦予的額外購買麥考林4825.4萬普通股和 1830.6萬普通股的權利,此購買權在完成上述普通股收購後的兩年內有效,價格為普通股每股1.1429美元。
從收購完成日起,新浪和中國 動向將進入一個為期一年的禁售期。同時,紅杉持有的餘下麥考林股份也將進入一個為期180天的禁售期。「新浪與中國動向的加入,也使得紅杉資本可以實現 『完美退出』。」一名業內人士認為,「紅杉資本作為基金持股的公司退出麥考林是必然的。」根據其估算,紅杉此次減持至少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回報 (不包括所餘股份)。
根據麥考林上市時提交的SEC文件顯示,上市前,沈南鵬代表紅杉資本持股75.9%,上市之後股份稀釋到62.8%。此次出售29%股份後,紅杉持有麥考林33.8%股份,仍為第一大股東。
新浪試水電子商務市場
「對麥考林而言,新浪與中國動向的加入後,前者提供的是營銷推廣渠道,而後者則注入了新的產品線。」B2C分析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方盈芝表示。
新浪首席執行官曹國偉也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通過投資麥考林邁入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我們相信我們對麥考林的戰略投資將增強該公司的網上營銷能力,並助 力麥考林成為中國網上時尚平台的領頭羊。」曹國偉指出,考慮到新浪的巨大用戶和流量基礎,希望探索其他直接參與電子商務的途徑,麥考林只是新浪在電子商務 市場的第一步,借此可以獲得更多B2C方面的經驗。
「新浪已經不是第一次介入B2C業務。」易觀B2C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這一次新浪與麥考林的合作,或許主要是停留在資本層面。新浪在互聯網領域具有一定前瞻性,投資麥考林說明新浪在戰略上對於B2C的重視。不過,就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並不適合直接介入。」
據新浪內部人士表示,入股麥考林對新浪來說是財務投資。從未來10年的趨勢看,中國的電子商務將迎來巨大發展,目前新浪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因此在電子商務領域進行嘗試和佈局十分必要,不排除將來可能進行更多相關的收購和投資。
財經作家、BiaNews助理總編輯丁西坡表示,通過與麥考林的合作,新浪豐富了投資方向,展示微博的廣告盈利模式,麥考林與新浪媒體平台和微博平台的結合將更加緊密,這有利於麥考林的品牌與銷售。
中國動向受益或更大
中國動向集團的董事長陳義紅表示:「麥考林的電子商務平台將為我們進入中國潛力巨大的在線運動服裝市場提供堅實的基礎。」
對此方盈芝告訴記者,如今B2C行業的服裝大多定位於時尚人群,設計風格基於前衛、流行的趨勢,但是目前運動裝一塊仍舊是個空白。麥考林作為成熟的網上服飾銷售平台運營商,中國動向旗下的品牌KAPPA可以借用其現成的網上運營模式。
而麥考林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顧備春表示,「我們將和中國動向一起在我們的在線平台m18.com建立一個專門銷售運動服裝的頻道,並一同開發新的基本款服飾產品。」
「對於中國動向而言,本次合作或許利益更大,畢竟它可以借用現成的網上銷售模式。」前述業內人士認為,「但對於麥考林而言,旗下品牌眾多,KAPPA的加入影響不會太明顯。」
(每經記者楊可瞻對稿件亦有貢獻)
新聞鏈接
新浪微博用戶過億去年淨利同比增63%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昨日(3月2日),新浪公司公佈了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10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新浪淨營收1.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9820萬美元增長12%。廣告營收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廣告營收8250萬美 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新浪第四季度運營利潤為2550萬美元,淨利潤為3060萬美元。
2010年全年,新浪淨營收4.026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12%;廣告營收為2.9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2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新浪2010年淨利潤為1.139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63%。
新浪CEO曹國偉表示,過去一年中,除網絡廣告業務和盈利能力顯著增長外,新浪已成功將新浪微博建設成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其用戶基礎 在2010年擴大了25倍多,註冊用戶總數已超過1億。2011年,新浪計劃將微博作為新浪新媒體成長戰略的核心,加大投資以求進一步提升優勢地位。
曹國偉表示,中國微博市場還處於發展早期,新浪微博現階段的戰略不是推動該產品的盈利,而是更專注於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用戶體驗和宣傳推廣。
對於盈利問題,曹國偉表示仍在開發各種盈利途徑,包括廣告系統、實時搜索等,這些將來會成為重要的盈利手段,並且還在打造遊戲平台等,與微博平台連接,盈利前景很大。短期內新浪還可以在門戶網站和微博平台之間進行交叉銷售。
另一方面,基於微博的優勢,新浪也正在加快IM(即時通訊)通訊工具的開發。昨日,有用戶發現新浪微博界面上增加了 「顯示在線」和「視頻聊天」等IM具備的功能。新浪內部人士表示,新浪內部網絡正進行IM相關功能的測試,預計將在下周正式推出。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202&time=2011-04-08&cl=115&page=all
新的域名、新的標識,還有在都市報頭版大幅的植入廣告,新浪微博以各種方式發出「獨立宣言」。
4月7日,新浪微博正式啟用新域名weibo.com,同時啟動新版Logo標識。與當前其他微博域名相比,這一域名更加簡潔且便於記憶,進一 步拉低了用戶使用微博服務的門檻。新浪(NASDAQ:SINA)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曹國偉表示,微博將不再是新浪的一個頻道,而是一個更加獨立、市場前景 更為廣闊的平台。
![]() |
新浪借助微博產品從傳統互聯網公司完成了向平台型服務公司的轉型。鄭帥/CFP |
自2009年8月開通以來,新浪微博從無到有,註冊用戶飛躍1億。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0年新浪微博在活躍用戶數方面佔有56.5%的市場份額,在瀏覽時間方面擁有86.6%的市場份額,遠超國內其他微博服務商。
今日,新浪微博已經成為新浪上市公司估值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浪股價一年間沖上雲霄,漲幅近200%,遠超同類公司,其背後最大的賣點,正是新浪微博。
雪球財經創始人方三文在4月2日由愛美股主辦的新浪微博估值會上,給出37億美元的估值。此前新浪曾經廣邀海外基金經理和投行分析師給新浪微博 估值,有投資者報出50億美元的價格,震驚四座。對總市值68億美元的新浪來說,這意味著目前並未盈利的微博業務,已經貢獻了新浪總市值的大半江山。
「新浪借助微博這個創新產品從傳統的互聯網媒體公司完成向平台型服務公司轉型。」方三文說。去年4月,新浪微博成為新浪的獨立事業部之後,業界圍繞其分拆、上市的猜想也從未停止。
但如果新浪微博成為新浪所有業務的核心平台,出現「新浪微博即新浪」的情況,新浪又當如何?
估值遊戲
自去年7月開始,瑞士信貸分析師首次將新浪微博作為新浪的新增長點寫入報告,題目是「微博非常強勁」,並給出跑贏大盤的評價 (outperform)。此後新浪微博用戶數與新浪的股價都不斷連創新高。雖然新浪因加大對微博的投資而影響了其短期業績,但新浪微博在一年之內的成長 表現,成為新浪股價增幅遠超同業的重要依據。
2011年4月2日,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互聯網研究部發佈《移動社區:高黏度/一站式服務平台——移動互聯網深度研究之完結篇》。報告指出,「微博作為殺手級的移動互聯網(社區)業務,有望給新浪帶來持續的價值重估機會。」
中金公司對新浪未來股價的看好,是基於微博平台對各種傳統和新興業務的拉動,而不是將微博作為一項可獨立的業務來加加減減。為此,中金公司給予新浪股票「推薦」評級,未來一年的目標價為104美元,未來三年的目標價為201美元。
不過,坊間對新浪微博獨立上市的傳聞不曾平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試圖對新浪微博進行單獨估值。
雪球財經的方三文給新浪微博估值37億美元,他用新浪總體市值減去各項業務估值的方式,得出了新浪微博的估值。
新浪的資產主要包括門戶(廣告)、無線增值、中房信、麥考林、現金、微博和其他。方三文根據已有的市場交易價格給這些業務分別估值,將以上幾個 部分的估值再加上商城、搜索、企業應用解決方案、商譽等因素,合計估值約31億美元。新浪目前的總市值約68億美元,減去上述估值,則新浪微博的價值已達 到37億美元。
3月1日,韓國未來資產(Mirae Asset)將新浪微博估值從20億上調至30億美元,按照均值來看,新浪微博的估值已經佔據新浪總市值的「半壁江山」。
對於一個剛剛開展一年有餘的業務,這樣的估值是不是太離譜?一位互聯網投資圈資深人士表示,無論估值的高低如何,現在給新浪微博估值的都是在 「拍腦瓜」。原因是,「新浪微博未來能發展成什麼樣,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他表示,儘管目前微博平台漲勢很好,但未來盈利模式甚至能否盈利都存在極大 的不確定性。
一位國際知名投行互聯網分析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目前相關機構對新浪微博估值不一且有較大差異,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新浪微博現在尚未實現盈利,也不確定會在未來哪一時點實現盈利。
微博作為一種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平台,首先當然是可以通過廣告獲得收入,而微博的follower(關注)定向廣告模式,比傳統廣告轉化率大大提高。
另外是收入分成,一種是通過將用戶push(推)到其他網站上進而與其他網站分享廣告收入,另外一種則是通過3G業務與運營商(SP)分享收 入。微博積累的龐大的用戶群體,一方面可以向企業用戶收費,另外利用巨大的用戶群可以產生數據庫盈利、為高端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等多種模式。
與此同時,微博平台中植入LBS、即時聊天工具等,將可能為微博帶來商戶和虛擬貨幣的收入。
不過,有騰訊的案例在前,很多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本著用戶為王的精神,深信只要能夠凝聚人氣,保持粘性,盈利模式可以慢慢摸索,用戶資源可以日後挖掘。
微博改變新浪
2009年8月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首次推出微博服務,新浪微博一直保持著爆髮式增長。
截至今年3月,新浪微博註冊用戶數突破1億,其中發展第一個5000萬用戶用時14個月,發展第二個5000萬用戶僅用時4個月。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0年新浪微博在活躍用戶數方面和瀏覽時間方面遠超國內其他微博服務。
雖然起步時間非常接近,但新浪微博的用戶數在一次次的微博炒作、微博口水戰之中飛速成長。目前,新浪微博在註冊用戶數和瀏覽時間等各項指標上遠超競爭對手。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季衛東表示,新浪微博用戶數量猛增,已吸引了6萬多個名人、達人,他們變成新浪微博的稀缺資源。
比如說姚明在新浪開博後,很難再在其他微博上開設微博。由此,這些名人成為新浪微博獨家壟斷的資源。明星無形中為新浪做了內容編輯和免費打工仔。而對於廣告主來說,安踏、李寧、匹克等運動品牌可以在姚明微博上做廣告,很容易精準定位。
微博對新浪的意義,還不止於其微博業務上的全面勝出。有了微博,新浪的傳統業務也開始發生變化,在微博這個平台上,投資者們看到了將新浪與騰訊、Facebook這些「非同類」公司進行比較的可能性。
2010年4月,新浪將微博業務分拆出去,成立了專門的微博產品事業部,全面負責微博產品的開發、運營及規劃,原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兼任微博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團隊現有七八百名成員,且一直處於「燒錢」階段。
新浪微博近期連續推出了AIR客戶端、微團、微領地以及微音樂等一系列全新的功能和應用。AIR微博客戶端,除具有瀏覽首頁、發微博、評論、私信等全部「網頁微博」功能,其中最搶眼的功能是即時聊天,與騰訊QQ別無二致,甚至更為方便。
根據未來資產研究報告,新浪微博在廣告市場份額將從13%增至25%。該報告稱,新浪微博來自外部環境的風險可能性很小,但其盈利步伐可能不會如市場預期的那麼快,因此對其估值不過是一個遊戲,不過新浪微博的每用戶花費時間也在趨穩。
該報告同時指出,按照目前增長速度,新浪微博即將成為僅次於騰訊QQ的中國第二大社交媒體,「中國微博市場很快將進入新浪、騰訊和搜狐三強紛爭的格局,雖然騰訊和搜狐微博近期有所增長,但預計新浪微博2011年底能夠保持40%-50%的市場份額」。
華爾街的中國概念股分析師張曉帆在報告中指出,微博AIR客戶端使得新浪微博用戶可以彼此進行即時通訊(IM),這對騰訊的核心產品QQ構成了挑戰。鑑於新浪與騰訊的微博競爭日益激烈,新浪管理層決定顯著提高對微博平台的投資,且今年不會急於推進微博的商業化進程。
交織的命運
去年4月,新浪微博成為獨立的事業部以來,業界圍繞其分拆、上市的猜想就從未停止。
一方面,很多市場人士分析,曹國偉長於資本運作,因此很可能將新浪微博獨立運作上市。
五季諮詢合夥人洪波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新浪的傳統業務非常成熟,估值偏低,而全新微博如能獨立出來會享受更高的估值。
而財務出身的曹國偉,長於資本運作。新浪曾拆分旗下房產業務(新浪樂居)與易居中國旗下房產數據庫業務合併組成中房信,登陸納斯達克。洪波指出,現在新浪也有打算將新浪汽車、財經頻道等分拆上市。
不過,也有很多長期跟蹤新浪動向的人士指出,新浪微博日後將成為新浪的核心平台,推動整個新浪的升級。與房產、汽車、財經等垂直頻道不同,新浪微博將與新浪的其他垂直頻道交織在一起,成為新業務的核心。
「對於新浪來說,微博對新浪現有的所有業務都是非常核心的平台,會對新浪的各種業務起到非常重要的拉動作用。」一位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直投部門的人士這樣說。
他分析,很難說未來新浪微博的收入會怎麼樣,因為未來新浪的不少收入可能都是跟微博有關,但又不是微博直接產生的。「微博不是一個單獨的業務,而是一個平台,對新浪的業務具有拉動作用。新浪不會把微博拿出來,因為過幾年新浪就是新浪微博。」
曹國偉在新浪年報中表示:「2010年對新浪來說是轉型的一年。除了實現網絡廣告業務和盈利能力的顯著增長外,我們已成功地將新浪微博建設成中 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其用戶基礎在2010年擴大了25倍多。現在微博的註冊用戶總數已超過1億,較四個月前增加1倍。」
「進入2011年,我們計劃將微博作為新浪新媒體成長戰略的核心,加大投資以求進一步提升我們在社交媒體領域的領先地位,使新浪成為更深地植根於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最佳網絡平台。」曹國偉說。
|
||||||
在中國,媒體受到監管,但網民卻透過微博,發揮一四○字的力量,走到哪寫到哪,每個人都可當記者,記錄發生的真相,於是迅速成為一股新興的媒體力量。 撰文‧林宏文 四月七日,中國第一大入口網站新浪網宣布,將把旗下擁有超過上億名用戶的﹁新浪微博﹂,正式獨立為weibo.com。當天晚上,在那斯達克掛牌的新浪也受此激勵,股價大漲六%達一一七美元,這是新浪網在美國掛牌十一年來,股價的歷史最高點。 在中國,微博已成為衝擊中國媒體的新革命力量,新浪此次率先搶占「微博」拼音||weibo的網址,不僅再度領先群雄,也對包括騰訊、搜狐、網易及百度等中國其他網路大廠領軍人物,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微博掀起了中國網路與新媒體大戰,成為近來最受關注的焦點。 微博到底是什麼?微博就是微型部落格(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資訊分享、傳播及獲取的網路平台,透過一四○字左右的文字,用戶可以即時更新 資訊進行分享。美國的推特(Twitter)可說是微博的老祖宗,微博雖然模仿自推特,但微博﹁評論加上轉發﹂的模式,還能以多媒體方式呈現,比推特的功 能更強大,也因此成為網路世界中的新勢力。 對社會輿情有絕對影響力 微博在中國市場產生的巨大力量,從簡單幾個數字就可以看出來。目前除了新浪微博擁有一億名以上的使用者外,騰訊微博也宣稱使用者近一億人,至於其他的入口 網站如搜狐、網易,也都擁有千萬名微博客,加上眾多以社群網站為主的人人網、開心網等,發展微博已成為中國網路業的全民運動。 微博在中國之所以如此紅火,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是一個是媒體發展受到嚴格監管的環境,但透過微博一四○字的力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走到哪就可以寫到哪,真實記錄每分每秒發生的事實真相,讓微博迅速發展成為一股新興的媒體力量。 因此,在微博至今才一年半的短暫歷史中,已經在一次次的社會事件中喚起了大眾的關注,從山西疫苗、「宜黃血拆」(強制拆遷引起自焚事件)、拐賣幼童、唐駿 學歷造假,以及﹁我爸爸是李剛﹂等事件,民眾面對身邊社會現狀發出不平之鳴,也發揮了輿論監督、媒體揭露真相的寶貴價值。 例如,去年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區公安局副局長李剛的兒子李啟銘,因為酒後駕車,在大學校園內撞倒兩名女大學生後逃逸。但李啟銘被保安攔住後說,﹁有本事你們 告去,我爸爸是李剛。﹂這個囂張的行徑引起網民對官二代的憤怒,過去一向被隱匿起來的事件,最後透過微博傳遍全中國。 至於有﹁打工皇帝﹂之稱,曾任微軟中國及盛大總裁的唐駿,由於被一位微博客揭發學歷造假,但唐駿又一直堅稱沒有說謊,讓這個訊息更迅速在網上被炒作升溫,最後唐駿承認買學歷,也讓﹁唐駿學歷門﹂成為二○一○年最夯的大陸新聞。 因此,一○年不僅被稱為中國微博發展元年,微博客更榮登︽南方人物周刊︾一○年風雲人物。此外,上海交通大學在一份報告中還統計,中國在一○年排名前五十 名最重大的輿情案例中,由微博首發的有十一起,比重達二二%。連《華爾街日報》都認為,﹁中國微博是資訊分享和自由化討論的最前沿,其重要性將越來越大, 微博已成為中國資訊與傳媒的新空間。﹂除了監督與揭露真相的功能外,微博與許多媒體一樣,娛樂內容的快速傳播,也是吸引網民投入微博的重要原因。例如去年 十月女歌手團體S.H.E.中的Selina燒傷,粉絲在微博上關注Selina的復健消息,甚至新聞記者都要靠Selina父母在微博上的發言,尋找新 聞線索。 此外,在兩岸三地都相當知名的「康熙來了」兩位主持人小S及蔡康永,在新浪微博一樣擁有高人氣,小S第一次上微博就放了自己的素顏照,引起粉絲的瘋狂轉 發;蔡康永則擁有藝人中少見的思想與內涵,透過微博短短的一四○個字,傳達許多想法或新書訊息,也讓粉絲跟隨者不斷擴大。 新浪微博估值三十億美元 很多不了解微博的人會覺得奇怪,﹁微博一次只能發短短的一四○個字,為何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力量?﹂其實,中文的一四○字,比英文的內容要豐富許多。因為, 在英語等西方語言裡,一四○個字元其實只能容納二、三十個單詞,也就是一、兩個短句,但在中文裡,一四○個漢字可表達的,遠遠多於英文字元所能傳遞的訊息 量。 也因為微博匯聚了驚人的流量與關注,企業界當然已開始密切注意微博的發展,並思考該如何利用這個新媒體平台。例如像東方航空的空姐,就化身許多名為﹁凌燕﹂的微博客,由於美麗的空姐原本就很具話題性,吸引了許多粉絲加入,也讓企業形象加分不少。 當然,微博的批評往往對企業形成很大的殺傷力,也逼使企業必須時時關注微博上的言論。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就說,有一次他乘坐南方航空的航班發生延誤,但 期間空服人員的服務態度很不好,於是他就用手機發微博評論,結果發出後不久,南方航空的人員就很快找到他的祕書,並表達了歉意。 在微博這個新興媒體中,目前新浪可以確定是龍頭。根據統計,新浪微博用戶規模已突破一億,用戶數占中國微博總用戶數的五四%(扣掉重複計算者),若按瀏覽時間計算,新浪微博的市占率為八七%,更遠遠超過其他對手。 這種爆發式的進展,最敏感的資本市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題材。日前,華爾街分析師公布了美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六大中國概念股,其中新浪是唯一入榜的網路媒體公司。 此外,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也將新浪一年目標股價定為一○四美元,二年目標股價定在一四二美元,不過,這個預測顯然低估,新浪股價於四月十八日已突破一三五元,再創歷史新高,不僅比去年上半年的三十元足足漲了四倍多,也一舉超越長期壓在頭上的老對手搜狐。 在市值部分,去年十二月,高盛對新浪微博的估值為七.二億美元,今年三月初,未來資產的研究報告,更將新浪微博估值從二十億美元上調至三十億美元。 百度結合老二們 挑戰龍頭雖然新浪微博還未能獲利,但新浪執行長曹國偉說,﹁互聯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開始就關注盈利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只要有大量用戶形成一個大的生態圈,新浪微博未來的盈利是沒有問題的。 就像臉書(facebook)在積聚了龐大用戶群後,去年淨利潤是六億美元,今年估計可達二十億美元,它也是用了五、六年時間在做用戶積累。﹂若比較社群 網站臉書及推特的市值,近來也是水長船高。例如臉書幾個月前的估值大約是五百億美元,現在則接近八百億美元;推特去年十二月的估值是四十億美元,但在最近 的收購談判中,估值已達八十億至一百億美元。 至於新浪微博到底值多少?李開復說,﹁我在微博上與粉絲談這個話題,已有投資銀行透露,願意出價三十億到四十億美元買下新浪微博。﹂新浪目前整體市值約八 十二億美元,但除了微博外,新浪本身還是中國最大的入口及新聞網站,在微博估值不斷拉高下,也難怪近來新浪股價會不斷創新高了。 不過,新浪微博的龍頭地位,如今也引起眾家網路業者的覬覦,不僅騰訊急起直追,用戶數近一億,近來百度更推出一個「群發微博」的功能,用戶可在百度框裡一 次同時發微博到騰訊、搜狐及網易,但唯獨新浪不在此列,百度擺明就是要「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挑戰新浪的霸主地位。 百度的加入,當然讓新浪備感壓力,也讓這個才一歲半的新媒體,醞釀著一場新的大戰,結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誰贏得這場大戰可能沒那麼重要,微博這個新 興媒體,肯定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許多草根市民來說,﹁織圍脖﹂(微博客的戲稱)已成為每天必要的功課,每個人都可以從這個新平台中,找到自己的價 值、自信與樂趣,這恐怕是微博給華人社會帶來最重大的意義了。 微博、臉書比一比 ——各具特色、各擅勝場 臉書 微博 連結對象 連結親朋好友等關係 關注任何你想接觸的人社交圈 設定範圍相對較小,屬小圈圈 設定範圍較廣,有大量的追隨粉絲 人際關係 雙向 僅單向 平台角色 一個虛實整合的關係鏈 隨時發布關注的個性化媒體影響力 全球(中國大陸除外) 中國大陸資料來源:《李開復 談微博改變一切》 新浪微博用戶規模 遠超對手 ——大陸四大微博用戶數 微博 註冊用戶(人) 新浪微博 超過1億 騰訊微博 近1億 網易微博 3800萬 搜狐微博 10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