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國內回來, 那裡的洗手間衛生情況不言而喻,香氣飄散幾里外。
圖中的公共女洗手間位於金鐘,看得教人感動了。
並不是我們的家,更不是朋友的家,從沒見到的場面。
那些便條字句很窩心:
「早晨, 無懼風吹雨打, 自由仍是會開花」
「繼續努力, 刷完牙再守護最美麗的香港」
「抗爭都要扮靚靚,您們每一位都很善良, 美麗,請隨便取用 加油」
還附加說明書, 使用步驟。
我只能說香港人您們充滿愛。
為您們深感自豪及驕傲。加油!
一個地方的精神文明從那裡找,在衛生間裡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kw59.html
2011-12-29 NM
過去一千五百年,人類文明至少經歷過兩次大規模倒退。 公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s)被外族武官罷廢。隨着這個末代帝王被放逐,歐洲正式步入中世紀。
從 考古學的發現,可以見到中世紀歐洲人生活水平嚴重倒退:古羅馬人生活在大城市,有政治生活,有自由市場,一般人也重視沐浴,講求飲食的材料和煮食方法,住 屋有區分作息煮食的間隔。進入中世紀,一切幾乎完全消失:絕大多數歐洲人變成鄉下佬文盲,許多人一生只食用幾種食材,從不洗澡,住處只是一個有四幅外牆一 個頂的泥屋,起居飲食人畜大小二便全部在同一個空間解決。歐洲人的生活水平到了十八世紀左右,才漸漸回復到之前的水平。有些生活習慣,例如沐浴,更是在過 去一百多年才漸漸變成平常百姓的生活一部分。 人類文明另一次大倒退,發生在宋末。 中學歷史課程,將宋代描繪成被外敵不斷侵擾,偏安一隅的弱國。不過,客觀的事實說明,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的萌芽時期。農務專業化,釋放出的勞動力,造就手 工業的發展。宋代的瓷器不但出口,更會就不同市場作出不同設計。絲綢和茶葉,也是主要出口產品。思想上,宋代在文史哲都是中華文明的頂峰。社會上,生活在 城市的宋代婦女,有一定的自由和尊嚴。政治上,宋代的文官政治,雖然偶爾會推出錯誤的政策,但大體上都可以做到有錯便改,這種文明的氣氛,恐怕今天中國也 比不上。 據經濟歷史學家推算,古羅馬帝國跟同期漢代的社會發展水平大致相若。由五世紀開始,中原一帶的增長拋離了歐洲的軌跡。一直到宋末,中華文明遭遇到第一次嚴 重破壞,往後四百年發展停滯了。十九世紀開始,中華文明和經濟第二度倒退,到一九五○年,中國的人均經濟產值,只剩下一千八百二十的三分之一。 長期大規模的倒退,很多人直覺認為是因為武力征服摧毀文明制度。不過實情是,文明倒退不是發生在朝夕之間,過程也複雜得多。人類兩次文明的崩潰,歷時遲滯 了至少一世紀,其間社會上最明顯的轉變包括:政府膨脹至極權,自由貿易的萎縮,人民從城市的分工生活,倒退到鄉郊式的粗作自給生活等。 宋末和古羅馬後期,政府窮奢極侈,導致貨幣貶值,經濟崩潰。○八金融海嘯之後,越來越多人提出,這次經濟危機,也是資本主義的危機,處理失當,結果將會是 現代文明的終結,情況就有如上兩次的文明災難。 我相信,歷史沒有必然重複的道理。借用新古典經濟學奠基者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講法:我們不應機械式地將人看成不變的常數,不去考慮到人的行為和市場也會因應環境轉變。展望新一年,相信轉變在所難免,但只要政府 權力受控,人們有選擇的空間,我始終相信,最終世界可以變得更好。 文明的生命力,源自於一個概念:自由。
李兆富
時事財經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 作者網誌: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
|
||||||
沒有今天便沒有未來,這般老生常 談,無甚新意;重要的,是從今天到明天這段時間內會發生什麼事情。置身災難之中,若然硬是將之留住,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有些人說,保住今天才會有明 天,這樣的邏輯是錯的;死命保住枯枝,它便會長出新芽嗎?不會的。破舊立新,天理使然。人創造的,必然腐朽;人因而要不斷創新。 社會的功能架構過時腐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那麼為什麼不讓這些功能架構像枯枝腐葉那樣倒下,好騰出空間萌生新苗?枯萎了的社會猶如枯萎了的樹,哪還 有生存空間?不犧牲今天,哪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如果閉上眼許個願便可以變走今日歐洲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百般沉疴、一切重新開始,大家都會謝天謝地。但重 病便要動大手術,找個神醫開帖補身補品又怎能解決問題?你要是燕梳經紀也不敢接受身罹重病的人買保險吧?這樣的人有福無命享,而這也正是今日歐洲的局面。 歐洲是個百病纏身的老人,不咬緊牙關釜底抽薪徹底改革,便不可能復元,更會拖垮年輕的一代,把歐洲帶入一個再無青春的黑暗日子。不僅歐洲面對這樣的困境, 整個西方文明亦然;故此歐洲的危機絕對講不得笑。須知西方文明即是現代文明,我們今日視為理所當然的人權、自由、民主、法治、市場經濟、科技醫療、管理、 教育……等無一不是四百年來西方為人類作出的偉大貢獻。經過西方文明的洗禮,人類才真正文明起來,人類才真正成為人。西方始創的法治保障了人的權利與尊 嚴,界定了個人與神的關係;西方始創的客觀實證科學,為人類帶來日新月異的科技,給人類提供魔術般創造財富的工具。法治與科學像解放奴隸那樣,把人帶出黑 暗陰霾,讓人類看到太陽和希望。西方創造了現代文明,西方也因而成為人類文明永遠的標誌。西方文明建立的軌跡奠定人類的未來路向,全世界的人都應對此永遠 感激!若然偉大的西方文明倒下,人類也將倒下!正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西方文明也就萬萬不能倒下。自從十七世紀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文明便支配了人類的社會、 政治、宗教、文化、科技以至市場發展。這個文明的壟斷為西方國家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財富豐盛,令西方人民和官僚先是自滿繼而墮落,創造出假福利之名推行社 會財富分贓。分贓制度化,敗壞社會風氣以至道德操守,令人們忘記自力更生乃生存的基本承擔責任。在這樣的制度下,一些人認為一切有社會照顧,因而便無須為 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切受照顧更成為了他們心中的基本人權!在這樣的福利體制下,不少歐洲人甚至失去生存的本能,這樣的社會又多麼可怕啊!社會制度架構可以 改革重建,但人的生存直覺本能又如何才能重燃? 除了歐洲的當前經濟危機,一年一度的Santa Colomba經濟會議本來還有別的議題,但最後歐洲幾乎成為了唯一的議題。有幸聆聽世界頂尖級經濟專家就這個議題作的兩天辯論,他們有不少高見和提議, 但最後大家都知道其實沒有確切的解決辦法;步出會場,你會為歐洲的處境沮喪。專家們本來集中探討歐洲推行財政及銀行聯盟的可行性,但最後大家都知道講了等 於沒有講。大家都同意作這些改革,先決條件是作政治上的整合,可是當前這個可能性並不存在。即使歐洲可以在政治上整合那又如何?難道那會變魔術嗎?就算整 個歐洲成功締結財政、銀行聯盟那又怎麼樣?那極其量只足以應付當前的債務危機,卻解決不了歐洲的社會、政治結構問題。只能治標的措施又有啥用!不過即使推 行治標的措施也老大難,奢望作徹底的結構性改革,發夢也沒有這麼早吧!歐洲政客們在這殘局中膠着,改革緩慢,殆成僵局。表面上一切像是停頓了下來,歷史的 巨輪可不會因為政治膠着而呆滯不前。人的本性是從困局中找出路,故此當政局恍似一潭死水的時候,底子裡已醞釀生機。第三世界尤其是中國、印度、印尼等東方 勢力的經濟崛起,威脅兩百年來西方國家對人才、科技、自然資源的近乎壟斷,憑着這個壟斷,歐洲建起了人類文明的雄偉廣廈。可是在當前的危機下這座大廈快要 倒下了,一個新的世界秩序正逐漸浮現。歐洲以至整個西方世界面對的是個人為的危機,這是個嶄新的挑戰。要衝出困局,唯一辦法是摸着石頭過河不斷嘗試。世界 在不斷演變,文明步伐不會因為當前的危機而停下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體現生存直覺,而其精要乃在事事講求方便。故此提供種種方便和效率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 資源體制(institution),這個體制是現代人的生活所繫。這個體制已成為了現代人的直覺本能。社會結構可以倒下去,人的本能直覺可變不了。西方 文明乃人類命運所繫,它沒有倒下去,更不會倒下。走過歷史的歪路,從中吸取教訓,全人類將同坐西方文明這艘大輪船在驚濤駭浪中繼續前航。西方文明不會倒 下,歐洲也不會倒下。有人埋怨民主制度,容許政客靠派福利賄選,是歐洲危機的罪魁禍首。這個說法沒有錯。然而民主體制營造了寬容的社會環境,為人們提供自 救的空間。民主體制的最偉大之處是給人們嘗試改進的空間和時間,讓人們在犯錯中不斷自我完善。 民主體制擴闊人類適者生存的空間,為人類生存提供多一重保障。當僵化的政治體制陷入死寂的時候,人類重燃其拼搏的本能,發揮才智本能殺出一條血路。君不見 在當前危機下,黑市地下經濟不正在蓬勃崛起,迅速膨脹嗎?在孱弱的歐洲國家,黑市地下經濟正如燎原的野火,燃點經濟活力,紓緩經濟危機帶來的殺傷力。黑市 地下經濟的規模愈大,政府的稅收便愈少;財源萎縮,由是增加政府徹底改革的壓力。雙管齊下,歐洲人民將從黑市地下經濟中體味自由的可貴,重建符合人性的基 本道德操守,每個人將再次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回歸基本,重新起步,那將打造另一個文明盛世。今天我們正處於文明的分水嶺。人們將會在黑市的自由地下經濟闖 出新天,發揮那無堅不摧的天賦創造力,把人類帶到另一個文明盛世的彼岸!兩百多年來西方國家壟斷了人類文明,為人類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繁榮,但這也種下了墮 落的根,衍生出臃腫的官僚架構,讓官僚暗地裡變身為文明盛世的新權貴;他們劫持了國家資源,從社會福利、勞工法例,或醫療保險,工會專橫壟斷等層面給整個 社會套上沉重的枷鎖。官僚鉗制浪費資源,令生產呆滯,工資物價騰貴,終令社會喘不過氣來,要走入地下經濟才能得到自由。故此黑市是歐洲從陰霾走向光明的出 路,黑市是帶領歐洲走過紅海的摩西。西班牙有一半的年輕人失業,讀完書若然不經過實際工作的鍛鍊,這些人只會在無奈中凋謝,這是多麼恐怖的浪費!黑市為這 些年輕人提供承擔責任的機會,讓他們重拾做人的尊嚴,發揮其本能的拼搏精神,創造新的未來。把非正式的地下經濟稱為黑市是不公道的,這就像稱呼替你治病的 醫生為巫婆那樣。正式的工廠停產,難道就不能容許人們用另一種方法生產嗎?於此可見貶低黑市的想法多麼笨!正式市場生產不出糧食,難道我們便坐以待斃嗎? 當然不是。在這樣的絕境中人們都有權發揮天賦本能尋找生存空間;政府幫不到你卻又不允許你自力更生,那不是嚴重違反了人權嗎?有違人權,那麼政府又有什麼 理由阻擋地下經濟的崛起?我們知道事情都會沿阻力最小的方向發展,在現今的困境中阻力最小的地方便是地下經濟 —— 黑市。人們將從黑市的自由環境中重新認識自由,體味箇中智慧,自由將創造空間讓求生的直覺甦醒過來。那個時候人們將會站在四百多年文明果實的強大肩膀上, 建造更高的文明。不管三星如何自吹自擂說其Galaxy S3怎麼先進,內裡的一點一滴科技都是幾百年來西方文明千錘百煉的結晶品,即使韓國人研發出最後的突破,那亦只是無窮無盡的科技路上的一小步而已,他們總 不成一入廟堂便以其守護神自居吧。當今之世依然是西方文明的廟堂,西方文明是我們生活方式的守護神。我們在其帶領下走過紅海,也將在其帶領下走出谷底。當 下的困境是人類自設的陷阱,這些陷阱也給我們提供學習和進步的機會。第三世界的崛起直接威脅西方文明,亦即是威脅全人類的文明;但這也同時威脅西方文明衍 生的官僚體制。西方文明本身並未敗壞,更仍非常旺盛,敗壞的是其官僚福利體制。人的概念要改革,而體制更要新陳代謝。西方文明土壤肥沃,只要體制革新,而 人又能為其存在重新定位,那麼枯枝腐葉下很快便會長出新苗。有黑市的陽光與雨露,新苗將茁壯成長為另一個文明的Amazon! |
||||||
氣候的文明史
掌門開講
《氣候的文明史:從冰川時代到全球變暖Kulturgeschichte des Klimas》 (2010)
Wolfgong Behringer
〈楔子〉杜牧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明清之際,文學評論交相指責他一派胡言,因為荔枝只產於嶺南,任憑馬快,也沒可能運至長安而得保新鮮可口。現代地質証據卻為杜牧翻案,四川在唐代出產荔枝。
究其因由,唐宋時期氣候溫暖,平均氣溫比明清高2度C,氣候史上稱為「唐宋暖期」,以別於「明清冷期」。這2度之差,卻大到足以影響植物相的分佈。***
地球形成之初極熱,它的第一次 “冷卻”定義為表面溫度低於100度C,水凝液態,形成海洋,但那是一個沸騰的海洋。這星球是如何進一步冷卻的呢?
〈日暮天寒〉氣候變冷的機制
地球獲得的熱能全部來自太陽, 捕獲熱能總量等於總接受量減去反射量,*** 因此地表溫度受下列因素制約:
1太陽的核聚變狀況。黑子活動頻繁則熱,反之則冷。
2大氣成份。大氣含 0.03%「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能留住熱量。火山活動和植物光合作用會釋出CO2,CO2濃度上升則變熱。
3板塊構造。板塊漂移造成洋流改易,擠壓造成山脉,改變風向和降雨模式。
影響最嚴厲的是大陸塊移向兩極之時,*** 擠走海水,地面凝結冰雪。 陽光在新積雪上反射率高達95%,而在海面上只有10%!
「反射效應」形成正反饋,即“愈窮愈見鬼”,這是冰河時期形成和自我強化的主力機制。****
4超大型火山爆發。灰燼顆粒和含硫氣體殺上“平流層”,被罡風吹掃, 遮天蔽日, 陽光被過濾掉, 做成地面嚴寒, 稱為「火山冬天」。***
5大型殞石撞擊地表,威力等同超大型火山爆發。
〈氣候史的意義〉
季節是周期性的,但氣候不是。*** 地球上的冷期和暖期交相替代,但是長短極之參差,欠缺節奏,切換的因由也不明確。***
就如以前學界將疫疾視為歷史的干擾因素,而現在則視為結構因素一樣;氣候現在也被視為歷史的結構因素。**** 文明的興衰,王朝的嬗遞,種族的遷徙…… 都與氣候波動相關聯。
我們現正處身開始於200萬年前的某個「大冰河時期」之中,第五個冰期「新仙女木冰期」結束後,10,000年前起步的回暖期。 此點在所確知,是為「漫長的夏天」學說。*** 農牧生活方式和人類文明是在 “夏天”孕育出來的。
“漫長的夏天” 間中也有 “冷期” ,造成大型農業社會的衰敗和亂世。冷期之後重拾暖勢,人口迅速增加,GDP成長,則造成偉大王朝興起和盛世的再臨。
自有文明史以來,遠至兩河和埃及的治亂興衰;“近” 至古羅馬和漢朝兩大盛世同期出現;蠻族入侵滅掉西羅馬,永嘉亂起覆亡西晉,東西方的 “黑暗時代” 亦時間上相當;及其復甦,在彼為 墨洛溫,在此為 隋唐王朝之大一統,都與氣候變化若合符節。***
於此可見 “氣候是歷史結構因素” 的意義。
氣候史略說一二:
〈冰川驕子〉人類發跡史
誕生於東非大裂谷的人類, 約於700萬年前與黑猩猩分離. 「南方古猿」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面, 以檢拾腐屍為食. 他們不是捕獵者, 捕獵靠的是嗅覺和聽覺. 他們是檢拾者, 檢拾靠的是 “視野”, 那是直立和視覺的結合.***
檢拾者還需要有在炎熱天氣中長途跋涉奔跑的能力, 演化出體毛脫落和以汗腺排熱的獨門武功,*** 體質與猿類愈加異殊.
200萬年前冰河來臨,人屬Homo出現, 首先是 「能人Homo Habilis」種. 能人腦容量急增, 使用粗糙的石器, 建立最早的石器 “文化” 奧陶溫文化Oldowan culture。
很快地180萬年前出現「直立人Homo Erectus」, 腦容量達到現代人類的七成, 顧名思義, 體態步姿非常之端直. 他們100萬年前踏出非洲,*** 費時二萬年抵達東亞. 他們建立了以精細的“手斧” 為特色的 “阿舍利文化Acheulean culture” 。
直立人踏遍歐亞的條件正是「冰河時期」做成的海平面大幅下降, 動力因則是追獵大體型的冰河野獸. 他們成為雜食者和捕獵者, 兩 “者” 都需要抽象思考能力和機動性. 集體狩獵遷徙成為基本生活模式.***
10萬年前, 現代「智人Homo Sapiens」誕生於東非老家, 他們再出非洲,*** 徙居西歐至東亞廣闊地域.
75,000年前蘇門答臘島多巴Toba超級火山爆發做成持續多年的“火山冬天”, 全球平均氣溫極嚴厲地下降5度C , 智人藉著這個生態區位廓清的契機擴散和制霸全球. 他們在硬件上發明了投擲武器和縫紉 “骨針” 以捕獵和禦寒****; 在軟件上是語言高度複雜化,發明了 “薩滿宗教” 和藝術以黏合社會.*****
他們脫穎而出, 成為冰川驕子, 靠的是有腦和合群.
〈天地洪荒〉冰期結束的標記
舊約「摩西五書」乃是 閃米特民族 希伯萊人(ie猶太人) 的聖書, 書中記載遠古之事:上帝震怒,以大洪水淹沒世界, 獨遣 挪亞 以高資本投資和高科技製作的方舟,凌波逃生……
聖經記載的大洪水不單止確有其事,更証實是人類親身經歷過的最大規模水災。
在冰期內,大量水份凝鎖於兩極,海平面低跌導致 博斯普魯斯海峽(註:伊斯坦堡扼守其旁。) 升起一度陸橋,隔斷裡外。
其時黑海是個大淡水湖, 尋且湖面遠低於 馬爾馬拉海 (註:那片狹長形的海域,南端是 達達尼爾海峽,北端是 博斯普魯斯海峽。) 海面。沿著大湖佈滿了初民的定居點。
元前8,400年某天,陸橋崩塌,*** 晴天霹靂,聲震百里。 海水以數百倍 尼加拉瓜大瀑布的流量灌注進黑海,費時數月才將兩邊水面拉平。
期間岸邊水位以目測感知的速度浸漫陸地,極短時間內淹沒所有定居點,人們只能隻身逃上高山保命。哀鴻盈野,遍地餓莩,可以想象。 這慘痛記憶如斯深重,竟以史詩神話銘記下來,流傳了六千年……
有一點較為有趣,自從人類有所知見,黑海海水都是南下流入 馬爾馬拉海的,之前學界不察,以為陸橋崩塌之時,洪水也是從黑海灌出的,近若干年才知道弄錯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極地冰融,速度平緩,水份到達 “黑湖” 要流經很長路程,相當部分會被大地吸收而丟失。*** 但流入海洋則近在咫尺,無從丟失,所以,海面是遠高於湖面的。
〈小冰期〉
十三至十九世紀期間,全球冷凍,氣候史上稱為「小冰期」。***
「小冰期」一詞由美國冰川學家 F. Matthes於1930年代所創。他在研究北美洲現存冰川的過程中,赫然發覺大多數並非形成於“大冰河時期”,而是快速生成於這段相對地較短的時期。
1955年瑞典經濟史家Gustaf Utterstrom採納了這個術語和觀念, 用來解釋十六至十七世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出現的經濟和人口萎縮現象. 他批判法國「年鑒學派」 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的社會因素主導論調, 提出氣候因素主導論調.***
此舉激怒了布氏高足 勒華拉杜里 E. Le Roy Ladurie (註: “蒙大猶” 作者.), 動手為文反駁其理論. 不料當他深入研究對手論文的時候, 竟發覺「氣候論」的武功心法非常符合「年鑒派」的結構歷史哲學觀! 他轉為運用對手的方法論, 以葡萄產量數據為題材, 寫成了一部氣候史的經典名著.*** 那部史書遂使「小冰期」此一術語廣為人知.
造成小冰期的原因仍未確定. 太陽活動衰減通常被認為是元凶,*** 中日韓三國的官方觀測紀錄顯示十七世紀末太陽黑子減少.
晚近學界對格陵蘭和南極冰芯的分析研究則確定1452年Kuwae超級火山爆發, 做成南半球極度寒冷. 1580至1620二十年間南半球有五次大型火山爆發, 有可能強化 “愈窮愈見鬼” 機制.
小冰期對歐洲造成重大打擊。 北歐首當其衝, 冰川增生,至於吞噬村莊!*** 植物生長周期變短,人民逃荒,居點廢棄。 英國最新研究確認,中世期暖期建立而在小冰期廢棄的村莊多達4,000條。
酷寒壓力做成人口萎縮,以至有地無人耕種,只好轉作放牧。 在建封制度下,經濟蕭條又進一步造成嚴苛剝削和掠奪戰爭***; 生活條件惡劣又造成疫疾盛行。最終引發了極度慘烈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
〈小冰期的文化後果〉案例兩則
(甲) 生存適應案例—– 格陵蘭的最後乾屍
格陵蘭由挪威貴族 紅髮Erick the Red於985年率領一支25條船組成的隊伍佔領殖民。(註:據說他為了騙同鄉們起行而為這塊不毛之地取名greenland。) 他建立了兩個定居點,展開農牧生活。 後人繁衍,重心南定居點最近考古發掘出450個農場,遠比文獻記載為多。 十二世紀全盛時期,格陵蘭人曾斥重金向羅馬教廷「聘」來一位主教,建立座堂,足見 “文物之盛” 。
進入小冰期,西定居點率先破敗,人口清空。1350年一位挪威神甫前位探訪,只見牲畜四處游蕩,居民不見踪影,甚至沒有發現他們的屍體。
南定居點再撐了好一段時間,1410年挪威本土收到的最後一條訊息,提及燒死了一名女巫……
格陵蘭雖苦寒難居,但從更北遷來的 因紐特人Inuit (學界對愛斯基摩人的新稱謂,舊名被指含有侮辱性質。) 卻能從容生存。因為他們採行漁獵生活方式,***以海豹皮毛油脂為生活資源,以漁獲獸肉為食。
挪威 維京人Vikins舊民則不然,他們堅持農牧生活方式,**** 穿著毛衣,以穀物牲畜為食。 “垃圾場考古” 証實他們甚少食用魚類和野生動物。
由於宗教和意識形態因素,他們施行 “種族隔離政策” ,拒絕與 “生番” 貿易,更遑論文化學習和通婚了。 他們的滅絕不只由於單純的環境因素,而是由於文化調適不良。***** 最後一家維京人的乾屍身上穿的仍是毛織品……
(乙) 社會反應案例—- 「替罪羊」獵殺女巫
生計艱難自然社會動蕩,歐洲傳統上由猶太人擔當“替罪羊” 以舒民忿。
作為一種社會建構,古已有之的 “巫術” 在十四世紀被定性為 “罪行” ,其發展與小冰期平行演化。*** 1,600年前後數十年是氣候最惡劣時期,也是獵殺女巫最為猖獗的時期,高潮過後,運動迅速平息。
學界估計遇難者總數約50,000人,主要為低下階層年老無依的女性。地理範圍相當廣泛,涵蓋整個西歐,而以宗教紛爭激烈的德法英三國最為嚴酷。信仰較為穩固的地域如意大利和西班牙反而沒有想象中那麼猛烈。***
不讀史不明白人類行為的動機,“獵殺女巫運動” 中有兩種現象值得深思。
首先,傳統上將迫害歸因於教廷宗教裁判所 “自上而下” 的推力,其實熱情和動力主要來自民間普羅階層!***** 最受壓迫的人們有機會壓迫別人時最為起勁!反而教廷和國家上層每每有反對和擔憂的呼聲。
其次,新教以 “抗議教派” 的名義揭竿而起,反對舊教教廷的壓迫。你認為他們對女巫會否網開一面?實情是新教三大支: 信義宗(ie路德宗)、歸正宗(喀爾文宗) 和玆文理宗的宗主全都表態支持迫害女巫……
道理正如基督教初生於低下階層,歷朝飽受壓迫, 及至 提奥多西大帝拔為國教,攫取權柄,不旋踵即對異教全面鎮壓……
剛從國內回來, 那裡的洗手間衛生情況不言而喻,香氣飄散幾里外。
圖中的公共女洗手間位於金鐘,看得教人感動了。
並不是我們的家,更不是朋友的家,從沒見到的場面。
那些便條字句很窩心:
「早晨, 無懼風吹雨打, 自由仍是會開花」
「繼續努力, 刷完牙再守護最美麗的香港」
「抗爭都要扮靚靚,您們每一位都很善良, 美麗,請隨便取用 加油」
還附加說明書, 使用步驟。
我只能說香港人您們充滿愛。
為您們深感自豪及驕傲。加油!
一個地方的精神文明從那裡找,在衛生間裡找。
徐老師的演講是出了名的,雲淡風輕,不煽情而妙趣橫生。這次在黑馬學院發布現場,徐老師又發表了哪些精彩言論?
在黑馬學院成立之際,作為名譽院長的徐小平老師給場下4000名創業者上了第一堂課。面對這些70後、80後,甚至未出校門的年輕創業者,他講了一個稍顯嚴肅的課題——商業文明。他認為,黑馬學院除了要傳授商業技能,更要教創業者為人做事的道理,最終樹立中國嶄新的核心商業價值觀。
為了激勵創業者勇往直前,徐老師還親自一展歌喉,唱起了一首著名的“紅歌”——《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創業家”的旗幟上,有我血染的風采。
雖然他嗓音略顯沙啞,但透過這首“血染的風采”,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實幹派創業者發自心底的吶喊。徐老師鼓勵大家不要害怕失敗,“如果沒有更多的先行者、探路者、犧牲者,怎麽會有成功者?要繼續懷揣激情,時刻卷土重來,最終實現夢想,哪怕旗幟上有我血染的風采,也要不負於這個時代。”
以下是徐小平老師在黑馬學院發布儀式上的授課摘要:
作為黑馬學院名譽院長,我今天講點嚴肅的課題:什麽叫商業文明?
這個話題看似很大,實際上就是在創業過程中,我們怎麽做人、做事,怎麽展現自己,怎麽把所做的事情與社會價值、社會期待結合起來,不僅是為社會創造財富,同時還能創造一點思想、精神、情感和價值觀。
先給大家看一個剛發布的表格——30家失敗的在線教育公司(註:原文為首發於i黑馬網的《2014在線教育死亡榜TOP30》)。我從頭看到尾,非常失落。這些失敗的公司里,居然只有一個是我投的!作為國內投資在線教育非常積極的一個人,只有一個上榜太不給面子了。我又仔細看了一遍,排名第27的酷伴網是我投的,存活了67個月。總算有點安慰,我有兩個投過的公司在名單上面。
黑馬的兄弟姐妹們,我真不是開玩笑,為什麽呢?如果沒有人去探索嶄新的教育時代,如果沒有許多先行者、探路者、犧牲者,怎麽會有成功者?如果沒有表中30家失敗的教育公司,怎麽會有未來成功的在線教育?
再給大家看一個表格——2014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TOP50,里面有小米等非常著名的公司,也有嘀嘀打車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APP。50家公司里面,真格基金投了將近10家;前10名里我們投了5家;前5名里面我們有三家。
有句話說:如果有個點子大家都覺得好,那就已經失敗了。正是別人看不懂的領域,有人大膽地前行,才有了中國經濟、互聯網的繁榮,所以這就是新的商業文明。
當然,這些公司很有可能依然會成為創業旗幟上血染的風采。但是,它們在前赴後繼,它們在勇敢嘗試,不怕失敗,不怕別人嘲笑,依然在勇敢地前行。這樣偉大的嘗試可能失敗,但正是這樣的嘗試,我們才有了新經濟,才有了改變我們生活的種種創新公司。
如果沒有第一個表格,就不會有後一個表格。
所以,我想說,創業即成功。這就是一種新的商業文明、新的觀念意識:擁抱失敗,敢於創新。
我講幾個簡單的故事。今年有一兩家非常好的企業,大家都知道,一開始做得非常棒,但做到一定階段,大家看到了實際利益時,創業的兄弟之間就打起來了。為了利益,為了個人得失,為了所謂的榮譽地位,不惜與一起奮鬥的兄弟合夥人分手。人生何其漫長,事業何其浩大,但什麽都沒做成就打起來,導致事業受挫、名譽受損、業務受傷,這是何其愚蠢。
這時候該怎麽辦呢?該想一想什麽叫團隊精神:寬容、忍讓、彼此欣賞。作為今天的創業者,這是一個必須要有的素質,就是所謂的人格,而不是只為了利益,為了自我。當然,為了公司的利益,其實你可以吵、可以拍桌子,但是要找到寬容、忍讓、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懂得程序。
最近發生的另外一件故事:一家創業公司要上市了,有人就在上市前夜寫信告他們,試圖阻殺他們上市。這樣的事情不好。很多創業者是有嚴重不足的,但對於他們,社會一概采取寬容、包容、和改正就好的態度,而不是懷著期待別人失敗的心態,采取那種旨在一劍封喉做法。這就牽涉到我們如何對待創業創新人士、如何呵護年輕人成長的話題。這也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另外一個大家都知道小夥子,他三四流的大學畢業,卻做出了超一流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得到了BAT公司的1200美元的融資。這個事情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成就,都會令社會側目想看,萬眾追捧。但小夥子卻因為對融資數額的誇大而引發了一場巨大的誤解。真實、誠信、信用、說話靠譜......對創業者來說,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素質。這些不僅僅只針對創業,還會創造一種社會現象:如果你成功了,會影響到很多人。所以我想,你若成為了創業者,就要承擔一種社會責任,承擔好了,對創業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商業文明或者價值觀是很複雜的東西。但我舉這幾個事例,不是要說明我們價值觀有缺失。有些事情發生後,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什麽叫好呢?扶持青年人創業、鼓勵大家成功,這就是好。因此我覺得,黑馬學院除了要教授商業技能,還要教為人做事的道理,最終樹立嶄新的商業文明。
當有一天,你的名字出現在失敗名單里,不要傷心,你積累了經驗,引發了關註,知道哪些是坑,哪些是坎兒。要繼續懷揣激情,時刻卷土重來,最終實現夢想,不負於這個時代!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